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我崇拜的爱国人物屈原(通用20篇)

喧闹中,还有小人物的憨笑与歌吟。我身边的熟人和朋友们,他们挥一挥手,依依不舍地,与这个雪花飘飘,但依然炉火熊熊的年份告别,走进新的一年。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作文我崇拜的爱国人物屈原,欢迎参考!

浏览

137

作文

78

我最喜欢的爱国人物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所学过的课文中,我最喜欢的是《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只要一有空,我就拿它出来读,认真地想。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消息,便立即回国工作。美国用种种手段陷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下,在中国政府和人们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国了。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只有青少年具有强烈的爱国激情,才会有国防责任感和投身于国防的爱国行为。正因为爱国,才有马援“好男儿为国战死僵场,以马革裹尸还”的气概;正因为爱国,才有霍去病“匈奴为灭,何以家为”的壮志;正因为爱国,才有岳飞“待从头,收拾山旧河”的雄心。古往今来,出于爱国之心而舍生忘死的英雄何止千千万万。

每当我读到“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决不能放弃我的祖国”。我就会感受到:钱学森归国的决心是多么坚定,他的这一腔爱国热情,至今令人钦佩。相反,像秦松这种人,他背叛了国家,害死了爱国名将岳飞,至今遭千人责骂,万人唾弃。秦松就是因为抵不住金钱、地位、权利的诱惑,才会背叛自己的国家。而钱学森对祖国的一腔热情,是无法用金钱和地位来收买的。这时我就会想起一个不忘国的例子来:爱国人士吉鸿昌,他用自己的全部家当购买了子弹和印刷工具,20XX年不幸被抓了,死的时候坐着椅子死的,要殉难的时候仍高喊;“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哪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爱国人物——黄继光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黄继光是一位特级战斗英雄,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斗中黄继光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背伤员的任务。1952年10月19日,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敌人反击,在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中火力点,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部队组织了五次冲锋,仍未摧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壮烈牺牲。黄继光主动站出来要求去炸敌人的火力点,他带领两个战士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开始敌人没有发现,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士牺牲了。黄继光左臂和右臂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手 雷,但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疯狂地扫射,志愿军的冲锋受到阻止。

最后,黄继光跃身而起,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用他那年轻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爱国诗人屈原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可能知道端午节要吃棕子,要划龙舟,但是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跟屈原有关呢?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跟坏人同流合污,他为了激起楚国人的爱国热枕,抱石投江,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所以每年的五月五日,老百姓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向祖国汇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始终不改变自己的节操,敢于斗争,“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也就是说,只要是我所热爱的,我所追求的真理,那么纵使让我死上九回,死上多次我也绝不后悔,那怕把我五马分尸我也绝不改变,正是他的这种九死不悔的精神激励我们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跟小皇帝似的,骄生惯养,吃不得一点苦,学习上遇到困难也是知难而退,而不是知难而进,所以学习得不到提高,我们要学习屈原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学好真本领,长大后报效我们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歌颂思念屈原弘扬爱国精神诗歌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艾草青青

时光悄悄走近端午

小儿手臂上的五彩丝线啊

爱国诗人的灵魂

在翩翩起舞

家家户户缠着米粽

遍地飘香喜气洋洋

不知有多少人

还能知晓当初

屈老夫子壮怀激烈

以身殉国魂归何处

人声鼎沸呐喊助威

百舸争流龙舟飞渡

此起彼伏里蕴含着

多少凄婉的楚辞歌赋

叹那楚君昏庸无度

亲小人远贤臣

拒听良言

将诗人远远的放逐

纵使有满腔热血奔涌

却是报国无门

悲愤难以倾诉

无奈国破家亡秦吞楚

五月五汨罗江

成为诗人爱国明志的归宿

佳节端午

这千载悠悠的习俗

不仅仅是我们怀念的节日

更是啊擂响我们

爱国斗志的铮铮战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1521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由于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五十九军组成不久,战事延至徐州外围,日军侧面进攻临沂,张自忠受命挥兵前进增援,转眼间将敌军精锐部队击退,日军仓惶后撤时,张自忠继续追迫,歼灭残敌,造成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经此一役,张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没有人说他是汉奸了。当时中央明令嘉奖,同年十月就升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军进攻鄂西,进犯随县、枣阳,张自忠再次亲自率领两军团渡海迎战,大破日军,击毙击伤敌军超过一万三千人,再为抗战史上写下了“鄂北大捷”。次年五月,日军又集结重兵再犯襄樊。张自忠指挥部队渡河迎战,当时敌众我寡,但张自忠不顾一切冒险出击,立下遗嘱后即挥军渡河,双方无论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悬殊,但他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奋勇进攻。两军昼夜激战九天,敌人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部队何以这样难打。后来知道我方的领军是张自忠,立即增援反扑,誓要追剿张自忠以复前仇。

最后张自忠率部被围于南瓜店的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五月十六日,张自忠卫士伤亡殆尽,自己身中六弹,屡次爬起冲杀,左右部属请他突围逃生,张自忠坚持不允,到了弥留时向左右卫士说道:“我今天战死,自问对国家对领袖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一代陆军战神终于战死南瓜店。

日本人十分敬佩张自忠的英雄气魄,在他战死后,把遗体装殓好埋葬起来,坟上还插着木牌,上面写着:“华军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官张自忠被皇军击毙之墓”。遗体下葬时,日本官兵集合起来向张自忠行致敬礼。不久,中国援军赶到,重新开棺以上将礼服重殓。

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委员长特亲临迎灵致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褒奖。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五十岁,他的夫人李敏慧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描写爱国人物的作文精选:爱国人物雷锋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助人无数,是受人敬仰的大英雄。

有一天,外面下着大雨,其他的解放军都休息了,雷锋不想睡觉,在坐在桌前哪一本书看,刚要拿,就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女孩,手里还牵着另一个小女孩,雷锋想:下这么大的雨这位妇女要去哪儿呢?他在附近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位大嫂是从外地来的,是来探亲的,探完亲就要回几十里外地的樟子沟去,雷锋迅速跑回宿舍把雨衣、伞都出来跑到妇女面前,妇女说:“同志啊,今天这雨把我浇糊涂了,这还带着孩子,我要怎么回家啊!”雷锋二话不说,立刻把雨衣套在了大嫂身上,抱起孩子,冒着大雨,领他(她)们到樟子沟去。宁可把自己淋得全身湿透,一直走了2小时才把他(她)们母子安全送到。

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让我们所有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崇拜的一个明星850字作文_人物作文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崇拜的一位明星——韩庚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今天又看了韩庚的《背后的故事》,有很多感触,来自内心的 ,有一种感觉,想要发泄,想要说出来,让大家知道。

让大家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韩庚,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韩庚,为什么、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也在问自己,为什么喜欢韩庚?然后静静地回忆,静静地享受,关于韩庚的一切,然后感动,然后心疼,然后更喜欢,然后继续支持、继续陪伴、、、、、、喜欢韩庚,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因为,庚值得我们喜欢,一个很努力、很勤奋、很坚持、很执着的、为了梦想不断突破自己的“笨笨的”韩三岁。因为他是韩庚!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可以在最难过的时候看到韩庚。

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韩庚,不是因为他帅气的外表,只是因为他的故事,他的努力。一个19岁的少年,独自离家,远赴韩国追逐梦想的故事;一个承受异样眼光但是仍然坚持梦想的故事;一个特殊的super junior成员的故事;一个SJ中国小队的队长的故事;一个单飞的成熟的男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又是怎样的艰辛,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又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他走到现在。过去的事情,我不想再说,很多人都知道,而且,很多人比我知道的还要多,所以,我只想说一下我的感受,来自心里的、一定要发泄出来才能平静心情的感受。每一次看到韩庚,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心动。

胖了、瘦了,黑了、白了,开心了,难过了、、、、、、现在,每一次看到庚,他都是开心的,不管工作是不是很累,他都在笑着,那么开心,让我不自觉的跟着笑着,然后,我会感到很高兴,因为庚是快乐的。我一直知道自己不是合格的庚饭,没有去过节目现场,没有去过演唱会,没有去过签售会,没有去过生日会、、、、、、所有的现场都没有去过,但是庚没有因为这些而不要我们,我们还是他最爱的庚饭,我们还是他的宝。我不会为自己找缺席的理由,因为我真的缺席了。但是,我不会一直缺席的,总有一天会亲自去一次、至少一次庚的现场。然后告诉他,前面的路虽然很长很长,但是,我一直都在,庚饭一直都在,你不离,我们亦不弃。

你若离去,我们亦愿意等候。我们的爱是你的翅膀,你亦是我们穿越风雨的力量,你的微笑是们的信仰,快乐忧伤有我们和你分享;我们的爱是你的翅膀,你的幸福亦是我们的愿望,一起打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天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歌颂思念屈原弘扬爱国精神诗歌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又一天

不知不觉的又是端午节

不知不觉的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

采一把艾香抱一包粽子

艾香浓浓的勾起我对你的爱

粽子鼓鼓囊囊的包裹着

我对你深深的情

远去的是一个节日

留下的是记忆的爱

一年又一年

不变的是一个端午节

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

五千年的历史随着我的思念远去

远去的不是历史

而是一个民族魂

一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

端午节想你

我把一首诗歌鸣唱

我把一个故事传诵

有水的地方就有古乐龙舟

有人地方就有醉人的艾香

就有甜蜜的粽子

你一口我一口

甜了我饱了你远离了他

屈子颂

掬一捧汨罗水,

她甘甜清凉,

溢满粽香。

生生不息的龙子龙孙,

聚拢在端午时光,

祭奠不朽的屈子,

到处是凝泪的面庞。

手捧滚烫的角粽,

包进去的是一腔悲壮!

掬一捧汨罗水,

她醇如琼浆;

柔似雄黄,

那是诗人屈子留下的华美篇章。

刚直不阿的屈子,

忧国忧民的屈子,

你的眼里充满了悲伤,

你的《离骚》演奏出唯美绝唱;

你的《天问》和《橘颂》,

你的《九歌》与《九章》,

都是文学史上非凡的标榜!

奔流不息的汨罗江,

在中华大地上荡气回肠,

深吟浅唱的汨罗江,

你接纳了数不清的角粽,

你承载了道不尽的画舫,

不知道,

你能否让屈子的心,

不再哀伤?

拿起笔吧,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引领我们奔向希望,

在诗人的节日里,

尽情张显诗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爱国人物的作文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是一条伟大的河,我们中华民族是在它的身旁发展起来的,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时,黄河又是多灾的河,曾经多次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1948年春天,在解放战争的日子里,毛泽1东转战陕北,曾多次来到黄河边。他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望黄河。站在山顶上迎风而立,望着苍龙似的黄河滚滚流去,他不禁赞叹说:“真美呀!”

他对警卫战士们说:“人常说黄河百害无利,这是不对的。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抗日战争,又是黄河挡住了日本侵略者。只这一条,就要减轻它的罪过。”

黄河上的船工赤露着胸背和腿脚,结实的肌肉展示出力量,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发亮。毛泽1东看见这动人的情景,大声说:“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他向跳船上岸的船工们走过去,同他们握手,连声说:“你们是黄河的儿子,真正的英雄!”

不久,毛泽1东要渡过黄河到华北去了。他坐在船上,船在浪涛中前进,颠簸摇晃,船工们发出了雄壮的号子声。毛泽1东激动地对同行的人们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中华民族!”

毛泽1东这样尊敬黄河,因为黄河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作文

全文共 12753 字

+ 加入清单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诗人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一个粪壤充帏、邪恶肆行的世道;一个忠贞不容于世,美善光明不行于世的污浊世道。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这伙“并举好朋”的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幽昧”、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诗人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一个粪壤充帏、邪恶肆行的世道;一个忠贞不容于世,美善光明不行于世的污浊世道。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这伙“并举好朋”的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幽昧”、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是一条伟大的河,我们中华民族是在它的身旁发展起来的,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时,黄河又是多灾的河,曾经多次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1948年春天,在解放战争的日子里,毛泽东转战陕北,曾多次来到黄河边。毛泽东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望黄河。站在山顶上迎风而立,望着苍龙似的黄河滚滚流去,他不禁赞叹说:“真美呀!”

毛泽东对警卫战士们说:“人常说黄河百害无利,这是不对的。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抗日战争,又是黄河挡住了日本侵略者。只这一条,就要减轻它的罪过。”

黄河上的船工赤露着胸背和腿脚,结实的肌肉展示出力量,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发亮。毛泽东看见这动人的情景,大声说:“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毛泽东向跳船上岸的船工们走过去,同他们握手,连声说:“你们是黄河的儿子,真正的英雄!”

不久,毛泽东要渡过黄河到华北去了。毛泽东坐在船上,船在浪涛中前进,颠簸摇晃,船工们发出了雄壮的号子声。毛泽东激动地对同行的人们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中华民族!”

毛泽东这样尊敬黄河,由于黄河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爱国英雄人物作文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一个可与日月争光的人,一个为国为民的英雄,也是一部悲壮的史诗。——题记

乱世

天地不仁。当春秋战国天下大乱之时,才人辈出,百家争鸣。而屈原,就在这么一个战争纷纷的年代出生。是上天设计好的命运?还是他自己注定得承受这痛苦:空有一身的理想,却不能得到施展;一身正直,却被小人陷害;一颗爱国之心,却最终只能看着国家灭亡……然而他在不断奋斗,奋斗,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帮助国家兴旺起来……

一句离骚,让天下人知道了帝王权贵的丑陋;一句天问,唤醒了天下人沉睡的良知;一曲九歌,传唱了世间一切可传唱之事。他的诗词,没有李白的洒脱,没有李清照的婉约,没有辛弃疾的豪放,但正是他那脱俗的诗词,让人领略到了语言的精妙。“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我仿佛感受到身穿战甲手拿武器的战士,抖落厚重的征尘,把战友的头颅搁置颈项的惨烈。这是屈原在悲歌,在祈祷。

爱国英雄

他,怀着报国的理想,带着满腹经纶来到政治舞台。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台。他励精图治,大整朝纲,然而,正是他的正直,也给他带来了灾祸:蒙受小**害,被2次流放,亲友相继被迫害……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造就了这么一位举世无双的英雄。

结局

然而,他也是人,即使他有卓越的贡献,脱俗的才华,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结局:他走到汨罗河边,望着那滔滔的江水,“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苍凉的声音刺破了黑夜,弥散在风雨中。万声寂静,星光早已隐藏起来。夜,更加幽寂;风,更加放肆;雨,更加张狂。屈原抱着一块石头,纵然跳到水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声音,在大地上空,久久盘旋。

这难道就是英雄的结局。

[爱国英雄人物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最喜欢的爱国人物——黄继光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中的爱国人物,我也有一个心中的爱国人物,这个爱国人物就是许多人众所周知的黄继光

黄继光原来是一个团的通讯员,他们团接到了一个任务离他们驻扎地只有十里路的方向有一个日本鬼子的碉堡。但是这个碉堡事实上是一个鬼子的驻扎地他的防御是古诺金汤,想攻进去比登天还难,特别是这个碉堡的攻击力也是不同凡响的。碉堡4周的围墙的洞并不是非常的大,但只要在那里架上机枪四周疯狂扫射那只要向前走一步就会被射死,所以他们团长编了一个爆破排其中就有黄继光。在爆破排前进时他用自己的身体给堵住在机枪口上,同时扔出手榴弹把碉堡给炸出了一个大窟窿。最后帮助团获得了胜利。

黄继光这种为了团队的胜利牺牲自己的精神,值得世人学习。可以想像当时当时冲向碉堡,身体一步一步走向前最后扑倒在地堡哪是对自身肉体的极大的折磨呀!这种为了团队牺牲自己的精神在当年,那个被战火覆盖的时代是十分常见的。在这个没有战火没有刀与血与枪的和平时代里却非常的少见。要是当时黄继光会想:“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个人的牺牲这不算设么只有团队的胜利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所以说我们要学习这一类人物。

这就是我心目中最喜欢的爱国人物——黄继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屈原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博闻强志, 明於治乱, 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候, 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 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 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 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 落拓江湖,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 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 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假吃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们都要划龙舟, 吃粽子, 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 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於门上, 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

屈原真是太伟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中考作文素材人物:屈原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海,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屈原爱国故事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寒假,我认真地读了由秭归文联编写的《屈原》这本书。读后,屈原那高大的形象在我心中更是高大、神圣了。

屈原喜爱读书。他小时候几乎读完了乐坪里所有能找到的书。就连民间流传的山歌他也从不放过。看看屈原小时候又看看自己,我真觉得惭愧呀!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从没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就连平常看书,也还要爸爸妈妈催促,有时甚至还觉得爸妈催我读书就像要了我的命一样。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不爱看书的坏毛病,努力学习屈原刻苦读书的精神。

更令我敬佩的是屈原行廉志洁的品德。屈原晚年时期,被政治所迫不得不投江自尽以了报国之志。怀石投江之前,屈原与一位老渔夫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宁肯跳进江中葬身鱼腹也不愿和那些人妖颠倒的无耻小人同流合污!”这一句话足以教育我们要为人身正,不与“小人”同流污。在这一点上,我做得还是不错的。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班上,凡遇见不正之风或是违纪现象,我都能制止。为此,我还多次被学校大队部表彰为“优秀学生干部”,去年六.一我还被团县委表彰呢!不过,我决不会骄傲,以后我要更大胆地工作,当好老师的小助手。

我最敬佩的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只可惜屈原他生在了奸人当道的时代,报国无门,只得投江自杀。而我们却生活在幸福、安康的和平年代,现在祖国正需要屈原这样的爱国人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让屈原早日瞑目。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用屈原这句话作为我的座有铭,努力学习,大胆工作,力当第二个“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爱国英雄人物作文500字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当你们在升旗仪式上听到《义勇军进行曲》那雄壮的旋律响起时,一定会热血沸腾吧?可你们知道这首歌曲诞生于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吗?当我们座在家中享福时,你们可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宜吗?

“九一八”事变,从此拉开了战争的序幕。在攻打江阴时,陈楚书叔叔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要他说出一个绝密文件,但陈楚书叔叔宁死不屈,就是不招供,敌人叫他下跪,他就是不下跪,敌人把她打跪下,他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敌人忍无可忍,一枪打死了年仅40岁的陈楚书,但死的时候陈楚书叔叔还是没有跪下,他死也要站着死。听到这,我的心不知为什么特别痛。窗外月光皎洁,照在地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梦的银装……

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陈楚书叔叔那高大的身影……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年夏天的时候……

夏天的夜晚漫天星星,我和好朋友雨馨在家里玩,我们俩一起捉迷藏一不小心雨馨把她家的一个花瓶打碎了,那是她爸爸出差从别出买的,虽然不是什么名贵的花瓶,但也是花了不少钱买的,她爸爸又特别凶,雨馨害怕及了,立即楞在了那,她悄悄地对我说:“你别对我爸爸说,我就说是小猫打碎的好不好。”我点了点头。我们还拉了勾,发誓永远不说,地二天我就被雨馨的爸爸叫到了她家,雨馨她宁死不说花瓶是她打碎的,而我被雨馨的爸爸花言巧语一说,立刻把花瓶的事招供了。雨馨从此在也不理我了。那天听了陈楚书叔叔的事迹我后悔极了——

由于一时的迷惑使我和雨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陈楚书叔叔的事迹使我突然明白了……

[爱国英雄人物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屈原爱国故事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风中轻轻呜咽,月色淡然的寂寞暗暗褪去。

战国时代楚国臣子屈原,是个有胆识、有智慧、口才好、文章、作诗都很厉害的人。但是也因为他的天赋太好,遭到臣子靳尚的嫉妒。当他看到屈原,心中就怒火中烧,便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王不能辨明是非,一气之下,把屈原赶出宫外,但屈原仍时时担心国家大事:新皇帝上任后,靳尚又搬弄是非,屈原又被赶出宫外,后来屈原就带着满腹的委屈抱着大石,跳入汨罗江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屈原的爱国事迹,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屈原虽然被小人污蔑,被赶出宫外,但他仍关心着国事,为国家操心,连死前的一分一秒,脑子离乡的也都是国事,我们很应该效法屈原的爱国精神。屈原把一生都献给了楚国皇帝,无怨无悔,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屈原一样爱国,但是最少也不能做想靳尚一样的小人,到处污蔑,中伤别人。

爱国是很重要的,如果连国民都不爱国的话,国家就会变得四分五裂。同样的,我们在过团体生活的时候,听从组长的命令,积极地做好自己的事,像这种爱国也服从精神是我们一辈子都受用无穷得。

爱国有多重要?如果屈原和其他大臣一样,都不是爱过的好大臣,楚国就不可能和秦国成为当时的第一强国了。我们现在没有皇帝了,但是我们要如何做个爱国的好国民?我们出生的国家就是我们的家乡。爱护家乡不乱丢垃圾、不吸毒,使我们国家的治安变好,就会有许多观光客来游山玩水,是国家的风气变好,科技进步,自然而然就成为强盛的国家。

其实爱国的方法有很多,像我们虽然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但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却很多!我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守护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现在,我们纪念爱国的屈原,因为我们不忘过去。我们不忘过去,所以我们腾飞,在纪念中,我们学会了坚强与独立;在纪念中,我们学会了反思与远眺;在纪念中,我们学会了沉痛和怀念。

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个人不忘历史。我们心中都明白,纪念不是纯粹纪念,在纪念中,在一种回首和追思的过程中,我们会励精图治,依然接过手中飘飘的红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爱国人物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所学过的课文中,我最喜欢的是《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只要一有空,我就拿它出来读,认真地想。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消息,便立即回国工作。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陷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下,在中国政府和人们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国了。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只有青少年具有强烈的爱国激情,才会有国防责任感和投身于国防的爱国行为。正因为爱国,才有马援“好男儿为国战死僵场,以马革裹尸还”的气概;正因为爱国,才有霍去病“匈奴为灭,何以家为”的壮志;正因为爱国,才有岳飞“待从头,收拾山旧河”的雄心。古往今来,出于爱国之心而舍生忘死的英雄何止千千万万。

每当我读到“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决不能放弃我的祖国”。我就会感受到:钱学森归国的决心是多么坚定,他的这一腔爱国热情,至今令人钦佩。相反,像秦松这种人,他背叛了国家,害死了爱国名将岳飞,至今遭千人责骂,万人唾弃。秦松就是因为抵不住金钱、地位、权利的诱惑,才会背叛自己的国家。而钱学森对祖国的一腔热情,是无法用金钱和地位来收买的。这时我就会想起一个不忘国的例子来:爱国人士吉鸿昌,他用自己的全部家当购买了子弹和印刷工具,20XX年不幸被抓了,死的时候坐着椅子死的,要殉难的时候仍高喊;“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哪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喜欢的爱国人物作文500字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所学过的课文中,我最喜欢的是《祖国,我终于回来》,只要一有空,我就拿它出来读,认真地想。

这篇课文主要讲: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消息,便立即回国工作。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陷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下,在中国政府和人们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国。读这篇课文我感受到;只有青少年具有强烈的爱国激情,才会有国防责任感和投身于国防的爱国行为。正因为爱国,才有马援“好男儿为国战死僵场,以马革裹尸还”的气概;正因为爱国,才有霍去病“匈奴为灭,何以家为”的壮志;正因为爱国,才有岳飞“待从头,收拾山旧河”的雄心。古往今来,出于爱国之心而舍生忘死的英雄何止千千万万。

每当我读到“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决不能放弃我的祖国”。我就会感受到:钱学森归国的决心是多么坚定,他的这一腔爱国热情,至今令人钦佩。相反,像秦松这种人,他背叛国家,害死爱国名将岳飞,至今遭千人责骂,万人唾弃。秦松就是因为抵不住金钱、地位、权利的诱惑,才会背叛自己的国家。而钱学森对祖国的一腔热情,是无法用金钱和地位来收买的。这时我就会想起一个不忘国的例子来:爱国人士吉鸿昌,他用自己的全部家当购买子弹和印刷工具,20XX年不幸被抓,死的时候坐着椅子死的,要殉难的时候仍高喊;“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哪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屈原爱国的作文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位大官叫屈原,他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可当时楚国国君不听他的意见,还把他贬官流放。

后来秦国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五初五那天,屈原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了泊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当时的老百姓得知这个消息,纷纷划着船赶来,想救屈原。人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也不见屈原的踪影。人们悲痛欲绝,生怕水里的鱼会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着糯米用五彩线扎紧撒到水里让鱼虾吃。

千百年过去了,每到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还是会赛龙舟,吃粽子,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