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唐山地震博物馆观后感推荐20篇

博物馆的开馆,将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文化素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唐山地震博物馆观后感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浏览

1479

作文

290

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我参加了新华社的摄影小记者培训班。5月16日,齐老师又组织外拍活动了,这次,我们去了天津自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可真大呀!齐老师说它像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可是,我看着像一个大白面包。

我们一进入博物馆就被两只巨大的恐龙化石吸引住了。它们可太大了,太高了,比双层公交车还要大还要高,都快到屋顶了;长着很长很长的脖子和长长的尾巴,头却很小,简直跟脖子不成比例。它们叫马门溪龙。在它们旁边的那只霸王龙的样子凶猛极了,巨大的头颅,张着血盆大口,露着尖利的牙齿,后腿粗壮有力而前肢很弱小。

抬头一望,屋顶上还悬挂着翼龙的化石。齐老师说,摄影师要用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视角拍摄景物,这次我们学习仰拍。可是,仰拍很难,相机总在抖动,很难对准焦距,脖子很累。最后,在爸爸的帮助下才完成拍摄。

在二楼我又看到了甲龙、兰伯龙、李氏蜀龙,长着三只犄角的三角龙和小巧可爱的鹦鹉嘴龙等各式各样的恐龙化石。还有很多海洋动植物的化石和标本。二楼的光线暗,我们要用慢的快门速度、大的光圈和高的感光度,才能完成拍摄。在拍摄一个鸮鸟贝化石时,由于快门速度很低,为防止相机抖动,我不得不把两只胳膊肘支在台子上拍摄。我还拍摄了猛犸象、大白鲨和很多古生物化石的照片。

记得《小哥白尼》和好几本书上说过,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包括我们人类。可是,很多生物都灭绝了。有的科学家推测说,地球温度突然下降,恐龙身上没有毛又没有冬眠的习惯,就冻死了;还有人说,地球上的哺乳类动物变多,它们吃恐龙蛋,使恐龙灭绝了;还说,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火山喷发,恐龙来不及逃跑,就灭绝了。现在小鸟也快灭绝了,因为很多人砍伐森林,小鸟没有家了;可爱的小海豹也要灭绝了,因为,很多人把它们杀死,用它们的皮毛给女孩子做大衣。它们都是可爱的生物,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森林。

一上午的拍摄活动结束了,我真的很累了,必须用一根烤肠来补充能量。摄影真的很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六,我在电脑上查找《唐山地震》这部新出的电影,这部电影是根据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发生的一次7.8级大地震而制作的.在这次的大地震中,造成死亡人数多有242769人。

在这部影片中,讲述的是姐弟两人在大地震中都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还有生存迹象,但他(她)们的母亲只能选择救其中一人,最终选择了救弟弟方达。但姐姐方登却奇迹生还,被解放军叔叔收养。32年以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悲感情节,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们对那一段惨痛灾难的回忆!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心中有了许多的感慨,我知道了生命是可贵的,没有了,就没有机会在挽回了,我知道了地震是无情的,要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拿生命开玩笑。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够预知灾难的袭来,灾难往往是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时候袭来的,就像汶川,唐山,玉树的地震一样。在灾难下,人们不知所措,对面临的困难没有任何的办法,只得去面对。在灾难里,会让人心痛,会让人感动,会让人沮丧..........

在幸福中生活的人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为祖国报效,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也要珍惜生命,不要把生命当儿戏,生命没了,就不可在挽回。

希望祖国能早日制造出能探测灾难的仪器,使更多的人不用失去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博物馆奇妙夜观后感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看这个电影的过程十分轻松愉快。

电影先是讲一个小人物在生活中陷入危机妻子离婚,儿子日益与自己疏远和不信任,房租快要付不起了。当然,更严重的是,他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于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应聘成为了博物馆班保安。于是开始了三个不可思议的夜晚由于一块神奇的刻写板的作用,博物馆每到夜里,陈列的历史人物和野生动物就会复活。

第一天晚上,他应付地焦头烂额。当中,他得到了西奥多罗斯福的指点:要摆平这一切,要多学一些历史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那些相互仇视的人们和平相处。

于是在第二天的白天作好了充分的知识和物质(包括假钥匙、泡泡糖等等)准备之后,他雄心勃勃地又走进了博物馆。一开始似乎因为准备充分,应对得当而得心应手。但是光是靠哄靠骗最后还是无法支撑的。电影主人公难忍这一切混乱,想要放弃。罗斯福又适时地对他说:有时英雄造时势,有时时势造英雄;而一个野人因为他的疏失,被晨曦化为了尘土。这些给他触动。更令他难堪的是老板因为他的工作纰漏当着他儿子和他儿子同学的面,扬言要炒掉他。在他的努力争取下,老板给了他最后的机会。

在第三个晚上,他发现了阴谋,他面临着危机,他用他被激发出来的领导才能,英雄气概,用他学习获得的历史知识,带领博物馆里的朋友战胜了敌人,战胜了阴谋,赢得了儿子的信任和崇拜,甚至赢得了爱情。

这部电影的特效一流。这是2006年十大票房卖座之作。之所以票房好,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特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屋大维和他的罗马战士,看那些满身盔甲,使用投石车的微型战士,真是由衷地敬佩电影工业的发展。

电影的主题也很积极向上。电影的主题是小人物也有颗强大的心。人只要有责任感,有学习心,有团队意识,给个机会,你一样可以是镁光灯的聚焦点。电影中的主人公用三个晚上,证明了这一点。

电影的启示发人深思。电影告诉我多学些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多么的重要。读史可以明心,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需要历史知识才能解决危机的极端情况。但是历史依然十分重要,它给我们知识并引导这些知识内化成为智慧,成为我们应对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历史能让我们获得对生命的掌控感和优越感,让我们短暂的一生更加从容自在。

这就是我轻松愉快的观影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汶川地震观后感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电视上,新闻里,学校里一直在关注一件大事——汶川7.8级大地震。在短短的几秒钟里,汶川县百分之八十的房屋顿时变成了废墟,无数生命被埋入废墟中。尤其让我揪心的是许多正在上课的学生被倒塌的房屋沉沉地压在废墟中,他们生死未卜。

我看着电视上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画面,不禁让我泛起一阵同情心和怜悯。那一片一片地废墟中,有多少个幸存者活着,武警战士在汶川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努力寻找幸存者,从未放弃过。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努力地挖。在电视上看到被大地震破坏的路,几乎所有的房屋倒塌,在被压在废墟下面的孩子们,虽然呼吸困难,但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武警们在废墟中救出了几百个学生,但还有许多的人被压在废墟中,不幸没有活下来,令许多家长们因为失去孩子而痛苦。

这次地震的危害到目前近2万人死亡。想想我们在干净地教室里快乐学习,但与我们同龄的孩子,却在死亡的边缘挣扎,我为他们担忧,为他们痛苦。

明天我们学校要为灾区人民捐款,为他们尽一点微薄之力,表达我们的心愿。愿灾区的人民早日平安,迅速恢复到原来的模样,过上快乐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一座城死与生的距离

全文共 2254 字

+ 加入清单

不过仅仅23秒,就将一座城夷为平地。生与死的距离,却再也跨越·不过去。生命有时就是这么地脆弱无比。今年是唐山地震的40周年祭,看看下面的范文吧。

一座城死与生的距离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地震。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23秒内,百年唐山被夷为平地,242769人丧生,164851人伤残……回溯40年前的震恸,为追索灾难引燃的人性之光,为刻写我们的家国记忆,为夯实全民族的责任与担当,为不负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日子。

她,历史悠久,早在4万年前就有人类劳作生息,滦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选择在此驻跸,由此得名唐山。

她,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城市总人口在1976年地震前已经超过了150万,是河北省域中心城市和经济中心。

她,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素有“北方瓷都”之称。地震前,唐山年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百分之一,是中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这里的人们,也因丰厚的工业文明而安居乐业。

“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史铁生

1976年7月28日凌晨,天气怪异般的炎热,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终于抵不住困意沉沉睡去。凌晨3时的唐山,似乎一切都和往日一样,夜阑人寂……

杨玉芳,现年66岁,原唐山开平化工厂工人。在他的印象中,地震前日唐山异常闷热。如果一切顺利,他将在第二天与亲戚介绍的女孩相亲。当天夜里入睡前,他还展望了一下未来--或许那个姑娘还和自己一见钟情呢。

赵金华,现年57岁,原唐山市木材公司工人。地震之前,令他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背着父母和奶奶,睡前问爷爷要了一支烟抽。在半睡半醒之间,他就听见爷爷说了一句--“坏了,打仗了吧!”紧跟着,房子塌了下来。而那支烟,也是他最后一次抽爷爷的香烟。

高志宏,现年65岁,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退休职工。地震前为河北机电学院绘图专业毕业生。她清楚地记得,地震前日天气格外炎热,夜里十点天空还是通红通红的。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全家人因自己毕业归来而高兴不已。当晚,她还做了个美梦,梦见自己坐着火车去被分配的工作单位报到。只是,火车越来越颠簸……

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

“我们刚到唐山时,看到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除了孤零零的几座建筑,民房几乎全部倒塌。”一位率部赶到唐山救灾的将军震惊了,尽管他身经百战,无数次目睹残酷场面。

“站起来”在重建家园的岁月里,有着最坚定的信念。

纪念碑建于震后十年,由4根独立的、直指苍穹的混凝土碑柱组成,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着人定胜天。碑柱四周,是8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讲述着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迹。这里俨然是唐山的地标。

震后的唐山,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

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时,1979年,唐山拉开了全面重建大幕。尽管当时国家经济实力薄弱,仍为恢复建设新唐山投资43亿多元。到1986年,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据《唐山市志》记载,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的支持下,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铁道兵和河北省各地市,以及省属、部属建筑企业,陆续来到唐山支援建设。从震后至1986年末,外地援唐单位总人数达11万多人,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56万平方米,占唐山市恢复建设竣工面积的50.9%。

1990年,唐山市成为中国首个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联合国人居中心的颁奖词指出,“向唐山市政府颁奖是为了嘉奖1976年地震后唐山规模巨大的建设和卓著的成就,这是以科学和热情解决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问题的杰出范例。”

高达7.28米的纪念墙上,密密匝匝地刻着大地震中24万遇难者的名字。金色字体在长达500米的黑色墙体上一字排开,庄严而肃穆。

对于很多唐山人来说,不知道震亡的亲人究竟长眠何处,而纪念墙恰好承载了哀思,又像一种淡淡的安抚,疗慰着时空那头的伤痕。

国外的卫生组织专家曾预言,由于生理、心理和治疗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唐山截瘫伤员最多可以生存15年。然而,40年过去,唐山地震3817位截瘫伤员中尚有960人健在,比预言的时间延长了一倍还多。

“我问自己,除了双腿不能动,并不比别人缺少什么,我能不能把破碎的自己,一点点重新拼凑起来?!”一位幸存者如是说。

“我从不敢承认现实、不接受现实,到面对现实、改变现实,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唐山这座城市站起来了,我也没有趴下,成为一个在精神上站立的人。”这,是震后幸存者的集体意志。

地震四十周年前的一个傍晚,孩子们依旧在碑下追逐,老人们依旧坐在石阶上乘凉,饭后消遣的人们往来不绝,落日把高悬于半空、写着的“唐山抗震纪念碑”的不锈钢匾额打成金色,初上的华灯逐渐在这座城亮起。

震后,西方媒体曾一度断言,唐山将从地球上被“抹掉”。而今日唐山,一切正如所注解的碑文所写:“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以告慰震亡亲人,旌表献身英烈,鼓舞当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孙。”

“唐山,就是一座永远不会趴下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受益匪浅,且懂得了很多知识 。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其中,又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 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悲情和亲情作文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唐山地震》终于看了,看了,也哭了,心头压着一块石头,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忍着眼泪抑制着自己别哭出声来,可是影院里四处却传来了缀泣声,便无法按耐自己,眼泪就这样夺眶而出,没有什么可以比这眼泪更能真实的表达我的心情,电影是修饰的艺术,悲情更能打动人们,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方登(张静初饰演)嫉恨了32年,想想人性在这其中能占据多大的位置,灾难带给我们的死亡和肢体的残缺,可人性带来的却是心底里的痛彻不可见的悲楚~~~

想想活着多好,看看那些面临灾难来时人们惊恐万状,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无力挽救自己的家人,这种心灵的伤疤让元妮(徐帆饰演)痛苦了半生,也不能摆脱自责,在那种束手无策的抉择里,我们又能怎样替元妮做决断呢,只能说命运捉弄人,但我们相信和坚定的认为她是一个好妈妈,一个伟大的妈妈~~~

从历史层面上来看,导演忽略了很多历史背景,穿梭时空时光飞逝,转眼很多年就过去了,交代史实并不完美,我们无法把这个片子定性为史诗般的电影,影片所表达的只是人们在活着的今天多多珍惜我们的生活和爱,天是蓝的,水是蓝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忘记你身边所有真善美,这个社会才能更美、更和谐。一部“史诗般的电影”最后成了一个催情掉泪的故事了,确实有点失去了本身的分量,而不能成为扛鼎之作,这是这部片子一个很大的硬伤和遗憾。但是恢弘的特效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刻,还原了那个让人痛不欲生的23秒,让我们不再遗忘那段历史,缅怀那些在灾难中经历苦难的人们,这部片子中的每个演员的演绎功底都是相当的了得,每个角色表现的都近乎完美传神,让我们看故事情节同时,也感受到了演员表演的到位。如果再让我回转去看那段历史,我愿每一位逝者如秋叶般静美,生者如夏花般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1200字小学生版

全文共 1720 字

+ 加入清单

我觉得《唐山地震》很值得去看,说不出来的感觉,虽然地震很残酷,虽然看得我泪流满面。但是看完电影我的心里是温暖的,甚至觉得很温馨!感慨:亲情真的是最珍贵的!

我印象中的情景:

1.姐姐帮弟弟

方达的冰棍被抢了,方登带着弟弟,把那个坏男孩推到,带着弟弟赶紧跑。。。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我小时候很笨,也比较瘦小,经常被人欺负,弟弟就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蛮牛”,他比较厉害,谁欺负我了,直接就领起小棍,说“姐,谁欺负你了”,带着我报仇去。我们姐弟两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只是,上天并没有眷顾我们,让我们分开了。手足情深的两姐弟10多年来一直都是分隔两地生活!但无论分隔多远,我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越来越疏远。应了那句台词,“亲人,就是亲人!”

2,地震来临

23秒的地震,镜头确实很震撼,确实残忍,让人揪心的疼。什么高楼大厦,什么建筑,都那么倾斜的砸了下来,人好渺小好渺小,好无助好无助。。。老是想着2012年来吧。来吧。。来吧。。。没什么!可是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2012年世界末日如果真的来的话,会比这个地震残忍多少倍?我能承受住怎么残忍的场景不?什么都在瞬间从头翻到尾,什么都往下跌,大地裂缝。太残忍了!2012真的来了,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又得恐慌成什么样子?

3.一个母亲的取舍

她是选择了女儿,因为这个女儿惦记了很久很久,我觉得如果我是方登的话,我真的愿意妈妈去救方达,牺牲自己能让弟弟活,我觉得值得。或许是我没有处身在她的位置吧?或许人到了临死的边缘求生欲望很大吧?而我的妈妈却不一样,当年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我!

4.方达和母亲离别场景

地震之后,方达的奶奶在失去儿子的同时,坚持要把孙子方达带回济南,元妮痛苦的同意了,母子2人离别的情景触动了我的心。方达,姑姑,奶奶坐客车离开了,方达在车上一直叫着“妈妈,妈妈”元妮站在路边看着汽车慢慢离去,就在那一刻,汽车停下来了,方达下车往回跑与妈妈紧紧相拥。这个情节令我想起了很多。想起了,10年前我与爷爷,奶奶分离的场景!10年前,妈妈把我带到另一个家庭,而我也从此离开了爷爷奶奶身边!开始,我每天偷偷给他们打电话,我很担心他们,也很想他们。其实,那时,我过得一点也不快乐!只是没人知道,唯一的亲人妈妈也不在我身边!还记得,还记得,那时我每天早餐钱是一块钱,可我每天并没有吃早餐,把钱存起来,存够了车费,一个人坐车回到爷爷奶奶家里。几天之后,妈妈又来把我带走了,在车上,我不停得哭,不停得呼喊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我不要走,我不要离开你们"那时,爷爷,奶奶却只能无能为力的哭着站在原地看着车子的远去。

5.方登被收养

小方登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他们说方登就是不说话。那时,我的眼泪已经在眼睛里打转了,因为我好像看到了我的内心世界,我知道她不愿意肯定也不会告诉他人,她是怎么想的,她会永远永远压在心里,她希望有个人来洞悉她内心的一切,直到她希望的那个人洞察到了她的内心,她也只会把自己积压的心事的委屈的眼泪流出来。

5.父亲扇了杨志一个耳光

杨志不要方登了,方登走了。自己生活,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就这么走了,她的爸爸找不到女儿,来找这个负心男问女儿的去向,那个男的一堆的借口。那一击耳光烘托了一个爸爸对女儿所有的爱。看到这里,我的心突然凉飕飕。父爱?有千言万语想说,可终究还是咽了下去!因为这所谓的“亲情”在金钱和利益上已经贬值到不值得一提。我只想对我亲生的爸爸说句:“爸爸,无论怎么样,女儿永远是爱你的”!

6.方达

方达!真的不自觉的给他的名字后面拽上个感叹号,代表我从内心对他的佩服。真的很争气,没有辜负选择了他,没有选择姐姐。我知道,他所有能做出来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说“我妈生了我三次”,他对他女朋友说“好好表现,我妈说咱俩不中,那咱俩就分”虽然有些霸道,但是男儿气和对母亲的大爱在哪里摆着。他要出去闯的时候,他妈妈不让,说让他考大学,说没有一点本事,胳膊都断了,哪个姑娘愿意嫁给你,他笑呵呵的回答“我准给你带回一媳妇”,他就这么走了,真的带回了一个媳妇———小河,,没的说,一个好媳妇。也闯出一片天地,给他妈妈买房子,他也知道他妈妈是守着那堆废墟,守着他爸爸,守着他姐姐。方达!铁铮铮一男儿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参观古代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下午,我学完跆拳道,妈妈带我去了台州府城墙博物馆游玩参观

台州府城墙博物馆座落在巾山脚下的巾山广场。一进门就看见罗哲文选生苍劲有力的题字。再向里走,您能看见一座栩栩如生的江南长城的模型。随着我们的指点,三台电视机和灯光为我们一一介绍,让我知道了崇和、靖越、兴善、镇宁、丰泰、括苍、朝天,这六扇围绕古城的城门。

我又看见了那英姿飒爽的戚继光将军,正在排兵布阵。还有那精致的沙盘,坚硬的仿真石墙,古老的民俗用品等等,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一个橱窗里的场景是许许多古人在修建城墙,他们有的在打水泥,有的人在挑着沉重的城砖,还有的人在添补墙的破洞。一个个小人都做得非常有趣可爱。他们的城墙也是一样的逼真。有许许多多的游客在观赏。我们还看到古人在修城墙的时候在用牛车来把土地压实。

在最后一个展厅,我们看到了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城实景展盘。让人错觉回到了千年之前。设置精妙的江下街微缩场景,仿佛让我穿越到了那个时候。几个强壮的大汉在背运船上的麻袋,在一家水果店的门口放着许多的西瓜和桔子。让我看着觉得好玩极了。在旁边的一家药店,我犹如闻到了药味。在旁边还有一首古老的童谣,写的是就是江下街,“外婆家,江下街……”

在这里,那斑驳的断痕,流金的岁月,有关古城历史的一切,值得每一个参观者带着对文化的尊重,永久记忆和珍藏!

我爱临海古城,我为我是临海人而感到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唐山为话题的记事作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全文共 7122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昨晚在电影院把《唐山大地震》看过了。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就像小学时候的观后感。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此后的电影完全的进入了电视剧时间。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结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达加元妮,方登加养父母这两条线并行不悖,基本没什么关系。张静初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她的花瓶演技,时不时的秀几句英语(在《拉贝日记》里她就是这样),以此显示显示她的国际范。陆毅一出场就一脸无辜的坏相。你不想演坏人,我懂的,但是导演让你跑送子观音的龙套,没办法。贾媛媛他爸贾和平也打了一回修电话的酱油,二十年过去了,你胖了,岁月无情的为你留下了富态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温哥华更美。社会主义拆光了再建设,盖广场,盖百货大楼,然后留下你的小屋,等着死去的亲人们回来。你说买了房,搬了家,他们就找不到了,于是她还真就找回来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坟边,突然起身,然后慢慢的走两步,找个清凉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陈瑾演得很好,很稳很自然。陈道明演戏很有爆发力,给陆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发上突然拍起来“你到哪去了”,都很流畅。陈瑾淡淡的酸气,和她临终前对张静初的爱的表白都很到位。这让我恨得牙痒痒,养父母都这样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眼,就忙着和陆毅在寝室里,抓被单造小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我还希望中国以后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无法刻满一堵墙。所谓“天佑中华”不过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国人当自强”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结束时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样,我是真诚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篇二:唐山大地震影评

对于唐山没有多大印象,了解唐山是从前年汶川大地震开始的,汶川大地震致使我们的同胞失去了七十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举国上下轰动,我们都集体捐了款,汶川使得他们的家支离破碎,心灵也受到创伤,我们之前有位同学在当兵,受部队的领导,参加了这次救援,看到他们累的睡在地上的照片,令我们心疼,这位同学回来后,据说是抑郁了三个月,当然,除了国家的救援外,还有很多社会分子,和志愿者,义务的来帮助他们,为他们这种精神感动着,这些救援的人中,就有唐山的人,他们说:我们也要尽我们的力量去救人,因为经历过了,才懂得生命的意义!

冯小刚,是位名导,看过不少他的作品,如非诚勿扰,英雄等,前几个月看报低说,唐山大地震将会在七月上映,我每一天都在期待七月二十二日的到来,零震十二点,冯小刚作品,唐山大地震首映。

首映是没赶上,二十三日晚六点半,我和我妈妈出发到金逸电影城,到是七点半,大厅里面人很多,场次安排的不少,选了八点半场,因为七点的已经开始了,九点多的也没好位置。随便瞎晃,终于抑到了八点三十。

八点三十分进场,场内满座!

这部影片在开始真没太多了解,只知道,冯导的作品一定不会让我失望,八点三十五分,正式开始!

这部电影让我流了三次泪,一次是方达的奶奶要带走他,上车后又留下他的一个场景, 一次是,方登带着孩子回家见陈道明的时候,另一次则是母女相见,相跪而佣的时候。没有什么没亲情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相互有联系重要,没有什么比拥有更加重要。

当然,也有有共识的场景,方达和方登吹风扇的时候 那种感觉,和我们小时候是一样的,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

也有雷人的话语,陆一,让方登怀孕后竟然说;这只是一个失误,很容易纠正的,一个女人只要生了小孩子,那么他的青春已经结束了,我不想你作这么大的牺牲。

张静初是勇敢的,他敢于作单亲妈妈,勇于嫁一个自己爱的人,她最后说到,他都不要我了,找他作什么呢,是啊,爱情就是要放的开,无论对于错。

方达是一个进取幸运而又不幸运的人,幸运的是他在地震中活了下来,不幸的是他没了左手,幸运的是他的妈妈始终照顾着他,幸运的是他下海通过努力开起了公司,在汶川中救了更多的人

徐帆和大强的爱情也是另人感动的,爱的最大限度就是为她付出生命,大强做到了,难怪徐帆说:我愿意一辈子做她的媳妇,没什么另外一个人可以用生命来爱我。

亲情血浓于水,这话是千年不变的,是真理,就算有再大的结也会解的开,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突然很喜欢军人,喜欢他们的生活,喜欢他们穿着军装的飒爽英姿,可能是因为陈道明演的的太好,太有气质了吧。

大家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特别是过年!

我很庆幸,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和家人一起过年,也愿所有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家!

篇三: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这几天,身边一直听闻着电影《唐山大地震》种种情节,由于近期睡眠不足,准备过几天去看,昨晚还是忍不住内心的冲动,选择抢先观看,我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去看电影的习惯,十点多了还没找到一起陪同的对象,让我十分郁闷。想到侄女还在东门,就逮上侄女前往金光华南国陪同观看,洗了个澡,直接打车到金光华广场南国影院,11点左右到广场门口,侄女已经提前到达,可能比较晚,影城里人不多,电脑选位上空位也很多,买好票,到附近吃了点东西,上来入场,我们还是第一个进场的,可能我们比大家还要期待吧!

前天听网友说,他在看这电影的时候,全场是抽泣的声音,就他没有哭,我在佩服他的同时,也更期待自己亲身感受。刚和侄女见面我就问她带好纸巾没有,她说带了两包,看来她是准备好好痛哭一场了。我也可以趁此机会好好发泄积累内心的痛苦,也有准备的选择了一件棉质衣服,随时准备拿衣服擦拭涌泉般的泪水。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这是我看之前在网上了解到的影片简介。

中国唐山-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原子弹强烈400倍的猛烈爆炸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在仅仅几秒钟后,唐山夷成废墟,656100多间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世界罕见。

开播前,全场肃静,还特意提醒侄女把手机关掉声音,以免手机铃声干扰到大家,都准备好全心投入的状态,我心跳也加速,死死盯住屏幕,担心错过每一个镜头。

当镜头放到大强和元妮在车后厢亲热的时候,全场还传来笑声时,突然地震来临,我一下把心拉到了脖子上,也隐约感觉到坐在身边的侄女晃动了一下身子,应该也被这场面吓到了。我们担心他们家里还熟睡着的两个孩子,这可能就是大家最担心的。那一瞬间,天地摇晃,罹难场面极其惨烈,内心被狠狠的撞击了一下。

影片放到元妮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时候,这一刻,现场隐约传来了抽泣声,也带动我积累多时的情感一下爆发,在眼圈打滚的眼泪差点就掉了下来。影片随着时间,把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带到了另一个场面。收拾了一下心情,从归平静,偷偷看了一眼身边侄女,她比我还要坚强,竟然对视微微笑了一下。

中间一段就跟看情感连续剧一样,讲述大学期间女儿文登和读研究生的师兄恋爱怀孕,因文登不愿意打胎而导致分手,文登把孩子生了出来。而弟弟文达背上行囊外出打工,自己开了公司,还开上宝马,带回了媳妇。本来睡眠不充足的我,看到这里确实让我有些睡意,影片放了毛主席逝世的场面,我在想,影片是讲述大地震,关毛主席他老人家什么事了?接着放到了姐姐和弟弟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最后在汶川地震,同时参加救援队而相遇,却没有发生任何故事就姐弟相认,让我很莫名其妙,影片怎么可以忽视了这个过程?本来还抱有期待姐弟相认的感人镜头,最终都没有出现,直接就转换到弟弟带着姐姐回家见妈妈。

在电影放到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电影里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已的女儿活命而同意把女儿的脚据掉,当我们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只能选择,选择弃舍!

做这样的决定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这一秒,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再次在眼中打转,我硬是强忍着没让泪水掉下来。

在姐姐文登和妈妈元妮相认的场面里,我承认自己没被感动,和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相比之下,这显得不够动情,而是有点过于虚假,毕竟徐帆这年龄还演绎不出一个老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之情。

影片整体上让我个人还是很满意的,特别那句“亲人,永远是亲人”让我特别有感触。灾难面前,我们想到的永远是自己的亲人,正是这些人间真爱让场面感动,让观众落泪。

走出影院,平复了心情,没有和侄女互相说感受,坐上的士直接回家,躺在床上回顾了刚过去的电影情节,迷迷糊糊就入眠了。

篇四:《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一个生在70年代的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第一时间目睹那个真实而残酷的日子。今天中午乘着午休时间赶往湖南大剧院观,结果时间不合适,又驱车赶往王府井影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买到中午12点的全价票。

刚进影室时钟已经指向12点零5分了,屏幕上出现无声的开场字幕,显得格外沉重。我屏住呼吸。瞬间时间回到1976年7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发生在河北唐山。唐山上空电光闪闪,惊雷震荡;大地上狂风呼啸。在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顷刻间夷为平是迄今为止

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死亡:24万多人,重伤:16万多人二十四万人无疑是一个悲哀的整体。它带给我们的是惊恐,害怕,悲伤,难过……在23秒时间里几十万同胞瞬间消失,亲人骨肉分离。

影片中一位母亲(徐帆饰演),当她看到自己的一对双胞胎被埋在废墟中,在当时那种特殊状况下,又只能救一个孩子的情况下,一个伟大的母亲不停地重复,救两个,救两个......所有人都被这场景感动着……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停的回忆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历历在目,每天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受灾地区的最新情况,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我们的人名子弟兵、是你们把自己的生命安危抛诸脑后一心一意的救援。人民子弟兵一起开辟通道、抢救伤员、清理废墟、运送物资,成为激励灾区军民顽强奋战的强大动力。哪怕是手无寸铁的人民教师和学生,都奋不顾身地营救埋在废墟的同胞们。

清楚地记得在汶川灾区温总理曾说过:“山可以移动,但动摇不了中华儿女抗震救灾的决心;水可以阻断,但阻断不了内地同胞的深切友谊!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国家领导人,在一次次灾难严峻的考验面前,体现的是我们祖国人民的团结,众志成城。

“唐山大地震”的确是一部好片,尤其生活在蜜罐年代的孩子们值得一看!

篇五: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受

昨天起了一个大早,就是为了去看奥斯卡影城上映的最早一场的《唐山大地震》。

详细的剧情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上网搜一下就会有很详细的介绍和海报。

这部电影请的是韩国的特效制作队伍,所以以为会像《2012》一样在视觉上很震撼,可是看了以后才知道心灵的冲击早已冲淡了视觉的震撼,这不仅仅是表现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破坏,更是主要着眼于这场浩劫在经历者内心深处造成的强烈余震的影片,冯小刚夫妇一导一演,以质朴的电影画面和语言传达出主人公对家庭、亲情的永恒依恋。

我是地震那年出生的,所以电影开始的镜头——买冰棍、吹电扇、画手表,一下子叫我回忆起儿时的情景。除去开场地震来临、震后废墟上的痛苦抉择以及结尾家人相认的感天动地,电影叙事的中间部分几乎看不到撕心裂肺的痛楚和恸哭,可是眼泪大多时候却是不自主的流了下来。

整场电影下来,除了演到汶川地震开场的时候带笑笑童鞋中途去了一趟洗手间眼睛是干的,其余的时候泪水始终在奔涌。每个场景每句对白都触碰我的软肋,我是彻底的被这部电影征服了,感情爆发了无数次。笑笑在一边忙不迭的给我递纸巾,还对LG说,我不要在妈妈身上坐着,衣服都被她弄湿了!

好了,言归正传,说说令我感情大爆发的几场戏吧!

感情爆发点一:救儿子还是救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舍了谁都能要了当妈的命,被舍弃的姐姐方登当听到母亲所做的抉择后流下的那道委屈和绝望的眼泪就像针扎一样刺痛我的心。徐帆撕心裂肺大骂“老天爷,你个***的”时候,我已经泣不成声了。因为母亲无奈的抉择,方登32年来一直没能走出这个阴影,就像在影片结尾方登问妈妈:“这32年你是怎们过的”一样,这孩子的32年也生活在无尽的痛苦、怨恨和失落中。突然间想到了一个很经典的问题,我也曾经问过LG的,“妈妈、老婆、孩子同时落水,你会救谁呢?”现在觉得这句话实在是太愚蠢了,不管是谁,在这种状况下都无从抉择,选择实在是太难太痛苦了!

感情爆发点二:奶奶要带震后余生的孙子走。说实话老太太虽然很绝情的要带走缺了一只胳膊的孙子,留下孩子妈妈独自一人负罪的生活,并且说出“要不是因为你,我儿子也不会死”等等令人伤心欲绝的话,可是我从心里并不是很怨恨她,因为换回母亲的角色来想,她也是痛不欲生的,她不是一个不近情理和残忍的女人,不然她也不会在汽车启动后望着伤心欲绝的媳妇在女儿的劝说下改变主意,重新叫孙子回到妈妈的怀抱。当老母亲坐在远去的汽车上,望着相拥的母子俩,流下不舍和辛酸的眼泪,我再一次控制不住哽噎了。

感情爆发点三:祭奠亡灵之时。当镜头推出满城祭奠亡灵的镜头时候,那种心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形容。当星星点点的火堆,寄托生者的哀思之时,真的从心里希望阴阳之间可以通话,可以相见。母亲带着儿子给罹难的丈夫和女儿烧纸,并一遍遍说着新家的路线,期待丈夫和女儿能时常回家看看,当因为没有去考大学毁了前途、辜负全家希望的儿子说出:“早知道,当初就该别救我救我姐”时,母亲狠狠甩向儿子那记耳光,就像抽在自己脸上一样,生疼生疼的。

感情爆发点四:令人钦佩的儿媳妇——小河。小河是儿子方达在外闯荡天地,事业有成后带回家的儿媳妇。小河的豁达和对婆婆的理解真的叫人打心里敬佩她。丈夫事业有成,开宝马车,有能力叫家人住更大更好的房子,母亲不愿意,依然坚持住在老房子,儿媳妇没有说什么,反而责怪丈夫不该说出令婆婆伤心的话,一家人挤在小窝棚里,迎接孙子的到来。过年了,外地媳妇小河要带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去父母家过年,可是方达坚决要妻子留下儿子陪自己的母亲过年,夫妻俩爆发了家庭大战,太理解小河的委屈了,从心里觉得儿子方达的这个做法实在是太霸道,太不讲道理,太偏激,原本以为夫妻俩会因此而鸡飞蛋打(电影里的原话),可是小河这个善良的女人,最终还是决定留下儿子陪伴孤独的婆婆过年,自己和丈夫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当小河推开婆婆的房门,依依不舍的轻吻儿子告别,被丈夫拉走后,我再次泪如泉涌。想想小河父母巴巴盼望外孙的眼神和失落,我的心被揪的更疼了!

感情爆发点五:女儿与母亲的相认。当女儿在父亲的遗像前,看见母亲为她洗干净镇在水里的西红柿后,我的眼泪又已经开始止不住了,之后,母亲向女儿下跪忏悔,说出32年来自己一直在向她赎罪,女儿终于原谅母亲,最后女儿在墓地自责的说出那句话,“他是我弟弟,他活着,多好”。之后一段王菲的《心经》开始荡漾,空灵的声音,真是净化心灵。

影片的最后缓缓地展现了现在的唐山大地震的纪念碑和广场。23秒,让一座城市顷刻间沦为废墟,24万人失去鲜活的生命,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32年,重建的城市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但幸存者却难忘那场灾难,一场大地震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也让更多的人对生命有了重新的思考和感悟。

我想在生活中我们因该学会更加宽容和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浙江省博物馆旧馆址的一部分为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博物馆里有几个场馆,分别是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礼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精品馆等十个展馆。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文化新景点。

浙江省博物馆旧名西湖博物馆,1931年更名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浙江省博物馆。该馆原设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两大业务部门,1980年分出历史部文物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学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有关数据显示,该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一级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绸片和麻布;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各种青铜兵器、青铜农具、印纹陶和原始瓷;从东汉至明代各个青瓷窑系的一批标本;还有大量的古今书画。不久我们参观完了,便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参观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587 字

+ 加入清单

就在前天冒着寒冷的天气缓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 以饱满的革命精神和深重的历史情怀参观我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加了解了我们祖国成长的历史。我在参观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了祖国母亲的伟大,决心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终身。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在展览中最深刻体会是此刻我们所要承担的责任。祖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列强的屠戮和欺辱之中,这印证了“国家弱注定要被外族侵略”的规律。为了避免让历史重演,建设祖国。因为我们是祖国还未绽开的花朵,,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奉献自我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少年时期。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自我,积累知识,锻炼能力,磨练品质。只有少年强大才会给祖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参观中使我愤愤不平的那就是有很多国家来侵占中国的领土在听见解说员慷慨激昂说到南京大屠杀时我仿佛看见那惨目人睹的场景时我的心里是阵阵凄凉但是我也仿佛看见中国人民在顽强与日本侵略者斗争时我立刻就想到英雄的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暴,以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带领顽强的中国人民,与国民党积极合作,坚忍不拔、坚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次我参观了明、清与抗日战争时看见了虎门销烟、八国联军攻打中国、签下不平等条约等在清代无能统治下迫使这些事情一一发生。 抚今追昔、缅怀历史,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样一个真理,不能不谨记这样一个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无数中国人民和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所印证了的真理和教训,也是历史上无数国家和人民用他们的命运所引证了的真理和教训。社会发展局面,使我们的国家永保安全、稳定、繁荣、文明和强大。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人民,更应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真抓实干的精神、以严谨活拨的态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和开辟美好的未来……

一、鹅头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温州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里最让我留连忘返的是艺术品展厅。在展厅里各个年代各种造型的艺术品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特别是有一只造型独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只什么桶呀?一只圆圆的桶上有一个长长的把,这个把的造型是一只鹅头,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为它代表着鹅的翅膀和尾巴,整个桶看起来就像一只浮在水面、回头展望的鹅,使我想起一首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爸爸告诉我说:这种桶是温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鹅头桶,是古人用来装洗衣服的,因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里的,人们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里,然后用手挎着鹅头桶提回家,这样既轻松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聪明,我也要好好读书,假如我也发明一些东西放到博物馆,让将来的观看,那该多好啊!

二、蝴蝶盘

呀,博物馆里怎么会飞进蝴蝶来呢,哦,是我老眼花眼了,那不是蝴蝶,是蝴蝶造型的木盘子,它是用一块木板刻出来的,上面有一圈圈的年轮,整个盘子漆成棕红色的,可好看了。听爸爸说,“这是古代人在过大年的时候装水果,瓜子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盘。”我们家也有果盘,但那是玻璃做的,虽然看起来很洋气,也很好看,可我还是喜欢这只蝴蝶盘。不知道现在还有这种盘子卖不?

三、活字印刷

在展厅里,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烧制的活字印刷字盘,在爸爸的讲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发展史。

最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要印书,先在一块磨平了的蜡石上将文章刻上去,然后一张纸一张纸地拓印出来,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来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这样很费时,而且无法再版。后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人们觉得方便多了,毕升把一个个字刻在特制的泥块上。然后烧硬要排版时,就按文章将这些字排在一个特制的字盘里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来以后还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们发明了机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还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实也没多大进步,现在可好了,采用电脑激光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质量也越来越好,不知道将来的印刷还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学生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的天气是燥热的,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比这炙热的天气更来得热情。我们预备党员一起到福建省历史博物馆参观展厅,心情就像是澎湃的海浪无比的激动。

怀着好奇与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福州市区风景如画的西湖公园与左海公园之间。这里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是集文化保护、文物考古、历史、自然标本、艺术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内设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考古研究、业务交流、自然馆等众多场馆。这里拥有馆藏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历史文化风貌。而参观博物馆也正是外省的同学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一个最方便、重要的途径。

福建历史博物馆馆区由陈列馆、自然馆、综合楼、文博培训中心四座建筑组成。整体建筑独具海洋文化特色,同时又融合了闽南石文化和福建古代建筑风格。新馆同时设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影像厅、贵宾厅、会议会、“博园”文博培训中心、“易安居”茶艺室等设施,是一座设备较齐全、功能较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

福建历史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近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展厅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在临时展厅有6个,面积3000平方米。现推出《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近代风云》、《福建古代外销瓷》、《工艺藏珍》、《福建戏曲大观》、《恐龙世界》、《动物万象》以及《馆藏中国历代书画展》等9个基本陈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历史文化风貌。珍贵藏品有:青铜大铙西周。高76.8厘米、甬长29.8厘米,重100.35千克。20世纪70年代出土。大铙为双范合铸,两面各有18个乳突状枚。器体布满以云雷纹为主的纹饰,甬的上半部两面各饰有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变体兽面纹。旋带以细云雷纹为地,饰突出的勾连C形纹。舞面饰对称的粗云雷纹四组。钟面饰粗大深刻的云雷纹,只鼓部中央的隧部略高起,上饰浅细的图案化兽面纹。该铙形体之巨大,纹饰之精美,在国内都属罕见。德化窑文昌坐像明代。坐像背有阴文“何朝宗印”篆书款,胎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文昌正面端坐,眉目清秀、神情庄重。其右手执如意,左手扶膝藏于袖内,外穿宽袖袍,腰束带,衣褶线条清晰流畅。该藏品是德化白瓷中的精品。吕纪《梅花天鹅图轴》明代。纵240厘米、横151.5厘米。绢本,无款。以细笔作八哥、蝴蝶、天鹅与梅花等,以粗笔画树干、顽石。画风古朴淳厚,设色艳丽,幅面宽阔,为明代花鸟画大家吕纪之传世巨作。高髻拱手女俑五代。高102厘米,泥质灰陶。福州市新店刘华墓出土。俑面庞丰满,神情端庄。头梳高髻,穿对襟广袖过膝外衣,袒胸,双手拱于胸前广袖内,着如意鞋。此刻,我们驻足在博物馆的大门。苍劲有力的“福建省博物馆”六个字以及宽阔的场地、庄严的石狮无不蕴藏了身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当步入博物馆的大门那一刻起我们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我们带入那远古的洪荒时代。站在那古朴、泛着铜锈的青铜器前,我欣赏的已不是它的外形与它所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气息向我们展示着它的风采。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以及陈列的相片。我已不再仅仅是去了解其中的内容,而是站在远处看。我似乎感觉到画中的人物翩翩向我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云,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了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器,我就理解了什么是巧夺天工了。

当我凝视着那些发黄的巨型骨架,我为这群史前的巨大生物所震撼,也为它们的灭绝感到惋惜。霸王龙的霸气,翼龙的灵巧,甲骨龙的厚实。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深埋土地下的王者是不甘寂寞,凭庞大的骨架向世人展示它昔日的风采。我的心情如潮水般大起大落。最后趋于平静。走出博物馆大门。我还在回味着那福建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对老祖先的敬畏。一切都随风儿去了,我的思绪也融入了滚滚的历史长河,激荡起一滴小小的浪花,而水面又平静了。历史的洋流又再次拍打舵船,缓缓前行。我们的时代又将继续。博物馆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的思想和情感再次奋发。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明白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知晓社会的良好形式。也是促进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培养锻炼自己的才干的良好渠道,提升自身的思想与修养,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提高素质。总而言之,这次预备党员社会实践,使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思想更加成熟,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得到更好、更全面的锻炼。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上海玻璃博物馆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雄距在世界东方。从东边的山海关到西边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蜿蜒在山上的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从秦始皇下令建造长城,到孟姜女寻找丈夫,最后明代开国元勋——徐达修筑长城。它蕴含着砥砺奋进、生生不息的文化真谛,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华夏儿女的骄傲!

今天来到玻璃博物馆,观看明清重镇——秦皇岛长城专题展开幕仪式。仪式过后,来到展播播厅,“天开海岳京师屏障”八个大字,顿时让我感受到了长城的雄浑、凝重、神奇与美丽。秦皇岛境内有223。1公里的明代万里长城,它们气势雄伟、风光秀丽、建筑精美、关隘众多、文物丰富、故事动人,展现了长城文化的精髓。

第二部分——天工巧夺匠心独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长城由城台、马道、垛口墙、望孔、排水、射孔、宇墙、雷石孔、吐水嘴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讲解员叔叔特意讲了吐水嘴的作用,让我大开眼界。

第三部分——雄关要塞长城烽火,主要介绍了榆关抗战对长城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军事武器——铁弗朗机。“戚家军的驻守,戚继光曾招募浙兵9000余人守之。”“9000人,这么多人”我不禁感叹道。

第四部分——精神守望永续传承,从70年代开始,秦皇岛市就出现了义务保护长城组织。当我看到展览柜里展示长城保护员——张鹤珊维护长城的工作笔记和工作总结时,我才明白原来长城需要工作人员年复一年的精心维护和修复。到2006年底,张鹤珊与其他74位长城沿线农民一起,在村民中义务宣传长城保护知识。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来。它蜿蜒在山上,是我们值得骄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长城建成后,经历数代人的坚守,它蜿蜒在山上。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我再次看到展厅里的长城模型,情不自禁地眼眶湿润,那是因为我对长城爱的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诸城市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城市博物馆于1979年建成,占地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整个馆区为庭院式布局,是一处具有民族特点的建筑群。走进牌坊式的门楼,穿过题有“琅琊旧郡”、“密州名区”的月亮门,沿着宽敞平坦的甬路,步入开阔的庭园风景区,就是具有民族形式的雄伟的文物陈列厅。该厅陈列由序幕厅、北展厅、南展厅三部分组成,共陈列和收藏了诸城古代和近现代珍贵文物标本1.5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0余件,二级文物70余件,三级文物40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有700余件。各展厅运用地图、照片、图表、模型等方式,以远古时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为分界,系统介绍了诸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疆域演变、名胜古迹、各种文物、历代名人等,生动地显示了在各个历史时期诸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概况,展示了诸城人民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

诸城博物馆收存的文物,上起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存,下至近代的各类文物。既有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也有表达人类文明的原始文字、绘画,制作精湛的铜器,品种繁多的陶器,精美绝伦的瓷器,还有显示社会发展的各类文化艺术品以及灿烂多姿的装饰品、石刻造像和浩瀚众多的乡邦文献与史料典籍。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充分反映了诸城的古老文明。

馆藏文物中最为珍贵的一级藏品主要有7件:1.战国时期铜制鹰首提梁壶,造型奇特,制作精湛,是全国罕见的稀世之宝。2.战国时期铜编,一组共有7件,造型厚重,纹饰繁缛,工艺精湛,保存完好,上铸有铭文,它对于研究齐、鲁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3.反映南宋时期“红袄军”反金活动的元帅右监军印,印为铜铸,呈正方形碑形纽,印文为叠篆书体“元帅右监军印”,背刻“辛卯年”及“山东淮南行尚书省造”。该印是山东农民起义、组织红袄忠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证据。4.大明宣德年间青花大碗,造型厚重,纹饰严密,颜色黛青,瓷釉润泽,为明代瓷器代表作品。5.凉台汉画像石刻--髡刑图、题铭图。6.明丁云鹏白描《十八罗汉画卷》,卷长7米多,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为丁云鹏临摹的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后部分是李流芳行书体题跋“十八赞”,书法清秀,内容丰富,堪称珍品。7.清代山东名士高南阜诗稿册,册为折叠式,系南阜用左右手所写的诗句草稿,并有高氏所藏古印及个人雕刻的印章、印模,如“关中侯”、“刘伶之印”、“东方朔印”、“南阜老人”、“高凤翰印”等。

藏品中的陶器计有1300余件,石刻有50余块,玉器1700余件,书画700余幅(册)。馆存古旧书及乡邦文献计共4000余册,碑拓本400余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建川博物馆观后感怎么写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一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不是指史料文物的厚重,更是人们心情的厚重。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纤绳在一代人有一代人手中传递,然后,勒进那些稚嫩的肩膀,拉动着历史之船,向前,向前 ……

和风拂面的春日,我校志愿工作服务站和思政部共同组织了建川博物馆的主题参观活动,让我们这群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得以有机会重温历史。

驱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

建川博物馆多是展现近代历史,尤其是以二战前后的历史为主。

远离了金戈铁马的战场,黯淡了刀光剑影的锋芒,远逝了马嘶鼓鸣的砍杀,吹散了狼烟滚滚的尘埃。那曾经惊天动地的抗争,已化为无声的图像,化为冰冷的文字,定格于展览窗口中,融化于残剑折戟中,静静的呈现于我们的眼前,重现着历史的恢宏和残忍。一遭走过,就仿佛经历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体验了那如火如荼的抗争。

我想,不论哪一个民族,定然都有过那么一段血和泪融成的不堪回首的过往。在危难面前,那些奋起抗争、众志成城的民族一举击溃了来犯的敌人,逐渐崛起、强大,载入了历史的华章。而那些畏惧不前、临难自保的民族,怕早已销声匿迹,被历史所遗忘。

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群雕广场,200 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们也进入了历史的画卷中。依然记得那一日的天旋地转,记得那惊天动地的哭喊,眨眼间,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高楼大厦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之中残喘。那里有母亲,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鹤发童颜的老夫妻,也有刚刚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馆的展区中,生命从未向那时那样脆弱,也从未向那时那样顽强。生的意志支持者灾民奋力自救,也为搜救人员赢来了时间。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断的上演着,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多难兴邦,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再一次展现了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宣告着,灾难压不垮我们,更打不倒我们!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学生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667 字

+ 加入清单

2010年11月28日,在党支部成员带领下怀着格外激动的心情参观了素有“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参观历时三个多小时,徘徊于历史的长廊中,感受着几千年来先祖先辈们创造的中华文明.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其间,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有不少外国人,他们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对着眼前神秘的东方神器,他们叹为观止。作为炎黄子孙,谁不为自己伟大祖先创造的光辉成就而自豪?谁不感到我们的历史何其辉煌?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不如馆内,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史前时期,陕西境内就有古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我们的祖先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告别了蒙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这里有蓝田猿人、大荔人、半坡人、华人公认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史前人类为了生存,适应自然、同时又坚韧不拔的改造自然,渐渐的在满足生存所需的同时,还创造着艺术,艺术的创作和想象又反作用于人类的思想意识,使文明螺旋上升,向更高层次进发。这样的文明曙光却是以亿万年来计算的!面对祖先,我们除了敬畏还有什么!实用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同时也萌生了早期的科学,怀着崇敬的心情继续欣赏古人的杰作,毕加索比之那些在陶器上作画的原始人类艺术家的出色作品当会自愧弗如!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最伟大的陶瓷工匠面对老祖先在陶瓷造型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岂不汗颜?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青铜器、陶瓷、雕刻、书法、绘画、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成就都能让世人惊叹。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省历史博物馆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为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感到自豪。中国人不应该怕暂时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围、开放而富有开拓气息的社会、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国民素质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一切束缚国人思想的力量都不应在当今时代产生和存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几千年的发展机会,此时不进,更待何时?所以,我们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仅仅能够证明一点: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历史早已过去,辉煌也罢,惨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我们应该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所谓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先走别人走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唐山大地震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4晚上我们一起看了唐山地震

这部电影很催人泪下。主角有“方大强”“元妮”“方登”“方达”。里面讲了,在1976年里的一天,方大强和他的妻子元妮在夜里去工作,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们就感觉有点不对劲,车子竟然动了起来,下车一看,原来是地震,元妮一看,就吵着要去救孩子,但是方大强阻止了元妮,自己却跑进了倒塌的楼房内,到了早上,方大强的尸体才被清理出来,元妮很伤心.就在她绝望的时候,有人喊:“元妮,方达和方登在这里,快来看一看那。”可是,有人发现,如果,撬方达那边的话,那方登就会有事,如果,撬方登那边的话,那方达就会有危险,当人们告诉元妮的时候,她的心里又落上了一块大石头,人们再三询问元妮的时候,元妮犹豫地说:“救弟弟!”

”可当时,姐姐方登是清醒的,这话她听到了,她哭了。当人们把姐弟俩拉上来的时候,元妮抱着方登哭了,元妮跟着一辆车走了,过了一会,天空下起了雨,方登被雨水一浇,奇迹般的醒了,她被一个武警送到了一个集中营,随后,就被一对好心人领走了,她在忧伤中长大了,她去学了医。方登从一个拉小车的小工,干到了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方登和方达都去了救灾现场,他们偶然相遇了,并相认了,方达带方登回了家..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了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地震是多么的无情。我现在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所以,我以后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一栋栋房屋震动起来,灰尘扬起,灯关掉了下来,房屋开裂,人们从甜美的梦境中惊醒,朝外看看,天已经紫了,心中闪过:难道是地震了?猛然间,开悟,连忙往地下跑,可是,地震懂得太剧烈了,跑不了几步,马上就摔了一个跟头,这一摔可惨了,马上就是一根钢筋砸下来,紧接着,一些碎石和水泥也跟着砸下,这个活生生的人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小山堆”了,但这可要沉重的多了。

以上,就是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上的一个开头,就在这几分钟的时间,原本十分美丽的唐山顿时成为了人间地狱,人们的尸体遍地都是,热闹的城市变得鬼一般的寂静。也就在这时,救援队也马上到来了,他们救死扶伤……

就在这时,一位母亲也面临一项十分重大的选择,就自己的儿子还是女儿?在十分悲痛之中,她还是选了儿子,但是他失去了一只手,成了残疾人。她安顿好了儿子,有抱住女儿的“尸体”,内心百感交集,悲痛万分。他现在已经失去了丈夫,成了寡妇,又失去了唯一的女儿,自然很悲痛了。

但是,在她走了以后,她的女儿又奇迹般的还生了,但是她以找不到父亲,心中也有些许对母亲的仇恨,之后,她又被另一家收养了,就这样,两个孩子成长起来。

他们十分孝顺父母,就在他们长大了,有一番事业之后,四川又发生了特大地震,俩人闻讯,马上自发去救援,他们经历过地震,知道地震给人们带去的悲痛,要用更多的爱去给那些受过“伤”的人,给他们带去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再一次聊天中,分散几十年的姐弟又找到了,他们接着去找了自己的母亲,叙了叙旧事,算个好结局了。

在这部电影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人世间爱的力量,不仅是电影的主人公,还有无数的救援官兵,平民百姓们,他们一起去抗击天灾,让本来冷酷的世界充满了爱的温暖,我要感谢他们和我们的父母、老师,为我们辛勤付出,我们也要用自己的一点力量,让世界充满爱的温暖,聚沙成塔,积水成河,让爱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从93年来北京上大学,到现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来,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

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唐山大地震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地震》,震撼、忍耐、亲情、责任、拼搏 ,用这几个字可以概括整部影片。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撼了全世界。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没有接受任何国际组织的援助,全凭中国军队、各地政府派遣的救援队以及国人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参与抢险、救灾。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有的只是人的一双肉手,救援的速度和质量以及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当时的政治精神激励唐山人战胜了灾难。

余震和震后的建设中,忍耐、亲情和责任又促使唐山人默默地投入到重建家园的热潮中。他们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忍受孤独寂寞,忍受灾难带来的副影响以及自卑的心理,强迫自己忘却灾难的阴影去救险,去工作。可是灾难的阴影不是轻易可以抹掉的,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磨砺。就像影片中母女的心结在灾后的32年才得以化解。

当然,唐山的今天,离不开唐山人的拼搏。没有拼搏就没有现在的唐山;没有拼搏,唐山有可能在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心中只是一个瞬间而已。

很佩服冯小刚导演的天才,抓住了人的心理,把一个灾难片用亲情串起来,没有刻意描写灾难的残墙瓦砾,而是渲染了人的本性,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不愧为新一代的导演大师。

看了唐山大地震,不能不提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影片中冯导巧妙地把唐山大地震中失散的姐弟俩放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相见相认,让观众再次进入灾难的残酷中,使得观众在冯导蒙太奇手法的调动下,心灵再次得以震撼,泪水再一次控制不住。汶川震后的抢险,唐山的救援队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唐山和汶川联系在一起,同样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

唐山,不仅仅只代表一座美丽的城市。在当今金钱、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唐山更是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支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