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武则天自造字武琞【优秀19篇】

浏览

7235

作文

23

历史典故:武则天当女皇帝的由来

全文共 203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那便是武则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做了又一件震动朝野的事,那就是他执意废掉了原来的皇后王氏,改立他宠爱的武昭仪为皇后。这位武昭仪后来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则天是她退位后,唐中宗给她上的尊号,也是她死后的谥号。

武则天十四岁时,被唐太宗召入宫,封为才人(唐代一种妃嫔的称号),赐号武媚。她称帝后,又特地造了一个“瞾”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表示日月当空的意思。

唐太宗病死后,武则天等妃嫔被遣送到感业寺当尼姑。高宗李治在当太子时,就在太宗宫中见过武则天,彼此倾心。高宗即位后,有一天到感业寺拜佛,与武则天再次相见。武则天一面跪接,一面禁不住哭泣起来。高宗很感动,就想找机会把她接入宫中。

高宗的皇后王氏性情高傲,对上不肯奉承皇帝,对下人也不知体贴,再加上没有生育皇子,已被冷落多年。高宗的淑妃萧氏生有一子,封雍王,深受皇帝宠爱。当时后妃之间的争斗越演越激烈。王皇后知道高宗思念武氏,就想利用武则天来打击萧淑妃。她派人让武则天留起头发,后来又把武则天接进宫中。高宗见了正合心意,就将武则天封为昭仪,越来越宠爱她。

武则天从小就聪明,有智谋。当年她被征召入宫时,母亲为她送别,哭得很伤心。武则天却神色自若地说:“我去见皇帝怎知不是福分呢,何必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她母亲倒不好意思再哭了。武则天还有很好的文史知识修养,爱好文学、书法。她出众的才华,使得只知道为争宠而争斗的皇后、淑妃,在她面前相形见绌。高宗便产生了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心思。

高宗知道,改立皇后是件大事,必须听取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太宗临终时托付过后事的顾命大臣。为此,他还亲自到长孙无忌家去说明心愿。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太宗皇帝为李治迎娶的,不能轻易废掉;就是要改立皇后,也应当从名门望族中选择更好的女子。武则天的父亲,当年只是一个木材商人,只是因

他们的意见,代表的是士族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武则天代表的则是庶族地主阶级。从南北朝以后,士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就在不断跌落,庶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则在不断上升。而唐高宗当时又想摆脱顾命大臣对他的控制,这就使他必然要依靠有才干的,但是庶族出身的武则天。

一天,属于元老派的李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便问他:“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褚遂良很固执,坚持认为不可。他是顾命大臣,事情弄到这样,该怎么办?”

李回答说:“改立皇后是陛下的家务事,何必去问外人!”

听了李的回答,李治便下定了改立皇后的决心。公元655年,高宗李治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都废为庶人,打入冷宫;将武则天封为皇后;又将那些反对此事的大臣或诛杀,或放逐,连他的舅父、顾命大臣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高宗在公元660年以后,头晕病日益加重,使他不能正常地处理朝政。武则天对政治很有兴趣,而且权力欲也很强,因此百官的奏章常由她代批。从此以后,武则天便参与国政。她极力树立自己的权威,不久就凌驾于高宗之上。高宗心里很不痛快,西台侍郎上官仪便对高宗说:“皇后专权,有失民心,请陛下废黜她。”高宗就让上官仪起草废后的诏书。

不料,此事立刻被人通报给武则天。武则天闻讯赶来,厉声责问高宗。高宗吓得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在上官仪身上。不久,武则天就找了一个罪名,杀掉了上官仪。

从此以后,高宗上朝,武后垂帘并坐。不论大小政事,都由武后说了算。公元674年,高宗称tian皇,武后称天后,朝廷内外,将他们二人并称为“二圣”。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亡。武则天先立儿子李显为帝,就是唐中宗。但中宗只是个傀儡,所有朝廷大事都由武则天说了算。中宗很不甘心,便自作主张,把皇后的父亲从小小的参军提升为刺史,并打算再把他提升为侍中。

武则天对此十分愤怒,立刻把中宗贬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李旦为帝。但只过了半年多,她又把睿宗李旦废了,改元为光宅,亲自掌握朝政,并重用武氏家族。武则天随便地废立皇帝,是对封建社会男权的挑战,也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不能容忍的;加上武氏家族仗着她的势力横行霸道,李唐皇族人人自危,因此引起一些人公开反对她。

先是徐敬业、骆宾王等人在扬州揭竿而起,他们公开提出口号:****武太后专权,拥护李显复位。不几天就聚集了十万之众,攻占了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淮阴等地。为了号召全国响应,作为唐代着名文学家的骆宾王,还亲笔写了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这篇檄文是一篇文采飞扬、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檄文中,有些文字把武则天责骂得非常厉害,但武则天看了以后却赞不绝口。她不仅不生气,反而认为朝廷没能任用骆宾王,实在是“宰相之过”。由此可见这位女皇帝的胸襟肚量。

武则天派大将军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镇压了徐敬业。此后又有唐宗室诸王起兵,反对武则天,但也被武则天镇压了。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将国号改为周,自己加尊号“圣神皇帝”。就这样,她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武则天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她是我曾经颇为崇拜的一个女人,因为她的沉着、冷静、坚韧不拔;她还是我曾经一度厌恶的女人,因为她的残忍、狠毒、心狠手辣。她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

她一丝一毫的举动,与她的命运紧紧相连。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的才人,又名武媚娘,但不知怎的被庆子李治看中,因此,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便把她从感业寺接回宫中。武则天的年龄、勇气、智谋、经验比王皇后,萧淑妃强太多,所以,武则天便笼络人心,小心翼翼,步步惊心的走过一步又一步,最终,用自己的心狠手辣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当上了皇后。凡是对她有威胁的人,一个不留!每当我读到这里,心口一颤:武则天的凶狠,残忍是无人能比。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可武则天杀死自己的小女儿,是什么,是谎言吗?我受到了感慨,陷入了深思中……

但仔细想来,她心狠手辣的行为,不只是为了在后宫中生存下去,扬眉吐气一把?

由于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武则天从小就无法得到公平、公正对待,进入宫中,又不受唐太宗之喜欢,因此,武则天再回宫中,不得不狠下心,面对后宫争斗。她不怕输,不认输、不想输,她很霸道,只允许皇帝属于她,她很倔强,不顾一切的实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或许,只有这种女人才能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吧。

她的一颦一笑,都充满了一个帝王应有的气度和威严。

或许我们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不再追求,奢侈了,但武则天不,她还要追求,她要追求当皇帝的梦想!武则天便要扩大外戚势力,使自己能有一个强大的“保障”。另外,唐高宗的身体也越来越虚弱,不可按时上朝、退朝。更重要的是太子李弘神秘死亡,李贤被贬。最终,由唐中宗李显即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可是,武则天会善罢甘休吗?当然不,武则天的一颦、一笑,都有着深刻蕴意,她会创造机会,把握机会,她的手段,快、准、狠。就这样,武则天于690年登帝,终于如愿以偿,从此,周朝取代唐朝15年。

史学家、文学家们不该如此批判武则天的,毕竟她最终把江山还给李唐王孙,留下一世英明与成就。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才明白武则天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一个叱咤风云的女皇,一个非同常人的人。她比常人多了一些沉着、冷静、坚持、凶狠、残忍、勇敢……这种有野心,有智慧、有胆量又幸运的女皇帝,谁能正确无误的评价她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历史的武则天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从小这个名字就深深扎根在我的内心深处: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在她称帝后,治理朝政也绝不亚于前朝皇帝。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

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对农业生产,武则天也非常重视,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生产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在她治理期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总会想起武则天,她永不服输的精神激励着我,使我勇敢面对;每当我沮丧时,永远是她,鼓舞我,使我成功。我佩服武则天,处理政务有章有法,甚为群臣敬佩,我佩服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武则天,我心中的榜样,聪慧敏俐,胆识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武则天的成语故事:请君入瓮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将记住武则天作文800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高大的宫墙上,微风吹起她的衣袂,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明黄的衣裳,又抬头望上了夕阳余晖下的大唐江山,脸上分明挂着痴狂的笑,我却能从她眼波流转,读出孤独、悲伤、隐忍和倔强。她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女人,她是将被历史记住的女人――武则天

在秦始皇称帝后的2000多年历史长河中,一共出现200多位皇帝,他们或精明能干,或骁勇善战,却都不及她为人津津乐道。

她以娇弱的女性之身,闯破常规,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登上权力最高峰的女人,她集睿智、镇定、残忍于一身,拥有超脱常人的惊人胆识和智慧,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传奇的女人在享受权利光环的同时,也承受着1000多年来人们的非议、诋毁和质疑。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人哪能参政,女人哪能称帝,女人哪能守护江山,而武则天的行为无疑对他们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于是封建礼仪麻痹了大脑,偏见嫉妒蒙蔽了双眼,写诗写文章抒发自己的不满,对她昭昭于世的卓越政绩视而不见,甚至直接用笔作刀,直插她的心脏。

好在,武则天哪是一般女子,她强忍心中的痛楚和失落,撑起刀枪不入、坚硬顽强的面具,化悲愤为力量:你说她能力不足,难当大任,她就做到政策稳当,兵略妥善;你说她伤风败俗、不得民心,她就让文化复兴,百姓富裕,营造出独属于她武曌的大唐盛世。这样的女人,怎能不被历史铭记?

通看历史大纲,有哪一位女性能同武则天一样,拥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做出丝毫不逊于男儿的政绩?吕后或是慈禧?她们在取得最高权力后,对社会的影响截然不同。她造福于社会,她们造孽于社会;她弘扬了繁荣与强盛,她们加剧了黑暗与腐败;她延续了大唐盛世,她们毁灭了国家。这样伟大的女人,就应当被历史记住!

诚如宋庆龄所说:“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从她参与朝政以来,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乘“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她以超凡的智慧,将人们的不理解和心中的委屈化作阶梯,放弃该有的小女儿情绪,一步步从下层走向御座,制服对手,威慑天下,用双手托起日月当空。

妩媚含情比花娇,日月当空比天高,无言立下空文无字碑,掩盖满腹泪水,只留下高高宫墙上孤独又倔强的背影,但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女人,记住这个叫武则天的女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典故:第一女皇武则天

全文共 203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第一女皇武则天,欢迎阅读!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做了又一件震动朝野的事,那就是他执意废掉了原来的皇后王氏,改立他宠爱的武昭仪为皇后。这位武昭仪后来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则天是她退位后,唐中宗给她上的尊号,也是她死后的谥号。

武则天十四岁时,被唐太宗召入宫,封为才人(唐代一种妃嫔的称号),赐号武媚。她称帝后,又特地造了一个“瞾”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表示日月当空的意思。

唐太宗病死后,武则天等妃嫔被遣送到感业寺当尼姑。高宗李治在当太子时,就在太宗宫中见过武则天,彼此倾心。高宗即位后,有一天到感业寺拜佛,与武则天再次相见。武则天一面跪接,一面禁不住哭泣起来。高宗很感动,就想找机会把她接入宫中。

高宗的皇后王氏性情高傲,对上不肯奉承皇帝,对下人也不知体贴,再加上没有生育皇子,已被冷落多年。高宗的淑妃萧氏生有一子,封雍王,深受皇帝宠爱。当时后妃之间的争斗越演越激烈。王皇后知道高宗思念武氏,就想利用武则天来打击萧淑妃。她派人让武则天留起头发,后来又把武则天接进宫中。高宗见了正合心意,就将武则天封为昭仪,越来越宠爱她。

武则天从小就聪明,有智谋。当年她被征召入宫时,母亲为她送别,哭得很伤心。武则天却神色自若地说:“我去见皇帝怎知不是福分呢,何必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她母亲倒不好意思再哭了。武则天还有很好的文史知识修养,爱好文学、书法。她出众的才华,使得只知道为争宠而争斗的皇后、淑妃,在她面前相形见绌。高宗便产生了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心思。

高宗知道,改立皇后是件大事,必须听取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太宗临终时托付过后事的顾命大臣。为此,他还亲自到长孙无忌家去说明心愿。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太宗皇帝为李治迎娶的,不能轻易废掉;就是要改立皇后,也应当从名门望族中选择更好的女子。武则天的父亲,当年只是一个木材商人,只是因

他们的意见,代表的是士族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武则天代表的则是庶族地主阶级。从南北朝以后,士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就在不断跌落,庶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则在不断上升。而唐高宗当时又想摆脱顾命大臣对他的控制,这就使他必然要依靠有才干的,但是庶族出身的武则天。

一天,属于元老派的李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便问他:“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褚遂良很固执,坚持认为不可。他是顾命大臣,事情弄到这样,该怎么办?”

李回答说:“改立皇后是陛下的家务事,何必去问外人!”

听了李的回答,李治便下定了改立皇后的决心。公元655年,高宗李治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都废为庶人,打入冷宫;将武则天封为皇后;又将那些反对此事的大臣或诛杀,或放逐,连他的舅父、顾命大臣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高宗在公元660年以后,头晕病日益加重,使他不能正常地处理朝政。武则天对政治很有兴趣,而且权力欲也很强,因此百官的奏章常由她代批。从此以后,武则天便参与国政。她极力树立自己的权威,不久就凌驾于高宗之上。高宗心里很不痛快,西台侍郎上官仪便对高宗说:“皇后专权,有失民心,请陛下废黜她。”高宗就让上官仪起草废后的诏书。

不料,此事立刻被人通报给武则天。武则天闻讯赶来,厉声责问高宗。高宗吓得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在上官仪身上。不久,武则天就找了一个罪名,杀掉了上官仪。

从此以后,高宗上朝,武后垂帘并坐。不论大小政事,都由武后说了算。公元674年,高宗称天x,武后称天后,朝廷内外,将他们二人并称为“二圣”。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亡。武则天先立儿子李显为帝,就是唐中宗。但中宗只是个傀儡,所有朝廷大事都由武则天说了算。中宗很不甘心,便自作主张,把皇后的父亲从小小的参军提升为刺史,并打算再把他提升为侍中。

武则天对此十分愤怒,立刻把中宗贬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李旦为帝。但只过了半年多,她又把睿宗李旦废了,改元为光宅,亲自掌握朝政,并重用武氏家族。武则天随便地废立皇帝,是对封建社会男权的挑战,也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不能容忍的;加上武氏家族仗着她的势力横行霸道,李唐皇族人人自危,因此引起一些人公开反对她。

先是徐敬业、骆宾王等人在扬州揭竿而起,他们公开提出口号:****武太后专权,拥护李显复位。不几天就聚集了十万之众,攻占了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淮阴等地。为了号召全国响应,作为唐代着名文学家的骆宾王,还亲笔写了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这篇檄文是一篇文采飞扬、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檄文中,有些文字把武则天责骂得非常厉害,但武则天看了以后却赞不绝口。她不仅不生气,反而认为朝廷没能任用骆宾王,实在是“宰相之过”。由此可见这位女皇帝的胸襟肚量。

武则天派大将军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镇压了徐敬业。此后又有唐宗室诸王起兵,反对武则天,但也被武则天镇压了。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将国号改为周,自己加尊号“圣神皇帝”。就这样,她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武则天观后感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的奋斗历程中是一种充满曲折、坎坷、艰难、危险的道路,她为了改变父死后被家族欺压的命运,十四岁进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尽管她机智、灵活、大胆泼辣,但在后宫佳丽三千人的人海中,也没有得宠,太宗临死时本是叫好殉葬的,但是因为武则天一番的机智和深情话语,深深打动了太宗这个枭雄,贬她削发为尼,打算让她在清规戒律度过一生。武则天就是武则天,她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在她当才人郁闷不得志的时候,她傍上了李治这个太子,用自已的肉体牢牢控制了这个重量级人物,用糖衣炮弹征服了男人,为自已今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则天确实是一位政治天才,在李治皇帝身体不好的情况下,为他帘后辅政,日理万机,把大唐帝国的政务、军务处置的井井有条,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力拉拢了一批高官,为自已在朝野上下赢得了广泛的人缘和为出色的支持率,为自已将来成为最高统治者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作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挑战了在男政专权、男尊女卑的旧的封建体制,取得的成就也是另人刮目相看的,我认为她的丰功伟绩可以有六点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一: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未雨绸缪、敢于下注的精神。

三:遇事冷静沉着,大胆果断的精神。

四:注意情报信息收集工作,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精神。

五:不拘一格,敢于用人,用人不疑,充分信任和大胆放权精神。

六:开辟了科考新局面,为贫寒子弟从政创造了条件,打破了贵人永贵贱.人永贱的政治格局,开创了民主时代的先河。

她留下了种种不良的传说,但影响不了她的历史功绩,她的思想将和毛泽东同志一样永放光芒,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耀眼的一颗政治明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将记住武则天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漫步在乾陵,感受着风的低语,轻抚无字碑上的花纹,它仿佛对我诉说着什么……

那年,她十四,因美貌出众被召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她的才气纵然得到了太宗的赞赏,但并未得到太宗的宠爱。宫中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始终无法得到太宗宠爱的她慢慢没有了得宠的希望,但同时,身处皇权之下的她也慢慢认识到了权利的重要,心中的欲望开始滋生。十二年一晃而过,二十六岁的她尚还留有些许少女时期的姿态,太宗的身子却已变得衰弱,她已预料到没有子嗣的她在太宗病逝后的结局:出家为尼,但她终究是不甘的,她的一生还有那么长,她不能就这样在青灯古佛旁了此一生!终于,在太宗病重期间,她结识了太子李治,这个能给她另一个选择的男子。

很快,太宗去世,她随众多没有子嗣的妃嫔入感业寺为尼,寺庙的空旷静谧似乎使她变得淡然,但谁也不知道在那平静的面孔下埋藏着的,是一颗始终向着皇权中心的心,她还在静静的等待,等她的阿治来接她回宫。一年后,李治来了,但不是为了接她,而是为了祭奠太宗周年忌日来感业寺进香,也许她有因此难过,但这一丝难过很快被欲望所掩埋。稍加收拾一番后出了房门,顺理成章地,她与李治相遇了,互诉相思之情,但李治还是没有将她带回宫。这时,她开始有些恐慌了,她担心自己再也回不到宫中了,但没多久,李治又来了,她的心也随之放了下来。一年后,她终于等来了召她入宫的圣旨,彼时她已怀有身孕。

聪明如她,她知道自己能够顺利入宫是因为王皇后的支持,而王皇后这样做也不过是想着让自己和萧淑妃两败俱伤。她按照王皇后的想法和萧淑妃争斗,不过连着王皇后也被她斗了下去。不过三年时间,她便从唐太宗身边一个小小的才人变成了高高在上的昭仪,这其中有多少勾心斗角谁也数不清。她开始对于争宠感到疲倦,她不想再靠着宠爱获得那点微薄的权利,彼时李治的懦弱无能如一把火,点燃了她的欲望,于是她变得更加狠心并默默地开始关心朝政。事情如她所愿地发展,她成为了武后并垂帘听政,她的狠心和她在朝政上的出色处理将她一步步推向权利巅峰,打破封建的枷锁,成为一代女皇。可惜作为一名打破封建规则的女子,她在民间的声望并不高,想来无字碑包含着的也是她深深地无奈吧!

世人的传唱使武后的形象变得狠辣阴暗,有人说她六亲不认狠心弑子,却不知那时她心里的痛,有人说她利用高宗只为得到无上的权利,可谁知那她的野心是被时势逼出来的。我们谁也没有资格责骂武后,更不应该将她的功绩抛至脑后,她应该被历史记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武则天当女皇帝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975 字

+ 加入清单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做了又一件震动朝野的事,那就是他执意废掉了原来的皇后王氏,改立他宠爱的武昭仪为皇后。这位武昭仪后来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则天是她退位后,唐中宗给她上的尊号,也是她死后的谥号。

武则天十四岁时,被唐太宗召入宫,封为才人(唐代一种妃嫔的称号),赐号武媚。她称帝后,又特地造了一个“瞾”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表示日月当空的意思。

唐太宗病死后,武则天等妃嫔被遣送到感业寺当尼姑。高宗李治在当太子时,就在太宗宫中见过武则天,彼此倾心。高宗即位后,有一天到感业寺拜佛,与武则天再次相见。武则天一面跪接,一面禁不住哭泣起来。高宗很感动,就想找机会把她接入宫中。

高宗的皇后王氏性情高傲,对上不肯奉承皇帝,对下人也不知体贴,再加上没有生育皇子,已被冷落多年。高宗的淑妃萧氏生有一子,封雍王,深受皇帝宠爱。当时后妃之间的争斗越演越激烈。王皇后知道高宗思念武氏,就想利用武则天来打击萧淑妃。她派人让武则天留起头发,后来又把武则天接进宫中。高宗见了正合心意,就将武则天封为昭仪,越来越宠爱她。

武则天从小就聪明,有智谋。当年她被征召入宫时,母亲为她送别,哭得很伤心。武则天却神色自若地说:“我去见皇帝怎知不是福分呢,何必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她母亲倒不好意思再哭了。武则天还有很好的文史知识修养,爱好文学、书法。她出众的才华,使得只知道为争宠而争斗的皇后、淑妃,在她面前相形见绌。高宗便产生了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心思。

高宗知道,改立皇后是件大事,必须听取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太宗临终时托付过后事的顾命大臣。为此,他还亲自到长孙无忌家去说明心愿。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太宗皇帝为李治迎娶的,不能轻易废掉;就是要改立皇后,也应当从名门望族中选择更好的女子。武则天的父亲,当年只是一个木材商人,只是因

他们的意见,代表的是士族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武则天代表的则是庶族地主阶级。从南北朝以后,士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就在不断跌落,庶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则在不断上升。而唐高宗当时又想摆脱顾命大臣对他的控制,这就使他必然要依靠有才干的,但是庶族出身的武则天。

一天,属于元老派的李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便问他:“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褚遂良很固执,坚持认为不可。他是顾命大臣,事情弄到这样,该怎么办?”

李回答说:“改立皇后是陛下的家务事,何必去问外人!”

听了李的回答,李治便下定了改立皇后的决心。公元655年,高宗李治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都废为庶人,打入冷宫;将武则天封为皇后;又将那些反对此事的大臣或诛杀,或放逐,连他的舅父、顾命大臣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高宗在公元660年以后,头晕病日益加重,使他不能正常地处理朝政。武则天对政治很有兴趣,而且权力欲也很强,因此百官的奏章常由她代批。从此以后,武则天便参与国政。她极力树立自己的权威,不久就凌驾于高宗之上。高宗心里很不痛快,西台侍郎上官仪便对高宗说:“皇后专权,有失民心,请陛下废黜她。”高宗就让上官仪起草废后的诏书。

不料,此事立刻被人通报给武则天。武则天闻讯赶来,厉声责问高宗。高宗吓得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在上官仪身上。不久,武则天就找了一个罪名,杀掉了上官仪。

从此以后,高宗上朝,武后垂帘并坐。不论大小政事,都由武后说了算。公元674年,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朝廷内外,将他们二人并称为“二圣”。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亡。武则天先立儿子李显为帝,就是唐中宗。但中宗只是个傀儡,所有朝廷大事都由武则天说了算。中宗很不甘心,便自作主张,把皇后的父亲从小小的参军提升为刺史,并打算再把他提升为侍中。

武则天对此十分愤怒,立刻把中宗贬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李旦为帝。但只过了半年多,她又把睿宗李旦废了,改元为光宅,亲自掌握朝政,并重用武氏家族。武则天随便地废立皇帝,是对封建社会男权的挑战,也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不能容忍的;加上武氏家族仗着她的势力横行霸道,李唐皇族人人自危,因此引起一些人公开反对她。

先是徐敬业、骆宾王等人在扬州揭竿而起,他们公开提出口号:****武太后专权,拥护李显复位。不几天就聚集了十万之众,攻占了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淮阴等地。为了号召全国响应,作为唐代着名文学家的骆宾王,还亲笔写了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这篇檄文是一篇文采飞扬、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檄文中,有些文字把武则天责骂得非常厉害,但武则天看了以后却赞不绝口。她不仅不生气,反而认为朝廷没能任用骆宾王,实在是“宰相之过”。由此可见这位女皇帝的胸襟肚量。

武则天派大将军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镇压了徐敬业。此后又有唐宗室诸王起兵,反对武则天,但也被武则天镇压了。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将国号改为周,自己加尊号“圣神皇帝”。就这样,她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武则天》读后感我咋这么爱读书呢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一本你所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永远而有趣的旅伴。它将伴随你,给你无尽的思念和欢乐,百读不厌,常读常新,不断地感知和发现新的真理。——玉婷想法

读了《武则天》这本书,让我对她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看那电视剧的武媚娘,不是说她篡权;就是说她灭子。反正,好人好事跟她沾不上边儿。一部部各具特色的《武则天》热播,在人们眼中留下了“唯一”一个“女”皇帝,但她是那样的无耻,荒淫、残忍……当然我曾经也这样认为。

可当我读了《武则天》这本书后明白了,这是对武则天不公平的评价。其实,武则天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比如,北匈奴连连侵犯我国西南边陲,武则天继位之后,整顿军队,发兵西进,将匈奴人赶回大漠。使匈奴在武则天在位时期,不敢来贸然侵犯。

武则天的政治素养也极高,打破了陈腐的制度,建立新制度。废除贪官污吏,将土地分封给百姓,让他们种植。武则天还大力求贤,她经常派人到各地去物色人才。只要发现谁有才能,就不计较门第出身,资格深浅,破格提拔,大胆任用。所以,在武则天在位时期,涌现一批有才干的大臣,像狄仁杰,裴炎,张柬之等。

读了《武则天》这本书,使我看到了武则天善于发掘人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武则天作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能够做到:多提拔有才之士,多去了解民生疾苦,才能实现“满城尽是欢言笑”啊!

她是一个女子时代的开始,她代表了中国女子的能力,代表了人人都是平等的观念。像大教育家孔子说的“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意思是说:看事情要从两面去看,不要看了坏,不看好;也不要看了好,不看坏。不要因为一件坏事,否定他们做的一切好事。

书将帮助我战胜寂寞和孤独,像黑夜里的明灯、星光、小小的萤火虫,为我照亮夜行的小路,指引你和帮助你去识别世上的善恶与美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武则天任人唯才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徐进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时候,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骆宾王替他写了一篇《讨武盟檄》。武则天叫人把这篇檄文念给她听。武则天没有计较文中对她强烈的人身攻击,反而被骆宾王的才气深深吸引,满口称赞写得好。她问这是出自何人之手,当有人回答是出自骆宾王之手时,武则天说:“这样的人才让他流落民间,这是宰相的过错。”这个故事说明,武则天是非常重视人才的。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唯一的女皇帝。在她参政和执政前后的50多年里,重贤任能,积极发展生产,使贞观盛世仍在继续,对于后来开元盛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承先启后的作用。武则天在唐高宗去世后复杂的斗争中,表现出惊人的才干。本文着重介绍她在位期间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首先,武则天想出很多办法来发掘人才。她鼓励地方官推荐人才,还允许人们自已推荐自己。选才不拘资格,不拘门第。据统计,在贞观年间,有进士205人,在高宗和武则天统治的55年中,进士就增至1000多人。公元690年(天授元年)2月,武则天还在洛成殿亲自考试贡士,表示皇帝的重视,从此开始了“殿试”这种制度。过去的科举,只是选拔有文才的人,武则天专门开设“武举”,选拔有武艺的人。过去各州选送举人进京,总是把举人安排在向皇帝进贡的贡物后面,武则天把这种顺序改过来,先进举人,后进贡物,表示她对人才的重视。

其次,武则天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她以修书为名,广泛召集有文才的读书人到宫里来,让他们对朝廷提出意见,处理各地送来的奏章,协助宰相工作。她听说有个叫王及善的人很有才能,本想派他去滑州当刺史,当她和王及善谈话后发现他很有政治眼光,就改变了主意,留作内史。再如狄仁杰,在高宗执政时当过大理丞,曾在一年中处理积压的案件17000多个,而且依法断得公道。武则天执政后,任他为宰相,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之一。由于武则天善于选拔人才,在她当政时期,人才济济,像李良嗣、狄仁杰、姚崇这些武则天选拔出来的宰相,都是历史上的“贤相”。

武则天还利用直言敢谏的大臣,来加强对皇亲国戚及其宠爱的人的控制。武则天曾封她的侄子武承嗣做魏王,还任命他为宰相,可是武承嗣并不因此满足,还想当太子做皇帝。当大臣李昭德看到武承嗣权势太重,野心勃勃,就建议武则天采取防范措施,武则天立即下诏,免去武承嗣宰相职务。

武则天在唐太宗去世以后十分动荡的岁月里稳定自己的统治,客观上起着巩固国家统一、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武则天造曌字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做了皇帝后,想为自己取一个好字,可是琢磨了好久,还是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就决定向天下文人征求最吉利的字,于是一张征求御字榜文贴到了长安城墙上。

话说少林寺有一个烧火的和尚,叫明空,此人除了方丈教会自己的僧号,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这一日,明空到长安买菜。买菜回来,到城墙处,他忽然觉得肚子疼,想上茅厕,抬头看到城墙上贴一张纸,也没细想就撕了下来,准备如厕用。守侯此皇榜的御卒看到明空揭榜,心中高兴:总算有人揭榜了,自己可以复命了,于是拽住明空不让走。

明空见一个当兵的拉住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问到:“官爷,为什么不让我走啊?”

御卒就把武则天征字的事讲了。明空一听,着急了:“官爷,我不知道哇,我哪里会测字啊,您放过我吧,我把御榜再贴上去,您看行吗?”御卒一听摇头:“不行,你必须和我进宫!”明空见求情不行,只好跟御卒去见武则天。

明空一路上又懊恼又害怕,懊恼自己莽撞揭了御榜,害怕自己会掉脑袋。但是,他不想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了,于是脑筋一转打定了主意。三联阅读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武则天听说有人揭了榜,很是高兴。连忙让揭榜人进殿。

明空颤颤悠悠进了殿,见到武则天连忙跪倒请罪。武则天见进来一个和尚,又请罪,问到:“和尚,是你揭榜了吗,你为何请罪啊?”

明空低着头说:“我是出家人,揭御榜恐怕不合适,有辱圣明!”

武则天一笑说:“无妨,说说你为我测的字是什么?”

明空到这时候只有豁出去了,说:“我这个字,字典里没有。”

武则天说:“那你写出来吧!”明空歪歪扭扭地写了一个“曌”字,这是明空在路上想好的,他就认识自己这两个字啊,所以干脆把二字叠加,变个“曌”出来。

武则天一看这个字,呵,还挺独特,问道:“和尚,这字怎么读啊?”明空一愣,这他倒忘记了。好在他还算机灵,眼珠一转道:“日月当空普照大地,就叫‘照’吧!”

武则天听了大喜,赏赐明空十万两银子重建少林寺。明空欢欢喜喜地回少林寺了。

后来,武则天还为这个字作了一首打油诗:日月当空曌,则天长安笑。一朝作皇帝,世间我最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相信自己——武则天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是聪明坦荡的,她由一个宫女成为一个女皇,干了那么多石破惊天的大事,主宰了46年的江山,却在自我的评价上留下了一张白纸,也拒绝了别人在她的墓碑上对她歌功颂德。"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生前事是最重要的,它意味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至于身后评,那是后人的是,褒贬"于我何有哉"?武则天和曹操都是这样的历史人物。如果他们在"担当生前事"的时候就想到后人会对自己如何评价,思前想后,诸多顾虑,就可能会舒服他们的手脚,使他们不敢大刀阔斧的行事。而这也是他们最大的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武则天的的成语故事:请君入瓮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请君入瓮,中国成语,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出自《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唐张鷟 《朝野佥载·周兴》:“唐秋官侍郎

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

故事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武则天观后感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观看了刘晓庆、陈宝国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武则天》,在称赞刘晓庆、陈宝国演艺精湛的同时,对人生也有很多感慨。

第一是人的胸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武则天微服出宫与老百姓促席而谈时,当老百姓骂骂咧咧地指责武则天这不好那不好,并指责武与唐王父子之间的关系时,武只是微微一笑而过之,这就是胸怀。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沉船,那武则天的胸怀就能沉大海。人生在世心胸有多宽广,那么你的舞台就有多大。如何提高自己的胸怀,我觉得提高自己的素质的办法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二是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做,从小事做起。做人要有心计,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命运,有时候只要做就可以,不需要刻意的去表现自己,越表现自己越让人讨厌,武则天学习写字,帮助皇帝看奏册就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也为她以后料理国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一样,默默奉献就好,如果刻意的表现自己,反而让领导觉得你虚伪,让家人觉得你是另有所图。做自己的事,用心去做,努力去做好,只要是金子放在那里都会发光的。

第三是不能有害人的心,但必须要有防人的心。虽然对皇后表示同情,但是如果皇后不首先加害武则天,武则天也不回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而加害到皇后身上,一些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做人老老实实的,不能有害人之心,做坏人总会有报应的,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做好人好,但做好人也需要有防人之心,总不能别人把自己卖了,自己还高兴的在一旁给人家点钞票吧。就象小品买拐一样,总不能完了说声谢谢吧。

第四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握机遇,迎难而上。武则天被发配到尼姑庵,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梦想,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巴结、拉拢太监,包括以前养的一匹马她也不放过,积极争取重新回到皇帝身边的机会。只有面对困难才能锻炼自己的意志,才能更好的学习,提高自己,如果永远是风平浪静,那么永远不会有浪花出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困难时你所采取的行动。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山西文水人。她是山西人的骄傲,是女人的骄傲,也是男人的学习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武则天说和两宰相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狄仁杰与娄师德同为武则天时代的宰相,由于政见不同,狄仁杰对娄师德非常排斥。

一次,狄仁杰与娄师德争执后,到武则天面前含沙射影地指责对方种种不是。武则天听后带他来到一间阁楼内,对他说:“这些奏折,你能从中找到我立刻要看的吗?”狄仁杰一听懵了。

武则天走到柜子前,顺手抽出了几本,说:“这就是我将要看的。”狄仁杰莫名其妙,不知道武则天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武则天解释道:“每天,侍从们会把皇上第二天要批阅的奏折用一条黄丝线做个小记号,所以,我能够很快就找到。”

武则天问狄仁杰:“朕重用你,可知道原因?”狄仁杰回答:“我是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

武则天淡淡一笑,说道:“你还不知道吧,我曾经不了解你,你坐到这个位置,全仗娄师德提拔。娄相国发现你,就像我从这些浩瀚的纸堆里找刚才那几个奏折一般。如果没有人提前做上记号,我无论如何也不会立马找到的。”说着,她将那些奏折递给狄仁杰,“你看看这上面的内容吧!”

狄仁杰看后羞愧难当:“我实在不该如此对待娄公,没想到我一直被他容忍着……”

原来,这些全是娄师德举荐狄仁杰的奏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武则天观后感

全文共 144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武则天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当初是山西木材商人,为了理想去从军,结识李渊(唐高祖),武德三年升正三品工部尚书。母亲杨氏,也饱读诗书,所以武则天受父母的影响,很有才气。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名“武媚娘”,12年后,出家感业寺为尼。后复回宫,永徽六年登上皇后的宝座,载初元年登上皇位,史称“武周”,神龙元年退位。这就是武则天的一生。

一口气看完蒙曼的百家讲坛之武则天,已是凌晨两点了。合上书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什么,能够让一介女流之辈能够突破中国古代传统道德观念,在权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登上盛唐皇帝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是什么,能够让她在充满坎坷变数的政治道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呼风唤雨,成为母仪天下继而又母权天下的龙上之凤;是什么,能够让一个女人在爱情和亲情面前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丈夫和儿女的利益,来达到她渴望已久的权利欲望;又是什么,能够让她在耄耋之年突然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大周王朝,重新又让李唐后人来替代武家王朝?纵贯她叱诧风云、波诡云谲的一生,是那么得富有戏剧性,又是那么得惊心动魄,令人回味良久。

历史从来都是一张张的智力拼图,后人只有永无休止地考证、拼凑、续接,才有可能一点点地接近她的真实面目;然而历史又是血肉鲜明的,一切历史的传承,无不在文字的渗透和纪录中容颜妩媚。喜欢蒙曼的讲解,是因为她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历史脉络中可以轻松自如地为读者和观众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时间坐标,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她确实可以成功地让历史缩影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我也曾有幸,在龙门石窟观摩过貌似武则天的卢舍那大佛,有幸在乾陵无字碑前伫立思索;只是我有心无力,我的学识和阅历还无法去打开那扇雄奇与苍凉的历史大门。所幸我们这个时代有人殚精竭虑、化繁为简,让我们在时隔一千多年之后,能够轻松而愉快地了解武则天的平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位教授用这种态度读史研史传史,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快事!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站在历史的高点上,古老而神奇的中华文明会让我们感到惊诧,感到博大,感到自豪。我们会问:在浩瀚如海的历史长河中,武则天又是我们取几瓢之饮呢?所有的历史玄疑只有在时间的面前才会变得清澈,变得透明,而我们永远看不清的,则是时间那最最神秘的面容!

虽然武则天的一生勾心斗角,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世家贵族;第二是稳定了边疆形势;第三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她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原因有三个:一是她改革了开课考试;二她改革后第一次殿试有几万人,增强了人们的积极性;三是她用人不看门第,只要你有政治才能,就能当官。所以当时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贞观遗风”。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成功与她的性格必定紧密相连,武则天是最自信的,但又是最不自信的。在一个男权社会里,武则天以一个女人的身份改换天命,当上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没有过人的勇气和超常的自信不可能做到。武则天为了权力,甚至不惜杀死亲生儿女,但是,同样是武则天,对狄仁杰却充满温情。她称狄仁杰为国老,她不让狄仁杰下拜,说那样会让她都觉得自己浑身疼;这样的行为,就算是以爱护大臣着称的唐太宗也望尘莫及。这就是伟大的历史人物----武则天。

[武则天观后感三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典故:武则天当女皇帝

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十四岁时,被唐太宗召入宫,封为才人(唐代一种妃嫔的称号),赐号武媚。她称帝后,又特地造了一个“瞾”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表示日月当空的意思。

唐太宗病死后,武则天等妃嫔被遣送到感业寺当尼姑。高宗李治在当太子时,就在太宗宫中见过武则天,彼此倾心。高宗即位后,有一天到感业寺拜佛,与武则天再次相见。武则天一面跪接,一面禁不住哭泣起来。高宗很感动,就想找机会把她接入宫中。

高宗的皇后王氏性情高傲,对上不肯奉承皇帝,对下人也不知体贴,再加上没有生育皇子,已被冷落多年。高宗的淑妃萧氏生有一子,封雍王,深受皇帝宠爱。当时后妃之间的争斗越演越激烈。王皇后知道高宗思念武氏,就想利用武则天来打击萧淑妃。她派人让武则天留起头发,后来又把武则天接进宫中。高宗见了正合心意,就将武则天封为昭仪,越来越宠爱她。

武则天从小就聪明,有智谋。当年她被征召入宫时,母亲为她送别,哭得很伤心。武则天却神色自若地说:“我去见皇帝怎知不是福分呢,何必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她母亲倒不好意思再哭了。武则天还有很好的文史知识修养,爱好文学、书法。她出众的才华,使得只知道为争宠而争斗的皇后、淑妃,在她面前相形见绌。高宗便产生了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心思。

高宗知道,改立皇后是件大事,必须听取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太宗临终时托付过后事的顾命大臣。为此,他还亲自到长孙无忌家去说明心愿。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太宗皇帝为李治迎娶的,不能轻易废掉;就是要改立皇后,也应当从名门望族中选择更好的女子。武则天的父亲,当年只是一个木材商人,只是因为帮助高祖李渊起兵,后来才当了工部尚书,封为应国公。因此武则天的出身实在很低微,不配做皇后。

他们的意见,代表的是士族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武则天代表的则是庶族地主阶级。从南北朝以后,士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就在不断跌落,庶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则在不断上升。而唐高宗当时又想摆脱顾命大臣对他的控制,这就使他必然要依靠有才干的,但是庶族出身的武则天。

一天,属于元老派的李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便问他:“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褚遂良很固执,坚持认为不可。他是顾命大臣,事情弄到这样,该怎么办?”

李回答说:“改立皇后是陛下的家务事,何必去问外人!”

听了李的回答,李治便下定了改立皇后的决心。公元655年,高宗李治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都废为庶人,打入冷宫;将武则天封为皇后;又将那些反对此事的大臣或诛杀,或放逐,连他的舅父、顾命大臣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高宗在公元660年以后,头晕病日益加重,使他不能正常地处理朝政。武则天对政治很有兴趣,而且权力欲也很强,因此百官的奏章常由她代批。从此以后,武则天便参与国政。她极力树立自己的权威,不久就凌驾于高宗之上。高宗心里很不痛快,西台侍郎上官仪便对高宗说:“皇后专权,有失民心,请陛下废黜她。” 高宗就让上官仪起草废后的诏书。

不料,此事立刻被人通报给武则天。武则天闻讯赶来,厉声责问高宗。高宗吓得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在上官仪身上。不久,武则天就找了一个罪名,杀掉了上官仪。

从此以后,高宗上朝,武后垂帘并坐。不论大小政事,都由武后说了算。公元674年,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朝廷内外,将他们二人并称为“二圣”。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亡。武则天先立儿子李显为帝,就是唐中宗。但中宗只是个傀儡,所有朝廷大事都由武则天说了算。中宗很不甘心,便自作主张,把皇后的父亲从小小的参军提升为刺史,并打算再把他提升为侍中。

武则天对此十分愤怒,立刻把中宗贬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李旦为帝。但只过了半年多,她又把睿宗李旦废了,改元为光宅,亲自掌握朝政,并重用武氏家族。武则天随便地废立皇帝,是对封建社会男权的挑战,也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不能容忍的;加上武氏家族仗着她的势力横行霸道,李唐皇族人人自危,因此引起一些人公开反对她。

先是徐敬业、骆宾王等人在扬州揭竿而起,他们公开提出口号:推翻武太后专权,拥护李显复位。不几天就聚集了十万之众,攻占了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淮阴等地。为了号召全国响应,作为唐代着名文学家的骆宾王,还亲笔写了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这篇檄文是一篇文采飞扬、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檄文中,有些文字把武则天责骂得非常厉害,但武则天看了以后却赞不绝口。她不仅不生气,反而认为朝廷没能任用骆宾王,实在是“宰相之过”。由此可见这位女皇帝的胸襟肚量。

武则天派大将军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镇压了徐敬业。此后又有唐宗室诸王起兵,反对武则天,但也被武则天镇压了。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将国号改为周,自己加尊号“圣神皇帝”。就这样,她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武则天的名言名句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2、丽容虽丽,犹待镜以端形;明德虽明,终假言而荣行。

3、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

4、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5、以色事人,不能久已。

6、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7、上下通诚者,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则近怀疑而不信。

8、忧患生于所忽,祸宫兴于细微。

9、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10、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11、事君事父,资敬之途斯一。

12、终身为善,一言败之,可不慎乎!

13、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14、非夫纯孝者,则不能立大忠。

15、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16、将视兵如子,则兵事将如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

17、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

18、慎而言,将有和之;慎而身,将有随之。

19、我能制之(桀骜不驯的烈马),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20、人臣之于君也,犹四肢之载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

21、忍所私而行大义,可谓公奖。

22、攻守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攻也。

23、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24、夫礼缘人情而立制,因时事而为范。变古者未必是,循旧者不足多也。

25、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26、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

27、人之事君也,使无难易,无所惮也;事无劳逸,无所避也。

28、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29、天无私硬,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四时无私为。

30、朋友不信,则交易觉。

31、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

32、君有过失而不谏者,忠臣不忍为也。

33、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34、臣以君为心,君以臣为体。

35、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36、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谋者谋于未兆,()慎者慎于未成。

37、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

38、人足者,非独人之足,国之足也;人匮者,非独人之匮,国之匮也。

39、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

40、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

41、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亲。

42、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不可止于远。

43、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44、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

45、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46、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47、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48、人恃衣食,犹鱼之待水;国之恃人,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无足则不可以步。

49、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

50、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写历史人物的武则天

全文共 190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曌”(zhào)字为武则天特别欣赏,拿过来作为自己的名字专用,任何人不得使用这字。从字形上看,“曌”象征着日月当空,象征着女皇君临天下的气势。“曌”字拆开来看,又成“明空”。或“空明”,颇含几分佛理禅机,切合武则天向佛的心意)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人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

永徽六年(655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诸遂良、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

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徐世等一些朝中要员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自此,皇家内宫大权,全部落人武氏之手。

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别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从永徽六年(655年)到显庆四年(659年)的五年时间里,她设法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使其郁闷而死;黜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逼其自缢;罢免朝中诸遂良、长孙元忌的支持者,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

显庆五年(66O年),高宗李治因患凤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则天从参政步人执政,“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虽在幕后,却遥控了朝廷实权。后来,高宗后悔,图谋收回大权,并密令中书侍郎上官仪草诏废后。岂知机事不密,“谋泄不果”,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为强,立将上官仪处死。高宗之举,功亏一篑,反使武后更为警觉。

由于则天武后处理政务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诿不决,甚为群臣敬服。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 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

从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天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