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里约奥运冠军谌龙的故事(精彩19篇)

导语: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里约奥运冠军谌龙的故事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6644

作文

77

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全文共 1829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退役之后,不甘无事可做,纷纷踏上创业路。而他们成功的故事让人感动,也有让人借鉴的地方。体操冠军李小双,是如何创业的?它创业历程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其实,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很窄。”坐在李小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小双如是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对在半封闭环境中长大的运动员来说,外面的世界也很危险,转型之于他们有着太多的坎坷与艰难。

幸运的是,在并不长的成功者名单中,人们看到了李大双和李小双的名字。

从世界冠军到公司老总,从只有12名追随者的创业者到拥有300名员工的领导者,这一对曾在体操赛场创造辉煌的双胞胎兄弟,在经历了180度职业转弯后,已稳稳落在一片新天地中。

用“李小双”三个字打市场

“当时提起中国体育用品,人们能说出来的品牌大概只有‘李宁’。我们想挖掘出‘李小双’这三个字背后的市场价值,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

读书、做教练、走仕途……在最常见的退役出路中,大双和小双选择了一条风险最大的路——下海经商。不是玩票,不是授权给其他人做,而是兄弟二人自掏腰包,亲自上阵。

“除非你坐在家里当宠物,否则,做任何事都会有风险。”即使是面对转型这样的“严肃话题”,小双也难掩调皮本性。

说起来,兄弟二人很早就有了经商的念头。尚处空白的中国体育用品业是他们真正想涉足的领域。大双和小双都清楚,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李小双”这三个字,可要让一个名字具备市场价值绝非易事。

2000年1月,李小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500万元的创业资金全部来自于大双和小双的积蓄。“拿老本儿去搏一个陌生的行业,值吗?”很多人替他们捏了一把汗。“大不了公司破产,我们一无所有了,然后从头再来!”双胞胎的默契在那一刻显现。

走过小作坊时代

在摆满展架的公司走廊上,大双指着一件颜色鲜艳的样品问道:“这种面料在下水后会不会褪色?”小双则指着一件漂亮的样品“挑刺儿”:“公司的logo应该设计得再突出一些,做工也要再细腻一些。”在员工眼中,大双和小双是严格的老板,即使是马上就要投入生产的服装,也可能因细节上的问题而被打回重做,“我们也是消费者,如果公司的服装连我们这关都过不了,又怎么能在市场上经受考验?”

创业6年来,兄弟二人越来越有“专业人士”的范儿。但倘若时光倒退几年,他们还只是体育用品业的门外汉。“在还没有搞清楚‘衣服’和‘服装’的区别时,我们就已经迈进了这个行业。”大双坦言。谁能想象,一家主营服装的公司在创业之初竟然没有专业的设计师。“或者说,当时我们所认为的‘专业’其实是很‘业余’的。”如今回想起来,大双称那个时期为“小作坊时代”。

其实,6年商海历练早已让他们习惯了另一个身份———老板。那么,好老板又是怎样练成的呢?

第一招善用优势

大双和小双对于自身,有着异常清晰的认识。与受过良好教育的创业者相比,他们不具备专业优势;与出手动辄就过千万元的大亨相比,他们不具备资金优势;与在社会闯荡多年的“老江湖”相比,他们不具备人脉优势。“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兄弟二人所说的优势是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李小双。对他们而言,世界冠军、体操名将的光环正是创业的优势。

第二招树立权威

“我是一个好说话的老板。”小双这样评价自己。没有上下级间的拘束,兄弟二人和员工的关系很是融洽。不过,兄弟二人也有“固执”的一面。“谁都不能阻止我销售。”这是大双的口头禅。

对于“树立权威”,小双还有另外的注解。在这个“人才最金贵”的时代,智慧的重要性愈发凸现,无才难以服众。而深感专业知识匮乏的小双选择了为智慧进行投资到商学院攻读EMB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第三招默契配合

在公司,兄弟二人分工明确。小双是董事长,不常在公司,忙于应酬,有点“不务正业”。殊不知,这也是他的工作———从聊天中聊出商机。作为总经理,大双几乎每天必到公司,他担负起了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的职责。

兄弟二人用行动证明着一个真理———大双和小双必须连在一起。“有人说,做运动员,小双的成绩比你好;办公司,小双的职位比你高,但我不介意,我不会有压力,也不会说因为小双比我强,我就一定要怎么样。”一份深厚、坦荡的兄弟情也帮助成就了一份充满希望的事业。

不是冠军了,确实成功的创业者,体操冠军李小双是怎么成功的?这是有原因的,而相关的介绍,您看过了,相信您在其中能够得到相关的启发。想要能够创业,一定要有合作精神,坚持的精神,决策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的偶像是奥运冠军刘翔作文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当雅典奥运会已染红北京的天空时,当中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时,整个华夏民族的血液都在跳动着,对于奥运的兴奋,又似乎回到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引起全身的共鸣。xx年的7月13日,人们的努力给了日期永久的意义,因为世界上也许从未有过十三亿人为一个时刻而屏息的先例;当然,世界上也许就更未有过十三亿人同时腾跃的辉煌。

从1932年刘长春只身参加洛杉机奥运会的经历至今不能让人忘怀。不堪回首的一页,已被我们翻过,1984年7月,当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粉碎了中国人在奥运史上金牌记录的耻辱,也使国人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和自信。优秀运动员“乒乓皇后”邓亚萍,克服先天的身体条件从事乒乓运动的不适,硬是凭着刻苦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了奥运最高领奖台上,成为激励国人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洛杉矶以顽强拼搏成就三连冠的伟业,更是成为国人的骄傲;奥运健儿的雅典之行不负众望,最终实现历史性跨越、创下金牌总数历史之最。我们告诉着世人,这不仅是运动员们精湛的技术、良好的体育道德、顽强拼搏所创造,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所赋予了强大动力。一次次拼搏,一次次辉煌,坚定我们走向奥运的梦想。

北京时间xx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时刻,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中国选手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男子110米栏比赛的金牌!他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历史,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黄种人,这个成绩不仅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还平了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一声枪响,炸裂长空。刘翔疾如炸雷,快如闪电,起跑非常有力,他冲在了最前面,这一次他倾尽了全力,从第一栏起就一直领先。没有人能追得上他的步伐,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领先。

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场上的人们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雅典奥运会大幕已谢,但刘翔红色旋风般冲线夺金的那一刹那,却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奥运邀五环,五环印奥运,体育健儿正搏击在奥运的热土上。他们更加忘我的投入,刻苦的训练,力求用实际行动在xx年的奥运赛场上走得更坚定、更辉煌。乒乓小将们顽强拼打力展国威;举重队员洒下汗水再创佳绩;跳水队员凌空飞跃再造辉煌;“风之子”刘翔,更是超越着梦想,他要用自己不懈地挑战和年轻的昂扬朝气向世人宣告:相信我,我能赢!这是奥运的精神所在,是实现xx飞跃之梦的无穷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奥运英雄邹凯的人生故事

全文共 1317 字

+ 加入清单

淘气的小孩1988年,邹凯出生于四川泸州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加油机修理工,母亲是一名售票员。小时候的邹凯非常活泼好动,经常像只小猴一样上蹿下跳,每天在家时不时的给爸妈翻个跟斗,淘气至极。

被省队相中在姑姑劝说下,又考虑孩子好动,邹凯父母在儿子4岁时,把他送到泸州业余体校。在体校练了2年体操,93年邹凯参加省青少年运动会,一套高难度的完美动作,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裁判,随后被选入省队。

初露锋芒在四川省队,邹凯成绩逐渐提升。2001年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上,他出众的表现引起了国家队教练白远韶的注意。2002年,邹凯顺利进入国家队。2008年,年仅20岁的他,竟一举拿下三块金牌。

“我们现在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把孩子送去省队,孩子岁数太小不会自理,我们就每个月去看他一次,但即使那样还是会放不下心。”邹凯父母回忆说。

想要偷跑回家邹凯曾经有一次想从成都偷跑回家,“去成都之后,可能是不太想继续在那待了,他就想偷偷跑回泸州。他当时才8岁多,就知道自己去客运站买票回家,但是当时客运站的售票人员看孩子太小,就报告了派出所。派出所的人员把他截住并通知了队里,我们也就知道了。”

得知儿子想偷跑回家,父亲一下就急了,“当时肯定很急,那么小的孩子一个人坐车,如果出事了怎么办,我们也怕孩子丢了。”邹小龙和妻子第二天马上就坐车赶到成都,狠狠把儿子批评了一顿,不过当时并没有动手打儿子,“孩子毕竟还小,不太懂事,还是以说服教育为主。”邹小龙说。

逐渐成长有过这一次的“偷跑”事件之后,邹凯就再也没有萌生过放弃的念头,在四川省队,他也逐渐成长起来,将那些原本比他强的队友一一超过。最终得到了国家队教练白远韶的注意,被招收进了国家队,这又是邹凯另一个新起点。当初一直想要接儿子回家的朱世群,现在还庆幸自己没有狠下心来,“幸好现在孩子也很有出息,这是他给我们很好很好的一个回报。”朱世群说。

邹凯从事体操这些年来,基本没有大伤,基本都是一些小伤小病。“邹凯他们国家队教练会教运动员如何保护,因此邹凯自己有一个自我保护能力。”

曾被甩出车外邹凯妈妈说:“邹凯跟着爸妈坐出租车去会亲戚,当时走在泸州市非常繁华的一条街道上,坐在出租车后座的邹凯,突然在一个转弯处被甩出了车外。原来不也知道什么原因,邹凯左侧的车门没有关严,这样在汽车转弯时,离心力把只有5岁的邹凯从车里甩了出去。”

体操救命不过最令她庆幸的,还是当初选择让儿子练体操,“邹凯小时候就协调性特别好,他甩出去的时候应该是在地上打了几个滚,让他在落地时有了缓冲,这样摔得就不算太严重,等于练体操救了他自己。”

邹凯的母亲朱世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当初送邹凯去学体操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让体弱多病的儿子锻炼一下身体。

邹凯妈妈朱世群:“我们不能跟乒乓球运动员去比,因为从事的项目不一样。我们觉得只要是他们都是奥运冠军,获得的国家奖励都一样就行,其他方面的奖励我们作为家长就不好评价。”

“最简单的来说,以前我们上街买衣服之类的,可能最多几百块一件,还得考虑考虑,毕竟我们夫妻都是工薪阶层。但是奥运会之后,现在再上街买衣服不太需要考虑太多,只要不是太贵,一、两千的衣服我们都能接受。”邹凯妈妈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残奥归来,王晓福风尘仆仆,家里人觉得他长大了,北京残奥会终于让昔日那个懵懂少年成熟不少——在历经峰巅与谷底之后,这个20岁的传奇男孩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残奥厚礼”。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老歌《爱的代价》算是王晓福喜欢的非摇滚类的歌曲之一,本届残奥会他终于感受了如何才能“自己长大”。赛前中国代表团旗手的殊荣一度让他“挺得意”,但次日就在S8级100米蝶泳中意外失手,只拿到铜牌;他很快在100米自由泳决战中夺回金牌并打破了残奥会纪录;但接踵而至的100米仰泳、200米混合泳的两次犯规再次把这个游泳天才推入谷底;14日,他又以50米自由泳冠军度过了一个完美的“金牌中秋”……

“回头想想,好像整个游泳队就我一个人经历了这么大的波折。”王晓福从容微笑着,似乎在谈论别人的事情。但当时的大起大落差一点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尤其第二次被判犯规之后,他把毛巾狠狠摔在地上。“你想啊,刚被判个犯规,就憋着口气想拿回来,不料又给判了……”

金牌和犯规之间的折返跑让他备受煎熬,但教练、父母、队友给了他莫大的鼓励。“我的性格中永远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你不是取消我成绩了吗,那好,我下一个项目非得证明给你看!我也要告诉所有关心我的人,我才不会那么快就趴下。”在中国代表团积极申诉后,两次判罚王晓福犯规的澳大利亚裁判终被取消资格,但结果已无法更改,这也让王晓福深深领略了复杂的人生况味,也头一次感受了体育竞技的酸甜苦辣。

“必须迅速调整过来,因为你后面还有比赛啊,绝对不能放弃!”这一次,王晓福开始思考比赛的输赢、胜负以及付出、失落之间的深刻哲理,思考奥林匹克精神的意义。“在雅典的时候哪儿知道什么奥林匹克啊,跳下泳池游就行了。拿冠军都拿得稀里糊涂。但今年不一样,我觉得只要摆正心态,积极参与,全力付出,就不会有遗憾。我想,这大概就是奥运精神。”

参加9项角逐、赛前被称为“中国的菲尔普斯”的他没能抵达菲尔普斯的高度,但他笑了,“我就是我,为什么要做菲尔普斯?我觉得我这届残奥会收获的东西不比他少。” 2金2银2铜、两破纪录、两次犯规,这样的奥运成绩单让他满意吗?“还行。这还不够丰富啊?”他又笑了,“我认为失败带给我的触动远比金牌更大。我收获了成熟、稳定的心态。”

“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这个热衷“德国战车”、“愤怒机器”、“金属”等摇滚乐的年轻人也能从《爱的代价》这样的“平淡老歌”中深刻领会成长的意义和爱的代价了。“我热爱泳池,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挫折,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你必须付出的爱的代价。下一届?当然要参加。我还会继续证明自己!”

回到云南新平县老家的王晓福每天都陪在父母身边,他已经半年多没有回家了,比赛期间妈妈做了手术,她担心影响他比赛没敢告诉他,王晓福为此还很生气,他说:“现在好了,金牌是我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届残奥会冠军侯斌讲述自己坚持信念的故事

全文共 4050 字

+ 加入清单

侯斌自己的领域上取得了跳高的一些成绩,,可是在过去20年以前,当我还在福利厂里工作的时候,当我和100个残疾人在拉车的时候,我们厂长给我们放映了一个电视,在广州举行全国的残运会。当我看到运动员在领奖和奔跑那一刻,我问我自己,我穿着工作服,我可不可以成为领奖台那个人。侯斌从那个时候告诉自己,你永远不要是一个观众,你永远要成为参与者实现梦想。

我在单位是做拉车,我每天下班的时候拿起哑铃来训练,我们所有的同事都嘲笑我,但是当你不断地去举起杠铃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时候,你的贵人出现了。我们段长过来说,你还在练,你这么练没有未来的,你要去体校,那才是训练的地方,才有教练。那个时候我次知道了体校在哪里。

到了体校教练看了我,那时身材挺高的。我跟教练说我也想来训练,教练说不错,你可以过去跑两圈。我说教练我腿不好,我是假腿。当时教练说很抱歉我不能教你,因为你是残疾人,如果你摔倒了,我们赔不起。当教练把你拒绝门外的时候,我骑车回到家里。那个时候不能跟父母再说,你想去训练被人家拒绝,我问自己要不要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隔了一个月我又去体校了,又被拒绝。过了6个月我去的体校,被一个田径教练收了我,他看我去了七次,收了我,给我一个训练的舞台,我训练正式开始。当我走到教练身边的时候,举重队一个孩子,六七岁,走了过来,我那时一条腿。他围着我转了两圈,他一转我晕了,怕这孩子讲话,那孩子说:爸爸你看这个人没有腿,太好玩了。

那个时候的侯斌,次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有地缝都会钻进去,无法承受,在回来的路上问自己,侯斌你要不要坚持。当我回到家,父母依然在忙碌着,我妈妈是学校的老师,她给我更多的影响。我妈每都在上班,我可以做什么,第二天我又骑车去了体校,成为我体育的开始,是坚持的开始。

侯斌为什么可以跳过1米92,我们平常家里的门才2米多,我可以单腿越过去,怎么跳过去的。当我训练半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成绩只能跳1米55,我发现我找不到人生激情的感觉,我说教练我想跳得更高。教练后来跟我讲,你能够练一段时间回家不错了。我说,教练我有我想跳过2米。教练乐了,他说,你不想练了是吗?我说我挺想练的。他说你想跳2米,你教练我才跳1米86。我说对呀。他说你是要回家吗。我把梦想放在心里了。

我查到当年全国的比赛一条腿跳高比较多跳1米80,这是比较高的水平,你会发现当你的目标定在1米80的时候,所有的运动员目标都是在1米80,这已经是全国比较高的水平,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国外运动员的成绩,后来当我查到健全人的项目可以跳到2米多,能跳到那么高,我给自己定了2米的目标。你会发现高的目标,高的标准决定了自己的未来。

每个人看到所有的奥运会选手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他取得成绩辉煌的一刻。像今天台上的嘉宾,我们看到他拥有如此辉煌的教育事业,可是我们知道所有成功的背后是这样的千百次的失败。侯斌是无数次的失败,横杆撞到头上、脸上、鼻子上、嘴上流出血来,无数次的失败我们才能换来一次比赛的成功,这是所有成功的法则。

所有成功的背后其实我们不仅仅是一种坚持,要突破你内心的恐惧。我在过去发现1米60我根本跳不过去,原来每一次比赛我都害怕,因为在残疾人训练当中是没有观众的。每一次训练的时候,跟教练说可不可以把隔壁学校的学生请来一些,让他看我训练。教练说你美吧,所以侯斌每一次训练都是一个教练,五个队员,稍微有几个观众有几个摄像头我晕了,害怕了。然后我发现自己这样不行,我要找到方法,后我去我奶奶家,把我奶奶家的围墙栅栏拆下来,放在体校进门的地方,每一次练跳高的时候跳五步跃过那个栅栏。会发现这个方法特别好,这个栅栏让我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防线。

亚洲一个电视台来佳木斯采访我,那个电视台的女记者问我,她说侯斌先生,你能不能告诉我一条腿是怎么能够跳过1.68米呢?你怎么会跳那么高呢?我那个时候不太会语言表达,我在福利厂工作基本是不讲话,基本是跟人家打手语的。我对着摄像头,对机子说,我一使劲跳过去了。那个翻译汗下来了,他用中文跟我讲,他说侯斌先生你不能说这么简单的话,你应该有个表达,你是用什么想法和行动,你怎么练的,你得表达一下。我说是吗,好。第二次开拍。他说侯斌先生你是怎么可以跳到这么高的成绩,我说我看到横杆一使劲跳过去了。后来导演不拍了。

我那个时候不太善于表达。但是你会发现侯斌用行动用方法。当时女导演来问我说,我知道你不太好去表达,但是我想问你,我们在痉当中看到,当你跃过这个栅栏的时候,如果你失败了,你的腹部会扎在这个上面上,你怎么想呢?我发现那那个时候说话都特别简单,被扎到?我从来没想过被扎到。这是18年前,侯斌面对跳栅栏挑战内心的状态,当你想到惧怕恐惧的时候,你的人生很难走得更远。

在上了厦门EMB三届残奥会冠军侯斌讲述自己坚持信念故事之后,侯斌不断地在成长,不断地在寻找外在的方法了来激励我不断地前行。奥运会之后发现自己不爱锻炼了,因为我已经参加了全球比较高水平的比赛,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激励我了,发现我不爱练了,发现没有状态了,发现我六块腹肌变成一块。后来我上了大学持续学习,我又报名参加了商学院戈壁挑战赛,这是我们所有参赛当时的情景,在五年前,我退役一年之后选择了在沙漠行走的赛事,改变了我自己。这个赛事到今天已经改变了无数的企业家、孩子、团体,所有走过戈壁的人,我们的人生又有一次的蜕变,每个人见面都要拥抱,因为我们都是戈友。

每当我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想起很多在一路上行走的故事,你会觉得一个腿不太方便的人怎么选择这样的道路去行走呢。五年前我次参加戈壁挑战赛,大会主席叫曲向东,我跟他说,我以前拿过成绩,他那时候对我不是特别了解。然后天开赛,我和所有的同学们一起出发,我当时代表厦门大学EMB三届残奥会冠军侯斌讲述自己坚持信念的故事,当时有全亚洲30几个商学院去比赛,我腿外面的假腿是一个塑料的材料。每一次行走的时候皮肤都要和义肢连接处去磨合,尤其在戈壁当中有高有,每一次踩上去的时候反馈的力量增加你腿的磨合度。在五年前天我已经算是有毅力的人,我不断地激励自己,我那走了五公里走不动了。第二天还走,第三天也是,到了第四天,我跟大会主席曲向东先生说,曲老师你看我腿不太方便,我说我特别想走,但是我走不完。对呀,你根本走不完。我说你能不能给我帮个忙,你可不可以比较后,你用车提前给我到五公里处我下车,我走五公里,走到终点,走五公里完事了,我说你给我个小梦想。他说好吧,因为特别特殊,安排车,第四天送你到五公里的地方。

第四天司机送我到某个地方把我放下来了,前面是五公里。走着走着后面队员赶上来了,这不是那个奥运吗,哇,你太厉害了,走这么远,这离终点还有7公里呢。我当时在想不是在五公里把我放下吗?7公里放下我怎么走啊?没办法,因为再走车进不去了,人没有选择的时候,你只有达到目标,我那时候一直走一直走,走了四个多小时,走到了终点。一到终点几百人在终点,他们庆祝欢呼,我想跟他们说我没走完,但每个人都跟你拥抱,把你抱着不想说了,你们说走完走完了,一种特开心的感觉。

晚上庆功会旁边一个队员问我说,侯斌,我们走那条路玄奘大师当年去取经的一段路,有一个河水特别美,每个人走了三天,没有水情况看到水很多人跳下去,你有什么感觉?我说,啊?还有水,我没走那段。我没敢吱声,还有水吗?另外一个队员说了,第四天亚洲比较大的风车镇在戈壁滩上,人们都走崩溃了,你什么感觉?我说怎么有风车镇呢,那段路开车过去的。后来我发现,原来你没有走过的路不叫你的人生路。

在五年前,我宣布,侯斌,我用五年的时间走完戈壁120公里的全程。侯斌持续不断每年去走,走四天,每年都走。走到去年我坐上飞机,我一个同学从前面走了过来,他说侯哥啊,前两天我们在戈壁出征之前,我给别的同学做演讲说到了你,说你一条腿可以走五公里,太了不起了,我都敬佩你。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你们太美化侯斌了,我走过戈壁,我只走过,我死的心都有了,他一条腿怎么可能走五公里呢,你太美化他了。因为我那时候人要面子,旁边人都认识我,我一只手碰他,暗示他别说了。他以为我没听懂又说了一遍,当时我一下子火到这儿了,而且卡着出不来,很难受。

要把这股火气当成志气。下了飞机我话非常非常少,问自己侯斌你这一次可以走多久,我为出发那做了大量的准备,我的残肢用大号创可贴包了三层,因为你走两三公里血泡出来了,又把腿磨合的地方又绑了五层。那我拿个非常小的包,减轻我的重量。天正式比赛我出发了,十点钟。走到五公里,我的队友跟我说,侯斌已经五公里了,你不要再走了。我说我想走,你陪着我好了。当你不断地行走的时候会有人帮助你爱护你,其实都在关心,但他都会影响你的目标。我说我要走,你不要说让我停下来,侯斌带着这股志气走到了中午。走到了下午,走不动了,想起过去9岁没有腿,去训练被队员关在门外,那个场景,训练没有按摩师回来,我妈站上去用脚给我踩,汗水哗哗地流。想起来过去的一幕一幕,你会发现,人生上半场是靠你的梦想支撑的,但人生的下半场是靠你的坚持和感人的力量一步步往下走的。

侯斌也是很普通的人,并不是我是运动员才能走得更久。我走到了8点,9点,走了晚上10点,整整走了10个小时走到了终点。我完成了天我自己设定的时间,全程32公里的全程我走完了。当我到达终点的时候已经是黑天了,曲向东主席从营地走出来的时候,他一抱我,一松手我倒下去了,他又把我抱起来。当我再往营地走十几米的时候,门口有好多好多的同学,在那一刻迎接我。那个时候泪水很自然勇敢地涌现出来,你发现你走完全程的泪水和五年前没有走完的泪水是不一样的。你才知道原来每个人的人生路,你自己行走,坚信它,热爱它,像教育孩子一样给予它,帮助它,于是成所有所有美丽的故事。

今天的教育论坛更像一个奥林匹克论坛,每一个行业的所有人,当你运用了精神的力量,奥运的精神,不断地去放大我们人生的梦想,我们给予这个社会、给予每个孩子从内到外的一股精神和力量,这是中国精神,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里约残奥会冠军邹莉娟的故事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女子F34级标枪比赛于里约时间9月9日下午5点33分开始,邹莉娟是第六个出场。邹莉娟第一枪就投出21米,破了世界纪录,第三枪投出21.86米,打破了她在第一枪刚刚创下的世界纪录。

邹莉娟老家江苏徐州,作为我市2013年引进的运动员,目前落户扬中。赛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邹莉娟,当时她谦虚地表示:“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但一定会拼尽全力。”此次里约残奥会,她坐着轮椅代表国家参加F34级别的铅球和标枪项目的比赛。昨天下午,记者再次通过微信联系上了邹莉娟。夺得冠军又打破世界纪录的她,感觉非常激动,超级开心,她认为自己是超水平发挥。“平时训练的成绩一般都在19米至20米之间,可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特别兴奋吧,再加上身边很多人在为我加油,我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里约奥运郎平创造奇迹的故事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在逆转战胜东道主巴西之前,几乎没有人看好这支中国女排。面对全场嘘声和不可一世的对手,中国队用一记扣杀终结比赛,挺进里约奥运会四强。

8月19日,中国女排再接再厉,3比1战胜荷兰挺进决赛同时报了小组赛一箭之仇。

有人说,没有郎平,就没有这支“长脸”的中国女排。是的,在中国体育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连续30多年受大众喜爱。她在球员时代的五连冠带领中国女排走上世界之巅;执教以后再次率领中国女排重回排坛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里约奥运举重冠军:孟苏平

全文共 1776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大赛上,走下亚军领奖台,她选择了愈挫愈勇、再次出发;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之时,大名单上没有她的身影,她选择在默默训练中等待微乎其微的机会;里约赛场,“火线换将”的她顶住压力,为中国军团拿下本届奥运会第15金……她是马鞍山姑娘孟苏平,8月15日的里约奥运会举重赛场,她站上冠军领奖台,成为继许海峰、邓琳琳之后我省第三位奥运冠军。

入选国家队七年默默付出、坚持,终成“一姐”

女子举重队,是中国奥运军团中名副其实的“梦之队”。2009年,凭借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第四名的不俗表现,20岁的孟苏平得以进入这支“梦之队”。

孟苏平所在的75公斤以上级,曾经涌现出丁美媛、唐功红等名将,当时的国家队里也有穆爽爽、周璐璐等顶尖好手。刻苦训练、进步较快的孟苏平引起了国家队重视,2009年和2010年的举重世锦赛、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孟苏平都代表中国队出战。然而,在韩国名将张美兰面前,孟苏平的肩膀稍显稚嫩,屡屡屈居亚军。和孟苏平年龄相仿的周璐璐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实力更胜一筹,2011年世锦赛、2012年奥运会、2013年世锦赛、2014年亚运会,代表中国征战该级别的均为周璐璐。

周璐璐一路奏凯,收获了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人们渐渐忘记了孟苏平,但孟苏平自己没有放弃。

“这样退役,不甘心。 ”孟苏平对教练说。就这样,孟苏平每天按时走进训练房,进行着重复上千遍的动作,在枯燥、高强度的训练中默默坚守。孟苏平的妈妈张朋珍曾无意中发现女儿随身带着剃须刀片,“一个女孩子装着剃须刀片干嘛?后来才知道那是用来剔除手上老茧的。有一次她回家探亲,一摸到她的手,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流了出来,一层厚厚的老茧。 ” 里约奥运备战周期,周璐璐选择退役,孟苏平成为中国女举大级别的“一姐”。过去一年,国际赛场上成绩能达到300公斤以上的,只有孟苏平和俄罗斯名将卡什丽娜。

落选奥运大名单仍不放弃,坚持,终有惊喜

和出征里约奥运会的其他健儿不同,孟苏平直到开幕前3天,才收到出战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的通知。

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举重名将张国政向大家透露了临战换将的原因:开幕前突然爆出俄罗斯举重队全队被禁赛的消息,孟苏平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卡什丽娜来不了里约了,加上征战48公斤级的湖南小将侯志慧受伤病影响,状态大打折扣,中国举重队出于全局考虑,作出这一决定。

“孟苏平始终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也是中国举重队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 ”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家稳介绍说,为队友送行后,孟苏平于7月24日回到安徽。面对再次无缘奥运会的残酷现实,孟苏平没有放弃,教练组没有放弃。孟苏平表示:只要举重比赛没正式开始,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她都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继续训练,保持临战状态!一个由十多人组成的技术团队保障在孟苏平身边,力量、体能、专项等科目训练对标国家队训练标准,丝毫不放松。在模拟测试中,孟苏平轻松完成抓举135公斤、挺举175公斤的好成绩,一做就是四组,而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也及时地将测试数据反馈到中国举重队在里约的训练营。 拿到金牌后,回顾那备受煎熬的十来天,孟苏平感慨道:“就是时刻准备着,那根弦一直绷着,那口气也不敢松。 ”

决赛最后一举咬着牙顶住,坚持,终圆梦想

奥运资格失而复得,是惊喜,更是巨大压力,这直接导致孟苏平在决赛中严重紧张。孟苏平赛后对李家稳说:“和世锦赛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感觉有点蒙,压力太大了。 ”

抓举第一把,教练给孟苏平报了125公斤,放在平时,这个重量十拿九稳,但首次征战奥运会的孟苏平太紧张了,第一举,失败。虽然随后连续举起125公斤和130公斤,但朝鲜选手金国香举起了131公斤。

挺举比赛,教练把孟苏平的开把重量提高到175公斤,这是令所有对手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成绩。然而,她还是太紧张。李家稳说:“她的双腿竟然没有站直,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过。 ”

金国香挺举第三把也举起了175公斤,总成绩达到306公斤,孟苏平最后一把要了177公斤。这个重量恰好可以力压对手夺金。

最后一举,重压之下的孟苏平,顶住了!赛后她对省体育局工作人员说,最后一把还是紧张,但我告诉自己,坚持到这一步太不容易了,再坚持一下,咬着牙也要顶下来。 关于未来的规划,孟苏平没有想太多,“现在就想回去见爸妈,有空的话想跟爸妈出去转转。至于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我希望还能再战。 ”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世界围棋冠军柯洁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人机大战前,众说纷纭。古力说,赢一盘可能性10%;聂卫平说,能赢一盘就是烧香了;柯洁自己说,一直在备战秘密招数。可惜首盘对决,柯洁以失败收场。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柯洁是浙江丽水人,出生于1997年,十二年前他就是从丽水棋院起步,走进围棋世界。当柯洁夺冠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丽水棋院的老师,院长李守胜自豪地回忆,12月9日的那场决赛柯洁胜得相当漂亮。

丽水棋院院长 李守胜:他基本上就是有把控局面的能力,原来还在纠缠着,输赢看不清,现在就是说虽然优势没有特别大,但是一直控制这个局面,就是他的实力比对手可能略强一点,他可以掌控局面了。

周宗强,柯洁围棋的启蒙老师,他的思绪则飘回了2003年8月的一天。他清楚记得,那天他的棋友柯国凡带着自己6岁半的儿子柯洁来找他学棋。起初柯洁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天赋,但时间一久,柯洁对围棋的热爱以及学棋的自觉性让他刮目相看。

柯洁围棋启蒙老师 周宗强:比如我们这里做习题,其他小朋友完全要靠鼓励奖励来做的,但是柯洁没有,完全是非常自觉的。

除了学习自觉,柯洁从小表现出的好胜心也让周宗强印象深刻。

柯洁围棋启蒙老师 周宗强:有次他找到我们现在的李院长,李老师下棋,他输了,然后就拉住李老师的裤子不放他走,一定要赢一盘回去才让他走。

一年半后,棋艺进步神速的柯洁让丽水棋院的老师们汗颜,他们建议柯洁去寻找更为专业的老师。

丽水棋院院长 李守胜:刚开始我们差不多要让他九颗左右,等一年半之后,我是跟他有这个约定的,你跟我分先下五番棋,你如果能打败我,你可以到北京去,你如果打不败我你继续留在丽水。然后他三比二打败了我。

将向个人第三个世界冠军冲刺

后来,柯洁进入北京聂卫平围棋道场深造,他的围棋之路也逐步走上了“快车道”。

得知他再次获得世界冠军,我们记者也联系上了身处北京的柯洁,对他进行了电话专访。谈起前几天跟时越的那场决赛,柯洁坦言,其实并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顺利。

电话采访:

围棋世界冠军 柯洁:一直很复杂吧,后来他出现了一个小失误。

柯洁抓住了对手的失误,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了比赛。今年年底,柯洁还将在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决赛中迎战韩国选手李世石,向他年内的第三个世界冠军发起冲刺。

电话采访:

围棋世界冠军 柯洁:本来之前我对时越的战绩是不太好的,这次战胜了他之后,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时越对李世石的战绩也是特别好的,基本没输过,我把时越战胜了,我又没怎么输,我觉得战胜李世石比之前的信心要大很多。

年仅18岁的柯洁从入段、少儿世界冠军、再到青年世界冠军,到如今的两次成人赛世界冠军,他用一个个冠军奖杯证明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身患重症的他成了奥运冠军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李樟煜平时特别喜欢笑,给人很有亲和力的感觉,也很倔强,很爱钻,喜欢通过QQ和别人交谈。“我徒弟啊平时很好动,让他一直坐是坐不住的,尽管话说不清楚,但很喜欢说话。”李樟煜的师傅说。“我既把他当朋友,又当自己的孩子,他喜欢做什么,尽量支持他,这次拿了冠军,我替他高兴。”李樟煜跟了陈师傅一年左右就去自行车集训了,还经常发短信问候陈师傅,并向陈师傅报平安。

“李樟煜,好样的!”“李樟煜,我们要向你学习!”“没想到奥运冠军离我们这么近,奥运冠军也可以就在我们身边。”在李樟煜成为奥运冠军后,他的同事们纷纷议论和赞叹。

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他们也不只是梦想着能自食其力,同样渴望着有一技之长,更希望有一天能站在更大的舞台,在更多的人面前展现自己。李樟煜也不例外。2007年,为备战杭州市残疾人青少年田径、游泳锦标赛,临市残联通过乡镇(街道)、福利企业报名、组织赛前集训的方式,选拔组织了20名残疾人青少年组成了代表队参加了这次比赛。李樟煜是其中一位,参加了田径项目的比赛,并获得一个第二名、二个第三名的成绩,初次展露了他的运动天赋,引起了教练的注意,当年就被入选杭州市残联体育集训队。2009年,为备战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李樟煜被入选浙江省残疾人自行车队。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他在自行车项目中暂露头角,并快速成长起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一直站到了奥运会最高的奖台上,让无数人为之惊叹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里约奥运赛作文:00后奥运冠军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再战里约,周继红对任茜的表现依旧心心念念,“我希望她能把平时很高的训练水平拿出来,这对新人不容易,但希望她能有亮眼表现”。

从预赛到半决赛,任茜发挥较为平稳,不同于以往中国队较为小巧的跳台新人,15岁的她身材颀长,动作舒展大气。比赛中,她有高质量的完成,但也有失误轮次,最终位列第三晋级决赛,队友司雅杰占据头名。

决赛中,周继红口中从动作到身材都“非常漂亮”,“规格很高”的任茜终于不负恩师赞誉——从第3轮开始,便以极高的得分获得领先。任茜在这场比赛中做到了完美,现场转播很快发现了这场比赛是场异常丰盛的视觉大餐,转播镜头甚至不放弃捕捉任茜每一次动作的手指间和脚趾尖……而事实证明,任茜对得起这样的特写,从准备到空中,到入水,所有的细节和慢动作对观众而言都是视觉享受。

任茜的表现超越了比赛,这是一场完美的表演。

最终,任茜以领先队友将近20分的成绩夺得金牌。她最后3轮的动作,更是向全世界“图说”了何为“梦之队”的“高规格”与“漂亮”。

周继红赛后并未接受媒体采访,但她非常兴奋,新人任茜此番完美的“亮功底儿”,早在这位掌门人的期许之中。

任茜当日在自己的首届奥运会上赢得了自己的首枚世界大赛金牌,这不仅是她的一个开始,对于中国军团而言,00后选手的天下将也从这枚金牌开始。

这位跳台上动作精准到手指脚尖的15岁姑娘在领奖后被中外媒体团团包围,眼中一派喜悦懵懂。

“我大概7、8岁时候开始有这个梦想,拿奥运会金牌”,“比赛对我而言最困难就是心态吧,今天的比赛我把握好了,就是不去多想,不能紧张”。

尚小的年纪、出色的天资,加上当日的完美表现,一向敏感的媒体很快感觉到任茜不可限量的未来,但这位新科冠军却不以为意,“生活会有变化吗?我没想过,可能会吧,但我不知道,只是经过这场比赛,我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任茜甚至流露出对自己的担心,“我太高了,万一长得太高恐怕会影响训练”,“但是只要能练得动,我不会放弃的”,她旋即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里约竞走奥运冠军王镇历经坎坷的故事

全文共 1687 字

+ 加入清单

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的王镇2005年起开始练习竞走,2010年王镇被意大利外教达米拉诺选中,正式进入国家队。之后一年他就开始在大赛中崭露头角,赛季初连续获得两站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的冠军,并于2011年8月的大邱世锦赛上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首个大赛。

在大邱王镇从比赛一开始就紧跟俄罗斯世锦赛奥运会双料冠军波尔钦,但由于体能分配不均在最后两公里处崩盘,最终仅名列男子20公里第四。“大赛经验不足”是时任中国竞走队领队蒲志强对王镇的评价。

2012年王镇展现出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在3月的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太仓站中创造了1小时17分36秒的亚洲纪录。伦敦奥运会前他被视为中国队在男子20公里项目中冲击金牌的最大希望。然而当时只有20岁的王镇再一次犯下了体力分配不均的错误,最终只摘得一枚铜牌。金牌被队友陈定取得。

“其实伦敦奥运会上拿到一块铜牌也挺高兴的,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王镇回忆说。“比完赛之后,教练达米拉诺说要请我吃饭,吃饭过程中他就一直在跟我道歉,觉得是他的战术安排和训练中有没做好的地方,才让我丢了金牌。”

“但是我知道,没拿金牌是我自己的问题,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跟战术也没有关系,我感觉那时我就是太紧张,想法特别多,比赛之前热身的时候心里就是慌的,”王镇说。

最终那顿饭是王镇结的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怎么能让教练请我吃饭呢?必须我请他吃饭!”这次师徒二人开诚布公的交流也让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密,目标更加明确。王镇当时就下定决心,2013年的莫斯科世锦赛上,要用一枚金牌去证明自己。

这一年,王镇依旧保持了很高的竞技水平。世锦赛决赛当天,他也是信心满满,10公里之后就开始加速,从大集团中脱颖而出一路领先。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领走了3公里,王镇就吃满三张卡被裁判罚下。最终本土作战的俄罗斯选手伊万诺夫获得冠军。

这次失利对王镇打击很大,要知道技术动作的规范一直是达米拉诺训练的重点,王镇自己也对技术充满自信,师从意大利人后他还从未在比赛中被罚下过。

由于感觉自己受到了裁判不公正的待遇,王镇从委屈不满最终发展为萌生退役。莫斯科世锦赛结束之后,王镇离开国家队,回到自己的老家,并且一呆就是7个月。

“当时我已经打算不再练竞走了,打算自己做点小生意,开个小超市什么的,”谈到当时的意气用事,王镇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最终经过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的耐心开导劝说,2014年王镇回到了国家队,不过此时的他相比半年多之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王镇回家期间体重增加了很多,每天必须控制饮食降体重,另一方面,他在家里与相恋两年的女友结婚,从一个单身汉变成重任在肩的丈夫。

刚回到队里的时候王镇的体重是75公斤,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把体重降到60公斤左右。每天几十公里的大运动量训练,顿顿却只敢吃个半饱,王镇就这样生生坚持了过来。

“现在想想那会真的是天天挨饿、顿顿挨饿,”王镇笑着说。

除了训练更加刻苦,王镇在比赛中也变得更加成熟老练。复出后的王镇一改之前喜欢早早加速领走的比赛风格,更多的时候选择藏身大集团保存实力,适当的时候再发力冲击。这样的战术能够让王镇后程崩盘的风险降到最低。但在2015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上,王镇还是因为冲动断送了金牌。

“我没有按照教练布置的那样,冲最后5公里,最后7公里我就走出去了,因为前半程感觉非常好,7公里也是我的兴奋点。但没想到我冲出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跟着我,最终没控制好。现在看如果冲5公里,应该能把优势保持到最后,”北京世锦赛上再次在最后两公里被超越的王镇赛后这样说。虽然获得一枚银牌,但他的脸上写满了失落。

每一次大赛中的失利对于王镇而言都像一块拼图碎片,如今王镇终于将这张名叫“比赛经验” 的拼图完成。于是在12日的比赛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王镇始终淡定地走在跟随集团中,任谁加速领走都不跟随。最后三公里,蓄势已久的他终于迈开脚步开始加速,在取得领先后牢牢将优势保持到终点。

夺冠后的王镇没有狂喜,也没有流泪,而是轻松平静地接受着采访。因为他知道这枚金牌应该是属于他的,毕竟之前已经交出了几笔昂贵的“学费”,毕竟备战奥运的四年里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型动体育带这位奥运冠军的成就感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在拿过两届奥运冠军之后再很难有那种成就感了。”陈一冰说。毕竟在奥运竞技场用尽洪荒之力后,很难再找到最初的那种美好的感觉了。于是,陈一冰就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战场,加入了创业大军。

陈一冰在服役期间分别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体操团队冠军,2008年还获得个人吊环冠军。在2012年退役后,先是在天津的体操中心做管理主任,级别处级。然而,几年下来他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习惯了挑战和磨练的他对这种安逸的生活很不适应(冠军体质果然不一般)。

2015年他开始创业,创办了型动体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里约残奥会冠军周佳敏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周佳敏出生于1990年,家住锦屏街道南门社区。因先天原因患有右下肢残疾,但她自强不息,奋力搏击人生。

周佳敏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成为残疾人专职委员。因偶然的机会参与到坐式排球项目,后来被射箭教练选中,进入省队训练。周佳敏是一个敢于拼搏又有主见的姑娘,今年入选国家队参加奥运会,她也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妈妈。“事情没把握的时候,她通常不会讲。这次还是居委会打电话到家里来,我才知道女儿要去巴西……”应世琴说。

2013年8月,周佳敏参加了宁波市坐式排球比赛,当大家面对刁钻球放弃之时,她还在全力拼搏。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为她带来机会,她被著名射箭教练邵淑芬选中,进入浙江省残疾人体训中心射箭队。

在上海的一场赛事中,周佳敏就显示出了她不同寻常的能力,那时,她参加训练不过几个月,却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这次比赛不但让教练刮目相看,而且让周佳敏自己也树立起了信心。在随后的全国锦标赛上,她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由之前全队三名女队员中的最后一名跃居第一。

这样的突飞猛进并不是偶然,而是努力训练的结果。教练给的训练目标,她总是要再加点量,平时训练和比赛,她每日都写日记总结得失。训练很辛苦,控制拉弓发箭的手有时晚上疼得睡不着,但第二天起来仍然要继续训练、继续比赛,懂事的佳敏自己默默地忍受着,不敢告诉妈妈,怕妈妈为她担心。

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9月,在全国第9届残运会暨第6届特奥会先期比赛中,周佳敏获得了射箭复合弓项目个人公开级双轮赛第二名、个人公开级淘汰赛第二名、女子团体公开级淘汰赛第三名、混合团体公开级淘汰赛第二名。

2016年3月,她入选里约残奥会国家集训队大名单,并经过里约残奥会资格赛等层层选拔,今年7月入选中国代表团参加里约残奥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里约奥运冠军陈若琳的感人故事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陈若琳感人的跳水故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看今朝!南通小丫陈若琳不负众望,和王 鑫一举摘取奥运会女子双人 10 米台跳水桂冠。

殊不知,这枚金光闪闪的金牌背后,除了凝结她本人和教练的血 汗之外,还有多少亲人,为她掏尽人间温暖。

1992 年冬天,若琳降临在南通市民成勇金家。当时,成勇金已经 有了一个儿子,一子一女,刚巧凑成了一个“好”字。 夜间睡觉,一张床上躺四个,两大两小。

儿子好睡,一落枕便进 入梦乡,成勇金两口子却遭殃。若琳饿了会哭。床上有奶瓶,成勇金 迷迷糊糊中顺手将奶瓶朝她嘴巴里一塞,既喂奶又堵哭,再各睡各的。 岁时,父母离异了,母亲带着哥哥去了国外。外婆陈桂英心疼若琳,将她带回自己的家,隔代颔养,陈桂英视她为宝。 “如今,若琳已经过继给了我的儿子、媳妇。”陈桂英说,老伴 以及他们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个个都对她嘘寒问暖,递衣给 食,掏尽人间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奥运花剑冠军雷声童年的故事

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我对佛许愿你永远快乐,佛说永远不行,只能四天。

我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佛愣:两天

我笑:黑天白天

佛狂吐:一天

我大笑:生命中的每一天

——这是剑客雷声在个人简介中的签名。

看到这句话,你甚至能够想象他大笑的样子,有点腼腆,有点得意,忽闪着明亮的眼睛,还有长长的睫毛。

从小时候出道,到一战成名,再到后来的世界杯问鼎,“技术好,悟性高,脑子活”是大多数教练给予雷声的评价。而说到他脑子灵的特点,其实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来。

6岁的时候,雷声跟随父母从天津转到广州后,就读于黄埔区怡园小学一年级。那时候,广州的小学还都用粤语教学,老师在上面讲什么,他根本完全听不懂,就在下面自顾自地玩。等到下课时,老师布置作业,他也一概装作不知道。

每次回家时,妈妈问他作业做完了没有,他都说“老师今天没有布置作业”。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雷声的粤语都学会了,但却从来还没有交过一次作业。但就是如此,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雷声竟然拿到语文数学双百分,让人大跌眼镜。

而在考入体校的时候,雷声的成绩也是班里最好的,有一次考试,他还拿到数理化三科第一。

“我倾向于脑力劳动。”很早前雷声就如此表示过,尽管刚开始并不喜欢击剑,但随着水平的提高,击剑运动里那种“斗智斗勇”的东西深深俘获了雷声的心。

“玩击剑的人脑子都很聪明,能够在场上跟对手一剑剑去周旋,最后获得胜利,哪怕有时候一个技战术组织成功得分,你都会觉得快乐。感觉就是对手被你算计了。” 24岁的雷声脸上露出的是24岁时才会有的,属于大男孩般灿烂的笑容。

作为2006年和2007年两届世锦赛男花个人的铜牌,雷声的北京奥运会之旅被众人给予了很多的期望,而对于伦敦奥运会雷声也充满了期待。

雷声父亲雷献民将儿子夺得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冠军时使用的剑摆在家中显眼的位置。

2016年8月3日晚10点多从朋友圈得知消息,父亲雷献民高兴得合不拢嘴,又不敢打电话给儿子问候,跑进房间看儿子从小到大的照片。雷声6岁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黄埔读书,上了伟伦体校,是广州培养的本土奥运冠军。

很少有人知道,雷声的父母曾经极力反对他练剑,甚至三番五次到体校去“抢人”,差点就“毁掉”了一个奥运冠军。

腼腆儿子竟要当“剑客” 雷声路过体校迷上击剑,父母担心输不起,多次去体校“抢人”. “抢人”失败,唯有变阻止为关爱 14岁的雷声获得第十届广东省运动会少年组男单冠军,邻居眼中“柔弱得有点娘气”的雷声变得英气勃勃,父母终于放心让他走。一剑震天下!北京奥运会却折戟沉沙雷声的击剑成长史顺风顺水,然而北京奥运会的失利,让雷声落下很大的心理阴影。然而与钟南山的一席长谈,令他重振信心。

伦敦奥运会一举夺冠,回到黄埔结婚夺冠后,雷声不仅改变了中国剑坛的历史,也彻底扭转了父母反对他从事体育的“偏见”。后来他回到黄埔,与同为黄埔人、击剑队友周雪结婚,区委书记出面证婚。去年年底喜得麟儿,并在北大读研究生。

“儿子,你就放开打,尽全力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OK了,别在意结果!”这是雷声本次出征里约奥运会,父母由衷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奥运冠军杜丽令人感动的故事

全文共 2391 字

+ 加入清单

2004年8月14日,在雅典奥运会女子气步枪决赛中,杜丽在关键的最后一枪中,击败一路领先的俄罗斯名将加尔金娜,为中国赢得了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佳音传开,各地记者蜂拥杜丽的家乡进行采访。在杜丽的父母家中,记者提出要看看杜丽过去获奖的奖杯,奖牌和老照片,居然看不到;杜丽作客新浪网时,为什么反复说她感谢外公和外婆?

原来,在奥运冠军杜丽的背后,有着家庭破裂给她带来的不幸童年,有着她对外公外婆的特殊情感。

2004年8月15日上午10时,记者赶到800公里外的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采访,走进了该县公安局家属院2号楼1单元201室杜丽父母的家中。

杜家两居室的屋里被全国各路云集的记者挤得凌乱不堪,杜丽父母兴奋得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困顿。

“没什么好说的,杜丽只不过是幸运罢了。”谈及夺冠的女儿,62岁的杜兆祥说得更多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冠军的父母是否太谦虚了。”记者心中感叹着,便提出看一看杜丽过去的荣誉证书和奖牌。

其父杜兆祥一愣,旋即说道:“杜丽虽然好胜,但却不爱表现自己,过去的荣誉不能代表什么,她的目标是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她的所有奖杯,奖牌都带走了。”

看看问不出鲜活的幕后新闻,记者走出了杜家。

站在沂源县公安局大门口,一位30岁左右的摩的车主戛然一声停在了记者的面前,说给他100元报料费,带记者去见杜丽的外公和外婆。

76岁的齐登云和74岁的谢家美两位老人热情而激动,在外孙女杜丽夺冠后遭到冷遇的老人猛然间见到记者,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两人先把杜丽珍藏的各种奖杯,奖牌和证书的小木箱打开,让记者翻看其外孙女那半箱荣誉,又抱出杜丽几本各个时期的相册,让记者一睹杜丽的飒爽英姿。

记者惊喜中备感愕然,杜丽的外婆谢家美说:”杜丽是跟着我长大的,她的家庭很不幸福,她的童年太苦了。“

杜丽出生在1982年3月5日。杜丽以前本不姓杜,原名石芳芳。究其原因,缘于其母亲的一场婚变。

7岁那年春天,正上小学一年级的杜丽一天放学回到家,见母亲正坐在地上哭。她”哇“一声跑过去抱住母亲问原因。母亲告诉她,父亲嫌弃她是个女孩,想再结婚,不要她们娘俩了。

难以想象杜丽幼小的心灵当时是怎样承受这种变故的。

后来,齐元珍和石某离了婚。跟了母亲的杜丽把”石芳芳“改为”齐芳芳“。虽然母亲每月从父亲那里领取生活费,杜丽却从此与父亲陌如路人。

离婚不久,齐元珍调到县食品公司,领着女儿搬到县城的娘家。从此,杜丽在县实验小学读书,长时间吃住在外婆家中。

12岁那年,齐元珍和杜兆祥结了婚,并搬到县公安局家属院。杜兆祥把杜丽原先的“齐芳芳”改为“杜丽”。杜丽对继父不经她同意私自更改自己的姓名异常恼火,曾多次对外公说要改过来。

正在苦恼之时,杜丽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地方------射击培训班。

一个星期天,杜丽闲逛到了县射击培训班。隔着大门,她看到一群和她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举枪练瞄准,立即被吸引了。

当晚,杜丽告诉外婆,她想学射击。外婆做不了主,打电话叫来女儿。齐元珍不同意。正在母女俩争执不下时,齐登云从外面回到了家。他听女儿和外孙女说完,当即拍板道:“我支持芳芳学习射击。”随后,老人给齐元珍分析说,杜丽学习不是太好,即使将来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有建树,让她学习射击,说不定日后还能得奥运冠军哩。

9年后的今日,杜丽外公的预言所幸言中,可想齐登云老人是多么的兴奋啊!

在赴雅典奥运前的6月底,杜丽一个人特意悄悄地回到沂源县外婆家中住了两天。

“这是孩子自那年6月份哭着从沂源去北京后今年第一次回家。“外婆说着话,竟哭了起来。

原来,2002年杜丽获得了亚运3金后,沂源县特意开了表彰大会,并奖励2万元现金。会上,由于杜丽要发言,就把现金递给了同台受表彰的母亲,不料被旁边的杜兆祥拿走。

散会后,杜丽问继父要2万元现金,杜兆祥不给,说当年她上市体校曾给她过4000元学费。杜丽说你当年只给了3900元,还想让我给你打欠条,我早还你了。杜兆祥无奈只好把钱交给了杜丽,却窝了一肚子气。

杜丽让外婆把2万元钱代自己存下并保管后,临走的前一天,她和舅家表妹一起特意到母亲家告别。那天,天气很热,杜丽顺手把空调打开。一边的杜兆祥见状说:”开空调要用电,电是钱买来的。“

”用不了几个钱。”杜丽说。“一分钱也是***挣来的!”杜兆祥说。

杜丽不再说话。杜兆祥自己炒了盘花生米,猛喝了半瓶白酒后,开始骂杜丽和她母亲,内容不堪入耳。齐元珍劝了几句,招来杜兆祥一顿毒打。杜丽上前帮忙,也被打。闻讯赶来的杜丽的舅和姨们制止了施暴的杜兆祥,杜丽和母亲回到了外婆家。

第二天上午,杜丽临走前,想起了金牌仍在杜兆祥家,就让舅舅和母亲去取。不料门锁已被杜兆祥换下。

杜丽情急之下报了警。亚运冠军的金牌被藏不是小事,沂源县公安局局长在劝说杜兆祥无效的情况下,动用了3位消防兵,架起云梯破窗而入帮杜丽取出了金牌。

那次,杜丽走得很伤心,一路哭哭啼啼,以至于春节也没有回家过年。赴雅典参加奥运会前,,杜丽回到沂源后没有再登杜兆祥的门,并劝母亲与杜离婚,想把自己的姓名改过来,但遭到母亲的拒绝。最后,杜丽向母亲提出:“如果我得了冠军后,你一定要到外婆家来庆贺。”

事实上,8月14日下午奥运女子10米气步枪开赛前,齐元珍不愿回母亲家,而是和当地记者在杜家观看了比赛。杜丽夺得首金后,淄博市及沂源县的领导到杜丽家庆贺,被杜丽的启蒙教练周士兵领到了杜兆祥家。随即,当地企业赠送的壁挂彩电,电脑及国际直播电话也都送给了杜兆祥。杜兆祥面对央视记者侃侃而谈,很是风光。

不料,远在雅典的杜丽通过央视第4频道看到这一切后,立即把电话打给外公家,询问是怎么一回事。当得知原因后,杜丽又把电话打给启蒙教练周士兵表示不满。

“杜丽自小就敢恨敢爱。”采访快结束时,谈及外孙女杜丽的性格,齐登云老人如是说。是的,有恨才有爱,敢爱敢恨真英雄。杜丽,这位奥运冠军,她的童年遭遇不幸比别人更多,所以她的成功更令人深思,更令人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里约奥运举重冠军:孟苏平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俄罗斯举重队被禁止参加里约奥运,大级别上的孟苏平竞争力骤升。

去年的世锦赛上她举出325公斤的总成绩获得银牌,依然输给俄罗斯选手卡什丽娜8公斤,但除了她们两人外,当时其他参赛选手的总成绩都在300公斤以下……

中国举重队领队李浩说:“孟苏平的唯一对手就是卡什丽娜,她缺席奥运,中国队随之做出了应对。”归根结底一句话,那次换人——是因为需要金牌更有把握。

另据《体坛周报》报道,因为侯志慧一直有伤病隐患,在7月时,侯志慧和孟苏平曾进行一场队内测试赛。在各自级别三把抓举,三把挺举,各设定一个成绩标准,谁行谁上。

而从举重队确定换人后,从启程进京,到离京赶赴里约,孟苏平只用了两天时间。

孟苏平1989年出生,是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刘山村人。中国举重队副总教练说这是一个极其憨厚可爱的姑娘,别的选手训练时她都会过来加油。

2013年到2015年,作为75公斤以上级别一姐的俄罗斯选手卡什丽娜实现了世锦赛3连冠。

在和卡什丽娜的较量中,孟苏平一直屈居下风,她的总成绩与对手相差十多公斤,两次世锦赛均获亚军,而排名世界第3的泰国选手又比孟苏平差了近25公斤。

在女子举重这个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中,素来都有一句话——谁上都一样。因此每届奥运参赛人选的确定总让外界雾里看花。

2004年雅典奥运会,48公斤级参赛的是李卓,实力最强的杨烁却被留在了国内,最终李卓未能顶住压力,输给土耳其小将塔伊兰,这是中国女举首次丢金。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杨烁又一次给陈燮霞取代,所幸陈燮霞顺利夺金,那一次换人事件并没有继续发酵。

2012年伦敦奥运会,48公斤级的头号选手田源“落选”,顶替她的是王明娟;69公斤级的向艳梅也被换下,而她当年的最好成绩271公斤比伦敦奥运冠军的总成绩高出10公斤。

有时候夺冠可以掩盖一切,但当从无大赛经验的周俊在53公斤级三次试举交出白卷后,哈萨克斯坦选手祖尔菲亚(也可以称呼她为赵常玲)的“改籍”故事和奥运选拔背后的公平性都一并被置于了风口浪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里约残奥会冠军董超瞄准命运靶心的故事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董超第二次在胸前挂起残奥会金牌。“这次有点运气。”除了胜利后挥了挥手,他的神情基本和比赛时一样淡定。

董超频频说起的一个词是“心态”。心态是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必不可少的素质,心态也帮助他走出残疾带来的阴影,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当地时间9月8日,董超在里约残奥会R1—SH1级男子10米气步枪站姿比赛中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残奥会上的第一枚金牌。董超这一枪,就像吹响了号角,这一天,中国队选手在比赛中一共夺得7金9银4铜,顺利开局。

不过,董超在比赛中既不知道自己瞄准的是“首金”,也不关心自己是否“首金”。“就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稳扎稳打。”董超表示。

第十三枪时,原本已反超董超的塞尔维亚队选手出现重大失误,只打出3.3环,将领先之位拱手让出。“我开始都以为他没打”,董超说起对手的失误仍觉得意外,但这并未对他造成更多心理波动。他依然平心静气地瞄准,不紧不慢地击发,将重新夺回的优势保持到了最后一枪。

2012年在伦敦,董超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枚残奥会金牌。他成为四川第一个残奥会金牌选手,还在去年四川举行的全国残运会上点燃了主火炬。

射击为董超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金牌固然令人激动,“但我最在意的是射击带给我不屈不挠、挑战困难的精神,能体现自己价值的精神,这是陪伴我一生最珍贵的东西,也是我一生要去追寻的东西”。

即便幼年时因车祸失去左腿,董超还是展现了一定的运动天赋,他用一条腿打乒乓球、打篮球,也因此被地方残联选中,推荐到省里,由此踏上了自己的射击之路。成长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不少残疾人同胞的痛苦与消沉,也仿佛看到了从前的自己。“我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失去了身体的某一部分不等于失去了自主能力。不管是残疾还是健全,首先要活得有尊严、有活力、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毅力,才有生活的意义。”

从训练到比赛,董超日复一日地瞄准靶心,举枪击发。而在他的脑海中,还有一个命运的靶心——“真正的终点,是怎么去提高自己的境界,提高自己内心的容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奥运上的“洪荒少女”傅园慧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发自内心的狂喜,夸张到爆的表情,魔性坦率的语录……自带表情包的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火了,甚至比奥运金牌得主还要火!

爱笑的女人,运气不会太差。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决赛中,傅园慧以58秒76的成绩和加拿大选手麦斯并列获得铜牌,刷新个人最好成绩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

傅园慧是如何圈粉无数的?她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在半决赛以58秒95的成绩排名第三晋级。赛后接受采访时,傅园慧难掩兴奋之情,表情夸张,妙语连珠,令人忍俊不禁。表面看,她的表情的确过于浮夸,语言也充满笑点,但深入思考过后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在竞技体育成王败寇的观念之下,傅园慧的存在带来了一股清流,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欢笑,更是一种人格的魅力,乐观的力量。

“58秒95?我以为是59秒!我有这么快?我很满意!”对于成绩的进步和自我的突破,傅园慧表现出了发自内心的兴奋,而面对决赛展望这样的老生常谈问题,傅园慧却另辟蹊径,直言自己对决赛没有期待,并一再表明自己对现有的成绩已经非常满意,传递出潜台词就是:有没有金牌无所谓,我现在很高兴,之后的事情爱咋咋地!对于奥运备战训练,傅园慧的表述也略显过激,“太辛苦了”“要死了”“生不如死”。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傅园慧的言论有些大言不惭,表现出了目光短浅和不思进取,而且爱抱怨,怕吃苦。的确,轻易的满足表面看上去似乎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相违背,但不妨仔细想一想,满足于点滴的进步其实不仅与继续勇攀高峰不矛盾,反而还是一种促进。毕竟乐观积极的心态更加有利于积累继续攀登的精神能量,从而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未知的挑战。

至于对奥运前恢复和训练的夸张表述的背后也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年年初,傅园慧身患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一度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无法正常训练。但是,奥运临近,傅园慧背负着万众期待,她自己也不愿错过四年一次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傅园慧一方面要积极的治疗疾病,另一方面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恢复身体机能,通过魔鬼的特训激发了每一个细胞的潜能,这才有了里约的完美绽放!

傅园慧的真性情,她的淡泊名利,她为自我的每一寸努力而喝彩和享受过程的达观心态,都恰恰揭示了体育竞技的深层涵义,甚至是人生哲理。大部分人或许都注定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永远拿不到金牌,但并不妨碍这个人活得精彩!我们为什么不试着享受每一次日出时好奇的期待,也享受每一次日落时满足的疲惫呢?试试看就一定会发现:尘世的每一道光,都可以是点亮快乐的理由。

谢谢你,傅园慧!是你让迷茫的我们幡然醒悟,快乐真的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