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勿忘历史(汇集20篇)

西汉从汉高祖到汉平帝一共十二个皇帝,到公元9年王莽把汉朝改为新朝为止,共二百一十四年的天下.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勿忘历史,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3661

作文

1000

历史典故:刻牛伐蜀,石牛道_300字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引《蜀王本记》(汉扬雄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

秦惠王知道蜀王杜宇贪财好色,一方面以献石牛打开蜀道;另一方面又献五美女给蜀王。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派丞相张仪等伐蜀。蜀灭。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见示题洋州崔侍郎宅双木爪花,倾接侍郎同舍,陪宴树下,吟玩来什,辄成和章》诗。“金牛蜀道远,玉树帝城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倾听历史的声音高中作文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母亲。它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曾经繁荣过,曾经落败过,也曾崛起过,它也曾经是外国人眼中的“东亚病夫”,但现在它是全世界万众瞩目的发展大国,我深感骄傲与自豪。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补天造人;从夏桀商周的暴政,到唐太宗的仁政爱民;从宋朝的繁荣昌盛,到清朝的腐败无能。打开岁月的留声机,一起来倾听历史的声音。唐朝时期,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许多外国使节都来到中国学习博大精深的文化 。转眼到清朝,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任那些可恶的外国侵略者宰割,并且签订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令中国人蒙羞的不平等条约。那些残暴的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好在中华民国成立了。但好景不长,1931年8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侵占东北。东三省沦陷,全国掀起了抗日活动。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南京大屠杀中。日本鬼子在南京杀害了我们三十多万同袍。从1937年到1945年,经过8年的抗日战斗,我们终于胜利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我们中国再也不是“东亚病夫”了!近观现代,1998年夏天,我国江南地区发生有史以来特大洪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民军英勇奋斗,最终取得胜利。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今年的雅安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都伸出援手,就连海外华侨也时刻关注灾情。每一次遇到灾难都顺利地挺过了大风大雨。从2003年神舟五号的发射到现在的神州十号成功升天,这向全世界证明了咱们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新中国成立64年了,在这64年中,它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失败,有过磨难,有过讥讽,但它从来没有向困难低过头,服过软。因为它要向全世界证明它不再是以前那个懦弱无能、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就像一首歌,这首歌荡气回肠;这首歌行云流水;这首歌教我做人。我学会了那种面对敌人同仇敌忾;面对灾难团结一致;面对蔑视勇气直前的精神。

打开留声机,一起来倾听历史的声音。耳畔响起宋祖英唱的那首歌:“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

[倾听历史的声音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全文共 1269 字

+ 加入清单

折戟沉沙,磨洗不掉的是铁马冰河的波澜壮阔;红尘滚滚,挥之不去的是千古江山的巍峨不朽。常怀旧事,鸣钟击罄,墨痕清远,曲径通幽,断桥余晖。每当目触历史的印迹,总感心旷神怡;每当聆听历史的声音,弹指间,如醉如痴。

窗外月色静好,桌上的书页未合。我枕着墨香,悠然入梦……

第一章 梦回春秋

扬尘,断壁,一位一袭白色宽衣的大夫临山抚琴,以背示人,不见其神色。琴声时缓时急,如若高山流水泠泠作响,时如微雨润物无痕,时如惊雷掷地有声。骤然琴声戛然而止,大夫猛然将琴摔在地上,神色凄凄,拂袖而去。

我黯然神伤:伯牙,你还在等待子期吗?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古时多少文人墨客,曾曰:人生得一知己无憾。倾听历史的声音,我感叹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毅然,更欣赏古人把酒觅知音的豪迈。微斯人,吾谁与归呢?

告别春秋的子声丁丁然,历史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我走出这段梦,奔向下一站。

第二章 梦回桃源

夕晖,晚照。淡黄色的秋菊交映着墨色的绿叶,如同悠远的水墨丹青。菊花间,东篱旁,南山下,一位君子一手把酒问天,一手挥笔题字,口中喃喃若语。那人,那花,那远山,都在夕阳下变成了金色的剪影。

我怡然称快:陶渊明,你是否还在寻找着属于你的桃花源呢?

纵观历史,每位仁人君子心中何尝不都装着一片净土,远离世俗喧嚣,广远而豁达,宁静而超然,他们如同梅兰高洁傲岸,成为铭刻史册屹立不倒的丰碑。然而出世入世,君子们也仅是浅浅一句:不足为外人道哉。意味深长。

第三章 梦回晚唐

疾风,骤雨。呼啸而来的飓风掀起一席茅草四散纷飞,墨色的云聚拢成团,如麻的雨顺着破烂的墙浸湿地面。环堵肃然,一床薄被像铁一样冰冷。雨打枯枝,鸣声惊心,一位诗人却若有所思,独坐到天明。

我潸然感叹:杜甫,在这个风雨交加的黑夜,你仍然在想着万千百姓的疾苦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多少仁人志士胸怀天下,以国家的复兴为己任,死而后已。倾听历史的声音,我为千古仁人志士的博大胸怀击节称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君同归,此生足矣!

告别河畔茅庐的阴雨之夜,历史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我走出梦境,奔向下一站。

第四章 穿越回今朝

雨打梧桐,凉风清幽,月色如水。抚案而起,骤然梦醒。

余年十四,值豆蔻之年,尝神游千古历史,慕先人之贤,之才,亦望见贤思齐。纵有千古,今人之举实不足称道。余期今人以古人自勉,惟贤惟德,方能立志成学,忧民兴国。此为余叹往事今朝之大略也。

倾听历史的声音,我对诗词韵赋的工致拍案叫绝;倾听历史的声音,我对水榭亭阁的优美颔首称赞;倾听历史的声音,我对文人墨客的高洁志趣击节称快;倾听历史的声音,我对仁人志士的广阔胸怀欣然喝彩。

历史的声音,悠远而宁静,如清水砚墨,落地生花;如鸣佩环,悠悠逝去。留清浅墨痕,暗香永存。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今朝的旭日冉冉高升。我们倾听历史的絮语,我们谱写今日的交响,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历史,如青天不老。今朝,如晴空万里。

请乘理想之马,我们即刻启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将记住那段沉重的岁月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祖国的光辉岁月,如夜晚最明亮的星,黯然淡去。迎来的却是黑暗的,不能再黑暗的历史……

翻开那沉重的史册,八十年前的中国战乱不断,时局动荡不安。远方的硝烟弥漫,看这又是一个不幸的地方。惊叫声,哀号声,呐喊声,从地面传到上空。那一个个英勇的日本飞行员就如同猎犬闻到食物的香味般兴奋,掷下一颗颗炸弹。"轰","轰",声音久久的传播到了整个中国。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即使,它刚刚经历过炮火的洗礼;即使,它变得满目疮痍……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不久中国人民走上了抗日民族战线的统一。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我看到了英勇无畏的游行示威学生;我看到了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战士;我看到了勇往直前的战地记者……几乎全中国人都在抗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远方寒冷的朔风,传来了有史以来最令人兴奋的消息,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取得全民抗战的第一次胜利。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在寒冷的冬夜,流亡的人们唱着欢乐的歌,可是在欢乐的氛围中总有几人默默地呆坐一旁,表情落寞。

们相互看对方一眼,点头示意,又默默的底下了头。他们都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可说的秘密。

十多年过后,阳光依然懒懒散散,但空气却急速的流动,因为这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日本在中国南京签订投降战书,中国人民在这一天,欢呼,大笑,那一个个笑脸竟如同绽放的花儿般,明亮夺目。中国沸腾了,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息。因为这不仅仅代表中国抗战胜利,更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七十六年日本从海上来,十四年后又灰败的去。

七十六年后的我们,看到陈迹在博物馆内,关于日本人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证据时。我们应感谢祖国的繁荣昌盛。历史不会忘记,我们更不会忘记!那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便会挨打打。我们要为祖国之复兴而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叫科宁,是一位发明家。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如果把现在的科技带回古代,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我越想越兴奋,激动。

那中国一定会变成最强的国家,这是我最后的断定。

我带着这伟大的想法,久久不能入眠,于是我决定用我自己的双手完成这伟大的思想。

第一个难题是发明穿越机,我天天不休息,常在图书馆里过夜,经过长期的努力,穿越机问世了。

第二个难题是我该穿越到哪个时代?不能穿越到太早的时代,那时候的人太笨。有了,穿越到清朝,因为那时候老百姓正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说干就干,我带来武器和生活用品,使中国变成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向美国,日本,巴西,德国,英国,法国进攻,让中国成为世界霸主,任务大功告成,我回到现代开始了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人们出现了贪婪,又从贪婪变成欲望,又从欲望变成了不满,于是人们开始互相谋杀,我看到这一切很不忍心,收回了我的武器,弥补了我的过错。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历史不可改变的,这个道理让我终身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将记住你的微笑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她的微笑像一片羽毛,划过我的心尖,留下浅浅淡淡的痕迹。

爷爷对我很好,但在我七岁的那年,他躺在了床上,。在一个瑟瑟寒风的夜晚,他冰凉的手握着我的手,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世界。

当一个很疼你的长者离开你,你会是怎么样的反应?对于七岁的我来说,只有一种方式去表达,那就是哭。那天的我哭了好久好久,直到一个邻家不相熟的女孩拉起了我。她沉默着,小心翼翼露出雪白的牙齿。这个笑是我见过的最似冬日太阳的微笑,刺伤了我的眼睛。我哽咽着问她:“我爷爷走了,你为什么还要笑。”她的回答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初见她时的敌意已经慢慢的退去,止住了眼角的泪水。

从那以后,我和她在别人眼里是形影不离的好友,只有彼此知道,在与彼此相处的那么多日子里,慢慢磨合,却很少说话。从没有拥有过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开心大笑的时光。我从呼朋唤友打打闹闹,变成陪一个安静的女孩看窗外清风拂过树梢。

我不知道尝尝晕倒的她是鼓起多大的勇气对我张开那个微笑,说出那句话是不是用尽了她毕生的力量。后来,他父亲告诉我她是一个不幸的白血患者。在我十一岁那年,她离开了我的身边,去了远方,在此之后了无音讯。我母亲很多次回答我她和爷爷一样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坚信她在另一个地方好好活着。

渐渐的,我读懂了那个微笑。我学着扶起身边摔倒的人,慢慢的学着露出牙齿微笑。我开始用刻在心中的微笑去感染身边的人,去帮助身边的人,也会有人不理解那个微笑。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拉起一个因失去亲人而哭了好久好久的女孩,对她露出刻在心中的那个微笑。她也会愤怒的大声质问我,“你为什么要笑的那么开心。”我像你一样的回答她:“我想让你开心!”她也会在心里的最深处挂上一把锁,锁住你的微笑,经过历史的沉淀慢慢绽放,在时间长河里,永远不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品味历史的芳香高中作文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历史的画卷,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透过那泛黄的纸面,向我们缓缓走来。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将相本无种,男儿自当强”的坚韧;有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我的生命,因这些偶像而光彩焕发。

“君不见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一代诗仙李白,以他独有的气质高吟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向我们走来。让玄宗亲迎,力士脱鞋,贵妃研墨,在当时这是何等等的耀眼;功名利禄,唾手可得,游山玩水,把酒干杯,这又是何等的任性。然而,李白终究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顔”,一个小小的长安怎容得下这位“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仙人,他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造就了无以复加的诗仙之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历史终究将他记住,记住了这位铸就中国文学巅峰的偶像。“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秋天的黄昏,西风夹杂着蒙蒙细雨向我们袭来。落在鼻尖,落在脸颊,寒冷彻骨,一代诗豪杜甫向我们走来。如果说“文章憎命达”是一种时尚,那么这位衣衫褴褛的糟老头儿似乎永远走地时尚的前沿,不管是因居长安,、奔走求官、不管是随众逃难,陷贼被俘,也不管是长年多病,还是漂泊客旅,杜甫始终心忧天下,始终惦记的是“戎马关山北”,日夜期盼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顔”。

这位既未做到兼济天下也没能够独善其身的偶像,以其大慈大悲的仁者胸怀,以其沉郁重拙的至诚歌咏,显示出了君子忧道不忧贫的高贵与超然。“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果非要给曺雪芹安一个职位,非“酝酿师”莫属。悼红轩中苦酿着他那“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人们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却是个例外从少时的风柳繁华到如今的“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他依然那么从容。苦心人,天不负,他终于酿成了芳香甘冽的艺术之酒,在那行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芳香;大量的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轻轻合上书本,这些偶像,仍然那么清晰的浮现在脑际。他们伴我成长,引我深思,启我智慧,开我心扉,让我在“天生我材必有用”中学会自信,让我在“零落成泥碾作尘”中学会奉献,让我在“质本洁来还洁去”中学会了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八斗才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谢灵运是南朝宋国人。他从小勤奋好学,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过大量描写山水风光的诗,他的诗讲究形式美,尤其擅长对景物的刻画,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有个毛病,那就是目中无人,十分狂傲。谢灵运出身贵族家庭,从小生活奢侈,没人敢违拗他的意愿,加上又有些才华,更加心高气傲、狂放不羁。

谢灵运世袭爵位康乐公,但他不屑去结交权贵。后来,他终于受人排挤,在公元424年离开京城,出任永嘉太守。到任后,他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终日不理政务,在外游山玩水。后来,索性连太守的虚名也不愿要了,称病辞官。

辞官后,他来到会稽大兴土木,建造豪宅,整日与朋友饮酒作乐。有一次,他竟在千秋亭上脱了衣服,大喊大叫。当地太守认为有伤风化,派人劝阻,竟被他痛骂一顿。

后来宋文帝即位,很欣赏他的才华,命他担任秘书监,经常陪同饮宴。这样一来,他更加无法无天。不久,宋文帝见他闹得不像话,就罢了他的官,命他回会稽。

回到会稽后,他仍不老实,要放干湖水,平整为田,好占为己有。皇帝又把他贬到抚州,他仍不收敛,终于被充军广州,于公元433年被处死。谢灵运一生恃才傲物,终于吃了过于狂傲的苦。

从不服人的谢灵运,却对三国时作《七步诗》的曹子建(曹植,字子建)心服口服。他曾对人说过:“假如天下的才华共有一石,那么曹子建可独占八斗,我占一斗,其余天下人共占一斗。”

后来,“八斗才”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富有才华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与赵飞燕有关的历史典故5:舞若飞燕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赵飞燕的舞蹈,有着浓重的传奇色彩。《西京杂记》中:“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赵飞燕别传》中:“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 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其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她还能控制呼吸,传说她能站在人的手掌之上扬袖 飘舞,宛若飞燕。赵飞燕亦善鼓琴,《西京杂记》记载她有一张琴名为“凤凰宝琴”,侍郎庆安世演奏了一曲《双凤离鸾曲》后,赵飞燕尤为激动,用自己的宝琴奏 了一曲《归风送远操》,飘逸逍遥。她还赠予庆安世两张名贵的琴,一曰“秋语疏雨”,一曰“白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一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1、揭竿而起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中投军。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与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典故推荐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战乱连年不休。王世充霸占洛阳后,自立皇位,定国号为郑,封其侄儿王仁则为领兵大元帅。这叔侄二人终日东杀西战,民不聊生。那时候,洛阳城郊十五里的柏谷庄,有少林寺千亩田地,住着十三个有武艺的和尚,专管种田护园。一日,饲养牲口的和尚智守,听见有人在谷草垛后嘀嘀咕咕说,原来他们是青泥沱人,听说唐王那里年景好,在闯潼关逃荒要饭时,拾到上书秦王之印玉印一个。丢印的是一个被抓的郎中。智守听完以后,把这夫妇带进庄院,让他俩把经过又说了一遍。寺主僧志操,留下玉印,打发逃荒夫妇走后,十三武僧议论起来,说郎中可能是李世民。都说唐王李渊父子办事顺天理和人情,关内五谷丰登,军队秋毫无犯。王世充自称皇帝,祸国殃民,实属蟊贼,要设法搭救那个郎中才是。最后上座僧善护决定,搭救李世民立即奔洛阳,十三人扮成挑柴汉子,混在人群里。

来到禁地洛阳监狱那里,在距监狱门口不远的地方,正好碰上一个巡逻禁卒走来。普胜来个猛虎跳涧势,飞上去卡住了禁卒的喉咙,象提小鸡一样,毫无声息的将那个禁卒提到僻静之处,昙宗得到钥匙,又将那总管捆了手脚,嘴里填上东西,推到墙角暗处,昙宗开了监门,背起李世民跑出内监,智守、普胜紧紧跟上,三人一起离开了禁地。他们当即拿定主意: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兵分两路,一路护送李世民出城,到洛阳桥头相等;一路去捉贼子王仁则。在善护带领下,昙宗、明嵩、善护等五人,穿过伊洛街口,见星光下三四个郑兵在一座高楼前游荡,便抓住其中一个让他领到王仁则院前,又想办法打开了房门。

屋内的王仁则正奸淫一女子,忽见有人进屋,劈头就是一剑,昙宗来个镏金沙飞掌,拨过来剑,闪进屋中,两人就在屋内相斗起来。几个回合,昙宗伸手抓起一泡菜缸上的石磨照着王仁则砸去,只听啊呀一声,王仁则倒在地上。昙宗一脚踏在王仁则身上,让姑娘开门、点灯。明嵩进到屋里,用绳子将王仁则一绑,昙宗象扛粮食袋子似的,往肩头一放,五个僧人一同赶往洛阳桥。再说志操他们,在官马棚牵了十四匹战马,把李世民扶上马,破门来到洛阳桥头等候。昙宗扛着王仁则来到桥头,翻身上马,用胳膊夹着王仁则,十四匹战马直向西而去。不远遇见了李世民的唐营兵将,十三个少林和尚,把俘虏到的郑将王仁则和那块玉印,一并交给了李世民,便得胜回柏谷庄去了。唐王李世民当了大唐皇帝之后,便封昙宗为大将军,其他十二个和尚因不愿做官,各自云游四方去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巩金瓯,

承天帱,

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

清时幸遭。

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一个国家的国歌在时代将更迭之际才终是颂定了,一如梦中天朝大国盛世气象。

他蜷缩于极夜与四季交汇之处,痴痴凝望这片土地,侧耳倾听这颂歌,神态安详仿佛经年。

还未流传开来的声音便如奔赴极乐世界一般,自殿宇辉煌金顶之上升向空中,与一个千秋的梦一同俯瞰九州大地。

金瓯尚在,但已非当年。北方是初秋彻骨的寒意,两条奔流的大江将无尽屈辱与悲戚卷入滚滚逝水,她们的脊梁上满布北国鹰鹫暴戾的爪烙下的痕迹,身后抵着沙皇的权杖。而东方孤狼昂首四望,咸腥的海水腐蚀着台湾宝岛赤裸的躯体,百年前“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的痴心妄想竟以如此方式付诸实现。哈尔滨的天空中弥漫着久久未曾散去的新鲜的死亡气息,瘟疫与战乱,呻吟与奔逃,连带江南近在眼前的水患,将“同袍遭幸”作了笑话。苍穹仍在,然而风雨飘摇;海阔天空,然而早作他属……纵观神州,何以金瓯永巩、社稷永葆?

帝王将相匿于宫墙的阴影之中,人民无处可藏,便游荡在颓败的田间与街头。江山易主前夕,他们向天祈愿。有些祈祷社稷永存,有些仅仅祈祷岁月静好。

然而国之将亡,气数尽矣,一切幡然悔悟恨不当初皆已无力回天。这便是历史对一个沉浮百年的王朝的最终判决。因而人们也就只剩了在残垣断壁、满目颓唐间为他们从未历过的太平盛世而慨叹。

倾听着世间百态,他依旧安详如初,无动于衷,仿佛民生潦倒与他无关。此时也确实与他无关。

金瓯永巩,这是滔滔大浪间荡气回肠的历史之声。同时也是现实之声啊,他想,曾经的当下成了当下的未来,历史转尽千年气数,竟又回到原点。

也正因如此,将做亡国奴的人们才将其歌颂。一曲自欺欺人的丧歌,承载着强弩之末的悲凉、血泪描摹的悲壮与关于明日盛世的绝望中仍存的希望。

历史终是扼杀了大清王朝,于是武昌起义的炮火燃遍了湖广,于是齿爪尚还颤抖的睡狮将东方孤狼赶出这片土地,于是一个崭新的国家于白骨之上拔地而起。

于是雄狮猛醒。他于晨光将至之时轻笑不语。

金瓯终是安定了,失地固然是难以再回返,然而今日国土,再难动其分毫。国之将兴,不在于天佑,在于民佑。当下的人民才真切地触及了盛世景象,才终是见得真熙皞的时代。现世安稳,从此为我所得;海阔天空,从此为我所有。

时代涌动着钢铁洪流,新生的灵魂们将目光迎向无限可能的未来——那是历史的授意,是新生命的号召——再无人于惆怅之间长歌怀盛世。《巩金瓯》本就未流传开来,更无须作为前朝腐秽予以革除,因而就被掩埋在历史荒寂的断壁残垣与森森白骨之中,湮没于尘埃,《义勇军进行曲》取而代之。

贫弱中歌颂盛世,富强中歌颂抗争,历史的声音与当下的情状并不见得相同。这也是历史的智慧之处:给盛世以覆灭,给苦难以新生,而后端居一旁,聆听自己一手创造的史诗乐章——每一个崭新的时代都标志着一部惊世著作的诞生。

然而在铿锵的鼓点之中,他却不曾随时代变迁而改变,而是随洪流具象成独立的形体。

他自认为是历史的衍生,而人民将他视作是历史的精髓与荣光。他伴历史而生,且随之永生;然而又超越历史,迎向当下,迎向未来。他的去留由历史定夺,他主宰着历史的命运。

他蜷缩于苍茫夜色,静等曙光降临。

他有常人的骨血,有常人的悲欢。

他是血肉铸成的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将记住南京大屠杀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记录了中国从兴盛到衰败,再从崛起到现在。但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使中国人民永远无法从脑海中抹去。

南京大屠杀是在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实施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历史留下最黑暗的一页,这段记忆也无法从我们记忆中抹去。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对当时中国首都南京的谋杀,是日本军在十分清醒和理智的状态下的屠杀。,这样的有目标的、有计划的屠杀是最要命的和最恐怖的。

我当时看过一段纪录片,写的是当时日军在向南京进行扫荡的时候是日军对杀害无辜百姓最多一段时间,纪录片中提日军扫荡都是突然袭击,而百姓又没有防备没有东躲西藏,没有感到危险意识,所以面对日军的突然袭击,对于他们都是束手无策的。人们对于这段历史事件都是用惨无人道,灭绝天性这些成语来形容,据纪录片中回忆,日本军队进入村庄就开始见人就杀或用火烧房子,活活把人烧死,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死者长达30多万人。

而更让人气愤的是日本人还把日本人还把历史教科书给篡改了,当时还在中国引起了很大轰动。在日本历史教科书上把“侵略中国”改成了“进出大陆,”在中小学生历史教科书上把“三光政策”改成了“迫使日本军队保证治安。”将“南京大屠杀”说成是“尚无定论,”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说成是“被迫应战。”大多教科书上关于南京大屠杀只描述了:12月占领南京,由于日军行动民众死伤多数,称为南京事件,并企图掩饰入侵后的屠城和慰安妇的问题,直叫人心寒与愤怒。我们中国这么一段令人心寒与国耻的事而在他们教科书里只有简单一段就给概括了。

过去的中国首都是那么令人向往,但战争令它变了模样,南京大屠杀将永远被我们记住,历史也将记住这一刻,勿忘国耻,国人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04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800字——张瑶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那天,爷爷听村里人说,村北面有一篇老房子要拆迁并说里面还有我家的老房子哩!于是,爷爷带着我和爸爸去了爷爷口中的老屋

车刚到门口,我和我老爸就惊呆了。外面的大门很大,门上有许多块木头拼成的,已经有些黑。以门缝为中线,两扇门两边靠近门缝的地方有两个很像耳环的门把手。这门很是奇怪,不用锁也不用钥匙就可以把门打开、关上,我跑到天井里明白了这一切。在两扇门上有两个很大的木钩子,将一块门板钉在门上,再把木板向有钩子的一方摁下,当木板进入木钩子里这样门就关上了。房子又矮又黑,四个窗户还是老式的“田”字窗框。房子的外墙和里屋的底部都是有不平的石头砌成的。屋墙约在一米的位置向上就是砖头了。漏在外面的砖头四个角已被磨平,砖和砖之间的缝隙有着橙红色的粉末。

屋里更是不堪入目。推开门,满是灰尘,不得不让我们干咳了几声。我迈过门槛手推着门都不禁打了个踉跄,更何况爷爷奶奶和那时的姑姑爸爸。

正间彷佛现在的客厅,门对着的墙边,有一张高脚方桌,上面有一把暖瓶,桌子两边有两把椅子,做上去都会有吱呀吱呀的声响“爸爸,这房子有多久了?”爸爸被我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打回了“原形”,他看爷爷,爷爷意味深长的说:“这房子有年数了,你大姑出生的时候我们都在这住三四年了。”我彷佛回到了那个时候,甚至可以听到大姑的哭声.....

因为我家是庄户人,所以东间是接待客人的地方。爷爷说在东间进门后北墙曾经有沙发和桌子,可是现在早已不见了踪影。沙发正对着是一个高低柜,低柜上曾经是一台电视机,电视机很小,就像微波炉一样大小。高的那头放录音机,也早已不见了踪影。这时我放佛听到录音机里放邓丽君的歌,看着那年轻时的李连杰和成龙的电影。

西间更是简单,进门后先看到的是一个大衣柜,柜中有一面大镜子。北面则是一张长方形的学习桌。桌上什么也没有,但是岁月给它留下了深深的皱纹。桌子对面是炕,炕很大,也许是家里很多人的缘故!

倾听历史声音,为你讲述动人的故事,或许那些事你不记得,但是在历史的道路上它为你的里程碑添了龙飞凤舞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的谜团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上有着一个又一个谜团,这些谜团。困惑的一个又一个世界的科学家。让人们不停的去探索,不停的去求解,正是这一个个谜团,激励人类不停的去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不停的前进。让历史的齿轮不停地转动着。

100多年前,有这样一个谜团,困惑着一衣带水的两国——中国和日本,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在此次战役中惨败。1853年,美国使节佩里访日,敲开了日本的国门,之后历史相仿的两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清朝依然固步自封,并最终在20世纪初。被辛亥革命推翻。日本则在受到不平等条约的羞辱后。开始学习西方,开始维新,并最终走向的军国主义的不归路。

日本人心中一直有个谜团。曾经是他们老师的中国。为什么会败给了西方的蛮夷。而中国人心中也有个谜团。为什么曾经闭关闭关锁国的日本。发展的如此迅速。时间回到1804年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的消息通过荷兰与清朝船只传到日本。日本举国上下为之撼动。这时已经闭关锁国数百年的日本,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急需解决,该如何处理对外国的世界。

有了青岛拒绝通商酿成战争的惨痛教训,日本开始对外国有限的开放国门。并把在眼中视为蛮夷的西方世界,以平等的礼节对待。并随后,举国上下开始学习西式文化,派遣人员到外国学习。这就是历史上的明治维新。

清王朝也吸取教训,便开始逐步的向西方学习。开始开凿矿井,建设铁路,铺设电报,购买新式舰船。建设新式军队,这就是历史上的洋务运动,两国走上了不同道路,在50多年后的甲午战争中显现出了结果。清朝的洋务运动在数十年前便已停滞不前,日本,虽然国力不如清王朝强大,但是明治维新气质在。舰队也是数年前刚刚购进的新世界,黄海大东湾两个曾经友好的国家开始了战争。

最终,两国的道路决定了世界的历史的走向。清朝是那样的要面子,不愿意改变祖规,只能接受有限的改变。最终导致了失败。而日本有了清王朝的惨败作为借鉴。走向了。成功的道路

或许鸦片战争佩里访日的时间调换一下,历史的车轮就将改变,这两个谜团只是漫漫历史中的苍穹一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典故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张融是南朝齐国的官员,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一次,皇帝派人给他送来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也讲了一个“量体裁衣”的故事:从前,京城有个裁缝匠,他在给人做衣服时,对穿衣人的性格、年龄、相貌,以至这人什么时候中举等,都要详细询问一番,别人感到不理解,他说出了一套“短长之理”:如是年轻时中举,他必定性情骄傲,连走路都要挺胸凸肚,因此衣服要做得前长后短;如果年老才中举,大都意志消沉,走路难免要弯曲腰身,衣服要做得前短后长。体胖体瘦,腰有宽有窄;性急性慢,衣服长短有别。钱泳认为这个成衣匠很高明,不单单机械地量尺寸,而根据对象的特点决定衣服尺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历史影/视观后感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现在的英国和法国应该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圆明园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将记住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射洪人,我的家乡射洪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小县城,地灵呢,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杰呢,则是我们这可是“诗歌骨”陈子昂的故乡。

陈子昂是初唐时期的人物,他从小家境殷实,物质条件丰富,他年轻的时候与大多数公子哥一样,放荡不羁,风流倜傥,不过呢,相对于其他公子哥,他更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在他24岁这年,他突然发愤图强,凭借他过人的智慧中举进士,从此,他走上了仕途生涯。

在陈子昂仕途生涯中,他走的路异常艰辛,他中举之后,多次向武后上谏,先受到了武后的赏时,同时也受到了武侯的重用,之后呢,他又遇到了“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人生一下子落入千丈,因为陈子昂在边防颇有些远见,在26岁和36岁两次从军边塞,期其间,也写了许多豪情诗,最终他在38岁时回持官回乡,却遇到了县令段简,段简十分贪婪,因为他自己的私利迫害陈子昂,终于使陈子昂冤死狱中。

唉!多么可惜啊,一代文豪,就这样冤死狱中,如果他能长寿,又能为我们奉献多少名片呢?

历史已成定局,我们无法改变它,但是历史将永远记住陈子昂。陈子昂为我们熟知,更多的是因为他在诗歌方面的建树,陈子昂的诗风风骨峥嵘,有深远的寓意,为他之后的李杜等著名诗人开阔了一条宽广大道,陈子昂的名作《感遇》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以及他最负盛名的《登幽州台歌》都能看出他苍劲有力的诗风,这些诗歌都有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朴实,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子昂虽然只活了短短41年,但他注定是要被历史所铭记的,就像我的家乡,古城墙被称为子昂城,道路被称为伯玉路,你为唐诗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像是“诗骨”的称号一样,你诗歌的构造,为后来诗歌发展提供了骨架,让中华文化更加灿烂辉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你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人才稀少的感叹;“独怆然而泪下”,这是你面对社会黑暗,对贪婪可恶县令的咆哮,但历史不会抛弃你,历史将会记住你——陈子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记叙类话题作文:历史的味道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味道总爱独自走在清晨的湖畔,感受湖水的温柔;总爱独自倚在黄昏的窗台,欣赏夕阳的余晖;总爱独自靠在深夜的摇椅上,欣赏月光的皎洁。

最爱独味历史,每每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一)烟雨桃花潭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汪伦在岸上,唱着一首据说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在他们身边,江水悠悠地流着,桃花灿烂地开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李白再也忍不住了,一首《赠汪伦》就顺口说了出来,也就这样平平仄仄脍炙人口地流传千载。

那天长地久的友谊--自然是甜的。

(二)血洗风波亭

一身盔甲,令所有对手溃不成军。但,你挡得住面前的攻打,却经不起背后的谋杀。一块中原大地般宽厚的背脊针针见血地负起了母亲的叮咛与沉雄的神舟:“精忠报国”。你醉心于把战表化作捷报,却不曾注意,金銮殿一个不露声色的檐角,已勾勒出风波亭的雏形。亭内,是?一个人的狂笑;亭外,是全天下人的痛哭。屠刀下落,宏文顿成断章。

精忠报国,换回的是屠刀下落--苦。

(三)唯我独清

他,有一个颗忧国忧民的心;他,有一颗坚贞不屈的心;他,有一颗高风亮节的心。他为了心中的梦想九死一生而无悔,一曲千古绝唱在坎坷中吟成。因此,他成了人们心中高悬的日月,烛烛光焰永远照耀后人。便举世皆浊的世界没有他栖身的净土。他带着忧国忧民的哀伤;带着旷古未有的悲凉;带着千古未有的遗恨,绝望地沉入了汩罗河。因此而千年悲泣。因此而万古流芳。

忧国忧民,换回的是无情江水--涩

历史虽离我们远去,却依稀闻到芳香种种,让我们尽情品味--历史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将记住正义之人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正义历史不断出现一个个不屈的忠魂;因为正义,先贤们义无反顾地想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正义,我们短暂的人生才多出一份精彩。历史将记住正义之人。

正义,是春秋时期烛之武的肝胆巧舌,心系着国家与人民。虽早年被埋没,心中存在着私怨,可在私怨与责任中毅然做出选择;虽已白发鬓鬓,却能堪称是老当益壮,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仍能不失风采,明察秋毫,以一人之辩来击退百万雄师,不为己私,深明大义,可以称赞为;三寸巧舌力挽狂澜息国难,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历史将记住烛之武,因为他的正义之心。

正义,是秦王朝时荆轲的匕首,刺探着忠心与平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一吟,吟得泪涌双颊。江边远去的背影,大风里呼啸的分明是英雄的正气。一把匕首,一片忠魂,一腔热血,一身正义,这样的气魄,怎不让人是弘扬,感叹?荆轲的正义是那藏匿于图中的匕首,刺穿着秦王朝的黑暗与腐朽,虽不成功,但已千古留名,历史将会记住荆轲,因为他的正义勇义。

正义,是刘和珍遇害时仍保持着的微笑,永不为势利所屈的桀骜不驯。她是在那些所谓的拿着文明人所发明的炮弹的中外凶残杀人者手中微笑着倒下的。她的这一牺牲,震醒了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使其知道;中华民族不能任人宰割;她的这一牺牲,激怒了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使其知道,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让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看见微茫的希望;激励真正的猛士,更加奋然前行。历史将记住刘和珍,因为她的正义爱国。

正义,是在哪“黑白颠倒”“说谎成风”的时期巴金深深的忏悔和勇于解剖自己的良心。虽然包弟的离去罪魁祸首是“文革”可却是自己亲手将包弟送上解剖台上的,于是他从那一刻起,永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瞧不起自己,他不能原谅自己,他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熬煎,这种熬煎不会有终结,因为这是他心灵上的欠债,因此他不怕大家嘲笑,他想向包弟表示歉意。历史将记住巴金,因为他的正义良心。

正义永远存在于我们心中,因为有正义的行为,这个世界才会充满正能量,无论是谁都有正义之心和正义行为,历史将记住正义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鸿门宴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后,想趁着秦国混乱,赶快打到咸阳去。

大军到了新安(今河南新安)投降的秦兵纷纷议论说:咱们的家都在关中,现在打进关去,受灾难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是打不进去,楚军把我们带到东边去,我们的一家老小也会被秦朝杀光。怎么办?

部将听到这些议论,去报告项羽。项羽怕管不住秦国的降兵,就起了杀心,除了章邯和两个降将之外,一夜之间,竟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里。打那以后,项羽的残暴可就出了名。

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瞧见关上有兵守着,不让进去。守关的将士说:我们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

项羽这一气非同小可,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刘邦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项羽就打进了关。大军接着往前走,一直到了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驻扎下来。

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想投靠项羽,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儿去密告,说:这次沛公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

项羽听了,气得瞪着眼直骂刘邦不讲理。

项羽的谋士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次进咸阳,不贪图财货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

项羽下决心要把刘邦的兵力消灭。那时候,项羽的兵马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兵马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双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悬殊。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张良的老朋友,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项伯怕仗一打起来,张良会陪着刘邦遭难,就连夜骑着快马到灞上去找张良,劝张良逃走。

张良不愿离开刘邦,却把项伯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请张良陪同,会见项伯,再三辩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请项伯帮忙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

项伯答应了,并且叮嘱刘邦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礼。

第二天一清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到了鸿门拜见项羽。刘邦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先进了关。今天在这儿和将军相见,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哪儿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拨,叫您生了气,这实在太不幸了。

项羽见刘邦低声下气向他说话,满肚子气都消了。他老老实实地说: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来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

当天,项羽就留刘邦在军营喝酒,还请范增、项伯、张良作陪。

酒席上,范增一再向项羽使眼色,并且举起他身上佩带的玉玦(音ju,古代一种佩带用的玉器),要项羽下决心,趁机把刘邦杀掉。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

范增看项羽不忍心下手,就借个因由走出营门,找到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说:咱们大王(指项羽)心肠太软,你进去给他们敬酒,瞧个方便,把刘邦杀了算了。

项庄进去敬了酒,说:军营里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助兴吧。说着,就拔出剑舞起来,舞着舞着,慢慢舞到刘邦面前来了。

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是想杀刘邦,说:咱们两人来对舞吧。说着,也拔剑起舞。他一面舞剑,一面老把身子护住刘邦,使项庄刺不到刘邦。

张良一看形势十分紧张,也向项羽告个便儿,离开酒席,走到营门外找樊哙。樊哙连忙上前问:怎么样了?

张良说:情况十分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看来他们要对沛公下手了。

樊哙跳了起来说:要死死在一起。他右手提着剑,左手抱着盾牌,直往军门冲去。卫士们想拦住他。樊哙拿盾牌一顶,就把卫士撞倒在地上。他拉开帐幕,闯了进去,气呼呼地望着项羽,头发像要往上直竖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连眼角都要裂开了。

项羽十分吃惊,按着剑问:这是什么人,到这儿干么?

张良已经跟了进来,替他回答说: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接着,就吩咐侍从的兵士赏他一杯酒,一只猪腿。

樊哙一边喝酒,一边气愤地说:当初,怀王跟将士们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封王。现在沛公进了关,可并没有做王。他封了库房,关了宫室,把军队驻在灞上,天天等将军来。像这样劳苦功高,没受到什么赏赐,将军反倒想杀害他。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将军担心哩。

项羽听了,没话可以回答,只说:坐吧。樊哙就挨着张良身边坐下了。

过了一会,刘邦起来上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来。刘邦留下一些礼物,交给张良,要张良向项羽告别,自己带着樊哙从小道跑回灞上去了。

刘邦走了好一会,张良才进去向项羽说:沛公酒量小,刚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叫我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将军;玉斗一对,送给亚父(亚父原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

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席上。范增却非常生气,把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剑来,砸得粉碎,说:唉!真是没用的小子,没法替他出主意。将来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等着做俘虏就是了。

一场剑拔弩张的宴会,终算暂时缓和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