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人努力的故事简短(经典20篇)

导语:不同的性格优势可以汇聚成不同的美德。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535

作文

1000

名人故事:世俗的张爱玲

全文共 4031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我们这些与张爱玲交臂而过的人,就只能从她留下的文章去认识她。在散文里,她显得清晰和直接一些,小说则要隐晦与曲折一些。而说到底,认识张爱玲,是为了认识她的小说,因为于我们来说,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所以,认识的结果就是,将张爱玲从小说中攫出来,然后再还给小说。

先看张爱玲的散文。我在其中看见的,是一个世俗的张爱玲。她对日常生活,并且是现时日常生活的细节,怀着一股热切的喜好。在《公寓生活记趣》里,她说:“我喜欢听市声。”城市中,挤挨着的人和事,她都非常留意。开电梯的工人,在后天井生个小风炉烧东西吃;听壁脚的仆人,将人家电话里的对话译成西文传给小东家听;谁家煨牛肉汤的气味。这样热腾腾的人气,是她喜欢的。在另一篇散文《道路以目》里,她写的街景,也是人间冷暖的:煮南瓜的气味与那种明亮的桔红,给她“暖老温贫”的感情;寒天早晨,有人在人行道上生小火炉,呛人得很,可是,“我喜欢在那个烟里走过”;一个绿衣邮差骑车载了他的老母亲,使她感动;有人在自行车轮上装着一盏小红灯———在我们的时代,已经看不见了。小时候,有人在车轮上系彩色的绒线,大约是一样的意思———她认真地观赏着,赞道:“流丽之极”。在《谈画》中,她看塞尚的《抱着基督尸身的圣母像》,大感惊讶的是,圣母是最普通的妇人,清贫,论件计值地做点缝纫工作,灰了心,灰了头发”,并且注意到,圣母并不是抱着基督,而是,“背过身去正在忙着一些什么”,抱着基督的则是“另一个屠夫样的壮大男子”。而基督呢?没有使她联想起世间的任何一个人,“他所有的只是图案美”,于是,他就错过了她的兴趣。她喜欢的就是这样一种熟稔的,与她共时态,有贴肤之感的生活细节。这种细节里有着结实的生计,和一些放低了期望的兴致。

张爱玲对世俗生活的兴趣与苏青不同。胡兰成对宁波人苏青的评价很对,他说宁波人过日子多是兴兴头头的,但是缺少回味,是真正入世的兴致。张爱玲却不是,她对现时生活的爱好是出于对人生的恐惧,她对世界的看法是虚无的。在《公寓生活记趣》里,她饶有兴味地描述了一系列日常景致,忽然总结了一句:“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于是,这短促的人生,不如将它安在短视的快乐里,掐头去尾,因头尾两段是与“长的磨难”接在一起的。只看着鼻子底下的一点享受,做人才有了信心。以此来看,张爱玲在领略虚无的人生的同时,她又是富于感官,享乐主义的,这便解救了她。《道路以目》里,她写她上街买菜,遇到封锁,只得停留在封锁线以外的街道上。有一个女佣想冲过防线,叫道:“不早了呀!放我回去烧饭吧!”然后,“众人全都哈哈笑了”。这是合乎张爱玲人生观的地方,大难临头,回家烧饭的钟点却一丝不苟。在那无意识的女佣,是一种积极,但在张爱玲,却是消极。因她是要比女佣了解“封锁”的含义,了解这个时世里的灾难。她却又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能够就事论事地面对现实。

她并不去追究事实的具体原因,只是笼统地以为,人生终是一场不幸,没有理由地一径走着下坡路,个人是无所作为的。像她在《更衣记》的末尾写的,一个小孩子,在收了摊的小菜场,满地的垃圾里面,骑了自行车,撒开把手,很灵活地掠过了。于是,她写道:“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吧?”就是在这轻盈地一掠之中,有了小小的冒险,终却是安全的,便小小地得意着。就是这么一点雕虫小技的手腕。张爱玲喜欢归喜欢,其实又是不相信它们的意义的,否则,她就是宁波人苏青了。否则,她就不会如此贪馋地抓住生活中的可触可感。

她在千古之遥,尸骨无存的长生殿里,都要找寻出人间的触手可及的温凉。在《我看苏青》里,写杨贵妃和唐明皇闹气,逐回娘家,“简直是‘本埠新闻’里的故事”。她不喜欢小提琴,因为太抽象,而胡琴的声音却贴实得多,“远兜远转,依然回到人间”。

这是散文中,由自己直接告白出的张爱玲,在小说里,张爱玲就隐到了幕后。大约仅有一次,没藏好,显现出了真身。是在《倾城之恋》里,白流苏刚到香港,与范柳原的关系处于胶着,暗底里使着劲。

他们在浅水湾饭店分住两个客房,晚上范柳原将电话打进白流苏的房内,向她念起《诗经》:“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底下还附有一大篇解释。却像张爱玲在说话,而不是范柳原。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是少有如此自觉到人生的苍茫,并且有诗情的人物,张爱玲从不曾将自己放进小说中,扮演一个角色。因连她本身都是虚无的,不适合作世俗的小说的材料和对象。在她的小说里扮演角色的,多是些俗世里的人———市民。最具俗世的特征的,怕就是上海了。香港也有一些,但比较夸张,更像是俗世的舞台,是戏剧化的俗世。《沉香屑第一炉香》与《沉香屑第二炉香》,这两则故事就要奇异一些。而发生在上海的故事,则更具有俗世的情调。

《花凋》里那家的女儿们,我以为是再真切不过的上海小姐。父亲是个轻佻不尽责的人,大约是像《金锁记》里的三少爷,妻子却不如三少奶的贤慧,无能且又无味。我以为,《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白玫瑰,烟鹂,老了以后,就是她。女儿们晓得谁也靠不上,只有靠自己,到社会上汲取养料,挣一份好生活。张爱玲写道:“小姐们穿不起丝质的新式衬衫,布褂子又嫌累赘,索性穿一件空心的棉袍夹袍,几个月之后,脱下来塞在箱子里,第二年生了霉,另做新的。”摩登里面粗陋的,泼辣的芯子,经得起折腾。姊妹多,也成了一个小社会,互相倾轧着,有些弱肉强食的意思。像川嫦这样老实,柔弱,带几分情致,命运就不济了。她生的是痨病,这也有着些哀婉的情致,可这情致却被病期的拖延,一点一点侵蚀掉了。学医的未婚夫自然早知结局,但算得上有耐心了,两年后才另有了人。然后,家里连买药的钱也计较起来,每日吃两个苹果成了家人的说嘴。最后,她想来个多情的了结,自杀,却买不来安药。她只得坐着黄包车兜一转,吃一顿西餐,看一场电影。这大约就是一个上海小姐闲暇中的全部乐趣,她要最后地享一享。这是相当感伤的一幕,可这感伤却被病期的拖沓又腐蚀了。川嫦还又做了两双绣花鞋,一双皮鞋,用一只脚试了鞋,很长远地说:“这种皮看上去倒很牢,总可以穿两三年。”三周之后,她方才谢世。这就是俗世里的人了,死都逼在眼前了,这世界早已经放弃她了,她却还愚顽地留意着一些小事,不自量力地挣一挣。

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真是很俗气的,傅雷曾批评其“恶俗”,并不言过。就像方才说的,她其实也是不相信这些俗事有着多大的救赎的意义,所以便带了刻薄的讥诮。而她又不自主地要在可触可摸的俗事中藏身,于是,她的眼界就只能这样的窄逼。《留情》里,米先生,敦凤,杨太太麻将桌上的一伙,可不是很无聊?《琉璃瓦》中的那一群小姐,也是无聊。《鸿鸾禧》呢,倘不是玉清告别闺阁的那一点急切与不甘交织起来的怅惘,通篇也尽是无聊的。在这里,反过来,是张爱玲的虚无挽救了俗世的庸碌之风,使这些无聊的人生有了一个苍凉的大背景。这些自私又盲目的蠢蠢欲动,就有了接近悲剧的严肃性质。比如,《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始终在作着她丑陋而强悍的争取,手段是低下的,心底极其阴暗,所争取的那一点目标亦是卑琐的。当她的争取日益陷于无望,她便对这个世界起了报复之心。然而,她的世界是狭小的,仅只是她的亲人。于是,被她施加报复的,便是她的亲人了。在她扼杀自己的希望的同时,也扼杀了她周遭的人的希望。

生活就这样沉入黑暗,这黑暗是如此深入,以至粗鄙的曹七巧也泛起了些许感时伤怀的情绪,想到她抗争的不果与不值:她要是选中了与她同一阶层的粗作的男子,“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可是,在张爱玲的笔下,这也已是三十年前的旧事了,连曹七巧的懊悔都已经死去了。如曹七巧这般积极的人生,最终又留下什么呢?逝者如斯,虚无覆盖了所有的欲望。而张爱玲对世俗生活的爱好,为这苍茫的人生观作了具体,写实,生动的注脚,这一声哀叹便有了因果,有了头尾,有了故事,有了人形。于是,在此,张爱玲的虚无与务实,互为关照,契合,援手,造就了她的最好的小说。

《倾城之恋》也是她最好的小说之一。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时的男女,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做成了夫妻。这是张爱玲故事里,少有的圆满结局。如文中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可那也是不可琢磨的,凑巧了的,世界依然,甚至更加不可理喻。人生,还是苍茫的。在此,张爱玲也为这苍茫作了合情合理的注脚。白流苏和范柳原在各自的利欲推动下,迂回着,探试着,欲擒故纵着,却不料世事大变,生存之计为上,忽才珍惜起眼面前的一点慰藉,它给人一种盲目的安全感。在这里,张爱玲是与她的人物走得最近的一次,这故事还是包含她人生观最全部的一个,这含有着对虚无的人生略作妥协的姿态,是贴合张爱玲的思想的。就因走得太近,露了真身,人物略有些跑题,就像前边说过的,在月夜里,范柳原的喟叹。多亏白流苏说了句:“我不懂这些”,才将事情又拉回了情景。

就这样,张爱玲的世俗气是在那虚无的照耀之下,变得艺术了。

她写苏青,写到想与苏青谈“身世之感”,便想象苏青的眼神是:“简直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大概是艺术吧?”苏青是不“艺术”的,她的世俗后面没有背景。在此,可见得,张爱玲的人生观是走在了两个极端之上,一头是现时现刻中的具体可感,另一头则是人生奈何的虚无。在此之间,其实还有着漫长的过程,就是现实的理想与争取。

而张爱玲就如那骑车在菜场脏地上的小孩,“放松了扶手,摇摆着,轻倩地掠过。”这一“掠过”,自然是轻松的了。当她略一眺望到人生的虚无,便回缩到俗世之中,而终于放过了人生的更宽阔和深厚的蕴含。从俗世的细致描绘,直接跳入一个苍茫的结论,到底是简单了。

于是,很容易地,又回落到了低俗无聊之中。所以,我更加尊敬现实主义的鲁迅,因他是从现实的步骤上,结结实实地走来,所以,他就有了走向虚无的立足点,也有了勇敢。就如那个“过客”,一直向前走,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并不知道前边是什么。孩子说是鲜花,老人说是坟墓,可他依然要向前去看个明白,带着孩子给他裹伤的布片,人世的好意,走向不知名的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故事之李清照

全文共 2654 字

+ 加入清单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飘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起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黍离》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金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报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

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在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何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浙江金华因南北朝时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的一座名楼。李避难于此,登楼遥望这残存的南国半璧江山,不禁临风感慨: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题八咏楼》

我们单看这诗的气势,这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啊。倒像一个急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那一年我到金华特地去凭吊这座名楼。时日推移,楼已被后起的民房拥挤在一处深巷里,但亦然鹤立鸡群,风骨不减当年。一位看楼的老人也是个李清照迷,他向我讲了几个李清照故事的民间版本,又拿出几页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词送给我。我仰望危楼,俯察巷陌,深感词人英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不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

“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逊闻鸡起舞,想起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毅力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2423 字

+ 加入清单

毅力相当于能坚持,有耐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毅力的名人故事,欢迎参考阅读!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2、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3、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 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 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4、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 “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5、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6、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7、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 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 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8、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可以作证。

9、松下刚刚陷入事业的困境,这天他无助地走在路上。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因为那时插头只有一个。 “你能不能快一点开灯,让我怎么看书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说好了,都过了30分钟了。”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电线,的确太不方便了,何不想个可以两用的插头呢?他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就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试用品问世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供不应求,松下的事业也从此走上轨道,利润大增。 遭遇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意的好机会。

10、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密,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

11、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化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通过他不懈的努力,马克思终于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

12、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波斯之前,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其中一个叫皮尔底加斯的大臣非常惊奇。问道:“陛下,那你带什么起程呢?”“希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亚历山大回答说。听到这个回答,皮尔底加斯说:“那么请让我们也来分享它吧。”于是,他谢绝了分配给他的财产。 希望是创造人生的路标,在任何时候都别放弃它。

1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14、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6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15、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名人故事《给梦想一个播种的时间》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1960年,他出生于台中市一个殷实的家庭,父亲是公务员,还经营着一家舶来品店。从小就喜欢唱歌的他,梦想着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著名歌手。但有着传统观念的父亲认为当歌手是不学无术的表现,因此他禁止儿子接触任何与音乐有关的东西。

但父亲实在太忙,根本没时间管他,母亲也沉溺于牌桌之间,这让他有机会去接触音乐。那个时候,他最大的兴趣就是跑到同学家里,听收音机里播放的流行音乐,在熟悉了旋律之后,再改唱自己创作的词。

不久后,父母婚姻破裂,受到刺激的父亲脾气大变,动不动就毒打他,他只好经常逃家,一逃就是好几天,头两天跑去同学、朋友家住,之后住不下去了,就跑去车站、公园露宿。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很多街头混混,并与他们来往密切。

父亲开始还骂他几句,久而久之,也就爱理不理了。这样的日子过了差不多一年,他出事了,因为喝醉了酒,他去帮别人追债,三更半夜踢人家的铁门,被闻讯而来的警察抓住,判了三年刑,进了感化院。

父亲知道后气得要死,托信来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他感到了绝望,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只是他觉得对不起姐姐。自从他进感化院后,姐姐每个周末都会来看他,风雨无阻。在姐姐如水般的关怀下,他慢慢地恢复了斗志。有一次,姐姐把他带到他劳动的地方,指着一株鲜花说:“还记得你小时候的梦想吗?梦想就好比是栽花,从播种到发芽再到开花,总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你现在只是一粒种子,如果你想成功,你就得播种,浇水,你必须学会坚持。”

为了激励他,姐姐还把当时颇有名气的李泰祥先生请到了感化院,在李泰祥的鼓励下,他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从感化院出来后,为了继续追梦,他找了一份打字员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就去餐厅“敲门”,给顾客唱歌。他唱过的地方很多,有一天,他在翔声餐厅唱歌,唱了一首《你说过》,中场休息时,突然有一个人走过来问他:“你有没有兴趣出唱片?”当时,他愣住了,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对方掏出名片,他才相信。

第二天,他来到对方的公司签约,成了一名真正的歌手。之后,一首电影主题曲《就是溜溜的她》,让他一炮而红。

他就是齐秦。在回忆过去时,他不止一次提到姐姐的名字,他说:“就在我快放弃人生理想的时候,是姐姐拯救了我,她让我明白了坚持的重要。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因为各种挫折,没有去播种,所以结果只能沦为空想;有的人一直在坚持,所以才把自己开成了一朵最美的花。”

是的,给梦想一个播种的时间,你才能收获芳香一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毕加索成名的秘密名人故事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开创印象派画风的伟大艺术家毕加索。时至今日仍然为人们所推崇,他所作的画是世界各地人们趋之若鹜的珍藏品。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位无限风光的大画家,也曾经有过不堪回首的岁月。

毕加索初到巴黎,谁都不认识他。在巴黎夹着一块画布为生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了,而画店的老板却大多数只是附庸风雅,在大堂中摆放当时的名家名作。尚未成名的毕加索四处碰壁,贫困潦倒。

他身边只剩下了15个银币。如果再不能卖出自己的画,那他只能离开巴黎回到老家。在巴黎最后的日子里,毕加索孤注一掷,做出了他人生之中最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策划。

在这之后的一个月中,整个巴黎的画廊老板都快发疯了。每天至少会有一两个人来画廊转悠,左看右看,却什么都不买。可是临走之前,他们都这样问道:“请问,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

“请问,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无数次的询问,使得毕加索的名字犹如明星般在画商的圈子里炸开了。“谁是毕加索?有谁看过他的画?”人们按捺着激动的心情,四处打探着。直到一个月之后,毕加索带着他那些许久无法卖出的画出现了。

他的出现好比是一场旱灾之后的及时雨。画商们很快将他的画一买而空——于是,这个被巴黎主流画界一直拒绝于门外的艺术家一举成名。

原来,毕加索用那15个银币雇佣了几个大学生,成功地将自己生涩的身份进行了掉转,从而使人们更早地欣赏到了他那天才般的艺术才能。

然而,另外一位伟大的画家梵·高,却苦苦地等待主流画界的接纳,而不得不在饥寒交迫的岁月中向自己开了枪。他的作品,一直到他死后才慢慢地开始大放异彩。

你能说梵·高的作品不及毕加索吗?如今,热爱艺术的人们对这两位大师都投以崇敬而热切的目光,因为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最精彩的答卷。可是,我们不能不说,毕加索的人生策划,真正地改变了他一生的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的成长小故事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事迹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自号文山,江西吉水人,宝佑进士后为官。1276年,出使元营被扣,后在京口百姓的帮助下得以脱逃。

1278年兵败被俘,元军欲诱降,文天祥书《过零丁洋》以明志。后解至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劝其出仕,又被拒绝。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英勇就义。文天祥的这首《过零丁洋》,不仅气势如虹,而且技巧圆熟,是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不朽之作。

从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成为必将永远流传的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名人的故事500字高尔基一怒夺书

全文共 1526 字

+ 加入清单

“我扑在书籍上,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这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也是他酷爱书籍、勤奋学习的真实写照。

高尔基出生在沙皇时代的一个工人家庭里,从小失去了父母,年仅十一岁就被抛进黑暗的“人间”社会。他在善良号轮船上做洗碗工的时候,遇上了一位好心的穷苦厨师斯穆勒,斯穆勒象对待小弟弟一样地爱护他,面且还常常把自己收藏的一些旧书塞到他手里,说:“你念书吧,书里面什么重要的知识都有。”

“一个人没有学问,就跟一头牛 没有区别,不是带上辘架,便是给人宰了吃肉,它还尽摇着尾巴。”当斯穆勒和高尔基分别的时候,他的最后赠言还是那句话,“念书吧,这是最好的事情。”

厨师那纯朴而热情的话语,深深铭记在高尔基的心上,他渴望着读书。但是,他这样一个穷孩子要能读到书,谈何容易呀!他根本进不了学校的门槛,只能靠自学。没有钱买书就向裁缝太太借一点,再搜集一些破旧了的杂志和图片,甚至“象叫化子似地到处去要。”

当他好不容易弄到一些书籍之后,新的困难又来了:哪里有时间阅读?

他当时在一个绘图师家中做佣工,除了一身兼男仆、女仆和“跑街的”三重工作之外,还要贴设计图,抄工程设计书,复核包工头的细帐,一天到晚忙得连插针的缝隙也没有,他只能拖着疲乏的身体在深夜读书。

即使这样,也还是读不成。绘图师家那愚昧、粗暴的老主妇竭力阻挠高尔基读书,她只要一发现高尔基读书,便毒打痛骂。要不她就在蜡烛上刻记号,以防止高尔基使用。她还到高尔基住的小阁楼上去搜查,找到了高尔基的藏书就拿来撕毁或烧掉。

为了对付这凶恶的老婆子,高尔基想了个办法,他故意去租一些五彩封面的小书来,放在易暴露的地方,让老婆子去糟蹋。这样,虽然可以把好书掩护起来,但是,身无分文的高尔基却因此而欠下了书店老板四十个戈比的一笔重债。

有一回,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偷偷地看书,不料看着看着就入了神,结果把茶炊烧溶了,那老主妇恶狠狠地用一根刺棒将高尔基毒打了一顿。在医院里,医生从他背脊上钳出了四十二枚刺。这种残忍的暴行把医生也激怒了,医生说这是私刑,支持高尔基去法院控告。可是高尔基却说,控告不控告倒无所谓,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要允许我看书就行了。

为了能看书,高尔基简直绞尽了脑汁。没有地方看,他就躲到杂物间或是爬到屋顶阁楼上去看;没有油点灯,他就把烛台上的蜡油刮下来,装在旧罐头盒子里,再找一些棉线作灯蕊,自制一盏简易灯,尽管光线昏暗而且烟雾腾腾,他却在灯下看书看得津津有味,双眼被熏得通红,差点都熬瞎了,他也不在意。

高尔基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能和书分手。

后来,他到了一家而包房工作,每天要干十六个小时的重活,可他仍然坚持看书。他拣几块零碎的木柴搭成一个书架,将书摊开摆在上面,然后一面揉生面团,一面看书。有一夭,厂主突然闯进来,一眼就看见高尔基正在看书,厂主一把将书抢过来要抛进炉火中去。高尔基肺都差点儿气炸了。要知道,这是托尔斯泰的一部名著,高尔基爱不释手,厂主竞然要烧掉,那不简直是要他的命?高尔基什么都顾不及了,他猛然抓住厂主的胳膊,愤怒地喊道:“你敢烧掉那本书!”厂主被盛怒的高尔基震慑了,只好把书还给了他。

高尔基由于勤奋好学,刚满十五岁就已经博览群书了。大仲马、雨果、巴尔扎克、海涅、狄更斯、肖伯纳、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艺术大师的名著,他都读过。他虽是穷苦的孤儿,却成了博学多识的少年。

高尔基说:“我的一切知识,都是书籍给我的。”他在回忆幼年读书的情景时曾这样写道:“我梦想享受大学生读书的幸福,甚至甘愿忍受任何拷打。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学习吧!不过每到星期天,为了你去学习,我们要在尼古拉也夫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大概也可以接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名人故事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他喜欢下棋,并且棋艺高超,很少有对手。

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在摆棋陈,招牌上写着:“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觉得老人太高狂妄,立刻上前挑战,结果老人不堪一击,连连败北,左宗棠洋洋得意,命老人把那块“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拆了,不要再丢人现眼。

没想到,当左宗棠从新疆平乱回来时,居然又发现了那块牌子。他很不高兴,就又去和老人下棋,可是这次他竟然三战三败,被杀得落花流水。第二天再去,仍然惨遭败北,他很惊讶:老人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棋艺提高得如此之快呢?他向老人请教。

老人笑着说:“你虽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明白你是左公,并且即将出征,所以我让你赢,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你已凯旋,我就不必再客气了!”

左宗棠叫后心悦诚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故事一:董卿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2014春晚,最大的吐槽点大概就是“董卿不在了,魔术就穿帮了!”这位“中国名托儿”的魔力似乎比魔术师更胜一筹。但比起这一个标签,她更愿意把自己称为梦想的“托儿”,因为她一直来都用自己的奋斗历程来为人们呈现,无名小卒变身央视一姐的励志“魔术”!

童年是一场“坑爹”的噩梦

跟很多留守儿童一样,董卿自出生起就在外公家长大,直到7岁那年才被父母接到身边。但这看似值得高兴的回巢,却成为她童年“噩梦”的开始。由于父亲自身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便以异常的严厉表达着自己对女儿的期望。

7岁,别人都在当“小公主”的年纪,她既不能照镜子,也没有新衣服,还要每天刷碗擦地、抄写古诗文、体能训练;上了中学以后更要用利用空隙时间去“客串”各种宾馆清洁工、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这些父亲曾带给她的童年“阴影”,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亲生女儿!

终于,多年的压抑终于在大学的报考中爆炸:她考艺术院校的想法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彻底被激怒的她生平第一次在父亲面前摔碗狂吼,父亲见状更加愤怒,最后演化成双方的一场激烈的“对打戏”。为了捍卫自己的演艺梦想,她甚至使出了“自杀”的威吓手段。直到有一天,父亲举起酒杯向她致歉,他才明白自己的成功源自父亲的“魔鬼”教育,让她学会了坚持。

多次“改嫁”换来希望曙光

只要一心追逐梦想,终有一天让人另眼相看。1991年,董卿不顾一切反对考入浙江艺术学院,毕业后进入浙江电视台。在电视台里,她兢兢业业,兼任主持、编导,全力吸收着自己未知的一切。这位女版“拼命三郎”的出色表现让东方电视台向她伸出橄榄枝,本应迎来高峰,但却泼来一盆冷水——新人的她只能跑前跑后做剧务,璀璨的舞台,不属于她。因此,董卿投奔刚刚成立的上海卫视寻找机会,但等待她的只是收视极低的串联节目烂摊子。

纵使多番打击,她也不甘认输,更利用空余时间攻读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自我增值。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董卿在上海卫视改革后迎来曙光,她被委以重任,主持多档节目,其中2000年主持一场“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她风格大气、英语熟稔,一举斩获2001年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第五届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在当时评委几乎没有一个人认识她的情况下,全票通过。

从“金话筒”到“直通春晚”

获“金话筒”奖也为董卿带来另一次重要的机会,到中央电视台工作。这个卧虎藏龙之地让她并不敢有半点松懈,在央视的头两年,她的主持量就突破130场,如一个全力发动的引擎般燃烧着自己的所有精力。像“青歌会”这种硬骨头,一次就是三十场、每天直播三小时,连续20天……她都毫无怨言;每天下午四点彩排到十点直播结束,换掉主持礼服又进会议中心,凌晨三点到家后还要打着哈欠背台词,直到最后的一颗夜星渐渐隐没,毫无规律的苦日子却让她感觉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

2005年,多年辛勤经营的董卿终于迎来事业的大丰收——以黑马的姿态登上春晚,不可置否的实力让她荣登新一代央视当家主持。自此,她成为央视出镜率最高的综艺女主持人,并连续8年被评为央视“名、优播音员主持人”、连续10年担任春晚主持人,她紧急救场的“金色三分钟”更成为了主持播音专业的一个完美案例,“央视一姐”实至名归!

董卿曾说:“20岁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岁之后就是自己塑造的。如果我一直安宁地生活,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模样。”从来没有谁敢说生来平凡就意味着一世平庸,反之,像董卿一样超越苦难,才能历练出最为人称道的辉煌!青们,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尽管带着一往无前的心在梦想之路上披荆斩棘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短篇名人故事大全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小的时候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 凡事喜欢和解,与人能友好相处,对任何事情都努力持乐观的态度。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以后从事政治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克林顿幼年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后他随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但是他的继父是个脾气暴躁的人,而且喜欢酗酒,喝醉酒后经常在家里大吵大闹。克林顿的母亲是个逆来顺受的女人,对于丈夫不断制造的暴力和麻烦事只有忍气吞声。

在克林顿未满6岁的那年,醉酒归家的继父同母亲争吵时开了抢,闻讯而致的警察把他带走了。这件事在街坊邻据中引起轰动,迫使克林顿一家不得不搬迁到外地安家落户。14岁那年,克林顿在也无法忍受继父的家庭施暴行为, 有一次他气冲冲地冲进继父的屋子,向他挥拳显威。继父受到了震动,从此再没有虐待过他们母子二人。 而克林顿为了唤起继父的亲情,把自己的姓由布莱思改为克林顿,随继父的姓,以求家相安无事。

读书时克林顿成绩优良,同时也热爱社区服务活动, 乐于幇助他人,给人留下了良好印象。 他曾在马丁·路德·金被暗杀后给动乱地区一个教堂送食品, 也曾去酒鬼收容所为他们演奏,还曾在家乡出现种族关系紧张时在市中心组织演奏会。 同学们对他的印象都很好,而他的母亲则说:“他比大人还大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故事之我只管捕自己的鱼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着名推销大师乔·吉拉德。在15年中,他销售了13001辆汽车,平均每年卖出1425辆(每天4辆),这项纪录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收入并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吉拉德的成功并非与生俱来,35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他小时候不喜欢念书,经常逃学,连高中都没有念完。更要命的是,他患有严重的口吃。为了生计,他甚至当过小偷,开过赌场。

在我人生的前35个年头,我自认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失败者!走投无路时,吉拉德向朋友求得汽车销售员的工作。60年代,被喻为汽车城的全球汽车工业重镇底特律,有39家大型的汽车经销营业所,每家又各有几十名销售员,可说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一处市场。没有丝毫经验的吉拉德就在这时候闯来了。

因为严重口吃,靠嘴谋生的吉拉德必须放慢说话速度,同时他更注意聆听客户的需求与问题。而没有人脉的乔·吉拉德,最初只靠着一部电话、一枝笔,和几页电话簿作为客户名单。只要有人接电话,他就记录下对方的职业、嗜好、买车需求等生活细节,虽吃了不少闭门羹,但多少有些收获。曾有人在电话中用半年后才想买车的理由打发他,半年后,乔·吉拉德便提前打电话给这位客户。就是靠着掌握客户未来需求、紧迫盯人的超常毅力,吉拉德从对手如云的底特律,杀出一条血路。

吉拉德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很多人早上起床后,糊里糊涂地过了一天,不知道生活的目标是什么?还有人总在等待机会的到来,期望一条大鱼撞到自己怀里。上帝才知道这种人是否能成功?我绝对不做这种人!我每天都有目标,而且是前一天就计划好的。不管别人怎么摸鱼,我只管捕自己的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放弃是为了获得名人故事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范蠡追随越王勾践22年,历经百战,终于完成了复国的大业,因其至伟奇功,范蠡被拜为上将军,勾践甚至表示要将越国江山的一半分给他。范蠡感到自己的功劳和名声太大了,大到不能成为享受,而成为了负担。于是范蠡在向越王请辞不成的情况下,带着家眷乘舟浮海悄然离去。到了齐国以后,他给自己的老朋友文仲写了封信,说道:“我听说飞鸟射光了,良弓就要收藏起来;狡猾的兔子被抓尽了,猎狗就要被煮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享乐,为什么不快点离开呢?不然早晚会大祸临头!”文仲觉得老朋友说得有理,但还是心存侥幸,认为勾践不至于太绝情,便想了个折中的方法,称病不朝。结果没过多久,勾践就听信了文仲要谋反的谗言,赐给他一把宝剑,让他自刎而死。

这件事充分证明了范蠡的远见卓识,他深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便毅然放弃了所有的声名富贵,乘一叶扁舟翩然而去,既保全了名声,又保全了最可贵的生命。假如他对权力和财富恋恋不舍,等待他的肯定是和文仲同样的命运。

在许多人内心里,总是放不下得失,就如同一个人拥有一堆苹果,吃掉了一个,就失去了一个,于是不免舍不得,要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起来,珍藏起来,当你想起要吃它的时候,苹果已经烂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和校长的一面名人故事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点了,准备从图书馆回去,就在四楼那里等电梯,突然走来了一身穿军装的人也来等电梯,这不是我们的邱校长吗?还没等我说话,他对我笑了笑,好像还说了一句你好,我叫了一句“邱校长”,以前只是在学校的屏幕上看到他,今天这么近距离的看见他,反倒有点不太确定,但还是觉得就是,所以叫了那句“邱校长”。

我们在四楼等,原来电梯还在升去五楼,校长摁那个按钮,觉得奇怪它怎么不在四楼停,后来恍然大悟,其实,以前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原来五楼没人按按钮,它还是会上去。又来了一个人,大叔级别,我们三个人就一起从四楼开始坐电梯,那大叔对校长很热情,让校长先上先下电梯,我却不然,我倒第一个进了这个电梯。

二楼停了,进来个小伙子,校长问,你学什么专业的?他好像说是了,广告设计,然后还问他大几了,邱校长说,四楼那里在弄一个面试还是什么东西,说这个同学等下可以坐电梯上去看一下,说他的专业可能会被需要,还说到了那里,说是邱校长介绍我来的。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电视里的那些画面,我应该借这个机会,好好跟校长沟通,说我是什么专业的某某,因为一般电视情节就是这样的,我没有选择说话,因为不知道说什么,因为明白太多话会是客套,明白我还没到那可以自荐的地步。

接着二楼又停了下,是两个女生,我敢保证,她们肯定不认识眼前这个人是校长,而校长,也正和那个小伙子一路都在交流。

一楼到了,我们都下去了,校长走到了图书馆左侧的咖啡厅,说着这里要怎样摆放的事宜,那时候我在想,要是等下一起出门,我会说一句再见,那是一种礼貌,礼貌而已!

突然想起我们现任的一个老师,她说她以前看见领导就躲,胆子特别小,后来自己慢慢克服了这个,现在看到领导会打招呼,因为其实那些客套寒暄的话,其实很重要,毕竟我们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那种寒暄的本领需要,它不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它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了。

我们不需要自命清高,也不需要去刻意讨好,只是需要把握好这个度,不容易,尤其是踏入社会的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包公教子的名人故事_2300字

全文共 2164 字

+ 加入清单

包公人称包青天,一生廉明清正,铁面无私,深受百姓爱戴。这年,包公告老还乡,他吩咐家人悄悄收拾了行囊,连夜雇了一条船,顺流而去。

走到半路,包公的船被一条大船追上。大船上下来一位身着簇新官服的少年,见了包公跪倒在地,说:“孩儿拜见父亲。”原来这少年是包公的二公子包催。今年包催上京应试,中了金榜三甲,被委任为县令,即刻上任。走到半路,包催得知父亲告老还乡,便赶来相送。

包公见了很高兴,说:“你与为父正是顺路,咱们不妨一同乘船上路,也省下一半路费。”

包催只好打发走自己乘坐的官船,与包公同乘一条船前去赴任。路上,包公问起包催的为官之道,包催毫不含糊,说自己立志成为父亲那样的清官。包公沉吟道:“做清官可不容易啊!”

父子俩一路走,一路聊,不觉船行到清江口。一位渔翁听说包公告老还乡路经清江口,死活要送他一条清江鲫鱼。包公见渔翁态度坚决,只好收下,但悄悄吩咐下人临走时留下几钱银子,算是买鱼钱。

清江鲫鱼味美肉鲜,天下闻名。包公命下人拿去厨房炖上,不想过了半天,去厨房端鱼的下人慌里慌张地跑进来,说他刚才去厨房端鱼,不料却发现鲫鱼不知道被谁偷吃了,只剩下一堆鱼骨鱼刺。

包催一听,勃然大怒:“这一定是下人们馋嘴,偷吃了鲫鱼。”可是下人们都说自己没有偷吃。包催一时无法,望着包公。谁知包公却平静地说:“你身为县令,如果连一个偷鲫鱼的案子都断不清,还能去治理一方吗?”

包催面露羞色,他在船舱中踱了一会步,便命令下人们一一接受询问,要讲清在鲫鱼被窃的半炷香工夫里,他们都在哪里,有谁为证。结果,包催发现有三个人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一个是炖鱼的厨子,一个是丫鬟小柳儿,一个就是端鱼的下人。

厨子说他一直在厨房做菜,只在鱼快熟时离开了一小会去方便。丫鬟小柳儿则说她有些晕船,那会儿独自一人在船头透气。而端鱼的下人说自己一直侍侯在船舱外,去端鱼的时候发现鱼已经被人偷吃了。

包催一时犯了难,三人均有作案的时间:厨子可以利用他一个人在厨房的便利,从容偷鱼;丫鬟小柳儿有可能利用厨子出去方便的时候进厨房偷鱼;端鱼的下人更别说,他完全可以在端鱼的时候偷吃。包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思忖半天,想不出办法,一时性急,命令随从:“给我打,我看是他们的嘴巴硬,还是板子硬。”随从不顾三人的哀求,刚想举起板子下手,就听一声怒喝:“住手!”

只见包公黑着脸,怒气冲冲地走进来,他训斥包催:“我以为你有何高明手段,原来不过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用板子审案的官全是昏官庸官,你连一件窃鱼案都要借助板子,以后如果遇到大案,岂不是每次都要动大刑?与其让你留下无数冤案,给我包家丢脸,还不如不去做这个县令。”说着,包公拿起包催的官印,就要丢进水里。

包催赶紧上前跪倒:“父亲,我错了,是我一时性急,请父亲放心,我在一天之内定要断清此案,否则我自己把官印归还朝廷,脱下官袍,回家种田。”

包公见包催言辞恳切,才收起怒气:“也好,就看你一天之内如何了断此案。”

包催来到厨房,翻看了盘中剩下的鱼骨,思忖半天,突然眼前一亮,急忙端着盘子来到包公房中,说:“父亲,我找到了一处疑点。”包公忙说:“说来听听。”

包催指着盘里的鱼骨说:“常人吃鱼时,要十分留心鱼刺,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鱼刺卡住喉咙。但是看看这个盘中,鱼刺根根不少,上面鱼肉皆无,鲫鱼被偷前后不过短短半炷香工夫,什么人有如此本事,能在眨眼间把这么大一条鲫鱼吃得干干净净、骨肉分明?这不是太奇怪了吗?我想,这盘子里的鱼根本不是渔翁送的清江鲫鱼,偷鱼的人一定是先把鲫鱼偷走,再用早先吃剩下的鱼骨冒充。”

包公听后,捋须点头说:“不错,你的洞察力还不差。”

包催说:“既然偷鱼的人还没机会吃掉鲫鱼,我想鱼一定还藏在船上。”他立即下令让随从搜船。不料把船翻了个遍,仍没有发现鲫鱼的影子,包催又被难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被一条小小的鲫鱼弄得灰头土脸。包催心里烦恼,一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砚台。这时正巧夫人进舱,见砚台翻倒在桌上,便问:“是哪个丫鬟如此粗心,打翻了夫君的砚台?真是该打。”

“夫人不用生气,砚台是我自己打翻的……”包催心不在焉地说着,突然,他脑海里仿佛划过一道闪电,心里一阵亮堂。

包催兴奋地赶到包公舱内,说:“父亲,我已经找到了偷鱼的人。”

“哦,是谁?”包公问。

包催微微一笑:“请父亲恕罪,那个偷鱼的人,就是父亲您。”

“为什么说是我?”包公饶有兴趣地问。

包催胸有成竹地说:“刚才我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砚台,夫人便怀疑是丫鬟打翻的,这使我想到,我们总是责怪下人犯错,却不想我们自己同样会犯错。其实鲫鱼失窃当时,除了三个下人,还有一个人也有作案的时间,这人就是父亲您。当时您曾经出去过一会,可我却根本没有怀疑您。搜船时,全船也只有父亲您一人身上没有被搜。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父亲您穿的是宽袍大袖,平时您都是垂着袖子,可自从丢鱼后,父亲却一直把袖子拢在一起,因此我断定,鲫鱼一直都藏在父亲的袖子里。”

包公听完哈哈大笑:“不错,鲫鱼是我偷的。”说着,他垂下袖口,一条半熟的鲫鱼从袖子里掉了出来。

原来,包公见包催虽然志向远大,却有些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于是他临时想了个主意来考验包催的断案能力。如果包催断不清此案,包公将会上书朝廷,收回包催的县令之职,免得天下又多一个昏官。

包催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上任后勤勉自爱,善治政事,终于成了像包公一样的清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滑翔机之父奥托·李林塔尔的名人故事_800字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奥托·李林塔尔1848年5月23日出生于德国的安克拉姆,他酷爱飞行,少年时曾搞过“飞人”实验。成年之后,他利用业余时间仔细观察飞鸟。为此,他专门创造了一个公式,用来计算鸟类飞行、滞空以及滑翔时所付出体力的大小。在7年的时间里,他制造出18种不同型号的滑翔机,他操纵这些滑翔机从屋顶或山坡上一次又一次地跳下来。虽然总是一败涂地,但他却毫不气馁,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877年,他制造出一架有着像鸟一样略微拱起的机翼的滑翔机,这种机翼比扁平的机翼性能更好。

李林塔尔善于制造仪器进行航空实验,用来验证观察的结果。他研制的测试片状物体的升力和阻力的仪器、试验扑翼机升力的仪器,都是19世纪未有代表性的航空研究仪器。

李林塔尔注意积累数据,总结经验,纠正了前人“多层叠置窄条翼”的片面做法,提出了“曲面机翼比平面机翼升力大”的观点,为飞机的发明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李林塔尔的最主要贡献还是成功的滑行飞行。1891年,他制成一架蝙蝠状的弓形翼滑翔机,成功地进行了滑翔飞行,从而肯定了曲面翼的合理性。在1893—1896年,李林塔尔进行了几千次滑翔飞行试验,屡次改进总体布局,滑翔中又拍了许多照片,积累了大量数据,给美、英、法等国的飞机制造者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894年,李林塔尔从粕林附近的悬崖上起飞,成功地滑翔了350米远,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成绩。他将自己的成绩记录下来,使之成为航空史上最早的飞机性能记录之一。

但是李林塔尔过于重视升力,而忽视了对飞机的操纵。他认为改变身体重心的位置是保持飞机稳定的唯一办法,这一失误对他来说是致命的。

1896年8月10日,李林塔尔在飞行中突然遇到迎面刮来的大风,他来不及将重心前移以使滑翔机保持稳定,最后和飞机一同坠落到了地面,不幸遇难。

德国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为李林塔尔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最伟大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名人故事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过许多名人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教师了,但他并不自满,仍觉得自我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最终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

是啊,我们应当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仅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名人的读书故事:忘却饥饿的读书人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那年,有三个人远渡重洋,在日本相遇。由于志同道合,他们成为朋友,租住在同一间房中。每日,三人一起读书、写文章,谈论着时事。这三个人,后来成为民国大家。他们是陈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

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已,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

一次,三个人断了炊,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住后背,到处翻找也没找出吃的东西。三人互相望望,从各自身上看到经济来源:天气已渐渐变暖,外衣显得多余。陈独秀认为,可以拿外衣去当钱,换食物吃。

章士钊与苏曼殊听了,全力支持。

他们脱下外衣,一人穿着一套单衣。

谁去当衣服呢?三人商量后,最终一致认为,苏曼殊年龄最小,理应由他去当衣服。苏曼殊答应了。陈独秀和章士钊在屋里又看起书来,肚子虽然咕咕叫,可也不感觉到饿,因为有了希望啊。

两人等啊等,太阳偏西,到了黄昏,也不见苏曼殊回来。

月亮升起来,大地如水银匝地,仍不见苏曼殊回来。

陈独秀认为,苏曼殊当了衣服,一定买了很多好吃的,带起来很费事,所以回来得晚。章士钊摇着头,他认为,苏曼殊很有可能是为了购得很好吃的食物,到处寻找去了,才迟迟不回。

两人越讨论,肚子越饿,越盼望苏曼殊早点回来。

半夜时分,外面响起咚咚的敲门声。

陈独秀听了,忙跑过去开了门,看见苏曼殊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一本书,一脸兴奋,却气喘吁吁。原来,苏曼殊当了衣服,拿了钱,经过一个书摊时看见一本自己一直想要看的书,马上拿起书看了起来,一直到晚上,摊主要收摊,他急了,大叫一声:“这本书我买了。”于是,放下钱拿起书就走。

章士钊急了,问他,剩余的钱呢?苏曼殊摇着头说,钱全部给了摊主。而且,他还担心钱不够,怕摊主不卖,扔下钱就跑,一路逃回来的。他得意地对陈独秀与章士钊显摆说:“这本书我遍地寻不着,今天在市上翻着了。”

苏曼殊进屋,依然坐下看书,十分痴迷。陈独秀与章士钊也走过去,一边蹲一个,伸着脑袋看起来。渐渐地,两人也进入书中,忘记饥饿

那一晚,三人租住的屋子里,灯光亮了一夜。第二天,朋友送来钱,三个人才从书中醒来,发现已经饿得头昏眼花、浑身发软。

关于名人的读书故事:鲁迅——叫小偷无法下手

“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把别人聊天、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罢了。”——这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鲁迅常说的一句话。

鲁迅从小勤学,他曾在私塾的课桌上刻过一个在早”字,以勉励自己珍借光阴。

长大工作以后,鲁迅仍时时不忘节约时间。就拿吃饭为例,他是喜欢吃鱼的,可为了少在剔吐鱼骨上花时间,就少吃鱼。鲁迅有句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留学日本,在“老虎尾巴”居住的那些年月,他象战士匍匐在战壕里一样,常常通宵伏案工作。游手好闲的人来找他,他会不容气地问:“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读书非常专心,许广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馏进了鲁迅的家。做贼心虚,他想等鲁迅入睡之后再行窃,哪知鲁迅写啊、写啊,手中的笔一直不停地挥动。过了好久,鲁迅累了,伸伸腰,点支烟,抽上几口后,又开始埋头写。就这样,灯光总是亮着,小偷一直下不得手。眼看时间过去很久了,鲁迅还是不熄灯入睡,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乘鲁迅专心写作之机,悄悄地将厨房里的一件小东西拿走了事。

长期的劳累,鲁迅身体变得清瘦了,好友们劝他多体息,注意身体。鲁迅笑着说:“面向桌子提笔写文章,是我工作的时候,靠在椅子里看书,就是我休息的时候,若是连这一切都停止了,那在我是做不到的。”为了维护身体,鲁迅也吃鱼肝油,戒酒,这些都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战斗时间。

有人做过统计,在鲁迅工作战斗的三十年中,他总共为我们留下一千多万字的着作,平均每年三十三万,写作从不间断。除此之外,鲁迅还做了大量教育工作、研究工作、社会工作。鲁迅逝世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存有大量的小纸条,纸条颜色不一,上面都是他从各种书籍上选抄下来的对写作有用的文字资料。从这些纸条上,我们好象看到了鲁迅“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身影。

鲁迅正如自己所说,他的一生是“小跑步”度过的。他以他勤奋刻苦的劳动,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今天,我们纪念他,学习他,不要忘记他这样一段意义深远的话: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樱桃树是我砍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庄园主家里。

一天,庄园主从外面带回一把小斧子。他随意一放,就又出门去了。

庄园主有个不满十岁的小儿子,看到闪闪发光的斧子,非常喜爱。

究竟快不快呢?他想试试,于是拿着斧子,跑到了樱桃园。

他选中一棵小樱桃,学着大人砍树的样子,挥动斧子用力砍下去。只听得“咔嚓”一声,小树拦腰折断了。

闯祸了,孩子赶忙把斧子送回原处,躲进屋里,忐忑不安地捧起一本书读了起来。

过了几个钟头,庄园主回来了。他走进樱桃园,发现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被砍断了,心疼欲裂,大发雷霆,并指使果农一定要把砍树者追查出来。

躲在屋里的孩子坐不住了。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大胆地走出来,低着头对父亲说:“爸爸,这棵樱桃树是我砍的。”

父亲问明情况,不但没有责备他,还把他搂在怀里,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为你的诚实高兴,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诚实,这比一百棵樱桃树还要宝贵。”

小读者,你知道这个诚实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吗?他叫乔治·华盛顿。长大后,他率领起义军,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实现了美国的独立,当了美国的第一任总统。现在美国的首都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名人故事,我不曾了解,所以看不到他们究竟付出了多少,作了多少,所以,我利用假期时间,看了这本从妈妈学校借来的书---《大名人小故事》。

你知道飞机之父莱特兄弟吗?那我来给你们讲讲他们的故事:莱特兄弟小时候喜欢放风筝,也喜欢做风筝。一次,他们发现老鹰会飞,是因为它有翅膀,而且是曲线的。他们也想装上翅膀飞起来。父亲送给它们一只纸做的蝴蝶,右手旋转藏在腹部的橡皮筋,朝天空一放,竟飞了起来,他们开始在他们的小仓库研究。他们的父母也相信一个数学家和一个发明家会搞出一点名堂的。

莱特兄弟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实现了人类的梦想。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再嘲笑他们,没有谁会嘲笑他们当年那看似不可能的想法。成千上万的人幻想着自由的飞翔,然而,只有莱特兄弟首先做到了。因为他们不单单这样想,更努力的尝试着去做了。勤奋、认真是成功的发动机;想象、创新是成功的桨。

你可知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吗?林肯作为美国的第16任总统,为我们找到了答案。看到这篇文章,给我感触颇大:一次,林肯参加一群年轻士兵的讨论,有的士兵认为,战争中最大困难是钱,有的则认为人才才最重要。然后讨论如何消灭敌人,有的认为使用先进武器,而有的则是摧毁敌方阵地。而林肯并未评论,他说:非常简单让敌人成为你的朋友。

我终于知道:消灭一个敌人的确少了一个对手,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也少了一个伙伴。真正的胜者不是能打败敌人的人,而是能使敌人成为自己的朋友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这本《名人故事》,让我了解了八十三位名人以及他们的八十八个名人故事。当我一翻开它,就好象走进了名人的世界里,阅读它时,就好象在跟名人们对话……

在这么多的故事里,让我最受感动的是:马寅初为了读书而宁愿放弃经营家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终于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这种不读书,宁愿死的精神让我感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更应该向他学习,长大对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更让人敬佩。大禹为了黎民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历尽艰辛,吃苦受累了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让我铭记在心,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也要为国家出一份菲薄的力量。

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境地”,小故事能给人启发,明白道理,它如同一抹云彩,照亮了美好的人生。书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名人故事,朋友,你如有兴趣不妨一阅。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定能让你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年-500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在意大利南部的克罗托内建立了一个政治、宗教、数学合一的秘密团体--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很重视数学,企图用数学来解释一切,毕达哥拉斯本人以发现勾股定理(西方称毕达哥拉斯定理)而著名,其实这一定理早已为巴比伦人和中国人所知,但最早的证明可归功于毕达哥拉斯学派。

该学派还发现,若是奇数,则 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其实我们所称的勾股数。该学派将自然数分为若干类:奇数、偶数、完全数(即等于它的包括1而不包括它本身的所有因数之和的数)亲和数、三角数(1、3、6、10……)、平方数(1、4、9、16……)、五角数(1、5、12、22……)等,又发现从1起连续奇数的和必为平方数。

他们还发现了五种正多面体,在天文学和音乐理论上还有不少贡献,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希腊文化有巨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