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征途中哪些故事至少举例三个故事的题目我知道(精彩19篇)

浏览

5139

作文

125

名人故事: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着名的中共早期党员。在叔叔的影响下,王新兰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先后加入共产党。王新兰7岁时,因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党组织常让她传递秘密文件。

1933年红四军入四川,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他任军长。当时王新兰只有9岁,虽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领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红军长征了,家里只留下王新兰和多病的母亲。看到王新兰终日如坐针毡的样子,15岁的姐姐、红军女战士王新国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着红军一起走。于是,在姐姐王新国的鼓励下,王新兰鼓足勇气报名参加红军。

深明大义的母亲对此感到特别欣慰,只是担心王新兰年龄太小,红军不收。

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们。当他见到王新兰扎着两个羊角辫、个头还没有步枪高时,便微笑着问:“你这么小能干什么?”

王新兰惟恐红军首长把自己看小了,便大着嗓门说:“我什么都能干!”

徐主任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好!”听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下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

这时,姐姐王新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如数家珍般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徐立清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专心听王新国说完,徐立清转而对王新兰说:“小妹妹,不是红军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龄太小了……”

一听又没希望了,王新兰发起了小孩脾气:“小?小怎么了?哪个天生会打仗,还不是一点点学起来的。我虽然年龄小,可学东西还快呢!”

看王新兰参军的决心很大,徐立清最终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过来吧!”王新兰当即兴奋得跳了起来。随着一声“是”,王新兰拉着姐姐就往外跑。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她们喊:“你妈妈同意吗?”“早就同意啦!”一句愉快的回答从门外飘了进来。

几兄妹把母亲托付给地方苏维埃组织后,第二天一大早,王新兰就到红四军报到了。王新国被分配到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委员会工作,王新兰则安排在委员会下属的宣传队当宣传员。一到宣传队,姊妹俩就开始编演节目、书写标语。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

不过,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过草地,她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尽管这样,王新兰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在风口、站在路边,为战友们送歌献舞,加油鼓劲。

小红军王新兰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长征小故事5位战士渡乌江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1935年元旦,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化装到乌江江边侦察,他刚刚接到强渡乌江的任务。

乌江素以天险著称,为遵义的天然屏障。江面宽约250米,深不可测。水流湍急,水温仅有10度,对岸敌人密布岗哨,工事坚固。这么宽的江面,如没有渡河工具,渡过几乎不可能。二师立即赶制竹筏,同时挑选出习于水性的18个战士,准备派他们游水过江,以扰乱敌人的警戒,掩护后续部队强渡。

第二天9时左右,18人中的8个勇士,每人各备驳壳枪一支,奋然跃入江中,带着架设悬桥的绳索,向对岸游去。江宽水急,人虽游至对岸,可绳索怎么也拉不过江。只得以竹筏强渡,竹筏至中流时被敌击沉,强渡无功而返。当夜,又组织第二次强渡,将单层竹筏改为双层竹筏。4只竹筏同时强渡,3只被江流阻回岸边。三连连长毛正华的第二筏划至江中后也没有了消息。

第二天,强渡继续进行,当竹筏划至中流,只见从敌人工事下的石崖里,跳出几个人来,向着敌人一阵猛烈扫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落荒而逃,我们的竹筏这才顺利地登了岸。这些接应的人是谁呢?

原来,毛连长于2日晚偷渡时,率战斗员4人登第二筏,这个竹筏不知怎样竟然靠了彼岸。在他们登了岸后,等待其他竹筏靠岸,却都不见来人。这种情况下,5位战士只能围坐在一堆,在乌江边石崖下过了一夜。

第一批强渡的十几个战士与毛连长等会合了,在占领了敌军的岗哨阵地后,继续向敌人仰攻,接连几个手榴弹,在轻机枪掩护下,刺刀用上去了,敌人阵地被彻底夺取了,一个排死伤过半,其余的仓皇逃窜。因此,天险的乌江,就这样的被突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名的长征故事

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有名的长征故事五:

长征的时候,肖彬在红二方面军 6 师 18 团 9 连当指导员。泽章坝遭遇战中,他负了重伤。过草地的时候,上级给了他一匹马,并安排连里的小通讯员吴玉民照顾他。

小吴这年刚刚 16 岁,个子不高,黑黑的,长得挺结实。别看小吴年龄小,可是很会照顾人。每到宿营地,他都先找到一块干燥或者背风的地方,把自己那床补丁摞补丁的破被铺在地上,扶肖指导员歇下后,马上支起小铝锅烧开水,给指导员洗伤、消毒,然后拿出半小瓶儿红汞(这是当时他们部队唯一的药品)为指导员换药。

部队一天一天朝前走,肖彬和小吴的粮食袋越来越轻了。伤势好一些,肖指导员开始硬撑着帮小吴打些下手,到了宿营地,小吴拣柴火烧上饭,然后肖指导员看着火,小吴就去放马。

这几天,小吴不用肖指导员烧火了,放马走的时候,他总是带上小锅,说是可以边放马边烧饭,两不耽搁。每回,他都是很晚才回来,把小锅里热腾腾的饭盛给指导员吃。指导员一让他吃,他就笑着拍拍肚子说:"看,鼓鼓的,早吃饱啦!"

可是,指导员总是觉得小吴好象越来越瘦弱了。刚出发时,他每天都马前马后跑来跑去,不知道什么是累似的,可这一段,他不光不大跑了,而且走路急一些都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指导员让小吴爬坡时抓着马尾巴,小吴总是笑笑,坚持自己走。尽管他老是帮作笑容,可指导员却看出他在瞒着什么。

这天傍晚,小吴安顿好指导员,又去放马了。

肖指导员悄悄跟上了他。但由于腿上有伤,他只有慢慢地爬,被远远地落在了后头。当他在一处小树林追上小吴时,小吴正端着锅,一口一口地吃着什么。

"小吴!"肖指导员轻轻唤了一声。

小吴吃了一惊,一看是指导员,急忙把小锅藏在了身后,稚气地笑着问:"指导员,你怎么来啦?"

肖指导员没有回答,仍然向前爬着。小吴赶紧起身扶他。指导员顺手端起了小锅。小天急忙用手去捂,指导员用命令的口气说:"把手拿开!"

小吴只好拿开了手。

肖指导员凑着火光向锅里一看:天啊,这能叫饭吗?一锅黑乎乎的草根树叶,即使是饥肠辘辘的时候,见了它也就"饱"了,而这位只有 16 岁的小鬼,为了照顾战友,自己竟用它来充饥......肖指导员的眼睛模糊了,这时,他的耳边断断续续传来小吴低低的哀求声:"指导员,你别生气,你批评我什么,我都接受......"

肖指导员能批评小吴什么呢?他放下小锅,一把将小吴紧紧地抱在怀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开学第一课:梁天文的长征故事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老红军梁天文来到现场,寻找自己当兵时政委的后人。今年已经104岁高龄的老红军秦华礼,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通信事业,前半生坚持通信建设,在艰难的红军长征途中,负责传递重要情报,后半生建设通信教育,培养了十几万通信人才。

1933年初梁天文在四川省巴中县(现巴中市),穿着自己的棉衣和草鞋参加了童子团。儿童团解散后,到卫生所里当了一名勤务员,卫生所跟着师部行动,14岁的梁天文被分给师首长杨政委(杨朝礼)当勤务员。长征途中,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3年的时间里,杨政委既像个父亲一样照顾梁天文,同时作为一位老首长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坚强刚毅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当年的小战士。

1937年2月,杨政委在梨园口作战时牺牲。杨政委的墓地被立在梨园口烈士陵墓,昔日的小战士想要寻找曾经无微不至照顾和教导自己的杨政委的后人,同他们一起祭奠缅怀烈士,祭奠英魂。今晚昔日的小战士能否找到杨政委的后人来共同缅怀他心中永远的首长呢?

梁天文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33年,受革命志士的感染,梁天文在四川老家加入了童子团,1935年,年仅13岁的梁天文成为一名勤务员,负责杨政委的饮食起居。杨政委待他如自己的孩子,二人同甘苦,共进退,为了减轻梁天文的负担,杨政委就和他共用一套生活器具。3年的时间里,杨政委既像个父亲一样照顾梁天文,同时作为一位老首长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坚强刚毅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当年的小战士。

梁天文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33年,受革命志士的感染,梁天文在四川老家加入了童子团,1935年,年仅13岁的梁天文成为一名勤务员,负责杨政委的饮食起居。杨政委待他如自己的孩子,二人同甘苦,共进退,为了减轻梁天文的负担,杨政委就和他共用一套生活器具。3年的时间里,杨政委既像个父亲一样照顾梁天文,同时作为一位老首长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坚强刚毅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当年的小战士。

杨政委的墓地被立在梨园口烈士陵墓,昔日的小战士想要寻找曾经无微不至照顾和教导自己的杨政委的后人,同他们一起祭奠缅怀烈士,祭奠英魂。今晚昔日的小战士能否找到杨政委的后人来共同缅怀他心中永远的首长呢?

非常遗憾,我们没能找到杨先烈后人的具体线索,但是我们帮您请来了三位红军的后人,对于寻找红军后代的事情,他们都很积极地参与。

我们还请到了两位同样参与过长征的老红军,三位老人站在一起,见证了一段80年前的光荣历史。今后,我们将沿着他们所走过的路,继续长征。

随后,我们找到了杨先烈的侄孙女,并促成了她们和梁天文的见面。梦随万里长征路,凭吊忠魂觅旧踪,梁天文终于实现了八十圆年未的梦。

1.2016年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长征故事

2.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折不挠”秦华礼的长征故事

3.2016年开学第一课:耿飚长征路上的故事

4.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岁老人秦华礼讲述红色故事

5.2016开学第一课:“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故事

6.2016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抗战故事

7.2016开学第一课:老红军胡正先的抗战故事

8.2016年开学第一课:神十航天员王亚平的成长故事

9.司号员“八斤半”的长征故事

10.老红军王承登被子弹打穿眼窝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西方传教士勃沙特参加红军长征的故事

全文共 2349 字

+ 加入清单

鲁道夫勃沙特,中文名为薄复礼,1897年生于瑞士,后随父母移居英国。在他10岁那年,一位英国传教士从中国返回曼彻斯特,介绍了中国的基本情况。勃沙特听了之后,开始神往中国。为了适应到中国传教的需要,勃沙特接受了各种训练,包括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社会情况等。他还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薄复礼,以示信奉克己复礼。1922年,受教会派遣,勃沙特前往中国,在贵州境内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

1934年10月初,时任贵州镇远教堂牧师的勃沙特与妻子露茜在安顺参加完祈祷后返回镇远。在经过城外一个小山坡时,正好与从江西西征入黔的红6军团相遇,在无意之中闯进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行列。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红军对勃沙特夫妇在中国的活动抱有怀疑的态度,但即便如此,红军对他们也是礼遇有加。当晚,勃沙特夫妇被带进一间屋子里休息。勃沙特的妻子睡在一张由木板拼起来的床上,勃沙特睡的是一把南方式躺椅,而与他们同在一个房间里的红军士兵则直接睡在潮湿的地上。红军安置好他们后,立刻送还了他们随身携带的所有东西,包括银元也如数奉还。

此后,勃沙特一直随红军部队行进。在这期间,勃沙特先后接触了贺龙、萧克、王震等红军领导人。其中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萧克军团长。

勃沙特与萧克相识,是源于一张地图。当时,奉命先遣西征的红6军团在贵州施秉与黄平之间抢渡大沙河,突破了防堵力量薄弱的黔军阵地,乘机袭占了黄平老城。在一所教堂里,红军缴获了一张约1平方米大小的法文版贵州省地图,这张地图对于刚进入贵州,道路不熟且缺乏向导的红6军团无疑是无价之宝。但是,由于地图上面所标的地名都是法文,没有人能够看懂,这可急坏了红6军团军团长萧克。谁能够解燃眉之急呢?萧克顿时想起了会说一点汉语的瑞士传教士勃沙特。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立刻派人把勃沙特请到军团司令部,帮助把地图上的法文译成中文。

在方桌前,在豆大的洋蜡烛光下,萧克小心地摊开了地图,用手指着一个个法文地名,勃沙特按照他的指点,操着生硬的中国话,先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中文名称翻译出来,然后一一将其标记在地图上。两人边讲边比划,当他们把地图上许多重要地名而且是红6军团预定行动地区的详细地名全部译完时,已经是三更天了。后来,就是用这张地图,萧克与王震选择了与贺龙领导的红3军会合的方向。勃沙特当时没有意识到他翻译这张地图有什么重要意义,而萧克将军却始终忘不了这件事情。他后来回忆说,红6军团在转战贵州东部和进军湘西时,勃沙特翻译的法文地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正是这张地图,使得双方都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此后,勃沙特跟随红2、红6军团到了湘西,开始了艰苦的远征。虽然彼此信仰不同,但勃沙特从中国的这些红军指战员身上,看到了一种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感悟到理想与信仰对人类巨大的引导作用。勃沙特尤其对红军部队严明的组织纪律,以及不赌博、不抽鸦片的作风,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此外,虽然红军生活条件恶劣,但他们都尽量照顾勃沙特的外国习惯和习俗,在饮食和生活上想尽办法来满足他,令他非常感动。在部队开始乌蒙山回旋战时,勃沙特不幸染病,红军不仅专门为他找了一匹马驮着他走,还特意找来中医为他治病,后来还派出担架员抬着勃沙特翻山越岭。耳闻目睹红军的真实情况后,勃沙特深受触动,曾多次写信到上海、南京等地为红军采购药品,筹集经费。

1936年4月,红2、红6军团进逼昆明,考虑到军情紧急,战事多端,军团领导决定让传教士勃沙特离开部队,前往昆明。军团长萧克和红军保卫部部长吴德峰分别设宴为勃沙特饯行。萧克将军还专门为勃沙特做了一道拿手菜——粉蒸肉。宴会结束后,大家一一与勃沙特握手道别。吴德峰部长还命人给勃沙特发足路费,并特别叮嘱他如何前往昆明。勃沙特的长征自此结束。

勃沙特这位西方传教士同长征红军不期而遇,并随红2、红6军团生活了560天,行程达6000英里,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队伍中一名奇特的参加者。勃沙特离开红军之后,开始着手整理自己在红军中的那段亲身经历,并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通过演讲等形式向国外介绍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

1936年11月,当红2、6军团还在长征途中时,勃沙特的回忆录——《长征目击记》(又名《抑制的手》),已经由伦敦哈德尔—斯托顿公司出版发行。这本书当时在国外颇受欢迎,多次出版。在书中,勃沙特称赞中国的红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高度评价红军长征时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红军长征的历史。1938年,当埃德加斯诺介绍红军长征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发行时,勃沙特的《抑制的手》早已问世一年多了。直至1978年,薄复礼又应出版商之约,在原回忆录的基础上,补充进了他从1922年来到中国到离开中国的经历,再次成书出版,并更名为《指导的手》。

1940年,勃沙特再次回到贵州省盘县一带传教。教友们回忆说,每当勃沙特和教友谈到红军时,态度都极为友好。勃沙特除了在当地传教,还为当地民众看病和办学。

1984年,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为写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搜集素材。在采访萧克将军时,萧克向索尔兹伯里介绍了勃沙特帮助红军长征的往事,还郑重委托索尔兹伯里寻找勃沙特并代致问候。此事一经披露,寻找勃沙特的工作就成了各界注意的焦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各方近两年的努力,萧克与勃沙特在长征途中分别50年之后又重新取得了联系。1987年末,《人民日报》驻英记者对勃沙特进行了专访。记者看到,尽管满头银发的勃沙特已90岁高龄,但精力还很旺盛,记忆力相当好。在记者要求下,勃沙特讲述了与红军一起长征的传奇经历,讲述了他和红军将领之间的深厚情谊。他感慨万千地说:“在晚年被称之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更使我激动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长征精神我知道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

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廖汉生将军回忆长征那些年的故事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70周年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发起在四川甘孜县举办的一个药品物资捐赠活动。从成都乘车大约17个小时,也就是说行车要日夜兼程一天一夜。然而,这段长途跋涉带给我们的却是极其意外的回报。美丽的甘孜,如果把她比作人间的天堂,一点都不过分。我甚至不敢相信,这里曾经就是红军长征的会师之地,一个充满了传奇的地方!不能想象,实在不能想象,这里就是亲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廖汉生将军曾经讲给我听的甘孜,那个令他一生梦魂牵绕的地方。

记得在我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汉生同志时,他曾经对我谈到过长征,其中曾谈到过甘孜。今天,只有到了今天,当我们亲临过当年牺牲过无数烈士的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地甘孜城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发现一座座当年红军行军途中留下的居住遗迹的时候,对于革命前辈廖老那言语铿锵、充满感情的回忆,才有了真切并且深刻的理解。是啊,那一段段雪山草地艰难困苦的岁月,在他们那一代人心中,永永远远都不可能忘怀······

廖汉生同志的谈话给我留下最深刻记忆的是:长征留给后来人的应该是不朽的精神,是长征精神。今天,我想把深埋在廖老心中的长征告诉给读者,让我们共同缅怀那段无法忘却也是不该忘却的历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长征故事摄人心作文900字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一支乐曲,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一首诗词,细细品读,才能感悟其中的意境;一段历史,细细冥思,才能悟得里面的精髓。

每当开学的时候,老师都会放《开学第一课》给大家看,让大家对新的学期抱有全新的奋斗目标,能够快乐的成长。2017年热播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长征精神。我们看了整整两节课。每次看到触动心弦的片段。我都会暗自流泪。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几个穿着整齐军装的高龄老红军,他们一一诉说着他们的长征故事。虽说他们的年龄已经很大,但是看他们精神抖擞的走上讲台的气势,一点也不比当年差。他们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当他们亲手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五角星上,五角星带着他们的名字飘荡在空中,融入我们的心海。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比的荣光,无比的幸福和骄傲。每位老红军都有着不同的经历,记得。有一位老人讲到他年轻时,他跟着大部队去打仗,一路上就穿着草鞋,甚至有的时候还赤着脚,他的脚被地上的石子顶破了,但他没有放弃前进。有一次他们经过黄河时遭到敌人的埋伏,他随着他的包袱一起掉入河里,在湍急的河里,他一直在寻找他认为比他生命还重要的两节干电池,当他摸到黄金和大米时,叹了一口气,又继续寻找,直到找回干电池,他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可见,在当时,条件是何等艰苦,资源是何等的匮乏。

除此之外,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因为她是参军年龄最小的人,她一出生就参与了长征,他父亲把她带在身边,每当她哭泣时,大家都会很高兴地说:“太好了,这孩子还活着。”但与此同时,士兵们也担心队伍因她的哭声而暴露。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次贺龙的部队遭到袭击,他们父女被迫分开,庆幸的是一个军医救了这个婴儿,从此贺龙就决定把它揣在自己怀里,这样就不会把她弄丢了。后来,在一次大战中,贺龙骑着马冲向敌人,脑子里全是杀敌之类的,早已忘记了自己还有个女儿,就这样再次把女儿给弄丢了,等到战争结束后,贺龙才发现女儿不见了,顿时脸色苍白,心急如焚,他们到处寻找,终于在一个草丛里发现了她,贺龙曾说过:“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儿女都不能保护,又如何去保卫祖国。”

这一个个感人的长征故事被老红军们述说着,而我,早已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倾心的故事为题目的学生作文1500字

全文共 6434 字

+ 加入清单

晚安我看着对话框里唯一的一个晚安,如我所料,她没有回复我。就在一分钟前我不小心删掉了和对方的聊天记录,那里面有我几个月里连续的很多个晚安,我的难过喜悦和她为数不多的回复,一瞬间通通没有了。心里如被麦芒狠刺了一般,不足致命甚至谈不上疼痛,只是觉得麻麻的,很是不安,就像就像丢了一件用了很久也非常喜欢的东西,怎么都找不到。

啪一声响,我终于从睡梦中惊醒,手机的闹钟还在响,我趴到床边捡起被我扒到地上的手机关了闹钟又躺下去。翻开微博,私信的对话框依旧是昨晚我发过去了的两个字晚安,真是任性!我默默的想着,可就两个字就如同千军万马在我面前叫嚣,而我溃不成军敌不过如此的千军万马。

一阵心烦意乱便关了手机,又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喂!你有没有很喜欢一个声音,喜欢到你想去泡她?

我没有

我好像很喜欢一个人的声音

这是我和朋友吃饭时的一段对话,朋友看着我,很认真的说是那个你每天都念叨的主播吗?她可是女的,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我开玩笑的,你知道的,我只是觉得她节目做的特别好,所以很喜欢,就像是一个粉丝对偶像的那种喜欢。

我可不觉得你像是在开玩笑,就冲你每天听她节目那个劲头儿,她不就是要给你寄一张明信片嘛,你高兴的那个样子,还有每天拉着我往通讯室跑,我可真担心你她夺过我手里的手机你看看,你自己吃个饭,还要私信问她有没有吃饭,说到底,你们只是陌生人!或许她把你当作一个猥琐的男人,才会偶尔的回复你,不要自己陷进去了

我知道,我打断朋友她是女人。

我也是,我在心里说。

朋友还想说什么,终究是没张口。

而我,那个时候才知道,什么叫一听倾心

我要去通讯室,你陪我吗?

不去

我蹲在通讯室的门口在两个大纸箱子里翻找着,所有的信件都已翻遍,我还是不死心的在里面乱翻,通讯室的阿姨终于看不过眼了,走过来说丫头,你这几天每天都来,也没见你找到你要找的东西,是什么重要的人啊,给你寄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啊!你看这箱子里的信,有的都寄来一年多了也没人来领。要不你告诉我是什么东西,把电话号码留下,要是寄来了,我通知你来取。

留了电话号码,离开通讯室时还是忍不住看了一眼那两个箱子。

这箱子里都是从远方而来的信件,都沾染了不属于这个城市的气息,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的那个人是不是也如现在的我一般,满心期待等着回信呢?那落了灰尘的信笺又是谁的心事。

给我寄明信片的那个人,是一个小众的网络电台的主播,我认识她是因为听了她的节目,喜欢她的声音。就那样她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而我并不存在于她的生活中。

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彻夜难眠,那整个晚上我都没有睡好,我听了她所有的节目,关注她的豆瓣小站,翻遍了她所有的微博,给她说第一个晚安。我想我正在了解她,她是哪里人?多少岁?喜欢什么?有什么样的故事

我开始每天晚上给她说晚安。

我也知道了她生活在北方,处在什么样的年纪,她喜欢安静,喜欢音乐,喜欢广播,还有她的生活和故事,而这些全部都是从她的节目和微博里了解到的。我如同侦探一样,去破解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了解它们之间所有的联系,又如猎犬一般,去嗅探她的一切,关注她在网站的每一次更新。她的开心她的难过,我所看到的一切。

每晚的晚安,她从来不回复。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她微博说要寄明信片给听众,我私信给她说我错过了求明信片的时间和机会同时发过去一个很委屈的表情。几分钟之后她回复给我了告诉我地址和名字,我给你寄我高兴的差点从床上摔下去,我想如果现在有一张两米宽的大床,我一定会在上面来回滚两圈。而更让我激动是她回复我了,这是一个月来她第一次回复我的私信。那时候起,我变得更加肆无忌惮,除了晚安,我会跟她说开心的事难过的事,也会问她有没有吃饭,有没有下班,而她的回复少之又少。我从来不知道自己的耐心会这么好,不管她理不理我,而与我,晚安,问候和关注一样都不会少。

我问朋友,你有喜欢一个人的声音,喜欢到想泡她吗?朋友说没有。我有些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我对她似乎不仅仅是崇拜和欣赏的喜欢。我好像喜欢她,是荷尔蒙滋生,是青春的萌动,是我想牵一牵她的手,告诉她,我想和你一起看一场电影,甚至我想和你窝在一个沙发,听你的心跳。

我开始变得不安,甚至害怕,我想过不再去听她的节目,不再关注她,不再发那些没有回应的私信,因为她不回复我,我会难过。我看到她的一切会喜不自持,也会些许落寞。

那时候一些奇怪的念头像荒草疯长不止,不是我不愿灭去,而是我没有灭去它们的能力。我甚至做梦都是和一个女子彻夜痴缠,虽然我看不清梦中人的脸,但能感觉那个人就是她,我为这些想法这样的梦感到羞愧。

可每每深夜的晚安仍旧会从我的指尖发出去,她从不回复,我知道,她收到了也看到了。

离她寄出明信片已经有一个月,通讯室的阿姨还没有给我打电话。

可能寄丢了呢?也许邮差在来时的路上遇到狂风,所有的信件都被那阵风吹了出去,而偏偏没有追回我的那张明信片

她微博上说要招募一个站台管理,我给她的招募邮箱发了邮件,很顺利的通过了。我加了她电台的管理群,我加了她的QQ,我凭借着工作需要跟她聊天,问她问题。她反问我你是那个每天都在微博上给我说晚安的孩子么?

我说是,难以想象我当时心里是有多亢奋,我想原来你还记得我啊,你不会知道我总是梦到你吧,如果你知道了,你也不会知道我很喜欢很喜欢你吧,你一定会被我吓到吧。而我更得意我更接近你啊,当你跟我聊天时,我都会为我这些龌蹉的想法得意不已。

为什么每天都跟我说晚安?你可以跟我说说吗?

因为我喜欢你,我在心里脱口而出。而我给她的回复是因为我觉得晚安很温情,我就是很简单想说晚安。

她说了句谢谢,便结束了对话。

我喜欢你,而你并不知道。

喜欢到远远的看着你,听着你的爱情。

我不敢告诉别人,我喜欢你。

后来,我因为工作的原因,跟她说没有办法再给她做站台的管理,希望她可以理解并且找新的管理。她说你知道么?什么事情都不能当做借口,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坚持。

我只是道歉,我说以后有机会一定再做你的站台管理。

那天我买了去沈阳的车票。

我问她,如果我去找你,你会来见我吗?

她说,会。

23个小时的火车,我在那狭小密闭的空间里,看着车窗外的夜色,根本就黑的什么都看不到,车厢里的灯光,车厢外的黑暗,想到第一次听她的节目。

是那天晚上在公交车上,车内的灯光,还有车窗外的夜色和路灯,甚是迷离。她的声音就在我数到第二十七个路灯的时候传到我的耳朵里,近的如同她在我耳边耳语

凌晨三点到沈阳,我在陌生城市的街道徘徊,凌晨总是特别冷,我哆嗦跺脚奔跑,俨然疯了一般。

终于等到天亮,好像看到了希望一样。我立刻跟她说我来沈阳了。

真的吗?

真的,我现在就在街上,你会见我的对吗?

可是我等会要上班。

没关系,我可以等你。

你开玩笑的吧!!!

我没有开玩笑,其实你并不想见我吧。我在街上看着渐渐多起来的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再接着是车辆,公交货车私人车辆。

小心!!!!!我好像听到有人这样喊着然后我抬头看到对面行过来的货车,很快,快到我只看到它,它便出现在我眼前。

一阵突如其来的巨大的冲击力将我撞了出去,我尖叫声都还没来得及从喉咙里出来就已经飞了出去。

失去意识之前,我模糊的看到我的手满是鲜血,还有嘴角咸咸腥腥的味道,我听到有人喊快叫救护车!!!

你会来见我吗?

会。

啊!!!!我惊叫的一下从床上弹坐起来,摸了摸额头,额前的碎发都被汗水浸湿了,原来只是一场梦,我还以为我已经死了。短短十分钟我竟然做了一个这样的梦,怎么一大早就这么的晦气。

叮咚是微博来信息的提示音,我猛的抓起手机,难道她回复我了吗!我紧张的打开微博,是一句早安,并不是她的回复。给我私信的这个人已经给我发了整整一年的早安,不知道是出于对曾经自己那份单纯的报复还是对这个陌生人的冷漠,我从来没有回复过。那句早安准时准点的在每天早晨七点伴随着一声叮咚出现在我的手机上,而这个人是男是女我并不知道。微博的私信界面里还有很多不同人发来的很多条信息,很多人的早安和晚安,我都没有回复,鬼使神差的我给那个人回了一句早安。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我困得哈欠连天,抓了抓头发,用脚摸索着床边的拖鞋,好不容易穿上鞋却撞到床边的柜角,疼的我整个人都清醒了。摸索着到洗漱间,刷牙的时候又想到了刚刚那个梦,为什么要用梦来回忆一遍这件事呢?为什么在梦里我好像死了?难道今天会有不好的事发生吗!

果然公交车晚了十分钟,而且车里的人特别多,下车时我在拥挤的车厢内不停地重复着让一让,麻烦让一让。一路到车门口有个女孩挡在门前,我轻轻的说麻烦让一下,我要下车。似乎错觉的看到前面女孩的肩膀轻抖了一下,然后回头看我。此时车门已经打开,我来不及多想,就已经被人群推搡着下车,可是脚刚触到地面时竟然扭到了,我一屁股跌坐到地上。脚踝处钻心的疼,疼的忍不住扭了下头却看到车门关上的刹那那个女孩正盯着我,她似乎很关心,我甚至觉得她想跳下车来扶我。此时,车已经慢慢的开动起来,透过车窗她还在看我,而我只觉得无比的尴尬。她的眼神里似乎把我当作了一件她寻找了很久的东西,惊讶或是怀疑,我分不清楚。

该死的,我嘴里轻骂一声,用手撑着地面,想要爬起来,可脚上只感觉得到疼,疼的我根本使不上劲。一同下车的人,看不过去一把将我拉起来,扶到候车站台的候车坐上坐了下来。看着脚上那双六公分的高跟鞋我一阵懊恼,今天从起床开始简直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迟到,被领导训话,磕磕碰碰竟然成了我今天所有的主题。进门撞到玻璃门,迟到扣工资,做错事被领导训话,磕到桌角,磕到门沿,哪怕去趟厕所,差点被坏掉的水龙头淋个全身浴。

总之,一整天可以归结为四个字,狼狈不堪,最后还遇上加班,简直是人生的世界末日。

下班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疲惫不堪的我手里提着六公分的高跟,赤脚走在还算干净的公路上,夜里的风有些凉,拢了拢衬衣领口,抬头看头顶的路灯,橘黄色的灯光周围有几只飞虫不停的朝着灯芯撞去,又飞开。

如飞蛾扑火一般,正如当初我听到他的声音一样,一听倾心可是他对我却并不是这样,他的身边有比我更好的人这是曾经她在广播里说到的,是她曾经喜欢的人,她的爱情。

其实我早已没有再连续不断地给她说晚安,昨天已经是离我第一次给她说晚安的第22个月。

叮咚手机的屏幕泛起微弱的亮光,心里一丝期许。尽管我知道这一丝的盼望其实是徒然,可还是抱着那一丝期许打开微博,我昨天给她发的晚安还是昨天那个时间点23点50分,没有任何的回复。

你回头对话框里出现的三个字,而上一条是我回复的早安,时间是七点零七分,这是早上起床之前我给那个给我发了一年早安的人回的唯一一个早安。哑然无语,我下意识的觉得很诡异,想到了小时候老人们讲的鬼故事,说走夜路时如果听到又陌生人喊你的名字,千万不要回头,否则你的魂就是被小鬼勾走我犹豫着要不要回头,然而我的动作和思维似乎并不合拍,当我心里还在犹豫时,其实我已经看到了身后的人,她拿着手机的手朝我挥了挥。

尽管灯光昏黄,可是站在路灯下的人还是看的一清二楚,甚是明了。

是早上在公交车上遇到的那个女孩,我微微发怔,不知如何是好。第一,她给我发了一整年的早安我都没有回复,她肯定觉得我很不礼貌,如果问起我该怎么回答。第二,她今天早上看到了我狼狈的样子会不会取笑我,而我现在提着高跟鞋的样子也一定很滑稽吧。第三,这样巧合的事我第一次碰到,我的喜悦感从某一方面来说已经掩盖了我的讶异。

她说我看着像你,所以想看看是不是你

你怎么知道是我?我尴尬的问

早上在公交车上我听到你的声音,我觉得那个人就是你。她坚定的说。

要我送你吗?她指了指停在不远处的车。

不用了,我一会打车回去。

她便没再多说什么,一直陪着我,直到我等到车,她才离开。而这期间既没有取笑我,也没有感到特别惊喜的问我很多问题,只是安静的陪着我。

其实我知道,后来一路她都是跟着我的,因为我上楼时看到了停在远处的她的车。

很默契的,我没有问她没有说。

再次见到她,是两个星期之后,那天加班到很晚,那是我第一次加班到深夜。

走到公司门口我才发现外面在下雨,淅淅沥沥虽然不大,但在这雨中不出几分钟一定会淋个通透。我拿出手机想要找个人给我送伞,可是翻了翻电话簿除了父母,我找不到可以深夜出来送一把伞的人。看看时间已是凌晨,我不忍心打扰他们,想着就淋回去好了。刚准备迈腿一束灯光从不远处照过来,直直的照在我的脸上,刺眼的光线让我忍不住抬手去挡。一辆车缓缓驶过来,车窗摇下,她说快上车,我送你。

看着打在车窗上的雨水,不知道是太累,还是车内的音乐太过轻柔,我竟然睡着了。

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在尼泊尔的她出了事故,尼泊尔发生了地震,她的微博再也没有更新了。我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我发的晚安她再也看不见。

醒来时,雨已经停了,车停在了我家的小区门口,我身上披了件薄外套,显然是她的,衣服上有一股好闻的味道。我有些歉意的说怎么不叫醒我?

你为什么躲着我?就因为我是女人吗?你很害怕?她的语气带着一丝怒气还有伤感。

我没想到她会问我这些,我说,我没有必要躲着你。

那我明天可以接你下班吗?

明天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下班,我先上楼了,今天谢谢你这么晚送我回家。说着我一边把外套从身上拿下来,一边开门下车。

我会等你下班的!她在车内朝我喊到。

我在房间里,看到停在小区门口的车还在,她下车点了一根烟,刚点燃好像又想到了什么顺手灭了烟,又丢在地上用脚踩了踩,这才上车离开。

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发微博说我不喜欢抽烟的人。难怪她车里的香味那么浓,原来是为了掩盖烟味。

两个星期前的晚安还在对话框里,我编辑框里输入晚安两个字,想了会儿又把两个字删掉,翻开她的微博。她的更新停留在昨天尼泊尔今天又有余震,而我参加了救援工作,希望一切安好!愿你一切安好,我在心里说。

我根本没去过沈阳,那不过是一场梦,而梦里竟然是不得善终。

我记得我给她做了站台管理之后,我经常找她聊天,她都会回复我。有一天我开玩笑的说,如果我是一个男人,我一定要泡你。过了很久,她回复说原来你是女孩啊!

对啊,为什么这么说?

没有,只是有点害怕。

害怕?当她说害怕的时候,我的心里当时其实是比她还要害怕。

她说以前有个女孩子,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我的电话,说喜欢我要我做她的女朋友你

怎么会!我当然不是。

我只是没有勇气,如果我有,我一定会说我也是。

从那之后,她似乎有意回避我,又回到了刚开始那样,她很少再回复我,哪怕我问她有关站台管理的问题,她都会说她在忙,要我问其他人。

就算一个不敏感的人,也一定能感受到这里面的落差和她对我的态度。那段时间我甚是煎熬,就连吃饭睡觉都是在想难道她知道我喜欢她吗?

我给她发的消息全部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任何回应。那天我跟她说,我说我现在工作忙,没有时间再给她做站台管理,那时候她才说了那样一句话你知道么?什么事情都不能当做借口,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坚持,但是我理解你。如果任何事情都坚持就有用,那我现在这样错误的坚持也有用吗?

同一天的时间,通讯室的阿姨给我打电话,让我去拿明信片。这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巧合,过去了五个月我才拿到我曾经心心念念的明信片,可我的心却已冷掉。

半年时间,做了四个月的站台管理,我也开始了解电台和广播,也是因为她,我也开始做广播节目。

再后来,便是那整整一年的早安。

我发现自己喜欢她的时候,她也对一个人的声音一听倾心。而她不可能喜欢我,本质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在社会舆论里女人跟女人不可能在一起,更不会有结果。

还是我本就不在她的生活里,而她也不在我的生活中。我甚至不能为她送一把雨伞,不能请她看一场电影,或者邀她散步。

我们一个南一个北,中间隔着山水人群和无法跨越的性别,而我连喜欢都没有资格对她说。在她心里,她丝毫不会在意我的那份心意,也不懂我心里的感情。

而今,始终是没有真的放下,终是不死心的死心。就像曾经吃过的很好吃的饭菜,哪怕十年二十年没再吃过,当有一天再闻到那饭菜的香味,你马上就会想起曾经的那个味道。

你怎么那么像当初的我,只是比我勇敢千万倍。

叮咚微博的信息声又再次响起,还是那句每天早晨七点准时发来的早安!

我想,这定是另一个故事了。

一听倾心的故事。

[倾心的故事为题目学生作文1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撒贝宁讲述闻所未闻的长征故事

全文共 1588 字

+ 加入清单

八十年前,对,八十年前,很遥远很遥远的一天,在若尔盖草原上走过一对人马。

他们衣衫破旧,挎枪的挎枪,拄棍的拄棍,踉踉跄跄地走啊走啊,互相搀扶着的队列里,夹杂着一个矮小的身影,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

小孩子手里拿着一根绿色的柳棍儿。他没有枪,也没有马刀,这根柳棍是她从湘西桑植老家的天子山上折下的,跟着他走了好多天了。

小孩子叫侯德明,母亲刘大梅,爸爸侯清芝,全是红二方面军贺龙将军的战士,只不过经过了无数次的战斗,刘大梅、侯清芝和侯德明走散了,可是,侯德明没有感到害怕和孤独,因为身边的红军战士都喜欢这个可爱的娃娃,大家都用生命庇护着他的安全。

若尔盖,藏语是“美女的故乡”,可是这片沼泽地见不到一个美女,只有苍鹰盘旋,偶或有草原鼠掠过。这种老鼠呆头呆脑的模样,可是却机灵无比,想捉住它们很不容易。

抓老鼠干什么?吃。

这支队伍面临最大的困难是饥饿,能吃的野菜都被前面的部队吃光了,甚至连草原鼠都所剩无多。泥泞的草地上,一行行深陷的脚印存着积水,伸向天边,远方真的很远。“走过这片草地就是胜利”,一个大个子叔叔冲小娃娃侯德明说道。

侯徳明点点头,把勉强挤出的微笑献给大个子叔叔。他面黄肌瘦,可是一双眼睛却清澈无比。“叔叔,我饿!”小娃娃告诉大个子叔叔。

前面有几个端坐着的红军,像是一个班的人马,在围着一堆燃成灰烬的炭火休息。

“你们是哪个部队的?”大个子叔叔走上前去打招呼,可是,没有人应声,也没有人站起来。

大伙走上前去细看,都倒抽了一口凉气:原来他们全都牺牲了!

灰烬上是半脸盆的野菜汤,灰黑色的菜汤闪着不详的光,“肯定吃了有毒的野菜!”大个子叔叔告诉侯徳明。

疲惫的队伍肃立着,向牺牲的战友们默哀。

小孩子侯徳明正一正头上的八角帽,帽子是爸爸的,戴上去有点大,让他更像一个有趣的大头娃娃。他想哭,不光是因为饿,反正他觉得委屈。这一路上,他看见了太多的流血,太多的死亡!

队伍继续前行。

傍晚时分,看到一星微弱的灯光在草原上摇曳,大家加快了脚步。当几头凶猛的藏獒吠叫时,大个子叔叔开心地说道:“太好了,不怕狗咬,只怕饿虫!”

黑牦牛毡的帐篷里有人,一对藏族老夫妻。也许是习惯了一队又一队的红军走过,老夫妻淡定甚至有几分漠然地注视着大个子叔叔,可是,小孩子侯徳明的出场让他们的目光亮了起来。男主人递过肉干,女主人端出酥油茶。

侯徳明顾不得推开头顶的大号军帽,大口地吃了起来。然后,然后他在温暖的火堆旁沉沉入睡,好香好甜的睡眠,这是七岁的娃娃侯徳明平生最惬意的一次入睡。

头顶上不再是月光和星星,而是一顶黑牦牛毡帐篷。肚子里也不再是虫咬般的饥饿,不是辘辘的肠鸣,所以小娃娃如死亡一般沉睡着,甚至连梦都不曾有。

好像时间停滞了似的,当侯徳明猛然睁开眼时,身边除了藏族老夫妻,一个人也没有了。

“大个子叔叔!”小娃娃惊恐地跑出帐篷,草地上除了渗水的脚印,只有苍鹰和飒飒的风声应和着他的呼喊。侯徳明一下子明白了:他已经留在这座帐篷里,因为他看到老阿妈正冲他露出母亲般的微笑,手上是牦牛肉干,还有自己从天子山折下的柳棍。

泪水一下子涌出眼眶,侯徳明正一正头上的八角帽,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哭,应该干什么?不知道。把眼泪用衣袖擦干,侯徳明小鸟一样扑进阿妈那宽大的藏袍里,他觉得很温暖很安全。

然后小娃娃走出帐篷,把故乡的植物伙伴插入松软的土地,柳树的生命是顽强的,来年春天,这柳棍会生根发芽,而红军的娃娃侯徳明,也会在这片土地上长大成人。

遥远的故乡,漫长的征途,一切的故事都将重新开始。黑牦牛毡帐篷像个故事宝盒,默默收藏起了侯徳明的童年往事,一藏八十年。

在九曲黄河第一湾的旅游胜地,如今有一处最著名的景点:红军柳。

翠绿的柳枝迎风摇曳,甚至有高原罕见的鸣蝉纵情吟唱。每逢一个藏族老人来为柳树浇水时,蝉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它们知道柳树的来历,也知道这个连汉话都不会说的藏族老人却有一个典型的汉名:侯徳明。

1.无名战士在长征路上令人感动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令从大别山长征转战淮河发源地桐柏山,军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都是二十露头的青少年将军,刘华清是政治部组织科长,16岁,王诚汉是副连长,15岁,共产国际称这是世界上参加万里长征的最年轻的童子军。

红二十五军战士都是平均十五六岁的红军娃娃,有的是父亲牺牲或转战外地,有的是母亲被杀,大都是老红军的后代,却有着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力。

这些长征红军将士从大别山日夜兼程杀过平汉铁路,麦苗露土立冬季节,夜宿豫鄂两省交界的桐柏山月河老街屋檐下,军纪严明不扰百姓,少年红军们在屋檐下枕枪搂炮打盹休息,当地老乡怕霜寒冻着红军,他们腾床加铺,千劝万请红军进屋休息,红军将土婉言谢绝。

第二天凌晨,长征红军不忍惊动乡亲们入睡,悄然整装出发。少年红军们蒙着霜汁的帽子上、草鞋里沾的野草籽,掉落在屋檐下的泥土里,来年春天破土发芽,抱着老乡屋檐下的柱子,攀着土墙,只几个月功夫,就一丛丛青丝丝绿盈盈爬起丈把高,五月喜俏俏开花,热闹闹蜂飞蝶舞直开到重阳节,细密密精致致的绿叶里,捧出千朵万朵鲜艳艳五角星的小红花。这些小红花支愣愣的坚挺花托上粗下细,状如千把万把朝天吹奏凯歌的冲锋号。

乡亲们看了无不惊喜,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美丽这么鲜艳的小红花!嫂子、大娘、老爷子们指点相告,哎呀呀,这多象上年在俺们屋外露宿红军娃娃们帽子上的红五星哦!于是,在淮河源头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都称为红军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高考素材积累:长征故事飞夺泸定桥

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下面是语文网整理的具体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要好好学习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从小就不爱学习,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没有再结婚。刚开始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每天看见有人在墓地烧纸、大哭。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的动作烧纸钱、跪拜、哭泣。本来是想假哭,结果真哭了,哭的停不下来把眼睛哭肿了,读到这里我们是不是都想哭了呢?孟母觉得这里环境不好就搬了。

第二次,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孟子住的对面是一家做生意的,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玩起了卖东西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又摇摇头说:“这个地方的环境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第三次,他们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妈妈让他到一边旁听,再把学到的知识给妈妈说说,孟子就在一边旁听,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要他把古句背下来,孟子一字不落的背下来了,孟子要先生收他为学徒,先生同意了,孟子很高兴,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这才是我们要住的地方。"

读了《孟母三迁》让我知道了良好的环境和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跟好人学好人,跟坏人学坏人做坏事。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一名好学生,这是我的目标,每人都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就算到了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如果放弃了,以前做的努力就白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军长征的故事征文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在网上阅读了《红军长征故事》这本书,那雪山上的身影,那草地上的篝火,那鼓动员的竹板声……很多很多的故事,都出现在眼前。我从书本里读懂了长征精神。

过雪山时,有一位军需处长,为了大家能多一个人穿得暖一些,自己穿着薄薄的衣服,最后被冻僵了,在雪地里,就像一尊塑像,他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过草地时,有一位老班长,为了战士们能吃上鱼,想方设法弄了一个鱼钩,钓了几条少得不能再少的鱼,做成鱼汤给战士们吃,最后自己躲在背地里吃战士们吃剩下来的鱼骨头,他想别人的多想自己的少。长征路上,有一个小战士掉队了,陈赓让他骑马并要给他吃的,他说不累,吃得还多着呢,等他停止呼吸的时候,陈庚才知道他一直在撒谎,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拖累别人。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他们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像鼓一样震撼着我的心灵。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处,应该从他们身上吸取点什么才对呀。

长征是一部史书,是一部指引人走向正确道路的伟大史书,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书,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金色的一页。长征精神永远伴随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这个天下无敌的队伍在长征途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好不容易拿到了一袋干粮,却因在过桥时照顾伤员,不慎把自己的干粮掉进了河中。为了不连累大家,让战友有足够的粮食吃,她就偷偷地吃野菜充饥,直到身体虚弱地不行了,被护士长发现,大家才知道她吃野菜的真相。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到今天我们的生活与红军小兰长征途中的困苦比起来,不知道要好上几百倍、几千倍,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像她那样为别人着想,为集体着想,宁可苦着自己也不愿意拖累集体呢?

在家里,每天放学到家,爷爷奶奶总是备下好吃的,我是不是想到请他们也一起吃?是不是想到给辛苦工作还没有下班的爸爸妈妈留点?晚上爷爷奶奶睡觉了,我是不是想到脚步要很轻?

在学校,我们是不是认真听讲,以好成绩回报老师的辛勤教育?看见同学早早地来打扫卫生很辛苦,是不是不往地上扔纸屑?是不是时时刻刻注意以“洁”“齐”“美”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班级争光,为美丽的校园出力?

我想了很多,明白如果心里装着别人、集体,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2157 字

+ 加入清单

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历时两年,转战十余个省,行程两万五千里,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如今80年过去了,虽然那段峥嵘岁月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乐于吃苦、勇于战斗、独立自主、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一直启迪激励着中国人

年轻一代如何传承发扬长征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近日,朱德元帅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和平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访谈”,带领网友一同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前辈风范,聚焦长征精神,感悟革命初心。

从小最爱听爷爷讲三过雪山草地的故事

1952年10月出生的朱和平,8个月的时候就被抱到了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的身边,直到爷爷奶奶去世,他在两位老人身边生活了近40年。朱和平对长征和长征中的爷爷有着特殊的感情:“爷爷一直用长征精神来要求我们、鼓励我们、鞭策我们,要求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

朱和平是在听着爷爷革命故事的环境中长大的,他坦言,在众多革命故事中,听得最多的、也是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就是长征中爷爷三过雪山草地的事。朱和平在访谈中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年的时候,他经过多次实地考察、采访长征老红军和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出版了《长征中的朱德》一书。朱和平介绍,这本书是以爷爷的“人格力量”为主线,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现了爷爷在长征中战胜敌人、踏遍万水千山的英雄气概。其中一段提到,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红四军总司令的爷爷朱德,带领红军总部和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三过雪山草地,同时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巧妙地周旋,最终把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全部带到西北,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为长征取得胜利发挥了应有的贡献。朱和平认为这段故事是最为感人、最为震撼的。

团结互助精神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

80年前的长征,红军将士靠什么跨越千山万壑、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了胜利?谈到长征胜利的原因,朱和平认为,长征时红军主要是以年轻人为主,指挥员平均年龄才25岁,战士平均不超过20岁,在长征途中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即使就剩下一口干粮也让给别人吃,这种同志间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难得可贵。“这样一支年轻的红军队伍,能够从这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一步一步走出来,除了具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外,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友爱,互相扶持的团队精神也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

曾经多次重走长征路的朱和平,对长征中的艰苦比常人有更多的体会。他介绍说,“我们之前对长征的了解更多的是从书本上、电影上,老一辈给我们讲的故事中去了解。如果亲临实际到现场去感触,还是不一样的。尽管我们现在经济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长征沿线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已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这些雪山、草地、关隘、战场,都还是原封不动地保留着。甚至当时红军住过的一些房子,很多都保留着原貌。长征路线经过了15个省,这15个省除湖南、江西外,特别是云南、贵州、四川、川西那一带还是比较偏远、落后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在在当地还是可以看到当年的一些艰辛的场面;特别是草地,我去年去的班佑那一带,不要说过这个草地,首先高原反应你就受不了,走一小段就很累,就要歇一会儿。可以想象当时几万红军是在那样一种自然条件下,填补饱肚子还要背着行李、弹药艰难地走过去,那是多么的辛苦。”

细节入手,故事化诠释长征精神教育新一代

长征历史丰富多彩,长征精神博大精深,如何对年轻一代讲述长征故事,传播长征精神?朱和平认为,家长应从细节入手,选取感人情节进行讲述,更多的是从一个一个具体的细节讲起,比如野菜的故事、党费的故事,还有长征中伤员的故事等。这些小故事尽管特别的小,只是涉及到两、三个人,但是可以展示红军部队当时的精神状态和团队精神。

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朱和平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影视剧的创作应符合年轻人当下的观看需求,更多的从自我意识、个体的角度进行表现。“我们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制定人生的目标,树立起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从小就给他培养这种性格和能力,这是主要的。”

朱和平在访谈中还提及他和儿子重走长征路的实际体会。朱和平说:“前不久,我带着儿子去长征出发地江西瑞金等地重温长征那段历史。实际效果还真是好,去和不去就是不一样,有些故事,我们在家里讲和到现场看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到了瑞金,到了当年的军委总部,到了爷爷奶奶当时住的那个房子,就是一个六平米的小阁楼,爬上去以后黑呼呼的,电话也是很老旧的电话,连灯都没有,孩子一进去就很感慨。”

谈到两代人对长征精神的感受,朱和平坦言,自己作为50后与80后的儿子在对长征的感悟上还是会有很大差别的。但是通过这次重走长征路的经历,对孩子来讲确实起到了很好地教育作用。他鼓励年轻人有机会应该要去实地体会一下那段真实的历史,体会一下当年老一辈的艰辛与不易。“当下正值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年轻的一代也正经历着新的长征,民族复兴的重任落在了年轻人的身上,面前还有很多挑战,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解决,希望他们能够调整好状态,学习、传承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只有走过才知道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路,很多事,经历过才知道。很多泪,不是白流的。你可能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分岔路口,你一次一次的徘徊……“人性的弱点——我们都太过逞强。”

对于生活来说,学生需要努力学习,成人需要拼搏工作,而相较于老年人来说,剩下的光阴就是幸福抑或平凡的短暂岁月。赤脚来,空手去,这是人生必经的日子。平凡的人趋于平淡,从一开始,他们就是默默无闻的,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认为得到的一点点荣誉就是对他们莫大的回报。而那些追求最高点的人却截然不同。他们一出生就注定是不平凡的,他们或许是富二代,或许是人才,或许是天赋异禀的人,或许是幸运儿。他们的出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期待,他们一路走来,或许没经历过什么疼痛,或许背景雄厚,或许拥有那么多的掌声,那么好的资历……可能一切生来就属于他们。

但即使那样,又如何?我们出生同一片土地,我们成长同一片宇宙,我们的血脉相连,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要相信,你是无可替代的,最好的自己。岁月会成就最好的你。很多东西,不是不属于你,而是还未来到。一个人可以走万条路,也可以只有一条路甚至无路可走,到最后的最后,未来的未来,在你自己手里把握。就像雨后彩虹,试着回馈自然的微笑。请相信,时代是属于奋斗的你我,只有自信才是你创造一切的源动力。很多事,尝试着去做吧。

可能,你会遇到很多磨难,朋友的背叛,上司的解雇,房东的扫地出门,家人的反对,内心的犹豫……但其实,相比你的梦想,那都不算什么。在最美的时光,在最好的年纪,你有没有打算选择逃避。在看过那么多部影视剧,阅览过那么多本书后,突然发现,人必须要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可能你是追星族,可能你是超级学霸,可能你是CEO……但是,你理解幸福的定义吗?你知道,幸福感该怎么形容吗。

有一个人,他生活的很穷苦,每天做着最苦最累的工作。但,他的妻子却漂亮贤惠。

有一次,她的妻子参加同学聚会,很多的老同学开着宝马,奔驰,穿着华丽富贵,谈吐彬彬。唯有她,一身朴素的过时的衣裳,她的身旁,站着她那长相丑陋,衣衫褴褛的丈夫。他们从三轮车上走下来,一路上,他们互相搀扶,笑容洋溢,远处的灯光,照着他们高昂的背影,空气里洋溢着温暖的气息。当大门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被震惊了。但他们看到以前他们视为女神的校花竟沦落为村姑时,他们的脸上,更多的是不可思议。女人没有说话,一旁的议论声不绝于耳。“这还是当年的那个她吗?”,“黄脸婆一个了。”,“她的眼光怎么会这么差啊……”。女人慢步走上舞台,一路上,她没有松开过那个男人的手。她拿起话筒,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我拥有幸福的生活。我有一个每天爱我的丈夫,我们每天都是情人节。我生病的时候,他会日日夜夜陪在身旁,喂我吃药,给我讲故事……他会带我去海边,带我去找贝壳,他会每天轻吻我的额头,他会每天带着我一起收破烂,他会在下雨的时候用衣服挡在我的身前,他会给我做我最爱吃的饭菜,他知道我有头通病,会为了我认真学习按摩,他会每天准时回家……他没有财富,也没有相貌,但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很爱我,他不会甜言蜜语,但他会用双手撑起我们的小家,他会用他的双脚为我四处奔波,他会用他的双眼诉说我们的爱情。我没有世界最好的生活,但我拥有无可替代的爱情,我拥有了幸福感,拥有了一切。”话音落下,全程哗然,掌声雷动,她和丈夫久久凝望着,幸福感弥漫着……

很多时候,梦想教会我们努力追寻最好的生活,但回过头,你会发现,你最初想得到的幸福已经慢慢远去,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很多事,会错过,很多路,走过才懂,很多东西,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所以,现在起,希望现在的你,乐观生活,珍惜所拥有的,只有真正爱你的,真正不离不弃的,才是你一辈子都不可割舍的幸福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长征路上英子魂驻小虹桥的故事

全文共 1273 字

+ 加入清单

出征的队伍绵亘十几里,风萧马嘶秋冷,红军将士们行色悲壮。每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战斗队减员严重,而担架队却越来越长,任务也随之越来越艰巨。一个清瘦干练的姑娘穿梭在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的、照顾负伤的。这是她的职责,她是担架队队长。

据说她是自己从家里跑出来参加红军的,英子这个名字也是当兵后她自己取的。

20岁的她,已参加红军4年、入党3年麻利、果断、机智、勇敢的作风常让人忘了她是个姑娘。因此在长征前她受领了队长一职。临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权力,而是用性命兑现所有的责任。困难、问题、危险,接踵而来。

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有的担架员受伤了,雇来的民工逃跑了。十几个担架被扔在路上,重伤员血污模糊地躺着,较轻一点的伤员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触目的情景让她心如刀绞,血直往头上冲。年轻的队长杏眼瞪圆,咬着嘴唇,狠狠地说:“背也要背着走!”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力找回逃走的民工,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

可安排到最后,再也匀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看着前方的路,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队员们反对,劝她留下这个伤员。

因为矮小、单薄的她看上去实在不堪重负,而且这个伤员伤势太重。可英子看着四周的荒山野岭,说:“丢下他,不就等于让他死吗。

决不能!”于是,再没有多说什么,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声音说:“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坚强地抿起。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

而受伤的战士,也顽强地抗争着,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开始好转!一路辛苦,一路历险,一路化险为夷。担架队艰难而曲折地前进着。而英子却越来越瘦,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她也越来越弱,她总是将金贵的盐和水送进战友的嘴里……

队伍来到山里的一座小桥时,仿佛春天正好等在这里,娇嫩的小花与新绿扑面而来。劳顿不堪的战士们愣了一下,然后,都恍然大悟似地停下脚步,深呼吸……

那个重伤的战士已经可以拄着棍子走了,也许是受了这美景的鼓励,他走到英子队长面前,说:“队长,我要编个花环给你!”英子笑了,那开心而生动的笑脸让人想起她也只是个孩子,她点点头回答:“嗯,好。”可接着又故意板起脸说:“但是,你现在还需要休息。”这是她一生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为了给伤员舀水喝,她坠到了桥下的河水里。她坠落的声音那么小,她甚至没有挣扎,就顺水飘去……一去七十年!白云苍狗,世事变迁。很多事情改变了,但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褪色。

就像此刻——一个垂暮老人,站在小桥边,凝视远方。山青水碧、草青花艳,和平的阳光照耀大地。

他的眼睛湿润了,半晌才说:“不一样了,但又一点都没有变。”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又开口说:“如果英子队长多吃一点东西,可能就能坚持下去,可能就……”老人缓缓地在草地上采来缤纷的野花,用颤抖的手认真地编起一个花环,轻轻挂在桥头……

1.博古李德在长征前夜想甩掉毛泽东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长征故事作文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两万五千里长征吗?它是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由江西的瑞金出发,到1936年10月19日达到陕西吴起镇的路程。

这段长征路是多么艰苦啊!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就在这个月,红军渡过了长征第一河——都河,11月29日,红军开始抢渡湘江了,这次战斗,为了保护领导战士们和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战后,湘江上漂起了许多红军的尸体,湘江也被血染红了,真令人伤心,1月,红一方面军做了竹排,准备强渡乌江,最后,倔强的乌江也屈服在了红军之下。突破了重要关卡娄山关的红军,又假装成了战败的敌人,智取了遵义城,还用智慧四渡赤水,战胜敌人,红军战士渡过了金沙河,又强渡了大渡河,之后,翻越了大山夹金山,来到了草地,红军三次过草地,遭到了敌人的八次攻击,可恶的敌人总想把共产党彻底消灭,经过了千辛万苦,红军终于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我要向这些红军战士学习这种爱国报国、不惜自我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开学第一课长征的故事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课开始啦!”昨晚8点整,众多的中小学生和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开学第一课》,听老红军讲述长征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开学第一课》主题为“先辈的旗帜”,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给青少年以价值观的启迪和引导;同时辅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力争给全国中小学生献上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第一课。从2008年至今,《开学第一课》已经陪伴全国中小学生走过了8年。

“这种形式非常好,充满正能量。”泉州一中校长赖东升介绍,今年刚好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节目中老红军亲自讲述当年的经历,让年轻一辈们能更深切地体会红军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整个节目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同学们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得到教育,加深理解与感悟,效果颇佳。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用长征这个主题非常好,让我这个任教三十多年的老教师看了非常感动。节目教育下一代发扬先辈勇敢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的同时,也要求我们不忘初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培养下一代作出自己的贡献。”晋江市金井镇新市村光华小学教师曾志欣激动地说。

“《开学第一课》从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带领大家一起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长征精神,鼓舞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初心永不改,加油向未来!”泉州五中初二(六)班学生曾国磊表示。泉州师院附小四年(一)班学生苏子淇表示:“节目教育我们遇到苦难要勇敢面对,学习长征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