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圆明园为题写一篇作文合集20篇

圆明园是一个聚集了许许多多风景名胜精华的一个大公园,在世界历史上称的上为万园之园。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圆明园电影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1151

作文

699

圆明园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5日我和爸爸游览了圆明园,哪里的一草一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不得不用笔记录下来我当时的心情与感受。

首先,我们来到了正觉寺,正觉寺里展出了一些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其中有当时烧掉圆明园的几名罪大恶极的人物,我怀着气氛的心情把他们几位一个个“拍照留念”好让自己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不一会儿,也有一大群人慢慢地聚在了那个展碑旁边,有个人也和我一样,十分气氛地说了一句:“这几个洋鬼子真是爱钱,!”我起初不明白那人为什么要说那几个坏人爱钱,于是我就去问爸爸,爸爸回答我说?“他所说的爱钱实质上是分赃,因为他们从圆明园里偷的,抢的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呀!”听爸爸这样一说我进一步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帝国主义当时贪婪的嘴脸,真令人气氛!

走出正觉寺,我进到了真正的“圆明园遗址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足足有四五个宿舍那么大的火炕,望着那些火坑,看看自己眼前荒凉的景象,我们仿佛看见了圆明园的那场火劫,法国军队先是贪婪地把圆明园里的国物一掠而空,接着把无情的火把扔向了一座座修建得十分精美的亭台楼阁中,把能归为己有的财务全部带走,把不能带走的全部烧毁……国家软弱被人欺,这也只能怪当时的清政府懦弱无能,就算其他国家来侵略中国,也只能乖乖服从,然而现在的中华名族与以前截然不同了。我为祖国现在的腾飞富强深感振奋!

最后我们游览了几乎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的“西洋楼遗址”,在这里根本看不到像颐和园那样美丽的景色,呈现在我眼前的就只是一堆破烂不堪的,无用的石头,但从这些残垣断壁中仍能看出这里在被烧毁以前,一定不亚于北海公园和颐和园的景色,在这里常常能听到人们说:“这么好的地方就被毁了,真可惜!”我也同意他们说的,我想如果烧毁圆明园的那几位大将还健在的话,中国人民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

这次游览让我明白,国家懦弱是一件多么可怕地事!作为中国年轻的一代人,我们有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付出自己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圆明园

全文共 2878 字

+ 加入清单

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

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

天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人们只能看到半废的山水和断壁残垣,很难想象这里曾享有“万园之园”的美誉。盛时的圆明园,有著名景群上百处,清朝数代帝王在150余年时间里精心经营这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皇家园林,乾隆皇帝评价圆明园说:“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但如今,人们只能凭想象来揣测百余年前圆明园的风貌。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这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据杨先生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他搜集了不少证据: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达半年以上。以乾隆皇帝为例,据清内务府穿戴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闰月),乾隆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天,去曲阜54天,居宫内(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时间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所以,圆明园内的陈设应不比故宫逊色多少。

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米。除去不会有什么陈设的亭轩的面积,用于园居、祭祀、读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在19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数量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的文物数量。而据推算,溥仪退位时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左右。

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奇珍知多少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的时候抢走了绝大部分文物。

据当年参加抢劫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抢来的珍宝,他们把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喇嘛庙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珐琅瓷瓶、古铜器物、金银的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醒目的是,还有两三件皇帝的朝服。英军司令格兰特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分给了士兵,“军官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致的东西”。英国女王也得到一份,是两个美丽的大珐琅瓶。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有很大的宝石,做工极为精细;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 从圆明园中窃取,和 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来的“战利品”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于是建造了这个中国馆,将这些文物收藏起来。

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一对金罐和一只金曼扎(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金曼扎镶有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有多么奢华。玻璃桌柜里摆放着一串大念珠,这串珠子共有154颗,跟一般108颗珠子的朝珠不一样,这是孟托邦将一串皇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欧也妮王后的,没想到欧也妮王后并不满意,因为她早已听说远征中国的军官们个个满载而归。她埋怨孟托邦只带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车宝物,前后总共送了她七车,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用名贵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展品说明显示,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联军劫掠后,在巴黎拍卖会上买来的……

有没有圆明园文物回归的一天?

圆明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打听流失文物的下落。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些流落在我国民间的圆明园石刻铜刻文物有了线索。杨来运先生给记者举例说,北京某单位院内有一对铜狮,据说这里曾是意大利驻中国领事馆,1900年前后从西山某地(也有说是从圆明园内)运回这对铜狮。据杨先生了解,这对铜狮为嘉庆年间制作,而嘉庆年间在西山除了建设绮春园外没什么大的园林建筑。而绮春园正是圆明园的组成部分,绮春园的宫门于嘉庆年间落成,这对铜狮应该是绮春园门口的铜狮子。

一两年前,一位姓牛的女士将先人流传下来的两个花瓶和一面镜子捐赠给了圆明园。经初步考证,这两个花瓶一个是光绪年间的,一个是嘉庆年间的,三件物品都是恭亲王被贬到戒台寺清修时随身带去的圆明园物品。

但是,遗落在我国民间的圆明园文物毕竟是少数,大量的珍贵文物流失于海外,仅靠出资购买,并非长远之计。杨先生无奈地说:“关键问题是缺少有关的国际法则和公约。”虽然我国已经参加了好几个文物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但是,各个国际公约的回溯力和缔约国十分有限。

“但我们要不断呼吁,并同相关国家协商,在适当时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各国出台有关法律,将各国非法所得文物归还原国家。”杨先生说。

杨先生所在的文史科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收集散失在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的资料,希望能为将来某一天文物回家作准备。他们希望,在国外博物馆中见到圆明园文物的人,都能捎回一份介绍资料提供给他们。

杨先生最后说,历史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只有在它的“原产地”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离开了文化母体的历史文物只是孤零零的摆设。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在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果申报成功,那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关规定和“在起源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精神,有关国家更不该“赖”着圆明园文物不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圆明园游记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中的一天,我和妈妈来到了北京圆明园游玩。

一下公共汽车,我们就看到十个白色的大字——圆明园第12届荷花节,旁边还有一句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走进圆明园正门,看见圆明园里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湖边的柳树垂下万条绿色的枝条,像一个绿色的帘子,令人心旷神怡。往前走,就到了荷花池。满池的荷花一眼望不到边,一朵朵荷花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妖娆、美丽。走近一看,荷花丛中大大小小的莲蓬随风摇曳,仿佛欢迎我们的到来,又好象在向我们诉说着荷花节的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大小不一。大的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小的仅有两三寸大。在碧绿的荷叶中,无数婀娜多姿的荷花争芳斗艳。那含苞欲放的花蕾更富有一番迷人的情趣,像一个个大鲜桃,使人馋涎欲滴。真是应了那句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走过荷花池,我们来到了圆明园遗址。这里千姿百态的石头,星罗棋布在山坡和草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几跟高大的石柱和一座拱形的石门。石柱矗立在山坡上,它不仅造型奇特,而且上面还布满了精雕细刻的花纹。石门躺在山坡下,它的上面也有许多雕刻精美的花纹。原来这里也很美!里面有亭台楼阁,还有同颐和园一样的长廊。但是,八国联军的侵入,不仅把园中的金银财宝掠夺一空,还纵火烧毁了这座世界上最美的万园之园。

这次圆明园之行,让我饱赏了一望无际的荷花,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真是一次快乐的游览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描写圆明园的作文700字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圆明园是一座奢华的皇家园林,一座神秘的帝王离宫,它见证着一个家族的成长与没落,荣耀与痛苦,见证着一个帝国的兴盛和衰亡。

从踏入圆明园那一刻开始,我就意识到,圆明园将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心痛,更是对历史的一种思考。

康熙酷爱牡丹。一日,他的一个儿子邀他到园中欣赏牡丹。同时他还见到了自己的孙子。聪明伶俐的小孙子让康熙十分喜欢,这奠定了清朝盛世的三代帝王。当然,这是雍正的精心安排,因为康熙的孙子数不甚数,很多连面都没有见过。关于雍正继位的说法很多,但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因为老皇帝喜欢自己的孙子。传教士郎世宁曾在日记中写道:“人老了自然就会喜爱小孩子,皇帝也是这样”。雍正继位以后,下令扩建圆明园。或许他念念不忘那日祖孙三人在园中相会。雍正时期的建筑风格含蓄朴素,与园内的自然景观十分协调。整座园林效仿全国多处自然人文,桃花坞,曲院风荷……紫禁城的居住环境皇帝不适应,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圆明园中度过。乾隆时期,其建筑风格有较大的改变,各处亭庙富丽堂皇,却与周围山水格格不入。这种风格印证了这位盛世皇帝鲜明的性格——自负。

“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同有无”。一句话,充分道出了乾隆盛世下悲哀的不可逆转的结局。当大清帝国还在用老祖宗留下来的腰刀弓箭的时候,当军队里还用两百年前的大炮的时候,这一切就早已注定。

走在圆明园的遗址上,身旁的莲花池吹来百年前的风,却已闻不到那时的腥风血雨,战火硝烟。容妃的宫殿如今已只剩下断墟残垣。大水法是整座圆明园保存最完整的建筑。郎世宁在设计西洋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会是这个将近600个足球场大小的圆明园唯一没有完全毁灭的建筑?

闭关锁国,骄傲自满。一个人的缺点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腐败,落后。一个皇族的缺点决定着一个帝国的衰亡。慈禧垂帘听政,光绪软禁被害。哪怕光绪帝成功变法,但大势已去,再也无法力挽狂澜。满目疮痍。中国这块肥肉,侵略者怎能不动心?烧杀抢掠,淘尽了圆明园各种奇珍异宝,然后,得不到,就毁掉。

如此惨烈的失败,唤起了一部分人的觉醒。中国近代史的滚爬摸打,清朝的悲伤已经远去。

这就是历史,不论你怎么样,它都不会再改变。

圆明园遗址公园。游客们交谈拍照。躺在地下的大清不会想到,伟大的圆明园将以这种方式继续它的旅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圆明园游记作文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十一长假我们一家和奶奶去北京玩。我们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最让我难忘的是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占地五千多亩,与清华大学相邻,由绮春园、圆明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是清朝几代帝王历经一百五十余年创建而成。是一座气势恢弘、景色秀丽的皇家园林。我去看到的只是一些残垣断壁,当年的景色已经看不到了。听妈妈讲圆明园因为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洗劫,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了,拿不走的全毁掉。他们为了掩盖罪行一把火烧了园子。怕毁的不够彻底就用大炮轰掉。在西洋楼遗迹里面有一座海晏堂,十二生肖面首就曾经摆放在这里,被抢走之后我们却还要花钱买回来,而且到现在还有七个没有找到。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有用的本领,不让别的国家再来侵略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圆明园的游记作文650字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来到了北京游玩。第一天,我们先去了颐和园和圆明园,让我最难忘的地方就是圆明园了。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位于北京西北部。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所以又叫圆明三园。在三个园林的东、西、南海分布着许多小园,如众星拱月。清帝每到盛夏时都要到圆明园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所以也叫作“夏宫”。圆明园于1709年建好,在1860年10月6日被英法联军洗劫,带不走的就一起焚烧。修建后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大洗劫,便不再修建,最终成为了一片废墟。

圆明园的主要景点有西楼遗址、方壶胜境、大水法和黄花阵。我们先去看西楼遗址,那是一个斜坡,上面有许多雕刻精美的柱子和石块,还有烧焦留下的痕迹。底部有一座石门,同样雕刻精美。我摸了摸光滑细腻的汉白玉石块,心里感到惋惜,明明如此美丽,却都被八国联军搞得残缺不齐。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看起来才4、5岁。她妈妈给她讲了圆明园的故事后,她握紧两个肉肉的小拳头,一边哭一边愤怒地瞪大眼,吼着:“可恶的八国联军!我不允许你们欺负中国!”那一瞬间,我被感动了。

西楼遗址的对面就是黄花阵,一圈是迷宫中间有个汉白玉做的亭子,据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皇帝在这里庆祝节日,宫女们手拿黄抽扎的荷花灯,在迷宫中走,谁先走到亭子,就奖赏谁。

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

我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学习,为祖国做出贡献,让祖国更加强大,不会再受欺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四年级的圆明园游记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前年的暑假,我有幸能进入圆明园,并怀着对帝国主义的愤恨与对中华文明的崇敬之情目睹了当年列强罪行留下的印记。望着丛生的杂草和遍地狼籍而弃的残垣断壁,我内心的怒火愈加强烈地燃烧。我不禁走上前去,细细地观察抚摸着这曾是中国文化无比璀璨的一颗明珠的遗骸。

可是,当我在一根断掉的柱子前站立时,所看到的情景让我十分惊讶:那雪白的柱子上竟赫然写着几个黑色的大字——“某某到此一游”我立即检查了整根柱子,却发现上面布满了用墨写上的用刀子刻上的诸如此类的文字。

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可我把整个圆明园几乎转遍了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样的文字随处可见。此时,我更加气愤了,但气愤更多的不是列强的罪行,而是转向写这些文字的游客。

我无法想象,这些游客在这充满凄凉之气的废墟上写字时是否还有思想,是否还懂得屈辱!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洗劫北京城,践踏我们的文化,火烧圆明园的百余年后的今天,他们怎么忍心在这破烂不堪,遍体鳞伤的文明废墟上再狠狠地写上几笔,刻上几道!难道他们的内心不会因为看到伟大的中华文明被侵略而感到一丝一毫的耻辱和悲哀吗?难道他们就只当圆明园是一个游览观光,玩耍散心的景点吗?我不明白。

在见到这座被侵略,践踏得面目全非的东方文明宝库之后,这些游客不仅不为之悲哀与愤慨,不因之受到丝毫震动与获得情醒,反而一手端着照相机,一手拿着小刀或毛笔,富有成就感地为已是废墟的圆明园再雪上加霜地划上几笔,增添几道疤痕!中国人自己都对本国的文明不在乎,不尊重,又还能对外国人要求什么呢?

类似的事情在全国各地的旅游区恐怕已数不胜数了,新闻上也曾报道故宫城墙由于刻划严重新粉刷,某旅游景点由于游人破坏而重新修整等诸如此类的消息。

我想,当中国人指着外国人的鼻子骂“鬼子”“强盗”时,是不是也该先或多或少地反省一下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圆明园作文400字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在这里我看见了金光闪闪的黄瓦,玲珑剔透的地板,一束束带有龙花纹的方形柱子,众星拱月般环绕在殿堂四周,里面挂满了一幅幅名人书画,有活泼欢快的鱼儿,有高大壮丽的竹子,还有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朵。

再向前走,我来到了山乡村野,周围一片寂静。风一吹,小草便欢乐的跳起舞来,阳光照射在清澈见底的湖水上,折射出万道光芒,眼前一片碧绿,远看,好像绿色的海洋,近看好像一根根绿色的针。走着走着,好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后来我去了,狮子林,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这时,已是黄昏,我去了最后一个地点,一平湖秋目,这平静的像一面镜子,太阳下山了,射出了万丈光芒,湖面倒影着美丽的余光,我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可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了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拿走了园内能拿得走的文物,为了销毁证据,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为了一片灰烬。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一定要好好学习,并记住这一次的耻辱,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好本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圆明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所有人看过《圆明园》之后都会有一种无法诉说的震惊感,悲痛感。同样,震撼、哀痛也充斥着我的大脑和心脏,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以前,我听说了很多有关圆明园的故事,有多少建筑师赞叹它的奢华、雄伟,有多少画家欣赏它鬼斧神工的园林艺术所造就的意境,又有多少诗词文人不惜笔墨抒写它所表达的神韵一切都那么让我神往,我使劲儿的在头脑中构想,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难道真的是人间天堂?

耳听不如一见,确实,在我对圆明园有过见识之后,圆明园带给我视觉上的冲击,让我震惊!当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的时候,在影片中一个英国军官这样评价过他眼前的所见:法国所有的城堡和宫殿,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园中到处都是宫殿,其中充满着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现实,务必有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就是这样一座幻境般的旷世园林,英法联军为了要留下他们胜利的证据,用了三天三夜的时光将圆明园这个占地5000多亩的园林付之一炬。在洗劫中,士兵们发现了一个有许多马嘎尔尼爵士赠给中国皇帝的礼品的秘密仓库,令他们惊讶的是,中国人拥有大英帝国的大炮和,却从未设法改善自我落后的武器装备!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拥有先进设备却还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闭关锁国。确实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政策带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确实闭关锁国让我们落在了世界的后面;确实是闭关锁国让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圆明园,一个包容世界之宝的皇家园林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洗劫,怎样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捶胸顿足,暗然神伤?

有人说,从圆明园的奢华来看可知当时的统治者只明白享受荣华富贵,滥用权力,这致使了整个封建统治的衰败。(ok。)我的看法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圆明园》中,我们能够看到三代满清帝王为了国家而呕心沥血、日理万机。皇室之人都是勤勤恳恳,刻苦不终!以康熙为第一任总设计师开始建造圆明园,他将自我天文、数学上的深厚造诣,融入到这座旷世园林的中,亲自指挥,能够看到,作为统治者的康熙他始终没有让自我终止努力。雍正继位后,将我国几千年的园林艺术精髓集于圆明园的完善中,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体现他所念念不忘的国家之太平。雍正每一天要批阅3000名高级官吏呈上的奏折,每一份奏折都留下了他的意见和评语,每一天的睡眠时光竟然不超过4个小时(我感叹他们的毅力,感叹他们的学识)。圆明园并非是一件奢侈品,它是国力强大繁荣的体现,也是统治者唯一寄托的精神家园。

18世纪末19世纪初,咸丰皇帝继位。种种原因内部朝政事务荒废,外部英国大肆向中国倾销,一个泱泱大国就这样沉沦。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感叹道: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确实应了一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闭关锁国,让我们人民失去了太多太多,然而过去终究已经过去,我们不能只沉思与一种悲愤中,我们要记住这一次惨重的教训,开拓创新,奋勇向前!圆明园的雄伟已经消逝,而它被焚烧后的遗址依在,它会让我们中华儿女奋进拼搏!历史的沉痛教训我们不能够不能忘却,我们开拓未来的步伐更加不能停止,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学完了《圆明园毁灭》这篇文章,它使我感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军民的懦弱,更可恶的就是那无耻的英法联军!

圆明园是我国清朝时期有屈一指的皇家御苑,皇帝的别墅。到乾隆时代还大加扩建,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不计其数,托资庞大。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是大有来头,价值连城。圆明园占地三百二十公顷,大致分三部分:圆明园,长着国和万春图,里面的园更是多不胜数。园内的风景犹如仙境,如诗如画。圆明园集合中外各地名胜,精华于一身,在园里走一趟,可谓是赏心悦目。

可惜好景不长,如此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挑起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1860年,英法两国狼狈为奸,一举入侵圆明园,虽说我们中国人多势众,但始终敌不过洋鬼子的铁枪火炮。没有先进武器的我们,只好眼睁睁看着中华建筑的瑰宝被侵略者毁于一旦。歹毒的侵略者,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为了毁灭证据,就下命令将圆明园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似乎在痛苦地呻吟:“救命啊!我要被烧焦了。“我突然感到极为心痛,极为气愤。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愤愤不平。

学完这篇课文,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这些万恶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命令,把洋人做靠山,想依靠洋炮来扫除国内的革命势力。我痛斥这黑暗的清政府。

历史与现实双重证明,弱肉强食不只是自然界的生存规律,也是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潜规则。民主与和平这些文明的思想只是人类最纯粹的善意追求,在国家经济利益、政治权力面前它显得异常地苍白。否则,美国就不会以“世界警察”的名义在全球范围内东讨西伐,就不会出现以一已的力量颠覆伊拉克、镇压南联盟、打击阿富汗等等强权国际政治事件。同理,一个半世纪前圆明园燃起的熊熊烈人,留给中华民族的是血的教训!

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与衰败。《圆明园》,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假借文明的名义,强盗们点燃的野蛮大火烧尽了一座举世无双的世界建筑瑰宝。然而,野蛮的大火烧不尽她的华贵,在大英博物馆和法国丹枫白露城里,我们依然可以体味到她散发的艺术气质。野蛮的大火同样烧不尽一个民族对她的追思,因为她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荣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屈辱历史的一段见证上,它的残垣断壁,仿佛在对人们诉说他辉煌的过去,又好像在向人们诉说洋人的残暴行径。它的毁灭在我国文化史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英法联军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强大,他们能敢吗?所以落后就得挨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劳,不让祖国再受蹂躏,让祖国永远列强国之首!

因此,我们要铭记一句话:莫忘国耻,振兴中华!

点评:圆明园的辉煌过去让我们骄傲,但面对其断壁残垣,我们更多的是对侵略者的痛恨。清政府的昏庸无能让我们痛失瑰宝,这也是在告诉我们:落后就要被挨打。我们不能再软弱了,我们要振新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圆明园作文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是啊,一把火,烧毁了名胜古迹,建筑精华;一把火,烧毁了价值连城的宝物;一把火,烧毁了奇异的花草树木……一把火,更烧毁了人们几百年的心血,烧出了中国人的愤怒。——题记

1860年10月1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把宝物统统掠走,并且还不甘心,之后竟要一把火烧毁这座“宝城”圆明园。这火连烧三天三夜。

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之后。心灵被耻辱啃嗤着,被愤怒的火燃烧着。作为中国人,谁不想看看黄山的缩影,谁不想见见喷泉的魅力?可是现在留下来的却只是孤苦伶仃的几块木板,树枝。它们仿佛是那场灾难的“幸存者”,伤心地诉说着当时的恐怖场面。那片大地在颤抖,那朵小花在哭泣,那根柱子在伤心;这曾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何变成一片废墟?

我们痛恨英法联军,他们任意践踏我们的土地,不管任何理由,可是又是谁“帮助”他们这样欺负中国人呢?就是当时那腐朽无能的政府。

当时的政府只怕一个字——死。英法联军掠走宝物时,为何没有人去阻止?政府啊,我们再也不能当一只只沉睡的老狮子,必须是一只只怒吼的老虎。我们的祖国必须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让外国人看看我们在宇宙中闪闪发亮,光彩照人。

人们啊,祖国未来的那张蓝图是由我们亲手描绘的。大家要把国辱牢记在心,一起让祖国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圆明园毁灭》这篇课文,法国人和英国人真是让我气愤。

当我读到第三段至第四段时,我知道了圆明园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还有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的名画,圆明园又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我读到第五段时,就更让我气愤不已。因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他们无情地毁掉,这正体现了帝国主义者的强盗罪行。

读了这篇课文,我很受教育和启发,决心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读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气愤与惋惜。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更加体现出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与对侵略者的痛恨。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三园组成的,并始建于1709年,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的,园内有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和民族建筑,此外还有西洋建筑。可是,1860年,可恶的英法联军却把圆明园给一抢而空,他们两个强盗不仅这样,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竟然放了大伙把圆明园烧掉。如今,我们看到的不是圆明园昔日的街道,昔日的名胜古迹,昔日的园林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而且一堆废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人民的一大羞辱,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这一帮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真是令人气愤!

今天,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要忘记国耻,要接受教训,迈开坚定而沉着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圆明园的作文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他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以及许多小园组成。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当使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还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使上的.精华。可是,好景不常: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进去之后,立即疯狂的进行抢劫。在他们的军营里,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等各种奇珍异宝队的满地都是。不光这样,他们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甚至,英法两国为了销毁罪证,竟在圆内四处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转眼间,金碧辉煌圆明园,化成灰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圆明园的作文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哎!我真惨!不知从何处发出这样凄惨的声音。我好奇的回问到:你是谁?为何这样悲伤?我是圆明园,现在我只是一片废墟,我一文不值噢,可是你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焦急地问。

记得那是1860年10月6日,可恶的英法联军的铁蹄踏进了我的身躯。他们在我的身体掠夺抢劫和破坏,最后还用火烧毁了我,使我变成了一片废墟,毁于英法联军的魔爪。哎同时,我体内珍贵的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珍宝一抢而空,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回忆。圆明园悲伤的诉说着。听完,我的心中燃起了阵阵愤恨的烈火。

那么,在你就要毁于一旦的时刻。清朝政府没有对你采取什么保护措施吗?我在一旁焦急的询问着。一提起清政府,它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哼!那些人面兽心的叛徒们,在我最危险的时刻一个个都逃之夭夭了。只流下我自己孤单的面对可恶的敌人!我真是恨死他们了!

就这样沉默了好久,我们相对无语。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我思绪万千,倍感痛惜。这里曾有精致的楼台亭阁,有奇异的花草树木,有价值连城的国宝,然而,那个被雨果誉为梦幻与艺术之崇高典范的皇家园林以存在了。残垣断壁,萋萋荒草,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屈辱和痛苦。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万园之园化为一片废墟

啊!这一切的一切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奇耻大辱!这样的耻辱在黑暗的旧中国,又何止一次呢?我的心灵被耻辱啃啮着,被愤怒的火焰灼烧着。我痛恨八国联军的凶残、贪婪和疯狂,更为清政府懦弱无能、委曲求全而感到羞耻。如果那时我国的国力强盛怎么会遭此一劫呢?

过去的一切已被扫进历史的回收站,崭新的一页已经翻开。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这样的奇耻大辱只能让我们更加警醒。看,东方巨龙已经腾飞。时代在召唤,未来在召唤。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一定要把过去的屈辱牢记在心,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壮的体魄,培养良好的品德,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才能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圆明园的开学作文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的面目全非,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我一想到这里,就感到义愤填膺。法国文豪雨果曾愤怒地谴责过他的国家与英国共同制造的这一暴行说:“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则叫英吉利。”

你可知道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批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英法联军争先恐后的闯入圆明园,凡能搬动的东西,全部被洗劫一空。抢不走的东西,统统都被砸碎。最后,英法联军为掩盖其丑行,放火烧乐圆明园。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就这样在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一大片的废墟。我真是搞不懂,为什么英法联军要这样做。我们侵略了它们国家吗?我们向英国和法国发动过进攻吗?没有。一切都因为鸦片,因为英国,都是英国让我们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我是控制氧弹和原子弹的工作人员,我一定要发射到英国和法国去,然后发到日本、俄罗斯、德国等侵略过我国的国家去,让他们也尝尝这种与众不同的“痛苦”。哪天,等我们中国强大的时候,我们也要让他们尝尝失去领土的滋味,这些一定都是不好受的。

等着吧,可恶的、侵略过我们国家的人们,你们等着吧,我会来报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哭泣的圆明园读后感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读完课文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英法联军的可耻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在清朝时期,我国就一直被别的国家欺负,为什么?就因为清朝政府太腐败无能!别人侵略我国,他们没有好军队、好武器来抵抗,只能答应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来换取一段短暂的和平。一步步后退,只能让别人得寸进尺,眼看着钱快赔完了,地快割完了,.他们才命令军队攻打侵略军。大刀长矛哪是来福枪的对手?箭又怎能打过大炮?终于,英法联军为了使咸丰皇帝答应自己的要求,打进了北京城,开始残杀普通老百姓。这些无辜的老百姓知道自己总会死的,但死前多杀几个洋鬼子多好,于是也参加了战斗。但是,最后英法联军还是打进了圆明园,将园内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部抢走,甚至还把圆明园的奇珍异宝拍卖给外国人。当我看到这时,脑海里似乎浮现出了英法联军看见珠宝时的贪婪的表情,以及他们争夺财宝时那恶狼般的表情。1860年10月18日,3000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点火以销毁罪证,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像一块大黑布似的笼罩着北京城,也压得每一个中国人都喘不过气来。圆明园,这座世界上都罕见的皇家园林最终化为了灰烬,只有那残留的石柱仿佛在向每一个炎黄子孙哭诉着圆明园的毁灭。

从这篇课文里,我明白了落后就要被人欺负的道理,我们应该时时刻刻都铭记着国耻,为祖国的强盛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圆明园遗址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奶奶、妈妈和表弟,同去圆明园遗址游览新开辟的福海公园。

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严的狮子。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把他们吞下似的。继续往前走,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旁松墙内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

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走到旧址旁,我看见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侵略者虽然烧毁了我们美丽的圆明园,但是摧毁不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畏困难的精神。这边虽然是伤痕累累的劫后遗址,但在那边却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园,使它成为第二个圆明园。

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瑕的翡翠。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的山、阁、桥、树就像纱巾上的点点花纹。

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那小岛好像翡翠中间镶嵌着的一颗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护卫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那一座座小桥就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微风吹过,湖水泛起鱼鳞似的波纹,一闪一闪的。阳光照在上面,万点金光,灿烂夺目。湖水映照着怪石林立、鸟语花香、苍松挺立的群山,群山环绕着景色宜人,好像美玉、珍珠似的湖光小岛。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啊!圆明园,你的景色如此多娇。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你永远激励着华夏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350字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了《圆明园毁灭》,我感到了无比的痛恨与惋惜。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占地350公顷,用了150年才完工。它里面收藏着各代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它还浓缩了各地的风景名胜。它被雨果称为“万园之园”,是中国幻想主义的代表。

但是,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把圆明园的各种国宝统统掠走,掠不走的随意破坏,后来又被他们一把大火烧成了灰烬。

读完后,我十分痛恨清政府,痛恨英法联军。清政府是那么腐败无能,比英法联军更让我痛恨:《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扩香港条约》《马关条约》等等条约,是因为政府的懦弱,才把香港台湾割让给别人。为什么会打败仗?是因为政府的自大和腐败,才导致的。面对圆明园的毁灭,我更多的是惋惜:它被称为万园之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代表,它被英国人烧毁,就是毁灭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可当时的政府却没有任何方法阻拦,不能拿英军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

圆明园,一个令国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曾经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

融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于千变万化景象之中,经过法国、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园中建筑被烧毁,文物被抢劫,奇迹和神话般的园林建筑,历时一百五十余年,便毁于一旦……

枪支、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军不堪一击,一面是大-炮的狂轰滥炸,一面却是皇帝的悠闲沐裕

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痛,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侵略者的野蛮和无耻,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一处处的断壁残岩,杂草丛生……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这一屈辱史,给每个中国人敲响了警钟:落后就要挨打!也许,没有那一页屈辱史,我们中国人便不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便会继续昏庸,以使民族走向灭亡。

历史,留给我们的惨痛教训,也许唤醒了许多中国人。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往日的辉煌宫殿、参天古树,都化为了灰烬……

被焚烧后的断壁残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团团烈火熊熊燃烧着,烟云笼罩着整个北京城,通红通红的。这绝对不是拍电影,而是真真切切的火烧圆明园!

看了火烧圆明园,心中是久久不能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火烧圆明园的愤怒作文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一个国家若是弱小,就会受到欺凌。中国就经过了这样一件事。

是什么事呢?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三园又称之为圆明园。圆明园本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有如诗如画的乡村、有热闹的大街、有如仙境的西洋楼、也有经典的民族建筑……平静的湖面上衬托出一切一切美好的事物。而讨厌的英法联军,在1860年10月06日闯入了我国园林瑰宝,他们有的看见了金子眼睛都发绿,直往口袋里塞、有的把宝石放在帽子里、有的把挂在墙上的名人字画统统拿走……圆明园内一片废墟……大火连烧三天……只有那烟在倾诉不幸。

作为这一代人我,因英法联军的做法而愤怒,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软弱而伤心。清政府为什么不懂得珍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忍让……为什么对人民不负责?我们与英法联军无冤无仇,你们为什么做得那么毒?在中国干了那么多的坏事,真是无耻下流……看完《火烧圆明园》后我只想把英法联军骂个痛快,因为在我的心里燃烧着熊熊大火,同时又可怜当时的老百姓……说不尽的心酸与愤怒。“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这句话在我耳边回荡,不忘国耻。只有多学知识、多学本领,让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

有一本书,没有任何名字,但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这本书的作者,有一页写下了“愤怒”两个字,这就是《火烧圆明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想起圆明园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在那个日薄西山的时候,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季节,一个封建大家庭威风扫地、颜面尽失。地也割了,款也赔了,口岸也开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也难以满足入侵者的需要。

于是,圆明园惨了!古玩异宝,能挑的挑了;珍奇书画,该拿的拿了。拿不动、带不走的,砸的砸了,毁的毁了,最后一把火全烧了。

如果说“古玩异宝” 能够满足怡情的需要,挑则挑了;“珍奇书画”能够满足欣赏的需要,拿则拿了。可那些“砸的”“毁的”只能是满足了侵略者“不为我用,通通毁掉”的心理需要,那“一把火烧掉”只能看作侵略者毁灭证据掩盖罪行的需要。殊不知那残垣断壁,恰好成了侵略者恶迹罪行的见证,

过了好长时间,人们又想起了圆明园。有人说,这废弃的园子,已经不适合城市建设的需要,有碍观瞻;也有人说,这破烂不堪的园子更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闲置土地,资源浪费。提出重建圆明园,一则可以弘扬古老的中华文明,二则用作游览还可以陶冶国人的情操,甚至还可以挣一些英镑或美钞,说不定还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更有人说,人总不能一味的生活在痛苦的回忆中,中华民族需要振兴,“沉默呵,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圆明园需要改建了。

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说圆明园可以重建,那段历史却又怎样复原?没有皱纹的老太太是可怕的。圆明园不是一般的风景名胜,也不再是一座孤立的皇家园林,它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一种符号。它记录着中华民族那段屈辱的历史,而历史是不能遗忘的。谁忘记了历史,那就意味着背叛。

想当初,圆明园的兴建,那是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享乐奢华的需要;到后来,圆明园的废弃,那是满足了西方列强贪婪豪夺的需要。现在说重建似乎是为了发展经济或城市建设的需要;说留存,那是一种纪念,那是国人不忘历史的需要。

一切都是为了需要。需要有时间的变迁,对象的转换;需要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眼前的,也有长远的;有个人的,集体的,也有国家的。但最重要的是需要弄清什么才是真正的需要,切不要到了最需要的时候,已经无法满足真正的需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