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贝壳的来历作文(20篇)

导语: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贝壳的来历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252

作文

1000

贝壳里的哭泣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我不会再忧伤,但张开那两扇贝壳,随着月光慢慢隐到海的那边,埋在心的缺处,慢慢化成紫蓝粉末,慢慢…

沙粒中,几多荧粉在闪烁,凄婉的寒光。

哭了,泪从缝隙流出,融入沙中,淡开来,模副成浅色的碎梦。我独自躲在贝壳里,思念你的晶莹和冰冷的影像。我常常静躺在沙砾中,任咸咸的海水洗礼,夜风如飘缈的歌,静如止水的追忆。

我常常望着残月孤星,听着它们缠绵的悄悄话,涩涩酸酸忆昔。

挥不去的海鸥悲鸣,在贝壳里徘徊,蔓延到心的空缺。雨季来了,那些独自望天的日子里烟雨朦胧中的残影碎像,晃晃悠悠地飘过,在缝隙前。我感觉不到雨的丝缕,侵透了爱的心走了,化作闪烁紫蓝的粉末,撒落沙滩。

在如此简单得有些乏味的朝朝暮暮里,我想终有一天会在海边望见你寒霜的俏脸在笑,不过却非为我,弹开了双睨中那几滴浊液,像纳木错般晶莹清澈,不过非我而为。

我不能拾起碾碎成了粉末的心砾,碎了,碎砾中放着你,它逝了,永远的,销着失落的悲寂,去了。心湖成了一潭死水,再也散不开涟漪成唯美。

我会闭上双壳,在厚重的忧伤里,默念一遍,伤痛的哭一回。

雨季过了,我想我会静静的逝去,静静的告别波光粼粼的海;静静的告别为我悲鸣的海鸥;静静的告别细水长流的忧伤在心的缺处遗下的足迹,静静的。

躲在贝壳里哭,累了,睡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那黯然失色的贝壳叙事作文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我童年里发生的事,就像海滩上那无数的贝壳,有的光彩夺目,有的黯然失色。其中一顆黯然失色的。至今令我难忘。

记的那次。学校组织大家排队去看电影途中,闲得无聊,我就拿红领巾甩来甩去。

经过一间花店时,我一不小心,让红领巾把一盆富贵竹缠住了。于是,我用力一扯,想把红领巾给扯下来。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因为红领巾把那盆竹子缠得太紧了。红领巾倒没被扯下,反而把花盆给扯下摔烂了。我吓坏了。连红领巾也忘了拿就逃跑了。

到了电影院。尽管电影很好笑,同学们个个“张牙舞爪”,前俯后仰,可我却郁郁寡欢。我摸摸脖子上的红领巾:“咦!怎么没有?糟了!红领巾落在那花店里了。”“回不回去拿?““当然不行了!店主知道我摔坏了他的花盆。还不布下‘无罗地网’来捉找,我要是自投罗网。到时可真是插翅难飞了!”但是,一会儿放学要检查红领巾,平时我们班已被扣许多分了,今天再被扣分,拿么被评为文明班的希望就毁于一旦了!”“嘿!就算让他捉住了。反正也没谁看见,只要矢口否认,看他能把我怎么样!“我故作精神。想让内心平静一些,但事与愿违,正如巴金先生所说:“表面上的平静是虚假的。内心的痛苦像一锅煮沸的水,怎能遮得住?”

电影闭幕了,我排着队伍回学校,很快我们又经过了那间花店,我把头垂得低低的,生怕有人认出我。忽然,我发现我的红领巾正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环顾四周:“原来店主不在,趁这天賜良机,赶快拿回红领巾。”于是我冲上前去拿回红领巾,此时我才看见那店主在里面坐着注视着我。我想:“唉呀!大祸临头了,原来他在那里‘躲’着,早就摆下‘十面埋伏’在这等我。趁我回来拿红领巾就把我捉住,好一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真毒啊!”我静静地在那站着,等待着一场厄运的来临。可是他没有过来把找一手捉住,而是用温和的眼光看着我。没有一丝恶意,他好像想对我说:“小朋友。下次不要这么不小心了。”他是多么宽宏大量,原谅了我。

望着他对我的微笑,我心里却觉得像是在熬了一服中药,翻滚着一股莫可名状的苦味,我茫然了。

这件事己经成为我脑海里一颗黯然失色的贝壳,毎当我“拾”起它,都要用感情的潮水冲刷它,期望它能放出光芒。

我将把这颗失色贝壳深深地埋在我心灵的深处,深处……

[那黯然失色的贝壳叙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捡贝壳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闭上双眼,我的眼前就会呈现出那一幅画面--我第一次在海边捡贝壳的情景。以前,我去过的海都没有贝壳,我只在电视上看过一个又一个那色彩鲜明,形状怪异的贝壳被那汹涌的浪花冲到岸边。那时我心里总想着;要是能亲自到海边捡一次贝壳,那该有多好啊!

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再一个晴朗的夏日里,碧空万里无云,我和妈妈乘车来到海边。我那高兴劲就别提了,一下车,出现在我眼前的是那一片金黄的海滩,仿佛是一张金黄色的巨布铺在上面。眺望大海,蔚蓝的海水一望无际,一直到天边。还有那蓝色油轮的声响,在向人们报告归来的喜讯!

我先向海滩进行一次“扫描“,可我却只顾找海滩干的一部份,所以过了半天连一个贝壳都没有找到。正当我有些灰心时,妈妈看穿了我的心思,把我领到一处湿漉漉的海滩上。只见这边的海滩上有一个个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发亮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个外形精致的贝壳。我小心翼翼地捡起一个贝壳,生怕把它给弄坏了。我仔细地观察它,只见它外表灰黄灰黄的,上面有一道道波纹,特别漂亮。把它贴在耳边,还可以清楚地听见那清脆的海浪声呢!

“海边的贝壳可真多啊!“我不由得感叹。的切,不到一会就捡了许多.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大的不过手掌般大,小的不过橡皮大小,各有各的姿态……

这次捡贝壳使我留恋忘返,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搁浅的贝壳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落日的余晖倾洒在海面上,透过夕阳的映衬,晶莹璀璨,绚丽夺目。潮汐慢慢涌来,漫过沙滩,漫过脚下,我踩着温润的细沙,慢慢地踱着,悠闲地看着大海,静静地听着涛声,轻柔的海风轻拂而来,我蹲下身,捡拾起一枚枚搁浅贝壳,对着夕阳的方向慢慢举起,此时的贝壳在余晖的照耀下,仿佛被涂上了一层水银的釉质,似乎在向我诉说着什么。

我把拾起贝壳凌乱的放于沙滩上,想用它们拼凑起一幅幅唯美的画卷,我慢慢的将一枚枚贝壳放在它们各自的位置,时而停下来思考几秒钟,思索着下一枚应该放在哪儿,放在哪儿才最合适。我默默的拼凑着,拼凑着,任那一波波的海浪扑打在我的脚上,浸湿我的脚板。蓦然,一幅被定格的画面跳入了我的眼帘,一个熟悉,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一个陌生,再陌生不过的词语,我看着一枚枚排列有序的贝壳拼凑而起的“回忆,心,不由得一颤,像似要打开我心中那道封闭已久的闸门,勾起的回忆,宛如碎片,无论怎么拼凑都回不到从前。

银色的月光铺满了平静的海面,缕缕海风,轻轻拨动着平静的海面,扬起层层涟漪,连绵不断。我漫步在海边,凝视着那一望无际的海面,清辉四溢流泻,像一幅宁静的水墨画,淡淡的色彩,淡淡的意境,在晚风的轻拂中,像舞蹈的仙女,沉静而飘逸。沙滩上一枚枚搁浅的贝壳拼凑着“回忆”的回忆,一遍又一遍如潮汐涌来波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童趣藏在贝壳里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如同小溪里清澈的流水,流走了一年又一年。许多往事逐渐忘记,但我们纯真、快活的童年是令人难以忘记的。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一同回忆我们有趣的童年。

大家都应该知道贝壳怎么吃吧?对!就是把它炒开把里面的肉夹出来,便可以吃了。当然,没有炒开的贝壳是不能吃的,谁让它是已经坏掉的呢?可是,童年时代的我可不是这么想的。下面,给你们讲讲我童年时代吃贝壳的傻事。

那天,妈妈的一位朋友从广东回来,便带回来了一些贝壳,虽然我没吃过,但听姐姐一说,我便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想吃贝壳了。到了晚上,太阳落山了,太阳的余晖赠给了天空一片红彤彤的火烧云,微风拂过,带走了白天的炎热,香喷喷的炒贝壳也伴随着微风的脚步,“走”进了餐桌。当大家都细细品尝着这美味的食品时,我夹起了一块“合着嘴”的贝壳,心想:这块合着嘴的贝壳一定很好吃,可是应该怎么吃呢?我细细思索着这个问题,终于想出了办法,我喜滋滋的看着这个贝壳,心想:呵呵,这下你死定了,看看我怎么消灭你!我把贝壳丢进我的嘴里,使了好大的劲嚼着这个硬邦邦的贝壳,大家听到声响,纷纷把目光投向我,我仍然嚼着贝壳,过了一会儿,嘴里一阵苦涩,我立即吐掉,哭丧着脸:“姐姐,你骗人,一点也不好吃!”姐姐笑着说:“贝壳是不能带壳吃的,而且你吃的是已经臭掉的。”

童年的事多么有趣啊!它是一条绚丽的彩虹,永远也抹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买贝壳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走进渔港古城,一股咸咸的味道扑面而来,我用鼻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嗯,这是一股海的味道。街两旁的店铺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贝壳,这味道就是从贝壳里传来的。

路旁还有几个居民在洗贝壳,边洗边不停吆喝:“卖贝壳啦!”我看着如此多的贝壳,顿时如被钉子钉住了似的,站在店铺门口,这些贝壳有大有小、有圆有尖,纹路也各不相同,“好漂亮啊!”我呆呆地说道:“妈妈,能不能给我买一个?”“好啊!”。

妈妈先买了一只小巧玲珑的“老鼠”,它全身都是用贝壳做的,鼻梁上还架着一副金丝眼镜,弓着背真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博士,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妈妈又让我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贝壳。花样繁多的贝壳,使我左右为难,到底是选这个还是选那个?贪心的我真想把它们全都带回家,但是我只能选一个,便拿起了一个白色的、长着弯弯尖角的贝壳,上面有一圈一圈棕色的花纹,令我爱不释手。就是它了,我如获至宝般地买下了它。

当我把它们放在手中细细玩赏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抚育它们的湛蓝的大海,海的味道溜进我的鼻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215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下面是yuwenmi小编整理的作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春节的来历说明【篇一】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来历说明【篇二】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来历说明【篇三】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春节里,有香喷喷的火锅,一闻到火锅的香味就足以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春节里,可以放鞭炮,鞭炮是那么的神奇。只要用火小心地点燃,一颗颗"流星"就会从个小破洞里一窝蜂地跳到空中。春节里还可以走亲戚。今年我打算真的"走"亲戚去。从奶奶家走到外婆家,再穿过寂静的夜空回到奶奶家。春节里,许多人在守岁。每当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我们大家就会在耀眼而热闹的夜空下欢快地放鞭炮,好不快活!

春节里,讨压岁钱是不可少的。每当我向爷爷奶奶讨压岁钱。他们都会笑咪咪的把一张崭新的一百元递给兴奋的我。我听爸爸妈妈说,大年三十的晚上,要把压岁钱放到枕头底下。这是为什么呢?妈妈告诉了我问题的答案。原来,这是防止一种传说中的小妖岁来害小孩。幸好岁没来过我家,不然我就要被可恶的岁害了。因为我前几年都没有把压岁钱放到枕头底下,连守岁也因为太困而没有守......

春节--一个隆重的节日,春节--一个赐给我快乐体会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美丽的贝壳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坐飞机,到美丽的珠海来玩,一下飞机的我,是迫不及待地问爸爸、问妈妈、问阿姨:“还在哪里呀?有没有贝壳呀?可以捉螃蟹吗……”

第二天,舅妈带我、冰冰姐姐和小木姐姐去海边玩。我和两个姐姐的心情,都是兴高采烈,一会儿又问:“舅妈,到了吗?”一会儿又问:“舅妈,还有多远呀?”就这样说个不停。

我们走了好一会儿,终于走到了一望无垠的、蓝幽幽的大海边,我们赶快把鞋脱了,飞快地跑到沙滩上,我东瞧瞧、西瞧瞧,怎么也没有找到一粒贝壳,我心里想到:原来这都是骗人的,金灿灿的沙滩上根本没有贝壳。

等舅妈然我们去海边玩的时候,我们赤着脚尖在荡着卷卷浪花的海里走着。突然,我的脚好像被什么东西给刺着了,我把脚抬起来看,发现没什么,但一看被刺的地方上有一个彩色的贝壳,那贝壳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水珠的滋润下,变得波光粼粼,一闪一闪的,真美丽,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这时,前面有一大堆一大堆的“宝石”,哇!我飞快地跑过去摸一摸,我仔细一看,里面居然有一个巴掌般大小的贝壳,真好玩!那些贝壳都有一个缺点,就是那个贝壳不像我们平常说的一样,是非常圆润的,像一个半圆,可是这里的贝壳却是凹凸不平的。

一片片洁白的波浪朝我们的小脚丫打来,那海水冲在脚上,一下子化成无数的小珍珠,很清凉,很舒服。

我爱无边无际的海洋,更爱闪闪发光的贝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国际聋人日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聋人联合会(THE WORLD FEDERATION OF世界聋人联合会(THE WORLD FEDERATION OF THE DEAF)成立于1951年,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造福于世界聋人,捍卫聋人的权利,帮助聋人康复。该会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每四年举行一次大会。中国盲聋人协会是其正式会员。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

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这对活跃聋人生活,促进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的来历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七夕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也称乞巧节。在这一天许多少女会向织女祈祷,祈祷自己能有双巧手,在日后拥有千年不渝的爱情。读书人也会在今天祭拜魁星,希望魁星让他们考运顺利。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 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 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 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 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 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人 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 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冬至的来历小学生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又是一年冬至时。

去年的冬至仿佛刚刚过去,转眼又一个冬至在不经意间就要到来。真象诗中所形容的那样: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耳。

冬至,是我国农历廿四节气中很重要的一个,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可见古人对冬至日的重视。现在,许多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吃汤圆的习惯。古人曾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有些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这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加上这天是阳气初萌而冬尽春回的日子,所以称之为“冬至”。 唐朝诗人白居易咏“冬至”诗就有“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之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腊八粥的来历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腊八粥大家必然会想到腊八节,腊八粥是腊八节必不可少的美食。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经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后,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12月8日成道,称为“佛成道节”。佛寺在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成道前牧女贡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做粥供佛。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月节,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到汉代才正式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走进贝壳[150字]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的贝壳令人赏心悦目,它是大海孕育的小精灵。

老师要我制作贝壳工艺,爸爸就带我来到国际水产城买贝壳。一进店里,一个个贝壳工艺造型千姿百态。突然,一个贝壳里闪闪发亮,我连忙问:“阿姨那是什么?”阿姨微笑地说:“小朋友这是珍珠,它是珠母贝孕育的珍珠,也是人类青睐的珍宝。珍珠和黄金、宝石一样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人们都非常喜欢戴。”哦,原来珍珠的价值很高。

我挑好贝壳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鲍的贝壳可以做中药,它叫“石决明”有平肝明目的功效。今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贝壳的知识心里暗暗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压岁钱的来历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压岁钱吧!今天,就让大家听一听压岁钱的来历吧。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很可怕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怪叫“崇”,大年三十的夜晚,“崇”总是会偷偷跑出来,到人家的房子里,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总是吓的哇哇大哭,接下来就是头疼发热,变成疯子,甚至会死掉。可是,这名叫“崇”的小妖怪怕灯光,因此,在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两个灯笼,没灯笼的就找一支蜡烛点燃,叫做“守崇”。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名珠,心肝宝贝。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们怕“崇”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来让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用一张红纸把八枚铜钱包起来,放在孩子的枕头边,俩夫妻不敢合眼。半夜,一阵阵风吹来,蜡烛的灯灭了,“崇”刚想去摸孩子的头,这时,八枚铜钱亮了起来,“崇”哇的大叫一声,逃跑了。

第二天,俩夫妻把八枚铜钱吓走“崇”的事情告诉了乡亲们,以后只要大家都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专门变成八枚铜钱来暗中保护孩子的。因为“崇”与“岁”谐音,之后被人们称为“压岁钱”。

压岁钱是长辈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宵节来历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春秋时节旳一天,楚昭王路过长江,看到江面上有漂浮着旳东西,便命人打捞上来,仔细一看是一种外白内红可以吃旳东西。为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楚昭王便前去请教孔子。孔子看见这种飘在水上旳东西之后,说:“这个东西名叫浮萍果,谁要是得到了它,就表明着个人将要复兴国家。”楚昭王便下令每年旳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要煮这种外白内红旳元宵吃。

千百年来人们都还在吃着元宵,以表示人们对亲人旳思念。每当过元宵节旳时侯,我们一家人聚在姥姥一起聊天,等爸爸和妈妈把元宵煮好了旳时侯,我和表弟表妹一起拥上去争着吃那又香又甜很滑嫩旳元宵后。大家又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看电视,吃糖,大家欢乐无比。

听姥姥说,原来旳元宵仅是放了红糖,白糖和豆沙等普通旳原料。现在已经用了一些上好旳黑芝麻,巧克力,水果等。真是应有尽有。现在旳元宵和原来旳元宵相比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了。

我特别喜欢我们中国旳传统节日。不仅可以吃到美食,还可以让我门团圆在一起,开开心心地渡过一个欢乐旳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压岁钱的来历作文120字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因为过年了,你们就有压岁钱了对吗?但是,你们知道大人们为什么要给我们压岁钱吗?听我慢慢讲给你们听。

1、传说古时候每到年三十的时候就有野兽趁着大人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的孩子叼走吃了,所以许多地方都有年三十晚上不睡觉的习俗,但是有一次一位母亲把一枚铜钱装 在红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结果发现野兽就不敢靠近小孩了,因此以后每到年三十大人都会给小孩或者晚辈压岁钱。

2、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3、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方式的玩赏物。钱币正面通常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4、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小偷,两人将钱币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 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忽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祟不敢再来侵扰了。因“岁”“祟”发音相同, 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5、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内。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妃嫔,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的《宫词》 说:“工人早起笑欢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急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边树;寒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足见 唐代宫廷内春日散钱之风昌盛。

6、压岁钱的名词最早可见于清·曹雪芹的《红楼梦》:“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7、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生活为基本模式的传统社会里,讲究的是“长幼有序”,家长们平时都很威严。只是到了春节,在喜庆的氛围里,小辈们给长辈 们行磕头礼,表示对尊长的敬重与祝福,长辈们则发给小辈们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表示对小辈们的关心和爱护。压岁钱的施与取,像是一出热热闹闹的戏,表达了共 度佳节、喜庆热闹的意思。

8、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 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 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压岁钱的来历作文12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附:春联的来历故事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联的资料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春联起源于桃符,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传统春联是用毛笔书写,但亦有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

春联的起源与发展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 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复活节的来历

全文共 1792 字

+ 加入清单

On Easter Sunday, Christians celebrate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Lord, Jesus Christ. It is typically the most well-attended Sunday service of the year for Christian churches.

Christians believe, according to Scripture, that Jesus came back to life, or was raised from the dead, three days after his death on the cross. As part of the Easter season, the death of Jesus Christ by crucifixion is commemorated on Good Friday, always the Friday just before Easter. Through his death, burial, and resurrection, Jesus paid the penalty for sin, thus purchasing for all who believe in him, eternal life in Christ Jesus.

(For a more detailed explanation about his death and resurrection, see Why Did Jesus Have to Die? and Timeline of Jesus Final Hours.)

Easter Season

In Western Christianity, Easter marks the end of Lent, a 40-day period of fasting, repentance, moderation and spiritual discipline in preparation for Easter. Lent begins on Ash Wednesday and ends on Easter Sunday. Eastern Orthodox churches observe Lent or Great Lent, during the 6 weeks or 40 days preceding Palm Sunday with fasting continuing during the Holy Week of Easter. Lent for Eastern Orthodox churches begins on Monday and Ash Wednesday is not observed.

Because of Easters pagan origins, and also because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aster, many Christian churches choose to refer to the holiday as Resurrection Day.

Easter in the Bible

The biblical account of Jesus death on the cross, or crucifixion, his burial and his resurrection, or raising from the dead, can be found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s of Scripture: Matthew 27:27-28:8; Mark 15:16-16:19; Luke 23:26-24:35; and John 19:16-20:30.

Determining the Date of Easter

In Western Christianity, Easter is always celebrated on the Sunday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Paschal Full Moon.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