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屁孩日记读后感心得汇集20篇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扎根基层,深入太行山区,三十年如一日的为山区林业发展、农民生产致富殚精竭虑,奉献毕生心血和汗水,最终积劳成疾,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党员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1015

作文

1000

《茶花女》个人读后感心得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茶花女》这篇作品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写的成名作。他的作品不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取胜,而以真切自然的的情理感人,是我读完了依旧身临其境。

茶花女,每当我看到这个名字之时,无疑幻想那书中的女主角是个多么美丽的姑娘,她应该有着宛如茶花一样醉人的美貌。

初读《茶花女》,我一直以为是阿尔芒的父亲扼杀的茶花女的爱情;读完《茶花女》,我才发现,真正扼杀了茶花女爱情的其实是阿尔芒的虚荣和猜疑。

茶花女,名叫玛格丽特,在她应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冷漠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她又再一次倒在了阴冷潮湿的角落,无力再去绽放生命的光辉,再去触摸那让她绽放一时的阳光。天公却做了美,没让她一无所有的离开了人世,而让她保持着美貌离开了人世。

小仲马主要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玛格丽特原本是一个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上了妓女,过上了挥霍无度的生活,她疯狂地寻欢作乐,想要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着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因此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诚心所感动,彼此深深的相爱。然而,阿尔芒父亲的出现,粉碎了玛格丽特的美梦,她被迫离开阿尔芒,后又受到阿尔芒不明真相的种.种侮辱和伤害,终因心力交瘁,在贫病交加中含恨死去。

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因为它激励了我的人生......

作者小仲马在叙述这个爱情故事的同时,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虚伪和残忍,控诉了资本主义的种.种不平。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形象,她将永远启迪着我的人生。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珍惜亲情,乐观向上和对别人充满信任,做到这三点,就能够使我们的幸福永远长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朝花夕拾》是鲁迅追忆青少年时期难忘的人和事以及对师长的怀念,童年时期故事的一本书。这是中国近代散文的佳作,文笔深沉,生动地描绘出清末的生活画卷。在晨曦与黄昏交替更织中,在看不清的路上前进,拾起路边的花,放进思想的背篓。

其中,让我最为百感交集的,是《父亲的病》这一篇。在《父亲的病》这篇中,那些“名医”们的药引子全是稀奇古怪,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什么“原配的蟋蟀一对,经霜三年的庶,败鼓丸子”全无半点疗效,最终让鲁迅的父亲撒手人寰。在我看来,那些所谓的“名医”的本质是草菅人命、毫无医德的庸医,钱,才是他们的最终目地。鲁迅正是通过叙述这件事,来洞穿当时医道荒诞乃至罪恶的本质。

鲁迅曾因父亲的病迟到的原因,在桌子上刻下了“早”这个字,来提醒自己不能再迟到,我想,鲁迅的父亲应该感到非常幸福。现在,只要一提到鲁迅先生,我就会想起那个“早”字。这个字不但提醒着鲁迅,还提醒着我们应该早起勤学,不落后于他人,更提醒着当今我们中国要做到比他国更早发展各方面的水平,科技、军事、文化、经济等等,只要我们更早、更努力地发展,一定能取得飞跃性突破,在世界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其实,鲁迅的父亲的离世看似是医德医道的低下,更根本的原因是当时医疗水平的低下,才导致鲁迅的父亲的病情越拖越严重,最终撒手人寰。当今的中国,医疗资源是人民健康的保障,想想看,一个多病而又寻而无医的国家怎么富强起来?我们需要合理地处理医疗问题,人民才能健康。

由此可见,医疗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耐人寻味的问题,要想尽快让“白衣天使”遍布各地还是有难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查理日记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就是:真的很好看。

于是我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还是百看不厌。

墨多多是一个好奇又贪玩的小孩,自从他生日那天,有一只叫查理九世的狗来到莫多多的家,事情就不对劲了,有一本的亡灵日记,一张画满眼睛的藏宝图,一首恐怖的童谣,让四个各具才能的小伙伴组成秘密少年冒险队,亡灵日记指引他们来到一条拥有无数幽灵传说的古老“黑贝街”,他们遇见了“死神”,看见了发着闪光的绿眼睛……墨多多是一个一天一小祸、三天一大祸的调皮男孩;虎鲨的本名是胡沙,是学校里可怕的留级小霸王;扶幽说话总是慢半拍;尧婷婷有一点娇气胆小,但是有正义感、同情心;查理是一只小狗,本名叫查理九世,是一只有尊贵血统的名犬后裔,它懂人话、会看书、会下棋,喜欢看《名侦探贱狗小五郎》。

这本书还包括很多开发智力的谜题、脑筋急转弯,让我们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童年》优秀读后感心得范本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总在风雨后,总会遇见彩虹 …… "很久以前,这首歌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因为,那是每个人的心声。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的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

我认为>这部书值得用心去读的书。对我而言,童年的梦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的梦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的梦是一座闪亮的桥。>This book is worth reading.For me, the dream of childhood is a colorful road, the dream of childhood is a colorful river, and the dream of childhood is a shiny bridge.

童年是每个人漫漫人生的开端,儿童的心灵,思想是天真无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会影响到儿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响,会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则会让人丧失目标,困惑迷茫。这就像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连开头都把握不好,那么后面又怎么会很好地继续下去呢?

看了>这部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书中告诉我们,要以执著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付出就会有回报,耕耘就会有收获,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一起经历风雨,迎接温暖的阳光——这是>给我的启示。>This book, I was greatly inspired. The book tells us that we must know how to know, not afraid of difficulties, perseverance, and actively treat learning and life!There will be gains. After the sun is always in the wind and rain, let us experience the wind and rain together and welcome the warm sunlight -this is the revelation that >for me.

童年属于你,同样也属于我。当我们内心感到空旷是,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会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生出无限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安妮日记读后感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在慵懒的午后时光,我轻轻合上《安妮日记》的最后一页。闭上双眼,我看见了一位任性骄傲的小女孩正逐渐地蜕变成一位成熟稳重的少女,她,便是令我一见倾心的犹太女生:安妮.弗兰克。 In a lazy afternoon time, I gently on the last page of "Annie Diary".Closing my eyes, I saw a willful and proud girl who was gradually transforming into a mature and stable girl. She was a Jewish girl who made me feel at first sight: Annie Frank.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处在花季中的少女,可以将自己的心事满满地记载自己的日记上;并不知道,原来日记也可以是一位知心的朋友。安妮在她亲爱的日记本贝蒂中,婉婉叙述着。对自然强烈的渴望,对德国纳粹极度的愤怒以及惊险刺激的躲在屋檐下的逃亡生活,在一篇又一篇日记中,跃然纸上。

我咀嚼着日记本中的文字,慢慢地,细细地,唇齿间一阵苦涩在回荡。苦涩?是吧,苦涩。安妮的生活是苦涩的:从之前的小资生活沦落到如今每天只能吃同一样菜;从以前可以在浴室里尽情放歌到现在猫着身子踮起脚尖偷偷摸摸底在一个小木盆里洗浴;从之前对大自然的爱不以为然道现在只可以躲在肮脏的窗帘布后,窥视着大自然独有的魅力……

此刻,我从无尽的作业中抬起头来,向窗外放眼望去:蓝天,白云,柔软温和的如花生油一般的阳光,站在树枝上轻盈地在歌唱着的小鸟,一如每个周末的下午,但一阵莫名的欣喜与感动从内心深处涌出。我欣喜,欣喜着我可以无穷无尽地目睹大自然的婀娜多姿;我感动,感动着安妮让我再一次以感恩之心面对自然。

《安妮日记》让我明白了我为什么要活在这片土地,为了什么而生活。生活,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活地精彩,而不是为了生活而去生活。珍惜所有你现在所拥有的,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它们就会从你的指缝间溜走,当你追悔莫及的时候,你也将无法握住它。人生,就是人们在不断启发并成长的过程,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我们蓦然回首,发现自己曾走过那么多曲折蜿蜒的成长之路,也许会不禁地赞叹,珍惜着过往的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心得通用

全文共 1908 字

+ 加入清单

本书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简单的故事,蕴涵着学习与创业的深远道理!

当我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故事简单得像一张白纸,却在近百年时间内,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无数次学习讨论的热潮。为什么?这本书所揭示出的敬业、忠诚、勤奋的精神,正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而这种光辉随着社会的变革、物质的丰富、价值观的多元化正在慢慢褪减它的光华。

此书扣人心弦的地方,固然也有情节上的起伏跌宕,有一路热带风景的奇光异彩,但这些并不足以震撼人的心灵。罗文故事真正引人入胜、魅力长存的,乃是其昭示出的忠诚信念与敬业精神。罗文故事的内涵说不上有多丰富,但其高尚的道德理念、强劲的道德力量撼人心魄,励人心志,这才是它流传世界、经久不朽之秘。也正因此,罗文在自我的祖国成为“不需监督而具有坚毅和正直品格的人”(乔治?布什语)的象征,“送信”则在更广大的区域和行业内成了敬业与荣誉的象征。如果套用孔子的话说,罗文精神的实质,即在:“言忠信,行笃敬”,虽九死之地,“行矣”。

“言忠信,行笃敬”,是我们古远、基本的道德信条。从上文不难看出,它既是我们中华礼貌的传统道德信仰,也是人类礼貌的共识、共享性精神资源,这一道德律令显然具有普世价值。在执守诚信、笃行职责、勤工敬业、坚定勇毅上,圣贤似孔子,“平凡”如罗文,无疑都是楷模,二者为我们树立起了道德范型和人格参照。

以此检视当下现实境况,诚信、虔敬,尽责、勤业,这些为人与从业的基本道德准则,却有大受冷落、背弃之势。机关部门中依然能够常见不重道德修为、品行不端、人格扭曲,或不勤政敬业、不思进取、敷衍塞责之类的事件。如此种种,原因固然有当前社会变革必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制约着人的道德建构,但其根本原因,恐怕还在行为主体的自律意识与潜力不够强大。道德构成少不了社会理性规范──“他律”,但“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语)。人的“自律”亦即人的自由意志,道德自由是指道德主体在可选取状态下,由自我意志主导择善而从,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拥有这一境界者,无需监督,他们也能不昧良知、良能,不受利诱、胁迫,不屈曲苟且,不委身事恶。他们但凭信仰、信念行事,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不会惟以一己利害与得失,来对外在一切作权衡取舍。上述孔子和罗文,不正是如此吗?

在北仑全面推进二次创业进程中,我们机关干部需要的就是敬业、忠诚、勤奋的自律精神。

要提倡敬业精神。敬业,就是全心全意地对待工作。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事业将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珍惜生命、珍视未来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职责、有义务、责无旁贷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都就应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敬业,离不开对自我工作的认真思考和奉献。你明确自我的工作目标了吗?你为这个目标付出了吗?“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脚踏实地,从此刻做起,从身边做起。

要提倡忠诚。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朋友,需要忠诚;在工作中,为人下属,为人上司,为人同事,也需要忠诚。我们无数次听到这样的教诲:成事先成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忠诚。在我们具体的工作中,你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吗?不利于团结的话你会去讲吗?不利于团结的事你会去做吗?对于上级交付的任务你会全心全意的去完成吗?《致加西亚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共勉:“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对事业的忠诚也正是敬业的表现。

要提倡勤奋精神。勤,做事尽力,不偷懒;奋,振作,鼓劲。对工作没有热情,缺乏主动性,得过且过,用他们的话说是“没激情”不要去埋怨别人、埋怨公司、埋怨社会,要多去想想自我身上的问题,你认真学习了吗?你勤奋工作了吗?你用心付出了吗?通常在这个时代,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快速地变化着,我们每个人都要用用心的态度去适应,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工作。勤奋不是三分钟热情,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为了磨练你的人性,为了美丽你的人生,勤奋地工作。

一些眼前的东西是暂时的,是过眼烟云,而那些精神上、意志上、品质上的磨练才是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许多年后,当我们回忆起这段共同奋斗的日子,沉淀在你记忆深处的不是当时的彷徨,不是无休止的埋怨,也不是受挫时的懊恼,而是那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经历,还有那种从你身上流露出的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敬业、忠诚和勤奋并不仅仅仅有益社会和单位,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英雄雨来》读后感心得感悟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完了《小英雄雨来》,我用了三天时间,我来做个总结。

在这本书里,有一个叫雨来的小孩,是个智勇双全的人。

他是个调皮的孩子,有一次,雨来去战场上看打仗,看着看着热血澎湃,情不自禁就冲了上去,却跑错了方向,冲到了皇军中间,结果被皇军给痛打了一顿,幸好他命大,被李四喜救出来了。

他也是个勇敢的孩子,在雨来小的时候,他并不是和日本人硬刚,而是智取。他把日本人引到八路军准备好的雷区,把一个个日本人炸上天,让日本高级军官没有办法。

在雨来成长的过程中,有战争、有仇恨、有成功、有自豪,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能吃苦。

他长大后,做了八路军高级司令,打了好多胜仗。

英雄,我佩服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撒野》读后感心得怎么写

全文共 2028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着前方,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这是作者在文章末尾留下的话,而两个少年互相救赎的故事,听起来似乎并非什么太大的噱头,没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却偏似一团火引入我胸膛,眨眼便烧得不分西东。

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惊喜与触动只增未减,以至于落笔的一刻,关于此书的字字句句便撞入脑海:那个脏乱喧闹的火车站,那座破败的小城,那张堆满了资料的课桌,那只吉他,那两个熠熠闪光的少年。

我想这可以算作一个爱与救赎并存的故事,却又不仅是如此,大抵可归结为:你我相遇于混沌泥沼,风声卷来以你为名的,可划破凝滞时空的刀锋。你始终有着傲气与挺拔的脊梁,眼中烧满夺九天覆黄泉的一线火光,那火焚出步伐的决绝与一颗永远滚烫的年轻的心,惊醒沉沦的我。胸膛烧出一抔沸腾的热血,过往茫然顷刻间瓦解得分明,黑暗中那线光自你眼中而来,光中是我的剪影。从今便勇往直前,逐风追月,关山难越又何妨?惟愿追随你脚印。

这两个踏碎迷惘的少年,像是终得相逢的剑与剑鞘,更是合二为一的圆。

先说说主角之一蒋丞吧。蒋丞选手,人称丞哥,非典型学霸,精通滑板、弹弓、篮球、钢琴,爱尔兰哨笛业余演奏家,高考市状元省前十,人大法学院学子,是一束光,我所信仰的光。故事刚开始,他也只是个被养父母抛弃,站在破败小城火车站口,脚下似乎只踏着一团虚空的十七岁男孩儿。原生家庭的激烈矛盾,总是被否定,很少享受亲人的温暖,只身前往从未相处过的血缘家庭。而亲生家庭带来的却是更为冷漠的重击,父亲酗酒好赌,家人斤斤计较,他与钢厂这座城的格格不入都将人逼得喘不过气。

但蒋丞其自我意识里的骄傲,对自身对恋爱的责任感,他早已融入骨血的悍勇与狠劲儿,都使他一路上勇往直前,即便咬碎了牙和血吞,也下定决心要离开此地,不能烂在这毫无希冀的小城里。

而另一位主角顾飞,在遇见蒋丞之前,他一个人扛着畸形的家庭,一个不靠谱的母亲和一个精神障碍的妹妹,无际的黑暗与冲不破的枷锁将他禁锢于绝望的牢笼。或许是过早的背负一切与无尽的疲倦,他变成无人敢惹的钢厂小霸王,一个下手不要命的刺儿头。麻木是挣扎过后发觉徒劳的认命,心理问题使他隐藏所有的才华,永远把自己放在被动的,无须照顾的位置上。他从未设想自己的人生会能透进光,直到蒋丞带着摧枯拉朽的热烈出现于他的生命,或许就像顾飞后来的一句话:“生日快乐丞哥,希望你永远笑得像阳光,你是我的阳光。”

我想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对方,大抵会一直被黏稠的黑暗所包裹而永难解脱。所以感谢命运;感谢火车站的初见;感谢那场篮球赛;感谢顾飞挥别过去的那场“危楼跨栏”;感谢那晚丞哥手持弹弓于晚风猎猎的天台,无处不在;感谢丞哥备战高考时大飞极尽温柔的陪伴;感谢暖阳春草下的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句肺腑之言,让过往再多迷茫与苦痛都变得潦草。看着大飞放弃自己却从未放弃他的丞哥,看着丞哥即使被抛弃也从未迷失自我就此堕落,看着他们充满自信与骄傲,坚定与天真,看着他们热烈而纯粹,最浪漫也最动人。

这场意外的相遇,笑与泪、苦与甜,那些在四中、在出租屋的一点一滴,都是无法割舍的记忆,汇聚成只属于他们也只属于《撒野》的峥嵘岁月,更是我前行道路上最有幸拥有的一盏灯。蒋丞和顾飞让我不禁想到王小波曾写下的一句话:”当我跨越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我想,这两个踏碎迷惘在彼此的青春与未来里会始终撒野奔跑的大男孩,也会是彼此唯一的盔甲坚硬,这份力量将让他们披荆斩棘,迎着光去有对方的那个前程似锦。

而《撒野》与丞哥带给我的力量与勇气,同样也是不可计数的。笔者塑造出来的人物叫人动心,却不仅仅停留在动心。读过后爱的是他那些不留遗憾的勇敢,冲破壁垒时的热烈和不畏痛。而自己所希望从中得到的,也是这种不畏痛与砥砺前行的执着。蒋丞和顾飞就像是千万种劫难之中迸出的那线光,让人无论身处何地都愿因其咬紧牙关去追,去狂奔。即便是流血淌泪又有何惧?如何险要,悬崖绝岭,为你们亦当是平地。

这是属于两个少年的故事,他们救赎了彼此,殊不知也将我从黑暗的泥沼中救出。一年多来不乏踽踽独行的时刻,路长路难,走到半途总容易向暗处与自我厌弃倒戈,摇摇欲坠时似乎真如顾飞所作的那首歌所写:“我一脚踏空,我就要飞起来了,我向上是迷茫,我向下听见你说这世界是空荡荡。”可正因为有丞哥,才能在千万次将要坠地时,想放手时咬牙抓的更紧。我因他们试着去碾碎所有恐惧同不可能,始终往前走去。我想丞哥他将一直会是我的骄傲,我的后背,我心之所向,是我人生当途的惊喜,身处无际黑暗莽野时紧握于手心的光。

故事告一段落,梦还没有完,希望他们在人生长路上依旧一往无前,依旧向着光,在彼此眼中撒野奔跑,在每次相对无言之际一个眼神就到老。蒋丞与顾飞对彼此而言是意料之外的意外,对我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更何况梦仍在继续,他们所带来的爱与勇也永不会消磨殆尽,胸膛的热血将始终烧得滚烫,那是少年人燃烧的梦,燃烧的勇气与燃烧的信念。希望我们如书中所说的,都能像对方一样勇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人与海》读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这位老人还是没有钓到一条鱼,读到这我的心纠结起来,是的大家可能已经知道,我在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桑提亚哥是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在海明威的笔下,这位老头看上去很可怜,作者并没有给这样可怜的老头成功,却赋予给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

老渔夫在大海上一无所获的漂流了84天后终于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这条鱼比它的船都长,当得到鱼的老人并不是一帆风顺,他遇到了鲨鱼,经过了殊死搏斗,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这样敢于面对困难的老头让我突然充满了力量,突然有所感言。

人性是强大的,人类本身就有着自己的极限,但是老人一次又一次地向极限挑战,超越它们,似乎永远都不知疲惫的遥望远方,他似乎感到不远地方就是成功,却每次都是失败,就是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重,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永无止境的,它漫长的道路艰难而又充满坎坷,但是只要自己勇敢而又顽强地用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会是永远的胜利者。

鲨鱼似乎吃掉了你的成功,吃掉了你的幸福,但是它没有打败你坚韧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类简史》读后感心得通用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信任?人是怎么互相认知,互相沟通,甚至会互不认识,却在一起合作?

让我们从远古时代谈起。“八卦”——现在的我们对此兴趣满满,却不知若没有“八卦”,就不会有我们美好的今天和未来……

人与人的交流是有限度的,我们只会和父母、家人和兴趣相投的人一起沟通、交流。

那我们怎么和别人交流呢?那就是在背后讲别人“八卦”,让不相识的人通过你的“传导”,互相认识。

是不是听起来匪夷所思?比较匪夷所思的还在下面呢!“八卦”这种方法伴随着一个数字——150个人。

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字,人们“八卦”的信息就会爆炸,就会无法和平相处,无法正确认识对方了,这又该怎么办呢?

“门槛”总是要过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虚构故事。试想一下,法律、正义、人权、国家、宗教是原来这片土地上拥有的吗?

不,不是。它们只是一个故事,一个虚构的故事,它们让成千上万的人同心协力。这些人也许从未谋面,却能在一起工作,一起合作,甚至一起生活,更甚至心连心,永不分离。

为什么会有金钱?因为这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叫“金钱”,一个全世界人人都相信的故事。那为什么“金钱”这个故事人人都会相信,而其它的故事,比如“信仰”却会出现水火不相容的教义——不同的故事呢?

因为信仰的是自己相信,但金钱的是“别人相信”。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印度与地中海地区开始贸易的时候,商人们发现一个天赐良机——印度人对黄金兴趣寥寥,黄金几乎一文不值,而在地中海人人垂涎黄金,黄金价格昂贵。

商人们利用差价,赚上一笔。这使印度市场的黄金需求暴增,价格水涨船高;而地中海则因“物不再稀也不再贵”,黄金价格下降;比较终黄金价格统一。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黄金所代表的“别人的相信”,使人人都相信了黄金是珍贵的。有了对黄金的相信,“金钱制度”拉开了帷幕,人们拥有了一个万物可换,万众相信的东西,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它让全世界数十亿人能够合作,进行各种贸易和生产活动,并让我们相信物有所值。

讲到这里。你的脑海里一定跳出了一个词:八卦→虚构故事→相信黄金→金钱制度→信任!不错,就是信任。

金钱让我们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但信任远不局限于金钱——荣誉、忠诚、道德和爱更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信任有时是与生俱来的,有时是互利互助的,有时更是在制度里形成的。

信任永远不会完整,永远不会永恒,你不会永远得不到信任,也不会轻而易举地拥有信任。

不管你有多伟大,是信任让你快乐,让你感受到活着的牵伴和意义!有了信任,才有了人类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雷雨》读后感心得

全文共 1926 字

+ 加入清单

雷雨》是曹禺先生久演不衰的代表作之一。其成功首先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给读者、观众呈现了一些个性丰富、情感饱满的形象:虚伪的周朴园,隐忍的侍萍,懦弱的周萍,天真、单纯的周冲和四凤,猥琐的鲁贵,斗激的鲁大海而最有雷雨气息的就是敢爱敢恨的繁漪。她,作为一个受了新教育的中国旧式女人,为了挽留她转瞬即逝的爱情,她不顾一切地燃烧了自己,也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枷锁。或许,曹禺先生想说:一只飞蛾扑火只能牺牲自己,可无数的飞蛾呢?那将会是一场雷雨。

在繁漪出场前,曹禺先生给了她一段冗长的舞台提示,清晰刻画了她的形象。这是个绵里藏针的女人,一个内心燃着野火的忧郁太太。当她陷于情感的冥想中,忽然愉快地笑着;当她见着她所爱的,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脸上,两颊的笑涡也显出来的时节,你才觉得出她是能被人家爱的,应当被人爱的,你才知道她到底是一个女人,跟一切年青的女人一样。毕竟,她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所以,这段提示就写出了繁漪的本质特色:她敢爱,她敢狂热地用真心追求爱情;她敢恨,她能反抗一切阻碍她守住爱情的力量。于是,在接下来的七次出场中,三次对周萍的倾诉,三次情感的爆发,三次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她唯一的动机就是阻止周萍离开,留住她的爱情!虽然悲剧发生的直接推动力是她,可她的动机就决定了,这是个可怜可爱可敬的女人。

在第一次出场中,她与各主要角色的关系就在对话中一览无余。对四凤,她有难以掩饰的嫉妒,可还没忘端着太太的架子;对周冲,她爱儿子,可又不能全心全意地做个好妈妈;对周萍,她表面客气,可话里藏话;对朴园,她反抗的同时也努力压制愤恨;还有知道她秘密的小人鲁贵,在旁存在威胁。她的生活处境和心理状态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次出场她与萍独处,直接向萍诉衷肠,也是首次情感爆发。她对他揭开周朴园的虚伪面具,希望萍能和以前一样同情她的处境,救人救到底。可萍一味退缩。我希望你不要走。繁漪直接吐露心声,可萍依旧不理会。她大骂:都是没有用,胆小怕事,不值得人为他牺牲的东西!我恨着我早没有知道你!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的欺侮。她的敢爱敢恨,她的反抗精神,随着这几句话声声砸在观众心上。

第三次出场,繁漪为着留住周萍,采取了首次行动说服鲁妈将四凤带走。这个行动,使得鲁妈有可能来到周公馆,从而与周朴园重逢。但其实,这个行动也能反应出她的可爱之处。她作为有地位的太太,完全可以直接将四凤辞退,甚至迫害,在那个年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可她客客气气地与鲁妈交谈,聪明地让鲁妈自己提出将四凤带走,还送四凤旧衣服。所以繁漪也是无可厚非的。

接着第四次出场,她得知萍要在晚上去找四凤,激起了对萍的第二次挽留。上次她还企图诱发他的同情,这次,失望的她直接威胁他: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的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小心,现在风暴就要起来了!这为她之后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果然,她第五次出场就开始了报复行动。这次出场十分短暂,连一句话也没有。她只有一个动作在窗外关上了窗户。这个行动使周萍与四凤的关系暴露在鲁妈面前,矛盾进一步激化了,真相也愈发有机会浮出水面。

到了第六次出场,她的脸惨白而冷酷,爱和恨烧尽了女人一切的仪态,她像是厌弃了一切,只有计算着如何报复的心念在心中起伏。见了朴园,她轻蔑而暴躁地反抗他的意志,倒真有些病态。而见到周萍,不甘心的她发出了最后的挽留。开始她和之前一样,想用自己即将成为疯子的可能博得萍一丝怜悯,可萍却一了百了的激怒她。这时,她的情感第二次爆发,眼睛里射出疯狂的火。然而这次的疯狂并不是表现在大吼大叫上。她压制了自己,变成了低声下气地说话。一直是无畏反抗,尖锐威胁的她,此时一反常态,扔掉了她最宝贵的尊严。这最后的恳求实在令人酸楚,然而还是失败了。

她很清楚她留不住周萍的心了。可她不愿放过最后一个机会,哪怕只是为了报复,不让任何人有好日子过。于是,她第七次出场了,进行了最关键的行动。在周萍就要带四凤私奔的时候,她锁了门,还叫来了周冲。没想到善良的冲丝毫不阻拦哥哥和四凤,一气之下,她的情感彻底爆发了。她不顾一切地把她的爱情公之于众,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虽然明明知道爱情已逝。众人愣在原地时,她借着火样燃烧的勇气,便拿出最后一张王牌,喊出了周朴园,让全家人面对面。至此,她自己一个人,一步步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推向了真相。最后再让自己跌落下来,成为彻底的疯子。

就是这样的三次挽留、三次行动、三次爆发,繁漪,一个单薄的女人,用她对爱情的执着、对压制的反抗,飞蛾扑火般地燃烧了自己,却打碎了一个封建家庭维系了一个世纪的辉煌假象。在那个只能制造悲剧的时代里,这么个扑火的飞蛾,恰恰也是星星的希望之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羊脂球》读后感_读书心得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高贵与低贱同在,可真正低贱的究竟是谁呢?

伊丽莎白·鲁塞,绰号羊脂球,出身卑微,因自己的工作而被视为不贞、肮脏之人,遭人唾弃,可她却有着比常人更为伟大的爱国精神,她或许并不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大事,但她至少有一颗实实在在的爱国心,而不是虚伪的把爱国义务挂在嘴边让别人赞扬!

贵族、政客、商人、修女等所谓高贵者,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肮脏。在他们眼中的不贞之人,在他们饥饿时,落魄时,遇难时为他们做了更多的贡献。在他们讥讽的,嫌恶的,嘲笑的眼光下,羊脂球尽管蜷缩在阴暗的角落,可她周身边闪现的光芒使得她更显高贵!她在为这些所谓的高贵的人做出了那么多,原以为会换来其他人真正尊敬的眼光,可一心想要和平相处的羊脂球在做了那么多后,换来的是什么?是一群吃人不吐骨痛的狼更为凶残的掠夺和假正经的愤然!

这群自凛为上流社会的人,在羊脂球解决了他们的饥寒后,在解救了他们的困境后,所付出的只是更令人胆战心寒的掠取!这是一群什么人?牲口?不,在任何人遇到这种状况时,或许这样选择也是迫不得已。真正令人觉得悲哀的却是在普鲁士军官要求同羊脂球过夜,而羊脂球的严辞拒绝时,那样一群似狼的人啊,为了自己能够安全离境,不惜用尽一切代价,施展各种伎俩迫使羊脂球就范,以为大家解围。这群悲哀的人啊!

“高贵”的伯爵夫人啊,瞧!您不正握着您眼中卑贱的“姑娘”的手吗?哦哦,您是在向她道谢?那为何不收回您眼中的轻蔑?为何要伸出手露出原本遮盖的严严实实的闪亮珠宝?这不就是轻蔑?

亲爱的羊脂球,为何要哭泣?你是真正高贵的人,只有你配得上自天际飘下的纯白的雪。不要躲在角落,你的人生应是站在最高的舞台,向下睥睨那一群真正卑贱的人!伊丽莎白,多好的名字啊!

真正的人,在角落里低泣,呜咽、而那一群狼就在一旁张牙舞爪,夺走了她的一切,他们是比敌人更恐怖的存在,这群狼又活得到多久呢?

伪善之人永远只会同动物在一起,不!这样也是侮辱了动物的存在!

这就是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活着》500字读后感心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乘复习功课的间隙,我把《活着》给看掉了。余华的这本书早有所耳闻,可是一向没什么时间,到是张艺谋的电影先看过了。读过原著之后不由得赞叹这书天生就是本很好的剧本,我想编剧更本不用改什么。故事的描述镜头感十足,是我最喜欢的那种讲故事的模式。作者的文字并不华丽,但平实中却充满了力量,是一种能从内心感动你的力量。我不想说什么涉及灵魂的字眼,可能书看多了就不太容易随便给感动了,但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我推荐。期望每个人读过之后都会有自我的感悟

给出一段书中的文字,大家欣赏下:今年,在春暖花开的三月,我在一个直径仅有10厘米的小碗里种下了我最喜爱的喇叭花。当时,我想它发芽就行,因为种子是捡来的。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我明白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百年孤独》读后感心得感想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百年孤独》看完了。

有乌尔苏拉在真好,再怎么不幸也能顽强支撑着,整个家族唯一正常并且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的人,有她在的时候,家还一直是家。

其实提取大纲出来体系也没有多复杂,上校的战争事件作为大篇幅也着重在背景渲染,厉害之处在于无处不在的魔幻之笔。

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害怕生出猪尾巴孩子,到最后一代被蚂蚁运走的猪尾巴孩子,就连那摇摇欲坠层层打补丁似地叠加了一层又一层时代风霜的承载了无尽孤独的大房子也将被即将到来的飓风所卷走,布恩迪亚家族将不复存在。

有种命运嘲弄般的气愤、无奈到无所谓,那在每一代不曾被完全放弃破译的神秘莫测的羊皮卷,其实就是记载着整个家族变迁的预言,但永远也称不上预言,破译出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历史尽头。如果能早点破译出来那么能改变历史么?或许没有关系。从每一代沿用第二代名字开始就意味没有一个正常人和历史重演,乌尔苏拉曾经试图按着教皇的目标培养一个纯正的子孙都失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男生日记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共同的感受和需要,核心是尊重与爱,既包括对对方的尊重与爱,也包括对自己的尊重与爱。沟通,不仅仅是和别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和自己沟通。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很多时候,这来源于内心的恐惧。

异化的沟通方式,包括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鲁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傅雷家书》读后感心得1000字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这本书后,心中似乎只留下一种感觉,那便是温暖。———导言

记得初开启这本家书时,心中还并不是十分期待,因为想想只是家书,除了父母的唠唠叨叨,还能有什么呢?但是,之后,我很快否定了我幼稚的想法。

在保存仅少的傅聪家信中,我可以看见他的成长,,从一名上台表演忐忑不安、情绪化的钢琴家,晋升为初露锋芒的音乐家,转变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最后便成为了一个活得有价值的人。这一过程,我们见证并感悟着,正如傅聪父母教育他的信条一般;“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他做到了,他通过自己无数次的努力做到了,不是吗?

其实,在这本书中,每一篇家书都有一段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去铭记,所以,我既不想错过任何一段,也不愿显得过分啰嗦,思索之下,我决定来分享一下较我而言印象比较深刻的几段内容。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名翻译家,一名父亲,一位园丁,傅雷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这样的原则也同样感染着他的两位孩子。是的,在学问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在晚年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仍坚持译书,还能够将优秀的书目推荐给自己的孩子阅读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这一点,让我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在艺术方面,从家书中可以看出他对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曾在傅聪远赴国外时,与其共同探讨中国的诗史,他们父子共同地崇拜李白,认为李白是天纵之才,但也同时提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思想。他们也喜爱田园诗,认为其洒脱自然古朴,可使人心神安定,舒适安闲。而欣赏诗作毕竟侧重于精神,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他不止一次地叮嘱傅聪去大自然中走走,多沉思默想。也曾说过:“人需要不时跳过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与想法,也能有正确的自我批评。”对艺术有这样深刻的理解,带给我的震撼很大,在真理方面,我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永恒不变。也许是我的侧重点不同,我希望以父亲、朋友这样的角度去看待他。就此一笔带过了。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即。”这段话仿佛给了我当头一棒,使我顿时清醒,是啊,许多人都在追求完美,但它真的存在吗?就算再美丽的艺术品也会有瑕疵,又何况是我们人呢?面对生活中种种困难,只要坚信这只是一种考验,那么当我们跨越这一道道坎,便会变得更坚强,不可击倒。那么我们便不会在意完美的虚有虚无了,而只关注生活的幸福与人生的意义了吧!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谁胜谁败,而是个人的隐忍与舍弃,放弃斗争,以换取精神上的和平宁静,即所谓幸福,所谓极乐。

在这本满溢亲情的书中,我体会到了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珍贵,艺术是历久弥新的,纵使它不完美,但正是因为它的不完美,才能使我们互相包容,互相扶持,才构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人类家园。

在此,我向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为你们的苦心孤诣,为你们的呕心沥血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通史》读后感心得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吕思勉是一位具备史才、史德和史识的历史学家。《中国通史》是吕思勉的第二部通史著作,由于成书于国难当头、日本侵略中国最危急的时刻,所以《中国通史》在很大程度上肩负起了吕思勉期望的宣扬民族文化、砥砺民族士气的重任。在本书的出版序和绪论中,我了解到吕思勉先生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在那个民族生死攸关的年代,在漫天硝烟中,先生为满足大学历史教学需要,呕心沥血编写此书,留下了堪称经典的通史。

与同时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中国通史》在内容和思想方面都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备受世人关注。上编主讲文化现象,下编则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讲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叙述中兼有议论,上下两册各自为篇,相互贯通,采取了一种新的体例,即将政治和经济文化平行叙述。有评论家认为“这种体例表面上是把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割裂开来,实际上却是将政治军事的发生放置到了文化发展的内涵中,并且从根本上解释了几千年来政治发展的内在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更加突出了文化史的重要地位,不仅使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自成系统,而且使政治军事是通史,社会经济文化也是通史,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新颖独特。”

历史到底是什么?是前车之鉴?什么是前车之鉴?答曰:昔人所谓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实测,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所谓“法戒”。吕思勉先生告诉我们,世上没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谓相同,都是察知不精,误以不同之事为同罢了。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这正是史学之所求,对以往的事实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现社会,因以推测未来,指示我们进行的途径。

先生在抗战时期编写此书,对于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尤为重视,比如讲兵制、讲朝代更替、讲民族对外战争都有所侧重。不仅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讲历史,更是带着读者去探寻历史事件背后的“理”,了解历史的真正形态。在当时艰苦的治学条件下,能遍览古籍,用渊博的学问理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脉络,成此作品,这种精神和能力,是吾辈所远远不及的懂得民族的历史,从历史中找寻审视现实的视角,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是我们树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我辈仍需努力,不忘历史,不忘初心,将民族振兴的重任担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学生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朝夕拾》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猫和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这两篇在中学时代曾经读过。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回想我们儿时假期,抓蛐蛐、下河游泳、抓鱼等,体味如今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他常常会忘记戴领结,冬天也只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在我看来,藤野先生对工作的极其认真,是绝对不会被读者所忽略的。藤野先生把鲁迅的讲义都用红笔修改过了,就连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通过藤野先生的穿着和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负责做比较,写出了藤野先生高贵的品质,也体现了鲁迅对他的景仰。藤野先生对中国的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是让我觉得很景仰的。再把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生的蔑视拿来对比,就更加体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他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童年,在随着你我的长大渐行渐远,或许它会消失在人生的尽头,但它却留在了那一片片琐碎的记忆,闪耀在星空中,虽然只是点点微光却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的时代中,不如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品一品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童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稻草人》读后感心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里,叶圣陶老师写的童话陪我度过了两个月的漫长寒假。其中《稻草人》让我印象深刻。稻草人是个稻草人。它插在庄稼里,用大米赶走麻雀。它虽然不会动,不会说话,但心地善良,想帮助受苦的人。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稻草人目睹了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

稻草人的主人是个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生病去世了。老太太眼睛昏花,什么都看不见,还要靠种稻田养活自己。每年庄稼都有饥荒,每年收成不好。今年,在一个好天气之后,大米被昆虫吃光了。稻草人担心主人承受不了年复一年的悲伤。他急得不能全身跳开虫子,却不能动弹。

一个钓鱼的女人带着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孩子在船上钓鱼,想给生病的孩子煮鱼粥。当孩子口渴时,渔夫从河里舀了一碗河水,倒进孩子的嘴里。孩子咳嗽得更厉害了,只有喘气,然后就没声音了。即使孩子病得很重,渔夫也没有空闲时间和时间照顾他,只好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留下。孩子多可怜啊。稻草人迫不及待的给孩子打柴泡茶。然而稻草人别无选择。虽然心里很难过,但也只能叹息哭泣。他像一棵树一样被埋在土里,连半步都不能动。

稻草人是个不会动的假人。很多事情做不到,但我们可以做任何事情。即使是哑巴也想帮助受苦的人,所以我们更应该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帮助别人是理所当然的。这样说很难吗?需要帮忙吗?会让别人觉得你很体贴。我希望世界上有更多像稻草人一样善良的人,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成为一个美丽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傅雷家书》读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国演义读后感高中心得体会

全文共 182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文学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无论是乳臭未干的孩童还是风烛残年的老者,只要你提及《三国演义》,他们都能与你乐道几句。相比《三国演义》,它的“老祖宗”——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也是毫不逊色。这个国庆假,《三国演义》读过不谈,恶补了一下《三国志》,那么,就分享一下我对两部宏伟巨著的小看法和小感触吧。

两者,一为正史,一为野史,或者是小说更加恰当。这很大程度决定了两者的不同,小说是写给读者看的,所以它需要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成功的人物形象支撑。正史写给当朝统治者看的,所以它需要的是在政治方向正确的情况下,尽量还原历史原貌。

既然这样,那陈寿和罗贯中笔下的同一段历史,肯定会碰撞出不少火花。举几个让我印象最深的例子吧。在众所周知的《温酒斩华雄》中,关羽第一次展现了自己的高超武艺,在群雄中脱颖而出。正史却记载,华雄是死于孙坚的古锭刀下。当身边有些人还以为阿斗是孙尚香所生的时候,《三国志》却只是“权稍畏之,进妹固好”一笔带过。黄巾军起义首领张角,演义中说他乃是个“不第秀才”,然而当时还未有科举制,汉朝还是用“举孝廉”选拔官员,科举是隋文帝之后的事,三国时,哪来秀才之说?要说演义中刘关张一同作战,最经典的桥段非《三英战吕布》莫属了吧,结果《三国志》一翻,妈耶,虎牢关一战,吕布也是败给了孙坚!可怜了我的江东之主呀,功劳全算在了刘关张头上去了。这也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罗贯中神话了刘关张一波人,丑化了我们的“奸雄”曹丞相,于是小说善恶两派全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我们同样人才济济的江东,就只能沦落到打酱油的尴尬境地了。

刘关张赵马黄诸葛的神化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即使他们可能不那么真实,但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历的人物了,而更是伟大的艺术形象,当然,这都没什么。但是,在这里我得为被丑化的曹丞相“美言几句”。这位世人皆知的大奸雄,在演义中是名奸诈多疑的角色。让他成为奸雄的,有这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大“功劳”。演义中记载,曹操欲刺董卓未遂,于是四下逃命,逃命过程中,借宿在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夜里听到磨刀声,疑心人要杀他,便屠了别人一家。“却见缚一猪欲杀”,原来是要款待他,便继续奔逃。路上偶遇“手携果菜而来”的伯奢,曹操虽然知道他是好意,但怕伯奢知道后带人追杀,“知而顾杀”。陈宫问其何故,曹操便留下了这么一句豪言壮语。这句话《三国志》中不曾记载,它的出处是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具体有三个版本,《魏书》说,伯奢儿子要打劫曹操,曹操被迫杀人。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怀疑人家要他命,便杀了他们。《孙盛杂记》中说是曹操听到人家“食器”声,以为人家要杀他,杀了人全家,“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显然罗贯中选择了《孙盛杂记》的说法,但他改编的有些不那么真实,说磨刀就算了,还说是杀猪,难道,曹操能听到微小的磨刀声,却听不到撕心裂肺的猪叫么?就算曹操真的说了这么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我依然要说,首先曹操是凄怆地说的,只代表当时就事论事,而不是他的人生观,更没有说是“天下人”。其次,这句话,我觉得有两种意思,宁可以译为“宁可”,但也不是不能翻译成“难道”,类似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时“毋”也有“不能”和“没有”两种意思,那么就是说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难道只要我负了他人,就没有别人负我的地方吗?”裴松之是公元372年出生的,是南朝人,当时没有标点,我这么翻译也不能算错。

如果说曹操还有什么黑历史的话,那就是大军屠城徐州了。演义中说陶谦手下投降的黄巾军又惹事,杀了曹操父亲夺了其家产,落草为寇,然后曹操蛮不讲理屠了徐州。而《三国志》中则是直截了当的说杀他父亲的人正是陶谦,虽然手法还是很极端,但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

毛主席,也非常欣赏、推崇曹操,主张坚决为曹操翻案。1918他还曾特地前去许昌瞻仰魏都遗迹,并与罗章龙合作一首《过魏都》。在他的《沁园春雪》中也可以看出,他认为,无论是秦王汉武,唐高宋祖或是成吉思汗都缺乏文采,然而曹操不仅是颇有军事才能,还能称得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历代皇帝能说在文学上有造诣的,能和曹操相提并论的只有李煜了,但高晓松却说:“光从统治者的层面来看的话,李煜都不配给他提鞋,两只手都提不起一只。”

其实,对于三国,还有很多可说的,但由于篇幅原因,我选择了这个性格复杂,后人颇多争议的,也是我很喜欢的人物——曹操。一孔之见,翘盼高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