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藏节有什么习俗(精选20篇)

浏览

2210

作文

1000

护士节习俗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洁白的燕帽,象征着圣洁的天使;燃烧的蜡烛,象征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每逢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医院、护士学校等都会举行庄严的护士授帽仪式,并庆祝节日的到来。

授帽仪式是护生成为护士的重要时刻。在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像前,伴随着平安夜的庄严乐曲,护生直跪在护理前辈面前,前辈为护生戴上圣洁的燕帽,护生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站在南丁格尔像前宣读誓言。

我宣誓: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履行护士的天职;我宣誓:以自己的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我所护理的每一位病人;我宣誓:我将牢记今天的决心和誓言,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护理事业。

神圣而庄严的授帽仪式结束,护生正式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她将学习和发扬护理前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她将履行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人道主义护士天职,把真诚的爱心无私奉献给每一位病人;她将为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奉献青春与热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个习俗的由来是因为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不忍看到祖国沦亡,人民流离失所,自己却无能为力,心灰意冷之下跳入汨罗江,后人为了悼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包粽子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咸和甜。龙舟下水喜洋洋。”大家都听过这首歌谣吧!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一家人都会分工合作,爸爸负责买材料,我负责洗粽叶,包粽子的任务就落到妈妈身上了,当然我也会在旁边协助。

首先,我们先拿出以下的材料:粽叶、芦苇草和炒好的瘦肉、香菇、虾仁等。然后我开始了我的工作,先把粽叶放入水中清洗干净,放到一旁,再把包粽子的糯米放入水中,洗干净,递给妈妈。接着我看着妈妈拿了一捆芦苇草,拴在门环上,再拿出一片粽叶,折成漏斗状,把糯米放入“漏斗”中,接着放入炒好的香菇、瘦肉等配料。最后在上面放入糯米,包住配料。最后用粽叶把所有的东西严严实实地包好,拿出芦苇草把粽子绕上几圈绑住就完成了。过不了多久,妈妈就包好了几十个粽子。真是太厉害了!

妈妈说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高压锅中煮半个小时就可以吃了,听到这句话我就开始流口水了。我等啊等,终于,热气腾腾的粽子出锅了,看着这些美味的粽子,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吃了起来。“哇,好烫!”我赶紧吹一吹,继续塞进嘴巴里,“好香,好吃!”我不由得连连赞叹。包粽子也有我的一份功劳,所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美味了!

赛龙舟

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就是赛龙舟。

端午节下午,吃完美味的粽子后,爸爸带我到佛昙镇看赛龙舟。那里真是人山人海啊!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才从人群里挤进去,抢到了看赛龙舟的“VIP”位置。

比赛快开始了,随着鞭炮声响起,来自各个村的十二条龙舟,一字排开。你瞧,那些龙舟一艘艘威风凛凛,像一个个守卫边疆的战士。每条龙舟都有一个负责吹哨子和打鼓的指挥员,负责划龙舟的是十四个人,每条船总人数为十五个。各个队伍分别穿着不同颜色的队服,红色、蓝色、绿色等,队伍名称也以衣服颜色来命名为红队、蓝队等。他们每个人头上都绑着红布,上面写着两个苍劲有力的黄色大字——“奋斗”。

比赛开始了,十二支龙舟队伍严阵以待,裁判员一声令下,十二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射了出去。各支队伍使出看家本领,队员间团结协作,动作整齐划一,娴熟奋力地向前划去。顿时人声鼎沸,有的喊:“蓝队加油!”有的喊:“红队加油!”喊声惊天动地,每个村都希望自己能赢。一艘艘龙舟迎着汹涌的浪花,在河面上划出一条条长长的波纹,都不甘示弱地你追我赶。

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突然,有一条龙舟出现了状况,原本领先的蓝队因为指挥员出了状况,指挥出错,打乱了队员们的划船节奏,他们手忙脚乱,还差点翻了船,四周的观众一起发出了“啊”的惊叫声,都感到有点后怕呢。但这点小挫折并没有使蓝队失去信心,指挥员调整好心态,跟上节奏,奋力吹哨,加油打鼓,队员们再次迸发活力,团结一致地使劲向前划去!

激烈的比赛落下帷幕,蓝队因为永不言弃的团队精神一举夺冠。他们的精神使在场的观众既佩服又感动。

端午节让我更加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和端午节的习俗,也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更让我领略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习俗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到了,也就是新年快到了,老人说,三十是个重要的日子,在那天要包包子,做花糕,蒸豆包,吃年夜饭······今天我要讲的就是——放炮!!!!

有首歌唱的好啊,“新年到 新年到,新年到,提花灯,看花炮。小娃娃,长一岁,走路不用妈妈抱。”放炮是儿童的本性,像我这样的“宅女”肯定会找点乐子,放炮玩。

今天啊,我就准备了,好多炮,毕竟我是老手了,拿着火机,点燃引线,在快速扔出去,三五秒后,就会响一声,“黑旋风”煞是好玩,点燃引线后,扔出去,它先是旋转几圈,放射出彩色的光芒,然后才会响一声。

又一次,烁烁(老家的伙伴)点燃一支“黑旋风”,拿在手中,抡了几圈,扔得高高的,刚扔到天上,就开始旋转,散发光芒,好像来了一位袖珍的美丽仙女,带着靓丽的花环,下凡而来。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拍手叫好。

飞飞把炮的引火线部分堆在一起围成一个圆,快速地把点燃后的炮的火花放到圆的中间,自然就把所有的抱住都点燃了,然后这些爆竹就会炸开来飞到天上,然后砰的一声,爆炸!!!!!!!

自然,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小精灵,会在晚上八点半的时候,聚在一起,看看那家的灯还亮着,如果亮着,我们自然就会进行“恶作剧”,把一个爆竹点燃,趁着夜黑,扔进这家人的院子里,就等着那一声,“彭”的一声响。

听了这些,坐在电脑前的你是不是有些蠢蠢欲动了吧?不用担心,不会点的,要知道,学习点炮才是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过年的习俗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期待了很久的除夕夜终于来临了,今天我家来了许多亲戚,奶奶、叔叔、婶婶、小哥哥、姑父、姑妈和二哥哥,顿时,家里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一片。

妈妈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有年糕、螃蟹、(.)大黄鱼、萝卜、虾、春卷……我在一旁看得口水直流。这桌上的菜有很多讲究,比如:吃年糕,正所谓年年高,其中黄、白年糕还象征着黄金白银,给予了新年发财的愿望;吃火锅说明红红火火;吃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象征着“吉庆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吃好后,就听到外面到处都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边的响声还没结束,那边又响了。大过年的,为什么要放鞭炮呢?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十分可怕的怪兽,叫年,在每年的除夕夜,都会出来吃人或家禽家畜,弄得民不聊生。后来人们听说年害怕红色和爆竹声,就用放鞭炮来驱赶年兽。以后,人们年年在除夕都放鞭炮,年再也不敢来了。到现在,放鞭炮成为了一种新年习俗,示意旧岁平安。我家也不例外,不过为了环保,爸爸只象征性地放了一串百子炮。

新年习俗其实还有好多,祭灶、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请神、拜神、送神、烧香、燃烛、挂灯笼、拜祖先、拜年、收压岁钱等等。其中,收压岁钱是小芽儿们最喜欢的。比如说我,爸爸、奶奶、婶婶和姑妈都每人给了我一个红包,心里面别提有多

开心了。每次拿到一笔钱,我就想怎么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帮助有困难的人,买学习用品,书等等。

这就是我们的新年习俗,这些习俗使我知道了中国文化底蕴的丰厚,也让我更加的喜爱过大年的习俗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时候有许多习俗,比如拜年、守岁、放鞭炮、吃年夜饭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包饺子。

过春节的时候,我吃着美味的饺子,便跃跃欲试,想自己做一回饺子。因为是第一次做饺子,妈妈帮我减少了一些难度,饺子的馅儿帮我做好了,饺子皮也扞好了,用皮来包馅儿的任务就交给我了。我自以为包饺子是很简单的事情,所以便不仔细做,结果刚刚做好第一个,我就出了洋相。我往薄薄的饺子皮里放一大块馅儿,心里想:馅儿多放一些,吃起来才过瘾。可是饺子皮小,不能把馅儿全都包起来,我没把馅儿取出一些,而是继续用劲压饺子皮。接着那饺子皮承受不住我施加的压力,皮破了,馅儿一起都露了出来,然后我也没多想,就将错就错,又拿来两张饺子皮,把饺子上的大洞补起来,最后包出来了一个“巨无霸”饺子,它的大小一个抵三个。第一个饺子失败!

第二个饺子在包的时候,我吸取了第一个饺子的失败经验,只放了一点点儿馅儿,后来看包得太扁了、太小了,就只好把它拆开,往里面继续放馅儿,只是拆皮的时候用力过猛,饺子皮居然不争气地又破了。第二个饺子再次失败!

第三个饺子,大小适中,终于勉强成功了,接着我就以第三格饺子为基础,又饱了许多成功地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想:果然是自己包的饺子最好吃。包饺子就是我最喜欢的春节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明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吟起这两句诗时,然后我总会想起刚刚过去的清明时节的情形。

4月4日,我和爸爸、妈妈及亲戚们从三亚回老家,坐在车上,一想到要拜见已去世的爱我的老太公,我的情绪忽有些激动、悲哀。经过一个多钟头的奔波,最后回到了爷爷家。爷爷家里人很多,有大人、小孩,热闹极了。

吃完午饭,大人们开始拿起锄头、铲子云坟地给坟墓“大扫除”,然后妈妈和婶婶们忙着煮拜祭祖先的饭菜。下午二点多,我和表弟跟着大家去坟地。

来到坟地,爸爸、大伯、叔叔等人忙着给坟墓打扫、贴红纸;我和表弟绕着老太公、老太婆的坟墓追赶打闹。这时,表哥陈泽鼎戴着草帽扛着锄头忽然大喊一声:“我就是关羽,谁敢欺负我!”惹得我和表弟哈哈大笑,但一想到老祖宗,我就停止了笑声。大人们干完活后,便在老太公等人的坟地上摆上丰富的菜肴、点心、牛奶、水果等等,然后待烧香后,我们子孙便在草席上跪拜祖先。我悄悄地观察大人们,只见他们的表情很悲伤,我心里也很悲伤。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在心里自创了一首诗:“清明时节阳光烈,此人回乡过清明。摸了坟墓看墓碑,此时想起老祖宗。”

当拜祭完老祖宗后,我心里想:明年我还要来拜老祖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腊八节的习俗和故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寒冬里的浓浓暖意】

一个寒冷的周末,外面天寒地冻,地上的冰雪还未完全融化,我们铜陵日报社校园小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开发区的安徽老家酒业,参加“穿越千年,体验传统,我们来过腊八节”活动。

一走进酒厂,我们远远就闻见浓浓的酒香。我们先后参观了藏酒阁、酿酒坊,倾听了民俗文化老师俞俊年爷爷的讲座,我们还动手剪窗花、绘年画。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俞爷爷的讲座。

俞爷爷的讲座从阳历和阴历开始讲起,告诉了我们腊八节的由来,以及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俞爷爷说,农历十二月,又被称为“腊月”。因“腊”与“猎”二字在古时通用,冬天又是一个打猎的大好时机,大家将打到的猎物先用来祭祖,“猎祭”逐渐地便写成了“腊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制定历法,将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叫“腊日”。

俞爷爷还说,在腊八节喝腊八粥不仅能驱散寒冷,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腊八节这一天,有许多志愿者为市民送去了腊八粥,还有许多单位为市民提供免费的腊八粥。这让我想起来今年冬天,妈妈住院的日子里,我和爸爸每天都要给妈妈煮八宝粥吃。妈妈说,她最喜欢吃家里煮的粥。我想,妈妈吃我们煮的粥时,心里一定暖暖的。

在活动的最后,老家酒厂为我们准备了热腾腾的腊八粥。吃着腊八粥,我感觉非常甜,而且心里暖洋洋的,一点也不感觉冷了。

活动结束,我们走出酒厂,太阳高照,一股暖意涌上我们的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潮汕的中秋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283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因此时处于一年四季中的秋季中期,故称中秋,也称仲秋。潮汕地区也有叫“八月半”的。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是夜的月亮比其他月份更圆、更亮,因而人们仰望天空皓如玉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与亲人团聚,远在他乡的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因此,中秋节又称 “团圆节”。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虽然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主要的说法是此节源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此外,还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的传说。也由于说法不同,因而风俗各异,潮汕的中秋节更有着浓厚的乡土人文色彩。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潮汕中秋习俗

一、赏月拜月吃月饼

中秋节各地都有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关于中秋吃月饼相传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传说唐太宗在征边胜利后将月饼分给百官品尝的故事。另一是说在元朝末期,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者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但朝廷官兵戒备森严,消息传递十分困难,他们便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于月饼中,各路义军见字即揭竿起义。潮汕的中秋吃月饼主要是源于此说。

不过,潮汕地区的中秋习俗,还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有俗谚说:“男不圆月,女不祭灶”,就在女人“拜月娘”时,男人们便约上几位好友,到阳台上或登上高处,摆上工夫茶具,煮水冲茶,一边品茗,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

潮汕地区的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之俗,还有相互馈赠月饼之举,这就促进了潮汕朥饼制作工艺的发展,由最初的家庭制作发展到专门作坊制作,潮汕朥饼更被称为潮式月饼而著称于世;而意溪朥饼、苏南朥饼和贵屿朥饼等早已闻名遐迩,与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和津式月饼并列,成为五种全国闻名的月饼之一。

中秋节自古就有拜月的习俗。《礼记》中载的“秋暮夕月”,即是拜月神,潮汕人称为“拜月娘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虽未得宠,但在某年的八月十五赏月时,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便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潮汕地区的拜月则源于“嫦娥奔月”和月中有“破柴翁”的传说。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待字闺中的女子拜月则企盼能嫁得个好夫婿;特别是过去的潮汕华侨众多,有不少妇人与丈夫远隔重洋,多年难见一面,思念之情更切,于是借拜月寄意。

在中秋节将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的主妇便忙着用糯米碾成粉末儿, 然后掺上白糖浆搅匀,再用一个个木馍子,把它们压在镂凹进去的部分里面。压结实了,磕出来,便成了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月糕”。 “月糕”花纹漂亮洁白如雪,一些动物形壮的月糕更令孩子们爱不释手。还有用洁白的糯米粿或是加了“艳米”的红艳艳的粿加花生再做成镰刀,饭勺,收稻桶,稻穗,等模样的粿品,都是寓意着丰收的美味。此外,还有一种用花生炒熟了加麦芽糖捏成桃形的“地豆桃”,尤其香脆无比。

当三五之夜到来、玉兔东升时,人们就将大方桌摆在庭院、埕口或阳台,然后, 拿两根甘蔗在方桌上扎一个拱门,称为月宫门。祭月时,常让小孩供上新 买的文具——笔、课本和书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 将来出人头地。并撮一点香灰,慎重地包在红纸上,然后用“井心水”(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打水时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说这是“月娘”恩赐的“仙丹” ,喝了能使人变得聪明、健康。年轻小姑娘们也会把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摆来拜月,以祈求自己心灵手巧。妇女们还会把新买的化妆品摆上来拜月娘,祈望自己能像“月娘”一样美貌出众。就在女人们张罗祭拜时,男人们则约三五好友,登高望月,在阳台上 摆上潮汕工夫茶具,生上炉火,品茗茗赏月,乐哉悠哉。

《澄海县志》载:中秋这一天,一切人家都相赠月饼。赏月的宴会必吃熟芋,剥去芋皮,叫做“ 剥鬼皮”。人们还以这晚天气晴朗或阴暗来预卜上元节的阴晴。谚语说:“云掩中秋月,雨洒元宵灯。”

二、芋头祭祖,吃芋头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三、烧瓦塔

中秋夜烧瓦窑(即“烧瓦塔”)是潮汕的另一习俗。瓦窑高1至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瓦窑要用砖块砌到一定的高度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瓦窑的下方要留一个窑门口,以供投放燃料。近年来,一些地方砌的瓦窑,则全部用砖条砌成,瓦窑的高也超出了3米,有两三层楼之高,更是吸引了四方的人前来观看。砌瓦窑和烧瓦窑,主要是男人和小孩的事,女人一般是不会参加的。烧瓦窑一般都在中秋节的晚上,燃料有柴、竹、稻草、谷壳等;当瓦窑燃烧到火旺时,便可泼入松香粉、盐等引焰助威。

中秋前几天,青少年们就忙碌起来,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瓦塔。塔的大小高低,依据积聚瓦片的多寡及参与者的年龄层次而定,10岁左右的孩子砌的是小瓦塔,一般只有两三尺高。青年

砌的规模较大,因为他们年龄大些,会从四方八面搬来瓦片,故砌的瓦塔往往有五六尺到一丈多高。瓦塔累砌也有讲究,大瓦塔的塔基要铺上红砖条或灰砖块,然后按“品”字形的格局构建。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塔下留出才目对的两个门,一个用于投放燃料,另一个掏出木灰。塔的上端留出空口,供吐火舌、火炯之用。砌建瓦塔地方,大都在旷埕与广场,在同一场地中,有时砌上几个瓦塔。月亮升至半空以后瓦塔开始燃烧起来,至燃烧猛烈时,瓦片被烧得通红透亮,塔口的火焰直冲云天,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把粗粒的海盐,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向塔里,瓦塔发出像鞭炮一样的噼啪响声,再撒上硫磺,燃放出蓝色光焰,十分壮观,招引广大群众围观欣赏。有的地方,还把烧塔作为竞赛项目,塔建得高、烧得美和旺的,经群众评议后给予奖。

传说烧瓦窑始于元朝末年,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于是相约中秋夜燃烟堆作为起义信号。此后,中秋节烧瓦窑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有些地方还保留着烧烟堆的习俗。又因“瓦”与“蚁”在潮语里同音,又有“烧瓦窑”可以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死,来年不再有蚂蚁为患之苦的说法。

此外,潮汕地区的中秋节,还有“游月娘”、“落阿姑”等习俗。现在,有些习俗已被淘汰,有些习俗也没旧时那么盛行,但设案赏月,把酒问月,遥祝远方亲人,共庆美好生活等习俗仍然流行。潮汕中秋习俗潮汕地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举办各种具有特色习俗活动、饱蘸地区风情、赋予浓郁民俗特色活动,对于激发人们爱家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盼呀!盼呀!终于盼到了我们村一年一度的赛龙舟了。

农历五月初六是家乡的龙舟节。我刚吃过粽子,就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来到潢涌河边看赛龙舟。河两岸人山人海。

下午2时,比赛开始了,龙舟随着鞭炮声起,来自各村的12条龙舟一字排开。锣鼓声霎时震耳欲聋。河两岸顿时沸腾起来,升空的气球、迎接的彩船、划过的龙船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你们看呀!那些龙舟多么威风呀!像凯旋归来的胜利者。挠手们分别穿着红短衣、蓝短衣、黄短衣、白短衣、青短衣头上绑了块白布,上面写了几个字——奋斗!奋斗!努力奋斗!战胜困难!他们如同军队一样威风。比赛到了紧要关头,人们的心开始紧张起来,突然,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呐喊声,我放眼看去,原来是下二村旗子的.红队落后了,在观众的的支持下,挠手们更沉着了,拼命地划着,下二村龙船,迎着汹涌澎湃的浪花,踏着乘风破浪的强风,在潢涌大河上划出一条长长的水纹,冲上了前头,其它龙船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追我赶。最后,下二村龙船一举夺冠。队员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鼓舞广大群众。

据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时代的战国时期,那时,七个皇帝各镇守一方,分别是:楚国、燕国、秦国、鲁国、齐国、魏国、赵国。其中,北方的秦国最为强大,虎视眈眈地想吞并其它六国,想成为中华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国与齐国合并攻击秦国,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听的屈原劝告,还把屈原逐出楚国。最后,楚国被秦国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见楚国人民流离失所,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胸中抱着沉甸甸的大石头跳到旧罗江自尽了。楚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后难以置信,纷纷划着小船去救他,又害怕旧罗江中小鱼伤害屈原的尸骨,所以,楚国人民用小竹筒装满糯米饭菜,希望江中小鱼不要伤害屈原的尸骨而吃楚国人民做的糯米饭菜。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赛龙舟需要队员们同心协力、奋力拼搏才能划得快,它宏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生描写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一早起来,听到门外传来一阵阵欢笑声。啊,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呀!

刚吃完早饭,妈妈就提着一大篮东西。我一看,是红枣、糯米。“妈妈,要包粽子吗?”妈妈温柔地说:“都说自己包的粽子好吃,今天我们去奶奶家包粽子。”“太好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急忙帮妈妈提篮子前往奶奶家。

来到奶奶家,奶奶开心地说:“你俩来了,美焕,奶奶教你包粽子,好不好?”“好呀,我早就想吃自己包的粽子了。”我卷起衣袖,准备大干一场。奶奶先拿了两片粽叶折成小碗形状,“一头要余出一些粽叶。”奶奶提醒我。再把糯米、红枣用勺子舀进去,最后把剩余的粽叶折叠起来,用绳子均匀地把整个扎住,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我折了好多次才折成一个小碗形状,包完一个粽子都已经感觉精疲力尽了。看着奶奶、妈妈不费吹灰之力就包了几个粽子,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加快了速度。哎呀,粽子全散开了,原来绳子没扎好。我只好重新包一次。

妈妈捧着一大锅粽子去厨房煮粽子了。大约一个小时,一阵阵香味飘来,整个房子都是粽子味。我大喊:“妈妈,我的肚子唱歌啦,粽子好了吗?”过了很久,终于听到妈妈喊:“开吃了!”一打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面而来。吃着香甜的粽子,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真是苦尽甘来。学习不也一样吗?只有付出辛苦的汗水,才能收收获美味的果实。

这个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很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过春节的习俗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故乡是洛阳,那里有很多习俗,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祭奠死去的亲人,但这里有一个习俗由来已久——那就是贴对联。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因为它象征着团圆。有一个传说说道:春节时,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来抢东西,但有一个老爷爷知道,年怕红色的东西,于是,每逢春节,我们便在门口贴红色的对联,穿红色的衣服,放炮竹,以防年来侵袭。

2007年的时候,我就和家人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那天晚上,妈妈,姑姑煮饺子,我和爸爸妹妹便到门口贴对联。我双手紧握对联,妹妹拿着胶水,爸爸带着我们来到了门口。爸爸喊:“胶水!”妹妹赶紧递上去,他又喊:“对联!”我抽了一张给他,只见他一手拿胶水,一手拿对联,把胶水往对联上一挤,“啪”的一声,拍上门框,又照葫芦画瓢,将另一张也拍了上去。然后,甩着大手进去了,边走边喊:“贴——好——了——!”听爸爸这么一喊,大家都跑来看,可在“欣赏”了爸爸的“作品”后,大家捧腹大笑,笑完后,妈妈告诉他:“你贴反了!”爸爸疑惑不解的问:“怎么贴反了?”“对联分上下联和横批两部分,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贴中间,你看你是不是贴反了?”姑姑回答。爸爸看了看,赶紧揭下来,重新贴,之后我们一起吃饺子,看电视,一个美好而又甜蜜的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次过春节,我不仅知道了对联应该怎么贴,还领略了中国传统的源远流长,连贴一张小小的对联也有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的习俗

全文共 2290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可真是飞逝啊!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十多个新年了……这不,新年又来临了。

在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还有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一家人笑语连连……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我们在过年时还有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饺子。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可又为什么它是必不可缺的呢?说其中的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我们在腊月二十八扫完房子后还要贴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我们还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平时,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很惧怕“年”来伤害他们就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爷爷,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爷爷快躲一躲。白胡子爷爷很平常的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老婆婆和村里的人都躲到大山里去了,只有白胡子老爷爷留在了老婆婆家里。晚上,年兽闯进村子,第一个就到了老婆婆家。它看到老婆婆的门口贴着红纸,身体抖了起来,年兽气得怪叫一声,怒气冲冲的就朝院子里跑过去。正在这时候,院子里响起了“嘭嘭啪啪”的声音,还有火光。年兽抖得更厉害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年兽刚进院子,屋子的门就开了,白胡子爷爷穿着红衣服从屋子里慢悠悠地走出来,朝着年兽哈哈大笑。年兽一看,吓得转身就逃。白胡子爷爷去追年兽,一直追到大海边。年兽躲到海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第二天,老婆婆和村子里的人回来一看,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着红纸,院子里都堆着一燃烧一边啪啪响的竹子。

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赶走年兽的好办法。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窗花、红福字,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的爆竹、烟花。

大年初一我们就要去拜年了,“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初一早晨,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压岁有谐音“压祟”的意思,所以长辈受拜以后,就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而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

其实我们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它,还有去传承它,不要让它变成一个回忆。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从中获得快乐。所以在过年之际,我们就回家看看吧,不要再一次与家人失去团圆的机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描写家乡习俗的作文400字_文化作文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翻书看到“远庖厨者,君子也;近庖厨者,小人也”之类的话语,不免想起家乡杀生的风俗。 每年七月初九,各家各户都要宰鸡杀鸭,据说是供奉七月初七天河相聚的牛郎织女。至于日期为何编偏选在七月初九,谁也说不出个缘由来。 七月初八晚上,老妈就开始着手为第二天的供奉作准备,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宰鸡杀鸭。鸡鸭被抓进厨房,大概它们也知道命不久矣,都拼命作出诸多无谓的挣扎。人在屋内听到它们此起彼落的绝命之唱,不禁侧隐之心顿生;但一想到“酒酿鸭”、“盐焗鸡”的美味,便也心境安然。可怜的祭品寿终却不能安寝!它们还得进水锅,下油锅,制作成供远厄厨者食用的佳肴。= 由此可见,杀生,名为供奉之用,实为食补之举;杀生者,名为庖厨者,实为远庖厨之人。可是,庖厨者常成箭靶。受众人指责,罪过!罪过!成为“小人”;远庖厨者嘛,则赞有佛祖心肠,善哉!善哉,誉为“君子”。至于“君子”亦吃肉一事,人们似乎视而不见。这就犹如劝戒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却忽略了屠夫只不过为那些吃肉的远厄厨君子杀生而已,充其量只是帮凶,不是主谋。这其中,大概就是真小人与伪君子之别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吃粽子。是因为要纪念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胶蛟虾蟹吃饱了,就不在吃屈原的尸体。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好听的歌儿“ 五月五 ” 是端阳,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三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的时候,人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每到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宵节的习俗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元宵节的夜晚,家里刚好有一些元宵,我争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齿下,妈妈终于答应啦!

我揭开锅,放上水,合好电闸,等水烧开,水开啦!,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我用勺子轻轻把元宵推开,锅开啦!大功告成。

“开饭了”我喊,这次我的元宵一个也没破,一个个圆圆胖胖,好可爱!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灯,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了点红色,桃底有大叶子,真是漂亮又简单,看那以过时的扇灯,虽然它过了时,但它还是那么青春有风度。有气魄,再看那金牛灯,制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线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今牛就出现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呀!

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上炸开,好象把天空炸出一个洞,满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快来看!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龙山,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大家的祝福,我对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过来,在这里,我只说一句,元宵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秋节赏月习俗作文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今年的中秋节,妈妈提议,晚上一家聚在一起赏月。“这真是个好主意!”我欣喜若狂。

吃过晚饭,爸爸把小桌子搬到院子里,我忙着搬例子。这时妈妈已经把瓜子、水晨等小零食放到了桌子上,当然少不了月饼。这时一轮明月当空照,我们沐浴在银色的月光里,阵阵凉风迎面吹来,真是心旷神怡。

我们一边吃零食,一边也扯开了话题。我问妈妈:“中秋节为会么要吃月饼?”妈妈笑着说:“你没看见月亮这么圆,月饼也这么圆吗?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可是好多人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却不能和家人团聚。在这个节日,他们只能对着这轮明月,遥寄一份相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看着明镜似的月亮挂在天空中,我不由浮想联翩。突然,爸爸指着月亮问我:“灵子,你看到月亮里的嫦娥、玉兔和桂花树了吗?”我摇了摇头。爸爸便娓娓动听地给我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来。听着听着,我入了迷。看着圆月,听着故事,我想得很多很多……月亮圆了,家团圆了,香港、澳门回来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会回来。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国就圆了!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抬头看天上,月亮更圆了……

[中秋节赏月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的习俗高中作文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人的重大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而春节的许多小规矩小迷信也那么那人探寻。

大家都应该知道春节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上供。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件事情这可是有讲究的。例如,上供用的水果不能马虎,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去供奉祖先和神灵的。要选着寓意好的水果。例如:苹果——平平安安,桔子——金桔满堂,橙子——心想事成。像梨,就不可以作为贡品因为有一部分人认为梨和“离”是同音别字。所以不受大家欢迎。还有就是香蕉——焦头烂额。所以有些水果不能上供。

水果只是一部分贡品还有就是饺子作为贡品一定要成双成对的放不能落单。把糖作为贡品上供的时候要放硬糖不能放软糖。因为这样的甜蜜够硬不会散。

上供还要有红烛,火纸,佛香等等,不过最重要的是火纸,火纸要被真钱压过才可以烧,而且要一家之主压,这可能是觉得更加真诚吧。

不管这些是真是假,但至少被老祖宗们津津乐道就一定有它的原因。希望这些春节中的小常识可以让更多的80后,90后们知道春节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有多么的举足轻重。如果春节没有任何禁忌那么也就代表没有那么多人关注它。规矩越多越能体现春节的重大意义。

[春节的习俗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秋节的习俗作文欣赏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我最喜欢中秋节了!

我国的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那天,我一边大口大口地吃饭一边赏月,可开心了!月亮又大又亮,真好看!吃完饭后还有各种各样的月饼吃!吃完月饼,我们这些小朋友就去玩花灯!有的小朋友的花灯上刻着一只美丽的天鹅,有的刻着一只顽皮的百灵鸟,我的花灯上刻着一只凤凰……我点了火,花灯马上亮了起来。我把它举起来一看,哇!真漂亮!

过中秋真美好!我特别喜欢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包粽子的由来_端午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风俗习惯。关于包粽子的由来,较为流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入汩罗江殉难后,楚国百姓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大家都驶着船把饭装到逐筒里,投到江中祭奠屈原。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长沙有一个名叫欧回的人,说他白天见到一个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人对他说:“你们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龙吞了。今后你们可以用艾叶塞在竹筒口上,再用五色丝线捆牢,因为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说完人便不见了。后来,欧回把此事告诉大家照办。据说,人们包粽子,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此外,在我国云南傣族群众中还流传着端午节包粽子由来的另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傣族男女青年,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深深相爱。可双方家长硬是不赞成这门亲事。五月端午这天,他们便一块跳进了老丙大龙潭。为了纪念这对青年,每年五月初五,傣族人们便聚集在元阳县乌河湾坝老丙大龙潭边,让青年们自己选择理想的情人。青年男女围成一个大圆圈,唱歌跳舞。跳完歌舞后,小伙子将事先包好的粽子丢给看中的姑娘。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意,则拾起粽子。然后手拉手,分散到绿树下,去倾诉衷情。

[与端午节习俗有关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过年的习俗_初一作文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但现在人随着经济科学的发展似乎已经对过年没有太多的兴趣了吧?可是在我认为年是新的开始、新的洗礼。

每逢在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买很多很多的东西为新的一年的开始而准备着,因为每过一个年代表大家又老了一岁并且也象征我们该懂事了不要在顽皮了。我们都很高兴年的到来就好像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客人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去迎接它。

你们知道年是怎样由来的吗?让我告诉你吧!因为我也是听老一辈人说的。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经常偷吃百姓的食物并且还伤害百姓让百姓的生活永无安宁之日,终于,有一个人发明了鞭炮,每当,它来的时候人们就拿起火点燃鞭炮把它仍到年兽的旁边,年兽就会被吓跑。因此人们也把这一天定成了年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过年。

你们知道过年的时候的习俗吗?让我告诉你吧!因为我也是听老一辈人说的。每当。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贴春联,还要包饺子到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哈哈!这是我自己加的大家不要介意呐。)当我们吃完饭之后,家长就会给小孩发一个大红包代表我们幸福、平安。第二天一早。我们要和长辈磕头,他们也会给我们一个红包,代表他们对我们的祝福。

我喜欢过年因为它总让我想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日子,我希望我们可以记住它原本的模样,不要让新的事物取代它。

[过年的习俗_初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