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色的记忆征文【汇总20篇】

对于传统清明节,世人或许都认为他是悲伤的代名词,但是,我对他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大家对传统清明节有什么印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传统红色的记忆征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2277

作文

199

500字小学生征文:我们的红色记忆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鲜艳的红领巾深深地印在我心中,它如同烈士的鲜血一般,它激励着我前进,让我奋发向上,我记录着我的童年,我的一切。

童年时的我天真、活泼、充满激情,想为社国贡献一份力量,便努力的充实自己。

我如同羽毛渐翼的雏鹰,想要尝试飞翔的滋味;我如同崭新的帆船,想感受乘风破浪的感觉;我如同胜利者,想要赢得他人的肯定。

就算是鲜艳的花儿,也会经历挫折;就算是参天大树,也会有失望的时候。我也如此,在这条道路上,我失望过,想要放弃。

有一次,我真的绝望了。独自走在大街上,我似乎觉得天是那么黑,连小鸟也不肯定我的做法。我简直想躺在妈妈的怀里嚎嚎大哭。可是我没有哭,因为我看到了一群“红领巾”,他们帮助的人,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他们遇到过再大的挫折,但是他们都坚台的挺过来,不屈服、不放弃。而我呢,也是一位“红领巾”,我却不能像他们那样坚强,因一时挫折而承受不住,想要放弃。这是我一向的作风吗?我迟疑,当初我满怀激情想要做出一点成就,而今我却要放弃。我不甘心,我不能屈服,我要向那一群“红领巾”学习,无论遇到多大挫折,我都要坚持下去。正应如此,我克服了心理的重重障碍,用另一种角度去对待事情,用满腔热血重新去实现当初的愿望。

正因有信念,我就像初开的花儿一般,想把自己的芬芳传给他人;我就像安升的朝阳,想把自己的光辉传播给每个人;我就像成功者一样,想要与人分享收获。

我不会再轻言放弃。因为我每时每刻都是一位“红领巾”,红领巾永远飘在我面前,它是推动我前进的动力。它是我的知心朋友,与我同分享我的喜怒哀乐,无怨无悔。

就这样,我欢度六年小学。这六年,我过得充实快乐。因为有红领巾的陪伴,我不会孤独,也不会寂寞。六年后,我离开亲爱的小学,进入初中,虽然我的胸前不曾戴有红领巾,但是红领巾早已在我心中,因为我永远认为我是一名“红领巾”,我应以一名“红领巾”的身份去履行我应尽的义务。

红领巾在它心中装着一个女孩梦想,红领巾永远为她默默加油红领巾永远是她的依靠。我深信如此,因为我是一名“红领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访红色足迹征文小学生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经过协商和多方面商讨研究决定寻访路线为林业大学途经一曼街到东北历史纪念馆,下午乘公交途经尚志大街到尚志公园。第二日上午拜访退伍老兵老党员**,寻访党建设国家的影子并参观防洪纪念杯。下午到达哈尔滨烈士陵园祭拜烈士。第三日出发至尚志市参观尚志碑林和一曼中学。

在我们小分队的寻访过程中看到那么多的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在哪一张张老照片中,一件件先人的遗物中我们体会到了很多,有刚强,有坚毅,有一颗颗火红的爱国心。反对战争,热爱和平。为了和平的生活贡献出了一切。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荒废我们的时光呢。我们要铭记历史,是历史造就了我们现代幸福的生活。

红色足迹走遍了千山万水,我们探访的远不达其万分之一,但我们的心灵却得到了升华般的震撼,这种感觉是那些电影电视剧所不能给予的,只有当你亲眼见到那一件件证物时,你的心才会得到升华般的震撼与洗礼。

看到当年先烈使用的武器以及敌人的装备让我们吃惊,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敬佩。看到那一排排先烈们的名字和一座座墓碑再一次震撼到心灵深处。也许有革命就有牺牲,革命是痛苦的,但他们忍住了痛苦,一生都在为革命奉献着,哪怕是自己的生命。作为后人的我们要继承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忍住一时的痛苦或将痛苦留给自己,他人才会幸福,子孙后代才能幸福。

在走访老党员**的家中时,感受有很多,共产党在建设中国时有着许许多多的业绩,他们在默默奉献着,服务着,我们却没有注意身边的变化,小至一砖一瓦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考虑。现在我们的村村通、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在一步一步实施中,使得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老党员讲当年的故事,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些课本上所不能给予的精神信念。使得我们坚定了给党走的信念,鼓足了力量。永远跟党走,走向复兴,走向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时间可以使人忘却所有,但我要说,有些事情我们永不忘却!站在我的灵魂中搜索,那些印刻在我生命中的旋律飘然而致……

悲歌--1937

这凄婉的旋律来自于七十年前的南京,1937年的12月13日中国曾经的首都南京沦陷,在之后几个月的时间里,近四十万中国人被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这其中有还在襁褓中的婴儿,有九旬的老人,还有已经放下武器的军警人员。南京城内尸积如山,南京城外血流成河。他们屈死的亡灵无法安息,化做这悲歌告诫我们--勿忘国耻!

凯歌--1945

1945年的8月15日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在8年的残酷斗争中几千万中华儿女为此付出了生命,从1840到1945中国第一次赢得了抗击外寇的胜利,这除了归功于那些活着的英雄也同样属于那些倒下的战士,在这激昂的凯歌声中我们缅怀你们--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战士,感谢你们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国歌--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宣告震惊世界也振奋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多少人为此流下热泪,我们等的太久了,外强的欺凌,战争的践踏……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嘹亮的国歌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血染的红旗纪录了那残酷的过去,和平,盼望已久的和平终于来了!

不同的旋律在我的灵魂中激荡,中国的近代史是用血与泪写成的,这其中有对南京悲剧的追忆,有对已故英雄的祭奠也有对和平的向往。它们同让告诫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落后就要挨打”这些真理。今天,当我们看着祖国日益繁荣的同时我们也绝不能将过去遗忘。作为中华的新一代接班人,对于那些血泪的过去,我们必须永不忘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冯玉祥,一个铁骨铮铮的名字!从滦州起义,到北京政变,再到反蒋战争。。。。。。他一路走来,哪里没有洒下他的汗水?冯玉祥,这位忠诚的爱国者,踏浪而归,却魂断黑海。。。。。。他,伟大的爱国将军背后,却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冯玉祥出身贫寒,而他的父母却在他年幼时染上了鸦片,而且屡戒屡犯,对于冯玉祥来说,“鸦片”一词,这是个多么可恶的字眼啊!

可是,冯玉祥并没有抱怨,而是以他那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他本不该扛起的一切。。。。。。为了养家糊口,他就要找农活干,年幼的他,为了家里,就要去干活,这是多么痛苦啊。。。。。。但对冯玉祥来说,贫困或许是一剂良药,让他知道生活艰苦,学会坚强。。。。。。哪怕是幼年时的痛苦生活,长大后的他却没有被这给影响。。。。。。他反而喜欢上了读书。深爱读书的他,晚上也不忘读书。

而在当士兵时,他晚上读书时害怕会给别人带来不便,于是他便找来一个箱子,在看书时把头伸进箱子里,借着微弱的灯光看起了书。。。。。。这不正就是,古有凿壁偷光,今有“暗箱”惜时吗?在他担任旅长时,每天早上必须学习两小时,学习时,他避免学习时被打扰,在门上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冯玉祥死了”,然而在学习完后,牌上的字改成了“冯玉祥活了”。。。。。。1981年,在这个时期,全国人民正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常德有一家专售日货的商店,一些学生天天在这家商店门前发表演讲,让人们不去购买日货。商店的商人告诉了日本留民会会长高桥新二,于是高桥新二告诉了冯玉祥,要求冯玉祥保护这家商店,冯玉祥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围住了那家商店,害得一些正准备购买日货的人连忙逃走。。。。。。高桥新二对冯玉祥的做法十分不满,于是找来了冯玉祥,要求冯玉祥撤回哪些军队,而冯玉祥说:“我们中国人最恨不守信用的人了,既然我们答应了要保护,就要保护到底,决不能失信!”高桥新二没有办法,只好就此罢手。。。。。。过不久,那家商店因为生意萧条而关门大吉了。。。。。。他,尝尽人间酸甜苦辣,就是这样的磨练,练就了他刚毅的性格;他,对知识无比渴望,对生命无比珍惜;他,顺水推舟爱国家,有节、有理地进行反抗。。。。。。他,冯玉祥,一个足以让历史铭记的名字,让我们时刻记住他--伟大的爱国者,冯玉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红色,是美好的颜色,是中国人的颜色。每当到春节,到处张灯结彩,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福贴,红色的对联,。到处张灯结彩,节日气氛洋溢在邻里之间,但是红军们的心酸,大概只有他们懂。

茫茫的沙漠上,寒风刺骨的冰天雪地上,甚至在枪林弹雨中,哪里没有他们的身影?

以前看过《红岩》这本书,书中写的很好,在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眼眶湿润了......灰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他平静下来去看她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不敢去想。书上是这样写的: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再看下去。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去。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监狱里,他在监狱里受尽了折磨,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食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竹签是竹做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其他同志,江姐走向刑场,光荣的走了。这就是革命时代坚强的女子,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这就是红军坚强不屈的良好品德。

记得听说过一个小故事: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许多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子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如今,中国,努力开拓新的科技,研发更厉害的武器,红军留给后人,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我们要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勇往直前,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快乐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七年级红色旅游征文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两辆车,十个人,其中六位几乎都是七十以上的老人。中秋节那天凌晨五点,我和朋友组织的夕阳红旅游团启程,顶着星辉,奔向大海。

刚听说中秋国庆假日高速路免费,我就在计划自驾车出游的事,目的地为广西海滨。约了几个周,只约到一家朋友,也像我家一样,孩子在外地上学。于是商定动员两家的双方老人一起去看大海。本来担心老人们想在家过了中秋节再出门,结果,除了我的母亲晕车严重不敢去,其他六位老人全部同意中秋节一早出门。

全程高速,当天疾驰一千公里,傍晚抵达广西防城港。晚饭是在一家小餐馆吃的。点菜后,几位老人拿出了从家里带来的食品:月饼、核桃、炒板栗、煮花生、煮青玉米、煮毛豆、炸蜂蛹、炒干巴菌,甚至还有咸菜,我和朋友顿时傻眼了:那么多东西,还点菜干什么?猛然想起是中秋节嘛,难怪!那么多的家乡风味摆上桌,这千里之外的中秋节就有了家乡味了。

窗外就是桃花湾广场,广场上正举行一场社区文艺演出,舞台前人头攒动,伴奏、演唱听得清清楚楚。边赏节目边赏月,品味美食,一天开车、乘车的疲惫渐渐烟消云散了。广场边隔着兴港大道就是海湾,西海湾大桥横跨海湾,气势雄伟,桥上灯火辉煌,车辆川流不息。海风徐徐,海浪声声,送来陌生的大海的气息;一轮明月,浸润了北部湾的夜色。

阳光、沙滩、海浪、渔船……第二天上午,东兴市京岛旅游区,坐着雇来的渔船出海捕鱼。看着一条条鱼粘在渔网上被拉到了船舱里,岳父像孩子一样地激动:“太好玩了,让我来拉几条!”看着他那高兴劲儿,结果我和妻子都忘了照相,岳父下船以后都还遗憾没有在大海上照过相呢。好在当天下午到东兴口岸,为他在国门前照了几张,算圆了一个心愿。

老人有老人的乐趣。到桂林游览靖西王府,岳母听了导游介绍面前这高耸的独秀峰后,突然冒出一句:“今天我一定要爬到这座山的顶峰!”妻子追问原因,她才说她今年六十六岁,一定要征服这座六十六米高的山峰。于是我们陪着六位老人一举登上了峰顶。下山途中,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搀扶着一位老人登山,据说是他八十一岁的父亲。妻子就对岳母说:“再过二十年,你八十六岁时,我再陪你来登独秀峰。”岳母开心地笑了。

老人们还会自寻乐趣。漫漫归途,乏味疲劳。岳父说来的时候忘记了数一数经过了多少个隧道,回程要数着,回家好给村里人讲。我找了纸笔,于是每过一个他就画一竖。这样,每当导航仪一播报“前方五百米进入隧道”,岳父即使已睡着也会一下子坐直起来,等着到隧道口就画上一笔。如果导航仪说的是“前方五百米进入隧道,再进入隧道”,他就更激动了。回来那天晚上在家门口餐馆吃饭,岳父让我数数一共画了多少竖,我数了说五十。朋友的父亲坐在他旁边,听了说:“怎么我数的只有四十八个,每过一个我都往那个口袋里塞一个核桃呢?”岳父说:“你也数着?你数的不准,肯定是你嘴馋不小心把核桃吃了两个了。”大家一起哄笑起来。

吃完晚饭,我们几个子女在一边结账,几位老人一边喝茶一边闲谈。岳母说:“今生做梦都没想到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山里人还能到几千公里外的大海边开开眼界,全享儿女们的福了。”朋友的母亲也说:“是啊,几十年的中秋节都是在家里过的,这一次居然跑到了大海边去过节呢!”朋友的岳母接口说:“不对,我们是享了共产党的福气。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儿女们哪有钱买轿车,哪有钱去旅游?我们老人跟谁去?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我们苦到老了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还有心思去玩?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我们哪里能享受农村养老金?进公园哪里能免门票?说到底,还是共产党好啊!尤其是这十来年,家家都大变样喽!我们要好好活着,再多享几年共产党的福呢!”房间里,一片幸福的欢乐。

一路欢笑,一路顺风。想起了第一晚在旅馆登记房间时,妻子不小心拿出了几本老年证,服务员疑惑地问:“怎么你们这么年轻就有老年证了?”朋友的妻子笑答:“我们是夕阳红旅游团的领队。”从那天起,我们就自称“夕阳红旅游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关于一座城市的沉重记忆

全文共 2878 字

+ 加入清单

一、名字倒写的骨灰盒

东北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有一个极其痛苦的记忆,那就是封建社会末期开始的沦陷。尤以一声雷鸣般的铁路上的爆炸声为重。

“9.18”是这块土地上人们不能忘记的一组数字。作为一个长春人,我深知本地人对这组数字独特意义的感受。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困苦年代的人们。

我的童年岁月里父亲曾经唱过两段歌词。歌中就唱到“九一八、九一八”,还有“我的家就在松花江上”。两句词是一首歌里的。

那时候不是太明白歌中的意思,但隐隐约约地明白松花江上的人们遭遇了侵略与压迫,而我们就住在松花江上。我的老家是紧临着松花江的,距离也就是四五里地的路程,隔着江还有我们的亲戚。

童年并没有从歌曲中领悟到歌词的沉重。毕竟松花江养育并陶冶着两岸的人们,那里水美鱼儿肥。童年只看到了松花江的好玩,从没想过一幅美景身后还有什么故事。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渐渐就有了思想。有了思想就会思考,加上老人们还在述说着那些发生过的事情,于是我开始知道这里曾经被践踏、曾经被摧残。那是和侵略与战争扯不断关联的。

我的外祖父的父亲曾因为给日本侵略者出劳工而死在铁路旁。据说他当时还好好的,仅仅是犯了胃病,而且已经完成了劳工任务等待还乡。外祖父的父亲拖着病了的身体刚刚登上回乡的火车,却不幸被一个日本兵拦了下来。那名日本名用枪挑着将他扔进了火车站旁的狗圈里。

之后的事情可想而知。一个病人扔到日本人部队的狗圈里想不死都不可能。于是外祖父在家里接到了一封电报,赶到劳工工地地参加了日本人虚情假意为劳工们举行的群体性追悼会。并领取了他父亲的骨灰盒和一百多块钱。只是那钱实在不值一条人命的,那骨灰盒上的名字也倒立着。祖父的一家人一直都在疑惑,日本人为什么把死了的劳工的骨灰盒倒着写人名呢?这个事情直到祖父去世多年也没有弄明白。

没人能明白为什么日本人要把死去的劳工的名字倒写在骨灰盒上。他们只知道给日本人出劳工只有两种人能够回家,一种是活下来的,另一种就是死了的。而且活着的人还必须保证精神头十足。这个保证的前提仅仅是吃那能够维持活下来的一碗饭。给日本人出劳工吃饭也是定量的,每顿只给一碗。外祖父的父亲就是因为冬天里少吃了那一碗饭犯了胃病,结果失去了回家的机会。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死人也未必能够真的回乡。外祖父一家人带着疑惑安葬了那个名字倒着写的骨灰盒。之后又猜测日本人面对那么多死人又怎么知道被狗圈里的狗撕咬得面目全非的尸体是谁呢?那些劳工也不都是互相认识的。这个谜最终被一个四处游走的算命先生揭开了谜底。他说火化应该是真的,骨灰也应该是真的,但那到底是谁的骨灰就难说了。日本人雇劳工干活都不让歇着,还有时间找人给你挨个确认死者的尸骨和姓名?有那善意就不会搞侵略、也不会把病人扔狗圈里活活咬死!

算命先生撇着嘴笑了一下,他说工地上每天死么多劳工,火化都是一起进行的。祖父一家人什么都明白了,最终又不忍地把他带回来的骨灰盒从祖坟里挖了出来。

外祖父家的故事是我对东北沦陷的最初印象体会,那时候我还在长春所辖外五县的老家。外祖父家也住在那里,他们和我一样都是长春市所辖户籍。

二、愚蠢的末代皇帝

我终于从乡下来到了长春这座年月并不久远的城市

高中老师说长春这座城市在详实的文字记载中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仅仅二百年的时间却有着一段令人悲怆的故事。这似乎和每个人的感受相同。

没有人不知道细菌战,没有人不痛恨世界大战。可谁又能想到这一切就在自己的身旁呢?在我如梦初醒的时候才明白过来,原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区的荒地上还有日本人研究使用细菌战的生化部队遗址,文化广场竟是日本人试图占领中华大地正式建都的地方。

原来当年的溥仪皇帝是那么可悲,日本人仅仅在偏处给他弄了处房子并做出一语让他当皇帝的承诺就做了傀儡。看一眼当年遗留的痕迹,文化广场那一带的规划明显是精心设计的,可溥仪那座伪皇宫却建在面朝坑洼的地方。谁都知道日本人的迷信。溥仪的伪皇宫在风水学上看绝对是个倒霉的住所。在当年那位置大概修坟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日本侵略者的用心只在一切利于侵占和控制的目的。这让溥仪眼望着要给他修建的新宫殿却无福消受。他在伪皇宫那处面向坑洼的地带一住就是十几年,日本人答应给他的新伪皇宫却只打好了地基,然后一切都开始结束了。

日本人当年已经以文化广场为坐标沿着新民大街做好了他们在侵略地建都的规划,设计了各个中央级部门所需的建筑,就是新民大街两旁那些遗留的旧址。好在八年抗战让中华大地上响起了胜利的欢呼。一切丑陋与愚昧随即结束。今天老人们在太阳下还在回味和感慨,叙说当年。多数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人已经老去,遭受过侵害的也所剩无几。但他们的儿女还记得那些感慨万千的故事。

在我少年的记忆里,似乎曾有过日本人要租用开发长春某处街道地皮的传闻。传闻在老百姓的耳朵里直接转到嘴巴里变成了愤怒和抗议。在人民心里他们的土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日本”两个字也显得十分敏感。他们可不像末代皇帝那样傻,再大的承诺也不能用自己的家园去做交换。

三、城市心声

不要以为中国的战争题材电影没有人看,这不过是新青年们尚未成熟的意识。在他们成长起来面对真实性审美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战争片是那么吸引人。曾有一段时间我也是不看战争片的,但现在想起来总觉得那里面的男人有男人味道,那里面的女人也更像真实又理想化的女人。尤其是那战斗的情节。要知道,那可是这片土地上曾经演绎过的故事。

故事,在这座城市里显得那么沉甸。不知道日本生化部队在这里“生化”了多少人、变异了多少人、毁灭了多少人——

不要以为一座城市的沦陷就没有灯火辉煌。当年在长春这座城市最繁华的重庆路西端还有一处歌舞厅的,就是卓展百货那个位置。外面生灵涂炭死气沉沉,那里却是风花雪月夜夜笙歌。据说那是日本军官们风流快活的场所。试想,那里又有多少中国女人被残害糟蹋呢?难怪老人们看着抗日战争的镜头嘴巴里总是发出恨恨的声响。他们最讨厌看到的是侵略军得意的嘴脸,最喜欢的听到的是“又打死一个鬼子”。

每一年的9月18日对东北人民来说算是一个悼念日的。长春的城市上空也会在那天的9点18分响起防空警报。人们会在那一刻肃穆地听,然后互相说道被侵略的那些故事和感受。他们忘不掉沦陷的记忆,那些悲痛的历史早已经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

在长春,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那是关于9月18日防空警报的。说是一个人在9月18日那天的9点钟就惦记着听防空警报,结果一忙活就到了9点半。然后那个人生气了,说“怎么没听到防空警报?这里怎么他妈的没响啊!”于是旁人就笑,因为大伙都听到了。只是那个地方偏僻,距离使得警报声弱了许多,加上那个人还有手里的工作要做,所以他没注意到。这种事情在我身上也有发生,只是我比他文明一些,我当时说的是“打市长公开电话,投诉!”当然,最终我也没有投诉的,因为旁边的人都听到了。不知道有没有人投诉说防空警报的声音太小,这大概也是一个合理的要求。

据说这样的事情没少发生。“9.18”对东北人来说是个敏感的符号,人们希望听到记忆的声音。听到的不仅仅是记忆和故事,也不仅仅是沉重和肃穆,更是始于心中的振作和新人们发自内心的“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生红色记忆征文500字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在学校对面广场的绿荫下,我和社区的同学们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好不热闹。也许是暑假短暂的分离后再次相见,大家显得都很兴奋,互相说着假期里的新鲜事,都忘了今天来这儿的主要任务了,那就是:红色七月,红色记忆——开元(西)社区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我和郭紫怡童鞋组织的,创意是:在这党旗飘飘、艳阳高照的七月,在这阳光灿烂的幸福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追忆老一辈革命家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一起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将来能把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我们首先进行的是追忆红色历史和红色经典故事,包括自己知道的一些革命名胜古迹,英雄人物,自己喜欢的红色书籍介绍推荐等。

一说起红色经典故事,看来大家对那些刻骨铭心、振奋精神的革命历史了解的还真是不少。首先踊跃登场的是我们班的小提琴王子——吴泳翔。我们都怀着一颗虔诚感恩的心,静静地听着他那激动人心、饱含深情的演讲:《英雄人物邱少云》。当吴泳翔讲到上甘岭战役中,敌人的燃烧弹烧着了邱少云的衣服、身体时,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500百名战士的生命安危,为了战斗的最后胜利,他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至大火吞噬了他英勇的生命……最后,胜利的红旗高高飘扬在391高地!是呀,这需要忍受多大的剧痛,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呀!我们被英雄的壮举感动了,我们的眼眶湿润了……

接下来为我们精彩演讲的是乔克——程世龙。 他为我们介绍的是《黄继光舍身堵枪口》。担当爆破手的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在两个战友都牺牲的情况下,忍着身体的剧痛和心灵的悲伤,艰难地向敌人的碉堡爬行。当敌人的子弹穿破了他的胸膛,为了掩护大部队冲上来,他毅然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从碉堡里射出来的机关抢……黄继光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他誓死如归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在吴泳翔和程世龙榜样力量的带领下,我们的活动也推向了高潮,我、郭紫怡、雯雯花香、牛美乔、康继鹏等一同追忆那些难忘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革命历史,英雄人物,一同缅怀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壮举: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国革命,从长征两万五千里,到抗日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次“红色七月,追忆红色历史”的实践活动在大家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下,取得了圆满的效果。我们纷纷表示:要永记红色革命历史、让革命精神永留心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读懂了祖国名山秀水隆起的传说和在战火中凝铸的一尊尊威武不屈的丰碑。我们要以这些精神激励我们、鞭策我们,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立志做21世纪的优秀少年,为将来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红色文化主题征文

全文共 1871 字

+ 加入清单

可以说,我的成长是与红色文化密不可分的,甚至我到目前为止成长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在红色的文化里熏陶的。

我常在自己的个人简介里写下这样的话:“祖籍在井冈脚下,生长于赣南山区,蜷居南昌某高校”。这么一说,也便把我和红色文化中的三个摇篮联系在了一起。我们都知道,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赣南是中央苏区的摇篮,而南昌又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

我的祖籍是在井冈脚下的永新县,用祖父的话来说,那是一个抬头见井冈的地方。于是我从小就在祖辈的教导中,了解着关于故土,关于井冈,关于中国革命的过去。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本里,在课外书中,又读到更多关于故乡的字词,关于那段属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记述。

我清楚地记得,“三湾改编”在永新,“龙源口大捷”在永新,我清楚地知道,我从永新登井冈的路,是红军曾经走过的路,踩着的是革命的足迹。提到我的故乡,我是自豪的,因为它记录着中国革命的最初,记录着一个伟大祖国的前行足迹。从小到现在,我多次登上井冈,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触,每一次,都对生活多一点希望。祖国越来越繁荣强盛,更叫人记住曾经抛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我出生在赣南山区,在很小的时候,便知道赣南有个叫瑞金的地方,那是曾经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被称为“红都”。慢慢长大,知道赣南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红土地”。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赣南的大部分土壤都是呈红色,还是因为赣南几乎所有的县区都与红色文化密不可分。就拿我所在的小县崇义来看,历史中也曾有过“上堡整训”这样的记录,当时的我党高级军官王尔琢就牺牲在崇义,纪念碑名还是由肖克将军亲笔题写的。

我们无法忘记,那段属于赣南的红色传播,那段属于中央苏区的历史。写东西的我,偶尔捕捉了一些关于赣南的文化信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民谣,是当地人民对苏区干部的最高评价,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记录了南方游击战争的艰难,抒发了我军坚定不移的胜利信念。

再说说南昌,上大学来到这座城市,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不能说很熟悉这样一座城市,却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走了那些革命的遗迹。寻访了那些纪念着红色文化的标志。去过了八一起义纪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走过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朱德训练团。每一次出行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玩,多了一层历史的洗礼,多了几分心情的凝重和深沉,每次回来却也是收获不少。

我们不能忽略,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南昌城里的那一声枪响,它划破了原本宁静的夜空,写下一段历史。这一枪,是武装斗争打响的第一枪,自然也具有非常的意义,而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更是把南昌这座英雄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

其实我不是一个喜欢参加征文活动的人,因为我通常以为征文大多是应景之作,写不出什么真情实感。而这一次,不能不说有些机缘,无意间在办公室看到这本《红色江西》的读本和这样一个活动启事,一下子有种热情涌动,于是写下了上面的文字。也许往往是饱含了太多的情感,才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言语去表达,因为再多的文字,都无法合适的记录自己的满腔衷肠。

有一句话叫,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而红色江西就是这样一段属于江西的,属于那个革命战火年代的过去。它是一段让老一辈革命先辈怀念起来都倍感艰辛的历史,更是一段值得每一个在这个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心里铭记的历史。读着《红色江西》里的每一段文字,就是在回顾那一段过去,那些往事历历在目,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而每一段都是那么牵动人心,每一次的革命进程都是今天幸福生活的铺垫,是前辈的鲜血换来的。

有时候这样的话说多了反而显得有些虚情假意,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常常写下这样的词句,读着这本书里的文字,我越发怀念那个属于记忆里的岁月,记得作业本上写下,红领巾是革命志士的鲜血染成的。而现在社会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只看到了金钱和地位,只看到了利益和权力,忘了今天的生活是有着怎样的历史,忘了今天的幸福是建立在怎样的奋斗基础上。

学习红色江西的历史,真正的意义就在于让更多的人回顾这么一段过往,回顾属于井冈,红米饭南瓜汤的生活,回顾属于瑞金,苏区干部艰苦朴素的传统,回顾属于南昌,血雨腥风斗争的场景。再想想现在,饭饱衣暖、生活富足、平安和谐,还有什么不满足,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贪婪和谋取。

当然,不是我要去标榜自己什么,也不是我能改变怎样的现状,只是作为一个在红色文化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我觉得我有必要写下这么一段文字,不管它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能让多少人产生一点点触动。

只因为我觉得有那么一段历史,是不应该被我们所遗忘的,只因为我是一个江西人,一个在红色文化里成长的青年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500字小学生征文:我们的红色记忆

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的往事在记忆中回荡,会留下许多深情的旋律。难忘的青春岁月,难忘的泪水,难忘的汗珠,难忘的笑声,难忘的幸福,难忘的艰辛,难忘的痛苦,汇成至今绵绵不断的思绪,荡气回肠。经历过,才知道汗是咸的,血是热的,拼搏是快乐的,充实的才是幸福的。然而,当回首往事,依然有一种淡淡的惆怅浮上心头,因为我已不再年轻,岁月在额头上刻下的沟沟壑壑,写下的是曾经的青春与豪情,是我们无悔的选择,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2003年。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朱村矿在2002年11月就经历了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个为国家经济建设辛苦服务44 年的矿井,2002年11月1日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在2003年破产重组前期,发生了矿井1﹒23瓦斯事故及100多名员工集体赴京上访事件。当时,一个4000余人的矿井,参加重组的仅剩下500余人,大多数员工对企业失去了信心,员工人心思走,情绪不稳,再加上前几年企业的亏损,员工生活十分困难。这对每个与它朝夕相处的煤矿工人来说,是个痛心彻骨的选择—离开。

2003年2月在破产重组职工填写意愿时,第一次填写意愿报名参加重组人员却是寥寥无几;当时的矿党委面对这种情况,及时召开了各基层单位党支部书记会议,要求各党支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开展了“我们过去为什么入党,我们现在是不是在党 ”为主题的党性教育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第二次填写意愿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党员都自愿参加了重组,在当时参加重组的500余人中,党员占五分之二以上,第三次填写意愿时所有党员都参加了重组。在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真正体现了党员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纪律,严格按照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识大体,顾大局。深刻理解企业改革的重大意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企业改革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认真学习、宣传企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主动了解周围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积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努力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实事求是地向党组织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自觉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念,发扬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的精神,带领职工群众建设好自己的企业。

2003年9月4日,鑫珠春公司成立,新的领导班子组建,面对这样的特殊形势,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咱们都是兄弟姐妹,爱心救助爱心奉献、爱心务实”三项工程,筹集l8万元扶困基金。安排了l6项厂区改造工程。制定了9项整改措施……。新领导班子将工程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质量要求全部写入文件中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要让员工亲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到新企业的希望。”老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栽过跟头。新企业在合理调整生产的同时,舍得在安全设施上投入,钱要花在保护员工生命上面。井下的排水管道、大巷道轨、新型支护材料、风机全部换了一遍。产量低了,但安全投入上不能打折扣。新领导班子在“大班长”的带领下,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定完成时间,把工作做细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搞好企业群众文化工作,把员工的心暖热,凝聚人心,改变面貌,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模式使企业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要牢记长征精神,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才不愧对胸前的红领巾。革命的岁月虽已离我们远去,但革命精神却永驻我们心间,它永远指引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长征》,写出了红军行二万五千余里长征的辛苦,写出了他们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杨成武上将写的《忆长征》这本书,拿在手中倍感亲切,便一口气读了个一干二净。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三章《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他们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边。毛泽东同志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说:“现在,我们找到了两条船,每船只能坐20人,按这样的速度,我们一个月也不可能全部渡过河……”紧接着,毛泽东又说:“不过,我们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大河上的泸定桥!现在,我命令一连为敢死队,首先消灭泸定桥上的卫兵,再让大部队过去。”一连连长马上领命,连夜赶往泸定桥。当我读到这里,“泸定桥”这三个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使我不觉得有种好奇心:这座桥只有13根铁索,怎么过去,一不小心就掉到下面汹涌的河流里,何况前面还有敌人的机枪扫射?只见一连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泸定桥,战士们都趴在铁索上冒着枪林弹雨向前一点一点地移动。还有一些战友在后面掩护,保护前面的战士,那机枪“哒哒……”扫个不停。

当我军爬到桥的一半时,被敌人发现了,敌军发了一枚榴弹炮,没打着红军战士,打到了水里,水花溅起几十米,那景象真是相当的壮观。但战斗中红军战士牺牲的也不少。只见一个战士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一边扫射子弹,一边向前走,最后还是英勇牺牲了。班长死亡的时候,我记得最牢,班长因没站稳,一不小心摔下了桥,急中生智,一手抓住钢索,整个人悬在空中,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河流,跌下去肯定是必死无疑的。我当时又为这班长捏了一把汗。但最后还是因为体力不支,摔进了河里。尽管红军最后夺回了泸定桥,但却丧失了多少英魂。读完这个故事,我突然感慨万分。以前常听老辈们提起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他们口中是何等的艰苦,可是,今日看了《忆长征》,才发现真正的长征比它可怕,困难一万倍。吃树皮,啃草根,咬腰带,在没有了粮食的情况下,有多少红军会饿死;陷入流沙,遭遇暴雪,,子弹穿膛,有多少红军有苦说不。

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爱国人士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来的,困难重重。我们这一辈的幸福生活,是十八路军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学习红军的精神,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毫不退缩的精神。书读完了,折页,归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在这和平的年代里,为了追求成功,就不能总是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历史。然而,我们也不能淡漠历史,而应该吸取先人的教训,继续的奋发图强。

我认为我们应该铭记历史!

为什么?

回顾一下过去的历史,自1840年6月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一步一步地由封建社会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就是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懦弱、当时我国国力不足、军事设备不先进、兵力弱。在那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的生活如同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

这段历史难道不能给予我们启示吗?

假如当时的统治者专心地管理超朝政,各地大小官员忠于职守;假如当时中国兵精粮足、武器先进,侵略者哪里还敢来侵略、瓜分中国。由此,我们必须受到教训:我们无法改变别人,首先只能改变自己;只有国家兴旺,民族强盛,其他列强才不敢随意进行侵略。

最令我感到愤慨的是1937年12月的一次历史事件••••••

当时,日军占领了上海后,分两路进攻南京,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使用了集体枪杀、刀砍、火烧、水淹、狗咬、活埋、挖心、切腹等令人发指的残忍手法。在正常人看来,杀人就是一件可怕的事,可当时,竟还有两名日本军官在开展杀人比赛!

日本的侵华战争,使人民陷入了地狱般的生活,而一切皆有因果相连,造成这种悲惨事件的发生也是有原因的。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可是,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拥有政治主权的国民党政府不但对此采取不理睬政策,而且仍在大肆围剿参与革命和抗日的革命人士。

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由此,我们可吸取的教训就是:当面对共同的敌人时,唯有团结一心、积极合作,才能打赢敌人,取得胜利。

历史,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人类的过去,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要知道,忘记过去的人必定会重蹈覆辙。历史,能帮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也许,那困惑以久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征文:寻访那抹红色足迹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早闻王清海爷爷的大名,中午吃过饭,我便迫不及待地去采访这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老英雄。

来到王爷爷家,只见他和王奶奶正坐在沙发上等待我们的到来!二位老人虽然头发已经花白,年纪大了,但精神和气色都很好,腰板硬朗,声音洪亮。

我拿出精心准备的红领巾,认认真真地给爷爷、奶奶戴,并恭恭敬敬地向他们行了一个标准的队礼。开始采访了。我满怀敬意地看着爷爷,问:“爷爷,请问您今年多大了?”“87了!”我很吃惊:看长相,我以为爷爷才六十多岁呢!“爷爷,您看起来一点都不老!”爷爷被我夸得眉开眼笑。“那请问您是哪一年参军的呢?”我转入了正题。爷爷自豪地说:“ 1943年!当时才14岁,当交通员,专门给八路军送秘密情报!”说到这里,王奶奶补充道:“就是地下党,扮做老百姓,提着个篮子,然后把情报小心藏好,突破鬼子的重重哨卡,把机密情报安全及时送到!那时候日本鬼子正猖狂呢,每个人都要搜查!”听到这儿,我打心眼里产生了对王爷爷的敬佩。

“那王爷爷,请您给我们讲一个最难忘的故事吧!”“好的,我就讲淮海战役吧!那一次,我们几个战友开着小船去运送医用品,被国民党发现了,一个大炮轰过来,船被砸得粉碎,人都被砸飞了,我也昏了过去。幸亏我的救生衣没破,在水上漂了两天两夜才被获救!一条船上八个人只活下来两个人。到现在,那炮弹的炮皮还留在我腿里!一到阴雨天,我这条腿就疼。”爷爷绘声绘色地说着。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一下想起来:“少年英雄王二小也是1929年出生的,和王爷爷同岁!如果他活到现在也是87岁的老人了!”看着墙上王爷爷年轻时的照片,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年王爷爷不畏鬼子的枪弹和刺刀,勇敢战斗的情景,一阵阵敬意油然而生!

后来,王爷爷加入了铁道游击队,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大部队收集传送情报。再后来,爷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四五五医院任军医职务,1955年光荣退伍。曾先后荣获“抗日战争功臣”、“共和国创立者”以及“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奖章。

这次寻访红色足迹让我见到了身边的“王二小”式的英雄,聆听了他们的丰功伟绩,也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会永远铭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烈士,铭记历史,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年味儿不仅是鞭炮的欢闹般浓烈,也可以是淡淡的,朦胧在水汽中,需要细细口味。

很是享受幼时除夕的下午,老少三代围在厨房中,隐约在雾汽里。

爷爷在灶后添柴烧火,红艳的光照得他脸红彤彤的,身后的墙上映着他的身影,摇晃着。奶奶和妈妈围在抹了一层面粉的木桌旁,灵巧而娴熟地操纵着面团,在人眼花缭乱中完成一件件“作品”,围裙、护袖上白扑扑的一层粉。爸爸打杂,时而在洗水池前,时而在灶台边,时而去发酵面粉的大篮筐旁看看。我呢,则“忠心耿耿”地“粘”在奶奶边上。

奶奶在厨艺方面绝对是个好手,她拽过一块面在粗糙的手掌心中一揉,团成个球状。又在桌上一压,成一圆饼状。再拿起来用大拇指按出一个大小刚好、薄厚分布合理的凹槽来。接着取来一筷子我喜爱的肉填上,然后用手拎起面饼边在手心中转一圈儿,揪在一块儿,接着一旋、一按,一个好看别致的封口花儿便完成了。这花儿是奶奶独会的也是她最得意的。我曾绕有兴趣地细细观察研究,仍模仿不来。

奶奶一边手上忙着,嘴也不停歇,讲着村里遇上的、听来的有趣的事儿,绘声绘色的,似说书的一般。其他人时不时插上一句,或评论一番,或哈哈一笑,奶奶眼角的鱼尾纹忽又深了几分,却刻着愉悦,盈盈地弯曲。我那时年幼也不大听得懂方言,但见大家都嘴角挂笑便跟着乐呵呵的了。其乐融融。

不一时桌上排列了一排排的包子、团子。奶奶起身搓搓手上的粉,去掀锅盖了。白雾压抑了很久终于可以释放了,忽地升腾起来。我几乎可以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热气。小小的厨房很快被白汽充满了。奶奶也很快看不清,只能望见模模糊糊的影子在水雾中若隐若现,还有爷爷那边发出的红光似天边的霞。没有多余嘈杂的声音很是宁静。水的清味,包子的香味,木柴的典雅味,家人们的呼吸都混在厨房的空气中了,斜阳也将余光渗入其中,一起发酵,酝酿。愈加温暖、愉悦,又觉仿若置身于蓬莱仙境,云雾缭绕,安详地不真切起来。隐隐约约只觉如梦似幻。

年的味道是多么好啊,不浓烈却足以沁人心脾。这味儿我至今仍记得,可因为生活的忙碌已几年未能得到机会再细细品尝一番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征文600字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小时候,爸爸经常给我讲红军长征的故事,那时,我觉得红军叔叔们特别威武,却不知道红军叔叔们要有时刻面临危险的准备,长大以后,我才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争做时代新人而努力!

爸爸讲过:“红军长征,跨越了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红军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跨越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出了红军们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当我听完爸爸的话时,我的心里无比震撼:是什么力量鼓励着红军们进行斗争?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毫不畏惧,前赴后继地勇往直前?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就是相传的红色基因

在长征途中,也有许许多多因战争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前辈,例如伍若兰。她从小出生在一个贫穷正直的教师家庭,由于父亲对她从小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伍若兰有着如兰花般的正直性格。1929年1月2日凌晨,敌人偷袭井冈山红军指挥部所在地,伍若兰挺身而出,最后被敌人关押在阴暗的牢房里,敌人对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始终大义凛然。1929年2月12日,伍若兰英勇就义。啊,这位女革命家是多么伟大啊!她这种大义凛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只有真正铭记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只有真正铭记历史,才能弘扬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继承我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传承先辈们的红色基因,争做报效祖国的时代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优秀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春节我们一家都要回德会爷爷奶奶家过年。这也是我最高兴的。农村有好多我不熟悉和我向往的事。奶奶说过年也是她最高兴的事,儿孙们可以回来多住几天,平时各种事情使你们脱不开身,只能趁春节放假回来陪陪我们。爷爷在一旁忙着烧水,又给我去仓子拿好吃的。爸爸,爷爷的脸上又有好多皱纹,我望着爸爸,看他听我说完,脸色有些难过,可他还是笑着对我说:你爷爷都76岁了,这皱纹是岁月在他脸上勾勒的画卷。奶奶也笑了,老孙子,你看我儿子这书没有白念,出口成章,将来你也要象你爸爸学习,超过你爸爸考个好大学。奶奶,一定,为我加油。我和奶奶击掌,69岁的奶奶也随我喊了一声:耶!满屋子人都笑了。

奶奶家的院子真大,大门的左侧有猪圈、羊圈。羊圈后墙与西厢房中间还有两棵苹果树,麻雀飞来飞去,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它知道要过年了,在为我们演唱歌曲,果树下地上有一个小门,我好奇的问二伯,他告诉我这是地窖,用来储存冬天的蔬菜,二伯打开盖子,我一看,好深好黑呀。大门的右侧是很大很大的园子,二伯告诉我春天可以种大白菜、葱、豆角、辣椒等等。二伯抓住一只小羊:大侄子,你敢骑马?敢。我骑上了,二伯拽着,其实我也很害怕的,可是我是第一次骑羊,我可高兴了。二娘还带我去喂猪,喂鸡。小羊、小猪、小鸡、小鸟的叫声混在一起就像交响乐一样,给春节增添了很多乐趣。

年三十白天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在贴春联,我虽然冻得哆嗦,但还是抹浆糊,取春联,让哥哥姐姐贴。奶奶带领二娘和妈妈忙着把老祖宗请出来供奉。这是农村的一种风俗,每年年三十开始,将一张流传下来的家谱挂在北墙上,下面摆上饭菜,点燃蜡烛,表示对已逝先人的敬重。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是我们一大家正忙碌的时候。老祖宗前的蜡烛燃烧旺盛,美酒已斟满,奶奶首先双腿跪地向老祖宗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还说我们儿孙满堂,生活红火,家人平安都有老祖宗的功劳。接下来二伯、爸爸一一向老祖宗跪拜,转过来又向爷爷奶奶叩头祝爷爷奶奶健康、快乐。二娘、妈妈依次、最后轮到我和哥哥,刚开始我还不习惯,问爸爸这是为什么啊?爸爸告诉我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是对长辈最大尊敬的表现形式。我明白了,恭恭敬敬的给老祖宗磕头。然后给爷爷奶奶磕头。祝他们永远健康。年迈的爷爷奶奶脸上始终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同时我也感到了尊重和孝敬长辈是件快乐的事,贺岁的鞭炮鸣响,午夜的钟声也响起,我们欢呼祝福着。

时间催促我们不得不离开奶奶家,春节来得晚些又走得早些,爷爷奶奶舍不得我离开,我更舍不得爷爷奶奶,春节快点到来吧,我还回家乡过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寻访红色足迹征文600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尹夏,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孩。可是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只有和母亲相依为命,处处精打细算,日子过得才勉强过下去。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母亲日夜劳累得了一场大病,家里的钱连给母亲买药的钱都不够,并且还因没钱医生都不给看一看病情。尹夏终日以泪洗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一天母亲把她叫到跟前:

“小夏啊,我没有几天了,趁我还活着的这几日,要交代你做几件事。咳咳……”母亲好像使出全身的力气跟她说话。

“妈,您有什么是就说,女儿听这么呢。”看着病入膏肓的母亲,尹夏终于忍不住哭出来。

“在床底下有……有一个很小的箱子,你把它拿……出来,里面有可以……实现你愿望的东西。”说着就开始断断续续,并且不断咳嗽。

尹夏正准备拿出来,却被母亲叫住了,说要等自己死了以后再叫女儿拿出来。

过了一两天,尹夏正在洗母亲的衣服,却听见母亲一直咳个不停,便到屋里去看母亲。尹夏刚进屋就看见母亲咳出了血,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拍母亲的背,希望母亲可以好一点,不过母亲的眼却好像想睁有睁不开了,于是就永远的闭上了那双因女儿不想闭上的双眼。尹夏痛哭不已,一直喊着“妈妈,您走了我怎么办啊”可是已经没有用了。

第二天,尹夏从床底下拿出那个盒子,里面有一条红丝巾、一封信和一些零零碎碎的钱。她拿起那封信,信上说:

“小夏啊,我的好女儿,看见那条红丝巾了吗?那是你爸爸送给我的,我一直没舍得戴,现在送给你了,好有个念想。那些钱是我辛辛苦苦存下来的,留给你上学用,可能不够,用完就得靠自己了。”

信不长,可是尹夏看了却泪流满面——原来母亲让她等自己去世以后再打开这个箱子是因为怕女儿用这些钱给自己看病……

尹夏看着那条红丝巾,眼泪流在丝巾上:

“妈,我一定好好学习,让您为我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寻访红色记忆作文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我踏着薄雾,穿过葱葱郁郁的苍柏,来到庄严肃穆的雨花台烈士陵园。轻抚如烟如画的雨花石,耳边萦绕着儿时学唱的那首略带忧伤的歌曲《雨花石》。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透过如丝细雨,我凝望着那些先辈。戴着镣铐却铮铮铁骨的工人叔叔;身体羸弱却横眉冷对的大哥哥;怒目圆睁的农民伯伯;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的阿姨;抿着嘴、咬紧牙的报童小弟弟,身陷囹圄却充满胜利希望的大姐姐。他们就如那小小的雨花石,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但是我却不能忘记,那些战火纷飞的时代,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的万里长城,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坚韧不屈。他们的身影依然留在我心中,他们的音容笑貌依然在脑海里留驻。

“千年以后繁华落幕,我还在风雨之中为你等候,我还在土中为你守候……”

“不忘先烈、永存纪念;饮水思源、代代相传”。手捧一束白花,放慢脚步,轻轻放下。繁华如今,我不敢忘却,也不愿忘却那些曾经的过往,那些如歌如泣的人类悲壮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长河中,是谁为了祖国的希望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流下了智慧的足迹;在硝烟滚滚的战争中,是谁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英勇杀敌.留下了鲜血的足迹;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建设中,是谁为了祖国的繁荣、强大,不断努力前进.流下了奋斗的足迹!是谁?是他们:汉武大帝、唐宗宋祖……是他们:刘胡兰、黄继光……是他们:毛泽东、孔繁森……不光是他们,更有那些辛勤的劳动者们,他们无私的做出了自己的奉献.其实,是他们创造了中华之崛起!

留下了深刻而伟大的足迹.全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如今我们美好的生活,富裕的社会,畅通的经济!

在如今的学习中,我们又留下了怎样的足迹?

有些同学能够上课积极动脑发言,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遇到不会的难题能努力思索,不解探求;有些同学上课做小动作,不按时上交老师的作业,遇到

难题则更是“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有些人可以顺利的走完人生的路,即使遇到坎坷泥泞也可以跌倒了再爬起来.而有些人则正与这相反!

比起战争我们是不是更幸运?!比起过去,我们是不是更幸福?!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去珍惜现在,去创造未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留下自己“伟大”的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征文

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自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在实施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中,红军长驱6.5万余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远征。中共“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欢迎董老》一诗中对长征经历的回忆可谓刻骨铭心:“十年前共征鞭北,横断山云桥陵月。荒裔深入地不毛,雪岭高跻天距尺”。当红军在铁路、汽车路、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用脚难走的路之间穿行,经过了包括苗、壮、彝、白、藏、回等少数民族在内的两亿多人口的广大地区,亲身经历了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游牧文明直至原始蒙昧时代的时空转换,大多数革命者真正懂得了“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要把不平衡的状态变到大体上平衡的状态,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还要花费很大的气力”这样一番道理。

另一方面,长征之路又涵盖了若干中华文化的标志地。舜帝南巡零陵、大禹导引岷江、姜太公垂钓渭滨、诸葛亮渡金沙、唐三藏西天取经、石达开遗恨大渡河……这些史实和传说,人们并不陌生,但精神漫游和身临其境,其收获不可同日而语。“晒经山巅晒经关,玄奘东还曝经篇。羊肠直上通霄汉,银星缀臂似游仙。说大圣,笑语欢。昼夜两越晒经山”——张爱萍《翻晒经山》,生动表现了在新的军事方针指引下,红军将士跳出敌军包围圈后,心中洋溢的积极乐观情绪。聂荣臻《吾非石达开》,更从大渡河畔石达开部全军覆灭与72年后红军胜利过河的古今对比中,揭示了红军超迈前贤的惊天神勇。诗中云:“大渡河流险,吾非石达开。飞兵天际至,历史不重来!”作为三军统帅的毛泽东,更从祖国壮丽山河的跋涉征程中、从现代战争奇观的英明塑造中,获得了救亡民族、重整河山的强大精神动力。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之“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到其《沁园春·雪》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谈古论今,纵横捭阖,字字千钧,句句铿锵。令人深切感受到一代伟人对民族前景的无比自信。

安得倚天抽宝剑——这是一次探求马列真谛的铸魂之旅。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不懈求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亡民族之经典理论。

伍修权《历史转折》中云“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它描述了红军将士在面对军事失利的惨痛教训时认识到,照搬照抄洋教条,中国革命就会被彻底葬送。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所坚持的“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战略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朱德《遵义会议》中言:“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后,红军卸下思想包袱,摈弃军事教条,演绎了四渡赤水、彝海会盟、飞夺泸定桥等一幕幕威武绮丽的战争诗篇。长征历经惊涛骇浪、一波三折,直至乘风破浪、波澜壮阔。于是,张宗逊《忆遵义战役负伤》中言:“泽东路线三军戴,胜利会师到渭阳。”

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一次承启革命经典的传薪之旅。任荣《浣溪沙·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言:“万里铁流辉史册,薪传踵武战歌洪。”在长征之前,中外历史上也曾有过亚历山大东征、汉武帝反击匈奴、蒙古军队西征、玻利瓦尔解放拉美等军事远征。但唯有红军的长征孕育出了如此之多的诗词佳作,铸成了永彪史册的军旅文化经典,为革命理想教育提供了绝佳教材。

陈毅《三十五岁生日寄怀》中言:“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它记叙了在敌人重兵进攻之时、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前,红军将士始终对党的领导和革命理性矢志不渝。萧华《长征组歌》中有经典诗句——“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更是对红军长征的“炼狱之旅”的真实写照。

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我国自古至今的英雄主义经典,有勾践“卧薪尝胆”、岳飞“直捣黄龙”、秋瑾“要将乾坤力挽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民族振兴奋斗和牺牲。长征则在民族命运危急的历史关头,树立了旷古未有的精神丰碑——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突破嘉陵江、血战独树镇等著名战役所呈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战斗意志和顽强作风,为之后的全民族抗战准备了充足精神养料,更为新中国的缔造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正如刘瑞龙《破阵子·红军长征五十周年》中言:“围追堵截成幻梦,铁流转战自英雄,豪气傲苍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色记忆伴我成长作文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在老师的推荐下读了一本“红色经典”小说,书名叫作《红岩》,这本书讲的是许多革命先辈在狱中英勇不屈的和敌人斗争的故事。我看了后很受教育,其中有一段关于小萝卜头他身在监狱里,可是却渴望念书,最后刻苦读书的事迹对我的感触最深。

小萝卜头原名叫宋振中,八个月时与母亲徐林侠一同被关在了渣滓洞看守所。由于缺乏营养,他头大身小,面黄肌瘦狱友们都爱怜地称他为“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国民党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但是小萝卜头可想学习了,他不想整天在监狱里虚度光阴,他想读书,他渴望念书。经过小萝卜头的父母和狱友们的多次斗争,特务们才同意由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刻苦,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黄显声将军和车耀先等三位老师都很喜欢小萝卜头。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恨谁、爱谁。因为行动比较自由,所以他常常为狱中的共产党员传递消息和传送东西。可惜在1949年9月6日,重庆将要解放时,他与父母同时遇害,年仅9岁。

小萝卜头的事迹对我影响很大。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常带我去学溜冰,学画画,上学后,有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回到家,妈妈又会给我辅导作业。周末,提高班在等着我们,劳累之后,外婆早早做好了可口美味的饭菜……我们现在有多么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这对于小萝卜头来说,简直是想度不敢想的事。

读了小萝卜头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个身处监狱才几岁的孩子就懂得要刻苦学习,十分的不容易。我们现在的生活、学习条件比小萝卜头好得多,就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努力读书,来回报他们当时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美好生活的英雄壮举。小萝卜头早已离开我们了,但小萝卜头的故事已深深地印在我心底,他时时刻刻对我敲响警钟,叫我要刻苦学习,天天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