0

社区民情日记300篇【汇总20篇】

假期是一个游戏休闲的时光,我们可以好好筹划一下。今年的暑假你都去了什么地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暑假旅游日记,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8156

作文

438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11月6号

经过全乡干部的调查研究,加之我在双台乡工作的实践经验,我乡初步确立了精准扶贫具体目标。

1.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造血”功能来抓,在罗家村、茅塔寺村、普渡村、水坪村等村,发展5000亩药材,7000亩核桃,2000亩烤烟。

2.坚持把基础设施作为“强身固体”的基本之策,抢抓交通建设,打通向山至水坪断头路,修通青山 、花园等村入户入院路29公里。

3.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改善民生的突破口,让贫困户“居者有其屋”,按照“三个一批”,即拎包入住一批、集中安置一批、分散安置一批,根据搬迁户需求分批次有计划给予安置,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前,全乡已确定集中安置点31个,全乡评定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436户,4211人。

2016年3月8日 天气 睛 晚

今天我和分管交通工作的副乡长张波一起,到向山至水坪断头路修路现场,在现场看到群众对修路非常支持,“做梦也想不到,走了几辈人的山路,现在终于要通公路了,以后出门再也不用绕路远行!”看着这一幕,老党员余楚美笑得合不拢嘴对我说。这条断头路全长14公里,水泥路面宽3.5米,建成后能直接解决周边7个村共8000余人出行难问题。同时还要青山至界岭2.5公里两条断头路的建设,形成一条乡内环形路,使群众不仅出行更加方便,而且致富的门路也更宽广了。下半年,我们还要修通双台罗家至楼台塔院10公里的断头路,实现跨乡交通大联接,不仅能方便本乡群众,还能解决楼台乡上万名群众到十堰难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一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何俊、崔然就立刻掏出民情笔记本,详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实际需求等。当天晚上,又立刻分类梳理每户贫困户的贫困现状,并结合实际制定帮扶计划,确保一户一策、一户一档,早日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16年1月,春节前夕,泸西午街铺镇河外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午街铺镇党委副书记杨娇就率队到该村的9个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进行为期2周的第一次摸底调查。每走进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他们皆认真填写《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查表》,对每户贫困户房屋的全景、与贫困户交谈的场景进行拍照、存档,交换民情日记,畅谈帮扶措施及建议,把工作做细、做实。

“要按照泸西县委、政府的要求,根据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计划和意愿,进行研判,协助他们拿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到 2016年年底让河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3月7日,何俊、崔然等驻村工作队员又来到了大栗树贫困户黎树生家中,与他一起制定脱贫计划。“进行插花安置,在本村或原地重建新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财政补贴2万元,并帮助协调贷款6万元。” 何俊告诉他们泸西精准扶贫工作的帮扶政策。黎树生的次子黎秦勇满脸欣喜地说:“房子兴建后,我就兴建牛舍发展养殖。”

据统计,全县8个乡镇81个村委会(其中4个贫困乡镇、30个贫困村)14120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实现部门挂包全覆盖,压实了部门及干部职工帮扶责任。向全县8个乡镇3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做到“一村一队”、实现全覆盖,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06名。截至目前,泸西共计制作发放民情日记本206册,民情联系卡14120张,全县名党员干部联系挂钩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走访6万余次数,形成民情日记7.3万余篇,收集意见建议6.8万条,拿出扶贫帮扶措施57600条。

日前,黎树生家已开始打地基,看着一天天兴建着的屋舍,全家人喜笑颜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七点,我们一行六人准时出发,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了临河农场四分场,随即认领了今天的任务---完成2个巷道周围的环境卫生清理。分别领到锹、耙子和扫帚后,大家立即投入工作。

我们先从巷道最里面开始清理,这是农户刘建明三兄弟的院落外围。三家人住一个院里,自然乱七八糟的东西多,墙根下杂草丛生,还横七竖八地扔着废弃的沙发、旧衣物、煤渣、棍子等等,脏乱不堪。看得出,今天的工作量不小。大家一起动手,先将棍棒、砖头、沙发等挪开,然后用锹使劲儿将杂草斩断,再用耙子搂到一起装上车。在大家齐心协力的配合下,清运工作一点点推进,经过几个来回,当最后一车垃圾运走后,大家才得空展了展腰。车子渐渐远去,回头望望先前还脏乱的巷道而今已如此干净整洁,大家欣慰地笑了。

虽然干部们大多比较年轻,也从来没干过农活儿,但干起来一点也不含糊。大家不言苦不怕累,全身心地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大潮中。刘建明的妻子梁巧梅动情地说:“真是谢谢了,我们这3家人家没法收拾的东西,你们给拾掇得干干净净,快进家喝口水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下乡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莲池村熊家、拴田坳两个村民组及村委所在地因水源不足造成饮水非常困难,每3天只能供水1个小时。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到岗后,决定将解决饮水困难作为办理的第一件实事。

吃过午饭后,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全体队员与村干部张召政、王东、徐照兵一起到熊家村民组再次寻找水源,终于找到了2个取水点。并现场讨论出方案:将2个水源与原水源一同引到蓄水池。经测算,需水管近700米、建1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仅物资就需要资金6500元。

我们同村干部商量:我们出资购买物资,群众投工投劳建设。村干部召开群众会说了我们的想法后,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同。

驻村感言:要实现减贫摘帽、同步小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如果这件事办好了,不仅解了村民的渴,而且甜了我们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今早我去参加全县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了,老公在家里就忙着帮我联系电工,我们约好了下午要去帮王安秀家修电路的。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杨局长后,他也很支持,还派了单位的公车专程送我们去复兴。下午3点左右,我们就驱车来到了复兴。踏着一级级石头砌成的台阶,在复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永的陪同下,我们向15组王安秀的家进发。

雨后的山林,青翠欲滴,生机勃勃,我们左右欣赏着一路的美景,尽情享受着清新的空气。路上还惊喜的发现了一只正在核桃树上辛勤搬送核桃的小松鼠,还是一次两颗呢!来到王安秀的家,已是20分钟以后了。大家汗流浃背,顾不上喝一口水,就摆开电工设备,忙碌了起来……

前一次走访慰问王安秀的时候,我就了解到王安秀家快60岁了,家有一女已外嫁,有一儿常年在外打零工,收入微薄。她本人体弱多病,曾患过精神病,自理能力有限,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平时只能靠低保来维持生活。因为火灾原因,王安秀家里的用电线路严重损坏,不能照明,夜里只能用手电筒照明,勉强摸索着生活。

回到家,我就与当电工的丈夫协商了一下,在他的组织动员下,他和两名电工师傅,积极行动,提着电工设备,带着电线、插座、开关、节能灯等材料,来到复兴村15组王安秀的家,专程为老人家的受损线路进行改造,一边还向她讲解安全用电和节能知识。

王安秀家的木梯都被火烧没了,这个歪叉的木梯还是去隔壁老乡家借的呢!因为木梯长短不一、地面高低不平,为了安全起见,还需要人帮忙扶着……

作为非专业人士,我就只能在旁边偶尔帮忙递一下扳手、扶一下木梯、拿一下钳子,顺便照照相……

我和同行的吴书记、谭义丰,不时向王安秀了解她的受灾详情、厨房维修的打算、资金筹措情况等,希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尽快改造好住房、厨房和猪圈等,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雨后的夏日,依然闷热难耐,没多久,大家还没干透的衣服就又被汗水浸湿了。

终于第一盏灯亮了,大家看了下时间,从动手开工修电也不到一个小时,耗时不是很多哦,接下来会更容易呢,大家不禁信心百倍——

经过大家两个多小时的辛苦工作,王安秀家的灯终于又恢复了光明了。当看到自己家里原先凌乱的线路,已经由崭新的导线整整齐齐的排列;明亮的节能灯泡取代了原先昏黄的白炽灯时,王安秀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连连感谢:“你们真是太好了,专门来帮我修电,今天晚上我家里就亮堂了,真的很感谢你们啊!”

因为有位电工要赶回去上夜班,我们顾不上喝口水,就急忙又往回赶。一路上,大家既对能帮忙修电颇有些成就感,也对王安秀家的困境很是忧心忡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建设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6月11日,我早早来到了富祥村的新临时村部,来开村干部会(我一般喜欢提前到场),现在的村部就是合并村(居)前的原回龙庵村废弃的一栋两层村小,到处破旧不堪。走廊上有一位老妇人怀抱着一个小孩,还有一个在地上自行玩撒,操坪旁边的水沟边,有一位老人正在利用水沟边那细长的土垅栽菜秧,或许是对绿色食品的自然感觉,我走到了老人旁边,和他拉起了家常,老人叫龚玉雷,是本村红旗组人,全家10口人,老妇人和小孩是他的老伴和孙儿,祖祖辈辈住在美丽的沧水河畔,2014年的那场大雨,洪水直接冲走了他们家10口人的窝,幸运的是全家人都提前逃出来了。可没有抢出一点东西和生活必需品,一下子就没有了家,现在全家老小一起寄住在破烂不堪的这所村小,整栋楼没有一扇完整的窗户,夏天进蚊,冬天灌风。没有了宅基地,村里想办法给了他一个渔池做新宅基地,虽说申请了部分救灾补助和申报了危房改造,可修房打个基脚都要几万元,只能望塘兴叹。现在龚老的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已外出打工,只留下二老带着四个孙儿在这里养家度日。

开完会后,我又去了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庞菊英家,她自己五十多岁,爱人近七十岁,小孩只有十三岁,可以说是老来得子,她本人有结石等多种疾病,爱人也患病不能正常生活,全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现在全村有37户、129人,因各种原因仍未脱贫。回到镇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为移民扶贫分管负责人感到已经不能等、不能望,我已下定决心,也已作好准备,必须打羸这场严竣的脱贫攻坚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扶贫帮困民情日记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一早,就陪同李主任去看路。李主任提出规划两条路,都亲自走了一遍,我认为小学后面的那条路没必要建设,一是因为施工难度大,二是受益群众少(只有3户人),三是群众没有积极性甚至反对。从进村公路接新村公所的那条道倒是十分有必要修建,因为这条路已经挖开了一段毛路,剩下的部分施工难度也不大,占地也不多,修好后易地安置就可随公路而建了。

下午,我和村干部去做农户土地流转思想工作。我们准备先找社长和思想觉悟比较高的群众先开会统一思想,再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社长和群众代表的思想工作很快就做通了。于是我们商议马上召开群众大会。因现在是农忙时节,群众大多没在家,我们决定分两组晚上八点准时召开群众大会,商议土地流转事宜。

我在寨堡社那组,七点半我们就出发了。到了社长家,已经有村民在那里了,但等到八点,到的群众也不多,我心想,这个群众大会怕是开不下去了。村干部告诉我,别着急,再等十分钟,农户下地,他们要收拾一下。群众陆陆续续来了,社长家本来宽敞的客厅也显得拥挤了。

主持人宣布会议始后,本来喧闹的人群众马上安静下来了,特别是在我讲话的时候,我发现群众听得特别认真,我本来没打算多讲的,但看见群众求知若渴的眼神,都忍不住多讲了几句。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召开群众大会,我一直担心开不下,没想到会议异常成功,大家都赞同流转土地,只是有个别农户提出地里的经济果木能不能保留,已种植的能不能有所补助?我觉得这都是合情合理的要求。群众会胜利结束,虽然在返回村公所时遭遇瓢泼大雨,被淋成落汤鸡,但心里是高兴的。老百姓大多还是讲道理的,只要你跟他把道讲深讲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8月31日 星期六 雨

今天,并不是什么重大节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周末,然而对于我所在的临江村来说,却是令人难忘的一天。

在这样一个淅淅沥沥下着小雨的周末,留在家里美美地睡上一觉,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可是对于望江镇的几十名干部来说,却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早上八点钟,他们冒着雨来到了临江村的育秧大棚。由于最近正值汛期,村民们都在堤坝上防汛抗洪,无暇顾及育秧大棚后续的蘑菇菌栽培。赵书记和吴镇长就亲自带队,将50000株蘑菇菌人工运送到育秧大棚内,并按照技术人员的指点,合理摆放,我也加入到了运输的队伍当中。闻讯赶来的村民,看到党员干部们整齐摆放好的蘑菇菌后,激动的说:“感谢啊,真是感谢你们啊!”忙碌了一天下来,大家都很疲倦,但却没有听到抱怨的话语,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都露出了笑脸。

大学生村官以来,我亲眼见证着临江村的点滴变化,从千亩良田改造到智能水稻催芽基地,从改建村办公室到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望江镇党委班子和村“两委”为临江村的发展付出了太多的汗水。看着他们从春耕到秋收没日没夜的忙碌,看着他们为了村内建设人瘦了一圈又一圈,身为临江村的大学生村官,我深深体会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扬长避短,经常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做一名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的大学生村官,无愧于新时期“大学生村官”岗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村官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2182 字

+ 加入清单

201x年5月7日晚7时,一阵阵猛烈而又急促的冰雹降落在铁峪铺镇及辖区的村庄里,伴随着肆虐的狂风,电闪雷鸣,天空一片阴沉,带来的恐慌无以言表。紧接着,房间里面仅有的光明也骤然全无,停电了!黑云压顶,到处漆黑一片,只有闪电划过的痕迹时不时的带来一点亮光。我的心不安了起来,担虑、焦急、坐立不安,脑海里不断的浮现出寺底铺村村民的面孔、那一架架凝聚着他们心血的香菇棚、那横贯村民必经之路的河流、那建在山脚下的民房......我不敢再往下想,必须立即知道村民的状况,清楚村里目前的现状,迫不及待的我拿出电话给各个村民小组组长打电话询问情况,可是暴雨阻挡了信号,我无从知道他们的状况。

一时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年长的干部看出了我的焦虑说:“丫头,我们和你一样焦急,但是这样的风雨雷电,我们也无法出行,村里的干部都是有经验的老干部,别太担心,雨电来临之前,已经通知了村里,他们会妥善应对的,等雨小点了我们再想办法......”无奈之下,只能焦急的看着院子里的冰雹,这种状况持续了50分钟之后,慢慢的雨点开始小了,当大家商量着去村里看看情况时,有消息传来,领导已经派人去了解情况了,鉴于天黑道路不便,让大家等待消息,若群众都安全,其他的都等第二天天亮再解决。

最终,我们等来了所有村民都安全的消息,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然而村民的其他损失如何?在通讯受阻的情况下,这一夜,我无法入眠,终于在第二天早上6点40分支书李安良的电话通了,从支书那里我了解到,晚上的冰雹暴雨比我看到的要大,村里损失不小。挂断了电话,心里更是焦急,恨不得马上就出现在群众们的灾情现场,很快我、包村领导及其他包村干部进入了村里。

还没有到村里,涨了的河水拦住了我们的路,但为了及时掌握灾情,顾不了太多,我们选择从河水里面趟过去。

在去宽坪组的路口时,我和周银仓主任相互搀扶着,在水里面缓慢的移动着脚步,他把我送过河岸,又把摩托车从深水中推过去。到了宽坪组的半路上,道路被水冲坏了,我们唯一的交通工具摩托车也上不去了,我和周主任就沿着路边水浅的地方走,走了2公里左右,大水又一次拦住了我们的去路,周主任就拉着我慢慢的试水,看到他在水里缓缓移动的脚步……我也小心翼翼的向前走着,再次渡过了河水。

终于走到监委会主任唐树林家里,看到左邻右舍的人都围在院子里,无奈的眼神,焦急的心情,再看看他们辛辛苦苦忙碌大半年时间的袋料香菇都被大雨淋湿进水,导致坏掉。袋料大棚被大风掀翻的那种场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明白村民此刻的心里比我更不是滋味……

让自己稍加平静之后,我走上前去,安慰着受灾的叔叔阿姨们,向他们了解着灾情,他们看我焦急的样子,详细的记录,给了我一个憨厚的微笑。就是这样的笑容,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意义所在,不必轰轰烈烈,把平凡的事用心做好,就是对所有人最好的回报,是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把灾情统计结束,向群众讲解了党和政府的救灾政策后,他们才慢慢的缓过精气神,这时我自己也缓了口气,群众们真辛苦呀……他们的血汗钱就这样被无情的雨水冲走了。热心的树林叔叔给我找了一双雨鞋,我们有继续往灾区前行…

这一来回大概4公里左右,都是在水里面前行,乡间小路都被雨水漫了,几处水深的都是周主任,树林叔叔拉我过去的…...虽然穿的雨鞋,我还是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鞋子里面全是水,双脚磨的血泡、水泡夹杂在一起,我分不清到底是水泡还是血泡,只觉得很疼、很疼…...但我没有哭,也没有哭的理由,想到群众们憨厚的微笑中夹杂着隐隐作痛的悲伤,他们那坚强的身影,老茧粗糙的双手,我安慰自己说,这算什么了?只不过是点皮肉伤,还好意思叫疼。于是我脱掉鞋子,在水里面把脚洗了一下,歇了一会儿…...是他们给了我力量和坚强的勇气!!!谢谢你们,最可爱的叔叔阿姨们……

走到这里时,发现这位年迈80的老人一人在修复路面,我立刻走过去问了老人,昨天晚上的雨家里是否有什么损失?但老人只顾着低头在迈力的挥动着锄头,周主任告诉我,老人是聋子,听不到,看着老人不停地挥动着锄头,我们帮老人搬起了冲刷在道路中间的石头。之后,我们继续向前走去,但是老人的举动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80多岁的年纪,依然不忘为大家尽一份力,而我作为年轻人,又有何理由不尽全力为群众服务呢?想到这里,我加快了前行的脚步,顿时脚上的水泡血泡都不觉得疼了,反而觉得那是一种光荣,是一种骄傲。

我和周主任察看完所有组中的每一户受灾群众后,已经是下午3点40分,这时我的双脚已经不能挨地了,但是我的心里面很甜很甜。周主任问我,累不累,我笑着说:“不累,这是我的职责,帮助大家是我最乐意的事”。回到村上办公室后,大家顾不上休息,用最快的速度把全村受灾面积全部统计出来,让我带回送到镇民政办。在送往民政办回来的路上,我心里暗暗的在想:这次灾情给群众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多的他们致富的道路冲毁了,我一定要自发组织群众们对灾情过后的路面进行修复。让他们在灾后获得重生,让他们感受到人间大爱无私,让他们懂得天灾无情,人有情!

村官的生活很苦很累,但是收获总会是满满的…...群众一个渴求的眼神,一个憨厚的微笑,一句热情洋溢的问候,都是我工作的见证,都是我村官生活点点滴滴的积累,都是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都是我成长中的经历。

我是村官我骄傲,我自豪,我为自己代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入户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镇干部来下乡时,我说我们这需要一个垃圾箱,没想到,我随便一说,镇干部就记下了,一天的时间镇里送来了垃圾箱,现在镇干部办事的效率还真高呀!”南李村村民杨敏高兴的说。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顾集镇党委开展了干部驻村大走访活动,将全镇36名机关党员编成9个组,深入全镇9个村10000多户农户家中中进行走访。镇里为每位机关党员干部发放了“民情日记”本,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在走访中将了解到的群众反映日常琐事、意见和建议等问题,及时详细记入“民情日记”,并给予群众承诺办理时限,及时解决群众的诉求,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干部作风的转变。

“走村入户听到群众的反应和提出的问题,我都及时记录下来,随时翻阅群众要办的事项,这种方式能够督促我尽快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提高我们在群众中的威信。”镇干部刘鸿说。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顾集镇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走进百姓家中、走到田间地头,体察民情、倾听民意、破解难题,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截至目前,全镇干部共走访农户284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2条,为群众解决最急切最期盼的难题17件,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双联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州交通运输局“三万”活动及精准扶贫驻点村建始县三里乡香树湾村4组,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关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村支两委干部履职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该村住宿的日子以来,与村民们交往谈心,了解到许多在单位所得不道到东西,深深地感动不开展“三万”活动怎么会有这样的收获。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与村民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交朋友,才能密切干群关系。

走访至老党员向承鼎家中,全家4口人,小儿子智力残疾,祖孙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栋较旧的平房内,由于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无钱修缮。家中只有1亩薄田,仅能作为饲料地。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儿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临时工挣点小钱补贴一下家用。老人今年已经70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时常要打针吃药,因为没住院,药费不能报销,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尽管生活艰辛,老人还是比较乐观豁达,他要求儿子不管生活多艰难,一定要走正路,也尽量不要给政府和集体找麻烦。问到老人最大的愿望时,老人说,孙子就要成家了,但是房子成问题,要是有钱能把房子翻修下就好了。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香树湾村无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来源为村民外出务工收入。一是农民自身投入不够。随着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惠农补贴越来越多,部分农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传统逐步缺失,自我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村建设发展。二是因学因病返贫,贫困程度加深。部分农户因子女入学、遭受自然灾害、家庭成员生病入院、致残等情况,原本脆弱的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医疗费而返贫,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是增收渠道单一,产业效益低下。农业生产受地形及水源影响,主要发展玉米、红薯、土豆等几种传统农作物种植和鸡、鸭、猪、羊等庭院式小规模禽畜养殖,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型,且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投入不足,形不成规模和经济效益。

此次走访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基层群众的了解,感受到了群众的疾苦冷暖,是我们“三万”活动为群众办好实事的基础和前提。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好“三万活动”,多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三万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情日记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8月9日 星期五 晴

每个周五村上都有集市,瓜果蔬菜,生活用品,种类齐全。暖暖的阳光懒懒的爬进了办公室,透过窗看见来往的村民都拎着大包小包,带着满足的笑意回家去。

我正和王姐议论着集市的热闹,王大娘抱着小孙女和女儿推门走了进来,原来王大娘的老伴今年65了,听说60周岁老人每个月补助55元,就过来问问。我详细的把办理方法、需要出具的证明告诉大娘,今年四月办过一批,统一办理要等到秋天。临出门大娘还不住的说,以前就听说了这政策,现在暂住女儿家照顾孙女走不开,要不老头子早就领上钱了。

其实最近几天,也有很多像王大娘这样的村民询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事情,听王姐说这样的惠农政策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实行了,村子里大部分老人都已经办理了,每年在春秋两季各统一办理一次,村里都会大力宣传,但还是有些老人由于暂居儿女家,或者去了外地,错过了办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想,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外,还应该熟知每位老人基本信息和近况,才能做到不留遗漏。我和王姐便商量为村里所有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建立信息档案,按60-70岁、70-80岁、80-90岁、90岁以上等四个年龄段进行分类,标注好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户口类别、联系电话、子女电话、是否为低保户等基本信息,在办理时就可以通知到满足条件但没有来办理的老人或其子女,更好的为大爷大娘们服务。

正如清扫后的房间死角仍有灰尘,惠农政策的传播也会有死角,我们不能做吸尘器,只顾表面工作而漏掉需要服务的村民,我们大学生村官要做一块抹布,朴实无华但最实用,将惠农政策传遍农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村民得到实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党员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市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39人,在局党组书记的带领下,到昌宁县柯街镇柯街村走村入户,与柯街村77户(287名)困难户、五保户、低保户、烈军属和残疾对象等特殊群体,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制作了《保山市民政局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民情联系卡”》 154份。全体干部职工个人出资,对柯街村77户特殊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送去了月饼、食用油等礼品,表达了市局每位干部职工对柯街村困难群众的深情厚意。

来到柯街村渔塘村时,已是中午12点钟,天气闷热,没有一丝风。在柯街村黄副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马从文(56岁)家,全家6口人,其父母健在,妻子平时在家照顾老人和家庭,女儿留在家中,生有一个小女孩,在读中学。全家人居住在400多平米的院落,倒也显得宽敞。他的父亲83岁(1931年出生),母亲81岁(1932年出生),两位老人均享受高龄补贴和新农保待遇,由于其父亲属于三级伤残,当地民政部门早已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两位老人行动迟缓,眼睛有点不好使,听力也下降了很多,每天力所能及在家做事;看得出来,他的妻子是一位善良贤惠、勤劳能干的农村家庭主妇,她动作熟练的倒茶让座,还拿了几样小吃,很热情的招待大家。全家人没有技术,靠种庄稼过日子。当问及他父母的养老事宜时,马从文不暇思索地说:“现在老人年事已高,我和妻子都会很耐心地照料,父亲虽然到了高龄,但仍然闲不住,打猪草、扫地、喂鸡等能干的都干,听说你们要来家里,看,今天的地都是他扫的。”我想,一个83岁的老人,每天还能做这么多事情,无怨无悔,不急不噪,精神尚好,老人可敬。来到老人面前,发给他香烟,他比较热情地接着,由于与老人交流不便,我只好借助手势表达对老人的问候,老人会意的点点头。马从文的母亲说:“家里虽说不富裕,但地里产的粮食每年都够吃,除了买油和盐巴,每年粮食换的钱还是基本够用。”

他家里虽然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暂时没有更多的经济负担。但是经济隐患比较大,毕竟双亲年事已高,吃药看病是难免的,老人一旦病倒,无法承担过重的医药负担,这是一个很现实很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与马从文告别之后,走在不太平坦的山路上,我想,一定抽时间多到农村、多下基层,多掌握第一手材料。

从马从文家出来,已经是14时20分钟,下一个是杨忠然家。

几点体会:一是农村,民风纯朴,尊老爱幼,只要经济跟得上,居家养老仍是当代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二是农村缺乏技术,致富门路不多,渠道很少,经济发展相当滞后,加之交通不便,发展经济需要政府大力引导;三是高龄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有人照料和侍奉;四是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拉扯大,我们也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大。我们是父母的孩子,但现在,在父母进入老年时,我们却是父母的大人,敬老要细心,爱老要耐心,养老要爱心,养老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五是农村家庭,虽然经济比较困难,但幸福指数并不算低,有的家庭“用粮食换的钱,除了买盐和油”,似乎钱并没有更多的用处,选择少,痛苦也少;六是局里制定柯街村发展“15559”行动计划(即:到2016年,柯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并明确了产业支撑;结合村庄规划,建设5个村民和党员活动室,目前已建成两个;架设5条人畜饮水管道;修建硬化5条村庄道路;结合绿化荒山行动,以种植澳洲坚果为主,绿化荒山9000亩。我把它叫做“1万5室、5管5 路,9千亩山”),很具体很管用,对农村发展,具有提升和跨越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情日记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4月1日 星期日 天气:晴

按照县局计划,今天,我同县局24名同志一起来到我局双联工作联系点——天祝县毛藏乡毛藏村,开始进村入户开展细致的调查对接工作。

经过4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毛藏乡党委书记罗诚同志早已等在村口。罗书记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毛藏村的基本情况。随后,我们来到毛藏村村委会,向村支书吴高保同志了解了该村的耕地(牧场)、人口、群众收入、产业结构等情况。为加深与联系户的沟通,我们分组对12户联系户进行了挨家挨户的调查,向他们发放了贫困户调查表和民意调查表,了解每户的详细情况,并将帮扶“连心卡”送到他们手中。

我的联系户是家住阳哇坡的谢索南,他是五保户,一人独居,住在不到40平米的土坯房里,家境贫寒,生活无人照料。当我们走进他家时,他对我的到来并没有表现出欢迎之情,眼神里反倒流露出一丝丝的不友好。在我讲明此行的目的后,他那暗淡的眼睛里突然射出光芒,他主动上前跟我搭话,询问我是干什么的,什么是“双联富民”行动。通过与他深入交谈后,我了解到他家最大的问题是房屋破旧、看病难、缺乏劳动力。我意识到,他的这些困难就是我今后帮扶的重点。在经过初步调查准备返回时,他依依不舍地拉着我的手,问我下次什么时候来,我看到,他的眼神里不再有不信任,而是充满了希望。

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回来时已是晚上9点多,一天的奔波让我略感疲惫,但一想起谢索南那孤独单薄的身影,和那渴望幸福美好生活的眼神,我顿时对做好联村联户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做好此项工作的决心。作为单位一把手,我更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以联系户的实际困难和需要为出发点,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上下一心,与联系村、联系户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家庭帮扶计划和联村工作规划,将“双联富民”行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引导联系户尽快步入小康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2440 字

+ 加入清单

在寒冷的冬季,我身居闹市,却被周鸿的纪实散文集《驻村民情日记》带回了久违的乡村,心里充满了暖意。该书于2013年1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年6月再版,收录的51篇日记记录了作者一年多的驻村心路历程,既是国务院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实施两年来新农村的美丽剪影,也是新时代和谐干群关系的最好见证,更是当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生动实践与写照。

赣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2010年起,该市以“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为主题,选派近10万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与228万户群众结对帮扶,成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有益探索。

周鸿是省作协会员,赣州市委组织部的一名机关干部。2012年4月。他被派驻到省定贫困村——南康区大坪乡上期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笔端流露出对农村、农业、农民深情的关切。当他15年后再度回到农村时,看到依旧贫困落后的面貌,不禁慨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简直难以相信,在基层农村还有那么困苦的百姓。”当看到村民还在用简单的独轮车运粮时,一种“难以言状的酸楚涌上心头”。当看到洪水阻隔了村民与外界的沟通交往时,他觉得那汹涌的端午水直捣其心胸;甚至在秋雨连绵,妨碍土坯房改造进程时,他也忧心忡忡:“密集的雨点,像是落在我的心空,让我隐隐生痛。”

内生于情,外化于行。作者把对农民群众的关心同情体现为他们办的一件件实事好事之中。他和其他驻村干部一道,发挥部门和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上期村架设了有线电视,实现了远程教育“户户通”;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全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的创业致富;改造危旧土坯房,帮助农民“喜迁新居”;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助学,改善上期小村的办学条件;建设了文化广场,打造秀美乡村,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当村民求医无门时,他主动充当义务导诊员;当村民卖梨难时,他动员朋友上门采购;当“稻香粘2号”出现抽穗迟的异常现象时,他亲自到现场察看,并积极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正如作者所言,“农民是最纯朴,最会感恩,也是最容易满足的”,当他们看到驻村干部真心为民时,村民们都把驻村干部当成最亲的亲人,一旦有什么喜事,比如升学宴、过屋酒、满月酒,一定要请驻村干部坐上席,哪怕是抓到一条蛇,也要让作者分享一杯羹。村民朱祥琚更是满怀激情创作了《蝶恋花》、《满江红》等十首诗词,表达了对驻村扶贫工作的赞颂和感激。这一件件小事、实事,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让我们在平实的叙述中看到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干群关系的融洽,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在那里得到较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

当然,作品并没有停留于真实而生动地展示驻村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业绩,那样很容易成为一本“流水账”,甚至沦为“表功”,缺乏质感和深度。为此,作者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学识,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当前的“三农”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其中不乏新颖独到的见解。他深有体会地指出,“做农村工作,其实就是做农民群众的工作;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处理好与农民群众的关系问题。”针对农村超生和农民占用耕地建房屡禁不止的现象,他直呼“农村违法岂能一罚了之”。对于粮食直补、农村医保、新型农村社保等惠民政策,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农民从中得到的实惠和利益被大打折扣,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对于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他提出要为这支党执政的重要依靠力量鸣冤正名,“我们不能让他们流汗又流泪,操心有伤心”。对于农民这一群体,作者一方面给予由衷的赞美,认为他们“就像那满山遍野的艾草,朴实、谦逊、奉献,每一缕清香都沁人心脾,也耐人寻味”,另一方面也对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进行剖析,提出应把教育农民、改造农民作为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认为“对于农村的公益事业,如果大包大揽,群众在旁边当看客,容易形成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字里行间满含着对农民的深情和对农村脱贫致富的期盼。

在这些“田间地头的思考”中,周鸿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唯物辩证法,着力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一重大课题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思索,写下了《群众工作中的三种意识》、《民意有真假》等言论文章,指出要在思想上重视群众,干群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多为群众谋利益,做群众工作“不仅要坚持原则,更要讲究方法,有的放矢,注重针对性和灵活性”,强调“只有你向群众吐真情,群众才会向你掏心窝。只有群众从内心接受了你,你才能把政策、温暖和服务真正送到群众的心坎里”。他还认为,群众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民意有高下之分,真伪之别,因此“对于那些错误的、虚假的民意,我们要敢于说‘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才能真正体现民意,代表民意。”

尤为难得的是,作者的这些思考,不是泛泛而谈,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夹叙夹议,融会贯通在整个作品中,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实践基础之上,因而觉得实在、可信、可行。正是在组建村民理事会的过程中,他感觉到“农村的事要由农民做主”,并从中感受到“农民是伟大的,实在小瞧不得”;正是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政策宣讲中,他深深体会到“真正伟大的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只有让老百姓懂得为什么要改,明白为什么能改,知道怎么去改,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也是在文化广场建设征地、拔掉最后一户“钉子户”后,他发现不能先入为主地把老百姓当成“刁民”,而应多站在百姓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拔不掉的钉子,甚至根本就没有要拔的钉子”;更是通过产业路的免费征地这件事,作者强调“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不会做工作的干部”,只有身入,才能心入。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段驻村工作经历,没有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与农民交朋友,是难以有这种真情实感,也难以产生出这些富有真知灼见的思想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基层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全市“三进三帮”活动开展以来,西游集团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贯彻落实,多措并举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强化领导,细化方案。成立了集团“三进三帮”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三进三帮”活动实施方案,坚持将联系群众与推动工作相结合,查找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调查研究与总结经验相结合,指导基层与自我提高相结合,排出“三进三帮”月度工作任务,科学安排、统筹推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深入实地,务求实效。集团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挂钩农村、结对社区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耐心倾听村民、居民的心声,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产生的原因、预期的目标等,把握农村、社区真实现状,切实帮助挂钩农村、结对社区解决1-2件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真真做到放下架子、走出院子,进村入户连民心,俯下身子、耐住性子,千方百计摸民情,想出法子、干出样子,真心实意解民忧,为推动村强民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严考严查,落实责任。集团“三进三帮”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方案,牵头组织策划活动,定期编发工作简报,每月对活动开展情况实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集团各级党员干部在“三进三帮”活动中沉下去、出实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领导干部下乡民情日记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兴宾区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全区2.5万名党员干部发放2.5万册《民情日记》,推行党员干部“民情日记”工作制度,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村民提出美化绿化家园的问题,乡党委、政府安排乡林业站与区林业局领导及时沟通,联系树苗事情已经落实。”城厢乡党委书记曾嫄艺于4月15日到泗贯村综合场屯调研时,在《民情日记》解决问题情况一栏上这样写道。

如今,在兴宾区农村,都能见到一个个身揣小本本的忙碌身影,他们住农户、访农友、问农事、解民忧,记录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记录在“民情日记”上,每周汇总,集体研究解决,再把结果逐一反馈给群众。区党委、政府将“民情日记”列入工作重点,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在当天活动结束前统一在工作笔记上记录自己当天做过的事情,处理的群众问题,走访群众情况,下个工作日工作计划及下基层的深刻体会和反思,并将此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笔下民情,心中民生”。兴宾区通过“民情日记”真正为群众分了愁事、办了实事、解了难事。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领导干部共记录民情日记8000余篇,收集整理群众意见1000余条,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80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深受群众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2月16日,淮安市教育局领导班子以及各处室负责人赴盱眙县穆店乡分7个组走村入户开展“三进三帮”活动。

为推动“三进三帮”更好的开展,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一部署安排,淮安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召开会议研究走访情况以及研究走访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2017年“三进三帮”活动进行细致谋划。在活动中,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长张元贵深入乡、村,与干部群众召开专题座谈会,对走村入户收集到困难和问题逐条逐户分析、讨论,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切实做到真帮真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村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x月22日,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钱斌,党组成员、副院长潘昌锋,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韩俊专程到盱眙分别走访江苏星缘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盱眙百胜工艺品包装有限公司、江苏华恩电子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盱眙华成工业用布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活动,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生产情况介绍,了解企业创新转型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盱眙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为淼,盱眙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接滨参加调研活动。

江苏星缘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专营粮食加工及销售,在多年经营中,形成了自有品牌为主经营模式,自有“星缘”、“猫牙”等系列品牌,新产品销售网络遍及江浙沪区域,辐射珠三角等区,进出口日本等地。

钱院长来到该公司在听取公司董事长程福新介绍后,并走进大米成品仓库和生产车间,进行现场查看调研。他说,要创自己的品牌,并要申请专利加强保护,这是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法院可以给公司提供法律服务。在这基础上还要提升产品质量和科学管理能力,通过公司动作,增加社会就业人口,为精准扶贫共同达小康作出贡献。程福新则表示,要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公司加农户模式,为更多人就业提供方便。

此后,钱院长还走访了盱眙百胜工艺品包装有限公司,并走进各个生产车间,现场观看各类包装产品生产加工情况。在这同时,潘昌锋副院长和韩俊主任分别走访了江苏华恩电子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盱眙华成工业用布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4月28日,福贡县马吉乡难得放晴的一天。

我来到马吉米桥上,用摄像机拍摄马吉米村的变化。这里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要不了多久,这里将会是美丽新家园。

在返回工作队驻地时,我看到一个缓慢的身影,一手拄拐杖,一手提口袋,步履蹒跚地前行。这个身影我很熟悉,他是村里的百岁老人,也是村里少数会说汉话的老人。有时在乡街上会遇到他去买菜,他总是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老人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当我们问老人有什么困难时,老人却拉着我们说:“我没有什么困难,政府已经对我很好了。我身体好,村里还有很多身体不好的老人,你们应该多帮帮他们。”

老人行走得很慢,我走快两步搀扶住老人,询问他要去哪里。老人见到我,脸上绽开了笑容,拉着我的手说,他特意送只鸡过来给我们扶贫工作队,说我们为村里做事不容易,要吃好点。听到这话,我感觉到似乎有块灼碳卡住了喉咙,是感动、是责任、更是一股一股无形力量的鞭策。

离开大城市,在扶贫工作队工作期间,生活工作虽然辛苦,但总有这样一件件小事激励着我们。老乡的淳朴与深情厚望,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双挂双联民情日记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已经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第11 次去宁县新庄镇沟圈村了。昨天接到帮联户赵会宁媳妇的电话说:”最近怎么不下来?再不来,西瓜就败了。“我说:”明儿就来。“

车在新修的高速公路上跑的飞快,只一个小时,我们就已经到了。赵会宁和媳妇早早就等着了,见我们进了门,接过我带给他们的白糖和茶叶,就赶快就去切西瓜。会宁媳妇一边拉着我的手一边嗔怪的说”来就来,又带东西。“我呵呵的笑着。

会宁说他刚把砖拉回来,准备这两天把手头活干完,就准备盖猪圈,捉几头猪,争取年底出栏,卖个好价钱。又说今年西瓜收成比往年好,他这两天都卖了6000 多元了。听了这话,我心里由衷的替他们高兴。

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开展之初,我们单位就按照方案要求,将沟圈村180 户人家走了个遍,最终确定了13 户贫穷且有致富愿望的农户为帮联户,赵会宁也就成了我的帮联对象。

回想第一次入户,我就发现这小两口虽然住的是窑洞,但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门前的一亩地规划的整整齐齐,他们还告诉我今年想买新农村的住宅。一问年龄,两口子又是我的同龄人,也许是缘分,我就决定帮联他们。

经过我们认真分析,制定了今年的致富计划,种些西瓜、药材,会宁利用闲暇时帮人拉砖挣些运费,我再帮忙贷2 万元,盖一所猪圈,养几头猪,粗略一算,一年能挣3 万元。这小两口人勤快踏实,说干就干,我也尽已所能在春耕时送去化肥、农忙时送去补贴、炎夏时送去消暑用品。每次来,他们都会告诉我这段时间都在干什么,有什么成效,我也会为他们鼓劲,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这一来二往,我也与会宁一家建立了感情,认了一门亲戚。

吃完西瓜,来到门外,我拿出提前绘制好的猪圈施工图,与会宁商量着如何建。我们研究了地形,量了面积,决定先盖四间,留出一块空地,等年底如果效益好,明年再加盖几间。随后,就用什么做柱子,用什么做顶子,怎么保暖等细节问题进行了沟通。

这时,吹过一股清凉的风,看着准备盖猪圈的砖码放的整整齐齐,地里的蔬菜长的郁郁葱葱,我相信,天道酬勤,我这亲戚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