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动漫电影西柏坡观后感五篇最新19篇

在《疯狂动物城》中,编剧用动物世界构建他的乌托邦,而没有直接用在充满弱肉强食、竞争、分裂、排斥、不信任的人类社会。现在开学吧给大家分享一些动漫电影西柏坡观后感五篇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6511

作文

1000

电影《烈火英雄》观后感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烈火英雄》作为首次全景聚焦消防员群体的电影、除了1:1呈现出大规模的火灾场面之外,还刻画了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情感故事,我们身边有很多消防员爸爸!他们是英雄,更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要想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就一定要确定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观念,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抓紧时间的每一秒,抓紧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掌握丰富知识,把自己的学习、成长同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时刻做好准备。

其次,我们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不管我们有多忙,当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缓缓升起时,我们都必须停下脚步,一边注视着国旗行队礼,一边响亮地唱起国歌。平常工作中要尊敬人民,应该为自己是共产党员的一员而感到骄傲。爱国是一种坚定的民族精神,更是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都要用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描绘祖国未来的宏图,将一片丹心献给祖国。祖国在我心中,祖国在你心中,祖国在我们中华儿女心中,让我们一起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十二怒汉》观后感

全文共 2686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十二怒汉》以一件凶杀案为背景,选取陪审这一独特视角,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新颖的艺术手法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反思。故事讲述纽约贫民窟一名少年被指控杀死自己的父亲,经过州刑事法庭冗长繁复的审讯基本定案,最后交予陪审团讨论。十二名陪审员的十一个,未经审议便举手赞成少年有罪,只有八号陪审员坚持己见“合理怀疑”,站出来主持公道,在一对十一的不利局面力排众议。在他坚定的信念下,大家开始严密推理,精细思考,抽丝剥茧地推翻了一条条伪证,局势逐渐转向无罪一方,最终挽救了无辜少年的生命。

故事中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些人物:因为天气炎热而心情暴躁的家伙;一心只惦记着看球赛的棒球爱好者;出于对自己儿子离家出走的怨恨而迁怒于人的倔强父亲;性格友善充当和事老三发咽喉糖的男人;思维敏捷、支持正义的老头;始终关注股票情况的经纪人;习惯高谈论阔的富翁;任何事都会延伸到广告工作上的推销员;一开始就反对集体、坚持己见的男主人公等等,不同的个性、立场制造出不同的矛盾:无罪和有罪论断阵营的矛盾、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矛盾制造出冲突,冲突引发愤怒,这些愤怒慢慢汇聚成群体的愤怒,又在交锋、融合的过程中因为达成一致而自然消解。影片中12个人便组成了一个群体,讨论的过程正是这个“群体”逐渐走向破碎瓦解又转向凝聚共识的过程,其中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的特点和弊端显露无疑。比如当一群人在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时,单个的反对意见就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这种舆论压力迫使个体跟随群体,如在影片的开始,除了八号陪审员,其他所有人都不经思考地认同了法庭所提供的证据认定被告有罪。

从该影片讲,孤身奋战的八号陪审员就是个体正义、理性、尊严与勇气的代表,在投票前一直站在窗前沉思,他冷静的气质表明了他严谨、理智的性格特点。而与他截然相反的是三号陪审员,在投票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暴躁固执而缺乏理性的,甚至一度在理屈词穷的愤怒中拿刀要伤害八号陪审员。他投票的动机不是理性思维而只是随大流,而且一旦认定,便会固执倔强到底,这使他成为了最后一个投出无罪票的人。他的前后行为正是“众口一词”效应的表现,即当面对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需要评判时,其他人在你发言之前表述了相似但与你观点相左的意见,那么你很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初衷。

影片中,在讨论的最开始,主持人,也就是一号陪审员便给这个集体两个明显的“暗示”,并带有强烈的个人意见倾向:他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宗一级的谋杀案”就暗示被告是有罪的;他又说“无论如何,我们都得达成共识,那是规定”。他的潜台词已经很明显,一是你们必须承认有罪是事实,二是原则上你们只能赞同。于是在第一次表决有罪中,他第一个举起了手。作为主持人,这种先入为主的立场必然对集体的选择具有暗示作用。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群体中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主持人的偏向性态度和行为的指引,使大多数陪审员基本失去主体意识,导致了第一次投票时集体中大多数人的盲从。这也符合Lamn和Myers提出的群体极化现象,在对这一领域最初的研究表明群体在讨论重要事情时会转向更加冒险的决定,即冒险迁移。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迁移并不总是朝向冒险一方,只有当群体最开始的倾向是冒险时,冒险迁移才会发生。社会科学家菲比·艾尔斯沃思的研究记录指出:“死刑案件中的被告,面对那些倾向于给他定罪的陪审员,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仅如此,Witherspoonv.Lllionis也指出:“那种泰然自若地送一个人去死的陪审员,也是很轻易地忽视被告可能无辜的推断,接受原告对事实的陈述,宣告有罪判决的人。”这种固守自己轻率选择而对错误视而不见的个体聚在一起便使群体的错误更加难以动摇。

从这点引出“从众”的概念,即由于群体压力而引起的个体行为或信念的改变。NovailsFragment说:“我的观点,我的信念,在第二个人接受它时便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成功。”在影片中,这种传染性的盲从从大部分的陪审员话语中可以得知,2号陪审员就是开始:“这真的很难说出为什么,我就是觉得他有罪,从证词来看一切非常明显,没有人能证明他无罪。”显然,他没有任何自己的思考而只是盲目从众而已,最典型的就是7号陪审员了,他始终置身事外,只关心球赛几点开始,即使在从被告“有罪”到“无罪”的态度转变中,他也只是模糊地说:“我已经厌倦了这种情况,我想我要作出突破,我要改变我的决定,投无罪票。”可见,虽然集体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却都是建立在盲从的基础之上的。

莫顿·多伊奇和哈罗德·杰勒德把个体从众的可能性概括为规范影响和信息影响。规范影响是“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受拒绝,得到人们的接纳,或者获得人们的奖赏。另一方面,信息影响会促使人们接纳,当现实较为模糊时,正如光点似动情境中的被试那样,其他人可能就会成为有价值的信息来源。这场讨论,不管是从一开始的赞成有罪还是到最后的承认无罪,都带有明显的从众色彩。此外,社会责任分散作用于去个体化现象也是不容忽略的,从这些点来讲,陪审团或者说群体决策中往往都会不可避免的表现出盲目性与偏执性。

研究者哈里·卡尔文和汉斯·蔡塞尔报告认为,约有2/3的陪审团最初不会就一项判断达成一致的裁决。但是,经过讨论95%会产生一致意见。很明显,群体影响起了作用。在这种群体决策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即趋同思维和群体无法分享和使用只有少数成员持有的信息。()当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产生趋同思维,他假设群体是不会发生错误的,成员会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压力而支持群体的决策,拒绝接受与群体决策相冲突的信息。研究表明一旦趋同思维出现了,群体就很难改变他们的决定,即使最终结果证明这个决策是错误的(Haslametal,2006),影片中那种群体决策的艰难转变过程就印证了这一点。而第二个潜在的缺陷就是:群体作出决策的是群体分享的信息,但你是指向决策的信息本身就是模糊甚至错误的或者好的信息并没有被成员所分享的时候,会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影片中的讨论无疑也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简单分析了一下这十二个人以及他们组成的群体从头到尾表面的变化后,我们发现了什么?就是一切与群体普遍信念和情感相悖的东西,最终都会转向正义、理性的一方,这种转变有时候是通过独特的个体力量逐渐扩散的。但要真正达成群体的共识并形成坚定的信念,不仅要求个体要坚守独立、正义的信仰,同时也要加强对群体的引导,从而制衡群体思维的潜在误导甚至极端化。这部电影从社会心理这个角度就应该引起人们这样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普通人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家庭片总会带着些许说教的意味,有关人生的意义,有关对待亲人的方法,“应当”做和“可以”做的事被各种或感人或励志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却没有哪部电影像《普通人》这般将巨大的力量蕴育在平淡之中,这只是个平凡的世界,更没有那么多惊涛骇浪的悲伤和曲折离奇的失而复得。

影片在美妙的卡农中开始,绚烂的枫叶和静谧的园景正是很多人追求的岁月安好,似水流年,而一个男孩却在这和谐的景色中在噩梦中满头大汗的惊醒。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和子女无法沟通,孩子的平凡和父母几十年建立的人际光鲜很容易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青春期和叛逆期突逢大故的男孩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信任的能力,他将兄长的死以及家庭的不和谐完全归咎在自己身上,独自承受着孤独和自责让他渐渐容易暴怒,为此疏远了关爱他的人,唯一给予帮助的只有他的心理医生。而这一切终于在他旧日的病友自杀告终,男孩狠狠的发泄了一次,决定让自己的人生重新开始,放过自己,放过压抑。而他的父亲却悲哀的发现自己无法继续接近冷漠自私的妻子,在妻子离家出走后,父子紧紧的抱在一起互相依靠。

男孩哥哥的死亡成为被打乱的画面时不时出现在男孩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噩梦也是一个毒瘤。我们知道他迟早可以放下这个包袱,却没想到这并不是一个快乐的结局。母亲对儿子甚至家庭的冷漠是显而易见的,她所渴望的是展现给外人圆满的幸福,可以说她是在苛责家人的前提下快乐的活在别人的眼中,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她便彻底失去存在感,只能采用离家出走这种幼稚的方法,甚至不愿意花精力解决也不愿意在家人面前暴露脆弱。所以丈夫无法再爱她,她将生活的面具带到了家里。

影片中的每一处快乐的笑脸背后都充斥着冷漠和无力深度沟通的痛苦,朋友与朋友、家人与家人,这种跨越年龄的悲伤正如男孩发现看似正常快乐的病友竟然会选择自杀那样令人震撼,每个人都在承受着别人难以理解的巨大压力和痛苦,每个人。

[普通人电影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悟空传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 我要这地,再也埋不住我的心。 我要这众生,都明了我的意。 我要漫天诸佛,都烟消云散。”

“是他,他又回来了”,八百罗汉掩面惊呼。

这两段逼格满满的文字,曾经点燃了多少青春热血。《悟空传》就是一个时代的文字,有对爱情的执着,有对权利的不屑一顾,有对权贵的戏谑,有对自由歌颂和对自我追求。

紫霞与悟空的爱恋,一起对着紫色晚霞,一起面对王母,哪怕千般磨难悟空没有放弃心中的守护,哪怕权贵相逼紫霞还是敢于诉说自己的心意,两颗不羁的灵魂碰撞出满天的火。天蓬站在阿月身后一千年,阿月未曾回眸一次,她知道他一直在那,他知道她知道,他为她遮挡了一千年的风尘,她挑选出了所有明亮的星,一抖手天河灿烂。小白单恋唐僧,只为那最真的少女情怀,只为那会脸红的金鱼,一恋又是千年,直到陪他走上西行路,直到看他被野火烧毁了残躯。

爱情就是《悟空传》的一切了嘛,错,这恰恰只是他的一小部分。金蝉子到唐僧是怎么样的路,菩提老祖在七星山修的又是什么?悟空斗天斗地斗仙佛,怎又及得上金蝉子低声一谒语。

当时看《悟空传》还是少年,泪满面,强说秋风冽。多年后再看《悟空传》已不是少年,泪满目,笑说夜未眠。

今日再看“悟空传”,拟愿自己“身行千里,心是少年”。奈何彭于晏、郭子健,绝世美玉被三锤四斧凿出了一个痰盂。

悟空会偷偷潜伏,做卧底?悟空是不屈的,悟空是火爆的,他不会用计谋,他也不屑用计谋,他就是单纯的力量,用最单纯的暴力追求最真的情、最简单的自由。不要把这个猴子和西游记里的猴子等同,就有如周星驰的猴子与西游记里的猴子是不一样的。金蝉子是绝对的智,因为“智”才能看破,才会无法忍受别人看不到的束缚,洒脱而去成了唐僧。

所以《悟空传》里没了唐僧本来就少了最大头的精彩,又把悟空描写成余则成。倪妮演的紫霞实在太强壮了,穿上盔甲演角斗士还是合适的。还有悟空的金箍棒、杨戬的麒麟臂以及所有的特效,真是传说中的五毛钱的大投资!算了,算了,不吐槽了。好好的人生哲理大戏拍成了仙兽虐恋复仇计,画面太美,洗洗睡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电影《罗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下雨天看完了下雨天讲述故事的《罗生门》,努力回忆才发现好像除了多襄丸电影中的其他人物都没有名字,但这六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却像是深深地扎在了脑子里,因为他们都太像自己了。

三个在罗生门下讲述讨论故事的人被赋予了点明主题的人物,而有关世道人心还能不能让人相信这个宏大的命题从不同人的角度看自然有不同的解读。和尚代表的是一类相信世间充满善意的人,即便了解了人类的丑恶嘴脸,只要出现一丝向善之光他仍会重新坚定自己的信念。故事的讲述者似乎代表了最普通的人群,他们看到丑恶之事时会先想办法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并尽可能使之最大化,之后再考虑维护正义。但在他们的心中头顶还是有三尺神明的,他们会想办法去赎罪,让世界少一些黑暗。也正是他们给了那些相信这个世界纯洁美好的人一丝希望。而后闯入罗生门的人显而易见地代表了对这个世界和人都充满了绝望并以此为借口心安理得地使这个世界、人性更黑暗的人群,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指出别人的过错,并对自己的罪行毫不遮掩,他们似乎在嘲笑这个世界对人类的玩弄,也在嘲讽人们之间明明没有了信任却仍虚伪地不肯承认自己的自私。这三类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存在着,虽然比例会有变化,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但总有人坚定自己的理念,这是不可否认的。

故事中很巧妙地把一场杀人事件用四个不同的版本讲出来,看起来似乎故事讲述的版本最客观最可信,但当回到整个电影要探讨的主题世道人心是否可信时,所有的版本似乎都不再真实了,因为影片本身就想传达给我们人一定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的。多襄丸和那一对夫妇共同经历了一件事,但三个人的讲述却分别突出夸大了自己,换言之,讲述出的自己都是理想中的自己。多襄丸企图夸大自己的英雄主义形象,这也是为什么全片只有他一个人有姓名并且描绘出一个敢做敢当的自己的原因,这也可能是受了武士精神的影响,为了一个战利品而进行决斗;那个妻子则是想充分地将女性软弱的一面展现出来,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犯罪动机。她把丈夫的死描述为不肯原谅自己被迫犯下的错自杀而亡,以此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受男性欺压别无选择的境地。但讽刺的是,若把故事讲述者所言看为是客观真实的话,那么她恰恰是利用女性的尊严诱使男性为她搏斗的。丈夫似乎是影片中的唯一受害者,所有的故事也围绕着他的死亡而展开。在其叙述中,他将妻子描述为了一个为性命而苟且的人,对多襄丸倒是体现出了几分尊重,而为了合理并体面地解释自己的死亡,他称自己自杀身亡。当我们将这三个人故事讲述的不同点抽离出来并分析时,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兵张嘎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看过《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吗?小英雄张嘎虽然年纪小,但是他的精神却深深地打动着我。请大家跟上我一起去了解一下我们的小英雄张嘎吧!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一次围剿日本鬼子时,鬼子的大队长斋藤乘乱逃走了。嘎子和他的小朋友商量着一起去抓他。嘎子他们找啊找啊,终于在一处草丛里发现了斋藤。嘎子用一把木头枪顶住了斋藤的腰,斋藤以为是真枪,就乖乖的投降了。

于是,嘎子就和他的小伙伴们高高兴兴的押着俘虏打算回到八路军的营地。可是,刚刚才走了了一半的路,狡猾的斋藤乘机逃到芦苇丛中,不见了影子。这可把嘎子他们急坏了。

嘎子他们四处寻找,突然,嘎子发现在村口的一口井,井边并没有人,可是井绳却一直的往下滑。嘎子他们觉得井里一定有问题,所以大家一起往井里尿尿。果然,没一会儿井里就传来了斋藤的哀求声:“别尿了!别尿了!我出来。”原来,斋藤在逃走后一直在寻找藏身之地。当他发现这口井以后觉得很安全就顺着井绳滑下去了,没想到被聪明的嘎子给发现了。

在一次战斗中,嘎子缴获了敌人的一把枪,因为嘎子太喜欢这把枪了,就没有上缴,而是把枪偷偷地藏到了老鸹的窝里。为攻打敌人的炮楼,嘎子奉命进楼侦察敌情,不幸被敌人抓住。面对对人的严刑拷打,嘎子一句话也不说。当大部队来攻打炮楼时,嘎子里应外合把敌人全部歼灭,救出了老钟叔,为奶奶报了仇。

一天,嘎子又来扫荡了,嘎子家也来了两个。嘎子一看就傻了:“哎呀!完了!老李叔还在屋里呢。这可这么办?”突然,嘎子灵机一动,对着屋里喊:“爸爸,有两个外国的叔叔要进咱们家。”这是嘎子的暗号:“快准备好,鬼子来了!”两个鬼子首先看到了一只老母鸡,正当他们要扑过去的时候,几把雪亮的刺刀也伸了出来!原来李大叔听到嘎子的暗号早已准备好了!

怎么样,嘎子是不是又机灵又勇敢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雨人》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看完了汤姆克鲁斯、达斯丁沃夫曼主演的经典片《雨人

看的时候我想起了最近另一部国产的李连杰、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想起它是因为这两部说的都是一个关于自闭症患者的故事。我不能说哪一部更好或是哪一部更坏,因为这两部都不算是商业类型片,人物的关系和表达的方式也都不同。导演拍这样电影的目的,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动。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这个作品就是成功的。

但是从这两部电影之中,我们也能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很大差异。看《海洋天堂》,更多的是依靠亲情产生的无私却巨大的力量。看到一个父亲为儿子所默默承受、默默付出的深沉的爱;看《雨人》,你却能看到更多:弟弟对父亲的憎恶,对金钱的不择手段,对哥哥的鄙夷,到最后弟弟明白了父亲的爱,明白了钱不再是问题、亲人才是唯一的道理,也明白了哥哥其实是个值得崇拜甚至嫉妒的天才。

看《海洋天堂》就像看《大地震》一样,心里难受的要命;但是看《雨人》,你却更像是在体验真实的生活,淡淡的欢乐和淡淡的悲伤在这段漫长看不到尽头的心路历程上,左右着你的选择让你彷徨不定:时而愤怒,时而幽怨,时而同情,时而无奈。

影片的最后,弟弟终于重新找回了亲情。尽管他的哥哥像个植物人一样冷冷得不能体会到弟弟查理的心情,但是弟弟还是心甘情愿的承受了。就像当初他的父亲一样,这时候的查理已经成熟了,理解了父亲,原谅了父亲,也接受了自己这个“愚蠢”的哥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八一电影勇士的观后感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宁海强执导的战争动作电影《勇士》目前正在全国热映,诚挚献礼长征胜利80周年。影片由李东学、于小伟、聂远、宋佳伦等人出演。《勇士》以全新创作理念和拍摄技术,还原了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以及飞夺泸定桥两大经典战役,将几代人少时的课本记忆重现大银幕。作为主旋律影片的突破之作,上映8天以来,《勇士》更以不足百分之十的排片,获得近2500万票房的好成绩,收获观众的认可和口碑。近日,导演宁海强亦携《勇士》重回解放军艺术学院,与母校师生分享电影的幕后故事。

导演宁海强重回自己的母校解放军艺术学院,与母校师生们共同分享电影《勇士》。宁海强导演发言说:“感谢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培养,我始终怀揣着敬仰的心情在坚持我的战争片创作,也是这样的态度让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如期呈现出这部作品。长征路上的所有人都是勇士,而我更希望传承的是这种红军勇士精神。”

当问及拍摄电影《勇士》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导演宁海强亦诚挚分享:“如何让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再次吸引观众,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最大的考量,这就需要现代的工业技术的加持,以及以人为本的故事体现。”宁海强导演认为,优秀的战争动作片不应该只有火光四射的战争场面,观众要看到最打动人的人性。随即他更与母校师生们探讨剧本创作时的心得:“在创作的时候要注入人性的宣泄,不能一味专注大格局。只有把人物阐释清楚了,才会有情感力量。”这也是《勇士》中红色特攻队人人性格分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看过影片的同学这样评价:“没有以往观看主旋律电影的审美疲劳,完全跟随人物进入了那段伟大的历史。我能感受到导演心中创作的火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兵张嘎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小兵张嘎——一个勇敢、爱国、机智的孩子,看着他的一言一行我感动了。

看完这个片子,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小兵张嘎的奶奶为了掩护通讯员,不幸牺牲了,更不幸的是通讯员也被日本人给抓了。小兵张嘎为了奶奶报仇雪恨,为了就出通讯员,参加了八路军,征服了两个日本鬼子。用一把木头枪换来了两把真枪,但他把两把枪都诚实地交给了队长。

其中有一个地方最令我感动。在张嘎追一个日本鬼子时,被那个人中了一枪,但他仍然勇敢地把那个人的枪夺走了,日本鬼子乖乖的跟他走了。小兵张嘎已经是正式的小八路军了,小小的年纪竟然如此坚强勇敢,在他伤还没好时,就固执的回部队。让日本鬼子统统败下,为所有的人报仇,让他们知道中国人的强大。

我却没有小兵张嘎那么勇敢、坚强,如果我有他勇敢、坚强的一半,我也满足了。

我胆小的很,只要有一点受伤处,我就已经泪流满面了,就别再说站起来战胜困难。

有一次,爸爸教我骑自行车,我的腿不小心蹭破了一点皮,就不干了,说伤好了再骑,本以为爸爸回同意,可是,爸爸却出乎我意料的说让我坚持,不要放弃。我眼前出现了小兵张嘎被中了枪,还勇敢地把日本人征服的情景……10分钟、30分钟、1个小时、1个半小时……我学会了一些技巧,骑自行车水平越来越熟练了,最终我成功了。我成功的原因是,我勇敢地面对了困难。

小兵张嘎勇敢、爱国、机智的精神教育了我,感动了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苏北的灌河南岸,是盐城的北大门。这几年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变得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美丽。在家乡的美景中,变化最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家乡的桥。

家乡最有名气的桥是灌河大桥,是一座有着

13个桥孔的公路桥,204国道穿桥而过,向北直通连云港、青岛,向南可达苏南、上海。这座大桥可繁忙了,每天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站在桥边,扶着栏杆,观赏县城的外景和灌河上的日出日落,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事。我家离灌河大桥很近,晚饭后爸爸妈妈常搀着我的手去桥上散步,夏日的晚风习习吹来,驱散了一天的暑气,惬意极了……

听爸爸讲,灌河大桥建成于_年。通车典礼那天,来县城看大桥的简直是人山人海。当时的灌河大桥是苏北的第一大桥,周边的灌南、灌云、滨海、涟水等地经常有人专程到我们响水来看大桥。对了,差点忘记说了,“灌河大桥”四个龙飞凤舞的金黄大字还是敬爱的张爱萍爷爷题写的呢,他年轻时指挥部队在我们家乡打了很多胜仗,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将军。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灌河大桥陪伴着、也见证着家乡的飞速发展。家乡变富变美了,苍老而稳健的灌河大桥也不再寂寞,它有了新的伙伴:家乡又添了两座新桥。

前几年县城西边的运河开通了,在双园路的西端架起了双园大桥。桥不算大,是座拱形桥,但位置很重要,桥西不远就是县第一中学,每天有几千名学生从桥上经过。双园桥下的景色很美,有很长的沿河绿地长廊,有秀丽的运河闸公园,还有大片的树木,爸爸说那是天然氧吧。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我们都会到桥下放风筝,手中捏着细线,让心情随风筝一起飞扬。爸爸说,风筝每年都要放的,会带来一年的好心情与好运气。双园桥的北边马上要架新桥了,到那时桥上就不会太拥挤了。过不了多久,我的家也要从老城区搬到桥东不远的新区了,我真的盼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未来家乡最美的要数县城东几里远的新灌河特大桥,这是盐连高速公路的过河大桥,是最现代化的双塔斜拉索桥。今年五一节爸爸曾带我去施工现场参观,虽然还没建好,但大桥的矫健身姿已让人大饱眼福了。我和爸爸数了大桥的钢索,两岸及桥东桥西都均匀对称分布,一共

104根,每根都有碗口粗,桥面就靠这些钢索拉着,真是神奇极了。这座大桥年底就将通车,到时又要创苏北之最了,我们响水人真是幸福!

爸爸说将来苏北有灌河特大桥 ,苏南有苏通大桥、江阴大桥,苏北、苏南要一起腾飞了。

家乡还有很多数不清的小桥,它们都很美。我爱可爱的家乡,更爱家乡美丽的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钢木兰》观后感

全文共 1494 字

+ 加入清单

炎炎夏日,终于,忙碌学习的同学们进入了暑期,这是多少学生盼望已久的啊!刚刚开始写博文的我,早已进入了这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今天为大家介绍我的暑期生活。

前几天在网上"巧遇"大嘴美女茱莉亚·罗伯茨,这才让我想到在寒假看的电影钢木兰》。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不是很熟悉,因此也就糊里糊涂地看完这部电影,即便是"糊里糊涂",到电影的结尾,我依然被它感动了。这部电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直到前几天…我又再一次的从网上完完整整的看完这部电影,那时我才真正明白"上帝之手"的含义。

在这部电影中,作者刻画了6个非常特殊的女人--固执任性的婴儿病房护士谢尔比,谢尔比的母亲,热心而坚强的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玛琳,为人热情但爱打探别人秘密的发廊女老板特鲁维,富有但说话尖刻的寡妇乌伊萨,举止文雅的前堂区区长遗孀克莱里,新来小镇、神秘而羞怯的女孩安内尔。

她们性格迥异,彼此之间藏不住任何秘密,但她们的友谊和忠诚支持她们经受住了婚姻、出生和死亡的考验。在一年一度的圣诞节灯会上,在小镇的超市里,在礼拜日的教堂里,在特鲁维的美容店里,她们以自己特有的幽默和自嘲面对最大的恐惧和最美好的希望。亲密的情谊抹去了她们之间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差别。她们每个人都是生存高手,都能坚强地面对逆境,用内心的力量和笑声支持自己和朋友。我想:世上最亲的人,也不过与她们之间吧!

当玛林的女儿谢尔比怀孕后,她变得很紧张,因为她的医生警告过怀孕对患有糖尿病的赛尔比很危险。虽然如此,但固执的的谢尔比仍然坚持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无奈的玛林只能支持女儿与糖尿病恶化做斗争,很幸运,玛林得到朋友的支持,终于有了一个新外孙,但外孙的降生在给这个家庭带来一丝安慰之外,又平添了一丝忧愁。

虽然谢尔比因为生产的缘故,病情急速恶化,尤其是她的肾脏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但此时,伟大的母爱拯救了她,玛林决定捐赠一只肾给女儿。谢尔比的生命又燃起了希望。在朋友们衷心的祈祷下,手术顺利完成,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幸福。

但天有不测风云,一次病症的突然发作还是无情的夺走了谢尔比的生命。玛林痛不欲生,她无法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但生活还要继续,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这个坚强的女人终于摆脱了失去女儿的阴影。而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几个女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玛琳和谢尔比的生活原型就是编剧哈里的妈妈玛格丽特和姐姐苏姗。姐姐去世的时候,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演员,没有任何写作经验。失去姐姐的悲伤激励着他将虚构的角色和真实生活的记忆结合在一起,短短10天之内他就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剧作《钢木兰》。

本片的演员阵容可以说是明星荟萃,6位角色分别由莎莉·菲尔德、桃莉·巴顿、雪利·麦克林、达里尔·汉纳、奥林匹妞·杜卡基斯和好莱坞走红的女影星朱丽娅·罗伯茨扮演。她们生活中的几个男人则分别由汤姆·斯凯里特、萨姆·谢波德、迪伦·麦克德莫特和凯文·J·奥康纳扮演。优美生动的对白,鲜明的角色设定,让每个人都有令人印象深刻且恰如其分的演出。

该片公映后引起巨大轰动,接连获得xx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朱丽娅·罗伯茨);1991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奖提名(雪莉·麦克雷恩);xx年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奖(朱丽娅·罗伯茨);最佳女主角奖提名(萨利·费尔德)和1990年美国观众最喜爱的故事片奖。

我相信,这部电影已经感动了千千万万人。不仅是在20世纪90年代,现在依然如此。

上帝很神秘:他会给予生命希望,也会无情的夺走一切。但是生活仍要继续,我们仍然要向未来迈进。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一定与我感同深受。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xx: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烈火英雄》观后感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博纳影业打造的“中国骄傲三部曲”之一,电影烈火英雄》拥有着良好的先天条件。剧情方面有出色的原著作为支撑,火灾场景方面的塑造上剧组也全力追求真实。为追求场景真实,剧组1:1搭建巨大港口油罐区,为追求救火场面真实,导演真实放火,不依赖特效不用替身,演员们亲历火场840小时,甚至面临“窒息”的危险......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的拍摄环境下,电影《烈火英雄》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爆炸和救援场面。在IMAX的影像条件下,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电影中的英雄史诗和电影所要表达的消防救援精神!

消防员作为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带给我们的感动太多太多,每年都有数十名消防战士葬身火海,英勇献身。人们在惋惜英魂早逝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质疑,那就是用年轻的生命去换老人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年轻生命的牺牲固然让人无比痛惜,然而用年龄去衡量生命的价值,以功利主义的思维去评判这样做到底值不值,是一种非常自私狭隘的想法。火场救人,千钧一发,并没有时间考虑这么多后果。消防员的职业使命就是救人,这种职业本能早就超过了人的生存本能和功利本能。生命不分老幼贵贱,或许这个年轻的生命本可以有几十年的大好时光,老人只有几年甚至几个月,如果因为这个放弃对生命的拯救,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是人性倒退的开始。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人们不仅不会用高低、贵贱、长幼来衡量生命的价值,甚至会在面临抉择时向弱者倾斜,保护老弱病残者。从功利主义角度看,这好像毫无理性,是违反人类生存本能和进化论的,但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正表现在这种超越生存本能、超越丛林原则的精神进化上。

谁都希望“好人好梦”,谁都祈祷“一生平安”,但我们阻挡不了天灾人祸,世事无常。当警笛声牵动着每一根神经,思维里只剩下职责。作为人民子弟兵,作为消防战士,再高的火焰,也阻挡不了云梯上的攀援;再大的困难,也抵挡不了人生的执着。既然选择了警营,既然投身于消防事业,就应该承载个人的牺牲,无怨无悔,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虽是血肉之躯,却也无惧无畏,虽有生命危险,决然义无反顾,这就是英雄。英雄的身躯虽已牺牲,英魂却在烈火中永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正能量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电影整体感觉很触动,影片中关于选择,奉献,人性,很立体。个人工作性质比较极端,经历过火灾,冰雪,风暴,看完影片并没有觉得出戏,尽是感动。感谢这样的片子,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人在做这样的工作。

看到评论的时候有点吃惊,看完这种片子不是应该居安思危么?不该感恩么?再不济至少也向消防官兵致个敬啊……为什么看不到什么正能量的影评,竟是被鸡蛋里挑骨头的人霸屏?(虽然骨头确实是肉眼可见)

灾难真的离我们很遥远么? 震撼,感动,警醒还不够么?

影片中大部分镜头的过渡简单粗暴,很立体。通过姜立伟和家人两条线以点概面地表现战场上下的情形也很立体(没错就是打错别字,看看会钓出来多少看到这个错别字就打鸡血开喷的大爷),通过设置孩子走失被救的插曲歌颂人性的光辉也非常巧妙。

影片显然为了更直观的触动感官而牺牲了一些真实性,但反过来想想,不这样又要怎么拍呢?

规模小的火灾现场可以更好的被还原,是因为现实中扑救过程可控,有些人管这个叫“真实”,但小规模火灾拍出来不够振奋。然而规模大的火灾,比如电影中这个级别的火灾大都是不可控的,我们抓着不放的“真实性”也许本来就不存在,负责任的讲,现实中灾难就是绝望,一旦发生,结果大概率也是绝望,能做的选择只有冲上去和逃跑。每一个火灾现场都是不同的,火场经验也不是靠说就能说的清楚的。

总的来讲是部好片子,从前有放羊的人,无聊的时候就喊“狼来了”,有些人因此做了充足的准备,很感谢这个无聊的人;有些人做了充足的准备,然后鄙视这个无聊的人;还有些人什么都没有做,躺在床上鄙视这个无聊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红海行动》根据在2015年3月29日发生的"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算不上是豪华卡司,却也是满满的实力演技派担当,影片中展现出的一个个画面,直击人心!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场面很残酷,但却很真实,战争就是会流血,会死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和平中国是无数英雄用热血换来的!

电影中也有很多温情!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有的是团队合作!没有偶像剧中矫情的狂撒狗粮,有的是佟莉和石头甜到心里的那一颗糖!没有一些抗日神剧中的天雷滚滚,有的却是铁骨铮铮的中国军人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有柔情的一面!杨锐的那句“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一句话,让人安心,使人感动,瞬间泪崩!

另外从另一视角来看,恐怖武装的头领为了革命的胜利,敢于为他的团队挡枪,选择自杀,也一定是有强大的信念支撑的。为了信念,可以随时牺牲自己,虽是反派,却也值得我们思考!

回到现实,学大团队也立志做教育平台中的“蛟龙号”,发挥团队优势,提高个人素养,服从命令,敢于担当,不抛弃不放弃,尽全力帮助到每一个孩子,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美丽的?是前半段顺境得到的幸福,还是后半段在集中营中那一声“早安,公主。”还是再次听到歌剧院里那首催人泪下的歌曲,听到孩子,丈夫那熟悉的声音,知道他们平安的喜讯?我不懂。如果這算是一种幸福,那为何又如此的短暂?“二战”,纳粹党,集中营,突然间改变了那么多人的命运,种族歧视,那一句“狗与犹太人不得入内”,完全将犹太人的自尊践踏到了极点,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位父亲,基度的行为自始至终都感动着我们,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震撼。如果说,爱是一种承担,一种共患难,一种可以为对方牺牲自己的生命,一种责任,那么,基度作为一个丈夫,作为父亲,他足以让我们深刻的理解到爱的涵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值得我们为他们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在那个烟雾弥漫的年代,那个美丽的意大利城市,早已被战争摧残得遍体鳞伤,在那个毫无人性的集中营,又残害了多少无辜的生命,为了所谓的成功,牺牲了那么多人,2000多度东西抱在手里,是什么样的感觉?会有多痛?

然而作为父亲的他,却从来不会在儿子的面前说一声痛,自始至终,他只知道自己在玩一个1000分的游戏,而奖励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坦克,乐观的基度深深地震撼了我,出于一种保护,通过一个游戏,让自己的儿子拥有了美好,快乐的童年。感动,催人泪下。

爱,真的很伟大。即使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却依然可以大步向前地过那个箱子,走过儿子的面前,那种夸张的动作,有些幽默,却更多的表现出了一种父爱。基度走了,在那个他等待希望的夜晚。

悲剧始终还是避免不了,还是来了。

从基度的经历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敢,以及面对困境的乐观态度。真的值得我们学习。生活总是充满了很多困难,可是如果我们勇敢的面对,困难终究会过去的,如果不去克服,困难永远都在,即使困难再大,它也没有给我们宣布死刑,只要勇于面对,终究会有晴天的。

就比如说那些三福的患者,即使他们的人生有缺失,但他们依然可以过得很开心,依然可以开心的笑,快乐常伴,他们可以开心的***,开心的做他们的事情,像个小孩子一样,天真,可爱,在那里,他们可以毫无顾虑的***,跳舞,虽然少了些自由,却也少了很多烦恼。简单,平淡。

而黛丽也正是选择了這样简单而平淡的生活,快乐而幸福。美丽但不完整的人生,虽然有些遗憾,却似乎诠释了另一种幸福。心是幸福的源泉,心中有爱,幸福就会悄悄地来临。基度为爱牺牲,我想即使走了,他也会含笑九泉的,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儿子的幸福。

美丽时刻存在,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懂得发现,幸福不是结果,而是享受的过程。

很多事情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好,就如我们看到的這部电书一样,我们以为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是个美丽而完整的人生,可是当我们看到的时候,却是个意料之外的结局。或许,只有這样,才可以反映当时那个社会的黑暗。

爱,让很多东西变成了永恒。

爱,让我们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美人鱼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老实说,周星驰这个名字,真的是童年的回忆,小时候就会在电视里看到周星星无厘头的表演,觉得好笑但是看不懂。对“爱你一万年”还是懵懵懂懂的感觉。直到初二那年,《西游降魔篇》上映了,跟好友一起,去电影院一睹演员转导演的周星驰的作品。初识“一万年太久,爱,之争朝夕”的爱情。对他的作品,渐渐有了认识,有了兴趣。三年后,怀揣着对周星驰作品的期待,跟着那个当年的好友,再次走进影院。

出电影院的时候,她说了一句:真好看!我看了看她:“有这么好看么?”她大说一通。可是,我怎么就没看出来有那么好看呢。《美人鱼》这部拍摄了三年的作品,我看完以后的感觉是很平淡的,就简简单单一句:好看。这部影片内容很环保,很商业,剧情很奇怪,有点突兀,有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搞笑和一点色彩,有熟悉的配角,看下来的感觉挺舒服的。要由衷说一声:赞一个!至于为什么和好友的感觉不太一样。

我回想一下,电影开头播放了一段触目惊心的片段。大自然生态坏境被人类大规模破坏,生物也被大规模伤害,看出周星驰对环保的大力提倡。随后是主角上场,两个极端的碰撞,一边是挥霍富贵,一边是贫困草根。这里出现了一丝熟悉的身影,在每部周星驰演的电影中都会有贫富场景,他总是那个在贫民窟里的小人物。他渴望爱情,并且一直追求自己的梦想。可惜这里没有周星星,而他的身影却无处不在。对了,还有经典的重现,我喜欢镜头里会出现几个熟悉的配角。

小人物珊珊与寂寞的大富豪刘轩莫名的相爱了,这时必然杀出了一个破坏他们的第三者,这些观众都能猜到的剧情和俗套比比皆是,并且中间的连接显得苍白和莫名。有人说这剧情堪比童话,我认为这比童话还不真实。

看到这里,我才恍然,《美人鱼》是爱情片啊!我想如果导演将自己映画在小人物身上,那这段爱情,就是他自己渴望的理想爱情吗?我觉得回答是:是的。年过50的周星驰目前还是单身状态,难免不让人联想到富豪刘轩,高高在上,令人艳羡,却寂寞空虚,他也渴望爱情,但他执着于寻找一个真正爱他懂他的女子。这样看来,我找到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了。

我不懂什么大爱,什么小爱的。有周星驰的电影,我就会去看,我喜欢他的电影,不是里面的什么正能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对爱情的执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色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影片,《地道战》上映已经整整四十年了。这部影片在几代人的成长过程中能够说是久演不衰,其原因何在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这天电影事业的繁荣,能够说是不无裨益。

要细究《地道战》青春永葆,魅力永驻的原因,我看主要还在其传统的“寓教于乐”的审美价值取向。

首先,从它的“乐”,也就是营造其娱乐功能的因素来看,不外乎三点:一是有一个波澜迭起,引人入胜的故事。《地道战》主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进行的英勇游击战争,这个大题材并不容易驾驭;而作为一部“教学片”,它主要的任务又是介绍地道战的方法、特点,弄不好就极易流入解说、诠释的枯燥。影片的制作者明智地以“一斑窥全豹”的方法,从高家庄群众与黑风口据点敌人斗争的视点切入,运用传统的“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这就为沉闷的教学找到了一个鲜活的载体,并由此而生发出动人的故事。交错其间的老村长报警,敌人乔装武工队等一系列的惊险情节的安排,即我们传统戏剧中“戏眼”的运用,便使影片产生了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效果。其二是巧妙引导观众思维的投入和参与,从要不要挖掘地道到地道如何挖,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从村落地道到地道网络,这些问题随着故事的展开一个个提出,让观众和剧中人一道思考,共同解决,使观众不由自主地身临其境,获得一种参与的紧张和成功的快感。其三是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大大强化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诸如三田队长、汤司令的一些台词,鬼子进庄的音乐,影片的主题歌等,都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四十年来一向为人们所熟悉和传唱。

其次是《地道战》的“教”。孔子有“诗、观、群、怨”说,中国历来重视文学的教育作用。《地道战》的教育作用,即我们这天所说的社会效益又是什么呢一是让观众全面学习和具体了解当年地道战的作战方法(在科学高度发展的现代战争中,地道是否仍有当年的地位和作用显然值得研究);二是使这天的人们对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威力,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对我们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呼唤人们时时记住这段悲壮的历史,受到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我们这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组织群众来观看这部影片,就有其更为重大的现实好处。

时代的发展也决定了某些一成不变的传统审美趣味的落后,再加上四十年前那种“左”的思维定势的制约,像《地道战》这样严肃的战争题材用类似轻喜剧的方式处理,淡化战争的残酷,淡化我方的惨烈牺牲和代价,对人物高大全的脸谱、程式化的表现,影响了人物的立体塑造,影响了人们对历史客观、全面的认识,这天看来,不能不说是影片的一些遗憾和缺陷。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老百姓有其喜闻乐见的东西。对于当今在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困惑、迷惘的中国电影,如果能从自己幼稚年代产生的《地道战》等一批受到起观众钟爱的作品中,冷静地反思得失成败,认真地总结、扬弃,那么必定能走向清醒,走向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电影观后感大全满分摘选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榜样》专题节目,展示了十八大以来,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毋庸置疑,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因此,作为新时期党员干部,要以“榜样”为镜,查找自身不足,补齐短板,时刻用“榜样”这面镜子审视自己,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和自我突破,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榜样”为镜,永葆“一心为民、至诚报国”的赤子情怀。自古以来,榜样就是时代发展与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力前行的“指路灯”。新时期党员干部,更要以“榜样”为镜,突出“学习”二字,学习榜样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对照榜样努力锻造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信仰,始终秉持在其位、谋其政,一心一意为民、报效祖国的使命和职责担当,永葆一颗对党纯粹忠诚、对事业执着、对人民热爱的赤子情怀,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榜样”为镜,恪守“兢兢业业、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众所周知,“榜样”就是那些将人生的价值践行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实干家、奋斗家、无私者,人生品格中富含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甘为人梯、求真务实的高尚情怀。

9月28专题片《榜样》观后感12篇读后感、观后感。因此,党员干部要敢于践行廖俊波的“樵夫”精神,为民披荆斩棘干实事;要敢于践行黄大年的“

心怀大我”精神,刻苦钻研报祖国;要敢于践行杨佩凯的“公仆”情怀,俯首甘为孺子牛。常照“榜样”之镜“找差距”,常擦“敬业”招牌“补不足”,真抓实干、兢兢业业去干事创业,做新时期砥砺前行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榜样”为镜,培植“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纵观落马的“老虎、苍蝇”,无一不是因“名”和“利”铤而走险,一步错终生错,最终深陷泥潭而无法自拔。因此,新时期党员干部,要以此为“界”,在“榜样”和“反面教材”中吸收精华,摒弃糟粕,守好用好“榜样”这面镜子,照好自身清正廉洁、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工作作风,培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努力向先进典型、英雄榜样看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倾城之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周润发演的范柳原算是最贴近原著了。

俊俏的脸,玩世不恭的气质,一会儿认真,转瞬又开始胡闹。不只是待字闺中的老小姐白流苏,任谁都看不出哪句话是真,哪句是假。

张爱玲的小说里,倾城之恋的评价不是最高的,但却是流传最广的。跟着流传的段子,还有那句极经典的诗,出处是诗经,带点文艺腔的言情小说经常引用,死生契阔,与子诚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首原是讲兄弟情的诗被张爱玲安排给了范柳原,此后便成为了爱情经典。

范柳原本人,大概是胡兰成在张爱玲心中美好的寄托。她一定也盼望着自己乱世中的爱情能成为一段平淡的永远,就像只是想嫁人的白流苏。只可惜胡兰成有范柳原的玩世不恭,而张爱玲却没法像白流苏一样能管住他。但是张爱玲本人却比白流苏更有先见之名,所以会安排范柳原在说出爱情宣言后,又大批荒唐,甚至说出婚姻是长期的卖淫。从这里能看到范柳原的慌张,这慌张也是张爱玲的慌张,明明在心里企盼着,却又清楚的知道不可能,只好用一句刻薄到极点的玩笑话打消这个念头。这话既是范柳原说给白流苏听的,又是张爱玲说给自己听的。只有坦然的接受了这个所谓的现实,才能安心的享受胡兰成短暂而又自私的爱意。

经历过乱世的文人,骨子里都带有无法磨灭的悲观。安排了一段爱情故事,却配上了香港沦陷的背景。彷佛只有在沦陷的假设下,才能成全一段平静的生活。因为持有同样的绝望,才可能安心相守。这悲观里有带着点希望,至少一段爱情以逐渐平淡作为结束,而不是分手。对于张爱玲,却连这悲观中的一点希望都不曾获得,只有无止境的背叛。

有一段关于精神恋爱和肉体恋爱的论述,放到现在仍然适用。精神恋爱的结局是结婚,但问题是,精神恋爱的时候,对方总是听不懂彼此说的话。白流苏与范柳原无时不验证着这个观点。范柳原难得讲出一些心里话,白流苏无时不想着结婚,于是范说的所有话,最终导出的结论都是他不想结婚。对于白流苏,结婚的问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结婚,二是不能结婚,而对于范,则还有个中间地带是想结婚但没条件。这是白流苏与范柳原的隔阂,就像范柳原形容的那样,白流苏是典型的传统中国女子,而范柳原24岁的时候才回到家乡。对于范柳原,白流苏的出现就像一个奇迹,在西化了那么多年的上海,终于出现了一个他想象中的中国女人,而这个女人唯一的目的,却是与他结婚。

对于爱情的理解则是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另一个矛盾。白流苏是不是爱范柳原,在白心中,爱与不爱都不是个问题,她只需要知道范是不是想结婚。而对于范柳原,他想得到的却是真心。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悲剧,更是男女两种性别之间的悲剧。关于爱情,男生与女生之间的理解从来都是说不通的。

放在现代来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故事根本无法发生。不会存在像范柳原这样的大款,掷千金只为获得一颗真心,也不太可能出现白流苏这样的女子,咬定目标只求结婚。所谓包養这回事,消灭了太多可能存在的爱情故事。因此,现在杂志上流行的爱情故事,总是以这样的模式进行:一个被包養的美丽女子,爱上一个没钱没地位的穷小子,为了爱情拼命挣脱开包養人的桎梏,最后人钱两失。与其说,这世上再没有白流苏,倒不如说,不再有范柳原。

邵氏版的《倾城之恋》,则是张爱玲小说改编电影的佳作。除了战乱一段略显刻意,其他的编排上绝无赘笔。比央视的电视剧版好太多了。选角也极精确,三嫂四嫂这样的小配角都颇具神采,作为龙套出场的七妹,仅有几个场景,也表达的极精确,尤其是开头赴范柳原家宴的戏,神态过度很自然。缪骞人略显苦相,与藏在家中7年的大小姐白流苏气质吻合,但不够漂亮,神情的犹豫有些过火,与离婚的女人相比更像寡妇。周润发的国语配音很是猥亵,听粤语会好很多。而出品邵逸夫,监制方逸华,策划乐易玲,导演许鞍华,副导演关锦鹏,这样的阵容在电影史上也算是独一无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罗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残破的房屋,散落于倾盆大雨中。罗生门的牌匾依稀还能看见,可却也似乎支撑不了多久了。一个农民、一个和尚坐在门槛上,眼神中透露着恐惧与不解!

这便是片头的景象,为全篇奠定了基调。

相传罗生门是万恶聚集之地,鬼因害怕人类的凶残而藏身于此。人性便是导演黑泽明所想传达给观众的东西。

影片表面简单无比,叙述了四个不同的角色对同一件事情的描述,但是却各不相同。为什么同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描述?这也是导演想留给观众思考的地方。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四种描述中必定有不真实的成分,当然也有真实的成分。比如少女被侮辱这是所共同认可的,就是说这件事的的确确发生过!

那么为什么他们会对有些事实隐瞒甚至于撒谎呢?

于强盗而言,被抓已成事实。因为自己的恶贯满盈,想要脱身已是不可能。那么何不让自己如一个强者般死去?从他供词的过程中狂放自大的笑声中可以明白二三。所以不管他有没有杀害武士,他没有思考的便承认了。在他看来,承认杀害武士并不会怎样,相反自己内心却因自我强大而得到满足。

于少女而言,失去贞节是自己极其不能接受的事实。更让她痛不欲生的是自己的丈夫(即武士)却用一种鄙夷的眼光看待自己。这让她充满了愤怒,愤怒的女人是可怕的,更何况在这种情况之下。于是她开始挑拨二人,说丈夫应该像一个男人一样去战斗,去和抢夺自己女人的人战斗,而不是畏首畏尾。这里面有一件事情,少女说她自己昏厥过去了,醒来时发现丈夫已死。这按常理不符,人在经受巨大的精神、心心理打击后是无法马上平静下来的。唯一的解释只有选择性遗忘,遗忘了自己不想记住的事实。

于武士而言,首先我表示对这个角色的极度憎恨。在自己的妻子被侮辱之后不仅不勇敢的去保护她、给予安慰,反而唾弃,说她还不如自己的一匹马。这是一个男人应该做的吗?

武士借女巫之口讲述了一个凄惨的故事。过程中始终强调妻子在被侮辱之后意欲杀害自己以及自己是自杀而并非他杀。之所以他要强调自杀,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武士的尊严,另一方面则是在妻子被夺的情况下如若自己还被杀害是极其受人鄙视的。

上述三人中,武士、少女认为镶有珠宝的短刀是凶器,而强盗则认为长剑才是凶器(强盗使用的是剑)。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与农民(目击者)的供词有莫大的关系。

依据常理,农民是最不可能撒谎的,也应该是最清楚事态的整个过程的。结果是他也撒谎了。

这从他前后供词不一样即能窥见一些端倪。相信大家对于影片初始农民回忆砍柴时看见的那只手记忆深刻。然而事实是他并非只看见如此,而是目睹了整个过程。片尾过客的一语道破缘由。

农民因见财起心拿了短刀不得不捏造事实说武士是被长剑杀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置身事外。

从这四个人的供词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点:其一,对于于自己利害无关的事情都是事实。其二,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就会舍害取利,甚至于捏造。每个人的供词都是为了让事态发展至利己的道路上来。

我们不妨将这四个人的角色范围扩大。农民,目击者即观众;强盗、武士即强者,少女则为弱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