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林语堂的作文(汇总8篇)

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下面是开学吧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苏东坡传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1274

作文

9

林语堂“相分”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林语堂博士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他曾自提一副对联曰:“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博士的判分方法堪称“另类”,用时下的网络语言来说,则是“很雷人”:他不判试卷,却判脸面——根据学生的面相来判分。林博士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职任英文教员时,根本就不给学生考试。他的理由是:“我在大学课堂上课,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多半是见面不知名,少半连面都不认得。到期终让我出十几道考题给他们做,从而断定他们及格不及格,这也太马虎了,打死我也不这么做。”那么,期终成绩怎么办呢?林语堂的做法是“相面打分”:到期末评定学生成绩时,他拿着学生花名册端坐讲台,然后依次唱名,叫到的学生一一站起来供他“相面”,他则根据学生面相一一判分。据说,学生——尤其是面相“好”的学生对他这种判分法大为赞赏,还说这比阅卷“公道”!据他的学生们回忆,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考试计分的方法,同学们心中无不信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他也没有放过林语堂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读他的东西,总有一种吃代用品的感觉,好比涂面包的植物油,冲汤的味精。更像在外国所开中国饭馆里的“杂碎”,只有没吃过地道的中国菜的人,会上当认为是中华风味。

除了对这些同辈学人不留情面以外,钱先生对前辈也“一视同仁”,他曾说:“解放前某位大学者在讨论白居易的《长恨歌》时,花费博学和细心来解答‘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的问题——一个比‘济慈喝什么稀饭’‘普希金抽不抽烟’等西方研究话柄更无谓的问题。’”这里显然是针对陈寅恪的。而王国维则是“不爱读”。

对于左联旗手的鲁迅,钱锺书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去评价他,但有一次还是忍不住说:

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他只适宜写短的,《阿Q正传》显得太长,应该加以修改才好。

钱先生后半生主要创作了《管锥编》,这本书是非常重要的学术著作,但是也颇有《笑林广记》的风采,书中有大量精品的吐槽段子,古今中外中招者不计其数,只是想要看出个究竟来,还真得有些耐心与会心。

到了晚年,钱先生做了社科院副院长,不少人提出来要给他作传,他说:“自传不可信,相识回忆也不可信,古来正史野史均作如是观。”他回绝了要求,顺带“吐槽”了作传的那些人。对于那些慕名而来的中外人士,钱锺书的“吐槽”是:“鸡蛋好吃,何必非得认识下蛋的鸡呢?”

1998年12月19日上午,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一百零五岁。舆论认为:这是民国以来最后一位被称作“先生”的伟大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林语堂的作文素材

全文共 261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林语堂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年),出生于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经典语录:

1.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国吾民》

2.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吾国吾民》

3.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 ──《生活的艺术》

4.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生活的艺术》

5.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生活的艺术》

6.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7.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 ──《金圣叹之生理学》

8.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苏东坡传》

9.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生活的艺术》快乐哲学

10.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生活的艺术》

11.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生活的艺术》

12.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 ──《生活的艺术》

13.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生活的艺术》

14.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生活的艺术》

15.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生活的艺术》

16.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生活的艺术》

17.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

18.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生活的艺术》

19.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生活的艺术》

20.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已的好。” 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 ──《生活的艺术》

21.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 ──《生活的艺术》

22.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 ──《生活的艺术》

23.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生活的艺术》

24.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生活的艺术》

25.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一个中 26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生。能够写女人鱼(The Mermaid)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鱼的思想,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来,那真是人类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乐了。 ──《生活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秋天的况味》作者:林语堂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一九四一年一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外名人幽默故事——《林语堂》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一生着作甚丰,其中最畅销的是1937年完成的《生活的艺术》。该书在美国已经发行了40版以上,历经数十年不衰。

林语堂不但文章好,而且言谈风趣。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他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这种演讲吃力不讨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若是太过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当时,他不慌不忙地上台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有商朝的比干远相,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说人才辈出。”

林语堂这一段简短的精采演讲,令台下的宗亲雀跃万分,禁不住鼓掌叫好。

然而,我们细细体会他的话,就会发现他所谈的都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或是与林氏毫无关系的美国人,并没有对本姓祖先进行吹嘘,诚然幽默可喜,不愧为是中国的“幽默大师”。

林语堂以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蜚声海外。他的《吾国吾民》译成西班牙文后,他在南美的知名度也提得很高。当进,巴西有一位贵妇人,内心钦慕林语堂,恰好有人赠给名马一匹,于是给这匹马取名为林语堂。后来,这匹马参加马赛,巴西各报,都以大幅标题登出“林语堂参加竞赛”。比赛结束,这匹马没有得名次,当日晚报的标题就成了“林语堂名落孙山”,而夺标的马倒没有消息。

消息传到美国,有人将此事告诉林语堂,林语堂微微一笑,说:

“并不幽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全文共 1470 字

+ 加入清单

林语堂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很多作品成为东西方文学界、文化界所推崇的经典名著,版本众多、流传甚广,他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林语堂一生曾3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被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边书”。同时他本人也是发明家,曾发明过打字机,获得了美国专利。

林语堂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他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他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自称,成功的秘诀是写的东西必须是心得之言,有见地,有力量。鲁迅在世时,常把林语堂骂得狗血喷头。可在鲁迅去世以后,林语堂这样写道:“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林语堂的两个姐姐因家庭困难只好过早地辍学,回乡嫁人。林语堂后来回忆说,他离家去上海读书时,二姐送给他四毛钱,并对他说:“和乐,你到上海要好好念书,做个好人,做个名人,我们是没有希望了。”这种真情厚望,林语堂终身没有忘记。

在《生活的艺术》中,他写道: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一个富有良知、担当道义的作家,应在著作里展示美好与希望,创造更多诗意的生活和空间,犹如他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里,塑造的道家女子形象姚木兰那样,身在乱世,始终“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就是说,如果外部世界是邪恶的,只要自身周正,也能够安然度过灾患。

林语堂先生有这样一段关于文学阅读的精彩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他始终是一个不成胎的卵子,不结子的雄蕊。所喜爱的作家或文学爱人,就是他灵魂的花粉。”那么你有喜爱的作家吗?你有“文学爱人”吗?你的灵魂在飘荡吗?你的精神家园在哪里?

●多维解读

1.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把吾国吾民,看得何其之“艺术”!他说:“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林语堂作为主流价值之外的边缘“智者”,其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启示着人文领域的现代知识分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林语堂引领着我们在儒、道、佛、基督教世界中游历跋涉,在物质、精神、科学、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频频闪烁,妙语叠出,精彩纷呈。

2.快乐的真谛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以道德、教养为规范的享乐是人生至善之境。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它不但表现自己对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轻快。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终结,林语堂这位哈佛博士快乐、智慧的生活态度在如今喧嚣的尘世里更加显得有趣、可贵,也似乎更加让人难以企及。

【适用话题】

灵魂、尊重、文化交流、人生趣味、精神家园、生活的艺术、科学和人文、文科与理科、快乐的真谛、万物静观皆自得、活出幸福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眼中的林语堂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或许原来都被书本里的冰心、鲁迅束缚了,在很久以前还不知道有他这么个人物,今天有幸阅读了一本《林语堂精选集》,才得以认识这么一个国学大师,也不禁感慨这文章果然是一流的。都说闻香识女人,那么今天我就要读书识大师了。

翻开书,映入眼帘的就是林语堂的像了,从画面上看他十分和蔼、亲切,我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而中年的他与夫人在一起时又有一股绅士风派,果然不错。可是林语堂表面看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他的文章可不简单,只看了几篇散文随笔就感觉我们俩不是一个世界的了,一点都看不懂,甚至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情感,很是郁闷,后来通过上网了解得知:他的文章与他每个时期的经历有关,而他的一生又十分曲折,具有传奇色彩,所以看不懂也是情有可原。

通过阅读,我认为他是个我行我素的人,但这并不是贬义。1923年林语堂赶上新文化运动退潮,周围的知识分子分化的鲁迅、刘半农等语丝派,语丝派的文学观念是说自己的话,不说别人的话,由此看来与林语堂所赞同的文学观是一致的。不过想来也不是并无道理,因为鲁迅先生也是一个敢于斗争,敢于批判他人的人。林语堂先生的文章虽不那么华丽,但个性十分鲜明,也许现在社会就缺少这种勇于坚持自我的人吧。

他是一个有个人信仰,善良率真的人,话说他进入大学后,因为父亲是牧师,基督教一直伴随着他,而他刚进大学时,还参加了礼拜日的讲话活动,因为他无法想象,没有了基督教人生的意义还靠什么来维持。直到后来他广泛阅读科学书籍,对于耶稣的复活越来越不能相信,还有人告诉他不信仰上帝,我们依然可以做个好人后,他才打消了顾虑,放弃了基督教,选择了人文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虽说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与他重大人生选择并无关系,但这种坚持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垫脚石,才有了后来无比辉煌的人生,也可以说,他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的正直,向往自由的品格,也同样引人注目。在政治立场上,林语堂先生也和语丝派其他同仁一样,同情弱者,支持弱者,反抗压迫,抨击军阀的暴行,在一次游行中,在与警察的搏击中受伤,他有一种远离官僚政府的本能,或许他热爱的是率真的生活,向往的是无拘无束的人生。

他是一个爱国但谦虚、幽默的人。你一定很奇怪,我为什么会把爱国和谦虚放在一块,读完大学后,他就出国留学了,他在海外生活了三十年,但他一直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据他女儿回忆,在美国他也常穿中式长衫,他讨厌西服领带是出了名的,但他也并不是处处都厌恶,他将美国的文学内涵学来输入中国国内。他的文笔十分开放,这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在他的随笔篇《我喜欢同女子讲话》中十分明显,在这个日益发达的中国,假如哪位友人、同学讲出这样的话,一定会认为他有毛病或怎样,又何况是在那个无比封建的中国呢?林语堂先生的内心肯定强大了,但他也不忘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他将儒家等重要典籍译成英语输出过门,为弘扬中国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早年锋芒毕露的文章相比,晚年之作更显睿智与风趣,他提倡幽默但也不是无厘头之类的,他说: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幽默是一种心灵的释放,是人真性情的流露。我认为这跟他表现自我个性的文学观是相吻合的。

当然,他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他是一个集幽默、善良、爱国、个性自由于一身的人,他身上散发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我,他就是这样一个冷静超远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暗助林语堂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林语堂留美期间,经济上遇到困难,便向胡适求助。他知道胡适的财力也只够自给自足,便特意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向他人借贷1000块大洋,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胡适果然没有让林语堂失望,不久便如数将款寄到,并说明这是北京大学给林语堂的工资“预支款”。想到北京大学从未有此先例,林语堂心中倍感温暖。凭借这笔款项,他在哈佛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之后,他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学习经费又遇到了困难。林语堂如法炮制,再次给胡适去信,希望他出面再向北京大学借笔钱。和前次一样,胡适又给林语堂寄去了1000块大洋。

4年后,林语堂终于学成回国了。他找到北大校长蒋梦麟,感谢他预支了2000块大洋。蒋梦麟却听得莫名其妙:“什么2000块大洋?北大什么时候给过你钱?”林语堂将来龙去脉一说,蒋梦麟立即说道:“这一定是胡适自己掏的腰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