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美国商业发展史纪录片合集20篇

《时间规划局》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操控时间,能够超越死亡,也能改写年龄,不管他们活多久,年龄将会终止于25岁。下面是相关《时间规划局》观后感,快来围观吧。今天小编为同学们精心整理了美国商业发展史纪录片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2481

作文

1000

202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场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也让老人家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事实,按国防大学金一南将军的说法,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标志着饱受外来强敌欺侮的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在当时的志愿军队伍里,有很多官兵,都是国军起义的。最典型的,就是滇军第71军。这支部队,是成建制走上朝鲜战场的。那么,有多少起义的国军将领,成为志愿军高级将领,在朝鲜战场上又打的怎么样呢?

按国军的军衔来说,少将有一个,中将有两个。少将是张世珍将军。他1949年9月19日在绥远归绥跟随董其武将军起义,时任第7师少将师长。起义后,12月9日出任人民解放军第37军(辖第109师、第110师、第111师)军长。1950年12月12日,以第36军、第37军和骑兵第4师,以及绥远军区机关人员组成华北军区第23兵团,张世珍将军仍任37军军长,1951年9月,第37军开赴朝鲜,担任道路修建和后勤保障工作,基本上没有上前线战斗,12月返国,进驻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地区。

中将之一,是董其武将军。对于董将军在国军的军衔,有人说是上将,有人说是中将。其实,国军中,上将分职务和军衔两类,董将军确实戴过上将军衔,但那是职务,真正的军衔,据他本人说,是陆军中将。董其武起义前,时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将军入朝作战时,职务是前面说的新组建的23兵团司令员,入朝后,任务也是完成机场修建等军事工程任务,没有上前线打仗。

中将之二,是曾泽生将军。将军起义前国民党政府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兼71军军长,起义后,滇军第71军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50军,曾泽生继续任军长。1950年10月26日入朝作战,从第一次战役,一直打到第四次战役,在朝鲜战场上共进行大小战斗95次,歼敌14492人。综上所述,三位参加抗美援朝的国军起义将领,打的最好的,是曾泽生将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美国人的绘画生活中学英语作文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I see a show about painting. An exhibition at a private art gallery is a way of introducing a new artist to the public .

The idea is to stage an event that will create interest in the artist and stimulate sales of his or her work. Exhibitions of painting , sculpture, and photography at public museums and galleries are different from private showings.

The works exhibited at public museums are by established, well-known artists. Many exhibitions include works from the museum’s permanent collection—that is, works owned by the museum.

[美国人的绘画生活中学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作文摘选1000字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人类走过的足迹,也给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环顾世界,回望历史,人类曾经因为认知水平有限、科技水平低下,在各种疫病流行中付出惨痛代价。

英雄之城》是首部武汉战“疫”2个月全景纪录片,是一部感天动地的中国抗“疫”群英谱,新华社记者勇闯“红区” 60多位记者“疫”线拍摄。

《英雄之城》让我看到了团结协作的磅礴力量。面对疫情,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全国多个省市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防疫应对上步调一致,行动一致,织密了疫情防控网。全国各地在防疫抗疫上“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最大限度的提升防疫整体效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了中国力量。

《英雄之城》让我领略了“基建狂魔”的惊人速度。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心的武汉市,面对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新疫情,建设者们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发挥到了极致。多家央企协同作战,用十余天建造了一座拥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和一座拥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创造了中国速度。

《英雄之城》让我体会了“风月同天”的感人温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疫情防控决胜之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武汉以外湖北各地市,为湖北撑起一片天。全国各地饱含深厚情谊的物资陆续驰援湖北,助力保障湖北生活必需品供应。凡此种.种无不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尽己所有捐款捐物。日本向中国捐赠10万套医用防护服和大量资金,并在物资上写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善良无关国家、无关阶层、无关种族,在灾难面前,他们都是大美大爱之人。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只要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心,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大国崛起》讲述了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俄罗斯和美国一共九个自公元1500年前后曾经或者正在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国先后崛起的故事 因为在公元15——16世纪以前 世界各个文明之间都相对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相互之间交流比较有限 是15世纪末的航海时代打破了这一格局 使世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大国崛起》本身确实具有明显的优点 比如制作的精美 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 片头众多电脑合成的镜头在各个国家之间的转换给人感觉非常具有想象力和 连贯感 片中绝大多数关于海外的镜头都是在实地拍摄完成 对观众很有吸引力 背景音乐无论是片头还是片中,都能恰好的与情节相符

在第一集的片头有一组画面中 连续出现了 蒙古帝国的军队 非洲人 美洲印第安人 印度人的一系列肖像镜头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诸如《文明》、《国家的崛起》、《帝国时代》等以文明为国家和民族区别的计算机游戏之类的 以文明的差异而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作为区分人类社会的标准 能从一种更新的角度丰富地而不是生硬地看待历史 难得可贵在对待某些历史问题上也能承认一些其他学术流派的理论

而以英美法德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国发展之路 以及苏俄的强大之路 对正处在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国 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由荷兰首先开创的一些现代商业制度 比如股票交易所 银行 在英国的手里发扬光大 英国通过海战夺取了海上霸权 但真正使其获得世界霸主地位的 却是由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 及其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而美国 则在二十世纪早期 代替英国 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 早期由英国开创的自由经济模式 在经历了几个世纪之后 带来了重重矛盾 而美国 受苏联模式的启发 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新确保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 法国则大多是借鉴英美的经济体制 没什么特别可言 但是总之就是各种纠结 不过可见 工业在期间的重要性

苏俄的大国之路 则充满了跌宕起伏 沙皇时期的农庄经济模式,决定了它决不可能在与已经实现工业化了的欧洲大国之间的较量中胜出 但伴随着十月革命而来的苏联 采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而且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理论支持 使其经过一个五年计划即 迈入了工业化大门 工业生产能力巨增 尽管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但是 却使其拥有了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 造就了苏俄的大国之位

与上面两种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德国和日本 它们都采用的是英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但是 却是由国家来推动 引导经济的发展 从而克服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弊端 都搭上了工业化的末班车 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国的记叙作文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寒假第一天,我和妈妈要去美国旅游了,好期待啊!

先去香港国际机场,一个叔叔把我们送到了那里,没怎么堵车都要了2个小时呢。

到了飞机场,我和妈妈在洗手间外面,我忽然看见了一个人跪着,手放在胸前的牌子。我很好奇,就拉着妈妈的手去看。哦!是祈祷室!原来有些国家的人每天都要祈祷,他们就可以来这个房间。

我们先值了机,然后吃饭。在麦当劳吃的,吃了汉堡和可乐,好好吃呀!

去纽约的飞机3点55分开始检票,可是现在才1点多呀,干什么呢?我玩IPAD2,妈妈在网上工作。

不知不觉,2个小时一下子就过去了,飞机开始检票了!真是快!

飞机很快就起飞了,我和妈妈躺着睡觉,但睡不着。

我不时打开窗户看。有一次,我看见窗户上有许多针叶一样的小东西,仔细一看:呀!原来是结了冰花呀!好漂亮!外面真是veryvery的冷!

早上7点多,也就是美国的晚上6点多,飞机快到了。

最后我再看时,竟然已经飞到了纽约后面的海上,难道飞过了?果然,飞机开始掉头,真有趣!后来我才知道是交通管制。

7点多,飞机到达了目的地纽约。

下了飞机,我们就开始找一个已经在网上预定好了的酒店。

先是在门口问了两个人,他们告诉我们:先乘机场快线到一个站,然后再转7号线到站就到了。果真,我们到了酒店。好不容易有时间看表了,一看:呀!10点半了!赶快睡觉吧!

今天就这样结束了,看我们能不能把时差倒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美国的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爸爸的舅舅一家三口从美国飞到上海来旅游。我昨天查过电脑,从美国飞到上海需要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也很辛苦的……

舅爷爷和舅奶奶都非常厉害,爸爸说他们两个人拿了三个博士学位,是了不起的科学家。叔叔的名字叫安迪,身上很有肌肉,是上大学后健身练出来的哦。安迪也能讲中文,但是不是很流利,每次都要停停想想,还夹着英文一起说,我才上一年级,那些英文我都听不懂。但是安迪只会讲一点中文,不会写,认识的中国字还没有我多呢。我听说安迪申请要到上海来留学半年,顺便可以练习中文。我准备在他到上海后,我来教他中文,让他教我英语,这样我的英文也会进步很快哦。

舅爷爷让我认真学习,以后能有机会出国留学。 我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如果能考上一所好的中学,爸爸就能带我去美国旅游一次。 不过英文一定要更努力学,不然去了美国就要成“哑巴”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美国习俗的英语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When meeting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it is customary to shake hands both for men and for women. Hugs are only exchanged between close friends. Kissing is not common and men never kiss other men.

Americans will usually introduce themselves by their first name and last name (such as “Hello I’m John Smith”) or if the setting is very casual by their first name only (“Hi I’m John”). The common response when someone is introduced to you is “Pleased to meet you.” Unless someone is introduced to you with their title and last name (such as Mister Smith or Miss Johnson) you should address them by their first name. Americans normally address everyone they meet in a social or business setting by their first name. However you should always address your college professors by their title and last name (such as Professor Jones) unless they ask you to do otherwise.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男人和女人都习惯握手。拥抱只是亲密朋友之间的交换。接吻并不常见,男人从不亲吻其他男人。

美国人通常会介绍他们自己的名字和姓氏(如“你好,我是约翰·史密斯”),或者,如果设置很随便,由他们的名字只(“嗨,我是约翰”)。当某人被介绍给你时,通常的反应是“很高兴见到你”,除非有人向你介绍他们的姓和姓(如史米斯先生或约翰逊小姐),你应该称呼他们的名字.。美国人通常用他们的名字称呼他们在社交或商务场合遇到的每个人.。然而,你应该总是称呼你的大学教授的头衔和姓(如琼斯教授),除非他们要求你做其他的事情.。

[美国习俗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美国人的友谊作文500字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友谊可能是亲密无间,慷慨真诚,不过如果环境发生改变,它会很快疏远,这样双方都不会感到受伤害。双方在一两年内也许会报以圣诞节的祝福,也许通一阵子信件,后来就不再联系了。如果两人数年后偶遇,他们会重温旧情而更加高兴。

在美国,你可以随便拜访朋友的住所,与其一起度假,和他们一起生活而无须担心你会欠其情。不要因你不能回报,而对他们的热情好客而犹豫不决,没有人能预料你会如此。因你远离家乡,美国人会很高兴地欢迎你的到来,并且如果你很坦然地接受他们的盛情款待,他们会很高兴。一旦你到达美国,会受到真挚而热烈的欢迎,大部分参观者会被邀请到当地的家庭去做客。在有些国家,如果在家中给客人提供娱乐或用家常饭而非特别食品款待客人,会认为对待客人不热情。有人认为在饭店里娱乐更能体现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如有空间狭小、语言困难、家庭习俗等诸多原因,外人一般不会被请到家中的。

在美国,两种情况都会出现。但是若把客人邀请至家中,会被认为对客人更加友好,除非出于纯粹的商业往来。因此,如果你的朋友把你带到他的家中,不要感到受到冷落。

如果你到宾馆的房间里来没有鲜花等候你,不要感到被漠视,那儿的鲜花非常昂贵。向宾馆的运送不一定有保证,鲜花到的时间有可能推迟甚至取消,鲜花并不是传统的表达欢迎的方式。请不要感到委屈,表示欢迎的外在表现因地而宜,内心的欢迎才最重要,最真诚。

[美国人的友谊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作文素材:一支香烟重创美国核航母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一支香烟重创美国航母

美国海军2008年7月30日公布的“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火灾原因让美国媒体一片哗然。尽管美国军方已经下令将航母指挥官撤职查办,但仍然暴露出美国海军存在着严重的管理问题。

据美国《海军时报》网站报道,2008年5月22日,“华盛顿”号航母从智利驶往圣迭戈途中发生火灾。水兵奋力搏斗12个小时才把大火扑灭。船上的核反应堆没有被波及,可谓不幸中的万幸。这次火灾波及80个舱室,大量电缆与数据线被烧毁,造成至少7000万美元的损失。这次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火灾的原因是船员擅自在禁烟区吸烟,点燃了附近储存不当的易燃物。而没有按照规定存放、随意放置在周围的90加仑制冷缩机油更是“火上浇油”。

这已不是美国海军战舰管理第一次出现类似问题。

【分析感悟】一个不起眼的烟头,却导致一场严重的火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告诉我们:严格地管理,认真地执行,注重每个细节,对于一个人和一个集体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适用话题】管理、细节、自觉意识、制度与执行力、祸患常积于忽微

[作文素材:一支香烟重创美国核航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观看纪录片《走近毛泽东》有感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日子,我观看了一部描写毛泽东的影片——《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大型纪录片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

全文共 1721 字

+ 加入清单

【同期声】黄苇町(《求是》杂志研究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些不正之风的存在,“四风”的问题,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我们要一直抓下去,一直抓到底,永远在路上,你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它避免一个反弹,避免一个在很多人,让有些人认为这像运动式的,过一阵就没事儿了,让这种幻想彻底打消,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使咱们的,通过正风肃纪,使我们的新风气、新作风,真正成为一种新常态。

【解说】纠正“四风”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斩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错误认为正风反腐总会有松懈之时的念头。各地纪委在执纪监督中发现,一些党员干部依然心存侥幸,说一套做一套,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将享乐奢靡问题改头换面、转入地下。天津市西青区西营门街道原党委书记高祝杰就把这一套做法发挥到了极致。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太奇葩了,这么多年咱们治理“四风”问题,查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没有发现这么奇葩的这种行为。

【解说】究竟是什么行为,让工作人员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这就是高祝杰的一处办公用房,进来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书柜、衣柜、办公桌跟普通的这个办公用房是一模一样的,在勘查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个衣柜有一个,透出一道亮光,我们觉得挺可疑,打开以后里面挂着衣服,这个衣柜没有了后挡板,直通里间,俨然就是一个暗门,大家可以进来看一看,这个里间里边,这个床铺、电视、衣柜、冰箱一应俱全,卫生间、洗浴设施一应俱全的,俨然就是一个高级宾馆。

【解说】2013年,西青区对超标准办公用房进行了集中清理。这个带套间的306办公室是高祝杰原来使用的,清理之后他搬到了对面较小的303办公室。但是他仍然拿着306的钥匙,暗地里作为他的休息室。

【同期声】高祝杰(天津市西青区西营门街道原党委书记)

还有侥幸心理,觉得部门这么多,领导干部这么多,怎么会查到我呢?掩耳盗铃吧,欺骗组织,也欺骗自己。

【解说】在现场能看到,这组柜子恰好和里面套间的门高度平行,如果不是仔细盯着柜门看,一般人很难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2015年,有知情者向天津市委巡视组反映线索,高祝杰办公室里隐藏的秘密才得以曝光。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他是专门定做的,他这个柜子是沿着门框,这么高度来做的,正好把这个里间这个门挡上,想通过这种瞒天过海,认为风头已过,就能够躲过检查、逃避检查,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

【解说】高祝杰以为,可以用小聪明躲过检查,没想到最后还是躲不过查处,最终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类似这样花样翻新的“四风”问题并不少见。

【解说】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款旅游这一早就被明令禁止的行为,受到了更有力的管控。但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有些人却还在想方设法,另辟蹊径,接受甚至主动要求服务对象安排旅游。

曾任青岛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的王海涛,就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他负责报社的经营管理和广告业务,因此和许多广告客户来往密切。

【同期声】王海涛(青岛日报社原党委副书记)

我对他们的所求就是希望多投放广告,为青岛报业集团多争取利益,他们和我,希望和我能够多接触,也是希望媒体在某些方面,比如说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新闻上能够予以关照。凡是找我的我都会给他们处理好,就不在媒体上进行曝光了,会这样处理好和客户的关系。

【解说】为了感谢王海涛这种“关照”,当地一家地产企业提出邀请他出国旅游。双方商量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去一趟巴西和美国。王海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出国审批是非常严格的,那么王海涛是如何通过审批的呢?

【同期声】高升杰(青岛市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

他这种接受企业邀请的出国不可能批下来,于是他们就想了一个规避的手段,就是通过这个地产公司,在国外的一个公司以考察项目的名义出具了一个虚假的邀请函,然后又联系旅行社,就是按照考察项目的行程提供了虚假的行程单。

【解说】这就是王海涛提交审批的虚假行程单,上面列的全都是邀请方在美国的地产企业和当地项目工程公司等参观内容。而这一份才是王海涛一行真实的行程单,实际都是旅游观光,包括夜游曼哈顿、游览耶稣山、参观圣保罗大教堂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观看纪录片《英雄之城》心得体会观后感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本着对中国人民负责和对国际社会负责的态度,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全国31个省区市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武汉等多个城市关闭离城通道,停止大型群众性活动,暂时关闭景区场馆,严格实施卫生检疫,延长春节假期。中国人民积极配合,全面加强自身安全防护,减少外出和集会,易感人群主动自我隔离。

自从病毒开始到现在为止,每天的行情,大家都在每时每刻挂念着。从物资的捐赠,到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交接;从每天的感染人数,到身边的预防措施。

面对疫情,真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全国上下,统一指挥,闭户不出,举一国之力共同抵抗疫情。放眼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能如此威武。生死面前,个人小事关系全国人民的安危。没有这样的执行力,每个省市县都会像武汉一样的严重。生死面前,经济短时间的影响虽然比较严重,但是我们抗过去就是一个崭新的未来。

面对疫情,我们体现了大国应该有的国民素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口罩、隔离服,到蔬菜、水饺;从企业到个人,我们的民族经过了不断地洗礼,诠释了什么叫大国风范。

空前严格的防控举措,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目前全球范围的感染病例不到中国国内病例的1%,中国的感染病例大多集中在疫情发源地湖北。谭德塞访华时对中国采取的非同寻常举措深表赞赏,认为中方采取的措施不仅保护了中国人民,也保护了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堪称防控疫情的世界标杆。他在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布会上动情地表示:“如果不是中国政府的努力,以及他们在保护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方面取得的进展,我们现在可能已经在中国以外看到了更多的病例,甚至可能是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介绍美国国旗英语作文

全文共 188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On this day, commemorative activities held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to show respect for the flag and love of America.在这一天,美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对国旗的敬重和对合众国的热爱。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介绍美国国旗英语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American flag for a rectangular shape, length and width ratio of 19:10 for the Stars and Stripes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the upper-left corner flag for the blue stars surface area of the stars a few provisions in the respective departments,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state flag on the number of a few of the stars. Star 13 is outside the red and white stripes, 13 stripes on behalf of the original 13 colonies in North America. According to Washington, said: symbol of the United Kingdom with red stripes, white stripes and a symbol of freedom from it. More general argument that the red symbol of strength and courage, a symbol of purity and innocence of white, blue is a symbol of vigilance, perseverance and justice. In 1818 the U.S. Congress pass the bill, red and white flag on the fixed width for the 13, the number of five-pointed star should be in line with several states of America. Each additional state, the national flag on a star to increase, the general in the new states to join the second year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July 4. So far has been the national flag to 50 stars, representing the 50 U.S. states. June 14 each year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niversary of the American flag." On this day, commemorative activities held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to show respect for the flag and love of America.

美国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19:10,为星条旗(the Star-Spangled Banner),旗面左上角为蓝色星区,区内的星数于有关部门规定,美国的州数就是国旗上的星数。星区以外是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13道条纹代表最初北美13块殖民地。据华盛顿说:红色条纹象征英国,白色条纹象征脱离它而获得自由。更普遍的说法认为,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象征纯洁和清白,蓝色则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国旗上的红白宽条固定为13道,五角星数目应与合众国州数一致。每增加一个州,国旗上就增加一颗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后的第二年7月4日执行。至今国旗上已增至50颗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每年6月14日为“美国国旗制定纪念日”。在这一天,美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对国旗的敬重和对合众国的热爱。

[介绍美国国旗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256 字

+ 加入清单

亚马逊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常年低温、湿润,这里生计着世界上许多珍稀物种,但是很多已濒临灭绝,蛮崇拜那些环保工作者,他们尽自己的气力在扞卫这些频危生物、扞卫着这个地球。下午看的《寰宇地理》就是环保工作者为扞卫世界上陈腐的生物巨骨舌鱼和巨鲶而努力的经过。

看这种记录片,能够感同身遭到环境扞卫者的急切心情。对这种生活在亚马逊河流里可能称之为巨兽的生物,他四处走访,与渔民打交道(而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会毫无章法地捕杀这些滋味鲜美的大型鱼类),从渔民手中买下被捉拿到的巨骨舌鱼或巨鲶,然后测量它们的体重、身长。观察他们的生长情景,放它们回到水中,毫不吝啬地称扬它们的漂亮,艾泽拉斯国家地理。相比看域名备案。看它们的眼神饱含深情,跋涉十几个小时稽查某片水域能否有它们的漂亮身影。整个记录片历时1个小时左右,高中地理。我们跟同摄像机的镜头,感受了作为一个环保工作者,有时鼓励有时败兴的情绪。

亚马逊河流的怪异在于它宽广的水域,雨季惠临时水流漫出河床,热带雨林也成了河流的一部分,各种生物也有了更多的活动场所。与巨骨舌鱼和巨鲶一同生活在这片水域的,观后感。还有没入水中分不清的亚马逊鳄鱼、能放出一般插座5倍左右的650伏电压的电鳗、世界上最长的蛇----蚺、长了跟人类一般牙齿的食人鱼,还有各种各样的水中生活的生物,中国国家地理。借助现代摄影技术的发达,我们能够逐一近距离观察了它们曼妙的身姿,它们与我们一同生活在这个漂亮的地球上。想知道地理科学,写给有缘人(尤其希。我希望我有一天也有才具为保住这些生物做出一份贡献。

大自然是美妙的,它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的贡献,是大自然的功劳。使一个个生态系统得以维持。昨天我看了一期关于冰川的《地理中国》节目。

冰川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就很熟悉,顾名思义——冰川就是用冰汇集成的河川,它带给了河西走廊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国在研究这方面时,是在1958年开始的,人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祁连山这个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冰川研究基地,在那不足1公里有一条透明梦柯冰川,是专家研究对象。这座冰川,有十分典型的冰川特点和地貌。为我国研究冰川动力学和极大陆型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但生活条件不足,被-迫放弃了。

但时隔46年后,我国冰川学家重新杀了回来,一切条件都具备,研究工作开始进行了。来到他的末端,专家们发现冰川已融化了许多。经过专家分析,从1958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末,约20年时间里,他呀就消融了不到50米,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大约20年里,他就消融了100米,然后从九十年代末到现在,十几年时间里退缩了100米,这意味着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渐加快。从二十年变为十年,透明梦柯冰川每退缩100米,融化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在这样的融化作用下,透明梦柯的末端,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出水口。在夏季,出水口里的水充满着,不断的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保持着固定状态,为河西走廊地区人们支撑着经济和作物的来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代表大自然的杰作,我们应尽力保护。

[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观后感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一带一路》记录了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以小故事阐述大战略,用事实和事例印证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的宏大主题。

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由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重点立项,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全片共分六集,分别是《共同命运》《互通之路》《光明纽带》《财富通途》《金融互联》和《筑梦丝路》。摄制组历时一年,累计行程20万公里,跨越亚、非、欧、美四大洲,运用多种创新手段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项目、重点工程、历史遗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拍摄,真实记录了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努力与实践。

全片以宽广的视野、多维度的视角对“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进行了拍摄,涉及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肯尼亚蒙内铁路等几十项重点合作项目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城、埃及亚历山大港、西班牙足球学校等社会经济、历史人文内容,反映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经贸金融产业合作、增进人文交流生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同时,摄制组对新疆、福建等20多个省区市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拍摄。记录了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以小故事阐述大战略,用事实和事例印证“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的宏大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需要选择100名妇女去做3周慰安妇,江一燕举起手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表情说,我去。

我是从这里开始哭的。而一旦流下第一滴泪,之后便像绷断了弦一般,不能克制。

因为太难过,最后只能躺下来。

战争的大场面,因为好莱坞,已不再能震撼我。

特殊年代的英雄,因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和几乎同一格调的措辞,也已不再能感动我。

然而,在特定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像海滩上的珍珠贝,总能吸引我一点点向他们靠近,然后深深被吸引。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曾经的统一套路的抗战题材影片误导了。

总是需要全民激奋,总是需要一个慷慨的英雄。

有人感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有***或者***这样的英雄了。于是人们说,我们现在的时代是在倒退、是在堕落。

我说,不是。从来就没有什么英雄。所谓英雄是用来激励人们前进的。

而在一个瞬间爆发的战争里,一切由平静急转直下,人是来不及思考太多的东西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彻头彻尾的混蛋。

我们都是小人物,当镜头从人潮汹涌的俯视角度定位到某一张脸上,你会发现,在那一刻,他是平淡的也是刻骨铭心的。

我喜欢导演那样平静的刻画每一个人。

没有人是真正的英雄,也没有一个人在这个时代里真正胜出。

所有的人,都是为了一个信念:活下去。

如果是我,我也会在需要选择100名妇女当慰安妇的时候举手。生命已进入倒数阶段,我并不会介意做一个筹码去换取在当时来说珍贵的东西。

如果是我,我也会在自己能力最大范围之内保护自己的家人。无论是否知道有些事情会否带来更大的毁灭,我能做的只是当下让我们都存活下去。

当一部影片能让人联想到自己,观看时仿佛感同身受,我以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你不会觉得场面宏大到让你整个视线都涣散了。你会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一点上,他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眼神都是真实触摸到你的内心,你是真的在认同他的一言一行。

你必须得承认,每个人身上都有光芒也有阴暗面。

因为是看的首映,有幸见到两位日本军人的扮演者亲临现场。

我对这样的演员,会不由自主地从内心生出更多的敬意。

他们与我们不同,他们每经历一个镜头,就是对自己原有认知的一次挑战。

而当影片落幕,他们的生活还在继续,他们也许需要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他们在这里不被当作英雄,他们回到故土兴许也要遭受舆论的质疑。

而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参与到这样的一部影片中。同时感谢所有参与过抗战题材的日籍演员。

我们对于侵略者的仇恨不必加诸到向我们敞开胸怀的人们身上,同时我们也需要敞开胸怀。

若说这个时代,人们都在遗忘,这个论断我不能苟同。

最愤怒的所谓爱国青年,莫不是些在网上互相谩骂的无聊之人。

那么多帮助曾经的受害者向日本政府讨回公道的人里面,有中国和日本的志愿者,却从来没有过所谓的愤青。

如果看完这部电影,还在仇恨的人,我想,他们是带着原来对于抗战题材影片的旧认识来看这部影片的。

他们确乎过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王静

尊敬的总统阁下:

您好!也许您的工作很忙,但是我还是要冒昧的跟您说几句。

也许您猜不到我是谁,您当初把我的同族都猎杀,或是赶跑了,但这么做您有没有想过您做错了呢?对,其实我就是被您追杀索性活着的一只小狼。

在20世纪时,您一声令下,就让猎人们把我们赶尽杀绝,其实,我们狼并不是童话中凶恶残忍的狼,狼也不是您眼中凶残的追杀鹿的狼,在您下令捕捉我们之前,您有没有想过做错了呢?在您把我们赶出凯巴伯森林的期间里,鹿确实很快乐的生活着,之所以鹿繁殖很快,鹿也病的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您把我们赶出去根本是一个错误,鹿繁殖了这么多,数量也就越来越多,它们是靠吃树皮,树皮没有了,就开始吃草,数量这么多,这个森林已经容不下这么多鹿了,树被鹿吃完,可以再长出来新的小树苗,但它们一长出来,就被鹿吃光了,这片森林根本是不够鹿吃的。

还有为什么鹿会病呢?那是因为它每次吃完树皮或是草时,因为不运动的关系,它们就会病倒。当时如果我们狼群在场的话,那些老的鹿走不动了,我们就会吃掉它,即不会传染疾病,还能控制鹿的繁殖,我们再追鹿的同时,鹿跑着就是有效的运动,这样就不会病了。

总统阁下,我希望您认真地想一想,把我们狼赶出凯巴伯森林,到底是对还是错?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索性活着的小狼

201X年10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纪录片筑梦路上读后感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每天晚上8:00分黄金时段中央一台播放三十二集纪录片《筑梦路上》。这部片子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历代领导人领导中国的奋斗与发展过程,配上声情并茂的解说,使人热血沸腾。

《筑梦路上》选取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32个重大事件,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风雨兼程的筑梦路上做了些什么,这部纪录片把跨度将近一个世纪的叙事空间被集中的主线串接起来,详细的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发展前进史。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全片叙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奋斗中的重大事件、做出的重大选择、创造的重大成就,每一集都与实现民族复兴息息相关。

当我看到当时的深圳特区当时只是一个贫困的小渔村而发展成为今天的经济特区,港澳地区在中国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与艰苦谈判中终于回归中国的时候,我激动万分,这些都是我们实实在在看到的,无论是在电视还是在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大量的宣传与激动人心的接管换国旗的时刻,中国正在一步步地收回原本属于中国的领土,甚至我们身边同事的孩子考学或工作就在那边的城市,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时常可以听得到改革发展的消息。

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着中国梦的前进方向和实现途径,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迎来光明前景。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探索开拓并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艰辛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所做的艰苦奋斗。《筑梦路上》记录了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的感人事迹,中国共产党是靠自己的精神作风把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奋斗的,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人民来实现,必须通过不断为人民造福来体现。看了这部记录片,我为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激动,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美国英语作文

全文共 2408 字

+ 加入清单

(American Students in Countryside )

eleven students from world college, w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kissed their newly-made chinese fathers and mothers, brothers and sisters “zaijian”(goodbye), tears in eyes, when leaving jiangwan township, in shanghai suburbs. these students, who are studying on a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re believed to be the first hatch① of foreign students to live with chinese village families.

the students stayed in the village for two months. at daytime, they were given chinese language and history courses in the village classroom and took part in agricultural practice in the fields. they spent the rest of their time with the peasants, carrying water from wells, making a fire for cooking, even feeding babies.mr. carlos liked to take little children for a ride in bicycle whereas mr. david often played cards with his young chinese friends. miss tracy, a pretty l9-year-old girl, concentrated her enthusiasm on giving english lessons to pupils at jiangwan primary school. mr. richard with his video camera② finished a tv documentary③ about chinese village life.“we like the life here. its so quiet, so plain, yet so interesting,”said miss sandra, one of the students.

lunch time was the most enjoyable for both guest and host. they talked about everything that interested them. the villagers regarded these students as their own sons, daughters, brothers, or sisters.“this new form is also beneficial④ to ourselves,”said u hongming, deputy director ⑤ of jiangwan township.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welcoming more foreign students to come here.”

indeed, the students not only learned chinese, but also knew more deeply about china within the two months. “weve learned a lot which we couldnt just at chinese colleges,” said miss nona from canada. when asked about the purpose of going to china and staying with chinese villagers, tracy showed her several articles published in an american newspaper:“living, studying and learning to accept and work within another entirely different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aspect⑥ of every society.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ing, and above all, love are imperative⑦ for world peace.”

【词语解释】

①hatch [h$tm] n. (小鸡等)一窝;(喻)一群,一组(年轻人)

②video camera [vidi u k$m r ] n. 电视摄像机

③documentary[?d&kjument ri] n. 纪录影片

④beneficial [benifim l] a. 有利的;有益的

⑤deputy director[depjuti direkt ] 副乡(镇)长

⑥aspect[$spekt] n. (问题、事物的)方面

⑦ imperative [imper tiv] a. 绝对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美国中学生作文

全文共 9058 字

+ 加入清单

The biggest "infrastructure" challenge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ext decade is not the billions needed for railroads, highways and energy. It is the American school system, from kindergarten through the Ph.D. program and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adults. And it requires something far scarcer than money -- thinking and risk-taking.

在下一个十年中,美国所遇到的最大的“基础结构”的挑战并不是花费几十亿美元用于铁路、公路和能源,而是美国的教育制度――从幼儿园到博士的培养计划以及成人的教育。这需要的是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思考和冒险。

The challenge is not one of expansion. On the contrary, the rapid growth in enrollment over the last 40 years has come to an end. By 1978, more than 93 percent of young people entering the labor force had at least an eighth-grade education. So even if the birthrate should rise somewhat, little expansion is possible for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nrollments.

这种挑战不是推广教育的挑战;相反的情况是过去40年里入学人数的快速增长已经结束。到1978年,进入劳动大军的93%以上的青年人都至少受过8年教育。所以,即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上升,小学和中学的入学人数也只是小幅度的增长。

The last 30 years of social upheaval are also over. Busing will continue to be a highly emotional issue in a good many large cities. And there will still be efforts to use schools to bring women into fields such as engineering that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 "male." But this shift has already been accomplished in many fields: half or more of the accounting students in graduate schools of business, for example, are now women. As for most other social issues, the country will no longer try to use schools to bring about social reform. It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lear to policy makers that schools cannot solve all the problems of the larger community.

过去30年的社会动荡已经结束。用校车接送学生在许多大城市里仍将是一个带有高度感情色彩的问题。人们还将继续努力通过学校教育让妇女进军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属于“男性”的领域,如工程领域。但这种转换在许多领域已经完成。例如,现在在商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半数或半数以上的是女生。至于大部分别的社会问题,国家不会再利用学校来带动社会变革。决策者们愈加清晰:学校不能解决事关较大社会范围的全部问题。

Instead, the battle cry for the 90s will be the demand for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For 30 years, employers have been hiring graduates for their degrees rather than their abilities; employment, pay and often even promotion have depended on ones diploma. Now many major employers are beginning to demand more than the completion of school. Some of the major banks, for example, are studying the possibility of entrance examinations that would test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of graduates applying for jobs.

相反,90年代的强烈呼声将是要求工作表现和能承担责任。30年来,雇主们雇佣毕业生时只考虑学位而不是他们的能力;就业、薪水、甚至是提升常取决于文凭。现在,许多大雇主已经开始不仅仅看重完成学业。例如,一些大银行正在研究进行求职考试的可行性以便测试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

Students and parents, too, will demand greater accountability from schools, on all levels. It will be increasingly common to go to law against school districts and colleges for awarding degrees without imparting the skills that are supposed to go along with them. And many young people are already switching to practical "hard" subjects. Caring little about the so-called "youth culture" and the media, they have been shifting from psychology into medicine, from sociology into accounting and from black studies into computer programming.

学生和家长也对各类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区和学院告到法庭,因为它们只授予学位而没有传授学位所要求的技能,这种情况将会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已经开始转向实用的“硬件”课程,他们很少关心所谓的“青年文化”和媒体报道,已经从心理学转向医学,从社会学转到会计学,从黑人研究转向计算机程序设计。

Demand for education is actually going up, not down. What is going down, and fairly fast, is demand for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schools.

对于教育的需要事实上是在上升而不是在下降。正在下降而且下降得相当快的是对传统学校的传统教育的需求。

Indeed, the fastest growing industry in America today may be th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highly schooled adults. Much of it takes place outside the education establishment -- through companies, hospital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at run courses for managerial and professional employees; or through management associations and trade associations. In the meantime, any number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organizing courses, producing training films and tapes and otherwise taking advantage of growth opportunities that universities shy away from.

实际上,当今美国增长最快的产业可能是已上了不少学的成年人的继续职业教育。这种教育大多是在教育机构进行的,通过公司、医院和政府部门进行的,这些单位为其聘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开设课程,或者通过管理协会或行业协会进行。与此同时,许多私人企业安排课程,制作用于培训的电影和磁带,并以其他方式利用着各种增长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是大学避而不用的。

The demand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does not take the form that most observers, including this writer, originally expected -- namely, "Great Books" classes for adults wanting to learn about the humanities, the arts, the "life of the mind." We face instead a growing demand for advance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in accounting and journalism, in law and in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对继续教育的要求不是采取大多数观察者、包括本文作者原来预期的形式――即给想了解人文学科、艺术和心理的活动的成年人用“大部头书”上课。相反,我们面对的是对高级职业教育提出的日益增长的要求。如在工程和医疗、会计和新闻、法律和行政管理及经营方面。

Yet the adults who come back for such studies also demand what teachers of professional subjects are so rarely able to supply: a humanistic perspective that can integrate advanced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into a broader universe of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Since these new students also need unconventional hours -- evenings, weekends or high-intensity courses that stuff a terms work into two weeks ?their demands for learning bring a vague but real threat to the school establishment.

然而,重返学校进行这类学习的成年人所要求的东西,却是专业课的老师几乎不能提供的:一种能把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汇集到经验和学识的更广阔的普遍体系中的人文主义的观点。由于这些学生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如晚上、周未或者说把一学期的内容浓缩成两周的高强度的课程――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给学校体制带来不易察觉但却真实的威胁。

The greatest challenge to education is likely to come from our new opportunities for diversity. We now have the chance to apply the basic finding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over the last 100 years: namely, that no one educational method fits all children.

教育的最大挑战很可能源于我们对多样性选择的新机遇之中。我们现在可以应用过去100年中心理、发展教育等方面研究的成果,但任何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儿童。

Almost all children are capable of attaining the same standards within a reasonable period of time. All but a few babies, for instance, learn to walk by the age of two and to talk by the age of three, but no two get there quite the same way.

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能够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水平。例如,除了极个别婴儿外,所有的孩子两岁学会走路,三岁会说话,但决没有两个孩子会按照完全一样的步骤获得这两种技能。

So too at higher levels. Some children learn best by rote, in structured environments with high certainty and strict discipline. Others gain success in the less structured "permissive" atmosphere of a "progressive” school. Some adults learn out of books, some learn by doing, some learn best by listening. Some students need prescribed daily doses of information; others need challenge and a high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sign of their own work. But for too long, teachers have insisted that there is one best way to teach and learn, even though they have disagreed about what that way is.

在更高一级的水平上也是如此。一些孩子最适宜在非常稳定、纪律严明和规程严谨的环境中,靠死记硬背学习;而另一些孩子则能够在“进步的”学校里那种规程不甚严格的“随意”气氛中取得成功。有些成年人学习依靠书本,另一些人则靠动手,还有一些人靠听。因此学生规定出每天获取的信息量;而另外一些学生需要挑战性的压力,需要给自己的学习规划提出高标准的要求。但是长久以来,教师们坚持认为有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尽管他们对于这种方法仍然各持己见。

A century ago, the greatest majority of Americans lived in communities so small that only one one-room schoolhouse wa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of small children. Then there had to be "one right method" for everybody to learn.

100年前,绝大多数美国人居住在狭小的社区中,这社区小到只有一间校舍,连很小的孩子都可以步行上学。那时,也只能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来让学生学习。

Today the great majority of pupil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l developed countries) live in big cities with such density that there can easily be three or four elementary schools -- as well as secondary schools within each childs walking or bicycling distance. This enables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to choose between alternative routes to learning offered by competing schools.

现在,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大部分的小学生都生活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中。在这些城市中,每个孩子步行或骑自行车的距离内,非常容易地也可以找到三四所小学或中学。几所学校相互竞争使得学生和家长们可以择校就学。

Indeed, competition and choice are already beginning to infiltrate the school system. Private schools and colleges have shown an unusual ability to survive and develop during a period of rising costs and dropping enrollments elsewhere. All this presents, of course, a true threat to the public school establishment. But economics, student needs and our new understanding of how people learn are bound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nopoly just as trucks and airplanes broke the monopoly of the railroads, and computers and "chips" are breaking the telephone monopoly.

的确,竞争和选择已经开始参透到学校体制中,在别的学校费用上涨、入学人数下降之时,私立学校和学院却呈现出非凡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对公立教育体制构成了真正的威胁。但正如卡车和飞机打破了铁路的垄断,计算机和“芯片”打破了电话的垄断一样,经济条件、学生需要和我们对于学习过程的新的认识,肯定会打破传统教育的垄断。

In the next 10 or 15 years we will almost certainly see strong pressures to make schools responsible for thinking through what kind of learning methods are appropriate for each child. We will almost certainly see great pressure, from parents and students alike, for result-focused education and for accountability in meeting objectives set for individual students. Th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highly educated adults will become a third tier in addition to undergraduate and professional or graduate work. Above all, attention will shift back to schools and education as the central capital investment and infrastructure of a “knowledge society.”

在今后的10~15年中,我们肯定会看到:强大的压力能迫使学校去思考并找出适用于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我们肯定也会看到来自学生和家长方面的压力:他们要求重结果型的教育,要求学校要为达到给每个学生制定的目标负起责任来。在本科教育、专职和研究生教育之后还要有高学历成人的继续专职教育,这是第三种教育。毕竟,注意力将转回学校和教育上,把它们看作“知识社会”的重要的基本投资和基础结构。

[美国中学生作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