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军事文献(汇编20篇)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古代军事文献,欢迎阅读。

浏览

6719

作文

755

古代英雄的经典名言警句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在于,他的勇气维持了五分钟而已。 爱默生

英雄儿女各千秋。 宋·陆游

英雄割据剖己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唐·杜甫

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 波特莱尔

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 伏契克

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 罗曼·罗兰

英雄是大众说出来的。 克拉尔德·斯坦利·李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三略〉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汉·王粲)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马中挑马看赤兔,人中挑人看吕布

三虎必有一彪,三鹰必有一鹞

谁高出众人一筹,谁在众人眼里就是英雄(斯威夫特)

居世逢乱离,始辨英雄士(清·陈恭尹)

面临危险,始见英雄(法国)

面临危机,才知英雄无几(法国)

艰难临头,英雄出头(英国)

英雄只在艰难的时候才被认识(欧洲)

忧愁愤怒出诗人,艰难困苦塑俊杰

一种过度的勇敢和豪情,尤其当它表现在形势险恶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一个英雄的性格,并且使一个人成为后代的景仰的对象(休谟)

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希契科克)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楚辞)

遭风云之余,不建腾跃之功名,非人豪也〈北史〉

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后汉书〉

有事之世易为功,无为之时难为名〈晋书〉雷雨江山起卧龙----(唐·刘禹锡)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唐·许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楚人学齐语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对宋国大臣戴不胜说:“如果有个楚国的大夫(dà fū),想让他的儿子学说齐国的语言,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当然是让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但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干扰他,跟他说楚语,那么,虽然天天鞭打他,逼他学齐语,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领到齐国国都临淄(zī)城内最繁华的街市,让他在那里住上几年,那么,尽管天天责打他,要他讲楚语,那也做不到了。”

[提示]

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学习语言是这样,培养品德也是这样。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自己也要注意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好的精神养料,抵制消极的影响。

[原文]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①。……一齐人傅之②,众楚人咻之③,虽日挞而求其齐也④,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⑤,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孟子》

[注释]

①欲其子之齐语也——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的语言。

②傅——教。

③咻(xiū)——吵,乱说话,这里有用说话干扰的意思。

④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⑤庄岳——庄是街名,岳是里名,都在齐国国都临淄城内繁华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代英雄人物作文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建立北宋的第一功臣——赵普

赵普(公元922-公元992),字则平,出生于幽州蓟县(今北京),后先后迁居常山(今河北正定)、洛阳(今河南洛阳)。北宋初期的杰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

他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预谋者、“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三度为相,为一代名臣,从政50年,终年71岁。

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赵普声名并非显赫,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文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1、寂寞空庭春欲晚 作者:匪我思存

推荐理由:匪大的书里最值得推荐的一本,具体情节和评价就不用说了吧,反正粉丝一大群。该后妈个人觉得几乎可算得上晋江网络言情文里悲情路线的执牛耳者,除她之外也没人当得起了。

2、大漠谣、云中歌 作者:桐华

推荐理由:个人觉得大漠谣和步步惊心是属于同一写作水平的,感觉属于说言情故事的高手一类。但到了云中歌,感觉桐华的功力更进一步,关注的不仅仅再是儿女情长的纠葛,人物的刻画更为生动丰满,局势如棋,有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着着惊心的细致和激烈,难得。

3、且试天下 作者:倾冷月

推荐理由:所谓的完美小说、完美主人公在倾大的笔下,大抵也如是了吧?很多粉丝都爱极那个叫白风夕的江湖女子,怎么能不爱呢,完全是我们女人梦想中的完美形象,容貌、武功、智计、性格、感情,哪一样不是出类拔萃,配上那样风云变幻人心诡谲的一个时局,读来如饮醇酒,想不醉都难!

4、柔福帝姬 作者:米兰Lady

推荐理由:最初看本书,是在天涯论坛,当时还在连载,不小心就看进去了,行文非常清丽的小说。有人评价说《柔福帝姬》的主旨并非爱情的哀伤,也并非时代的兴亡,却是人生的变迁,它叙述着成长或衰败的过程,无情或无常之间,又反现出生命的缱绻和永恒。米兰对人物情感的设计和把握细腻微妙,人物和文字似乎都透着梅香傲骨,读罢仿佛衣襟都会留有暗香。

5、钟鼓迟迟初长夜 作者:无弦

推荐理由:这部书知道的人不多,看过的人更少,无弦更新的也很慢,但是好作品是不能埋没的,我极喜欢里边的女主,名叫迟迟的任性的精灵的聪慧又坚强的女孩。

6、胭脂泪,相留醉 作者:晓染

推荐理由:跟匪大属于同一文风的,个人好象也比较偏好这类带点水气的、心事欲诉无从诉的文啊。对文字的偏好也是,细致、精辟、隐匿的行文风格。

7、狂沙奇缘 作者:简暗

推荐理由:书如其名,十分狂野的一本书,读罢不觉感叹,还有如此奇人、奇文,故事人物非常出彩,峰火岁月帝王事,黄沙大漠和红颜,不可多得的好文。

8、颜夕 三部曲 作者:颜夕

推荐理由:暗,70年代末鬼女作家。常驻各大小说网站,以其激烈、独特的写作风格,吸引了一批忠实拥趸。行家评论其作品有鬼气。我的看法是她的作品有剑气,无形可伤人,激烈得很,那人性也冰冷得很,可是也不缺少温暖,所以那份暖,才份外的叫人留恋。

9、破阵子·龙吟 作者:飘灯

推荐理由:很武侠的言情,有点像早期的金庸,坦荡荡的爱情,坦荡荡的侠义,大漠草原上的鹰飞草长,儿女情缘、侠义英雄,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

10、迷侠记 作者:施定柔

推荐理由:想了半天,这个第十还是给迷侠记吧,定柔三迷里迷侠记最得我心,其它两个迷行记和迷神记个人觉得水准大不如前。迷侠记好象漫画,黑白风格,爱恨分明,仿佛粗线条描出的感情,却有那么细腻的内涵,纯真得要命,偏偏又挫磨的要命。

11、媚者无疆 作者:半明半寐

推荐理由:此文口味颇重,喜欢纯情派文的人还是不要看了。作者是写情色的高手,颠覆传统,写一个女子的媚者无疆,妖异的光彩,血腥的芬芳,绝对暗域般杀戮的气流,讲述着最激烈残酷的故事。

其它:香墨弯弯画、元徵宫词、巽离络、情何以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与改革同行”军事文学征文启事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yuwenmi小编给您分享一则“与改革同行”军事文学征文启事,欢迎报名参加!

近日,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下发《通知》,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军事文学记录改革历程、弘扬改革精神的独特作用,推出一批报告文学、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为改革写史、为英雄造像、为时代立传。为此,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文化处和解放军报社文化生活宣传部共同举办“与改革同行”军事文学征文。

一、征文内容

征文要热情讴歌深化改革给全军部队带来的新发展大跨越,大力表现冲破思想羁绊和利益藩篱的改革勇气,生动记录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和壮阔实践,真诚赞颂广大官兵服从大局、听令而行、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官兵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二、有关要求

要坚持思想性、文学性、可读性相统一,提倡短小精悍之作,报告文学、短篇小说不超过5000字,诗歌不超过40行,散文不超过3000字。

三、联系方式

征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6年11月30日。投稿邮箱:czfk@jfjb.com.cn或yaping1367@126.com

联系人:

李亚平(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文化处)

赵 阳(解放军报社文化生活宣传部)

征文结束后将结集出版优秀作品并评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朋友书信格式

全文共 4016 字

+ 加入清单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 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 勋祉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讲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6:囊萤映雪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囊萤映“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描写古代男子外貌的好段

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1、只见那人俊美绝伦,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俊美异常。外表看起来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一双剑眉下却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充满了多情,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高挺的鼻子,厚薄适中的红唇这时却漾着另人目眩的笑容。

2、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rán)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

3、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那身穿水墨色衣、头戴一片毡巾的,生得风流韵致,自然是个才子。

4、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

5、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zhuō)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6、宋江在灯下看那武松时,果然是一条好汉。但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píxiū)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7、宋江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8、生铁打成,疑是顽铜铸就。世上降生真五道,村中唤作活阎罗。

9、阮小七疙疸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双睛。腮边长短淡黄须,身上交加乌黑点。浑如

10、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11、吕布字奉先,三国五原郡九原人,官至温侯,身材高大(估计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艺高强。吕布不但衣着华丽,而且喜欢耍酷,他一出场就是“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简直是酷毙了。他经常手持一口方天画戟,脚跨赤兔宝马,到处泡妞,当时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2、鲁智深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13、黑亮垂直的发,斜飞的英挺剑眉,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削薄轻抿的唇,棱角分明的轮廓,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孑然独立间散发的是傲视天地的强势。

14、冰蓝色的眼眸多情又冷漠,高挺的鼻梁,一身蓝色的锦袍,手里拿着一把白色的折扇,腰间一根金色腰带,腿上一双黑色靴子,靴后一块鸡蛋大小的佩玉。武功深不可测,温文尔雅,他是对完美的最好诠释。再加上整个人散发出一种迷人的王者气息,令人不舍得把视线从他脸上挪开。他美丽得似乎模糊了男女,邪魅的脸庞上露出一种漫不经心的成熟,樱花不经意的缭绕在他的周围,不时的落在他的发簪上,如此的美丽,竟不能用语言去形容。

15、白衣黑发,衣和发都飘飘逸逸,不扎不束,微微飘拂,衬着悬在半空中的身影,直似神明降世。他的肌肤上隐隐有光泽流动,眼睛里闪动着一千种琉璃的光芒。容貌如画,漂亮得根本就不似真人这种容貌,这种风仪,根本就已经超越了一切人类的美丽。他只是随便穿件白色的袍子,觉得就算是天使,也绝对不会比他更美。这种超越的男女,超越了世俗的美态,竟是已不能用言词来形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古代名人的春联故事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春联,在历史上的名人都有过不少有趣的故事,今天小编就整理出三个故事奉献给大家。

一、王羲之

相传,有一年腊月,王羲之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

此联嵌了三个“春”字和三个“新”字,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满意,就叫家人贴于门口。

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能够理解揭联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

莺啼北里千山绿;

燕语南邻万户欢。

此联充满春日的生机,对仗亦十分工整。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家人大惊,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语,让儿子只管贴出去。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家门前已围了很多人,大家对书圣写出此联很是不解。这时王羲之出门提笔在原联下分别加了三个字。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二、朱元璋

朱元璋在位时曾特别下令金陵的每家每户在大年除夕之夜必须在红纸上写好对联并悬挂于大门之上,以示吉祥喜庆之意。

相传这晚朱元璋微服私访,见所到之处都张贴着鲜红的春联,自然十分高兴。后来朱走到一处,却见门上没贴春联,大怒。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屋主是一屠夫,不识字,也请不到别人帮忙。朱元璋听后,大笔一挥,写下一副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朱元璋春节写对联一时传为佳话。

三、祝枝山

有一年除夕,杭州才子徐子建家门上贴了红纸,就在他去请名家来题写春联之际,祝枝山正好路过其门前,见红纸空白,一时兴起,遂提笔一挥,大书了两副对联。

正门上是: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侧门上是: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

徐子建回来一看,气得七窍生烟。一了解原来是祝枝山写的。他找到祝氏,又请来众多秀才,当面指责祝氏为何恶语伤人。众人也批评祝氏太不像话。

面对大家的责难,只见祝氏哈哈大笑:“请诸位仁兄息怒,新春佳节怎能骂人,我这是故意卖弄”。接着随手拿笔在四句上各加一点,结果两副对联变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

徐子建和众秀才见之,转怒为喜,拍手称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代名人的读书名言警句

全文共 2520 字

+ 加入清单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6、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7、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1、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5、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2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2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29、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0、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3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33、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朱熹

3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35、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3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1、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4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44、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4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4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5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5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3、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54、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55、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56、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57、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5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9、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60、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61、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62、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63、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6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65、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66、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67、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68、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

69、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70、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71、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7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7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74、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

75、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秦牧

76、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77、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7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9、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80、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81、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 颐

8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83、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84、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85、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86、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87、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88、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8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清诗铎·读书》

90、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91、开卷有益。——赵光义

9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9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9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95、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96、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9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9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99、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100、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代寓言小故事:狐狸和兔子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只凶残而又狡猾的狐狸,专门欺压残害弱小动物。有一天,狐狸捉到一只正在寻找食物的母兔。当它张开血盆大口的时候,兔子苦苦地哀求说:“仁慈的狐狸先生,请您发发慈悲,看在我三个幼小的无依无靠的孩子份上,不要伤害我吧!”狡猾的狐狸一听母兔还有三个孩子,立即将它放了,并装出一副十分慈悲而又怜悯的笑脸,关切地安慰说:“啊,原来是这样!您咋不早说呢?我不伤害您,您赶快回家去照管孩子去吧!”可怜的母兔无限感激,连声道谢后,赶回家去。

狡猾的狐狸远远跟踪在后边。它来到兔子的家门口,见门紧紧地关着,就侧耳听起屋里的动静。这时,从门缝传出兔妈妈柔和而感激的声音:“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被狐狸先生逮住了。我说,请您看在我三个小宝宝的份上,放我回家吧!狐狸先生十分仁慈,它可怜你们这些小生命,不但没伤害我,还催我快点回家照管你们呢!”三个小灰兔听了,连声感激和称赞说:“狐狸先生真好哇!”狐狸听到这里,心里喜滋滋的,推门就往里闯!不曾想,他头大门小,头被门框撞了一个大青包!狐狸十分恼火,正要发脾气。这时,兔妈妈听见有人敲门,就问:“谁呀?”狡猾的狐狸听见兔妈妈柔和的问话后,立即镇静下来,用一种十分关切的口吻说:“我呀。我来探望您可爱的小宝宝来了!”兔妈妈很是高兴,连声说:“啊,是仁慈的狐狸先生啊!快请进!”狐狸一边揉着脑门上的大青包,一边急得无可奈何地说:“亲爱的兔妈妈,我的心地是世界上最最善良的!这一点您已经知道了。我本想立即就来到您的身旁,看看您那天真可爱的小宝宝,可是我的个子太大,我进不去呀!您还是快把小宝宝领出来,让我好好地瞧瞧吧!”兔妈妈赶快给孩子整理衣服,一边连声回答:“好,好!请您稍微等一等,我马上就出来!”很快,兔妈妈领着三只天真活泼的小灰兔,亲亲热热地蹦出来了。就在它们离开大门的一刹那,凶残而又狡猾的狐狸往门口一坐,厉声说道:“对不起,我原先放走你们一只,目的是为了得到你们四只!你们这些头脑简单、只配做鱼肉的小傻瓜,早就该是我的口中食了!”说着,向兔妈妈和三只天真无辜的小灰兔扑过去。

兔妈妈在她即将断气的时候,无限懊悔地说:“我真是活该,谁叫我这样轻信狡滑而又凶残的狐狸的鬼话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

全文共 6548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 “商颂”有诗40篇。“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后得33篇,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鉴于此书的性质,有人把它归入诸子类。

《孟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儒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是孟子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的,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书中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反映了他的思想学说(也就是他所提出的仁政思想)。

《庄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原有五十二篇,现仅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和杂篇中的有些作品出自其门人和后学之手。全书的思想和文风在统一中略有差异,大体上反映了庄子的观点。

“楚辞”: 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

《九章》: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九章》只是表明作品的实际数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九章》的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内容和让题与《离骚》近似。

《九辩》:《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宋玉写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而作,在内容上已非其本来面目。《九辩》是楚辞中的一首抒情长诗,共255句。

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孟子重视道德修养,他把孔子的“仁”的道德规范发展为仁义,提出尽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修养方法。浩然之气就是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到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把道德操守置于生命之上,他的舍生取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汉成帝时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散体大赋:汉代兴胜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发展起来的。这种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传散文。《汉书》先后经过四人之手才完成,分别为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其主要作者是班固。在体制上承袭《史记》,而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分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篇。

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正始文学: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

左思风力: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独标一帜,成为太康,以至西普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钟嵘认为其《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并极力推崇“左思风力”。

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徐瘦体:由于徐樆和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瘦体”。

北地三才:北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基中较著名的是温子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志怪小说:多指超现实的神灵鬼怪之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产生,是与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有关的。是普通百姓表达理想愿望的需要,他们将自己的反抗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曲折的表达出来。志怪小说的内容是宣扬迷信思想,大谈鬼神妖异,神仙道术,志怪小说大都采用非现实的故事题材,展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上比较简略。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轶事小说: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这与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会风尚大有关系。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搜神记》:<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小说。作者是干宝,原30卷,今本为20卷,作品虽然不乏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但故事来源广泛,保存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世说新语》:刘义庆《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逸事小说的先驱,以魏晋知识分子为主要记载对象,故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对后世的小说和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世效仿《世》的作品有:唐王方庆《续世说新语》、宋王谠《唐语林》、明何俊良《何氏语林》、清王晫《新世说》等

山水诗: 真正以自然山水景物为独立的、客观的审美和描写对象,山水诗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对永明新体诗和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家是‘谢灵运’。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四杰诗文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与幻想,愤懑与牢骚,不仅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世气象,而且气势雄壮,意境宏博,节奏有力,语言浏亮,富于个性,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四杰为结束齐染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永州八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游记,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神形毕肖的地再现山水景色的自然美。有卓越的的艺术独创性,善于抓住景物的最主要特征,又善于以动写静的手法与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他的游记,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游记的名字再写出来)

花间词:五代后蜀时,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温韦: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以宫怨闺诗为主要题材,韦庄是唐末另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二人齐名,并称“温韦”。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唐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使得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鬼,以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它的兴盛和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唐代佛教道教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受《史记》以来历史传记文学的影响,以及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唐代传奇最繁荣的时期是中唐时期,主要创作在中唐时期,晚唐则出现了大批的专集,传奇的内容既有描写社会生活的,也有写宗教迷信的。但传奇中,成就最高的是有关爱情生活题材的小说,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艺术上,情节比较复杂,结构相当完整,语言典雅华丽,富于文采。宋人以后,人们根据这类小说多传述奇闻异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在明清,则指南戏演唱的戏曲。

西昆派-:由《西昆酬唱集》得名。全部为近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

江湖诗派——《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诗话-:诗话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最早的诗话是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诗话内容大体包括记事、考证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南宋后期严羽所作的《沧浪诗话》,是一部最著名的宋代诗话。

以禅喻诗:以禅喻诗的风气开始于北宋苏、黄等人。严羽改变了前人仅以参禅喻学诗“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禅境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禅宗在说明“如何是禅”的问题时总是恍惚其辞,悠谬其谈,绝不肯作出正面回答。严羽认为诗的本质也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妙悟”。这样,他就把以禅喻诗运用到诗的本质问题上,由此导出了后人的“诗禅等一”等论调。

诸宫调:是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

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南北合套:元代后期,又有所谓“南北合套”,即在套数中将南曲和北曲的曲牌依一定的规则间用。

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

铁崖体:杨维桢的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

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代表,作诗力主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调。对台阁体文风是有所冲击的,对后来前七子的诗文主张也有直接影响。

唐宋派: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格调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认为诗歌在内容上应该符合封建社会秩序。而在表现上,则应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要讲含蓄、比兴,只能”委婉陈词“,不可”过甚“、”过露“。好诗的标准是”风雅“,是盛唐的诗歌,因此写诗必须学古,必须有法度,也就是要”摩取声调,讲求格律"。

义法:“义法”是方苞的文学见解。他认为作文要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是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是说文章要有条理、有层次、有技巧,也就是指形式。方苞主张要写好文章,必须学习古文的法则,必须向古代学习。这既是道统又是文统,是道统和文统相结合的完整的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代有关于良心的故事

全文共 1560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康熙年间,福建出了两位有名的才子,一位名叫陈梦雷,一位名叫李光地。康熙9年,两个人同榜进士及第,同被授予编修之职。俗话说,惺惺惜惺惺。陈梦雷与李光地相互仰慕,亲如兄弟。

康熙12年(1673年),陈梦雷与李光地结伴回福建探亲。陈梦雷家住福建福州,李光地家住福建安溪,相距不远。两个人在福州分手,约好探亲结束再一同结伴回京。可是,就在陈梦雷与李光地分手不久,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突然起兵反清,自立为王。身为清朝编修的陈梦雷和李光地一下子陷入到了叛贼耿精忠的“鸟笼”中。

耿精忠分别给陈梦雷与李光地下了聘书,聘请他们二人在小朝廷里担任大学士职务,命令他们立即到福州上任,否则,格杀勿论。不仅如此,耿精忠为了防止陈梦雷逃跑,还把陈梦雷的父亲软禁起来,逼迫陈梦雷就职。

陈梦雷与李光地的官职一下子升了三级,这看起来似乎是件好事。可是,如果耿精忠起义失败,那么,两个人不仅官职不保,而且可能会有杀头之祸。然而,如果他们不上任就职,也可能会有灭门之灾。李光地从安溪到达福州后,没有去耿精忠处报到,而是悄悄来到陈梦雷的府上商量对策。

兄弟相见,分外亲热。寒暄之后,话入正题。陈梦雷说:“耿精忠兵少将寡,难成大事,必败无疑。可是,我父亲目前在耿精忠的手上,所以不能离去,只能以有病为由拖延。李兄快快离开福州,否则,会落个不忠的罪名”。李光地想了想,说:“既然弟不能脱身,不如出任耿精忠的大学士,搜集其军事情报,我在外面接应,为清军报信。将来事成之后,你我兄弟共同建功立业”。陈梦雷表示赞同。为此,李光地还写下了“李陵不负汉,梁公亦反周”的诗句。

事情果然让这两位大才子给言中了。3年后,耿精忠兵败,福建重新回到了清政府手中。这时候,李光地利欲熏心,昧起良心,把所有的功劳占为己有。对于好友陈梦雷,他却忘得一干二净。李光地因为向清军提供军事情报,受到了康熙的提拔重用,出任内阁学士。陈梦雷却因为曾经出任耿精忠的大学士而被捕入狱,生命危在旦夕。

这时候,能够证明陈梦雷清白的只有李光地一个人。可是,李光地坚决否认两个人曾经密谋让陈梦雷做内应的事情,更否认陈梦雷曾经给他国军事情报。这可是要陈梦雷命的事儿。在大狱中的陈梦雷终于认清了李光地的险恶嘴脸。他悲愤至极,在牢狱中写下了《告都城隍文》,揭露李光地背信弃义,卖友求荣。

李光地与陈梦雷都是康熙年间举足轻重的学者,他们之间的纠纷引起了当时翰林院大学士们的高度重视,大家都相信陈梦雷。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大骂李光地猪狗不如。可是,康熙皇帝却相信李光地。陈梦雷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这时候,翰林院的学士们对李光地群起而攻之。大学士徐乾学更是义愤填膺。他代替李光地向康熙皇帝写了一分诉状,在上朝时递给李光地,逼李光地上奏。在众目睽睽之下,李光地只好向康熙皇帝求情,宽恕陈梦雷。但是,对于陈梦雷贡献军事秘密的事儿,坚决否认。因为李光地的供述,陈梦雷免于一死,被流放到辽宁。

李光地知道自己对不起陈梦雷,在陈梦雷流放的路上,送去物资资助陈梦雷。陈梦雷坚决拒绝,并愤然写下了《绝交书》。陈梦雷在辽宁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学问,写出了《周易浅述》、《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等。康熙37年,陈梦雷回京,担任诚亲王胤祉的老师,主编了着名的《古今图书集成》系列丛书。

李光地则是青云直上,官至直隶巡抚、大学士、吏部尚书。他为官清廉,学士渊博。但是,因为“卖友求荣”一事,处处被人唾骂,一生受尽了良心的折磨。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让儿孙们去请陈梦雷,希望能够当面向陈梦雷谢罪,请求陈梦雷的原谅。可是,遭到了陈梦雷的严词拒绝。李光地悔恨不已,临死不肯闭眼。

良心在天,人间自有公道在。一个人,不管贫富贵贱,但是,只要有一颗良心,你就会幸福一生。否则,你就会像李光地一样,背着心灵的十字架,死不瞑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代清明节历史典故

全文共 261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欢迎阅读yuwenmi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清明节历史典故,希望大家看的开心!

清明,寓意“天清地明”,眼下人们对清明节的印象,除了扫墓祭祀、堵车游玩外,再无其他,有文化点儿的或许还能想到介子推。实际上,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背后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发生,它不仅是追思的节日,还是吃货和小资文青的节日,更是古代的又一个情人节……

古代清明也放假唐宋七天“黄金周”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时节。此时,飒飒东风细雨来,大明湖外有轻雷,数点雨声风约住,便是树底草齐千片净。”整得太文艺,其实只想说一句,还好清明有假,除了祭奠先人,还可去郊外感受大好春光,不过,总觉得三天太短。据民俗学家研究,古人们清明也放假,而且比咱长得多。

说起这个,先普及两个概念,一个是古代休假制度,一个是清明节的由来。在古代,休假不叫休假,叫“休沐”或“洗沐”,意思就是说,公务员得定期回家洗洗澡,不然满堂朝臣,一整年不洗澡,那得什么味儿啊,君王肯定不早朝。而除了洗澡假,还有一个例假,就是现如今的法定节假日,比如汉朝有两个例假,一个是夏至,一个是冬至,各放五天。而到了唐朝,除了洗澡假,法定节假日大大增多,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清明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不过准确来说应该是清明和寒食。有人说清明节就是寒食节,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清明,起初只是一个节气,寒食则是冬至后第105天,又称“百五节”。

一种说法是,这两个节都起源于一个叫介子推的人。介老兄是晋国人,有股拧巴劲儿。根据《韩诗外传》记载,在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时,有一年,他逃到卫国,有个随从背叛了他,偷了他的钱粮逃入深山。重耳饥饿难忍,为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煮成汤给重耳。重耳吃后,才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后来公子重耳真成了晋文公,就想请介子推出来当官,介子推不去,他认为,自己忠于重耳是应该的,没必要受奖赏,于是介子推就藏进山里。晋文公为逼他出山,便放火烧山,谁知道介子推就真的被烧死了……晋文公很后悔,从此,每到放火烧山这一天,宫中便禁止生火,饭都吃凉的,以此怀念介子推,慢慢形成了寒食节。寒食节后,晋文公又定下了祭祀介子推,为他扫墓,也就有了清明节。

当然,这只是关于清明起源的一种说法,不过鉴于它的浪漫色彩,我们姑且相信。唐朝时,把清明和寒食节就连起来一起放假了,起初,是寒食到清明放4天,后来到了唐肃宗当皇帝时,他觉得假太短,便将这个假增加到7天,因此清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黄金周”。而浪漫的宋代,自然也会传承这个节日,还加上了上巳(三月三)的一些风俗,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一个“综合性节日”。古人过清明很时尚是文青小资的最爱

作为一个“综合性节日”,假如只有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凄清景象,那肯定是不符合人性的呀?外有花红柳绿,又是“黄金周”长假,假如只趴在被窝里哭,岂不浪费,况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生与死的并置,更是一种高大上的哲学,因此,在古代,清明节就变成了文青小资和吃货们最爱的节日,“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

借着扫墓外出踏青一定是社交必备,而且还要有高逼格的游戏,其中团聚野餐的最高级别莫过于王羲之的曲水流觞,虽然东晋时,清明还不放假,但翘班也得去春游啊。于是公元353年的上巳节(三月三),王羲之就邀请了谢安、谢万、孙卓等名士及亲友41人到现如今的绍兴兰亭,在兰溪岸边尽情地享受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自然风光,他们围坐在曲水之畔,将盛有酒的觞(酒杯)置于水中,任其顺水漂流,酒杯漂到谁的面前,谁便要饮酒赋诗。做不出者罚酒三杯,一直到日暮已近,雅士们还意兴不减,把当日所作的37首诗歌,汇编成集《兰亭集》,王羲之撰序并写成书,便有了这名噪天下的《兰亭序》,而这一高大上的游戏也在不断被后人模仿。

此外,古人还有插柳、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斗鸡、拔河、斗草等很多种玩法。话到这里就不得不插一句,因为踏青,我国文化界创造出了《清明上河图》《兰亭集序》等一批经典佳作。

而古代清明节也是美食节。因为新时令到来,加上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巧手的古人便创造了很多美食,简直可以做一期“舌尖上的清明”,比如南方用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用桃花煮粥,用乌桕汁染乌饭做糕,或者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作寒食食品,还有挑荠菜做馄饨,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黄花青果糕,光想想就口水流了一地。

古代清明节也是“情人节”成全了汉武帝跟卫子夫

清明时节,万物生长,当然,爱情也一定会一起生长,由于上巳节风俗的加入,清明节也变成了古代“情人节”。

回顾中国历朝历代,男女结婚大多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在先秦时期就是这样,如《诗经·南山》的《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意思就是说,当时没有媒人牵线不可嫁的现实。但有了清明节,妈妈们就再不用担心女儿们出嫁的问题啦,因为这一天,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们也可以外出踏青,顺便觅得自己的意中人,而且这一天“男女授受相亲”也是不违法的。

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汉唐时期,流传踏青寻爱的故事相当多。汉武帝就是在19岁那年上巳节例行传统的“修禊”礼后,遇到才貌双全的歌女卫子夫,从此产生爱情,从而相伴50年。德宗时的诗人崔护,在清明时节踏青至西安城南的桃溪堡遇美女桃小春,有了“借水赠钗”的故事,后来被编成传统戏曲《金琬钗》,深受人们喜爱。据说,当年崔护在长安城南踏青郊游,途中见花木环绕一户人家,便上前讨水喝。一美貌女子闻声开门,让座递水。女子伫立桃树边,与桃花相映成趣。两人一见倾心,互生爱慕之情。次年春天,崔护因思念女子而再去拜访,却是桃花依旧,独不见女子。崔护只好题诗于门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外,这一天还有很多浪漫的求爱方式。比如,一些才子会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求爱诗,等风筝随风飞扬时,剪断风筝的线,让它落到哪家是哪家,如果有缘,捡到风筝的那位姑娘恰好为情诗所感动,这姻缘就成了。还有男子们分坐河渠两旁,在上游用荷叶浮载词文笺等,荷叶顺水而下吸引意中人的注意,如果双方对上眼了则一起漫步灞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代文学常识:初唐文学拓展阅读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研究者都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早期诗人承袭南朝宫体诗,用词多华藻绮丽空洞,以上官体为代表,主要诗人有李世民、虞世南、禇亮、李百药、上官仪、上官婉儿等等。

初唐中期诗人代表为文章四友和沈宋体”文章四友“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沈宋体代表为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一方面沾染了宫体诗的习气,一方面也写了些描写真情实感的好诗。

初唐晚期诗人主要有王绩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一扫萎靡的宫廷诗风,描写了真实生活。

陈子昂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他大胆从事诗歌革新,热情洋溢、气势流畅,他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的承前启后的伟大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古代关于孝敬父母的句子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1、长幼有序。——孟子

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4、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7、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8、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9、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10、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11、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12、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13、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1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7、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20、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2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3、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4、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2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26、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27、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28、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29、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30、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3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32、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古代杰出人物及事迹

全文共 566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有很多杰出人物,他们的事迹是最好用的作文素材。考试吧高考网盘点一下古代十大杰出人物及事迹给大家,想让自己的作文素材丰富一点的,记得积累哦!

一、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获奖名片】坚守信念为国捐躯

【评价】

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颁奖词】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瑾是也。

【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二、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获奖名片】浊世清莲

【评价】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在有些人看来,处世不必过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然而你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

2.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国,却最终因爱恋国土,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让人叹惋?

【颁奖词】

是您,使内外交困的楚国一度出现国富民强、诸侯威震的局面;是您,虽屡遭疏远流放,赤子之心却始终不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无能为力,您纵身一跃汨罗江,以身来殉美政理想!

【事迹】

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在同反动派斗争中受诬陷而丢官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但因此却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后因楚国的日益****,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离骚》、《九章》等,这些著作文字华美,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贵族的虚伪、昏庸与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贤才的行为,看清了社会的种种不仁……他的主张,体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一种嘲讽和揭露,是一种无言的反抗与斗争,同时也是向后世发出的一个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势力!他的作品语言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

【获奖名片】医学泰斗

【评价】

1.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态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

2.一介农夫,怀揣着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

【颁奖词】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坚定的信念伴你步入医学圣殿,不懈的努力带你翱翔成功之巅!

【事迹】

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做官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民和渔夫。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足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

四、李煜:词人皇帝

【获奖名片】皇位诚可贵,诗词价更高

【评价】

1.四十年的短暂岁月,他无悔度过,有过荣华与富贵,也有过艰辛与无奈。一生的追求,永远在历史长河中定格,词人皇帝——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一帝。

2.软禁磨灭不了他的意志,苦难摧毁不了他的心趣,他用心血浇灌自己的梦想种子,终于绽放出词帝之花。

【颁奖词】

别人看来或许他只是一个昏庸的皇帝,然而,只有他自己明白,吟诗作赋是他一生的最爱。冷落了荣华,远离了争鸣,选择与词作伴,他从未后悔。淡去金色的华表,他留下的是灿烂的诗篇。

【事迹】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无意,他曾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他嗣位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靡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他甚感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李煜词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主前期词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五、王昭君: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

【获奖名片】最美使者

【评价】

1.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她甘愿牺牲自我,舍小家为大家,她的出塞换来了六十余载的和平。昭君让人们铭记的不仅是她的美貌,更是她的付出。

2.长安花红,雁门沙黄,只有那南归的雁群知道昭君是怎样放弃一生荣华换来大汉半世和平,只有那朔北的长风知道悠悠羌笛背后是昭君怎样绵长的相思和无悔的抉择。

【颁奖词】

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傲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念,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隐。你默默地随清风而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英姿,是漠北最美丽的剪影。

【事迹】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三十六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昭君为南郡首选,抵达京城却无缘面君。公元前三十三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她肩负着汉匈和亲的重任,别长安,出潼关,度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抵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盛大欢迎。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昭君慢慢地把中原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和睦六十多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历史记载了那一段时期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墓并奉为神仙。她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六、孙膑:身残志锐的智慧化身

【获奖名片】才志双全

【评价】

1.在艰难里,他从不放弃,用锐利的智慧打开一道道尘封的门,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道道曙光。庞涓的迫害止不住他才华的释放,膑脚之痛停不了他追求的脚步。孙膑,你的大智大勇,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指明灯。

2.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历史的烈焰淬练过,被人世的无情锻造过,但是,只能让他越挫越勇。他用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中华文化有了围魏救赵的传奇。

【颁奖辞】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品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的传说。

【事迹】

孙膑是春秋时期战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早年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妒忌他比自己有才干,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设计陷害他。孙膑忍受被剜去膝盖骨的酷刑之苦,用才智感动了齐使,并在他的帮助下回到齐国。孙膑隐居在田忌幕下时就表现出突出的军事才能,后于“田忌赛马”后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成为齐国的军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婉言推辞说:“一个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做军师,让他在有帷幕的车上坐着出谋策划。在这场战役中,孙膑运用非凡的才智屡出妙计,最终使得魏军大败,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围赵救魏”的光辉战例。后来孙膑又在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之时与庞涓斗智,使庞涓死于万箭中。孙膑因战出名,世世代代也相传他的兵法。

七、关羽:骁勇赤胆的忠义巨人

【获奖名片】忠义双全为世虎臣

【评价】

1.在天下大乱之时,你奋勇而起,追随刘备,为兴复汉室,贡献一生。关云长,你是中华民族的铁血男儿!

2.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武艺吓破曹军胆,忠义敢为万夫雄。你的勇敢热血,是中华民族赤胆忠心的魂,永远不屈屹立!你的执着信念,是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将不灭永生!

【颁奖词】

智勇兼备,勇猛善战,你是武将中的神话。

万人之敌,忠义双全,你是人臣中的传奇。

手握青龙偃月刀,大喝一声,威震中华。

【事迹】

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关羽从不忘记自己的道义,对兄弟不弃不离。中平元年,刘备组织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就在其中。他们桃园结义,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一生追随刘备,不辞辛苦,随身守护。

关羽智勇双全。与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为护得皇嫂周全,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同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救援。当时大雨令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则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大破敌军,威震华夏。

他忠义两全,为报曹操恩义,放他败走华容道。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备的天下大业,用自己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叙写了一个大大的“忠”字。真是可歌可泣!

八、岳飞:中原大地的雄狮

【获奖名片】爱国英雄

【评价】

1.身为一名庶民,他铭记“精忠报国”的志向;身为一国将领,他写下“抗金英雄”的传奇。他虽然被佞臣所害,死于一场政治斗争,但岳王庙前松柏常青,岳王英明永存。

2.凌云壮志,铁骨铮铮,面对敌人你勇敢地站起来,久经沙场,英勇杀敌。流言、罪名、怀疑、间离……什么都无法抹去你的赤胆忠心、爱国情怀!

【颁奖词】

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一代名将,精忠报国。他用沥泉神矛撑起半壁江山,他用热血赤诚铸就不败神话。他是奔跃在中原大地上的雄狮。

【事迹】

岳飞是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汉族英雄。侍母至孝,家贫力学。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从此为一生处世准则,果断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他组建战无不胜的岳家军,大破金兀术,声势日隆,军威益壮。然而昏庸的皇帝在小人的谗言中对岳飞起了疑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一代忠将竟成为“帝国的敌人”。在《满江红》的歌声中,岳飞及儿子岳云被害于风波亭……

岳飞虽被奸佞小人所害,但他的大智大勇与坚定的爱国报国之心,永远激励着我们的爱国热情。

九、霍去病:横空出世的热血青年

【获奖名片】戎马一生为国建勋

【评价】

1.强大的敌人没有退却他的步伐,他为国愤然杀敌;成功的名利没有遮住他的双眼,他依然视国难为己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是旷世英雄。

2.他凭借着一腔血气骁勇,及八百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杀敌,以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打了一场场漂亮的战役。他是汉军中的一代楷模。

【颁奖词】

眼中的冷漠是对匈奴的无畏,心中的热火是对国家的守护。直到今天热血撞你心壁的声音依旧可辨,你马踏匈奴的绝世风采依然清晰。我们为你对国家的热情而倾倒,为你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感动!

【事迹】

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常遭受匈奴的侵扰。匈奴几乎把以农耕为生的汉王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面对匈奴的侵犯,年仅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率八千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后又两次率兵北征,对匈奴进行大围剿。他的惊奇出世让匈奴人闻风丧胆。汉武帝为他建造的豪华府第直到完工他都未去看一眼,并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志。他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度过了戎马一生。

十、苏武:茫茫大漠中最坚韧的守望者

【获奖名片】坚韧守望

【评价】

1.十九年如一日,他牧羊于大漠,孤独与寂寞伴他左右,但他从没想过屈服。富贵对于他恰似过眼云烟,忠心对于他才是永恒无限。他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2.时间没有磨灭他的气节,孤独没有打败他的信念。他用七千多个日日夜夜铸造了一段不朽,他用心中对祖国的忠诚激励了无数后人。

【颁奖词】

持一支旌节,心怀大汉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游走于沙漠败草之中。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的牧羊人,用勇气,用执著书写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悲歌。你的忠心成为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事迹】

面对大汉与匈奴关系日益紧张的形势,汉朝派苏武出使匈奴。从虞常谋反私会张胜,到虞常兵变失败,毫不知情的苏武硬是被牵扯进去。但他为不失气节、不玷辱使命选择自刎。被救活后,卫律的威逼利诱都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在大窑中嚼着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在北海边,他牧着等待生小羊的羝羊,没有粮食。他取野鼠所储存的果实充饥,但手中日夜拿着汉廷的符节,即使节上的牦牛毛全部脱落也没有放下。他对大汉的忠贞令人感动,终于在被扣押十九年后,须发尽白地回到大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代对联经典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上联: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下联: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此联为【清】刘树屏题的愚园花神阁联。

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联: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角,哞哞哞。

新联:花猫戏花,花迷花猫眼,喵喵喵。

此联的最后三字不仅是前面动物的象声词,而且里面还可以拆除这动物的名字来。

上联:狗牙蒜上狗压蒜。

下联:鸡冠花下鸡观花。

上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境。

下联: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情。

此联为【明】太祖赐金陵秦淮河联。

上联:普天同庆,庆的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下联:举国若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狂懂。

此联为1928年四川庆祝‘双十节’,刘师亮以四川民间哀乐声‘当庆、懂狂’来表示对当局的不满。又有说是1916年袁世凯称帝,其亲信四川总督陈宦令川民举办庆典,当时川人所作的。

上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下联: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上联: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三级浪。

下联: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歌。

上联: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长长是官。

吾联:黛玉宝玉红玉金玉香玉玉玉非石。

此联为嫣然因梦所出。下联的分别指林黛玉、贾宝玉:《红楼梦》里的人物;梁红玉:【宋】韩世忠的妻子,擂鼓战金山的巾帼英雄;金玉奴:【明】话本《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主角。常香玉:【近代】著名豫剧家。

上联: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下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此为杭州九曲十八涧路亭联。

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下联: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此为杭州清代行宫花园古亭柱联。

上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此为杭州西湖天下景联。

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下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此为上海豫园万花楼联。

上联:看山,山已峻。

下联:望水,水乃清。

上联: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下联:亦诗亦酒,亦儒亦仙。

陈霖题甘肃兰州白云观。

上联:信耶梦耶,传非真耶。

下联: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论《孙子兵法》精神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全文共 2981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观察和对待。《孙子兵法》,这部伟大的著作,它以它独特的魅力与精神,影响这一代代的军事世界。本文,就《孙子兵法》的基本精神与其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孙子兵法 基本精神 现代军事 应用

《孙子兵法》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国门,许许多多的国外军事战略家都沉迷于这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它不仅跨越了国界,更穿越了时空。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这部名著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各个领域领导者的必读书。孙子的思想不仅在现代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种广泛的应用中,人们不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获取启迪,同时又为孙子兵法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一、《孙子兵法》的概述

(一)《孙子兵法》的概述

《孙子兵法》作为举世闻名的兵家“圣经”,以它博大精深的理论内容与完整的思想体系,为世世代代的军事斗争提供了富有哲理的兵学理论。

《孙子兵法》共计13篇,仅5000余字,却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构建起了一座富有哲理的军事理论殿堂。而该书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不论在市场竞争、企业管理、外交谈判、教学艺术等等。

(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第二,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第三,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争境界

第四,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第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灵活多变的作战原则

二、《孙子兵法》的基本精神

《孙子兵法》独具的超越时空的思想魅力和其核心价值,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其所蕴含的深邃而朴素的科学精神。《孙子兵法》蕴含的科学精神渐渐注入社会,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世界军事文化的发展。

1、 安国全军的慎战思想

在《孙子兵法》中,关于“慎”的直接篇章并不长。可是,“慎”的战略思想却是统领兵法的基调,指导着兵法战略与战术的展开。从现代军事的角度来看,“慎战”是孙子对战争问题的一个基本的评价与认知。而孙子跨时代的慎战思想出自对春秋时代

历史和文化朴素而科学的总结。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军争》 战争事关国家存亡,人们生死。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补可以愠而致战。”-------《火攻》 战争的发起必须慎而又慎。

2、 先胜全胜的不战智慧

在《孙子兵法》的理论体系中,“全胜”战略是“慎战”思想的直接导论。因为战场上兵凶战危,思想缜密地定下万全之策,就意味着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最全局的胜利。所以,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的制定与智慧无可匹敌地屹立与兵学的珠穆朗玛峰顶。

孙子强调伐谋、伐交并非单纯的谋略控制与外交机巧,而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控制与筹划。所以孙子又提出了另一兵威的凝结实质----“全胜”。“全胜”不仅仅是“战胜”的保证,更加是“全胜”的前提。为了实现不战而全胜,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取得综合优势。否则伐谋、伐交说到底也就是无源之水。从历史背景来看,孙子所处的时代并不具备对战争效益进行定量精细评估的条件,但这并不损于孙子先胜与全胜思想的真理价值。凭借最充足的准备与最小的代价实施行动来获取尽可能最大的收益,具备了兵学要旨的力量。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

3、 审时度势的战略预见

由于各种不同因素的不断改变,战争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在战争前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知己知彼,才可以在客观上与“先胜”准备以及灵活主动的作战知道密切联动。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谋攻》

4、 因情应变的作战指导

所谓因,就是依情而变,灵活应付,把握主动权。因情应变,要求作战指导者善于把握战争中敌我、得失、攻守、劳逸、众寡、勇怯、胜败、专分、治乱、虚实、奇正等一系列矛盾构成的态势。

“用兵之术,唯因字最妙。” -----《阵纪·因势》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虚实》

5、 令文齐武的治军理念

战争的实质是克敌制胜,不仅仅要善于对敌施事,还要善于统领全军。在治军方面,不仅以文德与刑威为重,更要以宽容与严戒并举。在孙子倡导的诸多治军方法中,最能直接体现“令文齐武”的理念当属奖励军功,赏罚并举。当然,“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倡导的并非全是规则意识之下的激励与惩戒,更多情况下需要“民本主义”的教化和管理。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行军》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九地》

三、《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世界许多著名的军事家认为,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去世将近25xx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战场。美国自20世纪xx年代末以来,在国防部官员和美军军官中举办了上千次《孙子兵法》讲座。美国陆战队指挥官凯利将军认为《孙子兵法》是所有机动战的基础。他将该书列为部队的年度读物,要求每个陆战队员必须阅读。

有一位翻译过《孙子兵法》的美国人詹姆斯·克拉维尔说:“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军官,特别是将军,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十三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为95分。考试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

许多战略决策者直接依据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有资料说,在19xx年海湾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布什的桌子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一本是《孙子兵法》。据媒体报道,在这次战争中,有90页之厚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运往沙特阿拉伯沙漠,供参战人员阅读。美国记者从战云密布的海湾战场发回的消息称:“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

在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司令就称自己的作战理论是根据《孙子兵法》提出的。美国伊拉克在开战时间上的选择也很稀奇。原本打算在最后通牒后的两天开始比赛,可是突然通过卧底知道萨达姆在开会,所以临时决定立即开展“斩首”的行动。虽然这一次的活动并没有伤到萨达姆,但是也给伊拉克方面的指挥战略系统造成了麻烦。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核心军事思想,其目的是先于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威之前,干掉伊拉克军队。于是,美国在伊拉克的战场上,速度极其之快,不到半个月就拿下了巴格达。而在拿下巴格达之后,美军就对巴格达进行了大规模地探测,弄清了敌人沿路布防的情况。而在外交方面,美国很早就开始了周边国家的工作,使其可以在他们的国家驻军。通过伊拉克战争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美军正是运用了《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

四、总结

《孙子兵法》凭借它博大精深的个人魅力,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各代军事理论思想,更加深入影响到了现代的各大领域。它的基本精神,更是为我们这些后辈奠下基础。这一切,更是《孙子兵法》美丽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古代的励志名言

全文共 1697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由小编收集了中国古代励志名言,欢迎阅读。

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2.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5.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9.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3.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4.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6.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18.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2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2.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2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24.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2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6.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2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2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0.三思而后行。——《论语》

3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3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3.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3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35.知耻近乎勇。——《中庸》

36.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37.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8.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4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41.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4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4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4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45.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9.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5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5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5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3.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5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55.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58.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59.学不可以已。——《荀子》

60.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6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6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6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4.叹息。

6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66.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67.好学而不贰。——《左传》

6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69.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7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71.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72.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7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7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7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警句精选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1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名言名句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3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6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8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9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20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22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