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经典20篇)

有一天,著名古琴演奏家公明仪对着一头老牛弹琴。他先奏了一首名曲——高雅的古琴曲“清角”。尽管公明仪自己觉得弹得十分精彩,但是,老牛就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埋头吃草。公明仪又用古琴模仿蚊虻méng嗡嗡的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那头老牛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接下来就是开学吧为你们精心整理的有关马的成语故事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2292

作文

1000

树倒猢狲散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shù dǎo hú sūn sàn

【出处】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猢狲散赋》一篇。 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

【解释】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社会现象

【结构】复句式

【押韵词】千斤重担、听其自便、方领圆冠、香火不断、饰非拒谏、调良稳泛、群芳争艳、牵衣肘见、质疑问难、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奸臣秦桧做丞相,许多势利小人都依附于他作威作福,秦桧的亲戚曹咏因善于拍马屁而当官,十分得意,唯独曹咏的大舅子厉德斯不理他那套。秦桧死,曹咏被贬职,厉德斯写了一篇《树倒猢狲散赋》派人送给曹咏。

【成语示例】你要知道‘树倒猢狲散’,现在树还没有倒呢! 巴金《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没完没了成语故事

全文共 169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méi wán méi liǎo

【出处】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不算,还他妈的乱抢乱夺。 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

【解释】无穷尽。

【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无穷尽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无休无止

【相反词】到此为止

【押韵词】奇珍异宝、犁生骍角、一笔勾倒、若要好,问三老、如获至寳、锦花绣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伏低做小、雪中鸿爪、神魂颠倒、......

【年代】当代

【灯谜】豆腐渣擦屁股

【歇后语】滴水崖上滴水止

【英文】endless

【德语】endlos

【语文同步】不知为啥换成了京剧,咿咿呀呀的,唱个没完没了。 《看电视》小学二册·课文·5

成语故事】清朝咸丰年间,李鸿章因为同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他组建清朝的海军,从日本人那里得到一条游船,送到昆明湖,湖水太浅,李鸿章命人再修建一个更大的湖泊及宫殿,老百姓说“李鸿章修致敬阁——没完”

【成语示列】他总是没完没了地缠着我。

【成语例句】

◎ 秦歌几年前,我们家庭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就像是没完没了的"胡子工程":先是全家省吃俭用攒够了钱去专卖店买回一台名牌国产电脑,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打印机实在不方便,又去商店买台打印机,本以为万事大吉了,没想到没有扫描仪的日子也不好过,于是再到中关村买台扫描仪回来。

◎ 玉英每天一见金枝在面前如醉如痴地想儿子,说儿子,她心里就难过,就内疚;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带着这难过、这内疚过一辈子!想到这里,她突然忍不住朝张全义喊起来:"哼,干妈!我还不如……不如不当这个'干妈'!我干吗要自找一把刀子,没完没了地戳自己的心!"

◎ 二婶,你是该学习学习了,这城乡几十里,你是第一名多产户,这样没完没了地生下去,要是再生一串女孩……"唐二婶大怒:"什么?怪不得我老生不出男孩,原来都是你咒的!你给我出去!去杀你的马吃吧!"

◎ 再者说了,老夫老妻的了,离什么婚哪!您这么大岁数儿啦,再想找一个还得登征婚启事,找电脑红娘,等儿女同意,再互相考验两年也麻烦着哪!行啦!行啦!全看我啦!不许没完没了的!两口子过日子,得互相谦让,互相谅解,古人云:"夫妻本是同林鸟,一日夫妻百日恩"嘛!

◎ 中小学生负担很重,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不能玩,不能接触大自然,更不能怀疑书本上和老师讲的那些"绝对真理"。

◎ 快速约会所还规定初次约会不得向对方索取电话号码,以免给对方带来压力;也不能问对方的职业,以免话说起来没完没了。

◎ 这不也省得你没完没了地看西医,熬中药,还不知盼到哪年哪月才见送子娘娘的信儿呢。"

◎ 现在农场的两派不是已经联合起来了吗?据说要走上正轨了,为什么对我们还是这样没完没了?真让人不能理解!实际我同他分别是从去年七月就开始了的。

◎ 这时,一个好心人为了能使顾青从没完没了的"深挖"中解脱出来,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 生活于都市的现代人,每天所要面临的,以及明天将要面临的似乎永远都是没完没了地充满着物质追求的欲望。

◎ 会说话的石头会说话的石头周绍义甘肃的冬天冷得早,一冷起来就没完没了。

◎ 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你需要不断地加大剂量,没完没了,所有的一切开始无聊,到最后你整个人会被彻底偷走。

◎ 当时,他直言不讳地问我,你们这些当作家的是怎么了?居然没完没了地在报纸、杂志上讨论作家需要不需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他说这简直就像在讨论学生应该不应该学习、农民应该不应该种地一样,如此荒谬和不可思议。

◎ ,就是借助于圆的一串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的数列定义了的圆的周长———当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这一串圆的内接正多边形将无限地趋近于该圆周,即它们的极限位置就是该圆周,这就是极限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不仅引导人们看到,无限过程是没完没了的,永无终结的,同时它又使人们看到无限变化过程飞跃式的“终结”

◎ 张大民蹲在地上算账,把钱没完没了地扔给美国的牛奶公司,不如把钱一次性地扔给自己家的奶牛。

◎ 如果知道我肚子里有她的孙子,那会没完没了地要我这,要我那,我就没法动弹了。"

◎ 萧芒再也不夜以继日地浏览宁羽的照片没完没了。

◎ 和妻子的性生活对于他已越来越是一场折磨,一次无休无止的战争,并且没完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多描写垓下、永嘉、庐山等景点,善于描绘自然风光,从而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的诗很有艺术性,特别注重形式美,很受学者和学者的欢迎。诗一出,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抄,广为流传。宋文帝很欣赏他的`文采,特地把他召回京都工作,称他的诗和书法为“二宝”,还经常让他在等酒席的时候写诗写作文。一向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在受到这种礼遇后,变得更加嚣张。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夸口说:“魏晋以来,天下的文才都有一块石头(一个容量单位,一块石头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斗,天下其他人共享一斗。”从他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很佩服曹植,但是别人的才华不在他眼里,他的自我评价很高。

“有才能的人”也被称为“八斗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好好先生成语故事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hǎo hǎo xiān shēng

[成语解释]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载:司马徽称一切东西皆“佳”,故有“好好先生”之号。

成语故事

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后,深感要扩大自己的力量,必须得到有智谋的人辅佐。他听说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在襄阳地区很有声望,特地去拜访他,请教他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就在这次会见中,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俊杰,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庞统。后来,这两人都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司马徽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社会斗争相当复杂,他自己却经常装糊涂,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不管是好是歹,他总是回答“好”。日子久了,他也就成为“好好先生”。二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近来身体是否安好。司马徽回答说:“好”。又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伤心地谈起了自己的儿子死了。不料,司马徽听了竟说:“太好”。他的妻子等朋友走后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有德行的人,所以直言相告。哪里有听别人说儿子死了,反而说好的?”司马徽回答说:“好啊,你的话也是太好。”妻子听了,弄得哭笑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百闻不如一见成语故事出处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多;闻:听见。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他很熟悉汉初西北疆的匈奴和西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攻扰,勇敢善战,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后,封为营平侯。

公元63年西北羌族各部落奴隶主头子会盟,联合发兵进攻汉朝。宣帝先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义渠,部族名,当作姓用;安国,名)去征讨,结果被打得大败,一口气逃到今居(今甘肃平凉西北),再派人向朝廷讨救兵。

汉宣帝经过与大臣商量,觉得在将军中只有赵充国最熟悉西羌的情况,可是他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出征打仗吗?于是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看这次出征派谁去最好。赵充国自告奋勇地说:“要平定西羌,我这个老头子就适合。”

宣帝同意了,便问他:“老将军这次出征,你准备带多少人马,怎样去征服西羌?”

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喻(音yú 于)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说:听说百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打仗用兵,很难在遥远的地方作出估计。我到了金城,侦察了解了情况后,才能够制订出作战的计划。

赵充国到了金城,西羌人天天都来挑战。赵充国吩咐将士们坚守营地,不许出战。经过充分的了解后,赵充国就先后四次上书宣帝,报告了自己征服西羌准备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屯田防守,一是着重劝化。对不听劝化的顽固头子,就抓住时机狠狠打击。前三次上书,汉宣帝召集群臣研究,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赞同,并指责赵充国迟迟不进兵,催促他发兵进攻。后来,汉宣帝经过再三思考,又觉得赵充国讲的确有些道理,就把派去征讨的各路骑兵撤回来,只留下赵充国在那里屯田防守,开展各种工作,主要用教育、劝化的办法,去征服西羌。这么一来,果然很有效,西羌那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后来,人们便把“百闻不如一见”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即便听人说一百遍,也不如亲自看一看,了解情况处理问题要多作实地调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相濡以沫的故事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水干涸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呴:吐口水,吐沫。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誉尧(仁慈)而非难(nàn)桀(斗狠),就不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干涸了,鱼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来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但是在现实中,鱼是不可能出现相濡以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寓言类的成语故事:乌合之众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典故:《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释义:“乌合之众”为贬意成语,比喻没有组织,像一群暂时聚合的乌鸦。

故事: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扶风茂陵(今陕西省)人耿龠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没过多久,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为帝,建都邯郸。这时,耿龠手下的孙仓、卫包便劝耿龠投归刘子与(王郎)。耿龠闻听大怒,按剑说道:"刘子与这个反贼,我和他势不两立!等我到长安请皇上调动渔阳、上谷的兵马,从太原、代郡出击,来回几十天,便能以轻骑兵袭击那些乌合之众,势如摧枯拉朽,定能获胜。谁不识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贼,定遭灭族杀身之祸!"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适合儿童的睡前成语故事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1、井底之蛙

青蛙住在一口废弃的井里。一天,青蛙在井边遇到了一只大海龟。青蛙对乌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幸福啊!”有时快乐,在井边跳一会儿;当他累了,他回到井边,在砖洞边睡了一会儿。

在软泥里散步也很舒服。看那些虾和蝌蚪。他们不是我的对手。再说,我是这口井的主人,在这口井里我很自在。乌龟听了青蛙的话,想进去看看。但在左脚还没完全伸进去之前,右脚就被卡住了。

它急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事告诉了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浩瀚的大海,这不海止千万里;海的深度,有千丈。古时候,大水泛滥,十年有九年,海中的水涨不了多少。

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中的水也没有浅。所以海洋不受洪水和干旱的影响。生活在这样的大海里,真是幸福啊!”井里的青蛙听到了乌龟的话。惊呆到没有话可说了。

2、掩耳盗铃

春秋时期,晋国赵家灭了范家。有人趁机偷了范家家的东西,小偷看到院子里挂着一个大钟。这口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形状和花纹都很美。小偷很高兴,想把美丽的铃铛带回他的家。但是钟太大太重了,搬不动。

他想了又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成碎片,分别带回家。

小偷发现了一把大锤子,他用尽全力敲钟。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慌了,心想完了,这不等于告诉人们,我是来这里偷钟的吗?他一着急,就一头抱着钟。他张开双臂想捂住铃铛,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还是传了出来了。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嘿,钟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很高兴。“太好了!捂住耳朵,就听不到钟声了!”他立刻找到两团布团,塞住了耳朵,以为没有人能听到钟声了。于是他松开手,把钟砸了。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上,抓住了小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马的故事作文怎么写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晚上,猫按时在家捉老鼠,在安安静静地睡觉,准备明天早上去运货;狗在家门口看着。

突然,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地向家门走来,狗立刻叫了起来,狗的叫声把老鼠吓回了洞中不敢出来;猫吃不到老鼠感到很饿,就去找狗。

马也被狗的叫声惊醒了,根本无法入睡,也去找狗。猫对狗说:“你刚才的叫声让老鼠不敢出洞,我就没饭吃了!你说怎么办?”“嗯。”狗还在想办法时,马也说道:“你的叫声把我惊醒了,让我睡不着觉,明天怎么有精力去运货?”“那。”狗实在没办法,只好说:“以后晚上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不叫了,不打扰你们总行吧?”“好吧!”猫和马答应了。

第二天晚上,又来了一个小偷,这次狗说什么也没叫,小偷便静悄悄地把富翁家的钱偷了一半,家里的粮食也被偷光,老鼠都没吃的了,猫根本添不饱肚子,狗也吃不到几块肉,马被主人就要卖了,因为没有货可运了。

终于,猫、马和狗知道要顾全大局,才能幸福相处!可惜,已经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成语拼音:huáng lí hēi lí,dé shǔ zh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取得好效果的方法。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狸:山猫;雄:强有力的。比喻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有好的效果就是好方法。

成语来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秀才驱怪》:“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成语造句: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演化为现代的白猫黑猫论。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的成语故事

清朝时期,徐秀才不愿为清廷服务,就改学道术为人驱鬼,一个朝廷大员请他驱鬼,好酒好菜侍侯,闭口不谈驱鬼事情。晚上一头兽头人身的怪物来舔食剩菜剩饭。徐秀才吓得拼命狂叫吓跑了那怪物,后来再也没发现了,人们感叹:“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黄字开头的成语

黄粱梦    黄狸黑狸    黄耳寄书    黄粱一梦    黄绢幼妇    黄粱美梦    黄羊任人    黄公好谦

包含有黄字的成语

黄粱美梦    黄绢幼妇    黄粱一梦    黄耳寄书    黄狸黑狸    黄粱梦    周瑜打黄    骊黄牝牡    螳螂捕蝉    梦熟黄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上天入地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849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出了名的吹牛鬼,名叫巴拉根仓,他住在蒙古,那里的牧民都喜欢听他吹牛,因为他吹出来的那些故事,时常使他们哈哈大笑,笑得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忧愁。

可是,那些有钱的财主们没有一个喜欢巴拉根仓,因为他的口才实在太好了,财主们谁也别想辩过他。所以,只要听到巴拉根仓在吹牛,他们就会恨得咬牙切齿,巴不得他快点生病死掉。

一天,巴拉根仓从草原上走过。牧民们见了他,都争先恐后地同他打招呼:你好啊,巴拉根仓。很久没见你了,你到哪儿去了呀!

巴拉根仓感慨地说:是啊!我们大概已有一年没见面了吧!在这一年里,我上天入地,可看见了很多有趣的东西,也遇到过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这段时间,可真算得上是丰富多彩了啊!

牧民们都惊奇地问巴拉根仓:这是真的吗?他们知道这下又有故事听了,高兴极了,大家都争着要求巴拉根仓:快讲给我们听听吧,让我们也开开眼界!

巴拉根仓很乐意地说:好吧!现在就开始。于是,巴拉根仓便说了起来。

去年夏天,那天我正在家里闲着,我妻子叫我上山去打柴。老婆的话当然要听啦!哈哈!我拿着磨快了的斧子,骑上那匹又老又瘦的马,就往山上走去。走着,走着,马忽然站着不动了。我转头一看,原来是挂在腰间的斧子掉了,正巧把马的一只后腿给砍断了。唉呀,三条腿的马怎么能上山呢?我急了,就砍了一根粗树枝,绑在马屁股下面,当做它的后腿,然后继续上山了。可走了不一会,马又站住不动了。我回头一看,原来那根绑在马屁股下面的粗树枝已经长成一棵很高很高的大树了。这棵大树的树顶一直长到了天上。当时我想,到天上去玩玩也不错,所以我就沿着树干往上爬,爬了八十一天,我才爬到天上。我在天上玩了很久,后来,肚子饿坏了,我才想到回家吃饭。但是,我找来找去都没找到那棵大树。你们猜怎么着?原来是那匹瘦马把大树给拉走了。找不到大树,就没法回家了。怎么办呢?别紧张,我找到了一座喇嘛寺。这座寺里有几位佛爷,正没事找事,蹲在那里打苍蝇呢。我问他们:‘佛爷啊,我是从地上来的人,现在肚子饿极了,你们能给我一点东西吃吗?’起初,他们谁也不理我。后来才慢慢抬起头来对我说:

‘你没见我们也都饿着肚子吗?最近拜佛的人少了,供奉的食物也不多。告诉你,我们自己都没得吃,又怎么能帮助你呢?’我这才仔细地看了他们一眼,果然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连说话都有气无力地。我只好离开喇嘛寺,到别处去碰碰运气了。我在天上找了好久,竟连一个人影也没见着,实在饿得受不了。

就在这时,我见到了一根大冰柱。那冰柱很长,从天上直垂下来。我想也许这冰柱会垂到地上吧?所以,我就抱着冰柱往下滑去。谁知道冰柱并未垂到地上,它的未端离地面还很远呢。这时啊,我真是上天无门,入地不成了,抱着冰柱,在那里不知怎么办才好。后来,我想起现在正是秋天,草原上的人们正忙着打草呢,草和灰尘正满天飞呢。于是,我就抓了一些草和灰尘,用它们搓成一条粗绳、绑在冰柱上,这才抱着粗绳往下滑。我滑呀,滑呀,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绳子吹断了。我被吓得头昏眼黑,只觉得身体直往下掉,结果,一下子从天上掉进了地里,就只剩下个头露在地面上了。

我的身体全部陷进了地里,动也动不了。我的耳朵旁边长着两棵小红花树,一边一棵。它们笑着对我说:喂!如果不是我们姐妹俩人遮盖着你啊,恐怕你的耳朵早就给风吹掉了。我很不服气:‘你们可别乱说啊!告诉你们,要不是我保护你们啊,你们早就被虫子咬死了!’谁要是听见我们那样争吵,一定会认为我们都相互讨厌对方呢。可其实呀,这样吵来吵去,是吵着玩的呀!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有一天,天气很暖和。我正想闭上眼睛,好好睡一觉。忽然跑来了一头饿狼。小红花树看见了,就赶忙用自己的叶子遮住我的脸,不让饿狼瞧见我。可谁知那畜牲的鼻子很灵,眼睛也很利害,它一下子便找到了我藏身的地方。那饿狼一口咬住我的耳朵,我痛极了,不知从哪里来了一股子很大的气力,双脚使劲一蹬,就从泥上里跳了出来。我抓住那饿狼就打。饿狼害怕极了,夹着尾巴想逃跑。这怎么行呢?我赶紧冲上前去,一把抓住它,使劲一扔,饿狼被我扔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摔死了。我把死狼拖回家,哈!哈!我的妻子刚好把饭煮熟。我饱饱地吃了一顿饭,就到草原上来看你们了。怎么样?我这一年来的生活够有意思吧!

牧民们听巴拉根仓讲完他上天入地的生活经历,禁不住都高兴地大笑起来:哈哈哈!巴拉根仓,你可真是一个出色的吹牛鬼啊!

巴拉根仓一听,连忙说:说谎骗人,吹牛夸口是不对的。而我吹牛给你们听,是想为你们增添一点乐趣,减轻你们的疲劳。你们可千万不要把我当成一个不务正业、专门说谎骗人的家伙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舍我其谁的故事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舍我其谁

【拼音】:shě wǒ qí shuí

【解释】: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成语故事】:

孟子想到齐国施展自己的雄图大志,也很希望齐国君王能像历史上的商汤和周武王那样有作为。他到齐国后,齐王很高兴,并且任用了他。但孟子总感到不理想,于是决定离开齐国。但他在离开时,心里又是矛盾着的,很想齐王能亲自出面来挽留他。后来,尽管齐王也亲自到孟子住处见了面,但只是寒暄寒暄而已,并没有表示要真正留他。孟子出京城临淄到齐国西南部的昼地后,住了3天才走。途中有人问孟子为什么这样慢腾腾地,孟子说,我自认为还是太快了呢。我想齐王也许能最终改变态度,把我召回去。齐王如果用我,何止齐国的老百姓得到太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够得到太平。在回归的路上,又有一个名叫充虞的人问孟子,说:“老夫子现在好象很不愉快的样子,从前我听您说过:“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回答道:“彼一时,此一时嘛。每过500年必定有位圣君出现,而这当中也必定会有命世之才出来。从周朝到现在,已经过去700余年了。论年头,早超过(500年)了;而以时势的发展来考察之,则现在正该是出圣君贤臣的时候了。老天爷如果想使天下太平,那么当今之世,除了我,还有谁呢?我有何不愉快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惜墨如金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惜墨如金

成语拼音:xī m rú jīn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轻易动笔。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补充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惜:爱惜。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成语来源:宋·费枢《钓矶立谈》:“李营丘惜墨如金。”

成语造句:孙犁《秀露集·夜思》:“有些文艺评论家,赞美我在文字上惜墨如金。”

惜墨如金的成语故事

李成,字咸熙,长安人。原是唐代皇室,五代时避乱于山东营丘,故又称李营丘。李成学问高深,为人磊落不凡,但仕途失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对权贵采取不结交的态度。一次有位姓孙的显赫人物慕名求画,李成断然拒绝,那人只能用别的方法搞到其画。当李成在其家看见挂着自己的画,当即愤然拂袖而去。这在当时,被士大夫看作是人格高尚的表现。

惜字开头的成语

惜墨如金

包含有惜字的成语

惜墨如金    弃之可惜    食之无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给家足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rén jǐ jiā zú

【出处】汉兴七十余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解释】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社会繁荣

【近义词】丰衣足食、人足家给

【同韵词】渊蜎蠖伏、敦世厉俗、滋蔓难图、饕餮之徒、采光剖璞、糊里糊涂、角巾素服、照天蜡烛、尺竹伍符、惟利是逐、......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宋国工匠出身的墨翟对儒学繁琐的“礼”不满,就另立新学说,主张“非儒”。墨家成员提倡“节用”与“节葬”,住土房吃粗饭穿麻衣,成员内部互相救助,严守纪律,服从首领,强调加强农业,节省用度,人人饱暖,家家富足。

【示例】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舌绽莲花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给大家说说舌绽莲花的出处和舌绽莲花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典故来自佛家,指讲经讲的好,化为朵朵莲花。原词为舌灿莲花。多为褒义词指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的好。 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美妙。

舌绽莲花

【词目】:舌绽莲花

【示例】:我舌绽莲花地抛出了一大堆的极富诱惑力的诱饵,果然,他们的表情越来越缓和,甚至惊讶,他们想都想不到跟了大唐走,竟然全部都是好处。--晴了《调教初唐》第565章

所谓舌绽莲花,即是儿子滥用语汇强词夺理之时。--舒婷、陈思《Hi十七岁---和儿子一起逃学》

有心计的女人,都是舌绽莲花的女人,她们时刻提防祸从口出,她们从不背地论人是非,她们懂得赞美别人,她们懂得倾听,她们在适当的时候知道保持沉默,她们都是真正的"语言贵族"。-- 方明《做女人就是要有心计》

雨下的很大,我觉得烦透了,人家是舌绽莲花,我是舌绽溃疡。

饭桌上不精于像别人那样舌绽莲花,八面玲珑,牌桌上也不长于各种游戏都能信手拈来。

【近义词】:口吐珠玑;口若悬河;巧舌如簧;三寸之舌;娓娓而谈;巧言善辩;伶牙俐齿;妙语连珠

【反义词】:笨嘴拙舌;期期艾艾;拙口钝腮;支支吾吾;张口结舌;木讷寡言;哑口无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季布一诺成语故事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ì bù yī nuò

成语故事】秦末汉初楚国人季布,楚汉战争中做过项羽的大将,后来归顺西汉高祖刘邦,担任河东太守,一生特别讲信用,只要答应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从没有失信于人。他以侠义闻名,重守诺言,因此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出处】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解释】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守信重诺

【近义词】一诺千金

【示例】昔聂政一言而破面自决,季布一诺而千金不移。

明·陆采《明珠记·吐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于马的成语故事大全

全文共 320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动物,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听过关于马的成语故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故事之一:老马识途

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故事之二:汗马功劳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后,刘邦又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便担任相国。刘邦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酂,县名,今湖北光化县),食邑八千户。

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们说:“我们拼死拼命,多的经过百余战,少的也打过几十仗,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只会耍笔杆、发议论,根本没上过战场,封赏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刘邦问道:“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

大家同声回答:“知道。”再问道:“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又是同声回答:“知道。”刘邦于是接着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住处、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发踪指示者人也’)。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至于萧何,能‘发踪指示’,他才是‘功人’。

而且你们多数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难得了,可是萧何,他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们的军队,跟着我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劳是怎么也不能忘记的!”大家听了,便谁也不吭气了。

成语故事之三:塞翁失马

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发情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

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祝贺。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许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欢骑术。

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

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可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成语故事之四: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成语故事之五:天马行空

相传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据说这种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成语故事之六:马齿徒增

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吞并虢国,苦于没有路到达。大夫荀息建议用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虞国借道。晋献公忍痛割爱拿出骏马和美玉。晋国轻而易举灭了虢国,荀息于是马上建议灭掉虞国,夺回了美玉和骏马,玉还是原来的玉只是骏马多长了几颗牙齿而矣。

成语故事之七:马马虎虎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成语故事之八: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成语故事之九:马首是瞻

春秋时,晋国联合齐鲁等国一起伐秦。晋国大将荀偃任三军统帅,指挥联军。联军人多心杂,到了泾水边谁也不肯先渡河。后来鲁军带头泅渡,联军才随后跟上。

秦军为了阻止联军渡河,悄悄在河里投下毒药。联军饮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于是,人心惶惶,联军乱作一团。几天后,联军才渡过泾水在榆林扎营。

荀偃下令道:“明天鸡鸣出兵,唯余马首是瞻!”联军说:“干吗都要跟着荀偃的马头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随他们各行其是。

成语故事之十:走马观花

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直到41岁时才考取进士,他写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郑谷。某年冬天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更好。”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一字就能完美表达出诗词的主题了。”于是齐已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无边无沿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无边无沿

【汉语拼音】wú biān wú yán

【近义词】:无边无际、无边无涯、无边无垠

【反义词】:狭窄不堪、羊肠小道

【成语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他们就在这一个连一个的村庄里头,就在这一块无边无沿的平原上,鱼儿一样地游来游去。”

【成语解释】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无边无沿造句】漫山遍野、无边无沿的油菜花构出一幅绝美的画卷。

【无边无沿的成语故事

《平原烈火》是一本由徐光耀编写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英雄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徐光耀,1925年生,河北雄县人。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53年毕业于中央文学讲习所。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新华分社记者,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四百生灵》,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等。1953年至1956年曾带军职以作家身份回故乡搞初级农业合作社。开始了新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模棱两可成语故事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模棱两可是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下面是其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成语】:模棱两可

【拼音】:móléngliǎngkě

【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成语故事】:

唐朝时代,栾城有一个人,名字叫苏味道。他九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以后和他的同乡李峤都以才学出名,当时的人和称他们为苏李。苏味道在二十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曾做到吏部侍郎的职位。后来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做了宰相。根据“唐书”的记载,苏味道做了宰相以后,只求保持个人的地位和安全,处理事情总是这样办也行,那样办也可以,却从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和意见,更谈不上什么创建和改革了。他还常常对别人说:“处理事情不能做明确的决断。因为如果发生了错误,就要负失责的责任,只要保持“模棱”两端就可以了。”当时的人听他这么一说,都叫他“苏模棱”或者是“模棱手”。“模棱”是指方向可左可右的意思。因此,后人在遇到有人说话或处理事情不作明确的决断,也不表示显明的态度,可以或不可以都行,这就叫做“模棱两可”。

这故事只是用来说明成语的出处,可千万别学这种人的处事态度,而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喔!

用模棱两可造句

一、我来说一个模棱两可的东西,你叫什么?

二、大家听了这个方案,有的立即赞成,有的模棱两可,有的直接反对,因此大家议论纷纷,说长道短。

三、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似乎自相矛盾。

四、请别怪我模棱两可,因为两边我都得罪不起啊!

五、他给了我们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

六、他们必须承认,毫不含糊地或不模棱两可地,该组织是唯一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

七、你说话模棱两可,我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意愿。

八、他说了半天,尽是模棱两可的话,让人搞不清楚他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九、虽然这回答仍模棱两可,但是比刚才的回答进了一步。

十、 他父亲的看法好象也模棱两可。

十一、别模棱两可了。有什么事出了问题?

十二、这在他那篇模棱两可的开场白中暗含着

十三、图像的模棱两可既考验你的想象力又考验你的观察能力,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能够得出不同的图像。

十四、别再向我报告模棱两可的情报,教授。

十五、年之后,直到年之后,人的概念变得模棱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的这个成语故事叫做《邯郸学步》!

古时候,在赵国都城邯郸,每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雅,个个风度翩翩。有个小伙子住在燕国寿陵,他想去邯郸学上几招,回来显显本领。他终于到了邯郸,看见没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美,之后他就每天上街学人家走路。总是这次觉得这个人走路好看就学这个人走路,一会儿觉得那个人走路好看又学那个人走路。最后什么都没学会,就连自己本来怎么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机械的去模仿别人,不但学不会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

这一次,我就跟这个小伙子犯了一样的错误,我爸爸教我学毛笔,叫我先练横,我才练了三天,就想练竖,连着连着就又想练点,最后什么都没学会,爸爸生气的说;“做什么事都这么三心二意,这样能学好什么?”我跑到小房间把门用力的一关,趴到了床上,嘴里嘀咕着;“只不过是一个毛笔吗,有什么好计较的,切!”

就这样,我跟爸爸僵持了一天没说话了,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跑去像爸爸道歉爸爸也原谅了我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我们又开始学毛笔,听了爸爸的话,我的毛笔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我一定会好好学,把毛笔学会,不会再三心二意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