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哲理故事:采摘果子的方法(最新20篇)

浏览

964

作文

1000

古人的智慧哲理故事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朝建国初年,两浙向朝廷进献了一条长二十多丈的龙船,船的上部是多层的楼房,还设有专供皇上游玩时的御榻。过了一些年,这条船因风吹雨淋日晒,腹部毁坏了,朝廷想对它进行修缮,但因水上不方便施工,所以就搁置下来。到了熙宁年间,有一个叫黄怀信的宦官想出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就是在金明池(船所在的池子)北边另挖一个大坑,坑的大小以能容纳龙船为度,在坑下立木柱,柱上安大木横梁,然后把水放进来,等水放满了以后,顺水将龙船引进坑中,船就会浮在水面,恰好停在横梁上面。然后,再用水车将坑里的水排出去,龙船便会安然架在空中的大横梁上,这样就可以修缮了。等修缮完毕,再引水浮船,就可以将船开走了。那么,大坑是不是就没有用了呢?黄怀信还建议:在大坑上面建筑一座大房子(其实就一个房盖儿),大坑便成了一个藏船的库房,以后,龙船就再也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了。朝廷采纳了黄怀信的建议,果然将龙船修缮一新。

《癸辛杂识》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也是关于宦官的:战乱年间,许多家庭为了避免财产损失,都会在院子里挖一个窖,把值钱的东西放进去,上面再填上土。可是啊,那些盗贼和军人早就了解了这个情况,所以许多人家的窖都被挖开了,所藏的财物也都被洗劫一空。有个有钱的宦官,在走的时候也将财物藏到了挖好的窖中,却只损失了少数不值钱的财物,大部分值钱的财物都保存完好。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宦官挖了个很深的窖,把大部分重要的财物放到最下层,放好之后,用石块盖住,石块上面再盖上土;然后,又把一些不重要的财物放到土上,再在上面砌上砖、盖上土。这样一来,当有人挖开窖的时候,看到最上面的财物,将其拿走,就不会再往下挖了,因为挖的人想不到下面还有一层,如此一来,放在最下层的那些值钱的财物就保住了。

据《万历野获编》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女真及阿拉伯等国来中国进贡,回国的时候,都要携带大量中华物产回去,仅瓷器就要带数十车。瓷器这种东西容易损坏,特别是那么远的路,能够完好无损地运回去很不容易。可是,这些国家的使者几乎都能完整地将瓷器运回国内,基本上没有损坏的。什么原因呢?原来,他们买到瓷器以后,先在每一个瓷器中装一点土,然后再放入少许豆麦,再将瓷器一一摞起,数十个捆绑成一体,把捆好的瓷器放到潮湿的地上,并不断地往瓷器上洒水,过些日子,豆麦就会发芽,芽茎越长越长、互相缠绕,就会将瓷器牢牢地固定住。此时,即使把瓷器扔到地上,它也不会破碎了。

由此看来,古人拥有很高的智慧,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时所想的办法并不比当代人逊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经典小故事的哲理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一:当初上帝造人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大包袱。人类常向上帝抱 怨,怨自己的包袱太重,别人的太轻。有一天,上帝叫这些人交换包袱,可是把 别人的包袱背过来以后,反而觉得更沉重,觉得不如以前轻松。 感悟: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故事二:当初上帝造人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大包袱。人类常向上帝抱 怨,怨自己的包袱太重,别人的太轻。有一天,上帝叫这些人交换包袱,可是把 别人的包袱背过来以后,反而觉得更沉重,觉得不如以前轻松。感悟: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故事三:司机考试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 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 只剩下三名 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 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感悟: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故事四: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 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 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 点, 再快一点, 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 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感悟: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陪你做只蘑菇的经典哲理故事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里,不吃也不喝,也拒绝与任何人交流,像一只真正的蘑菇在森林里。心理医生见状,想了个办法,他也撑了把伞,默默地蹲坐在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也可以散步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学他的样,站起来走走。不久,医生开始吃一个香喷喷的汉堡包,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能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便开始吃东西。几个星期以后,精神病人恢复了正常生活,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凡当我们与身边的人发生分歧,循循善诱就显得很重要。

只有顺着对方的思维脉络,巧妙地穿插自己的想法,温婉而不露痕迹地晓之以理,才能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意见,

从而改变他原先的想法和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世上没有小孩儿哲理故事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个小小的雪糕店,自开张以来,生意一直很好,每月利润保持在5000美无左右。其实,相比同类商店,这个小店的规模和装潢都要逊色一些,但是,它的生意偏偏要好很多,为什么呢?就因为这家小店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店主。

店主叫贝克·约翰逊。两年前,身无分文的他想开一个雪糕店。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并答应提供10000美元的资助,但是另有7000美元的资金缺口必须由贝克自己解决。

父亲经营着一家兽医诊所,贝克在诊所外摆开一个小摊儿,销售柠檬水和蔬菜。柠檬水和蔬菜都是贝克自己联系送货商运来的。在吸引顾客方面,贝克也有自已的绝招,就是咧开门牙脱落的小嘴,向过往的人们献上天真无牙邪的微笑。

一段时间后,贝克依靠小摊儿赚足了7000美无,可以开办心仪的雪糕店了。在征得父亲同意后,他请人将自家的山羊棚改造成一间店铺,并自己进行内部设计,前后花掉了1000美无。接着,他用15000美无购进了5台雪柜,用500美无进行商业注册。为了学习卖雪糕,在父亲的陪同下,贝克又带着500美无特地到宾西尼亚州州立大学旁听了两周的“雪糕101”速成课。2010年5月,贝克的“笨笨的贝克”雪糕店终于顺利开张,小店一开张,就吸引了很多顾客,营业额不断扩大,头两个月就挣得了11000美元。

其实,人们之所以对这个小小的雪糕店如此给力,完全是因为被店主贝克小鬼当家的作为所深深吸引。是的,贝克·约翰逊仅仅只是一个孩子,2011年2月,他才刚刚年满十一周岁。因为是自己做老板,所以贝克的行为不受童工法所限。

这么小的孩子为何放弃学习而执着的要做一个老板呢?

小贝克说:“我想做老板的念头缘于一次挨骂。六岁时,我被证实患有学习障碍,三年后,学校认为我将来肯定没有机会升读大学,校长于是这样骂我:你不可能靠脑袋成功,应该学一些靠双手的东西!”

这个故事再一次证明,世上也许根本就没有过真正的笨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潜力哲理故事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消靡殆尽。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教导教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自己的十指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教室外面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其有名的音乐大师。授课的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的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成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两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忧,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当教授走进练习室时,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教授没开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分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歇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哲人与石匠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田两个石匠正在山下挥汗如雨地工作。恰巧,有一位哲人途经此地。

哲人就问其中一个石匠:"你不觉得做石匠非常辛苦吗?"

那个石匠点了点头,一脸无奈地说:"是的,我每天都要面对一些毫无生命的石头,为了完成一件雕塑,有时不知要磨坏多少根铁锥。"说着,他就伸出满是老茧的手掌给哲人看。哲人同情地望了他几眼。

哲人又走到另一个石匠身边问:"你不觉得做石匠非常辛苦吗?"

那个石匠送给哲人一个憨厚的微笑,说:"累是累了一些,但是我能用手中的锤子和铁锥赋予那些石头以生命,感到很快慰。尤其是,当我雕刻出的那些作品,被运送到很远的城市摆放时,就会有许多人看到我的作品。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也为此而感到自豪!"

听了之后.哲人拍了拍那个石匠的肩头说:"幸运之神也会为你自豪的!"

许多年以后,第二个石匠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雕刻师,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卖到很高的价钱。而第一个石匠,仍然在愁眉不展地做着与从前毫无分别的工作。有时生活给予每个人成功的机会是同等的,只是人们所处的心态不同罢了。有的人满怀苦恼,把手中的工作视为无奈之举,得过且过,结果也就一事无成;有的人则用一种愉悦的心态来对待工作,用自己的热情去构筑未来,所以生活就把美丽的收获给了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别追不累的羊哲理故事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看动物电视片,有一幕别有意味。

在遥远的非洲马拉河,河谷两岸青草肥嫩,草丛中一群群羚羊在觅食。一只非洲猎豹隐藏在远处的草丛中,它竖起耳朵四处转悠。它觉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后悄悄地慢慢接近羊群。猎豹越来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觉,开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百米运动员那样,瞬时爆发,箭一般地冲向羚羊群。

它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直向它追去。羚羊跑得飞快,非洲豹更快。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头又一头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但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离它近的猎物,只是一个劲地朝着那头未成年的羚羊疯狂地追去。

那只羚羊已经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累与累的较量中,比的是最后的速度和耐力。终于,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倒下了,豹牙直朝羚羊的脖颈咬了下去。

我有点奇怪,非洲豹在追这只未成年羚羊的途中为何不改追其他距离近的羚羊呢?何必还要使劲去追当初那只?其他距离近的羚羊,应该很容易得手啊!

就在我困惑的时候,电视里出现了旁白:为了生存的需要,一切食肉动物都知道在出击之前要隐藏自己,而在选择追击目标时,总是选那些未成年的、老弱的或落了单的猎物。可为什么非洲豹在追击过程中,不改追其他离得更近的羚羊呢?

答案是,因为这只羊已经很累了,而别的羊还不累。其他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冲刺的爆发力,一瞬间就会把已经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后边,拉开距离。如果丢下那只跑累了的羊,改追一头不累的羊,最后肯定是一只也追不着。

原来,所谓坚持,是一种最符合实际的成本考虑。别追不累的羊,心无旁骛,这样才能抓住被你追得筋疲力尽的那只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向日葵鸭的婚事哲理故事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一只灰老鼠,它一直觉得鼠类走路总是畏畏缩缩,不够有气质,他仔细想想,觉得要论走姿优美高贵的,当属天鹅,但这辈子它也不可能遇到天鹅,只能将主意打在比较有气质且离自己生活圈近的——鸭子身上了,于是他想娶一只漂亮的鸭子做新娘,这样自己的后代在鼠类绝对是“模特儿”级别的美丽人物。

眼看着四周和他年龄相仿的老鼠都已成家,他一天比一天更加强烈地想去向漂亮的鸭子求婚。

然而鸭妈妈却说:“不可能,我高贵、漂亮的女儿怎么会嫁给一只脏老鼠呢?”

灰老鼠没有娶到美丽的小鸭子,非常生气。

它在床上躺了七天七夜,想出了一个点子。

在一个金色的黄昏,鸭妈妈带着孩子们出去散步了,灰老鼠溜进了鸭棚,偷走了一只鸭蛋。

接着,它悄悄地将鸭蛋放进了鸡窝里。

不久,鸡妈妈开始孵小鸡了。她一点儿也没注意到,鸡窝里躺着一只鸭蛋。

半个月过去了。鸡宝宝一个个诞生了,它们睁开小眼睛,好奇地东张西望。

当那只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鸡妈妈惊叫起来:“天哪,她多么像一只小鸭子!”

因为小鸭子长着一身黄色的羽毛,就像黄色的向日葵一样,所以,鸡妈妈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向日葵。

向日葵一天天长大了,她成了鸡妈妈最出众的女儿。

有一天,鸭妈妈听到了向日葵的歌声,不由地走了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鸭子在唱歌。便叫道:“我的孩儿,快快跟妈妈回家吧!”

向日葵听到鸭妈妈的话,害怕地躲到鸡妈妈的翅膀下。说:“我不认识你,我的妈妈是一只花母鸡。”

鸭妈妈叹道:“孩儿,当你跳进水里时,你就会明白,你根本不是一只鸡,而是一只鸭!”

小鸭子听不懂鸭妈妈的话,她依旧跟着鸡妈妈生活。

一天,灰老鼠溜进了鸡棚里。它厚颜无耻地说:“尊敬的鸡妈妈,把您的小向日葵嫁给我吧!”

鸡妈妈担心老鼠偷吃它的鸡蛋,便答应了这门亲事。她想:“反正向日葵也不是我的亲生孩子!”

向日葵知道妈妈要把她嫁给了一只丑陋的老鼠,非常地伤心。

娶亲的日子到了,一群鸡拥着小向日葵到了一条小河边,个个都喜气洋洋的。

度过这条河,就是灰老鼠的家了。

河面上传来一片叽叽的歌声,灰老鼠带着一群弟兄来了,它撑着一只小船儿,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

鸡妈妈带着一群孩子上了船儿,向日葵也被拉到船上。

船儿飞快地驶向了河中心,这时,一群鸭子游了过来,嘎嘎地叫着,挡住了去路。

鸭子一齐跳到船上,站在了左边的船弦上,船儿失去了平衡,一下子翻进了小河里。

鸡妈妈和她可怜的孩子,连同灰老鼠一家,都被河水淹死了。

向日葵在水里欢快地游啊游,游向了鸭妈妈的怀抱。

她终于明白,她天生是一个高贵、可爱的小鸭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古代哲理小故事3则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莫问前程

【战国】郑詹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

——《楚辞·卜居》

【背景介绍】

楚国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却受到奸党的陷害而被放逐他乡,连着三年都不能见到楚王。屈原心中一片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于是就向太卜(负责占卜算卦的官员)郑詹尹询问自己的前程。

屈原问道:“我到底该如何?是该为国家尽忠,还是为名利奔波?是该仗义执言,还是苟且偷生?是该洁身自好,还是同流合污?是该像骏马一样昂昂千里,还是像水鸟一样泛泛波中?是要与鸿鹄比翼,还是与鸡鸭争食?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郑詹尹回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一尺虽长,但有时却会觉得它短;一寸虽短,但有时却恰恰觉得它长。先生自然不必多虑,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做你想做的事就好了!)”

【随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长长短短谁又说得清?郑詹尹并没有给屈原答案,其实屈原也不需要答案。

真正的强者是不会去算命的,因为去算命本身就意味着向命运屈服,而只要向命运屈服,就难免受到命运的捉弄。

燃起烛光

【春秋】燕相:“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背景介绍】

春秋时候,有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宰相写信。因为天色已晚,他便对仆人说:“举烛”。由于他写得太专心,将这两个字也写在了信里。

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后,看到信中莫名其妙的“举烛”二字,很是奇怪。经过一番琢磨,他才恍然大悟,解释道:“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举烛就是要提倡清正开明的政策,就要任用贤才!)”于是他带着这封信向燕王禀告。燕王一听也很高兴,于是就按照“举烛”的理解任用贤才,实行开明的政策,居然也把燕国治理得很好。

【随感】

燕国最终能实行开明的政策、百姓能安居乐业,绝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而是燕王乃至燕国全体百姓的品德、智慧和福报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其实,早在这封信到达燕国之前,燕国的烛光就已燃起。

人师难遭

【东汉】魏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

——《尚友录》

【背景介绍】

东汉著名的博学大师郭泰,自幼刻苦学习,博通经史,且为人刚直。其众多弟子中有一个来自陈国的青年叫做魏昭。

魏昭初次见到郭泰,就拜倒在他脚下请求道:“晚辈愿跟随在先生的左右,洒扫服侍!”郭泰说:“你应当到课堂上好好地读书,大老远跑来跟着我做什么?”魏昭答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能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见,但是能教会如何做人的老师太难得了。我愿意用自己纯洁的本质,来接受先生的熏染!)”

于是郭泰就收下了这个侍者。一次,郭泰生病,几次三番为难魏昭,魏昭都没有一丝怨恨。郭泰这才说:“我过去只是知道你的容貌,而今天知道了你的心。”从此,郭泰就把魏昭当作了真心的朋友。

【随感】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但是个人的熏染,若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恐怕很难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鸟笼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和一个朋友打赌:如果我给他一个鸟笼,并挂在他房中,那么他就一定会买只鸟。我的朋友同意打赌。因此我就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瑞士鸟笼给他,他把鸟笼挂在起居室桌子边。

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当人们走进时就问:“乔,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乔立刻回答:“我从未有过一只鸟。”

“那么,你要一只鸟笼干吗?”

我的朋友后来说,去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他有一只鸟笼要简便得多。

小幽默大智慧:人们经常是首先在他们头脑中挂上鸟笼,最后就不得不在鸟笼中装上些什么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幽默故事人生哲理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叫高阳应的人打算盖一所房子。

他请来了很多的工人去伐树,刚砍回来的树木堆在院子里,他就对木匠说:"现在木材已经齐了,一根都不少,你可以动工了。"

木匠说:"不行啊!这些木材都是刚伐回来的,还没干,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可是过些日子就要倒塌了。"

高阳应说:"照你的话,我这房子倒是保险坏不了?因为日后木材会越干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以越来越硬的木材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自然就坏不了。"

木匠无话可答,只得听从他的吩咐去做。

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果然倒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哲理故事分享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在荷兰乌特勒支的火车站,一个奇特的现象绝对吸引人们的眼球:在一处“滑梯”上,滑下的不是三五岁孩童,而是一些身着职业装、夹着公文包的男女,甚至是到此地游玩的外来游客。

这种“滑梯”,其实是一种新型的交通设施,名叫移动加速器,它是由一位名叫拉玛娜的女工程师构思设计出来的。

一次,拉玛娜接到临时出差任务。早上8点多,她提着行李到火车站楼梯口时,到处挤满了人。拉玛娜担心自己带着行李,下楼会更慢。而火车眼看要开了,情急之中,拉玛娜看到楼梯两旁方便自行车上下推行的斜坡,她干脆把带有轮子的行李箱推了下去。然而,行李箱的锁扣断开,里面的东西撒了一地,拉玛娜十分尴尬,连忙装好东西进了站。

一路上,拉玛娜在想,这样的公共场合应该有种人性化的设计,解决高峰期的拥挤。

拉玛娜突然想到刚才滑箱子时的情景。“箱子可以滑下去,人也一定可以。”一上车,她就画起设计图来。

出差回来时,拉玛娜就交出了一份移动加速器的完整设计图。她希望老板帮忙,向乌特勒支市政府提出在火车站增加这样的设施,老板立刻推荐。

乌特勒支市政府很快采纳了拉玛娜的建议。移动加速器非常人性化,除了设计出一个宽敞的上封闭、下敞开的大槽以外,还在旁边添加一个小槽,方便一些行李滑动。此外,人们在移动加速器的封闭部分可以看到非常养眼的风景幻灯片,甚至还可以听到非常柔和的背景音乐。

有了这样一个人性化的代步“滑梯”之后,人们可以在上下班高峰期很轻松地迅速滑下,腾出大量空间给在楼梯向上走的人们。到晚上人潮退去的时候,一些儿童和游客就把這个“滑梯”当作娱乐设施,充分体验其中的乐趣。

一时间,代步“滑梯”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拉玛娜因此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设计师。(宝谷)

故事哲理

很多创意往往来自于“切肤之痛”。而许多时候,将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没有关联的场景巧妙地联结起来,很可能创造出无穷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富有哲理的小故事1:画里的字谜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名动京城的年轻画家,他画技高超,许多达官贵人为了求到他的一幅好画常常一掷千金;不过,这位画家却不是一个贪图富贵的人,他喜爱自由自在的生活,于是有一天,他带着行囊云游四方去了。

这天,画家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名城——扬州,他心想,人们都说扬州城里人才济济,我倒要亲眼见识见识。于是他来到闹市大笔一挥,在纸上画了一只黑毛狮子狗。围观的人们见画上的狮子狗栩栩如生,不禁啧啧称奇,更有人激动地掏钱想买画了。可年轻画家微微一笑,说:“这画我是不卖的。不过这画中藏有一字,若是谁猜出了这个字,我就把画送给他。”众人一听有这等好事,便纷纷猜起谜来。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清秀的少年,他不声不响地将那画卷起来,夹在腋下,转身就走;众人一时惊呆了,画家也忙上前问:“小娃娃,你还没猜呢,怎么就拿走我的画了呢?”

少年还是不说话,自顾自地往外走,任凭众人在他耳边嚷嚷着“你倒是先猜谜呀”。看到这里,画家突然笑了起来:“哈哈,有趣的娃娃,果然是猜出了我的谜语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人与矮人哲理中篇故事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高人和一个矮人,他们是一对冤家,死对头,一见面不是打就是吵,总想比出哪个更厉害。

一天,他们又见面了,高人挡住了矮人的去路,矮人不满了,他身才娇小,身手敏捷地从高人的裤档下面,一爬就钻过去了,并朝高人大吼道:高有个屁用,想挡住我的去路,门儿也没有,别看你高,就是大山无柴烧。

你这个小矮子,吼什么吼,只知道朝我下面钻,信不信我一脚踩死你,有种咱们再比比。高人瞪着两个大眼睛嚷道。

比就比,比什么?怎么比?谁怕谁。矮人不甘示弱的说。

一人出一题目,三打二胜,敢不敢?高人说。

行,你先出?矮子回答

高人开始出题了,我们比跑步,同一起点出发,看谁最先到终点。矮人皱了皱眉头,抠了抠脑袋,向高人翻了翻白眼心想,这不是分明是整我吗,他的腿这么长,一步可以当我十步,不过,有约在先,半天才挤出一个字--行。

第一局,理所当然,矮人输了,而且输了个彻彻底底。

第二局,该矮人出题了,矮人不加思索的说,比钻洞。估计矮人在跑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我叫你整我,我不整死你!

于是他们来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洞面前,这洞实在是太小了,估计矮子缩成一团,也只能勉强过去。高人看了看心里想,这家伙,实在太坏太缺德了,就算是我会缩骨功,也过不去啊。反正我已经赢了一局,怕什么。你先钻高人板着脸说。矮子大摇大摆的走到洞面前,左手甩甩,右手甩甩,然后两只手从背后面绕过去再抱住脚,头也跟着缩了下去,整个人看起来就成了一个球形,然后脚一松,整个人就像一个刚被人T过的球一样直冲洞口,矮子蹬大两个发红的眼睛用了用力气,憋得整个脸部胀得像猴子的屁股一样红,此时高人伸长了脖子,用手指着矮子得意洋洋地说:看你也过不去吧,别费劲了,话音刚落,矮子啊了一声,才算勉强的过去。然后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朝高人作了一个OK的手势,顺势又做用大拇指做了一个鄙视的动作。

高人看了看矮子想,他自己过去都这么费力,我直接认输得了,万一被卡在里面,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于是吼道:小矮子,我认输。你赢了。

正在这时,天空忽然括起了一陈风,把高人的帽子给吹到了很高的一棵大树上,矮子叫道:你不是高吗,有本事,你自己去取,取了,我们再比。

高人哼了声,大步上前,站在树下面,高人抬头看了看,伸手去够,可是怎么也够不着,可把矮子给乐坏了,然后高人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像姚明打球一样跳了几下,然后高人又在地上捡了一截树枝来增加长度,用同样的方法跳了几个,可是事与愿违,还是差一大截。

你求我,我有办法,叫我大哥矮子拍拍手大声说。

你要你想办法拿下来,我就叫。矮子走上去,带上刚才那截树枝,叫高人蹲下身来,矮子麻利的骑在了高人的脖子上,并拍拍了高人的大头说:站起来。高人突地一下子站起来了,小矮子像是悬在了半空中一样,你呼吸的空气就是要新鲜点。矮子开玩笑道。当矮子用那短短的小手去够帽子,可还是不行,于是矮子索性站在了高人的肩上,加上那截树枝,帽子就这样取了下来。

谢谢了矮子兄弟。以后我们不比了,我们不能只看到对方的缺点,更不能用自己的优势去戏弄别人的缺点,这次还让我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团结起来,做更多我们无法做到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哲理故事之说话是一种艺术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人在公司一直没有得到升迁,于是去拜访一位专管调动的主管,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因为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空缺,而且他也符合职位资格。

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情,并且当面应允,爽快地说:没问题!

他高高兴兴地回去等待消息,谁知几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于是,他去问其他人,别人告诉他,他想得到的那个职位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说:那他又为什么对我承诺说没有问题呢?

寓意:

这件事的真相是:那位主管说了场面话,而那个人却相信了主管的场面话!告诉你这个故事,就是要你知道:场面话是人性社会的现象之一,不可全信。

说场面话也是一种生存智慧,行事圆滑的人都懂得说,也习惯说。这不是罪恶,而是一种必需。

这种场面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与事实有相当大的差距。听起来虽然很牵强,但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之八九都感到高兴。

诸如我会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若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会马上得罪一个人;若对方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所以用场面话先打发,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这也是一种缓兵之计。

不过,我告诫你千万别相信场面话。你一定会遇到许多这样的情况,而对于称赞或恭维的场面话,你要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千万别因别人两句话就得意忘形,因为那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估。冷静下来,反而可以看出对方的用心如何。

对于别人满口答应的场面话,你只能保留态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能姑且信之,因为人情的变化无法预测,你不能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只有抱着最坏的打算。如果要弄清楚对方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也不难,事后求证几次,如果对方言辞闪烁,虚与委蛇,或避而不谈主题,那么对方说的可能就是场面话了!

与人交往,如果他对你说了场面话,你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否则可能会坏了大事。

而对于你,我还要说的是,有时也要说些场面话,因为不说,会对你的人际关系有所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腊八粥的来历哲理故事

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叫做悉达多·乔答摩———“悉达多”是他的父亲净饭王请人起的名字,意思是“成就一切”;“乔答摩”是姓氏。作为一个太子,悉达多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是相当优裕的。他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还学会了骑马和射箭。但是,悉达多太子是一个非常善于思索的人,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使他困惑,不合理的种姓制度使他不满,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使他苦恼,他终日忧愁烦闷,渐渐萌生了出家修行以寻求解脱的念头。净饭王察觉悉达多太子的打算以后极为担心,想尽一切办法打消儿子的出家之念。他为太子提供了尽可能舒适的生活条件,还给他娶来临国的耶输陀罗公主为妻,又在他的住处安置了许多年轻美貌的女子。然而,悉达多太子并没有因此沉迷与陶醉,反而越来越感到人生如幻、世事无常。耶输陀罗公主生子以后,他给儿子起的名字是“罗睺罗”,意思是“覆障”———悉达多太子叹息:儿子的出生,使自己身上又添加了一重障碍!终于,在公元前缘猿远年一个寂静的深夜,圆怨岁的悉达多太子毅然舍弃了王族生活,“逾城出家”了。他骑着一匹白马离开王城,在城外的一个树林里脱下了太子的华服,换上了黑色的粗布衣,按照古印度修行者的习俗剃去了头发和胡须,开始了艰辛的出家生活。

最初,悉达多太子四处访师求道,请教过当时不少著名的学者,还向两位极有名气的山洞隐居者学会了两种不同的禅定方法。不久,他感到修习禅定并没有使自己获得解脱,决定绝迹深涧,独修苦行。悉达多太子来到尼连禅那河畔的山林里,结草为庵,睡在鹿粪堆和牛粪堆上,并逐日缩减饮食,终至七天才吃一餐,而且每餐只有“一麻一米”(一粒野生的麻子和一粒米),历尽了艰辛。

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悉达多太子已经煎熬得形同槁木,瘦骨嶙峋,衰弱不堪,却仍然没有获得解脱!在这种情况下,悉达多太子决定放弃苦修。他艰难地走出树林,喝了牧女送的牛奶粥,又到尼连禅那河里洗去身上的积垢,逐渐恢复了体力。一个月以后,他拜谢了一直用牛奶粥供养自己的牧女,登上尼连禅那河西岸的伽耶山,挑选了一棵能遮阳蔽雨的大菩提树,在树下面坐了下来。经过七天七夜的冥思苦索,悉达多太子对于社会与人生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他终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纵欲的享乐生活是堕落,禁欲的苦行生活是痛苦,只有避开这两个极端,奉行不苦不乐的“中道”,才能获得清净之心,正确认识人生。他认为:世界是变化的,人生是无常的,“贪欲”、“激愤”和“愚痴”给人们造成了各种痛苦和烦恼,只有抛弃对于外在物质的追求,断除一切欲念,努力修行正道,才能跳出生死轮回,获得灵魂的解脱。就这样,在第七天的黎明,当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悉达多太子宣布自己“悟道成佛”了。这一天,是印度历的二月八日(相当于我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

由于悉达多太子是释迦族人,所以在他成佛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成道日”,是佛教的一个重大节日。由于释迦牟尼是喝牛奶粥才恢复体力的,所以后世佛教信众认为“粥”有极大的功德,每逢“佛成道日”,寺院里的僧尼们都要煮“佛粥”,纪念释迦牟尼结束苦修而重新进食。

当年,释迦牟尼喝的牛奶粥,是牛奶发酵而成的膏状物,与今天的酸奶类似。印度佛教煮的“佛粥”大多是“乳糜”———把米、粟等放在牛奶或马奶中煮成的粥。由于中原地区的古人没有喝牛奶的习惯,汉地寺院里的“佛粥”牛奶成分很少,多为糯米、枣果、菜蔬等,叫做“五味粥”或“七宝粥”。

后来,随着佛教在汉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的传播,在家信徒也纷纷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日这一天煮粥。这个风气很快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珍惜你的每一次机会哲理故事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

而尘情终累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

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菜根谭》

所有的少年,都曾是神的宠儿。

而据说,总会有一个清晨,当少年推开窗,世界在他的面前,神来到他身边:“你有什么梦想吗?说出来,我都可以为你实现,我是你的父你天上的主。但是记住,你只能说一个。”

“为什么是一个?”少年央求道,“我有好多梦想呢。”

神微笑:“这世间的美好实在太多,没有人可以拥有全部。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件最重要的,选定了,就得放弃其他的一切。因为生命是有限的,也因为天道是公平的。来吧,慎重地选,选了就不要后悔。”

少年讶异地问:“我会后悔吗?”

神说:“选择爱情就要忍受爱情的苦痛,选择智慧就意味着知识的寂寞,选择财富就有钱财带来的麻烦。这世上有太多的人在痛哭懊悔,因为总是在走了一条路之后,又觉得该走另一条路。关于这些怨这些悔,我已经厌倦了。”

霎时间,世界上所有他渴望的事纷至沓来,在他周围飞舞,哪一件是他不能舍弃的呢?少年期期艾艾着:“我想要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不,我还是要事业成功,但也许环游世界也很好……”他绝望地大喊起来,“别逼我,让我想想,让我再想想。”

神叹口气离开了,远远丢下一句话:“要快一点啊,我的少年。”

日日夜夜,少年有越来越多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不能割舍。生命中一半的时间他用来列表,画一张比铁路还长的表,另一半的时间他用来撕毁这张表,因为他又发现他有所遗漏。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少年不再年轻了,他老了,他更老了。神又来到他面前:“我的少年,你还没有决定你的梦想吗?可是你只剩下五分钟寿数了。”

“什么?”他惊讶地叫道,“我还不曾享受过爱情的快乐,没来得及积累财富,智慧也与我无缘,我这般地错过我想要的一切。神啊,你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带走我的生命?”

神说:“这难道不是你自己的选择吗,不是你心甘情愿地要了这样的生活?难道我没有给你机会?我可从来没承诺过,让你长生不死。好了,我的少年,这是最后一分钟了,说出你的梦想,让我实现它,至少你可以有一分钟的满足。”

他的眼中含满了泪:“神啊,我什么也不要,只希望你能带我回去,回到许多年前,你问我的那个早上,让我可以好好地活我的一生。”

神只是悲伤地摇摇头:“即使是神,也不能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时间永远不能回头,获得的便是获得,而失去的就永远失去。我的少年,你的时辰到了。”神带走了他。

而年轻的你啊,当神来到你的窗外,你的选择又会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生活没有彩排哲理故事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他早晨刚上班,她便冲过来,追着他到楼道,然后泼妇一样地骂着,嚷着。公司里的人全出来了,个个伸出头张望,怎么回事?

早晨和她吵了架摔门而去,她在后面嚷,你给我回来,否则去你公司闹。以为她不敢,以为她说说而已,没想到她披头散发真来了,而且还穿着拖鞋没有洗脸,一脸的泼妇形象……丢死人了。两口子吵架现场直播了。有人嚷着。

他立刻小声求着,别嚷了别嚷了,回家回家。其实不过是为了一卷卫生纸,如厕时发现没有卫生纸了,她叫他送一卷来,他未应,结果闹到满城皆知。早知如此……

就像早知他会沦落到一个二流公司当会计,哪如当初好好学习留到大学当教授,和他一般年纪的早就副处正处了;还有,后悔放走自己初恋女友去美国而娶了这个并不太满意的她,后悔没有去读清华的高级会计师……然而生活尽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机会,还正在努力地上演,却发现灯火已阑珊,而台上空无一人,这漫长人生,居然无人喝彩,寂寞开始,又以寂寞收场。

才不管你是否准备妥当,太阳每天早上升起,奔在生存路上的人,在地铁里啃着冷面包,想着今天要做几个表,月底发了工资正好看上一款打折的包,才三折起……刚进办公室,老总悄悄叫:来,到我这来。

是一纸裁员书……老总声音都委屈:你看,你得理解我,我也快跳楼了,经济不景气,没有办法……还能说什么?这一幕是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只觉得自己已经够努力了。房贷怎么办?车当然不能买了,那三折的包?不,一折都不能要,先穿旧衣吧。

晚上绝望到吃了两碗方便面,忽然收到十多年不联系的同学电话,来北京开公司了,问她是否有懂设计的人员?她叹息一声:这才是天无绝人之路。惊喜地从床上跳起:哪用找,现成就有。生活何时都是现场直播,没有料到的结果总比想象的要更丰富更出人意料。

开始的开始,他投奔远方表叔,只为找碗饭吃,只在最底层扫厕所倒垃圾,给客人开门,晚上在公司值班。一个农村偏远山区来的孩子能干些什么?有一天给一个老板开车门,不小心踩了人家脚,老板怒:臭要饭的,连开门都开不好。

他忍着眼泪,笑着道歉,自此决定发奋图强,以后趁着空隙偷偷学习,别人挣了钱谈恋爱游山玩水,他报了所有学习班,一个初中毕业的人得背多少东西?其实从被骂那天开始,就立志有一天坐上自己的车让别人开车门。

二十年之后果然如愿,四十岁的他是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无数大学请他去做立志演讲,如何从一个打扫厕所的人变成一个身价过亿的大老板,他只老实地说出一句话:生活从来没有彩排,为了有一个更好的演出,我总是比别人多付出十倍的努力。

那些和他一起出来打工的男人,至今仍然给别人打工,在城市里最脏最乱的地方,在钢筋水泥浇筑的空间里做一些最苦最累的活,他们从来没有打算,过一天,算一天,永远知足,永远不想明天应该如何……而他说,我想的是,明天要比今天好,我要怎么把它变得更好。

生活没有彩排,绝对是直接上演各种真实的生活,可是,如果做好一些提前的准备,演出总是会更精彩一些,掌声也许会更多一些,是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无事便是佛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有位文远和尚终日打坐不思劳作以拜佛为己任,以为这样便可悟得禅的真谛。赵州禅师看到后便用禅杖打了他一下,问:“你在此为何呢?”和尚答道:“我在拜拂。”禅师又问:“拜佛何用?”文远不得其解道:“拜佛亦是好事。”禅师缓缓道:“好事不如无事,无事胜佛!”

好一句“无事胜佛!”其实无事便是最大的幸福。近读《佛心禅语悟人生》,感受颇深。坦荡平静地心境之中完全没有了外在的纷扰岂不是更大的快乐?意静才能心轻,而一切的形式只能是一种执著,会给人们的心中带来烦恼和不安。人们常说:一天快快乐乐也是快,苦闷烦恼的也是过,何不快快乐乐的过呢!

记得还有位禅师说得好:“世上一切牵绊,都是忧和烦恼。”在尘世之中,唯有佛能避开忧和烦恼,避开了,就是灵。灵是一种超脱,一种真气,拿世俗的话来讲就是一种智慧,一种生的智慧。佛禅是一种智慧的启迪,就像哲学一样是生存的学问,这不同于迷信。参禅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人生,超脱我们的烦恼和俗望。正所谓:“无欲则刚,有容乃大。”

滚滚红尘大千世界,让我们心动的诱惑虽然无法解脱,但还是让我们的心淡泊一些。把幸福和快乐看得淡些,追得缓些,反而会让你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唐代宝积禅师说得好:“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当你为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困时,如果能了解自己的本心,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只要不去执拗地刻意地想,一切自然周全圆通。烦恼由心生,不想自然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徒巧言揭中伤》哲理小故事品读_哲理故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某寺院甲、乙两僧素有嫌隙,甲僧心胸狭窄,总想找个机会攻击乙僧,又苦于找不到借口,甲僧于是就在乙僧的小徒儿身上打起主意来。

一天,他无事生非,向方丈诬告:“今天在大雄宝殿念经礼佛的时候,乙僧的小徒儿跪在最后一排做鬼脸,亵渎佛祖。”方丈听后表示要严厉惩处。第二天,方丈在佛事完毕后,叫出小徒儿询问这件事,小徒儿问方丈:“我在后排做鬼脸何人所见?”

甲僧抢前一步,横眉怒对地说:“是我亲眼所见的,你还想抵赖!”

小徒儿并不慌乱,问:“请问师伯您当时站在哪里?”

甲僧回答:“大家都知道,我当然是站在前排的。”

小徒儿此时说:“那如果您不回头看的话,怎么会看见我做了鬼脸呢?”

甲僧顿时满脸羞愧,无地自容。

大道理:

小徒儿那句反问很有力量,如果甲僧狡辩说自己没有回头看,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诬陷,如果承认,它本身就是对佛祖不恭敬,因此陷甲僧于两难的境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们越来越懒于思考哲理故事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我的家人因为热播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引发争论。一方认为,参加节目的人都是真心实意的,嘉宾的一言一行,都是真情流露;而另一方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演戏,从对白到结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我自然是站在后者的立场。

欧美国家很早就流行“真人秀”节目,鲜有人会把“真人秀”当真。即便它标榜“真人”,终归只是一场“秀”而已。欣赏“真人秀”时,人们的正常审美心理本来应该与欣赏话剧一样,明知它是假的,还是投入其中,与演员同哭同笑,而在表演结束时,即抽身戏外。

令我纳闷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坚信“非诚勿扰”这样的节目是真实的呢?答案正如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一书中提出的:电视等媒体,正在把人们引向“低智商社会”的深渊。

不容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现代社会的“集体智商”,确实大不如前。许多人感叹:现在的中学生相当于过去的小学生,大学生相当于中学生,研究生相当于大学生;20世纪80年代的畅销书,是尼采和萨特的书,而现在的畅销书,是一些内容简单、即可见效的励志书;看于丹《论语心得》的人比看《论语》的人多得多。

假如于丹早生一百年,她的《论语心得》绝对火不起来,那时候有太多人直接读《论语》。其实,从于丹那里,我们便很可得知“低智商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人们懒于思考,希望有人把思考后的答案,直接告诉他们。

大前研一举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在超级市场里。每位顾客都养成了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习惯。这便是一种明显依赖他人思考的行为。人们不会去验证所购买的商品是否真的变质了,而一味听从几个数字的摆布。

当一股“流行”大潮袭来时,大部分人表现出来的是毫无理由的追捧。不管适不适合自己,社会上九成的女人都在穿黑丝袜。当一个叫张悟本的人走上电视,推销他的“绿豆食疗法”时,很多人都在以每天数斤的量猛吃绿豆,坚信这样可以使身体健康。

或者,随便跳出一个“经济学家”大喊“房价要涨了、股价要涨了”的时候,大家都把钱砸向市场;而当另一个“经济学家”发出完全相反的声音时,大家又死死攥着手中的钱。

有一种假说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电视、游戏、网络等新媒介的出现,人类大脑接收到的信息量在飞速增长,由于接收了更多的刺激,大脑会变得更加灵活。事实恰恰相反,“低智商社会”中的人拒绝思考。他们觉得每一位亮相媒体的-人都是“专家”,所以他们说的话肯定都是正确的,他们信任别人远胜于信任自己。

除了要怪罪媒体对大众的“低智商”化误导以外,教育亦难辞其咎。我们都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做过试卷。有没有发现,试卷里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远远多于问答题?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会教你如何在完全看不懂题目的情况下光凭对几个答案的分析,即可选出正确答案。而这,就是“低智商社会”心理模式的滥觞。

社会的精英阶层,正是在这样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的。现代教育已完全沦为一种“技能”。一些人虽然不会思考,但因为具有熟练的技能,还是能被知名大学、一流政府部门和大企业选中。久而久之,知名大学变得不再“知名”,一流政府部门和大企业也变得不再“一流”了。

“教育”一词在英文里有“引导”之意。是故,所谓教育其实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在传统意义上,教育具有居高临下的意味。我来“教”你,我来“育”你,学生成了被动的一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老师成了“生产者”,而学生成了“消费者”。

大前研一说:“政府一直以来都是把‘生产者’摆在比‘消费者’更高的位置上。”这就好比一个厨子说:“我不管你想吃什么,反正我烧什么你都必须吃掉。”久而久之,吃饭的人也懒得去想下一顿该吃什么,·反正能填饱肚子不挨饿就成。

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没有吃苦的精神,这个国家就会丧失创新的能力,逐步走向衰退,终无立锥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