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昌学射的历史人物故事(推荐20篇)

很多简短的故事也会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分享10则简短的生活哲理故事吧,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3953

作文

597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西楚霸王,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我要写的就是楚霸王项羽。有人说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可一世的英雄,也有人说他是有勇无谋的匹夫,但我觉得项羽既是英雄也是匹夫。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大家一定听过吧?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眼看成功在望,可是刘邦却乘虚而入,率先进入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摆下鸿门宴,本想了去刘邦的性命,但后来项羽念以前兄弟之情,放过刘邦一马。如果项羽那时要是狠下一点心来,那历史将完全改变,项羽也不会落得悲剧下场。难道这还不够仗义,不够英雄么?但项羽放过刘邦,有考虑到后果会如何,下场会怎样吗?这不是所谓的有勇无谋的匹夫吗?

“有勇无谋”这应是贬义词,但我觉得这不完全是贬义,说项羽有勇无谋,那是因为项羽一身正义,做事光明磊落,从来不会耍小手段,小阴谋。但是,我觉得在双方交战中,使一些计策,也不失为一种智慧。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观点不同,做事情的方式也就不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李清照写给项羽的,虽然只有简单的十个字,但却概括出了项羽的品质。“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楚汉之争,项羽被刘邦军队逼到了乌江边,项羽本可渡河而去,但项羽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血染了乌江水。项羽虽死,但他还是西楚霸王,那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一代枭雄楚霸王,虽死犹生万人仰”这句话我非常的赞同和认可,在所有的古代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欢,最敬佩,最仰慕的就是楚霸王项羽,他的气概,他的正直,他的执着,甚至他的匹夫之勇,我都是由衷的敬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一生狂傲不羁,敢作敢为,是谓英雄本色,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柔肠之人,是一个懂得怜香惜玉,悲天悯人的人。这样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

时光荏苒,项羽早已成为历史,但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品质也永远值得我们赞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圣诞树的故事——与森林文化有关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红黄彩球、玩具、圣诞钟、心型姜饼、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就是圣诞树的来源。

关于圣诞树,还有一个故事。

以前德国的亚尔萨斯,是出产圣诞树的地方。根据传说,有一位隐修圣人,他的名字叫弗乐伦亭,住在亚尔萨斯的一个树林当中,他非常喜欢小孩子。有一年的圣诞节,他希望附近的小孩子,都能在一起快乐的玩,但是很贫穷,没有钱买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和糖果,因此他为这件事很伤脑筋。

一天早上,弗乐伦亭在树林中散步的时候,忽然看见一棵小杉树,树上堆满了雪,枝上挂着许多小冰条,经过太阳一照射,闪闪发光,非常的漂亮。他就把那棵树弄了回来,种在盆里面。又在树林中,捡一些野果子,再和上面粉,做成一些十字架,或星星形状的小饼,挂在树枝上面。又用一些小蜡烛,插在树枝上,结果把那棵树,装扮着五光十色,非常的美观。到了圣诞夜晚,弗乐伦亭打起钟来,孩子们听到了,都跑到他的茅屋里去。大家围着那棵树,手舞足蹈的唱着圣诞歌曲,然后弗乐伦亭把糕饼分给孩子们吃,大家过了一个快乐的圣诞节。以后,这个习俗流传起来。

一八三七年,德国的海伦公主,同法国的一位公爵结婚以后,圣诞树也随着她传到了巴黎。一八四一年,维多利亚的丈夫,把一棵圣诞树,放在温德莎宫门前。这种风俗由皇家传到贵族阶层,而后风行到了民间。一八三○年,大批的德国移民到了美国。这些人有天主教友和基督教徒,大多散居在纽约、新英格兰各地。他们的圣诞树引起了当地人们的注意及模仿,以后圣诞树便风行在美国各教堂、各家庭。现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及澳洲各地国家,圣诞树成了圣诞节里面最热闹而可爱的装饰品,点缀着圣诞节的多采多姿。它启示了人们了解庆祝圣诞的意义,它象征着快乐与希望。因为救世主的诞生,带来世界人类的和平与友爱。

每年圣诞节快要到的时候,与圣诞节有关的圣诞卡、圣诞节、圣诞老人、圣诞音乐等等都出场了。关于圣诞树的装饰,世界各地似乎大同小异。由于圣诞节是在冬季,所以圣诞树所采用的都是常青树。多半是四五尺高的小棕树、或小松树,栽在大花盆里面,树上布满五颜六色的小蜡烛或小电灯,再挂上各式各样的装饰品与彩带,以及孩子们的玩具,和家人所送的礼物。装饰好了以后,放在客厅的一角。如果是放在教堂、礼堂、或公共场所,圣诞树则比较高大,而树的下边也可放礼物的。

根据圣诞节习俗的记载,第一棵圣诞树,是白冷城路边的一棵小棕树。在耶稣降生的头一天晚上,圣母玛利亚及圣若瑟,走到白冷城时候,非常的疲乏,圣母就在那棵树下休息了一会,那棵小棕树,好象受宠的样子,展开它的树枝,给圣母抵挡吹来的冷风。就在那个半夜里,耶稣基督诞生了。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颗特别亮的星星,发出奇妙的光芒,直接射到那棵小棕树的头上,盘旋成了一道美丽的光圈。从此以后,小棕树在圣诞节中,就占了一席光荣的地位。至于圣诞树风行到全世界,也只是十九世纪的事。中古时代,德国流行的宗教剧,在伊甸园的一场戏,天主造人以后,亚当夏娃背叛天主的时候,戏中用一棵挂满了苹果的棕树,代表着「生命之树」或「知善恶树」。后来信友把戏中的「生命之树」移到家中去,象征着救世主的来临。随着这个象征的发展,到了十五世纪,装饰圣诞树,就已经成了一个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故事:满城尽带黄金甲

全文共 190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备考的同学准备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一首歌咏菊花的诗。黄巢年轻时,到京城长安应考,没有考上。他在长安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愤慨地写下了这首诗,表示了自己立志推翻唐王朝统治的决心。

唐朝晚年,特别是唐宣宗以后的懿宗、僖宗,一味的只知道寻欢作乐。朝廷政治黑暗,民间赋税繁重。贵族、官僚霸占了大量土地,老百姓却没有地种,只得到处流亡。有些地方发生了灾荒,农民靠吃草根树叶过活,官吏却照旧向他们催逼赋税。广大农民已经没法活下去了。唐懿宗即位的那年,浙东地区就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公元868年,又发生了庞勋领导的桂林守军的起义。

公元875年,濮州(在今山东鄄城北)人王仙芝领导几千人在长垣(在今河南新练)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很快攻占了曹州(今山东曹县)和濮州。附近农民纷纷参加,起义队伍一下子发展到几万人。

黄巢是冤句(在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他的家乡正是王仙芝起义军占领的地区。黄巢精通武艺,读过经书,贩过私盐,结交了不少江湖好汉。他本来就想推翻唐朝,这时看到王仙芝起义,就也组织几千人,起兵响应,并加入了王仙芝的起义队伍。

王仙芝、黄巢在山东、河南一带,到处攻打州县,声势越来越大。朝廷派兵去镇压,可是老是吃败仗。于是有些官员提议,把王仙芝招降过去。

王仙芝官迷心窍,准备接受招安。这事给黄巢知道了。他去找王仙芝,愤怒地说:“当初我们立下大誓,一定要把天下那些害国害民的坏人扫清。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功,你却想去做官,你怎么对得起这些弟兄!”

黄巢越讲越气愤,忍不住拔出拳头,朝王仙芝脸上狠狠打了一拳。黄巢不愿再跟从王仙芝,他带领一支军队,开始单独作战。

两人一分兵,王仙芝的力量大大削弱。他一心想当官,多次派人向唐朝官员求降。唐朝官员见他已没有多大能耐,便不再理会他。不久,王仙芝兵败被杀,他留下的队伍也赶去投奔黄巢了。

两支起义军重新会合后,大家推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黄巢开始设置官职,管理起义军内部的事务。从此,起义军才算有了初步的组织。

黄巢带领起义军,准备去攻打洛阳。唐僖宗急忙调兵遣将,增援洛阳。黄巢见唐军兵力强大,就渡过淮河,向唐军力量空虚的南方挺进。他们转战了大半个中国,一直打到了福州、广州。

黄巢到了广州,没想到那里发生瘟疫。起义军将领劝黄巢离开南方,举行北伐。于是,黄巢休整了一下队伍,又带兵北上。

这时,起义军已发展到几十万人,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他们一路上势如破竹,把各地的官军打得一败涂地,很快渡过了长江,随后又渡过了淮河。

公元880年十二月,黄巢打到了洛阳,洛阳官员马上开城投降了。黄巢进城以后,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洛阳城里商店照常营业,街上完全跟平常一样。

黄巢又下令向潼关进军。他的前锋部队很快到达了关外。起义军都打着白旗,那些白旗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尽头,简直像一片白色的海洋。一会儿,黄巢来了,起义军高声大喊,好像晴天霹雳。驻守关外的唐军看到这声势,吓得各自逃命去了。

潼关左面有个山谷,谷中有条小路直通关后。起义军通过这条小路,绕到关后,前后夹攻,一下子攻破了潼关。

潼关一破,整个长安乱成一团。唐僖宗骑了一匹快马,由几百个士兵保卫着,慌慌张张地逃往成都去了。

当天下午,黄巢带领起义军,开进长安。长安百姓兴高采烈地欢迎起义军进城,街道两旁站满了欢迎的人群。

黄巢部下的大将尚让,对欢迎的人说:“黄王起兵,都是为了百姓。我们决不像唐朝皇帝那样,不把你们当人看待。大家安居乐业,放心好了。”人们听了,都很感动。起义军对罪大恶极的官僚,捉到就杀,但看到路旁的穷人,却常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他们。

就在这年年底,黄巢在长安当了皇帝,国号叫大齐。长安成了起义军的天下,黄巢也终于实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的愿望。

新政权建立了,但黄巢控制的地方却非常小,只有长安及其附近的几小块地方。原来黄巢一直流动作战,打下的地方,都没有派兵把守。他一走,这些地方又全给敌人占领去了。

唐僖宗逃到成都以后,就纠集军队,把长安包围起来。几十万起义军挤在这一小块地方,日子一长,粮食都吃光了。就在起义军出现严重困难的时刻,黄巢手下的一个大将朱温投降了唐朝。

这时,唐僖宗又调来了沙陀族的酋长李克用的骑兵。李克用带领沙陀骑兵,和唐军一道作战,击败了起义军。

黄巢见形势不利,撤出了长安。一路上,他作战又老是失利,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兵败自杀了。

这次大起义历时十年,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没有多久,唐朝就灭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鸿雁传书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鸿雁传书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拼音】hóng yàn chuán shū

【又名】飞鸽传书

【出处】《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苏建‧(子)苏武〉~2466~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释义】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鸿雁传书的历史典故】

汉武帝天汉元年,匈奴向汉朝求和,于是,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苏武接受任务以后,带着使团及丰厚的礼物出发到匈奴。不料,反复无常的匈奴单于不但不感谢,反而受坏人挑唆,把苏武等人扣押起来,要苏武投降。金钱、高官厚禄、冻饿折磨,这些都没能使苏武屈服,他坚决不投降。没办法,单于只好下令将苏武送到北海边上(现在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并且对苏武说:“等公羊何时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汉朝去!”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用意十分明白,单于是坚决不放苏武回汉朝了。

北海一带,荒无人烟,终年白雪覆盖。苏武只能以野鼠洞里的草子充饥。每天,苏武一边牧羊,一边抚弄着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旌节,心中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祖国。夜晚睡觉时,他将旌节紧紧抱在胸前。就这样,日复一日,艰苦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后来,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匈奴又与汉朝议和,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朝,还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千方百计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朝使者,还为使者想出了一个要回苏武的妙计。

第二天,汉朝使者去见单于,按照常惠的计策对单于说:“你们匈奴既然要诚心跟汉朝结好,就不该再欺骗我们。苏武明明没有死。有一天,我们皇上在上林苑里射猎,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系着一条绸子,那是苏武写给皇上的一封信。信里说他在寒冷的北海地方牧羊,你们怎么说他死了呢?大雁能带信,这是天意,你们怎么可以欺骗天呢?”单于听了,不觉大吃一惊,只好承认自己说了谎话,而后又说:“苏武的忠心都感动了飞鸟,难道我们还不如大雁吗?”说完,他立即向汉朝使者道歉,并答应赶快派人把苏武从北海地方找回来。

苏武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京城长安,汉昭帝接见了他们,还叫他到先帝庙里去拜见汉武帝的灵位,并把那根光秃秃的旌节交还到汉武帝灵前。

【成长心语】

历史学家吴晗曾写过一篇《谈骨气》的文章,其中提出做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骨气。所谓骨气就是做人要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明是非、知荣辱,不拿原则做交易。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苏武用不屈的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中考历史故事素材:孔子的年少时期

全文共 386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少年时期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我国私学的最早创办者、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他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他死后被历代统治者(秦除外)所尊崇,他就是一代圣人——孔子。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影响千古的圣人,其少年时期却也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生活。

在讲孔子少年时期生活之前,我们有必要交待一下孔子的家世:孔子的祖先为商王朝的后裔,周朝时期被分封在了宋国。孔子的先人们便一直在宋国做国君,直到宋厉公时期,其先人‘弗父何’才舍弃君位,禅让给了宋厉公。但就是这样,他的先辈们依然在宋国位及高官,数次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这种状况直到孔子的第六世祖孔父嘉那儿才发生了变故。乱臣华督发动叛乱,杀死了孔父嘉,孔父嘉的几个亲信携带着他的唯一子嗣——木金父逃难到了鲁国。这也就是孔子家族为何由宋国来到鲁国的原因。

来到鲁国之后,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他们终于才在鲁国扎下了根。到孔子老爸叔梁纥那会儿的时候,混得还相当的不错。曾经在陬邑这个地方担任过大夫一职,虽说陬邑这个地方并不是很大,但毕竟也混了个中层领导来当当。

后来,由于在攻打宋国的战役中立有大功,叔梁纥的名声还曾传遍了各个诸侯国。但是,爵位也罢、名声也罢,都不能弥补叔梁纥内心深处那块阴影——年近六旬的老汉,至今没有一个健康的儿子,一个自己家业的继承人。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叔梁纥为了得到一个儿子,为此也没少想了办法。他先是娶施氏之女为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施氏先后为他生下了九个女儿;眼看施氏没有生儿子的本事,他又娶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先是给了他一个惊喜——生了个儿子,但紧接着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儿子腿脚不灵便,天生残疾。

一个立有赫赫军功的大夫,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继承人是个残疾人,尤其是腿脚不好的残疾人。到时候别说是上战场打仗了,自己能够走路就已经不错了。

于是,叔梁纥再次向别人求婚。这次找到了不远处的颜氏家族。颜家只有十六七岁的的小女儿颜征在,是个非常喜欢英雄人物的少女,自愿嫁给了比自己大几十岁叔梁纥。这一年,叔梁纥六十六岁。

或许是上天眷顾了一下叔梁纥,在二人祈祷于尼丘山不久后,颜征在就怀孕了。她腹中孕育的正是那后世鼎鼎大名的孔子(当然,这一点此时她是不知道的)。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在孔子出生三年之后,叔梁纥就生了重病。此时,他最不舍的就是自己的的小儿子——孔子。因为在他心中,肯定有这样一个计划:我要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教给自己的这个儿子,包括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格斗技巧。但是,这一切都已经变成了一个梦想,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带着无限的遗憾,叔梁纥离开了。留在世间的,是他那九个女儿、两个儿子(其中一人残疾)和三个寡妇。

既然丈夫都已经离开了,那我们也就分开吧。为了更好地照顾孔子,他的母亲颜征在离开了先前的那个大家庭,离开了陬邑,带着孔子一块搬到了鲁国的都城——曲阜。在这里,孔母一边给人家做些简单的家务(缝洗衣服),一边照顾年幼的孔子。

由于颜征在自己在母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她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全部教授给了孔子。当然,这里面绝大多数都和礼节有关系。

孔子五六岁之后,由于自己是单亲家庭,所以玩伴并不是太多(其中原因大家都明白)。于是,小时候的孔子一般都是自己一个人玩。当其他孩子都在玩简单的群体游戏的时候,年幼的孔子却在做着那些相对来说有些高级的游戏——演习祭祀(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祭祀,这是一个很隆重也很繁琐的礼仪过程。年幼的孔子竟然玩起了这种高级别的游戏,这在一般人的眼里可是大为震惊的——小小的一个孩童,居然会搞这些东西,真是太不简单啦!

由此看来,孔子的智商要比一般的孩童要高,理解能力要比他们也要强。

之后,懂事的孔子在学习、游玩之际,也常常去帮自己的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看到母亲回家之时的疲惫身影,孔子总会很是懂事地帮母亲去做按摩、倒点水……

慢慢的,孔子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他开始瞒着母亲去外面做事,争取替母亲分些负担。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又能做些什么呢?然而,在孔子眼里,只要能挣钱、只要自己能够干得动的,他从来都不挑活儿。肮脏和辛苦,这不是我这个穷苦家庭出身的孩子所应该顾虑的。

于是,年幼的孔子干起了其他孩子所不想干的脏活和累活。每当其他孩子吃完饭外出玩耍嬉笑的时候,孔子正在别处忙碌着。当然,为了让母亲放心,他总会比母亲早些回家。

所以,孔子在后来给自己的弟子讲自己年少时期事情的时候,每每感叹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就这样,孔子和母亲在曲阜生活了十四年。年幼的孔子从母亲那儿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基本的礼节、如何做人、如何节俭等等。当然,自己从多年的“打工”历练之中,也学到了很多:如何为人处世、平等、仁爱等等。

但是,就在孔子正感受着伟大的母爱的时候,病魔悄悄地找到了他的母亲。孔子十七岁那年,母亲颜氏不幸离世,留下了年少的孔子,孤独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

母亲死后,孔子又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怎么埋葬母亲?

有人说了,到埋葬他父亲的地方把两人合葬不就完了吗?

是啊,孔子也知道,这些礼节方面的事情对孔子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孔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父亲埋葬的地方。其实,孔子之前也曾问过自己的母亲这方面的问题,但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下葬的具体地点。

或许有些人不会相信,认为这不可能,身为妻子的颜征在怎么会不知道自己丈夫的埋葬地呢。但现实告诉我们,她确实是不知道,因为当地有一种风俗:年轻的妻子,在丈夫死后是不能参加丈夫的出殡仪式的。

于是,这就导致了孔子一直到母亲去世前,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埋葬在哪儿。

年轻的孔子,依照他所知道的礼仪,在家中给母亲置办了一个灵堂。三天之后,他把母亲安放在了自己用所有积蓄买来的一口棺材里。

随即,那个棘手的问题让孔子煞是苦恼:询问当地人,没人知道,因为你是在父亲死后才搬过来的,我们不可能知道;想去询问陬邑人,可是自己当时搬出来的时候才三岁,不可能记得小时侯住哪儿,到处打听又不太现实。

于是,无奈的孔子把母亲的灵柩停放在了一个大路口——五付之衢,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所有过路人的身上:希望有知情的好心人来帮助一下自己。

还好,没多长时间,陬人挽父的母亲听说了孔子的感人事迹,便亲自赶来告诉孔子他父亲当初的埋葬之地。原来,当时她的儿子挽父,曾经参加了孔子之父叔梁纥的葬礼,知道他的埋葬之所。

于是,孔子才得以把父母合葬在一起。

这里需要特意说明的是,整个这个过程,都是孔子一个人在操办,帮忙的人其实并不多。

埋葬完母亲,孔子就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守孝。然而,就是在守孝刚刚开始不久,孔子又受到了他为人以来的第一次大的侮辱,但他对此事却相当的无助,没有任何说法。

就在孔子母亲去世不久,鲁国的执政大臣季武子,在自己家中举办了一个特殊人才茶话会。这次宴会,邀请的都是鲁国的“士”。咱们先来看看当时各国的统治阶层:诸侯——卿——大夫——士。也就是说,只要你是“士”,就在这个国家拥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虽说它在统治阶层的最下面,但它也有自己特殊的待遇:不用交税、不用服杂役,还可以按月领工资等等。而且“士”还是统治阶层的后备人员、储备干部,一旦国家需要招募一批新的管理人员,那么他们将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咱们再来回看一下孔子的家世:先人是宋国国君,就后来不当国君了,那也都是卿大夫,位居统治地位的高层。就是拿孔子的老爸叔梁纥来说吧,那也是陬邑大夫,好歹那也是个大夫。而且按照当时子承父业的继承法则来说,孔子长大后也应该是个大夫,最起码也应该是个“士”。

但是,就连孔子这个“士”的身份,居然也有人提出了怀疑,给与了否认。当孔子听说季武子要招待国内的“士”的时候,很是高兴,自己还从来都没有参加过如此重要的社交活动。一旦自己参与其中,那就意味着人们承认了我孔丘的地位,而且在此还有可能结交很多名流,更甚者到时候还有可能成为储备干部,进而走向仕途。

于是,孔子穿着丧服,披麻戴孝的就来到了季武子家门前。令他没想有到的是,他竟然遇到了一只“拦路虎”——阳虎。阳虎此时是季武子的家臣,说白了也就是个大管家。当他看到披麻戴孝的孔子像个愣头青一般,二话不说就往门里走,当即便伸手拦住了孔子。然后就对孔子的身份进行了询问,最后的出了结论:这是“陬人之子”。

“陬人之子”,这是当时很多人对孔子的称呼。因为孔子之父叔梁纥曾任陬邑大夫,时人都称其为“陬人”。又因为孔子此时还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名气,所以人们都像现在称某某家的小孩为“某某人之子”那样,称呼孔子为“陬人之子”。

这一称呼让孔子很是愤慨:自己的身上还贴着父亲的标签,他们还在拿自己当小孩来看待,根本就没把自己当成一回事。

于是,不管孔子怎么说,阳虎就是不放孔子进去。

于是,孔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了自己为人以来的第一次大辱。

然而,无权无势的孔子只能把这股恶火咽在肚子里。回去之后,除了为了生存做些小工之外,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之上。而此时,孔子已经苦学了将近三年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此后,孔子抓住一切可以的利用的时间用来学习。孔子的所学范围极其广阔,包括: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没错,这也是当时一项不错的谋生手段)、书法、数学、诗歌、尚书、周易、历史等等。

很快,孔子博学以及知礼的名声便传遍了整个曲阜地区。不久之后,孔子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也是他一生之中唯一的高级贵族学生——孟懿子和他的弟弟南宫敬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卡通人物故事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老鼠家族最近迎来了一件喜事:鼠老妈生了只小老鼠!这只小老鼠呀,尖嘴猴腮,灰色的短毛,细细长长的尾巴,小眼睛滴溜滴溜乱转,在老鼠家族中可算得上是“小帅鼠”哩!爸爸给他起了个老鼠们叫起来最响亮的名字:吱吱。

吱吱可聪明啦,偷东西的本领一学就会。这可乐坏了鼠爸鼠妈,他们一致认为,吱吱长大了,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久,人类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鼠运动。吱吱的爸爸老妈都被人类消灭了,吱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逃到了荒郊野岭。在那儿,吱吱发现了一间发着光的圆屋子,他从窗户爬了进去。屋子里有几个人在说话。吱吱一听,这才明白自己上了特特星球的飞碟。吱吱稀里糊涂地被带到了特特星球。

特特星球上没有老鼠,吱吱一出现立刻轰动全星球。导演请吱吱去演电影,吱吱一炮打响,并获得特特星球影视界“俄斯卡”金像奖。领奖那天,吱吱穿着西服,打着领带,所有的聚光灯、闪光灯都对着他。吱吱成了特特星球最有名的明星。紧接着,广告公司又找吱吱拍广告!吱吱赚了好多钱,买了大房子,请了个经纪人,他甚至还想进军歌坛出唱片!这时的吱吱,春风得意,已经忘了自己曾经是只“人人喊打”的老鼠。

总统特意邀请吱吱去总统府做客。吱吱被酒灌得晕晕乎乎地在总统府四处游荡。他居然看到了许多木桌木椅。这可乐坏了吱吱。要知道,在特特星球上,树木、木材可是个稀罕玩意儿,只有总统府才有木制家具。好久没磨牙的吱吱可憋坏了,对着一张桌子就大啃特啃起来。 “咯吱咯吱……咯吱咯吱……”磨牙真快活呀!吱吱简直有些忘乎所以了。磨完牙齿,吱吱心满意足的睡着了。哎,吱吱呀吱吱,你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第二天一大早,警卫员就发现总统先生的办公室损失惨重。吱吱以毁坏国宝罪被判处终身监禁!法律是公正严肃的,大明星吱吱被押解到牢房。吱吱两只小爪儿抓住铁栅栏,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淌。吱吱终于明白了:无论在哪里,无论是谁,只要你做了有损于别人利益的事,都是会受到惩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人物对联

全文共 1292 字

+ 加入清单

1. 项羽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半碎霸图空。

2. 孟子

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3. 屈原

(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4. 孔子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

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5. 项羽、勾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 荆柯

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7. 司马迁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8. 苏武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9. 王昭君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10. 诸葛亮

(1)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2)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3)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

(4)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5)三顾频频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11. 陶渊明

(1)醉眠多似陶彭泽;句法参同李翰林。

(2)质而绮,真而醉,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12. 李白

(1)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般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4)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

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13. 杜甫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3)草堂留后世;诗对著千秋。

(4)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欧野老心。

14. 白居易

(1)风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匀留江山别离情。

(2)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亭;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15. 苏洵父子等

(1)一门三父子;峨眉共比高。

(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16. 范仲淹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17. 沈括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18. 辛弃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19. 李清照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0. 文天祥

(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2)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法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列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21. 岳飞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22. 史可法

数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故臣心。

23. 蒲松龄

(1)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4. 孙中山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25. 鲁迅

(1)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成语往往来源于历史事件。那么下面这些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你都知道吗?

1、一饭千金——韩信

典故: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靠着钓上来的鱼充饥,运气差时就只能饿着肚子。在韩信钓鱼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经常拿些饭菜给韩信,韩信非常感激她。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想起了曾给予他救济的老婆婆,便拿出一千两黄金来回报她。

释义: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2、东山再起——谢安

典故:东晋政治家谢安出身士族,是个十分有才干的人。但他宁可隐居于东山,也不愿意做官。有人曾举荐谢安做官,结果不到一个月他就不想干了。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又出来做官,出任要职。

释义:指退隐后再次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3、纸上谈兵——赵括

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会按照兵书上的理论制定作战计划,不懂得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4、四面楚歌——项羽

典故:汉高祖刘邦在攻打西楚霸王项羽时,将项羽的军队围困于垓下。此时项羽的士兵已经很少了,粮食也没有了。夜里四周围住项羽军队的汉兵唱起了楚国的民歌。项羽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到楚地了么?为何他军队中的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打算突围逃走,最终在乌江畔自刎。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5、投笔从戎——班超

典故:东汉时期军事家、史学家班超年少时常常替官府抄书,以此来养家。班超面对这样的生活曾扔下笔感叹:“我若没有更好的志向,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立功封侯,怎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就对他们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终立下了功劳,封了侯。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6、暗渡陈仓——韩信

典故:汉高祖刘邦从汉中出兵要攻打项羽的时候,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7、韦编三绝——孔子

典故:孔子晚年喜欢《易经》,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这样的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8、司空见惯——刘禹锡

典故: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苏州刺使时,有一个曾任司空官职的人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便邀请他一同喝酒,并请了几个歌女作陪。席间,刘禹锡诗兴大发,赋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9、入木三分——王羲之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释义: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1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典故: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都得到过他的关心与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给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释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孔子为何喜欢颜回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的,毫无疑问的就是颜回。

孔夫子为什么喜欢颜回?只要看看他是如何称赞颜回的,也就可知一个大概。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颜回大概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一个。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学习却是相当刻苦。孔子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直到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止步。“颜回真可谓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了,这样的学生,大概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的,孔夫子当然不会例外。

孔子从教,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此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在这一方面,颜回大概也做得不错。用子贡的话说,叫做”回也闻一以知十“.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一以贯之,不仅仅是举一反三了。孔子所谓的学习,其实也不仅是读书。”学而时习之“的”习“,以我之肤浅理解,有实习或践行的意思。

一个”仁“字,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请孔子说得具体些,孔子就说了四个”非礼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说:我虽然愚钝,也要践行这些教诲。应该说,颜回确实做得比较到位。在他的同门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孔子誉之为”仁“的,有人问了,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颜回却是一个例外,而且评价相当之高。孔子说其他人只是偶尔想到仁德而已,颜回则是长久不违仁德的,算得上是将一个”仁“字”落实到行动中,溶化在血液里“了。

对于孔夫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褒扬颜回,大概谁都能够体会得出来。由此透露一个信息,对于孔子说的,颜回只会洗耳恭听,点头称是。孔夫子大概也感觉到这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曾经偷偷观察,发现他私下与别人讨论时,对孔子的话也很能发挥,于是说”回也不愚“.但也仅此而已,对孔子说的话,颜回绝对不会穷根究底,提出质疑,更不会像子路那样敢于表示不悦,甚至与之辩说,即使孔子说的话自相矛盾,也不会表示疑惑。

综上所述,都是孔夫子喜欢颜回的缘由,有的顺理成章,有的不很健康。《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便是不随意猜测;毋必便是不主观武断;毋固便是不拘泥固执;毋我便是不自以为是。这”四绝“是有道理的,颜回也做得不错。()在孔夫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称的只有三人,颜回则排第一(其余两位是闵子骞和冉伯牛),甚至被称之为”复圣“.在孔夫子的眼中,颜回或许是完美无缺的。但以我之见,颜回最大的缺点,就是孔夫子说的”四绝“(尤其是”毋我“这一条)做得太好,”克己复礼“也”克“得太过,因此失去了自我,只能成为一个复制品。颜回去世时的年龄,有说三十一岁的,也有说四十一岁的,他之所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没有留下足以为人称道的业绩,除了英年早逝,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

根据《孔子世家》记载,老子赠言孔子,其中有两句是”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不知道这一记载是否可靠,也不知道孔子的”四绝“以及孔子喜欢颜回是否与这两句话有关,但我以为,人可以有缺点,却不可以没有自我。这一点,为人之师者尤当引以为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首《过零丁洋》是被千古传诵的诗篇,而它的作者文天祥则是我最敬佩历史人物。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20岁中状元,曾任瑞州知州,赣州知州。他生活的年代正是蒙古大军南下侵宋,宋军又屡战屡改的时期。恭帝德二年(1276),南宋首都临安告急。文天祥在赣州变卖家产,组织了一万义兵来到临安,后又转战于常州,平江一带,但终因寡不敌众,在平江战败,退回临安。后来,文天祥接替右丞相一职到元营谈判被扣留,在京口(今江苏镇江)逃脱。他辗转到福州,继续抗元。但因元军太强大,于1278年在五岭坡被俘,押往大都(今北京)。

在大都,他拒绝元世祖忽必烈和被掳的宋恭帝的亲自劝降,鄙弃元朝许以的高官厚禄,痛斥元朝统治者的野心。元世祖一怒之下将他关入监牢,企图用恶劣的环境征服他。但文天祥毫不动摇,在狱中写下了留传千古的《正气歌》。公元1283年,他从容就义。我敬佩他视死如归的精神,敬佩他铮铮的民族气节,更敬佩他对祖国至死不渝的忠诚。他肯为国毁家,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是难能可贵的;而要做到拒绝高官利禄的诱惑,又不惧死亡的威胁,在敌人面前不奴颜卑膝就更加不易了。

文天祥不只是说,而且这样做了,以他的生命实践了他的誓言!文天祥写作的风格我也十分喜欢。不管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是“臣心一片磁石针,不指南方誓不休。”不管是《正气歌》,还是《指南录后序》,无不是以浩然之气贯穿全篇,以血泪写成的悲壮之歌,沉痛悲怆却又浩气冲天,笔锋尖锐,直率;风骨甚高,读后令人热血澎湃。作为祖国的未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学习文天祥这种爱国精神,热爱我们的祖国,勤奋地学习,将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效我们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人物故事

全文共 1660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新篇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造就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自己却安守清贫默默耕耘,她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传奇的锻造者,名叫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发中心主任。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屠呦呦个人简历上的信息只有寥寥数语: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工作至卫生部中医研究院,1979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6年后,55岁的她成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除了几位同样参与“523项目”的研究人员,很少有人会提起屠呦呦。即使青蒿素的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并在中国香港和泰国都获奖,也很少有人去探究“集体荣誉”背后每一位研究人员的努力。拉斯克医学奖的评选却将这位年迈的科学家第一次推向了幕前。评选结果刚刚揭晓时,记者们在很长时间内竟完全找不到这位从未引人注意的学者。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屠呦呦登上了领奖台。她获得的,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得到的世界级最高奖项。

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没有太多表情。她摘下老花镜,拿起稿子认真念道:“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

《纽约时报》援引WHO的评论,称赞青蒿素是消灭疟疾的“首要疗法”;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则指出,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改善人类健康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在第一次由个人获得的荣誉中,屠呦呦获得了25万美元奖金,以及一个象征战胜疾病和死亡的萨莫色雷斯有翅胜利女神像。当然也有争议随之而来,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说,将集体功劳归于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不符”。讲求集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对于屠呦呦,似乎并非如此。“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她说,“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白龙微服的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白龙下到清凉的深渊里,变成一条鱼。渔人豫且用鱼叉射中它的眼睛。白龙负伤,去向天帝告状。天帝问他当时在何处是什么样的状态,白龙回答自己在深渊里歇凉时变成鱼的形状受伤的。天帝说鱼本来就是让人射的,不能怪罪豫且。 白龙微服的原文

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天上白龙下于清冷之渊化为鱼,渔人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吾下清冷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本为人所射也,既为如此,豫且何罪之有?’白龙乃天帝之宠物,豫且为宋国之下民。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弃万乘之位,而与布衣之士共饮,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王乃止。

——西汉·刘向《说苑·正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物作文400字:钱学森的故事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人民科学家。1911年,他出生于上海,这象征着我们中国的航空、火箭、导弹事业将得到改善。毛泽东曾对钱学森说过一句话:“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35年,钱学森留学于美国,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一听到中国成立了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9月,美国移民局发给了钱学森一个通知:不准回国!他被退掉机票。美国海关硬说他是间谍,他们把他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看守人员隔十分钟就来开一次灯。半个月后,他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斤。

后来,经过美国人的帮助,美国移民局把他释放出来了,但并没有停止对他的迫害。他的行为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经过五年的迫害与挫折,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他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我现在终于回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黄*萌

历史长河浩瀚如大海,在这漫漫的五千年间出现过不少历史名人,由以忠诚出名的赵云、也有以老奸巨猾出名的秦桧。但我不喜欢爱国的屈原,也不喜欢心狠手辣的曹操。我最喜爱、也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是神机妙算的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顾茅庐”……这些故事无一不表示了诸葛亮的才智多谋。但我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的故事是“空城计”。

诸葛亮在众人慌张不已时能镇定自若,设下空城计,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当时大部分军士去运粮食了,城中只剩五百军士,但司马懿却已经引领大军来进攻了。诸葛亮灵机一动,令人大开城门,并叫几人去城门洒水扫街,装作旁若无人的样子。他又领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上望敌楼坐下抚琴,一书童在旁握宝剑,一书童轻摇毛扇。司马懿看到这一幕,以为城中有埋伏,便快速撤了兵。就这样,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全城人的命。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他能在最危险的时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险为夷,并保持镇定。甚至在临死前,他都担心国家的安危,让我感动不已。他就是在我心中最忠诚、最神机妙算的军事家——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诸葛亮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为酬三顾,先生在历史舞台闪亮登场。空城观景,胸藏精兵百万;轻摇羽扇,已成天下三分。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孤忠一片,可叹蜀道寒云。江流石转,千古成败付诸笑谈,先生之名如不坠的孔明灯,永照汗青。这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人物素材运用

☆1.柏树茂盛繁密,我飞上树梢,在清明的空气中,闻到了英雄的气息。他是卧龙,身居山林之间,也很清高。但是后来他离开了,去了战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很快乐,因为他帮助了朋友,帮助了那个三顾茅庐以真情把他请出了山的人。他在战争之中,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终于留下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美名。位置的正确与他的坚守位置,让他在阳光中感受到快乐。

☆2.五丈原的军帐内,一盏油灯映照着他———诸葛孔明憔悴的面庞。蜡黄的脸上显露着他的不甘,口中喃喃道出的是对后世的无尽牵挂。帐内四周站立的官员早已热泪盈眶。终于,一阵秋风袭过,那盏油灯即刻熄灭。五丈原内哭声响彻一片。又何止是五丈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多少后人为这位旷世英才潸然泪下。

尽管蜀汉依然只能偏居一方,遥望中原;尽管,人们对汉业的光复仍然只能去期望;尽管,孔明还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未完成。但是这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只记得他的忠心为主;人们只记得他为了三分天下而鞠躬尽瘁;人们只记得他为无处容身的汉业打下了基石。人们早已将孔明奉为神明,而孔明,也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他,豪迈率真,不随波逐流,坚持走自己的路:他,四海为家,追求自己所渴望的自由;他,写景记人,从本质出发,追真求实。他就是他,从来不伪装自己,那个自由浪漫,直爽自信的李白。

他,胸怀大志,对理想有着执着的渴望,要不然也写不出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磅礴气势,若是当面对着大海,汹涌澎湃的海面,心中必是满腔热血,目光炯炯,望向海面,然后对着大海喊出来,喊出自己的渴望和追求,我喜欢他就是喜欢他那满腔的抱负,他勇于表达:我做我想做的,不让我的人生留下遗憾;我走我想走的,何必在乎他人的目光。面对困难他自我鼓励,面对现实他勇于挑战。每每受到困难和挫折时,他总在我的心中为我呐喊,让我努力去面对去挑战,有梦想,去追吧!有抱负,去实现吧!绽放吧!绽放吧!绽放出你人生最闪亮的色彩,不要再乎别人怎么看你,你只要在乎自己怎么看自己,让自己替自己呐喊。

他,乐观豪迈,即使别人不赏识他,他却依旧可以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份对自己的信心,对自己的认可,直爽的表达出了怀才不遇之情。在这种情况下,,他却依旧十分洒脱,要活就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于是,一篇篇千古名诗,流传至今,耳熟能详,读你,就渐渐地喜欢上你那乐观的性情,喜欢他那直言不讳,那至真的性格我尤为喜欢,把自己所想的写出来,宣泄出那满腔的愤然,做出了一件件我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

他,浪漫多情,满腔的热情,却不乏浪漫的情感,最爱读他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妙景致,读它,就仿佛是一条白色的长龙从天上落下,又好似银河遁入人间,谁又能把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比喻成天边的银河?唯有你,可以让我有了那种仿佛置身于薄薄水雾,点点弥漫,丝丝滑落的感觉,既让我感受到了那壮观,又让我感受到了磅礴。

他,自在洒脱,站在月下时,抬头望见皎洁如镜的月,会爱上他的那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从落落寡欢到“对影成三人”只是那一瞬间的事,本是惆怅万千,却在一瞬间又变得心清自喜,有酒和月这两位忠友,互相对饮,就如同好友一般,如此潇洒的情感唯李白是也,喜欢他的那份其他人难以做到的洒脱,和追求自由自在的心。

他,如梅,在受到打击和严寒时,坚强,傲然挺立;他,如风,清新淡雅,不拘泥于小节,他就是他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物作文照片里的故事600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照片中正是一零年的春节,冬日的阳光在身上,影子游走在雪地上,身后的鄂尔多斯大剧院,矗立在街道旁,照片的中央是三大人一小孩。

记得那年我才三岁,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三岁,刚有了爱美的意识,于是我站在相机前,双手撑成一朵小花放在脸下,扮成了一朵小花。太爷爷一向都是不苟言笑的,竟然不知道要摆什么姿势,他的两手没出放似的,抄着也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双眼睛在望着他,也是他努力的挤出了几分笑意,无奈的脸是紧绷的,无法笑的开心,一旁的太奶奶便好的多,她总是在笑,笑的合不拢嘴。仿佛得到了全世界。中间的是我的母亲,脸上流露出了满足。开心浮在空中,传染着每一个人。

那是我记事以来,记得一次与太奶奶一起过年,也是唯一的一次。同年三月我的太奶奶查出了胃癌晚期,在全国各地地检查都无用,最后决定出国治疗,出国两个月,但因为年龄太大而不被接受。在一零年除夕夜晚,全家人都回到了老宅,希望在太奶奶离世之前不留下遗憾。在午夜十一点三十五分时,我的太奶奶睡着了,与世长辞,四岁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

爱无处在,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拾起那张照片,把它轻轻地插进了相册,重新珍藏在了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心中的历史人物作文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关羽。关羽,刘备的义弟,蜀汉五虎上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坐骑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因杀豪强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因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但降汉不降曹,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

后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在攻打樊城时,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威名远扬。但终因娇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有儒将之风,知晓《春秋》大意。

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说到三国人物关羽关云长,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他集英勇、智慧、仁义于一身,是人们心中的“武圣”。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圣人的只有两个,“文圣”孔子,“武圣”关羽。他在人们心中是完美的,他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三军”,“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放走“败走华容道”的曹操......。

每每想起,我都他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一次,关羽攻打曹仁守的樊城时,被暗箭所伤,回去一看,竟然有剧毒!于是请来了名医华佗,当时他正在下棋。华佗让人把关羽绑在柱子上,并用布蒙住眼睛,因为这是刮骨疗伤,怕关羽疼得受不了,这真是一种“残忍”的疗法。谁知关羽却把这当做小菜一碟,还要求边下棋边疗伤,华佗当场被惊呆了-------他还没见过这么不怕疼的人呢!疗伤开始了,关羽见对方迟迟不肯落子,就催促一声,谁知,对方的手伸进棋子盘里,剧烈地抖动着,刚拿起来一点儿,就马上又掉到了里面,他被惊得连棋子都拿不住了,怎么有这么英勇的人呢!治疗时,关羽自己根本没有表现出一点儿疼痛感,治疗完,华佗刚说这几天这只手臂不能剧烈活动,关羽就使劲甩动手臂,还说又能征战了,又把华佗吓了个半死。

这位不怕疼的将军常常被提起。但是,关羽性格也有一定的弱点,主要是生性骄傲,有时难免听不进劝谏。关羽的矜持自傲固然与他自己文武双全、声名远播有关,但也给他带来了终身的遗憾。在关羽留守荆州之时,诸葛亮询问关羽镇守的策略,关羽只回答对曹军“以力拒之”,对孙权之兵,则“分兵拒之”。

虽然对诸葛亮一再叮咛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八字箴言也表示赞同,却依然按自己的个性办事。孙权派诸葛瑾为其子求婚、两家结好,共同抗击曹军的时候,关羽心高气傲,勃然大怒,并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最终落得个兵败被杀。总之,关羽是一个以天下、百姓兴亡为己任的忠义之士,又是深明大义,智勇双全,神勇无比,拥有高洁操守的理想人格典范。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羽的身上也有着居功自傲、不听人言的一面,但这并不妨碍千百年来人们对关公的喜爱、敬仰、怀念之情。

这样的人,难道不让后人佩服吗?

[我心中的历史人物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越王勾践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为了报父 仇,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后来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伟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人物传记

全文共 1393 字

+ 加入清单

“贝多芬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也是一个高尚的人。贝多芬远离尘世,走着一条不寻常的路。贝多芬是这样活的,也是这样死的……”

贝多芬,这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家,一生中经历了多少磨难,遭受了多少打击!2岁时,可怕的天花差点要了贝多芬的命,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贝多芬才躲过了死神。3岁时,贝多芬慈祥的祖父又远离人世间,从此,贝多芬的父亲沉醉于酒桶之中,晚上回来又打骂贝多芬。到了15岁,贝多芬更是背负着养家的重担。17岁,贝多芬又失去了心爱的母亲。到了三十一岁时,可怜的贝多芬几乎什么都听不到了!

相对于贝多芬的悲惨命运,贝多芬传奇的一生更是值得人惊叹!贝多芬在三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年3月26日,贝多芬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音乐会,那时,贝多芬还不满8岁!而贝多芬不满15岁时,就已经可以指挥一个乐队了。18岁,贝多芬就成为了一个知名的作曲家!在贝多芬以后的岁月里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先后创作了《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大提琴鸣奏曲》、《英雄交响曲》、《庄严弥撒》和我们都熟悉的《月光鸣奏曲》(又名《月光曲》)等世界千古绝唱。

读了《世界名人传记——贝多芬》使我感到很快乐。我不仅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让我了解了贝多芬。还让我从中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矢志不俞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动力。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贝多芬的一生是从磨难中走过的,人生的荆棘一再狠狠地刺贝多芬,而贝多芬,却始终没有放弃贝多芬的理想,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地爬起来,不断地向人生辉煌的顶点迈进!

——天赋+努力,是人生驶向理想彼岸的双桨。贝多芬,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很小就显现出了贝多芬独特的音乐天赋,贝多芬8岁就开办音乐会,15岁就能指挥一个乐队,18岁就成了知名的音乐家。相对于贝多芬10分的天赋,更是付出了12分的努力!贝多芬六岁就经常练琴到午夜,贝多芬平时练琴都练得手发烫!正是因为贝多芬不仅有超人的音乐天赋,而且有超出常人的努力和付出,才最终成就了这位杰出的音乐家。

——不断地磨练是严寒的人生路上抵御严寒的棉衣。贝多芬一生中不管在爱情还是在事业上,都遇到了许多挫折,然而,这些挫折并没使贝多芬灰心,反而更加激发了贝多芬,《月光曲》就是贝多芬在经历了爱情的失败后的佳作。

这些道理不是随便说说,贝多芬们还帮过我的大忙呢!

有一次,石老师布置了一道非常难的题。只告诉我甲乙两车两次相遇的地点距离分别是28千米和60千米,还告诉我两车相向而行,到站后立即返回,求两站的距离。麻烦哪,这里面有太多的未知条件了,如:甲乙两车的速度,相遇时间等等!我左思右想,可还是没有办法,怎么办呢?明天就要交作业呀!

我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正准备放弃之时,心里灵机一动:抄答案。可……作为一个好学生,抄答案,好象有点不道德吧!但,我这个题实在想不出来呀!不抄吧……明天可能会罚站;抄吧……自己的良心又过不去。就在我内心交错矛盾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贝多芬!贝多芬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是那样的努力,那样的矢志不俞,那样的经得起挫折!可我呢,遇到一点困难就低下了头,贝多芬对我的教育难道是白教育的吗?不,绝对不是,我一定要把这道题解出来!

想到这里,我心中好象燃起了火一般的斗志——一定要解出这道题。我努力回想老师以前教给我的方法,有啦!我连忙画出一个线段图,按照题目的要求一步一步来。没过一会儿,题目做出来啦!我真高兴啊!我真快乐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历史,我们中国有许多的历史人物值得我们敬佩。寒假里,我看了一本电视连续剧“新三国”。里面有张飞、关羽、赵云、马超、黄忠、周瑜和孙权等等。这些人物都是英雄。连盟一起伐魏,要把天子令诸侯的曹操一网打尽。在这个故事里我最敬佩的还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他发明了诸葛连弩;孔明灯;木牛留马;孔明锁等物品。也是伟大的军事家。他帮刘备大胜了许多战役,非常著名的就是众所周知的“赤壁大战”“七擒孟获”。

他还多才多艺,有非常高的才华。“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就出自他的笔下。连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在那个时代也是非常受人尊重的。

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义率军还,有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我喜欢诸葛亮的行侠仗义,敬佩他多才多艺聪明能干。更敬佩他的为人,所以我要以他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