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火烧云》教学反思范文实用四篇 作文题目(精品20篇)

清晨,随走随看,便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小编收集了风景在路上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444

作文

243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给学生上来开学后第一次作文课,一说作文学生总有畏难情绪,有学生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上完这节作文课后我对我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1、今后我将尝试作文课写作样式的调整。今天这节作文课我提前一天命题,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出了两个题目让课代表选,选好后给我反馈,并把作文题写在黑板上,让同学构思选材。今天上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间由原先的两节课减为一节课,并尝试模拟考试情景,增加写作紧迫感,加快写作速度,增强学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够字数,再慢慢训练其文采,下课铃一响就收卷,不交者登记姓名,课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说不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不收其作文。节省下的一节课作为点评作文之用。我会尽量缩短评作文的周期,增加面批的几率,遇到佳作要进行表扬,或在教室张贴,或在班内宣读,或往学校投稿,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积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明白自己不是写作文而是写作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而是要努力写出让人称赞和欣赏的佳作。写之前就要有写这篇是用来发表的意识。观念一变品味就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往往会精心构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个反复揣摩的过程,那真是“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可以尝试有作文修改课,上一节学生写好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觉得不好的地方就进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写一遍,让学生对比前后两篇文章,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这一个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4、要尝试上阅读课,因为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读书、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要想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断探索阅读课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参观时,发现他们的阅读课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的阅读课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让学生读书时,必须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灵思维的火花,如果灵感来了可当场进行自由创作,阅读课的时间一般是两节课联排,上完课本子要马上交给老师。这期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写文章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越写越快,越写越能写,如果一个月还不写篇文章,别说写好文章,可能连字数都凑不够了,这是我有深刻体会的,在华东师大学习时,老师总是逼着你写,我们也可借鉴,逼着我们的学生写,写不出我就进图书馆,在图书馆读书,读书是享受,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我现在还怀念华东师大图书馆的摇铃声,那是说要关门了,当从图书馆出来,看看天上的星斗,你会觉得收获很多,那也算是幸福的感觉吧。看书看到有了想法,就写出了,坚持写,越写越多,从刚开始的无从下笔到后来的几千字一挥而就,这是练出来的,写出了还要反复修改,当听说有杂志社给自己汇款时,心里是兴奋的。这也就是学语文的过程,自己读书,自己感悟,有了想法,抓紧形成文字,反复修改,周而复始,语文素养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平时应加强学生练习写作的量,只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如日记、周记等,并鼓励学生多参加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6、老师要经常下水写作,和学生分享创作的乐趣,这样老师就不是光说不练了,也就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就不是隔靴搔痒,空洞无物。而是和学生去进行共同创作。

7、要探索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平时做好档案整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作文训练,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杂乱无章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不过刚开始可进行研究的准备阶段,比如这一学期,作文教学都做了些什么,效果如何,都有哪些作文题目,学生习作范文,平时教学反思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对其进行研究,这将是一篇很好的硕士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对联教学反思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本校同行们的悉心指教,让我对一节课,甚至整个语文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们,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首先,一节好课层次的高低首先在于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材料,讲练结合的做法,都在教学设计中完成,而这些的优劣决定着这一节课能否成为上乘之作。

其次,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尤其是备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老师一切美妙的设想都要在学生身上实现。讲课的过程更是如此,老师应该是知识的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而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体验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浅显到深刻的认知过程。

再次,一堂好课应该是具有生成性的课。课堂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以后,思维非常活跃,会有一些新奇,甚至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很有可能超越老师的预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鼓励大家进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想法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鲜活,灵动。否则,如果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对不同意见采取打击压制的方式,学生会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兴趣。

以上是我这次做课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几点,也是我在这节课中力求做到的几个方面。

当然,讲完之后,尤其是听了备课组同仁的评课之后,我也认识到自己这节课中存在的不足,比如课堂互动不够热烈,课堂练习设计有失妥当等等,这些我会铭记于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吸取教训。

对于从教刚刚八年的我来说,语文教学这条路还很长,我会以这次做课的经验与教训为起点,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走好以后的每一步,努力做到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雪》教学反思参考作文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这节课是晚自习上的,打算一个晚自习上完。结果任务完成了,效果非常好。

首先,学生欣赏视频歌曲《我爱你塞北的》,精彩的塞北雪的画面和动听的歌曲。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歌曲快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你觉得这段tv美不美,美在哪儿?”学生有感而发,自然回答得非常好,就连平时语文成绩不好的同学也能答上来,效果很好。

接着我便导入本课,我觉的本课导入非常成功,学生通过观赏雪景和聆听歌曲,有了真切感受,说起来也就简单了,由此,我意识到,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是有困难,说明他们没有真正弄懂其中的缘由,缺乏真实的感受,回答起来就难了,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不着边际,或离题万里。

[《雪》教学反思参考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

全文共 1212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即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对这种类型的文章,大部分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但说明文历来又是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因此,在教学时无疑成为了一个难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力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现将针对说明文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一、兴趣培养法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成功大门的最为有效的一把钥匙。”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的《核舟记》(这篇文章比三四单元的说明文先讲授)时,我便提前一个星期找了两位画画画得比较好的同学和平时比较爱动手制作的同学,提前让他们明确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梳理了文章的大意,要求其在周六时画一幅《苏轼泛赤壁》的图画,并制作一个“核舟”的模型。这样,在教授课文时,这幅图画和核舟模型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仅让学生快速地了解了核舟的特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当堂背诵课文,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以后学习说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与说明文的要点

阅读一篇说明文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标题,从标题中猜想文章的写作思路、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等,对说明对象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再细读文章,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然后将自己猜想的与细读后的加以分析,这样,学生对说明文的基本要点易于进行梳理与分析了。比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我先让学生思考怎样介绍我们的教室,比如可以采用哪些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可以抓住哪些特征进行介绍等。在学生对教室的介绍有了初步感知后,再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对“故宫”有总体的了解,这样,学生在学起枯燥的说明文时,也会觉得很有兴趣。

三、知识与技能结合法

学生在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后,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知识进行理解与巩固。遇到一个知识点时,教师适当进行阐释,然后再找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教师便可了解学生对说明文的掌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学生还未充分掌握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如在讲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时,我采取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再把那些用得准确的词删掉(换掉),重新组织成文,让学生与原文进行比较的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样,学生对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体会就深得多了。

此外,在教授说明文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感觉我有些过于强调教师的中心作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系统地接触说明文,怕学生不能理解,所以,在课堂上,每当提问问题学生无动于衷时,我便代替了学生,枯燥地给学生讲解知识点。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些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对每篇文章都满堂灌。既想把说明文的知识点全部传授给学生,又想让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说明文的知识,能够自主地对一篇说明文进行分析,由于对学生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兴趣爱好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2862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多年的作文教学整合实践,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遇到许多的困惑。一直在困惑中不断地探索。这种困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依然存在着。为此,有必要对作文教学整合实践进行反思,以便更深入地探索和研究作文教学整合,实现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回归自然,返朴归真。

1.作文教学,教师的作文素养有待提高。众所周知,作文的评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受教师的写作水平、个人素养、思想观念等的影响。为什么同一篇作文,不同的教师会给不同的评价,而且评价的差距很大?这很大程度受语文教师的语文素质的制约。而这种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作文兴趣,容易造成错误的或者是朦胧的作文行为导向。今年,辅导学生参加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联合举办的“新童谣、儿童诗歌”征集活动。学生写了大量的作品。在学校里,教师们对这些作品的评价都不一、而得到老师们好的评价的作品竟然没有在这次比赛中获奖,被遗忘的作品《青蛙歌》竟在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等到比赛获奖消息传来,教师们才如梦方醒,对《青蛙歌》仔细的分析,才感觉到这首歌确有许多优秀的地方。这说明,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偏差的。这种评价的偏差不仅存在于重大的作文赛事中,特别普遍存在于平时的成绩测试中。常在期中和期终考试阅卷中出现好的作文得低分,而抄袭、生硬模仿的作文得高分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了损害学生的利益,也为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和障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与老师的作文素养有直接的关系,与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教风和文风也不无关系,与应试教育“分分分是命根的”管理影响分不开。基于此,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写作水平,端正中小学教师文风、作文教学的教风便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如若在这一方面进行实践操作性的研究,并在政策等方面支撑,作文教学整合的路将会更加的宽广。

2.亟待改变学生作文的文风。二十年前我在一所乡中心小学任语文教师。当时学生想抄作文根本没途径,因为没有可抄写的作文选供他们抄。他们所写的作文大都是自我发现,自我心灵的抒发……时至今日,学生的作文抄袭之风盛行,大有无法遏制之势。每次接任新的班级(一般从三年级接任语文教学),总是发现学生作文抄袭现象,而总是下大精力对这种抄袭行为进行纠正,总是收效甚微。细细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小学是作文起步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缺乏,作文基本常识也几乎是零。对于仍处于应试教育管理环境中的他们来说,抄袭无遗将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其次,大量的作文选为学生抄袭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这些作文选有的不泛为学生作文中的精品,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学生作文基础上教师的再加工。加工过的学生作文几乎失去了童真,语言也趋于成人化了。这些作文一旦被处于作文最低级阶段,渴盼考高分的小学生们阅读,加上作文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和家长们的趋分不良心态以及没有制止和控制这抄袭行为的有效措施,作文选必将成为他们抄袭或模仿的范本,且有蔓延的趋势,至今仍表现出很强的势头。因此,切实转变小学生作文观念和扭转不良文风迫在眉睫。

3.教材编排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应该为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教材编排应该充分地考虑儿童的语言接受能力,以儿童生活为主要素材,即便是历史性的或是儿童陌生的,也应该以儿童的特点为圈改编,使其适合少年儿童接受。教材编排还应该预留足够的时间,让教师教学有时间的保障。作文教学不是一堂课、两堂课就能完成的,往往要开展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参观、游览、动手制作等相配合。如果教材编排内容多,时间短,一不利于教师教学,使作文教学就像夹生饭一样,半生不熟;二不利于学生的作文,对于处于作文低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其作文经历必将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而且又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初次作文的夹生将让他们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厌作文的情绪自然而生,将是一个无法改变的顽症。反之有时间的保证,学生作文将更加的宽松,兴趣将会更浓。本人在95年开展的直钩钓鱼作文全程教学(见案例),就用了四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在活动中的那种激情,作文中的精彩片段至今天令我难忘。可是把此教学的方案送去评选时却遭遇了冷落。原因是课时不符合大纲两课时的要求。而要是按照两课时来教学,是无法达到如此效果的。

4.教育教学管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水平还很落后,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本人长期在农村中小学任教。对中小学的管理现状令人痛心而无耐。主要表现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低,前几年,中小学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中小学校长一心为钱而忙,忽视教育教学管理,对教育教学研究只搞形式,这对作文教学的研究自然也是有一定影响的;管理的制度不合理,有的学校对教师的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不仅予肯定,反而想方设法打击,如: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正规的征文比赛,在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热情,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开展,可是获得的成绩如在报刊发表等,学校不认可,在职称评定和学校评先进中也不算数。这些管理的行为已经与新课标的有关理念和有关政策相悖,是作文教学整合的一块绊脚石。因些,加强中小学校校长的选拔工作十分重要,应该将那些教育教学行家提拔到中小学校的管理队伍中来,让中小学真的的姓教。这样的管理环境中,作文教学整合才会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5.政策不能制约教师教育教学的个性发展。教育政策是为了为了保障教育有序和更好的发展,对维护师生利益,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国家未来的富强都是有必要的。但是政策的制定不能限制教师教育教学的个性发展,对教育政策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片面化。这将直接导致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僵化甚至被禁锢,走上应试教育老路。举几个现实例子来说一说。

教师没有权力组织学生订阅报刊,只有上级主管部门才能向学校向学生推荐。往往推荐的是主管部门主办的报刊,又是班级人手一册,组织订阅了也不组织使用为教育教学服务。这就不是一种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因为:(1)少儿报刊不是教材,没必要人手一册,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2)少儿、课外阅读应该广泛,单一的阅读势必造成课外知识的单一;(3)少年儿童思想活跃,爱好不一,他们有自己选择课外阅读书目的自由;(4)教师教学的风格也不一,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有利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行为的默契,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5)教育教学是需要大量素材来支撑的。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师教学不能再坐井观天式,必须搜集和使用大量的材料来辅助教学,而这些材料的来源一大部分要来自适全少年儿童阅读的报刊中。当然,有的教师向学生推荐报刊书目是为了挣点外块,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教师还是从教育教学需要出发而为之的。关键是我们的政策和管理。做为一名教师,连最起码的教育教学份内的事儿都不能为之,还需要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约定束成,可想而之,教育教学的自由空间会有多大。为此呼吁:给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主空间。

编辑短评:作者有着清醒的认识,本文从实际出发,针对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教材编制、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反思,所言中肯,具有普遍意义,建议广大教师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一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988 字

+ 加入清单

人总是在衰老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熟,而我,还不衰老,所以不成熟也是应该的,初一作文教学反思。但是,直到现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也许还只是一个门外汉。我对我的同行经常如是说:语文这行当力,颇让人有些手足无措的竟是作文的教学。我那样说着的时候只是一脸的坦诚和无助。

也许,写作就源于一种冲动吧,即是说激情是写作的动力。激情决定了学生能否进行写作,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摸索到了一些学习的诀窍,如果把它表述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至少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对自己方法的改进也不无裨益,可真正能这样做的仅是少数。又如我们的师父常说,老师在教授完一篇课文之后往往会又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探索,如果能把它写下来并坚持这么做的话,一定大又长进。听着他这般述说时,我竟又几分惊奇,因为于我说来,上课之前倒还有着某种激情的话,一节课两节课下来,除了偶尔瞬间的反思,大抵松弛÷懒散,所以一直以来我就如蜗牛的爬行。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他们不会写,不一定是我们不会写,而是没有意识倒自己需要去写,应该去写,即没有写作意识。没有意识,谈何写作的激情,写作的冲动呢?

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种写作意识,或者说写作的激情。有写作愿望,但没有具体的生活作依托,这种激情也只是一种毫无现实根据的冲动,只有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生活,才可能产生除锦绣文章来。“文生于情,情生于哀乐,哀乐生于治乱”,一个人深入生活的程度究决定了他是否会产生写作激情。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真切体验,没有对中国社会诸多矛盾÷弊病产生原因的苦苦探索,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迫切心情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是绝不会拿起笔来改造社会的。一切作家之所以要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除了可以积累素材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生活的脉搏,让生活去碰撞,激发自己的写作激情。

我想倒了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我的语文老师历来推崇周记(或者日记)可以理解为是它的一种变式,我们似乎也需要这样的理论支撑。我始终认为周记(或者日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一个平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许多大文学家就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地写周记(或者日记)进行这种自由地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并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有话可说,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刚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把所想所说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作文实在是一件小事。我们对作家的钦佩,很大以部分源于他们说出了或者说着我们想说的话。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如果我们学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一定也能弹奏出时代的强音。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的蜕变,就像蛹化蝶一样,但我们应该去期盼那些美丽的蝶的出现,那将给我们一个缤纷的世界。

我在从事初一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道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在这一点上我做的不够好,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弥补这一点。

(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城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同学生一起练笔,这样才能在思考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鸡蛋漂浮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这周是我们作文组的教科研活动,讲什么呢?思来想去,我根据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设计了一堂观察类的体验作文。课前我向科学教师请教,做什么实验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的变化,最后选定了让鸡蛋在眼水中浮起来的实验。

上课伊始,我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兴趣,问大家:“把不会游泳的同学扔进大海会怎样?”大家不约而同的说会“会被淹死。”我紧接着追问“如果把这些同学扔进死海里会怎么样呢?’’大家都知道死海淹不死人,但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几个同学能解释清楚,带着这个疑问我导入了新课,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做一个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同学们各个睁大双眼十分好奇,心想,作文课怎么改成科学课了,不知道我到底想要干什么?是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充满好奇的期盼中我们体验式作文课也开始了。

第一次实验我把鸡蛋放入清水中,让学生观察鸡蛋在水中的变化,并用一段话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说说第一次实验的过程。由观察到说,一点也不困难,学生完成的很轻松。第二次实验我在水中加入了少量的盐,不停的搅拌,等盐融化了,我把鸡蛋放入水中,虽然鸡蛋这一次还是没有浮起来,但是鸡蛋在水中的变化与第一次完全不同,同学用联想把鸡蛋摇摇晃晃地沉入水中的样子写具体,虽然第二次实验也失败了,孩子们有些失望,但是大家都能把鸡蛋在水中的变化写具体。第二次实验开始了,我在水中加入了许多盐,鸡蛋放入水中后,直起身子浮起了,孩子们欢呼了起来,有了前面的积累,孩子们把鸡蛋在水中的变化写得非常生动。有的同学说“鸡蛋像个小水泡摇摇晃晃的升到水面上。”有的同学:“鸡蛋像个潜水员浮到水面上呼吸新鲜空气 。”,还有的同学说:“鸡蛋像个侦察兵浮到水面上看看外面是不是有危险。”是呀,说得多好,在我不断的表扬下,同学们的想象越来越神奇,说出来的句子一句比一句精彩。有的时候我们总说学生不会写作文,我想这是我们教师点拨的不到位,只要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你会发现学会写得很精彩。

教育也是有缺憾的,这堂课我的教学重点只放在让全班同学都会写实验的过程,而忽视了那些好学生的自由发挥。如果我能在每一次让学生实验过程的时候,练习的跨越再大一些,给那些好孩子更多的发挥的空间,就会更完美一些,我想这样也是我们今后在设计时应当注意的地方。

在这次教研课上,我收获很多,有同事的帮助,有学生的进步,还有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我想只有在不断的思索中,不断的反思中,不断的专研中,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有进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童年趣事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批阅着二单元的作文,我仿佛开到了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孩子。他们的天真幼稚,使我忍俊不禁。我第一次感到批阅作文是那么有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以往交上来的作文,不是千篇一律的范文,就是七拼八凑的假话、空话。为什么这次作文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阅读激发了表达的欲望。

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不仅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萦绕在我们心头,还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让我们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习作前准备充分。

为了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叙述条理,语句通顺、优美,我在学玩《祖父的园子》一课后,就安排学生通过找照片、跟父母一起回忆等方式,搜集素材,拿来比一比谁的故事更有趣。然后,通过阅读同类型的习作,学习表达方式,积累优美语句,好的开头结尾。接着,让学生列提纲,打草稿,并把草高读给家长听,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三、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我想这也是本次作文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每个学生都有快乐的童年,每个学生都有想说的话。如果作文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如果他们在整个事情过程中积极参与,倾注情感,那么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有情有味。

由此次作文,我想到了:要在平时多组织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勤于练笔;要加强阅读积累,培养与感;还要指导学生交流、修改,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难也不难,不难也难。我还需要不断摸索,愿与各位共同切磋!

[童年趣事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3352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作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改革开放至今,作文教学历经三十余年,教学流派纷呈,实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了很好的写作教学经验,比如关注生活、读写结合、注重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写作,多写多练等等,当代作文教学现状及反思。但毋庸讳言,作文教学现状也实在令人堪忧,许多学生仍怕写作文、甚至讨厌作文,所写文章思想贫庸甚至低俗、情感虚假、文字不通、表达无个性、无创意。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作文教学每况愈下,并非危言耸听。许多老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有的甚至因怕教作文而放弃教语文。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屡遭诟病,原因何在?笔者就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方家指正。

首先,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能被广大教师接受的理论体系。虽然流派众多,但有的缺乏理论根据,有的逻辑性不强不成体系,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

诸如什么是作文?学生为什么要教作文?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学生怎样才能学好作文?教师怎样教好作文?作文课又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写作的本质和写作教学的原理是什么?怎样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诸如此类等等,基本的问题不搞清楚凭什么教学?又凭什么能提高作文的质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有作文而无作文教学,因为作文只是阅读的附庸只是单元练习中的一个作业。没有独立的教材,教学时大家只好各现神通。拿作文的练习来说,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属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多练是必须的,写作技能的培养和形成必须要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可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写了几百次作文,又有多少能写出好文章来呢?对教师而言,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同此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十分严重。盲目性表现在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明确,从现象上来看,人教版根据阅读教学内容和综合性实践活动安排相应的作文训练,似乎是一种有目的写作训练,然而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要达到什么目的?没有多少人能答上来。随意性是指作文训练无计划、无序列安排,是零敲碎打的。长期以来,写作依附于阅读,无独立的教材,更加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属于人文学科的语文课程,难于列出类似于物理、数学那样客观的学科要素、不可或缺的概念以及公认的定理。即使有人能列出一些概念、原理,学生记住了这些概念,却未必能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学习内容中,有一作文最为极端。作文与人的灵感、才华、个性、创造性关系最为密切,因而也是最不可捉摸的。迄今为止,在人类整个知识框架中,有关作文教学工人的概念、原理,几乎还是众说纷纭。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很难像教数学、物理那样,通过公式、原理等知识的记忆、例题的讲析,通过规范严谨的技能训练得到成正比、可以检测的提高。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士普遍认为,作文几乎无规律可言,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

第二,“阅读决定论”的失误:古典经验主义的作文教学思想的残留。叶圣陶先生的“阅读决定论”的作文教学观念是当代作文教学观的重大失误。这种作文教学思想认为“读好就能写好”。中国有很悠久的语文教学传统。两千多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活动,为这种观点提供了大量的成功实例。从民谣俗语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专家学者的论断“文无定法”;从杜甫的治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鲁迅的愤世之言“从不信文章作法”,在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就全部标着“怎么写”,那还需要作文课吗?所以,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依靠学生长期、大量阅读文章,从优秀范文中感悟其妙处,慢慢积累起判断分析文章优劣的标准:在通过大量而零碎的作文习作,来积累写作经验,教学反思《当代作文教学现状及反思》。这种以模仿和习得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古代确有道理,一些大作家的成长经验也验证了这一思想,但却是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的。在社会生活内容日益多样、信息总量急剧增加的今天,学生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被大大压缩,非语文课的教学和作业时间占去了学生主要的学习精力和时间,这种靠单纯的阅读积淀进行作文习得根本就不可能,况且阅读有阅读的任务,不全是为写作服务。时代需要的作文教学是在掌握写作心理、思维的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的作文教学设计,而阅读只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因素罢了。

第三,“文话同一“论的失误: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特征的淡化。长期以来,叶圣陶先生的“文话同一”论对中小学作文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作文教学观认为,说好就能写好,但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口才很好的人写起文章来却并不一定漂亮,两者并不是一回事。说话是一种线性化时间化的思维,一种叙述式的思维。而写作是一种空间性的思维,一种结构化的思维,一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思维。这种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特征的淡化,导致写作过程的虚化,到目前为止,我国整个语文教育学界对学生作文的核心知识、作文的基本技能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内绝大部分教材中关于作文的部分,大都语焉不详。有的干脆对作文避而不谈:有的只出几道题目,不谈作文教学:;有的只列出写作要素和技能目标,没有具体的训练过程,教师不得不对教材所列出的训练点进行二次开发。这些教材把作文教学过程设计的重任交给了任课教师,大家只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造成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如何教学生作文,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难题。

第四,传统作文教学以“文”为写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写出“好”文章(好的标准整齐划一,对全班学生一个要求;有的用文学作品的标准衡量学生写作,拔高了要求)为作文教学的归宿,于是为了写出“好”文章来,教师在教学中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文章品味”,教学内容是文章学(包括文体学)知识,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构成,以传授文体知识、分析例文、模仿范文和纠正学生习作中的的主要问题为主要手段,可是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缺少激情、抄袭成风、甚至害怕作文、厌恶作文。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花了那么多时间指导修改,学生为什么还写不出理想的文章,我们的教学科学吗?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我们的精力究竟应该花在什么地方?中国古代的学生作文大都做成没有思想,只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而现今学生的作文,也只不过是新变种的八股文而已,有诗为证:开头提出小问题,一线一定要到底,还要边叙边议,结尾点出大道理。

“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思想滋长了以模仿为主的作文学习之风,导致了学生动力的缺乏,久而久之,产生厌倦情绪,丧失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写作能力没有真正形成,写作的创造性表达也就无从谈起。当然一味否定文体写作训练也有失偏颇,进行适量的文体写作训练仍然十分必要,但不能把这种训练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者应搞清写作的基本原理,重视写作者的主体作用,做到“眼中有人”,建立能长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的教学机制。目前这种“以人为主”新的教学机制正处于探索之中,主要内容是充分发挥写作者的主体性作用,让写作者保持长久的写作动力,构建写作思维模型。

第五,应研究外围因素对写作的影响:生活、阅读、思维、听说与写作的关系,尤其是生活、阅读、思维与写作的关系最为密切,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解决好了读与写的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爱好阅读乐写好写的好习惯,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大半。

第六,我们对作文教学的目的、性质、写作的本质、学生、教法搞清楚了,再研究一下我们自己,要求学生会写,我们是不是会写?一个自己都不喜欢写作、不会写作的教师,能体会写作的甘苦吗?能顺利指导学生的写作吗?学生作文要写得好,除了自己的天赋与努力外,老师在其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获得美国1980年国家优秀教师称号的密苏里州中学教师贝弗莉·拜姆斯说得好:“教师会写作,学生就会学得更好;教师如果不是仅仅作为学生作文的裁判员去工作,而是作为一个编辑去工作,那麽他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语文教师应多研究写作教学的规律,反思传统的写作教学,努力探索作文教学的科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440 字

+ 加入清单

写一次游览的经历”有些同学从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洗脸开始,到游览结束,晚上睡觉为止,不分大小巨细,主次轻重,点滴不漏,照写不误,结果写出的文章像一笔流水帐。有的甚至把记叙重点放在游览过程中的一些吃了玩了等的小事上,严重偏离了本次训练目标。那么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观察能力很强的人,他的眼睛就好比一架照相机,能把景物的颜色、形态拍下来,印在脑子里,画起画来就会逼真,写起文章来就会活灵活现了。鲁迅先生就是因为儿时细致地观察了生活,注意了身边的景物,他才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出了“紫红的桑椹,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大黄蜂,轻捷的叫天子”那样的名段。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首先要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描写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观察还要有顺序、从局部到整体,或从静态到动态,也可以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抓住景物最明显的特点,要指导学生努力发现和描绘景物的色彩特征。我们平时常说,要观察和描绘出多彩多姿的景物,所谓“彩”就是指颜色,“姿”即姿态。任何景物都有它自身独特的形状色彩,比如,同是山,桂林的山又“奇”,又“秀”,又“险”,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大兴安岭却是“群岭起伏,连绵千里”,“每条岭都是那么轻柔”,两处山景截然不同,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捕捉各自的特点,再写出来,这是最基本的一点。

二、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文章写得细致传神还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

在写景时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在描写时,要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手法。如:联想、比喻、夸张等。只有这样枯燥的景物描写才会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情趣,才会吸引读者。如在课文《三峡之秋》中,文章恰当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跳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表现出长江的气势、生机和灵性。本文语句优美、简洁,比拟生动形象,仿佛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又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中的“走进去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写得很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就会把景物写得具体、形象、真实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体育课教学反思如何上好体育课作文

全文共 1210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体育课教学反思如何上好体育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比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这样讲到,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看天。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希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老师又说了,只不过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怎样看天呢,老师说,我们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过去,并能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听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个个欲试,谁也不甘落后。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体育游戏化 ,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教学反思《体育课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体育课》。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三、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提高体育教学积极性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我就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质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快乐体育就是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协调平等的关系。

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体育教学巩固性

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体育课,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第一次上课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会很感兴趣,第二次也许也很感兴趣,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若干年后呢。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厌烦。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才能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寓言故事《一路花香》教学反思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了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他说,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我挺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美,一语双关,既写了花美、花香,还暗含着对浇灌鲜花的挑水工和破水罐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上任何一件东西一个人,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即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其蕴涵的人生哲理学生是容易理解的,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多元解读文本、辩证分析问题却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真正寓意,学会正确地看待别人和自己。”确定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我将学习目标分解为两个学习任务:

如何让学生真正读懂“我们即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此,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惊醒一分为二地辩证地分析:那只完好无损的水罐,它总是能将水满满地送到主人的家,是值得骄傲的!主人家不都需要这样的好水罐吗?但是这只好水罐如果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那就不可取了。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破水罐,让学生在辩证的思想中揭示了课文的寓意,“收获了一路花香”。这种说话练习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帮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但是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读得形式不够多:

在教学时由于时间紧张,导致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较多,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展示较少。语文教学课堂上没有把握好读书的时间,缺乏一定的读的训练,特别是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孩子们朗读的不够到位,学生的情感没有在读中深化。

二、牵着学生走:

课上完了,课上呈现孩子氛围较好,但总感觉牵着孩子走的痕迹严重。也是这节课的最大缺陷,因为教师的理性和牵制过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思维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思考,课堂上没有生成,所以也没有火花。我感到问题的设计,教师的引导,特别是运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放手让孩子学感兴趣的人物,让学生多思考、多读书是我下次磨课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此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上来。如本篇课文共分了两大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1——3自然段,重点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第二部分为4——8自然段,写了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能基本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其实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即写一写“我想对太阳公公说”再一步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但在课程实施及课后检查中发现,效果不太好。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课文从设计上来说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的设计。课堂的最终立脚点应该是“实”。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变化的、生成的。课堂应该是有实效的:学生有所得。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存在差距,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习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汉语拼音教学反思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一年级的学生要在短时间里学会这些,难度极大。汉语拼音的教学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一边教组织课堂纪律,一边带着孩子们学习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在学会汉语拼音的同时还需学会其中的儿歌和生字。可见教的难度很大,学的难度也大。 现拼音的教学的工作已结束,我发现有以下几点需反思

一、恰当运用教材,发挥教材优势。

教材根据儿童阅读特征,每个字母都配有图片,并从声母开始每节都带有富 有情趣的儿歌,并用红色音节标注本节所学的字母,这样让孩子不至于面对拼音这一些枯燥的抽象符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在开始的几节课,我往往就局限于其中,无法跃出教材。只要学生读得出字的音、记得住形就行了,对学生的拼读能力、观察能力、说话能力的训练差强人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欠佳。在此后的教学中,我将每一课的插图都编成童话小故事,利用一些童话小故事吸引孩子们学习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画,让孩子们想象说话,进而进行拼音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的认读、书写。如在jqx 的教学中,我编了小ǖ娃的故事:在前鼻韵母的教学中我编了五兄弟的故事等等,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不少。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刚开学,孩子们的常规还控制不好,课堂上,好多时候要组织课堂纪律,会花很多时间,学生学习的时间就不多,这时就多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拼或是同位互拼。班上不少孩子已认识了很多声母,韵母。老师可以放手发动有利资源进行教学。老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重点指导一下就可以了。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差生,差生学优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后还让优生带差生看拼音读物,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增设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又带动了差生,提高了差生拼读积极性。

三、拼音教学游戏化。尊重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

孩子在一个月的学习之后,表现出了厌学倾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紧张的学习生活,大量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心理,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根据字母的音、形体编出儿童喜爱的顺口溜、小儿歌、绕口令来教儿童记忆那一个个干巴巴的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活的形象,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这些字母。这种形式在复韵母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因复韵母学生极易弄混淆,如:ui和iu,这时可编儿歌“围巾围巾ui,游泳游泳iu” 等儿歌来记忆。ei和ie,“e在前ei ei ei,e在后ie ie ie”。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韵母的读音。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相信只要创新地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向此靠齐,使得自己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获取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班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大班进入幼儿衔接阶段,但我发现不少孩子还存在向故事里的老虎和狐狸一样,欺负别的小朋友,也为了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一些词汇。因此,我制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 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会自己讲述故事;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它小朋友;

3.理解词汇:半信半疑、魂飞魄散、仗势欺人。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逐步深入,帮小朋友改掉坏的行为的情感体验,将知识进行迁移,重点攻破。另外,小朋友面临这进入小学,让小朋友提前接触一些词汇,有助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本次活动效果不错,很多小朋友的观点都有所改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想北平》教学反思

全文共 2712 字

+ 加入清单

评优课已经结束,回顾整个备课与授课过程,感触良多。这是我第三次公开教学想北平》,三次教的内容与教法都不尽相同。语文似乎就是这么一门“不科学”的学科,同一篇课文,可以教这个,也可以教那个;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这次执教,我深切领悟到,语文的不科学或许也正是她科学性的体现。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教法由文本、学生和学科性质综合决定:在文本,要尊重文本特征;在学生,要关注学习的学习经历;在学科,则要重视语言文字。而在这三者中,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学习需要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策略的选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堂课如果有所得,那就在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经历,从学情出发,确定了教学目标与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想北平》是1936年老舍先生应《宇宙风》杂志征稿之作,其时他已离开故乡北平十多年,而此时的北平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势岌岌可危。特定创作情境、丰富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家本人的创作风格等,造成了本文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如果我们用惯常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把握主旨,学生或许能够很快捕捉到作者思乡这一主题,但本文形式特色、审美趣味和独特性恐怕就只能雁过无痕,作者的苦心经营也必然被视为寻常笔墨了。

基于这种思考,我在设计前,先布置学生预习,撰写阅读体会并就文章内容与形式进行质疑。我希望从学生的阅读体会和质疑问题中发现教学点。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这篇散文,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五花八门。相对集中的问题有“为何反复说说不出口,后面又说了很多?”“为何要落泪了?”等等。其中有个学生的阅读体会令我印象深刻,她写道:

“语言我觉得很平淡,而且涉及的方面很多、很杂,我面对这类文章是理不了思绪的。我不是特别喜欢读老舍写的散文。读文章时我的脑海里没有画面感,所以,我并没有被作者思乡情所触动。一直都不太喜欢抒发思念、写景的文章。”

这个学生的问题很具代表性。她其实提出了两个文本阅读的难题,一是如何理清文脉?二是如何读懂情感?对于《想北平》这类不以写景、叙事取胜的,且在行文思路、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非常个性化的抒情散文,的确有不少学生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似乎读明白了,又似乎什么也没读出来。不知道该怎么读,读什么?由此,

我确定本堂课就以这个学生提出的两大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试图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阅读思路:即从文本矛盾之处切入,理清文脉,体会作者匠心之所在;同时学会通过品味语言,关注表达,来走进文本深处,触摸作者心灵。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有效落实两大教学目标,我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并引导学生把握文脉,走进文本。主要有以下两点:

1、比较品评,还原意脉。

学生阅读本文感到没有头绪,主要原因大概在于此文与他们过去读过的一些散文有较大不同。在他们过去阅读经验中,散文或以叙事为主,有明确的行文线索可供把握,或借景抒情,以景物为抓手,总之文章的意脉比较容易捕捉。但是《想北平》与一般抒发思乡之情的散文行文方式不太一样,开头几段似乎没有在写《想北平》,这就令部分学生费解甚至误解,全然读不出作者匠心独具的妙处。而这正是本文独特性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阅读障碍,我设计了一个比较品评的活动环节,用《故都的秋》的开头与本文开头进行比较,旨在引发学生发现本文开头与一般抒情散文开头的不同之处,进而激发思考:这看似没有直接入题的开头,与文章题目的内在联系在哪里?稍加讨论,学生很快拨云见日,理解老舍开篇的文字真实意图是告诉读者,本文要写的是“我想我老舍的北平”,也就是确定了本文独特的写作视角,后文的一切内容都是从这一视角出发来写的。接下去,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即以标题来观照各段内容,辨析文章内容与标题的内在联系。很快就理出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原了文章的脉络。

2、揣摩联系,披文入情。

学生阅读本文最大的障碍恐怕是无法理解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作者爱北平,想北平,这是显而易见的,谁都可以读出来,难的是无法被作者的思乡情打动,无法理解作者何以想到“要落泪”。

为了帮助学生扫除这一理解障碍,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北平究竟给了老舍什么?老舍最珍爱的是北平赐予他的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4——6段,试着走进老舍的内心。在讨论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文字的细微之处,通过联想想象,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老舍人生经历,揣摩作者的情感。学生很快就发现枝枝节节中的动人之处,比如“坐在,背后是城墙??”这一段,有个学生品出这样的滋味:“我会想到一种坐在河边慢慢垂钓的那些人,他们虽然不是做出什么大成就,但是他们内心会非常安逸,非常能静下心来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那种可以在家里感受到的安逸与快乐。”在品读第6段写瓜菜果子的内容时,有学生关注到语气词“呀”的表达效果,并联系到老舍《我的母亲》的内容谈到““人即使活到八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这是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的。在本文中也有这样的体现。北平作为一个家的象征,也是像母亲一样可以给他安全感,所以他在描写北平的时候,会在内心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大家都知道,童年象征着快乐与自由的。他认为,他在北平可以获得

这种快乐与自由,所以他在写本文时,会无意流露出一些孩子般的特性与与天真。” 最后再联系写作背景,让学生聆听最后两段的录音,体会“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这句话的含义,进而理解“要落泪”的原因。

透过文字,学生渐渐读出北平给予老舍的温暖、踏实、安全与宁静祥和的“清福”,读出老舍最珍爱的清福不仅仅是母亲赐予他的,也不仅仅是家乡北平赐予他的,更是那个和平的年代给他的。披文入情,学生不仅体会到老舍对家乡的浓的化不开的热爱,也体会到一个贫寒的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一个漂泊的游子对家国岌岌可危的现状之担忧与牵挂,读出了老舍的一片赤子情怀。

以上是本堂课可取之处。当然本堂课也有不少的遗憾,最大的遗憾在于课的整体感略显欠缺。比如教学设计中除了梳理文脉,体味感情之外,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关注写法。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作者如何表达深切难言的情感,感受语言大师高超的表达技巧,加深对这种情感的理解。但是从授课情况来看,这一环节显得生硬,没有很好地与前后环节融为一体,和情感的体会有割裂之感。另外,品读完4——6段文字之后,其实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就有了依托,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前文哪些情感浓烈的词句。如果最后能够再回扣前文,读读品品,那样的话,整堂课的逻辑性或许会更强,学生也能对本文建立起更为完整的认知与体验。

[《想北平》教育教学反思作文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作文教学的反思

全文共 6619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眼前闪烁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启蒙作文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时说出来。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作文教学反思2: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在语文试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150分的试卷,作文占60分,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成绩。而现在的初中学生,因为中考压力,对语文学科不重视,平日也很少有读书的习惯,积累少,阅读素养差,思想水平低,表达能力弱,在写作上反映出思路不开阔,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清晰,主题不鲜明,描写不具体,讲故事不生动,不会构思立意等问题,所以作文成绩总是在30-40分之间,无形中使语文总分降了20-30分,这怎能有竞争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初一时,因为学生负担不重,所以在作文教学上我主要以日记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每日见闻、学习心得、读书感悟、仿写片断、生活随笔等内容要求学生每日写,要求做到观点鲜明,表达流畅,内容充实,情感真切,有一定的写作速度。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颇有收获,不怕写了,半小时能写400-500字,语言也较流畅。

到了初二,功课多了,学习繁忙了,我将日记改为随笔,一星期写二至三篇,内容随课文和生活而定,学生生活阅历少,感悟少,加之作业多,写作态度不端正了,随笔字数少了,内容空洞了,书写也越来越凌乱了,加之我工作繁忙,批阅的次数和评语少了,学生的写作停滞不前。

进入初三,随着中考的临近,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越来越迫切,在课时紧的情况下,我每星期安排一节作文课,前一天或当堂命题,布置08年中考作文题,并进行构思立意选材的讲解指导,有时还念范文让学生模仿,通过十多次的训练,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觉得话题作文有话说了,材料作文会立意了,命题作文也能出新了。但毕竟生活阅历少,认识水平有限,积累少,要写出立意深刻有见地有个性的文章不容易。学生写作的质量和积极性仍不够高。

所以我想,要想提高,首先要抓学生阅读,多读书,多感悟,多模仿,才能如源头活水,给作文教学以生机和活力。可给学生定期推荐好文章,引导学生欣赏评价,既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第二,紧扣生活,多给学生启发引导,交流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来加强作文的思想性和个性表达,来提高作文的深度和新意。第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要求讲解加入具体细节,做到细致生动,能引人入胜;适时在班上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激发学生积极性。第四,平日注重对学生进行就材料提炼观点、概括故事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第五,增加作文批阅的次数和激励性的批语,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第六,增加作文面批指导的次数,有针对性地指导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第七,增加训练次数让学生多写多练,以提高写作速度。

总之,只要在主观上重视学生的作文教学,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有提高的! 作文教学的反思3:

这学期,我担任了初三语文教学工作。该班为普通班,大部分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差,除了极少数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之外,我发现,我无论做多少作文训练,给了学生多少作文的指导,对学生的作文做多精细的批改,学生的审题技巧、构思以及文笔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直到现在,有些学生还是持“作文作文,就是‘作’出来的文章”这样一种观念去写作,有时候,他们甚至捧一两部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到上面去抄一篇上交完事。很明显,我们一直以来的作文教学思路根本没有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抄都懒得去抄,让他交作文他就不交。

所以,我对我们初三普通班的整个作文教学思路进行了一点儿反思:

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5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1/3甚至更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就算他们的基础和阅读比较差,但是却不会影响他们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你基础再差都要去写作文,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差就胡乱完成甚至不写。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在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

写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许多学生写作文,往往缺乏真情表现,语言干巴巴的,情思不见影。其原因就是学生手头缺少素材,没有“真事”,缺乏“发现”。素材在哪里?其实,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里。只要留心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写得素材。生活中的题材来源有:一是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真实地记录下来,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二是关注事实新闻,国家大事等。如,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通过看新闻或者报纸,及时了解灾区动向,学生可以写日记、写感想,给灾区儿童写信等;5月30日奥运火炬传递到达宜昌,学生可以写观后感;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可以给喜欢的奥运健儿写信;三是自己做的事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及时记下来,如为汶川班级组织的捐款活动、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迎奥运,讲礼仪”活动、紧急疏散演习等,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只要留心,写作素材无处不在。

可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第三,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到谴词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仅上写作课,写作的次数很有限,每学期仅六至八次作文,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而不应面面俱到,希望学生能一次性地就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对普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总之,写好作文的方法技巧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我想,即便是普通班,只要我和全玫同学共同努力,在作文课堂上互相的进步,那么学生必然会喜欢写作的,老师也必然会喜欢教这门课程的,我们的作文课就会上得有声有色。进而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不久以后的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文教学的反思4: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贯岭小学四年级想象作文“笔”的教学反思任远强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想象作文《未来的笔》教学反思贯岭小学任远强 今天,本人执教了四年级一篇作文课《未来的笔》,要求同学们打开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弄清楚现在的笔有什么缺点,未来要怎么改良这个缺点,所以本次习作自然也就要考察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作文课,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在作文指导课上使学生获得作文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作文指导课的上法。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及水平,教师必须在作文指导课上下功夫。

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的一种最好的方法。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四年级,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比如:未来的笔,他们的素材就很少,可能被现实生活中的笔给禁锢了。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因此本人在进行《未来的笔》作文指导课的时候,问到:“现在的笔有什么缺点?你

想怎么改良成未来的笔呢?”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边想象边思考,循序渐进。

我在作文课上给学生提出的要求:1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大胆、合理。2、语句通顺、生动。3、能把故事写具体,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首先要让学生在互相的讨论中想到自己要变的未来的笔的样子,有点和缺点,这样的前提是要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感兴趣的事物,从学生的内心入手抓住他们可以发挥的想象,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去说变成了该事物之后自己该做哪些对社会和人类有益的事情,这样做就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变成后做了什么事”引导比较到位。目前的小学生写作文时最大的难题就是没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想象。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缺乏实践活动,还缺少文化知识。所以我用了大量的图片、故事……等各种设计来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把目光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不断发现,捕捉在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即使是平常的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老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样,学生可用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来想象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生活开拓思维,想象一个新的境界。

想象性作文凭借儿童的想象展开,但儿童在想象时,情节较为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个大概的过程和结局。所以,在

学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轮廓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除此之外,由确定材料到下笔成文,中间需要一个说的过程,我口写我心,我心写我口。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情节说出来。在此过程中,语言与思维呈互动状态。说的收获与启发也促成了写的酝酿,将积累材料与化成文字之间的梯度大大缩小。尤其是教师让学生示范说,个别说,同位说,小组说,既是个体一次写的酝酿和尝试,也是不同个体间的一种互相启发,能使学生互相影响,不断补充,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内容。

我认为“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培养学生想象作文的途径是很多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内在创造潜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使学生创新能力和作文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北川羌族自治县贯岭小学 任远强

2014年11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名新地理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成长作文1200字

全文共 225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而且,专家们都说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诗歌单元的教学感觉收获比较大,这里反思一下,做个记录。

一、对课堂教学的处理及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学生有预习和没预习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的方法,效果不错。

具体做法是:

教学《沁园春长沙》,三个班级三个上法。

没预习的。先背诵《沁园春?雪》,把握沁园春这一词牌的词的格律节奏。具体做法是先划分《长沙》的节奏,然后集体朗读,找出朗读不规范的地方,再请一个学生朗读。因这个学生朗读没有读出《长沙》的气势,于是,转入分析该词的意境。为了更好地理解意境,我背了一首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学生也很喜欢这首词,都会背诵。师生一起背诵完这首词,然后一起分析比较这两首词的意境。分别抓住这两首词里“鹰”和“乌鸦”,“湘江”和“小桥流水”两组意象进行分析,一个豪迈开阔,一个幽静凄凉;一个抒写报国之志,一个抒发思乡之情。明确了意境之后,再进行朗读。这是以朗读来带动意境的分析,以意境的分析来指导朗读。

第二种处理,有布置预习。先背诵全词,然后纠正个别句子节奏。要求学生拿出纸笔,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个别字词或者上片或者下片,进行鉴赏,把鉴赏内容写出来。不懂鉴赏的,把你的问题提出来。鉴赏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也把问题写出来。这么做,主要是了解学生预习的程度,到底通过自己的预习,已经掌握了多少内容,还存在多少问题,同时,笔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避免思维偷懒。十分钟之后,把这些纸条收上来,表扬鉴赏很好的同学,并把他们的鉴赏读出来,老师再做点评补充。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好之后,再看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先交给学生,讨论不出结果之后,再由老师讲解。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由此再引出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第三种处理,把毛泽东诗词背诵放在前面,通过了解毛泽东多首诗词之后,再具体探究《长沙》。课前直接先提出问题,老师按照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然后再把重点的知识点落实清楚,最后再归纳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鉴赏其他诗词。

教学反思:

一二两种的处理感觉都比较好,师生互动比较和谐。第三种处理课时用得少,但互动效果不好,上课下来比较累。看来,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突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其道理的。

二、对将比赛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第一单元的教学,有两次尝试。一次是组织毛泽东诗词背诵比赛。一次是小组讲解诗歌比赛。

毛泽东诗词背诵比赛。课前布置,要求组长负责组织好准备工作。比赛内容分两项,一是诗词背诵,二是名句背诵。9班张心瑜同学一口气背三首,10班的李舒恬同学一口气背六首,13班的邱婧熹同学一口气背7首。这些同学的表现让其他同学十分钦佩,掌声热烈异常。她们的积极表现也带动了其他同学,其中,10班的李舒恬同学那一组几乎每位同学都至少发言一次,一个小组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这种竞争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教学反思:

小组讲解诗歌比赛,三个班级只有一个班级做得比较好,大部分小组准备不够充分,与预期目标差距很大,最后还是要由老师来讲解。但准备充分的小组,学生讲解的效果会比老师讲解更好。如果课前老师能够过问一下小组长的组织情况,或者多进行督促指导,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对于开展语文第二课堂的反思

根据第一单元诗歌学习的特点,提出让学生制作自己的诗集活动作为语文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

诗集要求自己设计封面;然后在封二贴上自己的照片,照片可以是卡通画,自画像,或者生活照、大头贴等;在照片下要写上作者介绍,介绍文字可长可短,风格不限,可以庄重严肃,可以诙谐幽默,可以亦庄亦谐;然后为目录,目录要求有四个栏目,即“我所喜欢的诗歌”“我所创作的诗歌”“我所翻译的诗歌(要求附原诗)”“我所仿写的诗歌(要求附原诗)”,各个栏目底下不规定几首;诗歌长短不限制,空白之处可以画插图。诗歌单元开始之时布置,结束之时上交。

从交上来的作业看,可以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写诗歌特别认真,因为这是他们的第一本诗集,即使诗歌不是写得很好,但已经迈出了独立创作诗歌的第一步。9班李苗同学自创作诗歌11首,是三个班级里创作诗歌最多的学生。

2、学生自己编辑诗集,自己写序。13班邱婧熹同学写了一千多字的序言,写的非常好。

3、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

4、封面的设计也让学生尝试到了设计的喜悦。

5、装帧创意。一些学生很有创意。不用订书机,而是穿孔,然后用细纸条穿联,十分精致。例如9班江澍怡的集子。还有,9班曹璐同学的诗集也十分精美,采用云朵状的外形,并配以彩色插图和花边镶嵌,用中国结装订。

6、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他的诗集上画上了美丽的插图,不会画画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诗歌,创作诗歌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学生对这个创意活动很感兴趣。

总之,中外好诗不可胜数,教材里的诗歌只是举例性质的,无法反映中外诗歌的全貌,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要善于延伸拓展,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之外,阅读更多的中外名诗,提高诗歌鉴赏力。但是课时不够,我们不能做过多的拓展。课前安排学生推荐鉴赏两首诗歌,将有利于诗歌学习的拓展。从这些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充满着无限的创造力,关键看老师的引导了。

[一名新地理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成长作文1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作文教学反思范文

全文共 2246 字

+ 加入清单

笔者无意中读到一套中英文对照的《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以下简称《美国语文》),惊叹美国在编辑排版、知识传授和“学什么、怎样学”等问题上充满想象力的同时,也发现了我国的作文教学存在的若干误区:

一、忽视对生活实践的指导,写作理论先行。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重视对写作理论的教学、轻视生活实践的指导。写作理论是很重要,但如果把它摆到第一位,可以说没有把握写作课教学的关键。事实上,学生写作的薄弱环节是他们缺乏鲜活的生活经验和经历,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归根结底,是缺乏独立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能力。所以有人说“我们不缺乏才情,却缺乏生活;我们不缺乏生活,却缺乏对生活的感受”。

客观上讲,我们在写作教学上“理论先行”,是人为地在学生头脑中事先划定一个框框,禁锢和限制学生对生活的自由表达。

而《美国语文》最见功夫的地方,恰恰在于范文之后“问题指南”里的“文学和生活”“阅读理解”“思考”“文学聚焦”,以及“点子库”“微型写作课”等,这些设计在紧贴现代生活方面确实创意非凡,着眼于培养、提升学生在面对实际生活时所需的各种应变与应用能力,重视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上世纪中叶,日本语文教育界在反思长期的作文教学后,提出了“生活作文运动”的口号。这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忽视培养学生独立、主动地收集与研究相关写作资料的能力,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在让学生读过《富兰克林自传》后,《美国语文》提示学生将《自传》传达的内容与富兰克林作为一名政治家的事迹进行比较,找到.新的发现,并把这个发现写成一篇论文。这就需要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查找资料。接下来,《美国语文》还要求学生了解富兰克林更多的成就,制作一张集中表现这些成就的海报。这完全就是我们所说的“写应用文”了。成就富兰克林的地方主要是费城,他对这座城市的贡献也最大:帮助建立了公共图书馆、消防局,创办了那里的第一所大学,使费城成为“所有殖民地中第一个拥有路灯的城市”,还在那里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美国语文》要求学生制作一本费城旅游指南,指南里要表现出他的这些成就,并包含一些相关的历史照片等。在学习了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后,《美国语文》要求学生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找到关于葛底斯堡战役的照片或图片复印件,用文字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制作成一幅拼贴画,同时还要求学生制作一个互联网页,提供与美国内战相关的信息与图片,用一个流程图来说明网页所要包括的链接。这些客观上要求学生多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现代文明成果。

三、奉行一套相对单一、封闭的社会价值理念,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导致学生作文思想观念狭隘。

在美国人眼里,林肯这个形象是神圣的。但《美国语文》在介绍他的时候,把他和他的“敌人”罗伯特"E"李放在一起,教材编排时却又不像我国所常用的为反衬而抬举前者,而是认为他们同等重要。罗伯特"E"李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南北战争时期担任了南部的最高军事首领,他对故乡弗吉尼亚的忠诚高过对国家的忠诚,所以,当“北方佬”为废除奴隶制、维护联邦而发动战争,打到他的故土时,这个虽然也反对奴隶制和支持联邦的军事天才,还是回到了弗吉尼亚,带领家乡的民众,拿起了“自卫”之剑。如何评价他的行为和信仰?这在美国没有唯一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与理由。至今美国南方许多人都认为,当年“北方佬’,发动的南北战争是“侵略战争”,现在南方有不少历史博物馆,专门陈列“北方佬”的“罪证,以及南方百姓在那场战争中受到的灾难。这体现了一种多元化的价值理念。与此相比,我国传统的价值理念比较单一、封闭,使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导致他们作文思想观念的狭隘化。

四、轻视个体而出现价值认识标准的偏差.导致了文章主题的偏差与恤化。

《美国语文》在不动声色的描述背后流露的是对自由个体的重视,而我们通常以为“只有大河满了,才有小河的满”,其实这是一种本末颠倒的看法。在这方面,历史对我们的教训是最为深刻的。现实地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驱动他们迸发智慧、才华、力量的最佳要素是他们的个人利益,我们不应鄙薄这种利益,而应该正视它,为它制定公平、公正、透明的规则。重视个体的利益价值,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标准,才能让学生发掘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的生命世界,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五、过分强调文章的道德价值,将作文教学等同于思想政治教学,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

复旦文科基地班有一次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我们最缺少的是___________”。应考的都是重点中学出类拔萃的文科生,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应该能涌现一些好文章,然而结果令人失望。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写诸如《最缺少的是精神文明》《最缺少的是道德水准》之类的颂词,只有一篇《最缺少的是睡眠》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这说明现在的作文教学流行一种“揣摩作文”的风气,学生小小年纪就已经在考虑怎样迎合老师、社会和公众,投其所好。

可以说,现今的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已经偏离了作文教学本身的要求,进入了许多‘非作文”的误区。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本应是最生动活泼、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然而,在应试教育桎梏下,它却越来越走入了死胡同。

《美国语文》最成功之处在于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自由真实地表达生活的能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灵魂,一个富于想象力的民族无疑也是富于创造力的民族。我们过分强调文章的道德教化作用,注重主题先行,将作文教学等同于思想政治课,偏离了作文教学的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教学反思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堂生动活泼的作文指导课,虽然设计上没有什么创新,但很实在,学生真正动起来了,不仅敢说,而且才思泉涌。我想,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不在于它的形式多么热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

1、学生的收获。即通过这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老师的任何设计都应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我班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毛病就是语句不生动,一些修辞手法不会运用,平常再三强调注意描写,但真正写好的聊聊无几,这次上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学了那么多写景的美文,接触了精彩的比喻、拟人的修辞,他们需要一次写作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巩固下来。这次写作指导课,设计中有一段课外阅读,通过比较赏析,学生对描写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再将总结的方法运用在写作中,真正学会了描写。在课后学生的反馈中,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如何写景,如何使文句生动,在习作中一些精巧的比喻、拟人已经一改贫乏的面貌,虽然有些还有点嫩,但总是学会了,并且已经开始尝试了,这就说明这堂课是有效的。

2、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热情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如果一堂课学生反应冷漠,只有老师在唱独角戏,就不成其为课堂。什么是参与?参与就是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积极思考问题,是否提出质疑,在讨论中能否谈出自己的观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动起来没有。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调动。这节课,在另一个班上时学生反应平淡,在这个班,我实行了分组评比的方式(组别是以前就有的),各组的发言人数及质量都与成绩挂钩,所以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不仅敢说,也说得好,在发言中就感觉到他们确实开动脑筋,也确实有自己的看法。

3、老师的应变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不是指如何有效地将学生引到自己预先设计的环节中,而是随机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课堂导向深入。在这堂课中,学生对老师给出的范文提出质疑,指出不足,使我诧异于学生的领悟能力,但老师并没有因为它是自己写的就将学生的一棍子打死,而是谦虚地请教,充分得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并由学生的发言将课堂的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成为一节课的亮点。

有付出才有收获,学生的心 田需要老师精心地灌溉,学生的写作兴趣也需要老师精心地扶植,所以,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位语文教师共同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