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第一次感觉过七夕》作文赏析(经典20篇)

浏览

8046

作文

922

作文赏析:学会宽容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我知道,要做到宽容很不容易。可那一次,我做到了,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棒。

早晨,雨不停的下着。我匆匆的来到学校门口。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提前进教室赶做还未做完的作业,抢在老师检查之前,我就一切OK了。可雨天的校门口好像比平时拥挤了数倍。我正焦急地等待进入,这时,只听“啪”的一声,一个饭盒掉在地上,我只感觉腰部火辣辣,右手臂冰凉冰凉的,是谁打翻了饭盒,把汤、菜、饭倒在了我的身上,又是谁把水又甩在了我的手臂上。我咋这么倒霉,腰部被红烧,手臂被凉拌?

我怒火中烧两眼死死盯着那位可恶的“肇事者”-一位小小的小个子男生。小男生竟有些不知所措了,一手捏着伞,一手提着饭盒。“我的饭盒松了…我在收伞…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他说着眼里泛起了点点泪花,亮晶晶的。

突然,我想起了几年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那一次,几乎是同样的事。也是雨天,我也是收伞,恰好饭盒因为在路上颠簸松动,在举手时,抬高了的饭盒中的饭菜一股脑儿都倒向了班主任老师的连衣裙上,慌乱中收伞又把水甩在了她身上。她那情况比我现在还惨,洁白的连衣裙弄成了“大花脸”。我吓坏了,愣愣的站着,等着挨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可老师并没有骂我,只是朝我无奈的笑了笑,那温婉的笑容,赶走了我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想法。

想想那种得到宽容的幸福感,我也不自觉地眨了眨眼,脸上挤出一点无奈的笑容,虽然有些勉强,但“没关系”三个字还是脱口而出。这下轮到小男孩诧异了,嘴巴张的大大的,似乎不相信这是真的。

看到他这幅傻愣愣的模样,我不由得笑了,这次是真心的。“真的没关系,下次注意就行了。”他冲我笑了笑,两个小酒窝也跳了出来。

泰山不辞细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溪流,故能成其深。从老师那里我学到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处事,雅量容人,厚德载物,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作文赏析学会宽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诺贝尔奖得主的名言警句赏析

全文共 202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的诺贝文学家已经揭晓了,那么小编今天就分享给大家曾那些诺贝尔奖得主名言

Nine-tenths of wisdom is being wise in time.

明智的百分之九十在于明智得及时。 ——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19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understood.

生命中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它们只需要被了解。 ——法国科学家玛丽·S·居里(Marie S. Curie)

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w.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It is the artists business to create sunshine when the sun fails.

艺术家的天职是在阴霾中创造阳光。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 To keep your balance, you must keep moving.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德裔美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One never reaches home. But where paths that have an affinity for each other intersect, the whole world looks like home, for a time.

人永远回不了家。可是,当志同道合的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那一刻,整个世界看起来就是家园。

——德裔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To do the useful thing, to say the courageous thing, to contemplate the beautiful thing: that is enough for one mans life.

做有用的事,说勇敢的话,想美好的事,一生足矣。

—— 美国散文家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Between grief and nothing I will take grief.

在悲伤和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In the end, we will remember not the words of our enemies, but the silence of our friends.

我们最终记住的,不是敌人的话语,而是朋友的沉默。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Only if I can embrace the world, what does it matter if I embrace it awkwardly?

只要我能拥抱世界,那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

——法国小说家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I would walk when the others loiter; I would awaken when the others sleep. I would listen when the others speak.

当其他人停步,我愿意前进;当他们沉睡,我愿意清醒;当他们谈论,我愿意聆听。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ia Marquez)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Love is an attempt at penetrating another being, but it can only succeed if the surrender is mutual.

爱是试图穿透他人的一次旅程,但是,只有双方都举旗投降,爱才会赢得胜利。

——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

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The greatest glory in living lies not in never falling, but in rising every time we fall.

生命最光辉壮丽的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崛起。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

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山东聊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风景在路上

全文共 213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景在路上满分作文,欢迎参考阅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解读】

去年,山东聊城中考作文题结束连续五年的话题作文而“转身”到全命题作文。今年的作文题依然选择的是全命题作文。“风景在路上”,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题,题目中“风景”和“路上”是两个值得深挖的词语。而探究二者的关系,不仅要走出去,更要慢慢体会,且行且欣赏,这是审题的更深一步的思考。总之,此题可叙,可论,可描写,可抒情,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度,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风景在路上”,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题,题目中“风景”和“路上”是两个值得深挖的词语。“风景”可以是自然景观,如清风明月,杨柳依依,鸟鸣虫唱、大漠长风等。可以是人文景观,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也可以是带有比喻义的生命风景,如风雨中,父亲接送自己的背影;烈日下,她在为受伤的老人撑伞等。

“路上”可以是现实中的“路”,但也不可理解的太直白,这里既可以理解为行走之路,也可以理解为书山之路(提示语所言“静阅万卷诗书”),更可以理解为“人生之路”(提示语所言“洞察世间百态”),当然还可以理解为“成长之路”(成长之路上,得失成败、喜悦哀伤、汗水泪水等生活中的事件,是我们生命中的风景)……如此,我们作文时立意的角度才不会狭窄。

综上分析,此题目可以写成以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的游记文,要注意以游踪为线,有次序写景。可以写成记叙文,成长路上的风景让我们经历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汗水与泪水……这正是我们生命中“风景”的内涵。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以 “风景在路上”为论点,或事例或名言,进行充分论证。不论选择何种文体,注意各自的文体特点,紧扣文题,突出中心,才不会偏题跑题。

【误区】

误区一:审题出现偏差,仅仅落脚于景色描写,而忽略“在路上”这一文题的体现。

误区二:拘泥与“自然风景”的描写,忽略情感的流露,不能做到情景交融,更不能加深主题深度。

误区三:囿于对“风景”自然景观的理解,不能触及人文景观。

【满分作文】

清晨,我走在上学路上。凉爽的风轻轻吹过,草丛里透着露珠的温润,采撷了泥土的芬芳,积蓄了一夜的温度,迎着青涩的晨光,散发着淡淡的香。阳光深深慵懒的腰肢,腆起身子在天空的一角醒盹。浓密的树叶间传出鸟儿婉转动听的啁啾,于是,阳光终于醒来,绽开灿烂的笑脸。蓝天,大地,融为自然美丽的画卷,我如坠入画中。

清晨,随走随看,我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大街上,两位熟识的老人相遇,都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握在一起,亲切地交谈。在晨光下,老人脸上的皱纹像一朵风干的花儿,分外动人。大街上,还有背着书包骑车的同学,像一缕“七彩”的风轻快地从人们身旁穿过。还不会走路的婴儿,瞪着清澈的双眸,瞧瞧这儿,看看那儿。有时,口水从小嘴里流出来,他就舞动着小手,摇晃着身体,似乎想要快快长大,挣脱大人的怀抱。这一切都笼罩在淡淡的晨光中,成为和谐、温馨、动人的一景。

中午,乡间的小路上,静悄悄的。太阳静静地挂在天空,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微笑地望着小路。坑坑洼洼的路面上积存着尘土,当一双脚走过,尘土会调皮地蹿起来,钻进鞋垫、鞋尖,或者覆盖鞋面上,给鲜亮的鞋子涂上泥土的颜色,那是小路在亲切地向你打着招呼。小路笼罩在暖暖的骄阳中,成为亲切、静谧、安详的一景。

傍晚,放学了,校园里热闹非凡。甬路上。同学们背着书包,吹着口哨,三三两两相约前行。瞧,他正迈着轻松的“猫步”,“鬼使神差”般尾随到一个同学的身后,然后,使劲一拍那人的肩膀,脸上浮现调皮的笑容,发梢也被夕阳染成红色,灿灿生光。“啊?!”一声惊呼,“吓我一跳!”“哈哈。”响起一串清脆的笑声……操场上。看那一个个篮球健将生龙活虎。操场四周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拉拉队扯开嗓子大吼“加油,加油!”。一道优美的弧线如流星划过天际,不偏不倚投进了球篮中,一个绝妙的“大灌篮”,全场轰动起来,有的同学兴奋得跳起来,有的拥抱在一起,有的任喜悦的泪水挥洒……这是蓬勃、青春、多彩的一景。

从早到晚,我一路走,一路欣赏不停变幻的风景,深深地感受到:生活真美好!

【解读】

不同时间,画面生动。作者采用从早到晚的顺序叙述,抓住不同时间段富有特点的画面,展现了晨景的和谐动人、午景的亲切静谧和黄昏时景色的蓬勃多彩,画面富有跳跃感,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美好。

描绘细致,生动传神。作者善于抓住细节,细致地描绘,运用景物描写展现了景色的赏心悦目,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的亲切、可爱。尤其是校园画面,突出表现了中学生蓬勃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人与景自然融合,都成为美丽风景中的动人一笔。

善于捕捉,张弛有度。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散文,但作者的思路和描绘重点都一目了然,缘于作者善于捕捉有意义的镜头,叙述详略得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珍惜诚信中考作文满分作文赏析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爸,你怎么可以这样做?你这样做会害死人家,何况也犯法。这事传出去,会给我们的饭店带来损害,我们的诚信会全毁。我不满对爸爸说。

你懂什么,要是我不这样做,我一天能赚多少?你不想一想,你上大学要多少钱。你还是快去学好你功课,考大学。要是考不上,就不要怪我不客气。爸说完,离开了屋子。

今天下午,我在家里发现爸爸正在用水和酒精调和某种材料,将其倒进带有贵州醇标志的酒瓶里。我知道他一定会将这些酒带来店子卖给顾客饮,这种酒近期一直畅销。这样做,会给爸爸带来暴利,但对于顾客却是灾难,况且这样也会违背诚信原则,这可是商业者最重要一条。

该怎么办呢?爸爸一定不会听我的劝阻,但任由爸爸这样做,他迟早会走进监狱,越想越害怕。

我决定将这件事告诉妈妈。妈妈听后,大吃一惊,然后才说:怪不得近期顾客老是抱怨这种酒的味儿不正,生意也因此差了许多,也难怪。我们的诚信没了,生意也差了。我劝妈妈说:不如我们一起用行动来挽救爸爸,挽救小店,挽救我们的诚信。我把我的计划告诉她,她十分赞成。

我和妈妈先到市场购进一批真正的贵州醇,把爸爸制的悄悄调换过来。然后由妈妈监督爸爸,打理小店。晚上,我听见爸对妈说:今天怎么怪,连最挑剔的常客老王也没对我们酒有意见。妈说:有什么怪,我们的都是正品,难道你认为我们酒是假的?爸赶忙说:当然不会。我听后觉得十分好笑,计划成功一半。

接下来,我监督爸爸在家一举一动。每当他打算制酒,我故意叫我同学来家里玩,搞得爸爸不好意思干下去。

一天晚上,爸爸由店里带来许多好东西,说今天晚上我们庆祝。因为这几天生意好极了。爸爸在席间说生意好全是他的功劳。妈听了笑了一下,说:恐怕不是吧,要不是我们母子俩将你制的好酒调换过来,挽救小店的诚信,恐怕你现在已经爸爸笑了一下,说:你怎么知道这件事,不过我们也很久没卖那种酒,我也很久没制了。我制得那么多,良心也不安,觉得没了诚信,浑身不自在。知错就好,爸,你以后要珍惜诚信,诚信才是你的。我调皮地说。

这是一篇以诚信为话题的记叙文。以自己亲身的经历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记叙家庭中发生的事件--父亲偷偷用酒精假冒贵州醇出售,坑害顾客,遭到我的反对和抵制。在我和妈妈的教导下,终于使父亲改邪归正。通过这个故事凸现了珍惜诚信这一主题。文章对题意理解准确,中心突出,紧紧围绕诚信二字做文章。开头劝父亲的一段话就以诚信点题,中间以挽救诚信展开故事情节,最后以珍惜诚信作结尾,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文章构思精巧,记叙生动,善于描写,当我发现父亲不听劝阻时,没有采取大吵大闹的方式去反对,而是求助于母亲,运用巧妙的方法--堵源头(由我在家里不让父亲制假酒),勤监督(母亲监督父亲做生意),并且把兑好的假酒全部换回好酒,双管齐下,通过现实的教育,父亲终于有了认识,觉得没有诚信,浑身不自在。文章情节的发展,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完全符合我的身份特点,表现了真挚的感情,作者在表达诚信这一主题的同时,也给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诚信也能给家庭带来欢乐,带来和睦。能在短时间内写出这样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深刻的文章,显示出考生有较强的语文能力。

[珍惜诚信中考作文满分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第一次炒菜的作文赏析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早,爸爸妈妈去乡下办事,说是要下午回来,嘱咐我把作业写好,中午泡桶方便面吃。我答应了。

呵呵,真是山上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呀!等他们一走,我就立马尽情地看起我最喜爱的碟片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到了中午,肚子向我唱起了“空城计”,我才想起要吃饭了。我打开冰箱,准备到里面拿根火腿肠泡面吃,咦,里面躺着两个圆溜溜的土豆,像两个胖小子。土豆可是我最喜爱的食物之一,我何不来学着炒炒,一来可以丰富我的口感,二来等妈妈回来了,也可一在她面前显摆显摆,省得她老说我四体不勤,一事不会。

说干就干,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土豆,根据平常观察妈妈得来的经验,忙活开了。首先,给土豆去皮美容,洗干净,切成细条状。辣椒、葱,一律备齐。然后,把锅洗干净,开火,倒油,等油有七成热,拧成中火,依次放入土豆、辣椒、葱头,洒上盐,翻炒一阵,最后往锅里倒些水,刚好没过土豆,盖上锅盖。这时,大耳朵图图的声音又传了过来,反正土豆煮熟还要一段时间,我又跑到客厅看电视去了……

咦,哪来的糊味?糟了,我的土豆,等我跑到厨房把土豆从火上解救下来,我可怜的土豆,它们的脸比包公还黑!这就是我第一次炒菜

[第一次炒菜的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池》赏析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赏析

全文共 2757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帖,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

这一段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从写景转下来,是这样两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诗便以这样两句收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自来评陶诗者,多强调其自然简淡的风格,至有“陶渊明直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渊明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之类的说法。其实,诗总是诗,“自然”的艺术仍然是艺术,甚至是一种不易求得的艺术。真正随意倾吐、毫不修磨,也许称得上“自然”,但绝非“自然”的艺术。从这诗来看,在谋篇布局、逐层推进,乃至每个细节的刻画方面,都非草率从事,实是精心构思、斟字酌句、反覆锤炼的结晶。只是有一种真实的情感始终贯穿在诗歌中,并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小升初满分作文赏析:我爱黑色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有人问过我,他说:“施琦,你喜欢什么颜色?”我一开始感觉很奇怪,为什么他平白无故会问我这么一个问题,但是我还是坦然地回答了,我说:“我喜欢黑色。”也许他感到我语出惊人,于是摸摸我的额头,问我有没有发烧,还说,施琦你这个大雅君子,怎么会喜欢这种粗俗的颜色。我没有笑他的失态,我只是一笑置之,因为在当今社会中,太多太多的人都被红色,绿色、金色、蓝色迷住了心窍,我并不是说这些颜色不高贵,不典雅。但是,你们可曾想过,在众多颜色之中有一种更高贵,更典雅的颜色——黑色。

我以前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名字叫《矿山孩子的独白》,其中有一段我还依稀记得,它是这样写的:我是一个在煤矿山区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煤的世界,煤的海洋里,煤山上滚,煤堆旁爬。我黑得像从染缸里捞出来似的。我喜欢黑色。因为我爷爷,爸爸是矿工,黑色是我们家的“传统”呀!我常常坐在奶奶的身旁,帮奶奶做饭,听锅底下煤核爆烈的“叭叭”声。冬天围着炉火,煤火烤出的红薯香甜可口,我最喜欢吃了,香喷喷的热气腾腾,味道可好了。上学以后,老师又告诉我,煤能炼钢发电,从它身上能提取多种工业原料,能纺成纱结成布。别看煤的颜色黑,俗,可它用途广泛。我这个煤堆里滚出来的孩子,怎能不喜欢这块“黑宝石”的颜色呢?

读了这篇文章,令我感触颇深。它使我改变了许多原则和习惯,使我逐渐对黑色有好感。是呀!矿工们在井上采煤,他们挥汗如雨,抹得满脸满身都是黑色的,你能泯着良心说他们“脏”?农民们在烈日骄阳下辛勤劳作,晒得一身黑,你能说他们“脏”?黑色虽然不鲜艳,可人们离不开他!仔细想想,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黑士地培育出了亿万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你也能说他们俗,红通通的炉火,是黑煤烧起来的,黄澄澄的谷穗,是黑色的士地孕育出来的,那雪白的大米,更是皮肤黝黑的农民一把泪水一把汗种出来的。想到这些,你难道不能认为黑色是另一种美吗?它的美不是红色那鲜艳,绿色那么苍翠,金色的那种辉煌,端庄,蓝色的那种碧水优雅,独具风韵。它的美是古朴的典雅的美。

所以说我爱黑色,不是我讨厌那些颜色,而是我觉得黑色美得实在,美得不耀眼,因为它实在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颜色。爱蓝色,金色、绿色、红色的人们呀!请你们也爱黑色吧!因为黑色会使你更爱士地,更爱劳动,更爱人民,更爱祖国的千山万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论语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结晶,是一份让人受益匪浅的文化宝藏。读过之后,我对学习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人说“态度决定性格”,我觉得“态度决定学习的一切”。因此,我认为,学习要有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我们在学习上要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正视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中除了正视自己的无知,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外,还应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快乐在于练习,因此除了重视“学”,我们更要追求“习”。“习”就是在“学”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也就是实践。孔子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时一边学习一边应用知识,他们将知识应用起来应该是有个人学习的目的。作为学生,我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去享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和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前几天,天空中出现美丽的鱼鳞云,我从学到的地理知识懂得,“鱼鳞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的一种天气现象,说明天气将转晴,并且在未来两三天都是好天气。果然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是晴天。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在学习中我还保持“谦虚”的态度。“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修养,还是在学习上的一个态度和一种风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欣赏并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是谦虚的基本。“虚心使人进步”这不仅在个人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也应有这种态度。孔子的理论虽在古代产生,可在现在仍有不少可取之处。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略有夸张,但这并不妨碍《论语》对我们的影响。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首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我们只有做到正视自己的无知,才会踏踏实实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知识后我们还要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感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在继续学习中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做到学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例文赏析

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珍惜你的失败

她独自坐在窗前,两眼凝视着远方。眼,已哭得红肿;泪,还在流。她没有擦,让泪流到嘴边,涩涩的。她任泪打湿桌上的书和刚发下来的试卷。她只是木然地看了看。

她不知自己在窗前坐了多久,只知现在太阳已落下,月亮已升起。她无暇顾及这些,仍回想着这次考试。老师念分数时,她心跳得厉害,好象要蹦出胸膛来一样。可是越是害怕的事越避免不了。她不敢正视老师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不敢看那可怜兮兮的分数,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多少天来努力的成果。但她不得不相信,那可怜的分数就摆在自己眼前,畏畏缩缩的,自己已经被打败了。她默默地念叨着。

月光惨淡,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桌面上,映得她的脸色发白。她想起了父母,他们此时也许还在辛勤地劳作;想起了父母起早贪黑干活的身影,那样瘦小;想起了父母那在太阳底下被晒黑发脸,无情的岁月在他们额上刻下的条条皱纹,还有那皲裂的双手;想起了每次临行前父母关切的话语,期待的双眼;想起了关心她的一切。如今……她觉得愧对他们的关心。

窗外,月亮已升得老高;窗内,依旧如故。痛苦的回忆,让她感到太累了。她抬起头,想让大脑舒展一下。突然,一个高大笔直的形象闯入了她的眼帘。她定眼再看,原来是窗外的白杨树,那棵曾在一次次风雪袭击后,仍顽强生存下来的白杨树,它比以前更高了。她突然想起了居里夫人、爱迪生、威灵顿将军........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打了一个冷战,脑子清醒了许多:不,我决不能退却,我要夺回那个曾属于她的第一,我不甘愿就这样认输了,不经任何搏斗就否定了自己,不战而败。她觉得自己太傻了,她要拼一拼,她相信自己。失败只能代表昨天,只能以为过去,过去的一切只能化为零,她要重新开始,以新的姿态面对失败,迎接下次挑战。

满脸的泪水作一股神奇的力量涌入她的全身。她拉亮了灯,宿舍一下温暖了许多。她看到桌上的书、纸,以及被泪水浸湿了的试卷。她擦干了眼泪,握起笔,重新拿起了那份试卷。开始认真总结,寻找失败的原因.........她要让这次失败成为她前进的动力,她要让这次失败为她夺取下次辉煌的时刻奠定基础。

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调皮的眼睛,它们一直快乐地拌着她到了深夜........

她轻轻地叠起了试卷,就这样和衣而卧。她明白明天等待她的是什么。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那象征失败的泪水在她脸上再也找不到了。因为她看到明天那朝阳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她正迎着绚丽的朝霞向前走去。

[亮点提示]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刻画了一个由考试失败泪流满面到擦干泪水以后振作精神,迎接新的挑战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的闪亮之处在于:

构思巧妙,立意新颖。由一张失败的试卷引入流满泪水的脸,到最后擦干眼泪,从新拿起试卷,总结经验教训,两次心情的起伏变化刻画了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始终在描写月光的变化,由惨淡到皎洁,正如人物的心情一样,这样的环境描写极好地渲染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与人物融为一体。

语言优美流畅,整散结合。结尾卷起试卷微笑地朝着朝阳走去,与开头形成对比、呼应。全文如行云流水一般,淋漓酣畅地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抒情色彩浓郁,感染力强,足以见作者的作文功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赏析

全文共 1279 字

+ 加入清单

励志名句“少壮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乐府诗集的《长歌行》

长歌行

出自: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池上·山僧对棋坐赏析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首诗写僧对弈,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作者神往。“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是三个人了。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爷爷的草房优秀作文赏析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回家了,昨晚的梦还是属于学校的,梦见了很多不舍,很多遗憾,很多无奈,但还是快乐更多,梳洗后,还是好好的过家的生活,决定去爷爷家看看。

因为很近,我就顺便带了一个西瓜过去,毕竟这天磨人呀!还是那个熟悉的半山腰,是一种最简单的围屋,我是从左边进入的,贴着围墙的都是木材,是用来煮饭用的,这年头这小县城里也很少人用这玩意儿了,其实,我还是挺喜欢木材燃烧的味道,也许是对一个段时间的思念,也许心本来就不曾离开,故事总是穿连不起故乡和现在的生活,也就只有多看看那个年代的人了,我亲爱的爷爷!

我打开的是木门,漆已脱落,木已腐烂的那扇老人门,爷爷不想换,也许爷爷还是会时常想家的。其实,我也时常陪爷爷回来家,感叹是眼前所能够给我们留下的影响了,污染是我们走向了山的更深处,有更多回忆的地方。进门后,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奶奶,因为老花眼,她没有看清我是谁,我叫了她一声她就知道了,也许这是我们的默契吧!奶奶在捆绑一堆废纸,很容易看出那是捡来的,旁边是一堆易拉罐。我摇摇头,家里很多人都反对他们这样的,这时,奶奶抬起头对我说:这是这两天爷爷散步的时候捡的。奶奶笑得那么灿烂,她似乎在叫我什么,又似乎在向我展现她的生活,告诉我,她过得还是那样。我一直在思考:爷爷和奶奶的退休工资加起来都有三千多了,然而他们一个月的花费也才六百,还会自己种菜,养鸡什么的,他们还这样!

我还是和以前一样,看着一样的这间房间,听着他用同样的语气说着家里的大小事情。院里还是有我喜欢的葡萄树,可是后来没有结果过,就晾在那,后来大多都改种了冬瓜,我觉得这样挺好,可就是和心里想像得不一样。而爷爷那个房间,也曾经改动过,但却还是一个风格吧!一进去,右边是一个很旧的四方小桌子,其实这里的家具都是很旧的了,小桌子上永远都放着我很喜欢的冷开水,有很多杯,茶叶偶尔还是有的。饭桌很里屋还是隔开的,那种老窗帘的,更或者那不能算是窗帘了。靠着窗帘是几个蛮大的木箱,已经是很久以前的款式了,没有上锁,里面是什么,我也已经不记得了。靠近最里面还有一个书桌,上面放着的是“老干部之友”那类的书籍,还有一些爷爷喜欢的历史书,靠着还有一个木式的窗户,很清静的感觉。外面看去,一大片都是苦瓜地。后来我坐着爷爷的床上,感觉挺舒服的,我记得爷爷的床垫的是稻草,爷爷说太柔软的床他睡了会腰痛,就换成现在这样的了。

哪里还有一张很大的竹椅,还记得每次都听爷爷将往事,我没有仔细听,只是感觉一阵清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繁星春水读书笔记赏析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

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繁星春水读书笔记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优秀作文赏析:童年趣事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不识愁滋味”,孩童的天空永远不会有阴霾,童年趣事800字作文。童年的趣事就是天空中的异彩。

我有一段时间住在奶奶家,这段日子给了我很多快乐。

一个夏天的中午,邻居家的孩子约我捉蜻蜓。当头烈日,时来几阵微风,清爽怡人。广袤无边的小树林绿意正妙,几只彩色的蝴蝶穿梭其中。伙伴们来到了树林深处,便望见蜻蜓的地盘,起初只有几只孤身子影款款而飞,继而便是集群而戏了。大家似乎按耐不住,孩子们纷纷擎网提棒,张牙舞爪地兀自舞着,800字作文《童年趣事800字作文》。我手握虫网,寻得时机,狠狠的那么一扣,草动虫惊,各自仓皇逃命去了。伙伴们在风中驰骋,奔跑一路,洒下了无穷无尽的欢歌笑语,汇集时大家的网内都空空如也,相视一笑各自回家去了。

第二天,我又去了。

我没有大张旗鼓地用网,而只改用小巧玲珑的手代替。我单枪匹马,悄悄地杀进了蜻蜓的地盘。我点起脚尖轻轻地走向了一丛花,在那里守株待兔。忽然一只落单的蜻蜓,闯进了我的视线,我欣喜若狂,正在它似落飞落之时,用复眼一扫,似乎是感觉到了我的存在,我的心骤然收紧,呼吸停止,能动的只有我的眼睛,我用眼睛跟踪那只蜻蜓,发现它另寻了一个枝头,以为安全的落了下来。接下来我用我的手缓慢地向它靠近,寻得时机,猛的一兜蜻蜓已到手了,喜悦之情无以言表。不知何时奶奶已经站到了我的身旁。她让我放了它。这时我的心里产生了斗争:我好不容易才将它捉住,怎能轻易放它走,这时奶奶说:“它也是一条可怜的小生命,放了吧。”我和它四目对视,发现它的眼睛又动了动,仿佛在恳求我。万物皆有灵啊!在我想的时候,手已不知不觉地松开了。它在我的头上盘旋了两圈,缓缓的飞走了。

如今已别了那时两三年,然每每回忆,总是令我向往那时的童年。我的童年便是在无忧无虑的意蕴中,栩栩而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西游记》读后感与人物赏析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书是明代吴承恩写的,是四大名著中儿童最爱读的共读书目。

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他们的师傅唐僧。孙悟空从龙王索取了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了五行山下,后受观音点拨成为了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猪八戒憨厚可爱,爱耍小聪明,沙僧忠诚老实,勤勤恳恳。

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次次被抓,徒弟们则次次救助,最终到达了如来佛祖那里修得正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不应该失去的微笑优秀作文赏析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外面的阳光照在了我的床上,我却不知发生了什么我迷迷糊糊的看看表,不早了我得走了,我赶紧换上衣服。妈妈却不紧不慢的拉住我让我吃早饭。我望着她那慈祥而又和谐的笑容,我心中的寒冷的冰被妈妈的这团熊熊烈火给烧化了,我选择了留下来吃完饭。妈妈看着我,那和蔼可亲的笑脸烙在我的心上,抹不掉却看的很清楚。我心中的眼睛,一直观察着妈妈,在我出生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到便是妈妈。我的记忆中妈妈带我去玩,生病时带着我去医院。那美好的回忆像泡沫一样永远消失了,我不能掌控时间,但我可以珍惜时间,珍惜这美好的一瞬间。

我回到家后,打开电视,胡乱的换着台。然而在我停下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位母亲,她正在痛苦的挣扎着。此时此刻,我又想到了我的妈妈。在生我的时候,她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啊!我不敢再想下去了。只是静静的回想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妈妈进来了,看到我看电视,问我看的是什么。我回答道:母亲。

天下起了雨,我还在苦恼,因为我没有带雨伞,我是做公交车回家的。我正苦恼要怎么办,而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变成一个落汤鸡。忽然,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妈妈。妈妈正骑着电动车向我赶来。我想我有救了。妈妈看到了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忙给了我一把伞,我接过来,撑开伞回家去了。可我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发现了——妈妈一直是淋着的,雨水从她身上蔓延,就在这一瞬间——我哭了,那滴眼泪来自于妈妈那可爱的微笑,是那个微笑唤醒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从黑暗中苏醒过来。

有人问我微笑是什么,我会回答——人的内心对你真诚的看待,那张熟悉笑容才是我们不该失去的。微笑,就是对人们那孤独的心最真诚的回报。微笑点燃生活,也点燃了人们对他所持有的信心。让我们在微笑的世界里自由的穿行……

[不应该失去的微笑优秀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传好词好句摘抄赏析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该传由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通过这几部传记,作者试图恢复二十世纪文学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小编收集了名人传好词好句摘抄,欢迎阅读。

好词:

臃肿 隆起 震慑 犷野

竭尽全力 炫耀 田径 轻佻

慵懒 慷慨激扬 渺茫 明澈

取悦 谈吐 忏悔 情操

恍如 犀利 深邃 愤世嫉俗

接踵而来 宁谧 破裂 浩浩荡荡

旺盛 簇新 升华 污蔑

惨痛愈烈 纯粹 珍视 隆隆作响

日夜不息 毫无音信 和顺 疏懒

称心如意 窘迫 精炼 移山倒海

兢兢业业 妩媚 遮蔽 精深宏博

焦灼 彷徨 驾驭 悲痛欲绝

好句:

1、 人生是艰苦的,再不甘于平庸的人,那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2、 贝多芬、托尔斯泰,他们都是天才人物,但他们更是英雄——他们或由于疾病的折磨,或由于悲惨地的遭遇、或由于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加于一身,这种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他们的呼吸,毁灭了他们的理智,但是他们凭着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他们坚持着艰苦的里程,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化成了不朽的音乐,弥盖郎基罗用他的生命的鲜血雕塑了后人须仰视才见的巨作,托尔斯泰相信“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有幸福的存在。”

3、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4、 黄昏将临,雷雨也随之酝酿。随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我们。

5、 天并不在我们之外而在我们之内。

6、 为了生而疯狂,为了生而陶醉,没有这醉意,他不能生存。

7、 一个人只有在醉于生命的时候方能生活。

8、 一个朋友,这很好;但他将要死去,他要到什么地方去, 我们不能跟随他。凡我所不能相信的,我不能说我相信,我永远说我所相信的。属于我的,仅此而已。

9、 我的信仰使人厌恶或阻碍别人,这是可能的。但要更改它却不在我能力范围以内,好似我不能改变我的肉体一样。我除了我所相信的以外不能相信别的,尤其在这个我将回到神那边去的时候。

10、 以天真的忏悔与泪水感动过他的童年。

11、 成为我作品中的女英雄的,为我以整个心魂的力量所爱的,在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美的,这便是真理。是的,爱!不是自私的爱,但是我生平第一次感到的爱,当我看到,在我身旁的垂死的敌人,我爱他。这灵魂的元素。爱他的邻人,爱他的敌人,爱大家,爱每个人,这便是在各方面去爱上帝!爱一个我们亲爱的人,这是人的爱,但爱他的敌人是神明的爱!

12、 艺术家对于他的作品的爱是艺术的心灵。没有爱便没有艺术作品。

13、 有时候,人生的现象与痛苦是那么悲惨,对于我们的爱是一种打击,那时,为了拯救这爱,拯救这信念,我们不得不把它超临人世之上,以致它有和人世脱离一切关系的危险。

14、 社会永远处在这两条路的中间:真理或爱。它通常的解决,往往是把真理和爱两者一齐牺牲了。

15、 我认为他在艺术上惟一的贫弱,是在于热情。

16、 似乎艺术之于托尔斯泰不再是他生命的要素;它是一种必须的消遣,或者是行动的工具。但是他的真正的目的却是行动而非艺术。

17、 人只要度着与爱的律令协和的生活,这是切合他的良心而含有不抵抗与不参加暴力的原则的。那么?不但一百人不能制服数百万人,即使数百万人也不能制服一个人。不要抵抗恶,不参加恶,不加入行政司法、纳税,尤其是军队!→那时无论何物,无论何人也不能制服你了!

18、 雄狮般的面容,牙关紧咬布满愤怒而痛苦的皱纹,而凌驾于这一切的是意志,拿破仑般的意志

19、 啊!主啊,给我一次真正的欢乐吧,那怕只有一天

20、 我听不见深沉的欢乐之声已经太久了

21、 上帝呀,这真是太美了,森林里,山丘上一片宁静这是奉献给你的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故都的秋》赏析

全文共 3545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作者在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语言清新淡远,蕴含着色彩感和韵律美,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独特个性和美学价值。

由主观感受和客观描绘的统一而形成的和谐的色彩感和画面美,是《故都的秋》的第一个特色。

色彩,作为美学上的概念,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不带有自身的某种色彩,我们不妨称它为客观色彩;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念上来,它的色彩便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称它为主观色彩。这两种色彩在郁达夫的笔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之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为什么一开始就在读者感情上涂上一层悲凉的色彩呢?是不是违反了生活的逻辑?不,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因为这色彩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表现。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说人的情感随外物变化而变化,春景使人畅怀,暮秋令人感伤。具有这种感情色彩的语句,《故都的秋》中,还有很多: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如果说用“细腻”来形容“灰土上留下来的”“扫帚的丝纹”还勉强有点客观性的话,那“清闲”“落寞”则完全是主观的、意念上的了。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进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上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

在评论古人悲秋时,文章写道: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将上述富有主观色彩的词语汇集起来:清、清闲──恬静安谧,这是故都秋的“清”;细腻、幽远──幽静深邃,这是秋的“深沉”;落寞、衰弱、萧条──萧条凄凉,这是秋的“悲凉”。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画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读者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优秀的散文作者,往往注意创造诗一般的意境,但大多在对客观生活的描绘中完成,郁达夫却注重从主观感受上来展示北平秋的特色,恐怕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如果把以上的主观色彩称为“理智的思索”,需要借助读者的文学素养和一定的鉴赏能力才可完成的话,那么,也可以把《故都的秋》对客观色彩的描绘称为“自然的再现”,它直接诉诸读者的感官。这篇散文,对于自然风物,既没有浓妆艳抹的涂饰,也没有对色彩层次的刻意雕琢,只是在生活的底片上稍事点染,便把自然力赋于北平秋天的种种神韵和盘托出给了它的读者,既映衬出秋的底色,又和谐着文间的基调。你看:

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这是一幅巨大的画面,带有立体的美感。碧绿辽阔的天空作了画的背景;地面上,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泛彩的野花圃;天与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间,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可与天工媲美。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茶碗,举头望碧空,俯身撷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的飞声,画面有静有动,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完全融合在蓝天白花之中。这种清淡中略带一点“野味”的情调,体现出故都秋的质朴美和原始美。从表面看,作者只是信笔而至的点缀,其实作者对色彩的选配是颇具匠心的。这幅画面选用的大多是些“冷色”,如青、蓝、灰、白等等,以此来显示深沉、淡泊的特征。若改用红、黄、橙等“热色”,就破坏了主观色彩的协调和统一,冲淡了故都秋特有的风味和精神。它是作家审美观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再看对枣树的描写: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这节是以枣子颜色的变化,来写季节特征的,是从动的角度描绘色彩的。读者可依靠文中色彩的细微变化展开想像,从而认识事物。很显然,前面的画面是由空间的若干色点来组成的。枣子由淡绿到微黄再到红完,无疑是一条线上的色彩,宛如物理学上的光谱图,轻度的差异都能分辨出来。若不是对事物观察得细致,感触得入微,是难以如此准确表现出来的。

《故都的秋》像一块晶莹的玻璃,还透射出了一些不曾着色的颜色,请看: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

上面几句,并没有直接表现色彩的词句,但由于作者将一些具有某种色彩的特征性事物展示给了读者,读者可以根据作品的艺术境界,加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给事物“补”上它的色彩(客观或主观的)。不是吗?透过上面的叙述,人们会在脑海里呈现出金灿灿的阳光和枯黄的小草的形象;看到沙尘灰土的飞扬,读者也会和作者一样,生出“朔风动劲草,边马有归心”的冷落荒凉的悲感。文章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向内部开拓,逐渐显示出它的深度。再如“廿四桥的明月”“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也同样具有这种特征。

韵律感和音乐美,在《故都的秋》中表现得比较强烈。韵律本是诗歌的专门术语,这里借以揭示这篇散文的诗意美。

关于散文的自然韵律,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作过明确的阐述。他说:“在散文里,那种王渔洋所说的神韵,若不以音律的死律而讲,专指广义的自然韵律……却也可以有;因为四季的来复,阴阳的配合……无一不合于自然的韵律的。”这就是说,自然万物的运动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规律和节奏,这便是一种自然的韵律,作为描绘自然风物的散文,自然是可以具备这一美学特征的。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时,正是为“良友”图书公司编选散文二集的前夕,因而这篇作品是较好地体现着这种艺术主张的。

先看作品对秋雨的描写: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再看对槐树的描写: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读了这两段,谁不觉得作者在写诗?在娓娓的叙述之中,创造了无穷的诗意。首先作者选择的事物,具有诗意,其中有动(凉风、落雨、云逝)有静(灰沉沉的天,无声无息的落蕊),亦情亦景。行文像轻轻飘浮的白云,又像叮咚作响的山泉,自然的韵律和音乐的节奏融化在平静细腻的描绘中。王渔洋所说的“神韵”也巧妙地蕴藉在“息列索落”的秋雨中,蕴藉在“微细柔软”的落蕊里,或有声或无声,或状物或寄情,字里行间暗暗地渗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调。这是自然界里最美的一种韵律。

诗歌的声韵和节奏,加强了《故都的秋》的音乐美。“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上面三句,结构相同,动词后面均辅以结构助词“得”,形式整齐划一,有一种整体的美感。作谓语的形容词,“慢”“润”“淡”,表现的都是平淡细腻的意味。它们又都是响亮的音节。“慢”(màn)“润”(rùn)“淡”(dàn)声调相同,前后两字又叶韵,这样读起来声韵铿锵,语势贯通,具有很强的音乐感。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修饰语用得有力,其结果不但被修饰的词,而且连动词甚至插入语也显得十分强劲有力。”(《论创作》)由于《故都的秋》里很多词语具有这个特点(如上文的“润”“淡”等),读起来显得很有节奏。再看下面:“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作者把这些名胜用一个个偏正词组整齐地排列起来,回旋往复,像一串珠玑那样,有着明丽轻快的韵律和节奏。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散文“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在郁达夫大量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杜牧《山行》赏析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秋日行经山麓时所见的景色。诗人一下笔就用了“远上”二字,描写屈曲蜿蜒,渐远渐高的山路,由路以见出山的高大深远,进而让人体味山里环境的空静,以及诗人一路行来的消兴和幽致。“石径斜”的“斜”字,又把山的陡峭给刻画了出来。“远”、“斜”二字前后呼应,从不同角度写出整个山岭的气势。“寒山”二字,既点明时令季节,同时为烘托枫叶耐寒的特质,埋下了伏笔。这一句刻画秋岭,没有摄入一件实物,用墨极少,但由于用语精当,组合巧妙,同样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诗人顺着山路石径向上望去,惊奇地发现“白云深处有人家”。山岭之巅,白云缭绕,几间屋舍忽隐忽现,形成一幅别致的峻岭秋景图。作者故意把“人家”置于高山之顶,白云之中,这就造成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渲染出生意盎然的气氛,从而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的余地。

第三句写车行至半山,突然下一“停”字,悬念顿起,牵人思绪。原来,那里有一片鲜红的枫树,显得格外美丽,诗人再也无心仰望那绚烂明丽的高山之顶,无意寻访那令人神往的白云深处的人家,而在不畏秋寒的枫树面前留连忘返。突出“晚”字,既进一步渲染了枫树的耐寒,又暗示诗人留连之久,并且带出下句,他在遐想,在深思,突然情思勃发,从心底迸发出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此句一出,千古传诵,对枫树,历来的诗人往往赋予不同的咏叹和寄托。如唐代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江枫渔火对愁眠”,把枫树与忧愁联系在一起,同样,对肃杀凄寒的秋景,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诗人也有不同的感受。战国时的宋玉在《九辨》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写得寒凉萧瑟,使人读后抑郁寡欢。杜牧这首《山行》诗却别出心裁:由枫叶联想到“二月花”,构思已很新奇;再用“红于”二字加以渲染,那色彩感也就更加浓郁了。

它不但表现出经过霜打后的枫叶耐寒的特性,同时也闪耀着诗人自己飘逸豪爽的个性的光辉。读这样的诗,能使入耳目一新,胸襟顿开,产生一种明朗的向上的心情。

从这首《山行》诗里,我们不难看出:杜牧的七绝清新,别致,不落俗套,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句,绚丽多彩,但又十分流畅,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没有故意雕饰的痕迹。更重要的是他的七绝,总是以生动而含蓄的形象,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取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600字赏析:从那一刻起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一张张揉碎的宣纸散布于书房,一旁的马友友的古典大提琴也愈显沉重,几个月来,我一直找不到一种方向……

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从起初的结构相似,笔画的侧转相似,直至最后的游丝也达到深似程度。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自然体会不到书法流露的情感。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是否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追寻不到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侧锋转笔间流露出一种抑扬顿挫的韵调,起笔很重,不受束缚,中间随意略轻,尽显豪放。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明朗。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拘泥,从“刷字”中深深触发。更为可贵的是,米芾也是在临摹遍百家的书法后,才积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当我重新提起笔的一刻,墨汁竟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先的影子,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我追寻到书法的方向。或许,人生方向亦是如此,在经历繁忙复习阶段时,我总把自己困于厚堆的资料之中,有时,我们更该放开内心,去体味不同的风景,从而收获最本质的本真。或许换了角度思考,就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我将一张张揉碎的宣纸铺平,沉心欣赏古典大提琴声,从那一刻开始,我体味到一种书法的方向,一种生活的方向,正如梁实秋所说:“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