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疆地方史纪录片观后感【推荐20篇】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小编收集了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7348

作文

712

纪录片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高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看望报告团成员,向高德荣表示亲切慰问,对学习宣传高德荣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提出要求。

雷锋在日记中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高德荣就是这样的一滴水、一线阳光、一颗粮食、一颗螺丝钉。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一些人眼里,高德荣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扎根基层、心系群众,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独龙江畔,主动返乡扎根独龙江,全身心致力于家乡建设发展,一心扑在群众脱贫致富上。这种“舍小我顾大我,弃小家顾大家”的思想境界,的确感人至深。

高德荣曾任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身为一个厅级干部,他颇有些传奇色彩。他最珍爱独龙江的山山水水、喜欢穿一件“独龙族褂褂”、出行总是带着“N件宝”、经常住在老乡家里、三十多年几乎顾不上家……试看今日的官场,像高德荣这样无官气、“接地气“的官员还有多少?“一心为民的好县长”,高德荣当之无愧。

高德荣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把“为民务实清廉”落实在行动上,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展现出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与他相比,那些专向群众“口袋”下手的干部、拉帮结派混“圈子”的干部、擅长送往迎来吹牛拍马的干部,能不惭愧吗?

“见贤思齐焉”,弘扬高德荣精神、争做“四有”好干部,党员干部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践之以行。既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守法律制度的底线,把清廉作为立身之魂,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既要守纪律、讲规矩,学会为欲望设定底线,又要为官有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用实干苦干惠及群众。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怎样学习焦裕禄、杨善洲、王瑛、任长霞、高德荣的公仆精神、走好为政之路,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深思。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的处女地新疆观后感最新

全文共 1875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我的处女地新疆观后感

青春励志片《我的处女地》被誉为“电影版《激情燃烧的岁月》”,风格怀旧、轻松幽默,可谓一部 “合家欢”青春片。新疆本地笑星李金川、包晓东等在该片中负责搞笑耍宝,给该片频添笑点。

《我的处女地》讲述了建国初期新疆军垦女兵一段真实的青春奋斗故事。片中,除了吕晶、许可、龚娜、热娜艾则孜、朱枊青青等“五朵金花”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表演之外,演技派明星孙强、张永庆等一众男演员,也给这部军旅题材的青春片增添了必不可少的阳刚之气。尤其是新疆笑星的集体加盟成为该片一大亮点。例如以小品剧《新疆羊肉串》而在乌鲁木齐家喻户晓的笑星李金川,在《我的处女地》中主演贫嘴、顽皮的麻辣班长刘闯;另一位笑星包晓东,饰演连队技术员“眼镜”,也是一名不太安分的“兵油子”。自从连队来了女兵班,两位帅兵哥早起晚归地对她们品头论足。一见到美女出现眼睛都直了,忘了手上正忙乎的事儿,以至于乌龙百出……

青春的主题当然少不了爱情。在《我的处女地》中,正值青春年华的几位女主角也陷入了爱河,谈起了小恋爱,而且是属于那一代人特有的爱情:纯情、简单、热烈、忠贞。在当时物质极度贫乏、精神却充实无比的年代,一个眼神、几句赞美、一把野果……都足以表达男女之间神圣的情感,充满了浓浓的革命乐观主义。与时下流行的“残酷青春片”截然不同,充满了正能量和阳光气质。据悉,该片在全国各地做业内看片会和主题观影会,不少观众中老年观众都看哭了,勾起了那一代人深深的青春回忆。

【篇二】我的处女地新疆观后感

身为合家欢青春片《我的处女地》选材于新疆阿拉尔市历史上的一段真人真事,追忆军垦部队驻扎边疆的创业恋情,其拥有爱情与轻喜剧等商业元素,故事均采用老奶奶追忆视角,完全是针对内地市场量身定制。由于《重返20岁》《致青春》《匆匆那年》《既然青春留不住》等青春电影在质量和受众上做到了很好的典范,《我的处女地》延续了青春、爱情、喜剧商业路线,这样作品群众基础极强,故事上纵然有诸多瑕疵,但满足了大众娱乐的需求,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被誉为“电影版《激情燃烧的岁月》”的该片,以新疆阿拉尔市当地“塔河五姑娘”传奇故事为原型,众多有志青年凭着对理想的执著和对事业的忠诚,克服西北大漠生活的艰难困苦,修建了新疆历史上第一条大型人工灌溉水渠的传奇,具备了更深层的现实意义。这部片犹如边疆版《重返20岁》,虽然年代不同,但青春爱情却是一样的浪漫,吕晶、龚娜、许可、热娜.艾则孜、朱枊青青组成“塔河五姑娘”,用荣誉和汗水、爱情和信念,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题材独特、充满怀旧风格,吕晶扮演女兵班长王凤芝,因为曾有丧夫苦痛的那道坎,难以接受英雄连指导员的深情,她始终在情绪饱满奋斗,不怕苦、不怕累,甚至要同男生争第一,但她质朴眼神中忧郁伤痛,全片一大亮点。在著名舞台剧《如梦之梦》中饰演许晴老公的孙强,此次在《我的处女地》担纲主演青年才俊的指导员,不禁经常与女兵们沟通、交流,还吹着口琴,追着女兵班长,哪怕对方是寡妇都无怨无悔,同样凭借棱角分明的外形和演技,给该片增添不少砝码。

开场十分钟,贫嘴淘气的男兵班长刘闯与女兵班二姐的一场对手戏,都引得影院里笑声不断。正值青春年华的几位女主角陷入了爱河,换做现代社会早一起开房、上床、胡搞,但是《我的处女地》还是很符合那个年代特质,即便是“亲吻、调情、幽会”等镜头都点到为止,但是那个年代算是“很激情”,七十多岁高龄的老知青、老兵团,都对本片感同身受、颇有同鸣,甚至久久不愿离开影院,相信也有此缘由。

当然,作为一部影片,要投入到市场,就一定在坚持艺术精神的同时,具备更多的卖座要素,《我的处女地》无疑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也做了诸多的努力。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大气雄浑的气势,又注重儿女情长、柔情一面,当“五朵金花”缺乏物料,只能拿着裹胸布去干活,她们解开裹胸布那种舞蹈化的镜头,周军拍得很有艺术美感。延长宽阔的大漠美景,随风飘曳的棕黄树叶,突如其来的沙尘风暴,镜头将新疆的美丽与神秘,独具神韵的特点拍得很有感觉。

连队有明文规定,不准谈恋爱,加上女主角有丧夫心结,只能将情感窝在心理,直到错过了真挚情感,才追悔莫及。《我的处女地》穿越时空回到上世纪50年代的西部大漠,重返了奶奶那个20岁的青春懵懂恋情,强烈呼吁青春、阳光、正能量,深深感受到那时青年人对建设祖国的大爱,导演周军当然需要在瑕疵细节上有所提升,希望他下一部作品有所进步。虽然故事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但导演的拍摄手法时尚,台词情节诙谐幽默、笑料百出、爱情浪漫,属于可以陪父母长辈、爷爷奶奶一起来看的“合家欢青春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1周年,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950年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志愿军首批作战部队1950年10月19日入朝。志愿军赴朝后的首战,是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于1950年10月25日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李承晚军步兵第6师第2团前卫加强第3营进行的一次遭遇战。

此战经约1小时,全歼敌军一个营及一个炮兵中队,共毙伤俘敌471多人,俘美军顾问1人,缴获各种枪16枝、火炮12门、汽车38辆、战马3匹、报话机2部。战后:“庆祝你们初战胜利。”此战役之后,我第118师、120师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

在抗美援朝期间,在中国国内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大批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全国人民掀起了增产节约运动和捐献运动,这不仅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进行。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录片《致未来书》观后感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种子,它储藏着我们的秘密。我们感激命运与前辈带给我们近乎完美的生命,那是置身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背景中不屈不挠的代名词。

纪录片致未来书》正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团队致敬前辈追寻梦想、泽被后人的又一个奉献。追溯我与这个团队的合作,要始于《1937南京记忆》,一群创作阅历丰富、艺术积淀深厚、价值判断自信、影像表达娴熟、老谋深算的“定海神针”与朝气蓬勃先锋前卫的年轻人组合成的创作团队,令我印象深刻。

这之后,我开始关注江苏广电纪录片创作中心这支气韵生动、内力十足的创作团队和他们的作品,在我们一起合作《东方主战场》前后,他们先后创作了8集纪录片《中国梦中国路》、10集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8集纪录片《中国大运河》、3集纪录片《朗世宁》……每一部都是呕心沥血,深耕细作,充满着历史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国家的外部崛起是它内部强大实力的外延。

英国,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自称为“日不落帝国”。我认为,英国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环境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

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崇“重商主义”政策;在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并且注重发展海军,夺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到了19世纪末,其殖民地几乎已遍布所有大陆板块,统治着当时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可惜,后来殖民地纷纷独立,以致于英国受到了一些打击,失去了昔日荣光。)

丘吉尔曾说过:“大英帝国即时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由此看出,英国对科学的尊重以及对培养人才的重视,使得英国成为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上取得许多优秀成果,以此为英国崛起打好了基础。

而美国于1876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以此来庆祝其独立100周年。当时,清政府派出了展览团,他们展出的是小脚绣花鞋及纯银打制的器具,而西欧国家展出的却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科技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英国展出的是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的是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这就是当时的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差距啊!

尽管现在的中国向西方学习了许多的高新科技,并因此取得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但是,现在的中国只是在复制,模仿,而非创造!这样的中国,注定是会落后于那些积极创新科技的国家。我觉得,我国只有重视教育,善于借鉴别国经验,提高国民素质与生活水平,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当“中国制造”成功转化为“中国创造”时,就是赶超它们的有利条件。我相信,中国会靠自己变得更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大明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王宫。它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兵火。

纪录片《大明宫》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这位曾经携《复活的军团》、《圆明园》华丽亮相、令市场刮目相看的著名导演,这一次梦回唐朝,他引领国内顶尖摄影、美工、电脑特效制作团队,让一千余年前中国历史上最繁华荣光的时期——盛唐,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影像呈现于观众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为了和平电视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候,人民军经历了汉城战役、水原战役、大田战役、洛东江战役。直到洛东江战役战败后,美军一直在攻打北朝鲜,北朝鲜快坚持不住了,金日成开始求救中国,中国高层经过三次的会议决定出兵援朝,由彭德怀挂帅出征,消息一传出,十三兵团司令部立刻一片欢腾。

在新中国刚刚解放一年的时候,中国人毅然的加入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中国军在行军中遇到的困难我们难以想象,当时的中国没有空军、海军,仅仅靠一双脚走了一里又一里的路,我们没有保暖的衣服,没有裹足的鞋子,但是我们有一颗坚定的心。中国兵是打不死的神,他们同样是能够被炸弹、炮弹、子弹烧得浑身焦黑,咋得四分五裂,打得浑身是洞的凡人,但是,这是一支由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儿女组成的英雄军队,这支军队充满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庄严朴素的正义感,只要这支军队有一个人还活着,他就会去战斗!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很多的战争,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60多年,朝鲜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我们得以生活在没有战争的世界里,要感谢先辈们打下的江山,我们的生活没有战争、饥饿、瘟疫,要感谢打下的一片江山,这次战争让西方国家认识到我们中国,更让全世界对中国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这一代人要好好守护这个江山,为了给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多的财产,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好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555 字

+ 加入清单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然而,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志愿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些烈士中,有四位志愿军的高级指挥员。

50军副军长蔡正国

江西永新人,志愿军第五十军副军长,革命烈士,1953年在朝鲜战场牺牲,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员之一。1953年2月中旬,汉江解冻。为了避免背水作战。第五十军进入指定地点后不久,就被美军飞机侦察到。事情源于五十军开的一次运动会。全军的运动员和官员黑压压地坐满了两边的山坡。有两架敌侦察机从空中飞来。

从此,敌人知道这儿有重要的指挥机关。4月12日晚上9时,第五十军的坑道外的军部驻地,即一栋砖瓦结构的民房里,正在召开军事会议。在夜空里响起敌机的轰鸣。蔡正国正准备结束会议,一颗炸弹轰然爆炸。四溅的弹片击中了蔡正国和他身后的作战处处长。蔡正国的头上和胸部多处中弹,被抬入坑道后昏迷过去。由于失血过多,当晚10时,蔡正国心脏停止了跳动。

67军军长李湘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疯狂地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祖国的大门。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的新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李湘的胸中燃起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在美军及仆从军以4个师的兵力向我金城南25公里正面阵地大举进攻。在严重的敌情面前,李湘夜以继日地坚守在作战指挥室里,废寝忘食,聚精会神地指挥。71七军全体官兵在他的正确指挥下奋不顾身、英勇顽强、勇猛杀敌;阵地工事被炸塌了,迅速组织抢修;敌人败阵下去,立即实施反击。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彻底粉碎了敌军的“秋季攻势”,创造了歼灭敌军17100多人的辉煌胜利。

但不辛的是在敌军发动攻势前夕,李湘军长却病倒了,他渴望自己的病能很快地好起来,亲自参加会议听取汇报和指挥战斗。但是,他的病情却日益加重。这时,美军发动的“春季攻势”战役已经打响,敌人投入的兵员、武器弹药远远超过1951年“秋季攻势”的规模,而且使用了化学武器。李湘军长被细菌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当时,军政委旷伏兆几次劝他赶快到后方医院治疗,他却坚持在指挥室里指挥,坚决不下火线。然而他的病情因细菌感染,转化为败血症和脑膜炎病,脑肿胀得像水桶一样粗大,虽经医生百般设法医治,终因抢救无效,于1952年7月8日13时与世长辞,从发病到去世前后只有8天,时年38岁。

39军副军长吴国璋

吴国璋(1919-1951),安徽金寨人。1929年商城起义爆发后,参加童子团,翌年11月参加红军,1934年随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十五军师青年干事。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旅政治部干事、纵队组织股股长,冀鲁豫军区营长、团政治处主任、团长,东北民主联军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广西等战役。1949年被派往越南,参加援越抗法战争,任军事顾问团顾问。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39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参谋长,副军长,第一副军长。1951年10月6日在朝鲜作战中牺牲。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最年轻的副军级干部。

23军参谋长饶惠谭

饶惠潭(1915-1953年),湖北大冶殷祖镇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六军团连长、营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团副团长,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副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四十八团团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十一师副师长,上海警备区第九十九师师长,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屡建战功。解放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公安十六师师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副军长、参谋长。1953年3月21日在前线光荣牺牲,时年38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录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这些真实的照片让我触目惊心,觉得整个人毛骨悚然!他们难到没有孩子或亲人吗?难道他们的天性就是嗜血狂魔吗

学校组织看了《南京梦魇》,一部关于日本当时在南京各种暴行的纪录片。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筝,还有满耳凄厉的惨叫。看了这部电影,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看着那些心惊肉跳的的图片,听着当时日本军在南京的暴行,让我感到十分悲愤!

在电影中,看着日本飞机在南京这个城市上空投下一颗颗炸弹,看着那些古老美丽的建筑在瞬间变为废墟,看着满街的人们惶恐乱窜……这样的场面让我透不过气来,仿佛有千斤重物压在胸口!

残忍的日本军连婴儿也不放过,用长刺刀将一个个小生命摧残。将青年男子拖到广场上绑起来,有的人被刺死,有的人被浇汽油活活烧死,有的人被机关枪扫射而死。画面中不停的闪过日军狰狞的面容,30万的同胞在数月中被他们当作动物一样任意活埋,用粗暴的行为夺走了生存的权利。

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大阴影,是任何中国人提起都觉得心痛的经历!我们决不会忘了这一段70年前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柴静自费百万做的霾真相调查,脑洞大开。忽然醒悟,过去所看到的黑,是局部的黑,现在的黑,则是系统性的黑,黑到了这个国家的骨髓里,黑的简直让人绝望。过去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而今有人在努力打破这个黑箱子。

柴静的自媒体视频好像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自己生活的国家是什么样的。这还只是解析了环境中雾霾的一角冰山而已,去触碰一下金融、医疗、教育、宗教、科研等其他领域,会发现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雾霾。我们以为了解自己的国家,其实一无所知。

看了柴静的《苍穹之下》,我的看法是:一个权力不受约束的政府才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污染源,不看到这一点,那就是没看到问题的实质。这部片子还是非常直观地让大家看到了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带血的黑色利益链条上有官员、矿主、种种吃煤的人,包括自身是底层且强迫童奴干活者。大多数中国人唯一的柔情留给孩子了。柴静因母亲之忧,拍了这部片子,以孩子作为切入点,希望让坚硬的人心有所触动,如果你居然认为是煽情。你就享受雾霾吧。”

柴静关于雾霾的专题纪录片《穹顶之下》,是一部不错的雾霾科普片,如果说数据之类让观众不能产生直观印象,那么当她谈到自己找北大实验室主动要求当实验者时,研究员告诉她这个实验没法做,因为实验时要设一个伦理安全值,结果是实验室的空气比外面要好。这个细节,足以让中国人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生存环境的危险性。

国人共享一国空气,无人能够逃避。在社会共识严重破裂的今日中国,这一问题本应最容易达成社会共识,但对柴静纪录片的相关讨论,表明中国社会已完全无法取得任何社会共识。

各种指责很多,柴静的纪录片表明官方已经可以熟练利用互联网舆论进行官民互动,是好事。片子传递出的价值观,也是好的。片子也是好片子。有人为柴静的未来担心,那真是没看懂整个故事的情节:

1、新环保部长刚刚上任。

2、视频一出,人民日报等官媒力推。

3、多位现任官员在片中接受采访。

4、反腐矛头已经对准两桶油。

5、之前网传两桶油要合并。

6马上要开两会了。

最强烈的意见是:柴静背后有支持力量,那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石油、中石化的产品造成污染,其实是个老问题。多年来各地民众反抗的PX项目,基本都是中石化、中石油参建的。潘岳当年批评大型国企石化所建项目不少高污染项目,且建在江河旁边,是造成水污染的元凶之一。但雾霾的出现,据说有汽车尾气、工业污染排放、冬天取暖用煤、农村燃料种类等多种原因。因此,说《穹顶之下》是对准两桶油而来,实在算是超级发挥之论。

2015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观后感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2月14日、15日、16日,由中国五洲传播中心与英国雄狮电视公司联合制作的电视系列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在英国广播公司二台播出后反响热烈,不仅成为英国民众近期热门话题,还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大量讨论。

此片分《回家》《团圆》《欢庆》3集,采用主持人直播形式,在主线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与其他地区连线的视频内容,讲述发生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春节故事。

在《回家》一集中,观众跟随主持人一起感受中国人的回乡之旅——与出租车司机对话,跟返家途中的人们交谈,零距离体会搬运工“小红帽”的辛苦,体验冰灯的安装,去白马雪山探寻滇金丝猴足迹……

《团圆》介绍了中国家庭春节期间的传统风俗习惯,如包饺子、贴春联、看春晚、放烟花、摆鲜花以及祈福等。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人们繁忙购置食品的身影,四川泸州老窖中国古老的酿酒方法和饮酒习俗,到香港黄大仙祠人们争先恐后的祈福,镜头下满是浓浓生趣。

《欢庆》则聚焦中国饮食文化和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北京的庙会、天津的面点、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焰火……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是欢乐祥和的气氛。

记者了解,为了全方位呈现喜气洋洋的中国新年,制作方共派出30人分4个摄制组分别赴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河北、湖南、云南、广东、广西、香港等地进行拍摄。拍摄持续到2月9日大年初二。

节目播出后不仅成为英国民众近期热门话题,还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大量讨论。来自英国的网友表示“打算明年春节的时候去中国旅游,亲身体验一下”。留英的中国学生观看节目后纷纷留言:“好几年都没回家过年了,看着这个节目让我更加想家。”

伯明翰城市大学媒体理论博士教授斯蒂芬妮·弗雷莫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非常喜欢看这个关注中国春节的系列节目,它与观众分享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也让观众理解了不同文化。“对于世界的理解越深,我们越能进行高水平的知识交流。”她表示将与学生们分享其中感动自己的故事。

专家点评,本片以英国人视角解读春节这一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从城市到乡村,深入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现状;以亲情、欢乐为基调展现当代中国的风貌、中国人民在春节期间开心放松的状态。此片通过英国主流播放平台播出,有效加深了英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有力促进了两国文化交流。

为响应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有关“2016年春节文化走出去”要求,着眼于提升中国文化传播辐射力及文化交流亲和力,五洲传播中心精心制作、推出了这一电视系列片。此前,五洲传播中心还推出了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的《乐享中国春节篇》,以及与美国福克斯电视网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春节回家》。3部作品围绕“欢乐”“祥和”“团圆”“共享”“祈福”等春节主题,奏响了中国春节文化走向国际的美妙和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录片《我的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1163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主席为红军题的一句诗,从中,我们便可体会到红军当时那艰苦的日子。红军整天生活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中,面对下一个血肉横飞的人可能就是自己的时候,红军们选择的不是逃走或者投降,而是站到了更前面,以先锋的身份冲入敌人军中,英勇战斗,就算牺牲了,也为祖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党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转眼间,70年过去了,现在已经进入了新世纪,但人们还是忘不了红军,忘不了长征。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大型革命史诗和大型文献纪录片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王瑞参加红军革命中发生的事情。在渡赤水的时候,王瑞一家四口参加了红军,但在以后的革命过程中,本来的四个人却慢慢地一个一个少了,最后只留下了王瑞一个人,是毛主席一直以长辈的身份来抚慰他,才使王瑞从绝望中走出来。

影片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王瑞姐夫英勇牺牲的片段。红军在飞夺泸定桥时,王瑞姐夫冲在前面,当先锋开路杀敌,王瑞则在后面用枪扫射作掩护,要知道,红军先锋可是在四条铁索做成的桥上冲啊,下面就是急流,要是掉下去的话,一定会没命的!先锋们小心翼翼地要从桥的这头趴着身体爬到桥那头,一边要小心敌人的子弹,一边要小心身体下的铁索,直取敌人死守的桥那边,才能使身后的大军通过。

一些先锋被敌人的子弹击中牺牲了,余数不多的人依然勇往直前。随着乒的一声,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王瑞的姐夫,王瑞姐夫咬牙忍痛,用双手紧紧地抓住铁索,王瑞看到后万分焦急,想马上冲上前去拉住姐夫,因为姐夫现在是他在世上的唯一一个亲人了呀,但因为十分危险,战友们拦住了王瑞,王瑞的姐夫再也坚持不住了,双手松开一只,又松开一只,人掉入了江水之中影片断了一下,画面定格在王瑞姐夫掉入江水的情景处,看到这里,我心中涌起许多许多的感慨:一瑞的姐夫刚刚遭受到一个巨大的打击--------自己心爱的新婚妻子、王瑞的姐姐,在过彝区的时候被彝族人杀害了。经过这么大的打击,王瑞的姐夫没有被灾难痛苦打倒,依然一心一意地投入革命,冲锋陷阵,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跟着毛主席走!这句话是王瑞的父亲和他最敬重的连长说的,正是因为这句话,才使失去了所有亲人的王瑞重新站了起来,是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才让红军反败为胜。王瑞,虽然只是一个16岁的小孩,但他经历的却要比我们现在的同龄人多得多,16岁就已经在战场上杀敌为国,可以看出他是个爱国的孩子。比起现在,高科技时代的我们,那时的生活太苦了,但是现在的好日子都是象王瑞那样的革命先辈付出很多的牺牲才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在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只有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将来才能为国争光!

70年光阴,跨越了两个世纪,长征已成历史,精神却永恒!我们要学习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3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的大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顺,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看完大国崛起这部十二集的纪录片,再纵观大国崛起之路,回望中国的近现代史。的确感慨万千。也想到了这么几个问题:大国崛起之谜底是什么呢?怎样的国家才是大国?中国目前是不是大国GDP是衡量经济状况的最佳标准吗?新世纪的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应该怎样树立爱国心。

那么以经济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裕为标志的大国崛起之谜底是什么呢?

思想文化的进步,吹响大国崛起的号角。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情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英国正是有了莎士比亚的文学、牛顿的力学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等思想文化的进步,才有了大国的崛起。纵观各大国之所以能够崛起,都有其理论观念的更新和思想文化的进步,这是吹响大国崛起的进军号角。

社会革命的兴起,推动大国崛起的步伐。

各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种种阵痛,为了政治民主而进行的国内社会的变革和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造就了大国的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苏联是在一战和国内推翻沙皇的战争后崛起;美国是在国内南北战争和二战后崛起。可见社会革命是带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人们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是大国崛起的推动力,而战争便成为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经济体制的创新,开辟大国崛起的途径。

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美国反托拉斯的政策出台,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等,都是由上至下的经济体制创新,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经济更不能离开市场机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是开辟大国崛起的重要途径。

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大国崛起的基础。

500年间,从航海技术开始,全球经历了以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三次工业大革命,这些科技的发明创造及推广运用,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事实完全可以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大国的崛起,因此重视科学,重视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有4000所大学就足以说明教育和科学技术在大国崛起中的显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民族精神的宏扬,掀开大国崛起的篇章。

任何大国的崛起都想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都想从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出发来调整世界格局,因此民族精神在大国崛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自强不息和秀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为大国的崛起谱写了一幕幕新篇章。当然本民族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其距离也是越近越有生命力。正如德国的考问世界是伟大的,而拷打世界则以失败告终。所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离开全球利益的民族利益是没有出路的。

怎样的国家才是大国?大国崛起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引并加快经济的发展,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增强军事力量,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威慑世界。那么很明显了,只有有着健康并且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显赫的政治地位的国家才是大国。现在很多人都在说GDP说中国的GDP怎么怎么样,的确,中国百分之八甚至高达百分之十的GDP增长率很是让人眼红,但中国的经济并不健康跟不均衡。1840年前,中国的GDP总量是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但结果呢?就连甲午海战前,都是日本的六倍,但甲午一战,是败得那么的耻辱。也许有人会反问,美国日本为什么强大,难道与GDP没关吗?不,有关,但总要的是她们的产业结构,我们看看。美国的GDP构成是什么,航空航天,造船,钢铁,生物科技,现代农业。日本呢,钢铁,电资产品,汽车。再看看中国,纺织,简单的制造业,和清王朝时的茶叶,陶瓷没什么区别。怎样的国家在强大,怎样的国家才能在变化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看一个国家能否在更短更快的时间内,将经济转化成暴力。通俗而讲,就是你的钱能不能换来更多更先进的武装力量。很明显,只有一个国家有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的重工业体系才能做到。因为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关键时刻,只有靠自己。现在中国还在用3000万条裤子去换别人的一架飞机。到了真正的战争时期有谁跟你换,就算能换,那架飞机还是那样的价钱吗?到时候是不是真的要像国歌里唱的那样,用我们的热血铸成新的长城。强大不等于肥大,何况中国的肥大还是用的别人的脂肪呢

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其实,在我们的思修书上早就写得明明白白了。可能有人会说我怎么总说祖国的这不是那不是,外国这好那好,是不是崇洋媚外啊?不,并不是,居安思危是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品质。孟子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认为只有始终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才能有自己奋斗的方向,才有可能后来居上。正如人们上说的,狼来了,你是否准备好了猎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3月2日,公司党委组织部分党员职工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该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19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回首这砥砺奋进五年时光,无数的光辉时刻值得被所有中国人铭记,该片展现了我国这几年高科技方面的突飞猛进: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C919大飞机、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振华30号”完成港珠澳大桥的最后吊装,“复兴号”动车组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的运营,首个太空实验站“天宫二号”如期升空,“南水北调工程”完成通水运行……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时间频频亮相。

影片不仅彰显了我国的雄厚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这部《厉害了,我的国》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宏大主题的表现,也是微观感性的展示,它通过一个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在赞叹在惊呼的同时,发自内心地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然,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更是奋斗出来的。

《厉害了,我的国》中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有世界胸怀的一种表达。《厉害了,我的国》不仅是为国家点赞,也是为每一个用奋斗去争取更多幸福的中国人点赞。亲身感受影响之震撼、国家之强盛,为“我的国”点赞!当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厉害了,我的国!”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科技领域不断突破,见证着中国人甘于奉献、敢于攻关的无畏精神。更多的事实,讲述着中国人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风貌。原本遥不可及的宇宙太空和深邃海底,已被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化为咫尺。但中国人的梦想不会止步于此,而是向着更深、更远、更高、更广的领域迈进。我的国,一定会更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纪录片《同心战疫》第一集观后感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一曲《武汉伢》唱得每一个中国人心头发紧,眼里湿润。谁都不曾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座繁华热闹都市,瞬间陷入困境。就像冬夜里,迷失在街头的孩子,感到寒冷和无助。武汉伢,别怕!我们在一起,并肩闯过去!

武汉伢,别怕!自己要学会坚强。成长,需要磨砺。所以生活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总会与坎坷困难不期而遇。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病毒的来势汹汹,你必须鼓起勇气,拿起武器,抗“疫”到底!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坚定必胜信心,敢于和“敌人”硬碰硬,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身后的脚印才是坚实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学会坚强,才能走出迷雾。我知道,此刻的你很难过。但此刻的你更要站出来,攻克时艰,让这段阴暗的日子平稳迅速的度过。“我们的城市病了”,但阳光总会驱走病魔。你要快点好起来,我们还等着品尝热干面的醇香,品品黄鹤楼上诗句的壮阔。

武汉伢,别怕!同胞在全力帮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看着你遇到困难,兄弟姐妹都行动起来。向武汉集结的号召一经发出,立刻得到全国上下的积极响应,除夕夜便有三支医疗队驰援武汉。我们是手足,我们是弟兄,我们怎会忍心让你独自承受,孤独前行!就在此时,还有无数的逆行者向湖北进发,还有来自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武汉。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武汉也绝不是一座孤城!无论何时何地,血浓于水,情重于山。你的羁绊,就是我们的羁绊;你的苦难,我们大家来承担!此时此刻,我们与你同呼吸,共命运。伢子,我们大家都在,彼此照应,携手闯关,没有跨不去的坎儿,搭把手,就过了!

武汉伢,别怕!母亲一直在身边。武汉伢,你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你是母亲怀里宝娃娃。“疫”在你身,痛在母心。你遇时艰,母亲绝不会袖手旁观。党中央国务院立刻组织起强大的力量,为你排忧解难。就算迷失在夜里,你还有母亲温暖的手。她会拉着你走出阴霾与昏暗,回到温馨的港湾。请相信,有母亲在,你的生活里永远不会有至暗时刻。儿遇困难母担忧,母把牵挂放心头。不管相距千里万里,你都能感受到母亲的爱,还有那双牵伴你长大的手。在母亲眼里,孩子的成长,总会有磕磕绊绊。没关系,爬起来,拍拍土,跟着母亲继续走。未来锦绣的复兴蓝图,还要你拿着笔画出满是江汉气息的一抹亮色。

“街道口的风,撩醒了夏虫,竹床上的小孩做着梦……”平素的生活,闲适,恬淡。眼下虽遇困难,但这一切皆是浮云。武汉伢,别怕!勇敢向前走!你看前面温暖的灯光,那就是平安,是团聚,是我们幸福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纪录片《红色传奇》观后感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摄制的十集大型党员教育纪录片红色传奇》在广西卫视陆续播出,柳江县粮食局及时组织粮食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在家自行收看,并要求大家将观后感记录到理论学习笔记本上。

纪录片深刻记录了在建党初期和革命初期,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为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在对敌斗争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表现出坚强意志和信念,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展现了他们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英雄的伟大形象。

通过观看该纪录片,柳江县粮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了解了我党建党史和党的光辉历程,深深地触动了心灵,给他们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鼓舞了士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创作团队联合央视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中新网、中国纪录片网、西部网、江苏网络电视台共同推出专家点评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今天点评专家是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甫。著有《视觉传播》、《电视新闻的视觉传播优势》、《电视制片管理学》等著作。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已经播放了七集了,回过头看,如果说前六集是从国际和国家以及时代的高度来展现作为东方主战场上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貌,那么第七集《大地坚韧》则更加突出了以中国人民平民的角度来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的。“坚韧”这个词是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民品质的最好诠释,影片中无论是送丈夫和五个儿子上战场的英雄母亲邓玉芬、为八路军运送轮胎的新疆驮工队、组织游击队进行抗日斗争的壮族女英雄莫花棉,还是爱国华侨陈嘉庚。他们都是靠着中华民族精神中坚韧顽强的品格,通过不同形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地斗争,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地贡献,也正是无数中国人民的坚韧精神,汇聚成了抗日斗争的巨大合力,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顽强的中国人民是永不屈服的,正如片中展示的《民族万岁》的导演郑君里之子郑大里所说:“ 中国有这么大的疆域,有这么大的纵深,我们还怕什么,不仅是我们的汉族,有那么多的少数民族都支持抗战,我们还怕什么。”

该集全面展现出了包括冀中平原、北京、山东胶东半岛、四川、重庆、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及台湾和海外民族英雄为抗日战争做出牺牲与贡献的全景式写照,呈现出了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风格,向观众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抵抗的民族精神。该集对镜头语言的准确把握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摒弃了以往文献记录片因史料不足而经常使用的“万能镜头”,甚至每句解说词都有相应的文献影像或照片与之进行搭配,做到了影像资料与解说词的准确衔接,同时,还使用了过去未曾使用过的宝贵历史影像以及画面,站在今天的视角来进行深入解读,在音乐的使用也达到了很好地渲染气氛的效果。这些内容上的全面展现以及制作上的精雕细琢都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对于民族英雄是时刻铭记的,中国人民对于历史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我们应该缅怀先烈、不忘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国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是无穷的,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第七集“大地坚韧”以宏大的叙事风格展现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站在中国人民的角度来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而回顾历史就是要不忘历史,时刻铭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史,不断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以史为鉴来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的核心价值所在。《东方主战场》再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再现了中国人民,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抗争精神。《东方主战场》实际上写的是东方“主战士”,这里既有浴血疆场的勇士,也有隐蔽战线下的英雄,还有那些默默无闻、视死如归的无名烈士,为了保卫家园,为了世界和平,在东方主战场上,他们永远是赢得最后胜利的东方“主战士”,敢于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在国际舞台上,我们是永远捍卫正义与和平的“主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录片《金砖之国》观后感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2台记录片《金砖之国》的印度篇这两天看了,整体上感觉它像一个艺术品。好久没有看到这样新颖的电视片了,它多方位地展示印度的历史和现况,让许多故事浓缩在一小时中。解说员低沉柔和的声音似钟声掠过古老的大地,主题曲的旋律从容飘然,镜头有时拉到500米的高度,观众乘歌声的翅膀纵横天地间。

对尼赫鲁、甘地等人的配图解说,让我对人物接近了解--- 此前我对印度的了解基本来自道听途说。“不可思议”是该篇1的题目,自然让观众发现了该国的不可思议之处——节约和信仰自由好像是人的灵魂的基本要求。

河流污染现在在整个亚洲比较明显,印度也不例外,我们看到他们的圣水恒河上泛起的黄色污染带---无论是好是坏,节目就像父亲给孩子讲的故事那样真实、娓娓道来。

就国土面积而言,印度的人口实在是太密集了(12亿),而且好像集中在沿河地带;想象中,如果到印度旅游,会否产生水泄不通和拥挤的感觉。印度人以素食为主——这样我觉得蛮好的,这样翔实的介绍让人对该国产生了亲切感。虽然记忆中60年代印度在中国边境搞冲突袭扰——但千百年的沧桑时光里中印关系总体是平和的,这也许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或因历史上印度自身一直没有完全地统一过(这点影片有提示)。

种姓制度是愚昧落后的,在外国留学过的部分印度人意识到了这点,而现代化又使种姓制度有所淡化——听到这种介绍让人感觉到社会还是会进步的。电视介绍了印度人心目中低种姓的英雄——那个名字比较难记,不过给人印象深刻。无论是种姓制度,还是家族世袭,亚洲各国大多保留着一些封建的东西。

昨晚的又一集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印度,就是新的国策和经济建设,印度全球化的魄力和发展程度,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它国际化强的企业主要是IT业。而中国的制造业更强,比如机械、纺织、矿山、汽车家电等,也许中国人觉得制造业更有分量吧。

《金砖之国》的摄影艺术好,摄影是有文化底蕴的;该片插曲《天地鉴》是著名剧作家喻江作曲填词——灵动好听!《金砖之国》的风格很有特色,它在轻松的介绍中,实际的掂量了一些我们应该取舍的东西,让我们像幽灵似的进入这些金砖之国,触摸它们宝贵的东西,看历史风云画下的色彩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两集纪录片《较量无声》观后感

全文共 2774 字

+ 加入清单

较量无声》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北非之乱原因的解读,揭露美国使用和平演变手段颠覆别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事实。下面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提供了较量无声的观后感,一起来阅读吧。

《较量无声》观后感一:

观看《较量无声》上、下集后倒想说两句。

《较量无声》总的来说还过得去,即使不是优秀片子,也是还可以的片子。该片对于批判性思维的人或有辨证思维的人倒有所收益,因为给观众提供了许多信息,也提高了一点警惕,但对于盲从的人产生何种作用则难说了。

我基本上肯定该片后,就不再谈片子的优点,而想说一点不足之处。片子的观点即使不归入那极端观点之类,也属于偏激观点之类。其体现主要有:

一、片面强调问题,没有全面考虑问题。片中说美国处心积虑,与人民中国敌对,似乎是说中国人民不应有敌人,而没有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总是有敌人,打败敌人的方法是中国自强,落后就要埃打,而不是怪那些国家与中国为敌。片中说许多中国人不了解美国,但片中作者也没有展现其对美国的全面观点。美国是个民主的多面国家,各种力量都有存在,美国有其帝国主义的一面,也有其和平友好的一面。中国正确方针是团结美国和平友好的进步力量,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共同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干涉。片中忽视了美国内部正义力量的存在。

二、没有抓住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对“敌”斗争?还是其它内容。片中强调对敌斗争,没有说明对敌斗争是中国的主要矛盾,还是对敌斗争应服从于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的主要矛盾在国内还在国外?结束维稳维腐的人治,实现中国的法治和民主化是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

三、有些观点有待于商榷。片中说前苏联的解体是苏共领导人的立场不对,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该片作者没有认识到苏联的社会基础状况,苏联政权与苏联人民的关系,苏联不但是人民要求结束原先的统治形式,而且是苏联统治者也大部分要求结束原先统治形式,少部分人动摇于是否结束之间。在这样的历史状况下,苏共再怎样坚持也只是维持多少时间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势。

一个好片子应给观众一个客观公正,全面合理的观念,而不是只强调一面的观点。

《较量无声》观后感二:

本片由国防大学、总政治部保卫部、总参谋部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关系研究所联合推出,国防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制作。

本片深度分析美帝亡我之心不死,阐释了苏联解体的启示、美国颠覆中国的手段,尖锐指出党内某些高层干部腐化堕落,成为西方在华利益代理人,立场鲜明地指出转基因、宪政、基督教、南周、茅于轼、贺卫方等均服务于西方利益,并深切呼唤中国需要保护自己稀缺的独立思考资源,坚定党员干部的信念、立场、价值观,以应对西方挑战。

以下是文中精彩片段:

“在客观上,苏联的解体,是冷战结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一个放弃了政治旗帜,放弃了理想信念,放弃了思想武装和敌我意识,最终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对手的政党,一个不是自我完善,而是自我否定,不是锐意进取,而是固步自封,不是相信人民的力量,而是相信西方神话进而失了执政根基的政权,一步步走向衰落和覆亡是必然的。”

“热情地伸出橄榄枝终结冷战的苏联,不仅没能得到自己热切期盼的战略回报,反而在对手的顺势一击下,瞬间毁掉了几代人70多年艰难积累并付出民族高昂代价所成就的全部基业。”

“在空前胜利中,受到巨大鼓舞的美国精英们,大胆地选择了后者(在接触中改造中国的战略),他们非常自信地认为,只有接触接近和接纳中国,逐渐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才能更有利的分化瓦解中国。”

“美国动员国家战略资源强力推广的转基因粮食,实际上就是美国控制世界粮食生产、进而控制世界的手段。”

《较量无声》观后感三:

昨天看了国防大学拍摄的《较量无声》,感触尤为深。脑海中忽然想起了这样一个念头:世界上最强的武器并不是有形的,无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杀伤力。意识形态的攻击比多少个核弹的杀伤力都具有破坏性,一个强国的标志并不是在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在于这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对这个国家存有一种肯定的态度,而这恰恰也是我们国家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从意识形态方面让民众对国家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之前我们也讨论过中国方面的信仰问题,随着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手段的不断更新,社会上形成了多种文化价值观,以致使现在的民众形成不了一种共同的信仰。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其他国家深入我国内部,甚至是想扰乱我国社会秩序的主要方式。试想一下,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其他国家要想采用有形的武器亦或者是发动战争之类的来获得对我国乃至于对世界的主动权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民众的意识形态着手,引用在革命期间所说的"深入群众,各个击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对另一个国家的主动权。所以如何让民众产生对国家的信任感是一个国家当前乃至以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观看完《较量无声》之后,我才真正知道了解到所谓的"较量无声"的根本含义,从民众的意识形态下手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获取对一个国家的主动权。而恰恰就是这样的方式既不会从正面上割断两国的友好交谊,又可以同时获得对这个国家的主动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更何况在新媒体技术不断传播的高信息社会,利用网络的形式将一种民众接受的价值观深入贯彻,

将这个国家为人民所鄙夷的价值观"添砖加瓦",从而使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唾弃感,从而不断向往外国的思想,这样就是所谓的"无形的战争".虽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但在思想观念上却一直徘徊在中西方的边缘上,所以要想获得对世界上的主动权亦或者更为简单地说不能为其他国家所削弱或控制,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如何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责任感就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否做到位。而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解决民众的价值观问题在当今社会来说简单地说就是——信仰问题。想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之前 2013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和学者都数次提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民众的信仰问题,所以解决民众的信仰问题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就建立一个共同的信仰而言,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这个理论体系的来源应该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因为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其又指导我们实践的行动指南,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就可以找到它的社会支撑点;其次这个信仰还必须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不能像所谓的"共产主义"那样太抽象化了,就可能地可以用大众化语言表达,使其深入民众;最后就是在对待新媒体手段的方式上,尽可能地我国也利用起这个资源将我们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以一些民众容易接触和感触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民众从新媒体的利用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国的信仰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讴歌母爱的纪录片《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2013年底,导演陈为军和他的伙伴将摄影机架在了中南医院妇产科,一拍就是两年整。信奉“选题在你一公里范围之内”的陈为军,此前的纪录片作品曾获得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也曾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单元。这一次的选题,同样颇费思量。

“这就是一个高度浓缩了的滚滚红尘。”在陈为军看来,医院的妇产科集结了穷与富的对比、生与死的挣扎、舍与得的纠结、老与少的代沟。每七天,新的人间悲喜就在这里轮换一遍。他们在中南医院跟踪拍摄了2年,素材量达500个小时,最后从拍摄到的40个完整故事中,选取了代表4种不同类型的故事,剪辑成了纪实电影《生门》,将于12月16日与全国观众见面。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和当下语境里,生育是一个相当私隐和敏感的话题。被《生门》镜头记录下的,自然有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但更多的是焦灼权衡,生与死的拉锯战,甚至是对观念与伦理的拷问。“任何矛盾都像一个立方体,由6个面组成。我们认为有些社会问题很尖锐,是因为并没有把矛盾的各个方面全部摆出来,当你真实、客观、公正地摆出这些矛盾,明晰它的前因后果时,就会发现,对立最终可以达成和解。”陈为军说,医院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终点,“其实把医院的故事拍好了,也就把咱们中国人拍好了。”

在《生门》里,你确实可以看到“最大公约数”的中国人。他们极普通,普通得就像你在任何一班公交车、任何一家小饭馆甚至任何一个医院取药小窗口遇见的那些人,而他们的悲喜得失就在此刻、就在这片土地上。是的,技法再高超的导演也抵不过生活,真实就是这些普通人的生活故事最大的魅力,真实的笑、真实的哭、真实的纠结、真实的命悬一线,具有任何演员都无法演绎的穿透力。

“他们面对生命的那种敬畏,面对困难的那种隐忍,正是我们民族性格里最普遍最深沉的一部分。”陈为军说,某种程度上,纪录片导演很像社会学工作者,“区别在于,影像是面向大众的,而不是局限于学术圈,就像白居易的诗歌,老太太也能看得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录片《同心战疫》第一集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已经成为当前最热点、最关心的问题,可以说是焦点中的焦点。我想作为一个普通人,更是一名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90后来说,在这个我们该反省和做出行动的关键时刻,我们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确实值得深思熟虑。

首先,历经“非典”的人都知道其恐怖性,因此需要我们保持头脑清醒,不轻信谣言,不传播谣言,不制造紧张氛围,还要努力做好家人及朋友的思想,稳定其情绪。

其次,多与家人、朋友一起学习交流科学防护知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更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凑热闹。

另外,科普一下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体防护。第一个很容易理解,隔离传染源也就是医护工作者在做的,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观察;第二个切断传播途径,即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勤洗手、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这些都是很有效的途径;最后个体防护即注意个人卫生,出门尽量戴口罩。以上这些都是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最有效的方法。

我的家人也有定居武汉的,本来春节期间计划回家探亲,但在家人们的极力劝说下暂时取消了行程;我的家人也有在医院工作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做他的坚强后盾,让他安心工作,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我坚信,白衣天使们必定会尽己所能,和患者一起战胜病魔。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你们绝不是一座孤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