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经典2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8134

作文

546

党员学习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奔赴湖北,工地建设者不舍昼夜,行政执法部门严格防范,基层工作者摸排检查,14亿人按要求自我防护……中国党和政府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向世人展现出了疫情防控的“中国力量”。

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的逆势精神展现“中国力量”。新冠病毒,侵袭武汉!紧急时刻,中国仅仅用了十天十夜的时间,就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将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令人肃然起敬。有人说,中国是“基建狂魔”,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您们做不到。疫情防控是一场不能懈怠的“阵地战”、全面出击的“攻坚战”、严防死守的“保卫战”,只有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以“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的紧迫感在分秒必争、奋战到底的冲刺中不畏险阻、逆势出击,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展现“中国力量”。

以“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的团结精神展现“中国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一个“局外人”,更没有一个“旁观者”,每当我们国家遇到困难,万众一心、团结奋进就成为熠熠生辉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攻坚克难。回首唐山大地震、98洪水、03非典、08年汶川地震,中国人都没有退缩,没有低头,没有吓倒,而是用团结就是力量的豪气,用坚韧创造历史的骨气,用百折不挠不服输的勇气,度过了一道道难关。今天,只要全国人民能够将困难变成无声的号角,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凝聚成战胜一切困难的“中国力量”。

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展现“中国力量”。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不计其数的医务工作者、共产党员不顾个人安危,舍弃对家人的关心照顾,默默坚守在抗“疫”一线。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隐瞒渐冻症病情,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疫最前沿;陕西镇巴县医生张明文写下“听从指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时刻等待!”的请战书……疫情的最前沿,正是有了无数无私奉献的人,他们用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自觉的责任担当、最坚决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把好防守疫情的第一道闸口,他们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中国力量”体现的淋漓尽致。

战“疫”当前,我们没有退路,唯有坚定希望。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只要我们团结奋战、同舟共济,点燃内心最强大的“中国力量”,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观看程永革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4月11日,火车站社区党支部组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及驻区干部共计11人,学习观看《梨园书记程永革》电教片。梨园书记程永革担任石河子市豫剧团原党支部书记、副团长程永革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服务基层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奉献自己力量的精神。

我作为社区在职党员,通过学习程永革同志的先进事迹,获得以下心得体会

1. 学习程永革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忘我工作、勇于担当的敬业精神;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要用“勤奋为民、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勇于担当、勤奋工作,营造了“人人学典型、个个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2. 通过学习程永革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就是要做到牢固树立 “爱居民、勤服务、懂感恩、比奉献、思进取”的工作理念,提高服务居民的信心和能力,做好社区各项服务工作。

3. 对于程永革同志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他的艺术才华和人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艺术人才,他尽职尽责,用自己的生命演绎出人生的追求。他难能可贵的责任担当和执着敬业的奉献精神一直感染着我,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他为榜样,做好社区服务居民、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

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学习程永革“戏比天大”的责任担当,在工作和生活中对照先进找差距,学习典型见行动,立足岗位做贡献,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爱岗敬业精神境界,用正能量推动社区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7月31日,三十六团林园连组织该单位党员干部在会议室集中学习了老党员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据了解,近日三十六团号召全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魏德友同志为榜样,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魏德友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认真较真的崇高境界,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为掀起学习热潮,三十六团政工办统一部署,14个党支部迅速拟定学习计划,组织本支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要求参学的每名党员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形成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通过学习,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做向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坚持艰苦创业、矢志维稳戍边的兵团人,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建功立业,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团场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学习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个个感人的身影,一幅幅温暖的画面,汇成了众志成城抗疫情的人物群像。不同战线、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疫情,“微力量”汇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5分钟的婚礼”显大爱。非常时期,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金马街道石磊社区为社区工作者赵馨和军人李林举办了一个简单而又特别的婚礼仪式。说简单,是因为参加婚礼的只有新郎、新娘、主婚人、证婚人和2位见证人,共6人。仪式也只有短短的5分钟。说特别,是因为当下的抗击疫情形势特别,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婚礼仪式上双方的亲朋好友也不在场,而且这个仪式新娘子全不知情。1月20日,接到街道和社区通知后,党员赵馨主动退掉了已经订好的酒店,全身心投入了社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入户宣传,登记统计,耐心劝说,思想引导。她说,党员就是要身在工作前线和群众在一起!大灾大难面前需要党员干部敢于牺牲自我、奉献人民,需要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心上,不计得失不求利益,彰显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为了不让美满的婚姻留下遗憾,在石磊社区的精心组织下,才有了这场特别的婚礼。婚礼一结束,赵馨就又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了。

抗击疫情,她把家搬到了医院旁。陈梅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为了方便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家住武侯区的陈梅把孩子留给丈夫照顾,自己则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居住。自租房的那天起,陈梅便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再没回过自己的家……

待产护士长:发作了就直接到楼上妇产。1月27日,大年初三,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骨科护士长、高龄产妇张丽萍仍坚守在岗位上。离预产期还有十几天,本打算休假待产,但作为护士长,她深知现在医院紧缺人手,便主动提出留下,做好科室人员、物资调配的工作,为防控疫情尽点力。她说:“现在是特殊时期,放弃休假,打算工作到最后一刻,发作了就直接到楼上妇产科去。”

双胞胎姐妹争当志愿者。1月28日,记者在成名高速温江出口防疫站看到,有两名志愿者手持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忙着给车辆上的司乘人员测量体温。这两名志愿者是一对双胞胎,姐姐叫周芯宇,在川农大读研究生,妹妹叫周芯雪,在成都中医大读研究生。姐妹俩看到志愿者招募信息后就报名了,她们说,就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缓解一下医护人员的压力。

好邻居!送口罩还送菜。1月29日,温江御景湾小区业主群里发生暖心一幕,一名热心业主在群里说:“还有没有邻居需要口罩的?我朋友给我带了几盒,明天到货,免费送。”当另一名业主说需要,而且几天没有下楼后,热心业主不仅送了口罩,还送了菜,他在群里留言说:“我给你挂门口了,我给你放了点菜先应急。”大家纷纷为这位好邻居点赞。

他们所做的事,与战“疫”一线所涌现的众多震撼人心的事迹相比,显得是那样的普通与平凡,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让普通与平凡的“微力量”,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坚定信心坚决夺取这场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习李培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 党的十八大代表、山西大同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李培斌沿着这条既定人生轨迹,走完了他短暂却精彩的一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生动地标注着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质朴追求和精神向往,让我从简单中看到了崇高,从平凡中看到了真诚,从平淡中看到了炙热。这种向往和追求,不因风雨砥砺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蒙尘,更不因他的离去而淡化。

李培斌,这个时代的热血英雄和道德标兵,用爱心与义举无怨无悔地高高擎起了人民公仆的美丽旗帜,他非同一般的人生历程,给我们带来了富有现实意义的启迪和思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立足实际,深入学习、弘扬其精神。

学习李培斌精神,学在本职岗位。办事公平、公正、公开,事事为老百姓着想,创新出调解十法,磨破嘴,跑细腿,受冷遇寒无所谓,遭白眼全当下酒菜。为了一个‘和’字,可以说尽千言万语,跑上百回千回……“李司法”的这种工作态度和精神,简单而纯粹,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像李培斌那样,立足本职,热爱本职,珍视本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待本职,严谨认真地做好经手的每一项工作。

学习李培斌精神,重在从我做起。“为党尽职,一心为民,从不给组织和群众添麻烦,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非常优秀、非常合格的共产党员……”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难受就撂挑子,这还有责任心吗?还是个共产党员吗?当初入党为什么,如今在党干什么,身后为党留什么?”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他虽然一贫如洗,却又“富甲天下”,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最平常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表率作用。

学习李培斌精神,贵在持之以恒。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的做好事;一个人得到几个人的肯定并不难,难的是得到周围人的肯定。李培斌,做的都是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的琐事,就是这样看似平凡无奇的小事,他却认认真真干了一辈子。我们就应该像李培斌那样,使严谨认真、持之以恒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企业发展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用世俗的眼光打量李培斌,是一个无解的方程。他让人在驱驱行役中,抽出心思,低头凝想,再举目远望。他让人意识到,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还有这样一种纯粹的活法:在金钱与声色之外,在付出与奉献之中。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他已经拥有了无比的充实和满满的快乐。这快乐是那样醉人,那样纯粹,让他心甘抛却其他的一切欲望。也许,唯其纯粹,才这样无我,这般恒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观后感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年轻人是时代的脊梁,民族国家的支柱,只有年轻人做好了,尽责了,中国的美好未来才可期。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充斥着年轻人的身影,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你会看到一个个外卖小哥飞驰而过;在流水线上,你会看到年轻人熟练的动作;在实验室,你会发现大多数的人都是青春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正专心于自己的研究。或许这些离我们有些遥远,那你看看周围,看看身边的每一个人,有谁不是在认真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身为民族、国家的希望,每一个人都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尤其是我们年轻人。你看,一百年前,胡适等一群年轻人引领了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民主科学,同时带来希望;再观当下,“嫦娥四号”的成功登陆,其背后是年轻人的不懈努力和日夜工作。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年轻人的付出与奋斗。

但是,就在其他人都在努力时,总有一些人消极待世,没有激情与活力。他们的存在就像洁白的纱巾上出现的大黑点,尤其突出,尤其显眼,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和谐。我们要杜绝这种现象,争做领先者,而不是一味地随意生活。

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活力,就该有激情。赢在时代的洪流中奋楫中流,勇往直前。激情与活力是当代年轻人的鲜明特征,我们要在最好的时间做最有意义的事。

恰青春,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当指点江山,奋楫击流,争做新时代的领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弘扬劳模精神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别着急,别着急,先去后面坐下”说这话的是_市公交公司10路车驾驶员_。开了22年公交车的他,衣着整洁,细心温暖憨厚,这是记者见到辛师傅的第一印象。

22年基本无休不给大家添麻烦

从1996年来到公交公司,_从事公交车驾驶工作已有22年,他的安全行驶里程已经达到了100万公里。每天6点上班,4点起床,一天多时跑6、7个来回,一个来回2个小时,这就是_的日常。

“有一次家属生病了需要住院,在_看了看说是住不了,就去青岛看,还记得那时凌晨不到三点,我就和家属坐着过路的大巴车到了青岛的医院,我给家属办了住院之后,就立马赶回了_,接着上班。那时家属哭了,嫌我不陪她。”说着,辛师傅叹了口气。不仅如此,辛师傅就连自己动手术都没有请假,上午做完手术,下午接着坚守在岗位一线。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请个假时,他说道:“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但不能给领导添麻烦,不能给大家添麻烦。”

每位乘客上车时,记者见辛师傅眼睛紧盯每位乘客的手,就怕漏下一丝一毫的危险。他说,我必须要检查清楚,以防乘客携带危险物品上车,我要为大家负责。

做一件事暖一座城

25日下午,记者跟着辛师傅的10路公交车体验了一把。一上车,印着“文明_爱心公交”的坐垫就映入眼帘。目前,只有辛师傅的10路公交车上有这个坐垫,所以,只要一坐上这独一无二的爱心坐垫,就知道这是辛师傅的车没错了。

环顾整节车厢,车头“公交_情温暖伴您行”的条幅也显得格外扎眼。据辛师傅介绍,这是他冥思苦想想出来的标语,为的就是让乘客看到这话,能自觉为老弱病残让让座,互相理解。还有后门处的“扶老助幼传递爱心扬美德

落脚生根留意来车保安全”。都使得整个车厢文化更加温馨,这也将成为_一个独特的温暖元素。

“我是第二次坐辛师傅的车了,每次去海边,坐在这特别的车上心情都格外的舒畅”乘客杨先生说。

摆摆手将温暖进行到底

银座商城站,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宝妈要乘坐10路公交车,辛师傅见状,立马喊道,前门上不来,你从后门上吧!宝妈上车时,只见辛师傅关心的看着后视镜,直到宝妈安全上车。宝妈上车后,辛师傅又说道:“你先扶好,注意安全。”简短的一句话,宝妈心里感激不尽,其余的乘客也纷纷点赞。

宝妈到站,说时迟那时快,记者还没反应过来,辛师傅便迅速到后门帮宝妈抬下了婴儿车。这时,只听见有乘客说道,这个司机师傅真热心啊!

人行道前,辛师傅缓慢停下公交车,朝着路人摆摆手,意思让他们先过。一个简单的手势,便将温暖进行到底。

“妥善处理问题,顾全大局”是_的座右铭。22年的从业生涯,_累计获得有据可查的年度、连续三年安全行车奖21次,年度先进工作个人10次,拾金不昧先进个人6次。当兵出身的_,是一名党员,深知是党和国家培养了他,回报社会,义不容辞。服务社会、乐于助人慢慢成为他的个人秉性,也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对此,他从来不解释,不宣扬,一直默默的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记者手记:

_驾驶着公交车行驶在_的街道上,安全行驶里程达100万公里。20年来,他风雨无阻,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在改革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许多人正在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声无息地奉献着,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付出了满腔热忱、捧出了全部真诚,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赞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黄诗燕办公室门口,有棵桂花树,馨香沁人。树下,是县委小食堂。没有外出和接待任务,他在炎陵的一日三餐,全在这解决。

“黄书记吃得很简单,我做什么他就吃什么。他多次说,菜不要做多了,不要浪费。”食堂炊事员李红英说,有时加班,吃饭晚点,吃之前他总会问:看看办公室还有谁没吃,一起来。

县委副书记饶祥明,看到黄诗燕平时总吃食堂,邀请他到家改善一下伙食。

第一次请,他推辞。

第二次,没去。

第三次,他掏了心窝:“我不是不愿意,我是县委书记,不好去。你请,我去了,这么多县领导、科局干部都会来请。谁家都不去最好,还可以省点时间干点事。”

“不管是干部还是老板,谁请他吃饭都不去,在炎陵近九年,黄书记做到了。”饶祥明满怀敬意。

黄诗燕是湘潭农校毕业,炎陵的同届校友有七位。同班同学唐晓龙,读书时与他最亲近,邀请他参加同学聚会。

“最好的感情,是工作上互相支持。你是机关干部,同学聚会不要搞。”黄诗燕真诚地说。

纪律规矩,就是不可逾越的红线,黄诗燕不但自己带头遵守,而且经常教育身边的工作人员守规矩。

2013年,组织安排郭远宁到黄诗燕身边任联络员,黄诗燕跟他约法三章:不准接受任何钱物,不能代我收,也不能以我的名义收;接待群众,要用心用情,不能摆架子;加强学习,不要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不打牌赌博。

三条铁律,在郭远宁心里生了根。

下乡调研,有时到农民家吃饭。黄诗燕每次交代,高于标准缴伙食费。

老百姓朴实,说书记吃饭,请都请不来,哪能收钱?

“吃饭给钱,上级有规定,不能违反。当年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党的优良传统,我们不能丢。”黄诗燕坚持把钱付了。

县委领导到大源村调研,贫困户、老木匠杨道行家,有木工工具。黄诗燕说,木匠有三宝,圆规、曲尺和墨斗。圆规,是规。曲尺,是矩。拿起墨斗说,这里放墨水,孔里有根棉线,按住,拉过来,一弹,就是准绳。“做木匠,没有规矩,做不成方圆的家具。做人做官,也要有规有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一席话,大家心领神会。

讲规矩,黄诗燕较真——

宿舍的沙发破了,老彩电十多年了,不换。

办公室的书柜,摞书的板子压弯变形。他把板子抽出来,翻过来再放进去,用书压平,接着用。

县委大院,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人几次提议简单翻修,被他拒绝。“他一直说,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县长文专文回忆道。

他任炎陵县委书记近九年,县委大院的干部换了几茬。人来人往,“最美县委大院”一如既往,朴素低调。那棵桂花树,花香依旧,见证着这位“最美脱贫书记”的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人物张富清事迹心得摘抄

全文共 1887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总书记对在贫困山区奉献一生的张富清同志的关怀与肯定,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扎根基层,恪尽职守,一点一滴地做好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老英雄战功赫赫,却深藏功名,转业后选择最偏远的山区,做最艰苦的工作,过最平凡的生活。这种牺牲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大家。为我们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不忘初心。一是要牢记使命,忘记成绩,轻装上阵,时刻做好人生再出发的准备,绝不能自满于过往功绩而沉迷不前;二是要不惧平凡,但拒平庸,在基层岗位上、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是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必须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做好;三是从容舍得,才能自得,老先生扎根基层的一生是幸福的,战场上、工作里都能不懈奋斗,守住了初心。

新时代强烈呼唤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我们要立足岗位弘扬奉献精神,突出优质服务弘扬奉献精神,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弘扬奉献精神,认真落实党章规定和入党誓词,认真履行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甘入苦海、夙夜在公、以身许党,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新的时代,努力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要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为榜样,弘扬奉献的精神。

一是要始终知责尽责、勇于担当。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建设中,形成了吃大苦耐大劳的奉献精神,从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这种吃苦奉献精神永不过时、永放光芒。我们要直面困难,迎难而上。人生不可能一路坦途,我们要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尽最大的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不作胆小的懦夫,要做敢于尝试的勇者。我们要永远牢记最初进入工作岗位时的信念,不必过于计较得失,要甘于奉献!精神上要向“四讲四有”的目标奋斗。履职上要敢担当,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敢于迎着困难上,一旦出现问题,勇于挺身而出,敢于承担责任。在创新上有所追求,有动力有定力,善学善思善成,自觉运用于工作实践中。

二是要始终常在状态、创先争优。精神状态决定工作标准,展现敬业精神,事关能力素质,事关单位发展。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以不辱使命的崇高追求、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舍身忘我的拼搏精神、常在状态的自我加压,努力创先争优。要有奋发进取的工作干劲。要有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高标准、创一流,既是指导思想,又是科学的工作方法,既要苦身子,又要苦脑子,需要扎扎实实扑下身子去干、去创。要有精细求实的“工匠精神”和工作作风。作风实、事业旺,作风漂、事业衰。

三是要始终知恩图报、知足常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懂得知恩图报、知足常乐、知责奋进,清廉如水,不谋私利。在吃苦中奉献,在奉献中吃苦,是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所在。看待名利待遇要知足,追求什么,关键要把握好“度”,“祸莫大于不知足。”时下在一些人身上存在的职务升迁上“嫌慢”、环境上“嫌苦”、事业上“嫌累”、待遇上“嫌少”、名誉上“嫌无”的现象,就是“不知足”的问题。在名利待遇上,要会“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精神不懈怠、学习不满足、工作不退后,要会“比较”,我们要尊重岗位,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岗位和工资。抱着一颗感恩之心,珍惜手中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我们弘扬奉献精神,要把自己的岗位当做人生舞台,施展自己才华,演绎精彩人生。用一颗无私的心面对身边人和事,与人为善,互助互爱,坚持对的事,只做对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就会使平庸变为优秀,使自卑变为自强,使消沉变为进取,使自满变为谦逊。我们还要学会放弃,从容面对人生,排除杂念,平衡心态,从而取得更多更好的事业和生活上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全国教书育人事迹心得作文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常言道,教书育人。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常常忽略育人,而只顾教书,结果成了教死书,死教书,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明显。其实,教书与育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认为,要教书先要育人。学生有了好的思想品德,对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学起知识来就会游刃有余。教师的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班有一男生特别捣乱,平时不仅不爱学习,而且霸气十足。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无论什么原因,他总是振振有辞,即便没理也要辩上三分。每当看到他盛气凌人的样子,我就会觉得气不打一处来。一个学生为什么不懂得认真学习,而只顾虚伪地伪装自己呢?……细想自己的做法,也许有些急于求成了。以前我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对其品行的培养,结果导致他成绩一般,我也收效甚微。后来,在学校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影响下,我注重引导其向好的善的学习,注重其品行的培养。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他渐渐变得懂事了,同学们也更加欢迎他了,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改善。

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密切。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响教书。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有了好的品行习惯,才会端正其学习态度,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一种意识的竞争,一种思想与观念的竞争。因此,情商的高低将愈来愈多地影响一个人能力的发挥,影响其个人水平的高低。由此看来,育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味教书而忽略育人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它已成为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甚至很快会被淘汰。因此对于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教师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从而激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寓教于乐的师生互动,从而使新课堂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进而使新课堂得到更加切实的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两学一做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广平联社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广平联社与“两学一做”学习相结合,通过集中学习、座谈会、专题讨论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积极推动广平农信的各项工作发展。

迅速行动,突出“快”。根据省联社《关于看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广平联社迅速行动,召开专题会议,会上,认真学习了通知内容,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通知要求,确定了学习计划、学习目标,要求各部门要按照学习计划迅速部署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活动,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先进找差距,不断升华思想,提高觉悟,迅速掀起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推进各项工作快速发展。

形式多样,突出“活”。广平联社紧密结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座谈会、专题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活动。积极开展了专题学习体会交流,深入学习了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批示,学习了李保国同志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并要求各基层网点回去要组织员工学习,每名员工都要写心得体会。利用每周四下午集体学习的时间,先后多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廉政教育片,并交流观后感。通多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深刻领悟,突出“深”。广平联社通过让干部员工写心得体会、开辟学习园地、展示心得体会等方式,让大家通过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围绕自己的工作领域,把学习活动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用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广平农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我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上观看了一场节目,叫《新时代少年》,里面有着许多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他们虽然很平凡,可是,他们有许多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像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们这些同龄人照亮前进的道路。

有位哲人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一个小小的少年定下了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坚定地立在心田。他擅长画图画,会做一些小手工,这些小手工的原材料都是一些废弃的、对别人来说没有用的物品。可是,他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做出许多精美的小手工,并拍摄视频,传到网上,网友纷纷在为他的画作和小手工点赞,没有一个愿意给差评的。在他的带动下,好多小朋友也不再乱扔废物,也把废物重新利用,既锻炼了自我的动手本事,也节俭了资源,为环保做出了自我的贡献。

这位少年就是林峻德同学,12岁。看完他的故事,我想,他和我同龄,却如此心灵手巧,还制造出许许多多精美小手工,画出那么多漂亮的画,真不愧是“匠心独具,巧夺天工”啊!

接下来,还有一个好少年让我感动。她无私奉献,常常帮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她热爱学习,能够说出地道的英语,她还上过联合国演讲台上,发表过演讲,人们称她“小小外交家”。她有一个朋友,是个聋哑人,也十分内向。这个朋友认为自我生活没有期望了,可是,这个好少年却帮忙了自我的聋哑朋友。

这个好少年就是黄郁微同学,她找到了朋友的强项,帮忙朋友展示自我,成功让朋友走出困境。看了她的事迹后,我想:她真聪明,竟然能做出这么多伟大的事,并且,她又是那么地善良,能帮忙自我的残疾朋友摆脱困境。她做出了这么多出色的事,真值得我们骄傲,同时也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善良的人,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既照亮周围的人,也温暖自我。做人不必须要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必须要善良真诚。人心,不是求来的,而是善来的。你施人温暖,人才会予你阳光;你施人真心,人才会予你和善。

今日,我观看了《新时代好少年》电视节目,我感受到了同龄人的执着精神和善良品德,那些拥有完美品德的人,他们就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也是新时代的少年,难道我们不应当学习他们这种执着、善良的精神吗?难道我们不能做一盏温暖的明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全文共 2337 字

+ 加入清单

在巫山县竹贤乡,大巴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绝壁天路”的崎岖山道。道路尽头的下庄村,四面被海拔高于千米的险峻大山包围,因其仿佛置身万丈深井中,而得名“下庄”。

在竹贤乡一带,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20多年前,时任村支书的他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开凿天路,改变了下庄与世隔绝的状况。

如今,这条路已被拓宽、加固,村里先后发展起柑橘、乡村旅游等产业,“绝壁天路”又成为村民的致富路。

不甘“坐井观天”

带领村民绝壁开路

记者近日乘车从巫山县城出发,在群山中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下庄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村民开凿的天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下,路的一侧连着绝壁,一侧临着深渊,颇为壮观。

不高的个头、花白的头发——再次见到毛相林,他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几年前,记者就曾来到下庄村,对毛相林绝壁凿路,带领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迹进行过深入报道。此次故地重游,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年轻时,毛相林最爱哼唱这首祖辈传下来的歌谣。正如歌谣中描述的一样,下庄村坐落于“天坑”之中,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脚并用,翻过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悬崖。

1997年,时任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着天坑中的下庄,心里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当他说出自己的计划时,村中反对声却不少,原因很简单——修路要钱,村里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观天”,他偷偷挪用了母亲的700多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在其带领下,村民们东拼西凑,5天时间共筹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的1万多元,下庄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发起了挑战。

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悬崖绝壁上开凿,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炸药,劈山开石。

2004年,一条2米来宽、全长7.9公里的绝壁天路终于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们买来长长的鞭炮,炸得震天响。

不甘落后

发展产业铺就致富路

“天路”改变了下庄人的命运。

有了这条路,下庄与竹贤场镇的距离由过去的一天缩短为1小时车程。随着与外界交流的逐渐频繁,下庄人发现,邻近的村庄早已依托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把下庄村远远甩在了身后。

光修路还不够,下庄的村民更盼着脱贫致富。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不甘落后

“要我说,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中劈山开石。”毛相林感慨,“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每次院坝会,毛相林都给村民们打气。

听说曲尺乡柑橘种得好,果农一年可收入好几万元,毛相林眼热了。他带着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经,一次又一次地请专家到村里论证,还发出号召,引导有文化、头脑灵活、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当产业发展“排头兵”……

听说双龙镇钱家坝的西瓜供不应求,他心动不已。和村干部一起乔装打扮成跑买卖的客商,把“触角”直接伸到瓜田李下,见缝插针刺探“情报”、偷师学艺、打听销路,一次不行跑两次,脚板磨起了泡,他套双袜子又出门,直到把结满西瓜的瓜地“复制”到下庄为止……

与此同时,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南瓜、芝麻、小麦等农作物,配套开设了厂房,加工麻油和麦子面条,使下庄村形成以瓜果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

“刚回家时,我便被漫山的柑橘树深深吸引。在毛支书的带领下,这几年,下庄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下庄村“电商达人”王石感慨道。21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下庄人,前年,刚刚中专毕业的他放弃沿海的工作机会返乡创业。他巧识商机,将村里的农产品放在网上销售,第一年就挣了十多万元,“尤其是村里的柑橘,每年刚一上市就成了网红‘爆款’,行情最好时,我一天共销售出200多单。”

在下庄村,这几年,像王石这样的返乡青年越来越多,为下庄发展注入了活力。去年,下庄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余元,比20年前增长了4倍。

打造民宿村落

实现效益叠加

一个绝壁中的“天坑村”,一条悬崖上的“天路”。

20多年来,全国各大媒体对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下庄精神”曾鼓舞了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

2015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巫山县委县政府利用帮扶资金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了硬化,并将路面宽度拓宽至4.5米。随着交通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游客将私家车开到了下庄村,慕名前来寻访下庄“天路”,感受“下庄精神”。

虽然已卸任村支书,但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这一次,他又萌发了打造民宿村落

“下庄村地靠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若能将村民家的农房改造成乡间民宿,将游客留下来,就能实现农旅融合的效益叠加。”毛相林盘算着。

可是,农房改造需要资金,村民们没看到效益,都担心这是“赔本生意”。

于是,毛相林带头将自家房屋简单改造,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民宿。“你看,以前白色的外墙被我涂黄后,更有乡村风味,室内用木条吊顶,凸显原生态气息……”毛相林领着记者在改造后的民宿中穿来穿去,兴奋地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去年红叶节期间,毛相林的农家民宿平均每天能接待上百名客人,短短一个月,就为他带来上万元收入。

有了老支书带头示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县里也决定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目前,下庄村已改造19栋34户民宿,二期72栋88户民宿改造也已纳入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县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如今,毛相林已很少吟唱那首古老的歌谣。站在“天路”的尽头,他心里还有着一箩筐打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观后感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放的《新时代少年》这个节目,深受感动。

在这个节目里,介绍了十位新时代好少年。他们都值得我们学习。

其中令我敬佩的有把健康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的范修睿。他在初二时,因一位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同学在上体育课时不幸去世,而感到无比心痛,他决定依托现代互联网,借助社会平台和力量,发起中国青少年健康联盟公益项目。家长、教师和同学纷纷加入到健康联盟公益项目的建设、服务、动作中。指导青少年了解自身健康状态、纠正生活不良习惯。把健康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

想想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吧,爱吃辣条,方便面,爱涮烧烤麻辣烫;爱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爱饭后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等等。有多少不良习惯被我们当成理所当然啊。而他却能身体力行,把梦想一点一滴照进现实。

更令我敬佩的是——双手走路的颜玉宏,他在1岁时患有小儿麻痹症,从此失去了行走的本事。年仅9岁的颜玉宏开始练习用双手走路上学,700多天的的双手“行走”,带给颜玉宏的给不仅仅是一条能够自由上学的路而已!这个“失去”双腿的孩子,早已在同龄人之中遥遥领先。不但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在四川省残运会上,一举夺得游泳项目三块奖牌。

想想他的苦难童年,想想他的倒立行走,想想他的三块奖牌,想想他的完美梦想。我不能不想想自我,和他比起来,我的条件优越多了,但我成绩平平,还爱抱怨父母不给我请家教;到校才几分钟的路程,巴不得妈妈每一天有接有送;生活中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真是惭愧啊!

这十位青少年,他们品学优良,是我们中国新时代千千万万优秀青少年的代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那就让我们都来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吧,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学刘贵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毛主席在1939年12月21日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结尾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主席这一名言激励、教育了几代人,成为了真正共产主义者的道德追求、精神追求。最近看《健康报》报道村医刘贵芳事迹,深为感动,很值得社会学习,她就是一位高尚的普通人。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镇后南堡村乡村医生刘贵芳,从事村医工作30年,她把村里的 72名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贫困老人当作爹妈一样照顾,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和全国最美乡村医生。

近年来她自筹资金295万元建设了有150张床位的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养老院,2013年7月,养老院建成投入使用。

今年10月刘贵芳给李克强总理写信汇报了养老院情况以及遇到的实际困难问题。11月18日,总理专门给刘贵芳回信,充分肯定了刘贵芳筹钱建起公益性养老院的义举。河北省委书记、省长对落实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迅即采取措施,下决心进一步把养老服务工作做好。

收到总理回信后,刘贵芳表示:“我决不辜负总理的嘱托,要继续扎根基层,为群众搞好服务,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付出和奉献,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刘贵芳这种立足普通岗位,一心为老百姓服务的实际行动很值得在社会一线工作的领导和公职人员学习,这样高尚的人在基层不断涌现,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就会温暖如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525 字

+ 加入清单

__县电信分公司社区经理的设立,正是中国电信的营销渠道建设的一个缩影。__电信的社区经理队伍由9人组成,分为了6个社区,所负责的用户约__0多,每个社区负责约3000用户。虽然社区经理的队伍组成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他们却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打响了“社区经理”的金字招牌;用他们的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的奉献精神,换来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__有幸在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奉献。

由从前的外线员的角色到社区经理角色的转换是要一个过程的,但是他却很大地缩短了这个过程。队伍成立伊始,他们面对自己的角色的突然转换很不适应,每天依然是在做着从前的事,好像感觉不到转变,工作一度陷入沉寂。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这群社区经理领头人的__,他找来了许多集团公司和省市公司的有关社区经理的各个方面的文件和资料,把握住精神,又上经营部去请教有关营销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然后召集所有的社区经理,大家坐在一起开会、聊天、谈心,大家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让每个社区经理都认识到现在自己个人所处的位置,记住自己的岗位职责,逐步地统一思想,消除很多错误的认识。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主动地向兄弟单位请教。这一些都为今后的工作的开展定了良好的基础。就像一位__电信的社区经理说的那样,从前自己只管维护,别的什么也不用操心,现在却同时还要进行营销,还要做一些其它从前没有的工作,确实要让自己去进行很快的转变才行,否则,工作依然是没有起色的。

正是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快地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他们的工作才能很快地走向正轨,才能很快地适应电信的变革的脚步。

由从前单独地负责维护到现的营维合一,这不只是对从前工作的转变,还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考验,更是电信的变革的需要。怎么办?还是像从前一样坐等吗?不,不行,他们很快就走到外面去了,去进行主动营销了。很快,每天各个社区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正因为他们清醒地认清楚了,现在的服务,主要凭的就是一个对用户的主动,哪里有市场,就要把战场开辟到哪里。这才是一个社区经理首先要做好的。在保存量的同时,还要促增量,还要去发现新量。

他们首先把6个小社区在营销上合并成为二个大社区,大家组织到一起,通过进行优势互补,相互理解支持,能够极大地利用好现有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好营销。

服务是他们电信的生命线,好的服务才能留住用户。而在维持方面,他们还是坚持好“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工作作风。位于建设路的省军区第四干休所,住着的都是一些老革命,为他们服务好,是一个大课题。有一位老干部的电话故障,又要急于和外地联系,当他向社区经理反映了这个情况后,他马上就赶到了,很快就排除了故障。当老干部看到他满头大汗时,感动地说:“还是中国电信的服务让人放心!”

__他为了能很快地处理好用户的故障、满足他们业务上的需要,他印制了许多个人名片,散发给用户。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申报故障,在最短的时间内故障得到修复。这样方便了用户,又节约了社区经理的工作时间。同时,他还经常在社区内组织现场装机、办理业务,让用户足不出门就能得到他们的优秀服务。他放弃了自己的双休日,有时晚上还要值班,用户总是能随时找到他。

他总是说,服务上去了,他们的营销也同样能够上去的。确实如此,通过维护来带动营销,通过营销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就这样,将营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他们的社区经理,在工作上个个都是好样的,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私事而影响工作。他舍小家为大家,没有怨言。正是有这样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正是有这么多无私奉献的社区经理,他才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习程永革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一股学习“永革精神”的热潮,如春风柳絮般,弥漫了整个石城的大街小巷。笔者认为,学习时代楷模程永革同志的先进事迹是一种责任担当,既是对兵团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对垦区儿女的洗礼与鞭策。

程永革同志始终坚持“戏比天大”,在身患癌症期间,不顾病魔的吞噬,依然鲜活地站在舞台上,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刻,他将短暂精彩的一生献给军垦文化艺术事业,将生命的光辉挥洒在这片火红的土地上,用辛勤的奉献演绎出人生的追求,他的事迹可歌可泣,他的作品流芳百世。笔者不禁感叹,他一辈子忠诚于党的事业,心系职工群众、那种执着敬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及崇高品质,不愧是一名“台上的英模,台下的楷模”。

如今,社会不少奢侈腐败之风在暗潮涌动。笔者呼吁,程永革同志的先进事迹必须大力鼓动与推广。社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广播、宣传栏等阵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典型、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企业各基层单位应通过召开座谈会、报告会、学习楷模讨论会等形式,深入贯彻落实学习程永革先进事迹活动,引导职工群众切实做到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行动上产生共振,以实际行动,形成了学习先进、查找差距、奋发进取、创先争优的热潮。并结合工作实际,将先进事迹与日常工作、学习、管理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紧密结合,与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相结合,以“程永革”等典型人物为榜样,注重引导,凝聚发展力量。

同时,在平凡岗位上辛勤耕作的人们,更应该自觉以“程永革”为标杆,学习“永革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爱岗敬业精神境界,奋勇争先,敢于担当,争做岗位先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优秀党员先进事迹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为志愿者,她不顾自己年近古稀,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五年以来,主动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关爱社区空巢老人及弱势群体,经常牺牲自己的时间为院落邻里提供志愿服务。

一、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用爱心和行动诠释感动,践行责任。

他们并不是亲人,并不是爱人,只因心中的大爱,这位可爱的老人多年来任劳任怨,悉心照顾着常年卧病在床的92岁冯**大爷。那年五月,冯大爷突发脑溢血导致左半身瘫痪。由于冯大爷夫妇的儿女一直在外地工作,甚少回家,老伴刘婆婆也年事已高,独自照顾冯大爷十分困难。胡**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前去照顾冯大爷。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胡**向家里撒了个谎,说自己要去旅游,从而顺理成章地搬进了冯爷爷和刘婆婆家。此后的三个多月里,从生活起居,到扶大爷如厕、帮大爷搓澡……;从日常料理,喂大爷吃药、帮大爷测量血压……胡延碧开始日夜不歇地照顾老人。

纸毕竟包不住火,胡**搬到“帮扶对象”家里住的事,终于传到了家人耳朵里。胡**的女儿蔡*当时被吓了一跳。“后来看到老妈身体没问题,而且她做这些事情自己也很快乐,我们也就没有埋怨她了,只是叮嘱她今后不要再撒谎玩心跳了。”现在,蔡*渐渐能体会母亲的心意,“既然她是真心喜欢志愿者的工作,看到她高兴、健康,那我们就百分百地支持她。”

随后的几年里,胡**细心无私的照顾冯大爷,先后帮冯大爷介绍了十几个保姆;任劳任怨,大到照顾老人饮食起居、购买生活用品、用药、饮食搭配、聊天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小到代缴党费、办理各种硕碎杂事。嘘寒问暖,句句问候如同明媚的春光照进老人的心里,让冯大爷感受到了一份特殊的亲情,孤独的心灵得到了安慰。当冯大爷被病痛折磨难受时她总是陪在老人身边为他读报、讲新闻时事,鼓励老人主动地面对生活,重拾生活的勇气。甚至亲自动手帮助老人排便,直到冯大爷能自己下床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吾布力喀斯木·买吐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同志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爱国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真挚的民族感情,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还有他质朴的为民情怀,扎根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动员群众,把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到促进团结、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上,凝聚起推进新疆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场领导干部都被他这种民族精神所折服,他一心为公,执政为民,让大家很受鼓舞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他这样的优秀党员们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学习对于党员的重要性是无法比拟的,一个不注重学习的党员,在事业上是不会有成就的;一个注重学习的党员,才能在工作中有创新开拓意识。中央政治局的领导日理万机,非常忙。但是,他们照样挤出时间学习,仅从20XX年12月至今光是集体学习就达数十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对此,国内许多发达城市,都明确提出要建立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全新目标,习总书记在学习心得中对党员干部学习提出:怎样学?学什么?如何学都有了要求。今后社会对我们的素质要求是什么?是复合型、高度精干的人才。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读书学习已成为人们终身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面临着一个加速变化着的崭新世界。要想振兴国家,振兴民族,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过去是学校“毕业意味着要找工作,现在是工作几年就意味着要找学上”。学习,不仅是为了工作打基础;工作也往往是为了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在这方面,我有切身的体会,农村税费改革前,我们一年到头,催春播、促造林、抓秋种、忙冬修,对学习抓得不紧,也不主动找时间学习;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职能转变,才认识到在知识积累方面,我们欠缺的比较多,在工作中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应当说,对许多人来讲,学习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工作方式,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可以这样说,“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将成为每名党员的追求。要牢固树立时间就是财富的观念,不虚度每一寸光阴。爱因斯坦说过,人与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的确如此,人与人的差异不在于学历如何,不在于先天条件如何、也不在于原来的素质如何,而是在于你对时间的把握,在于你对机遇的把握。有人统计过,业余时间的学习,工作效率会更高。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驾驭好时间、利用好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时间效益。

老一辈革命家毛主席在晚年病重期间、眼睛看不清书的情况下,仍然让秘书读当天的报纸,有时晚上写读书笔记。老人家的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值得党员终生学习。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那种学习的精神、劲头、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党员学习的榜样。

现代人才标准是什么?当然,我们的用人标准首要一条就是政治标准。除此之外还有新的标准。一是信息加工能力。主要是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二是各种文化的整合能力。就是能够科学地吸收、借鉴和利用不同国家的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先进文化、做到兼收并蓄;三是与别人共事沟通能力。一个城市、一个企业、一个机关,不仅仅在于多少人才,而在于能够与人共事的人才有多少,这里有自身修养问题、人格力量和魅力问题、行为方式问题和情感控制问题等等。其中,人格的核心是品德,而品德的核心是襟怀坦白、公正无私、言行一致、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也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所追求的。

1.吾布力喀斯木·买吐事迹心得体会

2.向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学习心得体会

3.学习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事迹心得体会

4.学习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心得体会

5.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6.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致维吾尔同胞觉醒书》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王华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8月18日,王华同志在赴奎屯参加会议的途中,不幸发生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离世,将年仅41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地献给了援疆事业。

在援疆工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始终有一种力量在驱使着他,那就是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镇江争光,为四师添彩。

刚到四师不久,王华同志就提出了“一个目标(援疆工作在兵团、全省走在前列),两个重点(民生援建、产业助推),三个作用(理念的主导作用、项目的示范作用、人才的辐射作用)”的总体工作思路。大部分资金和精力以项目的形式,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相继投入3.93亿元用于团场保障性住房和城镇配套等民生设施建设,占全部援疆资金的80%,惠及全师18个团场13000多名职工;先后安排1.8亿元和1.5亿元用于可克达拉高级中学一期工程、四师医院综合大楼建设,极大改善了四师的教育医疗条件。在全省十四个工作组中,王华同志带领的镇江组占据了多项之“最”:资金盘子最大、建设项目最多、单体项目最大、援疆人数最多、工作战线最长、招商任务最重等等。三年来,我们共实施援疆项目55个,几乎覆盖了所有团场和民生领域。

“援疆要做主人,不做客人,更不做看客”,是王华同志的肺腑之言。

抓项目“实”。2013年12月初,刚到四师,王华同志就买了一张伊犁地图,赴团场、到连队、下基层,带领大家开展一系列调研。由于调研充分,项目安排得也非常实在有序,三年50多个项目已经全部完成。

解难题“实”。2015年春节,王华同志去医院调研察看,发现病房极为紧张,但新的医院已经规划在可克达拉市的建设中,医院改造并未立项。他4次撰写申请和报告,无数次跑省前指和相关部门,最终得到上级的认可并落实了2500万元的启动资金。如今,17层的四师医院综合大楼已经投入使用,成为民生援建的标志。

搞服务“实”。“新疆招商引资不容易,我们都要出点力,办实事。”王华同志经常这样念叨。他利用回镇的机会向企业家们宣传四师、宣传开发区。丹阳电缆厂就是由于王华的牵线而落地的。在他的带动下兵团分区的发展蒸蒸日上,目前已经落地36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65亿元,刘延东副总理在视察园区时也给予充分肯定。

他善于读书。来疆伊始,就制定了100本书的读书计划,到他离世前,已经读了90多本,记有12本读书和工作笔记。

他真诚待人。他常对我们说:“我把你们领到新疆来,一定要一个不少地完完整整地带回去”。得知昭苏老百姓的关节炎发病率高,他组织启动“阳光行动”,募集资金,为困难者免费治疗。

他严格自律。每年安排2亿多元的项目资金,王华同志从不接受受援单位的吃请和礼品。每次开会,他都说“廉政要求,大家一定要时刻记在心上,同时也请大家监督我”。

王华走了,但精神留下了,我们会一直想念他、纪念他、学习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毛丰美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7592 字

+ 加入清单

“老毛书记、老毛书记走了!”噩耗传来,人们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然而,事实就是如此的残酷——2014年9月26日3时55分,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这位年仅66岁的硬汉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亲朋好友来了,大梨树的村民来了,凤城、丹东、省城乃至北京的领导来了,他们都要看这位可亲可爱可敬的老书记最后一眼。在悼念的人群中,有一位特殊的人,她本是一名锦州的游客,住在青年点,一大早闻讯后也特意来为这位既陌生又熟悉的老书记送行,“早就听说过毛书记,这次来也亲自了解了大梨树的创业史,特别是‘干’字精神,佩服他,也为他的离去感到难过!”

“毛书记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我们大梨树人永远记着他的好!”几位村干部掩面而泣、语不成声。

农民、连续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大梨树“干”字精神的培育与践行者,大梨树村的筑梦、逐梦与圆梦人——毛丰美,离我们而去了,可是,他的形象却在人们的心中清晰可见……

“让我们的村民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大梨树就认准一个字——干!不干什么都没有。”

三十年前,毛丰美种下了一个美丽的梦。从此,他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逐梦、圆梦之旅。三十年艰苦创业,三十年锲而不舍,三十年开拓创新,凭借着苦干、实干加巧干,大梨树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新农村建设典范。“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特色村”、“中国绿色村庄”、“中国最美乡村”、首届“中国十佳和谐乡村”……这些“国”字号的荣誉接二连三地被大梨树村摘取。2013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4.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0300元。同年,毛丰美被授予首届“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影响力人物”称号。而当时,身患重病的毛丰美也有了些许的安慰——他知道,自己没有负父老乡亲的重托,没有负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

诤诤誓言,犹如在耳。1980年,在大梨树村毛家堡子土生土长的毛丰美,被村民们推举为大队长。当时的情况是,村里处处是荒山,农家没项目,集体经济是空壳,村民人均收入不足百元,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干部工资靠农民缴。在很多人看来,离村里只有十几公里的凤城县城,是那样让人羡慕。上任伊始,他在班子会上发誓:“再也不能让老百姓来养活我们村干部!从我们这届开始,村里不再向老百姓收一分钱。我们的目标,要让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毛丰美的誓言有着现实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给他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我是一名党员,党叫干啥我就干啥,准没错!”就这样,当人们还对“投机倒把”心有余悸的时候,他带着多方筹集到的4万元资金,悄悄带领几个人北上黑龙江,倒腾了两车皮小米和两车皮土豆回凤城贩卖,结果净剩1万多元,大队干部的工资一下子解决了。转过年,毛丰美为大梨树村在凤城火车站附近租了三间民房,又买了三间民房,经营起小旅店。这一年下来,村集体经济又多了两万多元。

毛丰美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好政策就是好机遇。此后,每一次新政策的出台,他都会敏锐地抓住机遇。

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政策,他冲破各种阻力,克服重重困难,在县城里建起2000多平方米的宾馆,村里每年又有几十万元的收入进账。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讲话,受此感召,毛丰美再迈大步挺进城市,在站前黄金地段相继建成1.5万平方米的凤泽大市场和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龙泽农贸中心,年营业收入2亿元,利润500多万元,凤城2000多下岗失业人员在这里安置就业。

1997年,国内旅游方兴未艾。毛丰美从这里面看到了无限商机,开始把目光瞄准了旅游。大梨树人又以花果山、特色农业为依托,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如今,大梨树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景区。2013年,接待游客25.5万人次,综合收入1980万元。

2001年,中央出台政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梨树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构建了村内苗木村外药、山上花果山下园的新型种植结构,此后,又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辽五味子基地。在为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为发展旅游业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干”是大梨树的发展之魂,是毛丰美留下的宝贵财富。毛丰美这个大梨树的领路人在三十多年的“干”字实践中,凝炼出了“干”字精神,成为大梨树村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大梨树发展的境界在不断地升华。

在大梨树村村委会办公楼前,有一只拓荒牛的雕像。外来人员不以为然,把它当作常见雕像看,可是大梨树人知道,毛丰美属牛,干起事业来“牛”劲十足,认准的道儿,再难走,担子再重,也会脚踏实地奋力前行。这只拓荒牛,就是毛丰美“干”字精神的真实写照。而毛丰美则说,“我属牛,不能愧对这属性,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像拓荒牛一样,憋足劲儿干!”

一诺千金,如何让自己的诺言变成现实?“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个干。所有的事业都是干出来的——我们大梨树人就认准一个字‘干’!不干,什么都没有!”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豪言壮语,毛丰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一个只有三划的简单汉字,诠释得淋漓尽致。是啊,面对一穷二白的现实,除了“干”还有什么捷径可走呢?

真正体现大梨树人苦干、实干、巧干热情的当属改造荒山。正是在这次实践中,大梨树人实现了创业的第一次“升华”: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在改造荒山的过程中,全村累计出工10万个,开辟盘山道路18公里,治理山头20多座,造起了层层梯田,栽植水果1万多亩。先后开发了花果山、小西湖、瑶池、揽云阁、干字文化广场等景点,建成了18公里五味子长廊和一个以养生为主题的新景区药王谷。没有人能精确记录出大梨树人为此付出的时间和汗水,没有人能够记住毛书记磨破了多少双鞋,面对大梨树人用一锹一镐创造出的全国最大的山川整治工程、最大的集体果园、最大的五味子基地、最长的环山作业道,这些大梨树创造的之“最”是最好的回答。

“苦干、实干,不等于盲干!”毛丰美对“干”字的内涵有着自己的诠释:既要披星戴月、没黑没白、弯大腰、流大汗地干,又要有事半功倍、符合规律的巧干,既要有充满激情的全民大会战、突击战,又要有锲而不舍的持久战。

大梨树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种精神——“干”字精神。毛丰美意识到,这才是大梨树人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无形资产。为此,他组织村民在花果山修建了占地5万平方米的“干”字文化广场,中间树立了一座高9.9米的干字碑和“头顶烈日干”的雕像。在“干”字两侧,分别竖立着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和邓小平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的经典语录,阶梯中间草坪中衬托着七个红色大字“坚持科学发展观”。

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梨树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坚持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村成立了实业总公司,总资产4亿多元,年利润3000多万元。集体经济强了,靠发展集体经济提供建设资金1亿多元,先后改扩建小学教学楼、新建村史馆、大型文体宫、创建北方影视城,改造建设供电、供排水、供暖设施,治理穿越新区河道,安装花岗岩护栏,建设村组和景区道路,实现道路全部硬化和亮化。百姓也从集体经济发展中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村实行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贷款利息补贴、购买新区住房价格补贴、65岁老人养老补贴和考入大学给予一次奖励的“三补一奖”优惠,每年村里用于村民生产补贴和福利支出达到30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化建设,为全村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伴随生态旅游、特色产业基地、新区开发建设,催生了餐饮服务、旅游产品销售、建筑装修、农副产品营销等民营企业,全村各类民营企业已发展到近200家,年收入突破1亿元。现在,大梨树村家家有电视,户户通电话,手机拥有率和电脑入户率分别达到90%和86%,村民拥有轿车100余辆。

更多热门心得体会文章推荐:

92016年反腐倡廉心得体会(最新)

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努力实现生态文明。为了减少山场沙化,把原来的 1万多亩柞蚕场改造成板栗园,开发荒山,整理土地,修建梯田,栽植水果1万多亩。依托果园发展旅游业。发展特色产业,建设万亩水果基地,实行科学管理,标准种植,采用无公害生产,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在实施工业项目中,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审批程序,认真搞好污染防治,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确保环境优美、安全。对早期兴建的四户污染企业全部实行停业、搬迁。

坚持生态文明与优化人居同步。全村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开发建设村民新住宅区6万多平方米,500多户村民告别旧宅迁入新居。同时,开展生态建设,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建设草坪2万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5万多株,道路、河边绿化60公里,街巷绿化5公里,居民庭院绿化1.3万平方米,单位环境绿化6000平方米,宜林荒山绿化率90%。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毛丰美深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他说,“光是口袋富了不行,还要脑袋富”。他要求村班子,要像抓物质文明、生态文明一样,抓精神文明建设。大梨树村连续九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文明村”殊荣

2014年,省市纪委出台规定,严禁党员干部参加或者举办升学宴、乔迁宴等活动,而大梨树村则作为先进典型被省、市新闻媒体推出。因为,从1997年起,大梨树就制定《大梨树村村规民约》,同时出台了相关奖惩政策,把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同村民享有的生活福利待遇挂钩。《村规民约》第三条规定:红白喜事要从简,过生日、生小孩请满月客、为故人烧周年、子女上大学、搬家燎灶、盖房上梁等一律不准大操大办,如违规,取消操办者全家3年的福利待遇,并对参与赶礼者取消全家1年福利待遇。为了将这一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大梨树村还成立了由两委会成员兼组长、各村民组长为委员的红白理事会,负责对《村规民约》执行情况检查。理事会坚持对各村民组每季度检查一次,如查出大操大办的家庭,取消其参评“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和“先进生产者”的资格。2003年,村里有一个村民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周围几个邻居闻讯后到他家随礼祝贺,无奈,他放了五桌,这件事被村两委会按《村规民约》的有关条文进行了处罚。

为了让“红白喜事从简”的规定执行得更有力度,大梨树村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改旧俗、树新风。在《村规民约》面前,干部村民完全平等,村干部带头执行,影响和带动了群众。毛丰美自己两个女儿出嫁、一个儿子结婚,都悄悄进行,杜绝收礼。目前,大梨树村红白喜事简办,过生日、搬新房等事不大操大办已形成风气。

与此同时,大梨树村组织村民开展“美德在农家”、“星级文明户”、“环境优美户”等评选活动,并以“大法套小法,小法进万家”的办法,制定并不断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奖罚并举强化道德教育,提高村民文明素质。

随着大梨树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梨树村的群众文化活动也越搞越有规模,越搞越有档次。大梨树几乎每都要承办省以上的体育赛事。几年来,先后有50多家市以上新闻聚焦报道大梨树村的群众文体活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同步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抓精神文明有了底气,满足了村民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反过来,大家有了精气神儿,富而思进,日子也越过越好!”毛丰美对此深有感触。

连续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毛丰美,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和“最敢为农民说话的代表”。1993年至今,他提出关于“三农”方面的议案200余件,对国家决策产生深远影响,他也因此当选2012年度“中国法治人物”

今年3月7日上午,北京。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辽宁代表团正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当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也来参加辽宁团的审议。轮到全国人大代表毛丰美发言了。从农民养老、农村设施建设、“三农”投入立法、农村干部工资到农民工问题,毛丰美一拿到话筒,这话就像开闸的流水一样倾泻而出“我替农村的老年人说几句……”“再给农村干部说句公道话……”“我再说说农村低保户……”“最后,我还要为农民工再说几句……”而谁又能想像,此时的毛丰美已重病在身。先天晚上,在他住的宾馆里整理议案稿,他疼得不得不趴在床上。

毛丰美虽然工作、生活在大梨树村,但履职中思想却从没有局限在这一个村庄,而是更关注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具有全局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十年间,他提出的议案达200余件。

“你说这么大的一穗苞米值多少钱?我告诉你,最多卖3毛!农民辛辛苦苦种地,打800斤苞米,只能挣200多元钱!这就是总理为啥总提农民增收的原因。”2009年全国人代会上,毛丰美带着一穗大苞米,现身说法为粮价太低叫不平。

有一次,毛丰美和其他代表一起去铁岭附近乡村调研,发现当地的河流受到上游化工企业污染,10多万人喝污染的水10多年,他就装了两瓶子黄黑色的污水,带着上“两会”,开会时直接摆在桌上。毛丰美说:“今天我带的两瓶水,一瓶是河里的,一瓶是过滤好几天的,今天咱们开会所有代表,谁能够喝一口,老百姓已经喝了十来年了。”?他越说越激动,最后干脆站了起来,甚至拍了桌子。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毛丰美提出降低农村电价的议案。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国家投入3000多亿元资金改造农用电网,逐步降低农民用电价格,实现了农村与城市电费标准的统一。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毛丰美提出取消农业特产税。此后的五年里,他一直为减免农业税和特产税奔走、调研,2004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他激动且备感欣慰地听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取消农业特产税。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宣布了一个不仅让毛丰美、更让九亿农民欢欣鼓舞的消息,2006年国家全部免征农业税!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毛丰美提出调整贷款政策,解决农民贷款利息高于城镇问题的建议。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毛丰美提出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建议。

他是农民代表,农民群众对他非常信任,每年慕名找他上访的各地群众都有上百人次。小到家庭内部矛盾、大到涉及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他从来都是热情接待、认真倾听,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能帮助解决的解决,能协调落实的落实。

“党和人民把代表的职责交给我,就是要听我来说真话的!”“我要不遗余力的奋斗,当一天代表,就要为‘三农’发展多提建议、多做贡献。”对此,毛丰美矢志不渝。

当村官30年,村民有啥事求到他,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三个孩子结婚,他没有操办过一次。他总是说:“老百姓没钱,咱当干部的千万别去占他们的便宜。” “我是党员,就要严于律己,就要与‘众’不同,绝不能给党抹黑”

“我不可改天,但我可以换地,没有景我们造景,没有水我们憋水,没有果我们种果,一定要大梨树大变样!”毛丰美早年有个外号,人们背后里叫他“泥腿子”。因为,大家看到他的时候,他的裤腿总是半卷着,腿上、裤子上经常沾满泥巴。1989年秋天,毛丰美同班子成员一马当先,带领党员、村组干部和专业队伍120多人在伊家沟摆开了战场,搞起了“前噘嘴,后流水”的“绕山转”工程,一口气大干了40天,到上冻为止,拿下了500亩标准果园。 二十多年里,他组织大小会战近百场,场场离不开他的背影。

“俺们这个家就是他的旅馆、饭店,他回来就是吃饭、睡觉,家里什么事也不管,油瓶子倒了他都不扶。”老伴丁桂清虽然嘴上有些怨言,但她深知老伴的性格,不这样干,大梨树哪里有今天。

“我爸一到家里就坐不住,大年初一,家里人都回来了,刚要找他打把扑克儿,他却要到山上去转一圈。”子女有时也不能理解他为什么那么拼命。毛丰美的老伴至今还记得大姑爷头一次上门,毛丰美正在村里忙着建果园的事,中午饭桌摆好了,还不见他的影儿。好容易人回来了,进门后还在寻思着工作,都忘了和女儿对象打招呼。刚要坐下吃饭,电话铃响了,他撂下电话又去办村里的事了。

毛丰美性子急,为工作着急上火落下了一身病:冠心病、胃炎、胃溃疡、咽喉炎、颈椎病、前列腺炎。但只要能够顶住,他就对自己的身体绝口不提。他一年能有两个月挂着吊瓶,却从没有老老实实躺着挂过,总是一边打点滴,一边忙工作。2002年4月,正在村里为迎接“五一”黄金周忙于完善旅游景观建设的毛丰美感到胃疼难忍,到医院检查时胃已经肿得连窥管都无法伸进去,结果被确定为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窦炎引起的水肿。因为放心不上村里的活,他不顾医生的劝阻,简单处理一下便又匆匆赶回了工地。

对待家人这样,对待村民却是另外一样。毛丰美为村民做的好事数不胜数,村民不论谁家有人生病或者生产生活中遇到了难心事,找到他,他二话不说,能出钱出钱,能出力出力。村民看准的好项目,只要村里考察论证通过了,就免费提供农用物质、种苗,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村民发展板栗栽植等项目,他从接穗嫁接、打药施肥到科学管理,提供一整套服务。从1985年至今,大梨树村每年以致富基金的形式无偿发放给农民的农用物质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进入九十年代,大梨树村集体经济状况有所好转,村里便开始实施“安居工程”。迄今为止,大梨树村共投资几百万元为生活有困难的危房户、险房户重建了新房。

毛丰美是大梨树村的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大梨树实业总公司的总经理,是大梨树名副其实的一把手,2010年,他因身体原因退下来之前,村里兴办的大小项目不胜枚举,往来资金数亿,刘天吉、程桂芝、车世玉等这些毛丰美在村里和公司的副手都管过钱,惟独毛丰美从没有经手过一分钱的公款。对此,毛丰美是这样说的:“我不管钱,但我监督他们管,我是一把手,我亲自管钱,谁来监督我。”

毛丰美三个孩子结婚,都是“秘密”进行。大女儿结婚,他和老伴悄悄打车进城参加婚礼;二女儿结婚时,他照样没露半点口风。2003年农历三月十六,毛丰美的小儿子毛正新结婚。就这么一个儿子,女儿、女婿和老伴都想着要热热闹闹操办一次,可毛丰美坚决不同意。他想,自己掌握着资产超亿元的村集体经济大权,想和他交朋友的人很多,得到过他帮助、欠他人情的人也很多,想和他拉关系、利用他手中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也有。这个婚礼坚决不能办!儿子毛正新理解父亲的想法,儿媳妇更是通情达理,也同意不操办。可儿子要结婚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毛丰美又下了一条死令:全家人谁也不许收礼钱!就这样,送到家里的礼钱全部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

毛丰美从1980年当村干部以来,没吃过一户群众家的猪肉,甚至连一顿饭也没吃过。他亲自给自己立下了规矩,手别长,嘴别馋,身别懒,千万别占老百姓的便宜,当干部就要像小葱拌豆腐那样,清是清来白是白,干干净净做人,老老实实为百姓办事。

毛丰美的逝世,给他深爱的和深爱他的父老乡亲带来无尽的惋惜与哀恸,在梨树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引路人。

凤凰山悲鸣,爱河水哀歌。9月28日早,凤城数以千计的百姓自发地打着挽联来为老毛书记送行……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老书记呀,你是谁?为了谁?老书记呀,你何时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