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领巾话剧观后感(精选20篇)

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团体。党这个团体好,是人们的幸福;小编收集了红领巾心向党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1971

作文

90

十二公民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2381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公民》是近两年我看过难得的国产片佳作,虽然也有各种问题,但也绝对是瑕不掩瑜。

1.话剧人的野心

如果过去几年我没有时不时混迹于北京的剧场,尤其是尝尝拿着人艺学生公益场的超值戏票,也许我不会去看这样一部电影。我会注意到它,完全因为那个叫徐昂的导演,及他集结了一种话剧演员——关注的一些话剧媒体账号常常会有这部电影的消息,于是我也自然是感兴趣想来看看。

与从没看过话剧的朋友聊起话剧,常常会被人问:看话剧和看电影有什么区别?看话剧录像行不行?我不是个一定要”恪守“什么的人,大体也觉得如果效果不错,真录像看也没什么。只是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录像,总觉得是个的缺点什么,而谈到原因,我的表达能力,似乎只能组织出一个词:现场感。

而如今,一个话剧导演,把一个充满话剧风格拍成了电影——这本就是一部话剧,单一的场景,所有的故事都由演员的讨论展开,就是场”话剧“。在电影院里,看一场话剧的体验还是蛮奇妙的。我甚至感谢这个影院的这个只有三排的小厅:坐在宽敞的第一排,有种看小剧场话剧的感觉。电影开演前,被我拖去不明真相的同伴还问我:是不是3D,我当时还觉得有些可笑,可看过之后,忽觉得拍成3D也不错,也许更有了话剧的“现场感”了呢。

看完电影之后翻了几篇电影评论,其中有一篇里面有几段对徐昂的采访,不记得具体内容,大体就是表达了一番之所以会拍这个是因为剧本内容丰富,立意深刻之类。然而我内心则会是默默一笑:明明就是一个话剧导演,有点开拓精神,搞了个算是叫好叫座的话剧,于是就有了点更大的野心,想搞个电影试试,一看《十二怒汉》这个电影,完全三一律啊,这正是话剧导演擅长的,于是就它了。

然而,有这样的话剧人的努力,或者说是”野心“,我还是觉得很开心的。看到很多电影宣传文案里也有”国内首部戏剧电影“的提法,即便是噱头,多少也有推广话剧的意思。前些一阵看《中国好歌曲》,刘欢有一段关于小众音乐的表达:所谓小众音乐没有必要自己画地为牢,应该让更多地大众听到。而李健在《我是歌手》也说过:所有的规则都是让观众们更喜欢音乐,歌手们牺牲了一些自我让音乐得到了推广,是值得的。这是我喜欢的态度:不孤芳自赏,用大家更接受的语言来认真对话。

徐昂是个我原本就还挺喜欢的导演,在艺术想法和市场之间做了不错的结合,相比于一些“先锋导演“神奇的舞台呈现,他的东西应该是经过些考虑的。之前做了部走进大众审美的《喜剧的忧伤》,而这部《十二公民》透着点”那我就认认真真把话剧拍成电影“的意思:别去看不专业的录像啦,看点好东西吧。也许这是导演的市场化选择,但艺术本来就需要有人欣赏,顺应一些时代的变化,让它能被更广泛的大众所认可,这样的艺术才会有生命力。我甚至觉得去年湖南台的节目《星话剧》也是种不错的尝试,虽然话剧没有做专门的处理,故事也被弄得有些支离破碎,最终呈现效果并不太好,但这起码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相反,人艺的《雷雨》也是因为一成不变的保留经典,引发了大家的争议。说到这里,我倒是挺期待能看看我脑洞大开的3D戏剧电影的想法的效果呢。

2. 电影人的诚意

然而,这终究还是部电影。作为一部电影,它依然我我这两年来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片之一:话剧导演在好好拍一部电影。

电影好不好看,完全就是观影的体验,整部电影看下来,觉得故事顺畅,逻辑基本合理,笑的畅快,甚至有”好想再看一遍“的感觉。

当然故事可能得益于本身就改编自一部成功的电影。然而优秀的电影并不一定能被改编成优秀的电影,近两年改编烂片无数,如《白发魔女传》。我没有看过原版《十二怒汉》,但能感受到故事在本土化过程中,做了认真的设计。虽然我觉得把挂科的学生家长都找出来开会,一帮大叔开会的逻辑推理为什么在庭审之中没有人提出,每个人的故事有点脸谱化等问题,但故事的大体逻辑方向是对的。

而”笑的畅快“,”想再看一遍”应该就得益于导演的节奏把控和演员的精湛表演了。看电影过程中,常常能听到整个影院的开怀大笑,那不是电影中的故意搞笑,而是自然的戏剧冲突的戏剧效果。

在这样一个局促的环境中,整个故事的推进基本就要靠演员的表演,幸运的是,这是一种话剧演员表演的电影,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台词及这样的表演,他们中没有明星,或者说“大明星”,都是看脸也许不知道是谁,但都知道演的不会差的演员。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曾经还觉得何冰演的8号是不是演的有点太端着了,但后面知道了他的身份又觉得一切合理了。当然,作为一部电影,这有些话剧的演法终究还是可能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但我想,总比“不到”要好。

电影的场景单一,镜头整体的转换大都是一些特写,及阳光雷雨的烘托之类,估计应该也是参考了其他版本,不过应该也算表达了想表达的东西,只是没有太多惊喜。

回想这两年,能把故事讲顺,演员演技爆表的电影,还真是不多,不知道是不是悲哀。

3. 公民的自省

十二公民讲的是陪审团的故事,为了在一个没有陪审团制度的国家里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还是花了些心思的。很多人在讨论说,在我们这个环境下,将这个故事是不是有意义。而我认为是有的,非常有。故事不在于说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能发生,而在于它在宣扬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我们生活在各种信息网络之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各种所谓的社会事件,我们也常常被各种信息所影响。我们是不是可以保持着一点理智,不要观点在前,逻辑在后,不要用”舆论“的方式”杀死“一个人呢?我想我们都需要自省。

电影里还涉及了一些时下热门的话题:地域歧视,富二代,仇富,干爹,城管与小贩,文革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也许限于审查等等都点到即止。而电影结尾交代了何冰是检察官,真凶最终落网,我也相信这些是为了电影的上映的安排。也许这样的表现方式影响了最后电影的呈现效果,但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跟艺术推广中结合市场的问题一样:路总是要走的,不能因为限制在就什么都不做。八股文是有些煞风景,但怎么在八股文中写出观点,那也是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观后感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红领巾

你好。

不知不觉,你已经陪伴了我四年的时光。在这四年里,我一天比一天懂事,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你知道吗?这都是因为你的功劳。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一年级的时候,我刚刚入校,背着沉重的书包,独自一人踏进校门。一个大哥哥问我:“你的红领巾呢?”我一愣,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什么是红领巾?我疑惑地说:“没有。”那个大哥哥便笑了笑,说:“是一年级的,还没有资格戴红领巾呢。”便让我走了。但这件事却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断地想:红领巾一定是一个很厉害的东西,应该只有优秀的学生才可以拥有吧?从那以后,我一直认认真真地听讲,总是把手举得高高地回答问题。小小的我在心里想:这样老师发红领巾的时候,就不会把我忘记了吧?

上了一年级以后不久,有一天,突然老师带着我们一部分人上了敬修楼五楼。到了那里,我才知道,原来我可以戴红领巾了。我们排成一行,许多大哥哥、大姐姐走到我们前面,就爱那个鲜艳的红领巾,小心翼翼地呆在我们的脖子上,还向我们敬礼呢。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高兴和自豪。“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在心里欢呼道。

自从戴上红领巾以后,我改掉了许多坏习惯,我以前天天睡懒觉,现在我要早起早睡,天天晨练,我不敢睡懒觉了,因为睡懒觉的时候,我感觉你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别睡了,要迟到了。”

有一天,我快到学校门口的时候才发现脖子上空落落的,低头一看,原来忘记戴上你了。我万分着急,赶紧飞奔回家戴上你,然后又迫不及待地跑到学校,这次我为了你差点迟到。我把你当做宝物还珍贵的东西,我还特意查了资料,知道原来红领巾是队旗的一角,看了资料我想我应该更加爱惜你了。每天晚上,我把你叠好放在床头上,早晨再小心地将你戴在脖子上。在我的细心呵护下,你的颜色一直那么鲜艳,就像新的一样。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走在上学路上,刺骨的寒风刮得我使劲把身体往大衣里缩,冷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突然,我发现一个小男孩在找什么东西,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干什么呢?”小男孩说:“我的红领巾丢了。”我又说:“没关系,和我先去学校吧,外面太冷了。”他连连摇头,说:“不行,我的红领巾找不到我就不走了。”

我震惊了,没想到这么小的小朋友比我还爱惜你。

在我眼中,一条普通不过的红领巾比水晶还明亮比玛瑙还鲜艳。

祝 :

越来越鲜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布莱希特的“间离”戏剧方法直接受梅兰芳京剧演出的启发的话,那桑顿·怀尔德的戏剧观念之中国因素就要复合得多了。因父亲曾任美国驻华总领事,怀尔德少年时在上海、山东烟台生活过若干年且接受教育(其时恰逢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共和兴起的时代风云变幻中),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对其有所影响,及至成年,在其戏剧观念的形成过程中,京剧的独特形式亦予他不少启悟。《我们的小镇》这个剧本,在二十世纪三〇年代的美国剧坛算是个“异类”,从形式到内容,均有出人意表之处(如舞台上“没有帷幕,没有布景”,舞台经理既是无所不知的叙事者,也是身处其中的演员),而作者对生死的思虑与体悟,对我们而言,或许有着某种东方式暗接款曲的熟悉感,因为那些凡俗的平淡,及平淡中隐藏的诗意与深刻。

《我们的小镇》中,那个不起眼的小镇名为格洛佛角,镇上有几百户人家,共2642人,而剧中的三幕戏主要围绕吉布斯家和韦伯家展开,一切波澜不惊,出生、成长、上学、结婚、生育、死去,一代人、两代人,周而复始,每个人都是如此生活着。这让我想起美国另一位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名作《天边外》,探讨生活在别处这个话题,“海的那一边是什么?”“是天边。”“那天边外呢?”剧中的主人公一生渴望着“天边外”的生活,可终其一生也未走出小镇,徒然留下无限的怅惘和悔恨。而《我们的小镇》中的人物似不太存有生活在别处的想法,但并非他们全无困惑与梦想,此处生活的意义是他们,亦是这部剧作念兹在兹的莫大问题。

与许多剧作将笔力灌注在第一幕相异,《我们的小镇》初始一直平静铺叙,第一幕“日常生活”、第二幕“爱情与婚姻”,淡淡而过,或有让人饮白开水般的不耐。但第三幕,不避“怪力乱神”,有了幽灵,有了穿越,有了哀伤,有了犹犹豫豫的放下,前面两幕的意义不再模糊,垫场不再是垫场,一切贯穿起来,获得了一种飞升。日常生活、爱情与婚姻,平凡得令许多人习焉不察,忘却此中的真意,而死亡及虚拟的穿越,让本来隐形的一切蓦然显影,重新曝于我们的眼前。韦伯家的艾米丽因难产而死,得知还有一次返回人间稍作停留的机会,她选择了自己十二岁生日的那天,虽然同时得到警告这样的重返是痛苦的,她仍然如此选择、不改初衷。因之,有了返回时限已到,艾米丽再次离别时如下的告白:

“再见,再见,世界。再见,格洛佛角……妈妈,爸爸。再见,我的闹钟……妈妈的太阳花。食物和咖啡。新熨好的衣服,还有热水澡……睡觉与起床。哦,地球,你太美妙了,以至于无人能认识你的好。”

这种锥心的痛楚,是因为艾米丽意识到自己以前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忽视,于是在被带回坟墓的刹那,她仍要努力再回看一眼。“有没有人在活着的时候,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每一分,每一秒?”这是她面对舞台的诘问,痛入心扉,或许亦问入每一个人的心里。

日常生活的缓慢流程有着极大的销蚀作用,一切的耐心,一切的尊严,在时光的消磨中损耗殆尽,似乎没有了重心与质感。但桑顿·怀尔德的戏剧叙述方式却使那难言的真相忽然拉至我们的面前,所有的不再影影绰绰,而是清晰可辨,纤毫毕现。艾米丽如是,而送报纸的男孩乔·克罗威尔更有着在剧作家艺术处理下微缩的一生,他刚在舞台上出现时,在派送小镇报纸《哨兵报》,边和吉布斯医生拉着家常,谈论谈论膝盖隐隐作痛什么的;而随后从舞台经理貌似随意的旁白中,我们得知乔非常聪明,高中毕业将获得麻省理工的奖学金,“本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但战争爆发了,他死在了法国。——所有那些教育都白费了。”死亡兀然扑至眼前,原本凡俗的日常生活顿时暗潮汹涌。我们若事先得知这一切,还会一任生活的漠然吗?

桑顿·怀尔德对小镇日常生活的铺陈是异常散漫的,没有太多的戏剧性,没有特立独行的人物,没有抓人眼球的事件,一切的平常凡庸如剧本名字:“我们的小镇”,放之美国任何一个州皆可,或许放之四海亦皆可。甚至,舞台经理还请来了一位州立大学的农业学教授,给大家介绍格洛佛角的地理概况,诸如生成年代、气象学知识、人类学资料等等,与故事本身并无直接的关系,近似繁冗的旁逸斜出的枝节。这是对写实剧的一种近于“笨拙”的陷溺与戏仿,当进入的程度达至极限时,反讽的效果也就油然而生,刻画凡俗生活的戏剧泛出了隐喻的色彩,源于怀尔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最微小的事件找到最珍贵的价值”。大家对如此的一个小镇的感受是陌生与熟悉的混合,故事未必逐个经历,但人情与世态的相通却是不言而喻的。

桑顿·怀尔德曾说,“我不是大家所期待的新型戏剧家。我曾希望自己是。我希望能贡献一份力量,为他们的到来铺平道路”。事实证明,怀尔德确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创新者,他从无戏剧性中寻出戏剧性,从凡庸中提炼出诗意之花来,于他自己是抒怀之作,其间的隐喻亦为我们每一个人所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话剧《海鸥》观后感

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契诃夫,全名叫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言归正传讲话剧

故事讲的是父母均为演员的青年康斯坦丁渴望成为作家,这一天,他写的独角戏将在舅舅索林的庄园里上演,主演由他的爱人、热爱表演的少女妮娜担任。康斯坦丁的母亲从莫斯科回庄园度假的女演员伊琳娜、她的情人作家特里戈林、庄园管家沙玛拉耶夫和女儿玛莎,以及爱慕着玛莎的小学教员梅德维坚科等亲友均前来观看。然而,演出在伊琳娜的嘲讽声中失败了。康斯坦丁在愤怒中闭幕离场。而在这之后,单纯的妮娜爱上了特里戈林,并追随他来到莫斯科,成为一名演员,然而后来却惨遭特里戈林抛弃,两人的孩子也因病夭折。两年后,已嫁给梅德维坚科的玛莎依旧爱着康斯坦丁,伊琳娜和重回她身边的特里戈林再次回庄园度假,而历经了生活磨难的妮娜,也回到这座乡村庄园探望故友……

这部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戏剧工作室演出的契科夫改编的话剧还是不错的,战斗民族的名字好长因为好像加了一些地名或什么前缀。这部话剧剧本改编上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是大师的作品,演员演技方面我个人感觉演医生的赵伟彪和演作家的徐坤表现不错,男女主角虽然表演卖力但是表现上有些舞台痕迹代入感稍逊一筹。其他演员中规中矩。

契科夫的作品特点是以喜剧形式体现现实生活的残酷性和真实性。从结局是悲剧结尾你就可以知道这种作品的特殊性。故事里男主希望将来成为作家和做梦想当演员的初恋在一起,可惜事与愿违。初恋爱上了老妈的男朋友一位著名的作家。每个年轻人都有事业与爱情的梦想,当事业上一事无成,爱情上一败涂地的时候确实容易会万念俱灰生无可恋。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事业和爱情是追求的两个梦想无可厚非,但是过于理想化就会陷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窘境。作家可不是坐在家里多看几本书就能洋洋洒洒才思泉涌变成一个下笔如有神的文豪。这就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真正够格并且有天赋有机遇有出类拔萃能力的人终究是凤毛麟角,并非一腔热血就会感动上苍赐你开了挂的灵感,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知识是靠平时积累,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般人的常态,不是每个人都能随随便便成功。而且如果年轻人的母亲倚老卖老还经常打击积极性,对于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影响会很大。特别是那种强势的母亲而父亲教育缺失很容易养成玻璃心不容易适应挫折的性格。加上心爱的姑娘爱上了一个比你优秀成功的人,那个人对于自己的成就表面还轻描淡写好像成功是祖师爷赏的饭天生的一样时候,更是让人心里不平衡。很多人对于初恋一般是铭记在心念念不忘,传说中的心里有座坟,住着未亡人。如果你对心爱的姑娘表白后她除了婉言谢绝,同时还向你讲述自己对其他男人溢于言表的感情时,是不是有种身体被掏空,蓝瘦香菇的感觉?时光飞逝,当你再次遇到初恋她过得不好但是又拒绝了你一次,对那个负心的男人还是依依不舍的提起,听上去是不是产生句句诛心心如刀割的感觉?

这段悲催的爱情让我想起李宗盛《当爱已成往事》的歌词:

爱情它是个难题 让人目眩神迷

忘了痛或许可以 忘了你却太不容易

你不曾真的离去 你始终在我心里

我对你仍有爱意 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法国导演介绍情况时中文说的不错。喜欢看名著话剧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剧目16号是兰馨最后一场。满分5分制,我打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公主至高无上的,当然她的头发也要与众不同。在观看《公主的头花》这部话剧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人类的美可千万不能用动物们的生命做代价。

“砰”的一声枪响,传来了白鹭凄惨的叫声,一位商人带着一个小丑,手拿长枪,奸诈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森林,他们俩就是击杀白鹭的凶手。为什么可爱的白鹭们会被他们杀死?一切都是因为公主的头花——公主要出嫁,必须将自己打扮成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在全国帖榜告示天下,让大们帮她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头花。

果然,美丽的头花让公主在婚礼上出尽了风头,姑娘都无比羡慕公主和她美丽的头花。这一切都商人和小丑看在眼里,于是人他们打算制造更多的头花来赚钱。然后罪恶的枪口一次又一次地对准了白鹭。渐渐地,小白鹭们没有爸爸,没有了妈妈,没有了自己的家,它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公主知道了整个事情之后,非常后悔自己所犯下的错,从此以后,她就回到自己的国家,整天呆在生活过的地方,遇见路人就讲她自己做作所为,让人们以后再也不要像自己一样,为了自己的欲望和美丽,而杀死人类的朋友。

看完这台话剧,我的心里突然多出了许多的想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啊!公主在这件事明白了——有时自己的一己之私会给更多的人或物带来伤害,所以她用更多的时间弥补自己的过错。这也说明,公主的内心是关善良的,而我们也应该和她一样,首先做一个善良正直的孩子!如果有一些我们也做错了事情,我们也应该像公主一样勇敢的面对和弥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话剧《雨花台》观后感

全文共 2057 字

+ 加入清单

雨花台话剧巡演作为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相结合,并纳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话剧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1906年,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成立,到今天已经110周年了。早期的话剧叫做“文明戏”,是同盟会进行革命宣传的工具。

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想象的共同体》里面提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主要通过文艺进行想象。在观看话剧的时候,观众全身心投入戏剧演出,观众变成了演出的一部分,要配合这个演出。台上台下融为一体,相当于上课教育。现代化的精髓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把社会成员组织起来,高效地用一种思想统一去教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就在于其拥有严密的组织性。从话剧里,还有《红岩》的文艺作品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即使在敌人的监牢里也存在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至于可以在敌人眼皮底下“赤化”一个监狱警察班长。

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很重视领导文艺事业,以此来教育民众,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沈雁冰的弟弟沈泽民说过“文学者不过是民众的舌人,民众的意识的综合者,他用敏锐的同情,了澈被压迫者的欲求,苦痛,与愿望,用有力的文学替他们渲染出来。这在一方面,是民众的痛苦的慰藉,一方面却能使他们潜在的意识得到了具体的表现,把他们散漫的意志,统一凝聚起来。一个革命的文学者,实是民众生活情绪的组织者,这就是革命的文学家在这革命的时代中所能成就的事业。”

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从来就很重视通过话剧来团结民众、教育民众、组织民众,从而从民众中获得澎湃的力量,实现革命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戏剧界人士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汇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论是重庆、武汉、桂林这样的大后方,还是各个解放区和根据地, 抗战话剧运动都蓬勃发展。在这期间,涌现出了大批为抗战呐喊的戏剧界人士和鼓舞人心的戏剧作品,对唤起民众的爱国意识和一致对外、不做亡国奴的战斗情绪,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揭露日寇的罪行、反对外敌入侵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因此,话剧《雨花台》必将对我们产生极大的教育作用,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革命精神,戮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凝聚磅礴的力量。

再者,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中国共产党员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早期的党员中不少还是北大出身的呢,而且有些人家境很好,收入很高。他们为什么要跟工农走在一起呢?他们为什么要追求共产主义呢?如果他们不参加革命,也许他们可以在大学里获得丰厚的收入,可以在海外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事实上这样的日子只是一种苟且。鲁迅先生当年在教育部工作,一个月赚300大洋。但是政府经常拖欠工资啊,有时候军阀打胜仗了,掠夺了一些钱回来,便部分支付教授们的工资,还得先到先得。这说明了国家不光明,谁的日子也难得安稳。同理,自己的国家羸弱,也难免在海外被人欺凌。当然他们战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知道中国的出路在于解决农民问题,解决土地问题;他们知道共产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契合点,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以来,自此中国陷入西方列强侵略的屈辱中,知识分子就开始前仆后继地探索救国之道。所以,当他们在监牢里各自阐述的理想,那也是近百年来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为了天下人将来能过得更好。他们每努力一分,中国未来就更加光明一分。剧中国民党反动派认为共产党员违背了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是罪大恶极的。岂不知他们自己才是真正违背中山先生革命理想的背叛者。国共两党本来是合作的一家,在中山先生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发动革命打倒军阀除列强。但是在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就公然背弃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且大肆屠杀继续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正义人士。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山先生革命理想道义正统继承者,中国共产党才是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寻求民族独立的抗争的道义正统继承者,也是近代以来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领导者。然而,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忝然把自己当作政权的正统,疯狂压迫并屠杀革命的火种——中国共产党员。在这种情况下,剧中的许包野和施滉在听着肖斯塔科维奇,谈着普希金的时候,他们没有沉醉在浪漫的享受中,他们听到的是十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的欢呼,他们谈论的是最祖国最深沉的热爱和最美丽的想象。

然而许包野和施滉又是浪漫的。我觉得他们在梦幻中与各自的妻子相见真是神来之笔。革命者不是没有文化的,更不是冷酷无情的,革命者也是有着浪漫情怀和缠绵的爱恋的。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革命者是关注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疾苦的,他们是有良心的人,他们对国家和人民是多情的,所以他们也是心最软的人,最懂得浪漫的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心最软,骨头才是最硬的!

《雨花台》讲述了雨花台就义的烈士们为了信仰,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信仰力量和人性光辉,从不同侧面歌颂了雨花英烈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生为民、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崇尚英雄,传承和发扬雨花精神,更加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 更加坚定坚定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小时候,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看到路边有许多哥哥、姐姐的胸前都有一个红布巾,我非常羡慕,要是我也有一条红布巾,那该多好啊!

那时候,我不知道那是少先队员的标志??红领巾,只觉得很好玩、很好看。争着让妈妈给我买一条,后来,妈妈解释道:“其实,那是少先队员的标志,等你长大了,你也会有一条的!”听了妈妈的话,我就盼望能快一点儿长大,戴上红领巾。

终于,我盼望已久的愿望实现了。我踏进采荷一小学校,过了不久,我一直向往的时刻终于来了,当我戴上红领巾的一刻,我是多么的高兴啊!因为我终于进入了少先队,光荣的成为了少先队员,后来,慢慢地,老师也告诉了我们一些关于“红领巾”的故事,我也慢慢知道了红领巾是先烈用鲜血染红的。

自从,我戴上红领巾以后,我就觉得我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前,我经常上学迟到,现在,我每天都第一个到班级里。以前,我都很晚睡觉,现在变得早睡早起了。我觉得红领巾就像一个“小帮手”,把我的坏毛病到改掉了,所以,我越来越喜欢红领巾了呢!

就这样,红领巾天天陪伴我,现在都两年多了,他还是一直跟着我,我也十分爱惜,从来都没有弄丢过,红领巾陪我上下学,陪我上课、陪我玩游戏,我当我看见胸前飘动的红领巾,我都会很自豪。自从我戴上了红领巾,我也经常做好事。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要去春游,可是,天公不作美,刚出发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而且很多同学也没有带伞和雨披,于是,我就把伞借给了其他同学,我和张婧霏同打一把伞,其他带伞的同学也纷纷把伞借给别人,和其他同学拼在一起用,这样,我们就解决了“春游没带伞”的问题。

还有一次,我要和妈妈去买菜,我走在楼梯上,看到楼梯旁边有很多牛奶盒等一些杂物,于是,我就把垃圾一一捡起,丢进楼下的垃圾箱,正好有几个邻居看见了,直夸我是好孩子。

我觉得一个少先队员,做了这点事,不算什么,以后我还要多做好事,为我们班级,为我们学校增添更多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话剧茶馆观后感

全文共 1408 字

+ 加入清单

适逢购得DVD,有幸观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茶馆》,特记下些许拙见。

一开场,整个舞台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压抑,混乱。茶馆的整齐有条的建筑没有了,支撑整个舞台的,是数根粗大的未经装饰的大木柱子,横七竖八是构建起来。老北京典型的窗户歪歪斜斜,门与窗的透视严重不对,整个舞台构架像是快要倒下来的样子。背景色是一个十分压抑不安全的灰黄色,很显现这个舞台十分明确地向观坐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多么的不合常理,贯穿整个戏的除了混乱,还是混乱。在艺术的角度上看,这是20世纪前期在欧美先后兴起的表现主义的处理手法。

第一幕茶馆的时代背景是维新变法失败后,应是《茶馆》在整场戏中最旺盛的时期,而眼前的茶馆依然是破落残旧,凌乱不堪的摆设,着眼见不着如何兴旺,但只闻吆喝声,欢谈畅饮声如雷鸣贯耳,演员在掌握角色人物上表演得十分到位,一副繁荣安乐的景象,这应是导演与舞台设计师有意安排的。

可在我个人认知里,根据整个剧的主旋律,是不太认同这样的舞美设计的。顾此失彼,是我对这场设计的最大感受。设计者的意图很明确,象征性舞台背景,淡化背景并把焦点放在逐个演员的精彩细节里,若处理得好可以使整幕剧绽放异彩。可偏偏在第一幕与第二幕里,东歪西倒的简陋舞台布景与刚阳有力的时代演员那种依存关系中却是十分突兀,布景是舞台中沉默的表演者,《茶馆》剧情越演越衰落,人物性格的热情棱角也因随着时代的冲涮被渐渐磨平,人变老了,灯光变暗了,风气变得更混乱了,而舞台布景从一开始的凌乱到最后也是凌乱,贯穿整体似乎是没有什么变化,不能跟随剧情发展,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哑剧演员”。

这些,皆因是对剧本整体的时代规则把握力度不够准确,演员在其中表演已经是很难和上调子,观众的感觉更是像被盲目地牵扯到不相关的信息里进而不能投入气氛中。随着演员的时光穿越,舞台一开始就“歪倒架构”决定舞台只能作很微小的变化,此时演员的表演就像完全是脱离了舞台的个人表演。直至最后一幕,曲终人定局,人物一个个黯然离散,最初混乱的社会没有改变,而是被更混乱的制度覆盖管制着,此刻歪斜的舞台与此刻的人物才突然有点豁然开朗,找到路子的感觉。一开始就十分压抑的舞台气氛,到最后也是十分压抑甚至更加压抑,其中没有什么变化,倘若音乐旋律上也没作一些亮点为剧中提亮的话,观众的感觉除了审美疲劳的累,剩下的就是沉重了。舞台设计的构思很优秀的,可是美中不足。

表现主义的处理手法,是要与灯光紧密结合的,没有了灯光的塑造,表现主义就很难迸发出其隐潜的创造力与表现力。《茶馆》剧本的创作形式决定了茶馆不必过多的灯光运用,不似莎士比亚剧作里,大段的读白大段的个人表演和多演区表演模式,莎剧无论在象征主义还是表现主义的舞台处理手法上都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而《茶馆》剧作最大意义是历史时代背景的刻画,所以《茶馆》在上述的舞台上才显突兀,火候不足。运用表现主义舞台构思老舍大师的《茶馆》,在分幕剧中,需用心琢磨。

全剧不长,却把维新变法失败后——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抗日战争胜利***横行的社会面貌通过人物的种种对话与关系中很巧妙地表露出来,不得不敬佩老舍先生的伟大。全剧不温不火,人物安排上恰到好处,语言形象对人物的刻画更是淋漓尽致。剧中出现了很多不党派不同社会立场的人,都最后都纷纷给了个结局,无论是悲,是喜,是庆幸,是失望,都还有下一代去延续上一代的角色,如此日转月异,茶馆退场了,时代与人物矛盾的纠结依然继续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我已经五年级了,面对红领巾一点都不陌生了。可我越以为我触手可得时,红领巾就离我越远。

今天,我早早就起了床,每当我挂上红领巾时都有一种使命感,浑身都有一股力量!我今天好像格外精神,所以我立志高扬,准备去帮助谁,因为助人为乐嘛!

一出门,我就笑得合不拢嘴,就像吃了蜜的小花猫似的。我走在半路上网

,看见了一位老奶奶,我打算去扶一下,,突然想到,:不行,我会迟到的,而且,肯定会有人会扶的吧?于是我又急匆匆的走了,。我越走越羞愧,所以我又走了回去,当我走回去时,当我走回去时,老奶奶已经不见了,我低着头灰溜溜地走了。我实在是对不住那些牺牲的老红军,我竟把他们用鲜血换来的红领巾当作是耳旁风,现在的红领巾只不过是我精神上的摆设、表面上的装饰而已!

其他的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我要知错就改!我再往前走,又看见了一直正在寻找东西吃的小狗,它慢慢的走到我的身边,我正好买了一个肉饼,可我又想:肉饼本来就是给人吃的,为什么我要给狗吃啊?我还是走吧……可是小狗在后面紧准不舍,我便狠狠地踢了它一脚,才能跑掉的!我的步伐很快,但又缓慢,我……不管了!小狗也是一条生命,如果不吃会饿死的!就像我不吃也会饿死的!我慢慢地往后退,当我退回原地时,看见另外一个小女孩在给小狗喂食,而且还比我小一两岁!我惭愧极了,连比我小的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而我却还没那个小妹妹好呢!我再次灰溜溜地走了……在我的脸上拥有一种惭愧的表情,谁都要看我一眼,害得我无地自容!别人越是看我,我就越是脸红!

最后,红得像个猴屁股似的!我真是惭愧极了!我又继续往前走,走到西桥我看到了一位小女孩在河边玩水我觉得这样很不安全!我想过去提醒他,可我又一想,可他万一骂我多管闲事怎么办?那我走吗?可我是一个拥有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我不能走,因为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走过去对小女孩说:小妹妹,在这里玩水太危险了,去和别的小朋友玩吧!没想到,小女孩痛快地说了声:“好。”然后蹦蹦跳跳地走了。

一霎那,我仿佛觉得无比自豪,我干了一件好事!我心里乐冲冲的,别提多高兴了!难道我已经成为一名少先队员了?我的红领巾认同我了?我的表现怎么样?我对得起红领巾吗?……我的脑子里冒出许多的大问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惊天雷》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2367 字

+ 加入清单

惊天雷》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话剧作品,刻画了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坚持实事求是、勇于纠错、走群众路线的主旨理念。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提供的话剧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惊天雷》观后感1:

2011年1月12日晚,我在北京国安剧院观看了我团话剧团演出的话剧《惊天雷》。这是一场红色主题的戏剧,总策划是我们总团团长瞿弦和、张平远书记、冯俐副团长。编剧:王稔 导演:由二群 舞美设计:周海平 舞蹈编导:念云华 主要演员:靳东(饰演毛泽东)、赵晨光(饰演牛津)、赵兵(饰演吴部长)、薛俨(饰演村长),其他还有:郝姗姗(饰演牛涛)、何恺鹏(饰演民兵队长)、马千芳(饰演妇女主任)。我们歌舞团舞蹈队部分演员也参加了演出。

剧情大意:延安时期,为支援前线,边区基层组织征军粮的力度过大,给群众生活带来困难,但却没有人敢提出意见。只有一位老秀才用写对联的形式,骂了毛泽东。这显然激起了民愤,也受到保卫部门的追查,甚至要被判死刑。这件事情辗转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于是毛泽东到狱中探访,亲自征求意见。提出“枪下留人”......

这是一部表现人民领袖热爱人民、实事求是、勇于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保持党群同心的富有新意的作品,是根据当时发生的真人真事创作的。这首作品结构紧凑、语言精炼,演员道白运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调,很生动。

我在观看时,也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心灵被深深地打动着。我想我们党的干部就应该这样:要能听不同意见,在群众的骂声、牢骚声中检讨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并认真加以改正。此剧对于执政党的干部是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

《惊天雷》观后感2:

年尾岁初,靳东随中国煤矿文工团带着话剧《惊天雷》,赴陕西省巡演六市,深入矿区,走进基层,给广大的矿工兄弟及家属们送上精神文化大餐。从媒体和网友陆续曝光的演出片断,从靳属丝现场观看话剧分享的剧照和视频,从微博和靳东贴吧的评论和发贴所流露的感悟,令我这个未能到现场一睹东家演出盛况的靳属丝,也在持续地分享大家的喜悦,分享这场接地气的话剧盛宴,给予人们心灵的抚慰和浸染,令我不由地要为话剧《惊天雷》的走基层叫好!

叫好的是取材于真人真事的剧情。2013年开始自上而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四风”开刀,重塑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作为参加了这场教育实践活动的自己来说,仿佛也经受了信念、宗旨、服务、群众观念的洗礼。从公开的剧情知晓,《惊天雷》讲述的是延安时期,为支援前线,边区基层组织征军粮的力度过大,给群众生活带来困难,老百姓丰年饿了肚子,有些人家还没有饭吃。但却没有人敢提出意见。只有一位姓牛的老秀才,以极端的方式说了真话。他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村边小庙门上,对联上联:“天神你讲怎不保佑李县长”,下联:“雷公你听怎不轰死毛泽东”。群众看到这幅对联非常气愤,竟敢骂毛主席!报告边区保卫部门把牛秀才抓起来判了死刑。这件事辗转传到毛泽东的耳朵里,于是毛泽东到村里调研,到狱中探访,了解了实情,为牛秀才平反,提出“枪下留人”,并纠正了征过头粮的做法,而受到了群众的拥护。这是一部根据六十多年前发生在延安的真人真事创作的话剧作品,刻画了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坚持实事求是、勇于纠错、走群众路线的主旨理念。正是取材于真实内容的艺术再加工,以“小”显示宏大的主题,在今日来看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样的剧情因其真实的表达,也为观剧的人们深深地打动着,在欣赏精彩艺术的同时,心灵也无形中受到了一次熏陶。

叫好的是走进基层的巡演形式。因工作,我也曾有机会到过浙江的矿区,深感处于深山崇岭的矿山、终日于幽深的采矿面工作的矿工,在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安全的生存保障的同时,多么需要人性的关怀,精神的愉悦!而一个国家级的文艺团体能循着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带着精心创作的作品,“悄然深入大山,以最近的形式为普通矿工带来欢乐”(引自@蒲白刘飞),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件多么值得称道的好事儿!对这段寒冬的巡演之路,东家曾在微博叹其为“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蒲白、延安、榆林、铜川、宝鸡、西安,八百里秦川,极尽各种湾的穿行,辗转着的跋涉与艰辛,全部化为舞台上倾情真诚的演绎。我相信,那种精神上的共鸣和享受定是言语无法表达的,是潜移无声的养成。从文化主体和功能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艺术只有植根于接地气的生活实践,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活力啊!

叫好的是一个演员的敬业和责任。因着热心的靳属丝不断分享的东家演出剧照和话剧片断,我有幸领略了东家饰演的“主席”的丰韵,那确是深深地打动了我。曾有到现场观看过东家话剧的网友感叹:“话剧的感染力是那样的震撼,话剧它独有的舞台感染力和表现力深深的吸引了我。靳东对毛主席这个人物语言、形态的把控是那样的收放自如,把毛主席演绎的那样真实可亲……”(引自@YI-甄甄)。我感佩于东家的精湛演绎,通常饰演伟人是有点儿压力的,容易陷入于脸谱化的设定。但东家的“主席”,亲切而自然,他打开自己的心,用一种几近于本色的真诚的表演,向观众徐徐呈现“主席”的魅力,自有一份不由分说的气场,打动着观众的心。尤其是台词念白,采用“主席”的湖南腔,更显人物的真实,充分展示了东家深厚的戏剧功底;我感佩于东家的社会责任,出演主旋律题材的作品,把“主席”的形象直入基层;我更感佩于一个演员的敬业,抽出大把的时间赴基层巡演,坐大巴,吃普通快餐,与基层打成一片,丝毫没有一个知名演员的架子。在巡演后期,因过度劳累,东家高烧咳嗽,仍坚持演出,把一个演员的责任尽到位,把快乐分享于大众,让人们的心气慢慢地温润起来,更令我心生敬仰。

为话剧《惊天雷》走基层叫好的同时,我也渴望着,当艺术的圣洁之光让普通民众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的时候,人们也将更有气质地过着更好的生活,巡演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话剧红旗渠观后感

全文共 1340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话剧红旗渠》,我有如下几点体会和感想:

一是要学习林县领导班子抢抓机遇的发展意识。林县县委决定开工修渠时,资金和物资并未全部到位。当县委书记杨贵被反对者黄副县长问到有无材料和钱的时候,他说:“有,不多,可我们有人——55万!”林县人再也不能忍受这样屈辱的生活——一生只洗三回脸:出生、结婚、死亡。要活命,要尊严地活命,这就是林县55万人最急切的愿望。谁能实现这个愿望,谁就是林县人民的英雄。杨贵看准群众诉求,利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氛围,抓住机遇,大胆决策,最终彻底改变了林县干旱缺水的自然面貌。

眼下,全县、全镇也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渝万城际铁路动工建设,建成通车后从垫江县城到重庆主城只需半个小时,这必将给全县的产业、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中国西部(重庆)钟表计时及精密加工产业园花落垫江桂溪,国家新一轮城镇化政策即将出台,也为全县全镇统筹城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桂溪镇不能无动于衷、不紧不慢,而是要以只争朝夕的主人翁态度,抢抓机遇谋发展,抢抓时间研究新问题,全力做好服务县上重点项目的工作。

二是要学习林县人民不等不靠的创业精神。在修渠资金、物资、粮食都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林县人民“不讲客观、不讲条件”,自力更生,团结协作,呼啦啦15个公社的几万民工,自带工具,自带干粮,拉着大车,推着小车,一齐拥了上来,把通往工地的路全都堵死了,干部分段包干,“该炸的炸,该垒的垒,该挖的挖,该拆的拆……”机遇来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桂溪镇城区被县里划作规划区,要发展镇域经济存在一定的约束限制。新班子上任以来,确立了“商贸富镇、工业强镇、生态美镇、和谐稳镇”的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创造条件谋发展,目前“一园一区一基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商贸物流园完成策划设计,城北综合交易市场破土动工;城北工业集中区完成规划,建成园区道路500米、排水管网1250米,已入驻项目14个;百果园生态产业基地、天龙生态园等城郊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完成土地集中流转2000多亩。今年1-5月,我镇累计跟踪洽谈项目35个,签约项目11个,协议引资7.9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19亿元,同比增长127%。未来我们在发展中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要发扬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解决问题,坚持下来就一定能够胜利!

三是要学习杨贵同志全心为群众着想的道德品质。为了给修渠工地开出一条路,村支书带头强拆占道的祖先祠堂,杨贵和乡亲们一起对着祖宗牌位下跪发誓,并特意叮嘱村支书要将拆下来的祠堂砖瓦和祖先牌位保护好,以便择址重建。为了让修渠民工吃顿饱饭,杨贵不惜冒着受处分甚至杀头的险,违规借用国家粮仓三万斤粮食。虽说违规是不对的,但正是因为杨贵有这份为群众殚精竭虑的心,所以群众才领他的情。

当前我镇征地拆迁任务繁重。全镇投入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力搞征地拆迁,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有少数拆迁户不理解他为什么要为公共利益做牺牲,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并按规定做好合理的补偿安置工作。还有的拆迁户封建思想严重,认为祖先坟墓动不得,这就需要我们拿出红旗渠破宗祠的勇气,坚决完成任务,同时要做好安抚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生命如歌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如歌》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60余年屯垦戍边的真实历程为背景,讲述了出生于太行山下的第一代兵团人陈旭刚夫妇,为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扎根新疆“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感人经历。在陈旭刚老人90岁寿辰前夕,一家老少四代兵团人集聚一堂,一场不知能否如期举办的寿宴揭开了纠结这个家庭35年的创伤,也引发了四代人对于忠诚、坚守、信念、生命价值的不同理解与深沉探讨。

剧目着眼于几代兵团人无私奉献的生活经历与因时代变迁而起伏跌宕的心路历程,集中体现了屯垦文化、太行精神和兵团精神,艺术化地凸显了“中国梦”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主题,展现出民族国家战略的大格局,连接起太行山到天山的大时空,凝聚了家国同心、大忠大孝的大情怀,构筑成政治观、价值观、民族观、历史观、认同观和谐统一的大架构。舞台呈现简洁大气,既有中国传统戏曲的空灵写意,又有西方戏剧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高度抽象,有力强化了戏剧矛盾,引发深刻的人性思考,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

2015年,山西省话剧院整合全国一流创作团队全力打造的兵团题材大型原创话剧《生命如歌》,是全国19个援疆省份中第一部专题援疆文艺剧目。该剧以一位山西籍老军垦一家的故事为背景,展示几代兵团人扎根新疆、屯垦戍边的历史。

新一轮援疆以来,山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已实施的47个援建项目现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促进了六师五家渠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据悉,话剧《生命如歌》将在新疆兵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单位巡回演出一个月左右,为新疆兵团军垦职工群众、援疆干部及新疆各族民众献上精彩的文化大餐。

《生命如歌》是山西省话剧院精心排练、倾情打造搬上舞台的,是山西省文化援疆工作走向深入、晋疆文化交流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也是全国19个援疆省份中第一部专门为援疆而创作的文艺剧目。该剧体现了中国梦、“一带一路”主题,反映了山西援疆工作成果,展示了山西弊革风清、转型创新发展新形象。

《生命如歌》故事原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前身部队抗战时期曾转战山西7年,电视剧《亮剑》即以他们的事迹为原型创作而成。当年数以千计的山西子弟参军入伍,后又整编投身屯垦戍边事业。以第六师60余年屯垦戍边的真实历程为背景,用文艺作品来讴歌这支从山西走出去的抗日英雄部队,反映他们无私奉献、坚守边疆的精神,是晋疆两地的共同愿望,话剧《生命如歌》应运而生。

《生命如歌》讲述了从太行山走出的陈旭刚一家四代人扎根边疆、忠诚报国的感人经历与高尚境界。演出过程中,许多观众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同时也引发出几代兵团人对于忠诚、坚守、信念、生命价值的不同理解与深沉探讨。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王元平创作、知名导演胡宗琪执导。据悉,该剧首演之后,将赴多地进行巡演,10月17日至18日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

更多热门观后感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话剧《香水》观后感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4月17日晚,我去宁波逸夫剧院观看了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的话剧《香水》。剧情既浪漫又纠结,看似简单又深含哲理。

着名影视明星童蕾出演女主角,刘鹏、徐漫和一名外国人分别出演另外三个角色,这么两对男女组成的一台戏,居然把当今年轻人的爱情、婚姻故事演绎得跌宕起伏。从观众的笑声中、掌声中、悄悄的评论中,你能感受到观众的反响是良好的,这让人感到舞台艺术的“高深莫测”、意味深长。

这部话剧的主创者也许是针对当前年轻人对婚恋这个大问题的迷茫、轻率等严重现象的一个思考,试图作一些正面引导,其创作思想有现实基础,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能否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同。

从大门内外两辆奥迪轿车和两位美丽的汽车模特和大大的广告牌上“中基奥迪之夜”来看,这出戏是完全商业运作模式。我观察了一下,演员只四人,布景很简单,其投入是很低的。观众席楼下的上座率约有80%,楼上后四排基本没人,我分析后四排是没卖,楼上的上座率约是30%,在当前话剧不很景气的状况下,能有这样的成绩是相当成功了。

祝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的话剧《香水》取得良好成绩!

[话剧《香水》观后感作文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9月25日上午,我们全校同学迎着朝阳,意气风发地坐上了开往闵行区的汽车?为什么大家如此高兴?因为我们要到上海市闵行区城市剧院观赏儿童剧啦!

我们所看的儿童剧名叫《彩虹》,它的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小学毕业前夕,为了让少年儿童到不同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分处城乡的两所学校举行了对口交流,规定双方各需安排一名学生到对方的家里进行交流学习。经过自荐和选举,住在城市里一名叫方磊的同学走进了云南乡下,住在山村里的山妹姑娘也踏上了去城市的寻亲之路。山妹为了寻找妈妈,走失在大都市的街头。无助的身影牵动着城里和山里所有孩子的心,城里的孩子通过高科技手段,运用网络搜索帮助山妹找到了妈妈。而山里的孩子狗剩凭着自己的冷静机智救出了被困在树上的方磊。两位同学在短短两个月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困难来袭时,他们都能团结一心,在一次次的互帮互助中战胜困难,共同分享悲喜,从而在假期生活中体验了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在这部话剧中,方磊是一个十足的富二代,他起初之所以选择了去农村体验生活一个月,在我看来是因为想感受下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但是,当他到达农村,看到眼前农村的贫穷落后时,他逐渐改变了对农村人的思想偏见,并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中。从一位养尊处优的城市孩子变成了能够乐于助人,不怕吃苦的刚强男子汉。这让我深受感动,因为一直生活在富裕中的孩子竟然能接受贫穷的生活。和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相比,他卸下了身上的娇嗔之气,与山村孩子们一同快乐地玩耍,这可真是华丽的蜕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话剧《雨花台》观后感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过,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而当时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中有很多人也正是大好芳华,比如16岁的袁咨桐、17岁的石璞、17岁的曹顺标,还有恽代英、冷少农、许包野等等,当中还不乏有书香门第、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让他们为了同一个信仰----共产主义而无所畏惧,慷慨赴死?

即使在国民党暗无天日的监狱中,被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依旧心怀家国大义,没能让审讯者们从他们嘴里得到红色特工“宝尔”的真实身份,还把情报在层层封锁中传递给了党组织。为了共产主义,为了全天下的人,他们大义凛然地走向了雨花台,用自己微不足道的磷火焚烧了整个旧中国,烧出了一个新中国。这让我想起了诗人艾青的一首诗“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两个小时聚精会神的观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次次的心灵冲击和洗礼,也不仅仅是对先贤英烈的事迹的一种瞻仰,更是一种关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的思考。现在的和谐社会,虽然不需要我们在行动上抛头颅、洒热血,但也不希望我们在思想上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但依旧需要我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担当的态度,对党组织和人民的忠诚等优良品质。至于如何奋发向上?我认为我们应该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充分抓住知行统一的辩证关系,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同时具备求真务实的思想与艰苦奋斗的理想。当然,我们更应该摒弃一些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等的念头,千万不要成为钱理群教授口中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积极、纯洁、先进地向党组织靠拢。

5月6日,我们小组又去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了很久。看到那些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群雕、忠魂亭等,我情难自已,也深深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英烈们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当下美好和谐的生活,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使这种和平和谐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同时我们需要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最后,也希望自己可以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这些雨花忠魂,是民族的脊梁,愿你我有明珠一颗,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辽艺大型话剧《干字碑》观后感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1日晚上,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话剧干字碑》在市工人文化宫精彩上演。该剧再现了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的先进事迹。近两个小时的演出,剧情感人,掌声不断。市委书记王明玉、市政协主席刘亮等市领导与我市部分机关干部共同观看演出。

辽艺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精神食粮。毛丰美同志是新时期辽宁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先进典型,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毛丰美同志的实干精神。这次巡演,不仅为我市带来一场艺术盛宴,更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全市上下要以观看此次巡演为契机,进一步弘扬“干”字精神,凝聚起加快辽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把锦州建设成辽西区域中心的文化名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观后感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红领巾,伴我成长。

红领巾,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路标。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又是无数革命英雄的鲜血染成的。眼前,这块普普通通、再简单不过的红布,我却对它怀有崇高的敬意。要我们用文明去洗涤它,用信用去守护它,红领巾永远不会肮脏,永远不会被侮辱!

少先队是温暖的集体,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摇篮。我们都是光荣的少先队员,都在少先队组织里茁壮成长!

当我还小的时候,看见大哥哥大姐姐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时,梦想能把你拥有。还记得一年级时,我刚刚戴上红领巾。刹那间,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我立即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我知道:从那天起,我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履行在五星红旗下许下的诺言,我会为自己许下的诺言而努力、奋斗!

每天早晨,我都庄重的系好红领巾,我暗暗为自己定下新一天的目标。红领巾是指引前程的一盏明灯,戴着你,我开始学着走人行道;戴着你,我开始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戴着你,我开始坐在教室里好好听课;戴着你,我去种树;戴着你,我变得乐于助人。戴着你,我开始注意举止和礼貌;戴着你,我懂得要尊老爱幼。

红领巾给我了多少鼓励和信心,有了你,我变得更加自信、勇敢。记得刚跨入小学时,我很胆小、缺乏自信,上课不主动举手发言。自从戴上了你,我变了,变得自信,上课也积极举手发言了。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玩,天气很热,一头狮子正懒洋洋地在睡觉,一位叔叔拿起一块石头向狮子扔去。这时,我想起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忙在一旁说道:“叔叔,请勿戏弄动物!请勿戏弄动物!”

还有一次,我看见垃圾桶旁边有许多牛奶盒和一次性杯子,没有一个行人把它们扔进垃圾桶,我犹豫了一下,但当我看见胸前那随风飘扬的红领巾时,就毫不犹豫地将它们扔进垃圾桶。

我爱红领巾,在睡梦中,我也会梦见红领巾,梦见我站在国旗下,庄严地宣誓:时刻准备着!

啊!红领巾,你就像身边的妈妈,处处为我们指导!伴我成长!我为你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胸前的红领巾,打一年级挂上脖子的那天开始,经风风历雨,就从没离开过我,差不多陪我六年了。

这六年里,是她让我在遇上难题,很想偷懒的当儿,在耳边告诉我:抄别人的作业是可耻的;也是她在让我因打篮球而不小心被砸伤,疼得直想打转的当儿,告诉我男儿有泪不轻弹,应有一种哪里跌倒就哪里爬起的坚强;当我犯下了错误,正犹豫着是否要向老师坦白承认的当儿,还是她帮我想起“错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的圣贤教诲,使我终于能抬起头来直面错误。

每天早晨,当我戴上红领巾时,那份红色的热烈和鲜亮,仿佛给我的精神注入一股巨大的能量,让我倍感每一天空气的清新,阳光的明艳和生活的美好。

记得有一次,到了学校,我才发现红领巾忘记在家里了,因为脖子上缺了这抹红,觉得那天的心情也添了不少的灰,老感觉自己掉了什么,真有点魂不守舍的样子。

经过这次的教训,每天出门,我总会检查一下脖子上的那块红领巾。晚上睡觉前,我还会把红领巾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免得再出类似的差错。

尽管我做得如此细心,但总还是免不了失误。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又发现脖子上的红领巾不见了。我猜想掉在路上了,如果这样,那这块伴我多年的红领巾,就不辞而别了。

失去了才倍感珍惜,想起与这块红领巾一起尝过的“酸甜苦辣”,好像就要与曾经风雨同舟的好“伙伴”分开一样的伤痛。想着想关,我忍不住哭出声来。

妈妈见我为了一块红领巾而伤心到这般地步,就嗔怪起来:“灏灏,别太难过了,不就是一块红领巾吗,我明天帮你去买块新的来。”

但我还是无法快乐起来。因为我知道:旧的那块与新的不一样,因为我与她毕竟是朝夕相处几载了啊,能说离开就离开得了的啊。

我擦了擦脸上的眼泪,不想再让妈妈看见我的痛。

第二天,我走进教室,发现那块红领巾原来在自己的抽屉里呢。我高兴得差点要哭出来,嘴里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上天照应啊,能让我们再次重逢。”

如今,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六年级了。老师说,进了初中,就要摘了那块脖子上的红领巾的,看来,天下还是没有不散的宴席的。但我已对我的这位相伴多年的“伙伴”许诺了:那时,虽然你不能伴我身边了,但我还是为将你放在床头,夜夜共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话剧我长大了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全校师生踏上了去武汉剧院的“旅程”,心里高兴极了,好像有只小鸟在唱歌,因为我们要看话剧《我长大了》。

客车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欢蹦乱跳地进了剧院大厅。我们在剧院大厅里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一会儿,话剧开始了。

话剧主要描写了王刚和晶晶两个特殊的家庭。王刚的父母已离婚多年,他的妈妈为了让王刚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一直没与王刚说,因此,王刚就很骄傲,总说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晶晶的爸爸死了,她妈妈给晶晶找了许多次爸爸,但那些爸爸讨厌晶晶,所以都跟她分手了。晶晶为了不要妈妈离婚,于是她叫她的妈妈叫阿姨,后来妈妈真的与一个叔叔结婚了,晶晶才敢叫妈妈。有一天,王刚和晶晶看到了自己家里放的离婚证绝望了。

这个话剧教育了我们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珍惜自己快乐的生活。

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很爱我们,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回报父母!

[话剧我长大了观后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观后感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红领巾学习网上主题队课直播,我的很深。时光匆匆,转眼间我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在这二年里,我和红领巾由相识到相知,建立了真挚(zhì)的感情。红领巾对我的提醒、激励、帮助,使我至今记忆忧新……

对红领巾的向往

记得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当看见哥哥姐姐们胸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从我身边走过,我曾经感到奇怪,爸爸告诉我,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特有的标志,只有成为一名少先队员才能佩戴,是一种很高的荣誉。那时我心中羡慕不已:要是我也能拥有一条鲜艳的红领巾,那该多好啊!

加入少先队

去年我上小学了。经过老师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我终于以班里第一批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员。神圣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操场上,仰望五星红旗在空中高高飘扬。这时走来了一位面带笑容的大哥哥,将红领巾戴到了我的胸前。那时,我可高兴了,脸上洋溢(yì)着喜悦和自豪,别提有多神气啦!接着,我们举起了右臂,怀着无比的激动和自豪的心情在队旗下宣誓:“要珍惜她、爱护她,为她争光”。记得那天,到晚上该睡觉了,我仍舍不得摘下红领巾,还一个劲地站在镜前美滋滋地左照右照。妈妈看见了说:“今晚就带着红领巾睡觉吧!爸爸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少先队员应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大家的表率(shuài),知道吗?现在正是考验你遵纪守时的时候,你能按时睡觉吗?“能!”我朝爸爸敬了个队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于是我赶紧洗净了双手,小心翼翼地摘下了红领巾,把它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枕边,笑眯眯地睡去。

建立浓厚的感情

从那天起,每天早晨,我都穿好衣服后庄重地系好红领巾,背上书包去上学。红领巾和我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朝夕相处,一起上学、放学。红领巾象一盏(zhǎn)明灯,鼓舞着我认真听课、学习;激励我每天进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临睡前我翻了翻自己的书包,咦,红领巾不见了?我摸摸自己的口袋,也还是没有,我急得差点哭起来了。后来,妈妈安慰我不要急,仔细找找。我使劲想,终于想起来了,原来我在做作业时落(la)在妈妈的店里了。可是,此时我们已经回到家里,怎么办呢?爸爸知道后就连夜到妈妈店里找了回来。看到红领巾整齐地放在枕头旁边,我一会儿就睡着了。

红领巾的期望

后来,学校大队部唐老师告诉我们有关红领巾和少先队的知识,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而五星红旗是用千千万万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是我国的国旗,让我们用行动去守护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祖国的未来,要发扬红领巾精神,长大以后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现在,鲜艳的红领巾,每天都在提醒我,要做一个勤奋的孩子,勇敢的孩子,红领巾对我们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我相信,有红领巾的陪伴,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不辜(gū)负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期望,我要让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更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见证》以一群北韩人在美国的生活为背景,围绕着对信仰以及成长展开了一系列故事。男主人翁是美籍北韩后裔,男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位神父。男主人公父亲一直希望孩子可以信奉,成为一个成功人士。而男主人公在种.种压迫之下,没有屈服,更在同样价值观念的HK的引导下,走上了自己认为的成长之路。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和成长的苦痛之后,男主人公重新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父母也终于选择放手。他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不同于父母的需要不依靠上帝来寻求心理慰藉的精彩人生。

整部剧看下来我有几点非常有触动。当男主人公保尔遇见HK时,HK说:“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鸡,一种是老虎。你要做老虎,哪怕面临灭绝,也要有自己的态度和方式,要活得有尊严。”现在这个世界很多人迫于生存的种.种压力选择成为“鸡”,他们也许曾经不愿,但是最后还是成为了在笼子里没有自由任生活摆布的动物。而又有多少人仍愿意坚持自己的观点,做一只老虎,骄傲地尊严地活着?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呵,这只猪其实和老虎一样勇敢,它们都是选择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式过活,绝不愿意妥协。王小波曾经说:“我想我也许会遭遇虚无,但是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妥协。”他们都是勇敢的人。现在又多少人还愿意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勇敢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不由让我感叹,这个世界上勇敢的人太少太少。连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为这样的强者,还是随波逐流,和大多数人一样成为生活在生活牢笼里的无希望的“鸡”。正如保尔的父亲,他完全爱自己的儿子,他希望儿子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所以他来美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这真的没有错。但是他当真考虑过孩子保尔的感受么?这是孩子所希望的生活吗?所幸保尔一直在抗争,没有妥协于父母的安排之下。虽然保尔也遭受了一些成长的代价,但是最终是换来了父母的让步,还是让我觉得欣慰。但我不禁在想:为什么所有的事都必须要到了不可以回转的地步时,大家才会认清楚所谓的真谛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