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云南风味小吃作文【精品20篇】

导语:石林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还是彝族。彝族的住房跟大理白族相似,也在外墙上绘满了精致的图画。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描写云南石林作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浏览

7890

作文

1000

关于云南大理风景的作文

全文共 2153 字

+ 加入清单

大理在我的想象中本就是一座美丽文明的古城。很早就知道大理的“风花雪月”,感觉别有诗意,不由心向往之,再加上武侠小说的熏陶,飘渺峰、天龙寺、六脉神剑……让“大理”二字多了几分奇幻与神圣。

大理也的确是座美丽文明的古城。汉代称叶榆,唐代建南诏国,宋朝建大理国。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大理留下了点点印迹。著名的崇圣寺三塔可算是大理的标志了。这三座塔始建于南诏丰诺年间,至今已两千多年历史。主塔名千寻塔,高69.13米,为16层方形密檐式塔,其外观似西安的小雁塔,都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南北两座小塔高43米,是10级密檐式八角形砖塔。三座塔历经风雨仍岿然耸立,气势庄严雄奇,就如主塔塔基上所题的“永镇山川”一样,大有威震四方的磅礴气势。杨导指着中间那座塔说,当年段誉就躲在那后面。尽管这只是小说,但当年确实是佛教盛行,大理已成佛国。只是后来咸丰年间原“天龙寺”(即崇圣寺)寺宇被毁,仅存三塔。现在三塔背后,沿着苍山往上,逐渐修葺了许多庙宇,香火越来越旺盛,但在游客眼中恐怕依然只有那三座塔。在崇圣寺南北两面百米处各有一倒影公园,是拍摄三塔倒影的最佳去处。可惜我在那里并没有拍到满意的片子,倒是在正面和快出门的侧面拍了映在蓝天下的巍巍三塔,竟也别样壮丽。

大理古城在崇圣寺南面,是我们在大理的第二站。这是一座颇有韵味的古城,外雄内秀。城为方形,城墙敦厚,城四面建城门楼,四角建角楼,基本保留了明代的风格,显得古朴大方。而城内街道纵横交错,一律的大理白族建筑,青瓦白墙,尤为别致。苍山的雪泉流过古城,走街串巷,清可照人,流水叮咚,顿时给整条街道增添了几分雅致意趣。走在古城里,有一种清新明亮、一尘不染的感觉,让人舒适得不愿离去。偏那杨导催命似的,害我们只走到水景街便狂奔而回,古城的大部分都还在视野之外。遗憾哪!

蝴蝶泉在白族人民心中是一个象征爱情忠贞的泉,每年农历四月十五都要举行传统的蝴蝶会,四方白族青年齐聚,用歌声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可是在杨导眼中,蝴蝶泉实在算不上什么景点。照他的话:“一直往前走,可以看到郭沫若写的‘蝴蝶泉’三个字,再往前走,走到头看到一个池子,一棵树,那就是蝴蝶泉了,看见之后就可以回来了……”其实他说的也没错,我们来的时候并不是蝴蝶纷飞的阳春三月到五月,见不到徐霞客所说的“连须钩足”或郭沫若说的“首尾联接”的奇观。走过一条竹林茂密的绿荫小道,穿过那扇郭老题着“蝴蝶泉”三字的门,走到尽头,确实只有一个池塘和横斜水面的合欢树。泉水从岩缝沙层中浸透而出,水质清冽。在这个潭的下面又修了三个一个比一个大的水潭,将水引入五个龙嘴喷出,流入潭中,让这个公园映着山光水色,显出了几分秀美。

大理西枕苍山,东临洱海,不仅风光怡人,而且四季如春。尽管夏季多雨,但很快雨过天晴,且有“一雨成秋”之说。雨后的大理既清爽明丽,又神秘变幻。城中的一切明艳照人,四周的群山却笼罩在茫茫白雾中,虚幻而飘渺,我不由又想起了飘渺峰,暗叹其名之贴切。

洱海在这种风云变幻之下就没有这么温和明亮了。洱海是个美丽的高原湖泊,属澜沧江水系,西有点苍山横列,东有玉案山环绕,水光开天,山色拥翠,被称为“银苍玉洱”。这里都将湖泊称为海,但洱海确给人以汪洋浩荡,烟波浩渺之感。也许它真的太大了,海水看上去深得幽暗。但在近岸水浅处却是碧波万顷,如一面玉镜,倒影着田畴阡陌,映衬着青山白云,蓝天碧海交相辉映,如诗如画。

随气候骤变,洱海也呈现出万千气象。海面不再平静,激流暗涌,黑浪翻腾。大雨将阴沉的天色压得很低,群山环抱下的洱海完全笼罩在厚厚的乌云之下。狂风暴雨过后,天边放晴,山间云雾顿生,如一条白色的飘带萦绕在山腰上,美哉!

洱海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时间有限,我们只上了南诏风情岛,其他景色大都在巡游途中一晃而过。风情岛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岛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阿嵯邪观音广场上的那尊观音像。大概是用汉白玉碉的吧,观音像十分洁白高大,体态婀娜,面向洱海慈祥微笑着。每艘游船停靠小岛的时间很短,时间一到就会离开,我们也只能来去匆匆,生怕误了船。

上了船,正好赶上第二场三道茶表演。三道茶是白族传统的待客礼仪,每逢喜庆佳节或贵宾相敬,白族人便举行三道茶仪式,依次向客人敬献苦茶、甜茶、蜂蜜,其意义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是以大理特产的散沱茶为原料制成的;二道茶则以大理名食乳扇、核桃仁片和红糖为佐料,冲入“感通茶”煎制的茶水;三道茶以蜂蜜加少许椒、姜、桂皮为佐料冲入以“苍山雪绿”煎制的茶水。

品完三道茶,结束了歌舞表演,我们的游船没多久也靠了岸。我们大概在海上漂泊了两小时,上岸时已六点半。全车游客除了我们三和一个十五六岁的高中生外,其余的皆被杨导忽悠去看大型歌舞表演“蝴蝶之梦”了。杨导对此推崇备至,他说到大理啥都可以不看,就是不能不看“蝴蝶之梦”。从我们下火车开始,一天游遍大理大大小小七八个景点,外加翡翠玉石、大理石等购物场所,不仅我们疲惫不堪,导游也吃不消了。杨导对这种旅游十分不屑,以至于认为这些景点实在没啥好看,远不如“蝴蝶之梦”来得经典。我却觉得那些游客实在可怜,六点半上岸,正饥寒交迫,浑身乏力,却还得继续忍受着饥饿,在剧院熬两个小时!

大理风光无限,奈何我们时间有限,期待下一次没有导游的旅行……

[关于云南大理风景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云南西双版纳游记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五十六个_,除了汉族以外,许多_都有自己的语言,傣族也不例外。其实我们很多人早就会说一句傣语了,那就是“西双版纳”——十二个千田(古代傣王的田赋单位)。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的南部,是个举世闻名的自然生态园。这里有热带雨林风貌,许多自然景区为大家所熟知,原始森林公园、热带花卉园等等。

早晨游览原始森林公园是最合适的。当你走在鹅卵石路上,听着鸟儿宛转的歌唱,闻着带着晨露的花草的芬芳,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小路两旁草如青毡,古木参天,藤蔓悬垂,树叶遮天蔽日,天地间只剩下一片翠绿色了。穿过一片热带雨林,便是闻名遐迩的“九龙瀑布”。冬天的瀑布水势并不宏大,但依稀还能看出几分以往瀑布铺天盖地奔腾而下的气势。

出了原始森林公园,可以乘坐缆车上山。从空中俯视丛林,如果运气好的话,偶尔还能看到几头野象在玩耍嬉戏。如果你下了缆车走进丛林,顺着山路迤逦而行,遇到野象拦路可就得改道了。下山的路边有一条小溪,野象经常在这里饮水、洗澡。野象和驯象不一样,要是它们被打扰了,会比虎豹还凶,奔跑的速度很快,冲过来能把人踩死。所以要是碰到大象拦路,唯一的选择就是原路返回。

来到热带花卉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植物可远不止你想象的那样简单。椰子树、槟榔树、面包树、棕榈树、橡胶树随处可见,还有鸡蛋花、三角梅和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珍奇热带花卉全部展现在你眼前。花儿们好像在欢迎大家的到来,笑吟吟地在风中摇摆,好像可爱的傣族梢哆哩(姑娘)在跳舞欢迎你呢。

西双版纳的美景一天一夜都说不清道不完,你有机会可以自己去游赏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云南过桥米线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北京的烤鸭,西安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举不胜举。我最喜爱的是: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的看相真好。一条条细细的米线浸在香喷喷的鸡汤里,绿色的青菜,白色的肉片、鱿鱼,黄色的鹌鹑蛋,深色的酸菜,泛绿的芹菜撒落其间,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这道菜的做法很简单。关键的是一定要有美味的高汤。(鸡汤要预先准备好。鸡汤要熬得久些。汤的滋味要清淡些。)米线是半熟的,肉片、菜、鱿鱼是生的,切得很薄。侍者端上高汤后,倒入米线和所有的配料。如果你爱吃辣的,还可以加一勺辣椒油(有点麻辣味的)。

吃过桥米线也挺有意思。我喜欢大口大口地吃着线面,然后再慢慢地嚼着肉片、鱿鱼、菜等配料。妈妈特喜欢汤的味道,吃一口线面就要喝一口汤。在场的老外也啧啧赞叹:“Verygood!”

过桥米线不仅色香味全,而且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一百年前,一位穷书生为了考取功名,寒窗苦读。妻子每天要过独木桥给他送米线。有一次过于疲劳,他的妻子晕倒在这桥上。等她醒来,她发现砂锅的中的汤还是滚烫滚烫的,再放些调料烫一烫,面更好吃呢。后来书生得了功名,他把这道菜取名为“过桥米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云南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

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暑假到云南洱海日记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7月18日,我在云南大理的洱海环绕了一圈,那里天比别处的更湛蓝,那里的山比别处的更翠绿。

当我在飞机上时,就已经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湖泊------洱海。洱海顾名思义,便是象耳朵的样子。洱海清澈见底,我们看不见任何的杂质。

汽车在时窄时宽的地方飞驰着,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点------三塔寺。三塔寺由一座高塔与两座小塔组成。两座小塔是在半山腰上的,所以显得与第一座大塔一样高。三塔是金色的,矗立在山坡和山脚下,有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感觉。我们又上了车,开往第二站------喜洲古镇。

我们的车停到了古城的大门------正义门,然后一直往里走。走着走着,我们发现了一条路,就像一条胡同,深不可测,我们好像走进了死胡同。可是仔细一看,像有一条鸡脖子般的一条路,我们便走了进去,发现有我们想坐的马车(因为坐马车可以看到大理许多的特色建筑,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交通工具)。马车跑了起来,四只蹄子“蹬蹬”地跑了起来。马车到了几个宅子前,停了下来,让我们进去参观。这些宅子从外观上看起来就很旧,门外看起来并不起眼,门内却是木质、双层的房间,一点也不亚于城外的房子。

马车又到了喜绣坊,一进门便看见了9筐蚕匾,里面有大把的蚕茧。这些蚕茧用来刺绣,非常精致。画面上有的是熊猫,有的是树,有的是单面绣,有的是双面绣......

我们乘着马车又回到了正义门,开车到了双廊古镇,里面有大理的房屋特色:青瓦、白墙,再配上那蓝天、白云,成了一幅美丽的画。

如果世界都像大理一样,空气如此新鲜,那么,我们就不用怕人类灭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云南虎跳峡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来云南第4天了。我们要去的地方是香格里拉的虎跳峡。一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着,可是路边的景色却十分美,一簇簇一丛丛五颜六色的野花,争奇斗艳,绿茵茵的小草亮丽明艳,真是美不胜收啊!

我们就到山口,正准备下山。忽然隐约传来隆隆的声音,我判断,这是大浪冲到石头上反击回来发出的声音,我们三个小朋友一起往下冲,不废一点力气就滑到山脚下,后面的大人,像乌龟一样,慢腾腾喘着粗气,看她们那狼狈样,把我们都乐得哈哈大笑。这时轰隆隆的响声越来越重,如战鼓齐擂,闷雷涌动。我们马上跑过去,可是这里游客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我们急得直跺脚。

好不容易挤到最前头,只看见半山腰突兀着一块巨大的石头,下面只有泛黄的江水打着旋涡,听导游说,这块大石叫虎跳石,曾经一只老虎被猎人打伤了,看见这石头,猛的一使劲,借用石头侥幸逃走了。突然有人大叫:“浪来了!浪来了!”只见远处的浪花狂奔而来,震耳欲聋,像咆哮的狮子张着血盆大口向石头冲去,浪水撞击在石头上,飞溅起十多米高的浪花,然后又逆流而去。刚才惊险的一幕,仿佛真要把我们吞没,让人心惊胆战,惊叹不已,没过几分钟,江水迅速退去,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刚才那一幕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云南高考满分作文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大文学家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如故人,书如亲人。一本珍藏的好书就是一段岁月;一本发黄的旧书,就是一段心路历程。小诗隽永,可以储存青春的激情;散文优美,可以发酵人生的浪漫;故事感人,可以涤荡心灵的尘埃。我们每个人,都过着平淡的日子,但是一本旧书,却可以让你在平淡中寻找曾经的单纯和热情,让眼睛真诚,让心地感恩,让思念燃烧。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个美丽的秋天,当叶子像蝴蝶落下的时候,母亲走进了校园。

她是第一次到学校来看我,提着一个小布包。

我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回家了。也许是学习太累,也许是在外面玩得野了,忘记了我还有一个家,忘记了还有一个牵挂我的母亲。

当时我正在上课,她微笑着出现在教室门口,穿着一件旧衣服,喊着我的小名。众目睽睽之下,我满脸羞红走出了教室。

“儿子,上课累了吧?”妈妈微笑看着我。

“你怎么来了?”我有些愠怒地看着她。

妈妈一时愣住了,眼里闪过一丝不安,随即又释然地说:“你好久没回家,我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臭小子,到底怎么了?这几天一直担心。”

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还是微笑着,一脸的褶子。妈妈从蓝色小布包里拿出三样东西,一包是用白线扎紧的水果糖,而另一包,却是一瓶用水果罐头瓶盛着的咸菜。我们老家平日里是不吃咸菜的,妈妈也从未做过。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精致的咸菜,心里不禁掠过一丝愧疚。最后她从书包最里面掏出一本旧书,扑打了一下尘土,说:“这是你爸爸喜欢看的书,也许你会喜欢看。”

我接过东西,看了妈妈一眼,说:“你走吧,我要回去上课了!”妈妈有些不舍,看我为难的样子,过来摸了一下我的头,就背转身,向汽车站走去,不时地回头看我。我呆呆地站在原地,又一次后悔说了魔鬼一般的话,妈妈心里一定很失落。一阵风吹过,树上掉下几片叶子,妈妈的背影越来越远,那么贫穷,那么瘦小,那么单薄……

我终是没有好好读那本书,将它放在皮箱的最底层。

又是好几个秋天过去了,妈妈一声不响地离开了我们,再也没有回来。我在家整理那些旧物,就在大衣柜的最底层,有一块红布包裹的东西。打开一看,就是那本我没有来得及看的旧书,是高尔基的《母亲》。

我坐在地上,一页一页看下去,一直到天色慢慢黑了下来。

我起身拉亮电灯,镜子里,自己是满眼的泪水。

母亲,母亲,你不正是一本没有来得及阅读的旧书吗?年少轻狂的我们,不懂它的价值,只是随手把它放在角落,任尘土覆盖。等到我们渴望阅读的时候,你已经永远不在了。

我的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小吃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杭州,那里的小吃和那里的山水一样小巧而秀气,含有着一份独特的细腻与清淡。

也许是同姓的原因,在众多杭州的小吃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吴山的酥油饼。

还记得儿时的我回杭州,爷爷奶妈的老屋紧临吴山。每当陪着奶奶在小院里乘凉,总会听到那带着浓厚地方口音的吆喝;“酥油饼——又酥又脆的油饼——”接着,我就会嚷嚷着要吃酥油饼。奶奶慈祥地说:“乖娃儿,奶奶给你做,做出来的比卖的还香呢。”

记得当时奶奶撸起袖子,在白色的麻袋中舀出几勺面粉,兑上水,便开始揉面。这其实是制作过程中最费力的一步。只见奶奶一手按照着大盆边缘,一手用力的揉着,抬起、按下、再抬起、再按下……同一个简单的动作,奶奶重复了不知多少次。即使是冬天,奶奶的鬓角也会缓缓地滚下汗珠。每当这时,我便拿着毛巾,踮着脚尖,轻轻地拭去双白鬓角的汗滴。奶奶便扭过头来,慈祥地说:“娃儿也是奶奶的好帮手哟!”我就是那个获得赞许而欢跃的孩童,蹦着跳着,常常弄了自己一身的面粉……

随着金色的饼在油锅中泛着油泡,轻快的翻转时,阵阵诱人的喷香钻入鼻孔。奶奶把第一个饼递给了我,我欢呼着,顾不上烫就咬了一口:脆而不碎,油而不腻,又香又甜,入口即化。那味道啊,激活了我口中所有的味蕾。我满足地吃着,奶奶在油锅前忙碌着还不忘扭头大声说:“小心点儿啊,别烫着!”

长大后,我吃过不同的酥油饼,但异地的再好吃,哪有家乡的味道?饼只是薄薄的一张,但它满载的,却是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那好听的儿化音总是亲切轻软;那秀丽的山水总是旖旎醉人;那可口的小吃总是香甜无比,萦绕在舌尖,久久不肯散去。

岁月的齿轮静静地转动,带走了时光,却带不走我对家乡的那份深深的依恋,带不走想起家乡时,心中溢满的美好与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赞美云南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云南,云南真是五彩缤纷呀!

蓝天,白云,绿水,红土,花族,以及皮肤偏黄的云南人构成了七彩的云南。

就从云南的蓝天说起吧。云南可以说是离天最近的,近的只要你把蓝天看做一面镜子,你就可以对着蓝天照镜子;静的只要你竖起耳朵静静聆听就可以听见小鸟的心跳;近的让你仿佛站在世界的最高处。

云南的白云也是十分重要。云南古时候就由云岭之南著称,所以云南的白云也是十分奇丽。一会儿变成一匹奔腾的骏马;一会又变成了诗人在天空吟诵;一会儿又变成扯线团的小猫咪。在屋子里,在郊外都可以看到。

说到绿水自然要提到洱海了。洱海位于青海湖环湖东路6公里处,是以倒淌河水为源形成的4平方公里淡水湖,湖内盛产裸鲤等多种名贵鱼类资源,是青海湖候鸟的主要觅食地。湖旁的洱海帐篷度假村已成规模,可容纳300人就餐和100人住宿。在这里可体验藏族家访,藏式婚礼、民族歌舞、水上娱乐、沙漠运动、骑马拍照,观日出、日落,草原篝火晚会等娱乐活动。

上面说的花族便是我们云南的“特产”少数民族了。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等等,他们的服饰非常奇特,有清新的绿色,藏族的彩色等,非常好看。

啊!云南真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云南民族村之旅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假期刚好遇到妈妈公司员工旅游,地点是民族村。当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因为心里雀跃不已。到了集合地点时,看到好多妈妈公司的同事,妈妈也一一介绍给我认识;我也很有礼貌的一一称呼:“叔叔、伯伯、阿姨…等”这次旅游妈妈公司选择的是每家人开自己的车,这样可省坐游览车的费用,因此我们就开着我们的车出发啰!

到达目的地民族村,已经快接近中午了,主办人就去买了团体票,还发了午餐卷,一人二百元,我们沿着长长的走道走过去,第一站来到的是美国西部牛仔区, 我们先拍照,我有跟牛仔及马合照,而且跟我们同车的一位叔叔刚好是专业摄影师,他也帮我们全家拍了好多漂亮的合照,接下来我们到了阿拉伯皇宫区,我玩了好多我从来没玩过的设施,例如:“云霄飞车、海盗船…等”,虽然坐在上面时好可怕,但是玩过了还想再玩一次呢!我们还去看了D立体电影,真的是太好玩了。

结束了民族村的行程后,我们到了一家餐厅吃客家菜,客家菜一定会有麻薯,客家小炒…等真的很好吃喔!吃完晚餐我们还在餐厅门口的空地放烟火五彩缤纷的火花,在空中闪烁时,真是美极了!

最后,我依依不舍的跟大家挥手再见,大家各自开着车回家。这次旅游我认识了好多叔叔、阿姨;也尝试了我从来未完过的游乐设施,希望下次可以有更多机会,大家一起出去玩,我想民族村之旅可能会让我回味无穷好一阵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味小吃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起我们洛阳的特产小吃,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洛阳的牡丹燕菜了。

牡丹燕菜的来头可是不小,就连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在武则天女皇登基后,天下太平,于是各路“祥瑞”奇出,连麦子稻穗都出了祥瑞。有一处出了个大萝卜,重达数十斤,农夫心中暗喜,这次献上去一定能得到奖赏,赶紧飞快的献给了武则天。御厨费尽心思精心调制,做了一道精美的饭菜,武则天吃后觉得颇有燕窝的风范,于是称之为“假燕菜”。后来民间逐渐传为“洛阳燕菜”。因为周总理在一次宴会上说燕菜里开出了牡丹花,因此得名“牡丹燕菜”。

这么出名的菜,做法却也不难。先把一个萝卜切成一些细丝,然后把萝卜丝浸入水中20分钟,把泡好的萝卜放到干淀粉里搅匀,然后再蒸笼上蒸五分钟。接着,在萝卜丝上撒精盐调味,再放到蒸笼上蒸5分钟。哈哈,素燕菜就大功告成!然后再适当放入一些荤菜,最后用红绿蛋糕分别做成两朵牡丹花即可。做出来的牡丹燕菜色香味俱全,一朵牡丹花在汤中间浮着,看起来十分奇特,看着就让我们这些“小馋虫”心里像猫抓一样,总想吃上一口来解解馋。

牡丹燕菜吃起来也是十分爽快。它是洛阳水席24道菜的第一道菜,洛阳水席每道菜的味道都是酸辣无比、香浓可口,一闻汤的味道,就令人食欲大开,让人喝了一口还想喝,简直都要上瘾了。牡丹燕菜能荣升为第一道菜,可见其色香味都是绝对诱人的。不过,牡丹燕菜里也有一些小骗局,比如说在汤里还有不少肉丝,令人一看就感觉肯定十分好吃。不过要是一吃你就会立马发现,哪里是什么肉丝,明明就是萝卜丝,却稍微“乔装打扮”了一下,可把我蒙骗了一次呢。可是这萝卜肉丝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令人赞赏不已。

牡丹燕菜红红火火,我觉得这也寓意着洛阳人的生活也一定能够如同牡丹燕菜一样过得红红火火。牡丹燕菜刚入嘴时吃着辣,让人汗流浃背,但吃多了就会感到这滋味十分美妙。这就像我们学习,现在总觉得学习太苦了,但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等我们都学有所成,自然会感到那美妙的滋味。因此我们现在也要好好学习,为自己的未来蓝图打下基础。

这就是我们洛阳的牡丹燕菜,它也有着它的寓意,怎么样,是不是想来品尝一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云南过桥米线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2013年寒假,我来到着名的春城—昆明。昆明四季如春,到处鲜花盛开。

大年初一那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昆明独具民俗特色的民族村,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每个村落都有各自特色的工艺品和小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过桥米线。过桥米线不但历史悠久味道鲜美传天下,而且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流传至今。

传说有一位秀才在蒙自县南湖小岛读书,秀才的妻子每日都要经过石砌的小桥给丈夫送饭。一日,妻子挂念丈夫读书辛苦,炖了一只又肥又大的母鸡,装入罐中准备给丈夫送去。由于中途有急事要办,耽搁了一些时间。当她办完事发现汤罐还是热乎乎的,原来是厚厚的一层黄油覆盖汤面,起到了隔热保温作用。她喜滋滋地穿小道,走石桥,来到丈夫身边,将米线往热鸡汤里侵泡后盛出,秀才吃过十分满意。人们为赞誉这位贤惠聪明的妻子,便将这种食品取名“过桥米线”。

想到这,一位穿白族服装的阿姨端来一只大瓷碗,迎面飘来诱人的香味。我眼睛直勾勾追随着大碗放在我的面前,汤面上漂着红红的辣椒油,绿绿的韭菜叶镶嵌其中。热汤是店里的老汤,通过长时间熬制,汤色白嫩,香气扑鼻,独具特色,忍不住食欲大增。汤内还可以自由添加,放入鸡肉、猪肝、鱿鱼、海参、蔬菜等。用筷子伸进碗里探路,米线中搭配有豌豆尖、菠菜、豆腐皮、肉丁等辅料,真是色、香、味俱全啊!香味已经刺激了我的味蕾,嘴巴一直在咽口水了,忍不住大口品尝起过桥米线的滋味了。鲜美的汤汁进入口中,咽至咽喉,进入肚内,只知道一个词,好吃。豌豆饼是配着米线吃的,这种饼子被烤的金黄金黄的,咬一口酥脆无比,口齿留香。这样的米线恐怕只有到了云南的白族店才能品尝到正宗的味道吧!结账时,店员邀请每一位吃过的客人留言,我不假思索的写道:“下次我一定还来吃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滑嫩爽口、原料地道、配菜丰富,现在想起它的滋味还回味无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风味食品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很奇怪,我向来不吃羊肉,但对羊肉串却来者不拒。

第一次吃羊肉串是在北京。那一天,从北京图书馆查资料出来,拐到白石桥附近,那里有一片饭店餐馆和小吃摊点。先买了仿膳食品窝窝头,吃得直冒酸水,发了一通诸如慈禧太后的胃口怎么这么好对付之类的牢骚后,就站到了烤羊肉串的摊子前。并没有想要吃,的的确确是被那种香里带膻的味道吸引过来的。

同学也是南方人,不吃羊肉,但他敢想敢干的精神令我佩服。他先买了三串,然后视死如归地说:“我先吃吃看。”他小心翼翼地先咬了一口,翻翻眼珠,接着就加快了频率。我盯着他上下翻飞的大嘴,直问:“哎,别顾吃啊,到底好吃不好吃?”他“嗯嗯”地一气吃完了三串,才摸摸肚子很满意地说:“不吃真傻。”赶紧掏钱,一手抓一把,这串咬一口,那串咬一口,真的很好吃,肥而不腻,焦香十足,还有一种特有的,说不出来的怪怪的味道(后来才听新疆的同学说,那是孜然的味道)。我们就这样边走边吃,吃完了,就地再买,反正羊肉串摊子到处都有。直吃得饱咯里都带羊膻味,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去,我们非得变成草原牧民了。作文

本来以为羊肉串就是这样好吃了,谁知新疆的同学说:那算什么羊肉串?真正好吃的是咱们新疆的羊肉串,那可是羊肉串的老家。第一次那么羡慕新疆人,真正觉得新疆是个好地方。

咱也没有机会去新疆啊,就把北京的羊肉串当新疆的吧。作文

回到南方后,也见过羊肉串,但不仅外貌小里小气,味道也完全变了样,如果说北京的羊肉串是仿名牌,那么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伪劣了。也有例外,一次到南京出差,在新街口发现了久违的羊肉串,那味道,那相貌和北京的一样。我又一次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顾斯文地大嚼起来。以后只要去南京,都要想方设法地溜到新街口去过过瘾。

但总是心有不甘,有事没事总鼓动头儿:“咱们也到乌鲁木齐去开个读者作者联谊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开封特色小吃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小笼包是我们这里著名的风味小吃,一直广受食客的欢迎。

小笼包的由来是什么呢?到了清代时期,扬州地方的灌汤包子更为出名,诗人林兰痴中有一首描述“灌汤包”的诗。诗曰;“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强不必中干鄙,热热须防手探烫。小笼包由此深传至今。一直变成了人们嘴里不可忽略的食物。

小笼包的做法也不是太简单:先将姜去皮洗净切成末备用;将猪肉洗净,剁成肉末备用。再将猪肉放入盆内,加入一些配料,再顺时针搅拌。分次加入清水,再搅拌。然后用面粉和酵母揉成球,再擀成皮,把馅料放入其中,再捏成18到20小褶、即成包子生坯。将包子生坯放入屉中,用旺火沸水蒸熟,就行了。如果喜欢喝醋的客人还可以撒上几滴。一笼色香味俱全的小笼包就完成了。

吃小笼包也挺有趣的,吃的时候可以先轻轻提,慢慢移,再开窗,后喝汤。我最喜欢先把屉中的卤喝下去,那叫一个美味呀,再打开小笼包的皮,一股浓浓的香味顿时从你的鼻子掠过,再咬上一大口肉馅的话,那别提多美味了,也可以先尝外皮的味道,再吃里面的肉馅,肉馅里有卤,如果你不小心一口吃下去,小心卤贱得你一脸。不过,你也先舔舔卤的味道,那叫一个“爽呀”。

不过有一天我吃小笼包的时候,由于不小心把整个小笼包都吃了下去,害得我噎了半天,喝了两大杯水才把它给吞下去,否则呀,我的喉咙真要受罪啦!都是因为小笼包太美味了,否则我也不会被噎着。

如果说你也想尝尝小笼包其中的奥妙和美味,那就来尝一尝吧,不过告诉你的是,要在专门卖小笼包的地方买,否则你尝不到那正宗的小笼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风民俗:新疆小吃作文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那外焦里嫩,让人赞不绝口,吃了一口又想再吃一口的烤羊肉串,就不难想到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除了这里盛产的吐鲁番葡萄,哈密的哈密瓜,这里的小吃也是出了名的。

烤羊肉串也许在别地也有,但属新疆的最正宗吧!烤架上堆着煤炭块,再燃起火,放上一排刚穿好的羊肉串,撒点孜然,撒点辣子面。只见烤羊肉串的小伙一手攥上二十个铁钎子,一下翻过来,那一面已经变得金黄。浓郁的香味随着烟弥漫在数十里,引来了络绎不绝的人前来一吃。

光吃羊肉串那当然是比较单调,新疆的小吃可是丰富多彩,各种各样。主食以抓饭和拉条子为主。那抓饭里有黄罗卜、胡萝卜、葡萄干、杏干、大米、羊肉。把萝卜切成条,葡萄干直接洗好了放,杏干去核,羊肉切成大块啃着吃。抓饭讲究的是火候,做肉有一种火候,做米也有一种火候,做抓饭容易,但美味可口、色香味俱全的抓饭还是要来新疆品茶,新疆的抓饭肉炖的又香又烂,米焖的粒粒分明,香喷喷的。

新疆人的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还有奶茶,奶茶以砖茶和奶子熬制而成,喜欢茶香更浓一点的多放点砖茶,喜欢喝牛奶的就多搁点牛奶,总之一家一个口味,一家一个喜好。

薄皮包子,烤包子是各有各的特色:薄皮包子,顾名思义,吃的就是皮薄,而且都是用手擀的薄皮,大约如同三张纸那么薄吧;烤包子的皮就没有薄皮包子那么薄了,烤包子的皮是又脆又香,让人垂涎欲滴。

新疆的美食独具特色,种类是数不胜数。如果你也想品茶新疆的美食,那就来新疆做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云南民族村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哈,昨天看了民族村的灯展,今天爸妈又带我去民族村观看那些奇特的民族村子。

首先,我们去了蒙古族村,蒙古族村驻扎在大片大片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一朵朵洁白的茉莉花。在草地旁,有着许许多多的蒙古包,蒙古包上的图案十分漂亮,看,那边有一个雪白的蒙古包,在蒙古包的中间,还围上了红色的花边,蒙古包下方,有着许多蒙古人图案……那些蒙古人穿着蒙古服装,摆着各种漂亮的动作,十分逼真;瞧!那儿还有一个蒙古族亭子呢!粉白的屋顶,天蓝色的门窗,红色的座椅,颜色搭配的那么美丽协调。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彝族村,彝族村的房屋设计得十分特别,院门为门框木门,院内修建“人”子形顶“一”子形住房。十分漂亮。而在彝族村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土掌房”。它是以块石作墙基,还用当地又粘又韧的红土夯墙,墙上架梁,梁上铺以竹木,在树枝以及茅草上面抹上一层稀泥,再铺以细泥土,最后拍平,就做成平台屋顶,非常壮观。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壮族村,壮族房屋跟普通房屋不一样,壮族房屋的屋顶是用瓦片横摆,形成“一”子状,十分整齐,在主屋的楼旁,还附设仓纱。不仅增宽房屋面积,还能起防风挡雨的作用,在房屋的前面,建有晒台,以晒晒物品和纳凉,从地面进入中层住人的大门,用方块石条砌成一级一级向上的阶梯,层层叠叠、鳞次栉比、十分漂亮。

啊!今天,我真开心,不但看到了那么多民族风格,还使我扩大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云南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小朋友,你知道咱们国家有个少数民族——傣族吗?你知道傣族有个非常著名的节日——泼水节吗?你知道这个节日的由来和寓意吗?不知道了吧?那就听我来介绍吧!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的三至七天里,(.)便是傣族的重要节日——泼水节了,这实际上是傣族的新年。人们清早就纷纷穿上节日的盛装,挑着从河边取来的清水,到佛寺给佛洗浴,洗浴完了以后,泼水节的高潮也就到开始了,人们载歌载舞,同时也向周围的人相互泼水,相互祝福,到处成了欢乐的海洋。此外,泼水节还会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一种傣家人自制的爆竹)、放孔明灯等活动,份外热闹!

欢度泼水节介绍了泼水节的活动,我们再说说傣族泼水节的由来吧。传说,从前傣族的村寨里有一个妖怪,他每天都会来骚扰村寨、抓走村民、弄得民不聊生。后来,有七个姑娘发现只有把这个妖怪的头砍下了才能杀死他,七个勇敢的姑娘杀死了妖怪,可是妖怪的头滚到哪里,哪里就会烧起来,七个姑娘急忙把妖怪的头抱起来,以后轮流每人抱一年。每到换人时,人们就敲锣打鼓,同时向上一年的姑娘身上泼水,以洗去她身上的血污和疲惫,久而久之,形成个了“泼水节”这个习俗。

现在的泼水节,已经成为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了,人们利用相互泼水来相互祝福,据说哪个人被泼得最多,就预示着他来年更吉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游云南石林作文400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十一号,我们去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美誉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云南石林游玩。一到景区,只见广场上许多彝族的阿诗玛和阿黑哥在载歌载舞,浓郁的民族风情,顿时让我们忘了旅途的劳累。

一进石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上石林,湖面碧波漾漾,宛如明珠在闪烁。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湖叫“恩来湖”,是1962年周总理陪同外宾来石林,看到这么好的山石,没有水,提议说有山就该有水,于是就有了这个人工湖。

步入石林,我惊呆了。只见石柱、石壁千姿百态,争奇竞丽。有的石峰高耸,层层叠叠,像森林;有的石峰突起,像剑刺向天空;有的石峰横卧,石片上翘,像盛开的莲花。有一石峰上刻着“石林”两个鲜红的大字,这是石林中心景区——石林胜景,这里褐色的怪石奇峰,拔地而起,冲入云霄。

转过石林胜景,我们攀援天梯,登上“望峰亭”,放眼望去,石林全景尽收眼底。那一片片突兀起的石峰,莽莽苍苍。蓝天白云下,灰褐色的石林与葱绿的树林互相辉映,像仙境,美不胜收。从“望峰亭”下来,我们来到树林里,在绿树丛中有一块石峰上写着“群峰壁立,千嶂叠翠”,形象地描写出了石林的美。

走出大石林,我们来到了小石林,小石林里有一个“玉鸟池”,池旁有一座石峰非常引人注目。那便是阿诗玛石像。阿诗玛是传说中美丽而勇敢的撒尼族姑娘,她身着传统民族服装,头戴包头,背着箩筐,眺望着远方,似乎在盼望着什么。

出了石林,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神工造就的云南石林,真是千古奇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云南之旅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既神秘又神圣的地方。做为全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他的25个子民着实有些令人琢磨不透;而每个民族又有其独特的文化,所以又说是神圣。这次,我需要深入了解的是一个从未听说过的民族—布朗族。

首先,这次不是云南旅游之行,而是学习之行。我们要在短短二十天内拍摄完成一部以布朗族为题材的纪录片。对于我们这些十三四岁零基础的学员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利用三天学习了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考核竞聘的方式选出了导演组、摄像组、剪辑组等等。我平时爱好摄影在摄像组。通过镜头真实的记录了布朗族原生态的衣食住行。

布朗族多数依山而居,独特的土壤条件大多不能耕种梯田,但上天给了他们一份独有的礼物,那就是茶。这里漫山遍野都是上千年的古茶树。布朗族基本上做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茶,一顿三餐离不开,日常贩卖离不开,赠予亲朋离不开。茶不仅成为一种普遍的食物和货物,还成为了当地不平凡的图腾。他们唯一信奉的神就是茶祖。他们祖祖辈辈相信是茶给了布朗族生命,是茶给了布朗族未来。

从茶又可以衍生出两点,一是布朗族赖以生存的不只是茶而是大自然。大自然作为世界之母,养育一切给予一切,有些子女总是搞破坏,各种污染,千疮百孔。布朗族这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成为了大自然骄傲和偏爱的孩子,得到了诸多恩惠。为何会得到如此般的恩惠呢?就是他们有着像茶一样朴实无华的品格,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让这里绿水青山,如世外桃源。我们也因紧扣环保主题拍摄完成了一部优秀的记录片。

难忘而有意义的云南之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云南风景优秀作文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时候,我在游览了昆明、大理之后,又去了丽江古城,这古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了汽车,沿着一条小溪步行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架缓缓转动的水车。我在水车的潺潺水声中,走进了丽江古城。

小溪把古城分成了好几份,几座石桥又把它们连成了一个整体。街上的房子,最高不过两层。古城的布局像一只棋盘,街道纵横交错,一不留神,就转到了幽幽的小巷深处,忘了出去的路。我踩着凹凸不平的、由藏青色石块铺成的街道,穿行于方圆一二里的古街,似乎走过了几个世纪。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沐浴了百年的风雨,但它丝毫也没给你陈旧的感觉。很早以前,这里就是商人的云集的地方。临街的房子都做了店铺,店堂的货架上摆着许多陶瓷,这些都是当地纳西族人的手工艺品。

在古城里的四方街,热闹程度不亚于都市,只是在热闹中又融入了乡村古朴的生活气息。我看到穿得花花绿绿的妇女,手持搓板,在溪边洗衣服,还看到一些老人坐在街上,演奏着快失传的纳西古乐,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小巷深处,升起缕缕炊烟,袅袅消失在被夕阳映红的天空。如今,那些古老的民族建筑已经渐渐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古城的房屋建筑却传了一代又一代,默默无闻地为当地居民提供栖身之所、营生之处,造福于一方儿女。

我生活在北京,看够了繁华都市、风景名胜,却看不够这富有生命力的古城。因为在这里,你能看到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商业文明的融合,更能感受到一种平凡的魅力。喜欢古城里的每一样东西,它们能使我想起纳西族那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纳西族人那纯朴善良的面孔!我永远忘不了丽江古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游云南九乡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一想起那绿荫深深的荫峡,想起那壮观的雌雄飞瀑,还有那出乎想象的神田奇观,九乡的美景如同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久久的陶醉在那水与洞的杰作当中,总是记忆留心。

走在荫翠峡边上,峡谷深有百米,江水如同千万匹骏马翻滚而来,时时溅起一朵朵白浪,溅得你满身湿淋淋的,好象在和你无声的开着玩笑。两岸葱郁的树木把峡谷河道装点得碧翠如玉。实不负“荫翠”之名。

顺着石阶再往前走,就进入了一个离奇的溶洞世界,各种钟乳石屹立洞中,形状各异,有的像一把把立剑直插青天,有的像一只只雄鹰凌空展翅。看,这多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仙女,呀!这么多的番桃,原来他们是来开番桃盛会的,这时我才知道我们已经步入了仙女宫。

走出仙女宫,我们又沿着台阶走了一会儿,远远的就望见了两条飞舞的云龙,倾斜直下,啊!雌雄飞瀑,我走进仰望,一大一小两瀑从陡峭的岩石上奔流而下,融为一体,其气势磅礴、惊天动地,好似银河落天,又好似一对孪生兄妹在生命的旅途中奔跑着、嘻闹着、弹奏着欢乐的交响曲。

当我还在赞叹雌雄瀑布之余,我已经来到了九乡的另一景观“神田”。神田故名思意就是梯田,只不过这儿的梯田是岩石层层堆砌,中间深陷,外有边,内中积满了清水,看去真像哈尼山寨的梯田,看着这神工之笔,我无法知道是什么力量造就了如此神奇、美丽、壮观的人间神田,据说是那一滴滴的水珠从洞顶悠悠而下,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沉积,就形成了这如些美妙的神田了。这不禁让又我想到滴水穿石。

游完了九乡,我真有一种“九乡归来不看洞,无限风光在‘九乡’”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