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里约奥运冠军谌龙的故事(汇总20篇)

导语: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里约奥运冠军谌龙的故事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6577

作文

77

2024年里约奥运举重冠军:孟苏平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一公斤险胜金国香

奥运会之前,俄罗斯举重队遭遇集体禁赛,该级别头号选手卡什尼娜无缘里约。这样一来,孟苏平的头号对手就是朝鲜选手金国香,两人是去年世锦赛该级别总成绩亚军和季军得主。

抓举比赛中,孟苏平开把要了125公斤,第一把尝试失败后,孟苏平将杠铃稳稳举起。三轮过后,孟苏平只落后金国香1公斤。

挺举孟苏平开把调整到175公斤,金国香开把举起了162公斤。金国香不甘示弱,二把举起了170公斤,孟苏平在175公斤上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终于成功举起这一重量。随后,金国香三把要了175公斤并且试举成功,这样一来,体重比金国香重的孟苏平想要取胜必须挑战177公斤。重压之下,孟苏平顶住压力,成功举起177公斤的重量。综合成绩,最终孟苏平以1公斤的优势夺冠。

孟苏平坦言,自己并没有表现出最佳水平,尤其是抓举项目上。谈及原因,孟苏平表示:“奥运会完全不像世锦赛的感觉,太紧张了。”

磕头只为表达感激

“赢了之后我感觉整个人都是飘的。”夺冠后后,孟苏平跪在颁奖台下,用四叩首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我在台上磕了几个头,真的是非常感谢我的祖国、领导、我的组织,所有帮助我的教练、老师,感谢所有人,感谢现场的观众,巴西是我的福地。所以我用中国最大的礼仪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给所有人磕了这几个头。”

孟苏平能参加奥运会,要得益于举重队奥运前的一次换将决定。奥运开赛前,48公斤级侯志慧因伤被临时换下,经过几天几夜的研究,中国举重队决定召回已经返回安徽老家的孟苏平。8月3日晚,孟苏平才赶往里约。

孟苏平说,回到合肥后,自己一直没有放弃训练,时刻准备着。“能参加奥运会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感谢领导和祖国给我这个艰巨的任务。之前没选上我也没有怨言,我们一切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所以我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说到这里,孟苏平也没有忘记被自己顶替的48公斤级队友侯志慧,她说自己一定会和侯志慧联系,“毕竟我们是一个团队,大家都是为了祖国赢得荣誉。”

王国新想想都后怕

孟苏平这块金牌到手之后,中国女举在参加的四个项目中拿到三块金牌,完成了赛前制定的“保二争三”的目标。女举总教练王国新坦言:“对我们来说,拿到银牌都是失败,所以绝对不能有任何马虎,一旦出现失误,这种遗憾真的承担不起。”

孟苏平夺冠的一刻,王国新的心才有了着落。“完成任务了,可以睡个好觉了。之前真是每天睡不着觉啊,对我们来说,如果拿不到,我感觉我没法回去了。”能让一个参加过7届奥运会的功勋教练如此紧张,可见金牌教练的压力有多大。

对于奥运前临阵换人的决定,王国新表示:“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侯志慧有伤,恢复得不太好,而且对手也很强;另一方面,俄罗斯禁赛了,我们认为孟苏平保险系数更大一些。”

回顾孟苏平的比赛,王国新有些后怕,“如果她失败了,大家可能都会问我为什么临阵换人,为什么把有希望拿金牌的人舍弃了。如果失败了,这些都没法解释。”

最后,王国新坦言:“我经历过7届奥运会,什么事情都可以承担,但很多事情没法对外说,竞技体育只以成败论英雄。今天孟苏平赢了,我跟她说:‘你把自己救了,把我救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乒乓球项目冠军乔红的故事资料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1、 红出生在武汉市被人们称之为“世界冠军的摇篮”的体育强区。7岁开始打球,良好的体育氛围,为她成为奥运会冠军奠定了基础。

2、乔红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老师说她能上外语学院。但启蒙教练说她悟性好,将来一定能练出名堂。母亲希望她读书,父亲希望她打球。最终父亲让她承诺在完成好学习任务的同时打球。

3、 儿时,在一次区级比赛中,乔红比分领先,眼看冠军就要到手,但老师和教练提出让乔红把冠军让给对手,因为对手马上就要小学毕业,这场比赛要给她留下小学阶段最美好的回忆。年幼的乔红不能理解,当场就哭了起来,但最终还是让出了冠军。

4、 成人后,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双打决赛时,她带伤上阵,激烈的争夺让她腿伤难耐,汗水淋漓,但她依然拼斗凶狠,终于和邓亚萍一起夺得女子双打金牌。

体操项目冠军李小双的故事资料

1、 李小双和孪生兄弟李大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6岁时,家人让他俩选择体操只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10岁时,爷爷挑着担子送二人到了省队。

2、 小双训练十分刻苦,为了拉韧带,教练自己压在他细嫩的腿上,他却不掉泪,直至过关。为了练单杠,他磨破了双手 ,鲜血染红了单杠。

3、 但命运却一直捉弄这个小伙子。两次被国家队拒绝。进入后也不被重视,为此,小双心想十一届亚运会一定要让教练看看自己的本领,并最终如愿夺得自由操个人金牌。

4、 1991年开始,命运再次捉弄他。他身体多次受伤,在测试三周新动作时,摔成轻微脑震荡。接着,在世锦赛上发挥失常,被挤出决赛圈。但他没有退缩,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队友连续失利的情况下,他不负众望,大胆使用“后空翻三周”,为中国体操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了唯一的一块体操金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里约奥运举重冠军:孟苏平

全文共 1776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大赛上,走下亚军领奖台,她选择了愈挫愈勇、再次出发;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之时,大名单上没有她的身影,她选择在默默训练中等待微乎其微的机会;里约赛场,“火线换将”的她顶住压力,为中国军团拿下本届奥运会第15金……她是马鞍山姑娘孟苏平,8月15日的里约奥运会举重赛场,她站上冠军领奖台,成为继许海峰、邓琳琳之后我省第三位奥运冠军。

入选国家队七年默默付出、坚持,终成“一姐”

女子举重队,是中国奥运军团中名副其实的“梦之队”。2009年,凭借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第四名的不俗表现,20岁的孟苏平得以进入这支“梦之队”。

孟苏平所在的75公斤以上级,曾经涌现出丁美媛、唐功红等名将,当时的国家队里也有穆爽爽、周璐璐等顶尖好手。刻苦训练、进步较快的孟苏平引起了国家队重视,2009年和2010年的举重世锦赛、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孟苏平都代表中国队出战。然而,在韩国名将张美兰面前,孟苏平的肩膀稍显稚嫩,屡屡屈居亚军。和孟苏平年龄相仿的周璐璐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实力更胜一筹,2011年世锦赛、2012年奥运会、2013年世锦赛、2014年亚运会,代表中国征战该级别的均为周璐璐。

周璐璐一路奏凯,收获了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人们渐渐忘记了孟苏平,但孟苏平自己没有放弃。

“这样退役,不甘心。 ”孟苏平对教练说。就这样,孟苏平每天按时走进训练房,进行着重复上千遍的动作,在枯燥、高强度的训练中默默坚守。孟苏平的妈妈张朋珍曾无意中发现女儿随身带着剃须刀片,“一个女孩子装着剃须刀片干嘛?后来才知道那是用来剔除手上老茧的。有一次她回家探亲,一摸到她的手,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流了出来,一层厚厚的老茧。 ” 里约奥运备战周期,周璐璐选择退役,孟苏平成为中国女举大级别的“一姐”。过去一年,国际赛场上成绩能达到300公斤以上的,只有孟苏平和俄罗斯名将卡什丽娜。

落选奥运大名单仍不放弃,坚持,终有惊喜

和出征里约奥运会的其他健儿不同,孟苏平直到开幕前3天,才收到出战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的通知。

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举重名将张国政向大家透露了临战换将的原因:开幕前突然爆出俄罗斯举重队全队被禁赛的消息,孟苏平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卡什丽娜来不了里约了,加上征战48公斤级的湖南小将侯志慧受伤病影响,状态大打折扣,中国举重队出于全局考虑,作出这一决定。

“孟苏平始终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也是中国举重队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 ”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家稳介绍说,为队友送行后,孟苏平于7月24日回到安徽。面对再次无缘奥运会的残酷现实,孟苏平没有放弃,教练组没有放弃。孟苏平表示:只要举重比赛没正式开始,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她都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继续训练,保持临战状态!一个由十多人组成的技术团队保障在孟苏平身边,力量、体能、专项等科目训练对标国家队训练标准,丝毫不放松。在模拟测试中,孟苏平轻松完成抓举135公斤、挺举175公斤的好成绩,一做就是四组,而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也及时地将测试数据反馈到中国举重队在里约的训练营。 拿到金牌后,回顾那备受煎熬的十来天,孟苏平感慨道:“就是时刻准备着,那根弦一直绷着,那口气也不敢松。 ”

决赛最后一举咬着牙顶住,坚持,终圆梦想

奥运资格失而复得,是惊喜,更是巨大压力,这直接导致孟苏平在决赛中严重紧张。孟苏平赛后对李家稳说:“和世锦赛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感觉有点蒙,压力太大了。 ”

抓举第一把,教练给孟苏平报了125公斤,放在平时,这个重量十拿九稳,但首次征战奥运会的孟苏平太紧张了,第一举,失败。虽然随后连续举起125公斤和130公斤,但朝鲜选手金国香举起了131公斤。

挺举比赛,教练把孟苏平的开把重量提高到175公斤,这是令所有对手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成绩。然而,她还是太紧张。李家稳说:“她的双腿竟然没有站直,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过。 ”

金国香挺举第三把也举起了175公斤,总成绩达到306公斤,孟苏平最后一把要了177公斤。这个重量恰好可以力压对手夺金。

最后一举,重压之下的孟苏平,顶住了!赛后她对省体育局工作人员说,最后一把还是紧张,但我告诉自己,坚持到这一步太不容易了,再坚持一下,咬着牙也要顶下来。 关于未来的规划,孟苏平没有想太多,“现在就想回去见爸妈,有空的话想跟爸妈出去转转。至于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我希望还能再战。 ”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听博妈妈讲“奥运飞人”博尔特的故事

全文共 1256 字

+ 加入清单

博尔特跑得很快,但是你要看到婴儿时期的他,就知道为什么能跑那么快了,”博尔特妈妈说。

本周末,牙买加“闪电”将开启自己的第三次奥运征程,向着史无前例的田径男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三连冠发起冲击。

12日,在里约科帕卡巴纳海滩的酒店里,博尔特的爸爸韦尔斯利和妈妈珍妮弗向受邀前来的一小部分媒体分享了“飞人”鲜为人知的故事。与博尔特不同,他的父母说话慢条斯理,甚至有些害羞。虽然自己的儿子是最闪耀的体育巨星,但他们说很珍惜这次和记者的交谈。

珍妮弗说,博尔特的出生日期比预产期晚了10天,“他人生中唯一一次落后恐怕就是这次了”。据妈妈回忆,出生后仅仅三周,躺在床上的博尔特就总爱乱动,“一次我把他放到床上,当我回来时,他几乎挪到床边,快掉下来。当时我就在想,刚三周的孩子,是有多强壮”?

博尔特何时比妈妈跑得快?珍妮弗说自己也记不清了,“大概十岁吧,我就追不上他了”。12岁时,博尔特在学校运动会总能遥遥领先,作为父母的他们逐渐发现了博尔特的天赋。

当被问及这种天赋是否来自于他们时,博尔特父母说不是,只是自然而然的天赋。不过珍妮弗说,她觉得常给博尔特吃的一种牙买加山药帮助了他。韦尔斯利也马上接话说,博尔特的娱乐和舞蹈才能来自于他。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

他们的儿子从2002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开始,一个接一个创造辉煌战绩,但他们说,博尔特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并没有因为成名而改变。在他们眼里,依旧是那个听话的孩子。

博尔特父母依然住在位于牙买加特里洛尼区的一层小房,他们不想搬去其他地方,因为去新地方还要重新结交朋友、熟悉城市。他们说,在博尔特2008年收获首枚奥运会金牌之后,老家已经大变样,社区有了平整的道路、翻修的诊所、健康中心、学校和操场。

韦尔斯利说,他现在还经营着过去的商店,虽然他经常免费送而不是卖东西。“继续开店是为了让我生活充实,否则我就越来越懒了。”他说,“作为父母,我们为博尔特感到骄傲,但我们认为不能因为他,而凌驾于邻居们之上。”

之所以喜欢在老家住,还因为博尔特可以经常随意在那里的街上溜达。“虽然有许多人会围着他,但没有人会伤害他,只是想靠近他,”珍妮弗说。

如今大赛降至,博尔特父母心情也有些紧张,但还是相信博尔特会有非常好的表现。韦尔斯利说,每个父亲节,博尔特都会送给他礼物,这次比赛正好赶上巴西父亲节,他知道博尔特将用一场胜利作为礼物。

外界都在关心博尔特的健康问题,他因腿部伤势退出了上月的牙买加全国锦标赛。珍妮弗说,这次来巴西,他们与儿子见面的机会并不多。11日晚上他们和博尔特在奥运村里匆匆见了一面,博尔特告诉他们,等好消息吧,他已经做好准备,不然就不会来里约。

韦尔斯利说,博尔特不喜欢失利,对于里约奥运,博尔特很乐观,因为他说这是自己的最后一届奥运会,他期待创造更多荣耀,所以请大家期待吧。

里约奥运会很有可能是博尔特的最后一届奥运会,珍妮弗希望儿子未来可以成为田径大使,因为他可以给田径带来更多欢乐,没有他,这项运动将变得很无聊。她还不忘提醒记者,博尔特还是一名很好的足球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的偶像是奥运冠军刘翔作文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当雅典奥运会已染红北京的天空时,当中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时,整个华夏民族的血液都在跳动着,对于奥运的兴奋,又似乎回到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引起全身的共鸣。xx年的7月13日,人们的努力给了日期永久的意义,因为世界上也许从未有过十三亿人为一个时刻而屏息的先例;当然,世界上也许就更未有过十三亿人同时腾跃的辉煌。

从1932年刘长春只身参加洛杉机奥运会的经历至今不能让人忘怀。不堪回首的一页,已被我们翻过,1984年7月,当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粉碎了中国人在奥运史上金牌记录的耻辱,也使国人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和自信。优秀运动员“乒乓皇后”邓亚萍,克服先天的身体条件从事乒乓运动的不适,硬是凭着刻苦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了奥运最高领奖台上,成为激励国人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洛杉矶以顽强拼搏成就三连冠的伟业,更是成为国人的骄傲;奥运健儿的雅典之行不负众望,最终实现历史性跨越、创下金牌总数历史之最。我们告诉着世人,这不仅是运动员们精湛的技术、良好的体育道德、顽强拼搏所创造,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所赋予了强大动力。一次次拼搏,一次次辉煌,坚定我们走向奥运的梦想。

北京时间xx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时刻,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中国选手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男子110米栏比赛的金牌!他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历史,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黄种人,这个成绩不仅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还平了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一声枪响,炸裂长空。刘翔疾如炸雷,快如闪电,起跑非常有力,他冲在了最前面,这一次他倾尽了全力,从第一栏起就一直领先。没有人能追得上他的步伐,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领先。

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场上的人们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雅典奥运会大幕已谢,但刘翔红色旋风般冲线夺金的那一刹那,却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奥运邀五环,五环印奥运,体育健儿正搏击在奥运的热土上。他们更加忘我的投入,刻苦的训练,力求用实际行动在xx年的奥运赛场上走得更坚定、更辉煌。乒乓小将们顽强拼打力展国威;举重队员洒下汗水再创佳绩;跳水队员凌空飞跃再造辉煌;“风之子”刘翔,更是超越着梦想,他要用自己不懈地挑战和年轻的昂扬朝气向世人宣告:相信我,我能赢!这是奥运的精神所在,是实现xx飞跃之梦的无穷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里约奥运郎平创造奇迹的故事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在逆转战胜东道主巴西之前,几乎没有人看好这支中国女排。面对全场嘘声和不可一世的对手,中国队用一记扣杀终结比赛,挺进里约奥运会四强。

8月19日,中国女排再接再厉,3比1战胜荷兰挺进决赛同时报了小组赛一箭之仇。

有人说,没有郎平,就没有这支“长脸”的中国女排。是的,在中国体育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连续30多年受大众喜爱。她在球员时代的五连冠带领中国女排走上世界之巅;执教以后再次率领中国女排重回排坛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全文共 1829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退役之后,不甘无事可做,纷纷踏上创业路。而他们成功的故事让人感动,也有让人借鉴的地方。体操冠军李小双,是如何创业的?它创业历程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其实,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很窄。”坐在李小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小双如是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对在半封闭环境中长大的运动员来说,外面的世界也很危险,转型之于他们有着太多的坎坷与艰难。

幸运的是,在并不长的成功者名单中,人们看到了李大双和李小双的名字。

从世界冠军到公司老总,从只有12名追随者的创业者到拥有300名员工的领导者,这一对曾在体操赛场创造辉煌的双胞胎兄弟,在经历了180度职业转弯后,已稳稳落在一片新天地中。

用“李小双”三个字打市场

“当时提起中国体育用品,人们能说出来的品牌大概只有‘李宁’。我们想挖掘出‘李小双’这三个字背后的市场价值,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

读书、做教练、走仕途……在最常见的退役出路中,大双和小双选择了一条风险最大的路——下海经商。不是玩票,不是授权给其他人做,而是兄弟二人自掏腰包,亲自上阵。

“除非你坐在家里当宠物,否则,做任何事都会有风险。”即使是面对转型这样的“严肃话题”,小双也难掩调皮本性。

说起来,兄弟二人很早就有了经商的念头。尚处空白的中国体育用品业是他们真正想涉足的领域。大双和小双都清楚,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李小双”这三个字,可要让一个名字具备市场价值绝非易事。

2000年1月,李小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500万元的创业资金全部来自于大双和小双的积蓄。“拿老本儿去搏一个陌生的行业,值吗?”很多人替他们捏了一把汗。“大不了公司破产,我们一无所有了,然后从头再来!”双胞胎的默契在那一刻显现。

走过小作坊时代

在摆满展架的公司走廊上,大双指着一件颜色鲜艳的样品问道:“这种面料在下水后会不会褪色?”小双则指着一件漂亮的样品“挑刺儿”:“公司的logo应该设计得再突出一些,做工也要再细腻一些。”在员工眼中,大双和小双是严格的老板,即使是马上就要投入生产的服装,也可能因细节上的问题而被打回重做,“我们也是消费者,如果公司的服装连我们这关都过不了,又怎么能在市场上经受考验?”

创业6年来,兄弟二人越来越有“专业人士”的范儿。但倘若时光倒退几年,他们还只是体育用品业的门外汉。“在还没有搞清楚‘衣服’和‘服装’的区别时,我们就已经迈进了这个行业。”大双坦言。谁能想象,一家主营服装的公司在创业之初竟然没有专业的设计师。“或者说,当时我们所认为的‘专业’其实是很‘业余’的。”如今回想起来,大双称那个时期为“小作坊时代”。

其实,6年商海历练早已让他们习惯了另一个身份———老板。那么,好老板又是怎样练成的呢?

第一招善用优势

大双和小双对于自身,有着异常清晰的认识。与受过良好教育的创业者相比,他们不具备专业优势;与出手动辄就过千万元的大亨相比,他们不具备资金优势;与在社会闯荡多年的“老江湖”相比,他们不具备人脉优势。“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兄弟二人所说的优势是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李小双。对他们而言,世界冠军、体操名将的光环正是创业的优势。

第二招树立权威

“我是一个好说话的老板。”小双这样评价自己。没有上下级间的拘束,兄弟二人和员工的关系很是融洽。不过,兄弟二人也有“固执”的一面。“谁都不能阻止我销售。”这是大双的口头禅。

对于“树立权威”,小双还有另外的注解。在这个“人才最金贵”的时代,智慧的重要性愈发凸现,无才难以服众。而深感专业知识匮乏的小双选择了为智慧进行投资到商学院攻读EMB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第三招默契配合

在公司,兄弟二人分工明确。小双是董事长,不常在公司,忙于应酬,有点“不务正业”。殊不知,这也是他的工作———从聊天中聊出商机。作为总经理,大双几乎每天必到公司,他担负起了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的职责。

兄弟二人用行动证明着一个真理———大双和小双必须连在一起。“有人说,做运动员,小双的成绩比你好;办公司,小双的职位比你高,但我不介意,我不会有压力,也不会说因为小双比我强,我就一定要怎么样。”一份深厚、坦荡的兄弟情也帮助成就了一份充满希望的事业。

不是冠军了,确实成功的创业者,体操冠军李小双是怎么成功的?这是有原因的,而相关的介绍,您看过了,相信您在其中能够得到相关的启发。想要能够创业,一定要有合作精神,坚持的精神,决策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猜奥运冠军名字的灯谜

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1、石林总集(奥运冠军)

2、开放颇不易 (奥运冠军)

3、见格格连连嘱咐 (奥运冠军)

4、表扬一通抚慰他( 奥运冠军)

5、齐天大圣行万里(奥运冠军)

6、一片春心托御沟 (奥运冠军)

7、闪电过后耳所闻(奥运冠军)

8、六宫粉黛无颜色 (奥运冠军)

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奥运冠军)

提示:往下拉可看到灯谜的答案~

答案:

1、叶诗文

2、张楠

3、丁宁

4、许安琪

5、孙杨

6、叶诗文

7、雷声

8、孙杨

9、陈定

成语类: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逆水划船——力争上游

快刀斩乱麻——迎刃而解

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

伞兵(打一成语)——从天而降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yín吃卯mǎo粮

照相底片——颠倒黑白

平原门下客三千——胜友如云

桁héng(打一成语)——行将就木

圆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不言而喻

仙乐(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

初一(打一成语)——日新月异

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皂白不分

并重(打一成语)——恰如其分

八十八(打一成语)——入木三分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打边鼓(打一成语)——旁敲侧击

感冒通(打一成语)——有伤风化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半路出家

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斤斤计较

纸老虎(打一成语)——外强中干

美梦(打一成语)——好景不长

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无底洞(打一成语)——深不可测

东郊街道:

锣鼓响起来,恰恰跳起来,热闹的场面延续着过年的气氛。宁丰社区“欢腾闹元宵家庭享团圆”元宵主题联欢会沸腾了整个社区,近百名社区居民围观着活动现场,八户家庭在大家的欢呼雀跃中各显神通。夫妻合作“老婆喂老公吃汤圆”、“抱上花轿把家还”,丈夫比拼“中国功夫俯卧撑”,小邻居的“开火车抢座位”,家庭联手“击鼓传花”等众多节目精彩纷呈,以甜蜜、趣味的游戏,和睦的邻里,幸福的家庭共同迎接元宵佳节的到来。

福明街道:

福明家园社区携手共建单位江东第二实验小学举办大型踩街活动。20个头戴兔子帽的可爱小朋友手举着字牌走在最前面,社区的腰鼓队、越剧队、秧歌队,江东第二实验小学的灯笼队,一路浩浩荡荡吸引了数千名居民前来观赏,现场热闹非凡。文化队员的秧歌表演、腰鼓表演也让居民们一饱眼福。

陆嘉社区在社区广场举办了“兔年闹元宵猜灯谜”活动,让300多位前来猜谜的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元宵节的喜庆气氛。使社区居民在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增进了邻里感情和社区的和谐气氛。新城社区助老志愿者们纷纷来到社区独居老人家中,为他们做起了节日汤圆,也包裹起深深的邻里真爱。

白鹤街道:

白鹤社区特邀请了社区居民孙师傅教孩子们动手学做兔子灯,为元宵灯会做好准备。此外,为了使社区内白鹤敬老院老人们过上一个温馨的元宵佳节,白鹤社区特举办了“元宵佳节送暖意,浓浓深情系老人”送元宵活动。为老人们送上一碗碗热气腾腾之汤圆,陪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

元宵佳节将至,日月星城社区内热闹非凡,老年腰鼓队的老人们把腰间的锣鼓敲得震天响,少年旗手队高举彩旗,紧随其后,许多居民纷纷手持各式灯笼,兴高采烈地跟在队伍后面绕着社区“游”了一圈,十几米的游灯队伍俨然成了当晚社区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派喜气祥和的节日气氛。镇安社区举行了一场“圆定今宵,和谐一家”猜灯谜、包汤团活动。

在丹凤公园内各式彩色灯笼高高挂起,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承载着居民对兔年的期盼。社区工作人员共精心收集了200多条灯谜,除了字谜,还有成语谜、地名谜、人物谜、医药谜等,内容丰富,趣味盎然,五颜六色的谜面纸条,挂满了小区广场,引得居民纷纷前来。

黄鹂社区在元宵节当天举行元宵游灯会,并邀请社区的腰鼓队成员一起参与,新老市民欢乐闹元宵。

百丈街道:

欢快的秧歌跳起来,热闹的腰鼓敲起来,喜庆的灯笼亮起来,潜龙社区里一片热闹欢庆的景象。由社区青少年、文艺爱好者、民间组织成员、普通居民等组成的迎元宵“踩街”队伍,浩浩荡荡地绕社区的大街小巷走了一圈,大家手拿灯笼或彩旗,伴着社区秧歌队、腰鼓队、戏曲班等的精彩演出,吸引了大批路人驻足观看,更有不少加入到“踩街”的队伍中。走到波特曼大厦边上,有几个老外也凑过来看热闹,一个甚至还跟着秧歌队边学边跳了起来,另一个则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中国人过年真热闹,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太有趣了!”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奥运冠军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

全文共 1930 字

+ 加入清单

当一个个奥运冠军走上领奖台的时候,他们收获的是鲜花和掌声,是巨大的成就感和为国争光的自豪感、荣誉感。作为普通的观众,除了享受比赛的精彩之外,我职业性地对“冠军是如何练就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博尔特打破了男子百米、两百米世界记录的时候,当菲尔普斯历史性地获得八枚金牌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用夸张的言语,如“他们来自火星”,来说明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天赋是夺冠的根本原因。

的确,个人素质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存在七种智能,即语言、数理、空间、音乐、运动、社交和自知,而每个人的擅长是不同的。如你在运动方面的能力倾向不具备优势,走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此,在冠军之路上,“苗子”的发现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这就需要科学选材。菲尔普斯天生一双巨大的手掌和脚掌,就像鸭蹼那样便于划水;他的肩膀宽阔,上身修长,腿却很短。这种在游泳运动中很占优势的身材,在陆地上却显得有点笨拙了,他甚至会在走路时摔倒。而且菲尔普斯小时候曾遭受多动症的烦恼,他在水中的时候才感到惬意。

让我们从游泳冠军回到现实工作来。有很多人在社交智能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但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或者物质利益的考虑,硬是向行政管理岗位发展。也有很多人明明在社交方面有天赋,而在数理方面很差,却非要从事研究性质的工作。发现自己的潜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即便我们成不了世界冠军,也会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成就、更加轻松自如一些。

对一个组织来说,在配置人才时,也要尽量科学地考察候选人的潜能和岗位匹配度。尽管培训的力量很大,但有些素质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选拔出来的,如积极心态、悟性、合作性、系统思维能力等。有人对丽兹卡尔顿酒店员工的微笑十分感兴趣,就问总裁:你们是如何训练员工微笑的啊?总裁说:微笑的员工不是训练出来的,是选出来的。

在奥运会上,那些比赛成绩明显高出对手一大截的运动员,绝大多数是因为天赋方面的明显优势。如博尔特就是天才的大腿型运动员,美国的《体育画报》曾经这样评价说:“历史上最擅长利用大腿的两名短跑运动员就是100米的博尔特和200米的约翰逊,前者有恐怖的步幅,后者有神奇的步频。”刻苦努力和科学训练能够提高运动成绩,但会存在“天花板”效应,运动员所能够达到的成绩是有局限性的。

没有一个取得奥运冠军的运动员不是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从而逐渐提高成绩的,即便是天赋异禀者。作为业余体育爱好者,在运动中锻炼身体、放松心情,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但是,如果每天都在训练,而且是高强度的训练,又要克服种种伤病和压力,运动就不一定是一件令人愉快的放松活动了。如菲尔普斯,他能够忍受“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游泳运动员所经受的都要更‘魔鬼’的训练”。他每天的训练量都接近16000米至18000米,每周训练7天(其中6天每天至少6小时),圣诞节时也不间断,这样的日子从他14岁时就已经开始。

在成为冠军的路上,他们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一定是有一个梦想在支撑着。这个梦想就是成为奥运冠军。正是这样一个梦想的支撑,运动员们放弃眼前可能的享受,而在刻苦训练中体验成长。菲尔普斯的感受是:最大的奇迹就是一切都有可能,只要你敢去梦想。

即便是像博尔特这样的天赋异禀的运动员,身体条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的身高有1.96米,不利于起跑时的反应速度,他的爆发力也不是最好。但经过精心、刻苦的训练,博尔特弥补了自己的短板,并把后程加速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最重要的是拥有梦想,拥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激情和热爱。和奥运冠军不同,我们大多数人不需要成为世界顶尖高手,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成就自己的梦想。这就更需要努力,而不是天赋。著有《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经典管理名著的大师柯林斯发现,实现从平庸到伟大跨越的公司,都有“刺猬理念”—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专业化。它们问自己三个问题:你对什么最有热情?你做什么可能做到世界最佳?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他谈到:“成就伟业是困难的,一路上会有很多艰辛,如果不是从热爱开始,如果动力不是来自内心深处,一旦遇到艰难险阻,或者取得小小成功,你就容易停步不前。对我来说,热爱就像是内在的小小的永动机,永不停止。我为什么要停止?我太热爱它了,尽管确实很难。”

作为组织,应设法让成员对工作充满热情,并为之不懈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员工和组织只签订经济性质的绩效契约,是不能达到上述状态的。只有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心理契约,才能使员工持久地、自觉地坚守岗位,追逐自己的职业梦想。

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取得辉煌成就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机遇,但是,天赋和梦想是最根本的要素。二者如能实现完美结合,那么,奥运冠军就是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里约残奥会冠军袁艳萍泪流成河的故事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残奥会盲人柔道女子70公斤以上级冠军袁艳萍怀揣着一个秘密苦练了9个多月,直到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她的教练才知道。

“其实我都快泪流成河,只是教练不知道,”袁艳萍在谈到训练的艰苦时说,“教练要求我要有小级别女队员的速度,大级别男队员的力量,我大约做到了。”

话音刚落,发布会现场响起笑声一片。

袁艳萍在过去4年的日子过得不容易。她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今年夏天刚刚毕业。为了实现参加残奥会的梦想,她一边学习一边训练。最近9个多月,因为要参加中国盲人柔道队的封闭集训,她几乎放弃了学习。

袁艳萍说:“成功的秘诀就是苦练。教练严格要求,我才能发掘自己的潜力,自己也很佩服自己。能克服困难完成9个月的训练,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

在中国盲人柔道队,袁艳萍的身份除了队员之外还有老师,她在文化课上教大家英语。袁艳萍说,帮助队友学习英文可以为他们打开新的天地,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

在本届残奥会之前,袁艳萍被视为中国队当中夺冠最有把握的选手,她的压力其实蛮大的。袁艳萍说,当天的首轮比赛几乎就是金牌争夺战,因为对手实力非常强。“第一场比赛结束后,压力少了80%。”

有意思的是,袁艳萍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柔道的历史和发展》。为了尽可能不影响训练,论文是在她参加中国队训练初期完成的。在此期间,袁艳萍利用电子邮件和导师保持着密切联系。

虽然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但是袁艳萍并不打算从事英语方面的工作,而希望继续靠体育吃饭。她说:“英文很难,我实际上学艺不精。从事英语工作有点困难,交流没有问题。我可能要继续干体育方面的工作,更想为残疾人体育事业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16岁时,张湘祥是中国男子举重队里最年轻的队员,也是唯一一个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举重被选入国家队的运动员。他用一系列肢体语言让人们见识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奥运冠军。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

8岁时为了减肥去体校

张湘祥出生于1983年7月,爷爷是革命烈士。张爸爸回忆说,张湘祥走上举重的道路实属偶然。9岁那年暑假,当时在工厂从事电焊工作的母亲黄玉曼和做房屋装饰工作的父亲张雨和都没办法照看孩子,为了管住顽皮的他,黄玉曼便把湘祥带到了龙岩市少体校,交给了她的同学——当年少体校的校长林永乐,张妈妈最初是想让湘祥学习乒乓球。没想到,林永乐一看到壮实的湘祥就立刻摸摸他的手,捏捏肌肉,知道他是块练举重的好料,立刻打电话给体校里的举重教练朱日平,朱兴奋地骑着摩托车奔到学校“验货”。

9岁时张湘祥开始练举重

9岁的张湘祥开始练举重,当时他是龙岩市一个普通体校举重队乙组的孩子,相当于小学一年级。最早的训练内容很基本,甚至包括给那些甲组的大孩子们拿衣服、递水壶、拎鞋子。在被张湘祥等一众小孩子服务的甲组生中,就有石智勇。石智勇是雅典奥运会62公斤级举重比赛的冠军。

一次意外让他无缘雅典

在朱日平教练手下训练一段时间后,六年级时,张湘祥被北京体育大学的举重教练谢勇看中,远走北京,开始新的举重生涯。1999年,张湘祥以业余队员的身份,参加全国举重冠军赛,获得56公斤级的冠军。如此出色的表现让他随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队,成为队里最年轻的小将,在名帅陈文斌的指导下,全力备战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刚满17岁的湘祥勇夺男子举重56公斤级铜牌,成为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

2002年,考虑到张湘祥身材偏高、体重偏重等相对56公斤级对他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总局决定让张湘祥改打62公斤级。然而,2003年张湘祥在一次训练中,腰部受伤被送去医院后,由于医生的疏忽,导致张湘祥伤情加重,并且很快失去了知觉。这次严重的伤病几乎让他的举重生涯就此结束。虽然湘祥坚强地出现在雅典奥运会选拔赛赛场上,但在抓举比赛中三次试举无果,被无情地挡在通向雅典的大门外。

蛰伏四年 神童完美归来

接下来的三年里,这名举重天才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其间,张湘祥消极过,困惑过,但最终没有放弃。因为他割舍不下熟悉的杠铃,还有那沉甸甸的奥运梦想。

2007年,张湘祥回到了国家队,成绩慢慢恢复并提高。中国举重队男队总教练陈文斌对张湘祥赞叹不已:“张湘祥很不容易,他的心理素质可以说是国家队前几位的。”

2008年的全国举重冠军赛,在这场决定奥运资格的关键战役中,张湘祥爆发了,他从高手云集的62公斤级中脱颖而出,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回报。昨晚,昔日的“举重神童”张湘祥终于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举重队内罕见的“硕士力士”还写得一手好字

张湘祥的帅是大家公认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还是目前举重队里学历最高的。今年他已完成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的全部课程,顺利地拿下了硕士学位,成为举重队内罕见的“硕士力士”。

张湘祥说:“读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妈妈曾吓唬我说,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练不了举重了,回家连个看门的工作都找不到。”张妈妈对张湘祥在学习方面的要求非常具体,首先文凭要有,其次字也要写得漂亮,最后就是要掌握好英语。

张妈妈这样解释这些看似对运动员来说很苛刻的要求:“文凭是能有个起码的学历承认,而字如其人,人长得挺帅的,字写出来像猪扒一样多难看啊。而如果字写得好,英语也会来几句,这个孩子就很OK了。”

这些要求虽然苛刻,但是聪明的张湘祥还是完成了母亲的心愿。他现在已经是研究生,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时候他的妹妹用英文跟他在网上聊天,湘祥就用中文回复过去。对于“祥祥”的未来,张爸爸说,希望他继续攻读,争取念到博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里约残奥会冠军茅经典逐梦路上的故事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茅经典,1995年出生于江苏省的一个普通家庭,现为体育学院2014级商特本班学生, 2009年获得全国残疾人乒乓球女子单打TT9级别金牌、2009年取得约旦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tt8级单打冠军、2010年获得广州残疾人亚运会乒乓球女子tt8级单打冠军、2011年获得香港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tt8级单打冠军、2012年获得伦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2013年获得北京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2014年获得世界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国际乒联之星最佳女子残疾人运动员奖提名、2015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四优秀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称号。年仅19岁的她用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诠释了什么叫做青春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的偶像是奥运冠军刘翔作文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别人问我,我最崇拜的人是谁的时候,我都会一脸自豪的告诉他:“刘翔” 刘翔为什么会成为我的偶像还要从06年的那场比赛说起。

2015年的时候,听说有个叫刘翔的人跑110米跨栏用了12秒88,由于我并没有看到现场,并不认为他很厉害。结果我试着跑110米,竟用了30秒!从此,我就成了他的铁杆粉丝之一。

转眼间到了2015年,刘翔站在了奥运会的起跑线上,作为极度信任他的粉丝,我原以为他会大获全胜,没想到,因为他的脚受伤而不能将比赛坚持到底,我顿时感觉眼前一片黑暗……终于等到了今年的亚运会。我盼望着我的偶像这次的大显神威。

开始比赛了,八个运动员一字排开,蹲在起点,等候发令枪响。啊,我的偶像——刘翔!我眼睛紧盯着他。裁判员一枪令下,运动员们如离弦之箭一般“飞”了出去。真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刘翔和他的队友史冬鹏刚跑几步就把其他选手甩在了身后。离栏只有几十厘米了,只见刘翔右脚用力一蹬,左脚一跨,一米高的栏就被他抛在脑后。刘翔跑起步来像燕子一样轻盈,把他旁边的选手甩了一大截,当他跨到第七个栏的时候,他身边的韩国选手还没有跨完第五个栏。刘翔那修长的腿一跨就是2米,到了最后一个栏时,他竟然戏剧性的放松了,从拼命跑变成了小跑,太潇洒啦!“飞人”刘翔以13秒15的成绩夺得了冠军

刘翔,我的偶像,我一定要向你学习,将来像你一样为国争光。刘翔你是最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奥运比赛:首位00后奥运冠军诞生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出生于2001年2月的任茜,当日与大她两岁的队友司雅杰一起出击10米台金牌。两人都是首次参加奥运会,相较而言,更早进入国家队的司雅杰明显更多大赛经历,而任茜却吸引着更多关注的目光。

关注中国跳水队的人不难发觉,年纪更小的任茜绝对不是“梦之队”掌门人周继红派来的双保险“副将”。

这位阅人无数的中国跳水界核心人物,此前曾不止一次流露出对于这名15岁少女的赞赏。早在喀山世锦赛前,周继红就曾罕见地高调点评,“任茜参加的比赛并不多,是近两年涌现的苗子,但是动作很漂亮,姿态,入水效果,身材都非常漂亮,她的动作规格很高。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期望她能有很好的表现。”

然而那一次任茜发挥不佳,这位被给与高度关注的“梦之队”新人在喀山最终摘银,冠军被朝鲜黑马夺走。坐等“梦之队”珍宝级新人放异彩的看客们只好抱憾而归,感叹机缘未到。

周继红亦引以为憾,专门在总结中指出,“心理上还需要历练,任茜没有跳出训练水平,非常遗憾”。

再战里约,周继红对任茜的表现依旧心心念念,“我希望她能把平时很高的训练水平拿出来,这对新人不容易,但希望她能有亮眼表现”。

从预赛到半决赛,任茜发挥较为平稳,不同于以往中国队较为小巧的跳台新人,15岁的她身材颀长,动作舒展大气。比赛中,她有高质量的完成,但也有失误轮次,最终位列第三晋级决赛,队友司雅杰占据头名。

决赛中,周继红口中从动作到身材都“非常漂亮”,“规格很高”的任茜终于不负恩师赞誉——从第3轮开始,便以极高的得分获得领先。任茜在这场比赛中做到了完美,现场转播很快发现了这场比赛是场异常丰盛的视觉大餐,转播镜头甚至不放弃捕捉任茜每一次动作的手指间和脚趾尖……而事实证明,任茜对得起这样的特写,从准备到空中,到入水,所有的细节和慢动作对观众而言都是视觉享受。

任茜的表现超越了比赛,这是一场完美的表演。

最终,任茜以领先队友将近20分的成绩夺得金牌。她最后3轮的动作,更是向全世界“图说”了何为“梦之队”的“高规格”与“漂亮”。

周继红赛后并未接受媒体采访,但她非常兴奋,新人任茜此番完美的“亮功底儿”,早在这位掌门人的期许之中。

任茜当日在自己的首届奥运会上赢得了自己的首枚世界大赛金牌,这不仅是她的一个开始,对于中国军团而言,00后选手的天下将也从这枚金牌开始。

这位跳台上动作精准到手指脚尖的15岁姑娘在领奖后被中外媒体团团包围,眼中一派喜悦懵懂。

“我大概7、8岁时候开始有这个梦想,拿奥运会金牌”,“比赛对我而言最困难就是心态吧,今天的比赛我把握好了,就是不去多想,不能紧张”。

尚小的年纪、出色的天资,加上当日的完美表现,一向敏感的媒体很快感觉到任茜不可限量的未来,但这位新科冠军却不以为意,“生活会有变化吗?我没想过,可能会吧,但我不知道,只是经过这场比赛,我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任茜甚至流露出对自己的担心,“我太高了,万一长得太高恐怕会影响训练”,“但是只要能练得动,我不会放弃的”,她旋即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奥运冠军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里约残奥会冠军邹莉娟的故事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女子F34级标枪比赛于里约时间9月9日下午5点33分开始,邹莉娟是第六个出场。邹莉娟第一枪就投出21米,破了世界纪录,第三枪投出21.86米,打破了她在第一枪刚刚创下的世界纪录。

邹莉娟老家江苏徐州,作为我市2013年引进的运动员,目前落户扬中。赛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邹莉娟,当时她谦虚地表示:“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但一定会拼尽全力。”此次里约残奥会,她坐着轮椅代表国家参加F34级别的铅球和标枪项目的比赛。昨天下午,记者再次通过微信联系上了邹莉娟。夺得冠军又打破世界纪录的她,感觉非常激动,超级开心,她认为自己是超水平发挥。“平时训练的成绩一般都在19米至20米之间,可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特别兴奋吧,再加上身边很多人在为我加油,我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滴泪,累:1992年,两岁的孙杨被教练“扔”进泳池的那一刻,父母在旁边看得心疼不已,曾是运动员的父母深知里面的辛苦。若不是怕浪费了儿子的游泳天赋,孙杨的妈妈才不会让儿子从事这项运动。两岁的孙杨第一次的触水经历是在哇哇大哭中度过的。正是这个第一次进泳池就被吓哭的孩子在之后的日子,带给了人们一次次惊喜。

爱哭的孙杨小时候训练时,每当累极了,便是在泳池边大哭,哭完之后,继续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在主攻中长距离后,每天有20000米的训练量。累到哭对孙杨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宣泄之后,继续努力。

第二滴泪,不服输:孙杨崭露头角是在2006年的省运会上,那年他16岁。他的当时偶像是张琳和朴泰桓,榜样的力量给了孙杨无限动力,他训练得更为刻苦。在2008年的一次全国性比赛中,他觉得可以在400米自由泳中和名将张琳拼一把,结果孙杨在那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2010年亚运会时,出战三场哭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在200米和400米自由泳中输给了韩国名将朴泰桓。不服输的孙杨在此后更加刻苦训练,成绩飞速提高,在一系列的比赛中折桂。

第三滴泪,证明:2011年上海世锦赛,1500米的比赛中,孙杨一骑绝尘,打破世界纪录:“不管拿金牌还是破世界纪录,回去还是好好训练吧。”这次,他没哭。我们知道,孙杨长大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孙杨战胜朴泰桓获得冠军,赛后他从容淡定;200米银牌,中国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依然从容以对;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他力挽狂澜,为中国队赢得一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这次他累瘫在泳池边,但没有哭。但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在摘取这枚金牌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时,全球的观众又看到了孙杨的眼泪。这次的眼泪,是爷们儿的眼泪,是释放的眼泪,是成熟、是触动,是感恩的泪水。比赛的压力,外界的质疑,在这一时刻全部瓦解,团队的努力,在这一时刻开花结果,孙杨向世人证明,他已完成了从“爱哭鬼”到“真爷们儿”的蜕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届残奥会冠军侯斌讲述自己坚持信念的故事

全文共 4050 字

+ 加入清单

侯斌自己的领域上取得了跳高的一些成绩,,可是在过去20年以前,当我还在福利厂里工作的时候,当我和100个残疾人在拉车的时候,我们厂长给我们放映了一个电视,在广州举行全国的残运会。当我看到运动员在领奖和奔跑那一刻,我问我自己,我穿着工作服,我可不可以成为领奖台那个人。侯斌从那个时候告诉自己,你永远不要是一个观众,你永远要成为参与者实现梦想。

我在单位是做拉车,我每天下班的时候拿起哑铃来训练,我们所有的同事都嘲笑我,但是当你不断地去举起杠铃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时候,你的贵人出现了。我们段长过来说,你还在练,你这么练没有未来的,你要去体校,那才是训练的地方,才有教练。那个时候我次知道了体校在哪里。

到了体校教练看了我,那时身材挺高的。我跟教练说我也想来训练,教练说不错,你可以过去跑两圈。我说教练我腿不好,我是假腿。当时教练说很抱歉我不能教你,因为你是残疾人,如果你摔倒了,我们赔不起。当教练把你拒绝门外的时候,我骑车回到家里。那个时候不能跟父母再说,你想去训练被人家拒绝,我问自己要不要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隔了一个月我又去体校了,又被拒绝。过了6个月我去的体校,被一个田径教练收了我,他看我去了七次,收了我,给我一个训练的舞台,我训练正式开始。当我走到教练身边的时候,举重队一个孩子,六七岁,走了过来,我那时一条腿。他围着我转了两圈,他一转我晕了,怕这孩子讲话,那孩子说:爸爸你看这个人没有腿,太好玩了。

那个时候的侯斌,次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有地缝都会钻进去,无法承受,在回来的路上问自己,侯斌你要不要坚持。当我回到家,父母依然在忙碌着,我妈妈是学校的老师,她给我更多的影响。我妈每都在上班,我可以做什么,第二天我又骑车去了体校,成为我体育的开始,是坚持的开始。

侯斌为什么可以跳过1米92,我们平常家里的门才2米多,我可以单腿越过去,怎么跳过去的。当我训练半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成绩只能跳1米55,我发现我找不到人生激情的感觉,我说教练我想跳得更高。教练后来跟我讲,你能够练一段时间回家不错了。我说,教练我有我想跳过2米。教练乐了,他说,你不想练了是吗?我说我挺想练的。他说你想跳2米,你教练我才跳1米86。我说对呀。他说你是要回家吗。我把梦想放在心里了。

我查到当年全国的比赛一条腿跳高比较多跳1米80,这是比较高的水平,你会发现当你的目标定在1米80的时候,所有的运动员目标都是在1米80,这已经是全国比较高的水平,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国外运动员的成绩,后来当我查到健全人的项目可以跳到2米多,能跳到那么高,我给自己定了2米的目标。你会发现高的目标,高的标准决定了自己的未来。

每个人看到所有的奥运会选手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他取得成绩辉煌的一刻。像今天台上的嘉宾,我们看到他拥有如此辉煌的教育事业,可是我们知道所有成功的背后是这样的千百次的失败。侯斌是无数次的失败,横杆撞到头上、脸上、鼻子上、嘴上流出血来,无数次的失败我们才能换来一次比赛的成功,这是所有成功的法则。

所有成功的背后其实我们不仅仅是一种坚持,要突破你内心的恐惧。我在过去发现1米60我根本跳不过去,原来每一次比赛我都害怕,因为在残疾人训练当中是没有观众的。每一次训练的时候,跟教练说可不可以把隔壁学校的学生请来一些,让他看我训练。教练说你美吧,所以侯斌每一次训练都是一个教练,五个队员,稍微有几个观众有几个摄像头我晕了,害怕了。然后我发现自己这样不行,我要找到方法,后我去我奶奶家,把我奶奶家的围墙栅栏拆下来,放在体校进门的地方,每一次练跳高的时候跳五步跃过那个栅栏。会发现这个方法特别好,这个栅栏让我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防线。

亚洲一个电视台来佳木斯采访我,那个电视台的女记者问我,她说侯斌先生,你能不能告诉我一条腿是怎么能够跳过1.68米呢?你怎么会跳那么高呢?我那个时候不太会语言表达,我在福利厂工作基本是不讲话,基本是跟人家打手语的。我对着摄像头,对机子说,我一使劲跳过去了。那个翻译汗下来了,他用中文跟我讲,他说侯斌先生你不能说这么简单的话,你应该有个表达,你是用什么想法和行动,你怎么练的,你得表达一下。我说是吗,好。第二次开拍。他说侯斌先生你是怎么可以跳到这么高的成绩,我说我看到横杆一使劲跳过去了。后来导演不拍了。

我那个时候不太善于表达。但是你会发现侯斌用行动用方法。当时女导演来问我说,我知道你不太好去表达,但是我想问你,我们在痉当中看到,当你跃过这个栅栏的时候,如果你失败了,你的腹部会扎在这个上面上,你怎么想呢?我发现那那个时候说话都特别简单,被扎到?我从来没想过被扎到。这是18年前,侯斌面对跳栅栏挑战内心的状态,当你想到惧怕恐惧的时候,你的人生很难走得更远。

在上了厦门EMB三届残奥会冠军侯斌讲述自己坚持信念故事之后,侯斌不断地在成长,不断地在寻找外在的方法了来激励我不断地前行。奥运会之后发现自己不爱锻炼了,因为我已经参加了全球比较高水平的比赛,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激励我了,发现我不爱练了,发现没有状态了,发现我六块腹肌变成一块。后来我上了大学持续学习,我又报名参加了商学院戈壁挑战赛,这是我们所有参赛当时的情景,在五年前,我退役一年之后选择了在沙漠行走的赛事,改变了我自己。这个赛事到今天已经改变了无数的企业家、孩子、团体,所有走过戈壁的人,我们的人生又有一次的蜕变,每个人见面都要拥抱,因为我们都是戈友。

每当我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想起很多在一路上行走的故事,你会觉得一个腿不太方便的人怎么选择这样的道路去行走呢。五年前我次参加戈壁挑战赛,大会主席叫曲向东,我跟他说,我以前拿过成绩,他那时候对我不是特别了解。然后天开赛,我和所有的同学们一起出发,我当时代表厦门大学EMB三届残奥会冠军侯斌讲述自己坚持信念的故事,当时有全亚洲30几个商学院去比赛,我腿外面的假腿是一个塑料的材料。每一次行走的时候皮肤都要和义肢连接处去磨合,尤其在戈壁当中有高有,每一次踩上去的时候反馈的力量增加你腿的磨合度。在五年前天我已经算是有毅力的人,我不断地激励自己,我那走了五公里走不动了。第二天还走,第三天也是,到了第四天,我跟大会主席曲向东先生说,曲老师你看我腿不太方便,我说我特别想走,但是我走不完。对呀,你根本走不完。我说你能不能给我帮个忙,你可不可以比较后,你用车提前给我到五公里处我下车,我走五公里,走到终点,走五公里完事了,我说你给我个小梦想。他说好吧,因为特别特殊,安排车,第四天送你到五公里的地方。

第四天司机送我到某个地方把我放下来了,前面是五公里。走着走着后面队员赶上来了,这不是那个奥运吗,哇,你太厉害了,走这么远,这离终点还有7公里呢。我当时在想不是在五公里把我放下吗?7公里放下我怎么走啊?没办法,因为再走车进不去了,人没有选择的时候,你只有达到目标,我那时候一直走一直走,走了四个多小时,走到了终点。一到终点几百人在终点,他们庆祝欢呼,我想跟他们说我没走完,但每个人都跟你拥抱,把你抱着不想说了,你们说走完走完了,一种特开心的感觉。

晚上庆功会旁边一个队员问我说,侯斌,我们走那条路玄奘大师当年去取经的一段路,有一个河水特别美,每个人走了三天,没有水情况看到水很多人跳下去,你有什么感觉?我说,啊?还有水,我没走那段。我没敢吱声,还有水吗?另外一个队员说了,第四天亚洲比较大的风车镇在戈壁滩上,人们都走崩溃了,你什么感觉?我说怎么有风车镇呢,那段路开车过去的。后来我发现,原来你没有走过的路不叫你的人生路。

在五年前,我宣布,侯斌,我用五年的时间走完戈壁120公里的全程。侯斌持续不断每年去走,走四天,每年都走。走到去年我坐上飞机,我一个同学从前面走了过来,他说侯哥啊,前两天我们在戈壁出征之前,我给别的同学做演讲说到了你,说你一条腿可以走五公里,太了不起了,我都敬佩你。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你们太美化侯斌了,我走过戈壁,我只走过,我死的心都有了,他一条腿怎么可能走五公里呢,你太美化他了。因为我那时候人要面子,旁边人都认识我,我一只手碰他,暗示他别说了。他以为我没听懂又说了一遍,当时我一下子火到这儿了,而且卡着出不来,很难受。

要把这股火气当成志气。下了飞机我话非常非常少,问自己侯斌你这一次可以走多久,我为出发那做了大量的准备,我的残肢用大号创可贴包了三层,因为你走两三公里血泡出来了,又把腿磨合的地方又绑了五层。那我拿个非常小的包,减轻我的重量。天正式比赛我出发了,十点钟。走到五公里,我的队友跟我说,侯斌已经五公里了,你不要再走了。我说我想走,你陪着我好了。当你不断地行走的时候会有人帮助你爱护你,其实都在关心,但他都会影响你的目标。我说我要走,你不要说让我停下来,侯斌带着这股志气走到了中午。走到了下午,走不动了,想起过去9岁没有腿,去训练被队员关在门外,那个场景,训练没有按摩师回来,我妈站上去用脚给我踩,汗水哗哗地流。想起来过去的一幕一幕,你会发现,人生上半场是靠你的梦想支撑的,但人生的下半场是靠你的坚持和感人的力量一步步往下走的。

侯斌也是很普通的人,并不是我是运动员才能走得更久。我走到了8点,9点,走了晚上10点,整整走了10个小时走到了终点。我完成了天我自己设定的时间,全程32公里的全程我走完了。当我到达终点的时候已经是黑天了,曲向东主席从营地走出来的时候,他一抱我,一松手我倒下去了,他又把我抱起来。当我再往营地走十几米的时候,门口有好多好多的同学,在那一刻迎接我。那个时候泪水很自然勇敢地涌现出来,你发现你走完全程的泪水和五年前没有走完的泪水是不一样的。你才知道原来每个人的人生路,你自己行走,坚信它,热爱它,像教育孩子一样给予它,帮助它,于是成所有所有美丽的故事。

今天的教育论坛更像一个奥林匹克论坛,每一个行业的所有人,当你运用了精神的力量,奥运的精神,不断地去放大我们人生的梦想,我们给予这个社会、给予每个孩子从内到外的一股精神和力量,这是中国精神,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奥运比赛:首位00后奥运冠军诞生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刚满15岁的任茜是国家队跳水队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出生在四川都江堰一个单亲家庭的任茜是个货真价实的00后,由于她的名字是多音字,所以究竟是读什么也给大家带来了些苦恼,不过任茜自己则说:“其实叫什么都无所谓,当然,如果叫我任茜(xi),我肯定会反应的更快一些。”跟同龄人一样,任茜爱笑爱闹,即使跟教练们一起,她也喜欢没大没小。不过在队里大家也都让着她。可能也正是这样随性自然的性格,让小小年纪的任茜能够顶住压力摘下这枚金牌。

任茜从3岁开始练习体操,6岁转为练习跳水,算来也是个老江湖了。不过干运动员这行,不会一直顺心,总会有一些磕磕碰碰。她说:“没办法,你既然都选择走这条路了,你往回走就走不回去了,只能往前走。”12岁的时候任茜进入了入国家队,距离她自己的梦想也越来越近,至于她的梦想,当然就是里约奥运会。

教练周继红表示:“她的整体水平实在是太高了。可以说现在看她的训练,到目前为止看任茜的训练,觉得就她目前的训练水平,世界上女子十米台还有谁能跟她比啊,就是这种样子的感觉。”而这块金牌证明了教练所言非虚,任茜确实有着高人一等的实力。

去年喀山世锦赛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由于太过紧张发挥失常最终遗憾的错失了金牌。任茜说:“那种紧张说不出来,就是紧张过头了,可能是因为太紧张了,跳下去我就觉得,完了,跳砸了,任茜回忆说,但是都已经跳过来了,不可能再给你个时光机倒回去,确实跳的太差了,整个一套动作就跳好了一个,其它都没跳好。”如今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她,一块沉甸甸的奥运奖牌相信一定能让任茜忘掉去年的伤心记忆,重新收获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里约奥运跳水冠军吴敏霞的夺冠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3129 字

+ 加入清单

真牛,中国跳水队的花旦吴敏霞兑现了里约的承诺中:不留遗憾,实现新突破。她终于夺得了职业生涯中奥运第五块金牌,超越郭晶晶、伏明霞等昔日的“跳水女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跳水界有史以来取得金牌和奖牌总数最多的女子选手。今天小编就来分享2016年里约奥运跳水冠军吴敏霞夺冠背后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2016年里约奥运跳水冠军吴敏霞夺冠背后的故事

夺冠之后的感慨

夺冠后,吴敏霞满脸笑容:“今天的比赛太短了,我都没来得及享受呢。室外比赛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困难也非常多,但是我们有坚定的信念。”

对于自己超越郭晶晶的纪录成为传奇人物,吴敏霞并不在意:“郭晶晶对我的成长非常重要,帮助非常大,她在比赛和生活中照顾我,让我慢慢成长起来。不管我是否在成绩上超越她,她一直是我的郭姐,这一点从来不会变。”

作为30岁的老将,吴敏霞透露:“中国跳水的成功关键在于起点一直都比较高,我们这些后辈要更努力去付出,把前辈的精神延续下去。我们的团队非常团结,一起为了共同的梦想和目标去努力。”

“我没想过要坚持这么久,确实挺不容易的,要克服年龄、思想和身体上的各种压力。”说起自己所经历的困难,吴敏霞不愿谈太多。但事实上,作为一个身体条件并无优势,甚至伤病缠身的老队员,坚持对她来讲意味着更多的痛苦和汗水。

“当然想过放弃,想过好多次呢,”吴敏霞笑言,“可这是我的梦想,如果放弃,之前的努力就可惜了。现在拿到了金牌就觉得努力是值得的,但我也曾犹豫过,尤其是在身体已经透支的时候。我脚伤以后,如果不是教练和团队的帮助,我肯定坚持不到今天。”

这位看似柔弱的上海姑娘实则性子倔强,意志顽强。“我的性格非常要强,所以才会一直坚持到现在,因为还没有中国运动员在30岁站上(奥运会跳水)这个舞台,我和秦凯都非常不容易,我们一直相互鼓励。今天我跳出了自己的水平,有这样一个结果很开心。”

吴敏霞把这次制胜的因素归结为两个人的团结,“今天两个人能够同心协力,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在整场比赛发挥得那么出色,我们真的很棒!”谈及以后,她还没有想太多,“我实在是太累了,只想好好放松一下。接下来,先给队友的比赛加油,然后我会再重新学习、接触其他东西,希望能继续为中国体育出一份力。”

吴敏霞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才18岁,不过,她那时更多的是当师姐郭晶晶的配角。后来,在长达12年的人生历程中,她经历了上海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并夺得单人桂冠的辉煌,直到现在的里约奥运会,终于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我应该挺伟大的。”吴敏霞笑言。

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也为吴敏霞欢呼:“吴敏霞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我为她骄傲!”

周继红对吴敏霞不吝惜赞美之词:“作为一个老将,奥运四朝元老,吴敏霞从12岁进入国家队,一直坚持到现在。即将年满31岁的女运动员,真的非常不容易。在这个年龄,她面对这样的身体条件还能够坚持,并且保持这么高的水准,非常难得。她浑身都是伤病,时刻都在和伤病做斗争,非常不容易。我祝贺她,为她感到骄傲,为中国跳水队感到骄傲。”

逐渐痊愈的伤口

作为女子能在跳坛坚持到31岁的,在国家女子跳水队中吴敏霞是唯一的一个。即便是封为皇后的郭晶晶也在30岁之前退出跳坛。那些与吴敏霞同时代的队友和比她年轻的队员很多早已销声匿迹。是能吃苦、不服输和勇于追求的精神令31岁的吴敏霞坚持了下来。在这期间吴敏所经历伤病的痛若和心灵上的创伤是外人所不知道和不能体验得到的。

还有一道伤口未痊愈

吴敏霞一直被先天贫血和先天性胯、髋关节的突出折磨着。吴敏霞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刘恒林透露其血色素刚过10克,“这个血色素量对一个搞竞技体育的人来说实在太少了,而且她又是先天性胯、髋关节的突出,导致她训练一过量,胯部就会收不回来,且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她的腰、腿到处都有伤……”但吴敏霞一直坚持着,为的只是她的梦想。

拉伤肌肉的针炙治疗,给大腿扎下一针

吴敏霞就是用这样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创,以及伤痕、泪水创造着她的人生历史和传奇。看到她那伤痕累累的真实记录(图片),让每一个人无不为之感到动容和心酸。

在16日轻松拿下跳水世界杯女子双人三米板冠军之后,阔别上海许久的吴敏霞终于回到了她最初的根——上海东亚跳水俱乐部。熟悉的水池,熟悉的跳板,甚至是熟悉的饭堂,每一个细节都勾起了吴敏霞无限回忆。从1998年离开俱乐部前往国家队后,她对于上海的记忆几乎都是在这里一点点累积的,如今,过去的片段如画面般铺展开,上海小囡一下子好像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梦想开始的地方。

获金牌“反哺”斯诺克球台

“霞姐!霞姐!”昨天上午10点,当吴敏霞刚刚踏入上海游泳馆的跳水训练池这边,孩子们就立刻激动了起来。去年这个时候,因为备战全运会,吴敏霞曾和小队员们一起训练过两个月,直到今天,她依然能清楚叫出不少孩子的名字。

冰清、玉洁是一对双胞胎,相似的面孔和高高的个子在队伍里分外惹眼,吴敏霞一下子就认出了她们,三个人亲昵地拥抱了一下,好像是久别重逢的姐妹。冰清、玉洁说,每次霞姐来都会和大家聊一些动作的细节,就好像是大姐姐一样让人安心。吴敏霞听了笑着说:都快30岁了还什么大姐姐啊,阿姨还差不多啊!

这话让现场的人一下子都笑了出来,好像那个原本活泼的上海小囡一下子回来了。

事实上,这么多年国家队的磨砺,从未改变过吴敏霞什么,她甚至更怀念当年在这里的童年,或许,当真的触及儿时的梦想之后,在回望时才会回味着一路的滋味。

现在东亚跳水俱乐部总教练余晓玲是看着吴敏霞长大的,她告诉记者,22楼饭堂里有一件吴敏霞留下的大纪念品,是一个标准尺寸的斯诺克球台。这是吴敏霞2004年拿到首枚奥运金牌后给队里的礼物,说起这份礼物,吴敏霞一下子笑出来。她说,那时她还在雅典,队里的王天凌给她打电话,开玩笑说她现在应该是“反哺”的时候啦。没想到,吴敏霞咨询了一番意见后,自掏腰包给队里添了这个娱乐设施。

韧性和坚持成就一代名将

现在的“霞姐”已然成为上海跳水的金字招牌,就在女子双人三米板拿下世界杯桂冠当天,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给了吴敏霞一个新的封号——上海韧度。这是继姚明的上海高度、刘翔的上海速度之后,又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新名号。而这样一个“韧”字,恰好也精确体现出吴敏霞的个性。

昨天,走在熟悉的跳水池边,吴敏霞想起了很多当年的故事,她说自己最初在这里并不起眼,个子小小的,身体也不好,要不是骨子里的那股子韧性和坚持,她可能今时今日不会站在这里,“真的,今天看到队里那么多小队员,能够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在这里训练时的感受,在这里受过伤、流过泪,大家一起聊天时候开心的那种场景,自己这一路走过来的路,很多东西都值得我去回忆。”

在跳水俱乐部搬到22楼后,吴敏霞住在2216号房,昨天去的时候不巧,因为住在里面的小队员还在训练没有回来,门被反锁了。吴敏霞在门口站了许久,好似在回想着自己当年从这个房间欢快跑出去的画面。出神了许久,她才笑着对身旁的余晓玲教练说,不想不知道,这都是好几年前的事情啦。

1985年出生的吴敏霞即将迈入三十岁,就在采访前她还偷偷地笑着说,双人三米板比赛当天,她才知道队里给她报小了一岁,就这个小细节,让她偷乐了半天,好像真的年轻了一岁一样,但现在想来,当时的开心还真是有些傻乎乎的味道。

对于年龄的恐惧是每个运动员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只是吴敏霞要好一些,她已经拥有了可以拥有的一切,而现在,她只是在寻找接下去的生活,到底该走哪条路。

说起退役的话题,吴敏霞好像又找回了一姐的范儿,她说自己是个“专一”的人,这份专一不是指感情,而是对于跳水的执着。“既然选择了这里,那我还是会继续下去。如果我真的到退役这一天,我会先深造一下,然后再挖掘潜力,看看自己适合走一条怎样的路。”只是她强调说,这条路的终点,应该不会离开跳水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曹宁宁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乒乓球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最初偶遇曹宁宁到他成为一名优秀残乒运动员,曹宁宁的教练衡新娓娓道来。

“像曹宁宁这些残疾孩子在没有打乒乓球的时候,由于条件差,很多人连轮椅都没有,是在地上‘爬’的,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他们都是‘仰视’人家。”

“乒乓球改变了这一切,改变了他们的体能,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衡新教练说,他们现在坐在轮椅上,无论从心态上还是视野上,好多健全的孩子都赶不上他们。

“他们虽然是坐在轮椅上打乒乓球,但参加各种规模的大赛不比健全人少,残奥会、亚残运会以及专为残疾人举办的各种国内国际比赛应有尽有,跟健全人的机会一样多。无论你跟哪位残乒选手交谈,你都会发现他们的内心很阳光,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劲头。”

赛场上的曹宁宁“三下五除二”,很快就以3∶0战胜了据说实力不错的一位黎巴嫩选手。衡新教练介绍说,曹宁宁目前在TT5级乒乓球的世界排名第一。赛后,曹宁宁也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接触乒乓球运动前的心路历程。

“身为残疾人,当时想唯一出路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能有份工作。”

“那时,整个人生活在强烈的自卑当中,很多时候不愿意面对生人,尽量‘封闭’自己。上小学时感受还不那么强烈,因为是义务教育,但是到了中学以后越发感到自卑,不知道人生的出路在哪里。”

“乒乓给了我一切。”曹宁宁说,“从我现在自身感觉来说,我不比任何人差,反而有些同龄人比我差得很多。面对社会也好,面对公众也好,我的自信心好很多。”

曹宁宁告诉记者,他打出了成绩后,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他有了一份工作,可以安居乐业。他说,他很知足,“知足者常乐”,因为还有好多残疾人的境遇远远不如他,他要加倍努力去打球,通过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境遇。

曹宁宁的韩国妻子也带着一岁多一点的小女儿来到赛场观看比赛,曹宁宁的父母也从江苏赶来看儿子比赛。一家三代五口其乐融融。

1.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袁艳萍泪流成河的故事

2.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无臂“飞鱼”许庆的励志故事

3.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袁艳萍泪流成河的故事

4.2016里约残奥会亚军汤红霞的超越命运的故事

5.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张亮敏的辉煌故事

6.2016年里约残奥会游泳冠军柯丽婷的成长故事

7.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邹莉娟的故事

8.名人故事:残奥会上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

9.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

10.残奥会冠军田荣游泳改变人生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