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作文推荐3篇 说明文20篇

想要去旅游,西安古城墙是个好地方。以下是“西安城墙的说明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浏览

1550

作文

147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婆婆带着我和三个姐姐,还有二个小姨和一个大姨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

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死人的白骨,上面还标着年龄,还看到墙上有许多幅画,这都是日本鬼子打死人的照片。这些人好可怜呀!日本鬼子好残忍呀,他们杀害了我们30万中国人。看到这些恐怖的照片,让我非常痛恨这些日本强盗。

外婆对我们说:“我们要记住这个仇恨。那时侯中国太落后,太穷了,所以才会经常被人欺负。”听了婆婆的话,我觉得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争取当一名科学家,为祖国争光,决不让外国人再来欺负我们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参观焦裕禄纪念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了焦裕禄纪念馆

首先我看到了焦裕禄坐在土堆上面看书,那是在1922-1964年,他非常辛苦。

然后我又走到描写焦裕禄的文字面前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读起来,内容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几句话是:“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从他的光辉事迹中我们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找到工作的目的才能找到人生的航标!”

随后我又去看焦裕禄的一生。焦裕禄从小热爱党,为共产党打探日本鬼子的信息。

他长大后,1946年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又看到了焦裕禄给他的领导写的亲笔信,一张纸满满的字。

焦裕禄1961年被派到了兰考县,兰考非常穷,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锻炼人。请领导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绝不离开那里。”

我又来到焦裕禄生前穿的衣服前面,只有三件,衣服、鞋子、袜子,他的衣服已经缝过无数遍,令我吃惊。因为他劳累过度,不好好休息,得了肝癌,下属们让他去医院,他却因为省钱放弃了治疗的机会。不久他就去世了。

焦裕禄在兰考县工作了整整两年,回顾他的一生,让我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这次去了焦裕禄纪念馆我感受很深,了解了革命的精神,意识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的多么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参观徐悲鸿纪念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我参观徐悲鸿纪念馆,内心有所感触。

纪念馆有四个展室,第四展室以大量图片介绍徐悲鸿贫寒的家境、少年时代的幻想、一生的创作、教学和社会活动以及他在世界各地举行画展的情况。在当年画室和起居间的复原室中展出了他的画笔、画板和颜料,画案上陈列着他生前使用过的文房四宝,画架上放着他最后一幅未竟之作《鲁迅与瞿秋白》。该室墙上悬挂着他的老师、法国名画家达仰的照片,他与好友、印度诗圣泰戈尔的合影,他去世前一周与夫人的合影以及他收购的最后一件艺术品──任伯年的《紫藤翠鸟》。

而第一二个展室,陈列着徐悲鸿的作品,有《愚公移山》、《巴人汲水》、《国殇》、《船夫》等等。我对《愚公移山》这幅画印象深刻:一群赤裸着上身,只穿了短布裤的人们,拿着耙、锄、镐这些工具正在奋力挖山,他们像是愚公的子弟。而愚公正在和邻居说话,他的旁边还有两个孩子。

看完这幅画,我感触很深:愚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屋子被两座大山夹着,他却不搬家,毅然决定挖山,这也显现出了愚公不畏强暴、蔑视权贵的精神。徐悲鸿的绘画功底也显现出来。画家创作这幅巨作,是希望中国军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这也让我起了要保护文物,不让文物流失的想法。

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3月31日下午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四年级全体学生去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

我们上了山,往后看是雄伟的钱塘江大桥。矗立在眼前的是一座大石像,刻的是蔡永祥叔叔怀抱大圆木,冲出铁轨的那一瞬间。当年蔡永祥叔叔是保卫钱塘江大桥的战士。有一天,蔡永祥叔叔在值勤时,突然发现铁轨上横着一根大圆木,此时火车却越来越近,蔡永祥叔叔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抱起大圆木,冲出铁轨。这时,火车呼啸而过……大桥保住了,火车保住了,可年轻的蔡永祥叔叔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在雕塑前默哀三分钟。我心想:蔡永祥叔叔如果您还在世,我一定要感谢您!我们排着队,怀着沉痛的心情把自己做的小白花放在蔡永祥叔叔的脚边。这时,我又想:蔡永祥叔叔,您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好吗?我祝您平安!

我们又前往“杭州市见义勇为者纪念馆”。

“杭州市见义勇为者纪念馆”分三类:一类是与歹徒搏斗而牺牲的;另一类是为了救出被困者而牺牲的;还有一类是为了保护公共财产而牺牲的。我记忆最深的是方平。方平为了救一位不幸落入三米深水的八岁儿童而牺牲的。方平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仅十一岁。

今天我知道了许多烈士,也增长了知识,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走出卢沟桥,进入宛平城,我们来到抗日战争纪念馆

馆前的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中轴线两侧分布着七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和中国人民从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14年的抗战历史。

走进纪念馆,是一组巨大的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铜雕。展览分“综合厅”“日军暴行厅”“人民战争厅”、“抗日英烈厅”。

我在“日军暴行厅”里看到日本鬼子横行霸道,侮辱妇女,虐待劳工,对我国人民施行细菌战,还活剖人,更惨的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后,在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人。

“人民战争厅”里反映了外公人民奋起反抗侵略,有各种各样的战术,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等等。还有“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的声光电模拟战场,中国人民真是机智又勇敢啊!

走出纪念馆,我想,我们国家落后,所以日本鬼子才敢在我们国家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好好读书,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祖国永远不受外国人的欺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参观莱芜烈士纪念馆作文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前夕,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庄严而隆重的活动,那就是去莱芜烈士纪念馆扫墓。

走出校门,顺着美丽的青草河,我们全体师生缓缓前行。不一会儿,便来到了纪念馆大门。

进入大门,一座高大的建筑物映入了我的眼帘。它有十几层楼那么高,三四米那么宽,全部是用大理石砌成的,这就是莱芜烈士纪念碑。我们全体师生来到纪念碑前面驻足观望,自觉地排起了整齐的方队,不约而同得向纪念碑默哀三分钟。接下来,在两名少先队员的带领下,我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一定要知难而上,永做天空的雄鹰,做一名合格的未来接班人。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军事库,军事库里有古代的弓和箭、矛和弩,还有现代的坦克、大炮、飞机、手榴弹和步枪。看着这些素未谋面的真枪实弹,我彷佛回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得来之不易啊!这是无数英雄前辈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才行。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同学们的身上,同学们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了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九一八事变背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城北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在短短4个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为迎接建党95周年,6月23日,皇姑法院机关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方案,组织开展党员法官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活动并重温入党誓词。

博物馆内的图片、影像、雕塑,以及珍贵的文物、史料让人触目惊心。惨无人道的日军侵略罪行,令人深恶痛绝的卖国贼,奋起抗战的爱国志士……聆听着讲解员讲述那段被日军践踏的历史,党员法官们深感痛恨的同时,更加对那些为了祖国而战的爱国战士充满敬仰之情,缅怀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居安思危。

通过参观,党员法官们表示一定要以史为鉴,以抗战英雄为榜样,提高政治素养,坚定法律信仰,发扬爱国情怀,不断提升正确适用法律的能力和水平,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公正行使审判权,自觉践行司法为民,促进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小学作文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雕塑前默哀三分钟。我心想:蔡永祥叔叔如果您还在世,我一定要感谢您!我们排着队,怀着沉痛的心情把自己做的小白花放在蔡永祥叔叔的脚边。

3月31日下午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四年级全体学生去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

我们上了山,往后看是雄伟的钱塘江大桥。矗立在眼前的是一座大石像,刻的是蔡永祥叔叔怀抱大圆木,冲出铁轨的那一瞬间。当年蔡永祥叔叔是保卫钱塘江大桥的战士。有一天,蔡永祥叔叔在值勤时,突然发现铁轨上横着一根大圆木,此时火车却越来越近,蔡永祥叔叔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抱起大圆木,冲出铁轨。这时,火车呼啸而过……大桥保住了,火车保住了,可年轻的蔡永祥叔叔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在雕塑前默哀三分钟。我心想:蔡永祥叔叔如果您还在世,我一定要感谢您!我们排着队,怀着沉痛的心情把自己做的小白花放在蔡永祥叔叔的脚边。这时,我又想:蔡永祥叔叔,您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好吗?我祝您平安!

我们又前往“杭州市见义勇为者纪念馆”。

“杭州市见义勇为者纪念馆”分三类:一类是与歹徒搏斗而牺牲的;另一类是为了救出被困者而牺牲的;还有一类是为了保护公共财产而牺牲的。我记忆最深的是方平。方平为了救一位不幸落入三米深水的八岁儿童而牺牲的。方平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仅十一岁。

今天我知道了许多烈士,也增长了知识,希望有这样的活动。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参观雷锋纪念馆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春暖花开的三月,中华大地掀起学雷锋热潮。学校领导带领各班中队委员去长沙参观雷锋纪念馆。参观完雷锋纪念馆后,雷锋的优秀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天,雷锋坐上了出差的火车。在火车上,他看见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奶奶。他看见列车员忙不过来就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出站口时,他看见一个背着小女孩的妇女,愁眉苦脸,原来是把车票弄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帮妇女买了车票,妇女感动得连声说“谢谢!”

1959年11月14日,突然雷电交加,下起了倾盆大雨。7200多袋水泥放在屋外,雷锋连忙拿起自己的衣服往外跑,为了保护集体的公物,不受损坏,他把一件件衣服都盖在水泥上。

1962年8月15日,雷锋和他的助手开车外出回来,在帮助助手倒车时,被汽车撞到的方林杆子,砸中头部,不幸牺牲。

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要发扬雷锋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例文二: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老师说学校将组织我们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使我兴奋不已。可是,晚上,下了毛毛雨,我有点懊恼,真担心参观活动会被取消。

今天,天晴了!我兴奋地来到了学校。在教室里休息了一会,铃声响了,同学们精神饱满地排队上了车。

首先,我们来到纪念馆的大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钟,钟每敲一下,钟面就会有一位烈士的音容笑貌。我很清楚,这些人都是为了今天而失去生命的;我更清楚,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也许现在还会在战争中!我默默地对烈士们说:“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然后,我们来到了万人坑。看到一具具我们同胞的尸骨。我悲伤极了,同时,也恨透了日本鬼子!

继续往前走,一幅悲惨的图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个日本鬼子恶狠狠地用刀把一个小孩挑起,重重地摔死。日本鬼子真是太残忍了!我愤怒不已。

出了纪念馆的大门,我又回头看了看和平女神,她一手举着一只和平鸽,一手抱着一个孩子。我在心里大声地对和平女神高呼:“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参观新四军纪念馆作文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8月24日上午,细雨绵绵,我们在妈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整装出发,去无锡新四军六师师部纪念馆。部纪念馆坐落在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诸巷,我们辗转了很多路,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走近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四军六师部旧址纪念馆”这11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大门两旁花草和树木整整齐齐,好像列队守卫的部队,庄重肃穆。

进入馆内,3个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的新四军石雕像屹立在我面前。我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炯炯有神的目光中透出的坚毅与勇猛,就让我肃然起敬。

纪念馆共有三个展览区,第一展览区主要介绍了谭震林师长组建了江南抗日救国军(简称“新江抗”),来到了无锡,创建了抗日游击根据地;第二展览区主要介绍了新四军军部的组建,以及谭震林师长指挥当地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第三展览区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锡北革命烈士的人物简况。这三个区都陈列着新四军的物品和战斗中使用过的战品,以及缴获日军的战利品。

看着馆内陈设的物品,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我仿佛看到了谭震林师长率新四军军队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情景。我军战士们身着旧衣,脚穿草鞋,用的是破枪,却能打败武装精良的日本侵略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宣传简介,无不告诉我们新四军被人们尊称为“铁军”,原来他们有铁一样的意志、信念和精神。他们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无论环境多么险恶,情况多么危急,敌人多么凶残,他们从不退缩,从不放弃。

当我走出纪念馆的时候阳光灿烂。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因为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而换来的。我懂得了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要发奋图强,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长大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傅吕依

今天,学校组织全体五年级学生来到抗日纪念馆

刚来到纪念馆里面,同学们还有说有笑,甚至有些兴奋,可是后来,大家似乎都被一种沉重的气氛压制着,没人再嬉皮笑脸了,每张面孔上都显得格外严肃…我们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看着这些被铭刻在“英雄墙”上的名字,好像闪烁着耀眼的金色光芒;好似烈士们不惜生命为抗日而战争的场景又重现在我们眼前:无数的抗日战争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地道战,游击战,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艰苦卓绝的战争,换取了现在的和平年代。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而行…作为这个年代的少年,我们应该把爱国落实在行动上,珍惜现在的和平,好好学习,好好锻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少年先锋队队员,为保卫祖国而时刻准备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带我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我在汽车上看到了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因为时间紧促,我们只去了王家坪革命纪念馆

到了纪念馆,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革命先烈们在延安13年的生活、战斗用过的东西。看见这些简陋的房间,破旧的生活用品及他们穿过的粗布衣服,真是难以想象,他们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经过这次红色教育,使我明白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1886 字

+ 加入清单

4月20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邱老师的组织下,我有幸再次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具体实物的参观,使我感触颇深。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 ,使我深刻和具体的了解历史真相。让我真正的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过去的苦难和黑暗,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永恒不变的真理。”

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走进了那段中国人永志不忘的屈辱与抗争史。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这一天起,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一件件灭绝人寰的惨案,创下了一个个令整个人类至今毛骨悚然的罪恶记录。从这一天起,华夏儿女经受了5000多个只有仇恨没有眼泪的日日夜夜,整个中华大地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凌辱。”在博物馆序厅的长明灯周遭,用中、英、俄、日4种文字铭刻着这样的文字,整个设计宛如一座坟墓,埋葬着一段滔天的罪行。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坡设计,越走越明亮。在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其中有两具头骨被小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男一女紧紧相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缭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到现在,仍然带在他们身上,向后人诉说日本人的惨无人道??

侵略者的残暴引发的不是屈从而是仇恨,同志的鲜血唤起的不是消沉而是越发坚定的斗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白桦林海里,莽莽雪原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战士们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杨靖宇、赵尚志、马占山、赵一曼,这些英雄而传奇的名字,代表了用鲜血写成的中国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

走出展厅,抬头仰望“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感想颇深,内心的愤怒已经不能在控制,一直抑制的情绪,已经难以控制,想着日本鬼子当年对中国人民的种种暴行,东北三省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丧在日军的铁蹄之下?? 想起如今部分日本人回避这段侵华历史,大家的心情沉重无比。在愤慨中,我们更加怀念先烈们,一个个先烈的名字涌上心头,我们感激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我们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在这张序列中,每一个人的

名字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每一个的名字后面都立着很多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中国亿万儿女。感动,二字在一次的在心中回荡,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便能够战胜一切,赢得世界的尊重。

灾难和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灾难和耻辱中获取教训。我们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九一八不仅仅是国耻日,对于我们更应该是一个奋进的日子,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差距,学习他人的长处,努力发展自己,只有自己的实力强大了,祖国的实力强大了,我们才能保证不让我们的祖国再次遭受到像82年前的那场灾难一样的磨难,我们中国人才能扬眉吐气。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2年了,但那段血的历史不容忘却。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我们纪念那场事变,就是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坚定意志,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决不让悲剧重演。 在参观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很少有人说话。“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80年,侵华日军的罪恶却不能伴随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中华民族的心灵创伤是永远抚不平的!中华儿女要永远记得:勿忘历史;勿忘屈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南京建邺区江东门。那里,曾是南京人首身分离的地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建造在这儿,就是为了让人类永远记住这惨痛的教训。

走到纪念馆正门前,有好几尊铜像,这些都是遇难和逃荒的难民们。其中第一尊铜像,是一个妈妈抱着儿子的尸体,抬头仰望苍天,仿佛在绝望的哭喊。我顿时感觉到了悲凉气息。

步入纪念馆,眼前一片漆黑。往里走,我看到了当年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时用的刀枪。再往里走,一个布满人骨头的大坑出现在我面前。坑里非常的阴冷。这就是日本人活埋中国人的地方。天哪,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坑,这是一个令人悲愤的坑。坑里布满的是真人的骨头。我能想象出当时那惨不忍睹的场景和绝望的哭泣声。

接着,我看到日本人用各种手段杀害南京同胞,有:砍头﹑强奸﹑活埋﹑水溺﹑放毒等。我看到了一个画面:一个日本人闯进了一个人家。这个家的妈妈正在给孩子喂奶,日本人闯进来,把这个妈妈捅死了。可怜的孩子全然不知,他吮吸的,不只是奶水还是血水。这场面,谁看了都会心碎。我看了以后,泪水涌了上来。这是多么悲惨的场面呀!

我随着参观路线来到二楼。这是记录中国抗日抗日战争胜利时的情景:人们欢呼着,呐喊着。“中国胜利啦!”口号声响彻云霄。这时,中国一片欢腾。看到了这情景,我的脸上也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最后走出纪念馆时。我想:南京大屠杀是人类的浩劫,也是人类一个背痛的教训。人类同住在一个家园,要团结友爱,不能互相残杀。但是,导致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原因还是:国民不强啊!我现在一定要勤奋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决不让我们的国家落后!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啊!我么们一定要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南京,必去大屠杀纪念馆,去缅怀遇难的三十万同胞。姓名墙上、万人坑里,既有革命先烈与抗日志士,但更多的是手无寸铁的妇孺与平民。当我站在这定格历史的一幅幅照片旁,仿佛看到了侵略者铁蹄的肆意践踏,霎那间活生生的花朵孤零飘落,老人化为枯骨,妇女沦为野兽发泄的工具,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有的只是死一般的沉寂,太阳旗带来的尽是无边的苦难。倘若历史有生命,她也会为此潸然泪下。追忆这一切,并不是纠缠过去,而是永远铭记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殇,朝着几十万国人鲜血所燃起的历史之光,去走一条科学和谐的民族复兴之路。

历史引发深思。 民族的灾难,来源于敌人的侵略,但更是因为自身的积贫积弱、内耗不已。近代中国百余年的血泪史,在这次屠杀中到达了顶峰!鸦片战争以前,国人闭关自守、盲目清高。1840年,英吉利的坚船利炮踹开了紧闭的国门,多米诺骨牌瞬间倒下。中华民族逐渐滑向苦难的深渊。《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上百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东北、西北、台湾等几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割让;几百万两、几千万两直至几万万两白银的屈辱赔款;圆明园、紫禁城中上万件无价珍宝被抢掠一空;中华民族的躯体被剜上了深深的疤痕。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是一次历史的洗礼,相信每一位流淌着龙之血液的炎黄子孙,都会沸腾、都会垂泪、都会沉思。去思究为什么有着“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会有如此的灾难,去探寻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强之路,去感悟个人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的历史担当……

历史唤起觉醒。 也只有沉痛的血泪史才能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在即将亡国灭种的决断关头,大屠杀的暴行唤起了无数人心中对生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用血唤起血性,“我以我血荐轩辕”。八年抗战,我们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拧成一股绳,在同盟国的协助下共同抗击法西斯,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胜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屠杀纪念馆的每一位来访者,参观时无不扼腕叹息、拍案而起,他们为民族的苦难历史悲伤、为国家发展的严峻现实担忧。是啊,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在这大变革、大动荡、大交融的时代,各种形势错综复杂,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道路艰巨而漫长。历史期待着我们走向盛世、历史期待着我们繁荣富强,历史更期待着我们的再一次觉醒!再一次地解放思想、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希望,不觉醒将同样灭亡!

历史激起奋斗。 没有实际行动,没有数以亿计的人们的辛勤劳动,觉醒与激情将化为虚无。值得欣慰的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自身特有的勤劳和勇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但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发展过程中要不要忘记历史,要不要忘记这段让人揪心的过去。有人认为,现在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强调和谐与融合,而记住历史、记住战争,可能产生矛盾、制造摩擦、干扰工作,添了麻烦惹了祸。这种说法貌似有理,其实不然。君子和而不同,记住这段往事是为了化悲痛为力量,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篆刻辉煌,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党员参观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纪念馆一楼展厅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展现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山东,胶东地区被日军铁蹄践踏,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急形势,以及胶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过程。

展厅内,两组20余幅图片展现出当时日军进犯胶东,中共胶东特委带领军民群起抗日的情形。卢沟桥事变、日军陆上南犯山东、海上进犯胶东……黑白旧照配上文字解说,把参观者带入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

面对国破家亡的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成为抗日救亡的中流砥柱。胶东党组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创建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充分展示了胶东人民不畏强暴的勇气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天福山起义、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序列、雷神庙战斗、胶东特委会议……形象地展示出当年中共带领军民抗日的场面。

图片墙前的陈列柜内,《山东省志》《胶东军事志》等抗战文史资料详细回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抗日武装起义分布图、西进抗日示意图,以彩图配文的形式形象地展现出当年抗日烽火燃遍胶东大地的军民抗战态势。

纪念馆内,五组石山勇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血染马石山的组图将参观者带入了战火纷飞的场景。陈列柜内,在马石山遗址发现的手枪与子弹,抗战时期使用的手榴弹与手雷,八路军使用的棉帽、绑腿、子弹袋,缴获的日军棉被、背包等物资,夏云超烈士使用的望远镜、手枪,民兵使用的土枪、铁沙袋与地雷,王亚明缴获的日军军刀等赫然在列,默默述说着那段抗战历史。

在这些珍贵的红色历史文物搜集过程中,我市各界齐心合力,多次前往马石山区和外省地市,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其中,王亚明缴获的日军军刀就是我市红色文化探访班底远赴南京探访革命后代时有幸获得的。当时,移居南京的革命战士王亚明的三个儿子得知我市对马石山烈士陵园的修缮改陈规划后,心情非常激动,三个人结伴返回海阳老家,找到了父亲当年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军刀,送到我市,用于陈列展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熊若岩

四月的一天,阳光明媚,正值清明节前夕。我们乘着车前往了位于卢沟桥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其中参观展览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在导游的陪同下,知道了许多的内容和知识,比如南京大屠杀遇难的人数,日军犯下的罪行,在各地参加抗战的英雄等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烈士们的姓名墙。走到那里,只见在数面墙上刻着许多为中国抗战做出的巨大贡献的烈士们,比如赵一曼,张自忠等等。看到这里,我被震住了:在八年抗战中,有无数的人们,为了祖国的安宁和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更有甚者,将自己的生命投身在了抗日事业中。是他们的这种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精神和行动,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现在却有些人却拿这些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当做笑柄!我觉得应该让他们来看看这些名字,让他们知道,究竟是哪些人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哪些人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美好生活!

是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从我做起,为祖国的复兴事业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参观新四军纪念馆作文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让我的暑假过得更充实,今年八月初爸爸带我去参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一到一楼大厅,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各式各样的武器应有尽有,有重机枪、轻机枪、步枪、迫击炮等。我和爸爸走进了侧边的一个小房间,里面有壮丽的山河模型。

我们来到了二楼,上面的陈列更丰富:有许多将领的画像、简介,有将领的衣物,有老百姓发明的地雷等。我们来到了一面仿造当时碉堡的墙前,上面有很多洞口,每个洞口都能发出不同枪支的声音。然后我们看到了一幅新四军与日军展开激烈斗争的壁画,还有陈毅托子的塑像。

出了新四军纪念馆,我和爸爸向西边走去。那里的石碑揭露了当时日军烧杀抢掠、屠杀人民的种种罪行;还雕刻了烈士们的雕像。

我们参观完了西边,又去参观东边的大型武器展览。那里有威力强大的轰炸机、无比庞大的军舰、还有无坚不摧的坦克等等。当我正在为这些庞然大物而惊叹时,一位老爷爷走过来对我说: “ 你看,中国是多么落后啊!打退日本真是侥幸。 ” 我听了很生气,马上反驳道: “ 那时的中国就像一头沉睡的狮子,随时都会咆哮。我们中国人打退日本侵略者凭的是战术和勇气。现在我们国家这么强盛,不就是有力的证明吗? ” 老爷爷被我说得哑口无言。

参观完新四军纪念馆,我感慨万千。新四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朽的功勋。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参观郭永怀纪念馆

全文共 7050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

1956年年底,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力学研究所迅速发展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首任系主任。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

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郭永怀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郭永怀牺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攻克“突破声障”的理论堡垒

1908年,莱特兄弟实现了人类飞行的梦想。到三四十年代,飞机平均时速达到了三四百公里,人们正在为进一步提高飞行速度而奋斗。这是航空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为了提高飞行速度,在技术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也就是说,当飞机以接近于声速的速度飞行时,阻力剧增,升力骤降,头重尾轻,舵面失灵,甚至机翼、机身发生强烈振动。因此,跨声速流是当时摆在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师面前的一个艰巨课题。人们形象地称这一难题为“声障”。

在理论上进行研究也有很大困难。一方面,在跨声速范围内,即使是薄翼和细长体,线性化理论不再适用,必须考虑非线性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出现兼有亚声速与超声速区域的混合流动,必须发展混合型方程的理论,尤其是当来流速度超过某一临界值以后,会出现激波,所以,在流场中存在着未知的间断面,通过该间断面,物理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冯卡门领导下,有一批科学家聚集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为攻克这个堡垒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研究工作。其中,郭永怀在跨声速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郭永怀对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研究不仅在数学上有创见,即采用了渐近分析方法来克服超几何级数收敛缓慢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与钱学森一起,在《可压缩流体二维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一文中提出了所谓“上临界马赫数”的概念,回答了机翼上何时会出现激波这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尽管人们当时凭直觉已经意识到激波的出现是气动特性改变的主要原因,但起初往往只注意下临界马赫数(即流场中第一次出现声速的飞行马赫数)这个参数。郭永怀的连续解说明,即使飞行速度超过了下临界马赫数,在理论上连续解依然可能存在,只有当飞行马赫数超过了上临界马赫数(即流场中第一次出现极限线的马赫数)时才会出现激波。这时等熵流动条件破环,流动出现分离与旋涡,流体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变为热能。所有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地改变流场与气动特性。所以,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上临界马赫数,而不是下临界马赫数。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郭永怀还进一步用稳定性理论解释实际临界马赫数会介于上下临界马赫数之间的原因,这也是对高性能气动外型的设计的先驱性工作。

郭永怀对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研究回答了激波是怎样影响翼剖面气动特性的这个重要问题。在这一时期,已有的简化模型只在速度型上逐步接近实际,但均未考虑粘性效应,所以至多给出定性结果。郭永怀用两种不同途径直接考虑了弱激波从平板边界层的反射,得到了平板上压力分布、流线曲率、分离点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包括层流与湍流边界层的情况。他的结论同里普曼的实验结果十分一致。这对于机翼上出现激波后,气动特性的变化的分析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发展奇异摄动理论

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计算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在流体力学中只有罕见的几个准确解,所以,寻求物理问题的近似解析解颇受青睐。摄动理论就是求物理问题近似解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但是,在应用摄动法时,所得到的解往往不是在整个区域中一致有效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奇异摄动理论应运而生,奇异摄动理论最常用的两个方法是匹配渐近展开法和变形坐标法。郭永怀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贡献。实际上,1904年,普朗特提出的边界层理论是匹配方法的雏型,它来自物理上的直觉。后来经过包括郭永怀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将这类方法系统化、数学化,直到范戴克提出匹配原理以后,才真正上升为比较完整的理论。郭永怀还推广了庞加莱的变形参数法和莱特希尔的变形坐标法,使它对于一阶方程即使是非线性的情况也适用。他还将边界层方法同变形坐标法结合起来,以消除边界层前缘的奇异性。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的一文中将这种方法命名为PLK方法(庞加莱、莱特希尔、郭永怀)。在郭永怀的《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一文中,不仅克服了前缘奇异性的困难,给出了有限长度平板二阶阻力公式,使适用范围扩展到Re=15左右,而且准确地描述了平板前缘附近缓慢流动的流场特性。PLK方法在力学和其他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摄动理论成为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学科,郭永怀则是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十几位理论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不仅是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而且是一代应用数学大师。将工程科学与数学紧密结合是他进行力学研究的风格。这种风格主要体现为:

1、从事力学研究,选题必须有比较明确的(包括远期的)应用背景。力学研究既不能象纯粹数学那样只用演绎的方法进行工作,也不能局限于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必须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2、在大量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物理机制进行分析,提炼出既反映现象本质,又便于数学分析的简化力学模型。

3、采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将问题求解到尽可能彻底的地步,在必要时,要研究与发展新的数学方法,以满足工程需要。

4、对分析结果进行物理解释,揭示规律,并同实验与现场观测作比较。

郭永怀的这种学术风格可以追溯到著名的德国哥廷根学派。高斯不仅是大数学家,而且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本世纪初,哥廷根大学应用力学系是数学家克莱因)创立的。普朗特在那里提出了边界层与升力线理论。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这种风格带到了加州理工学院。而郭永怀凭着他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将这种结合提高到了非常完美的程度,并给我国的力学界、应用数学界以深远的影响。

开拓我国的近代力学事业

50年代,由于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他十年如一日,大抓这两项设备的建设。在他负责我国制导规划研究期间,他又亲自领导了电弧风洞、弹道靶和高温激波管的筹建工作。这些实验设备不仅为基础研究和国防任务提供了大量可靠数据,而且为国内建设同类设备提供了经验,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

郭永怀一直是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他在高超声速讨论班上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见解。他认为:当飞行马赫数超过5以后,介质的动能足以激发分子内部自由度,因此必须考虑振动松弛、离解与复合、电离与中和化学反应等效应的影响;在计算高超声速无粘流体绕钝体的流动时,最关心的是物面上的物理量,因此应当正确分析激波层中物面附近(而不是激波附近)物理量的数量级关系。1961年,他指出:对于钝体绕流,在一定条件下,后身流场中会产生“悬挂”激波。他还提出了小钝锥熵层分析方法,解释了压力过度膨胀和回升现象。他还为寻求确定激波形状的简易方法进行了探索。1964年,他提出云粒子侵蚀课题。日后的发展证明,云粒子侵蚀是实现全天候攻击与突防和反弹道导弹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此外,郭永怀还提出要研究电磁波和等离子体鞘套与尾迹中的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辛勤培养科技人才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献身我国的核武器事业

1960年5月,郭永怀被调到核武器研究院(九院),并兼任该院副院长。他在处理好力学所日常工作的同时,把大量精力花费在研制核武器这项对我国政治、国防和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事业中。在原子弹研制初期,郭永怀主要负责力学方面的领导工作。

在原子弹理论探索阶段,郭永怀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当时在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什么样的引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见,郭永怀通过比较两者的优劣,大力支持“争取高的,准备低的”的方针,即以较高级的“内爆法”作为主攻方向。又如,在炸药爆轰波的理论计算上,郭永怀正确地提出用一维特征线法进行,解决了一大批理论和技术难题。为了使大家了解爆轰学,郭永怀还亲自讲授了爆炸力学。

在爆轰物理试验过程中,郭永怀经常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并协助开展试验。当时,为确定原子弹爆轰聚焦技术方案,争论是很热烈的。年轻的物理学家陈能宽提出了一个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但却能少走弯路的聚焦方案。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郭永怀从力学角度反复估算,大胆支持采纳这个方案。为了配合爆轰试验,郭永怀还指导设计部人员进行不同试验元件的结构设计,使爆轰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郭永怀十分重视并经常在九院的会议上反复强调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指出要努力做好核武器的后期发展工作。在此后的进程中,他一直负责总体结构设计、外型设计以及环境模拟实验的指导与把关。他很早就安排了一系列与武器化有关的预研课题,包括结构设计、外型设计、飞行弹道、物理引信、环境试验项目与设备等。在弹体结构设计中,郭永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设想,包括薄壳结构、通用核航弹等。它们都在后来的工作中逐步得以实施,对核武器的轻型化、实战化和系列化以及新原理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环境试验方面,郭永怀在建立我国核武器环境试验设备及分析研究上起了主导作用。他从技术人员的配备、课题的安排、试验项目的确定和试验设备的筹建等多方面入手,使我国有了一整套大型、精密、试验范围较广的设备,包括冲击、噪声、振动、过载、温湿度、霉菌、盐雾的组合试验设备和大型离心试验机等。他还亲自出马,找有关单位协商研制专门设备。

郭永怀的科研眼光长远,在他心中始终装着武器化阶段的长远计划。他提出动态环境试验要开展随机振动、高速冲击和噪声试验。为了提高核武器的适应性,他提出开展拓宽温度试验。九院当时分工不分家,郭永怀的注意力也常常超出力学领域之外。他特别关心“安全论证”课题的研究。“安全论证”就是研究当飞机投下核武器后,能否以及怎样安全躲过光辐射、冲击波的威胁。为了保证绝对安全,郭永怀极力主张理论计算与模型空投试验结合进行。为此他还亲自过问并参与计算核航弹和氢弹空投过程中的飞行弹道、伞-弹弹道特性。在他的倡导下,经过严格的计算与分析,每次核试验飞机都安全返航。

郭永怀参加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以后又参加了核航弹、氢弹和导弹核武器试验。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对核武器系列化发展提出许多建议和设想;他指导进行了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研究、水洞试验以及调研工作;对研究发展潜地导弹也作出了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回国后的短短12年时间里所做的工作之多令人叹服。他参与了我国小型地空导弹、氢氧发动机和反导导弹的研制;他翻译并出版了普朗特的名著《流体力学概论》,组织翻译了《爆炸力学》;他担任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两个杂志的主编;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和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郭永怀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钦佩。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出版社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出版了《郭永怀文集》和《郭永怀纪念文集》。1988年12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院东侧绿荫丛中为郭永怀树立了一尊汉白玉雕像。郭永怀的光辉形象将永存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参观九一八纪念馆作文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使命感。本月16日,在系副主任赵恩老师和分团委书记蒋明儒老师共同带领下,管理系同学们参观了位于沈阳大东区柳条湖桥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仅仅是看到博物馆前被弹孔击穿后留下的日历雕塑,同学们的心情顿时沉重下来,这是不约而同从灵魂深处引发的共鸣,向那些历史长河中洒下热血的英魂致敬。

人群簇拥着,走过一个又一个展厅。向前走,看着平顶山大屠杀那些未寒的尸骨,狰狞的表情是在痛诉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向前走,看到了日军在东北的残酷统治,侵占大量的资源,在人体上进行实验,惨不忍睹;向前走,看到了东北军民的抗日战争,雪后的大片白桦林,重现了抗日战士围绕篝火团团而坐的露营场景。他们为了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高尚事迹将一代代传诵。

通过近两个小时的参观,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八十四年,它的身影已经在人民的心头淡化,但是我们不能忘却这段苦痛的历史给中国带来的伤害。历史的烙印依旧鲜明,弹痕依旧熠熠生辉。我们应以此为警示,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