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历史的作文有哪些(精选20篇)

《草地夜行》是革命回忆录,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关于历史的作文有哪些,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浏览

5461

作文

1000

关于倾听历史的声音的800字作文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古音清流,我的心与五千年的历史共鸣。

——题记

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常常“听”到爸爸妈妈幸福地争论声。喜欢男孩的爸爸要给我取名“虚白”,喜欢女孩的妈妈要给我取名“撄宁”。这两个名字都出自于《庄子》:“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妈妈希望我面对未来的纷繁,不被琐事所扰,不被尘垢所弊。

带着妈妈期望的我出世后,每天晚上我都在妈妈诵读经典的声音中安详入睡。无论是“满窗叶战雨来初”的雨夜,抑或是白霜满地的月夜,妈妈诵读经典的声音像细长的水流轻盈盈地慢慢浸润我的心田。( )

当我开始呀呀学语,别的伙伴都一边念时髦的广告词一边玩玩具时,我却口齿不清地背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经典像一把金钥匙,打开那扇古香古色的木门,让我去寻觅古时文化的精髓。

夜,飘着绵绵秋雨,大地像罩在光圈里那般柔和纯净。我烦躁地坐在窗前,满脑都是白天和同学争执的场景。我随手拿起《道德经》,无聊地翻看。突然看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时,顿时羞得满脸通红。水滋润万物,包容万物,净化万物,却依旧抱着淡泊清雅的心境从高空落下。“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用自己纯净的心去洗净污浊,使大地焕然一新。雨依旧下着,似乎空灵了许多……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我觉得诗书则是我的指路明灯。也许几个字,几十个字就可以改变你一生。在与同学争执时,我倾听到“上善若水”而包容对方;在学习烦躁时,我倾听到“非宁静无以致远”而沉下心来好好学习;在屡遭挫折灰心丧气时,我倾听到“君子以自强不息”而重振斗志再次启航……在经典中,我读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读到了古人心怀天下的胸襟;读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风韵。经典呵,你给邓我了太多太多……

柳絮纷飞在江南岸边倾听,倾听“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惆怅;千年胡杨在无际沙烟中倾听,倾听“大漠孤烟直”的豪壮;而我在圣贤书中倾听,倾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典藏……

[关于倾听历史的声音的8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参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爷爷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这里说的“宪”就是宪法的意思。今天,我们彩虹假日小队来到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展“沿着习爷爷的足迹,寻访美丽杭州”的主题实践活动。

走进陈列馆,就看见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庄严矗立,毛主席目光炯炯有神地盯着手中的书卷,眉间紧锁若有所思的表情,看得出他是一个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上都是特别严谨的人,他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祖国变得如此繁荣富强。

讲解员阿姨带着我们参观了整座陈列馆,了解了制定“五四宪法”的历史背景、“西湖稿”起草的经历、全国人民大讨论、“五四宪法”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等等内容,每到一处都配上了精彩而又细致的讲解,使我们知道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最重要的是,我们还知道了杭州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起草地,是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不分昼夜辛勤工作的结果,所以第一部宪法也被称作为“西湖稿”。这也是身为杭州人的我最最引以自豪和骄傲的。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我明白了宪法的制订来之不易,不仅大人要守法,小学生更要守法,努力学习,勇于奉献,积极参加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做一个文明少年,为建设文明家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考试作文:孝敬母亲历史典故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将记住三毛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题记

日光倾洒,坐在书桌前,不经意地瞥见了桌角那本已有些许灰尘的《撒哈拉的故事》,回忆接踵而至。轻轻翻开书页,去追寻三毛的前世今生。

三毛,这个走过万水千山,看过天地洪荒,在撒哈拉踽踽独行,用漫天黄沙书写传奇的女子。率真的她,遵从自己内心,做事,爱人。见过她的照片,虽称不上惊鸿,可她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别有一种饱经风霜的异国风情。瞬间我顿悟什么叫美人在骨不在皮。三毛的模样,至今无法忘却。

三毛自幼饱读诗书。一度自闭厌恶学校的她,将自己关在家里七年。她给自己上了一把锁,将自己尘封在《红楼》里,让自己漂泊到异乡去。在这把锁里,她领略了古今中外的文化。此岸是秋水寒烟,彼岸已是落红如雨。七年的梦一但醒来,便足以让一个不经世事的女孩,步入豆蔻年华。

我没有三毛那般勇气,只身前往撒哈拉去寻找她前世的乡愁。记得初三时,我曾几度迷茫,我想知道人活着意义何在?那段时间,我用消极的情绪来对待每一天,一日比一日颓废。闲暇时拾起一本《撒哈拉的故事》,意兴阑珊地随意翻阅,却被这个沙漠中桀骜的女子所吸引。她的绚丽和我的黯淡是两岸不同的烟火,她不曾为我指引迷津,可我却感谢她让我懂得人生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平安喜乐,足矣。我在心里暗暗发誓,要成为一个三毛一样的女子,不羡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人生悲喜消磨。踏进这滚滚红尘,就要将万水千山走遍,不给自己留下一丝机会遗憾。

丈夫荷西突然离世,三毛从沙漠归来,免不了一身伤痕累累,她将一身铅华洗尽,将光阴装进行囊,一个人继续流浪天涯。当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选择回归故乡。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她终于悟道,世间繁华都是浮云,书中的宁静才是永恒。她用一尺白绫结束自己的生命,与这个世界诀别。

她已化作一粒沙,重回撒哈拉的怀抱,纵使斯人离去,历史却早已记录下属于三毛的绝代风华。三毛可否知道?她让如今高一的我也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作文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征文演讲-让我感动历史人物作文600字

回顾历史,有谭嗣同舍生取义,甘做中国为变法牺牲的第一人;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有邓世昌放弃求生,英勇殉职的爱国之情。这些伟人的事迹边县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让人感触颇多。但令我深受感动的人是法国作家雨果先生。

雨果先生一生十分同情贫苦儿童。在他流亡期间,仍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他每周都邀请附近的贫苦儿童吃一顿便饭。这些孩子不分国籍,不分宗教,同桌进餐。雨果先生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带动许多富人家庭这样做。除此之外,雨果先生一直坚持把这小小的善举――儿童会餐搞下去,把自己的版税收入充作小朋友的餐费。并且把在冬天让衣衫褴褛的孩子穿上寒衣,让光着脚的孩子穿上鞋当作他引以为乐的事情。有人说:教育者之爱,应比母爱更细腻,比父爱更广博,比情爱更质朴,比其他一切亲情之爱更纯洁,更高尚。这句话在雨果先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把自己真挚的爱分给了所有贫苦的孩子们。

雨果先生不仅有着博爱之心,而且他主张自由、平等、民主、和平。在雨果先生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无情地揭露了法国政府可耻的行迹。这是何等的勇气啊!雨果先生在信中说道: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的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雨果先生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的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于的事情。雨果先生对英法联军强盗行经的讽刺。雨果先生在信的末尾表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无不体现了雨果先生极大的勇气、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人们常说,美国有罗斯福,英国有丘吉尔,苏联有斯大林,匈牙利有卡达尔。而我认为法国有了雨果,才有了民主。雨果先生的所作所为令我深受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将记住你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你的一句轻吟浅唱,便成为后世的千古绝音。你生来就与众不同,纳兰公子。“数岁即善骑射”,骑马挥毫,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填写一阙阙动人词章,历史将永远记住你这位“人间惆怅客”。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二十岁出头的你,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高中进士,位列貂珰,出入禁御,入浑浊官场,却写诗明志:“我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祭天地,樊笼非所欲。嗟哉华亭,荣名反以辱。”你啊你,是如风飞翔的少年,自由驰骋在天地间。繁华的京师皇城,在你眼中是“正复支公所云:卿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一介贵公子,却爱结交“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功名应看镜,明月秋河影。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纳兰公子试勋名为糟泊,势力如尘埃,这等思想,应让历史记住你。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你也曾有过,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二十岁与嫡妻卢氏新婚燕尔,伉俪情深,花前月下,幸福美满。可未曾料到经过三年卢氏难产,撒手人寰,天人两隔。你哀伤地说:“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思念亡妻,“坐久忆年时”总想起她的音容笑貌,以至青衫湿遍,“难禁寸裂柔肠”,冷风凄雨中又到了爱妻生日,想到她平时胆小不敢独守空房,如今则是一人在冰冷的九泉之下受尽凄凉,你不禁“几回偷拭青衫泪”中元节,你又用金粉书写经文,夜里去放荷灯祭奠爱妻,祈愿来生再结连理。平日里想为她画一幅遗像又觉得“一片伤心画不成”到了团圆中秋佳节,“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更是一切尽成悲咽”。到结婚十一周年时,你仍难忘夫妻恩情,“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在薄情的汉人世界里,你始终是一个痴情的人,历史将永远记住你。

叹光阴,老我无能,长歌而已。

你官重却不被重用,因为家世又不能娶心爱的女子为妻,只能在秋风中发出深深悲凉的叹气:对历史王朝兴败更替的省思,对国家征战造成的生灵涂炭和满目苍痍,对家族部落骨肉争夺的惨烈无情,对心心相印恋情的破碎,对丧妻的入骨哀伤,对侍卫生涯的厌倦疲顿……如此种种,都是你秋思中的音律。可能就是这些悲抑的秋思,销殒了你年轻的生命,生命尽头没有了“尘土梦,芭蕉鹿”只能在“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容若你的词之隽婉,诗之超逸,世共知之。读你的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发自心底又弥漫于生命深处的纯挚与伤怀,临照着你短暂的一生,也使你为世间留下一阙阙异彩长存的词坛绝响,历史,将永远记住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铭记历史,与爱同行征文1000字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如一杯茶,越品越有味;历史如一本书,越读越深奥;历史又如一片广袤的平原,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溺其中……每当我翻阅着历史书籍,或者聆听着历史的故事,我的胸腔就涌出一股股热血,浓浓的爱国情怀扑面而来!

“女儿,你不知道呀!我爷爷——你的曾祖父,当初可是为了中国人民而出去打仗的呢!”父亲如是说道。“什么?!”我的心“咯噔”一下,这下终于有历史发生在自己家里了!

我回想着爸爸的话,虽然没有见过曾祖父,但我的脑海中仍旧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曾祖父威风凛凛地手握武器,死瞪着面目可憎的日本鬼子,全世界都静下来了。只剩日本鬼子的头儿眼睛奸诈地转着,和身边的小喽啰窃窃私语,又想着什么坏事了吧!但曾祖父一点儿都不惧怕,依旧神采奕奕地站在那儿。在双方一声令下,中国人和日本鬼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然后呢?”我迫不及待地问着。

父亲叹了口气,脸上颇有遗憾,马上他又正色道:“你曾祖父虽然身强力壮,但也只是无名小卒一名,根本比不过日本鬼子的武器啊!”

虽然有些失望,但我失望的并不是曾祖父只是无名小卒,而是失望那一次战争没有成功。就算曾祖父并不是什么名将,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有权利,但是他也是在保卫祖国,我还是感到非常自豪!

“你曾祖父要去打仗时,已经快四十岁啦!”父亲沧桑的脸上露出一丝怀念。“他走的时候你爷爷才十岁左右啊!你爷爷和你曾祖母哀求着你曾祖父不要去,但是你的曾祖父的一句话,堵住了他们——”

“‘我为什么要去打仗?有很多理由都迫使我一定要去!我不想我们一家妻儿老小每天吃鸿薯,挨苦挨饿,何况不仅是我们那么苦,别人也很苦,如果我不去,别人也不去,那以后我们怎么办?!你们需要我,国家也很需要我,人民更需要我!’”

父亲眼睛已经湿润,而我,早已泣不成声。

“从那天开始,你爷爷和你曾祖母每天都盼望着你曾祖父回来,但是每一天他们都在希望中度过,失望中开始另一天的希望。终于,他们明白了,曾祖父已经为国捐躯,不会再回来了!”父亲的泪水也滑落了。

原本只是想采访父亲,选择题材的我却被意料之外的故事感动了!今天,我品味的不仅是一个关于我们家族历史的故事,还有,曾祖父那强烈的爱国之心,曾祖父那浓浓的为国之情!我在深思:如果没有像曾祖父一样爱国的人,没有像曾祖父一样勇敢的人,我们,还会存在吗?历史是需要细节的,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历史,学好历史,了解历史,让他们永不磨灭呢?

又闻到爱的气息,又是那种浓厚的,流动在空气中的味道。在月色朦胧的晚上,父亲和我的影子,曾祖父的影子,历史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写给历史老师的一封信

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你对教育了你多年的历史老师有没有好感呢,有没有话语想对历史老师说的呢?不如写成一封,寄给你的历史老师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写给历史老师的一封信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写给历史老师的一封信(一)

敬爱的张老师:

您好!

大家都说老师像一支蜡烛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茁壮成长,长大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我觉得您更象一名伟大的园丁,培育着祖国遍地怒放的鲜花。您也是一座大桥,为我们连接历史的长河,未来的蓝图。您或许是一把梯子,批引我们去采摘知识之果,希望之花,理想之叶。

老师,您还培养了我们许多良好的学习惯。在历史课上,您更是认真指导我们,,经常把枯燥平淡的一节课变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一堂课,正是如此,我们每个同学的对历史的了解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老师,您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花儿以它馥郁的芳香回报大自然,我要以我学习上的进步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王启朝

写给历史老师的一封信(二)

敬爱的历史老师:

您好,咱们在一起数年了,今年突然分开了,让人觉得多少有一点伤感,“我们总是要分开的”,我总是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但是,依旧会鼻子发酸。柏老师,让我最后再送给你一篇作文吧!

过去的这几年里,我们风雨同舟,经历了不少悲伤与成功,悲伤时,你给予我们安慰;成功时,你告诉我们要继续努力,不要骄傲,这一次次安慰与教导,让我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浓厚,师生之情竟超过了亲情。

以前的那几年里,你上课时认真。幽默。充实,让我们是学习为快乐;你下课是带领我们踢毽子。跳大绳,让空气都暖暖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您为我们操碎了心,头上的白头发越来越多,是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老师,如今我们都已不是孩子了,懂得关心他人了,你可以放心的去培养其他孩子了,我们会努力学习,让你把我们“那个3班里呀,每个孩子都那么棒!”这句话时常挂在嘴边,让“优秀的3班”成为您聊天时永远的主题!最后,我想说:“历史老师,45个学生永远爱着您,记着您!”

爱您的45个学生

20xx年x月xx日

写给历史老师的一封信(三)

亲爱的老师:

您好!

感谢您的教育之恩!

树木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只有它们无私的施舍,才会有生机勃勃;花朵的生活,离不开大地,有了大地提供的营养,才会有花儿的艳丽动人;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老师,有了您的热情帮助,有了您的谆谆教诲,才会有我们的健康成长。老师,太谢谢您了!

您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为我们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让我能把答案更准确、更清楚地表达出来。我的成绩逐渐上升,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好了,也更有信心举手发言了。老师,谢谢您了!

您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跟我们说:“要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正因为有了您苦口婆心地教育,我才会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我的成绩离不开您的辛苦教育,更离不开您的细心辅导。我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您洒下的每一滴汗水。老师,太谢谢您了!

您总是让我们观看历史纪录片候写观后感,但是,有很多同学都觉得很难,就随便地写。您不但没有骂我们,而且还读一些写得好的同学的读后感受,引导他们怎么写。所以,在今后写读后感我们都能写得很好。老师,太谢谢您了!

您的教导让我获益良多,我以后一定会更努力学习,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祝您

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

xx年4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如果历史可以改变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关于科学家发现黑洞。据说,黑洞其实就是时光隧道,顿时我心血来潮地想:“如果人类可以穿越,那人类真的能改写历史吗?”

如果,历史可以改变

我要回到秦朝,阻止秦始皇“焚书坑儒”,人类的历史上,失去了很多先秦宝贵的文化,这是文化上的损失。坑杀读书人是非常残忍的,而且这样做,还为秦国减少了很多人才。我要告诉秦始皇:只要你爱戴百姓,减少关税,老百姓就不会造反。我还要让秦始皇杀掉这些阴险狡诈的大臣,如赵高,我还要让李斯修改《秦律》,因为这部法律太严苛,秦始皇完全可以约法三章的。

如果,历史可以改变。

我要回到三国鼎立的时候,赶在诸葛亮临死前,告诉魏延:晚上的时候不要进入守护诸葛亮命灯的帐篷,因为诸葛亮的命星已经若隐若现了。我崇拜诸葛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百战百胜,我要悄悄的告诉诸葛亮,马上杀掉魏延,他以后会弃蜀投魏的。我还要告诉关羽,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你坚决不能放走曹操,还要杀了他,他永远是你的敌人,是蜀国的敌人。

如果,历史可以改变。

我要带着现代非常精良的武器,和先进的战术回到抗日战争,这样八路军就会大有变化,以前需要很多人拿着炸药包去炸坦克,而且很难成功,现在只需要大炮和飞机,就能把坦克炸得片甲不留,我们的军队也能减少伤亡。

如果,历史可以改变,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将记住荆轲高一作文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巨轮辗过一个又一个的千年,时光消磨了英雄豪杰的那仿佛亘古不变的繁华哀伤。在这些早已碎成粉尘的过往里,我多想回到两千年前的易水河畔,问那人:悔否?

也曾有过少年的潇洒,也曾不因世事而心中泛起波澜,也曾只凭一腔热血、侠义心肠而云游四方,那时的美好令人眷恋,然而在年华一刹过后,他却迎来了寒风萧萧的易水诀别。

徵音涕泣,羽奏惊心,来自远古的乐律从厚重的云层中传来,吟唱着荆轲的悲壮与豪迈,在那个时代,无数人为他白衣冠以送之,他为着心中的“义”,带着无数人的期望,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人生在世数十载,他为信义而活,亦为信义而亡。一朝刺秦,几声长笑,他的侠肝义胆终成千古英名。人们常言道:“英雄不把穷通较”。曾经风华正茂的青年,转眼变化为尘埃。他的失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欲速则不达,后人也因此引以为戒。尽管后人对于他刺秦之事众说纷纭,然而历史的眼光是公正的,它不会妄加评论,它会记住荆轲。但是,他终究是败了,败在了秦王的剑下,也败给了自己。有人说,荆轲刺秦就是一场以卵击石的闹剧,而这个闹剧的主人公荆轲不过是个荒诞愚昧的武夫,也有人说他是个空想连篇,不着实际的政客。然而他们是用自己的目光俯瞰着这已成定局的尘埃往事,不言其它,只言成败。但是历史的双眼是明亮的,它不会妄加评论,它会记住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渐止,周遭的一切又归于平静,地图散落在桌案上,地上还有未干的血迹,炫丽的宫殿里,珠宝玉器都是暗淡的,摄人的仅有荆轲那一如清水的眸,他笑道,无悔!

我想,这样的人,别人或许终其一生也不会明白,在这世上,曾有那么一种感情长久地存在过,它超乎生死、除强扶弱、一诺千金。这种感情绚烂而长远,他用一时的行动换来了几代人长久的记忆,他的名字也曾为天下所知,为人所傲,可在如今这过分理智、各谋其利的社会里,却是遍寻无果。他就像一盏长明灯,但是在岁月的沉淀过后,这盏灯逐渐淡入风尘。可是历史的记忆是长久的,它不会遗忘荆轲,它会记住荆轲。因此,两千多年后的我,才能在历史的记忆中追逐那身影,盼望与之同行。

时间经不住流逝,岁月受不住蹉跎,年华经不住辜负,但历史经得住时间的沉淀,历史的记忆是永恒的,它将记住荆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后起之秀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释义 “秀”,优秀的意思,表示后辈中的优秀者。这则成语也称 “后起之秀”。

故事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 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 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 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 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 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 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 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 好好与他谈谈?’’ 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 谈谈嘛。” 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 是后来的优秀人才。” ” 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高力士常被人看作一生的污点,也是高力士在戏台上被人描绘成丑角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他是否给李白脱过靴,并因此而陷害李白。

《唐才子传》描绘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说的是李白曾经骑着一头驴路过华阴县,冲撞了华阴县长官,县令喝问:你是谁啊?李白回答说:“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唐才子传》卷二)皇帝用他的手巾给我擦呕吐物,亲自为我调过羹汤,贵妃为我捧过砚台,高力士给我脱过靴子,天子门前我都被特许骑马,怎么到你这华阴县就不让骑驴了?县令听了吓得赶紧行礼:原来是李翰林。李白大笑而去。

故事很生动,但是这事儿是真是假呢?

记载高力士脱靴之事的主要有三条史料,分别是《唐国史补》《酉阳杂俎》和《旧唐书》。故事都大同小异,说李白在当翰林待诏的时候,经常喝酒,唐玄宗有一次召见李白,让他写诗,李白趁着酒兴,大笔一挥,写得兴致盎然,然后有点得意忘形了,举起脚来对高力士说:“脱靴!”高力士当然十分不愿意,可是想到这是皇帝喜欢的诗人,于是也就蹲下来给他脱了。后面的故事呢?三条史料都说唐玄宗一见李白这个做派,很不高兴,觉得李白举止轻佻,李白因此而失宠。

这三条史料内容相近,结果也类似,应该是有共同的史源。

其实我对此表示高度怀疑:李白不过是翰林待诏,这在当时仅是个供皇帝消遣的职位,他即便是醉了,是否就有胆量让高力士脱靴?李白看似性格狂放不羁,实际上是很小心翼翼的人,从他对待其他官僚的态度就能看出来,所以我认为他没有这个胆量。

另外,范传正给李白撰写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记述此事时说:“他日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他指出那一次李白的确喝醉了,皇帝命令高力士把他扶上船,没提到脱靴一事。这是墓碑,要比其他人的记述更可靠。

明人钟泰华《文苑四史》也对脱靴故事表示怀疑,认为所谓脱靴“恐出自稗官小说”,不可信。

既然脱靴之事尚且存疑,那么与此相关的所谓高力士陷害李白就是无稽之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典故成语故事3:老马识途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齐桓公发兵攻打无终国。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峡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

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

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的忍耐作文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忍耐,一个说难难说不难也不难的词语,可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成功。

越王勾践,他学会了忍耐。他卧薪尝胆,成了现在人人皆知的励志故事,而他最终也获得了胜利,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这何尝不是一种奇迹?

战将韩信,千古名将,他学会了忍耐。他承受了胯下之辱、嘲笑之辱,但他忍住了,所以才有了机会当上将军,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这何尝不是一种奇迹?

司马迁,他学会了忍耐。他为他人辩护而受刑,在牢狱中,在那样的环境之下,他坚持到了最后,最终完成了《史记》这部著作。这何尝不是一种奇迹?

盲目的忍耐是懦弱,可当你有了目标后,你的忍耐就能创造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道德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听听故事是小学生都爱做得事情,同时好的道德典故也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道德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典故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典故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又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典故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了鹅毛并赋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典故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典故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典故6、王恭身无长物

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去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典故7、张良拜师

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三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席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敬老的著名典故。

典故8、荀巨伯舍身救友

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贤士。一次他去探望重病的朋友,恰逢胡兵围攻城。他不肯独自逃跑,甘愿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大受感动,率军撤回,全城得救。荀巨伯对友情的忠诚也流传千古。

典故9、管鲍之交

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谋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经在齐桓公敌人的门下做事,失败后被俘虏。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他反倒大力推荐管仲。最终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则成为其手下,这段友谊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典故10、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许衡是元代理学家。有一次他在盛夏时走路,十分口渴,遇到路边有一棵梨树,别人都争着摘梨吃,唯有许衡独自端坐。有人问他,他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却有主人。别人所遗失的东西,即使有丝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典故11、程门立雪

宋代时,程颐的学生杨时、游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颐家求教问题,来到老师家时却发现程颐睡着了,他们不忍打搅,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时天寒大雪,当老师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程门立雪”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典故12、范式张劭交友重诚信

东汉时,张劭和范式一同住在太学里读书,是很好的朋友。学成别离时,两人约定两年后的中秋节中午在张劭家再见。两年后中秋,张劭杀鸡备饭,正午时范式果然从数千里外赶来。两人交友诚信的典故也由此流传。

典故13、缇萦救父

西汉时,官吏淳于意被判肉刑被押送上京。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坚持一路随父亲进京,为救父亲向汉文帝上书,最终令汉文帝废除肉刑,成为著名的孝顺典故。

典故14、孟母三迁

孟子幼年时,家附近的环境不好,其母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孟母三迁”后成为父母用心良苦培育孩子的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探究发言稿

全文共 3882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出示图片)

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老师们就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行交流。在本次远程研修中,也有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专项内容。我们大王庄中学一直对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比较的重视,因为我镇地处莱芜、泰安、济南三市交界处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就选择了乡土文化这一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点,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向。今年7月份在济南召开的省课题会议上,我校的课题《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探究》被列为省级课题。(出示图片)其实,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学校的就本课题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我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希望能够给在做的老师以借鉴。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历史课程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其次是由大王庄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的,地处莱芜、泰安、济南的交界处,文化遗存丰富,传统文化极具特色,有较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历史上,有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率领部队在此作战;抗战时期,山东省军区的领导人也曾经光临过这里;文人名士层出不穷。

其次,随着大王庄镇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很多的农民搬进新楼房,更多的山里人搬出了大山,住进了平原地带的新居。原先的旧房子被一个个拆掉了,一个个的旧村庄将会消逝。

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通过挖掘乡土课程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历史信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2、概念界定

课程资源:所谓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任何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都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在实际教学中都可以作为资源使用。它大致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学生家庭、当地社区等校外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态度与能力等无形的资源。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的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包括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和非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3、研究内容:

(1)大王庄地名考: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关于家乡的历史知识,了解家乡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通过实地采访与调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与想象力。了解家乡、身边社会的发展,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2)造甲峪探秘:

通过调查采访、实地察看等方式了解造甲峪村自从建村以来到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感受国家的强盛和繁荣,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了解国家对农村实行的新政策(例如土地流转、农业补贴、新农村建设等),从而增强对家乡对祖国对党的热爱之情。

(3)正在消逝的村庄文化:

针对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一些村庄将会消逝,一些村庄文化,也将不复存在。如何记录并保存这些村庄文化,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带领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亲临现场,感受村庄的消逝,记录下珍贵的记忆。

(4)古钱币探究:

通过收集学生身边的古钱币,了解我国各个朝代的更替顺序,体验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从而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组织教师解读课题思想,在此基础研究制定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

3、经验总结法

对群体经验及个人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总结、个案及典型资料整合。

四、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创设情境,制定计划。

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教师(指导者)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学生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问题情境状态,在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研究目标,并拟定初步的研究计划或方案。

例如,我们学校在进行调查之前,先对某些村庄进行了初步的探寻。例如,对我镇的造甲峪村,我们是这样设置情景的。

(观看视频:造甲峪探秘片头)

2、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材料,加工整理研究资料,提出观点或对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形成研究成果。

⑴确定研究课题

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开端,直接关系到学习能否顺利开展,确定课题一定要慎重。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历史学科中大家普遍关心、正在思考、有所争议、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题宜小不宜大,宜易不宜难,因为选择简单易行的研究课题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确定了研究主题后,就要考虑课题的陈述。陈述课题时既可以采用叙述式,也可以采用问题式。使大家可以从课题的题目很清楚地了解到你研究的焦点和研究的方向。

我们的课题也是在先期集中进行了讨论,确立了课题的基本方向。

(观看视频:确立课题,)

⑵制定研究计划

确定研究课题后,紧接着就是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保障研究性学习按计划顺利进行。研究计划必须包括课题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人员安排、预期成果形式等内容。研究计划越祥细越好。在具体实施研究计划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定计划作必要的调整。

我们的学习小组,在确定完基本方向后,随后就组织了开题报告。

(观看视频:开题报告,制定计划)

⑶收集整理资料

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是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历史追寻的是真实,研究资料的客观真实性是前提。收集资料时一般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首先要分析研究课题,弄清课题所包括或涉及的学科范围;其次确定课题涉及的时间界限,是从古到今,还是某一历史时期。

②利用各种书目和有关工具书,获得研究课题的一般资料,了解该课题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影响作用于它的诸因素。

③利用检索工具进一步弄清楚该课题已经做过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有哪些进展,提出了什么问题,论证的角度是什么,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等等。

④根据需要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历史研究文献资料固然重要,但局限于文献资料往往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实际,从现实生活中收集数据、素材。

我们的此次研究性学习,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外出考察的比较多,在外出前,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

(观看视频:外出采访前教育)

我们根据本课题的特点设计了地名考采访、集市采访、古树采访、民俗言语采访等内容。

(观看视频:地名考采访、集市采访、古树采访、民俗谚语采访视频)

⑷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可以有多种形式,最通常的形式是论文。论文的正文一般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正文前有题目,正文后有注释或参考文献,有的在题目后面正文前面还有内容提要。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级,学生要写好研究活动笔记,对研究情况和体验及时记载,这是以后进行研究成果总结的素材和评价的依据。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交流、研讨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我们的课题在形成成果的时候,采取的是阶段性成果展示和最后总结式成果展示的方式,效果很好。

(观看视频:地名考总结+成果展示)另外,出示一名学生制作的ppt课件。

五、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得到的感悟和收获:

1、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挖掘历史知识,就一定能够找到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内容。乡土历史相信很多学校都能够开展,除此之外,关于历史人物的探究、评价,历史事件的探寻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2、摆正教师的位置:

组织者: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组织学生整理研究结果,组织学生完成研究报告。

支持者:支持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支持学生克服研究困难,理解、保护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

点拨者:启发学生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角度指导学生研究的方法、途径,跟踪、了解学生的研究过程,及时纠正偏差。

参与者:参与学生制定研究课题,参与学生的研究活动,参与学生分析、整理研究成果。

3、研究性学习《大王庄地名考》获得区级研究性学习一等奖,以此开发的课程资源获得省级一等奖。

《造甲峪探秘》获得区级综合实践活动展示一等奖,省创新大赛一等奖。

《正在消逝的村庄文化》获得区级综合实践活动展示一等奖

4、在整个研究性学习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及时跟进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表在后面,包括学习态度、分工协作、是否积极表达交流等。

制作视频用到的软件:有moviemaker,狸窝等。后期一般可以自己制作完成。

老师们,我们学校的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在于学校的大力支持,在于全体历史教师的通力合作,在于我们的认真坚持。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发言,给在座的老师们在今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给予借鉴。

谢谢大家!

(2013.8.22区历史研讨会发言稿,陈毅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的达观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圣贤有云: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人因七情六欲之阻隔,神源阶级贵贱之挡碍而不得完美。同样,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皆是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迟或张而不得完美纯粹。但是有种叫做“历史”的概念可独善其身,它没有生死簿,阎王爷找不到它;它没有两面性,哲学家找不着它,神龙见首不见尾,如实实虚。正因如此,太清、泰宁、万灵之间唯它有完美之质,也唯它可给予安慰、平和和勇敢。

历史是学生书桌上的一本普通的书,但是要想阅读却需要很大的勇气,需要很大的勇气去接受历史的跌宕起伏,需要很大的勇气去明了达观的味道。虽然一个人只能活一辈子,但是读完了历史书便可以活上几辈子,可以从混论未开生活到笙歌太平,可以从金戈铁马生活到盛世昌隆,可以从甘受腐刑的司马迁读到智勇砸缸的司马光,可以从权相脱脱读到圣明的老人。读史使人明智,但是没告诉你,背后的鲜血足够让你鼓足勇气。所以,你得读,读鲜血,读艳花,读青天白日,读灰云黑霞,读浩然正气,读穷弱低声,读两心巧印,读怪力乱神。可以说,历史是写不尽的风韵跌变,是看不完的时运翻转,它告诉你先辈们是怎样从黑色的大幕中走来,告诉你光荣是怎样,告诉你活着要勇敢。而你最终会明白,原来勇敢只是一种历史的达观。

历史是电视频道中百讲不厌的话题,是历久弥新的话题,是我们新时代人生活的指导与引领。你可以静静的聆听电视中介绍的每一处历史细节,你可以等到每个历史人物的悄然离别,你可以等到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你可以等待到一场前所未有的空。但你又何尝不想去温故,即便有些人死的很难看,有些人阴险狡诈,还有的命运多舛。这些可能远远无法阻止你的品鉴,因为你已经意识到这是历史,而你不需要从中幽咽悲戚,不需要从中欢声笑语,你只需要一种和谐的安慰,一种散尽炊烟人独立,潇洒流水音相闻的“寂寥”吧!你见见意识到,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但是又是只剩下一具枯骨的。所以,你学会告诉自己心中的历史,让自己在《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中安定。而你最终会明白,什么才算做历史的开朗,什么才是历史的压抑。你最后得到的安慰只存在一种达观。

历史,亦是你的昨天,你的昨天或许挂着笑脸,或许布满阴霾,或许忙忙碌碌,或许清清闲闲,或许有萍水相逢的喜悦,或许有他乡之客的孤愁,但你仍旧给它很好的定义,也是我认为对历史最好的定义:记忆。席慕蓉曾经告诉我们,为了谁活一次记忆都是甘心的,记忆是无价的,是纯粹的,是完美的。所以请善待你的记忆,别让它刻意地被破碎,别让它无故的扔进垃圾桶里,我想善待了记忆便没有遗憾,而没有遗憾便是世上最长久的和平。你所认识的和平应该就是一种历史的达观。

人们在明朗中等到黑幕的拉开,人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人们在历史的河流上找到一种归宿,找到属于心中的勇敢、安慰与和平。这一切便是历史的启迪,历史的达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将记住1937年12月作文800字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历史浩劫。佘子清老人用他风雨无阻的13年光阴,用他兢兢业业的4000多个小时,不厌其烦地为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讲述这段罪行累累的历史。只为保存历史真相,传承历史记忆。只有传承,才能铭记;只有传承才能以史为鉴,不重蹈覆辙。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他们杀人不眨眼,奸淫掳掠,坏事做尽。这些铁一般的证据,我们都应知道。而佘子清老人这位战争浩劫的幸存者,他见证了日军的累累罪行,他比我们更有说不出的哀痛。

日军攻陷南京时,佘子清老人的母亲被日本人残忍杀害,当时年仅三岁的他随兄姐逃到美国大使馆才得以幸存。回忆起当年,这位瘦弱的老人难掩哀伤,“当时都流传日本人只杀中年男人,所以我父亲先一步逃难,母亲则和许多妇女留下来守家,谁都没想到日本兵杀人不眨眼。”

这位亲历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老人。他看清了侵华日军的残忍和野蛮。于是他在2004年3月1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志愿讲解员。成了馆内年龄最大的一名义工。佘子清老人作为那浩劫的见证者与幸存者,他本人就是铁一般的证据。他的讲解对于广大参观者都有着深刻地教育意义。可是我们在也听不到老人的声音了。享年84岁的他是登记在册的南京幸存者的人数定格在了“98”。2017年11月23日有一位见证者与世长辞。

80年了,南京大屠杀幸存的老人们终将一一离我们而去,而我们也在成长,但是这段历史我们不能遗忘。我们只能将这段历史传承,才能以史为鉴,不重蹈覆辙。尽管日本人篡改教科书想抹掉这段历史,但这些历史的见证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义正言辞的宣告这不可能。

在未来的日子里,即使在也听不到佘子清老人的讲解了,但我们不能忘却这段耻辱的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没有吃过老一辈人吃过的苦,没有体验过他们当时的贫穷与落后,如今我们的美好幸福生活都是他们老一辈无私奋斗使我们的祖国富强了的结果。我要向所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奉献过的祖辈们致敬——感谢了,我的祖国!感谢了,老前辈们!

因为有了无数像佘子清老人一样的人,历史才不会消失,真相才会保存在我们心中,时间才会传承这段历史记忆,我们才能以史为鉴,才不会重蹈覆辙——历史才会永远铭记1937年的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世间最坚强的东西是什么?是血肉之躯里深藏着的意志。摆在面前的有这样一个人的履历:他,21岁时做生意失败;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24岁时,做生意再次失败;26岁时,爱侣去世;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曾想到自杀;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一次落选;52岁时,当选为美国第16届总统。这个人,就是阿伯拉罕·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历史的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43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总是讨厌各种战争,总是埋怨这一位君主,那一位国王什么的。但是,事实上,历史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的,谁也说不清任何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谁也道不清任何一个人的功过成败……

我们常说,中国古代不应该闭关锁国。但是,身在那个时代的你也许并不会那么觉得,因为当时的闭关锁国是为了阻挡外国列强的侵略。是,的确闭关锁国,让我们中国严重落后于其他国家,让我们的近代中国受到了许多不公平的战争待遇。但当时的慈禧会想到那么多吗?并没有,所以有了闭关锁国。现在的人们也同样无法想象到以后的世界,也不知道任何一个发明的出现,任何一个政策的执行会不会对以后的世界有不好的影响,不是吗?而有过闭关锁国经历的中国,不会再重蹈覆辙,会学会,会明白,对外开放,和平交往是正确的选择。

不仅是闭关锁国,在近代中国中,有一座被战争摧毁的“幻想艺术中的杰作”,那就是圆明园。很显然,许多人谈起这个就对当时的英法联军产生了极大的愤怒,而且这件事情几乎在所有人想来都是一件只有愤怒,只有不满,只有不服的事。但在我看来,上天给予圆明园如此的辉煌,如此的华丽,或许它建成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的智慧与辉煌,和一个时代,一个世纪的奇迹。然而圆明园废墟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了解些什么,记住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对,或许当初它诞生的意义上天注定就是这样,上天注定它要成为中国近代战争的牺牲品,新中国前进的垫脚石,并且是光荣又惨痛的牺牲品,垫脚石。而圆明园的废墟是为了让每一个中国人记住,要勿忘国耻,要强国,不要再受外国列强的欺负,不是吗?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不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在国际外交上,都不是以前那个任国欺凌的落后国家。我们以龙的真身在亚洲的天空上,甚至是世界的天空上盘旋。但是,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强大的党派--中国国民党,而且好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渐渐的忘了这个党派,忘记了这个同样为中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一份力的党派。我们说国民党晚期极其残暴,我们说国民党挑起内战给我们带来了苦难。的确,我也痛恨这样一个党派,但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抗日的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记得国民党让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为新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地位奉献了一份力?我们不允许性别歧视,不允许民族歧视,不允许种族歧视,同样,党派歧视是不是不应该,是不是不成熟的表现?在中国古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永远的存在下去。大部分原因都是后期君主的昏庸和残暴和找不到适合咱们中国的道路。同样类比,一个党派在后期改变了初心,只能说明这个党派不适合新中国。所以我们要让我们的主观想法更客观。既不生在那个时代,又不是慈禧,不是蒋介石的我们就要让自己的观点更成熟。利再小于弊也不等于弊,谁又可以做到完全对或完全错,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耻辱中吸取教训才是正道,一味的否定或许才是最坏的做法。

从以上的事例来看,我想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历史我们之所以把过去当历史。是因为这已经过去,但是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一部分,是吗?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以史来反省自己,为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借鉴历史。但是历史评论这件事,不是邻居家的相互唠叨,它没有办法说清楚。并且,谁可以断定,咱们中国没有任何挫折,它也能发展如此好。现在的国家哪一个是完全没有任何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的?我想没有。所有历史的不好经历,都可以帮助中国的亿万万群众过上好的生活。因为这个原因,中国以后的路会更好,以后的中国梦会更美满。这一点,我绝对相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行走在历史的回音中作文800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拉响了沉重的铁钟,历史回音萦绕在我的耳畔,久久未曾散去……

——题记

独自一人走进幽深的大门,门边疯长的杂草已是数年未清,蔓到门槛上,绿的刺眼。门里头古色古香,弥漫着淡淡檀香的气息。一颗大榕树下挂着一盏铁钟,门上“杨氏祠堂”的牌匾泛着淡淡的金光,虽有些年头了,却格外显眼。历史的回音,回荡,回荡……

门内的小院是一片荒芜了的空地,细碎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地上积存了厚厚的一层。踩上那么一脚,“嘎吱”的响声清脆动听。那棵硕大的榕树,怕是年纪很大了吧!记得爷爷曾给我讲过,那是我们祖先栽下的,为的就是告诫子孙,只有时间才会沉淀出精华,才会孕育这一刻参天大树的雄伟。

走进了祠堂,扑鼻的是檀香的芳香,却浓的呛鼻。一切如几百年前一样,只不过中途修缮了几次,才不至于面目全非。这座小小的祠堂,与时间比赛,于是留下了道道沧桑。墙上有的是祖辈将军为国效力,英勇作战的风姿,镶嵌在“杨氏祖训”的一旁,激励后人奋发图强。耳畔响起了战士激昂的口号。烟火扬起,视线被纷扬的沙尘模糊,留下一片惘然,还有,一片惨烈……

这就是历史,属于我们自己一祖人的历史。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却在每个人的身上折射出当代的历史。我聆听着祖辈留下的淳淳教诲,指尖触过一道又一道历史的风霜伤痕,历史的回音便是我们祖上千古流传的佳音,萦绕耳畔。

迈出庭院,那盏古钟旁坠下一条粗绳,伸手一拉,浑厚的钟声敲击着我的心扉,如海浪抨击这岸边的礁石般清冽。

声音渐渐变小,却未消散,我行走在历史的回音中,既是行走在这不足一百平方的小祠堂中,而更多的是在历史的腥风血雨中洗涤了一次心灵。明白,忘记仇恨,是坦然;忘记祖祖辈辈曾经历的苦难,这是耻辱!我们无法忘怀,曾经的伤痛,难以言喻!我们只好用自己的拼搏来缅怀这一切的一切。

行走在历史的回音中,我,历经洗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说与历史

全文共 1900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社会的历史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作为过去发生的事件,这些过去的事件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影响到人类的行为和思想;另一种是作为书写的历史,是历史学们家将今天可以收集到的关于过去的材料组织起来,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历史。文学与历史同属于人文科学,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不仅可以成为文学的创作背景和书写主题,而且一个作家和他的历史观往往影响他的创作风格。

昆德拉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不仅仅是追忆,而且带着反思,他希望在历史的反思中寻求人类得以传承的精神和力量。历史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昆德拉的小说,对历史的遗忘成了人类今天存在的一个必然的现实。昆德拉认为,遗忘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民族,不能正视历史就不能正视现在。对历史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人或民族对于当下的态度。昆德拉对捷克的历史遭受到的动荡和遗忘命运深感忧虑。移民的经历,捷克民族的多难历史让昆德拉将目光聚集到遗忘和记忆的斗争、回归和认同的渴望之中。他后期的小说《笑忘录》《无知》《不朽》《慢》《身份》等作品,都是在围绕遗忘与记忆这条线索展开叙述并进行思索的。

在《笑忘录》这部小说中,一开始就点明了作家的创作主题,米雷克说:人与政治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米雷克向以前的情人要回年轻时写下的情书,把他们扔到垃圾箱去,是为改写自己青春期的冲动和愚蠢,企图让他的过去和现在稳重成熟的形象相一致,“米雷克重写历史,就像所有政党一样,像所有的民族一样,像整个人类一样,大家都重写历史。人们高喊着要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不是真情所在。未来只是一个谁都不感兴趣的无关紧要的虚空。过去才是生机盎然的,它的面孔让人愤怒、惹人恼火、给人伤害,以致我们要毁掉它或重新描绘它。人们只是为了能够改变过去,才要成为未来的主人。人们之所以明争暗斗,是为了能进入照相冲洗室,到那里去整修照片,去修改传记和历史。”米雷克努力遗忘,而塔米娜却努力找回记忆,拒绝,拒绝遗忘。塔米娜跟着丈夫逃离了捷克,来到法国后丈夫去世,她一个人在法国过着孤单的流亡生活。她要找回记录她和丈夫以前生活的记事本,“她之所以要她的记事本,是因为它在笔记本中已经构建了一个由主要事件组成的脆弱架构,她想为这架构砌上边墙,让它成为她可以住进去的房子。倘若摇摇晃晃的建筑像搭建不稳的帐篷一样倒塌,塔米娜就只剩下了现在,这个无形的点,这一缓慢地向死亡进发的虚无。”对塔米娜而言,只要抓住与过去的联系,她才能拥有对未来的肯定;否则,未来和过去一样,将成为不确定的虚无。昆德拉通过米雷克和塔米娜的行为指出,人类遗忘的本性,由于遗忘带来了时间意义的丧失,世界变成虚无的存在。

政治的遗忘是有目的的集体性强制性遗忘。在《笑忘录》中,昆德拉指出:“阿连德被暗杀很快掩盖了俄国人对波西米亚的入侵,孟加拉国的血腥屠杀又让人忘记了阿连德,西奈沙漠战争的喧嚣又掩盖了孟加拉的呻吟,柬埔寨的生灵涂炭又让人忘记了西奈,就这样继续,就这样反复,继续反复,反复继续,直到一切都被所有人完全遗忘。”遗忘是一个普遍的存在,个人的历史,民族的历史,社会的历史,都经受着遗忘。昆德拉因为政治上的原因,漂泊在外,渴望回归,却深感回归的不可能。《无知》中的伊莱娜寄居法国二十年后,最终踏上了故土布拉格,当她面对故乡的人时,她却找不到回家的感觉,她的精神还在流亡者。法国不是她的故乡,而布拉格也已经不是她想象的样子,她的存在只是在漂泊的过程中才最真实。

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提出小说的历史性问题,他将具有历史性的小说分为两类:“审视人类存在的历史维度的小说”和“小说化历史编纂的小说”。昆德拉认为后者是“用小说语言传译一种非小说认识的庸俗化小说。”他褒扬的是前者的小说史观。在昆德拉的小说中,历史既是作为人物存在境遇的背景,同时历史本身也是一种存在。他努力从被历史遗忘的事件中找寻历史的存在。如何将历史融入小说,昆德拉说了四个原则:“首先:所有的历史背景都是以最大限度的简约来处理。我对待历史的态度,就像是一位美工用几件清洁上必不可少的物件来布置一个抽象的舞台。第二个原则:在历史背景中,我只采用那些为我的人物营造出一个能够显示出他们的存在处境的背景;第三个原则:历史记录写的是社会的历史,而非人的历史。所以我的小说讲的那些历史事件经常是被历史记录所遗忘了的;但最深入的是第四个原则:不光历史背景必须为一个小说人物创造出新的存在处境,而且历史本身必须作为存在处境来理解,来分析。”昆德拉认为小说书写的历史不是社会学、政治学意义上的,而是作为一种文化人类学的经验。小说家抓住被历史学家忽略的历史事件,从中发现人类所处的某种存在境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