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贝壳的来历作文(汇总20篇)

导语: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贝壳的来历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249

作文

1000

篇1:元宵节来历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唐宋清明,元宵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名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耍,出游嬉闹。

唐宋清明,元宵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年节》中认为:“到了汉明永定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法,命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法的尊敬。”

这就是元宵节的来源。我喜欢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贝壳的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就像流水般快,眨眼间20xx年已经要结束了。回首望去,真的还有些事情至今都还留在脑海里,令人难忘。

不过在这堆美丽的贝壳中,有一枚是最闪耀的,但是在光彩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辛酸的晶莹泪水。

20xx年的上半年,我还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六年级下学期,一段只拥有着书本的回忆。那是一段魔鬼般的训练,每天早晨七点就要到校,晚上大约六点才能到家。每天在学校度过的十一个小时的时光都是枯燥无味的:做试卷、批改、讲试卷,考得不好还得分析试卷、写检查、请家长大人到学校了解一下情况,每天就这样不断重复着,一点儿新鲜事都没有。就算学校举行活动也没有我们六年级学生的份。那时侯的我们就像是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不能够展开翅膀,翱翔在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上。不能够欣赏天空的明朗,享受早晨的阳光,领略大海的浩瀚,注视绚丽的彩虹,感受流星雨夜的梦幻……一切美好的事物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留下的只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感觉。尽管我们都知道老师也是为了我们的未来着想,可是逆反的情绪还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时,我总是会进行自我鼓励,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我走过了这六个月的时光。

终于,苦日子熬到头了,迎来了南外摇号与考试的日子。摇号之前,我是比较紧张的,毕竟只有两千多个名额。终于,幸运之神偏向了我,我摇上了!那时侯的喜悦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但是,喜悦是短暂的,因为还要面临着接下来的考试,虽然我的心态非常平和,但还是非常向往南外的。结果,我考上了!我真的考上南外了,这所让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学校。虽然,我并没有发挥出我的全部水平,但是,我考上了!

啊!时光的泪水终于造就了这枚美丽的贝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捡贝壳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强烈的阳光把地面晒得像一个炸开的锅,还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灿灿的脸纱。这时,小伙伴们约我到海边一起捡贝壳

到了海边,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滩。在烈日的照耀下,沙滩上就铺上了一层耀眼的金子。湛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一层赶一层地扑向岸边,卷起了一朵朵浪花,好看极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海边拾贝壳了。顺着海水向前走去,然后,弯下腰来,就像农民伯伯收稻谷一样,把找到的贝壳捡起……

后来,伙伴们都聚集在一个地方了,我也展示了我所拾的贝壳:有虎斑的、有花斑的、有罴点的、还有波浪线条的……其他的小朋友也都介绍了自己的贝壳,只有最后的一个人捡到了一个碧绿色的壳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仔细一看,啊!原来是小只乌龟!伙伴们哈哈大笑。

嘿!海边捡贝壳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元旦的来历

全文共 1368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不知从哪里下手。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记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地响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奋奋。慢慢的,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困。节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祖乙就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

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旧很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万年忍不住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会见天子。

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又拨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六个童子守日晷,六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日月阁询问制历情况,万年指着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一听,深觉是理,心中却不安起来。他暗想:要是万年把节令定准,天子心喜,重用万年,谁还听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万年除掉。

那天阿衡打听出一个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请到家里,摆上酒筵,说明原由,许以重礼。刺客答应当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怎奈天坛周围,日月阁下,有卫士严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阁上正观星象的万年射去。谁知刺客喝酒过多,眼睛发昏,飞箭只射中万年的胳膊。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拿贼。卫士们听到喊声,一齐出动,捉住刺客,扭见天子。

祖乙问明实情,传令将阿衡收了监,又立印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爱卿入阁,三载不出,披肝沥胆,以月圆为准制出太阴历,真是功高德重。如今爱卿被奸佞暗算,且随我到宫中调养吧。”

万年说:“太阴历虽然草创,但还不十分准确,岁尾还剩有点滴时辰。如不把这岁末尾时润进去,日月如梭,过来过去又会错历。臣负众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愿碎心日月阁,细心推算,把草历定准。”

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仔细观察草木麦菽的荣枯,精心推算,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润了进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坛行祭,祭罢天神,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万年献上太阴历,祖乙望着日夜操劳的万年,眉也白了,须也白了,深受感动,就把太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因此,后来人们也把春节称做年,每每过年之时屋里挂上寿星图,象征新岁添寿,也是对功高德重的万年寄以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吹牛的小贝壳三年级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在海洋深处,有着一只小贝壳,不过它好像不太讨人喜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人都知道这是一只爱吹牛、没礼貌的小贝壳呀!

一天,小贝壳开心地离开了属于自己的水草堆,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刚一出门,就遇见了一只大贝壳,它问大贝壳:“喂!你在干什么?”大贝壳没有说话,小贝壳又傲慢地问:“喂!大个子!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哦!你在培育珍珠?我可培育了两个又大又亮的珍珠,你呢?”大贝壳还是没有说话,小贝壳觉得有些自讨没趣,便走了,嘴里还嘀咕着:“自己培育不出珍珠就直说呗!害羞什么呀?哼!真傻!”

游了许久,它从水面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一只蜗牛,正犹豫着不敢下水,小贝壳浮出了水面,对蜗牛无礼地说:“陆地生物,你我都带壳,为什么我能游泳你却不能,这有什么好怕的?”也许是因为刚才跟大贝壳说话的原因,它有些生气。蜗牛说:“那是因为你我的生活习性不同。”小贝壳生气的语气里带着些许轻蔑:“固执的家伙,自己琢磨去吧!”蜗牛并没有理会他,还在孤单的不断尝试,小贝壳白了它一眼,扔下一句“傻子”就走了。

鸟群从空中飞过,唯独有一只小鸟盘旋在海面上,恰巧被小贝壳看见了,小贝壳自言自语道:“又来一个傻子!”小鸟的听觉是特别敏锐的,它生气地对小贝壳说:“你说谁是傻子呢?”小贝壳似乎有些惊讶,隔着一层水面说悄悄话,它也能听见吗?不过,它又马上恢复了原来傲慢的样子,问:“你在干什么?”小鸟说:“我在学倒着飞!”小贝壳嘲笑它道:“别练了,你妈叫你回家吃饭了!”小鸟还在继续,而小贝壳,游入了异海。

几年后,小贝壳再回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可是,它却看见了:小鸟倒着飞得自如;蜗牛在水里嬉戏;大贝壳张开了嘴,吐出了无数个又大又亮的珍珠。瞬间,它无地自容的低下了头。

[爱吹牛的小贝壳三年级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的贝壳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里有许多漂亮的贝壳、珊瑚和海螺,它们都是我在海边捡来的,放在一个玻璃缸里。

其中有三个最具有特色的“代表队”。

首先,珊瑚代表队出场。第一位大使像一根拐杖,估计它在海里是一根树枝。第二位大使像一条毛毛虫,也许它的前身是“海蚯蚓”。第三位大使样子最奇特,像一个大蜂巢,在大海里,也许它曾经是许多小鱼的家。

哈,现在海螺代表队出场了,第一位海螺小姐穿着黑白条纹的衣服,美得就像一朵花儿。我想:她在大海的选美比赛中肯定是冠军。第二位迷你小海螺,还没有我的大拇指大,所以你也可以叫它“拇指海螺”。

最后,轮到贝壳代表队了。它只有一位大使,它又胖又白,所以我把它称为“月半白”,在海中它一定是个“大力士”。

关于这些“小朋友”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它们会思考、会写字,那它们肯定会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本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年级端午节的作文400字: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这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演变而来的。

屈原二十多岁被封为左徒,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但是有好多人歧视他,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使屈原被降职为三闾大夫,但他还是对皇帝忠心耿耿,有好多好的建议,但皇帝始终不采纳。屈原就去了一个小村子,每天到江边散步,借以排解心中的苦闷。不久,皇帝去世,儿子继位。皇帝的儿子整天国事不管,终于,在他继位二十多年时,秦军攻破了都城,消灭了皇帝。听到国亡时,屈原想不开,抱起一块大石头跳到江里自杀了。村里的人听见了连忙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江水悠悠,哪还有屈原的影子啊!村里人只好把粽子往江里扔,不要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子!

我们从小要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小时候努力学习,将来向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七夕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也称乞巧节。在这一天许多少女会向织女祈祷,祈祷自己能有双巧手,在日后拥有千年不渝的爱情。读书人也会在今天祭拜魁星,希望魁星让他们考运顺利。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 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 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 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 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 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人 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 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种贝壳作文350字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贝壳,是我从海边捡的。贝壳上的花纹特别漂亮,我非常喜欢这个贝壳,简直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不论是出门还是旅游,我总是带着它。

可是,有一天我不小心把它弄坏了。为此,我很伤心。那些天,我总是想怎么才能把那个贝壳重新修好呢?

有一天,我走在路上,看到一位干活的老爷爷,把豆子种在土里,我就走过去问:“老爷爷,您为什么把豆子种在土里?”老爷爷笑着说:“把豆子种在土里是为了结出更多的豆子。”我想,豆子种在土里可以结出更多的豆子,那么,贝壳种在土里也应该长出很多贝壳。

于是,我决定把那个坏了的贝壳种在土里,那样就会结出很多好的贝壳。

但是,很多天过去了,土里还没有长出贝壳的芽。

有一天晚上,土里长出了贝壳的芽,慢慢长大,长成了一棵小树,上面结满了漂亮的贝壳。我心里乐开了花,正摘得起劲,突然被闹钟吵醒了,原来是一场梦啊!

多么美妙的梦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捡贝壳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旅游第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海滩边玩,那里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贝壳

走到海滩边,我一直低着头,双目死死地盯着沙滩看。因为我知道沙滩上有小海螺,所以我在拼命地寻找海滩边的小海螺。

一个,两个,太棒了!我找到了两个小海螺,其中一个像刚出生的小海螺,小小的,真可爱!

那里的贝壳也很奇特,有紫色的,有橙色的,有又大光滑的。

站在海里捡贝壳特别有趣。你可以透过清澈的海水看到底下有黄澄澄的沙子,隐隐约约可以可看到一些贝壳。我捡着,捡着,突然发现一个“海螺”。我赶紧把它捡起来,放在手中,慢慢地,慢慢地那海螺里钻出一只小螃蟹!哇!原来是只寄居蟹!我一碰它,它就“嗖”得一下缩进去了。观察一阵后,我准备把它放生了,我轻轻地把它放进海里,它一下子飞快地逃走了。

海滩边捡贝壳真棒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捡贝壳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在去秦皇岛的第五天,我们在美丽的沙滩上玩耍。突然我说:“表哥、要不咱们捡贝壳吧,捡多了还能穿成项链带在脖子上呢。”大我40天的表哥毫不犹豫地说了一声“OK”。于是我们在海边又挖、又找、又捡,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汗水淋湿了衣服。不过我们还是兴高采烈、兴奋不已:在这金色的沙滩上大喊大叫,笑声传得老远老远。我们捡的贝壳越来越多,都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贝壳有大的、小的,最大的跟手掌心一样大,最小的跟手指夹盖一样小。贝壳的颜色更是丰富多彩:红的、黄的、绿的、白的、绿的、灰的、黑的、黑白的、红白的……这么多贝壳,我们看得眼花?乱,觉得哪个贝壳都好看,都跟别的贝壳与众不同,都让我喜欢。

我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听着翻滚的波涛声,发自内心地说:“谢谢你大海,送给我最能体现海的味道的礼物______贝壳。”在海边,在金色的沙滩上,我愉快地度过了这一天,它让我享受到沙滩的美丽和大海的无穷魅力,多么美好难忘的一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尔邦节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正史记载,“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拉丁文称为‘īdu A??ā .“尔德”是中文“节日”的音译。亦称古尔邦节(Id Qurban)、“忠孝节”、“尔德节”或“古尔巴尼”.意为“献祭”“献牲”含有“牺牲”“献身”.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称作“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的,为朝觐功课的重要仪式之一。(《伊斯兰百科全书》)

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又称“大节”,是伊斯兰教重要节日之一。在伊斯兰历每年的12月10日,麦加朝圣过后。据古兰经记载,即先知伊卜拉欣直到晚年也没有儿子。他祈求真主安拉赐给他一个儿子。不久,伊卜拉欣果然有了儿子,他衷心感谢真主的恩赐,精心抚养幼子。十几年后的一天夜里,伊卜拉欣作了一个梦,梦见真主安拉命令他把心爱的儿子宰掉献祭以考验他的诚心。伊卜拉欣惟命是从毫无迟疑,他懂事的儿子也毫无惧色并鼓励父亲宰己献祭。于是,伊卜拉欣作着宰子的准备。伊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他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点皮。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伊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真主让伊卜拉欣刀下留人,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羝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伊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当伊斯兰教创立后,穆斯林们承认伊卜拉欣并尊为圣祖,每年的这一天,便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成为所有信伊斯兰教(安拉)的人们的传统节日之一。(《阿拉伯语词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风雨桥的来历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众人胆战心惊。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风雨桥的来历作文1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寒衣节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的传说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各有千秋,说法各一,最经典的说法源于“孟姜女”的民间故事传说。据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累死在工地上,并被埋在城墙之内。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长城40里。

她最终用咬破手指“点血入骨”的方式找到了丈夫尸体,并用带来的棉衣重新装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寒衣节”。在济南市长清境内的长城村边就有孟姜女哭倒长城后自尽的红石江(过去这条河不叫红石江,因为孟姜女投江后,河水变成了红色,就给这条河改名为红石江)。

当地孟姜女的传说有近代出土的碑刻为证,以及百姓的口碑相传。1958年前,村里还有孟姜女庙。只可惜孟姜女庙在“文革”期间就被毁了,当年庙毁得片瓦不留,好在后来在村里有人找到了一块有历史见证价值的石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划旱船的来历现代说明文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旱船又名采莲船,其来历有二。一是相传歌颂禹王治水的。当时洪水横流国中,尧命禹一面治水,一面大力制造船筏,拯救灾民。洪水退后,船筏便搁在陆地上。农民每于耕作之暇,在空场上推船玩耍,叫做“跑旱船”。不料这个游戏被尧的儿子丹朱看到,便傲慢地坐在船上,经常逼着老百姓推“旱船”供他取乐。为了统一步伐,只得喊出号子。后世在玩这项活动时,嫌木船太笨重,就改用布帛或彩纸糊船,并吸收现实生活中采莲的动作,因而取得为“采莲船”。二是相传于蔡状元监修某座桥的传说。相传蔡状元领工修造某大桥时,由于资金缺乏,无法按期完成,但自己贫穷,又拿不出银子,心里焦愁不安。有一天,观世音菩萨路过桥梁工地,见蔡状元领工修桥,方便大众,乃善举一桩,想助他一臂之力。于是暗中变化为一个民间女子,貌若天仙,体态妩媚,向蔡状元当面说明,想在人多众广的桥梁工地择婿。自坐船舱漂游水面,让愿为婿者以金银为弹打彩,朝她身上掷去,打中者即婚配不悔。所掷船舱金银一律归民工造桥花费。蔡状元喜出望外,亲自组织选婿活动。gao示贴出后,当地城里的公侯世子,员外富翁纷纷云集河岸。谁知三日内竟无一人打中,却集攒了数以万计的金弹银丸。此时女民不见踪影,随风而去,众民工瞠目惊恐,后来得知原是神女下凡资助,结果那座桥按期修成了。如今群众耍彩船时要挑选俊俏的船姑娘,即缘此而来。

后面的说法比较合乎情理,因为后世的采莲船表演,不论南方北方,船内的主人都是女性,只有撑船的艄公才由男子扮演。他们的关系也因地而异,有些地方是“父女关系”,有些地方是“夫妻关系”,也有反映“兄妹关系”的,其服饰、化妆均按人物关系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这项民间舞蹈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喜闻乐见。首先是船的工艺水平较高,绝非一般人所能制作。造型、裱糊、剪纸和绘画都需要专业性知识和技巧。就表演来看,生活性很强,一系列水上动作,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果搬上舞台,衬以天幕水景,更加优美如画。唱的内容也很丰富,音乐曲调悠扬婉转,以民间小调为主,除了表演者同唱、对唱,还附带一个坐咱队,大约十多人左右。因使用的是管弦乐,又叫“丝弦班子”。可以随船坐唱,也可单独活动,专唱民间各种小曲。城固县的原公、许家庙、杨家滩、上元观、文川等地都有这种班子。其中原公乡西坝村最为活跃,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他们的采莲船表演,极富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唱起这首儿歌,我都会想起许多条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其实,不光人类有小名,节日也有,比如端午节,它的小名是端阳节。端午节不仅有小名,还有许多绰号呢,像: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五月节、龙舟节、女儿节,浴兰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许多,我只知道两个。一个是:最初,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死去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死后,楚国的老百姓很痛苦,便组成了一个打捞队,来打捞屈原的遗体。有个渔夫,把一锅饭和一些菜倒进水里,说是让鱼蛟是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人们便纷纷效仿。另一个是:传说曹蛾是个孝顺的女儿。有一天,她的父亲突然病死了,曹娥便把父亲埋了。但由于舍不得父亲,就整天坐在父亲坟旁哭。直到有一天,曹蛾投了江。曹蛾住的村子叫曹蛾村,曹蛾投江的江,也被重新命名为曹蛾江。

端午节,真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节日。

端午将至,奉上粽子一个,配料: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痴情水,用幽默捆扎,用爱心发送到达,保质期:农历五月五日前,保存方法:请按储存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秋节的来历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 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 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 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 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 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海边捡贝壳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雨后的下午,我和弟弟去海边捡美丽的贝壳

捡贝壳可有趣了。我们来到海滩上,先脱掉凉鞋,然后挽起裤子,下水捡贝壳。我们在浅海捡贝壳,捡贝壳要等潮退的那一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沙子一起抓起来。我每次都一抓一个准。可是,每次大浪来时,只听“哗啦”一声,飞溅的海水飞进了我的嘴里,使我感到一阵阵咸味和腥味,我连忙吐出了海水。我们直呼过瘾,我们的欢声笑语在海上飘荡,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

我们捡来的贝壳可多了。贝壳大小各种各样,有的有食指指甲盖那么小,有的有耳朵那么大,有的有食指那么长,还有的有大拇指那么短。贝壳的形态各异,有的像扇子,有的像锥子,有的像号角,还有的像蜗牛壳。贝壳的颜色五彩斑斓,有的雪白雪白的,像一小块白雪,有的紫红紫红的,像一块小芋头,还有的粉红粉红的,像一朵小海葵,这些贝壳很美丽吧?

我和妈妈在网上查了一下有关贝壳的资料,贝壳不但种类多,而且还有一些作用。在远古时代,人们拿贝壳当钱币使用,现在,人们拿贝壳做收藏,做精美的工艺品,比如说风铃、项链、响板、螺号等等,原来贝壳也有这么多用途啊。

过了一会儿,我们满载而归,我和弟弟都很开心,这次捡贝壳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腊八粥的来历简介

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的原因:《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现在还有争抢老喜殇供品的习俗。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

腊八粥不仅为僧侣享用,民间更是盛行。 元、明、清沿袭这一食俗,清代最为盛行。有诗云:“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夏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释迦牟尼成道日”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早已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清明节的来历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大家都知道,要去扫墓,还不许吃热饭,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别着急,听我慢慢跟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就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大部分人都离开了重耳。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同他一起避难去了,其中有个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的晕了过去,介子推用刀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了端给重耳吃了。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当上了皇帝。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DD晋文公。

晋文公对和他一起流亡出走的大臣们都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谁知介子推不愿见他,紧闭大门。偷偷背上他的老母亲上绵山了,晋文公让他的御林军上山去找,可是找不到,有人献计:放火烧山,只留下一个出口让介子推出来。晋文公听从了那人的计策,便纵火烧山,火烧了很久,介子推死活不愿出来,便被烧死了。晋文公没看他出来,又让人上山去找,见到他们母子俩靠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只留下两具尸体,晋文公悔恨交加。在收拾介子推尸体的时候见他脊背靠着柳树洞,便从里面拿出一块布,上面写着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从此以后,人们就有了清明节吃寒食、扫墓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