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第一次感觉过七夕》作文赏析【热门20篇】

浏览

7820

作文

922

古诗水调歌头赏析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倚坐在高楼的轩窗边,启窗远眺,漆黑的夜幕上是一轮皎洁的圆月。斟上一壶美酒,抿一口,晚秋的清风夹杂着酒香,飘散在月下的乡里。远处,悠悠的古琴荡漾在漂浮着的云朵之间,随着风儿飘啊飘啊……

“这玉一般的美好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酒后微醉,我不免突发奇想。小酌一杯热酒,举头仰望那万里之外的明月,心中的疑惑与不解便愈发的强烈起来。都说天上有神仙,可是真有仙人居住在那天宫之上?都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那天上的今夜可又是哪一年哪一天了?翩翩浮想之中,身子似乎有些飘飘然了。遐想间,似有一阵清风将我拂起,摇晃着便把我领向那天际的玉盘,我可本就是天上下凡的仙君,今要归于天上去?刚一丝欣喜掠过,心中却又不禁担忧起来,“这风将我领向明月,可要将我置于那用玉石砌成的广寒宫?传说那儿终年的寒冷,我可是万万禁受不住的啊!”恍惚间,转念一想,又不禁一阵苦笑,那乏味无趣、冷漠凄凉的天上,哪里比得上我多姿多彩的世俗凡尘啊!于是,我对着那远在天边的明月,不觉挥起双袖,挪起脚步,忘情的跳起舞来。月下的我的影子映照在墙上,却还真像乘云御风、悠闲自在的仙人一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爷爷的草房优秀作文赏析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回家了,昨晚的梦还是属于学校的,梦见了很多不舍,很多遗憾,很多无奈,但还是快乐更多,梳洗后,还是好好的过家的生活,决定去爷爷家看看。

因为很近,我就顺便带了一个西瓜过去,毕竟这天磨人呀!还是那个熟悉的半山腰,是一种最简单的围屋,我是从左边进入的,贴着围墙的都是木材,是用来煮饭用的,这年头这小县城里也很少人用这玩意儿了,其实,我还是挺喜欢木材燃烧的味道,也许是对一个段时间的思念,也许心本来就不曾离开,故事总是穿连不起故乡和现在的生活,也就只有多看看那个年代的人了,我亲爱的爷爷!

我打开的是木门,漆已脱落,木已腐烂的那扇老人门,爷爷不想换,也许爷爷还是会时常想家的。其实,我也时常陪爷爷回来家,感叹是眼前所能够给我们留下的影响了,污染是我们走向了山的更深处,有更多回忆的地方。进门后,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奶奶,因为老花眼,她没有看清我是谁,我叫了她一声她就知道了,也许这是我们的默契吧!奶奶在捆绑一堆废纸,很容易看出那是捡来的,旁边是一堆易拉罐。我摇摇头,家里很多人都反对他们这样的,这时,奶奶抬起头对我说:这是这两天爷爷散步的时候捡的。奶奶笑得那么灿烂,她似乎在叫我什么,又似乎在向我展现她的生活,告诉我,她过得还是那样。我一直在思考:爷爷和奶奶的退休工资加起来都有三千多了,然而他们一个月的花费也才六百,还会自己种菜,养鸡什么的,他们还这样!

我还是和以前一样,看着一样的这间房间,听着他用同样的语气说着家里的大小事情。院里还是有我喜欢的葡萄树,可是后来没有结果过,就晾在那,后来大多都改种了冬瓜,我觉得这样挺好,可就是和心里想像得不一样。而爷爷那个房间,也曾经改动过,但却还是一个风格吧!一进去,右边是一个很旧的四方小桌子,其实这里的家具都是很旧的了,小桌子上永远都放着我很喜欢的冷开水,有很多杯,茶叶偶尔还是有的。饭桌很里屋还是隔开的,那种老窗帘的,更或者那不能算是窗帘了。靠着窗帘是几个蛮大的木箱,已经是很久以前的款式了,没有上锁,里面是什么,我也已经不记得了。靠近最里面还有一个书桌,上面放着的是“老干部之友”那类的书籍,还有一些爷爷喜欢的历史书,靠着还有一个木式的窗户,很清静的感觉。外面看去,一大片都是苦瓜地。后来我坐着爷爷的床上,感觉挺舒服的,我记得爷爷的床垫的是稻草,爷爷说太柔软的床他睡了会腰痛,就换成现在这样的了。

哪里还有一张很大的竹椅,还记得每次都听爷爷将往事,我没有仔细听,只是感觉一阵清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秋分的名言诗句赏析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或23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小编收集了关于秋分的名言诗句赏析,欢迎阅读。

和侃法师三绝诗二

[南北朝]庾信

客游经岁月。

羇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鴈。

秋分俱渡河。

老人星

[唐]赵蕃

大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增辉延宝历,发曜起祥经。

灼烁依狼地,昭彰近帝庭。高悬方杳杳,孤白乍荧荧。

应见光新吐,休征德自形。既能符圣祚,从此表遐龄。

赠供奉僧次融

[唐]姚合

会解如来意,僧家独有君。开经对天子,骑马过声闻。

本寺远于日,新诗高似云。热时吟一句,凉冷胜秋分。

再过王辂原居纳凉

[唐]周贺

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旧月来还见,新蝉坐忽闻。

扇风调病叶,沟水隔残云。别有微凉处,从容不似君。

拥鼻

[唐]韩偓

拥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

绿屏无睡秋分簟,红叶伤心月午楼。

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殷勤凭仗官渠水,为到西溪动钓舟。

摇捱遍/采莲令

[宋]史浩

南邻幄丹宫,赤伏显符记。

朱陵曜绮绣,箕翼炯、瑞光腾起。

每岁秋分老人见,表皇家、袭庆迎祺。

天子当膺,无疆万岁。

北窥玄冥,魁杓拥佳气。

长拱极、终古无移。

论南北东西。

相直何啻千万里。

信难计。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送僧归金山寺

[唐]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归园田居·种苗在东皋》赏析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这两句叙事,显得很随意,是说在东皋种苗,长势如何如何。但就在随意的话语中,显出了一种满意的心情,他说这话好像是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陶诗中有“带月荷锄归”,“浊酒”云云是常见的语句。看来他对“荷锄”并不感到是多大的重负,差不多习惯了。“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去来兮辞》有“或巾柴车”的句子。这两句写得很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家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自然。“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归去来兮辞》有“稚子候门”的话。等着他的就是那么一个温暖的“归宿”,此时他的倦意会在无形中消释了。这四句写暮归,真是生动如画,画面浮动着一层安恬的、醉人的气氛。这就是陶渊明“田居”的一天,这一天过得如此充实、惬意。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这是设问,自问自答,如同陶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句式。这与陶诗“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意思相似,表示了对劳动的重视。“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桑麻兴旺,蚕事顺遂,这是他的生活理想,正如陶诗所写:“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下面写道:“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素心”,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心愿。后面这一段通过设问,揭示陶渊明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很是符合陶渊明的实际。

今《文选·江淹拟古三十首》收有这首诗,并被当作《归园田居》的第六首。宋代大文豪苏轼就以此为陶诗,还特举“日暮”以下四句赞扬之,且写了《和陶归园田居六首》。而后世诸家以为此诗非陶渊明所作,当是江淹所作的拟陶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全文共 3469 字

+ 加入清单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 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 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6、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7、 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20、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

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1、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22、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23、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2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26、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7、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28、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9、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作品赏析

全文共 3293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诗人开篇即借“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后面之事皆由此而来。之后诗歌逐步展开,层层叙述:先讲唐玄宗重色,百般求色之后,终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揽入怀中。接着,对杨贵妃的美貌进行刻画,写出她如何的妩媚,并因此得宠于后宫之中。“姊妹弟兄皆列土”,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因杨贵妃而变得权势逼人,不可一世。得到杨贵妃的唐玄宗,过上了纵欲、行乐的生活,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至于“从此君王不早朝”。诗人对此进行了反复地渲染,从而点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整个爱情悲剧的基础,是“长恨”的内因之所在。“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在这出爱情悲剧中,杨贵妃的死是个关键情节。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第二部分,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这正是杨贵妃致死的原因所在。“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说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这里,诗人用六句话对二人的生离死别进行了描写:“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悲伤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玄宗那种极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能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心情形象的表现出来。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诗人并未直接描写,而是抓住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来抒发婉转凄凉的相思之情。从“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人梦”:写唐明皇在时局稳定后从蜀地回京城,路经马嵬坡勾引伤心事。返京以后,更是触景伤情,无法排遣朝思暮想的感伤情怀。回宫以后物是人非,白天睹物伤情,夜晚“孤灯挑尽”不“成眠”,日思夜想都不能了却缠绵悱恻的相思,寄希望于梦境,一生一死分别了多少月:“魂魄不曾来人梦”。“长恨”之“恨”,动人心魄。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人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馀”,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美蓉花和未央宫的乖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貔。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人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雨到奏凯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满分作文赏析_中考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们的目光总是顺着琅琊山、沿着酿泉水搜寻那些经典,却从未留意过这个句子:负者歌于途。

在这篇经典中,这句话和那些名句相比,就像沟边渠畔的野草,被人忽略,甚至视而不见。起初,我也不曾多看它一眼,每一次都与它擦肩而过。但就在这个静静的月夜,它再次从我的唇齿间跳跃而出时,我突然感到

胸膛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撞了一下。

他为何而歌呢?是惊见了一丛漂亮的野花吗?是摘到了几颗香甜的果子吗?是欣慰于一笔不错的收入吗?还是想到了家中贤慧的妻子、可爱的孩子?或者他什么也没想,走着走着,就放开了喉咙

总之,他是快乐的。在他滚烫的胸膛深处,一定有一个理由,那是支撑千钧的梁柱,让他背负沉重的行囊也能高歌不止。

翻阅经典,无数个这样快乐的身影从我的面前走过。

我看见那个扛着锄头,一路唱着《归去来兮辞》的陶公,夕阳像黄金一样洒在他的身上,家里的米已经不多,可他依然唱着:草盛豆苗稀

我看见那个握着沉甸甸的铁笔的司马迁,他那依然矫健的身姿,依然从容的步履,丝毫没有带着对那次人生遭遇的沧桑与苦痛。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大洋,心中盘算着,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

在世俗观念中,他们远离富贵、远离豪宅,算是苦涩相伴、苦不堪言。但陶渊明是无比快乐的,那是田园的乐趣给他的心灵馈赠;司马迁是快乐的,为中华民族追寻真相、记录历史的乐趣让他忘掉了肉体的苦痛;祥子也有一段快乐的时光,追逐买车的梦想就是他生活的最大乐趣

原来,人生都是如此,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能变得快乐起来。每一种生活中,每一个地方里,都有乐趣在其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去享受,从而乐享生活的快乐。

朋友,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困难事情、艰难时刻,请带着发现乐趣的眼睛、享受乐趣的心灵,去消解苦痛、化解艰辛,在前行的路上,洒下一路欢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狂人日记赏析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题记

狂人何其狂也!竟以为兄弟亲友、左邻右舍都预谋着要吃他。狂人何其智也!竟透过礼教的重重迷雾看透了这个世界的吃人本质。狂人何其惨也!竟最终也免不了狂病“痊愈”,被世界彻底吃掉的命运。狂人啊,何不一狂到底?

《狂人日记》仅记两天,却出现了32处“吃人”。在每一处“吃人”的铅字下面似乎都能看到一个颤抖的灵魂,它恐惧,它也愤怒。当狂人听说邻村佃户吃掉地主的心肝时,他“从顶上直冷到脚跟”,终于开始认清社会的吃人本质。周遭的人都向他露出獠牙,因为他不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逃脱了所有人共同的枷锁。愚昧而麻木的灵魂不能容忍这种对已经同化了自己思想的锁链的挑战,所以,不论用嘴,用手,或是其他方式,吃掉他,吃掉这颗渴望自由的心。

“狮子般的凶狠,兔子般的怯懦,狐狸一般的狡猾。”这是鲁迅笔下赵家的狗,可这条土狗身上却深刻的显出人的影子。千年的封建思想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三纲五常和腐朽的文化在每一个愚民身上烙下的痕迹不可磨灭。每个人只是匍匐着,低着头,从不肯望望头顶上的太阳。他们认为老的,旧的就是好的;新的,没见过的就是恶的。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愿望令每一个人的理想便是衣食无忧,别无他图,可是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大多数人的劳作只是为统治阶级提供了营养。长期的苦难与挣扎让人的心灵麻木了,空洞了,默默的接受了生来就受苦难的命运。腐朽的国家就由这一群行尸走肉堆砌,怎能不风雨飘摇?

沉沉的奴气无孔不入,人们不敢越过礼教的束缚揭竿而起,推翻这痛苦的根源。可是“人还是要吃的”,被剥削者也需要营养,于是丧失了人性仅存的同情心与怜悯心,对位高权重者阿谀奉承,丧尽尊严,又对惨况更甚于自己之人残忍的侮辱与践踏,从中取乐。如同狂人的大哥,虽知四书五经,晓各方道理,却对邻村吃人一事抱有快意,对狂人的“不要继续吃人”的真知灼见嗤之以鼻,大发雷霆。可见人民不仅是封建国家这台巨大的榨取机器的动力,也是它坚实麻木的维持者。

鲁迅笔下狂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可谁又能说现在不是一个缺少狂人的时代?

法制建设漏洞百出,无数贪官污吏逍遥法外,真正被查的却只是冰山一角;食品安全检查年年进行,可面对满桌佳肴却依然难以安心下筷;环境污染触目惊心,却依然鲜有强力措施。这样的社会虽不至于“吃人”,倒也并不太理想。我希望狂人出现,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我自己。

愿我有一双狂人之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心中的妈妈优秀作文赏析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我真的对不起的您……”平时我总觉得您永远也不会成为我最心爱的人,因为你平时对我要求很严格,我心中的妈妈。可如今才知道是您在每时每刻默默无闻的为我付出,也不求一点回报,您身体不好,但晚上你不怕着凉来给我盖被子,休息的时候把我书桌整理得干干净净,当我生病的时候您总用温暖的双手紧紧抱着我……,啊!亲爱的妈妈,您就像把撑起的伞,当我遇到困难时,是您为我挡雨;当我伤心流泪时,是您为我遮风。在这8年里是您日夜的操劳才换得今天长得又肥又胖的我;在这8年里是您付出了多少心血,才使得我在学习、生活上成为优秀。在整个家庭中的粗活、累活全落在勤劳的妈妈身上了。望着她那双长满茧而又长满皱纹的双手,我心理暗暗的想到:以后我一定多为妈妈多做一些家务事,一定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国家的有用之才。

好多次我总是误会妈妈,可是您却一次又一次的原谅我。慢慢的我长大的,一定改正自己的坏毛病。谁又知道您那份工作又是多么的辛苦,您经常犯职业病,痛得睡不着觉。在这里我发自内心的感觉——真的对不起您。我不用甜言蜜语,而用一举一动来表答对您的那份真诚的爱。想起这些使我那黑沉沉的心突然光芒万丈,充满光明,就像一个冻得发抖的人钻进温暖的被窝里一样。

妈妈您在我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高尚,您真是一位好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离别的诗句赏析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適《别董大二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渭城曲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李白《渡荆门送别》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王维《送别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 苏武《留别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600字赏析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的苹果

祖母爱吃苹果,尤其爱吃妈妈削的苹果。

妈妈削苹果的姿势很漂亮。她安详地拿起水果刀,飞快地在苹果上转着,果皮便宛如一只轻轻点过水面的燕子,时而向下,时而朝上,绕着苹果自由地飞舞。片刻之后,圆圆的苹果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完美得就像一件艺术品。削完后,妈妈总会拿过碟子,将苹果一片片削好,递给祖母。那一瞬间,妈妈那写满微笑的双眼那么美丽。祖母每每递给我几块,而我吃完后总是不懂事地嚷着还要。望着妈妈那似嗔却笑的样子,我是乐滋滋的。不过,心里总想,要是自己能吃上一个完整的苹果该多好啊!

岁月流逝,祖母年纪渐渐大了,但仍然还和以前一样地搂着我看妈妈削苹果,妈妈依旧用她那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沁人心脾的“艺术品”。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她亲手削出的大苹果。品着那甜甜的苹果,我时常想,要是自己也能够这样为祖母或妈妈削一次苹果,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那年深秋,祖母病了,昏迷了好几天。我依然记得她那慈祥的容貌和那被疾病折磨的身子。那天,祖母奇迹般地睁开双眼,吃力地说着什么。我急忙把耳朵贴到祖母嘴唇边,才听清祖母说的是“苹„„果”。爸爸在上班,妈妈上街了,谁来为祖母削苹果呢?看来只能自己动手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模仿妈妈的动作操作起来,可那小刀好像特意与我作对似的,我越想削好,刀子越不听使唤,深一刀浅一刀地,果皮果肉洒落了一地。当我颤抖着将那仅剩下半边的“丑八怪”递到祖母眼前时,却分明读到她脸上一种幸福的笑容。如今,祖母的病好了,我们晚饭后吃苹果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

不过,水果刀已经掌管在我的手上。每每望着祖母和妈妈那惬意的笑脸,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传递爱心的“小天使”,快乐着家人,也快乐着自己。

【简评】谁会想到,小作者竟用一只小小的苹果架起了三代人之间的情感桥梁。这篇满载真情的佳作美在两方面。一是细节美,文章紧扣妈妈削苹果的动作精雕细琢,

“转”“点”“飞”等词语,将妈妈对长辈的孝顺、对晚辈的关爱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对自己削苹果的情景则是一抑再抑,先说“不听使唤”,接着“深一刀,浅一刀”,最后连手都在“颤抖”,描写真是细致入微啊!二是情感美。如果内容仅仅落在“削”与“吃”上,主题就较为平淡,作者便将这一故事放在奶奶生病、妈妈外出这一特殊时间,于是故事的情感顿时得到了升华,小作者在妈妈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美好心灵也自然地体现在字里行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望岳》赏析

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萧涤非)泰山风光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泰安城北的人称“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学生好词好句摘抄赏析

全文共 6255 字

+ 加入清单

1、如果说眼睛是心灵洞开的一对窗扇,是心灵涌出的两汪清泉;那么,秘密,就是心灵珍藏的一座宝矿,是心灵敛聚的一抹灵光。是不是,心灵中有了一个秘密,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

2、如果说,读书是在奠定人生的基石,在梳理人生的羽毛,那么,实践,就是在构建人生的厅堂,历练人生的翅膀。是不是,人生经过了实践,才能真正矗立飞翔在天地之间?

3、家可以延伸到很远很远,包容大千世界;家可以缩得很小很小,仅两个人也可打得不可开交。家可以绿树成荫,繁华似锦,围起一个小鸟的天堂。家可以狼籍 一片,血流漂杵,筑成一对男女的死牢。关键须每位成员既是国王也是兵,建设它守卫它,和谐地调整家的内政外交,处理好家的边关防务。

4、奔着幸福,我们苦苦寻觅。可是,幸福在哪儿?幸福该是沙漠中一片清凉的绿洲吧?我们跋山涉川,望眼欲穿,最终却只见到几丛沙棘;幸福该是大海中的一 颗闪亮的珍珠吧?我们涉江探海,寻踪觅迹,末了却只捡到几只贝壳;幸福该是旅途中的一座舒适的城堡吧?我们饥餐渴饮,夜往晓行,最后却只找到一处陋室;幸 福该是山那边的一处桃红杏黄的花果园吧?我们千辛万苦,气喘吁吁,终了却只见到几弯垂柳几丛小草。其实我们不要把幸福太理想化了,世上本没有完整无缺的 幸福。

5、一切能激发生机的思想都是美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私,它能使生命的泉水变得浑浊而枯竭,它能使心灵的天空变得狭窄而阴暗。它能使理想的星辰变得昏暗而模糊。努力激发你心中的光明和力量,激发那无私的爱和奉献的喜悦。

6、翻开古代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读杜甫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 是忧民情结;读辛弃疾陆游,你懂得了什么是爱国情怀。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7、有人不择手段地沽名钓誉,结果名声扫地;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却享誉神州;有人要写长留世上的文字,结果速被遗忘;鲁迅惟愿文章速朽,却光耀千古。 问天下文章几篇能留住?繁星满天,只取一勾新月。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命,结果一生平庸。王勃英年早逝,却留下千古绝唱。问世上几人声名传天下?恒河沙 数,惟有钻石闪光。问古往今来几人垂青史?大浪淘沙,只剩些许真金。

8、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路却丰富细腻;有的人坎坎坷坷,千磨万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有路,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不堪卒度。

9、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了无限的希望。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万物的终极。秋之色为暖的黄,如金穗,如高粱,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10、懒惰者凌乱不堪的足迹,徘徊倒退,是写在人生路上的忏悔书狼狈不堪;勤奋者坚实有力的脚印,勇往直前,是刻在高峰险处的抒情诗,何等豪放。

11、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2、诚实的人,把生活看作连绵的山峰一座座努力攀登;狡猾的人,把生活看作一艘航船,见风驶舵把握方向。狡猾的人,也许终身得利,却失去了真实的自己;诚实的人,也许一生坎坷,却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13、历史是什么?一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可以是一部历史,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可以是一部历史,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可以是一部历史,一个人的酸甜苦辣可以是一 部历史。历史可以很长很长,生命的旅途有多么漫长它就有多么漫长,人类的年龄有多么古老它就有多么古老;历史可以很大很大,世界有多么辽阔它就有多么辽 阔,宇宙有多么浩瀚它就有多么浩瀚。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

14、夏有夏的草绿花红,冬有冬的琼枝玉叶。夏天百川灌海,漫天碧透,雨后泛舟,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湖面溜冰,一样使人逸兴神飞,意趣盎然。

15、尽管人生旅途中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厌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

16、闭了双目,阳光下喧腾的青草芳香就包围了我们的嗅觉。是怎么样温馨而又好闻的一种清香啊,没有各色花香的浓烈,没有名牌香水的清雅,就是稻子成熟时的那种香味,是牛羊奶里的那个香气,是大自然的原香,是大地的味道,是自家母亲怀抱的味道。是啊,小草,你原就是牛马羊们的主要食物,通过它们,你变身为洁白的乳汁,鲜美的肉食,温暖的毛皮,奔腾的力量,托起了一个个民族和国家。

17、成功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走向胜利;智慧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勤奋思索;快乐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用心体验。

18、好事不必做准备,来了就来了,最多是个喜出望外。享用谁还不会;可对坏事总无思想准备,一旦突如其来,就会措手不及,天塌地陷。因而,还属两句老话:“向最坏出准备,向最好处争取。在补加一幅名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1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柔韧的小草,你究竟是什么呢?是我们无数卑微弱小的生命吧?我们是平凡的草民,却也可以描绘春天,为大地梳妆,弱小的生命联合起来,还可以改变环境,创造世界。

20、没有运动,生活等于昏睡;没有思考,生活等于盲从;没有节制,生活等于毁灭;没有快乐,生活等于凝固。

21、有的人不管年纪多大,却永远年轻;有的人不管是荣是辱,却波澜不惊;有的人不管是富是贫,却朴实为人;有的人不管受讥遭讽,却依然阔步前行;有的人不管自己位有多卑,却永远惦念着祖国母亲!

22、只有使自己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弯曲的身躯才能挺直;只有使自己懦弱的体魄健壮起来,束缚的脚步才能迈开;只有使自己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短视的眼光才能放远;只有使自己愚昧的头脑聪明起来,愚昧的幻想才能抛弃!

23、最美的不一定是最可爱的,最可爱的才是最美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高大的不一定是最受尊敬的,最受尊敬的才是最高大的;最优美的不一定是最动听的,最动听的才是最优美的。

24、我是因为风的方向而被迫向前的。我一路向前,满是陌生的领域。当我饱受风霜,憔悴不堪的时候,请勿用温柔的手抚摸我,我会因为你的多情更加难受。那过去的一切,就让我静静地默默地回眸,我不再索要那些迟来的弥补。

25、雄鹰只有进入天空才能自由翱翔,小鱼只有进入江河才能自在游动,狮子只有进入森林才能尽情奔驰。天空江河森林就是他们的位置。所以,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6、人生是一本书。有的写得精彩,有的写得平庸;有的写得厚道,有的写得轻薄;有的写得恢弘,有的写得小气;有的写得平顺,有的写得曲折;有的留下光彩,有的留下遗憾;有的留有思考,有的只剩空白!

27、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或许一个转身就能看见幸福,或许幸福一直伴随在我们的左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幸福,明星有他们的山珍海味,我们有我们的粗茶淡饭;明星有他们的帅气打扮,我们有我们的朴素简洁。我的幸福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如果不能成为大海,就做晶莹的浪花;如果不能成为辉煌的宫殿,就做朴素的小屋。做最白的云朵,最亮的路灯,最红的花朵……

28、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29、真正的幸福正如此,愈深愈无声。天地间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幸福的信息,它让我们感悟到:幸福的世界真好!

30、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头脑,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

31、友谊是一缕和熙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心灵。友谊是一束绚烂的花儿,装点着我们的世界。友谊是一剂良药,能治愈顽劣的心灵。

32、弱者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则能披荆斩棘;愚者只有声声哀叹,智者却有千路万路。

33、不要悲观地认为自己很不幸,其实比你更不幸的人还很多;不要乐观地认为自己很伟大,其实你只是沧海之一粟。

34、我是独身在这条路上旅行的。因此,沿途跌跌撞撞留下无数伤疤。当我感到疼痛后,我举目回望——没有过客,也没有我能依偎的肩膀。幸好还有飞鸟游鱼做伴,使我沿途未曾感到过寂寞。寒风吹过我的脸颊,也只感到两三点落寞,但不会因此潸然泪下。那芳花野草也不是没有家儿,我为何要因此害怕。

35、你可以用投机的方式赚到财富,却无法从财富中获得满足;你可以用欺骗的方法获得女友,却无法从女友心中获得爱情;你可以用作弊的手段获取高分,却无法从书本中获得知识;你可以用金钱买到荣誉,却无法从百姓口中获得名声。

36、灵魂储藏在人的心中,闪动在人的眼里,流露在人的嘴上。眼睛足以传情。它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你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和审美观。也许你貌不惊人,眼小如豆,但它却可以流露出华美的气质;也许你美目流盼,但却可能有一个蜷曲衰败的灵魂在其中沉睡。如果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语言就是灵魂的镜子,它完美清晰地反映出你知识的深浅,趣味的雅俗,思想的清浊,动机的纯杂,你一动嘴便在勾画你自己

37、安乐给人予舒适,却又给人予早逝;劳作给人予磨砺,却能给人予长久。

38、如果你想快点成名,那么就得慢点睡觉;如果你想快点长智,那么就得慢点骄傲。如果你想慢点老化,那么你就得快点学习;如果你想慢点淘汰,那么就得快点迈步。

39、幸福就是老师的提醒。上课跑神时,老师总是会找尽各种不使你尴尬的方法提醒你,既照顾了你的面子,又维护了你的尊严。作业出错时,老是往往会留下一些温馨的痕迹,提醒你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有时,老师也会严厉地批评我,但我不会伤心,因为我知道老师没有放弃我,这是一种特殊的关怀。

40、自卑者总是一味轻视自己,总感到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这种情绪一旦占据心头,结果是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忧郁烦恼焦虑便纷至沓来。无论对待工作,还是对待生活都是心灰意冷万念俱灭。失去了奋斗拼搏锐意进取的勇气。倘若遇到困难或挫折,更是长吁短叹,怨天尤人,抱怨生活给予自己太多的坎坷。这与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自信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41、好心情才会有好风景,好眼光才会有好发现,好思考才会有好主意。

42、我喜欢倾听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的声音,每当听到这种声音时,我仿佛看到那清澈透明的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时而急,时而缓。它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又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一会儿让那飘浮的树叶打个转,一会儿又挠挠那些追赶它的小蝌蚪的痒痒。

43、那份新鲜感好奇心早被一日日重复的沉辉和暮霭雕刻得平淡无奇。曾经想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过得灿烂而辉煌,即使面对偶尔的失意,也总想张扬出一番与众不同。但是当双重打击骤然降临时,我一向相当自负的世界几乎彻底坍塌,等从重重叠叠的失败中爬起,在回首的瞬间,才知道光阴已经在我无知的岁月中溜走了好久,才知道风花雪月的诱惑在我的年龄中早已消失,才觉得走过的路很短又很长。

44、你可以忘掉失败,但不能忘掉教训;你可以忘掉昨天,但不能忘记历史;你可以忘掉苦难,但不能忘却艰辛;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

45、年轻时忍受不了清风白水的简单,总想与人竞争什么,总想在某个光圈里成为聚光点。所以就像上了发条的玩具马,太过疲劳地奔忙,晨昏,日夜,忙得很疲倦,很乏力,很讨厌,似乎有许多事情来不及做,非赶着点不可。……然而,当满载着自信的小舟在生活中被起伏的暗流搁浅在迷蒙的荒滩上时,当一次次的努力被生活的更选退成遗憾时,却又开始痛呼上帝不公,命运不平。

46、人生的旅途中,前面还有无数个日子需要别无选择地去面对。风雨也好,艳阳也好,只要在曲曲折折的行程中,静守着一份平淡,挥洒着一腔执着,不妄自尊大,不自欺欺人,不蜚短流长,不急功近利,不孜孜于荣华富贵,不耿耿于功名利禄。”得失俱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谢。”,管他丰碑小草,高山低谷,只要用心地挥洒,真诚地惜爱。那么,我们内心的丰赡适意,会一点一滴地丰满着你的昨天今天还有明天。

47、人生中最大的乐趣是奉献;思维中最美的花朵是智慧之花;前进中最快的脚步是继续;朋友中最好的记忆是笑声!

48、人生中最艰难的是选择;工作中最困难的是创新;生活中最痛苦的是自扰;做人中最苦恼的是委屈。

49、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渡过的细纱,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误用伤,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50、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51、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52、时间好比一位妙手成春的良医,它能帮助我们医治流血的心灵。时间犹如一个万能的慰藉者,它能开导我们忘记人生的伤痛。时间有如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他能引导求学者构筑知识的大厦。时间好比一位点屏成蝇的画家,他会帮助勤奋者描绘辉煌的明天。

53、所谓平淡是真,背景必须的是无数的斑斓锦缎。如此,风吹烟云散尽,才能让人看到万里苍穹。这是阅历的力量,这是底蕴的力量,这是紫陌红尘的力量。只有经过这些力量清洗之后,才能达到一个境界。即使唐三藏,也得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

54、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种耕耘,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5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光苍茫处,仿佛见一代雄主成吉思汗,扬鞭策马统领万千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小草,造就了前无古人的马背英豪。

56、未来的东西就是这样:当你墨守成规时,它永远与你的昨天一样;当你积极进取时,就会化作灿烂无比的春光。

57、我最喜欢雪青马,总觉得它有大将风度。身披白色的匹毛,背部点点青斑,上肢修长舒展,十分潇洒,活像从徐悲鸿的画上偷跑下来的。每每我走近它槽前时,它便停止咀嚼,抬起头来一动不动地看着我。我发现它眼睛很大,还是双眼皮,眼睛是湿润的,流露出那种预知命运的眼神。

58、喜欢看盛夏里的草长莺飞,小草在炽热的阳光爱抚下,将生命里所有的美丽一起释放,无边无际的绿色原野,把各色怒放的花朵衬托得鲜艳欲滴,蓝天在视野里也变低了,似乎弯了腰屈尊来与小草亲近。这个时间里的小草是最硕大最柔软的新床,诱惑着我们把自己的身躯无比舒坦地交给她们,没有了焦虑,没有了烦恼,在青草的簇拥下,做一个最轻松的美梦。

59、向父母索取愈少愈好,向社会索取愈少愈好;向书中索取愈多愈好,向智慧索取愈多愈好。

60、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一次真诚相助胜过百次怜悯同情;一次见义勇为胜过百次豪言壮语!

61、一切皆可以变,唯有我们的理想不能变;一切都可以长,唯有我们的傲气不可以长;一切都可以老,唯有我们年轻的心不能老;一切都可以退,唯有我们前进的脚步不能退。

62、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溶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终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的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伤痕累累。 朋友,铁血的男儿也有情,沙场的将士也有泪。感情支配着心灵,左右着灵魂。可是,小心啊,切勿让其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菜根谭名句及赏析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菜根谭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菜根谭名句赏析,欢迎阅读。

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

为学无甚增益功夫,灭除得物累便超圣境。

【大意】

要想成为一个很会作人的人,并不是要懂得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只要能摆脱世俗的利欲就可跻身名流;要想求到很高深的学问,并不需要特殊的秘诀,只要能排除干扰、宁静心情的杂念就可超凡入圣。

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大意】

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作人处事也要存着一颗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大意】

对于一切荣光和屈辱都无动于衷,永远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对于所有升沉和得失都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

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

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大意】

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

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大意】

一个人的幸福莫过于无事牵挂的了,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只有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才知道没有事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的人,才知道多心病是最大的灾祸。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

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大意】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

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大意】

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告人之事;

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轻易让人知道。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意】

美酒佳肴和大鱼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实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精茶淡饭;标奇立异,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其实真正的伟人只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大意】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考零分作文赏析:花开的季节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有太多名人的光环在闪耀,他们的成功让我们望而生畏,我们认为那些成功太伟大也太遥远。似乎只有居里夫人才会发现镭,只有爱因斯坦才会提出“相对论”,只有牛顿才会发现“万有引力”,只有爱迪生才会有那么多造福千秋万代的伟大发明……我们开始对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价值有所怀疑,像我们这些后生小子也可以成功吗?可以。我们会听到这种坚定的回答,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种草,而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的!

有人会疑惑,既然我们是会开花的草,为什么到现在我还没有开过花呢?其实每一朵绚丽的花开放,都是它在做小草的时候打下过坚实的基础的。小草努力地吸取水分和养分,才能酝酿出最美的花蕾,然后在开放时才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它尽显自己的美丽。而我们人类,只有在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的养分,才可以积蓄力量,迎接自己花开的季节。若是养分汲取得不够,那么有可能自己的小花才刚刚开放,还没有来得及在世人眼前亮相,就不幸夭折了。

我曾经也不相信自己是一棵会开花的小草。我一直是个很腼腆的女孩,在人多的时候说话都会脸红,我觉得自己如此怯懦,一定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可是就有那么一次,让我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那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我本不想参加,可妈妈一定要让我参加,她不断地鼓励我,还帮我一起准备发言稿,我不想辜负她,就硬着头皮参加了。那天站在台上,我只感到一阵眩晕,浑身哆嗦,发不出声音。我突然看到了班主任慈祥和信任的目光,我想起了妈妈。对,我不能让她失望。于是,我鼓足勇气读了下去,声音几乎全是颤音。结果可想而知,我一定不会获奖,可妈妈却十分高兴,她不停地祝贺我,是呀,我战胜了自己的怯懦,这就是我的成功,这就是我的一次花开。

所以,朋友们,相信自己,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都会开花的小草,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只要我们努力过奋斗过,就一定会迎来自己花开的季节,并一定会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误区点击」:

本文紧扣话题,叙事说理,文通字顺,内容也还算丰富,但却被评为三类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体不明。这个话题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但不能二者杂糅,本文恰恰就失误在这一点上。作文前半部分罗列一系列名人的事例证明“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对名人提出质疑,这种大胆质疑创新的精神是可取的。如果依此风格,重点分析几个有说服力的事例,构思成文,本文会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但本文后半部分风格骤变,转而记叙自己的一次演讲经过,记叙自己的一次“花开”,这就与上文极不协调。如果通篇写这次演讲经过,记叙再具体,描写再生动,本文也会是一篇不错的记叙文。但二者杂糅,就出现了目前的“一类议论文+一类记叙文=三类文”的现象。

此外,本文表达过于平淡,通篇波澜不惊,缺乏“亮点”。无论是选材、立意、布局,还是语言,都无“出彩”之处,这样一篇毫无特点的作文也只能被评为三类文。

「点石成金」:

从这篇作文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警示:一是写作文时一定要有文体意识,要选择一种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去写。二是要力争在作文的某一方面“出彩”,写出个性。一篇作文,只要有一个“亮点”,也就足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读书赏析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一盏铮亮的灯,照亮我心中的黑暗,让我明白了世间的善恶美丑;书是一对洁白的翅膀,带我飞到云海深处,一览山河的壮丽美景;书是一叶坚固的小舟,带我驶向成功的彼岸,任凭风吹浪打也不回头。古人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现在老师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足以说明读书是何等的重要。

我爱读书,常常废寝忘食的读着书。书中精彩的情节往往让我忘记了一切,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当书中的主人公胜利时,我会高兴的手舞足蹈;当邪恶没有受到惩罚时,我会气得直跺脚;当英雄牺牲时,我的眼泪会顺着脸颊往下流。

妈妈说我是书呆子,爸爸觉得我是个书痴,但我却为这些外号感到自豪。因为读书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事。读书让我获得了知识,读书让我提高了写作水平,读书让我修身养性,读书让我感情丰富。书打开了我的心灵窗户,使我看到了广阔的世界。书使我认真思考,尽情的欢笑。书是知识的源泉。书将永远陪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书将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老师的话:边叙事边抒情,运用恰当地排比等修辞手法,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读书赏析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赏析

全文共 2757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帖,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

这一段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从写景转下来,是这样两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诗便以这样两句收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自来评陶诗者,多强调其自然简淡的风格,至有“陶渊明直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渊明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之类的说法。其实,诗总是诗,“自然”的艺术仍然是艺术,甚至是一种不易求得的艺术。真正随意倾吐、毫不修磨,也许称得上“自然”,但绝非“自然”的艺术。从这诗来看,在谋篇布局、逐层推进,乃至每个细节的刻画方面,都非草率从事,实是精心构思、斟字酌句、反覆锤炼的结晶。只是有一种真实的情感始终贯穿在诗歌中,并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附:经典对联赏析

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对联不难,做出佳联妙对不易。要识别对联的优劣,首先要提高鉴赏能力。因此多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这里选择一些对联,与朋友们共同欣赏。

1、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楹联丛话》卷六)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3、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东家,又夸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110,1100011 / 001,001,0011100 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两篇名著。

4、东墙倒西墙倒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楹联丛话》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总是道貌岸然。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是最早的用韵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梁章钜也写过一副用韵联如上(《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他在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对联用韵,并非必要,但用韵,读起来更入调。十年后他又将此联作修改: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楹联续话》卷二)。将两联比较,可以解梁章钜 在诗艺方面也是下很大功夫的。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高中优秀议论文赏析:光辉岁月,人生赞歌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纳尔逊·曼德拉,这个被誉为今世之传奇的人,在世界上无人不知晓。是他,推动了名族和解,使黑人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地位。是他,以非暴力的方式完成革命,实现共和。就是他,虽在罗本岛上度过了自己人生二十八年但却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这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的他即将出狱,在一个只有四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度过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在要离开这里时,总该有点感叹。在罗本岛的这段日子里,他没有任何顾忌,相反,在曼德拉看来,监狱里的这段日子,他可以自由地去工作,自由地学习知识,在罗本岛的时光里,可谓是他的光辉岁月

年月把拥有变作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在自己的生命中虽然时间在慢慢的流逝,面对自己渐渐老去的容颜,内心却依然坚强。岁月的流逝带去的是他的面貌,但是带不走的是他内心的渴望。虽然看似是疲倦的双眼,但却焕发这光彩,这种渴望是不会变的,这种奋斗的内心也是不会变的,曼德拉始终坚信一点,黑人终有一天能与白人获得同等的权利。

今天只有残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人总是要经历一定的悲痛,经历一定的挫折才能够脱胎换骨,变的焕然一新,才能够换发出光彩。沙砾是在不断地打磨下形成珍珠,而人也是一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只有经历风雨的磨砺之后,方能出众。在你成功的那一天留下的虽是暂时的劳累,但迎接来的确实永久的光辉岁月,曼德拉在经历风雨雷电般的挫折与打击后,在1994年当选南非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为什么要以肤色作为界限来限制人类的发展呢?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是同一个大家庭,我们有着一样的身体,一样的器官,为什么会出现种族歧视呢?我们每个人都相信,终有一天,不以肤色来评价人的高低贵贱。就如同曼德拉所说,全世界的黑人会因为自己拥有一身黑色的皮肤而感到自豪。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要始终相信,只有你在一生中努力过,拼搏过,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每个人的未来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而对于曼德拉来说只有用自己一生的努力才能换的黑人解放。在迎接未来的那一天,才会海阔天空。

曼德拉的事迹,感动的不仅仅是黄家驹,他不放弃,不逃避的精神被全世界人们所赞扬,他为了达到理想而使自己的光阴流逝,他的无私被全世界各地人民所赞叹。他在当选南非总统之日,对当年看押了他的白人看守很尊敬,可见他的宽宏大量,他在狱中毫不动摇他的信仰,正如他所说的:“最大的荣耀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后总能站起来。”

一遍又一遍听着光辉岁月,逐渐地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人生有喜有悲,但要去勇敢的面对,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位伟大的领袖。巴尔扎克曾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在光辉岁月中,黄家驹也因为曼德拉的人生而对他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赏析

全文共 1279 字

+ 加入清单

励志名句“少壮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乐府诗集的《长歌行》

长歌行

出自: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江苏盐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从未走远

全文共 2494 字

+ 加入清单

那宁静空灵的檐雨滴声,从未走远。小编收集了从未走远作文,欢迎阅读。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读】

盐城卷一直以命题作文为主,2015年仍旧采用这一考查方式,只是形式上有了突破,不再是直接出现作文题,而是以“导语+命题+要求”的形式呈现出来。

就命题内容来看,这道作文题,仍就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写,有真话讲,有真情抒,积极引导学生跳出自我的小天地,关注社会,拥抱自然,思考生活,进而获得个性化的感悟。写好这道题关键在这几个方面:

读导语,实现从时空到心理的跨越。这道题的题眼是修饰语“从未”,就是“从来没有”的意思,这样就可从时空角度把文题理解为“从来没有走远”,粗读提示语,“总在”“始终”“时时”“常常”等词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仿佛总在身边”、“始终浮现眼前”、“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等短语,告诉我们实际上这个人并不在身边;只是“浮现”在眼前,其实这件事并不是发生在眼前……可见,“从未走远”一题,还应该抓住关键词“远”从心理角度去理解,即“叙述的对象虽然已走远,但其影响仍留存心底,并没有走远”,所谓“天涯若比邻”便是如此。

定角度,设想从一个或几个点解释文题。文题中“远”既指时间消逝的久远、空间距离的长短,也指心灵的隔阂或思想的偏离等。可选取某一个人(物)如何让“我”感觉从未走远,也可以写不同的人(物)令我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的。

精构思,让作文从平淡无奇变得光彩动人。中考作文怕就怕没有特点,写不出新意。而要写出特点,写出新意,就必须对作文有一个精妙的构思。写作时要尽力写出其中的“变化”过程,即由起初的以为远去到感到就在身边的过程,是某物的触发,是某景的感染,是某人的启发……如具体写出自然就动人了。

【误区】

误区一:漠视导语。该题的导语已经比较明确地告诉考生,不仅可以写那些一直就在身边的人、事、情、理等,还可以写那些看似已经走远,实则一直就在身边的人、事、情、理等,部分同学忽略了对导语的研究,只是从第一个方面选材立意,就很容易写得肤浅,而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

误区二:题材单一。导语部分提示我们可从人、事、情、理方面寻找题材,后面还附加了一个省略号,也就是说,如果写那些从未远去的“物”等也是合乎要求的。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写“人”的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写爷爷奶奶这类亲情、老师同学这类师生情的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样单一的题材造成撞车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得分。

误区三:无“我”意识。“从未走远”这一命题作文,其实就是个半命题作文,不仅要填写出“谁(什么)”从未远去,其实还要写出从未离开“谁”,而后面这个“谁”最好就写“我”,而少数同学审题时忽略这一点,直接去写某个历史人物从未远去,却没有写出“我”是如何感受到的,这就有“掉书袋”的嫌疑了。

误区四:蜻蜓点水。不少考生审题时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思考了“是谁”从未远去,没有认真思考“为什么”感觉“从未远去”,是他(她、它)给人以教益,还是他(它)给人以情感的熏陶;是让人思念、感激、感恩,还是令人反思、反省、感悟……难怪出现了不少假大空的文章。

【范文】

从未走远

仿佛一夜之间,镇上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无数“现刻瓦片”的小摊,摊旁挤满了喧闹吵嚷讨价还价的游人,摊后站立着油嘴滑舌却又分心刻瓦的摊主。我站在街头,脚下依旧是那条麻石板路,却似乎很多东西都走远了。

一抬头,镇口石门上是陶二爷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田”中藏“寿”,“口”中藏“禄”,“喜”依“示”边,团团喜气,却又因瓦的灰色显得肃穆起来。“福”下是喜鹊登梅、貔貅招财、麒麟送子、三阳开泰四副吉祥图案,极为传神。穿过石门沿着石板路走,两侧屋顶上青瓦鳞鳞千瓣,古朴素雅,沉稳宁静,纹路古拙若桑间鸡鸣,桃源犬吠,淳朴可爱。

十多年前,小镇尚未被开发成为景区,未被冠以古镇之名。幼年的我热衷于观赏陶二爷雕瓦刻砖。他好两口小酒,颊上微酡,使描样上线条飘逸圆润,下刀时力道匀适,打磨时凹凸有致,上药后浑然天成。一抬腕,是丹凤朝阳,一低头,是鱼跃龙门。凿削铲旋,如写书法,抑扬顿挫间光影流动。陶家一排“福”字瓦简单而各异,掩映着后院小叶黄杨密密匝匝的叶子,流淌着时光静好。

可现在,那些生意红火的摊主并不描样,遑论上药——现刻嘛,效率第一。彼时的认真与虔诚呢,精雕细琢与岁月安稳呢呢,难道都随着这十余载光阴渐行渐远了吗?我听着耳边高高的鞋跟叩击着石板路,望着尖尖的伞顶划过起伏的墙垣,心下一丝迷惘。

七拐八弯进深巷,熟悉的木门,斑驳的低槛,陶二爷竟一直没搬家。推开半掩的门,一声旧旧的“吱呀”声还是昔年音客。他正刻一条鱼,砖石中心只寥寥几笔,一条极生动的灰鲫,然觉满砖江湖,烟波无尽。抬头见是我,一怔神,旋即爽朗一笑:“丫头还记得我这老头子?”我可处江湖之远啦!”复又低头。有细密的雨丝飘舞,屋瓦上浮漾着湿湿的流光。

跨出门槛的那一刹那,我恍然意识到,那些我以为走远的,其实都在这儿,从未走远。也许在深巷里,也许在职业掩映下,陶二爷始终如此,怀着雕刻的信仰刀刀笔笔,岁岁年年。

那宁静空灵的檐雨滴声,从未走远。

【解读】

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陶二爷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我幼年时陶二爷雕刻时的动作,再次相见时,老人家的神态简练传神,“一怔”“一笑”,一“低头”,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刻碑老人,但他的执着与坚守,正是一道从未走远的风景。文章一气贯注,笔法累累如串珠,全无矫情做作之文句,在积累了许多来自生活的感性体验之后,在这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显露出一番成长的自省和理性思辨,体现了考生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科技进步和文明传承这一重大的社会性问题便在这些细节中得以凸显。小作者巧妙的揭示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却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