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梧桐树特点(推荐20篇)

祥子是骆驼祥子中的主角,有着坎坷和挣扎的一生。下面是梧桐树特点,快来围观吧。为此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梧桐树特点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3440

作文

876

梧桐树的自述作文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我听爷爷说,在他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梧桐家族很是复杂,在这个美丽的从都市,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的身影,当时空气清爽、阳光亮媚,蓝蓝的天空上有悠悠的白云,汩汩小溪清亮见底,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唱个不断,夏天,人们坐在我们的树阴下纳凉、玩耍。晚上,小伴侣们在我们的树下数着满天的星星,唱着欢畅的童谣,我们看在内心,跟着轻风的吹动,我们摇晃着身躯,也随着欢畅起来。

当时的人类都非常的爱惜大天然,给我们幼小的家族成员浇水、施肥,让我们快乐的生长。到了冬天,还给我们穿上温暖的棉衣(他们用麻绳从我们的根部往上缠),不让我们受冻。

可此刻的人类变了, 说到这里,爷爷流下了眼泪。此刻的人类不再像以前那么爱惜大天然,我们的家族成员在逐渐死亡,再也看不到悠悠的白云和满天的繁星,沙尘暴越来越频仍,人类的身体越来越受到危害。

我在此代表我们梧桐家庭真心的呼吁:“可爱的人类伙伴啊!请你们掩护我们、爱惜我们吧!不要让我们从这个天下消失!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请不要让我们从世界上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天梧桐树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在自然中生存才精彩!

在大自然的哺育下,一棵又一棵梧桐树在风中摇摆。它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记得在我的小学校园里,有两排梧桐树。每一棵都有一层楼高。它们陪伴我走过了六年的小学光阴,给了我们许多快乐与欢笑!

春天,梧桐树刚刚长出了嫩芽,在阳关下快乐成长。冬天刚刚过去,雪虽已经化了,但雪融化后的雪水还没有晒干,积水在阳关照耀下闪闪发光,泛着点点银光。我们在梧桐树四周玩,手牵着手围着梧桐树唱歌、跳舞,快乐极了。梧桐树上嫩芽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越来越大,越来越绿。

夏天来了,阳光变得越发刺眼,梧桐树也长得越来越高大。树叶越长越繁密,渐渐把阳光都遮住了。那巴掌似的叶子见我们开心的笑脸,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阳光的照耀下,树上的叶子青翠欲滴,油光发亮。一阵风吹来,叶子在树上摇摆,宛如舞台上的表演者在翩翩起舞。

时间转瞬即逝,春天和夏天都已逝去。秋天来了,梧桐树上的叶子慢慢枯黄了。

在风的徐徐吹拂下,一片又一片枯叶从树上落下,落在泥土上。那枯黄的树叶仿佛一只只蝴蝶,翩翩飞舞而下,落到了大地母亲的怀里。哭业慢慢溶入大地,变成养料,为下一代的生存做准备。

不知什么时候,几个工人拿着电锯来到学校,把那本以没有叶子的梧桐树除了主干的其他枝条都剪掉了。

冬天马上便到了。大雪纷纷落下来,刺骨的寒风吹打着它们。它们却还是纹丝不动,毅然挺立在大雪与寒风之中。它们的身影久久伫立在那里。学停后,梧桐树表现出一副生机盎然。

梧桐树——它们在寒风中毅然挺立。它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每天走进这些梧桐树。我都会心存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气候特点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3]编辑本段节气计算 3.立春由来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怎样写好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全文共 5637 字

+ 加入清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是因为,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怎样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呢?

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貌也定会有所不同。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

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描写写人物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

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老水牛爷爷》)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如: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忆铁人》)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

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提示: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的长相一样。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

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点。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之情,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就是“众口同腔”,或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这对刻画人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如:例段中,“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继父对“我”的关怀、爱怜。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

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不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呢?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

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很简单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如:例段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理的同学的形象。

(2)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如:例段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每一层又都将行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然也就具体了。如:例段中,“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心理,又叫心理活动,指的就是人物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状态,是直接刻画人物、把人物写真写活的又一重要方法。

描写人物的心理,又分描写自己的心理和描写他人的心理这两种形式。

(1)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作文时,无论是主要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往往都需要描写自己的心理,用来展示自己心理活动的经过,或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心里想些什么、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所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采取“我想”的方式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要注意:描写时,既要写出自己“想什么”,还应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把自己的心理活动

写清楚、具体了。另外,要写出深层的、真实的心理,避免口号化,表面化,遮遮掩掩。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自行车的老奶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随便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默地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走了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段话记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扔掉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不好意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了→老奶奶真了不起→自己图方便,给他人带来麻烦),而且写清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想(见老奶奶捡自己扔掉的废弃物,惭愧不已),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活动。

(2)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因为我们不可能钻到人家的脑子里,所以要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就比较难了。怎样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呢?尽管他人头脑中是怎么想的,我们无从知晓,可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从他的表情神态、言谈话语、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具体描写他人心理活动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自言自语”,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动作,来揭示人物内心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描写人物幻景的方式,来具体展示他的心理活动。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课,亮亮看见我手里的钢笔,硬要拿。我说:“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我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把大家扫视了一遍,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以后我再做功课,亮亮也不要钢笔玩了。这段话,写亮亮先是撒娇,继而以哭为手段要大人答应他的要求,最后见哭不能生效,只好“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作者通过具体描写小孩的行动(摇、甩→哭)、神态(捂→偷看→移),逼真地写出小孩的心理特点,反映出亮亮真是个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白兔特点描写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许多人都养过兔子。而我养过一只不一般的兔子。

不是说这只兔子有特异功能,而是这只兔子对我来说有这不一般的意义。

这只兔子是在一次集市上买的。那时,爸爸妈妈经常出差,所以买了一只可爱的兔子和我做伴。

这只兔子非常可爱。通红的眼睛,雪白的皮毛,三扁嘴。我非常喜欢这只兔子,它的温顺可爱,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

每当我有烦心事或孤单时,这只小兔子就会蹦蹦跳跳地跑来,和我分享烦恼,看着它那滑稽的样子,我心中的烦恼早飞灰烟散。

也许,在你看来。这只兔子和别的兔子没什么两样,但是这只兔子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显然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不同记叙顺序的特点以及作用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

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倒叙法

【特点】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

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插叙法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

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作用】

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

补叙法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作用】

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梧桐树下的遐想作文800字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总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校园的梧桐树下,胡聪、贾聪明、李书博蹲在那一动不动,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是去蚂蚁王国历险啊!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是做客之路定会有九九八十一难啊!一想到会有魔鬼,鳄鱼,还有所需要的资金……只见李书博嘴一噘,眼一闭,两手放在嘴前,像一个小婴儿一样哭了,那样子也真是好笑极了。可哭过之后的他头脑却清晰了很多,他拉着小伙伴,无视他们惊讶的面孔,走出了学校。

他给好友哆啦A梦打电话,借来了时空穿梭机,就这样一行人来到了唐朝。由于这趟旅程需要很多的钱,所以他们找到了朕,而朕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朕有无数的金银财宝,但正如玄奘去西天取经一样,朕也想有自己的收获,便摆脱了大臣,孤身与他们一同上路了。

钱的问题朕给解决了,可是妖魔鬼怪怎么办?喜欢动脑筋的他们飞到了天上,找到了坐在宝座上的上帝,上帝熟知世间万物,知道他们有困难,便也允诺与他们同去了。匹诺曹自从救了自己的父亲,便被上帝选为服侍他的仙子。不过为了防止他再说谎,上帝也让必须要去虚拟国里找到真话的他一同去蚂蚁王国了。

东风已来,万事俱备。可是刚出发不久,便遇到了一条河,“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据说世界上只有唯一一搜高科技冲波船可以渡河,可是渡河费用高的要命。好在有朕,朕拿出几个金元宝就轻松把问题解决了。庆幸的是还好朕带的足够多,这在他们眼中简直是天文数字!

穿过黄河,大家到了一片草地上,一支穿着破烂军装的队伍正走在艰难前进,原来这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正在过草地。仙子一挥手,所有人都飞了起来,直接飞过来草地,可面朝红军那一刻的沉思却永远铭记于心。不知过了几天几夜,到了破破旧旧的几根石柱组成的雅典神庙,可就是这座破庙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大家无论怎样奔跑冲刺都过不去,就是撞的头破血流也过不去。贾聪明急得直跺脚,像热锅上的蚂,又不停的哭。这时站在我身旁的上帝走了过去,仅向破庙说了一句:“撒旦退去吧!”模糊中好似看见一些似人的身影化烟逃跑了。大家惊叹,上帝真是强大!正在这时,蚂蚁王国的大门打开了……

呼——呼——阵阵呼噜声从耳边传来,胡聪感叹的说:“李子,你真狠,能把贾聪明哄睡着了!”而等着他醒来的,是同学们的笑脸……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对联的特点大全

全文共 9484 字

+ 加入清单

一、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

二、讲究对仗工整;

三、讲究平仄

四、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下面分别介绍对联的四大特点:

(一)形式对称

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

两姊妹,一般长

同打扮,各梳妆

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

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刘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古人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前人讲对仗,有明确的原则。《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基本法则,强调“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为后来的楹联艺术奠定了基本框架。古人做对仗,又将汉字分为实字、虚字、助字三大类。实字类又另外分出半实字,虚字类又分出活与死两小类,并且又另附半虚字。分类如下:

实字:花、草、林、山、天、地……

半实:力、雄、文、武、光、雷……

虚字(死):高、新、强、大、精、小……

虚字(活):流、歌、升、斗、照、开……

半虚:上、下、中、内、外。里……

助字:之、也、然、哉、焉、何……

前人对以上这种分类,概括了几句话:“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这种分类方法,比起我们现在的汉语分类,似乎单调而新颖,然而仔细分析,它同现代汉语分类也有相通之处。古人所说的实字,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所谓半实,则是抽象名词;所谓虚字部分,活的是动词,死的是形容词;助词,即是虚词,包括介词和连词、助词等。“半虚”则包括较抽象的时间词和形容词。掌握和熟悉古代词分类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和欣赏对联很有帮助。

初学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下面举例说明:

竹因临水情斯畅;

兰以当风气亦和。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

再如,杭州越秀山镇海楼联:

急水与天争入海;

乱云随日共沉山。

联中上下首字“急”、“乱”均为形容词,第二字“水”、“云”均为天文名词,第三字“与”、“随”均为动词,第四字“天”、“日”为天文名词,第五字“争”、“共”均为副词,第六字“入”、“沉”二字均为动词,第七字“海”、“山”均为地理名词。对仗也是极工的。

名词的义类相对在工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出句中有“风雨”一词,首先要考虑到“风雨”是天文类名词,仄声,并列结构,在对句中必须用天文类名词对仗,而且要以平声的并列结构属对。比如,可以选用“星辰”、“冰霜”、“云霞”等相对。如用“日月”属对,则为失对,如用“晚霞”、“星光”则犯了词性失调的错误。因“晚霞”、“星光”均为偏正结构名词。如用“山河”属对,则不为工对,只能算作宽对了。如用“鱼龙”相对,则犯异类相对的弊病。

在对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对仗是较普遍的,如谢贞、王籍诗句联:

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

但也有一些对仗只是字面相对,并不一定在句法、结构上相同,如下联: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句中出句的“白发”不是“归”的直接宾语,“归白发”实际上是“白发归”的倒装句,对句的“扁舟”则是“入”的直接宾语。

此外,在对仗中,还要考虑你在联中要表达何种感情,你所选择的词是否合乎事物的常理,你所选择的意象是否达到你所表达的艺术效果。因此,两者都要兼顾,不要以辞害义。在偶对中琢字要贴切,古人云:“选字无垠,用字有师”即是这个道理。初学者要多看多写,如暂时无好句以对,最好沉淀一段时间再动笔,或放下来,或另起炉灶。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写作的过程即是提炼的过程,只要多看、多写,就会熟能生巧,出口成对了。

(二)内容相关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不管从平仄对仗方面,还是从词性方面看,都能说得过去,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对联。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互相的联系。

对联的联系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关联。如徐树人所撰一副对联:

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

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

此联意思是:只有贫病交加,才算寒士;不爱钱,不征税才算清官。上联是陪衬,下联是正意,一“乃”一“才”表示其转折关系。

有的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可以使人们清楚地看出它表示的因果关系,如雁门关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可见它们内部的联系是很缜密的。再请看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一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上联张之洞以“四水”、“四时”为题引出联句,意在提出问题发难。下联梁启超则以“三教”、“三才”属对,不卑不亢而对答。上联有意刁难,下联借题言志,上下联呼应有效,在内容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

不管是写景抒情,还是怀古咏物,以物言志等等,在立意上象意通气,开合得当,要借助比兴手法,放得开,收得拢。不能单纯为写景而写景,为抒情而抒情。请看顾宪成书院门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意在写景,下联却独在言志,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相互为用,则上联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了,一句“声声入耳”,道破了作者的用心。而下联的“事事关心”则是作者的立意初衷。

(三)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对联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不仅与中国的语言文字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在于作者对联句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使其达到比赋、骈文更精练,比诗、词、曲更灵活的的特殊文体。它不需要小说的三要素,只要把要说的意思用最洗练、简捷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如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联: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

此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联想此地定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全联仅用八个字,便精到地概括了花开似锦、群鸟争鸣的自然景观。可谓妙笔生花之句,再如吉林长白山高山亭联:

千峰拔地;

万笏朝天。

此联是在说千座山峰拔地而起,直入云汉,又像大臣手中的玉板拱对青天。寥寥数字,把一副祖国的锦绣河山描绘的如此壮美,如果作者没有提炼语言的能力,是绝对做不到的。再请看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写的一副赠联: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此联也只八个字,却浓缩了如此广阔的空间和深邃的情感。从联语中,我们感受得到作者那出世救国的伟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可谓言简意赅,用字如金。炼字炼句的难度是很大的,不像一些人所说简而易行,信手拈来,实际上,做好一副奇绝对联,其难度不比写一首诗来得容易。

提炼语言,还必须结合体验生活,才能使联句既简练,又合理。利用夸张、比拟等手法,必须做到贴切、自然、有的放矢,避免离题万里,才能使读者读之可信,嚼之有味。如一洗澡堂联:

到此皆洁身之士;

相对乃忘形之交。

寥寥十四字便把此处风物提示的淋漓尽致。文字既典雅,又新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另外,凡联句中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中则不能再用,否则犯了“重字”之忌。联意再好,如犯了重字,则不为美(巧对类联除外)。如”春风化雨;花木逢春”,从词类相对说,可属常对,然联中“春”字两出,为联中一忌,即便词意再美,不可取。

(四)节奏鲜明

关于对联的节奏,将在有关章节里详细论述,这里仅就节奏与结构及平仄的一些相互关系加以说明。

对联与诗词的不同之处在外在形式上。即对联的字数、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较灵活、自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对联字的总数必须是偶数。

对联的节奏是比较灵活的,但它并是不无序可循。所谓的节奏灵活,是说它没有固定的程式,在长联中只要做骊大概的平仄交错就可以了,因为节奏与平仄是同气相连的两个方面。至于七言以下的短联,因字数少,要求须严格些,但无论如何,在不因辞害义的前提下,上联尾字须是仄声,下联尾字须是平声。一些名联打破这种常规实为可谅,但我们做为初学者来说,切不可效仿。仍以工对为好。这样,可提高我们的属对水平。

我们把对联的特点编成口诀,以便于记忆:

上下联句须相同,

字词失对理不通。

联句有机成一体,

最忌孤立各西东。

杂乱冗长生大错,

意象完美见句工。

节奏轻重分扬抑,

一吟三叹韵无穷。

常见的对联(短联)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 “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联语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出语惊人。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二、连贯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例如: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国人无不气愤,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刺。

三、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如一理发店联: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吹面生

在叙事层次上,下联比上联更深一层,下联化用白居《草》中诗歌句“春风吹又生”,寓意尤浓,此为联句的高妙之处。有的联省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并不减其递进的意思。如一旅社联:

进门都是客

到此即为家

联话末用关联词,但仍是表示一种递进关系,放入此类。

四、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如启功所撰一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上联出句提出假设,对句推出结果,意思是说如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五、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例如:

多勤寡欲

益寿延年

天地入胸臆

文章生风雷

略翻书数则

便不愧三餐

“多勤寡欲”是条件,“益寿延年”是结果,只有条件具备才能达成结果。以上三联均属此类。

六、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如一理发店联: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上联“毫末技艺”在于抑,下联“顶上功夫”,意在扬。

再如:翁同龢自题联: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此联虽未用关联词,不难看出仍为转折关系。两种境界有弥缕之感,但其转折处却是山回路转,柳暗花明。关联词的取舍,全在于作者对内容的处理以及作者的文辞好恶,此无定法。

七、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如: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联句以“宁……不……”关联直抒胸臆,表现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英雄气概。

再如一婚联:

但求天长地久

何必朝相暮依

可以看出,这是一对身居两地的新婚夫妇,为表达爱情的真挚而撰写的对联。

八、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但也有倒装者。

例如一棉花店联:

聚来千亩雪

化作万家春

前一句是因,是说棉花大丰收的景象,后一句是果,是说大家有了棉衣,再不觉得冬天的严寒。

再如雁门关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此为因果倒装句式,出句是结论,对句是理由,倒装句式,可增添对联的文学色彩。

九、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看下联:

巧理千家事

增添万户心

出句说的是要做的事,即行动;对句说的是目的。

再看一联: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此联为石达开所作。出句是说再不能忍受“夷狄”(清统治者)对我们的压迫,意在行动起来;下联说的是要达到的目的,此联即为倒装式。

以上所举三例均为短联,至于带有短句的长联,读者可以据此理去分析、领会,这里不再赘述。

对联的结构,即联句的搭配和排列,也就是上下联的文法结构必须相互照应,相互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如此等等。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突出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请看峨媚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使人读之上口,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茶煮——谷雨春

再看: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

“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请看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意义单位为一、五、一。 “水”与“人”是名词相对,“出”与“行”是动词相对。“从碧玉环中”与“在青莲瓣里”则是两个介宾结构相对。上下结构相似。

内容决定形式。对联结构相对,形成整齐和谐的形式美,不过,由于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灵活一些。如: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此联为二、二、三结构,意义单位也是二、二、三形式,但“宗斯佛”是动宾结构,“长此桥”却是“长于此桥”的省略,是动补结构,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结构偶尔不相似也是允许的。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不管一致不一致,上下联必须相等。这是对联结构的前提。在字数相等的基础上,出句和对句各意义单位的语法结构必须相似,方成佳构。再如杭州云栖寺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其意义单位为“一三三一”。“水”与“风”,“冷”与“香”分别为名词、形容词相对;“向石边”与“从花里”是介宾结构相对;“流出”、“过来”都是动词、趋向动词,结构也相似。

作品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结构特点是显露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因素,但它又是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不按照一定的主题要求形成的结构是没有的。另外,结构对于体裁有依从性,所以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都有别于其它自身的体裁形成的特点。对联的结构同样如此。 对联的结构问题,极少有人提及,似乎它最简单不过,无足措意,其实不然。清代赵翼在论到绝句诗歌时,曾说“也须结构匠心裁”。对联的结构问题,显然比绝句要复杂得多,下面谈谈有关对联的结构。

1.对衬、关联

对称:是对联结构最基本的要求。上下两联,要求具有严整的对称美,像飞机的两翼、车的两轮一样。如果上下联光是字数相等而句子结构不一致,那就不能做到严格的对称美。例如陈爱珠女士(大文学家茅盾先生的母亲)挽其夫沈永锡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难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江,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此联感情深挚,也有精美的词语,但从结构形成来说,却远未达到严整对称美的要求。上联首句是动宾结构,下联首句是主谓结构,“幼诵”对“良人”,“孔孟之言”对“亦即良师”等都没有对好。我们的汉语言文字,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几个字,因此在考虑字数相等时,也要考虑词组相同,只有上下联词组相同,即做到了句子结构相同,然后全联的结构才能具有严整的对称美。 关联:这是对联结构的第二个要求。

水上公园寻菡萏 (仄仄平平平仄仄)

村中老媪嗜评书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词性、平仄都合乎要求,它能否算是一幅对联呢?不能。因为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上下句的内容毫无瓜葛,没有一点联系。因为一幅对联除了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和谐以外,上下句还必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再如“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也是互不相干的两句话,根本不能算是一副对联。以上说的是对联结构的一般要求:即上下联要对称、要关联,这是任何一副对联都要达到的。但是对联的内容、句法、体式既各不相同,其结构形式自然也会有多种多样的不同,这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

2.常式、变式

从形式的角度来说,对联的结构,可以概括地分为常式结构和变式结构两种:

常式:就是经常见到的比较固定的结构,从句子长短的角度来说,像五言、七言,还有四言、六言、八言联,就是作者经常、大量采用的结构形式;五、七言联,就是常见的五言律、七言律句型的对联,四言、六言联,即常见的骈文中四、六句式对联。

变式:就是句子、句法参差多变的对联的结构。长联比之短联,不仅形体增大许多倍,而且声律、格调也随之而起了变化。如各个句子的句脚就得遵循“平顶平,仄顶仄”这条规律。他们的结构,和常见的五律或七律句式的对联的结构显然大不相同。长联的结构是灵活多变的。

我们再来看看清代孙髯做的昆明大观楼联及它的结构特点吧: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驰名中外的名联,它的结构有怎样的特点呢?主要一点是:上联写景,由“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句起,总领下文,然后历写从东西南北各方向所见的壮美和秀丽的胜景。下联抒情,由“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句带出下文,然后分写汉、唐、宋、元各朝的“伟烈丰功”全都烟消云散了。另一点是选用排句铺叙,上联“看”是一个领尖字,下面四个四字句是结构相似的排句,尾段“莫辜负”三字后又是四个排句。下联相对部分,结构与这相同。再一个特点是:上联是从横的空间着笔,下联是从纵的时间着想。上联是动词“喜”为意脉,下联是以动词“叹”为意脉。全联词藻华美,描叙得富有诗情画意。“神骏”指金马山,“灵仪”指碧鸡山,“蛇蜒”形容蛇山,“缟素”形容白鹤山,“蟹屿螺洲”指滇池中的小岛屿和小沙洲。用蟹和螺来代替“小”字,既形象又有动感。“风鬟雾鬓”,喻指摇曳多姿的垂柳。下联“把酒凌虚”,是说对着天空举起洒杯。“汉习楼船”,汉武帝因洱海昆明池阻他从滇池通往印度的去路,就“大修昆明池,治楼船(高大的战船)”,练习水军以讨伐它。“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薄列传》上说:“九征(即唐九征)毁桓夷城,建铁柱于滇池(系洱海之误)以勒功”。“宋挥玉斧”,《续资治通鉴·宋纪》:“王全斌即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赵匡胤)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记,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我有也’”。玉斧系文房玩物。“元跨革囊”, 《元史·宪宗本纪》:“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牛羊皮筏子)以渡”。此联的结构使得主题突出鲜明。

变式结构有以下几种:

(1)并列式。所谓并列式结构,即上下两联的意义没有主从之分,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去表达同一主题。请看下列联:

盛世尽雷锋,共秉丹心创大业

新时多伯乐,同具慧眼识人才

尊师重教,英才辈出,中华崛起

简政放权,经济繁荣,民族复兴

碧螺云雾银峰,钟山川秀气,岂止清心明目

绿雪雨花玉露,摄天地精英,更能益寿延年

(2)主从式。上下联意义有主从之分的,就是主从式结构。例如这副航运公司联:

不靠风帆力

全凭水火功

上联是宾,下联是主,上联是虚写,是引子,下联是实写,是正文。又如“满院向阳树,一代接班人”,上联是喻体,下联才是本体。上联是处于宾位,下联处于主体。此联也是主从式结构。

(3)分总式。有的对联,语意有分述和总述的叫分总式结构。例如:

新天新地新人新事新气象

春雨春风春花春月春色美

前四点乃是分说,末尾“新气象”、“春色美”乃是总说。这是先分后总的例联。

下面再看一幅先总后分的例联:

好社会山好水好风光好

新时期地新天新气象新

(4)首尾总括式。此式先说总大意,次将大意分别述说,末尾总述一笔。下面就是这种结构的对联:

祖国在繁荣: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业兴旺开胜景

人民增福利:喜四海丰收,四时恒足,四海升平乐新春

上联头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分别说三个方面,述说祖国繁荣的情况。末尾再来一笔。下联也是这种结构撰成的。

(5)对话式。上下联语,像是两个人在对话,这就是对话式结构。例如这副废旧物品回收店联:

我岂肯得新弃旧

君何妨以有易无

“我”是店主自称,“君”则是称来店的顾客,像是对面说话似的。

又如明代著名学者邱壑幼时答一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秋天的梧桐树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到了,梧桐树没了模样,它悄悄地、悄悄地变了,变得和以前不大一样了。

你瞧,梧桐树的树干变了。树干上的树皮一块一块往下掉。梧桐树叶子的颜色也变得五彩缤纷,有的还是碧绿碧绿的,有的一半是绿的,一半是黄的,还有的整片都是黄色的……

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们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像千万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又一阵风吹来,树叶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儿,“哗哗哗,哗哗哗……”有几片顽皮的叶儿,率先挣脱了梧桐树妈妈的怀抱,自己轻轻地、轻轻地像蝴蝶一般飘了下来。你听,它们好像在说;“天气变凉了,树妈妈的营养供应不足了,我们要离开妈妈,这样妈妈才能安全地度过寒冷的冬天。小朋友,你别急,明年春天,我们还会回来的……”

我爱秋天的梧桐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梧桐树的

全文共 1148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中,你,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始终陪伴我;生命中,你,不论晴日还是雨夜,都始终围绕我;生命中,你,不论在我伤心还是欣愉时,都始终伴随我。是的,只要有风的地方,就有你——梧桐树的声音,我的生命,因你而美丽。

记忆中的你,伴我已久,陪我度过那些流逝的岁月,时光依旧在不停地转动,未变的,是你的陪伴,你的母亲——那棵十几年如一日地伫立在我窗前的梧桐树,更是一如既往的挺拔、笔直、葳蕤。

仍记得,在那些晴朗的日子里,阳光正暖,微风轻拂。你,在梧桐叶的互相摩擦中,不时地从那片浓郁的绿中蹦蹿出,轻快活泼的你,让我多少次沉浸在这美好的世界中。温暖的日光斜射过梧桐树叶的间隙,透过丝丝缝隙,倾泻于地面,形成斑驳的影子,仿佛轻轻一摇,便会揉碎了那细微而又温暖的日光。那时,岁月静好,倾听着你,心里总会有着美好而舒适的欣然,生命,因你的美好而美丽。

但,你不只会出现在晴日,也不会永远都如此的安然;美好,雨夜中的你,则是另一番感觉。

那天,灰蒙蒙的天空中蔓延来翻卷着冗杂的乌云,风在耳边聒噪不休着,世界充斥着升腾起的潮湿而又令人发闷的空气。与此同时,手中攥紧的成绩单在夜色阑珊中显得尤为起眼,如白骨般让人为之惊悚,就连那被攥出的杂乱的交错长长短短的纸褶中,都像是充斥着它狰狞的哂笑。我内心的希望,也正在如泡沫般一点一点地湮没破灭。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几近窒息。雨愈下愈大。雨与我刚刚漫出眼眶的泪水混在一起。冰凉,交织着灼热,内心的无助与惊恐肆意地扩散,心墙开始变得支离破碎。

带着失落与无助,我麻木地踽踽独行在湿透路上。直到夜吞噬了天边最后一丝微亮的光芒,我才回到家中,习惯性地坐在窗前,泪眼模糊的我,张皇无措,无神的眼睛仍不知该聚焦到哪里。惝恍之时,我猛然间听到了让我为之震惊的你——你不再同往日晴天时一般轻快,也并没有在风雨的暴态恣睢下低头,而是跟随着梧桐树的摇摆,用振奋我的毫不示弱的“哗哗”声,展现着你不羁的风范。

你,那么坚强,用自己的声音同暴戾的风雨搏斗;而我,仅是一次退步的失败,就如此畏缩悲观、万念俱灰。我猛地意识到,我,竟是是那么的懦弱!你的不屈与顽强,渐染了我,不知不觉间,泪已不再汹涌,那被击地支离破碎的心墙,也渐渐被你修复。我终于不再悲观懦弱,决定要摆脱失败的阴霾,不在失败面前屈服,为未来而拼搏!

清晨,空气中氤氲着新鲜空气的清香,我在你的呼唤和熹微的日光中苏醒,望向窗外的碧落,微笑。我懂得,是你在风雨交加时的不羁的、振奋人心的“哗哗”声,给了我信心与希冀,让我明白,即使生命路上荆棘蓁蓁,风雨晦暝,也要像它一样,不低头不屈服,不逃避不后退,直面风雨!你,让我重筑心墙,我的生命,因你而美丽!

爱你,梧桐树的声音。不仅爱你晴日时的美好,更爱你风雨中给予我希望的、不羁的“哗哗”声。我的生命,因你而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水浒传人物特点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李逵,小名铁牛,人送绰号“黑旋风”,长得面目黝黑,一脸横肉,说起他,人们常常会想到那位刚直、勇猛而又鲁莽的大汉,江湖上失控的怪兽。今天,我就来评价一下他吧。

李逵具有反抗精神。在108将中,李逵最具有反抗精神,他多次说到要杀到东京,把那皇帝的位子夺回来,还扯诏书,要杀钦差。

在宋江面前,李逵具有奴仆意识。虽说李逵天不怕,地不怕,可是在宋江面前,他就变得服服贴贴,言听计从,任宋江打骂,这种缺少原则的忠诚,跟梁山其他好汉的性格具有明显的差别。

李逵有刚直、敢作敢当、为人豪爽的一面,但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也暴露出了他的性格缺陷,那就是鲁莽、草率,他的很多举动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明确的目的,只能说是一种冲动和宣泄。他不像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那样在与官府一次次的交锋中,显得十分成熟。相比之下,李逵就显得没什么长进,年龄一天天增加,但同样的错误仍然不断重复。

李逵这样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死于自己最崇拜的、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李逵的结局很有悲剧意味,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风雨中的梧桐树作文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雨不知什么时候下了起来。

天空乌云密布,像是天空打翻了墨汁。电光闪闪,像是天空裂开了一道道金口子。风凛冽地刮着,像是谁惹怒了他,一滴滴豆大的雨珠从天而降……

望着窗户朦胧地看见另一番景象:小草低下了头,失去了原有的生机;菊花本来就弱不禁风,自然经不起这般折腾,早就垂下了头,也只好听天由命了;院里的桂花早就落满一地了……再往后院一看,那棵梧桐树竟然昂首挺立,不低头折节,挺拔着身躯。一颗颗豆大的雨珠溅在树上、屋上、路上全是湿漉漉的,梧桐树被这雨洗濯着,那一片片树叶似乎经不起这摧残,悄无声息的落下……

雨停了,风累了,太阳公公出来散散步了。空气是别样的清新,天空是别样的蓝,远处的天空架起了一座七彩桥。我赶紧往后院跑去,那棵梧桐树依然挺立……

梧桐树的精神真可贵啊!他遮风挡雨,经过多少岁月的变迁,他的年轮上记载了他一生的经历,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啊!一想起他,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那棵梧桐树昂首挺立着。也许,他一直坚信:彩虹总在风雨后……

[风雨中的梧桐树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优美抒情散文:老家的三棵梧桐树

全文共 4378 字

+ 加入清单

抒情作文就是通过借物或者借景来抒发自己情感的作文类型。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快来欣赏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老家的三棵梧桐树

我离开老家很多年了,抹不掉的是阔别不散的记忆,那些浅浅的、深深的魂,如老家的三棵梧桐树。要是乡情可以托付,我会把全部的思念,寄托给老家小桥沿那三棵亦兄亦弟、情牵乡韵的梧桐树。春夏,风语叶话;秋冬,骨枝独啸。

我在老家的时候,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它是牵连散居村落四邻八舍的进出通道,向南蜿蜒,向北缓缓起坡,顶着东西贯通外乡的村路。与村路衔接处,隔着一条西流的排水沟。沟的上方,齐小路跨铺着三四根宽窄相仿的石板条,以作简易小桥,故小路镶口十来平方米的地方,被乡人俗称为“小桥沿”。

像兄弟亲样的那三棵梧桐树,就立在小桥沿的小路两旁。老大粗些在外、老二中粗在里,并列西侧;老小细些,面着老大,位立隔路的东侧。说粗些,齐腰处不过三、四十公分的径口;说细些,其树围大约在二十公分左右。老大、老二,许是年长,皮肤粗糙棕黑,有些老成持重。老小细皮嫩绿,光滑润泽,枝枝杈杈都是青青扬扬。老大、老二之间连着一条长条石;老小根处是一块垫起来的青石板,坐摩得十分光滑,向南有一条半圆形的长石柱。这树,这摆设,当然是我的乡邻乘凉小憩、家常闲聊的地方。

大概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早些,小桥沿梧桐树根西下,一个小四方的位置,有两穴小陈家陈姓祖辈的坟。后来,陈姓人家迁坟后,我家隔壁邻居,在其上面盖了间小屋,做起了日杂小卖的生意来,不光红火,就连婚后至中年不孕的人,还竟然生育了一个儿子。

这三棵梧桐树,是否奔着这灵气来的,没有文字考证。若果真是冲着灵气来的,那它一定比这路、这桥、这坟来得早些,还应该是悄悄生长成树,不然难免遭劫,不然难以长成。是否还有一种可说,那就是铺路铺桥的辈上种植的,之后用来乖凉。不过,何种由来倒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真的能给人乘凉了,真的能细听乘凉人的乡间笑谈了。

过去,乡下的村事乡闻、家长理短,主靠乘凉人咂嘴出来。张门婚娶,李家添人,王姓拌嘴,还有刨根溯源,道古论今,无一不是。邻里的样样件件,甚至连床上的那些事,都会被用作谈论捧笑的聊料,而所有那些舌嘴喂耳的轶事,又无不多在如小桥沿那样的聊间滴滴流出。

现在的光景不一样了,大家都可指点一屏,千里相聊于目下,无论多远,随时都可以点来目睹,一网尽收天下事。不过,这样一来,多少会冷落志在为人乘凉、已能为人乘凉、又可聆听乡趣的三棵梧桐树了。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被冷落,有了眉梢愁云。那些流年里留在枝间叶片上的乡音,散了吗?

记得,每当枝枝挂满叶芽,那三棵梧桐树总会面露正意,青春抖擞,有着乡里壮汉少男般的模样。一群群春鸟,在丫条芽头,抓枝闻芽,又盘旋翩跹,流连往返;每当枝枝扇叶葱茏,又总会手舞足蹈,跟风荡漾,有着神采沛腾、风流跌宕的姿貌。不息的蝉鸣,唱着他们的歌谣。东风徐徐,与眸及可见的溪流一起,在风语里找出最美的意境,叶话流吟,在枝里水间呢喃,合和着欢享那一春一夏的时光。

记得,每当秋风吹黄他们的绿叶,那追根的行程,就会在枝条上出发,一叶一叶地起程,以最美的落姿,装点秋景,安卧根土。一叶知秋,更是一叶知根知土,酝酿明春。每当薄霜轻覆,凉里透出冷意的时候,那些杈杈条条,都会挺出不惧寒侵的骨感美,任风嗖刮,长啸豪歌,以瘦傲嘲笑冬天:冬天不用得瑟,迟早会成为真正的春天。雪奔旷野,以雪为花;冰封大地,以冰明心。所见的是一身傲骨,一心清明。当梅花寒放报春时,根根枝条流淌着青液;活跃的根系,在充满水分的土壤里寻找最合适的伸展。杼情的根心,在新的年轮里再次澎涨。

我坚信,家乡那三棵梧桐树,一定不会老去,他们根植于浓浓乡音的土壤里,更是根植于怀怀情深的心灵里。即使枝枯树残,那根一定会扎得很深,让我的乡情源远流长!

【一季花香一季流觞】

作者 钥之华

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刚刚过去几天,几场秋雨,北方的天已经微觉寒意,我觉得冷便从柜子里,拿出了尘封了一个夏天的披风穿在身上。北方的天就是这样,热浪来得快去得也快,几声悉悉率率的蟋蟀的叫声,几声知了知了的呢喃声,秋季便迈着款款的的步子,揭开羞涩了一个夏天的面纱,带着成熟少女的风韵,带着满腔的热情出现在你的面前。

没有人能拒绝秋天的收获,就像没人能拒绝少女的多情,鲜花肆无忌惮的开放着,用她们最美的身姿,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当然鲜花也许没有多情,是人们赋予了他们太多的情感。他们把美丽赋予短短的的生命,只为在这一季灿烂!唯把相思轻作茧,只为在这一季流年不负这一次生命,这一次相遇。没有人知道鲜花为了谁开,只是看花的人赋予了她太多故事;没有人知道鲜花为谁馨香,只是爱花的人给了她们太多幻想;没有人知道花为谁美,只因为惜花的人把她赋予了太多真情。春天的花开的顽强,夏天的花开的多情,秋天的花却是成熟。因为经历了春的寒风,夏的炙热,经历了两个季节的冷暖,才知道秋天收获的甜美。

一季花香一季流觞 ,每个生命从春天走到秋天,就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经历了一次人生的轮回。为什么不在秋季里把自己盛情绽放。我喜欢秋季,就像喜欢自己,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在这个多情的季节去收获一段感情,一段人生、一段悲喜,一次拥有,不管痛了、爱了、失去了、拥有了、经历了你就不是失败者。给我一次生命,便不负这一季轮回。秋云渐远天湛微蓝,秋高气爽的季节,在院中沏一壶新茶,赋一阕新词,和家人一起闲话桑麻,在星星点点的夜空下围坐一桌亲朋好友来畅所欲言,何不美哉妙哉。看着院子里的瓜果蔬菜,清脆的苹果、黄橙橙的梨子个个透着水灵,你要是来到这农家小院,也会让你馋馋的,有上去咬一口的冲动。苹果树下梨子树下的油菜也绿油油的,努力着在享受着初秋的阳光,生怕被淘汰出局。

没事的时候你也可以去登山,张家口的山不同于别处的山,一个山湾一座城,可谓是城中有城 ,你站在大街上只能看到城市的一偶,想要看清城市的全貌你就得去爬山。在秋天这个舒爽的季节去爬山,你可以享受那种天高云阔的感觉,那种发自心底的豪迈会油然而生。站在山上看着半山腰的柏树林,看着星罗棋布的各个小区,看着从城中川流而过的河。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给予。站在山顶享受着风从身边虑过的感觉,轻轻柔柔的,会让你把一天劳碌,一天的心情放逐。看着城市中忙碌的人群,看着马路上川流而过的车辆,看着乡村一阵阵炊烟四起,你会有一种超脱的感觉。我在天地间,天地任我行,尽情去感受空间的宽广,空间的清灵。

从山上往下走,会经过一片柏树林,这几年政府为了丰富市民生活修建的娱乐场所。柏树林中用砖石铺了小路,为了给人们锻炼方便又用小路隔开了一个个小区域。在每个小区域里有唱京戏的,唱歌曲的,还有打太极拳的,跳广场的的。吊嗓子的不时发出啊,啊,啊的韵律声,有的人做着仰卧起坐在数着记忆的数字,也有人再锻炼着腰的灵活度,在健身器材边慢慢的扭着腰。小路上三三两两的人,或跑步或竞走,在这里你会觉得生命是何其珍贵,才发现自己老了该去珍惜生命了。因为是秋天了,没有了夏天的潮热,夏天的烦躁,人们也来的多了,直到万家灯火闪烁人们才恋恋不舍的,一路谈着笑着回家去。

山脚下有条小河,也是人们锻炼身体的的好地方,晒了一天的河水温温的,人们穿着凉鞋在水里来来回回的趟着玩。也有的人把车开来在河里洗着车。河里有小鱼小虾小扇贝,也有爱钓鱼的在河边钓鱼。也有撒网捕鱼捉虾的,再等待许久以后也会有一兜半兜的鱼儿、虾儿入网,虽说数量不是太多,也是满满一兜子的希望。河岸边有一排高高的柳树,爱对弈的大爷大妈们在树下甩着扑克,杀着象棋,时不时的传来一两声将军杀马的咔咔声。落日的余晖透过柳树的缝隙照射下来,洒落在人们的身上,组成了一副极美的画面。晚上的清水河边也是篝火点点,那些爱野炊的人们,拿着自己的买的烧烤炉。支开一片地方三五好友相约,一起来河边野炊,也很是惬意。

当万家灯火陆续亮起的时候,小河边终于恢复了宁静,奔波了一天的人们,终于安静下来,回家舒舒服服的冲个热水澡,然后带着第二天的憧憬再做一个美美梦,不信?你看他在梦中露出的笑脸。

【今生最美,不过那片向日葵】

他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学生时代拼死拼活考进大城市的一所美术院校,他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很努力地生活。大学毕业后,他如愿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为了在公司站住脚跟,他沉溺于工作中,几乎放弃了休假日。

几年下来,他坐上了广告总监的位置,却得了严重的胃病,同事们都不理解他,埋怨他爱表现,牵累大家要跟着一起加班,他感到心力交瘁,决定回乡散心。

他的家乡在向日葵小镇,经过橘林小道时,他望见一排金黄的向日葵,迎着太阳的方向昂着沉甸甸的头颅,在他的心里投下一道明媚的颜色。空气中流动着阳光的味道,他闭着眼睛深吸一口气,心里顿时被阳光充得满满的,仿佛有一朵葵花在他的心里绽放。

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孩子站在一排葵花前,伸开双手,脸上带着一抹醉心的微笑,葵花的明媚映在孩子的脸庞上,这一刹那,他被孩子脸上的快乐所吸引,连忙拿起带在身边的画板,将这温馨的一刻落于画纸上。

孩子好奇地望着他,问他是什么人?他心里一动,说,我是美术老师。孩子脸上带着一丝惊喜又盼望的神情说,你真的是新来的美术老师吗?我们小镇已经有五年没有美术老师了!

他看着孩子,狠狠地点着头,在心里下了决心:停下来,找到内心的自己。

他把这幅向日葵画作送给了孩子,往镇上唯一的一所小学走去。第二天,他成为了向日葵小学的美术老师。他常常利用课后的时间带孩子们去小道、田梗、橘园写生,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没想到,在大城市毕业的他能来到小镇为他们停留。他儿时的朋友劝他,不用那么累,当老师嘛,尽好本职工作就好了。而他却说,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享受着从未感受到的轻松和快乐,就像在内心植上一朵向日葵,欢喜,绽放。

他总是善于抓住每个孩子快乐的瞬间,在小溪边、在林荫旁、在校园内,孩子们欢快的玩耍时,总能看见他背着画板,掏出画笔在纸上涂抹。有时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时,看见他就高喊着,看,那个会画画的老师。

他的手指因为长时间画画而磨出老茧,但他的内心是快乐的,他把孩子们的画作送到市里参展,市美术馆通知他,有一个孩子获得了第二名的奖项,他竟激动得流下眼泪。

周末,他仍然带着画板去写生,经过郊区的砖瓦厂,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一面断壁上胡乱涂画,他上前与孩子们攀谈,才知道,这几个孩子的父母都出外打工,只有过年时才回家一次。他想起自己幼年虽然过得贫困,却有父母的陪伴,他希望自己可以用微薄的力量带给这些孩子一缕阳光,他和孩子们约定,每周带学校的孩子们出来写生时,也一同教他们作画。

从此,人们经过小镇,总会看见这么一道风景,一个年轻人背着画板带着一群孩子们写生,他们的脸上充满了阳光的朝气,他们的画板上有天空的白云和飞鸟,也有小溪与绿树,还有那一丛丛闪熠光辉的向日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校园里的梧桐树作文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校园里的梧桐树

寒冷的冬季结束,迎来的便是春暖花开的春季,春天来到,孩子们便换上了新装,春风扶着杨柳。校园里的那三棵梧桐树叶长出新的嫩芽了。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渐渐地,梧桐树的枝叶也长出了许许多多的嫩叶,从远处望起来,是一处极好的风景。炎热的夏将这温暖的春匆匆赶走,火热的太阳烤着大地,梧桐树的枝叶也逐渐变得茂盛起来,透过太阳光看着这树叶,颜色是翠绿的。很好看。

带着浓浓的秋意的秋吹走了炎热的夏,梧桐树的树叶也由绿变黄,风轻轻的吹,便落了下来,恨不得将所有的叶子都给吹落掉。寒冷的冬渐渐来临,梧桐树的枝叶渐渐的凋落,像是被理发师修建的光秃秃的头,树枝上时不时有着小鸟。寒冷的冬过后,又是春……

一年又一年,匆匆又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学校的梧桐树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学校里有一棵梧桐树,每天上学右转,只见一棵高五层楼、粗一丈的梧桐树挺立在面前,又大又粗又高,就是这样的梧桐树。

虽然这棵梧桐树就是一棵普通的梧桐树,但却给我们带来不少欢乐!下课时,我们在那里玩耍;体育课时我们在那里运动;社团时我们在那里打篮球……

春天,梧桐树的叶子生出新芽绿色成了我们最常见的颜色,色彩明艳,树枝像春姑娘伸出的手臂;夏天,叶子绿得繁茂,是乘凉的好地方,郁郁葱葱的叶子挡住了毒辣的太阳,使得我们变得更加生气勃勃;秋天,叶子变黄了,秋风姑娘将树叶扫了下来,时不时飘来一阵阵淡淡的清香,正好让我们紧张的头脑放松下来;冬天,旁边其他的树儿树叶都掉了,唯独它和几棵柳树还带着叶子亭亭玉立在风雨中。寒风吹得我们的脸生疼,但它似乎像个什么都不怕的小英雄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就是我学校里的梧桐树,我爱我的校园,更爱校园里的梧桐树。有机会希望你也能过来细细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作文600字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达人”王欣妍

作文课上,老师为我们讲了一篇作文该如何写好。听完讲解后,有的同学还是抓耳挠腮不知道该写什么,有的同学只是稍稍改了几个字就草草了事了……而王欣妍呢,却在那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改着,只见她手撑在桌子上,时而若有所思在作文本上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着,时而嘴里念念有词。光看她的作文题目就可以把我的目光紧紧吸引住,她写的内容生动有趣、形象活泼,不愧为我们班的“作文达人”。

王欣妍之所以会那么优秀,是因为她很善于实践,一直都是把亲身体验过的内容真实地写进作文中;她还善于观察,把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写得头头是道,生动有趣,栩栩如生。而且,王欣妍在得到夸奖以后,并不会骄傲和吹嘘自己,而只是谦虚地笑一笑。她获得的《七彩语文杯》作文大赛特等奖,还是我在采访的时候,她不经意说出来的呢。

在暑假,王欣妍放弃了外出游玩,极力要求妈妈帮她报一个写作兴趣班。于是,假期里的每个星期六,上兴趣班的时间就是王欣妍最快乐的时光。她在兴趣班的第一篇优秀作文——“第一次照顾弟弟”让老师和所有同学都大开眼界。她把自己的弟弟描绘得活泼可爱,机灵开朗。我们都觉得她的弟弟特别可爱!当然,她优秀的背后也有她不断的努力,她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改着,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直到心满意足为止,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为了把作文打磨到最好,她甚至都没发觉到自己的妈妈已经门外等了足足一个多小时。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王欣妍正是通过多年的写作积累,成了我们班的发表大户。我经常可以在《太仓日报》上发现她作文的身影。当然,在其它的杂志书刊上也能看到她那优美的文章。她获得的作文荣誉也不少,我都快数不清了。

正是她不断的写作,积累,阅读,让她成为了我们班的“作文达人”,所以我想把作文勋章颁发给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散文写作特点

全文共 3197 字

+ 加入清单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 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 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 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 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 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 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 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 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 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设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 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 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 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 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 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 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 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 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 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 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叶圣陶又说:“苏 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 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 “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 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 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 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 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杨树的特点300字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变化着。

春天,杨树的枝头冒出一个个小小的芽苞,好像一颗颗绿宝石。过了几个星期,小芽苞都长大了,绿油油的小叶子被风娃娃一吹,发出了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夏天,杨树郁郁葱葱,又高又壮。它撑起一把绿色的大伞,让我们在“大伞”下乘凉、嬉戏。

秋天,杨树叶子黄得像金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风一吹,一片片叶子像一只只蝴蝶,轻轻地飘落下来。这时,大地铺上一层金色的毯子。

冬天,杨树穿上雪白的衣裳,它准备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养足精神,迎来新的一年。

我爱你,多姿多彩的杨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梧桐树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学校道路两旁,矗立着一排排“士兵”。没错,它们就是梧桐树

春天,梧桐树尽情地吮吸着春雨甘露,慢慢的,光秃秃的梧桐树吐出了嫩绿嫩绿的小叶子,它们挤挤挨挨地簇拥在一起,微风拂过,绿叶随风摆动,好像在为人们报告春的到来。

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但梧桐树叶却更加茂盛,一片挨着一片,不留一点缝隙。整棵大树就变成了顶绿绒大伞,它们就像士兵一样屹立在站场上,为我们在上学、放学路上遮挡娇阳,能在酷暑中感到一丝丝凉爽。

秋天,梧桐树叶褪去了绿衣裳,换上了黄外套。随着秋风,片片飘落的树叶宛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育才路的街道上像是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放学了,我和同学结伴回家,踩在上面,发出了“沙沙”的响声,这为萧瑟的秋天平添了几分乐趣。

冬天,梧桐树叶被风婆婆和雪伯伯带走了,但梧桐树依旧挺拔着那粗壮的树干傲寒斗霜,一场雪过后,梧桐树上像是穿上了雪白的衣裳。

如今,为了整修育才路,学校两旁的梧桐树叶和树枝都被修剪掉了。但我坚信,它们终会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继续承担起它们的使命,继续见证我们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俗特点的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随着歌声,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20**年(是我的本命年哟)。今天有事大年初一,我们一家打算去拜年,这不,马上出发了!

我们来到了小外婆家。一进门,外公和外婆就热情地款待我们,又是倒茶有事招呼我们坐下,我们呢,又是喝茶,又是说谢谢!可真是其乐融融啊!我们和外公外婆聊了会儿天,就拿出我们买来的礼物——敬酒和牛奶。

我把礼物亲手送到外公外婆的手中,一串串祝福的话语就从我口中蹦了出来:“外公外婆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寿比南山,年年有余!”他们听了可是乐开了怀,两只眼睛都眯成了缝说:“哎呀,你们送我们这么多好礼,又有着一个嘴巴这么甜的‘开心果’陪我们过年,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这样吧,晚饭在我们家吃吧。”

我们也不客气地答应了。(毕竟又不是外人)

我们在晚饭上举杯欢庆,这过大年的,我决定了,我一定要和所有人干杯!我一次的和所有人干了杯。这一夜多么难忘啊!我耳边又响起了动听的歌曲——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愿你们也像我一样,讲礼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秋天的梧桐树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秋天的梧桐树作文。每次上学经过它的时候,我都忍不住要多看它几眼。

这棵梧桐树既高大又粗壮。要有四个人手拉手才能抱得过来。树上分出好几个大杈儿,个大杈儿上还分出无数的小杈儿。像比赛谁伸得远似的。叶子大,叶边缘有着一排排小小的锯刺。春天,树叶有着不同的绿色:嫩绿、淡绿、深绿、墨绿......绿得鲜明、可爱,小学五年级作文《秋天的梧桐树作文》。远远望去梧酮树像一大片云,遮住一大片蓝天,投下一大片浓浓的影儿。春天,春光明媚。梧桐油树舒展开它那绿色的新芽。

长出一串串紫红色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蝴蝶、蜜蜂,它们在花间翩翩起舞,纵情歌唱。那一阵阵诱人的香味让人如痴如醉。夏天,烈日炎炎。梧桐树的花早已悄悄离去梧桐油树却长得格外茂盛。它给我们带来阴凉,我最喜欢在梧桐油树下休息、乘凉,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秋天,秋高气爽。梧桐树上结满了丰硕的果实。住在周围的孩子们爬上树,摘果子,在树周围做游戏。 我最喜欢秋天的梧桐树,因为它是丰收的季节。

[秋天的梧桐树五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