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鲁迅的作文【精品20篇】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浏览

7987

作文

1000

走进鲁迅故里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石板路,旧木窗,石库门,啊!我走进鲁迅故里!

鲁迅,这位妇孺皆知的大文豪,曾经就在我脚下这片土地生活过。

现在,我顺着他的踪影,追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先生小时侯读书的地方。我隔着栅栏,远远地看见鲁迅的位子。方方正正的课桌椅,上边的油漆已部分剥落了,隐约可以看见一个小小的“早”字。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起小鲁迅用功的样子,他趴在课桌上,品味着词句,整理着笔记,思考着问题——同学们都奔进后花园玩闹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学习。想着他的模样,我又望了眼鲁迅那看似非常普通的座位,仿拂嗅到了一股书香味儿。

游好了“三味书屋”,我们又七弯八拐,到了百草圆。这里不在像“三味书屋”那样安静、严肃,倒有点活泼、天真的味道。我望着泥墙根一带,发现那儿早已爬满了碧绿的爬山虎。在丛丛绿叶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浅浅的、环形的裂痕——这大概就是小鲁迅拔何首乌的罪过吧!顺着泥墙根走,我们的视野开阔了——菜畦、皂荚树、石井栏……看!这些菜花真漂亮!小花黄灿灿一片,如金光洒在大海上,真迷人。它的菜杆高高的,绿绿的,散发着活力。看这高高的皂荚树,它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投下一片阴影,供人乘凉。走着走着,我看见了盆栽的五针松。用手一抖它的小花苞,花粉就蔓延开来。这么多,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走进鲁迅故里,我也走近了小时侯的大文豪。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以鲁迅为话题的写事作文1000字

全文共 360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只是个已逝之人,可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最敬佩仰慕的人,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小编,你呢?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作文1

周日的上午,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和妈妈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的故居,就静静的坐落在这。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我看到大门口桃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人一进门,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幽静的四合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有一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阿姨告诉我这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算算到今年都86年了,活的可好了。我想鲁讯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是滿园飘香了。

院子北边的房子是正房是鲁讯先生的母亲和妻子朱安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的房子是鲁迅会客和藏书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这里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家具都是深色的非常古朴典雅,摆设也很整齐对称。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 就在这个四合院,鲁迅先生在此居住的两年期间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

在故居的东边,有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 展示了从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讯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我不但对鲁讯先生更加敬仰了,而且,心里真的明白了什么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鲁迅全集》读书后感1000字作文2

虽然那革命,革革命的时代已经远去,中国也有了不可限量似的未来。但中国人的积习仍未有丝毫改变。

中国人较之西洋人应称得上伶俐人。懂得“中庸之道”,明白得道与失道,更了解“非礼勿听,非礼勿视”,是一等的良民,且是中立的。中国人自有自己的布置,如鲁迅先生所言:“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辱,但也可以凌辱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中国人亦喜欢流言,就如苍蝇热衷于细菌。“一见短袖子,便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正如鲁迅先生的先见,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例如邻里之间,往往闲来无事,立志于观望别家,若找出丝毫事端,便开始影影绰绰,窃窃私语,当面仍旧是温蔼的笑脸。

第一次回国,邻居们的热情是可以把人溶化的,炽热的热情背后则开始打听和估算所有可知或不可知的细节。想到鲁迅先生提到的两种亦或四种:凶兽和羊;及凶兽样的羊和扮做羊的凶兽。现在仍是有的,那本是自古有之的。只是那现象的原因成了利益。

另说贵贱,大小,上下吧。在国内,城市人看不起乡下人;白领看不起蓝领。在国外,香港来的看不起大陆来的;大城市的看不起小城市的;父母花钱供的看不起自己打工的。嫁在国外,嫁白人的看不起嫁阿叉难民的;嫁阿叉难民的看不起嫁老头的。这种种的看不起便围成了整个华人世界。那毫不留情的中伤和白眼随处可见。这本是不该分贵贱的时代了,可骨子里的“古而有之”许会继续到未来吧。

再就是思想的局限。中国人讲究稳妥,无论说话办事。初到国外,班上的同学大半是同胞,成群结队的讲着中文,那讲英文的自然被视为异类,不敢骂你崇洋,但大可以孤立你。教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则是一致相同或相似的答案,那所谓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整齐是可见一斑的。稳妥地目的是达到了的。

写了这许多中国人的积习,其实中国人的伶俐是不可限量的。中国中庸了千年之后,需要的是个体独立的中坚力量。我们的经济已经腾飞,再不做只求自保的蚁民了。中国人亦要用另外的视野看世界,甚或自己。

鲁迅先生的文字并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逝。那些尖锐深刻的文字,让人心隐隐的痛。我们却是不该忘记那些战士的,今天的幸福与自由。鲁迅先生的文字让我们完全陷入曾经的那个纷乱的年代,人们所付出的代价亦是不该忘却的。少年时代很是痛恨这些文字,那大段大段的背诵,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知同龄的人有无阅读鲁迅全集的。城市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苦痛吧。我却在此刻臣服。

鲁迅《狂人日记》读后感1000字作文3

鲁迅先生生活在中国那段水深火热的革命的灰色的年代,混沌的国人还没有完全觉醒,两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仍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只在暴力革命中取得胜利是不够的,国人的奴性思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桎梏:辛亥革命的硕果被军阀窃取,推翻清政府后又要建立另一种迫害压榨穷苦人民的帝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号角即将吹响时又爆发出国共彻底决裂的危机;国民党严酷的统治和持续四年之久的内战,是什么让即使取得胜利了的中国仍然动荡不安?如果改变不了人们根深蒂固的迂腐和懦弱,革命的意义永远无法实现,中国的和平时代永远不会到来。先生翘首以盼的是一个和平民主、平等自由、国人相亲相爱的和谐美好的社会,他用自己的纸笔和顽固保守势力斗争、和国人的愚钝斗争、和想要奴役国人思想蒙蔽国人意志的封建势力斗争,他想反映的是那个时代黑暗的社会和悲哀的现状,唤醒国人清除封建残余,跻身革命事业,对社会的不平等奋起反击是他倾其一生所希望能做到的事情,可是到了他生命的尽头,也未能看到在他的努力下,才能够到来的正义的新世界。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这是小说的开篇,人物的意识首先登场了。为什么“今天”的月光格外好呢?为什么以前的三十多年见到的“全是发昏”的呢?“我”的精神因月光格外的爽快,可是“我”觉得还是要小心,因为“赵家的狗”不知为何,“今天”看了我两眼。其实主人公意识的登场,先生就预示着他的意识与常人的并不相同,否则“狂人”二字又从何而来呢?

这几天出行“我”总觉得村人的眼神和言谈举止有些许异样,便想起了其他村庄的人们将大恶人打死并把他的心肝挖出来吃的传闻,“我”终于明白其中缘由,其他村庄的人会吃人,缘何自己村庄的人就不会呢,既然可以吃别人,为什么不可以吃“我”呢?“我”猛然发觉,原来这是一个吃人的世界!本文的叙述者说,“狂人”是患了“迫害症”这类的癔症,因此称他为“狂人”。然而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生活在封建士大夫家族中在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中猛然觉醒的知识分子。他的臆想并不是毫无理由,他以为他所生活的世界日益变成一个人吃人的世界,其实他看到的是人们独立的思想被日益吞噬,他看到的是在这个黑暗社会下人们的人格逐渐丧失。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所看到的“仁义道德”,是封建礼教下的道德,而他已经觉醒的民主意识让他看到这封建思想中极力提倡极力追捧与膜拜的道德,其实是活生生的“吃人”二字!在“狂人”臆想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在封建礼教地束缚下,一个 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的,人吃人的可怖的世界,他认识到,原来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教给人们的实质,其实就是“吃人”二字。他感到亲情的缺失、人情的淡薄,他感到孤立于世间的艰险与悲戚,人吃人的残酷迫害正在趋近于他,其实是封建思想的魔爪正在伸向他。“狂人”病症只是把封建残余对人身心的侵害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了,然而却没有人能明白他的恐惧,没有人明白他的狂与不狂,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内心比“迫害症”更加可怕的病症。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的“狂人”被看作普通人,而觉醒的人却被看作“狂人”形单影只地艰难而忐忑地在乱世中挣扎度日。

现在看来,“狂人”其实说的并不只是主人公本身,而是生活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在封建思想的压迫下,人性逐渐泯灭的全体国民。

“救救孩子……”

多么微弱,无奈,又悲壮的呐喊,救救孩子、救救下一代吧,被侵蚀的头脑、被腐化的思想,到你们就停止吧,让封建社会的假仁义假道德侵害到你们这一代就停止吧,别让下一代的孩子们还像你们一样,在这种可怕的、人情淡漠的年代里、在“吃人”与被吃中终其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伟人鲁迅作文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珍惜时间的楷模。他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伟人鲁迅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们人生的长途中,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短暂的,然而时间又像海绵那样稀少的,但是只要我们自己用力去挤,还是会挤出水来的,就像时间一样,我们只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就不会那么短暂了。所以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珍惜时间努力工作。哦,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学习的标志。

鲁迅还有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又说明了鲁迅是一个为人民群众着想的人,鲁迅经常给人民许许多多的帮助。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是啊,鲁迅非常关心爱护青年人的进步。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六百多人,关心过的青年不计其数。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着,萧红对鲁迅的回忆:“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喜欢。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很清楚,是他那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脚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据巴金老先生回忆,当时鲁迅逝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头,痴痴的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去。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他们的友人了。

他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一只手扶着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盲人从引路人的就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的站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的往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着引路人的肩默默的去了。是啊,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一定要像他一样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发奋学习,努力攀登学习高峰!

同学们,鲁迅先生就是我们的榜样,它被毛泽东主席评价为三个伟大的家——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就是鲁迅,他死了,但永远活在我们人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探访鲁迅故居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幽深的古树,白墙黑瓦的房屋,推开门,“嘎吱”一声,仿佛走进了新的世界,我来到了鲁迅故居,来到了鲁迅生活过的地方。

外面是被无数葱绿树木掩映着的白墙黑瓦,里面却是木结构房屋,似乎还能够嗅到一点儿岁月的气息。啊!这就是那位大文豪鲁迅生活过的地方吗?一步一步踏进去,那些青石板砖闪耀着太阳的光辉,似乎在叹息着岁月的沧桑。哎!连这石板砖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鲁迅故居,真的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穿过天井,我们就来到了大堂,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桃木家具,似乎在庄严地宣告:这是主人们坐的地方。家具上精美的纹路,却已是百余年前流行的花样。时间已经悄悄改变了一切,就连大厅上摆放的挂画,都还是一百多年前那种红艳艳的牡丹,如今社会已经难觅踪迹。椅子上落满了尘埃,静静地躺在那里,也许是岁月将它们变得沉默。

走过大厅,木板房依旧是“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在抗议着游客们踩得太重了。我连忙放轻脚步,不敢惊动地板上的浮尘,将脚轻轻地抬起,又轻轻地落下,不留一点儿声音。夕阳从狭窄的门缝穿越而来,将我的影子照得又细又长,不知鲁迅当年有不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如果经历过,那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

鲁迅的故居,是那样的迷人,是那样的令人捉摸不透。那些高高挺起的古树,那些细细长长的斜阳,还有那些已经成为古董的家具,和落在上面的尘埃,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浮想联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走进鲁迅的作文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从小的鲁迅,很是自在,生活的很快活,家里的条件好,没吃过什么苦。

长大后的鲁迅学了医学,奔赴国外去学医,但因一次视频让鲁迅打消了学医的念头。那是一个日本人惨杀中国人的片段,本来没有什么,主要因为片段放完后下面有人叫好,那些叫好的人当中有着片段中被害人流着同样血的中国人!这一幕让鲁迅印象深刻,他把那一张张失去灵魂笑容和叫好声深深的记在了心底。

自从那一刻起,一个念头就在鲁迅的心里萌芽了-——弃医从文。因为这一刻让鲁迅深刻的感受到;一个人接受的教育在高又能怎样,知识不明代表一切,学那么多甚至出国去学医那又能怎样,就算医术再好又能怎样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在于身体上的健康,更在于心灵上的自强!所以鲁迅认为祖国要复光,首先要改变的不是人们的身体健康,而是先要去改变人们心底深处的观念,唤醒他们将要逝去的灵魂。因为只有躯壳没有灵魂的人活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自从那么一个坚定地萌芽在心里扎根的时候也注定了鲁迅将来的路不容易!

没错,鲁迅回国以后开始了他的创作。放下了挽回生命的手术刀拿起了救人的笔,开始了他的救国计划。可当时的社会怎能容得鲁迅这样的行为侵沿开去。社会中的黑暗势力开始扩散,处处阻止鲁迅没到救国文章发表,就算是这样,鲁迅还是毅然决然的坚持自己。不久唤醒人们的文章遍布大街小巷,同时他也遭到了危机,多次命悬一线。就算这样鲁迅始终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心,那颗爱国救国的衷心,这样的鲁迅随之唤醒了许多文学人士,加入了这个救国的队列当中!

如果好好想想当初,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不想好好的活着,跟着家人平平淡淡的过日子,鲁迅也是人,他也想,可是在他心中个人安危远比不上祖国的安危,他的无私让人敬佩。

所以鲁迅的一生很有价值,但不是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心中的鲁迅作文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在已经学了第五个单元了,这个单元主要写了一个人。

这个人经常穿一件中式长衫,浓密的.胡须成隶书的“一”字,这个人就是鲁迅

在我没有学习这个单元时,我一直认为鲁迅先生就是一个作家,一个写作之人。和现代作家一样,只为了写作。一生没有什么很伟大,很吸引人的故事。

但是,在学习这个单元后,我对鲁迅先生就有所改观了。

尤其是在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五件事。

这篇文章里的故事让我知道了鲁迅先生写作是为了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不是只为了写作。YANG这篇课文让我对鲁迅先生有所改观,让我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她了印象加深了,对他的了解更深了。现在,我心目中的鲁迅是伟大的,是高尚的,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代鲁迅给藤野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藤野先生

您好!

我是二十年前您教过的中国学生,周树人。我与您已阔别整整二十余年了,这么多年我仍旧十分怀念您。

您的身体还好吧?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您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些年来,我一直想给你写,但却不知从何说起。在这二十多年里,我并没有忘记过您那高大的形象,相反是日益清晰,日益高大了。我永远都忘不了我在仙台时,您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与热心的帮助。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您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负责,您能以公正之心来对待我这个来自弱国的学生,在当时的背景下,您能做到这样是多少难能可贵啊。

其实那时的我就明白,您这样做,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学术传到中国去。

当年因为我觉得中国是个弱国,我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但因为那封匿名信和那场电影,我发现了中国国民的愚昧和麻木。从那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由衷的意识到振奋民族精神势再燃眉,故而回国弃医从文了。因为当时我不想让您太伤心,才不得不说了一个慰安您的谎话,真是对不起,希望您没有怪我。

您当时那样认真地给我改讲义,让我有感激有吃惊。您给我改过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但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但至少,我还有您给我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的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总是您的照片是我从疲惫中解脱,使我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话。

愿: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弟子周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我想对你说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眼中,你是一位英雄豪杰,拥有他人所没有的英勇傲骨。面对实事的黑暗,你手握一把“利剑”写下警醒世人的伟大诗篇,你壮志凌云,面对社会的腐败,你放弃理想,弃医从文,为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国家。看过你的种种历迹,我不禁佩服,如此“大丈夫”怎能不令人为其折服。

你笔下的《铸剑》,眉间尺为父报仇,却因胆小无为而不能夺取仇人之颅,“黑衣人”的出现,扭转了这一情况,你笔下的黑衣人忠肝义胆,有血有肉,为其报了杀父之仇,这黑衣人仿佛就是你的化身,砍下了这腐朽不堪的专制统治,警醒了这社会之中愚昧无知麻木不堪的民众,你拥有无穷的胆量,写下别人所不敢写,出别人不敢说的话,为的就是社会,为的就是国家,你奋笔勤书,写下《铸剑》写下麻木不堪的社会情况,这无知麻木的人民群众。为的就是警醒我们,帮助我们,你费尽心力,挥洒着强烈的情感,我不禁赞叹,你是一位身披战甲手握刃刀的英雄。

你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写尽了你童年的美好回忆,那朗朗读书声,那园子里的鸟叫声,那充满儿时回忆欢乐的地方,那和蔼可亲的祥林嫂,在你笔中,那种强烈的情感挥洒的淋漓尽致,这是我对你有了不同的看法,你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感情,与那批判腐朽统治的你完全不同,你还是一个充满着与平常人一样对家人,对回忆,对童年的美好情感。铁血丹心的男儿也有柔情似水一面,我不禁对你又有了不同的印象。

鲁迅,你是一个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大丈夫,你刻画出无数鲜明的形象,他们都像是你的化身,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我曾以为,你对当时的社会充满着憎恶,认为你是一个只懂得手把“双刃”的志士,却不曾想到你是一个对家乡,对童年充满感情,柔情似水的男儿,你是一位侠者,更是一位慈祥柔情的好男儿。

鲁迅,你是一位英雄豪杰,纵有千言万语都表达不出我对你的佩服与赞美,只用一句话来说,这种“大丈夫”怎能不令他人折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识鲁迅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鲁迅是一位大文豪。他也是一位“战士”,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连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也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这篇小说,大胆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理念,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从这些语言中也可见一斑——鲁迅是非常关心儿童的。

鲁迅有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父母的口中,我了解到鲁迅当时所处的旧社会的罪恶,而鲁迅,正是这些罪恶的克星,人民的救星。鲁迅同情劳动大众,关心社会最基层的人民,有着崇高的思想道德。他对人民群众无私的爱,被后人传颂。

鲁迅非常节约时间,争取每一分每一秒去写作,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想必大家还记得鲁迅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样的习惯,所以他才能成为中国第一文豪。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和冷漠。这样的黑暗社会令人感到无比的揪心、痛心。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也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的原则。

这就是鲁迅,中国最伟大的文豪。他的身上有着更多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刻“早”字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着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与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与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与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与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与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着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和鲁迅先生的读书指数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让我们把名人读书故事和名人名言等和读书有关的事以手抄报的形式写出来。本人收集了许多资料,并把自己读书的方法和鲁迅先生做了比较。

本来我是不该和鲁迅先生做比较的,可我喜欢读书,太喜欢读书了,我……“什么呀!你是有一点点爱读书,可你看的是什么?故事书!你看看人家有名的文学家,他们才是真爱读书呢!好好学着点……”真扫兴,我还想好好夸夸自己呢!不行,不能让自己太跌面!我让你们看看,我和文学家鲁迅谁更爱书与读书!

鲁迅先生,举例一:鲁迅先生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牌,他马上去卖掉买了一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晚上冷时,就嚼一颗辣椒,用这种方法坚持读书。爱读书指数:五颗星!!

鲁迅先生,举例二:鲁迅先生读书前,总是先把手洗干净在拿书,借出书后,书如果有破损,鲁迅先生会很不高兴……爱书指数:五颗星!!

说完了鲁迅先生的,就该说我的了!

本人,举例一:“哈哈哈,这个故事好好玩呦!笑的我的门牙都快掉了!老妈,我给你读读!哈哈——”现在想起那个故事:我还想笑呢!只不过——’爱读书指数:五颗星!!负!

本人,举例二:“喂!你这个熊孩子!口口声声说自己爱读书,书在哪呢?!枕头下头的褥子下面!哦?怪不得这几天睡觉这么硌的慌呢!爱书指数:十颗星!!!!负!!

最后总结:“看来老妈说的没错,我是要多想鲁迅先生学习!多读书!”刚说完,只听老妈从厨房传来一声惨叫:“咱家的辣椒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这么一位大豪,他有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显示着对污浊岁月的不屑一顾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在我心目中,在众多的作家群中,鲁迅是很突出的一个。鲁迅先生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人。他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即使自己生病了,也坚持工作。鲁迅先生非常珍惜时间,他说过,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是中国的一座伟岸的山,是一片浩瀚的星空。要想跨过它这座大山,必须学会他说过的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他严厉,又慈祥。他栖居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读鲁迅

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在那个日益腐朽,饱受屈辱的年代,你弃医从文,以拯救民族灵魂为己任。你以锐利的笔锋在文坛上点燃灿烂的火花,开辟了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你在极冷极暗的灯光中,伏笔写下《狂人日记》,你从痛苦撕裂的胸中发出吼声-救救孩子!你像一颗孤独的启明星,在深蓝浅蓝的夜空指引黑暗里的旅人,在烟尘滚滚中,你又是万般的无奈,哀叹阿Q的不幸,祥林嫂的落魄,而你又坚忍着,用泪将笔洗尽,以绝美的的姿态,唱着一首无调的歌,一首最辉煌的歌。

在梦和快乐交织的童年,家道破落。少年的你体味到了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冷酷。但稚气未脱的你并没有仓皇,燎原之后的灰烬也没有让你放弃重生的念头。在那个微凉的清晨,拂散了极浅的梦境,含泪告别了母亲,攒着八元川资,渐行渐远。而你带着翻腾的热血,却不知道流向何处。但你却坚定“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一条路。”

我慢慢地翻开你的扉页,看到了你笔下的阿Q。“这拳头还未达到身上,已经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踉踉跄跄的跌了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可是刚打了王胡的你又歪着头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哀叹你的可怜,又气愤你的可耻!你满肚子里是暗暗地咒骂,表面上又是一张阿谀奉承的脸,说你懦弱无力,可又欺凌比和你一样贼眉鼠眼的小D。你不会自力更生,却觉得可怜有理,光天化日翻墙行窃,调戏尼姑!最后沦为一名可笑的死囚,被枪毙了。这不能不使人心寒,当时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怎么能如此冷漠与自私!走在街上的冷眼与烦腻!糜烂的生活,怎么能让人看到希望?而你在空虚的暗夜,却看到了这种“希望”。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不是你悲观,你是绝望今时今日民族的存亡。你的心也曾充满过歌声,可是暗夜的袭来,让你耗尽了你的青春。你痛苦而无力的呐喊着—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可你并没有因此愤世嫉俗,心中更多了些宽容,也没有从此僵坠,而是带着你的野草坦然,欣然,大笑,歌唱!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你:“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圣人,你也许会觉得当之有愧,但民族魂是你的代名词!正如郁达夫说过的:“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则不能没有鲁迅!无论在那个时代,人们都应该好好地阅读鲁迅的文章,这不仅是政治的引导,也是心灵的救赎,更是以“古”鉴今的一面镜子。

读鲁迅,我明白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我也明白了在呐喊的彷徨中,在野草的腐朽中,我将欣然,将坦然,我将大笑,将歌唱。而朝气蓬勃的我们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岂能暂得偷生,维持着似人非人的世界!而我们还在这样的世界活着,目不忍视的惨象,耳不忍闻的流言,我们岂能在沉默中灭亡?我们应昂起血污沾满的脸!这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我们一家到绍兴鲁迅故里游玩。在路上我从爸爸的口中知道了鲁迅原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中写了许多小说,有《吶喊》、《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彷徨》等。听了爸爸的介绍,我对鲁迅产生了无比的崇敬。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鲁迅故里。我一眼就看见了具有水乡风情的巨幅浮雕,上面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半身像,只见他紧锁双眉,眼睛注视着前方,仿佛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跟随着人群,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跨过高高的门槛,穿过了长廊就到了天井,天井种着两棵茂盛的桂花树,小时候鲁迅就生活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他在桂花树下乘凉、玩耍的情景。

接着,我们乘坐了绍兴特有的乌蓬船。船夫头上戴着毡帽,手上一边划着船桨,一边向我们讲述着绍兴景点的特色。我坐在窄窄的乌蓬船上,好像自己是小时候的鲁迅,正在赶往看社戏的路上呢!

小船把我们载到了“三味书屋”,那里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走过一座石桥,一拐弯我们就进了内堂,堂内挂着“三味书屋”的横匾,中间摆放着一张很陈旧的书桌。书桌虽然很普通,但它却藏着深刻的意义。因为鲁迅小时候上课经常迟到,被先生严厉批评后,他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以时刻提醒自己再也不能迟到了。

鲁迅故里的景点还有很多,虽然不是很华丽,但它有自己独特的特色。这次的旅行让我记忆深刻,更让我了解了名人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走进鲁迅的作文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在家庭遭受一系列变故,饱受人间冷暖的鲁迅,认识到社会的腐败,从而自强不息,成了一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是去绍兴以前,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今天,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鲁迅故居参观。

“到了!到鲁迅故里啦!”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_鲁迅故居。踏上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只见两边是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肃穆庄严。抬起头,是鲁迅先生的半身像。我目睹了鲁迅先生犀利的眼神,他仿佛在想:啊,为什么当时社会那么黑暗?为什么社会那么腐败……我痛恨……我同情……在潇洒的“鲁迅故居”这四个字的笔锋里,我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这时,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变的低沉了。

穿过一条幽深的长廊,便是富丽堂皇的鲁迅故居。十分气派的大客厅里,一张张檀香木雕做成的桌椅,显得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显得豪华;一盆盆盆景,显得充满生机,不在死气沉沉。跨过门槛,那是后院,我体会到了“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那是多么枯燥乏味,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眼界狭窄。在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鲁迅和那些少爷朋友们,整天生活在大院里的情景。走,去鲁迅先生小时候读过的私塾_三味书屋瞧瞧。

走过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四个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_三味书屋。

再走进去,就是鲁迅先生度过的私塾。瞧,那儿是鲁迅先生的座位,由于不能过去,我只能随便找了个座位,当一回小鲁迅。我捧着《三字经》,摇头晃脑的跟着先生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我仿佛看到鲁迅先生当时读书的样子了,是那么投入,是那么传神。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那是鲁迅儿时的乐园_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一堵矮矮的墙根……我想,这里一定藏着无数的欢笑和嬉戏声,不然鲁迅怎么会写出如此生动、如此精彩的文章呢?

我忽忽悠悠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我才回到家。我想鲁迅的精神是光耀神州大地,为世人所传颂的。鲁迅无愧于“民族魂”的称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1268 字

+ 加入清单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塞天地之间的黑暗和寂静.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与觉醒……

——题记

也许,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大多在于他的作品,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为革命献身伟大品质和崇高精神.一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塑立起了他在中国历史上高大形象,在人们心中刻下了他的印迹.

巴金爷爷曾经赞美鲁迅“你象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象一颗永不殒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

鲁迅总是活在他自己著作里的.他写下了很多深刻的话,也说了些过激的话.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圣人”,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承认谁是“圣人”.他的祖上也“曾阔过”,到他却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户儿”;父亲久病,作为长子的他经常奔走于当铺与药铺,受尽白眼;他曾因溜进百草园翻何首乌,捉斑蝥,被先生责罚;他留过学,学过医,成绩平平,弃医从文;他思想活跃,先是进化论,继之超人哲学,后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国近代思想快速发展的痕迹.但他自己的世界观,影响几代中国人.他“呐喊”过,想凭一己之力,唤醒沉睡的同胞,捣毁令人窒息的“铁屋子”;他也“彷徨”过,孤独地在故纸堆里抄写古碑;他更妥协过,接受了母亲“赠送”给他的“礼物”;他绝对疲惫过,“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总之,他同普通人一样,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对,他自己也曾说“矫枉必须过正”;他深情祝福中国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无法“忘却”!

不久,我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从文中我懂得了鲁迅先生立志救国,年轻时到日本仙台学医,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自从在学堂看了电影后,看见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那些中国人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枪毙,还拍手欢呼的情景,鲁迅先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受伤,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他发现,无论他的医术怎样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体,只能使国民变得强壮,但是并不能唤醒中国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给俄国人看客.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医学,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

这位巨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的行动蕴含着中国将要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他为了中国,为了民族,为了新中国的到来,她真是费尽了心血.今天,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惜,他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更应该汲取鲁迅精神力量的领域,继续向鲁迅思想前进,迎接更多的挑战,为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心中的鲁迅作文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眼光去了解别人,因此,我心中的`鲁迅先生就和别人心中的不一样。

在我眼里,鲁迅先生可不只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觉得,他还是一个慈善家和教育家。

说鲁迅先生是慈善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用金钱帮助劳动人命且不说,你看他,为了中华文学战斗了一生:用自己一生的时间作为战争的时间,以笔做武器,以生命做代价,为劳动人民呐喊了一生,同昏庸的当局战斗了一生!面对当局的压迫,鲁迅先生毅然坚持为劳动人民呐喊!

难道,鲁迅先生值得我们学习的,就仅仅只是文学吗?不!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极富同情的心比那些文学作品更值得我们学习!

说鲁迅先生是教育家,自然也有我的理由:就冲他的侄女周晔说的那句‘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来说,也足以说明鲁迅先生的教育能力是很强的!再说前文提到的,不也是鲁迅先生在以身作则的教育我们做人要善良吗?用这两点来说明鲁迅先生的教育能力,足矣。

这,就是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鲁迅的故乡作文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我老早就听说过绍兴有很多名人居住过的地方,这次,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绍兴,我可高兴了,心想:他们的故乡究竟上怎么样的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许久。我等啊等,终于到了。我们下了车一看,这里还都是老房子,一切还都是古香古色的呢!首先我们走进了鲁迅的故里,瞧见里面放着一架轿子,起先我还以为里面就只有一架轿子呢,后来我走近一看,看见了一扇门,怀着好奇心进去了。哇!里面好大呀!简直就像迷宫一样,我们参观了卧室,书房等。不知不觉的,我们跨进了一道门坎。咦?那不是传说中的百草园吗?简直就跟书上说的一模一样: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看来,我也很喜欢这里。后来,我们凭着我们自己的记忆转出了鲁迅的故里。我们继续走了一段路,走到了鲁迅的祖居,本来我以为鲁迅的故里和鲁迅的祖居没什么区别,进去一看,哦!区别大着哩!里面有少主的卧室、书房,还有书童的卧室等,总而言之,要么是书房,要么是卧室,不过还是挺大的咧!

接着,我们走进了鲁迅以前的学堂——三味书屋,其实里面也没什么啦,不过我看到了鲁迅以前的桌子,上面刻着一个“早”字。

出了三味书屋,我们回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我还想再玩一会儿,但天色已晚,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这里,回家去了。

名师点评:“心想:他们的故乡究竟上怎么样的呢?”中的“上”改成“是”更合适些。 “咦?那不是传说中的百草园吗?简直就跟书上说的一模一样……”下面的描写真的很精彩,不过我要问,小作者才一年级,读过这些吗?可能!因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们每个小学生都能做到的。可见要想写好作文,还要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关鲁迅的爱情历史典故

全文共 4048 字

+ 加入清单

实际上,他们之间的爱情发展是有清楚的脉络可寻的,他们之间的爱情异于他人之处,就是从师友发展到完全的了解和爱慕,归根是鲁迅先生的光辉思想和高尚的品格吸引了一个追帮求光明和真理的女青年。

鲁迅曾由家庭包揽同山阴朱安女士结婚,但由于出国和动荡的生活,鲁迅实际上过着独身生活,从未享受到真正的爱情。许广平曾经真正地恋爱过,她1922年考入北泼澜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之后,熟悉了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青年李小辉,然而,他们的爱情之花没有结果。1924年1 月,李小辉因猩红热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使许广平好象受到雷震痛击,直到18年后,许广平回忆起来还感很痛心,“因为它曾经摧毁了一个处女纯洁的心。”

然而封建礼教和巨大不幸并没有摧毁许广平和鲁迅追帮求真正爱情的理想。鲁迅当时在北京女子师范兼课,他的品德和学识深受许广平和她的同学们景仰。1925年3 月11日,许广平给鲁迅写了第一封帮求访信件。四月的一天,她和同学们走进了鲁迅的寓所。后来,许广平和刘和珍等在学生运动中受到校方迫害,鲁迅毅然全力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列样,他们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了。

从1925年3 月到7 月之间,鲁迅与许广平通信四十余封,他们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渐渐升腾为爱情的火焰。但是,他们信中没有花呀月呀的辞藻,没有悱恻和缠绵的柔情,而是对社会人生难题严厉的探讨。许广平说:“没有灿烂的花,没有热恋的情,俺们的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偕行……”

他们的爱情碰到了守旧者的讥讽和反对。在讥笑和压力面前许广平表现了超凡脱俗的远看见,坚韧不屈的精神。1925年10月,她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颁发了《同行者》一文,象烈火一样炽热,公开表达了对鲁迅的爱,她说,她不畏惧“人间的冷漠,压迫”,“一心一意的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许广平还在《风子是俺的爱》的文章中公布誓言。针对旧礼教的威吓,她说:“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俺不相干!”这铿锵有力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决心,赢得了爱情的胜利。1927年10月3 日,鲁迅和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了共同的生活。那一年,鲁迅46岁,许广平28岁。

结婚以后,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是超于一般夫妻之上的。许广平自己说:“俺自己之于他,与其说是夫妇的关系,倒不如说不自觉地还时刻保持着一种师生之谊。这说法,俺以为是史妥切的。”许广平也经常天真地向鲁迅提问:“俺为什么总觉得你还是俺的先生,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鲁迅听了,总是舒服地笑笑,答非所问地说:“你这傻孩子。”

正是因为如此,许广平仍然把鲁迅看成是她的严师,她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发现鲁迅的伟大品格,找出自己的短处,两相绳量,虚心下意地向鲁迅学习。鲁迅待人接物的态度,对人情世事的观察可以力,不避锋芒,为民族献身的伟大精神,……都使她比过去看得更清楚,学得更具体了。

他们结婚后不久,许广平真的又当了鲁迅的学生。在结婚前两人遥居广州、厦门时,鲁迅就向许广平提出过,期望她可以学习一门外语。婚后的一次闲谈中他又提出了这种期望,他同意了。从1927年12月起,鲁迅开始教她日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讲授由鲁迅亲自编写的二十七篇课文,作为打基础用;一个月后,课本换为《二一儿河四草》(即《尼罗河之草》);第三阶段讲授了日文版的《马克思读本》。

这种学习前后进行了一年半的时间,他们的教与学多在晚上进行。每当这时,他们仿佛又都回到了几年前的师生时代。

在同鲁迅共同生活的日子里,许广平同鲁迅在日寇侵略上海的战火中一起逃难,同鲁迅一起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与迫害。在艰苦的岁月里,许广平不愧为鲁迅的战友与出色的助手,为了鲁迅的写作,她千方百计查资料,找参考书籍。鲁迅的文章写成她总是第一个读者与批评者。她为鲁迅抄稿,极为仔细认真,鲁迅每一种译著出版,她总是跟他共间校对。鲁迅重要的谈话,她注重记录与整理,以便编辑成书。对鲁迅的文稿,她精心保管,哪怕是弃置的零章片页,也要保存下来。

许广平又是一个出色的主妇。她无微不至地照顾鲁迅的生活,精心料理他的起居、饮食,尽力使他不受到无谓的干扰。为了不浪费鲁迅有限的收入,他精打细算,生活朴素,自己做棉鞋,打毛衣,缝衣叙有客吃饭,她亲自下厨,甚至连鲁迅的换洗衣服也一概负责。为此,鲁迅曾向人感慨地说:“现在换衣服也不晓得到什么地方拿了。”。

他们的生活过得是十分紧张的。鲁迅到上海后,虽然卸去了教书的担子,但却更加繁忙,差不多天天晚上的11点以后。许广平因劳累了一天家务,克制不住极度的疲惫,进入了梦乡,而鲁迅却伏俯在案前,开始了他一天的紧张的工作,直至东方发白,红日映照的时候。这时,许广平已经起床,忙着料理他吃完早点,他才躺下休息。而许广平却接替了他的班,开始了抄写,校对稿件和繁忙而又紧张的家务劳动。他们就象一个岗位上的两个战士,一个值白班,一个值夜班,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当然,他们并不是一直列样紧张而刻板地重复着一天又一天的生活。有时,晚饭过后,又没有客人。他们并不立即工作,而是灭掉灯,坐在屋子里,借助桔黄色的路灯由窗口射进来的微明的光亮,相对谈天。有时,鲁迅在据案写作,许广平坐在旁边看报或做手工,当两人都感到倦怠时,便放下工作,一边饮茶,一边谈天,或者再吃些零食。尽管时间很短,但他们都感到很兴奋,觉得这是一天的黄金时代。有时,他们也到外面散步,或者一起着画展,但真正可以称得起娱乐的还是看电影,这种活动多是由鲁迅提议,这一方面是为了休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妻子香自己操劳的酬谢。每次都是买最好的座位,也是为了照顾妻子稍微近视的眼睛。

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最大的欢乐是有了儿子海婴。

1929年9 月27日清晨,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给出了果实,他们的儿子海婴诞生了。26日那天上午,许广平已经感到阵阵腹痛,预示着这个小生命就要来到人间。年近50的鲁迅就要当爸爸了,心情十分兴奋,他不顾因过度劳累而有些发热的身体,赶忙把妻子送到医院。

经过二十七八个小时的阵痛,孩子终于叭叭坠地。鲁迅欣慰而又恢谐地说:“是男的,怪不得列样可恶。”当许广平难产时,医生曾征帮求过他的意看见:“留小孩还是留大人?”他毫不犹豫地说:“留大人。”现在,看到母子俩都平安,他感到非常幸运和兴奋。第二天,他满面欢悦地走到医院,手里拿着一棵小巧玲珑的松树,轻轻地放在许广平床边的小桌上。这棵小松翠绿,苍劲、孤傲、沉郁,即既象征着他的性格,又象征着那个刚刚降生的新生命,象征着新人的家庭生活的开始。

他差不多天天都要往医院去两三次,送来食品和其他用品,有时还领着一批批前来庆贺的朋友。每当客人散去,他总静静地坐下来,审阅着孩子的脸,由衷地说:“真象俺。”但马上又补充:“俺没有他漂亮。”这时,他的脸上泛起了幸福的红晕。有了孩子,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呢?一天,他来到医院,悠闲地坐下来,首先问妻子是否想起来了,许广平说没有,他款款地说:“想倒想起两个字,你看怎么样?因为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俺叫他海婴。这名字读起来颇悦耳,字也通俗。但却绝不会雷同。……假如他大起来不兴奋这个名宇,自己随便改过来也可以,横竖俺也是自己再另起名字的,这个暂时用用也还好。”

由于许广平的大力协助,鲁迅后十年写作了大量文章,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这也是他引为自豪的。

鲁迅曾以感激的心情歌颂他与许广平的友谊: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而相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紧紧握住许广平的手,同她诀别:“忘记俺,管自己的生活!”这是鲁迅留给自己夫人的遗言,但许广平怎可以忘记她的师友和亲爱的丈夫呢?10月22日,她写下了给鲁迅的献词:

鲁迅夫子:悲哀的雾围笼罩了一切。

俺们对你的死,有什么话说!

你曾对俺说:“俺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你“不晓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

死的前一日还在执笔。

如今……

期望俺们大众锲而不舍。跟着你的足迹!

许广平继续鲁迅的事业,为研究、宣传和保卫鲁迅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她作为鲁迅的夫人和战友,一直受到人民的敬重,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之一。 对于朱安女士,俺应该要看不起她的,她大字不识,缠足,具有一切封建女性所有的特征!可是,俺没有,当俺今天翻阅着他们这一大家子的相册时,俺莫名有种想哭的冲动!俺知道,俺是真正地同情她,可怜她!在她与鲁迅先生结婚那天,先生面无表情地和老宅上的人说:今天是俺妈娶媳妇儿!【他没有说是俺娶妻子,他总是列样和他的朋友们说:她是俺母亲的太太,不是俺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俺的一件礼物,俺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俺所不知道的。”尽管他可以不认可这门包揽婚姻,但是,至少他今天是新郎啊,至少还有个别人嫁给他也是稍许无奈的!他后来这么说: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有关鲁迅爱情的历史典故nyw有关鲁迅爱情的历史典故y,俺们亲爱滴国民大师终于还是找到了他自己的幸福,但是,他哪里看到甚至是想到有那么一个可怜的女人正在痴痴地等待着她的“大先生”】而这么个可怜滴女人在听到鲁迅去世滴消息后还为他守灵!!!于是朱安当了一辈子挂名妻子,她生前反复对人讲:“周先生对俺不坏,彼此间没有争吵。”那一天,她已不可以起床,但神态清醒,她泪流满面地向宋琳鲁迅先生的学生说:请转告许广平,期望死後葬在大先生之旁;另外,再给她供一点水饭,念一点经。她还说,她想念大先生,也想念许广平和海婴。朱安死后次日,接三念经,第三日安葬。墓地在西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她象未曾存在过一样消失了。她在北京度过了28年,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 俺想说的是:假如朱安不但懂得礼贤下士,并且又博览群书,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进步思想,是鲁迅先生的左膀右背,那么她的命运还会是列样吗?鲁迅还会熟悉许广平吗?还会和她同居想和朱安离婚?于是,俺莫名滴愤恨起鲁迅来了!!!但是,俺知道俺是错了,因为这是个俺无法正视的话题:命运!!!在她的人生悲剧中,所有的人都没有过错,错的是那个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鲁迅的五猖会读后感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五猖会》一文记叙了鲁迅儿时看五猖庙会的事。五猖会是难逢的盛大庙会,鲁迅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但在出发之前,父亲却让他背诵一字不懂的《鉴略》。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父亲要求他读熟,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庙会。一盆冷水把鲁迅的兴致全浇灭了。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兴兴陪他出门。

最后,鲁迅回忆到:“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鲁迅通过记述此事,让我们看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致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您好,吾乃一介小辈,实在无缘与你相但却在资料上对你略知一二。今日,我想与您说上几句话,您不会见怪吧。

首先,我喜欢您的作品,作品是那样的抑扬顿挫,另人回味。您写的滕野先生一文。这篇作文充分的表达出了您对滕野先生那种真挚的感情,以及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也显示了鲁迅先生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想,跟您比,我简直弱爆了您那种忧国忧民的感情,让我很惭愧,在家里,我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从不顾及家里人的感受。更不用考绿国家的事了。我一定要向您好好学习。

还有,我也很喜欢您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您儿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另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这句话很有韵味感,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话面。体现了鲁迅先生您对百草园的喜爱。

我很好奇,您“弃医从文”的思想是怎样改变的?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您起初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学医的。但日本学生的讽刺和清国留学生的庸俗,让您觉的应该医治人的精神,不能医治人的肉身,所以才弃医从文的,对不对。

好了,不多说了,下次在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