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精彩20篇)

导语春节这几天,走到哪里哪里都是欢声笑语,大家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过年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初三作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浏览

3156

作文

1000

家乡的春节作文100字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我家乡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可好喝了,它里面有桂圆、苡米、麦片、糯米、绿豆、红豆、芸豆、花生。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酒肉的香味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荡着,大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家中贴漂亮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在外上班或打工的人,一定得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得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样。人们都会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孩子们会得到特别多的压岁钱,有的孩子会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到了元宵节,超市就特别热闹,人们买元宵回家煮着吃,为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到了腊月十六,我家乡的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家乡风俗的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刚刚过去,过年期间我看到许多户人家的门上都贴了倒过来的福字,我家也不例外。这是为什么呢?我问妈妈,可妈妈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在书上看到,关于倒贴福字还有由来呢。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的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侄了。皇帝听取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春节作文范例

全文共 3042 字

+ 加入清单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

篇一:家乡的春节作文650字

过年了,每家每户都喜气洋洋,年三十一大早,早起的小朋友们就把爆竹放得“呯啪”直响,也把我从好梦中叫醒了。我起床后飞快地来到了奶奶家,过年了,我也得为这个家出点力,你说是吧?我帮着大人贴春联、切菜、准备年夜饭。我家的八哥和嘹哥似乎也被这喜庆的气氛给感染了,不住嘴地叫着“你好!你好!”。

今天每人都有分工的,爸爸炒菜,妈妈洗菜,奶奶准备碗筷,我的任务――是做一个水果大拼盘。我先从果篮里挑选出了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大橙子,又去买来了一串红提和几个猕猴桃。我把苹果和橙子削去皮后切开放在盘子中间围成梅花形,接着把红提从枝条上摘下用冷水洗干净,再用开水烫一下,放在盘子外围形成波浪形的花边,最后把猕猴桃剥去皮,横着切成片,叠起来放在果盘中央。现在,一个由我设计制作、用红色的提子绿色的猕猴桃黄色的橙子白色的苹果组成的水果拼盘已经完成了,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营养丰富。爸爸看了忍不住伸出了他的贼手,我赶紧把拼盘藏进了冰箱。

太阳渐渐西沉,大家团聚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愉快地聊着这一年的收获,真是开心啊!饭桌上爷爷还乐呵呵地给了我一个大红包。等大人们酒足饭饱,我迫不及待地端上了水果拼盘让大家品尝,大家都夸我做得美观有好吃呢!

晚饭过后,我们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春节晚会,赵本山的《不差钱》、马东的《五官争功》……把我们逗得开怀大笑,舞蹈《蝶恋花》等节目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随着“当当”的新年钟声的敲响,满天的烟花带着我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飞上了云霄……

篇二:家乡的春节作文650字

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

整个神州大地在欢腾,全球各地的华人欢度春节。期待春的信息。一缕缕春风送来泥土的芳香,消融的冰雪在阳光下分外灿烂。放眼望去,处处都是一片耀眼的大红,充满了欢乐和喜庆!

披挂上新装,漫步在宽阔的街道上,两边的店铺几乎都关了门,只有寥寥几家大张旗鼓,一件件包装精美的货物在门口堆积如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街上空荡荡的,干净而整洁,抛弃了腊月的喧嚣吵闹,人山人海的忙碌场面,任人漫步踏春。一辆辆摩的、小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还有那大包小包丰富的年货,奔向翘首期盼儿女团圆的父母家,过个和谐幸福年!

通向细长深邃的巷道,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遁劲有力,金光灿灿。这大多都是“老年晚阁”,是“年”中最欢乐热闹的地方。一辆辆机动车到此,车上走出了满面春风的儿女;一扇扇大门前大都站着神采奕奕的爹娘。车空了,一栋栋房中飘出欢声笑语;路窄了,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

心思舞动,心潮澎湃,新年的钟声向我们走来,每个人的心被春的美好而吸引着,守岁将迎来春的脚步。夜色如纱,星光灿烂,清风拂面,枯枝萌动,新泥飘香,欢歌飞扬。春在冬的孕育之中,羽翼丰满,即将来临。大地四方无不荡漾着春的气息!歌星的歌喉里多了一分盼春的急切,笑星的笑容里多了一分春的灿烂。春要来了!要来了!秒针轻盈的步子即将送走疲倦的神犬,一声声清脆的钟声将迎来可爱的金猪。

春终于来了,随着时、分、秒针一家的团聚,那爆竹声便如洪水一般挤破浮冰冲击过来了。一朵朵礼花如春笋般涌上夜空,刹那间,天空一片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瑰丽景象。一声声巨响也飘来了,震得屋顶抖落下阵阵雪宵;一颗颗彩球升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连星月也暗淡失色了。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千姿万态美如画。身影如洪水般阵阵如浪,烟火如丛树中万鸟齐翩翩。此消彼绽、此逝彼放,仿佛一卷时时变幻的画,给人以梦一般的感受!

篇三:家乡的春节作文650字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我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在鞭炮声中,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我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我高高兴兴,大家今年都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在鞭炮声过后,就开始吃早餐了。吃过饭后,我出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我看着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在街上,我看见有人在卖玩具,有人在卖小吃、点心、水果,各种各样的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样样俱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顾客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具: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玩具。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真心希望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哟!

篇四:家乡的春节作文650字

过年,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那里也很有独特的风俗,比如说:杀年猪,就是其中之一。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再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杀了,来庆贺佳节,这天上午,小舅家烧了许多开水,准备杀猪,真有磨刀霍霍杀向猪羊的架式,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后,由屠夫领头,手里提着钩猪耳朵的钩子,带三四个大人一起走向猪圈,不一会儿,就听到从猪圈里传来一声嘶裂的惨叫声,只见屠夫用钩子钩住了猪的耳朵,另一位叔叔用国揪住了猪的尾巴,几个人在一旁合力将肥猪赶出了猪圈。这头猪大概知道自己的死期将临,正在作垂死挣扎,四条硕大的猪脚用力朝前抵住,不肯再上前半步,嘴里尖叫着,引来了许多村民驻足观望,几个大人终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大肥猪抬上了大板凳 ,这时轮到屠夫大显身手了,顷刻之间,他以迅猛之势,将锋利的尖刀 对着猪的脖子麻利地捅了下去,鲜红的猪血便哗哗地流向早已准备好的大盆内。尽管在流着血,可是这头猪还是不甘心这样轻易丢掉生命,它使出最后的力气,拼命蹬腿,眼睛在恶狠狠地仇视着屠夫,直到血流干了,腿也不动了,眼睛始终没有合上,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死不瞑目”的含义。

接下来就是将猪在滚烫的开水中浸泡,再进行褪毛、刮净、剖肚、清洗内脏等工序,直至最后大家最关心的事-----称年猪肉。看热闹的村民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在猜测着这头杀白后的大肥猪到底有多少重?有的说一百五十斤肯定不止,有的说一百八十斤肯定超过,还是屠夫叔叔见多识广,他说:这头猪少说也有二百五、六十斤,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等全部清理好之后,大家合力把猪抬上秤一称,竟有二百七十六斤,实在出乎意料。

我在一旁看着这杀猪的场面,心想,大概现在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猪也有了充足的饮料,所以养得又肥又重。

夜幕降临,“啪”、“啪、啪、啪”伴随着喜庆的鞭炮声,一朵朵美丽的焰花升起在空中,人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过得很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人们会比较忙,可是我想,忙碌和快乐相比,快乐应该会比较多。

除夕是一个最值得我们庆祝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一个时刻,除了一些特殊的关系外,一般亲戚什么的,都会回家团聚。在团聚时,一般都会吃团圆饭。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可以到室外去,欣赏着美丽的烟火。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都要吃上妈妈做的汤圆或面线。妈妈煮的汤圆有的是红色,好像是当我们吃了以后,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兴旺。吃面线和汤圆是我们民间的习惯。

从初一到初十,我们都要去亲朋好友家去拜年。拜年时,我们都会准备一些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们,表示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心意。

无论是亲朋好友来我们家做客,还是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做客,我们小朋友总是能赚到便宜,因为小孩能拿到自己喜欢的压岁钱。一拿到压岁钱,别提有多高兴了。据说压岁钱可以避邪和避祟。避祟中的祟是压岁钱中的岁的谐音,意思是能我们在下一年里平平安安过着一岁。

家乡的春节十分的快乐,要说快乐,当然要属我们小孩子了。除了压岁钱的快乐,我们还有一个快乐,那便是放鞭炮。每当要准备引火时,在引火线上“嚓”的一下,鞭炮上就发出“刺啦刺啦”的火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春节作文100字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我就说说我们这里的习俗。

我们这里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就开始了。农历腊月三十是除夕,一年中最后的一天。在外面打工的人必须回家吃团圆饭。在这一天不论大人还是小孩老人都穿上了新衣服。这一天小孩最高兴可以拿红包。在这一天人们要到半夜十二点才能去睡觉,为是迎接新的一年。这天晚上还要放烟花爆竹,表达喜庆的意思。

正月初一时春节。这天早上还要放烟花。小孩子们也蜂拥而至去小卖部买爆竹。

元宵节家家吃元宵人

在过年时还要去亲人,朋友家拜年。拿到不规定,但一般是酒,水果,牛奶。而且必须是上午去。拜年是男人去,女人在家招呼客人。桑拿鸡蛋招呼客人,鸡蛋必须是热的

还要上山拜祖拿新鲜的贡品。

我们这里的习俗还有非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家乡——蓬莱春节风俗

全文共 145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

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

“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 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

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

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生家乡的春节作文900字

全文共 1636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

我的家乡,坐落在四川省遂宁市的一个小村庄。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随妈妈离开了她,来到了远隔千里的新疆,现在已经8岁的我,只在近几年的春节回去过几次,所以对于家乡,我没有太多的印象,然而家乡的春节却让我难忘。

每年的腊月二十,春节就算开始了,各家各户都开始置办年货:买一些糖果、水果、瓜子、自家炒一些花生,做一些红薯条等,还买回大堆的烟花、鞭炮,这些都是为小孩子们准备的。这段时间只要有小孩来玩,大人们就会给他们发吃的,发玩的,就因为这样,孩子们可喜欢走家串户了。大人们则要买些鱼呀、肉呀、菜呀,烟酒呀等,因为从这天开始,我们邻里之间、亲戚之间就开始了今天东家吃明天西家喝,互相拜年,互道新年祝福,这样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才各自回到自己的家。

大年三十中午,家里的老人总是会准备一大桌好酒好菜,等着自家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们回家团圆。这一顿的食物一定要非常丰富并且还很多,晚上接着吃也吃不完,说这叫年年有余。到了晚上,早早吃完饭,一大家子围坐在电视机旁热热闹闹地聊天嗑瓜子吃花生玩牌看春节联欢晚会,可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人会莫名其妙的消失一小会儿,你猜猜他们干啥去了?告诉你吧,他们有的是“偷青”去了,所谓“偷青”就是偷偷的到别人家的地里摘一些绿叶菜回家,说是为了来年的丰收,这种行为没有人会认为是不道德的,也不会遭到责骂。另外,还有的是母亲或奶奶拉着年幼的小孩去了竹林里,干啥啦?摇竹子,说是摇了竹子才能长得高,长得和竹子一样高。

奶奶也拉着我去摇了,因为她也盼望我长高。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整个村庄瞬时沸腾了,各家的鞭炮声汇成一片响彻云霄,听爷爷奶奶说:谁家的鞭炮声越响并且连续不断就说明谁家来年的运气好一帆风顺。空中是烟花的海洋,好看极了,地上孩子们也毫无睡意,追着叫着闹着,高兴极了。兴奋之后,我们小孩子瞌睡了,家里所有的大人们就开始给我们发压岁钱,抱着自己的压岁钱我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新年第一天,没等我们睡醒,又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叫了起来。为何早上还放呢?爷爷说:早上放鞭炮为的是新的一年一鸣惊人,开门红。大人们当然早早的起了床,他们为全家人包汤圆吃,并且会在其中包几个带硬币的,谁吃着谁的运气好。吃完早饭全家出门,有的去爬山、有的东一堆西一群吹牛聊天、还有很多人提着贡品去祭奠家族已故的老人,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与感恩之情,在路上只要碰上了都会互道一声新年好,可和谐了。

这就是我印象中家乡的春节,挺有意思的吧!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在家乡过春节,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做客哟。

【第二篇】

除夕,是春节中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那天能吃到我最喜欢的食物——“鸡蛋饺”、“糯米丸”、“豆腐丸”。这些是宁波吃不到的——今年,我依然在老家安徽过年。

除夕早上,我和奶奶一起上街卖食材和过年的一些小玩意儿,当然也有我最喜欢的“冰糖葫芦”,这在过年时最能吃出年味。中午,终于到了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和妈妈还有奶奶一下午都在厨房里“奋战”,你能听见从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和剁肉声。我帮妈妈准备材料,奶奶教我做丸子和饺子。

“豆腐丸”是这样做的:奶奶拿来一块专门的布料,把很多豆腐放进布料里,然后扎起来,不让豆腐渣流出来。奶奶把包着豆腐的特大布料放进一个大盆里,然后用手使劲地揉捏。原本完好的方块豆腐瞬间“变身”成了豆腐泥,屋里充满了豆腐的清香。等豆腐被奶奶的“柔拳”捏得粉碎了,就可以搓丸子了。妈妈把我切好的辣椒和生姜放进豆腐泥里,一起搓成丸子。丸子很难搓成,每次我都搓不好。不过我不灰心,还有“鸡蛋饺”等着我制作呢。

做“鸡蛋饺”虽然简单,但非常有乐趣。我先把鸡蛋小心翼翼地撒在锅里,等它变成一张薄薄的鸡蛋饼以后,就可以把肉馅抱起来了。等合起来的时候再用鸡蛋把它们黏上,这是防止肉馅露出来。可别以为这就包好了,还要用热水煮一会儿,因为如果肉馅没熟会吃拉肚子的。怎么样,你们没吃过吧?晚上吃年夜饭,到处都能听见鞭炮的声音,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1144 字

+ 加入清单

幸福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春节眨眼间就过去了,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

腊八,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曲,一到腊八,妈妈就会用大米、糯米、麦仁、小枣、豆子、小米、白莲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喝了腊八粥,人们就会知道年就快要来到了。

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家乡是祭灶的日子。在这一天,大人们会拿着麻糖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我们就会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腊月二十三仿佛吹响了春节开始的号角,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在除夕之前,我们都会把房子打扫的一尘不染,然后购年货、蒸花糕、贴花花······

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午饭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包着饺子。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吃的午饭,饺子包好后,人们就会早早地把鞭炮挂在树上,饺子一入锅,就开始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这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饺子煮熟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习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饺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毕后,把饺子重新放入锅里煮一下,重新捞出后,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

新年终于来到了,正月初一,虽说新年,却不如除夕的热闹。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饺子。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

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早上,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街道上,各个商店的门口都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每个招牌上都围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就连树上都挂满了一个个小彩灯,头顶上红色、黄色、紫色······的礼花一个连着一个在空中绽放,这样的礼花,这样的花灯连在一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呀!

怎么样?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很有趣儿吧!明年的春节,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感受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民勤县西渠镇,腊月二十日我就跟随爸爸妈妈来到爷爷家准避过春节

到爷爷家吃过饭后,就陪同爷爷奶奶做油果子、馓儿、麻花等应时点心。腊月二十三日,我们祭过灶君,就等待着除夕了。到了除夕,大年正式开始了,这一天活动多、讲究也多。清早起来,打扫完庭院,爷爷给骡马等牲口拴上红布条。中午,我们吃过黄米饭,贴好对联和年画,将列祖列宗的牌位摆放整齐,献上供品。待一切就绪后,我们全家一起上坟烧纸。烧纸回来后,首先要鞭炮,然后到各位祖先的牌位前磕头致礼。到晚上,我们通宵不眠,有着‘熬寿’的意思,还要点三柱香,向神灵和祖先祈福。正月初一天还没亮,爷爷就把我们一家叫醒,就去迎接喜神,我们把这叫做“燎天蓬”。出门之后,找一块宽阔的地方,点燃一大堆火,爷爷、大爹、二爹等长辈领头,从火上跳跃而过。爷爷让我跟着他,他便说起了祝词:“东去东成了,西去西赢了,骡马成群了,牛羊满圈了,粮食满仓了,好人相逢了,百病消散了,空怀出门了,满怀进门了。”每念一句,我们绕火堆绕一圈,从火上跳跃而过。祝词说完后,磕头礼拜,恭迎喜神进家。天亮后,我们又找人唱小曲。正月初二走亲访友,祝贺新年。正月初三打醋炭——用勺子盛醋,醋中到一点香油,将烧红的石头放在铁勺里,把每个角落蒸熏一遍,表示驱邪降魔。到正月十五,民勤小曲在集市上演出,有《下四川》、《小姑贤》等传统曲目,人人耳熟能详,就连孩子们也非常喜欢。晚上观灯会,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家乡的春节真热闹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东湛江,这里最热闹,最欢喜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

过春节之前,人们为了除旧迎新,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意在把不吉利的气息都扫走。

除夕可以说是春节的重头戏。这天,我们都要回奶奶家祭祖拜神,还要贴对联、门神,还有倒“福”字,据说是为了驱赶年兽。晚上,家家户户和和美美地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满桌子摆的都是吉祥菜,有寓意着“年年有余”的鱼,“发财就手”的猪手,“好事连连”的蚝士,“年年高”的年糕,“生财”的生菜……吉祥且味美。吃过团圆饭,小孩子们大都去放鞭炮和烟花,大人们大都在唠家常,到处充满温馨的味道。

除夕夜守完岁,就是大年初一了。有人会回到乡下,吃素、拜年;有人外出游玩、逛街。这一天,街上到处红红火火,人山人海,充满着过年的喜气。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粤西人一般会过“年例”,据说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带来幸福生活的冼夫人。我们村的年例是在正月初十。那天,村里会举行游神活动,很多人都出来烧香拜神,把游神的队伍围得水泄不通。游神所祭拜的神灵一般都是古代神话故事里的仙或佛。那阵势气派着呢,让人还真以是神灵下凡了!在年例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观看到一些非常特别、平时看不到的节目——“穿令箭”(用一支令箭穿透两颊,只要涂上银灰,一点痕迹都没有),“滚刺床”(村里会请些高手滚过有荆棘的床,意为来年披荆斩棘,不怕困难)。这些节目精彩缤纷,充分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眨眼,春节在吃完元宵节的那包汤圆后便结束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爱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春节600字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指导教师邹红霞

按照湖北省宜昌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春节作文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很热闹。有的在贴春联,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家里包饺子等等。今天父亲母亲带我和姐姐去爷爷家拜年。一到爷爷家我就跑到厨房看看奶奶今天给我们都准备了什么菜,我一看,我好多菜呀,有什锦菜、有鱼、有鸡还有春卷饺子等。奶奶告诉我们,这鱼是不能少的,象征着年年有鱼。还有饺子象征着万事顺心。都有很多讲究的。

吃完饭以后,父亲母亲带着我和姐姐去屋外放烟花鞭炮。烟花有好多种,有得像天女散花,有得像巨龙直冲云霄,有的像钻地虎。五彩缤纷的,美丽极了。但是父亲母亲和我们说放烟花爆竹一定要注意安全。要不然就会给别人甚至会带来危害。我和姐姐听了都点点头。

最后我们走的时候,奶奶给了我们压岁钱。说你们又长大一岁了,祝你们岁岁平安!今天我真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巢湖无为,我的家乡虽小,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们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可热闹了。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三十的下午,我和爸爸高高兴兴地拿着我们自己写的春联去贴。当爸爸把“福”字给贴倒的时候,我疑惑地问:“爸爸为什么把‘福’字贴倒了?”爸爸对我说:“把‘福’贴倒,这是一个传统,意味着‘福’到了。”

鞭炮一响,年夜饭一端,一家人吃着丰盛的团圆饭,别提多开心了!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便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人们就不约而同地燃起了烟花和爆竹。那一团团盛开的烟花像一柄柄巨大的伞花,在夜空中绽放,像一朵朵花儿在盛开,多么美丽的烟花啊!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粉的、有蓝的、有绿的……五光十色,应有尽有。红的如火、黄的如金、粉的如霞、蓝的如海……美丽极了。

大年初一早上吃完饺子后,人们便穿上新衣服,走街串巷去拜年。拜年时长辈还会给晚辈一些压岁钱,以示长辈对晚辈寄托的希望、心愿,以及祝福……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我喜欢我的家乡,更喜欢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春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山水相得益彰,房前屋后郁郁葱葱……,走进来就会有写不完的故事。但最令我回味无穷的是家乡的春节

记忆中,上小学一年级时,村里村外人来人往、三五一群,大人们有说有笑,都骑着自行车购置年货。而我们这些小精灵除了盘算着新衣服外,还在绞尽脑汁想着怎么问大人多要点钱。门口的鞭炮声对我们总归是些吸引,买上一盒袍子,抽出一支,轻轻一擦,“噼啪”声清脆而有劲,那种得劲我们心里最清楚。

而今年的春节,忽然发现路上骑自行车的人少了,各种车的鸣笛声给春节增添了无限的闹意。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奢望的也已不是新衣服,几个小伙伴心里都在想着自己的“老九九”。隔壁的小亮想的是春节有个学习机,可以学学英语;而我想的是有台电脑就好了,可以用刚学会的一点网络知识看看别的小朋友春节怎么过

一瞬间,我突然觉得一切随着春节的脚步声都在变化着。大人、小孩、生活都已经回不到从前啦。而如今我也总算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大人们常说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春节初一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回忆每年的春节,都是一年比一年好玩啊。我家乡在潮州,那儿好玩的也是多,自个有自个的独特风俗,特别是春节了!

我想起除夕前两天,这几天,大人可忙了,要买鸡、鸭,鱼,肉,什么的,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还要把这些食物准备好,除夕和正月来拜祖宗的。到处是浓浓的年味,香味。

除夕夜,那可是热闹非凡啊,大家准备一年最有意思的团圆饭,煮好饭,大大小小必须祭拜祖宗,最后长幼依序跪拜,呵呵,最快乐的时候,当然是放鞭炮了,一整夜,连续放。“啪啪啪”可热闹了!家家放烟花,五颜六色,可美了。这晚,大大小小的,都在欢迎新的一天——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虽然没有除夕热闹,但是也挺好玩的。这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穿新衣,出去拜年。晚上,长辈得给小辈压岁钱。其实意味一年财源滚滚,健健康康。我们还要祝福所有亲戚朋友,美好祝福。因为潮州人说过:“有心拜年,初一初二,没心拜年,初三初四。”所有亲戚朋友,都争先恐后祝福大家。

有趣的元宵,这天除了吃元宵,家乡那里可是好玩了,每当吃完饭,走在大街,你会看见有些人在开始舞狮了。舞狮由两个人合办一只大狮子,一个扮小狮子,则另一个扮武士,狮子那些可爱,好玩的姿态,逗得大家笑了。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大家来不及鼓掌了。

可惜啊,现在春节都过去了!哎,为什么时间那么快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描写家乡的名胜古迹初中作文500字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鹰潭,这儿虽比不上省城南昌那么繁华热闹,更是没有美丽富饶的首都北京那么历史悠久,但这儿的居民倒也安居乐业。特别是这儿的名胜古迹,那可也是无与伦比!比如说名扬四海的道教祖庭——天师府,比如说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仙水岩,比如说古色古香的上清古镇,再比如说风景秀丽,令人流连往返的泸溪河。但我最喜欢、最向往的还是轰动全国,乃至世界鼎鼎大名的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境内,距鹰潭市20公里。是我国AAAA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景区面积二百多平方公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例挂”这样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

说起龙虎山为何得名,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故事呢!龙虎山原名龙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张鲁的祖父)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此名。”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

“百神授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道教兴盛时期曾建有九十一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

故事就是编的,就是传说。但我爱我故乡的风景名胜,现在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家乡、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春节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黄海之滨的一个美丽而悠闲的小城------东台,我的童年生活也是在那儿度过的。我喜欢家乡飘满粽叶香的端午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但最让我回味无穷的还是家乡热闹非凡的春节

每年除夕这一天,我们家可忙啦!爷爷奶奶早早就起床准备着晚上的年 夜 饭,爸爸妈妈要挂灯笼,贴对联,我的“任务”就是忙着放鞭炮和烟花。

到了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全家老小都要早早起床。干什么呢?找硬币!这可是我们家乡人过年最有趣的活动了。奶奶在除夕睡觉前把硬币扔在客厅的每个角落,谁会在初一早上先拾到硬币,谁就是这一年最有福气的人。我们家我可是最有福气的人,因为每次都是我第一个拾到硬币,怎么会那么巧呢?其实是爷爷每次都会悄悄告诉我硬币扔在什么位置。拾了硬币后,我们就开始吃早饭了,初一的早饭一定要吃汤圆、红枣和大糕(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红枣的寓意是日子过的甜甜蜜蜜,大糕的寓意是步步高升)。吃过早饭后我们就全家出动到亲朋好友家拜年了。只见大街两旁的房子上全贴上对联,门前挂着灯笼。路上不管遇到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大家都会互相问好,送去祝福!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新衣服,漂亮极了!

瞧,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庆祝虎年春节初中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一年又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是中国人最兴奋、最激动的时刻。新的一年,新的气象,让我们在这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地成长吧!

扫房子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一大早,我就看见爸爸妈妈拿着扫帚,戴着口罩,好像大闹天宫似的,我就问爸爸:“爸爸,今天是什么日子,好像很隆重似的?”爸爸笑呵呵地对我说:“今天是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在扫房子

放烟花

就这样,天色也不早了。之所以晚上是小孩子们的乐园,那是因为我们可以放烟花

拜年

一大早,我看妈妈从外面买来牛奶,酒……我心里就想着:哇!妈妈买来这么多好吃的,一定是我这几天表现非常好,所以才给我买这么多好吃的。我连忙跑过去兴奋地说:“这么多零食是给我的吗?”妈妈扑哧一笑说:“你这个小馋猫,这些是用来拜年

您瞧,这就是我家搞笑、快乐的春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河南郑州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南京过年的时候初一早上要吃元宵,而我们老家却是吃饺子。因为爸爸工作忙,所以回到老家时已经是大年三十了。晚上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我看见擀面杖在奶奶手中来回飞舞,不一会儿的时间就把饺子皮擀的圆圆的,一眨眼的时间奶奶就把饺子包好了,看着一个个的饺子真像一个个元宝。突然,门外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个弟弟一起去看烟花,一出门大朵大朵的鲜花在空中绽放,刹那间把夜空照亮了。

我在睡梦中被霹雳啪啦的鞭炮声惊醒了。起床后我看见桌面上摆着一些糖果和瓜子……来到院子里,看见奶奶正烧柴准备煮饺子。那点燃的柴火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水开了,只见奶奶小心翼翼的把饺子放进去,过了一会儿饺子就熟了,煮熟的饺子沾上醋,盛在大盘中香味扑鼻,没吃就让我止不住的流口水,吃一口就越嚼越香,让我大饱口福。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春节让我感到很快乐,明年还让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