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知鲁迅作文【热门20篇】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浏览

6534

作文

1000

鲁迅祝福读后感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鲁迅写的《祝福》这篇文章以后,我有很大的感触,仿佛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此同时,也对那些不幸的人予以深深的同情。

《祝福》这篇文章中主要是塑造了祥林嫂这个被欺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文章通过祥林嫂在不同境况下的语言行动,展现了她那屈辱的生活和逐渐被扭曲的性格,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

通过读这篇文章,我就非常痛恨当时社会的那些不合道理的礼教。为什么要这样对待那些穷苦的人和妇女?难道他们不是人吗?同样这也使我感觉到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矛盾。祥林嫂本来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了,开始她也有丈夫、有家庭,但自从丈夫去世后,由于受不了婆婆的那种管教,于是就跑出来,通过卫老婆子帮忙到鲁四爷家中干活。她勤快、能干,即使开始鲁四爷的家人不喜欢她,但正因为她的勤快,他们也就慢慢的改变了对她的态度。可是天不由人愿,祥林嫂的婆婆竟然找到了她,并硬扯硬拉的把她给带回去了,不论她愿意与否,她都得听她婆婆的。谁叫当时的社会如此黑暗呢?说到这,祥林嫂的确不走运,回去后就被自己的婆婆给卖了,在她结婚的当天,她是不肯去的,可是那帮人把她绑起来,硬是推上了花轿。到那边后,她准备自杀,但是未成功,可尽管这样,那也罢,问题是她的这位丈夫后来又死了。因为这个丈夫还算有点财,亲戚们为了争财、争房,便把她赶了出来,最终连自己的孩子也没了。正因如此,她常常说她自己的故事,先开始还有人同情她,但后来所有的人都远避她并以她为笑柄。

世上的事真是难料,像祥林嫂这样命苦的人,又何尝少呢?封建社会中生活的人们如果有现在的人一半聪明、勇敢,我想也不至于这样。只要百姓齐心合力,封建统治者即使再狠,也敌不过万众一心呀!但毕竟社会背景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不同,所以讲什么也无益。

《祝福》这篇文章写出了当时社会的背景与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只要读过这篇文章的,都会对它有所感悟的。

[鲁迅祝福读后感作文七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悼念鲁迅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都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得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一点。然而我们并不想称他作巨星,比他作太阳,因为这样的比喻太抽象了。他并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壮观。他从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国青年的头上。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怀的吐露;一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同情的帮助。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爱护青年的。

然而把这样的一个人单单看作中国文艺界的珍宝是不够的。我们固然珍惜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也和别的许多人一样以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但是我们更重视: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在人类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驱。

鲁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的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无数的青年向着远远的一线亮光前进。

现在,这样的一个人从中国的地平线上消失了。他的死是全中国人民的一个不可补偿的损失。尤其是在国难加深、民族解放运动炽烈的时候,失去了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导师,我们的哀痛不是没有原因的。

别了,鲁迅先生!你说:“忘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忘记你的。我们不会让你静静地死去。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纪念馆的建筑与河水纵横交错,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是一座古朴而神圣、充满灵气又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现代展馆。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又不乏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陈列厅内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坎坷人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阵阵波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所感动……

走出纪念馆,不觉已是春雨绵绵。雨很小,很细,小得几乎听不到“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漫步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赏着这细雨中朦胧的白墙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丝台门,聆听着那一串串韵味十足的绍兴方言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我的耳边似乎还有他的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谜、给他讲故事的声音……鲁迅的卧室、厨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每到一个地方,都感到离这位一代宗师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三味书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循着鲁迅的描述去感受他当年读书时的氛围。“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就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图》,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大约是在揭示读书的真谛吧。走进去,我们看见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

再次走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还没有停,一样的小,一样的细,为这一趟鲁迅故里之游染上了一种别样的情绪。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故居门前潺潺流过,雨丝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平静的河面顿时裂开了好多条“缝”,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来……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乌篷船。在头戴乌毡帽,手持青篙的船家带领下,挥手道别了这座伟大的历史丰碑,而那一圈儿一圈儿的鲁迅情却久久地在我心中荡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与鲁迅的对话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当你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朝花夕拾》......,等等一系列作品问世以后,便不停地让我们笑着,又让我们深思着。

的确,我很认同你的说的“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句话在《阿Q正传》中表现的特别的淋漓尽致,把一个近乎无赖却又令人同情的阿Q刻画的即令人生厌又令人深思,真正的做到了撕破阿Q的麻木不仁并表现出中国当时人性的麻木。让我们不但看到了阿Q的愚昧又看出了国人的懦弱。

老实说鲁迅先生,虽然您是中国的文化巨匠,可在我初读你的小说时,却感到您写的那些东西既没有什么价值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修养,让人觉得你好象在写没有意义的逗人发笑的材料,这种想法直到明白你的写作意图以及看到您的“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之时才改变,才明白您所写的小说的真正韵味。

或许,在您看到我对您的小说又如此评价时,会不失风度的说一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在于揭出病因,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想,这大概就是你当初的“启蒙主义”吧!

鲁迅先生对于您的文章,我不敢说深得其精髓,却也知其几分真意,从文章中,我读懂了您,我想,大概在写这些小说的时候,您拿的不是笔,而是一柄刺入敌人心脏得尖刀;是一座惊醒麻木国民的警钟,是自己的一腔热情。而你写出的,不仅仅是小说,还是一面镜子,一面能照出人本性得镜子;更是一根鞭子,一根激励、鞭策国民时时向上的鞭子。

或许,此时你会说:“不要人夸文章好,只想留言警国人。”但我却要说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你说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说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鲁迅先生,我了解了你的“凡是愚弱得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也只是毫无意义得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鲁迅传读后感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课文里常常写到鲁迅,或许是一种好奇和迫于理解的心理,我阅读了《鲁迅传》。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绍兴。他年幼丧父,生活寒苦,靠姐姐和母亲帮别人干活维持生计。1918年5月,他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鲁迅的小说还被译为很多种语言,在世界上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中华革命的主将”。

这本书讲了鲁迅一生的经历、思想、作为、所做的作品等等。从这本书里,我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言行。我了解了鲁迅的平凡但伟大的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名言便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到处“碰壁”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虽然他晚年却因病而死,但是鲁迅先生当年用文章喷击当时的社会,为了革命为了国民思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努力和心血。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那个时候社会对人们的生命是那么的不负责任,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但我们中华同胞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热血青年。就是千千万万个像鲁迅先生那样的热血同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在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向伟大的鲁迅先生学习,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努力奋斗,做一个正直,无私有知识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生的呐喊——研究鲁迅的一生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这个富裕勤劳的周家院落之中,周树人哇哇降生,这注定了中国文化史的改变。

幼年时期的鲁迅,丰衣足食,自由快乐,家境厚爱,并且还是名门望族。他在私塾里饱读诗书,十分受人尊敬。与少年闰土的友谊,去看戏、偷别人罗汉豆的欢喜、有趣,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阵阵欢笑。

但好景不长,在鲁迅13岁后,他的爷爷周福清因为被误认为是科举舞弊,抓入牢中。鲁迅一家为了救出祖父,变卖家产,经过努力,终于救出了原来要被“秋后问斩”的祖父。祖父回到了家中,但这个家,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华荣富贵,欢声笑语了。家庭变故,家道中落使鲁迅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族。家道中落,给鲁迅留下了失落。但是,鲁迅因为想要重新挣回以前的种种精神上的损失,十分刻苦地读书,并且处处体量着母亲。这时父亲已经去世,亲戚与他人的歧视、侮辱和游耍,给鲁迅带来了沉痛的打击。鲁迅没有被打倒,他以肩扛起整个失落的家庭。

父亲的死亡,对中医的不信任,让鲁迅来到日本的仙台医学专家学院。藤野先生的帮助,让鲁迅成绩突出。但一切改变于那一张影片。这使他最终弃医从文。他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决定呢?都是因为那一张影片,与那一阵欢呼。中国学生看着中国人被日本人给用枪杀死也不知羞耻,而在鼓掌欢呼。鲁迅再也看地不下去了。鲁迅知道自己医术再高明,也治不了国人的病,这种病,也许只有他才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于是立刻弃医从文。

但鲁迅的弃医从文,从一开始就不顺利,鲁迅渴望用手中的笔唤醒我们这个遭受百年屈辱仍昏睡死沉的民族。但鲁迅刚开始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成功,不仅读者很少,即使是仅有的读者也很难产生共鸣与精神的振奋。再加上混乱的时局让鲁迅感到救国的无助、无望,于是开始在研究佛经和历史中逃避现实。从1913年到1917年,鲁迅一直沉在自己的家中,低着头,只想逃避下去。

但是,钱玄同的“铁屋子”对话,终于让鲁迅重新站了起来。从1918年到1936年的十月,鲁迅自开始创作,便源源不绝。

一生呐喊,这位伟大的巨人在1936年10月19日轰然倒地。

一生的呐喊,鲁迅,是一名真正的善为他人,创作不休的民族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乌镇和鲁迅的故居八年级作文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I woke up at half past eight this morning. Then i got up and had breakfast. Yesterday with you, i want to go to Wuzhen and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u Xun play. So , i got up early. I first went to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u Xun play. The facilities in the room, the decoration, the bed, the chair are all in ancient times. There is a big wall out here. Write "the hometown of Lu Xun".After visting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Lu Xun, i went to Wuzhen by through train. I spent 1.5 hours on the road. I came to Wuzhen, i feel that i came to Yunnan. Here is a water Village style. People go boating. Unfortunately, although the weather is good. The light of the sun is very strong. I am going to get a tan. It is still hot. I have got my back on my back. To travel once may have to pay the pr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

意思:我今早在八点半的时候就醒来了。 然后,我起床吃了早餐。昨天跟你们说好了,我今天要去乌镇鲁迅故居游玩的。所以,我早早的就起来了。我首先去了鲁迅的故居游玩。屋子里面的设施,摆设,床,椅子,全都是古代的样子。在外面还有一面很大的墙。写着“鲁迅故里”。接着参观完鲁迅故居后,我坐直通车来到了乌镇。我花费了一个半小时在路上。来到乌镇的我,就感觉来到了云南的我。这里有着水乡风情。人们出行都要划船。可惜的是,天气虽然好,但是太阳的光太强烈,快要把我晒黑了。我很热。吧我的后背都晒得蜕皮了。去旅游一次可能就要付出美的代价吧!

[乌镇和鲁迅的故居八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的一生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想不到我已与您阔别二十多年了,您一切安好吧!

在这二十多年里,我并没有忘记过您那高大的形象,相反是日益清晰高大了。我永远都忘记不了您在仙台时,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与热心的帮助。其实那时的我就明白,您这样做,小而言之时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了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您是位真正的学者,治学严谨。您无民族偏见公正地对待一个来自“弱国”地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我唯有你这样的先生而骄傲。我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向我父亲似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自从我看到外国人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我的意见却发生了变化。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唤醒爱国主义精神。于是,我最后弃医从文。但是,无论我的路怎样走,我永远都感激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李白与鲁迅之间作文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而我们的诗仙李白和大文豪鲁迅也为我们中国的文化铺下了坚实的道路。

伴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高唱,李白来了,他走在了中国文化的前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正是这刀与水的绝配,酒与愁的结合,造就了这位傲视群雄的诗仙。他迎着封建的刀刃,一次次批判统治的腐朽。最后,他终于厌倦了宫廷的勾心斗角,碌碌无为于是他再次高歌: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走出了是非。

鲁迅是影响了中国近代的伟大人物。帝国主义的国家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是他以他的笔杆子敲醒了中国人沉睡了多年的思想。那可怜的孔仪己正是中国当时社会的写照。人们生活的苦不堪言,那些居高位或是珠光宝器的人,如此的冷漠,在他们的眼中,只有那金黄色的垃圾,他们忘了自己也是中国人,而鲁迅却没忘自己永远是个中国人。

两位毫不相干的中国人文化的前辈,却同样以他们中国人特有的铁骨铮铮为我们后人书写了一张最美的中国魂。那是中华大地上的瑰宝,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李白和鲁迅之间,是民族的灵魂,是中华大地的守护之神。它宛如东海中那威力无比的定海神针,发射出那耀眼的光芒。

[李白与鲁迅之间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以鲁迅为榜样作文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字豫才。他时常穿着一件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体的“一”字。鲁迅还被人民称作“民族魂”。读了他童年时代的几件小事,一是鲁迅从小看不惯小霸王八斤以强凌弱,就指责八斤,打抱不平,主持正义,结果自己遭到了一顿毒打,但他丝毫没有退缩。

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感触颇深。鲁迅他不顾对手是多么的强大,总是勇敢地面对,作为正义的化身。我远远无法与鲁迅相比。

记得有一次,我们院子里的小霸王朱定邦有来欺负小布点朱安妮了。朱定邦不经义地用力地推了一下朱安妮。朱安妮便摔倒在地,失声痛哭起来了。我扶起朱安妮,可我不敢上前与朱定邦理论,反而扶起朱安妮就跑到一边儿去了,看都不敢看朱定邦。以后,我和朱安妮一见到朱定邦就躲开。

读了这一篇文章之后,真是觉得惭愧。想一想鲁迅小时候主持正义的事情,而我却对这一点儿小事就背而躲之,生怕把事情沾到自己身上。我一定要想鲁迅学习,做一个勇敢的主持正义的人。如果人人都主持正义,歪风邪气就会少很多。要是人人都有一颗正义的心,那么世界将充满了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鲁迅的名人名言集锦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1.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2.从来如此,便对吗?

3.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6.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7.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8.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9.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见泯恩仇。

10.此,大抵!

11.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2.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13.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1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6.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17.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8.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9.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鲁迅名言

20.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21.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22.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23.纠缠如毒蛇,执着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24.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5.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

26.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27.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28.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

29.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30.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31.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32.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33.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34.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35.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37.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38.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39.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40.……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41.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史上曾有这样一个人,瘦瘦的身体,黄里带白的皮肤。头发一寸寸像刷子似的直竖着。胡须像隶体"一"字。又浓又黑。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蓝色长衫,手里拿一根安烟。有人曾说过,将他放在人群中都识别不出来。就这么一个长相平凡的人,他手中挚的笔。?一度揭示旧社会的黑暗。他的文章是犀利的,是泼辣的,是敌人感到深深的恐惧,他是谁呢?他就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出生于1881年9月25日,逝于1936年10月19日。他是浙江绍兴会稽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1902年时,鲁迅东渡到日本留学学医。但有一次在学校看电影时他却,他看见了这一幕:当日本人用刺刀挑死一个俄罗斯走狗的中国人时。围着一大群的中国人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看着同胞被杀死。这一幕极大刺激鲁迅的心,他认为一"医人"只能将人的身体治好。却对麻木的心没有起到作用。所以他弃医从文。回国后,在1918年的中国杂志《新青年》上,第一次用鲁迅做笔名,发表了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我好奇极了,鲁迅先生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什么样的?这又跟"医心"有什么关系呢?我急急的去翻阅了这本书,却没有找到任何有关旧社会的词句。我却沉浸在《狂人日记》的世界中一早忘了翻书的目的。

这本书很荒唐,语言"杂乱无章"。但他荒唐似乎荒唐的有理式的,将我深深吸引住了。"吃人"这个词语在我脑海中徘徊,我想这"吃人"绝对另有含义。反复的翻阅,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当根据创作背景去对比时,便恍然大悟-原来吃人是当时社会中那些愚昧无知,残忍的人所干出的血腥的事情。

我不禁佩服起鲁迅起来。他的文章果然如传闻一样,犀利,泼辣。将吃人这件事变得丑陋、下贱。我不禁崇拜起鲁迅那支笔来。虽然巜狂人日记》只是隐喻。但我仍为鲁迅先生那股,敢与黑暗社会作斗争的精神感到钦佩。

鲁迅先生用大半生的时间,以笔做武器与抗争。当然就少不了有与出版社的一些故事。

有一次鲁迅先生在一家知名的出版社发表文章。因为当时收费是按字数算的。这家出版社就不把标点符号算在内。鲁迅先生有一次就把一章没有标点的文章拿去发表。出版社就以没有断句为由拒收。鲁迅当即回道:既然标点不值钱,那说明标点便可有可无,为什么标点不算字呢?我读到这儿不禁想发笑。鲁迅先生可真幽默呀!居然能想出这种办法让出版社妥协。

他不仅幽默风趣,而且在周海婴眼里他还是个好父亲。

周海婴曾写道我"我竟斗胆,把父亲专门买给我的留声机大卸开了"而父亲总是叹息一口勉强让步,这个父亲可真好呀!要是我爸爸知道我又把什么东西拆开了,非打死我不可。哎一如果我的爸爸也像鲁迅一样那该多好。

鲁迅先生在我心中是那么慈祥、伟大、勇敢、置自己生命于度外,不顾一切地投身革命事业之中: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却反叫社会低层注意身体。不让他们干重活。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一不停对他施加打击,他却毫不畏惧,即使生病了也不放下自己的工作。他永远是我学习的目标。世人将永远记住这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迅全集读后感

全文共 1190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现代主义文学,我最敬重的欣赏的作家之一是周树人,或许对于他,接触的都只是局限于一文文的纸上篇章,但仅从一纸字迹便可闻名于世,其文采以及才能的高低便不言而喻了。

而我们了解其人也尽是从《鲁迅全集》开始并作为依据的。记得第一次读鲁迅的作品是在小学时代,翻看家中前辈的藏书时发现的一本泛黄色书皮的《阿Q正传》,字体还是六七十年代开始被渐渐习惯的白话文,当时,只要是认识些许字的人大都能看懂。而小学时代的我是一个很安静的孩子,无聊时我可以拿起一本喜欢的书在温和阳光下享受整个下午,那时候看书完全是因为好奇,至今依旧记得初初看啊Q时只是一昧的想了解一个陌生人的非同寻常的故事,而完全不懂其中的任何寓意。

我喜欢啊Q。这是最初的感觉。我不觉得阿Q有任何问题,反而更欣赏他的那份在我当时看来伟大的豁达以及天真的乐观。对于孩子来说,或者好奇是最大的动力,不管做什么。我以为啊Q最终终会有属于他的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我也好奇当时的结局,即使当时幼稚的头脑在文字中间早已嗅到不安的成分,但依旧憧憬和幻想有另一种落幕。

其实说真的,从当初的真实情景来说,在最后为阿Q拉上幕帘时我真的流泪了。好像只是一份同情和悲悯就能把我堕入苦海,那时的我无比脆弱。可是,当一个纯真的孩子的梦想在无比憧憬中破灭时,谁也不会怪孩子。所以我开始写作,我最初的意图也许真的是有这么一份弱小的执着在里面,我要用手中笔把啊Q救活,他那么可怜了为什么还要有如此的结果,我讨厌鲁迅,他太狠心。

而,就像我们的道路早已被设下了前进的轨道一般,即使讨厌鲁迅,在后几年也总是不断邂逅鲁迅的作品,在我们的不期而遇之间,我也开始从象牙塔走出,准备步入另一个未知的世界,思维在不断的变幻中似乎总是会在某刻发生不可思议的事,在教科书有意无意的安排下,在啊Q过去多年后,我又一次迷上鲁迅的作品——《孔乙己》。当然,在此时说完全失去了啊Q的影响那是不可能的,相反在过去几年,虽然一直抵触鲁迅,但在教科书的必修课文上自己被迫接受了更多的鲁迅思想和文学的同时啊Q亦渗入心里,而自己看来,啊Q或许走了,但似乎他的那种自我暗示和转移的方法与执着和傻傻的话语给了我一种另类的勇气,也许每个人都是如此吧,只是更多的人没有发现,更多的人却是在逃避,在自我欺骗。于是,在多年后,我在想,到底谁更可怜。

当然,不管如何我也可怜不了那么多人。因为在啊Q后我又看到了孔乙己,我不敢想象后面了,因为只是啊Q就让我留下如此多记忆,虽然鲁迅先生已逝去,但我知道后世总会有诸如鲁迅先生的能人才子存在,倘若他日某人直接从新闻报道,而非小说作品时我们又该如何,我们能如何。于是,生活在继续的同时,我也希望可以在不断前进的空暇能够看到更多的人在真正品读啊Q和孔乙己之后展现一丝释怀的笑靥和真挚的沉思,而不是一声声刺耳的嘲笑,或者一次次饭后闲谈的无聊话题。

你要知道,我们内心都有一个啊Q和孔乙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怀念鲁迅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都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得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一点。然而我们并不想称他作巨星,比他作太阳,因为这样的比喻太抽象了。他并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壮观。他从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国青年的头上。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怀的吐露;一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同情的帮助。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爱护青年的。

然而把这样的一个人单单看作中国文艺界的珍宝是不够的。我们固然珍惜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也和别的许多人一样以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但是我们更重视: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在人类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驱。

鲁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的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无数的青年向着远远的一线亮光前进。

现在,这样的一个人从中国的地平线上消失了。他的死是全中国人民的一个不可补偿的损失。尤其是在国难加深、民族解放运动炽烈的时候,失去了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导师,我们的哀痛不是没有原因的。

别了,鲁迅先生!你说:“忘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忘记你的。我们不会让你静静地死去。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难忘一个人鲁迅作文[]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怀揣着对鲁迅的崇拜,爸爸妈妈答应带我去绍兴看看,我最难忘的鲁迅故里作文700字。

汽车一路行驶到了鲁迅故里门口,我兴奋地冲了过去,门口早已是人山人海,几个老外慕名而来,格外显眼。入口处一幅巨大的画像吸引了我,鲁迅身穿长衫,手夹香烟,皱眉思索,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随着人流,我们步入了鲁迅纪念馆。一尊大型的青铜坐像引人注目,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严肃而又亲切,眉宇间深藏着许多遐思。大厅里,详细地陈列着鲁迅坎坷的人生和他发表的名著,一件件一篇篇,让我心中不禁卷起一阵阵的波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感动。

走出纪念馆,跨过高高的门槛,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看过许多间房间,走过许多条弄堂,我见到了鲁迅的卧室,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几把椅子和一张书桌,如此简陋的布置,我不禁对鲁迅的朴素而感到惊讶,从侧门过去,我们来到“天井”,桂花树下,一个小孩子托着下巴认真地倾听着老人给他讲故事,于是,我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在我眼前,每到一个地方,我隐约感觉到自己和鲁迅走得很近。

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三味书屋看看,走过一道石桥,顺着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读书的地方,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几张陈旧的课桌整齐地排列着,我的目光一直在搜索鲁迅的课桌,终于被我发现了,我猴急地跑过去,看见鲁迅的课桌上刻着一个“早”字。据说,这是鲁迅因为上学迟到,被先生严厉批评后,刻下“早”字自勉,我顿时被鲁迅刻苦学习的精神而倾倒,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贪婪地四处搜索鲁迅的点点滴滴,这里真是鲁迅成长的摇篮。

我掏出了一把茴香豆,坐上了回家的汽车,我为自己是绍兴人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呐喊读书笔记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读过的这些书籍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鲁迅呐喊了。呐喊深刻地揭露了旧时封建社会的残忍,从中我也读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残忍景象。从狂人日记到孔乙己再到啊正传,从风波到故乡再到社戏,没有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笔锋与封建社会的欺压百姓的人们手中的尖刀、火枪做斗争,他犀利的笔锋令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无论是他的文章还是他的爱国之心,都是那么地令人肃然起敬。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社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辈的精神不能丢啊。

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

在人们孤独的时候,读书变成了最大的乐趣。这时它既是人们丰富知识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娱乐品,当人们在这时看它时,会感到快乐、轻松;而在人们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从读书中获得的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是无穷尽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读一些好书,对自己是有利无害的,如果能够在实践的时候不是单纯的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而是在书中的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结合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才是读好书的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鲁迅低调的爱情故事

全文共 163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提起鲁迅,人们更多的是想到了鲁迅那座雕像,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眼神,那本惊世骇俗的狂人笔记。可是我们却不会将他和爱情联想起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鲁迅的爱情故事

1904年,留学日本的鲁迅把短发照赠给好友许寿裳时,背后题写了“灵台无计逃神矢”的诗句,来抒写个人心中的隐痛,有着母亲包办婚姻的冤苦!纵观他的一生,鲁迅经历了前半生封建包办婚姻的痛苦煎熬,到后半生终得自由爱情的幸福!

1898年,鲁迅决意“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到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母亲鲁瑞想到儿子已十八岁,是觉得应当给孩子说一门亲事的时候了。她先想到的提亲对象是小舅父鲁寄湘的大女儿琴姑,并向他家提过这桩婚事。依据绍兴旧时婚俗,同姓不能成婚,而姨表姑表虽血缘很近,倒是可以成婚,还美其名曰“亲上加亲”。琴姑汉文出众,能看极深奥的医书,打小与鲁迅玩在一起;比鲁迅小两岁,属羊。俗语说“男子属羊闹堂堂,女子属羊守空房”,属羊的女人要“克夫”的!而鲁迅出生是“蓑衣包”(胎盘先生下来),乡俗认为这样的人命弱,难以养大。于是,通晓人情世故的“长妈妈”便出来反对这门亲事,说是“犯冲的”。这门亲事便再也不提了!

恰在这时,隔壁的谦少奶奶受婆婆之托,要把婆婆的内侄孙女朱安说给鲁瑞作大儿媳,前来给鲁迅说媒。朱安1878年生于绍兴城里丁家弄一户殷实人家,她家有两幢三进屋宇,有书房,有石池、花园等。谦少奶奶便奔走于周朱两家,使议婚的事有了较大的进展,于是鲁瑞向朱家送去头盘“财礼”。1902年3月鲁迅以优异成绩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赴日本留学。在此期间,母亲来信说为他定下朱家这门亲事。鲁迅无奈之余,从东京写信给母亲,提出让朱安放足与读书。1903年8月,鲁迅利用暑假回绍兴探亲,母亲向他谈及了此婚事,并不顾鲁迅反对,给鲁迅定下亲事。暑期后,鲁迅又返回日本。1906年夏,鲁瑞托身体有恙召回在日本的鲁迅,并筹办婚事。鲁迅感到了母爱的盲目与可怕,但又不愿刺伤寂寞的母亲的心,任人摆布与朱安成亲。鲁迅心中苦闷不乐,逢人便说“这是母亲要娶的媳妇”。婚后四天,鲁迅带着婚姻不幸的隐痛,又东渡日本。与友人许寿裳沮丧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直到1919年12月,鲁迅把母亲、朱安、三弟接到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定居。朱安女士成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也成封建婚姻祭桌上一个苦涩的供果!

1909年鲁迅结束了长达七年之久的留日生涯,回到故乡。1912年5月,鲁迅北上,开始了北京长达十四个春秋的生活。1923年10月,鲁迅开始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讲授《中国小说史》,许广平成了他的学生。每到鲁迅来上课,许广平总是挤到第一排中间的座位上,入神地听鲁迅讲课。1925年3月,许广平给鲁迅投寄了第一封信,信中以“小鬼”之称,探问鲁迅“孤寂生活,其味如何”。随后,两人展开了书信往还。随着了解的深入,两人互生好感,互递情丝,萌生爱意。此时的信中,鲁迅则称许广平为“兄”“大人”“阁下”,而许广平则自称“愚兄”并称鲁迅为“嫩弟”。尽管与鲁迅相差十八岁,鲁迅也有着包办婚姻强加给他的“礼物”,而许广平全然置之不顾,写了《风子是我的爱……》,来赞美这段纯真的爱情!而鲁迅也写下《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

1926年8月,鲁迅和许广平告别了这座曾经带给他们苦闷和欢乐的古城同车南下。9月两人分别登上“新宇”号和“广大”号轮船,鲁迅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到广州任教。两人在热恋中乍分两地,便有了浓烈的相思之情。1927年1月,鲁迅到广州中山大学执教,两人又相聚。在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岁月里,鲁迅与许广平经历了分离的痛苦,也品味了重聚的甘甜。1927年10月8日,这对有情人终在上海横滨路幸福地结为伉俪。

鲁迅对于朱安是无爱的婚姻,而对于许广平则是相濡以沫的厮守!

公元4世纪,古希腊流传一首诗《维尼丝祭前夕》:“没有爱的,愿你们明天爱起来;在爱着的,愿明天仍然爱。”(现居:浙江诸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鲁迅《藤野先生》读后感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藤野先生》也同样记录了鲁迅的心路历程,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转变,表达了鲁迅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鲁迅留学日本之时,是“风雨如磐暗故园”之时,也是鲁迅个人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时期。“但从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中,鲁迅才深刻地认识到,学医可以拯救人的身体,却不能拯救人的灵魂。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人,他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参加新文化运动,对历史的发展贡献很大。

他一生只出了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回忆了从青年时期以来的经历。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是作者回忆一位日本的老师藤野先生。

作者重点回忆了在仙台和藤野先生学医的故事。作者写了藤野为我一一订正讲义,描绘出一个和蔼的热心的老教师形象。可是让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作者竟然对科学很不严谨,对血管的位置错误不但不接受还认为自己这样画画儿好看。这点最后学年试验成绩给了他一个警示,“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我对鲁迅这一点也很不满意,有这样好的老师手把手教,居然对自己的要求仅仅是没有落第!

我认为,鲁迅这样做是辜负了藤野先生对他的期望,也是自己时光的荒废。只有刻苦学习才对得起中国人民纳税的钱,只有名列前茅才能给中国人扬眉吐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作者医治国人身体的理想,完成藤野先生给中国传播新的医学的心愿。

在作者被讥刺后,藤野先生主持正义,为中国学生赢得了尊重。我十分欣赏他正(义)气的作风。

作者认为要救国需要救思想,于是放弃了学医,这点可以理解。可是让我再一次感到失望的是,藤野很重感情地交给作者一张背面写着“惜别”的照相后,作者却没有把自己的照片寄过去(作者当时没有相片),在离开西安之后也没有补寄给他。

如果我是藤野先生,我会每天到传达室问是否有信,过一阵后,我可能会担心是不是鲁迅的信在半路寄丢了,再后来我可能会更加担心他的安全。因为我从藤野先生之前对他的态度看到,藤野是十分想培养鲁迅的,而且从得知鲁迅弃医从文之后的“叹息”和离别时的表现看,藤野是很惋惜的。鲁迅尽管有他的理由,但是这些不过是借口,既然心存感激,话怎么会无从谈起呢?完全可以从几句问候,几句感谢谈起。

但是我仍然能够看出鲁迅还是很感激藤野先生,并以藤野先生的警示自己,要为中国革命继续出力。只是我对他在以上几件事情的处理有些不满而已,我想在这点,我可以做得比他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走向鲁迅_1200字

全文共 1269 字

+ 加入清单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塞天地之间的黑暗和寂静。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与觉醒……

——题记

也许,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大多在于他的作品,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为革命献身伟大品质和崇高精神。一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塑立起了他在中国历史上高大形象,在人们心中刻下了他的印迹。

巴金爷爷曾经赞美鲁迅“你象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象一颗永不殒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

鲁迅总是活在他自己著作里的。他写下了很多深刻的话,也说了些过激的话。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圣人”,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承认谁是“圣人”。他的祖上也“曾阔过”,到他却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户儿”;父亲久病,作为长子的他经常奔走于当铺与药铺,受尽白眼;他曾因溜进百草园翻何首乌,捉斑蝥,被先生责罚;他留过学,学过医,成绩平平,弃医从文;他思想活跃,先是进化论,继之超人哲学,后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国近代思想快速发展的痕迹。但他自己的世界观,影响几代中国人。他“呐喊”过,想凭一己之力,唤醒沉睡的同胞,捣毁令人窒息的“铁屋子”;他也“彷徨”过,孤独地在故纸堆里抄写古碑;他更妥协过,接受了母亲“赠送”给他的“礼物”;他绝对疲惫过,“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总之,他同普通人一样,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对,他自己也曾说“矫枉必须过正”;他深情祝福中国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无法“忘却”!

不久,我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从文中我懂得了鲁迅先生立志救国,年轻时到日本仙台学医,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自从在学堂看了电影后,看见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那些中国人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枪毙,还拍手欢呼的情景,鲁迅先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受伤,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他发现,无论他的医术怎样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体,只能使国民变得强壮,但是并不能唤醒中国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给俄国人看客。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医学,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

这位巨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的行动蕴含着中国将要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他为了中国,为了民族,为了新中国的到来,她真是费尽了心血。今天,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惜,他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更应该汲取鲁迅精神力量的领域,继续向鲁迅思想前进,迎接更多的挑战,为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故居的百草园里

绍兴鲁迅故居的院落很深。看过好多间屋子,拐过好多条小过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

园子里已有不少游人,多是大人,也有几个孩子。园子很小,很普通,生长着与别处一样的树、一样的草、一样的菜苗,但游人却看得很认真、很投入、很虔诚。大人们读过很多鲁迅著作,吸取过鲁迅精神的营养,一走进鲁迅故居,就生出一种神圣感,一种崇拜心情,即是这片小小百草园,也视为一块圣地。孩子们似乎耐不住过分肃穆的气氛,有些不安分了。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本不相识,但互相递了个眼神,便一下沟通,于是挣脱被大人牵着的手,亲密地走在一起,像左邻右舍的同伴,像同窗共读的好友。他们先瞅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树,又蹲下用细树枝打探菜畦边的小洞子,又拥到墙边翻砖头、瓦片,拨动密实的草丛。大人多熟读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孩子们的心事,他们定是在寻找曾给童年鲁迅带来过乐趣的桑葚、皂荚、蟋蟀、斑蝥、蜈蚣,还有那条传说中的美女蛇,都会心地笑了。孩子们的家长即刻告诫他们,别忘了在小本本上记些什么,以便回去写好作文。孩子们不理睬,仍专心地寻找着。忽然,有几只麻雀飞来,停在枝头,冲着游人喳喳叫了几声。这里的麻雀似乎习惯了人来人往的环境,一点儿不怕人。戴小红帽的男孩惊喜地说:“麻雀,麻雀!”于是,孩子们迎着麻雀欢跃起来。麻雀本是很平常的小鸟,随处可见,可这是百草园里的麻雀呀,是鲁迅描述过的麻雀呀!麻雀飞去了,小红帽望了会儿麻雀飞去的方向,对童伴说:“鲁迅小时候不机灵,不会捉麻雀。”小红帽的妈妈听了,觉得儿子在众游客面前,竟说出这样的话来,似乎对鲁迅有些不敬,可见平日教子无方,有些难堪,打了儿子一巴掌:“你胡说些什么呀!”儿子不服,争辩说:“是鲁迅自己说的,他半天只捉了三四只,润土的父亲半天就捉了几十只。”大人们都劝解妈妈,孩子不是胡说,鲁迅的确是这样讲过的。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大人、孩子怀着同样热爱鲁迅的心情,千里迢迢来寻找鲁迅,大人看到的是伟大,孩子们看到的是平凡,在孩子们心里,鲁迅是和他们一样喜欢玩乐的孩子,是他们的好伙伴。

走出鲁迅故居,要去三味书屋,看鲁迅少时读书的地方。小红帽和妈妈又归于和好,手牵手走在最前边,小声说着什么。也许妈妈觉得,刚才在百草园里,本不该与儿子发生那场小小的冲突,他们来寻找的都寻找到了,他们寻找到的都是真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四,我们去了位于绍兴的鲁迅故里,众所周知,鲁迅生前写过许多好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白话小说》,有《狂人日记》……,能来到他的故里,我既开心又激动。

到了鲁迅故里,天下起了雨,像是给鲁迅的家遮了一层面纱,又像是鲁迅在思念自己的家人,但是鲁迅故里还是游人如织,丝毫不受雨水的影响。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参观鲁迅祖居。进门抬头就看见“翰林”两字,随着人群再往里走依次是德寿堂、香火堂、书房、卧室,最后是一个大大的厨房。每间房子之间都有走廊相连接,不会受到日晒雨淋,房间里的家具保存完好,也十分精美。用我老妈说的话:不愧是翰林之家呀。

接着,我们参观了与鲁迅祖居隔河相望的三味书屋。听说鲁迅先生的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果然,有一张旧桌子上刻着一个“早”字,为什么刻早字呢?因为有一次鲁迅的母亲生病了,他要伺候母亲,天天迟到,先生就用戒尺抽打鲁迅,于是鲁迅为了不迟到,才在桌子上刻下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不要迟到。

然后,我们又来到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我完全不理解老妈嘴上说的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我发现百草园的菜,都像被大雨遮盖贴在地面上,地上的小虫子,都惊慌失措地爬回了洞里,一只巨大的蚂蚁紧张地在原地转圈……。

游玩好百草园,我们去坐了一下具有绍兴水乡特色的乌篷船,吃了绍兴特色小吃臭豆腐。

今天真开心!鲁迅故里真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