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优秀20篇

导语:.春雨漫漫地洒下,像无数细针一样的落下来,洒在每个角落里。我望着窗外的蒙蒙的细丝,看着那里的无数的没有尽头的山峰,如痴如醉,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雨的好词好句集锦,欢迎阅读,谢谢!

浏览

2338

作文

85

GMAT写作提速有效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183 字

+ 加入清单

GMAT写作速度速升法。GMAT考试时间是一定的,考试思路不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思路用有效的办法快速解答问题是关键,因此十分有必要选择恰当的GMAT作文考试模板,快速的解答问题,这样GMAT考试时间分配就显得十分重要。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考试攻略,供大家参考!

1、首先要解决思维问题。

GMAT写作考试的备考复习中,考生若想提高自己作文构思的速度,那么就要解决思维方面的问题,也就是学会构思作文,因为这样的构思减少了翻译的过程。试想一下,如果考生使用汉语构思,在列出文章提纲之后,还要逐字逐句地将其翻译成相对应的英语,然后再准备材料组织论述,这势必会浪费很多写作的宝贵时间。

2、gmat写作资源的收集,选择合适的作文模板。

GMAT考试的复习备考中,写作资源是来自方方面面的,英语思维的训练也是与各项复习同步进行的,考生做过的GMAT阅读、语法、逻辑等题目都可以成为作文考试的备&考资源。GMAT考试的备考复习中,逻辑题目向考生阐明了句子的逻辑关系,考生可以依据这些关系来组织自己立论和驳论文的基本框架,在阐述观点时表明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

3、语法效力。

GMAT考试的语法题目可以帮助考生学会实用、简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美化句子。而阅读方面,考生可以从中学习一些长难句,并学习作者立论和证明论点的过程,学习其中的过渡段落等等。GMAT写作考试的备&考复习中,考试在充分利用阅读、逻辑、语法题目进行英语思维转换之后,还要多阅读一些范文,学习别人行文的方法,使之转化成自己的资源,并且多加练习,久而久之写作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4、gmat考试时间分配中的打字速度。

GMAT写作考试的备考复习中,还有一项影响写作速度的就是考生的打字速度。打字功夫不是一天练出来的,要保证速度,还要保证正确率,我在第一次考试时,认为自己经过在北京上得几节课,加上自己的练习肯定能拿高分的。可是却因为键盘输入的问题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导致我作文成绩很差。其实GMAT写作考试并不一定要求考生必须会盲打,有些人习惯了汉语的输入法,因为可以利用输入法的联想功能,而输入单词时,这样的优势就没有了,往往会因为不熟悉键盘或者紧张造成单词的拼写错误。在这里建议大家平时写作时就刻意地加强键盘的练习,自己手写出来的文章也要用键盘输到电脑里,并且严格规定输入的时间。我建议那些对电脑指法不熟悉的考生每天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练习打字,在输入单词时心中默念单词,避免输入错误,尽量使输入不间断,这样可以保证你的英语思维不被打乱。

5、简洁明了。

GMAT写作的备考复习中,应当注意的一点是,字数多不代表废话多,考生一定不要为了凑字数而生搬硬套,将一个观点重复表述,最重要的还是要注重段落内部及段落间逻辑的转换以及语言的运用,只有逻辑清晰、言辞准确,才能够称得上一篇好文章,也才会得到满意的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从阅读练习中学写作之素材篇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阅读练习的文章当中不仅能够积累与学习优美的语言,同时还能够在素材的积累及运用上也有所借鉴,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从我们阅读练习的文章当中不仅能够积累与学习优美的语言,同时还能够在素材的积累及运用上也有所借鉴,教师讲授写作方法的时候,强调作文中要以小见大,这也是在阅读练习中能够学习到的,此处以两个例子做一说明。

如毕淑敏的一篇文章《青虫之爱》(秋季班第一堂课),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是母爱的主题,然而全文是围绕着如何克服恐惧虫子的心理来展开的。这篇文章就告诉我们的同学,那些非常抽象的情感是可以表现在一些非常细微的事物上的,而这个事物可能是非常美好,让你感觉到心生向往的事物,也有可能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物。选择后者作为情感的承载体更能显示出选材的独特性。因为正是在面对这个恐怖事物的过程中,你真正明白了那份沉甸甸的情感,不管是亲情也好,友情也罢。比如一个同学非常怕黑,但是某一天他爸爸出差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妈妈也非常怕黑,此时他认为自己应该作为一个男子汉来让妈妈克服这个心理,结果那一天他表现得非常地勇敢,怕黑的心理也从此销声匿迹了。这是很多人会碰到的事情,而很少人会想到望着方面写,或者《青虫之爱》这篇文章可以给大家一些借鉴。

再如王众盛的《嚼一片苹果皮》,这里将母爱凝聚在一片苹果皮上,当然这里描写的是经济困难时期的事情,现在的孩子可能不会再遇见这样的事。但是凝聚在苹果皮上的亲情,现在仍旧是可以看到的。它表现在母亲给你削苹果的过程当中,在那个过程当中,母爱丝丝缕缕地存在。

最后,推荐一篇2010年北京中考满分作文,题为《凝聚》,主要是母子二人如何希望能够跟对方一起分享一个芒果,而最终芒果坏掉。但这个自始自终萦绕全文的芒果,无疑是亲情的凝聚。这是初中生的写作是有启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文有效教学学习反思

全文共 1604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眼前闪烁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启蒙作文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时说出来。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

全文共 2008 字

+ 加入清单

有效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小编收集了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欢迎阅读。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经常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如利用周末或妈妈的生日、母亲节、妇女节等时间,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平时的辛苦,并把劳动的过程、父母的反应、自己劳动后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样子特点、生活习性和自己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以及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果学生平时能够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多问的好习惯,日积月累,就丰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

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我除了通过教学课文进行语言积累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对身体发育成长有利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刊读物,如《小龙人报》《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书读多了,就能把书中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分类摘抄在采集本上,进行读、背、记在心中,加强体会,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三、有效仿写练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也知道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写下来,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不具体。这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思路、特点、方法,根据范文的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习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具体。

首先,仿写文中的一段话或句群的表达方式。如教《有趣的作业》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展示作业的时间到了。嗬!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啦!有小小的野花,有嫩嫩的桑叶,还有青青的小草。”在说话写话时就指导他们用上“……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学生写到“我家冰箱里存放的东西可丰富啦!有又嫩又绿的黄瓜;有鲜红的西红柿;还有白嫩的豆腐”。学生学会了仿写段,也就为写篇打下了基础。

其次,指导仿写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篇的训练。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课文都是佳作,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结构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从语文教学实践看,学生从读学写,由仿照写到创写效果明显。学生读一篇好文章既可以学到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还可以学到表达方法,经过由仿照写到创写,走一条写好作文的捷径。如学习了《假如》这篇课文,让学生模仿这一课的写法写了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学生写出的作文用词恰当,表达清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愿望,充满了一片纯洁的爱心。这样就可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了作文教学当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离不开有效的写作步骤指导

有效的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

想:写作之前先想清楚要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这时,教师对学生写作选材做及时地指导,引导他们打开记忆,选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样既可以紧扣作文要求,又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想好后,同桌先练习说一说,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出对方用词不当之处,交代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进行再思考调整。这样做,既避免了写作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觉得自己思路清楚,说得通顺连贯,比较满意了,就可以进行写作了。

读:写完后,还要读一读,找出错别字及用得不当的词句等,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改:在认真读的基础上,修改自己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有这样的问题:若要他把自己写的东西进行修改,那他就找不出毛病来,但如果让他去修改同学的作文,去挑别人作文中的毛病,他倒真能找出许多不当的地方,有的甚至连老师也想不到。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因势利导地让他们通过作文的“互改”去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只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阅读积累的习惯,再加上教师的善于启发、巧于点拨、及时激励,我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终于结束了说明文阅读教学。看了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后发现,每年的阅读题都会在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中选择其中一种来考试,分值在8-10分,难度比记叙要低得多,但奇怪的是,学生似乎更怕做说明文阅读阅读。

授课时我先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平时的答题经验总结了一些答题技巧,然后我再进行了一些补充,告诉了他们一些答题套路,答题术语等等,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最后再选择一些说明文阅读题来让学生做,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是学生难以领会,原因在哪呢?我总结了一下,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是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量不大,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对说明对象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其次是学生对说明文没有阅读兴趣,因为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动人的故事情节,这样一来,学生连仔细看一遍文章的兴趣都没有,又怎么能答好题呢。

另外,我在评讲过程中,不能抓住关键环节。如某种考点的提示语,甚至题后的分数的暗示作用,加上学生在答题技巧上积累不多,得到的答案就不够精确了。

还有就是说明文的练习量不够,以为简单就可以少训练,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常常会与“议论文”相混淆。

基于以上情况,以后说明文阅读训练可作如下调整:

(一)多读一些典型的说明文,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

(二)让学生积累一些答题技巧。这些技巧知识可在训练前听写,以加深印象。

(三)训练形式要多样化,以增加趣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柳芽擎风,绿更悠——《中学生》与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全文共 2940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课标指引,阅读现状分析

1、有关初中语文阅读的要求

新课标指明了初中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养成默读习惯,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2、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阅读活动形式匮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在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主要依靠课本、阅读练习和初中必读书进行。课本的阅读难以摆脱知识性、技巧性、机械性的应试能力训练,必读书目也仅仅简单涉猎,总体来说初中学段学生的阅读直接目的就是应对各种知识性考试,阅读兴趣往往因较大的考试压力而变得无味。同时课本、练习册和必读书目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显得陈旧、枯燥,无法吸引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由以上几个因素来看,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存在不小的困难。

(2)学生的阅读面狭窄,阅读量不够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但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仅仅依赖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阅读目标是不现实的,没有充足阅读量的积累,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实难提高。分析近年的中考阅读试题,文章题材丰富,涉及各个学科,由于学生平时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狭窄,从而导致对某些文章的理解欠准确。

(3)阅读活动缺乏指导,学生阅读随意性强,缺乏阅读技巧

课本教学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学生必然会采取放慢速度的精读,很难切合学习任务实际调整阅读的速度,从而在考试中影响答题速度,同时考试中文章不免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学生难于从整体上通览文章的框架,往往一叶障目。由此可见,学生缺乏阅读技巧方面的指导,而深入分析起来,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合适的阅读材料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

3、报刊阅读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语文新课标提出:养成默读习惯,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因此,除了充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丰富阅读材料至关重要。

切身的阅读教学实践证明,《中学生》就是可以作为辅助阅读教学、开阔学生眼界的材料。该报由四大板块组成:综合板、知识板、学习板和休闲娱乐板。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反映中学校园精彩生活的“热点聚焦”、“青春短笛”、“青春论坛”、“读者信箱”、“校园明星”、“校园BBS”,又有丰富学生知识、拓宽视野的“窗外世界”、“电脑家园”、“创造发明”、“时事追踪”,还有各科学习辅导及丰富学生的课外娱乐生活的“开心果屋”、“少年书屋”、“动漫时空”。

二、阅读原则,活动促进

为了保证学生报纸的使用效果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了以下原则:

1、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力求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

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报纸同样也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因此我在组织阅读一期报纸之前一定会通读所有内容,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水平、兴趣来精心的挑选材料。通过研究发现,我所教两个班很多学生喜欢“热点聚焦”、“青春短笛”和学习板块,我便多次在课堂上组织阅读这一版面的文章,并作点拨。

2、以锻炼学生合作能力为中心,利用活动来引领提升阅读水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活动设计可以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我在阅读资源的选材中,时刻考虑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活动的形式。特别是合作阅读习惯的养成,我在阅读和教学中坚持设计小组合作讨论,开展演讲、读书交流、报告会、辩论赛等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但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特别重视活动的目标指向性,以提高学生的专项能力为根本落脚点,换句话说,没有目标的活动是无效的,没有意义的。

3、通研教材,寻找材料与课本内容的想通点,迁移感悟

《中学生》报刊相比于教材,更加的贴近生活,靠近学生的实际,对于教材来说,报刊的阅读更大的作用是辅助课本教学的,所以在教学中应寻找报刊与课本内容的共同点,进一步来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课内外阅读的联系。例如《中学生》对成长烦恼的表述跟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就很贴切。

4、阅读的细无声,滋润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学生》中的内容紧跟时代的变迁,书写学生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无疑都是真实的、感人的,学生们在阅读中跟多的能体会到“共同语言”,所以进行无味的情感教育灌输,不如通过阅读潜移默化中来塑造学生的优秀德育品质。我经常结合报刊中不同的文章,进行情感教育,比如:珍惜亲情——《背影》;友谊——《羚羊木雕》;与他人相处和沟通——《音乐巨人贝多芬》;勤奋——《傅雷家书》,懂得感恩——《我与地坛》等等,都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报刊阅读的实施方案

课时安排:每周一、三下午最后一节阅读课。

内容安排:学生合作自读报纸,交流感受,收集精彩,迁移课本。

阅读活动设计:

1、我来读报,大家瞧

学生的阅读往往采取眼睛注视的阅读方法,容易走神,为此我根据班级的实际开展了“我来读报,大家瞧”的活动,学生们两两结对,一人读,一人看。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方式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的效率和把握重点的准确率都有很大提升,开始过程生疏,效率可能低,但是日积月累,效率大为提升。

2、读报心得交流会

阅读需要技巧,更需要真实的感受,为了展现阅读的效果与收获,组织学生开展了读报心得交流会,不局限于《中学生》,扩展到学生喜欢的报刊。一切活动由阅读爱好者组成,从征文,到活动安排,再到评比表扬,全程由学生承担,每次交流会设立读报小能手荣誉称号,颁发给前三名学生。

3、《中学生》征文活动

通览报纸的情况下,每两周有征文小组组织征文活动,活动的主题由征文小组选择,每两周进行一次活动,比如刚刚进行的“感恩”征文,学生参加积极主动,张安然的《诗雨》让学生们十分喜爱。

还包括:我与《中学生》摄影展、报纸剧展播、阅读大比拼、速写作文等活动。

总之,荷花擎,香更悠。我利用两个学期对报刊阅读教学进行探索,虽然路上充满了未知与不见的荆棘,但是我的收获是以前教学无法给予的,新的尝试让我在报刊阅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由于活动的探索刚刚开始不久,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推敲的。例如:在活动的整体设计的系统性上有所欠缺,活动间的联系不是十分的密切,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现象;同时在学生的兴趣点的把握上还有一些偏差,接下来应做更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教学中模式化现象存在,活动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缺乏灵活性。总之,在今后的报刊阅读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增强积累,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阅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说明文阅读基本教学方法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

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时,基本的教学方法又有哪一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说明文阅读基本教学方法,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一谈到说明文阅读教学,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烦恼:教好教,考难考。事实也是,我们初中的说明文课文大多浅显易懂,在教学时只要扣住说明文的几个要素就行了,但是学生在考试时却失分很多,甚至有些题目错得很离谱。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1.把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知识贯穿于每篇文章之中。

初中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在八年级,实际上,学生在七年级时已接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课文前先布置一下预习,让学生考虑谈一谈以前学过的说明文内容上说明了些什么,使用些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围绕中心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然后在课堂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2.努力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以课本为主,适当选用课外材料。一般来说,学生对科技说明文较容易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用较浅易的有一定趣味性的说明文作为切入口,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由此对说明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到两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分析,所设计的题目,既要符合文章内容的特点,又要符合文体的阅读要求。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将会不断加强。

3.及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去运用所学到的阅读技巧。

4、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

这四种方法,都是以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这要就要求老师对每篇说明文教学给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它在结合讲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它既能提高学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读写的训练效率,还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创造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5、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这四种方法是依据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而设计施教的,它能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作更好的发现:或把课内所学的知识用于新环境,形成能力;或者通过某种变式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既获得课内知识,又领会怎样获得更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6、能从学生的心理实际考虑。

依照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感到新鲜和富有新意,并能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适度地“点”“面”相联,以此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沉浸在求知氛围中,使课内课外气氛活跃,使学生精神振奋。

7、教会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一般规律中发现特殊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篇说明文,应了解其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层次,还应能理解文中的一些语句的含义、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何指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指导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解决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对从未接触过的较难理解的说明文既有新奇感又有畏惧感,阅读这样的文章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来破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教给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步骤。如句子内容的理解,可以先找出需要理解的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因为任何材料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找到了该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后,辨别该句子与所在层次或全文中心的关系,再根据层次或文章中心内容来理解,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理解。如2000年无锡市中考阅读题中关于植物生长过程中左旋、右旋的理解,不少学生硬是用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法去理解以致出错,而这种方法也的确无法正确理解。其实,在试卷提供的材料中有几句话:“有两种攀援植物的始祖,一种生长在南半球,一种生长在北半球。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使其生长发育得更好,它们茎的顶端紧紧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太阳。这样,生长在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右旋转,生长在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左旋转。”细细考虑这几句话,那么左旋、右旋到底是怎样的就很清楚了。至于比较生僻的与理解文章内容无多大关联的概念可以放到课外去理解,不必硬根据文章内容去理解,否则就会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被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造成解题的心理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四年级作文什么的启示教学论文:如何启发四年级小学生写作乐趣

全文共 278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论文:如何启发四年级小学生的写作乐趣

小学四年级,可以说是一个阶梯,是学生在接管小学教育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作文对四年级学生来讲,真正喜爱的不多,厌恨的倒不少。虽然学生不陌生,但是学生也不甚理解。若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是一个令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也是一个遍及存在的难点,只要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脸色就露出颇难看的样子,有的叫苦不迭,有的忐忑不安,有的直接想回避作文??因此,作为指导老师找准指导切入点是必然的。再说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那么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感到轻松。

1.和谐师生感情。在作文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后,我走进学生中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了事了,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表达。

2.协调师生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高楼大厦、风云山川??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自::四年级作文什么的启示)。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3.积累素材。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所以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集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

材。?从书本中积累素材。书本中的材料也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加强训练。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各项能力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例如要训练学生认识能力,第一步可训练他们怎样认识事件的开始、发展、结果的全过程,第二步再训练他们去认识事物的重点和细节;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先练句,再练段、练篇,最后达到完整、规范、生动,做到有条不紊,逐步发展。

5.作文讲评。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这样的讲评比教师一个人口沫横飞效果要好得多。以我最近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子。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我眼中??》的半命题作文,我首先请同学们说说这篇作文要求我写生活中的什么,并讲讲自己认为写哪些地方较精彩。然后同学们针对此文,发表看法。有同学描写了助人为乐、大公无私、清洁工人、路上警察、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司机。。。。。。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从内容上分析的,有从语言上分析的,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有的还针对文中涉及的“背叛”等字眼进行质疑。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开头(互批时找出的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课堂留10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总结“抒真情,写感受”,总结作文规律。作文讲评课大胆改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我,发表观点,接受不同意见,既满足了成功的欲望,又培养了善纳忠言的品质,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确实培养起他们自我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见了作文也才不会是“老鼠见了猫”似的,也才能真正把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搞得既有“趣”又有“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800字,阅读,深浅结合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即一种当下流行的网上快速读书方式。由此我想到一个词“深阅读”,即传统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种读书方式。我认为只有将这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我们才能成为新的读书e族。

社会在高速发展,读书文化受到冲击无可非议,所以要完全摈除网络对读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厌之,不如乐意受之,并完美用之。

所以我要说的是:浅阅读,我们要乐意受之,完美用之。

于午后捧一杯香茗,微风拂过,翻起页页泛黄的扉角,感受书的香蕴,这是何等惬意!是这传人经典,授人美德的书教会我们孔子的谦虚为德——“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这传人傲骨,给人热血的书呐喊出树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热血沸腾的革命情结,激励着多少热血青年,鼓励着多少澎湃的心;是这豪放与婉约的孪生姐妹,教我们吟唱出易安的种种凄迷:“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教我们审度了东坡的傲岸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的,这人类的精神食粮,母语的精髓浑厚,我们不能遗弃,他是我们沸腾的热血,是我们不能丢的根,所以那些斜倚在书店一角,默默地读书,不知天黑的日子不能丢,如果你丢了,虔诚地捡拾那些日子。

但是,与在图书馆默默沉浸截然相反的“浅阅读”我们也不能丢,也需要保留着。

浅阅读以快速获取信息为目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浅阅读不失为一种准确、快速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没有浅阅读,只知徜徉于古典读书方式的你,很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抛弃,为了开阔眼界,为了获取信息,为了成为时尚的现代人,为了高效率地学习、工作,浅阅读不可丢,不能丢。

若心灵需要一剂温热的良药,那么请选择我所说的深阅读,于午后,捧一杯香茗,聆听书中的多愁与善感,给迷失的心灵一份滋养;若你苦恼于桌前大堆的工作,不妨打开网页,开始“摆渡”一下……

让深阅读与浅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地步入我们现代人的心扉,作个张弛有度,亦“深”亦“浅”的现代人。

深浅结合,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作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要有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为丰富并完善学生写作语言,抵制网络语言的不良影响,教师可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1培养学生的语感

传统汉语词汇丰富、语言精炼,并且具有音乐美。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等蒙学书籍都是韵文形式,讲究平仄,琅琅上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使学生逐渐积累大量的词汇,丰富他们的语言,培养他们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其写作时能够做到“言简意赅”。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诵读训练,定期向他们介绍一些诸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文质”俱佳的优美诗词和文章,让他们在反复诵读中仔细体会文字的意境美、音乐美,以及汉语字词运用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书读百遍”之后,学生会逐渐形成了正确、规范的汉语语体习惯,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2循序渐进地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著作《文心雕龙》里有这样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6]由此可见,字、词、句、段、章之间是互为联系的,而现代汉语字、词、句运用多变,结构复杂,各语言单位较之传统汉语联系更加紧密,作文教学应当重视组词、造句、写段、成章的训练。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诗词积累词汇的基础上,先进行造句、仿句训练。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从事物范围、重要程度的变化、感情色彩等不同的角度造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段训练。段是由句过渡到篇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重要的一级语言单位,是不容忽视的语言训练。教学中,鼓励学生对造好的句子进行扩展,在其中加入一些合适的动词、形容词,综合运用一些恰当的,诸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句子,使其扩展成语义丰富的段落。如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可以引导学生仿造,运用自己积累的词汇,将其扩展成段。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将写成段落合理布局,最终集结成文。通过作文语言表达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提高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作基础:把叙事与描写结合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2186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把叙事描写结合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在写记叙文时,如果要使文字内容更具体,不空泛,一定要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那么如何才能结合好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两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叙述和描写。是作文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这里说的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场景,片断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贯穿起来。它要求做到头绪清楚,脉络分明,有条有理,重点突出。

在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中,叙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介绍人或事物变化为主的文章中叙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的文章专以叙述为长。我们本讲选的优秀作文《男班长,女班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中描写部分很少,介绍事件发展过程的叙述占了很大的篇幅,如开头对男女班长来自何方的介绍,女班长对男班长的观察,正副班长必须合作的现实,以及同学们的揶揄,思想的顾虑,同学开玩笑不断,“收到副班长纸条”,到结尾“男女班长仍然合作着处理班里的事务”。这篇文章用很短的篇幅,以叙述为主,把一波三折的事件按发展轨迹清晰有序地介绍出来。对发展过程虽是梗概地介绍,但文章的思想内涵却非常丰富,也可以说在写法上是比较巧妙的。

叙述在按事件发生发展、人物经历的时间来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去选择叙述的方式。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和摹写,描写是再现描写对象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需要采用绘声绘色的办法,把事物的状貌、神采和动态,具体地、真切地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写人要使其声可闻,其容可睹;写物要使之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写景要意境鲜明,使读者产生仿佛置身其间的幻觉。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传神的描写是很多的。如《天山景物记》中对天山深处的描写,“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象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段描写抓住山色、溪流、野花这三种最能表现天山特点的事物,重彩浓墨,绘声绘色地把天山美景表现出来。既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也增添了作品的文采。我们在作文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描写来表现形象,借以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感染力就一定能有所增强。

叙述和描写在记叙性的文字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式。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和刻画;如果说叙述是纵的绵延,那么描写便是横的扩展。一篇文字若无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描写,则会干瘪枯燥,毫无生气可言。

实际上,成功的作品中,常常是叙述与描写交错在一起的。我们所选优秀作文,《奶奶与花》就是叙述与描写交融在一起的,近似于一线串珠式的一篇记叙文。

文中以时间为序,先从小时候家门前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叙述开始,然后再描写人物行为语言、花的形态、气味。从而表现我“深深地爱上花”的过程。接着叙述自己病中见到花的情景,描写花的形态,写出自己感受到“花能给人一种强盛的生命力”。接着是叙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认识愈来愈深”又通过对“死不了”“仙人球”的描写,感悟出“花,让我感到一种无尽的生命力,一种明亮的期望”。第五自然段叙述自己养花的过程。这里又运用描写的方式,描绘出花园的美丽,各种花的特点,表现出花可以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段描写是比较突出的,描写了花的各种色彩,各种形态,用排比、比喻的手法绘色绘形,有丰富的想象力。为了把文章写得曲折有致,第七段、第八段叙述搬进高层楼房前、后我与奶奶对花的珍爱,对小花园的怀念,这里又有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的描写,为“小花园”遭到破坏,我和奶奶沉痛心情做了铺垫。

这篇文章用叙述的方式。介绍了事件发展曲折过程,使文章头绪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环节突出。这是文章的一条线。在每个重要环节上,作者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行为、场景、物态,内容丰满。叙述和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在作文时,恰当地运用叙述与描写,做到有机结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熟练掌握叙述与描写的功能,注意二者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交通的关系。根据作文内容和思想表达的需要,交错运用。

二、在描写范围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的地域景物或事物状貌时,(例如《天山景物记》等一些游记式的文章)需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有一个逐步转移、推进的过程,那么这个线索或过程就要依靠叙述来表现。如我们常讲的“移步换景”的写法,其中对“移步”的交代,往往需要叙述。用时间推移来描写事物或人物的发展变化时,对每个阶段的交代,一般也是要运用叙述来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描写的条理性要依靠叙述来体现。

三、在写故事情节比较强文章时,人物的语言,行动往往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情节又要依靠叙述来展开,这就需要描写人物语言行动与铺叙故事情节同时进行,也就是说要把叙述故事融化在描写中,或把描写融化在叙述情节中。我们仔细玩味一下作文《奶奶与花》,其中有些地方就是把描写与叙述这样融合在一起的。

我们就应当多选读一些优秀作文或名家的文章,刻意体味一下的相依关系,学习二者的结合形式。使自己的作文能更加条理清晰,情节曲折跌宕,内容丰富有致,更具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管建刚作文教学艺术阅读心得

全文共 1854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系统》,对于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指导方法充满了敬叹。在此之后又有幸聆听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讲座,更是感触颇深,对于管老师指导学生作文过程的详细细节更加期望深刻了解。开学后学校领导为我们购买了管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急切地阅读后对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管老师在文中提出了作文教学的骨构系统、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和理论系统。这六个系统切近当下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全书没有什么理论说教之的枯涩呆板,有的是作文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操作实践感。管老师是一个能把一件普通的事做大、做久、做深入的人,在教学中处处留心,教学中处处都很细,各种制度制定的有条理,落到实处,使他所教的孩子受益匪浅。他的作文教学颠覆了传统偏重于学科知识、教师指导、课堂作文和作业的作文观,创建了“写作——发表——对话”的新作文教学模式,并建立了一整套以《班级作文周报》为中心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我不仅惊叹于管老师这套作文教学模式的完整、周密,而且欣喜于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实在非常有教学实践借鉴作用。

一、作文是表达的需要

管老师认为,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公众的言说,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文章中这一段话意味深刻“语文教学实践中,首要的不是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也不是使人成为使用语言工具的熟练工匠,不应充斥着名目繁多的机械的训练或表面热闹的所谓的语文活动,唤醒他们的语言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煤炭驾驭语言,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为此,管老师创办了《评价周报》,从确定出版日期,到录稿规则、排版细节,从三大动力系统,到十四大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以及每一个里面生发出来的细枝末节的注意事项,在此期间管老师那种类繁多催人奋进的金点子,真是周密详尽,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在不停地更新、完善,以期为孩子们创设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关注内心“找米下锅”

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达到目标,想方设法为学生架桥铺路,帮助学生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自己在教学中曾经也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要让自己有一双慧眼,但大部分学生总是认为实在没什么事情可写,写出来的作文不是无病呻吟,就是生搬硬套。但是管老师的作文教学较好的解决了作文教学的动力问题,为了解决“作文无米”的问题,他教给学生两个“绝招”:一是“推想法”。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向前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地想,一个课间一个课间地想: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争论过吗?今天我学到新东西了吗?……——凡是能捕捉到的任何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二是“静默法”。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一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是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着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录的事。他把这样的方法,称为“内视”。他认为“内视”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关注的不只是外在,更有丰富的内心。事情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回味与记录,说到底,起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感受。学生有了真正的内心的真实感受怎么会“无米下锅”?学生发现、积累素材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关注生活的意识会也会越来越强。

三、坚持、智谋走向成功

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管老师。他的成功,缘于他对学生的热爱:“每日简评”、“每周一稿”、“评价周报”、“月末增刊”等,阅稿、选稿、改稿、排版、打印、评价,管老师需要付出多少时间与精力呀;他的成功,缘于他的创新:他说,“等级评奖”系列活动能管学生一年的写作兴趣,从学生这头说,没有变化,会生厌;从教师这头来说,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创新和教学智慧;他的成功,缘于他的不畏艰难:他的这句话,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的成功,缘于他的坚持不懈:他说,要有“一个长远打算”,要有“一个长远规划”,他的作文教学革命,已经坚持了十年,十年磨一剑,在这十年中管老师由摸索到明朗,由探索走向成功。我想他的学生是幸福的,每个人都拥有几本甚至更多的自己的书,毕业之后,“风筝一样飞出去的学子们”会有这么一天,“打开包裹,发现母校和老师为他们寄来的那一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珍贵童年!”这是管老师的成功,更是学生的成功。

一本好书不仅值得精读、细读,还宜置于案头常翻常阅,《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阅读与写作并举

全文共 3328 字

+ 加入清单

认真读书,简单说就是,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牢固掌握语文课本的基本知识。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常用文体的基本要素、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下功夫学好常用的汉语有关知识,牢记课本涉及到的古今中外名人、名作家作品、名言、警句、格言,写作技巧等等。随时整理课外学习的报刊、杂志、书籍等有关资料,作为学习写作的参考,为写好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写好作文

一、建立“资料库”,储备作文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要真实、丰富。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平日里要把所学所想、所见所闻,凡是觉得有参考价值的材料,都装进资料库里面,备用。

(一)搜集材料——观察、记录,备有专用笔记本。

(1)积累学过的语文课本中的有关资料及名人、名作家的有

关名言、格言、警句等。

(2)记录学校的重大活动。比方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等。把学校领导的讲话、老师的讲话,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同学的发言,把自己深刻的领会以及自己的表现,进行记录、整理,写成文章。

(3)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

(4)记录国内外重要新闻。

(5)其他方面。凡是对自己教育深刻,启发较大的见闻,要随时记下来。

(二)整理材料——分析、提炼。

本着先进性、典型性、导向性、实用性原则,把材料进行加工整理。

(三)储备材料——随时应用。

一方面用于作文课,把老师布置的作文写好;一方面用于班级墙报、黑板报、宣传栏所用文章。同时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文投稿到有关报刊杂志,开阔视野,以求得锻炼,可提高写作水平。

二、拟定好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醒目。

文章的标题,好像人的眼睛一样,关系到一篇文章的精神、格调和色彩,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所以应予以重视。

(一)标题要直接揭示主题,概括文意。

(二)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要有特色,言简意赅,耳目一新,富有吸引力。

三、确立好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要鲜明。

所谓文章的主题,就是我们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和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文内容表达出来的基本意见和中心思想。

任何人写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就是宣传某一种思想,说明一个道理。不论是为了表彰一个人物,还是介绍某一件事情,或者为了宣传某一项经验,不论写作哪种体裁的文章,也不论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作者总是要说明一个问题,讲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观点,表示自己提倡什么,赞成什么,不赞成什么,都有一个鲜明的倾向,明确的态度和观点,这就是文章的灵魂。古人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主题恰似山中之“仙”,水中之“龙”,有了“仙”和“龙”,文章就能神采流动。

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是说一篇文章材料的取舍,结构的措置,语言的运用,以至标题的制定,都要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确定。古语说,“纲举目张”,一个好的主题,能贯穿首尾,弥纶群言,统领全文。所以,要认真推敲,仔细酌定。

(一)提炼主题,必须选择典型材料,立意深刻,中心明确。要深挖事物的“本质”,主题立意才会深刻,给人带来新意。要求选择材料要符合主题的需要,具有典范性,观点明确,歌颂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贬斥什么,要一目了然。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读了之后,才有新的收获。

(二)主题的表现应鲜明、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论述一个基本观点。或者“开门见山”,或“开宗明义”,把自己的观点在文章开头就亮出来;或者“篇末点题”,“卒章显志”,在文章的末尾加以概括说明自己的观点、主张,都是阐明主题的好方法。切忌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不深不透。

四、组织好文章的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要紧密。

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文章的结构就是组成文章的材料内部的组织、构造。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叙述与议论、情节和场面有机的串联编织起来,紧密联系,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文章结构的作用。

(一)要“全局在胸”,摆出事例和事理,列好提纲。

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先确定主题。在主题思想的指导下,要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形式,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划分层次和段落,列好提纲,以形成一个完整紧密的结构形式。

(二)叙事论理要注意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逻辑关系。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基本规律,前因后果要交代清楚,顺其自然,符合情理,合乎逻辑,不可人为的改变。

(三)注意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要互相照应,使故事情节完整,结构紧密,整体圆满。

五、语言是文章的外衣,要准确、精炼、优美。

(一)语言准确,就是写文章叙事状物,抒情达意,语言要自然,朴朴实实,原原本本的表达事物的本来面貌。把事物的特点表述清楚。文从字顺,顺其自然,写什么像什么,不可滥用词汇,辞不达意。

(二)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讲究语法规则,句子成分要完整,叙事状物,恰到好处。

(三)修辞要恰当,标点符号要准确。

六、书写是文章的外貌,要正规。

(一)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文章是写给自己看的,也是写给别人看的,主要还是写给别人看的。字如其人,用心把字写端正,既是个人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字写好了,令人肃然起敬。因此,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把字写端正,一笔一划把字写好,切不可草率行事。

(二)作文卷面不可随意涂抹,更不能乱涂乱画。这不仅是作文,平日各科作业都要正规,保持卷面整洁,这也是一种修养。

七、作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应充分估计到作文题目的难于预测性。不论是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还是结业升学考试,一般都是命题作文,作文题目事前很难准确的预测到。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要沉住气,冷静对待。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你不是有“资料库”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时候大脑要积极思维,精力高度集中,沉着应对。

(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

(2)立意——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主题,观点明朗,态度鲜明。

(3)选材——在“材料库”中选择最能表达主题的典型材料,进行提炼、加工、整理、选定。

(4)列好提纲——把选定的材料,划分好层次和段落,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5)积极书写——按照提纲,一段一段的把文章写清楚,写完整。

俗话说得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多积累材料,养成多写多练的良好习惯,内容多方面,体裁多样化,什么新闻、报道、记叙、议论,什么体裁都碰碰,什么题目都想想,见者就写,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思路清晰,材料丰富,应对自如,出口成章,水到渠成。

比方近三年来我市的中考作文题,你想过没有?叫你写,你怎样写?试试看。

2013年:成长,因 而精彩

2014年: 征服了我

2015年:这是一种修养

(二)养成独立性作文的良好习惯

所谓独立性作文,就是老师出了作文题后,要自己选材,自定主题,自定体裁。这无论是平日作文,还是期中期末考试,以至结业升学考试,都是如此。这同样要把功夫下在平日。

自选材料——要具有知识的渊博性,材料的丰富性。现在看来建立“材料库”是十分必要的。观察、记录、分析、表达,常写常新,兴趣盎然,不但能提高作文水平,也能激发我们的写作兴趣。

自定主题——要具有厚重性,见多识广,分析问题深透,认识问题有一定高度,对问题看得准,认得清,这样立意才能深刻,中心才会明确。

自定体裁——要具有灵活性。这要紧紧围绕主题,根据文章选定的材料的特点,灵活的选定体裁。或记叙,或议论,还是夹叙夹议,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方式,要恰到好处。

(三)培养自己限时性的作文习惯。

所谓限时性,就是在规定的一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这无论是我们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以至结业升学考试,语文120分的试题规定用时120分钟。前面几个题70分,用时大约60---70分钟;作文50分,用时大约50--60分钟。就拿作文平均用时55分钟来说吧,审题、立意、选材、列提纲需要20---25分钟,书写只有30分钟。我们正规写字速度一般在10分钟内写200个字左右,中考要求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大约需要30分钟才能写好。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养成限时性作文的良好习惯,到了考试时就能不慌不忙,沉着冷静地把作文保质保量的写好,以求取得理想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拓展阅读:象征手法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学生作文里,化实为虚的比喻、象征手法,可以让作文意境气象万千,别开生面,意味无穷。而且,这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指导

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感悟、勤练笔。

这是写好象征文的基础。观察,是写作的重要源头之一。

感悟是立意产生的关键,是观察的深入,用心着意,则会有一定的思想指向、在这两个过程后,勤练笔成文,则可有成果,让“象征”文成就于笔下。

二、方法具体指导

1、选物(引语)

观察事物,选取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着意观察、感悟、立意。

2、绘物(赋语)

对所描写、展示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描写,描写与所立之意相符,为表里关系,暗含立意。3 .咏物(赞语)

把所描写的事物的意义——象征意义揭示出来,加以赞美。用以物喻人的方式或直抒胸臆,赞美其象征的品格精神,显示作文目的。

三、有计划,有的放矢地指导训练

范例素材:

1.骆驼——任重道远,坚忍不拔

2.海鸥——胸怀宽广,搏击风浪

3.海燕——勇敢顽强,远见卓识

4.春蚕——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5.萤火虫——渺小却不卑微,勇于展示自己的生命火花,点亮暗夜。

6.白鸽——和平友谊的使者

7.喜鹊——活泼热情,吉祥如意

8.春燕——报春使者,勤劳亲善

9.白灵——聪明伶俐

10.梅花——坚贞不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语文以情感阅读促写作的方法探究

全文共 2580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许多学生生拉硬拽,无奈无味文字都会干巴巴的挤在眼前。例如:《洗衣服》许多孩子会写:我吧衣服泡在水盆里,放上水,再放一小勺洗衣粉,等十五分钟后开始洗。先使劲搓衣领,然后又在搓板上用力揉衣服。最后,打来清水把衣服投一遍晾在绳子上。三年纪是这样洗,到了五年级还是这样洗。由此就很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洗过一件衣服。而好多份几乎千篇一律的文字,则大多来自同一本参考书籍。

每每看到这些令人颇觉乏味的文字,都会是那个无奈与心痛:孩子们为什么会写得这样空洞?为什么写得这样难受呢?难倒只是缺乏细致的观察吗?难倒只是缺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吗?不,不是的。归根结底学生不愿写,写不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心缺少了一种感情,一种对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关爱之情。没有了这种情感,面对本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切都变成了过眼云烟,对生活的感应力、认知力降低。其直接结果就是每次作文总是先为;写什么;而苦恼。

纵观历代名家名篇:屈原满腔悲愤做《天问》;陆游忧国忧民写《示儿》;杜甫欣喜若狂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激情洋溢绘庐山瀑布。鲁迅先生笔锋犀利,无所畏惧,一篇篇恰似战斗檄文的作品至今依然是读者的首选。它们哪一篇不是作者情之所致,心之所致,而文之所致呢?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提高生活认知力,激发出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让一簇簇心灵火花烁烁闪耀是成就学生作品的一大要素。

那么如何培养内在情感,提高生活认知力,激发写作欲望呢?

借用诗人杜甫的两句诗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从学生身边信手拈来,开展朋友式的聊天活动,让学生在&ldqu;感知&rdqu;,(即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ldqu;感觉&rdqu;(即对所见所闻进行的浅显的评议)&ldqu;感悟&rdqu;(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时所发表的比较深刻的见解)这三步曲中不知不觉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会说,让一吐为快方觉舒畅地情感逐渐注满身心。

点评他人感悟,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加强身心体验。

1. 以《穷人》一课为例。

《穷人》一课描绘了桑娜与丈夫不顾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依然抱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与自家五个孩子一并抚养的故事。学生们认真阅读,并着重体会作者对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对主人公语言的描写,从而明确作者的感悟皆来自于穷人们那些无私,善良的表现。

2. 入文想象,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

在第一步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变成作者走进桑娜的家去看一看,然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再和渔夫出海打鱼,说说自己的体会。此举意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桑娜一家生活多么艰难,多么危险,最后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桑娜,是渔夫,去做一做它们的善举……在想象中,学生们慢慢体会到作者不仅仅是感觉到穷人善良就下笔的,而是在深刻体味到穷人们不顾自身苦难而忘我奉献的伟大精神时迸发出无限创作激情才成就此文的。与此同时,学生们也才会心旌激荡了。

如果说文中作者的创作激情对学生们是一种引领性的培养,那么生活中实践性培养、激发应是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认知能力,调动无限创作情感的必经之路。

点评身边琐碎,触动生活认知,调动写作热情。

生活中,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机遇有所不同,生活色彩也就浓淡不一。但它与人心灵情感的充实与否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在平凡的生活中,依旧可以拥有一颗充实的心,一份洋溢的情。关键是如何拥有。是主动觅寻,还是被动逐波?当然选前者。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促动学生在生活的海洋中能够主动地游起来,且勇于追潮头,敢于立潮头,乐于领潮头。即能够树立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升华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就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就是学生们的创作激情。

1. 随即点评身边小事,帮助树立正确认识。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提到曾经和他人为了好玩而一起爬墙头的事情,最后告诉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别做危险的游戏。经过大家再三思议,觉得只是为了好玩而去爬墙头,不仅危险,而且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违反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还有的说应该学习创造一些有益的游戏,如果真想勇敢一次,不妨请解放军叔叔帮忙,指导……总之,同学们都认为应该做文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大家的提议下,这位同学除了把爬墙时的危险动作描写更准确外,而且写出了爬墙的一些心理,细节等。如:骑在墙头上,开始还美得高举两手挥舞,忽然往下一看,呀,真高啊!心一下子怦怦跳起来,两手紧紧抓住墙头,腿也一下子夹紧了墙壁,身上热烘烘的……结尾修改后写成:这回不文明的大行动可把我害惨了,同学们可别学我呀!

可见,帮助学生点评身边琐事,自由认知,引导提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生活的积极意义,从而激发出学生高昂的写作热情,使作文更好地水到渠成。

2. 固定跟踪,积累看法。

以校园生活为例。学校是学生们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与老师、同学、教室、校园的相处时间可谓长矣。感觉应是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每天相见,是自己身边的人与物,自然就多了一份亲切,说陌生是因为对人与物的喜爱与信任是需要培养的,所以也就多了一份生疏。然而正是这些熟悉的陌生人、陌生物,会成为激发学生跟踪议论的好题材、兴奋点。让学生去寻找那些人或物固有的特点及变化,然后抓住对人或物的外在感知,记录下自己的感觉乃至感悟。按捺不住之时讲给大家听。同学们边听边议,良好的创作情绪由此逐渐酝酿,慢慢生成……

例如要写《可爱的校园》时,发动学生先列举出校园从内到外的新颖、独特风景。大家看到校园的美,心旷神怡中感悟出这是师生辛勤劳动的结果,并且应该好好爱护。还有的同学能够认识到: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努力付出就会有美好的收获,收获是快乐的,更要好好珍惜。有了这些感悟,当学生再提笔时,不再是生搬硬套一份喜爱之情,而是凭着一份激动的心情去夸窗明几净,整齐有序,活泼美丽的校园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圣陶先生说:识得深切,写出来当然亲切;识得浅薄,写出来不免浅薄。一无所知,硬要写也没法写出。因此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周围事物的价值,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应是引领学生们走入作文大门的重要一步。而且通过帮助学生点评生活,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进行人与人交往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等等,使作文与育人紧密结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在课堂上,有时常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甚至有时还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结其最大问题就在于授课不够清晰与直接,有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讲话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有时则削弱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阅读《有效教学方法》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一、目标明确。

我觉得,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认为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入课外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以把内容引申出去,都会起到事半功倍。但有时漫无目的地讲,对学生就会分散注意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

二、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我感悟,在一节课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但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重点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还有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疑问应保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有效教学方法》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因为我体会到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三、方法得当。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又是《有效教学方法》中的好方法,因为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四、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通过学习知道,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微写作提分技巧:分层教学,重点突破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虽然微,但也有文章的体式。其文章的起承转合也需要交代清楚。从外在来说,请假、启事等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从内在来说,讲一件事情要讲清楚,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且把想表达的内容、情感很好地表达出来。那么,平时的训练就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二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建议高三老师要开展分层教学,因为每个学生的升学需求是不一样的。对于要考一流名校的学生,老师要提出明确要求,比如要创新、要夺人眼球,写得四平八稳就不行。此外,对于其他层次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

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自己先要学会辨题。凡是符合今年高考指导思想的微写作题目可以多练,不太合适的题目要加以改造,因为微写作总体来说强调与生活结合、与现实结合,是要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他特别强调,微写作的开放性很强,显性的限制一般只有字数要求,其余大多隐含在情境中,指导学生时要特别注意。

教学中可分解突破描述、议论和抒情等各个能力点,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类应用文体格式以及描述、议论、抒情的各种方法化解落实在每天的微写作练习中,如每日一句话新闻每日百字时评每日百字班级叙事等,同时着重从简明、连贯、得体的角度,训练应用文体的表达。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其次我们需要学会分析各种类型题目的做题技巧,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的积累之上。

虽然说语文的学习死记硬背较多,但是对于文言文,古诗词的学习,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对于文言文和古诗词,一些常用的词语或者常用句式需要我们特别记忆,这样即便是我们遇到一篇没有学过的诗词或者文言文,这些语句也是通用的,可谓是一理通百理明。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加强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的方法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一、明确考前最后冲刺的基本要求:

1.求准。考前最后冲刺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采取求准的策略,克服虚浮和自以为是的心态,回过头来一点一点地记清、记准重要的知识和自己疏漏的知识。

2.求牢。尤其是基础知识的选择题和名句默写部分。主要办法就是反复,通过反复练习来求牢。

3.求精。考前最后冲刺中的专项练习、综合练习中的题目必须精心挑选,有选择性地精练精讲,查漏补缺,修复知识体系,并训练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二、突出重点难点,强化得分意识。

(一)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1.重视文本的理解。各类文本阅读,重中之重是阅读文本,切忌只重题目而轻文本的做法,应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在文本上勾划、圈点,分析、概括,较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思想内容,然后再读题、做题。这样才能真正地抓住重心,把握关键,回答问题才能切中肯綮。

2.要有考点意识、题型意识和分点答题的得分意识。对于每一个考点,通常有哪些题型,每种题型通常有哪些设问方式,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加强写作训练。

1.深入了解本省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做到有的放矢。特别可以就发展等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章的升格训练。

2.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只有学会两个关注,考生才能积累大量新鲜而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学会两个关注,考生的记叙文才能更加真切细腻,情感才能更加感人,立意才能更加深刻,防止以看代写,以想代写,要把会做、做透作为考前最后冲刺的原则,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

全文共 1480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能否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没有把握,导致上课放不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板书时还丢掉了一些的内容。它使我认识到,一堂课的成功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把握上的,只有对内容胸有成竹,了然于心了。

初中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学生必学的文体之一。我在进行这种文体的教学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优选、提炼、概括,分考点对学生进行分板块复习,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说明顺序复习,一堂课下来,感觉有一些收获,也发现不少问题。

经过对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分析筛选,我希望借助这节课的系统复习,帮学生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熟悉相关的考试题型,探讨、掌握解题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因此我把课设计为指导、练习课。

我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了整理,从出题形式,解答的步骤,注意事项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对内容的梳理比较系统全面实用。

我的总体构思是:复习说明文顺序的概念-----实例分析-----明确解题思路-----实战演练-----课后巩固。

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教学环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的后半部分安排了练习题,旨在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把所学落实到实际中去。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课的整体框架考虑欠妥。

在引入新课后,我先提问说明顺序的种类,意在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把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可是由于学生事先没复习,学生的遗忘率较高。特别分析说明顺序时学生模糊的占多数。现在想来,如果能先后给出几个课内的例子是属于那种说明顺序,无从下手的现象可能就有所改观了。

其次,灵活使用材料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最初的设计中,我准备都使用中考试卷中的文段和试题,可是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试卷,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进行筛选,说明顺序的考点较少,练习时穿插了之前讲的对象和特征。这样下来训练的力度有点不足。现在想起来,其实应该专题训练说明顺序,更细更实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

第三,没注意锤炼导语、过渡语。

好的导语过渡语能激发学习兴趣,体现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我没有做好这项工作,课堂始终给人一种按部就班,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感觉。我由“说明顺序的种类”引入的,着眼于强调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现在想想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逐步纳入自己的课程中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最后,对于说明顺序的理解,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和内容直接制约着说明顺序。说明文合理地安排顺序是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因此一篇文章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由说明的内容决定的。一般说来,凡是说明事物形状和构造的,常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凡是说明事物的发展制作或演变过程的,常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凡是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规律的,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诸如这类的分析没能同学生详细分析,探究。

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能否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没有把握,导致上课放不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板书时还丢掉了一些的内容。它使我认识到,一堂课的成功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把握上的,只有对内容胸有成竹,了然于心了,驾驭起来才会轻松自如。

总体来看,我抓住了重点,通过实例分析和实战演练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能力的设想也得到了落实。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建构不够合理上。加上深知学生基础差,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留下一些遗憾。

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觉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从材料的选取、处理,教学环节的设置,对学生的引导,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提升。希望这种阅读课的指导教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进步会越来越快,教学会越来越趋于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阅读教学究竟教什么作文

全文共 2979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教学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教学生阅读课文,可现实的课堂上,同一篇课文,一千个老师会把它教成一千种样子;同一个老师教同一篇课文,每次教得也不一样。一方面课文本身包含着多元教学因素,有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教师在做着很多无效或低效的劳动。那么,一篇课文到底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究竟要教什么,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我们的教学阅读归根到底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阅读服务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素养可以分解为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生活中的阅读需要识字,理解词意、句意、文意,需要提取信息,需要体会思想感情。生活中的写作需要正确的写字、用词、造句、组段、谋篇,还需要各种书面表达的技巧。这些都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来获得。

所以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理解词语、运用词语、造句、组段、谋篇等方面的能力。至于提取信息和体会感情,似乎不需要教,学生也能做到。可以说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学生写。揣摩的表达技巧就成了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可是老师们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是把某种表达技巧概括成一句话,让学生记下来,学生可以拿它去填考卷,却不能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老师也没有悟出那种技巧,他给学生抄的那句话也是从资料上搬来的。老师整天逼着学生写作文,自己却不写,大多也不会写。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可是我们老师,不写,没有写作的甘苦体验,自然就不能去指导学生去写作。所以要让学生悟出技巧,老师先得悟出技巧,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自觉运用。

写也可以促进读。我这么多年来不教课,不搞阅读教学,但做起那些阅读题来并不费力,因为我在不断的写。比如插叙的作用,我把它总结成在内容上为了突出中心,在结构上为了结构紧凑。我看这个说法比某些资料上说得使内容更丰富、使人物更丰满要好。丰富的内容,丰满的人物形象还不是为突出中心服务的吗?而这种说法是我在写作中悟出来的。

在阅读中体会写作技巧,在运用中加深对这种技巧的理解,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是一个不错的作法。最近给老师们做了一次示范课(见拙作《我教紫藤萝瀑布》),我定了两个目标,第一,创设一种比喻情境。为达成这个目标,我先让学生画出与“瀑布”相关的词语,诸如“瀑布”“浪花”“河流”“船帆”“流动”等等,为了强化这一点,我给学生发了叶君健的《看戏》,让学生找出其中与“海”相关的词语。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把创设比喻情境这种技巧掌握了。第二个目标,写景,有所寄寓。为了落实这个目标,我给学生发了我自己的《深秋时节一枝春》,让学生体会以花写人、以花喻世的写法。课下我留了作业,让学生写写校园里的串红。结果学生们写出了不少不错的(见《串红.学生作品展示》)。

一句话,读是为了写,要为写而读,要为写作而教阅读。

再说这教学目标由谁来定。

首先,它是由编者来定的。编者常常把体现相同或相关的表达技巧的编入一个单元,让学生通过这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也认识和掌握某种表达技巧。比如把《春》、《济南的冬天》、《与朱元思书》编入同一单元,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写景的方法。所以这个单元共同的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生学会景物描写。如果不落实这个目标,我们教学就跑偏了。我们要树立单元教学意识,善于揣摩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

其次,它是由课文来定的。一篇课文必然突出体现了某一方面的写作技巧,比如《春》,体现了写景的一般方法,抓住哪些景物写,从哪些方面写,按什么顺序写,写景之后抒情。而《济南的冬天》就要突出写出景物的特征来,写出在这种景物中的特殊体验和感受来,寓情于景。我们要善于揣摩编者的意图,看看为什么把两篇相似的放在一起,它们有什么细微的区别。

再次,是由老师来定的。当然老师要读懂课文,发现课文突出的长处,不然目标也会定偏。我教《滹沱河和我》,没按课本定的目标去教。我觉得课文最突出的长处有二,一是按作者的认识过程为线索组材,二是对河的描写。所以我说,练习题中说“本文以滹沱河为线索”这种说法不对,应是以“我对滹沱河的认识过程”为线索,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完成本文的阅读提要:本文以我对滹沱河的认为过程为线索依次写了……。第二,我引导学生分析了涨水季节的滹沱河的景象的一段描写,然后让学生把它背下来,再写一个片段,家乡的河。

最后要根据学情来定。比如我教《胡同文化》,此文在别的版本中是放在高中来学的,但河大版的教材却把它放在上了八年级上学期,我觉得学生理解不了其中的文化,就避重就轻,让学生画出各段的中心句,让学生学习首领句组段的方法。再如《故乡》,结尾几段有不少句子意思难懂,教学中就应把理解句子的意思做为一个目标。再比如古诗词的教学,现在中考要考诗歌赏析,我以为就违背了学情,一个十五六岁的初中生,他能赏析得了吗?记得我小时候,正是文革时期,没书可读,整天拿着一本《毛主席诗词》念,“大雨落幽燕,白浪淘天……”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意思,却背下来了,后来长大了,懂了,体会到了那种磅礴的气势。所以我以为古诗词,让学生背下来就够了,可是我们偏要让他去赏析,他知道“阴阳割昏晓”是什么意思,他能体会泰山峰如刀,把世界割成了白天和黑夜两部分的意思吗?不知道,只好背老师教的答案。这不是违背了学情吗?可是中考要考,无奈,非得这样教,却不考虑理解了一个“割”的时间能背下多少古诗词啊。

现在的教改一味的求新求异,翻新花样,把传统中很多能够突出表达技巧的好的合理的做法改掉了,变成了瞎折腾。比如“美读”的风行,扣住一句话,扣住一个或几个词,让学生反复读,读出合适的语气语调来,读出感情来,读出特殊的感悟来,读出特殊的体验来。能做到吗?我们在培养朗诵家吗?我们在培养电视播音员吗?我一听这样的课就急,因为读了半天,学生还是没有读美,或者读“美”了这一句,其它的句子呢?你能一句一句的教吗?美读是老师用来熏陶学生的,非要让学生学会,这个要求太高了。在学美读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揣摩表达技巧的时间,这就是无效劳动的表现之一。

最近参加了某市的赛课活动。从全市选拔了140名优秀教师参加,经过第一轮教学设计比赛选出了80名,又经过第二轮说课比赛选出了6名老师做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做课的第一名吧。她选的是朱自清的《春》主要设计了两个环节“读中寻春”和“画中品春”,先是让学生美读,读了半天,学生连“窠巢”“应和”都没读准,就开始画了,让学生选其中的一副图画一张画,这一节课基本上就在画中度过了,结束时又闪了一下老师自己写的校园的春天。后来听见这课得了第一名,我倒抽一口冷气。按我的理解,这课也可以上成读背课,一节课学生基本通过朗读能把课文背下来,在指导背的过程中顺带就把写景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了,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快的背诵,也认识了课文写景的方法,这不就把目标达成了吗?可是我们这位老师折腾了一节课,自己很累的一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呢?我在听课记录上写了一句话“阅读教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就像吃什么比怎样吃更重要一样。我们确实该好好研究怎样正确的确定目标,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落实目标的问题了。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为写而读,为写作而教阅读,把揣摩表达技巧做为第一目标。

[阅读教学究竟教什么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效教学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在理想课堂中,老师更多的是唤醒,而不是灌输;更多的是引领,而不是强制。王崧舟老师谈课的最高境界室“人既是课,课既是人”课的痕迹越淡,人和课就会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课堂的收获不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是上升到精神的层面,情操得以陶冶,心智得以升华,让学生享受智力活动的快乐。

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不一定会集中在学习中,劳逸结合,是最有效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让学习活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因为学习而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