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经典19篇

无愁天子:讲述北齐的内忧外患日趋严重,国家已经岌岌可危。而一国之君主居然还这样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自顾寻欢作乐,于是,民间讥讽高纬是“无愁天子”。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首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6731

作文

273

2024重大历史题材的战争影片《血战小朱庄》观后感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9月7日晚,杜集区文体广电局的“送电影下乡”来到白顶山村,在该村农民文化广场上为村民们播放了电影《血战小朱庄》,近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吸引了三百多村民前来观看。

《血战小朱庄》是一部抗战题材电影,它再现了1944年8月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为策应中原战役,破坏日伪调兵计划,恢复津浦路西革命根据地,率部越过津浦铁路,挺进路西的英勇故事。

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播放抗战题材影片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它让我们回首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缅怀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热爱祖国和人民,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在与朋友聚会上,多次听到不同的人推荐观看热播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恰逢此时迎来了难得的假期,对于多年不曾观看电视剧的我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此时此刻,也觉得有必要写下一点什么,以此来纪念。

网传《邓》剧共48集,号称总投资1.2亿元,参与工作人员达342人之多。在100多天的拍摄周期中,剧组曾辗转北京、秦皇岛、安徽、深圳、云南、陕西、延安、天津等多地取景,力求还原历史细节真实。然而,据网络媒体传来的消息,虽然拍摄时间不到4个月,但后期制作时间却长达7个月,光是报送各级领导审查的光碟就超过1万张之多,可见本朝题材剧“过五关斩六将”审查之严。当然这也客观体现了导演班子创作之严谨。

然而,对我而言,最受触动的是邓小平“恢复高考”的这一历史事件,十年“文化大革命”导致我们中国发展步伐的滞后,无数知青的美好未来终于从“梦想”转化为“现实”,“老三届”中的优秀人才后来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中国各领域、各行业顶端的“领路人”,那段时期的无数个画面,带给我们的是一份无比沉重的感动,看到时隔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心情无比激动,但是,当时的愚昧却让人感到那么一丝窒息。为什么呢?因为心有余悸,担心现在的中国亦步亦趋、重蹈覆辙。

同时,我也开始重新思考:我们祖国的人民曾经能和中国共产党过苦日子,可是,如今,当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为什么却开始质疑、开始抗议,不愿一起过好日子了呢?当非法上访、征地拆迁、城管执法、贪官暴戾、香港“占中”等等诸如此类的不和谐的新闻一次又一次的充斥着我们的视线时,我都在心里默默地呐喊、深深地呼吁:国破家何在?我们的同胞好像淡忘了自己的责任,倘若一如既往地仇官仇富、自私自利,中国谈何发展、谈何富强?

纵观古今,中国--曾经太平盛世,所向披靡;曾经国强民富,文化昌盛。也曾经闭关锁国,四分五裂;也曾经内忧外患,屡遭欺凌。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弊病,何况经历了多年动乱的中国,我们的祖国崛起需要时间,强大需要积累,昌盛需要支持!今天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集体,在国际国内都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喝彩声。正所谓党心所向、军心所向、民心所向,从而汇聚成改革开放、依法治国、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强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新疆这片古老苍茫的土地上生活了14年,度过了我人生的十分之一,也许我见到的很少,但是我想把我见到的都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不一样的新疆,改变对新疆的看法,像我们新疆人一样爱上这个地方。-----

题记

新疆,一个美丽又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具有着“三山夹两盆”的神秘地形,也有着“大漠孤烟直”的世界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着优良品质的农产品,有着闻名国内外的香甜瓜果,有着享誉全国的长绒棉,有着人类利用自然的创举“坎儿井”,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更有着勤劳、热情又善良的新疆人!

假如你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假如你善良、勇敢又坚强,只要你站在这片土地上,我相信你会感受到一种力量,会让你怀希望迎接曙光。这里生命的坚强和迷人的风光,都成为了许多内地游客向往来到这里的理由:喀纳斯的湖水映着晚霞泛着红光、塔里木湖在沙漠中间流淌、白嫩嫩的棉花在吐着棉绒、香甜可口的瓜果在诱惑着人们。

可能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新疆是一个只有着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人们都骑着马去工作,但是我想说新疆也会发展,也会进步,但是那也只是一部分新疆人,有些时候不能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想法来看待事物,所以希望对新疆和新疆人有意见的一些人摘下你们的有色眼镜,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来看待新疆。

我认为我的家乡是最美的地方,连绵的雪山优美的草场,草场的下面是城市和村庄,这里的人们无论是汉族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都很团结,我们都为着我们的家乡更美好更繁荣而勤劳、努力的工作着,身在外地工作的新疆人也剪短不了对家乡的渴望,每当他们疲倦的时候,我想他们就会看见挺拔的白杨树站在他们身旁,它们赐予的力量让他们怎能不坚强?

这里的民族能歌善舞,勤劳的用双手去致富,祖祖辈辈参军支援边疆,架起了高楼守卫边防,这里是我们出生的地方,这里是我们爷爷奉献一生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新疆。

我相信,坚强的生命就算是在孤独的荒漠中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如果说拉萨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那么新疆便是天堂,我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在初一的时候,学校组织去了首都博物馆,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首博,可以说首博带给我的是太多的震撼。看到首博第一感觉就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即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和以往我参观过的军博是截然不同的,它的建筑风格和我曾参观过的国家大剧院有几分相似,有一种非常的后现代感。

一进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有指示牌,上面清楚地介绍展区的分布。博物馆总共分为5层,分为东区西区。

首先我来到的是“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厅”,这里陈列的是明清绘画作品。对于绘画作品我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画家通过笔墨丹青,挥洒出的那种意境深邃、飘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顺着二层的螺旋结构我来到了三层的“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以收藏或流传于北京的明、清时期的名家墨书精品为主线,展示北京书法艺术的特色。

四层有“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从铸造技术、造型、纹饰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铜艺术。四层还有“京剧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脸谱,戏服,听戏的茶楼,坐在小桌旁看着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戏剧,能真实亲切感受到当时来茶楼休闲的人,那种自在享受的心情。四层还有我最关注的也是看的最仔细的“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它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展厅,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重要遗址、墓葬、窑藏出土文物为主。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个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二年级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佳节来临了,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赠券。10月5日那天我和妈妈到正大广场7楼展示庭去看昆虫展览。出发前我准备了笔记本和笔,我们高高兴兴来到正大广场,呀,这儿多热闹啊!大人、孩子摩肩接踵。

我们乘电梯进了展览馆,我看到那些昆虫标本装在玻璃镜框里挂在墙上。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蝴蝶。它们的品种最多了:有“帝皇凤碟”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蝶哪!展开的翅膀有碗口那么大;有“阴阳梁山伯祝英台蝶”,一半身体是黑色的,另一半是花的,特别引人注目。飞行将军要属蜻蜓了,走者走着我看见墙上一块大牌子上面介绍蜻蜓的生活习性,其中还有这么一句话:“蜻蜓为什么要点水?”说明天气要下雨了。昆虫界的暴君——螳螂,它来自马来西亚、印尼,那些螳螂大小不一,很多是我从未见过的。这里还展出了形形色色的蝉,那种小的特别美,色彩也十分鲜艳。这时,妈妈说:“老师发给你的赠券上还有十道题目呢!”我连忙拿出笔,边看边填写,可是还有一道题怎么也找不着答案:世界上最大的昆虫是什么竹节虫?于是妈妈又陪我重新看了一遍,终于找到了:原来世界上最大的昆虫是褐纹巨人神竹节虫。我们走着走着,只见前面围着一群人,我挤进去一看“哇!这里有那么多活蝴蝶啊!”它们被围在一个大笼子里,四周是用网围成的,这里有许多鲜花,蝴蝶在这儿翩翩起舞。

到了出口处,有一位叔叔发给我一份精美的礼物,是一张蝴蝶标本图片,名叫:梦幻月光蝶,是世界名蝶,它的翅膀是湖蓝色的,真美丽!

今天,我看到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地下钻的、水里游的各种昆虫。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真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参观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参观省博物馆观后感。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浙江省博物馆旧馆址的一部分为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博物馆里有几个场馆,分别是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礼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精品馆等十个展馆。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文化新景点。

浙江省博物馆旧名西湖博物馆,1931年更名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浙江省博物馆。该馆原设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两大业务部门,1980年分出历史部文物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学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有关数据显示,该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一级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绸片和麻布;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各种青铜兵器、青铜农具、印纹陶和原始瓷;从东汉至明代各个青瓷窑系的一批标本;还有大量的古今书画。不久我们参观完了,便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38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观大邑建川博物馆有感。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

机中解放出来,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抗战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根本的历史经验。”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76岁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原主席何鲁丽对记者说。到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抗击的日军,占侵华日军总数的75%,同时还抗击着几乎全部的伪军。戴安澜、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一大批抗日将士舍生取义、英勇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血染疆场的中国军人超过150万,包括250多名将领。 近日,影片《喋血孤城》在各大影院上映,讲述了抗战时期常德保卫战中八千余名中国将士与3万侵华日军激战16昼夜、仅83人生还的悲壮故事。看完电影,70岁的左权将军之女左太北感慨万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们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充分体现了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笔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永远铭记。”

四川建川博物馆800余万件藏品中,抗战文物就有上百万件。“健忘的民族,是潜伏悲剧的民族。”53岁的博物馆馆长、中国抗战史学会副秘书长樊建川说,“中国人要正视,日本人也要正视,然后面向未来。” 正视历史,面向未来--

滇西边城腾冲,和顺古镇掩映在静谧祥和的田园风光中,滇缅抗战博物馆就坐落在古镇上。这里展示着大量抗战文物,无声地讲述着保卫抗战期间援华物资“生命线”——滇缅公路的悲壮历史。

今天,“新滇缅公路”横空出世,从昆明到滇西边城瑞丽的国道主干线已经全程高等级化,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大动脉。

往昔的“生命线”,成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往昔的抗日战场,也踌躇满志,谋划着美好的未来。 在河北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已经正式对游人开放。与旧馆相比,新馆可参观的地道增长了600多米,并增加了许多互动内容。

“以前年久失修,断壁残垣。现在重修扩建,高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纪念馆前,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闫大森对记者说。

在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中,约1.8万人的中国陆军第10军,仅凭野战工事浴血奋战,抗击日寇11万余人的围攻,历时长达48昼夜,打破了日军原计划一天攻陷衡阳的美梦,牵制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力量。

“衡阳保卫战的惨烈一幕,我们刻骨铭心,永志不忘!”8月8日,衡阳公祭抗日英烈大典上,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表示,“祭奠英烈,是为了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65年过去,硝烟散荆回望历史,人们更加珍惜和平。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做了17年讲解员的李雪丽,对这样的场景印象深刻:“很多日本年轻人看着看着,就跪在地上痛哭,说?真不知道我们的先人在中国犯下了这样的罪行?,观后感《观大邑建川博物馆有感》。”(百团大战观后感)

抗战胜利65周年到来之际——2010年8月15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二战被日本强掳劳工遇难者家属、日本友人和南京各界人士300多人在这里和平集会,祭奠30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中华民族最终夺取百年历史上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战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化为永恒,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和平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明月几时有》将历史上著名的“省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还原到大银幕上,展现了平凡小人物在国难当头时的勇敢抉择。面对一场生死未卜的营救行动,小学教师方兰(周迅饰)、神枪手刘黑仔(彭于晏饰)与绅士特工李锦荣(霍建华饰)根据任务随时变换身份,周旋在对敌前线。在片方最新曝光的人物海报中,三位主演的真实身份被推至台前,他们的身后敌人步步为营,剑拔弩张……命运将带他们走向何方?难免令人牵肠挂肚。

战争的洪流中,周迅饰演的小学教师方兰后来成长为游击队长,作为片中身份变换最为显著的人物,她的际遇最让人担忧。在海报中,周迅用一种静态的从容展现她的美,而她侧后方的日本兵,让人不禁联想到她的出行是带着重要任务的。对于方兰的人生蜕变,她的饰演者周迅坦言这是现实面前的必然抉择,“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相信很多平凡人都能开发自己的潜能,充满力量地保家卫国。”

”时常以硬汉形象出现在银幕上的彭于晏,在电影《明月几时有》中再度提升“武力值”。海报中的他手执双枪,将刘黑仔身上具备的神枪手特质展现无余。对于这样一个动作感十足的角色,彭于晏坦言刘黑仔可以完美呈现年轻人与敌人交手时的状态,“在战争中刘黑仔可以大展他的所长,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务。演起来很过瘾。”

海报中,霍建华的“潜伏”状态显而易见,身处大量文件中的他展现出了文艺青年的特性,而窗外的日本兵则在提醒着观众他的处境非常危险。静态的祥和与动态的危机对比鲜明,让人可以直观感受到影片中的紧张氛围。对此,霍建华坦言自己饰演的“李锦荣”有着非一般的淡定,“虽然处在危险的环境,但他仍然保有乐观和幽默感,这点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竟然有同学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喊着“茄子”拍照留念,难道那些同学就没有感到不协调吗?在象征国耻的历史博物馆前留下那么灿烂的笑容当作纪念,未免太可笑了吧,我只想说:“同学,20岁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吧,希望这样的闹剧不要再重演了”

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刚进入博物馆内,我就被馆内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看着眼前血淋淋的一幕幕,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9月18日晚上10时许,日军自己炸毁了沈阳郊区柳条附近的一段铁路,诬指是中国人破坏的,于是日本军队开始炮轰东北军驻地大营以及兵工厂等地,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也向各处进攻,由于中国军队的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就轻易地占领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9月23日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上演讲中还继续说:“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抗强权,以和平对野蛮……….”由于不抵抗政策,仅仅3个多月,美丽富饶的东北之省就全部沦陷了,东北人们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累累白骨鉴证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事隔15年后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头发梳得干净整洁,戴着眼镜,看上去年轻精干的中国检察官倪征傲,用高亢的英语向坐在被告席上的板坦征四郎发问:“你可承认爆发九一八事变之前曾持有作战计划……..?”面对大量的事实材料,最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对坂征坦征四郎处以绞刑,对于他欠下的滔天血债,这只不过算上是偿还了一滴而已。

更让人难以容忍的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日本首相竟然公开参拜巾帼神社,难道他不认为这个参拜太耻辱,甚至破坏了中日友好关系吗?我认为他必须向中国13亿人们道歉………

我认为落后就要挨打也是导致这场悲剧的重要原因,我相信日益强大的中国可以和这样的悲剧说再见了,我也会祈祷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游首都博物馆有感作文450字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去首都博物馆参观了,这并不是像小学的春游一样,只是去玩,放松的。我们这一次去首都博物馆不仅见识到了很多无价之宝,更学习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和文化,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我们伟大祖国曾经的光辉!

博物馆不仅是个供人欣赏参观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铭记屈辱历史的地方!

这里面的宝物不计其数,有我们知道的,也有我们不了解的。我们跟着解说员姐姐一件又一件的参观,思考。我们主要参观了古铜和民俗。也许去之前我们只知道北京现在的名字,但是去了以后我们更了解了北京在西周、东周、秦汉等不同时期的名称,博物馆里记载的十分详细,同学们也都看得很认真,都珍惜这次在博物馆参观的机会。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了民俗,刚一进门,看到一个大花轿,踞讲解员说,我这就是老北京著名的民俗“抬花轿。”介绍完了一两处之后,老师又给我们安排了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又看到许多老北京人们的穿戴服装,娱乐工具、方式,更加进一步了解了老北京的民俗特点。

这次的旅游参观让我们收获到了很多,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感谢学校给我们

这次提高能力和见识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想去北京自然博物馆了,昨天网上买了门票,今天下午就跟老爸一起去参观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去北京自然博物馆费劲很多周折,换乘了很多条线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我怀着激动地心情走进了自然博物馆。我们先去了哺乳动物厅,这里有各种动物的化石,还有我最喜欢的恐龙化石,真是太奇特了。我还了解到气候、温度等环境条件对哺乳动物进化的影响。哺乳动物厅还介绍了各种动植物的进化过程,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想象。我在展厅看到了非常珍贵的阶齿兽的“真面目”,据说它白垩纪之后最大的哺乳动物。我还看到了让热惊讶的大象“祖先”黄河象,十分巨大,让我目瞪口呆。

逛完了哺乳动物厅,我们又去了植物进化厅。想不到植物也有跟动物一样的进化史,一个个标本、化石让我眼花缭乱。一个小小标本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它是全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非常小巧可爱,它的学名叫辽宁古果。看完这些化石后,我又去了海洋动物厅,里面的标本有大有小,小的需要在显微镜下查看,海洋是生物起源的地方,充满了神奇,至今仍然有很多生物未被发现。

参观完自然博物馆,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奇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陕西历史博物馆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同行,翻越千山万水的遥远路途,抵达历史气息浓郁的古都西安。这个地方出过许多文物和皇帝的陵墓,不论是临潼伟岸的秦兵马俑,还是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凄丽的夫妻合葬墓,它们藏身在城市之下,仿佛温柔的巨兽,对我轻诉岁月的耳语。

进了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展厅,每个展厅分别摆放着不同的历史文物。走进第一个展厅,门口摆放着一个墩实的大罐子,我便灵机一动——这个展厅的文物一定和罐子有关。果然被我猜中了,不出意外展台上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罐子与盘子。虽然在土里埋了几千年,依然可见当年古朴的韵味。最显眼是一个有趣的瓶子,下半身是锥形的,上半身是圆的,旁还有俩"小耳朵“,书上说过,这种瓶子是古代人拿来当打水用的,我告诉爸爸:“这是用来盛水的工具,先用绳子在那俩耳朵上打个结,然后用手托住放入水中,水会慢慢流进去,等水满了整个瓶子,最后托出水来。就有水喝了”。爸爸笑着拍了拍我的头。我们继续往前走,又一个美丽的盘子把我吸引住了。这个盘子真特别呀!盘子下镌刻着几只动物,金光流丽,华贵无比,想来定是王家贵族的私藏吧,连盘子都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尊贵气场。若有缘,真希望也能亲身体验一把这风流贵族家呀!就来到了第二个展厅,看到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和石碗。我不禁惊疑:天啊!这是碗吗?倒是几分像鸟巢呢。看看展板上的介绍:先用藤条辫起来,粘上泥土,放到火里烧,一个碗就做成了。可是,似乎不是很牢固,看起未像我们现在的陶碗。继续往前,看到了北京猿人的头骨,跟正常人的头骨相比,似乎是用哈哈镜把它变了形状,但所有的头骨结构都很明显,眼睛、鼻子、嘴巴和牙齿,格外分明。继续走,我看到了一个石盔甲,哎哟!像是一件用砖头串着的衣服——穿上它的人是倒了什么霉呀!这可有多重呢。爸爸告诉我:“上面的石片啊即使一片也要花费两三个月的工夫,就算上面有四百片,也要好几年呀。这需要很坚韧的毅力,值得我们去学习。”继续住右拐,我们看了武器:剑和匕首。那剑依然很锋利,刀刃淬出银光,肯定是一位上将的随身之物,虽然剑柄已不见,但依然威风凛凛。还有匕首,像是缩小版的剑,一定是某位英勇刺客的暗器。我还看了兵马俑和陶马。人都说兵马俑千人千面,没有一个是一样的,各个样子都不同,动作也不一样。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其实,兵马俑有颜色,而且我发规了兵马俑好像有女性。我还参观了一个小人脸,非常精致与娟秀,用放大镜才看清楚,看了玉婵和玉蚕,至于是干什么用,还要细细研究。前面有几个大鼎,都是青铜制作的,或许它们,才配得上风华绝代一词吧。

不知不觉陕西历史博物馆已经走到了尽头。我站在门口,细听风声,仿佛呼啸而过的历史岁月在耳边奔腾,从过去,一直延伸到没有尽头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第一次参加学校的组织参观,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异常的兴奋。我们和老师一起走出校门,就租了一辆车,开往博物馆。很快就到了,我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这里的风景是如此美丽,一片绿色了“海洋”出现在我的眼前,“海洋”的中间广阔的湖,我们在四周转了转,一起拍了几张照片留念。那里的树木多,竹子更多,并且空气也非常清新。当我知道博物馆里有一位凤凰名人作品时,我就感到非常的自豪。

进入这个博物馆之后,有五彩缤纷的画、书法、雕塑,还有一前留下来的东西,都很有价值,有意义。

我进去看见的第一样东西是衣服大型的图画,他的长大约4米,宽至少也有2米,里面的东西都印在我脑海里,里面画有几多荷花,栩栩如生,看见那幅画就感觉身临奇境,里面有水,但是水就像要往外涌,这幅画的作者,也太出神入画了。

博物馆里的所有,我唯一看上的是一颗古树,树上刻有“谁说我憨睡至今,吮吸历史的乳汁,一万五千年,是另一种生存方式,爱的方式。”它只有高大的树干,但是要3个大人才能环抱它,它的里部早已是空荡荡的了,这颗树有着那么悠久的历史,它的皮比铁还硬,它也就像睡美人,睡了一万多年,也许这样就是另一种生存方式,它几千年不死。死了几千年不烂。它就像英雄,这么多年都在保卫自己的祖国。这位英雄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它也有个响亮的名字—英雄树—。

很久很久以前,是龙的世界,当我看到龙的化石,也就会想到无数的问题。至今也都还不知道这是什么龙。

我们又继续参观,看着它的外表画只是普普通通的一颗大树,它是许多大树的树枝和大树上千千万万的小树枝而组成的,树的颜色有点怪,是五颜六色的,这样更引人注目。这种颜色看起来像是一颗有魔法的树,更像魔法师。以它的生机勃勃养育了成千上万的鸟。我便联想到鸟巢,这幅画代表了中国团结、坚持、努力,慢慢走向繁荣富强。这是《中国=MC2》

我们都还没有看狗就到了回家的时间,我们恋恋不舍的踏上了回校之路。我至今都还沉侵在博物馆的回忆之中。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艰辛的路程,需要坚持,不放弃,努力在努力,成功才会向你招手。总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而我们不是等到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在风雨中漫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全文共 1616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上高高矗立的“残历碑”,钢筋混凝土结构,灰白色的碑身,整座建筑高18米,宽31米,厚11米,状如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定格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星期五,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中国军队的驻地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执行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碑身还别出心裁地凿出密密麻麻的弹孔,突出战争的残酷,碑上隐约可见一个个骷髅图案,寓意千千万万个死难的同胞。

广场一侧,挂着一座古铜色的警世钟,钟身上铸造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勿忘国耻”。每年九月十八日,沈阳市历史博物馆都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警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走进陈列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段段文字解说、一尊尊雕塑、一件件实物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血腥罪行。幽暗的展厅里气氛肃穆,没有交谈声,没有吵闹声,只有拍照的咔嚓声,每一个参观者的脚步都沉重如铅,每个人的心都在滴血,那些雕塑、蜡像、实物和现代化展示手段还原了当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的一件件灭绝人寰的惨案。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东北人民遭受十四年血腥统治,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黑土地在呻吟。

我在“白骨坑”前驻足,累累白骨惨不忍睹,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平顶山惨案”惨遭屠杀的同胞。白骨中有一对状如母子的骨骸,母亲的双手紧紧地搂住孩子,让人触目惊心。我的眼前仿佛呈现了当年的惨象:日军为了报复抗日自卫军的抗日行动,把平顶山附近的居民全部集中在山上,就在日军架起机关枪向村民扫射的瞬间,一位母亲把年幼的孩子紧紧搂在怀中,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日军的子弹,灭绝人性的日寇,把扫射时幸存的村民用刺刀捅死,包括老人、妇女和幼儿。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寇先后在哈尔滨和长春设立了731和100两个细菌战的秘密部队,陈列馆里用蜡像再现了731部队活体试验的现场:三个中国人躺在木板床上,两个已经死亡,身上盖着稻草,露出的手掌血迹斑斑。另外一个还活着,仰躺在木板床上,胸前的衣服被扒开,几个披着白大褂的日军在对活人进行解剖,掏出人的内脏,观察细菌在人体上的反应。手段之残忍,举世罕见。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日寇对抗日军民残酷折磨的刑具“滚地笼”超级恐怖,望着眼前这个一米多长锈迹斑斑的铁笼,让人毛骨悚然。日寇把抗日民众塞进内壁布满钉子的铁笼里,然后在地上滚动,笼内的人立即遍体鳞伤,血肉模糊。据说日军的刑具“滚地笼”曾震惊外国友人。

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夺东北丰富资源,大量抓捕中国人当劳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广大劳工遭受了地狱般的折磨,死伤累累,白骨遍地。黑龙江鸡西煤矿,日军除了将大批死难劳工扔进“万人坑”外,还将无数死难劳工扔进“炼人炉”里炼人油,甚至将一些生病的劳工也扔进“炼人炉”里活活烧死。看着展示的炼人炉的残片和接人油的桶,参观的民众无不震惊和愤怒,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血腥统治的罪证。

民族多难,失地丧权,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最后,我来到一座雕塑前,这座铜制的雕塑叫“感谢中国养父母碑”,碑的主体是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孩子,母亲温和慈爱地俯首望着孩子,孩子甜蜜幸福地仰望着父母,给人感觉这是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日本战败后,众多的日本儿童被遗弃在中国东北,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是善良的中国人,以仁慈之心和博大的胸怀,向他们伸出慈爱之手,含辛茹苦把他们养育成人。为了感谢中国养父母的养育之恩,1450名日本遗孤自发捐资筹建了这座铜碑。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一座让千秋后代不忘历史,铭记国耻的爱国教育基地。重温这段惨痛的历史,缅怀先烈,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稳定,正如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后的挥笔留言:收拾历史的凛凛风寒,翼护河山的涓涓春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学生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的天气是燥热的,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比这炙热的天气更来得热情。我们预备党员一起到福建省历史博物馆参观展厅,心情就像是澎湃的海浪无比的激动。

怀着好奇与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福州市区风景如画的西湖公园与左海公园之间。这里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是集文化保护、文物考古、历史、自然标本、艺术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内设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考古研究、业务交流、自然馆等众多场馆。这里拥有馆藏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历史文化风貌。而参观博物馆也正是外省的同学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一个最方便、重要的途径。

福建历史博物馆馆区由陈列馆、自然馆、综合楼、文博培训中心四座建筑组成。整体建筑独具海洋文化特色,同时又融合了闽南石文化和福建古代建筑风格。新馆同时设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影像厅、贵宾厅、会议会、“博园”文博培训中心、“易安居”茶艺室等设施,是一座设备较齐全、功能较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

福建历史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近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展厅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在临时展厅有6个,面积3000平方米。现推出《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近代风云》、《福建古代外销瓷》、《工艺藏珍》、《福建戏曲大观》、《恐龙世界》、《动物万象》以及《馆藏中国历代书画展》等9个基本陈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历史文化风貌。珍贵藏品有:青铜大铙西周。高76.8厘米、甬长29.8厘米,重100.35千克。20世纪70年代出土。大铙为双范合铸,两面各有18个乳突状枚。器体布满以云雷纹为主的纹饰,甬的上半部两面各饰有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变体兽面纹。旋带以细云雷纹为地,饰突出的勾连C形纹。舞面饰对称的粗云雷纹四组。钟面饰粗大深刻的云雷纹,只鼓部中央的隧部略高起,上饰浅细的图案化兽面纹。该铙形体之巨大,纹饰之精美,在国内都属罕见。德化窑文昌坐像明代。坐像背有阴文“何朝宗印”篆书款,胎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文昌正面端坐,眉目清秀、神情庄重。其右手执如意,左手扶膝藏于袖内,外穿宽袖袍,腰束带,衣褶线条清晰流畅。该藏品是德化白瓷中的精品。吕纪《梅花天鹅图轴》明代。纵240厘米、横151.5厘米。绢本,无款。以细笔作八哥、蝴蝶、天鹅与梅花等,以粗笔画树干、顽石。画风古朴淳厚,设色艳丽,幅面宽阔,为明代花鸟画大家吕纪之传世巨作。高髻拱手女俑五代。高102厘米,泥质灰陶。福州市新店刘华墓出土。俑面庞丰满,神情端庄。头梳高髻,穿对襟广袖过膝外衣,袒胸,双手拱于胸前广袖内,着如意鞋。此刻,我们驻足在博物馆的大门。苍劲有力的“福建省博物馆”六个字以及宽阔的场地、庄严的石狮无不蕴藏了身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当步入博物馆的大门那一刻起我们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我们带入那远古的洪荒时代。站在那古朴、泛着铜锈的青铜器前,我欣赏的已不是它的外形与它所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气息向我们展示着它的风采。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以及陈列的相片。我已不再仅仅是去了解其中的内容,而是站在远处看。我似乎感觉到画中的人物翩翩向我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云,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了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器,我就理解了什么是巧夺天工了。

当我凝视着那些发黄的巨型骨架,我为这群史前的巨大生物所震撼,也为它们的灭绝感到惋惜。霸王龙的霸气,翼龙的灵巧,甲骨龙的厚实。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深埋土地下的王者是不甘寂寞,凭庞大的骨架向世人展示它昔日的风采。我的心情如潮水般大起大落。最后趋于平静。走出博物馆大门。我还在回味着那福建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对老祖先的敬畏。一切都随风儿去了,我的思绪也融入了滚滚的历史长河,激荡起一滴小小的浪花,而水面又平静了。历史的洋流又再次拍打舵船,缓缓前行。我们的时代又将继续。博物馆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的思想和情感再次奋发。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明白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知晓社会的良好形式。也是促进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培养锻炼自己的才干的良好渠道,提升自身的思想与修养,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提高素质。总而言之,这次预备党员社会实践,使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思想更加成熟,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得到更好、更全面的锻炼。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游陕西历史博物馆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下了车,对面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建筑,颇具盛唐风采,井然有序,错落有致,雄浑庄重,让人不觉眼见一亮。

跟随着队伍走进了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头巨大的石狮子仰天长啸,好像一名魁梧的卫士忠诚的守卫着巍峨的博物馆。

我们首先要参观的是“大唐遗宝”专题展览。据介绍,这一批珍贵文物是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基建工地上发现的。在这里,虽然我们只是欣赏到了出土的一小部分文物,但文物之精美;工艺之精湛,让人惊叹不已。

整个展览分为两部分。我们最先见到“玉润华光”部分,这一部分集中展示玉器、宝石等精品,其中不少都是海内外罕见的珍品。其中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就是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我在家中的书上频频发现它的踪迹,晶莹剔透的玛瑙闪烁着神秘的风采。一直希望有一天能见到它的实物。在这样的一次偶然的机遇下,能够见到它的“真身”,真让我有些受宠若惊。

第二部分“金银璀璨”表现了大唐工匠高超的技艺;更有数十枚银饼、银铤,留有唐代人錾刻铭文和墨书记录,为后人研究唐代历史留下了重要的资料。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带有异域风情的工艺品,以及由丝绸之路带来的异域钱币。体现了中华唐代时期民族的交流和发展,也体现了唐代开放的时代特征。

接着,我们参观了主馆。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馆内的展厅设置也是如此,主要展现了周、秦、汉、唐代的精美文物。主要有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的彩陶,反映西周王都兴起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的青铜剑、兵马俑等,以及民族大融合文化遗存、佛教东渐的宗教文物,还有反映盛唐繁荣景象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等,让人耳目一新。

陕西历史博物馆真正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明月几时有》主要讲了三个年轻人抗日的故事,彭于晏饰演的游击队长刘黑仔正面搏杀,霍建华的李锦荣打入敌人内部,而周迅的方兰则负责中间传递情报。通过这三条叙述线引出的正面人物大概包括少年仔游击队员、方母、药店伍掌柜、郑家彬姐弟、村长、高管千金等。他们纷纷登台,无头无绪,呈现的都是碎片化的片段。且基本没有太具体的反面形象,也没有具体的剧情线,只是知道主角们在抗日。这把很多人看晕了,他们认为故事毫无逻辑,不知讲什么,人物也立不住脚,像春夏演富家千金女特务基本没有存在的意义。看起来真的是又散又慢。其实我是比较倾向将电影看着一个群像描写的片子,从这个角度看,电影需要呈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在非常时期拯救自己和民族的状态。所有这些人物的设置,包括春夏在内,都是有必要的。至于剧情的逻辑,其实大部分是立的住脚的,有说不知道为什么李锦荣和方兰为啥分手,也有说不知道为什么方母第一次送情报就被抓的,这些我觉得是缺乏基本的观影经验导致的,应该仔细看电影,并且需要知道留白的处理,电影并不是电视剧,需要用画外音把所有的内心独白给念出来。当然,这确实也不是一个完整而扎实的叙事文本。导演或许因为一些原因在人物描写的比重上有些倾斜。但基本所有人物基本从三条线发散出来,整体来看层次丰富,像一串贝壳项链,虽大小花纹有别,串在一起也很好看。

关于明月, 许鞍华在见面会上解释了她的一种“明月”,大意是即便在战争时期,月亮星星这些自然而美好的东西同样存在。电影并不试图用这个深重故事锤一下你的胸口,让你感受民族危难时的悲壮和豪情。它只是打开一本历史画卷的边角,让你看看在历史背后最简单的东西,这些最简单的东西容易得到,也容易被炮火摧毁。电影并没有在炮火和抗争上着太多的笔墨,而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明月”上。这明月是山水星辰是鸟语虫鸣,是再见时家人相聚、恋人相拥,是最平凡的生活,而至于“几时有”,只是因为不得不去守护平凡的生活。

影片最后镜头穿越时空从山川到都市,计程车司机老年郑家彬步入人流开工拉客,这个蒙太奇可以说很萌。 是啊,普通人在危难时的抗争并不是要达成阶级跨越,他们只是需要一个靠双手挣口饭吃的和平年代。 “明月几时有"为什么用“几”不用“何”,因为“何”是平声啊,而这部影片的韵是昂扬的。

所以这电影,你想象成像《投奔怒海》那样严肃的历史剧情片来看,肯定是有问题的。不妨当成许鞍华式的港产片,用带一点小小诙谐的“明月”去化解“几时有”的愁。所以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在“明月”,而不在“几时有”。

另外,很开心见到了导演本人,当主持人问起下面是否有导演的粉丝的时底下响起了一小片掌声和欢呼。她似乎有点羞涩的歪了下头,大概心里觉得,原来我这个老年人也有粉丝啊。我想其实想说,导演尽管你还是一身黑色打扮,但你一直是华语电影中的明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明月几时有》是许鞍华导演时隔三年的回归作品,影片改编自历史真实事件,讲述的是此前从未登上大银幕的香港抗日往事:上世纪40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陷香港,对文化名人实行极端政策,以“方兰”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展开秘密行动,在他们的帮助下,包括茅盾、邹韬奋、柳亚子、何香凝等在内的数百名文化人士,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一夜蒸发”……

跟王家卫一样,许鞍华导演对演员阵容那是非常care。跟她以往的作品不同,这次的《明月几时有》在故事题材、档期选择上都有着极强的商业属性,所以,在演员阵容方面,也是非一线不用咯~演员们除了要有完美的颜值跟演技,自身也是要有一定的话题和影响力哒!

在先导预告片里,就能看到不少实力派明星的惊鸿一瞥,and加上预告片中没有出场的演员,这卡司阵容......几乎囊括了内地、香港、台湾最具实力的电影演员,360度无死角的闪瞎眼啊朋友们!每一位演员都是能够单独扛起一部电影的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卫生局收看京剧《廉吏于成龙》观后感我局收到区纪委关于组织收看京剧《廉吏于成龙》的通知后,局领导高度重视并认真做了细致安排,1月29日13:46分,在生活频道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及各医疗卫生单位收看京剧《廉吏于成龙》。

此剧能如此打动人心,固然离不开京剧名角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也离不开编导以古鉴今,朴素清新的创作理念;对人物平民化的人性塑造,求真情,求朴实,简约明快的艺术呈现;更离不开一代廉吏于成龙为官处世,所作所为,大声疾呼“天地良心”所体现的人格魅力。

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这正是《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在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

程中,我们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走进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5月23日,风和日丽,我们学院高党15组学员第一次组织一起参观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我们都异常兴奋,历时一个上午,勉强看完,但现在依然意犹未尽。

上海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整幢建筑外观蛮扎眼的,圆鼎状框架结构,寓意传统中国的“天圆地方”。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走进博物馆,仿佛与熙熙攘攘的喧嚣市井隔绝,置身一个寂静文化艺术世界。观众非常多,并且很多是外国游客。

博物馆就像一部丰富的历史文化书,它记载着中国的历史是光荣,伟大,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和品质。在整个博物馆,到处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佳绩,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带给我们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的画。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

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馆见证了我们华夏民族是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但我们千万不要拿祖先给我们留给我们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现在更应该做是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