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第一次感觉过七夕》作文赏析【汇总20篇】

浏览

7794

作文

922

2024年江苏高考作文真题赏析:智慧三境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现在我认为,智慧还能分为三境:山,海,天。

第一境便是这山。山,屹立于大地之上,向来是高大、稳重的象征。一开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个土丘,随着时间流逝,经验累积,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渐升高。由一名不见经传的土丘升格为名山,最后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步。但是,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积,不能变通。就如同山永远无法比人高,无论山多么巍峨,如何顶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动,不能跳,只能被局限在方寸之间。

因此,第二境便是这移动的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经过不断学习,融会贯通,智慧转变为辽阔的大海。水无常形,人的智慧在这一境,可以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不被死板的思路所困。同时,大海何其宽广,就算是将地上的山全部填入,都无法将其填满。然而,人要到达这一境界是何其困难。虽然人有时也会灵光一闪,做出一些精妙绝伦的事,但那就如名山上的流水。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将那流水归一,成就智慧第二境:海。

比海还宽广的只有天,所以这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仅只是比海宽广。天,首先它笼罩万物,无处不在。同时又无形无象,不可捉摸。在这一境界,人的智慧已趋于化境,大智若愚。就如同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在那。智慧到了这一境,便已不再是智,而是到了道的地步。道之道,非常道,有这种智慧的人,做事都有着各种深意,并很难为人所理解。人类历史上下几千年,有这种大智慧的人不过几人,如老子、释迦摩尼等。

智慧三境,智慧逐渐增加,但人却变得谦虚,山自认为可通天,海自认为围绕了一切,但只有天知道,智慧无穷。就如同大圆与小圆,大圆面积比小圆大,但其接触的未知也比小圆多。

因此,智慧虽可分为三境,但仍是无穷无尽的,就如同天外便是那星辰大海。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尽自己所能,向着下一境,向着那无尽的天空,星辰大海进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欧阳修散文名篇赏析

全文共 5117 字

+ 加入清单

欧阳修(1007—1072)   字号: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个人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诗、词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的杰出作家,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1】

醉翁亭记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④。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⑦。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①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林霏:山林间的雾气。暝:昏暗。

③负者:以背负物的人。涂:同“途”。伛偻(yǔ_lǚ):弯腰曲背。指老者。

④蔌(sù):菜蔬。前陈:摆列于前。

⑤觥(gōng):酒器。筹:饮酒时用来计胜负的筹码。意谓饮宴时酒杯和酒筹交相错杂。

⑥颓:神情颓靡的样子,形容醉态。

⑦阴翳(yì):指树林茂密遮蔽成荫。

赏析

本文是欧阳修散文的名篇之一。全文通过写景、写人,描绘出一幅太平盛世、官民同乐的谐和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的生活和社会理想,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治理滁州的政绩和才干。同时也寄托了其被贬后放情山水、外似超然实则郁愤的心情。

全文可分四段。首先交代醉翁亭方位和命名由来,段末点出“乐”字贯穿全文。次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又以“乐亦无穷”承上启下。再写山中游人之多及亭中饮宴盛况,摆脱凡俗,各尽其乐。末写醉归之乐,在知与不知的映照中,衬托出作者“乐其乐”的愉悦心境。

【2】

归田录

【原文】

陈康肃公①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尝射於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③而立,睨之④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⑤者何异?

孙何、孙仅⑥俱以能文驰名一时。仅为陕西转运使,作《骊山诗》二篇,其后篇有云“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⑦。时方建玉清昭应宫,有恶仅者欲中伤之,因录其诗以进。真宗读前篇云:“朱衣⑧吏引上骊山”,遽曰:“仅,小器也,此何足夸!”遂弃不读。而陈胜、禄山之语,卒得不得闻⑨,人以为幸也。

钱思公⑩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杀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

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注释】

①陈康肃公:陈尧咨,字嘉谟,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善射,自号“小由基”,能百步穿杨。②自矜(jīn斤):自夸。③释担:放下担子。④睨(nì匿)之:斜着眼睛看他射。⑤斫(zhuó卓)轮:见《庄子?天道》中“轮扁斫轮”的故事。⑥孙何、孙仅:二人均是宋太宗时进士。⑦秦帝:秦始皇。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明皇:唐玄宗。他曾在骊山上建造温泉宫。⑧朱衣:唐贞观四年规定四品、五品文官的服色为朱色。这里是说由高品级的宫廷服役人员导引。⑨卒得不闻:终于没有被真宗知道。⑩钱思公: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钱俶之子,从其父归宋后,官至使相,卒谥“思”。西洛:西京洛阳。洛阳在北宋东京汴梁(今开封)之西,为北宋西京。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尹洙、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小说:在中国古代指神话传说、志怪志人、传奇讲史、杂言琐记之类的作品,与今天小说概念不同。谢希深:谢绛,字希深,宋仁宗时历任知州、知制诰。欧阳修友人。宋公垂:宋绶,字公垂,宋仁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家多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史院:史馆,宋代史馆称为国史实录院,有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属翰林院。琅(1áng郎)然:读书声清朗响亮。属思:构思命意,撰写文章。三司:宋朝主管财经的机构。田元均:田况,字元均,宋仁宗庆历年间任三司使。

【赏析】

《归田录》共二卷,是欧阳修的笔记集。成书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当时作者辞去参知政事,仅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以《归田》为名,表示了作者希望及早引退,远离官场祸患的愿望。

笔记这种文体,是宋代特别繁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们较全面地反映了有宋一代的时代风貌,文字也大多生动活泼,富于趣味性。《归田录》是其中较早出现的一部书。书中追记朝野遗闻轶事,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欧公从容不迫的行文风格,不但可以增广知识,有些还颇具启发教育意义。此处因篇幅限制,仅撷取四篇加以品读。

第一则卖油翁的故事,说明人们熟知的“熟能生巧”的道理。作品中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善射箭,以能够百步穿杨自觉了不起的陈尧咨,一个是走街串巷,酌油熟练的卖油翁。写陈尧咨,主要突出写其思想变化,写卖油翁则侧重表现其对事物的见解。

写陈尧咨的转变也是从卖油翁观察的角度写的。“睨之”,对陈的“自矜”略微显示出几分不以为然,至多不过是“十中**,但微颔之”。“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流露出了陈的自许甚高,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这句漫不经心、平淡朴素的话,却包含着他对生活真理的深刻认识。任何技艺无论高下,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刻苦锻炼,努力钻研,才能得心应手,技艺高超。这则故事,把熟能生巧的道理,很自然地寓于故事之中,展示得具体生动,耐心寻味,令人信服。

第二则故事写孙仅作《骊山诗》二篇,歌咏骊山的史迹,因后篇有“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的句子,竟被要陷害他的小人把他的诗和当时皇帝大建宫室联系起来,认为是影射宋朝江山不久,于是将其诗呈送到皇帝面前,幸亏宋真宗只读了第一篇,觉得写得不好,就丢在一边,没有读下去,这才幸免一场大祸。

欧阳修的这则故事,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痛恨小人中伤告密的恶行,也折射出封建社会文字狱的现实。“人以为幸也”,也反映了众人同情孙仅,为他庆幸。

第三则主要记载介绍了钱思公和宋公垂这两个人的读书故事,并补充作者自己“三上”的写作经验。可见天才来自勤奋。

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把三人勤奋好学的人的不同方法体现得淋漓尽致。钱思公,作者抓住“坐”“卧”“上”三个字表现他“平生惟好读书”,经史是圣贤的书,读时必须正襟危坐;小说差一等,可以卧读;小辞在当时还算不上文学正宗,所以“上厕”阅读。可以说,用字极准确形象。宋公垂更是分秒必争,“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读古文就要这样大声诵读。故事富于趣味性,寓庄于谐。

第四则主要讲述的是田元均的宽厚老实。欧阳修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通过人物富有特征的片言只语,行动细节,以小见大,去表现其性格、心理和神韵。读起来如见其人,鲜活可爱。田元均一句“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当了几年官,媚笑的太多,以致脸面都像靴子皮那么厚了。令人忍俊不禁,笑毕又发人深思。

【3】

秋声赋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①:“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②。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③。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④。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⑤?”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⑥。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馀烈⑦。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⑧。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⑨。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⑩。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

①悚(sǒng)然:惊惧之状。

②淅(xī)沥:细雨声。潇飒:风声。砰(pēng)湃:波涛汹涌声。

③□□(cōng)铮铮:金属相撞击之声。

④衔枚疾走:口中含着枚,急速地前进。枚,形如筷子,两头有带可系于颈,古时行军出击敌人,为行踪保密,常令士兵口中衔枚,以防喧哗。

⑤胡为:何为。

⑥缛:繁密。

⑦一气:天地之气,这里指秋气。余烈:余威。

⑧刑官:《周礼》按官职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秋官为司寇,掌刑狱,故称秋为刑官。于时为阴:古时以阴阳配合四时,即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兵象:战争的气象。古时战事多发生在秋天,故称秋有兵象。金:古以五行配四时,称秋天属金。义气:指天地刚正之气。肃杀:形容秋气凛冽,使得草木枯萎。

⑨商声:古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分配四时,秋天属商声。夷则:古十二乐律之一。古以十二律与十二个月相应,七月属夷则。

⑩渥然丹者:形容面色红润,这里用以比喻青年。槁木:枯木,用以比喻衰老。黟(yī)然:黑貌。黟黑,形容头发乌黑,借指壮年。星星:头发花白貌,借指老年。

戕(qiāng)贼:伤害。

【赏析】

这是一篇具有散文的笔调,赋的铺陈手法以及诗歌的形象、意境、韵律的优秀散文赋。全篇文章,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秋声、秋色、秋气、秋意,抒发了作者浓厚的悲秋之慨和对政治、人生的深沉喟叹,既是作者庆历新政失败以来政治上、思想上极度苦闷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自宋玉《九辩》以来“悲秋”之叹在宋代的一种继承和延伸,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题材上的悲秋传统,影响颇为深远。

文章借秋声发端,摹声状物,惟妙惟肖。又于草之零落而有感于人事之推移、年华之易逝,转入悲秋本意。一起始,就突现主人公活动场所及其神态,给人以真实感。当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欧阳子正在书斋凝神诵读,室外传来了阵阵震撼心灵的声音。于是作者由“声”而“听”,听得认真,感到惊奇,因之产生联想,便采用一连串形象的事物来形容,化虚为实,而童子的回答又引发了主人公的深沉感慨。随之以“秋声”领起,以咨嗟惊叹渲染气氛。于是从秋之“色、容、气、意”等着力描摹,积蓄气势,以突现“秋声”肃杀之威、摧残之力。又从人事、时令、五行、音乐等方面,说明秋之威力合乎自然之常理,从而过渡到社会人生。欧阳修一生阅历甚丰,具有穷、达两方面的生活体验。文章的结尾,写出作者对人生的大彻大悟。正因为有动于中,有为而发,故写得生动感人。末句又从秋声中添出一声——虫声,以作余波,蕴含着不尽的叹息。

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紧扣秋声,声情并茂,层层转折,翻尽波澜。又善于以宾衬主,活泼有致。在句法上,字数长短变化,多属散行,间杂以适量的偶句,既富于文采,又摇曳生姿,自然流畅。在韵节上,或密或疏,若行云流水,舒展自如,随意而止,毫无滞涩之弊,为散文赋的发展奠立了坚实的基础,对苏轼等人的赋体风格更有着明显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大海的优美段落赏析

全文共 4076 字

+ 加入清单

海是静的,仿佛明镜一般,倒映着蓝天白玉,绿树红花,犹如一块碧玉。再看仔细一点,便可以看清海水格外清澈,连里面的细砂 石子都看得一清二楚。

亲近大海,领悟海,体会到了海的心声,海自然与你共鸣,无须刻意强求,也无须费力搜寻,海,始终都会以潮声与你相亲,以其海色伴你舒适!

太阳升高了,海上的雾渐渐散去,大海的真面目终于出现了。当傍晚涨潮的时候,大海却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它变得像一个无边的战场。海风吹着尖利的“号角声”。海浪更像是一名铁骑将军,带领着“千军万马,俯冲而下,向海岸猛烈地进攻着,发出隆隆的怒吼声。令人毛骨耸沿。

深夜,黑色的天空伴随着明亮的小星星,不停地眨着顽皮的笑脸,好像想睡但又睡不着似的。而大海则仰望着一闪一闪的星星们,轻轻地哼唱着“摇篮曲”,渐渐地那几颗小星星终于合上了眼。而大海自己仿佛也进入了梦乡。正在行驶的小舟慢慢地飘着,不敢惊动这宁静的夜。

是啊!满视野的蓝色。无暇 透明,纯洁 安静,足以融化自己的一种颜色,那是自然唯一赋予大海的颜色。描写大海的优美段落

慢慢地,海上起风了。微波粼粼,阳光洒在上面,海面就像破碎了的金色翡翠,让人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莫名的怜惜。风越来越大,波浪也渐渐变大,一浪追打着一浪。浪花是白色的,似乎是一块迎风飘舞的绸缎。波浪推着波浪,有的推滚了一阵就没影了,有的打在岸边的礁石上,发出“哗哗啦啦啪啪”的声响。

大海,这是我向往的地方,喜欢她宽广的胸怀,她的蔚蓝,她的清澈,还有那浩瀚无垠的海洋世界,孕育了丰富奇异的海洋生物,形状奇异,色彩艳丽,有精美的花纹。大自然造就了这一浑然天成的生物,她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宝藏和财富。是难以用纸笔来承载,那博大精深的大海无法用文字来形容。无论是出自于何种原因,我对大海的情怀却一丝不减,总会刻意去想她,仿佛只有大海才能荡涤心中的郁闷与疲惫,净化了我的灵魂。

波纹叠着波纹,浪花追着浪花,海浪镶着波花织成的银边,一会被前面的波浪卷入浪谷,一会儿被后面的波浪推上浪尖。海浪拍打着一堆堆礁石溅起一朵朵浪花。沙滩上大的 小的 长的 扁的 花的 奇形怪状的贝壳……被大海作为礼物送给我们。

仰望蓝天,远眺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分不清天涯还是海角,全然一片蓝色的世界。成群的海鸥,追逐着一浪赶着一浪的浪花,另几艘渔轮也载着勤劳的渔民正在远处撒网捕鱼。

海,就像一位身穿蓝纱裙的美丽姑娘,像海洋万物的母亲。每当浪花迎面而来的声音,就是她的迎客曲。看,那岸上的金色沙滩,在朝阳的照耀下,使每一粒细纱都变得像金子般的闪耀。

向前几步,一排白花花的浪头向我跑来,抱住我的脚丫,又退回去,接着又是一排,就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稚嫩的小脚。而那浪头更有着战国时冲锋陷阵时的情景,气势磅礴。

晴空万里,强烈的阳光直射在黄澄澄的细沙上,没有一片云,没有一丝微风。我坐在温暖的沙滩上,面对着大海:海天一色。在大海和天空的交界处,蓝色缓缓的向沙滩这边漫延。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 明净,锦段般闪着银色的光辉。

第一次面向大海,总喜欢站在它的身边眺望,静静地听它的呼吸,出神地看它美丽的模样,光着脚丫任浪花冲刷;面向大海,喜欢身边的他搂着肩头,哼着我们的歌,说着我们过去的往事,一起悠悠的向前走,走到天荒地老,相信,这对我们的爱情不是美丽的童话。

海浪从海平线上滚滚而来。它们打在礁石上,浪花碎玉似的乱溅开来。那溅起的水花,远远望去像一簇簇白梅,微雨似的纷落在海水了。海浪一浪紧接一浪,一浪高过一浪。它们好像在赛跑,一个浪花冲过礁石奔向沙滩,另一个浪花有紧跟着冲了过来。它们好像在和礁石搏斗,疯狂地发起猛攻,猛烈地拍打着礁石。

一阵忙乱过后,你便体会到其中的节奏,那便是平静的大海的心跳。随浪涌动是一种情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奇妙感觉,你需要感受的是实实在在的生命跳动,是一种即使平静,也如此博大,强烈的心跳。

海风阵阵的吹来,浪被撞击在礁石上,溅起了洁白的水花,它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海浪一层一层从远处轻盈地荡来,给沙滩勾勒出一道白色的“裙边”,使大海更加迷人。

欣赏夜晚中的大海,我发觉,夜幕下的海并不同于白昼之下的大海,夜幕中的大海更加深沉,更加静谧,更加梦幻。站在沙滩上,感受着海风的轻拂,闻着大海的味道,听着一波冲击另一波的海浪声,看着漆黑夜幕下的海水中倒映的那轮圆月,和几颗闪烁的星星,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我们两个。

浪来了,一排排蓝的的波浪,顶着白色的花环,借着风势,飞快地向岸边涌过来,越来越猛。我连忙闭上眼睛急急忙忙地跳了起来,刚一落地,一个浪就朝我头上“噼”了下来,浪花溅得到处都是。

远远望大海,大海蓝蓝的,仿佛一块蓝宝石,无边无际。近处看大海,大海却不像刚才那种深蓝色,是一种灰褐色中夹着一点白白的,实在说不出是什么颜色。一阵风狂啸而来,大海卷起浪花,这浪花是雪白雪白的。大海真是变幻莫测,一会儿是蓝色,一会儿是灰白色,一会儿又变成了白色……

时而有一阵阵秋风吹来,大海便卷起了浪花,浪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时形成小兔子;有时变成小老虎;又有时让龙栩栩如生……而大海却像美丽温和的母亲,把这些可爱天真的小动物们紧紧地 紧紧地抱在怀里,使它们感觉到自己是多么幸福……

中午,太阳当头照。阳光照射在海面上,金光闪烁。这时,一艘轮船向这里开来,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有的人在海边吃饭;有的人在海边捡贝壳,贝壳的形状千奇百怪,五颜六色;有的小朋友迎着海风在那里放风筝;有的小朋友在那里用沙在做金色的城堡,漂亮极了;有的人在游泳,大人没有带救生圈,小朋友全部都带上了救生圈;有的小朋友在那儿玩耍;有的人坐在那金色的沙滩上面晒太阳呢;还有的人坐在金色的沙滩上一边吃着食品,一边坐在那儿聊天呢!

这次,我看到了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它是那样的雄伟壮观,是那样的使人陶醉于它的雄伟中。这使我总想高歌一曲,来表示我满心的心潮澎湃。明净高远的天空上挂着一个金光四射的太阳公公,红日的影子倒映在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上,水又围绕着这样峰峦雄伟的山,再加上千山一碧,万古长青,这大海真是美不胜收啊!

早晨,海面很平静,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把整个大海照得红彤彤的。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动,海鸥贴近海面快乐地飞翔,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勤劳的渔民驾驶着渔轮,早早地来到这里打鱼 捞海带,阳光给他们披上了金色的盛装。海水哗哗地冲上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又圆又大的一轮红日沉沉地像西山落下,邓叔叔说:“天黑了,我们该回部队了,”一轮圆月露出红晕的脸蛋,挂在天空中,像一盏灯给我们照耀着路,我恋恋不舍地看了看那广阔神秘的大海,那蓝蓝的海水翻腾了一天的浪花好像玩累的孩子,静静地躺在金色苍穹下轻轻地喘息着,游人也一个接着一个的离开了大海。

下午,涨潮了的时候,海面的景色可壮观了。银白的海浪一个紧接着一个向岸这边奔来。开始,浪花只像调皮的孩子一样跳跃着。过了一会儿,一米来高的大浪一个推着一个奔腾而来。海浪撞击在海边的礁石上,迸出碎玉般的浪花。游客们看了,情不自禁的发出了一阵阵惊叹声!

我向往大海。孩提时的我总以为海有一位女神,一位“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女神。不是吗 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的明媚;风雨的海上,何等的阴沉。而且,这位女神住在灯塔的岛上,海峡是她的扇旗,海岛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上……

大海的深度也是深不可测的。它象征着做任何事都要深思熟虑,而不能草率行事,将大部分的事情先藏在心里,直到你认可他,了解他,对他很放心的时候,再将藏在心中的事情慢慢告诉他。就像大海一样,它与人类渐渐成为了朋友,才把能源一点一点地输送给我们。不然,大海的一次洪水大发,就会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它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大海,蔚蓝色的海水被风吹得哗哗作响,掀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向远处望去,海天一线,分不清哪是大海,哪是蓝天,数不清的游人在大海里畅游,一上一下地随着海浪起伏,他们像水中的鱼儿来回,又像北冰洋里的海豹在水中露出无数的脑袋。

这早上的大海是多么迷人呀!海水是那么的蓝,好像一匹宽阔无边的蓝绸子,一直铺到天边,海面上一只只海鸥忽飞忽降地,仿佛给蓝绸子绣上美丽的图案。还有那大海的涛声听起来好像是月光母亲低吟的摇篮曲,我坐在沙滩上,看着蓝蓝的大海,听着海水的涛声,呼吸着海边的清新空气,细滑的沙子好像在亲吻我的小脚丫,舒服极了,远处爸爸的喊声打断了我的遐想,他们已经下海了。

正所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远处的海水,在娇艳的阳光照耀下,像片片鱼鳞铺在水面,又像顽皮的小孩不断向岸边跳跃。我说:“大海是生命的母体;海水是生命的洗礼玉液;而面向大海,沐浴海风,感受滚滚红尘间千种风情乃人生一大乐事。

我向往大海。大风的时候,她架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下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多低头静默着。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风神轻柔而潇洒……

我还喜欢晚上的大海。晚上还是深蓝色的。月光照再海面上,就像给大海披上一层银沙。我漫步在沙滩上,海风轻轻的吹拂着我,注视着那微波亃亃的海面,听着那哗哗的海浪声,只觉得心升神诒。

海水波光粼粼,太阳一照大海,就像向大海撒下了碎金,无比美丽!海滩上还有着许多奇形怪状的贝壳和石头,沙滩有着柔软的沙子。屹立在岸边的沙滩上,向远处望去,只看见白茫茫的一片。海水和天空合为一体,都分不清是水还是天。

海又恢复了平静,仿佛在积蓄力量,准备发起下一轮的冲击。一垄垄的海浪依然向海边涌来。但它们都温柔了许多。刚才还热闹非凡的海面一下就变得安静起来。远处依然是天苍苍 海茫茫,大海与天融合成广阔的穹庐,我早已分不清哪是天涯哪是海角了。

渐渐地,海滩上的人多了起来,海滩上也嘈杂起来。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好像也更加欢快更加响亮了。“啪 啪 啪”一声接着一声,一刻不停。像在奏着一曲永远也奏不完的乐章,也许人们已经听它演奏几百年了,但却依然那么亲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首句写身在异乡的诗人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兄弟亲人。

起句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中之情酝酿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发只不过是碰到了重阳佳节这一导火索罢了,一个“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了平日思亲之经常。这两句诗着重在写诗人节日的感受,由于诗题已经点明时值重阳佳节,埋下了热闹欢愉的节日场面的伏笔,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更加鲜明。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节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古时有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消灾避邪之说。这里,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这首诗注重感受和细节的典型性,“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既是诗人日常感受的升华,又是长期客居异乡的游子节日感受的概括和总结,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登高插茱萸的细节,体现了节日兄弟聚首的欢悦,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时代和地方色彩。正因为这首诗注重感受、细节、时间、环境诸方面的典型选择,因而就形象逼真地表达了诗人具有典型意义的感情。因此千百年来屡经传诵。

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3lian.com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

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描写雪的优美段落赏析

全文共 3748 字

+ 加入清单

花,令文人骚客灵感大发,浮想联翩。难怪诗仙李太白赞颂: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雪花,不仅使人们看到白玉无瑕的新景,更能看到春天的曙光。

雪,飘起来了,看!一片片洁白的雪花,随风飘舞,摇曳多姿,像鹅毛,像柳絮。雪,真美啊!晶莹光亮,婀娜多姿,像一颗颗小星星降落人间,又像一朵朵六瓣梅花打着旋儿纷纷落下。雪,像云朵那么轻柔,如玉石一般洁白。晶莹的透明的雪花在天空飞舞,街道上洒满了雪,房屋上落满了雪。整个大地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总如南方某省,我们的冬天也可能随时会降临。但我们只要记着,无论多么寒冷的冬天,勇敢面对,我们就可以看到白蝴蝶似的雪花任意飞舞。请你坚信着:冬天到了,雪花盛开!

盼望了一个冬天的雪花,下午终于飘飘洒洒满天飞舞般降落。同事们也如孩子般奔向办公室的走廊,欣喜地用手去接冰凉的小雪花再用盆子收拢些飘舞的小雪花。隔窗望去,天地之间因突然多了这白色的小精灵而愈发显得美丽。虽然地面只是湿漉漉的并未积雪,但是能看到雪花,我已很满足了,心里默默期盼:千万不要停,再下大一些,再大些。

梅将雪共春,字里行间,能看到雪花的快乐以及诗人的快乐,令人羡慕!何时,我们也能够触摸到这样的快乐?即使雪花在掌心里化成了一滴水,也能留下纯净的记忆。

经过几场大雾,冰霜先行探路。耐不住寂寞的寒流,势不可挡,闯进人间。雪花飘飘荡荡,千姿百态。如仙女下凡,个个披上了漂亮的婚纱。所有的行人,头戴繁花,换上花色衣服。天空,花在飞扬;地上,花在跳舞;高楼,花在装饰;万物,花在雕琢。这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冬雪的歌是那么美妙,动听。每一年冬天它都在反复地演唱着纯之歌,淡之音,严之律。我想,这首雪之歌不应该只是冬天特有的乐曲,它应该是每个人的人生之歌。

当太阳升起的时刻,雪花知道,大地已不再需要他的爱,他融化成一粒粒小液滴,消逝在瞬间,他知趣的离开,让大地贪婪的吮吸阳光的温暖。阳光取代了们的地位,肆意的向雪花炫耀自己征服的的快感。大地不曾留恋雪花,不曾想过默默爱她甚至可以为她付出生命的爱的使者。

雪花再一次轻轻飘落,落在肩头。大自然是怎样创造的它们?竟如此的动人。不禁伸出手,想看看这六瓣的晶莹花朵是怎样的姿态,却不料它在掌心瞬间消逝,从指间滑落。即使它们曾经开的多么绚烂,终究逃不过死神的魔掌。

雪洒向人间,洒向漆黑的角落,洒向一切需要白色的地方。雪花如花飘落,不如说是仙女下凡,她们舞着高贵的身子,托着深深的寒意,飞出了天空的银幕。每一次的着地,都是对大地的热情拥抱与亲吻,或许她不想打扰正在睡梦中的人们,总是轻轻地降落,无声无息的来到人间。

雪是纯洁的,正像我们人类纯洁的心灵一样,让我们看到了大真,大善,大美。诗人韩愈曾写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不就明显是说明了白雪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和大无畏精神吗?

雪越下越大,干枯的树枝被白雪装饰,不再单调;路旁停放的车辆变成了纯净的白顶白窗,如卡通般的梦幻;小区门口高高悬挂的红灯笼,顶部因积雪映衬而愈发红艳;学校的操场乒乓球台全部被雪覆盖,一幅银装素裹的画面。

早晨一醒来,拉开窗帘发现窗外一片银色的世界。树枝屋顶路灯上都积满了厚厚的一层雪。乍一念,还以为自己跑错了城市。总以为雪是哈尔滨吉林那一带的专属,没想到仅一夜的功夫,上海也能笼罩在一片雪的天地。

早上醒来,打开窗子,就看到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我高兴极了,飞快的穿好衣服,冲到院子里,在雪中跳呀跳呀!看,院子里的那几棵青松上,堆着一层厚厚的雪,但是青松一点也不怕冷,依然苍翠挺立,还有那蜡梅也不怕冷,在雪中开放着呢。

雪花断断续续的飞,时大时小,有一阵子甚至大如鹅毛,只是没有寒冬腊月里密集,也不能堆积,转眼融化不见了踪影。我站在窗后向外望,望不见准备萌芽的小草,望不见几欲抽蕾的花儿,也望不见“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好像舞蹈家从空中舞动一般,那姿态优美动人;落到地上后,像是给大地穿上一件白色的棉袄一样。当雪落到一定的程度时,你踩在上面,就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那声音如此动听,最好玩的游戏就是堆雪人玩了,堆出的雪人也是白色的就像老奶奶一样,那么慈祥,那么和蔼可亲。

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外面静悄悄的,仿佛只有雪花在轻轻飘落,在上演着一场好戏,真像是一个粉妆玉砌的银色王国.马路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冰雪覆盖的世界分外妖娆.

抬头看天空,雪花们正在空中翩翩起舞.我踩在雪地上,一个人置身于这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当中,仿佛来到了天堂,脚下是软软的白云,身边是可爱而纯洁的小精灵.我用我在学校学的舞蹈跟这些小精灵们跳起了舞.

雪花漫天卷地落下来,犹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轻轻地、轻轻地落在房顶上,落在草地上,落在山峰上.一会儿,大地一片雪白,好象整个世界都是银白色的,闪闪发光.雪落在地上,那么纯洁,那么晶莹,真使人不忍心踩上去.

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看!多美的小雪花啊!一开始零零落落,小小的,又轻又柔,仿佛那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着翅膀,一片片绒毛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接着小雪花慢慢变大,变厚了,变得密密麻麻,仿佛月宫里的吴刚用力地摇动着玉树琼花,那洁白无暇的花瓣纷纷飞落下来.最后,雪越下越大了,雪花们在半空中你拉我扯,你抱住我,我紧拥你,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絮从天空翻滚而下.

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当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盖上了毛毯;落在房屋上,想给房子披上了棉衣;它落在大树上时,想给树穿上了银装;它落在汽车上,像一层层白奶油.这情景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四周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真是美不胜收啊!

每天早晨推开门出去时,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不时地向我袭来.并且,偶尔会有顽皮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六角形的雪花各式各样:有的像银针,有的像落叶,还有的像碎纸片…煞是好看.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毛毯;落在树上,像穿上了银装;落在汽车上,就像刚刚出炉的新鲜奶油蛋糕.这美丽的雪景使人们沉浸在清新的空气里.到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寒风“呼呼”地咆哮着,用它那粗大的手指,蛮横地乱抓行人的头发,针一般地刺着行人的肌肤.行人万般无奈,只得将冬衣扣得严严实实的,把手揣在衣兜里,缩着脖子,疾步前行.而大路两旁的松柏,却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傲迎风霜雨雪,激励着人们勇敢地前进.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哇,只见天地间下着细小而密集的雪花,并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好像无数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儿,传达着春天的祝福.过了半晌,雪慢慢的停了,只见平台和长廊的栏杆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花盆里花的枝干和叶子上都托着一团团的雪,晒衣架上的雪像一条弯曲的小路,红瓦屋顶上的雪像一排排钢琴键,一排红瓦一层雪,排列得那么整齐,令人赞叹不绝.

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我爱白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这时,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遍白皑皑的世界,晶莹剔透,美不胜收.雪渐渐地停住了,太阳又出来了.金色的阳光普照在雪地上,映出一道道七彩的光芒.路旁的树上挂满了透明的“银条儿”,这就是“传说”中的树挂,它那奇特的形状令人惊叹不已!银条上偶尔还结着雪球儿,若是有顽皮的人晃动树枝,银条和雪球就“簌簌”地抖落下来.雪球摔碎了,玉屑似地雪沫儿随风飘散.真是一个雪白神奇的世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玩起了久违了的“打雪仗”,“堆雪人”的游戏.一个个雪球,一片片纯白,飞入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心中的雪,雪中的心,都融化在了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赏析:一人美出世界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带领团队走在学术前沿的大李,从职高生到“大国工匠”的老王,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的小刘:此乃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的三名候选人。若说风采,大李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了重大贡献,老王将普通技术化为完美艺术,斯人风采,莫敢仰视。但更吸引人的,却是小刘那镜头中的一幅幅美景。

诚然,诸如大李、老王一类的各界人士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但也正因如此,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自体味世界之美,而小刘跋山涉水,将此一一镌刻,直达人们眼底。

风采在他前行的脚步上。

想起李时珍,走遍各地去寻那一味草药,那一株花蕊,一步一步踩出了《本草纲目》;想起郦道元,踏遍江河湖海,去寻那水之命脉,那河之经络,一步一步记成了《水经注》;想起了马可·波罗,行遍东方各国去抚那一匹丝绸,那一盏瓷器,一步一步书成了《马可·波罗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言:“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小刘便是如此一步一步前行着,不畏艰难,不惧风雨,访遍名山大川。他的美景如清风拂面,荡涤了尘埃,舒缓了心情。

风采在他记录美景的镜头上。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面对着“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瀛洲,也只能望洋兴叹。纵然有满腹才华,可将自然之一隅的雄奇、瑰丽书出十分之一二?透过小刘的镜头,我们能一同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欣赏山之巍峨,水之壮阔。无需多言,已在美景前心荡神驰。

风采在他与人分享的精神上。

手中拥有众多美景,小刘未私藏,而是慷慨地与人分享。对于那些终其一生可能也无缘亲自与这些山川相见一面的人来说,一组组美到惊心动魄的图片已是莫大的安慰。能够足不出户即享受一片大好河山,都要归功于像小刘一样无私分享的人。

所谓凡事顺其自然,遇事之时泰然,成功之时淡然,失败之时坦然,而在面对那抓人眼球的景致时由衷的愉悦恐怕是怡然了吧。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小刘凭一己之力给予我们其中之三,正是风采自在其身,一人美出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考作文热门题目预测及优秀作文赏析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2010年底,正在国外留学发展的徐峰接到母校西安交大的电话,母校诚挚邀请他回校任教。徐峰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欧美的高薪待遇,毅然回国。他说:“个人的发展要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6年后,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皮肤与牙热—力—电耦合行为机理”填补了国际空白,被西方学者点赞。

材料二:2018年春节,一则来自连云港的短视频纷纷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新华网、央广新闻、人民网等200多家媒体头条转载,网上获赞百万次。视频记录了105岁母亲给74岁女儿发压岁钱的温馨一幕。视频的背后,是这个五世同堂家庭的子孙贤孝,是百岁老人的幸福晚年。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赏析:【家与国】

家,由一个个人组成;国,由一个个家组成。似乎是先有家,再有国,其实,要有家,就要先要有国。

我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像百年之前我们的祖辈身处炮火之中?这是先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在他们心中,放在第一位的是祖国,没有独立强大的国家,怎能有安稳幸福的小家?

5000年前的大禹也深知这一点。他也有自己的家,但他引领众人治水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将人民放在了第一位,所以人们才会如此团结,跟着他一路含辛茹苦,筚路蓝缕,励精图治,所以才有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国家——夏朝,所以才有了千千万万安稳的家。

大禹之后,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一生。孟子广颂“儒家经典”,凝聚了万千中国人的心;辛弃疾铁血沙场,鲁迅弃医从文,等等,他们都是先救国,再管家。正因如此,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都说“国家”,而不是说“家国”?小的家庭想要美满幸福,就得先强国。

十八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黑暗时期来临。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一笔笔屈辱的赔款,国家一蹶不振。可是,中国亡了吗?不!没有!没有!中国的文化中有很多带着铁带着血带着骨气的成语:精忠报国、视死如归、嫉恶如仇……这些成语,已经成了华夏民族的基因!于是,便又有了一辈辈的革命烈士,梁启超、谭嗣同、朱德、周恩来

正是他们骨子里的不屈之魂,才使得中国这个东方雄狮从沉睡中苏醒。这就是为什么要强国的理由,因为光有家,国却衰败得不堪入目,国家和人民就会像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人民、祖国、家庭,这就像是水、粮食、空气,每一个都无比重要。家庭幸福,人民回报祖国,祖国承载家庭。

现在,我们的国家快速发展了,这也是因为有了前人们的铺垫。闻一多、朱自清,用自己的思想将人们团结起来;邓稼先、钱学森,使我们国家有了原子弹、氢弹,用科学让祖国强壮起来。他们的贡献,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只是一棵小树,一群人就是一个家庭,无数个家庭团结起来,就是一个国家。国与家,密不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江苏盐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从未走远

全文共 2494 字

+ 加入清单

那宁静空灵的檐雨滴声,从未走远。小编收集了从未走远作文,欢迎阅读。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读】

盐城卷一直以命题作文为主,2015年仍旧采用这一考查方式,只是形式上有了突破,不再是直接出现作文题,而是以“导语+命题+要求”的形式呈现出来。

就命题内容来看,这道作文题,仍就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写,有真话讲,有真情抒,积极引导学生跳出自我的小天地,关注社会,拥抱自然,思考生活,进而获得个性化的感悟。写好这道题关键在这几个方面:

读导语,实现从时空到心理的跨越。这道题的题眼是修饰语“从未”,就是“从来没有”的意思,这样就可从时空角度把文题理解为“从来没有走远”,粗读提示语,“总在”“始终”“时时”“常常”等词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仿佛总在身边”、“始终浮现眼前”、“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等短语,告诉我们实际上这个人并不在身边;只是“浮现”在眼前,其实这件事并不是发生在眼前……可见,“从未走远”一题,还应该抓住关键词“远”从心理角度去理解,即“叙述的对象虽然已走远,但其影响仍留存心底,并没有走远”,所谓“天涯若比邻”便是如此。

定角度,设想从一个或几个点解释文题。文题中“远”既指时间消逝的久远、空间距离的长短,也指心灵的隔阂或思想的偏离等。可选取某一个人(物)如何让“我”感觉从未走远,也可以写不同的人(物)令我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的。

精构思,让作文从平淡无奇变得光彩动人。中考作文怕就怕没有特点,写不出新意。而要写出特点,写出新意,就必须对作文有一个精妙的构思。写作时要尽力写出其中的“变化”过程,即由起初的以为远去到感到就在身边的过程,是某物的触发,是某景的感染,是某人的启发……如具体写出自然就动人了。

【误区】

误区一:漠视导语。该题的导语已经比较明确地告诉考生,不仅可以写那些一直就在身边的人、事、情、理等,还可以写那些看似已经走远,实则一直就在身边的人、事、情、理等,部分同学忽略了对导语的研究,只是从第一个方面选材立意,就很容易写得肤浅,而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

误区二:题材单一。导语部分提示我们可从人、事、情、理方面寻找题材,后面还附加了一个省略号,也就是说,如果写那些从未远去的“物”等也是合乎要求的。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写“人”的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写爷爷奶奶这类亲情、老师同学这类师生情的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样单一的题材造成撞车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得分。

误区三:无“我”意识。“从未走远”这一命题作文,其实就是个半命题作文,不仅要填写出“谁(什么)”从未远去,其实还要写出从未离开“谁”,而后面这个“谁”最好就写“我”,而少数同学审题时忽略这一点,直接去写某个历史人物从未远去,却没有写出“我”是如何感受到的,这就有“掉书袋”的嫌疑了。

误区四:蜻蜓点水。不少考生审题时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思考了“是谁”从未远去,没有认真思考“为什么”感觉“从未远去”,是他(她、它)给人以教益,还是他(它)给人以情感的熏陶;是让人思念、感激、感恩,还是令人反思、反省、感悟……难怪出现了不少假大空的文章。

【范文】

从未走远

仿佛一夜之间,镇上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无数“现刻瓦片”的小摊,摊旁挤满了喧闹吵嚷讨价还价的游人,摊后站立着油嘴滑舌却又分心刻瓦的摊主。我站在街头,脚下依旧是那条麻石板路,却似乎很多东西都走远了。

一抬头,镇口石门上是陶二爷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田”中藏“寿”,“口”中藏“禄”,“喜”依“示”边,团团喜气,却又因瓦的灰色显得肃穆起来。“福”下是喜鹊登梅、貔貅招财、麒麟送子、三阳开泰四副吉祥图案,极为传神。穿过石门沿着石板路走,两侧屋顶上青瓦鳞鳞千瓣,古朴素雅,沉稳宁静,纹路古拙若桑间鸡鸣,桃源犬吠,淳朴可爱。

十多年前,小镇尚未被开发成为景区,未被冠以古镇之名。幼年的我热衷于观赏陶二爷雕瓦刻砖。他好两口小酒,颊上微酡,使描样上线条飘逸圆润,下刀时力道匀适,打磨时凹凸有致,上药后浑然天成。一抬腕,是丹凤朝阳,一低头,是鱼跃龙门。凿削铲旋,如写书法,抑扬顿挫间光影流动。陶家一排“福”字瓦简单而各异,掩映着后院小叶黄杨密密匝匝的叶子,流淌着时光静好。

可现在,那些生意红火的摊主并不描样,遑论上药——现刻嘛,效率第一。彼时的认真与虔诚呢,精雕细琢与岁月安稳呢呢,难道都随着这十余载光阴渐行渐远了吗?我听着耳边高高的鞋跟叩击着石板路,望着尖尖的伞顶划过起伏的墙垣,心下一丝迷惘。

七拐八弯进深巷,熟悉的木门,斑驳的低槛,陶二爷竟一直没搬家。推开半掩的门,一声旧旧的“吱呀”声还是昔年音客。他正刻一条鱼,砖石中心只寥寥几笔,一条极生动的灰鲫,然觉满砖江湖,烟波无尽。抬头见是我,一怔神,旋即爽朗一笑:“丫头还记得我这老头子?”我可处江湖之远啦!”复又低头。有细密的雨丝飘舞,屋瓦上浮漾着湿湿的流光。

跨出门槛的那一刹那,我恍然意识到,那些我以为走远的,其实都在这儿,从未走远。也许在深巷里,也许在职业掩映下,陶二爷始终如此,怀着雕刻的信仰刀刀笔笔,岁岁年年。

那宁静空灵的檐雨滴声,从未走远。

【解读】

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陶二爷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我幼年时陶二爷雕刻时的动作,再次相见时,老人家的神态简练传神,“一怔”“一笑”,一“低头”,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刻碑老人,但他的执着与坚守,正是一道从未走远的风景。文章一气贯注,笔法累累如串珠,全无矫情做作之文句,在积累了许多来自生活的感性体验之后,在这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显露出一番成长的自省和理性思辨,体现了考生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科技进步和文明传承这一重大的社会性问题便在这些细节中得以凸显。小作者巧妙的揭示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却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爸爸我好想你优秀作文赏析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离开我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些日子里,我整个人似乎已经麻木,痛失亲人的悲哀压得我无法喘息。曾经作为爸爸朋友的吴永杰,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了我亲爱的爸爸。我亲爱的爸爸呀!你走时虚岁才33,是那么的年轻。从此,爸爸每天出现在我的梦里,不是陪我嬉笑玩耍,就是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乖乖地听妈妈的话。爸爸,我无时无刻不在想您。

记得去年的11月下旬,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里,看到家中有许许多多的亲朋好友,他们的脸上挂满了泪水,神情很悲哀、很严肃。爷爷正和奶奶她们商量着什么。妈妈看到我回来了,一把把我搂在怀里大哭了起来××××××原来,爸爸出事了,永远的离开了我和妈妈。他被作为好朋友的吴永杰残忍地杀害了。吴永杰以做花草生意,资金周转不灵为由,向爸爸借了20万元,到了还款日期,他却一拖再拖,为了逃避债务,他就在还款日期的前一天凌晨把爸爸给杀害了。

一下子,我就成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我不知道我当时在想些什么,只知道脑子嗡的一片空白,继而大哭起来。一时间,爸爸平时的好处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时,我才明白,原来爸爸是多么的疼我,爸爸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爸爸,您这一走,叫我们可怎么办?您可是我们家里的顶梁柱呀!家里一切的大小事务都要靠您。

爸爸,我亲爱的爸爸,您死得好惨!由于让您在外面耽搁得太久,都没有让您回一趟家,这也成了妈妈心中永远的痛。

爸爸,妈妈到现在还以泪洗面。我知道,妈妈在想念爸爸,也在忧虑以后没有爸爸的艰难生活。爸爸,您怎么忍心就这样扔下我和妈妈,撒手不管呢!我恨吴永杰!我恨死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爸爸,您放心,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还,妈妈也在为您的事忙碌奔波着,也在忙着为您的事打官司。就算倾家荡产,也要把官司打赢,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

爸爸,不仅我在想您,妈妈在想您,而且我们全家都在想您。您继续来我的梦中与我见面,好吗?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我们遇到了困难,您就托梦给我,帮我解决,好吗?

爸爸,女儿好想您!

[爸爸我好想你优秀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雪景的优美段落赏析

全文共 1448 字

+ 加入清单

一切都睡了,花儿谢了,向大地收回了红裙绿衫;蝴蝶躲了,变成蛹藏在地下;燕子也弱不禁风地飞走了;杨柳收取柔软的枝条,洒给大地一片冷漠。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你或许会发现窗口有一盆水仙,碧绿的叶儿,虽无婀娜的花朵,却也让你觉得它胜于玫瑰。腊梅呢,也不甘落后,展示出自己星星般的花朵,满枝都亮着,艳着。

雪大片地覆盖着土地,同时也将屋顶、树梢侵占为自己的领土。可孩子们却可以在雪地上无所顾忌地追逐嬉戏,唱啊,跳啊,撒下一串串清脆的笑声。看啊!一个白绒团炸弹似的飞了过来,在一位小朋友身上绽开了花。此时,那铜铃般响亮的笑声便在雪地上此起彼伏,瑟瑟寒风不但没有吹散孩童的热情与活力,反而将欢声笑语带到了每一个角落,吹得楼上的小朋友心里也痒痒的。

当白雪覆盖大地时,小动物们都不想出来玩了,就连爱唱歌的小鸟也躲在家里。我站在家里的阳台上看着洁白的大地、洁白的天空,地上的脚印转眼就给积雪掩埋了,阳台的窗沿上也落了不少雪花,南京的冬天可比南昌冷多了!

数九寒月,她化身成无数飞舞着的雪花,迈着优雅的步伐一步一步一点点的降落在世界的角落,那仿若永恒不老的松树也被它的晶莹所打动披上了一层层的银白,那地上白胖胖的雪人,疑惑地睁着它的小眼睛盯着树梢上那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的冰花,整个世界仿若进入了无声的世界,因为谁也不愿打破这如此神圣的时刻,是冬天啊!这如此令人痴迷的冬天!

每天早晨推开门出去时,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不时地向我袭来。并且,偶尔会有顽皮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六角形的雪花各式各样:有的像银针,有的像落叶,还有的像碎纸片…煞是好看。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毛毯;落在树上,像穿上了银装;落在汽车上,就像刚刚出炉的新鲜奶油蛋糕。这美丽的雪景使人们沉浸在清新的空气里。到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早晨起来,我走到屋子外面,那风还在吹着,丝毫没有减小的意思。这风大得简直快要把我吹倒了,害得我连站都快站不住了。这时,我的穿戴简直成了一个大胖子。虽然,我穿得那么多那么厚,可是,那风还是一股劲地往我的身子里面钻。这时,我看到路上的行人全都拿出了各种抵御寒冷的武器,什么棉衣,棉大衣羽绒服围巾帽子……可是,有一些人嘴里还在说:“冷死了,冷死了!”

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雪下起来了.多么美丽的雪花呀.在初冬刚来到的时候,雪花就及时地报告了冬天的来临.下课的时候,同学们跑到操场上,有的在欢呼,有的在跳跃,有的张开双手去接那飞舞的雪花.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盖上了.天上,地上,到处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树林.

哇,只见天地间下着细小而密集的雪花,并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好像无数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儿,传达着春天的祝福.过了半晌,雪慢慢的停了,只见平台和长廊的栏杆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花盆里花的枝干和叶子上都托着一团团的雪,晒衣架上的雪像一条弯曲的小路,红瓦屋顶上的雪像一排排钢琴键,一排红瓦一层雪,排列得那么整齐,令人赞叹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天净沙·秋思》赏析

全文共 2665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的一种悲哀忧愁的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的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的种种悲哀之情。宋玉首开中国以悲秋为主要审美体验形式的感伤主义文学先河,他通过描写秋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景象,抒发自己对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将自己面对秋色所产生的凄苦悲凉的意绪形容成犹如远行一般,“僚僳兮(凄凉),若在远行”,“廓落兮(孤独空寂),羁旅而无友生”。这就说明悲秋与悲远行在情绪体验上有着相同之处。宋玉之后悲秋逐渐成为中国文人最为普遍的审美体验形式之一,而且将悲秋与身世之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马致远这首小令也是如此。虽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颖,所表达的情感也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中国文人一种传统的情感体验,因此它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东营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向你致敬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有了黑夜的出现,人们才更向往光明;因为有了狂风暴雨的袭击,人们才更期盼雨后彩虹的来临;因为有了失败的经历,人们才会更努力地去追求成功。因为有了生活的磨难,所以使得我们的心总是向往远方,而忽视了那些脚边的事物,而他们却在默默成长,在他们的身上有一种高贵的精神,他们值得我们向他们致敬

——题记

根旁落叶

田里的稻香送来了这金色的秋天。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也是许多生命走到尽头的季节。听,秋风吹来,带来了不少“翩翩蝴蝶”,它们在空中随风漫舞,随后静静地回归了那片土地,那生它养它的地方。它就是叶,那个夏日里勤生长,为人们提供一地凉爽的叶。如今,它已静静地结束它的一生,用着果敢结束了一生,我想,或许这就是它留给时间最后的一个美丽。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它回归了那片芳土,却仍在贡献自己,为来年的新叶提供养料。像叶那般归根的精神,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根旁的落叶,我向你致敬。

墙角腊梅

冬季,总是寒冷难耐的,许多的生命都因为受不了这般的严寒,而离去了。在这了无生机的季节,却有一种勇敢的植物在一隅默默开放,献出阵阵幽香。它就是梅,那个开着小小的花瓣,却透着无比坚强的精神的植物,它选择了在这个冬季里开放,就注定它的一生要经历寒风冷雨,可它却从不畏惧,那小小花瓣的点点红粉,正是它在困境中的笑颜,那样的乐观;那不屈的精神,正是梅的特点。在它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巾帼的身影,她便是替父从军的木兰,一个如梅的女子。

墙角的寒梅,我向你致敬。

断崖孤松

凛冽的寒风呼呼吹来,整座山的树木们都在颤抖,都在哭号。然而,在这座山的一个断崖处,却是生长着一株孤松。在艰难中,活出它自己的光彩。寒风吹不倒它,因为它的根已深扎在土中。根植在岩石的脉搏里,在它的身上,就有了炽热的力量。看到它仿佛看到了洪战辉的影子,那个12岁便担负起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和神智有障碍的母亲的英雄。也在想,他为什么可以做到一棵松的姿态?那是他把自己根植在爱和责任里,独自迎着风雨啊。

断崖上的松,我向你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满分作文赏析_中考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们的目光总是顺着琅琊山、沿着酿泉水搜寻那些经典,却从未留意过这个句子:负者歌于途。

在这篇经典中,这句话和那些名句相比,就像沟边渠畔的野草,被人忽略,甚至视而不见。起初,我也不曾多看它一眼,每一次都与它擦肩而过。但就在这个静静的月夜,它再次从我的唇齿间跳跃而出时,我突然感到

胸膛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撞了一下。

他为何而歌呢?是惊见了一丛漂亮的野花吗?是摘到了几颗香甜的果子吗?是欣慰于一笔不错的收入吗?还是想到了家中贤慧的妻子、可爱的孩子?或者他什么也没想,走着走着,就放开了喉咙

总之,他是快乐的。在他滚烫的胸膛深处,一定有一个理由,那是支撑千钧的梁柱,让他背负沉重的行囊也能高歌不止。

翻阅经典,无数个这样快乐的身影从我的面前走过。

我看见那个扛着锄头,一路唱着《归去来兮辞》的陶公,夕阳像黄金一样洒在他的身上,家里的米已经不多,可他依然唱着:草盛豆苗稀

我看见那个握着沉甸甸的铁笔的司马迁,他那依然矫健的身姿,依然从容的步履,丝毫没有带着对那次人生遭遇的沧桑与苦痛。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大洋,心中盘算着,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

在世俗观念中,他们远离富贵、远离豪宅,算是苦涩相伴、苦不堪言。但陶渊明是无比快乐的,那是田园的乐趣给他的心灵馈赠;司马迁是快乐的,为中华民族追寻真相、记录历史的乐趣让他忘掉了肉体的苦痛;祥子也有一段快乐的时光,追逐买车的梦想就是他生活的最大乐趣

原来,人生都是如此,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能变得快乐起来。每一种生活中,每一个地方里,都有乐趣在其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去享受,从而乐享生活的快乐。

朋友,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困难事情、艰难时刻,请带着发现乐趣的眼睛、享受乐趣的心灵,去消解苦痛、化解艰辛,在前行的路上,洒下一路欢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古诗赏析

全文共 3994 字

+ 加入清单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珠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边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作品赏析

【注释】:

董大,名兰庭,是房琯的门客善弹琴;房给事,姓房,名琯,给事中是官名。商弦、角羽:古琴有五音,依次为宫、商、征、羽。乌珠: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一带。逻娑:今西藏拉萨。

1、蔡女:蔡琰(文姬)。

2、拍:乐曲的段落。

3、商弦、角羽:古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

4、摵摵:叶落声,喻琴声。

5、逻娑:今西藏拉萨市。

6、东掖垣:房?任给事中,属门下省。

7、凤凰池:凤池,因接近皇帝之故而得此名。

【简析】:

这首诗也是写听琴的,从胡笳十八拍引起许多联想,充满边塞风情和历史回声。以视觉来写听觉,借助许多形象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是诗中常用的手法。因为诗是呈送房琯给事中的,所以结尾是对他的赞美,题虽云弄(戏)实际是借听琴来称赞房琯,表现了文人的心计。

【英文版】

on hearing dong play the flageolet

a poem to palace-attendant fang

when this melody for the flageolet was made by lady cai,

when long ago one by one she sang its eighteen stanzas,

even the tartars were shedding tears into the border grasses,

and the envoy of china was heart-oken, turning back home with his escort.

...cold fires now of old battles are grey on ancient forts,

and the wilderness is shadowed with white new-flying snow.

...when the player first ushes the shang string and the jue and then the yu,

autumn-leaves in all four quarters are shaken with a murmur.

dong, the master,

must have been taught in heaven.

demons come from the deep pine-wood and stealthily listen

to music slow, then quick, following his hand,

now far away, now near again, according to his heart.

a hundred birds from an empty mountain scatter and return;

three thousand miles of floating clouds darken and lighten;

a wildgoose fledgling, left behind, cries for its flock,

and a tartar child for the mother he loves.

then river waves are calmed

and birds are mute that were singing,

and wuzu tribes are homesick for their distant land,

and out of the dust of siberian steppes rises a plaintive sorrow.

...suddenly the low sound leaps to a freer tune,

like a long wind swaying a forest, a downpour eaking tiles,

a cascade through the air, flying over tree-tops.

...a wild deer calls to his fellows. he is running among the mansions

in the corner of the capital by the eastern palace wall....

phoenix lake lies opposite the gate of green jade;

but how can fame and profit concern a man of genius?

day and night i long for him to ing his lute again.

【赏析】

李颀此诗,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间。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所谓“胡笳声”,也就是《胡笳弄》,是按胡笳声调翻为琴曲的。所以董大是弹琴而非吹秦胡笳。

这首七言古体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赏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也以此寄房给事(房琯),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

诗开首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起势突兀。蔡女指东汉末年的蔡琰(文姬),文姬归汉时,感笳之音,翻笳调入琴曲,作《胡笳十八拍》(拍,等于段)。三、四两句,是说文姬操琴时,胡人、汉使悲切断肠的场面,反衬琴曲的感人魅力。五、六两句反补一笔,写出文姬操琴时荒凉凄寂的环境,苍苍古戍、沉沉大荒、烽火、白雪,交织成一片黯淡悲凉的气氛,使人越发感到乐声的哀婉动人。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诗人对“胡笳声”的来由和艺术效果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邃的艺术境界。读者要问:如此深挚有情的《胡笳弄》,作为一代名师的董庭兰又弹得如何呢?于是,诗人顺势而下,转入正面叙述。从蔡女到董大,遥隔数百年,一曲琴音,把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为第二段。董大弹琴,确实身手不凡。“先拂”句是写弹琴开始时的动作。古琴七弦,配宫、商、角、徵、羽及变宫、变徽为七音。董大轻轻地拂拭琴弦,次序是由商弦到角弦,意为曲调开始时迟缓而低沉。琴声一起,“四郊秋叶”被惊得摵摵(shè设)而下。一个“惊”字,出神入化,极为生动。诗人不由得赞叹起“董夫子”来,说他的演奏简直象是“通神明”,不只惊动了人间,连深山妖精也悄悄地来偷听了!“言迟”两句概括董大的技艺。“言迟更速”、“将往复旋”,指法是如此娴熟,得心应手,那抑扬顿挫的琴音,漾溢着激情,象是从演奏者的胸中流淌出来。

董大的指法使人眼花撩乱,那么琴声究竟如何呢?诗人不从正面着手,却以种种形象的描绘,来烘托那凄恻动听的声音。琴声忽纵忽收时,就象空廓的山间,群鸟散而复聚。曲调低沉时,就象浮云蔽天;清朗时,又象云开日出。嘶哑的琴声,仿佛是失群的雏雁,在暗夜里发出辛酸的哀鸣,嘶酸的音调,正是胡儿恋母声的继续。诗到此忽然宕开一笔,又联想起当年文姬与胡儿诀别时的情景,照应了第一段蔡女琴声,而且以雏雁喻胡儿,更使人感觉到琴音的悲切。接着二句,引自然界景物来反衬琴声的巨大魅力。琴声回荡,河水为之滞流,百鸟为之罢鸣,世间万物都为琴声所感动了,这不是“通神明”了吗?其实,川不会真静,鸟不会罢鸣,只是因为琴声迷住了听者,“洋洋乎盈耳哉”,唯有琴声而已。诗人接着指出,董大的弹琴不仅仅是动听而已,他还能完美地传递出琴曲的神韵。侧耳细听,那幽咽的声音,充满着汉朝乌孙公主远托异国、唐朝文成公主远度沙尘到逻娑(拉萨的另一音译)那样的异乡哀怨之情。这与蔡女造《胡笳弄》的心情是十分合拍的。

直到“幽音”以下四句,诗人才从正面描写琴声,而且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幽音”是深沉的音,但一经变调,就忽然“飘洒”起来。忽而象“长风吹林”,忽而象雨打屋瓦,忽而象扫过树梢的泉水飒飒而下,忽而象野鹿跑到堂下发出呦呦的鸣声。轻快悠扬,变幻无穷,怎不使听者心醉入迷呢?

这一段,诗人洋洋洒洒,酣畅淋漓,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董大弹奏《胡笳弄》的情景。由于董大炉火纯青的技艺,蔡女“十八拍”丰富的琴韵得到充分的体现。诗人对董大的赞慕之情,自在不言之中。最后四句,是“兼寄房给事”的。唐朝帝都长安,皇宫面南坐北,禁中左右两掖分别为门下、中书两省。“凤凰池”指的是中书省,青琐门是门下省的阙门。给事中正是门下省之要职。诗没有提人而人在其中,而且暗示其密迩宫庭,官位令人羡艳。最后,诗以赞语作结。房琯不仅才高,而且不重名利,超逸脱略。这样的高人,正日夜盼望着你抱琴而去呢!这里也暗示董庭兰得遇知音,可幸可羡。而李颀对董弹《胡笳弄》的欣赏,以及所作的传神的描摹,自然也非知音莫能为。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首诗关联着三方面──董庭兰、蔡琰和房琯。写董庭兰的技艺,要通过他演奏《胡笳弄》来写。要写《胡笳弄》,便自然和蔡琰联系起来,既联系她的创作,又联系她的身世、经历和她所处的特殊环境。全诗的特色就在于巧妙地把演技、琴声、历史背景以及琴声所再现的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笔姿纵横飘逸,忽天上,忽地下,忽历史,忽目前。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对房给事含蓄的称扬,既为董庭兰祝贺,也多少寄托着作者的一点倾慕之情。李颀此时虽久已去官,但并未忘情宦事,他是多么希望能得遇知音而一显身手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

全文共 5591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吴融有诗“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也道“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诗词中只要出现桃花字样的,无一不是春意融融。

温风如酒,春光灿烂的季节终于来了,这时桃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苏轼有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浓浓的春意,桃花应该更早些时候知道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意融融的桃花

艳丽的桃花仿佛就是春天的象征,人们把农历二月叫桃月,春雨叫桃雨、桃花雨。唐戴叔伦有诗《兰溪棹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就是指春雨中的桃花。我们知道白居易曾有《题大林寺桃花》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见到了桃花,就仿佛追到了春天。

《诗经 ·周南·桃夭》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庆新婚的诗。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形容新娘子,又用将来会结实累累的桃树来预祝新娘子多生贵子。

桃花,往往伴随着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人面桃花”的故事,它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所写的一首诗: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和桃花树下女子的爱情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重复了。然而,千百年后,我们读到此诗,那个桃树下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少女,却如同亲见,桃花树下那段如滟滟春光一样的美好爱情,依然让我们憧憬向往。

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有一首诗,名为《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中,出现了两次桃花的影像,长孙皇后可不像后世中的女子那样羞答答的,而是大胆地说:“兰闺艳妾动春情”,那灿烂明媚的桃花,正代表了盛唐女子的青春活力。

此后的诗词文赋中,一提到“桃花脸”、“桃花面”,都不觉让人记起爱情的故事,不过后世的许多文字中,不免都挂上了伤感的色彩。晚唐擅写闺情诗的韩偓,曾在《复偶见三绝》第二首中这样写道:

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密迹未成当面笑,几回抬眼又低头。

这名女子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和有情人成为眷属。她现在默默地望着这个她深爱的男人,心中悲辛交集,却不敢脱露形迹,此时此刻,情何以堪!韩偓还有一首名为《新秋》的诗:“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脸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我认为这两首诗中的都用“桃花脸”来形容的女子,应该是同一人,她或许正是韩偓念念不忘的情人。

直到现代,张爱玲有一篇名为《爱》的散文,其中写了村庄里的女孩子,一个春天的晚上,她手扶着桃树,和一个男子打招呼:“你也在这里吗?”然而,他们的故事从此没了下文,后来女孩子拐卖到他乡外县,几次三番地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和风波,但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那个春天的晚上,那个桃树下,那个年轻男子。

桃花,一直都代表着那美好易逝的爱情。正所谓:“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古来多少痴情人都伤叹: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的仙隐情结

桃花,所代表的意象,不单单是青春妙龄的女子,芬芳甜蜜的爱情。由于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桃花也代表着隐逸和超脱的气质。

《桃花源记》一文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里就不多说了,王维有诗:“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就堪称“诗中有画”,道出了隐者之居的剪影。王维还有一首长诗《桃源行》,几乎用诗句将《桃花源记》复述了一遍: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诗中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桃花,前后呼应,文势活跃多姿,情韵悠长。唐宋时人写《桃源行》的相当多,像刘禹锡、韩愈、王安石等都写过,不过清代名士王士慎就评道:“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维)、韩退之(愈)、王介甫(安石)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拉硬弓),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

其实我觉得,也未必什么事都抬出 “盛唐” 来说道,王维这首诗确实写得最好,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王维本身就是隐士风度,拥有恬静安闲的性格。而韩愈、王安石二位,一个是“木强人”、一个是“拗相公”,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都是脾气火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犟筋头”。他们来写与世无争的《桃源行》,自然是油水难融。

在张旭的“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李白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刘禹锡的“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谢枋得的“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等诗句中,桃花都代表着那清幽神秘的世外仙境。不求功名,隐迹烟波之上的隐士张志和,他笔下的《渔歌子》也是:“桃花流水鳜鱼肥”,一付逍遥世外的风姿。

屡受挫折、心灰意冷后的唐伯虎,曾自号“六如居士”,在苏州桃花坞种满了桃花,他有一首著名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你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后人因唐伯虎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往往将《桃花庵歌》中的“桃花”,理解为“桃花运”,其实不然,此中情趣,应该是抒发隐者之情。

金庸先生在其小说中,塑造了桃花岛主黄药师这一形象,比起其它三大高手来,黄药师更加特立特行、萧然出尘。这桃花岛上,桃花遍地,落英缤纷。有道是:“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极好地烘托了东邪黄药师那绝世高人的身份。

桃花不单有隐的意象,而且还沾着“仙道”的气息。关于“桃源”,还有一个刘阮到天台遇仙子的故事,相传汉代,有刘晨、阮肇二人去天姥山采药,结果恰似李逍遥遇到赵灵儿,二位仙女留住与之结为夫妻。过了十天,刘阮要求回乡(你说这俩傻瓜回去做啥?元稹就曾大惑不解,有诗道: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仙女们苦苦挽留半年后终于允许他们回去,然而人世已是沧桑巨变,几百年过去了,只找到二人的第七世孙。想回去再找仙女吧,却再也无路可通,只留下感慨无限。

晚唐诗人曹唐最喜欢写游仙诗,有诗名《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就是写此事:

再到天台访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尘。

笙歌冥寞闲深洞,云鹤萧条绝旧邻。

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昔年春。

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所以后来“桃源”一词,有时候也代指这么一回事,相传仙人吕洞宾有诗道:“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

神话中西王母有一个“蟠桃园”,李贺有诗:“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这王母娘娘的桃花,可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的,“千遍红”,那可是要过上三百万年,足以回到地质时代中的新生代的第三纪。

曹唐的《小游仙诗九十八首》道:“海上桃花千树开,麻姑一去不知来。辽东老鹤应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此处的桃花,穿越了千万年的沧桑,令人神往。

桃花乱落如红雨――红颜薄命的感伤

桃花容色娇美,犹如红颜女子。唐太宗宠爱的贤妃徐惠有诗名《赋得北方有佳人》:“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晚唐诗人李群玉夸一个歌姬酥胸媚眼:“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晚明名妓柳如是说的更绝妙:“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蝶趁风。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人家都说桃花为美人增色,柳大美人却不这样看,她说:哼,桃花是因为我这样的美人而有了生气。

初看觉得柳美人未必过于傲气,但仔细一琢磨,说得也对,要是桃花树下站的不是美人,而是《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呵呵,这“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境哪里还有?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桃花也禁不起风吹雨打。正如李渔《闲情偶寄》中所说:“噫,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然勿明言,至生涕泣”。

李渔说,百花中颜色最媚者就是桃花了,而花期最短的也是桃花,“红颜薄命”之说,似乎就是专说桃花的,然而还是不要说明白,说明白就太伤人心了。

晚唐周朴有诗:“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唐代薄命才子刘希夷有一首很感伤的诗: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桃花,虽然鲜艳,但却匆匆而开,匆匆而落,落时的那一片片红,令人感伤无限,正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红楼梦》中林黛玉所葬的正是那匆匆飘落的桃花。除了《葬花吟》外,林黛玉还有一首诗,专写桃花: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书中写宝玉看到此诗时的感受是:“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确实,“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桃花,正是薄命红颜们的写照,诗虽然写得好,但宝玉联想到这些,又怎么还有心情说出“赞词”来。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在《桃花扇》一剧中,李香君溅到扇子上的斑斑鲜血,被点染成了一朵朵桃花花瓣,更为触目惊心,令人惋叹:

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正飞绵作雪,落红成霰。不免取开画扇,对着桃花赏玩一番。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这是《桃花扇》中的唱词,这里的桃花已不全是柔媚可怜的形象,而是体现出一种如傲雪红梅般的刚烈。

轻薄桃花逐水流――有关桃花的风言风语

杜甫有诗,名为“轻薄桃花逐水流”,不少人也把桃花看作是寻欢卖笑的风尘女子一般。岑参在挑逗一名歌妓时就写道:“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醉戏窦子美人》)。

宋人程棨在《三柳轩杂识》中更说:“余尝评花,以为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倡,李如东郭贫女”。非常明确地把桃花归于妓女一类,而且是“倚门市倡”――倚门拉客的“扫街女”之类,连“秦淮八艳”那种有身份的名妓都不是。

《红楼梦》里众美人抽花签时,袭人就抽到了桃花,诗句是“桃红又见一年春”,暗中讽刺她梅开二度,又嫁了别人。后来又用题息夫人庙的诗:“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来挖苦她。所谓息夫人,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又名桃花夫人。后来楚王灭了息国,将她霸占。她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终日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

即便如此,古时好多人对息夫人还是颇有微词,比如杜牧就写诗说:“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嫌息夫人不如石崇家的绿珠那样坚决殉主。

还有不少人,把桃花和梅、松等花木对立起来,把桃李等形容为粗俗附势的小人之辈,钱起有诗:“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苏轼诗曰:“桃李漫山总粗俗”、陈与义也夸梅花贬桃花:“一时倾倒东风意,桃李争春奈晚何”。

大家都很熟悉,刘禹锡曾因借《戏赠看花君子》一诗讽刺当朝权贵而再度被贬,于是他连带着也恨上了玄都观的桃花,十四年后,当他重回京师,看到“桃花净尽菜花开”时,不觉开怀大笑――“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的桃花,成了那些排挤打击他的朝中新贵的象征了。

当然,刘禹锡也没有变态到见了桃花就咬牙切齿的程度,像“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等诗句里,他还是将桃花写得十分可爱。

万树桃花映小楼

李煜曾有一首词,羡慕江上的渔翁:“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潘安曾在所辖县里遍种桃花,有道是:“河阳一县花”,然而,他们都深陷于政治的漩涡之中,一个成为亡国之君,一个成为东市之鬼,再也没有心情从容地欣赏桃花了。

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得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桃花,正代表了那匆匆而逝的美好年华,屠隆曾在文中写道:“傍池桃树数株,三月红锦映水,如阿房、迷楼,万美人尽临妆境”。是啊,如果有一个大园子,里面种满桃花,东风里花开烂漫,着眼生春,又是何等令人心喜!很喜欢元稹这首诗中的生活: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何必千箱黄金堆北斗,但得万树桃花绕小楼,亦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清明的古诗赏析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作品原文】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作品赏析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以网络为题的优秀作文赏析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题记

我叫网络,被人类称作现代社会信息飞速发展的桥梁。有人把我比喻成了高铁上的一辆快车,带领他们奔向另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

看,鼠标轻轻一点,世界尽在眼前。在生活中,曾经流行一句话:有什么不懂?找百度!想知道过去刚刚发生的事?找百度!

我可以帮助人们查找信息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通过电子邮件传递对亲人朋友的关心问候 ;可以让人们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与发展;可以让人们了解每分每秒发生在不同地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记得,那年某地某校一学生,突然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同学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用我向世界人们发出求救信息。很快便收到了3000多份有关的电子邮件,通过我,他们终于找到了病因,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生命得以延续。

我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亦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好的东西。

网吧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痴迷的网虫,他们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向学,既荒废了学业,又耽误了青春。更有甚者,经不住网络的诱惑,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点还走上了犯罪道路,有点还因此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某地一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竟爬上了高楼,把自己幻想成游戏中的角色,纵身一跃,坠楼身亡。只留下伤心欲绝的父母跪地痛哭,让路人扼腕叹息。一朵生命之花就此凋零了。

为此,我劝告人们要懂得驾驭自己,懂得如何使用好我,让我帮助你们更好的生活与学习。只要你们约束好自己,做到文明、安全、快乐上网,就不会伤害自己、他人和社会。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是相反,若是不如众树茂盛,亦被摧之,要懂得驾驭自己,既勿让自己落后于社会,又勿让自己前卫于社会。

[以网络为题的优秀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藤野先生好词好句赏析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赏析: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赏析: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4、“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赏析: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

5、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赏析: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赏析: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推荐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500字的作文与赏析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快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的细须,鼓起两腮吹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籍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的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永远的地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摘自《青年文摘》

赏析

尘世浮华,人心浮躁,很多人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像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很难守住一颗宁静的心.因人心难以宁静,烦恼多了,快乐少了;伙伴多了,朋友少了;枯灯独坐者多了,闲庭信步者少了;萎靡颓废者多了,积极进取者少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好一个“宁静致远”.是的,只有宁静,我们才会有开阔的胸襟,才会有挑战的勇气,才有可能迈向成功的顶峰.让心宁静吧,你会变得更加美丽而有内涵,你会变得更加成熟而又稳重,你会和快乐结缘和成功握手.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也就守住了整个世界.

[500字的作文与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江苏省搞笑0分作文赏析:忧与爱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夕阳如血,我和亲爱的他肩并肩的漫步着,我们不敢牵手,不敢太张扬,因为在高考这个敏感时期,我们做出的一举一动都会是致命的。一模结束,班主任苍老湿说要成立男子学习班,以免大家再最后时刻因为男女之间的爱慕关系影响到高考,我和他相视一笑,各种不解释。后来由于众多童鞋的反对不了了之。二模结束,苍老湿对我们说到:现在离高考不远了,在一起的就别分手了,暗恋的就别表白了,以免分手或者被拒绝影响心情,对此,我和他只能付诸一笑。

高考前三天,我们在教室自习,他带着耳机,我很想对他说出我对他的爱慕之情,因为每天对他的想念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我,我才不管什么高考,我才不上什么大学,可是,我怕我影响了他,我不能因为我自己的想法而影响他上大学的路,即使我们两情相悦,不是情侣胜似情侣。看着他静静的带着耳机,我决定尝试一下,我轻轻的和他说:在嘛?我见他没回答,我便将我对他的思念和爱慕之情轻轻的说了出来,随后站起身走出了教师,可是,我却不知道,我离开教室后,他默默的松开了耳机的暂停键,泪流满面。

忧与爱

离别时序,爱恨纠结,我们的爱情悄无声息的滋长,却被扼杀在襁褓之中,我们面前的三座大山,父母、学校、高考,我曾以为我可以放弃家庭、放弃学校、放弃高考和你在一起,到后来才发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放弃不了的是你,却也正因为这样,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有一种爱叫放手,有一种离开叫做百无聊奈。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要做一个女的,永远和他在一起。你懂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未来的我优秀作文赏析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未来的我 从小就爱看探险故事的我,往往被故事中惊险、神秘、千奇百怪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有时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中

于是我便从小立下一个志愿:长大了要当一名探险家,去解开千古之谜金字塔的疑团,去探索那令人恐惧万分的魔鬼百慕大的奥秘,乘着宇宙飞船遨游令人向往,充满神奇色彩的宇宙,为人类开辟新的星球。假如2020年的今天我已经成为了一个名享全球的探险家,我曾相继解开了金字塔和百慕大的疑团,那时地球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因为温室效应海水猛涨已经遍及各国的沿海地区,沙漠急速扩张,三分之一的陆地已经成了一望无际的沙漠,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的漏洞已扩大到整个南极地区,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奄奄一息。这天我受全人类的委托乘着8个成员地蓝色“地球一号”,飞上宇为人类寻找一个能适合人类生存底的星球。

在茫茫宇宙中,我们的宇宙飞船已经飞行了一个多月,这天我的助手惊呼起来——他发现了一个与地球极为相似的星球,但它的体积是地球的5倍,我急忙下令登上这个星球。上了星球我们惊奇的发现上面还是几亿年前地球的模样,到处是恐龙,为了人类能在上面生存,我们用缩小光线把恐龙缩小到蚂蚁大小。

回到了地球,人类欢呼了,因为我们找到了一个比地球更适合我们生存的星球了。

未来的我一定要实现这个愿望,不过,但愿人类不要再破坏地球。

[未来的我优秀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