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汕头塔山风景区的特色简介【汇总20篇】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汕头塔山风景区的特色简介,欢迎阅读。

浏览

5832

作文

1000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小说的简介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作家唐七(原笔名:唐七公子)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三生三世”系列的第一部。

该书讲述了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的三生爱恨,三世纠葛。

内容简介

2009首版文案: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旧版封面“你若敢死,我立刻便去找折颜要药水,把你忘得干干净净”

他的身子一颤,半晌,扯出一个笑来,他说:“那样也好。”

他在这世上,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那样也好。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你有没有恨过一个人?

三百年前,诛仙台上的她绝然转身跳下,让铜镜那边的他亲眼见她隔世永别。

这世间再没一个凡尘女子素素,九重天上的太子夜华,不过是白浅上神做的一场梦,带着无尽苦楚和微微桃花色。

可是美梦终究会醒,支离破碎后,她端起了孟婆汤,永远忘记这一段尘缘。

三百年后,东海龙宫中,她与他不期而遇,再生再世,再次面对这个负心人时,她淡然如风,却不知他为何用冰冷的手一次次摩挲过她的双眼。

三生三世,她和他,是否注定背负一段纠缠的姻缘?

三生三世,她和他,是否终能互许一个生生世世的承诺?

2012年新版文案: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新版封面那一世,大荒之中一处荒山,成就她与他的初见。

桃花灼灼,枝叶蓁蓁,妖娆伤眼。

记忆可以封存,可惜有时也会背叛,忘得了前世情缘,忘不了桃林十里,亦忘不了十里桃林中玄衣的少年。

这一世,东海水晶宫,他们不期而遇。

不是每个人都能看透这三生三世的爱恨交织,只要你还在,只要我还爱,那么,这世间,刀山火海,毫不畏惧。有些爱,藏在嘴边,挂在心尖。浮生若梦,情如流水,爱似桃花……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苏东坡简介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1] [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爱家乡的塔山作文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我爬过好几座山,但我还是喜欢我家乡塔山

塔山风景区位于莲上镇涂城乡。今天一早,我和妈妈开车来到了塔山脚下,因为是国庆节,这里早已人山人海,有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我们拾级而上,台阶两旁的花清香扑鼻,树木很茂盛,还时不时听到泉水叮叮咚咚的声音,好像一个小姑娘弹奏着美妙的音乐。

我们来到了一个湖,叫做人工湖。人工湖两旁种着柳树,好像站着一队士兵。一阵风吹了过来,柳树的叶子随风飘动,就像和游人打招呼。我们又来到了七层塔,登上塔的最高层,塔山的美景尽收眼底。我们又来到了石笔峰,看见那又高又大的笔和一本大大的书。塔山还有好多很美的风景呢!

时间不早了,妈妈催我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回家了。塔山真是太美了,我爱我的家乡。

[我爱家乡的塔山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内容简介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元稹,中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最令人感伤的情人。有着"元和才子"之称,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 。《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雍正皇帝-简介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年号:雍正

生辰: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

八字:戊午甲子丁酉壬寅

出生地:紫禁城皇宫

属相:马

父亲: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

母亲:乌雅氏,后尊为孝恭仁皇后

排行:康熙帝第四子

初婚:14岁

原配:乌拉那拉氏

配偶:皇后2人,皇贵妃2人、妃三3人、嫔1人、贵人5人、常在7人、格格3人等

子女:10子,4女

即位时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1722年12月27日)

即位年龄:45岁

在位年数:13年

卒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

享年:58岁

死亡地:北京圆明园九州清晏

庙号:世宗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陵寝:泰陵

继位人: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内容简介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航海。

在外见识一番后,他瞒着父亲出海去了伦敦,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着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

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农庄,做了庄园主。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南美洲经商。

不幸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死了,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然后,他发现他所乘坐的船漂到了他所生存的 小岛附近,并且还有许多可以使用的东西。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然后他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7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有一片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逊惊恐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6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鲁滨逊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滨逊把被救的野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逊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 西班牙人告诉鲁滨逊土著部落还有十几个西班牙人,并请求把他们一并接到岛上。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乱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帮水手留在岛上,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逊已离家35年。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逊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并且牛羊成群。鲁滨逊又送去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告诉他们不久将会有一些西班牙人到岛上来,并对他们一视同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鲁滨逊在岛上呆了28年两个月零19天。七八年后鲁滨逊带着一堆在小岛上生活的必须品回岛,看望那些西班牙人和那些水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秋节简介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庆,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 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人物简介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张飞,字益德(小说为翼德),汉族,涿郡涿县(治今河北涿州)人,身高八尺(三国一尺约23.1cm)约合现在1.85米,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史书记载张飞是贵族,有智有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是个极为典型的侠义之士。在桃园结义中(刘备、关羽、张飞)排名老三。死于部下暗杀,谥恒侯。民间流传张飞精通草书,擅画美人。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张飞是个燕颔虎须,豹头环眼的彪形大汉,戏曲中更是给了他黑脸的形象。但根据现在的一些名流,又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有史料曾记载过张飞的爱好是练书法,并且写得非常好),生有两女均为蜀汉后主皇后,相貌应该不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相关阅读:白居易简介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2]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内容简介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十七岁的凉夏就是二十八岁凉夏的乌托邦。成长不可避免之痛似乎就是,我们总会离那个纯真的原点越来越远。内心矛盾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时光倒流?这是一个关于成人的选择,一个在长大后因为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生活而选择自暴自弃的人,想用少女时的自己来解决未来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人不能一直喜欢做一件事呢?不能一直只爱一个人呢?”成年人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复杂,因而也更容易疲惫。不如跟着凉夏,用十七岁的眼睛重新去看这个世界吧。

只不过睡了一下下,醒过来居然是十年后了,接受了最讨厌的工作,变成了最讨厌的样子,还跟个男人结婚了...虽然这个男人还是不错啦,但是关系差到极点,快要离婚不意外吧,掰掰指头差不多把十七岁时下定决心不会干的事情全干光了,二十八岁的自己排排屁股闪人了,让十七岁未成年的她解决这种成人问题么,她掺合起来充其量就只能多撇一腿和自己一直暗恋的好兄弟纠缠不清,这种不在状况的人生就算是"以后"的自己的,她能大手一挥,离婚么...那好吧,就大手一挥,离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作者简介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村上春树(1949--),日本著名作家,京都府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29岁开始写作,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文学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2004年《天黑以后》隆重出版。2009年《1Q84》震撼上市。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村上春树以62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4位,引发广泛关注。

写作之余,热衷翻译,热爱跑步。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深具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游塔山公园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个令人开心的日子,因为我们全班要去塔山公园春游

早晨,我们先到班级集合,然后再排着队一路向前走向塔山公园。一路上,我们走过一条弄堂,弄堂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卖部展现在我们眼前。接着,我们经过了有趣的花鸟市场,终于到了塔山公园。

塔山公园到处是碧绿的草坪,像一张张绿地毯,到处是大树,大树展开长长的枝条,抽出嫩绿的叶子,像一把把大绿,公园里还有许多雕刻精致的亭子。

我和王沈艺他们一组,找了一个空的地方,拿出零食一起吃起来。我们都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小伙伴,一起分享食物,也分享了快乐。

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听到孟老师的集合口令,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塔山公园。愉快的春游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作者简介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内容简介

全文共 1156 字

+ 加入清单

《第七天》选择一个刚刚去世的死者"我"(即杨飞)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由"我"讲述死后七天里的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我"力所不及的一些故事或故事片段则蝉蜕给与"我"相关的他者,由他者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

主人公杨飞是主环,这一主环分别连套一些不同的次环,次环又连套次次环,从而形成多重连环式结构模式。分别是杨飞--李青--李青的后夫,杨飞--杨金彪--生父生母一家,杨飞--杨金彪--养父兄弟姊妹,杨飞--鼠妹与伍超--肖庆,杨飞--李月珍夫妇--杨金彪,杨飞--李月珍夫妇--二十七个婴儿等均构成一个个三连环结构。三连环结构涉及第一人称蝉蜕叙事。所谓第一人称蝉蜕叙事是指由第一人称叙事者"我"蝉蜕到下一个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叙事者的叙事方式。杨飞到"死无葬生之地"后不久,遇到"我"出租屋的邻居"鼠妹",她认出新到的防空洞地下室的鼠族邻居肖庆,肖庆为大家带来了"鼠妹"的男朋友伍超在阳界的消息。于是,故事的讲述者就由杨飞蝉蜕到"肖庆",然后"肖庆"以第一人称为大家讲述"鼠妹"到"死无葬生之地"后大家所不知道的关于伍超的故事。

2014年5月,余华在答《京华时报》记者问时说,他一直有这样一种欲望,"将我们生活中看似荒诞其实真实的故事集中写出来","让一位刚刚死去的人进入到另一个世界,让现实世界像倒影一样出现。"余华试图同时塑造死者世界与现实世界,并通过死者来描写现实世界。在《第七天》里,用一个死者世界的角度来描写现实世界,这是我的叙述距离。《第七天》是我距离现实最近的一次写作,以后可能不会有这么近了,因为我觉得不会再找到这样既近又远的方式。"余华塑造的近景世界是现实世界,远景世界是死者世界,其现实世界是一个荒诞的、冷酷的世界;死者世界是一个至善的、温暖的世界。

正如他所言,"在写的时候感到现实世界的冷酷,写得也很狠,所以我需要温暖的部分,需要至善的部分,给予自己希望,也想给予读者希望。现实世界令人绝望之后,他写下了一个美好的死者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乌托邦,不是世外桃源,但是十分美好。"通过这两个世界的描绘,作品呈现出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画面,以揭露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给予作者的爱憎褒贬之情,体现作者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和鲜明的理想主义情怀。于是,余华借助于《旧约·创世纪》开篇的方式,尽管中国有头七的说法。

余华写作的时候"不让自己去想头七,脑子里全是《创世纪》的七天。"在《第七天》的正文前,作者引用了《旧约·创世纪》中的一段话,"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这段引文告诉表明,小说《第七天》的外在形式借助于《旧约·创世纪》的"七天",其七个部分分别以"第一天"、"第二天"乃至"第七天"命名,但其内容不是机械地与《创世纪》的七天一一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阿Q新传》内容简介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由于临江集团和大多数企业一样闹“工荒”,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技能的阿Q被录用当清砂工,在下岗工人、老板亲戚等成分复杂的清砂组里,他遇到了一个同样谜一样的农民女工,在共同的.劳动中建立互相追逐的感情。新时代拉开的大幕开启了阿Q的传奇人生,短短几年时间,阿Q完成了从劳力型农民工向技术型农民工转身的三级跳,借此平台,阿Q追逐爱情,亦被爱情追逐,他怎样在农民工、城市下岗工人中脱颖而出?怎样追逐前生今世的爱情?怎样变成一个活着的阿Q?怎样拨开离奇经历的重重迷雾.《阿Q新传》一个卑微小人物的成长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云南特色的作文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201x年的大年初二早上,晨光初露,太阳也才刚刚醒来,睁开惺忪的睡眼,我们一家人去新平哀牢山游玩。

哀牢山地处云南省新平县嘎洒镇,是一条位于云南省中部的山脉。哀牢山海拔3166米,面积503.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5%。

我们来到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挂满香蕉的香蕉树,万亩绿叶中衬托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木棉树,开满了火一样红的木棉花,红绿相间别具一番风情。

哀牢山有漫山遍野的竹林,有茫茫的云海,有神秘的茶马古道、土司府和原始森林,更有清新、幽静的石门峡,这也是哀牢山最美的地方。在这山高箐深之中,有5座酷似“门”的峡谷,故名石门峡。进入了石门峡景区后,便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特殊立体气候的感觉。峡谷外,滚烫的热浪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而峡谷内你会觉得寒气袭人。从哀牢山肚腹中流出的清澈溪流穿过近四公里一线天”地形的岩石峡谷。溪水清澈见底,只见五彩斑斓的石块不停的被溪水一遍又一遍的冲洗着,由于溪谷高低不平,形成了很多壮观的小瀑布。溪水们顺流而下,它们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声细语,时而鼓声雷鸣……它们撞击着岩石,发出巨大的响声,在幽幽的箐沟中久久回荡着。溪两岸是茂密 葱郁的千年古树,许多碗口粗的古藤横跨在两岸,还有胆大的游客在上面来回走动呢。越向深处走去,景色越美,涧水越清澈,草木越葱茏,幽暗湿润的小道中,不时有一缕缕阳光从岩石和树叶的缝隙中透进来,给这古老的峡谷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一路走去,有时林木茂密,光线骤暗,有时又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可谓天外有天,瀑布、怪石层出不穷。漫漫涧道有无数个弯转,每处弯转后见到的景致都很不一样,转换不同的角度,可以见到许多精致且风格不同的自然风光,在满绿色的树林中,傍依着清澈的泉水,呼吸 着水润的、清新弥漫的空气,盘坐于奇形怪状的岩石上,看着一缕缕神秘的线光,听着水流撞击岩石发出的乐声,仿若置身于仙境之中。让人心旷神怡,好一个大自然的清新世界 !

云南的哀牢山,美丽、神秘的哀牢山。她伸开 双臂热情地欢迎各地的游客朋友们的 到来。

哀牢山,你真让人流连忘返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美国简介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国总面积是9,372,610平方公里,1997年修正为963万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人口3.2亿,通用英语,是一个移民国家 。

北美原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开始向北美移民。1775年,爆发了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由乔治·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通过《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

1861年到1865年,爆发了南北战争。亚伯拉罕·林肯领导北方的自由州战胜了南方的蓄奴州。美国从此结束了“一国两制”,开始全面实行自由资本主义,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教育、经济、军事、文化、创新等实力领衔全球。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大国,其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技术水平以及航空工业方面,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其科研经费投入之大、研究型高校企业之多、科研成果之丰富堪称世界典范。同时,美国还拥有苹果、微软、戴尔、惠普、波音等一系列世界著名企业。

地理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简介

全文共 2715 字

+ 加入清单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为此,我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平,1949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19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

由于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需要,袁隆平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为加强和协调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

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他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撰写成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并就当时发现的材料区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

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

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其实,袁隆平早有此虑。早在1986年,就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我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隆平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产示范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目前,国家“863”计划已将培矮系列组合作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先锋组合,加大力度在全国推广。

1998年8月,袁隆平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他向朱总理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朱总理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袁隆平为此深受鼓舞。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一支由全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日夜奋战,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难关。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亩产达到800公斤,并在西南农业大学等地引种成功。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左思的简介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物简介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1] 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王湾简介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王湾(约650年-约676年),字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1] [2]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是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