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既往不咎的成语故事通用2篇 作文(优秀20篇)

让我们向爱国科学家钱学森致敬!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范文:

浏览

6816

作文

1000

关于洛阳纸贵成语故事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纸贵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小编整理了其成语故事,一起来学习下吧:

【成语】:洛阳纸贵

【拼音】:luòyángzhǐguì

【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成语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大家的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故事

全文共 1453 字

+ 加入清单

《五灯会元·丹霞天然禅师》宋·释普济

邓州丹霞天然禅师,不知何许人也。初习儒学。将入长安应举。方宿于逆旅。忽梦白光满室。占者曰:“解空之祥也。”偶一禅客问曰:“仁者何往。”曰:“选官去。”禅客曰:“选官何如选佛。”曰:“选佛当往何所。”禅客曰:“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遂直造江西。才见马大师,以手托幞头额。马顾视良久曰:“南岳石头是汝师也。”遽抵南岳,还以前意投之。石头曰:“著槽厂去。”师礼谢入行者房。随次执爨役凡三年。忽一日石头告众曰:“来日铲佛殿前草。”至来日,大众诸童行各备锹镬铲草。独师以盆盛水净头。于和尚前胡跪。石头见而笑之,便与剃发。又为说戒法,师乃掩耳而出。便往江西,再谒马师。未参礼,便入僧堂内。骑圣僧颈而座。时大众惊愕,遽报马师。马躬入堂视之曰:“我子天然。”师即下地礼拜曰:“谢师赐法号。”因名天然。马师问:“従什么处来。”师云:“石头。”马云:“石头路滑,还弛倒汝么。”师曰:“若弛倒,即不来。”乃杖锡观方。居天台华顶峰三年。往余杭径山礼国一禅师。

唐元和中。至洛京龙门香山。与伏牛和尚为莫逆之友。后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师取木佛焚之。人或讥之。师曰:“吾烧取舍利。”人曰:“木头何有。”师曰:“若尔者,何责我乎。”师一日谒忠国师。先问侍者国师在否。曰:“在即在不见客。”师曰:“太深远生。”曰:“佛眼亦觑不见。”师曰:“龙生龙子,凤生凤儿。”国师睡起,侍者以告。国师乃鞭侍者二十棒遣出。后丹霞闻之乃云:“不谬为南阳国师。”至明日却往礼拜。见国师便展坐具。国师云:“不用不用。”师退步。国师云:“如是如是。”师却进前。国师云:“不是不是。”师绕国师一匝便出。国师云:“去圣时遥,人多懈怠。三十年后觅此汉也还难得。”师访庞居士。见女子取菜次。师云:“居士在否。”女子放下篮子敛手而立。师又云:“居士在否。”女子便提篮子去。

元和三年。师于天津桥横卧。会留守郑公出,呵之不起。吏问其故。师徐而对曰:“无事僧。”留守异之。奉束素及衣两袭。日给米面。洛下翕然归信。至十五年春告门人言:“吾思林泉终老之所。”时门人令齐静方閤南阳丹霞山。结庵以奉事。三年间,玄学者至。盈三百众,构成大院。师上堂曰:“阿你浑家切须保护。一灵之物不是你造作名邈得。更说什么荐与不荐。吾往日见石头和尚。亦只教切须自保护。此事不是你谭话得。阿你浑家各有一坐具地。更疑什么禅。可是你解底物。岂有佛可成。佛之一字永不喜闻。阿你自看善巧方便。慈悲喜舍不従外得,不著方寸。善巧是文殊,方便是普贤。你更拟趁逐什么物。不用经求落空去。今时学者,纷纷扰扰。皆是参禅问道。吾此间无道可修,无法可证。一饮一啄各自有分,不用疑虑。在在处处有恁么底。若识得释迦即老凡夫是。阿你须自看取。莫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夜里暗双陆,赛彩若为生。无事珍重。”

有僧到参。于山下见师乃问:“丹霞山向什么处去。”师指山曰:“青黯黯处。”僧曰:“莫只这个便是么。”师曰:“真师子儿,一拨便转。”师问僧:“什么处宿。”云:“山下宿。”师曰:“什么处吃饭。”曰:“山下吃饭。”师曰:“将饭与阇梨吃底人。还具眼也无。”僧无对。长庆举问保福:“将饭与人吃感恩有分。为什么不具眼。”保福云:“施者受者二俱瞎汉。”长庆云:“尽其机来又作么生。”保福云:“道某甲瞎得么。”玄觉征云:“且道,长庆明丹霞意,为复自用家财。”师以长庆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告门人曰:“备汤沐,吾欲行矣。”乃戴笠策杖授屦。垂一足未及地而化。寿八十六。门人斫石为塔。敕谥智通禅师,塔号妙觉 。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故事

全文共 1901 字

+ 加入清单

金蝉脱壳的故事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用于国战中,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稳定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战略目标,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国战中不一定要硬拼硬,当感觉自己实力不济的时候,适时的实施转移或撤退是很保存有生力量的最佳方法,这个撤退也很讲技巧和方法,要不就成溃败之势,一发而难以收拾。要稳步撤退,道士先撤,变撤边放技能,异人中间补心加万骨后撤,高甲不必攻击,殿后即可,当后撤到利于本方的环境和地形时再组织防守或反扑。

宋朝开禧年间,金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知道宋军撤退,肯定会追杀。那样,宋军损失一定惨重。毕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转移部队。这对,只听帐外,马蹄声响,毕再遇受到启发,计上心来。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当天半夜时分,下令兵士擂响战鼓,金军听见鼓响,以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哪知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却不见一个宋兵出城。宋军连续不断地击鼓,搅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军的头领似有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兵之计,用战鼓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好吧,你擂你的鼓,我再也不会上你的当。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金兵根本不予理会。到了第三天,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反应。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踊而上,冲进宋营,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

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计。他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上,使倒悬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几十面鼓,羊腿拼命蹬踢,鼓声隆隆不断,这便是金蝉脱壳的故事。毕再遇用“悬羊击鼓“的计策迷惑了敌军,利用两天的时间安全转移了。

作为逃跑手段的金蝉脱壳的故事,在历史上与文学作品中,金蝉脱壳的故事俯拾即是。毕再遇、孙坚、祖茂等人从敌军的控制或追击下逃脱都用的这一计谋。“空城计”中的典例中,公子元从郑国撤退时,为了防止追击,令营帐不拆,旗幡不动,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夜间溜出郑国领土,也是一出相当出色的金蝉脱壳的故事。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得胜令】呀,走将来揪住吕公绦。(六贼推倒正末科)(正末唱)哎哟,险跌破许由瓢。鹤泣霜天表,猿啼夜月高,他将那骏马牵着。(带云)那马嘶喊咆哮,回头有顾主之心。(唱)可正是马有垂缰报。(带云)稽首。(唱)把性命相饶,怎生教人无刎颈交。(六贼下)(俫儿上,云)自家是任屠的孩儿。任屠开门来!(正末云)又是谁叫门?我开开这门。小哥哥,做甚么?(俫云)我问你要件东西。(正末云)你要甚么那?(俫云)我要你那绦儿。(正末云)你半的去了,我可系甚么那?(俫云)你不与我,我就杀了你!(正末云)你要将的去。(俫云)我再问你要件东西。(正末云)你又要甚么那?(俫云)我要你那领袍。(正末云)你将的去了,我可穿甚么那?(俫云)你不与我,我就杀了你!(正末云)你要呵,将的去。(俫云)我再问你要件东西。(正末云)你又要甚么那?(俫云)我问你要那颗头。(正末云)哥哥也,连着筋哩。哥也,我和你有甚么仇?

【川拨棹】吓的我五魂消,怎提防笑里刀。他待显耀雄豪,乱下风雹。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可不道家有老敬老、有小敬小?

(俫云)将头来。(正末唱)

【七兄弟】我这里劝着、道着,他不采分毫,别人的首级他强要。他小心儿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

(俫云)将头来!(正末唱)

【梅花酒】你敢忍不的也,我敢显躁暴。我揝住你那头梢,我敢烂臜臜打碎你脑,我敢各支支撧折你腰。(俫云)你撧波。(正末云)稽首。(唱)师父道且忍着。我又不曾宴蟠桃,又不曾炼丹药,不死呵几时了。

【收江南】呀,我则索咬着牙,又吃你这杀人刀。(俫杀正末科)(下)(正末云)有杀人贼也!(丹阳上,云)任屠,你省也吗?(正末唱)原来是马丹阳使的这圈套,险把个泼残生倾在小儿曹。师父又撞着,我则索终朝每日打勤劳。

(丹阳云)任屠,你见了么?那六个人是你身边六贼,那小孩儿是你菜园中摔死的小的。今日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你今日功成行满。你听着。(诗云)为你有终始,救你无生死。贫道马丹阳,三度任风子。(众仙各执乐器迎科)(正末唱)

【尾】众神仙都来到,把任屠摄赴蓬莱岛。今日个得道成仙,到大来无是无非快活到老。(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长风破浪的故事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南北朝的宗悫(que)小时候,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十四岁时,十几个强盗来抢劫,他挺身而出,打得强盗狼狈而逃。

后来他从军作了军副,随军出征林邑(今越南),林邑国放出象群出战,士兵无法抵抗。紧急关头,宗悫做了几头假狮子,摆在大象前,把大象吓跑了,接着就攻下了林邑。获得了许多珍奇异宝,宗悫一件也没有拿,连穿的衣服也是原来的那件。

当宗悫还没得志的时候,他的同乡庾业有钱、有势,请人吃饭时,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宗悫来了,庾业只给他吃有稗子的杂粮,对客人说:“宗悫是个粗人,习惯吃粗茶淡饭。”宗悫没有一点怨言,照样吃得饱饱的。后来宗悫当了豫州太守,请庾业做了长史(书记长)。

“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骑鹤上扬州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这则成语出自南朝·梁·殷芸《小说·吴蜀人》。后多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注音】qí hè shàng yáng zhōu

【典故】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南朝·梁·殷芸《小说·吴蜀人》

【释义】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妄想贪婪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骑鹤望扬州、骑鹤上维扬

【同韵词】含垢包羞、含笑九幽、鱼帛狐篝、不做不休、覆水不收、经明行修、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微显阐幽、与羊谋羞、惟口起羞、......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赵钱孙李四公子在扬州痩西湖畔饮酒谈志向,赵某说自己有幸结识朋友,但愿能混个扬州刺史。孙某则想骑上红顶白羽的仙鹤去琼楼玉宇渡余生。李某说要腰缠十万贯,骑上仙鹤去扬州赴任。众人戏他性急喝不得热粥

【示例】但我还想加上一个总结,以醒醒你的骑鹤上扬州的梦。 郁达夫《扬州旧梦寄语堂》

【成语造举】

它和"骑鹤上扬州"的话头并不相干。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放厥词》儿童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大放厥词

【拼音】: dà fàng jué cí

【解释】: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成语故事】:

“大放厥词”这个成语,出自《韩昌黎全集·祭柳子厚文》,参考《新唐书·柳宗元传》。

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自幼刻苦勤学,10岁以后,他的诗文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凭他的才华考取了进士。26岁担任集贤殿书院正字,替唐王朝编辑、整理图书,有机会阅读了许多书籍。他主张改革朝政,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的活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省零陵县)司马,过了10年再贬为柳州(现在广西柳州市)刺史。公元819年,病死在柳州,年47岁。

柳宗元的散文丰富而多采。他的短篇寓言简练犀利,意味含蓄。他的山水游记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他的论说文缜密谨严,条理井然。他的诗风清朗疏淡,用功精细。他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820年,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写了《祭柳子厚文》这篇文章,其中用了这样两句来赞扬柳宗元的文采才华:“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意思是说文笔秀美,尽力铺陈词藻,美如晶莹净洁的玉石。

“大放厥词”原是用来赞美柳宗元写出了大量优美的文字,含褒义。现在这个成语的意义和色彩有了变化,常用来讽刺人大发议论,含贬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学而优则仕的故事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这则成语出自《论语·子张》。意思是学习了还有馀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拼音】xué ér yōu zé shì

【典故】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释义】优:有馀力,学习了还有馀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读书做官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学优而仕

【押韵词】神牵鬼制、冗不见治、不立文字、远年近日、惨无天日、牖中窥日、干云蔽日、豪情逸致、无间可伺、时不再至、......

【年代】古代

【英文】[idiom] a good scholar can BECome an official; he who excels in study can follow an official career (a confucian slogan for educatio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在郑国得病停留期间,他们在樊迟种的瓜蓬下谈论从政之事。子夏主张君子应该去当官,学而优则仕,否则留着学问有什么用呢?孔子同意他的观点,可是他们最终没有得到当权者的认同而当上大官

【成语举例】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而优则仕的愿望。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

【成语造句】

◎ 只要反思一下中国人关于读书的"古训"或"名言",就不难窥见其功利性的文化态度---"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为了吃饭),"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为了享乐),"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为了发财),"学而优则仕"(读书为了做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读书为了功名)……你瞧,吃喝玩乐无所不包,功名利禄百事可求,唯独没有一种志存高远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其理想境界则是"学好文武艺,货比帝王家"。

◎ 四十二岁中进士,宦途坎坷中国自古奉行"学而优则仕",为学的目的就是科举高中,然后为吏为官,光宗耀祖,这几乎成为奉行科举制度以来中国古代读书人唯一的进身之路。

◎ 他所反对的是孔门学者之"热中干禄,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 在他们看来,只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搞"学而优则仕",培养精神贵族,才是"正统"。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刮目相看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的主人公简介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的典故

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 读越起劲。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 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

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 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鲁肃听了,非常折服,并 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的启示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的延伸

【注音】guā mù xiāng kàn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简介】“刮目相看”初作“刮目相待”,意思是去掉旧的看法,改用新的眼光看待,始见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裴松引《江表传》:“(鲁)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近义词】另眼相看、另眼看待、刮目相待、肃然起敬

【成语举例】《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假途灭虢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典故】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二年》

【释义】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成语示列】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做棘子成。

有一天,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麼还要有文彩呢?」

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本质和文彩是同样重要的。让我拿皮草来举例解释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们的区别,既在本质,也在文彩,如果把这两类兽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来就像犬羊皮了。」 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语故事典故齐大非耦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齐国是春秋时代的大国,有次北方山戎国举兵侵入齐边境,情形相当危急。因此向各国讨救兵,希望合力把敌军打败。

不久郑国接到消息,马上派忽率大军援救。忽年轻善战,打的山戎抱头鼠窜,赢得空前大胜利。

齐国国君对忽感激万分。原本三年前齐国国君第一次见到他时,有意将自己女儿文姜许配给他,但却被他拒绝了。

忽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合适的配偶,而齐国是个大国,对于小国的忽而言实在不适合。

三年后忽帮齐国打退强敌,齐国国君又旧事从提,但太子忽仍然拒绝说:“三年前我们之间没任何关系时,都不敢娶齐国公主了。如今,我因替你们打倒山戎国,而娶公主回去,百性岂不是以为我带兵援救你们,只为了娶公主呢?”

根据《左传》中的这一段记载,公子忽引用了《诗经》中“自求多福”的诗句,即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福佑。公子忽认为为自己将来的统治在于自己,无需通过联姻依靠大国。也许说门不当户不对只是一个借口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收之桑榆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shōu zhī sāng yú

【出处】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解释】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用法】作宾语、定语;常与“失之东隅”连用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亡羊补牢

【同韵词】持鳌封菊、高步通衢、陷入僵局、卸磨杀驴、通观全局、借坡下驴、纯属骗局、逾淮之橘、背碑覆局、匹妇沟渠。

【年代】古代

【邂逅语】失之东隅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示例】这于我是很不好的,所以赶紧订正宁此,庶几‘收之桑榆’云。 鲁迅《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少儿成语寓言故事:出言不逊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袁绍手下有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名叫张合。

有一次,袁绍与曹操各自率领军队,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进行决战。袁绍害怕自己粮草不足,就命令淳于琼专门负责督运粮草,屯粮于乌巢。此时曹操的粮食不多了,想迅速结束战争,就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

张合对袁绍进行劝谏,劝他不要小看曹操,应当派遣重兵保住乌巢,否则军队没了粮食,后果不堪设想。而袁绍手下的谋士郭图,却认为乌巢的形势没有那么严重,应该调动主要兵力袭击曹操的大本营。张合觉得这样做占不到什么便宜,坚决反对。

袁绍对郭图非常信任,只派小部队救援乌巢,而调动重兵攻打曹军大本营,却未能如愿以偿。结果,曹操真的攻入乌巢,将袁绍的粮草烧得一干二净。这样一来,袁绍大军军心浮动,士气低落。

郭图知道正是自己的计策才造成大军失利,为转移袁绍的视线,就说张合的坏话,他对袁绍说:“您打了败仗,张合却整天幸灾乐祸,说话也非常傲慢无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超群绝伦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超群绝伦,形容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下面整理了关于超群绝伦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释义

比喻超过众人,同辈中没有人比得上。超群:超出众人。绝伦:独一无二。

故事出处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出处译文

马超文武双全,非常勇猛……与张飞的本事不相上下。但是,他绝对不能和你这个超出众人、独一无二的美髯公相提并论。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非常注意任用人才。他担任平原相的时候,手下有两员猛将,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张飞。刘备对他们非常重视,与他们亲如兄弟。后来刘备吃了败仗,依附荆州刘表,他们不嫌刘备势力小,仍然忠心耿耿地辅佐他。

曹操率军攻打荆州时,刘备为了保存实力,只得率部南下,准备渡过长江,再作打算。他派关羽率领几百战船的军队先走,与他在江陵会合。曹操一心想擒拿刘备,在他身后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当阳长坂。在危急的情况下,刘备丢弃妻子,往东北方向狂奔,恰好关羽的船队赶到,将刘备接走。从此,刘备对关羽更加信任了。

刘备在长坂退走后,与孙权的军队联合,在赤壁打败曹操,使其退走。

赤壁之战后,刘备统率军队不断征讨,夺取荆州全境。关羽因为能力出众,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守于长江北岸。

刘备得了荆州后,又占领了蜀地,收降了名将马超。关羽听说马超的本事很大,就写信给军师诸葛亮,请他向自己介绍一下马超的能力。诸葛亮了解关羽,知道他不愿意看到别人取代自己的位置,便给他回了封信:“马超文武双全,非常勇猛,是一代英雄,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等人相仿佛,与张飞的本事不相上下。但是,他绝对不能和你这个超出众人、独一无二的美髯公相提并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于蛇的成语故事:打草惊蛇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dǎ cǎo jīng shé

【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近义词】操之过急、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急功近利

【反义词】欲擒故纵、引蛇出洞、敲山震虎

【例句】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放他们过去,以免~,影响全歼敌人主力的计划。

关于蛇的成语故事:打草惊蛇点评

当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行动,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要知道,很多事情都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哪怕你从前没有类似的经验,你都不能失手。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多学一些东西,让自己往全才的方向发展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弄巧成拙成语故事出处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弄巧成拙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孙知微,非常擅长画人。他画的人神态逼真,好像活的一样。当时的人,都争着让他画画,或者向他学画,因此他带了很多学生,画了很多画。

有一次,孙知微受人委托,为一个寺庙画一幅《九耀星君图》。孙知微把那幅画构思好以后,就先仔细打好了草稿。草稿上的人像活的一样,连衣带都好像在风中飘展。然而那仅仅是草稿,要等到涂上颜色之后才能算真正完成。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朋友请他喝酒,于是他就跟朋友一起喝酒去了。临出门时,他对学生叮嘱说:那幅画我已经画得差不多了,就差上颜色了,你们就在家中给我上颜色吧。但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上错了颜色。

孙知微刚一走,他的学生就聚集到那幅画前,七嘴八舌地纷纷赞叹,只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学生一言不发。其他的人很奇怪,就问他:童仁益,你认为这幅画有什么不妥吗?童仁益平常不好好学画,这回却装出很内行的样子,认真地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画花的,这次却没有画,我看老师一定是忘了。说完就在瓶子上补画了一枝红梅。

孙知微喝酒回来到画前一看,发现瓶子上多了一枝红梅,非常生气,问道:这是谁干的蠢事?简直是弄巧成拙。那个瓶子是神仙用来装妖怪的,你却把它画成了一个花瓶,这可真是要让人笑掉大牙。说完,他就将画撕了。

《拙轩颂》

【弄巧成拙的意思】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愚笨。

【活学活用】我原本以为劝告会起到安慰作用,没想到竟弄巧成拙,小红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妙语点拨】著名画家孙知微打好了画的草稿,吩咐学生帮助自己着色即可。童仁益却自作聪明,在瓶口加梅,结果弄巧成拙,把整个画搞得不伦不类。这启示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否则,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失去应得的东西。一言以蔽之,做多余的事情,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近义】画蛇添足

【反义】恰到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故事:哭竹生笋的故事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在吴国有一个叫孟宗的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家里失去了男丁,所以生活比较困苦。即使如此,他的母亲仍然想方设法让他念诗书,学礼仪,鼓励他结识一些读书人,以便将来出人头地。

有一年,县试(在县内举行的考试)时,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来参加考试。有些考生贫困,没有多余的钱财住客栈,孟母就请他们到她家里住宿。她还缝了很大的被子给那些考生盖。她说:“我的孩子仰慕你们众位的品德和学问,可我又没有能力好好招待你们,只能做这点事表示对你们的敬意。”于是,孟母名声很快传遍了各地。

孟宗是一个非常孝顺母亲的人。他知道母亲含辛茹苦,才把他培养教育成人,所以心中对母亲又愧疚又感激。

有一年冬天,孟母突然病倒了,躺在床上许多天,什么东西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对孟宗说:“孩子,真奇怪,我现在忽然想喝点笋尖汤。”孟宗听说母亲想喝汤,非常高兴,因为母亲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身体越来越衰弱了。不过他马上又发愁起来,因为当时正是寒冬,而竹子要到春天才会发芽,到什么地方去找竹笋呢?孟宗想着想着,不觉皱起眉来。孟母见儿子这副表情,便说:“哦,我大概是病糊涂了,这节气哪儿来的竹笋呢!算啦!”

孟宗马上告诉母亲:“您别着急,我会尽量想法找点笋尖回来炖汤给您喝的。”可是他心中又想,答应起来容易,可是最近这两天这么冷,寒风呼啸不停,动物全在冬眠,花草树木离出芽生长还有一段时间,我怎能找到笋尖呢?可是一想到母亲要喝笋尖汤,他马上来了力气,于是扛起铲子、锄头,冒着风雪向山中走去。终于走到了一个竹林。当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铺了一地,更加心惊:“天哪!几乎连青绿的竹叶都看不见,上哪儿去找新笋尖呢?这实在是办不到的事情呀!老天爷,可怜可怜我吧!我母亲病得那么重,若是找不到笋尖炖汤给她喝,那我可一辈子也不能心安哪!”他想到母亲正在病床上期待笋尖汤,鼓足勇气对自己说:“我挖一挖试试吧,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到挖着笋尖为止。

寒冬腊月,土冻得像铁一般硬,他吃力地一铲铲挖下去,一直累得筋疲力尽,仍然看不到半点绿色的笋尖。孟宗挖不出竹笋,又想着病床上的母亲,不由得对着土坑哭了起来。哭了好一阵子,当他睁开泪眼往地上瞧时,不禁吃了一惊。原来,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变成了软泥,软泥中居然有几个绿尖顶冒了出来!

”呀!笋尖啊!笋尖啊!“孟宗惊叫起来,心想:这不会是做梦吧?他连忙弯腰去拔,拔出一个,摸了摸,哈哈,心中窃喜。原来真的是新鲜笋尖!母亲的愿望终于可以满足了!问题是,刚才还什么都没有的土坑,怎么会在突然间长出新鲜的竹笋来呢?太不可思议了!难不成是上天的赏赐?”嗯,一定是的!“孟宗对着上天叩首说,”谢谢老天爷!“

孟宗挖出土坑中的笋尖,赶回家去做笋汤。孟母看见儿子拿了竹笋回来,也非常吃惊。她喝了儿子给熬的笋汤之后,病没过多长时间就痊愈了。

后来,孟宗更加努力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者,并且当了朝中的大臣,做了很多好事。

——《二十四孝之十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故事精选读后感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这本书,内容丰富,平且配有插图,使我更容易理解。

里面的成语故事有300多条,例如有不可救药,爱屋及乌,初出茅庐,南柯一梦……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黔驴技穷》,故事讲的是在古时候,贵州这地方没有毛驴,有一个人就从其他地方呆了一头毛驴来到贵州,并且把它放在山底下,当地的老虎看见驴子长得比自己还高大,以为是什么怪物,不敢接近它,只是藏在树林深处偷看。有一天,老虎正在偷看驴子,驴子突然大叫一声,老虎以为驴子发怒了,要咬自己,吓得赶紧逃走了,后来,老虎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便一步步靠近驴子,驴子大怒,并用蹄子踢它,这时,老虎终于看透了驴子,原来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啊!于是,跳起来把驴子吃掉了。这个故事比喻只有一点本领也用完了。所以,我们在做事情时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必须要经过长时间观察和深入了解,才能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任人唯贤成语故事_900字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任人唯贤”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用人只凭德才。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于。

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

不久,齐国发生大乱,襄公被杀,另外立了国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为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住公子小白。

果然,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到齐国去。

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鲍叔牙将他救治后,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再说管仲回到鲁国后,与公子纠在庄公军队的保护下来继任君位。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所以一定要将他押到齐国去。庄公也只好答应。

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一路上,他又饥又渴,吃了许多苦头。来到绮乌这个地方时,他去见那里守卫边界的官员,请求给点饭吃。

不料,那守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问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封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

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我得到任用,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评赏有功的人。我能拿什么报答您呢?”

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亲自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他的副手。原来,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大于自己,所以说服齐桓公这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在寒假里预习、复习很重要,读书写博也很重要。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成语故事》。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故事分别是:毛遂自荐和精卫填海。

《成语故事.毛遂自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曾说过:“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從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真为毛遂的胆量佩服。如果是我,肯定会想“你不选我,我还懒得去呢”。才不会像毛遂那样。

在生活中,如果胆子小,就会失去许多宝贵的机会。有一次,班里要选出五个领读员,我非常想当领读员,可是我不敢跟老师说,结果没选上。以后我要学毛遂自荐。学他那毛遂自荐的勇气。

《成语故事.精卫填海》

精卫原来是炎帝最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去东海边玩儿,可是突然风暴来袭,将她淹死了,于是精卫化身为鸟,立志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把大海填平。

精卫的力气很小,大海一望无际,怎么可能被填平呢?可我觉得,不管是谁,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做,就会有所成就。虽然精卫的力气很小,不可能填平大海,但它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可以鼓舞我们奋发向上的。

《精卫填海》这成语故事使我受益匪浅,我们一定要学习精卫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专横跋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有一个叫梁冀的将军,狂妄自大而且不讲道理。他是皇后的哥哥,属于内戚,所以无人敢惹。汉顺帝永和元年,梁冀被任命为河南尹。他在任期内做尽了坏事,名声十分不好。梁冀之父梁商是一位大将军,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吕放,任洛阳令。吕放进京时把梁冀的所作所为告诉梁商。于是梁冀怀恨在心,派人杀了吕放。他又担心走漏消息,就把吕放宗族全部杀死。

梁商死后,梁冀继任大将军,掌握了兵权。梁冀的外甥汉冲帝即位时只有两岁,朝政由他的母亲代为主持。因梁冀不怕自己的妹妹,所以越来越跋扈。一年后,汉冲帝驾崩,又立幼帝,史称汉质帝。汉质帝十分不满梁冀,虽然年幼,却也能说出有份量的话来。他曾当众指责梁冀横行霸道,蛮不讲理,惹恼了梁冀,被其毒死。梁冀又立汉桓帝,并且更加狂妄蛮横。他专权二十多年,汉桓帝成年后决心除去梁冀,梁冀被迫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