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历史故事搞笑精彩20篇

95年来,中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几名党员,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执政六十多年,拥有七千八百余万党员的大党。接下来就是小编给你们推荐的中国历史故事搞笑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6358

作文

723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215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15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不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广州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不管是欢喜还是惧怕,期待还是仇恨,它总归要伴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来了......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降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2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硝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

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15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不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是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彼得大帝PetertheGre历史上十大不可以思议的名人故事t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这是一份关于古怪君王的清单,彼得大帝无疑会名列前茅。彼得大帝是十八世纪的俄国沙皇。由于不满俄国当时的现状,他决定进行一次西欧之旅以求找到使俄国现代化的方法。

为防止被发现真实身份,他假扮成一位普通商人向西欧学习,并装着满脑子改革俄国的奇思妙想回到本国。他成立了新学校,建立了强大的圣彼得堡港口,并且要求全国的男子都要剪掉胡子,否则他们就得为胡子纳税。是的,你没听错,俄罗斯人不得不为了保护他们那可怜的胡子而纳税。

他还有一个珍奇物品收藏馆,里面的藏品十分奇特,包括畸形动物、畸形胎儿和一些动物器官的标本,彼得大帝希望通过研究这些标本来消除国内的迷信。现在看来,这些展品倒是可以激发科学好奇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越王勾践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为了报父 仇,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后来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伟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书中的每一个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却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颈而死。因耜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则寓言幸辣的讽刺了那一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像这样的寓言还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比喻欲速则不达,这些寓言虽然都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却又让人觉得无比真实,从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寻味。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儒家教思想,忠义仁孝小弟为中心,教育我们有个好的品质,读完了这一本书后,更今我感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历史经典典故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绣针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曾这样评论过大诗人李白写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意思是说,李白要是提笔写诗,风雨都惊动了,诗写成之后,连鬼神都感动得哭泣。

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是不是他从小就懂得刻苦学习?都不是。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有一天,李白在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妈妈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妈妈磨这根铁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很有礼貌地问:“老妈妈,您磨这根铁棒干什么呀?”老妈妈头也不抬,还在一个劲地磨:“我的绣花针丢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一听吓了一跳,说:“这可太不容易了!”老妈妈抬起头来:“铁棒磨成针是不容易,可是,时间长了就可以磨成针了”。

铁杵磨成针,李白想到了做学问。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做得到。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自己的学问就一定会有长进和建树。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学了,他每天苦读诗书,终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刘备广招贤能异士,于是便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隆中诸葛的故事,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四精神讲中国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既是护士,也是母亲,当病区里一名4个月大的婴儿需要隔离护理时,我当起了临时妈妈……”今天下午,在团省委、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举行的“送荣誉到基层”青春故事分享会上,省人民医院西院区护士刘胜芳用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再次将大家带进了难忘的抗疫日子。

今天下午3时许,团省委书记蒋小丽、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李国胜一行来到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为重症科医生郭龙飞颁发“甘肃青年五四奖章”。随后又来到日间病房,为甘肃省优秀抗疫青年志愿者集体获得者——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抗疫青年突击队送上了锦旗。

之后,主题为“绽放战疫青春、彰显时代担当”的青春故事分享会在省人民医院多功能厅拉开序幕,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甘肃省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蔡辉讲述了他与队员“心系陇原,情洒楚鄂”的故事,省人民医院支援武汉第一批医疗队队员代表郭龙飞、支援武汉第二批护理医疗队队长宋霞、省人民医院西院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代表刘胜芬、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研究所优秀青年代表王安奇、后勤优秀青年代表王润民、优秀青年志愿者代表马克文等一一分享了他们的抗疫故事。

团省委书记蒋小丽说,近日团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分别到我省14个市州,同步开展“送荣誉到基层”青春故事分享会,将荣获第24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和荣获甘肃省优秀团员、团干部、团组织称号的奖章、证书、奖牌送到获奖者所在单位、生产一线,并在基层广泛开展第24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代表、抗击疫情青年代表、脱贫攻坚代表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分享会和座谈会,用身边的榜样引领和带动广大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生动实践,同时广泛听取青年意见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2008年,在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上,苏炳添收获了男子60米的金牌。并先后获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4×100米接力、全国田径冠军赛暨系列赛男子4×100米接力两块金牌。

2009年2月18日,在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上海站,苏炳添以6秒66的成绩获得男子60米冠军。5月15日,在玉林举行的第11届全运会预选赛暨全国田径锦标赛中,苏炳添以10秒28夺得男子100米冠军,并达到世锦赛B标;接力比赛中又代表广东队以39秒32的成绩夺得男子4×100米冠军。5月21日-5月30日,苏炳添踏上亚洲田径大奖赛苏州、昆山、香港三站赛,在男子100米和4×100米接力两项比赛中连夺5金。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代表广东队以39秒22的成绩夺冠。10月31日,在河内举行的第三届亚洲室内运动会男子60米决赛,苏炳添以6秒65的成绩夺冠。12月12日,在香港举行的第五届东亚运动会上苏炳添以10秒33夺得男子100米冠军,以全年11金的成绩结束赛季。

2010年,苏炳添受伤病困扰,上半年基本上没有比赛,主要以养伤和力量练习为主。在年底的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苏炳添与陆斌、梁嘉鸿、劳义组成的中国队以38秒78夺得冠军,并刷新全国纪录和亚运会纪录,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摘金后,中国接力队时隔20年再度封王亚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名人赵一曼的故事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的传奇创业故事

全文共 289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杨百万,他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而他则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他的故事曾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等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成为世界舆论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重要话题。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他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而他则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他的故事曾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等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成为世界舆论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的著名散户,这个经历了二十多年风风雨雨仍然活跃在市场上的不倒翁,他已成为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和证券市场发展历史时绕不过去的象征性人物。

他叫杨怀定,他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熟悉--杨百万。

2007年下半年,沪深股指冲上高位后,杨百万曾多次向散户发出警告。9月12日,上证综指在走出5·30大跌后一路向上,冲破了5000点大关,许多人都在议论7000点、8000点甚至一万点,杨百万却在接受中证报记者采访时提出股市风险加大,又到克服贪婪时,特别强调绩优股群体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泡沫,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散户一定要克制住贪婪心态,不应盲目理解所谓绩优股的价值投资,而进入价值投机的怪圈。

这篇文章见报后,杨百万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但19个交易日后,上证综指就在冲高6124点后掉头向下,至今跌幅已超过60%,蓝筹股群体更成为下跌的主力。

杨百万因此再度备受关注,其作为中国成功的散户投资者代表的形象再次得到确认。杨百万说:我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散户站岗放哨。

但他同时声明,他现在只对自己决策软件的客户作指导,不会随意对公众发言,不会滥用自己的影响力。他说:我没有自己的网站,也没有博客,只是偶尔,特别是在大盘走势的关键时刻,接受记者的采访。目前互联网上的所谓杨百万网站或博客,全部是假冒的。

从1988年参与国库券买卖算起,经过柜台交易阶段,再到沪深交易所正规的竞价交易市场,杨百万参与了至今为止中国证券市场的全部历史,也是其中的幸存者和成功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走过的心路历程,堪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的一个缩影。

1998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评选改革开放20年20人,杨百万入选。如今已到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当年的20人中不少人已经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翻船落马,杨百万却活得挺好,并不断有新的收获,这不能不说与他成熟理性的心态和稳健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

十年前他就曾对记者说:我始终保持独立,不参加任何联盟,不管是券商的、庄家的还是上市公司的。记者与杨百万相识多年,深切地体会他不仅有胆而且有识,他最大的长处就是能独立思考,在关键时刻能够把握住自己,他有自己的明确的生存之道,这已化为他的生存智慧,虽然从学历上来说,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

早期经历已成传奇

杨百万的精明在他踏入投资之路的第一步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百万最早是从买卖国库券开始投资生涯的。这事说起来有点偶然。1988年,因为遭遇一些不公正待遇,杨百万从工厂辞职,自寻生计。这以前他已经通过业余搞第二职业赚了一点钱,银行存款有2万。

辞职后,他当然得更留心赚钱的机会。有一次,他看到上海某报说温州实行利率开放,利息可以高到13%。他给温州人民银行写信,确认了真有其事后,就想把钱存到温州去。他算了算,2万元,每年利息就是2600元。而辞职前他每月工资68元,一年也就800多。这在当时已经算不错了。年息2600元,这不是可以不用上班了嘛?不过到温州去的船票刚买好,他又从报纸上看到另一条消息:上海要开放国债交易。杨百万说:我读过《子夜》,知道这里面会有花头。他立刻算了一笔账:当时上海银行利息每年5点几,三年期国库券,年息超过15点,比去温州存银行还划算,还免了奔波之苦。为啥不买?

国债交易开市的第一天,一大早他就去了。买进后,看看旁边的人,看的多买的少。到当天下午,有人想明白了,开始买进,结果价格立刻上冲。冲到110元以上,他就抛掉了。转手之间,利润超过10%。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之后,他开始研究国库券。很快,他发现全国8个试点国债交易城市的国库券差价很大,而人民银行却禁止金融机构之间流通国库券。于是他想到了个妙招:做国库券的异地买卖。这个念头一转,他在不知不觉中开创了我国国库券异地交易的先河。

他没日没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各地之间的差价甚至可以大到超过10元,利润极其丰厚。他总结出来,什么地方穷、经济落后,什么地方的国库券就更便宜。当时中国人的金融意识还相当淡漠,国库券发行阻碍重重,很多时候要靠摊派,买了国库券的老百姓急于兑现,打八折抛售给银行,而银行也普遍缺乏资金,有些银行国库券业务的启动资金只有十几万,一下子就胀死了。杨百万说:我带着现金去买进,当地银行把我当救星。银行给我的价钱是九折,90元。到上海差价起码十元。靠这2万多元本钱,出去一趟能有几千元进账。我的本金快速膨胀。

他向记者透露其中的奥秘:其实那时国务院有文件,规定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上海执行得最好,从没有低于面值。正是这一点保证了杨百万国库券异地买卖的价差。我实际上赚的就是这个政策的钱。他说。

杨百万的交易金额越做越大,很快达到上百万,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都开始注意他。

当时对他的行为有很多争论:一、这种行为是否属于经营金融?按国家规定,个人不得经营金融。二、算不算投机倒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看法无疑使他承担了一定的政治风险。这时杨百万采取了一个聪明的举动,他主动到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去人民来访。他对接待人员说:我有些金融法规搞不清,想主动接受党和政府的教育。我可以买卖国库券吗?接待人员反问他:你看呢?他说:可以。接待人员问他有什么依据,他拿出一份《金融时报》,当时的上海分行行长在报纸上接受采访时表示:欢迎公民随时随地买进国库券,随时随地卖出。

做了一段国库券异地交易后,他心里还是不踏实,怕政策变化,同时也怕大笔现金带在身边不安全。当时个人不能使用本票,只有现金。杨百万说:我特地称过,一万10元钞是一斤二两。我带50万出去,就是60斤。分量重,体积大,十分惹眼。正好当时上海公安局开放保安业务。于是他跑到上海市公安局,询问能否请保安,结果如愿以偿。上海《解放日报》为此曾发过消息:上海出现第一例私人聘请公安人员当保安。这以后他出门买卖国库券,就由保安开好执行公务的证明,还带着枪,一路免检,通行无阻,少了许多麻烦。外地银行也因此更认可他的交易行为,愿意把国库券卖给他。

1989年,他又特意到税务局咨询买卖国库券是否要交税。当时的背景是:一些私营个体户不愿意交税,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结果税务局的人表扬他主动上门报税,报纸还发表了上海市民杨怀定主动报税的消息,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和好感。后来杨百万对记者坦率承认,其实那时他心里很明白,根据国库券条例,买卖国库券是免税的。或许,制定国库券条例时,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杨百万这样频繁地跨地区买卖国库券的情形吧。

到人民银行咨询、请公安人员做保安、到税务局报税,这三件事让杨百万出了名。其实,这中间也隐藏着他自我合法化、自我保护的狡猾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名人故事

全文共 3153 字

+ 加入清单

1964年一个晴朗夏日。北戴河的海面上,波粼起伏,阳光挥洒,宛若一片金星闪烁的丝绒。极远处,海天一色,湛蓝无垠,整个大海显得格外温馨宁静。这时,一个泳者游出海面,走出金色沙滩。只见他突然加重了步子,身后的脚印仿佛一下深了许多。

这个泳者不是别人,他正是一代匡世伟人毛**。

“我要去黄河,你们作些准备。”毛**一回到“浴场一号”住所,便激奋地说道。

“去黄河?主席,你去黄河干什么?”毛**简单明了的吩咐中往往蕴涵着深邃含义,对此身边工作人员已很习惯,但面对这个似乎是刚从大海里“捞”出来的斩钉截铁的决定,他们仍感到十分突然。

“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呐!”稍顷,毛**扳着指头接着又说,“这次我要带一个智囊团去。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气象、土壤、化学、地质、肥料、水利、电力等等一大批专家,要像李四光这一级的专家。你们给我准备一些应付艰苦生活的东西。我们大家都骑马,沿黄河逆流而上,去寻找黄河的源头,把这条河从头了解起,让它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民族造福。我还可以到黄河里去游泳啊!”

说完,毛**便不再言语了,仿佛这条母亲河正在他胸中奔腾流淌。

熟读经书的毛**,他深知黄河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

毛**未了的黄河情结早在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治国良臣管子就曾说过,“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五害之中水为大。”千百年来,黄河多少次漫流失控,尸漂四野?频繁的洪水灾害,直接危及中国大片精华疆土,直至成为历代王朝霸业兴衰、政权更替的导火索。正因如此,汉武帝率众堵口黄河岸,宋太祖御诏疏通黄漕运,忽必烈钦令察河源,康熙帝亲览修黄淮……

可是,中国革命胜利了,黄河洪水还没有被驯服。面对危如累卵的国之忧患,作为这个东方大国的最高领袖,他怎能不兴起制伏洪灾、安流息波的强烈愿望呢!

正是这种多重情感的驱使,当天下大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第一次出京巡视便选定了黄河。从古城开封到悬河岸边,从邙山之顶到引黄渠畔,他一路察看防洪形势,询问治黄方略,展望大河前景,活跃的思维一刻也没有离开这条大河。

在兰考县东坝头,这个一百年前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地方,面对危如累卵的悬河形势,毛**听说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黄河曾发生一场特大洪水,水势汹涌,尸漂遍野,灾情严重,留下了“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万锦滩”的民谣。毛**关切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面对领袖的千古一问,在场的陪同人员提出“修建水库防御特大洪水”的初步对策,对此他明确表态说“大水库修起来解决了水患,还能为灌溉、发电,通航提供条件,是可以研究的”,体现了一代伟人对加快黄河除害兴利步伐的迫切愿望。

正是在那次谈话中,陪同者还提出“从长远看,将来还要从长江流域引水入黄河”的远期设想,对此,毛**风趣地说:“通天河就是猪八戒去的那个地方吧?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来是可以的。”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视察结束时,毛**意味深长地留下了这句深情嘱托。

毛**的一生极具挑战性。“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每一场奋斗,无不是举重若轻、胜似闲庭信步的必胜情怀。但对于黄河,他却从不轻言“征服”,不用“修好”、“根治”之类的字眼,也很少像对长江那样发出响亮的赞美之声,他更多的是仔细品味发生在黄河身边的那些历史故事,惦记着千百年来大河两岸深沉的忧患……

伟大领袖的黄河之行,曾使多少人心潮激荡,夜不能寐!

可毛**本人似乎对于这次黄河之行并不太满意,  “那次考察,不过是走马观花,没有看出多少东西。千疮百孔的黄河仍未治好,还没能走上造福人民之路啊。”毛**几次对有关人员如是说。

特别是对于那座三门峡工程,毛**更是牵念有加。早在当初批准这个项目开工时,他就明确表示“要修水库,不要泥库”。可是工程建成后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每念及此,这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毛**想千里骑马走黄河,还有一层更深的考虑,那就是:借助这次黄河之行,努力打破与外界的阻隔,重新沟通自己与中国社会实际层面的联系。战争年代里他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在赣闽苏区,只要有几天时间,他就会找来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甚至地主,开个调查会。当地的社会结构、风土人情,乃至一块豆腐卖多少钱,谁家的水酒最受欢迎,土布、盐和“洋火”从哪里进的货,他都了如指掌。

在延安,他穿着和农民几乎一样的棉袄,走在街上。各种人都和他打招呼、聊天,大到边区政策建议、甚至农民说他的一句闲话,都能声声入耳。那时候,外有强敌围剿,内有路线斗争,并不时夹杂着共产国际“太上皇”指手划脚的声音。但不管多么艰难曲折,如何荆棘丛生,在“真正的铜墙铁壁”的拥戴下,毛**都出神入化地挺了过来,玩数万敌军于股掌,而且每走一步都感到很踏实。

如今,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怎么找不到了?曾几何时,全国各地还是一片莺歌燕舞,各行各业“卫星”频升,捷报频传,为何突然间就变得天灾人祸,怨声四起,饥荒死人的报告纷至沓来

为此,毛**很感困惑,决心到基层直接进行调查研究。

1960年6月,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十年总结》中写道:“八月在北戴河,中央起草了一个人民公社决议,九月发表。几个月内公社的架子就搭起来了,但是乱子出得不少……我们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他在不同场合提议,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次,毛**还向他的卫士披露了自己埋藏已久的心迹,他说:“我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对全国干部也是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要请一位地质学家、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

可是,人一旦到了至高无上的境地,就连最起码的要求也成了一种奢望。他似乎怎么也无法走出这座“围城”。

毛**觉得再也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也许这正是他要走出丰泽园,走出菊香书屋,凭借黄河再度“突围”的真正含义。

1964年8月初,平阔恬静的北戴河浴场突然传来一阵军马嘶鸣之声,一支由中共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精心组建的骑兵大队,在北京西郊香山经过特殊训练后,奉调紧急赶至北戴河海滨。

年逾古稀的毛**,在卫士簇拥下登上一匹专门挑选的白色高头大马。他昂首挺胸,挽缰策马,行进在金色的沙滩上,一如当年“屈指行程二万”之风采再现。

“练吧,不会骑马就去不了黄河。如果人生连黄河都没有见过,那是会后悔的。”毛**语重心长地鼓励身边工作人员。

然而,就在这时,一场“千里走黄河”的壮行却注定要搁浅了。因为毛**感到中国已经出了修正主义。

1964年12月26日,是毛**的71岁生日。他在人民大会堂订了几桌菜,请部分中央领导人,各大区主要负责人以及少数劳动模范、科学家一起过生日。宴前,毛**即席讲话“今天不是做生日,也不是祝寿,我用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什么四清四不清,什么党内外矛盾交叉?这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党内有产生修正主义的危险……你们什么事情都不给我讲,有人搞独立王国,尾巴翘得很高。”

一顿寿宴大家吃得索然无味。

中国出现修正主义,当然要比千里走黄河重要。于是,黄河骑兵大队很快就宣布解散。一场最高规格的“黄河壮行计划”无果而终。

不过,即使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毛**也没有忘记黄河的事情。1972年他大病初愈,在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还曾风趣地说“前些时候我到马克思、列宁那里去了一趟。他俩对我说,你那个国家的钢铁、粮食还太少,再说你还要去黄河,你不用来这么早了。你先回去吧。看来我的一片真诚感动了马克思和列宁,去黄河还是有希望的……”

黄河啊,这是毛**魂牵梦绕的一条大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故事

全文共 208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见时机成熟,决定发动叛乱。那时恰好有一个官员从京都返回,安禄山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的诏书,向将士们宣布说:“皇上有密旨,要我立刻带兵入朝讨伐杨国忠。这个消息太突然了,众将士十分惊讶,但谁也不敢反对,安禄山的一些心腹则拼命鼓吹响应。

十一月初,安禄山纠集了十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连夜从范阳(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出发,向南进军。一路上烟尘滚滚,席卷千里;鼓噪呐喊,惊天动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着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中形容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那时候,老百姓过了数十年和平生活,几代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突然间听说范阳兵变,远近震动。河北各郡的防守很快就瓦解了,接着洛阳陷落,潼关失守,长安危急,唐玄宗只好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

路上,有一个老人对唐玄宗说:“安禄山的反心,早就暴露了。但是有人向陛下告发,总是被陛下所杀,以致造成今天的局面!我记得宋景当宰相时,敢于讲真话,所以天下太平。而现在的朝臣只晓得阿谀奉承,所以天下的情况,陛下一无所知。如果陛下不是逃难到这里,我怎么能当面向陛下诉说这些事呢!”

唐玄宗痛心地说:“这是我糊涂,真是后悔莫及啊!”

老人说的是大实话,造成安禄山叛乱的就是唐玄宗和他的宰相李林甫,还有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一伙。安禄山是胡人(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原是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张守的偏将。因为犯罪被判死刑,张守怜惜他打仗勇敢,才送到京师让朝廷去决定。当时,宰相张九龄认为:“军令如山,安禄山不可以免死。”

但是,唐玄宗也欣赏他的勇敢,要赦免他。张九龄仍坚持原则,说:“安禄山犯纪丧师,于法不可不杀;况且我看他脸露凶相,不杀他将来有后患。”

唐玄宗却说:“你不要枉害忠良。”最后仍赦免了他。

安禄山这个人很狡猾,善于揣测人情,讨人所好。他任平卢兵马使时,凡是朝廷来人,都要送一笔厚礼。有一回,御史中丞张利贞来考查,安禄山百般奉承,连张利贞的随员都一一加以厚待。所以,张利贞回朝后,在皇帝面前将安禄山大大夸奖了一番,安禄山便被提升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黑水等四府经略使。

公元743年,安禄山入朝,唐玄宗更加宠信他,随时接见,封赏优厚。安禄山编造了一个故事说:“去年营州虫灾,我焚香告天说:‘我安禄山如果心术不正,事君不忠,情愿蝗虫来吃我的心肝。如果我对神灵虔诚,希望虫子都散去。’于是就有大批鸟群从北飞来,一刹那间,就把害虫吃个精光。请皇上命史官如实记载下来。”唐玄宗居然答应了。

安禄山为了邀功,取得皇帝的信任,经常侵略掠夺边境各族。奚族、契丹忍无可忍,先后杀掉了唐室下嫁的公主,纷纷反叛,安禄山就出兵讨伐。他奏告朝廷说:“我讨伐契丹直到北平郡,梦见先朝名将李靖向我求食。”

唐玄宗就下旨为李靖建庙。庙造成后,安禄山又谎奏说:“祭奠时,庙梁上竟生出了灵芝草。”唐玄宗竟然也信以为真。

安禄山是个矮个子,却长得肥胖,肚皮下垂过膝。他见皇帝时故意装出一副滑稽相。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开玩笑地问:“这个胡人的肚皮长得这样大,里面装的是什么?”

安禄山回答:“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子之心。”唐玄宗听了很开心。

后来,唐玄宗又让安禄山拜杨贵妃为母。皇帝与贵妃共坐时,安禄山先拜贵妃。皇帝问他为何这样,安禄山说:“胡人先拜母亲,后拜父亲。”唐玄宗听了也很高兴。

公元750年,唐玄宗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又任命他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安禄山以友好交往为名,引诱奚族、契丹酋长赴宴,把他们灌醉后。活埋了数千人,另外八千人作为俘虏,连同酋长的首级一起献给朝廷请功。唐玄宗特地为安禄山在京城造了府第,第二年,他又下令给安禄山建造更富丽豪华的府第,还说:“安禄山眼大,勿叫他笑我小气。”新屋造成,安禄山叫皇帝通知宰相来赴宴。到了那一天,唐玄宗原来打算打球的,结果也临时通知改期,并命宰相一同都去安宅。

安禄山生日那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都赠送了厚礼。第三天,皇帝召安禄山入宫,杨贵妃异想天开,居然用锦缎做了一个襁褓,将安禄山像婴儿一样包起来,叫宫女用彩轿抬着走。唐玄宗听到后宫的欢笑声,问原因,宫女说是贵妃生婴儿过“三朝”(古代风俗,通常在结婚、生孩子或死亡后第三天,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唐玄宗亲自去看,不仅给杨贵妃赏赐了三朝洗儿的金银钱,还赏赐了安禄山。从此宫中把安禄山称作“禄儿”,他可以自由出入宫廷,或与贵妃对饮,或夜宿宫中,无所不至。

安禄山原任平卢节度使,兼任范阳节度使,后来他又要求兼任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唐玄宗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安禄山兼领三镇节度使后,重兵在握,日益骄横。他认为皇帝年老又惧内,朝廷武备松弛,所以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与他对抗。他手下的官员就趁机劝他叛乱。安禄山收编了契丹等族的投降者八千人,又有家丁百余人,都是以一当百的亡命之徒。他养了数万匹战马,又派胡商到各地去收买刀枪。他还奏请朝廷,封他的部下当将军的有五百多人,当中郎将的有两千多人,以此收买人心。

当他以为一切都已准备好了,便发动了反叛,并于公元756年正月一日,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民间故事:钟馗嫁妹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钟馗嫁妹》是北昆老艺人有“活钟馗”之称的侯玉山(1893—1996)代表作,也是京剧武净乃至武生常演的戏。钟馗造型独特,将肩和臀部垫起,身形显得高大魁梧,但舞蹈却妩媚多姿,对比鲜明成趣,加之众小鬼翻腾雀跃,像一幅活动的民间年画。

剧情概要:终南进士钟馗进京赴试,误入鬼窟而毁容。金殿上皇帝见其丑陋,因而落第。钟馗羞归故里,触阶而死(死后被玉帝封为斩祟之神),遗体被同窗学友杜平葬埋。钟馗为报埋骨之恩,将小妹嫁与杜平,并亲率众小鬼送往杜家。

历史本无钟馗其人。据说一日唐明皇染病,昼卧榻上梦见一小鬼偷杨玉环的香囊和玉笛。忽见一大鬼虬髯黑面,插笏执剑,自称终南山进士钟馗,捉住小鬼吃下肚去。明皇惊醒,忙请大画家吴道子画梦中所见钟馗。吴道子画好,明皇一看与梦中一般无二,竟疑吴道子也做了同样的梦。

自此钟馗的画像广为流传,人们将它挂于门庭以趋鬼避邪,《乌盆记》中甚至图财害命的赵大家中也有一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对联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古木枯 此木成柴。女子好 少女更妙。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对联,欢迎阅读。

谁曾将此楼一拳打破。

我也在上头大胆题诗。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

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例运少有余财。

公一豌婆一豌 姑姑嫂嫂合一豌。

新三年旧三年 补补衲衲又三年。

书生书生问先生 先生先生。

步快步快追马快 马快马快。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花圃,阵阵畹华梅兰芳。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踏破磊桥三块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吾。

人中王 人边王 意图全任。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古木枯 此木成柴。

女子好 少女更妙。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十口心思 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 赏风赏月赏秋香。

日在东 月在西 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 女居左 世间配定好人。

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竹寺等僧归 双手拜四维罗汉。

木门闲可至 两山出大小尖峰。

四维罗 马各骆 罗上骆下罗骑骆。

言者诸 豕者猪 诸前猪后诸牵猪。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 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 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

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山石岩前古木枯, 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女子好, 少女更妙。

脚短路长短走长。

船漏漏满锅漏干。

灯吹吹灭火吹燃。

酒客酒楼同醉酒。

鸡蛋无盐真淡蛋。

猪肠未切好长肠。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玉头起芋头芋头枯 玉头哭。

和尚游河上河上幽 和尚忧。

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晶字三个日,时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日,百年三万六千日。

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经典寓言故事螳螂法官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螳螂调到蜗牛、水螅界当法官后,仍然一成不变地按昆虫界刑法进行审判。

一天,他威严地站在审判席中央,用镰刀似的前脚举起判决书:

“绿水螅害死同胞,罪大恶极,证据确凿,判处  死刑,立即执行。死刑用刀把脑袋割成两半执行。”

绿水螅听到这个判决,心里暗暗好笑。场内,顿时议论纷纷。

“安静!安静!”螳螂接着又宣布:

“贪嘴蜗牛偷吃禁食植物,犯罪情节轻微,根据刑法第一五一条规定,切掉触角予以教训。”

贪嘴蜗牛立即昏了过去,别的蜗牛都忿忿不平:

“法官大人,你判得太重了。”

“是啊,这不要了他的命吗?”

“你不知道,我们蜗牛的眼睛是长在……”

“胡说!”没等他们说完,螳螂就拍着石桌大叫道,“你们是法官,还是我是法官?谁再敢捣乱,我就拘留他!”

大伙都不敢吱声了。

蜗牛的眼睛是长在长触角上的,短触角则是他们的“鼻子”。贪嘴蜗牛被切掉两对触角后,再也看不见东西,闻不到气味,找不到食物了,没过几天就死了。

而绿水螅呢,它的再生能力很强,脑袋被割成两半后,不但没有死,而且还长成了两个脑袋。从此,水螅中的犯罪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蜗牛们向低等动物界最高法院告螳螂法官的状。

螳螂法官被撤了职。它很不服气,申辩说:“以前我在昆虫界当法官的时候,一直是按这个刑法审判的,谁都说我是个最公正的铁包公;现在,我还是按这个刑法审判,为什么要撤我的职?”

“就是因为这个才撤了你的职。蜗牛、水螅和昆虫的生理有许多截然不同的地方,你却还是按昆虫刑法判刑,结果使犯了轻罪的贪吃蜗牛丧了命,犯了杀人罪的绿水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下场。”

螳螂垂下了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的争论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意想不到,一个小小的“0”,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风波是一位化学家引起的。他写了一本关于氧气的书,封面上印着一个巨大的“O”,化学家在书中写道:“O是氧的化学元素符号。没有氧就没有生命,O是一切生物的命根子!”

数学家见了这本书,摇头晃脑道:“非也,非也。0怎么会是氧?它明明是什么都没有的0!一切从0开始,没有0就没有一切。”

英语教师听了,连连说:“NO,NO。它明明是O、P、Q的O。没有O,就没有OK。没有OK,世界就失去了诗意。”

长跑运动员对0发表一番新颖的见解:“它是我的跑道呀。我天天踏着它前进。任何一个运动场里,都躺着一个巨大的‘0’!”

长跑运动员的话,引出天文学家的一席高论:“不,不。在我看来,‘0’象征着地球的‘跑道’!春往秋来,一寒一暑,地球绕太阳公转,在浩瀚的太空中画了一个‘0’。”

他们的争论声,惊动了鸡和鸭。他们不懂什么“公转”、“太空”,但是他们认得“0”。

鸡说:“它是我刚刚生下的蛋呀!”

鸭说:“它是我刚刚生下的蛋呀!”

鸡的咯咯声和鸭的呷呷声,使那位沉默多年的15世纪的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忍不住了。他捋着长髯,朗声笑道:“想当初,鄙人刚刚学画时,每天要画上千个‘0’。鄙人后来能够画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应当感谢‘0’。不过,遗憾的是,我说不清楚我当初画的‘0’,究竟是鸡蛋还是鸭蛋!”

争论声惊动了鲁迅笔下的那个阿Q。他抓了抓癞疤发亮的头皮,说道:“妈妈的,它是我斩首之前画的圆圈嘛!鲁迅先生在写到我画圈的时候,不是说过‘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这时几何学家发言了:“阿Q,你没有念过几何学,不懂圆圈的几何原理。其实,即使你的圆圈画得很圆,别人看上去还是不圆,是个‘0’。在几何学上,‘0’叫椭圆。任何圆,除了从正上方观看之外,从其他角度看过去都成了一个椭圆!正像原子核外的电子轨道是圆形的,可是画家们总是把它画成椭圆形。”

争论无休无止、旷日持久地进行着。各有各的一番宏论,谁都以为唯我正确。争吵声不断传人作曲家的耳朵。他正在构思一首小夜曲,而嘈杂的声音使他无法进入那安谧的月夜境界。正当UFO专家准备发表高见,论证“0”即飞碟的时候,作曲家不得不发话了:

“在我看来,‘0’是休止符!”

不知怎么搞的,作曲家的话竟有那么大的威力——给这场“马拉松”争论画上了休止符。从此雅雀无声,使他的脑海中终于迸发了创作小夜曲的灵感火花……

对于《0的争论》这则寓言的寓意,也许在众多的读者中也会引发一场无休无止的争论。好在当《0的争论》发表的时候,作曲家早已写出他的小夜曲。每一位读者读罢《0的争论》,都可以尽情地依据自己的理解发表宏论,用不着担心作曲家会给争论画上休止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名人郑成功造福于台湾人民的故事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成功收复台湾后,派何廷斌前往高山族聚居的山村了解情况,并向当地民众说明义军来此是为了赶走荷夷,收复国土,拯救人民的。

原来,荷夷利用传教士散布谣言,说“国姓爷”打来,为的是抢夺财物,见土番就杀,见番舍就烧。吓得高山族同胞人心惶惶,把粮食都藏起来,把壮丁送往深山石洞里躲避,不敢呆在村社里。

何廷斌回来把详情报告以后,郑成功屈指一数,登陆已经十二天,该到高山族同胞那里走走看看了。于是就携带烟、布,由何廷斌带路,往新港、目加留湾、萧垄和麻豆四大社去了。一路上,何廷斌向郑成功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高山族的酋长,召集全村同胞,载歌载舞,欢迎郑成功到来。

酋长恭恭敬敬地献上了四项礼品:黄金、白银、稻草、泥土。

郑成功收下泥土,高兴地说:“我们都爱土地,这是祖先开拓的土地,闻到泥土的香味,我们的心就贴在一起了。”

酋长问:“四项礼品,黄金为先,怎么不收金,只收土?”

郑成功满脸笑容,回答说:“土地里面出黄金呵!”

酋长说:“那么就请再选一项礼品,作成双吧!”郑成功就又收下稻草,激动地说:“我们一起在土地上耕种收获,年年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该多好呀!”

酋长明白了郑成功的心意,再也不劝他收金银了。

另外,民间还流传着郑成功帮助当地同胞发展生产的故事

相传,郑成功收复台湾,常常带杨英他们在高山族聚居的山林察访。一路上,他只见刀耕火种,农作活儿未免吃力费事,心里惴惴不安,说道:“应该帮他们改进农技!”杨英提出了倡议,给高山族村社每处送去一付铁犁铁耙,一头耕牛;同时选派一些熟悉农耕的士兵,赶牛犁田耙地,好让高山族兄弟看得懂,学得来,推广农耕操作技术。

水虞厝是最早学会使用耕牛犁田、深耕细作的地方,这里年年农业丰收,粮食成倍地增加,日子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喝水不忘掘井人,农业收成好,当然忘不了郑成功的恩德。

因为水虞厝和虞溪两岸,住了一些来自晋江、泉州的居民,开拓荒地。郑成功特地送来了八头水牛,鼓励发展农耕。这八头水牛越繁越多,替附近的高山族兄弟耕田犁地,处处生产都有了好收成。

不久,当地人募钱盖了座大庙,要给郑成功塑像。可是长辈们说:“郑成功再三嘱咐,开发祖祖辈辈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大事,决不能把功劳归给他一个人。”为了尊重郑成功的叮嘱,水虞厝的大庙就塑了一头大水牛,让人们祭祀。

不过每当人们朝拜大水牛的时候,都会记起郑成功赠牛送犁耙的功绩,都会讲述郑成功造福于台湾人民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故事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寓言故事精选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在这儿生活的很幸福。直到有一天,伐木工人把森林里的树都砍了,小松鼠没有了家,就不再可爱,变得十分怪癖,人们都不敢和它接近。

小松鼠的诉说一天,族长召集大伙儿来开会,想想如何让松鼠变回原来的样子。有个猎人自告奋勇地说:“我用**去把松鼠给打了吧!”族长摇摇头,说:“不行,我们不能伤害松鼠,也不能让松鼠伤害我们!”“对,族长说得对!”大伙儿个个拍手叫好。一个驯兽师走出来,说:“让我来训练小松鼠吧!”族长同意了,就让他带几个人去。

驯兽师小心翼翼地走进已经没有树的那片原野。忽然,前面窜出来一只小松鼠,它怒视着驯兽师,眼睛瞪得通红。驯兽师深吸一口气,说:“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我只想和你谈谈。”“你想谈什么?”小松鼠冷冷地说。“我只想问你为什么会变得那么凶狠?”“都是因为你们这些人类,把我的家园给毁了的,现在,我没了家,你让我住哪?这一切都是你们人类害的!”小松鼠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驯兽师听了,说:“我回去和族长说,我们来帮你植树造林,让你拥有一个家。”小松鼠很感动,对驯兽师谢了又谢。

自从驯兽师帮小松鼠造家后,小松鼠又有了幸福的生活,它又回到了原来的那个可爱的样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典故故事

全文共 1220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历史传承,每一历史事迹无一不是通过历史故事源远流长,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历史典故故事。

历史典故故事1:甘拜下风的典故

原句为“敢在下风”。《左传·僖公十五年》中记载,春秋时期,晋献公死后,秦穆公将晋公子夷吾送回国做了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以前曾答应过秦穆公,要把黄河环曲南面的五座城池送给秦国。

但晋惠公执政后却没有遵守诺言。晋国发生饥荒时,秦穆公曾送粮食给晋国,可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时,晋惠公却关闭了两国的粮食贸易市场。

秦穆公决定攻打晋国,面对强大的秦军,刚愎自用的晋惠公反而主动下战书。开战之时,本就对这场自取灭亡之战极度不满的晋国大臣们不但袖手旁观,而后又处处解救秦穆公于危难之时,直到秦军俘虏了晋惠公。获胜的秦穆公表示不杀晋侯。

晋国大臣们纷纷叩头下拜说:“贤君脚踏后土,头顶皇天,皇天后土都听到你的话,我们也敢于在下风头证实听到你在上风头的讲话呀。”“敢在下风”日后便演变为“甘拜下风”。

历史典故故事2:覆水难收的典故

《拾遗记》中记载,姜太公隐居时,家境窘困。妻子马氏不愿与他共同生活,任凭姜太公如何挽留却兀自离去。

后来,姜太后在周文王的重用下,联合各路诸侯攻灭商朝,建起了西周王朝,马氏见其登临高位执掌重权,请求重新恢复夫妻关系。

姜太公令人将壶中水全部倒在地下,而后让马氏收起,马氏急忙趴地取水却只能收到星点泥浆,姜太公此时冷冷说道:“你已离我而去就不能复合,好比这倒在地上的水再难收回。”《汉书·朱买臣传》也记载了朱买臣与其妻的类似故事。

历史典故故事3:赴汤蹈火的典故

语出《东汉·晁错传》。刘启继位称作汉景帝后,经常听从“智囊”晁错的意见。晁错主张中央集权,巩固边防,重农粟的政策,并在一篇奏章中具体提出鼓励将士保卫边疆,能打胜仗或坚守不退的就升级,攻破敌人城池或阵地的就奖赏,这样才能使将士们“冒着敌人的利箭和石炮,甘愿奔向滚汤烈火,奋不顾身去拼命”。原句中的“赴汤火”日后渐扩充、演化为“赴汤蹈火”。

历史典故故事4:扶摇直上的典故

《庄子·逍遥游》中引用《齐谐》的记述:“鹏迁往南海时,水花被激起三千里高,它的翅膀拍打着飓风上升到九万里高,它的背如同泰山般大,两翅如同悬挂在天边的云彩,背负青天乘着六月大风飞向南海。”庄子通过这般描述,主要表现无往而不利的精神境界。

历史典故故事5:奉公守法的典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国大将赵奢原本是个收税小官,某次他来到平原君赵胜家收取田税,管家仗势欺人,拒付税款,赵奢依照法令杀掉了他。

赵胜闻后怒气冲天,定要其以命偿命,赵奢找上门诚恳地说道:“您是赵国栋梁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应该遵守国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现在您的管家却倚仗权势公然违反国家法令。

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税,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国家还会富强吗?到那时候,您还会有现在这样显赫的地位?若是您能奉公守法,百姓定会以此为榜样,那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富强,您怎么能轻视呢?”赵胜听后惭愧万分,当场拜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典故成语故事2:卧薪尝胆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