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心中的大师(热门20篇)

徐瑞林徐峥饰正打算结束一天的诊疗时,发现当日还有一位患者任小妍在等候着他。阴阳眼是缠绕着任小妍的魔咒,她所说的故事似是而非,但并不能说服自负的心理医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催眠大师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浏览

6064

作文

141

催眠大师观后感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大家都有病的时代!高速的生活,繁重的压力,难测的人心,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扑面而来,避之不及。自闭症、失眠症、恐惧症、焦虑症、学习逃避症、网络综合症、强迫症、更年期综合症、离退休综合症,还有洁癖、神经衰弱、癔病等等,总有一招击中你。所以也难怪有人说这年头要是不得个抑郁症,连上街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了。这心理疾病多了,治疗心理疾病的就也多了。催眠,就是一个治疗心理疾病的好办法,所以,也就有了反映催眠治疗心理疾病的这部电影——《催眠大师》。

事业有成的催眠大师徐瑞宁(徐峥饰)经营着一家私人心理诊所,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凭借高超的催眠手法治疗患者心理上的伤痕,堪称妙手回春。赚钱不说,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到哪儿都是专家,还在学校给学生讲课。不过好景不长,在老师的介绍下,他认识了一个自称有着“阴阳眼”的特殊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饰)。本来,徐瑞宁并不想看这个病人,因为妄想症并不是很难治疗的心理疾病。但架不住老师与同窗好友再三叮嘱他这个病人“有古怪”。一向喜欢挑战的徐瑞宁欣然接待了这个病人……于是,一场医患之间催眠与反催眠的高智商烧脑大戏就此上演。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童话大师写人作文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熟悉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他1805年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1875年病逝于商人麦尔乔家中他的父亲是个穷鞋匠,安徒生童年丧父,母亲改嫁,从小就被贫困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他少年时代就对舞台产生了兴趣.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1822年,他得到剧院导演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院.1829年4月,安徒生的一部创作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正式在皇家剧院上演的那一天,这位年轻的剧作静静的地坐在大剧院的一个角落里,望着他所创作的人物活生生的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听着观众的喝彩,他的眼中不禁流出一行行的热泪。十年前,他几次想在这个剧院里找到一个小小的职位,都遭到奚落和否定。从那时到现在舞台上的演出为止,这是一段多么艰苦和漫长的过程!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

安徒生是从写成年人的文学作品开始的,不过他对丹麦文学—也对世界文学的最大贡献,却是童话。1835年,他在创作了诗歌、小说、剧本,并受到社会承认之后,他认真的思考一个问 题:谁最需要他写作呢?他感到最许要他写作的人莫过于丹麦的孩子,特别是穷苦的孩子,他们是多么的寂寞,不但没有上学的机会,没有玩具,甚至还没有朋友。他自己曾经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为使这些孩子凄惨的生活有一点温暖,同时通过这些东西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热爱生活.他觉得最表他的这个思想的文学形式就是童话.于是他立志要写童话,要做一个童话作家.

他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童话大师,这说明他以前的努力没有白费.

[童话大师写人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表演大师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送。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行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温馨提示】: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得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师作文200字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看刘原写的《翘起的大师》,里面写易中天有一次到BTV做访谈对主持人好一阵发飙,甚至直斥北京电视台的领导愚蠢。刘原对此事给予的评价是:欺负BTV只能算是小青皮,欺负CCTV头上,那才叫杜月笙。

看到这个,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犹记得易中天还未走红时,凤凰台上经常出现他的身影,彼时的他诚恳低调,是个谦逊之人。如今成了大师,顿时换了面孔。

大师有许多种,一种是一阔脸就变,哪怕上电视都一脸的跋扈和睥睨,譬如易中天;一种是在电视上风格依旧,在镜头外摆点谱儿,譬如于丹;还有一种是镜头上和镜头外都很谦和,譬如余秋雨,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刘原在其中写:我见过一些大师,最喜欢的是陈丹青,他的目光很温和,跟我握手时感觉手很柔软,没有攻击性,但他的谈吐、他的文字却让人肃然起敬,他的骨头是放在内心的。

我喜欢这种大师,因为他们真实,不做作。

中国很有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进入社会受挫后逃于佛道,但真正投身寺庙道观的人却不多,而结庐荒山,独钓寒江雪毕竟会带来基本生活上的一系列麻烦。这些人选择逃避,因为他们无法搭起理想与现实的桥梁,过于理想化的他们是身隐心不隐;而有一部分人却留于城市,身不隐而心隐,真正做到了“大隐隐于市”,不论大悲大喜,最后总能回到历史的严峻,理性的坦然。

我还喜欢那种“把骨子放在心里”的态度,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提倡中庸之道,不喜虚有其表的睥睨姿态。因为外表始终是外表,时间的流逝会使一切裉色,当再无美丽的外壳时,人的本性就会展露出来。人可以无傲气,但不得无傲骨,当时间腐蚀了肉体,只剩下那颗赤心之时,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展露的呢?骨气。我心无骨,但无骨却胜似有骨,因为骨已深深映在我心里。

巴菲特说:“只有退潮了,才能找到沙滩上的贝壳。”当时光成退去的潮汐,我们才能记住承载历史的大师。

现实的海洋中展开理想的风帆远航才是真正的大师。

[大师作文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假如我是克隆大师作文_想象400字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要是我学克隆,并顺利从克隆专业学校毕业,我一定会干下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克隆童话中阿拉丁神灯里魔力不凡,神通广大的灯神,让我成为他的主人,并命令他为人类效力,做贡献。

如果我克隆灯神成功,我要让他在世界各地盖福利院,让无家可归的人们住进去,让他们告别冰冻与饥饿,享受温暖与美食,让他们杜绝归天的意念,重拾做人的信心。重新回归社会大家庭,一起为美好生活打拼。

如果我克隆灯神成功,我要让他在沙漠上开辟出一片绿一片花花绿绿的天地。让人们活动的土地广一点,娱乐的场所多一点。

如果我克隆灯神成功,我要以主人的身份命令他飞到火星上带回沙土回地球填海,让他利用神力将大海的一部份填满,让世界不再拥挤,让人类不会窒息,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踩一份芳土,多一份好心情。

假如我克隆灯神成功,我要让他补平臭氧层,让他救难救灾……

离克隆灯神成功的时间还远吗?在梦中轻而易举,我讲的就是梦话,呵呵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音乐大师郎朗的故事

全文共 2171 字

+ 加入清单

1982年出生于中国沈阳的郎朗生性活泼,从小就爱唱爱跳,有很强的表现欲。小编收集了关于郎朗的故事,欢迎阅读。

1982年出生于中国沈阳的郎朗生性活泼,从小就爱唱爱跳,有很强的表现欲。父亲朗国任是部队文工团的二胡演员,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公职人员。郎爸爸对儿子有一个梦想,因此在郎朗3岁时便引导他学习钢琴,使郎朗从此踏上了立志成为音乐大师的追梦之旅。

郎朗很有音乐天赋,他4岁师从朱雅芬教授;5岁和7岁时,连续两次获沈阳钢琴比赛桂冠;9岁考入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并获全国星海钢琴比赛第一名;11岁赢得德国第四届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及杰出艺术成就奖;13岁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并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建团演出音乐会上与该团合作演出;14岁考入著名的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学院院长、著名钢琴大师格拉夫曼;3个月后,与国际著名的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走向职业演奏家的道路。两年后又签约世界着名的德国DG唱片公司,成为最受重视的艺术家。

而郎朗真正让世人瞩目的时候则是在1999年,当17岁的他代替身体不适的安德列?瓦茨出现在拉维尼亚“世纪庆典”音乐节上,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和着名指挥埃森巴赫合作,成功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时候。由此,国际乐坛上刮起了一股“郎朗旋风”,从此,世界各国的音乐大厅向他敞开了大门。

无论是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柏林爱乐大厅、维也纳金色大厅、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大剧院……还是在BBC音乐节、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萨尔茨堡音乐节、澳门音乐节、《纪念冼星海诞辰100周年》大型音乐会,郎朗都是最受瞩目的钢琴演奏家。如今,他和世界一流交响乐团都有合作,每年全球巡演约150 场。他的独奏音乐会,全部被安排在最重要的音乐厅的最重要的音乐活动中的最重要场次里。他的音乐会在欧美票房排名第一,并创下公开售票20分钟之后一扫而空的奇迹。他已先后灌制了八张CD和两张DVD,销售量在美国、德国、维也纳等地位列榜首。

郎朗,一颗耀眼的音乐之星,璀璨夺目。

国际顶级钢琴品牌施坦威对他青睐有加,在2002年施坦威公司150周年庆典上,郎朗获得公司颁发的首枚艺术金牌,并成为施坦威艺术家。4年后,施坦威更全新推出了5款郎朗系列的立式和三角钢琴,这是施坦威历史上首度与国际着名音乐家联袂,并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钢琴。

2002年第一个伦纳德?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也由郎朗获得,这项大奖旨在奖励全世界“对艺术最有贡献的艺术家”,他是该年唯一享此殊荣的艺术家。 此外,他还是2004年度德国留声机音乐先生,美国宾西法尼亚州2004年度音乐先生。2005年他应美国总统邀请到白宫举行个人专场独奏会,成为第一位到白宫演出的中国艺术家,布什总统授予他“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

美国着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邀请他开办钢琴大师班讲座,使他成为该校有史以来上大师课的最年轻的钢琴家。此外,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汉堡音乐学院等也邀请他开设大师课,深得师生好评。

在2003年美国着名的青少年杂志《人物》(Teen People)评选出的“20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中,郎朗是唯一的艺术家。他2004年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2006年被授予“成都大熊猫国际文化大使”称号,并认养了一只国宝大熊猫,2006年被授予“昆明形象大使”称号。

世界各大知名传媒也对郎朗争相报道,除平面媒体外,2002年CNN电台的三个节目分别播出了对他的个人专访。2004年美国CNN国际电视台在全球播出五套郎朗的专题报道。美国 CBS电视台新闻60分钟播出郎朗的专题报道,该栏目曾经报道过的唯一一位中国人是领袖人物邓小平,所有美国最着名的POP SHOW都做过郎朗的节目,着名的英国BBC也曾多次专题报道郎朗。

此外,阳光、健康、大气、特具艺术气质的郎朗还分别被奥迪、劳力士、飞利浦、松下、雅培、深圳观澜高尔夫国际球会和深圳招商银行等多家世界知名品牌签约为其形象大使和品牌代言。

郎朗有很深的中国情结,一直认为自己代表的不仅是他个人,而是中国人。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其他艺术家的共同努力来进一步宣传中国的音乐,传播中国的文化。在 2004年郎朗首张卡内基音乐厅独奏会现场实况专辑中,就收录了谭盾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以及自己与父亲合作演奏的中国音乐《赛马》。2006年9 月,他的中国专辑《黄河之子》出版,同年11月,由凤凰卫视拍摄,旨在宣传奥运的大型音乐影视艺术片《郎朗的歌献给2008》在北京故宫午门开机……

音乐,无疑是郎朗的毕生追求。

郎朗认为弹奏乐曲其实就是一个探索、寻找人生的过程,音乐是高级的语言交流。“必须在不失传统和灵魂的情况下加入新的见解,音乐才会有生命力。”他每天都在探索这个世界,尝试从新的角度看待同样的事情,他到各国去演出,把他的所感所思都融入到他的琴声中去。他的每一次演奏都充满激情,富于想象力。

探索人生、诠释音乐是没有止境的,目前郎朗在柏林师从巴伦博依姆,还定期去巴黎向埃森巴赫求教。他说:“我练琴时,会把今天所想的东西包括所有的内容弹进去,把自己融化在其中,这需要非常仔细和投入,完全按照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时的标准在练琴。”“把所有感情都倾注到琴键上,你就能让音乐很自然地流入观众的心中。”他相信,成功的秘诀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体会它,热爱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斯诺克大师赛[300字]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清林小学迎来了一场比赛,清林斯诺克大师赛,即将在我们六二班举行,有卓球赞助播出,现在,比赛开始了,是陈冠轩和陈烈鑫的决战,比赛为20分钟,也就是两个课间的时间,趁比赛还没开始,给大家介绍斯诺克的来源,台球运动很受英国人的欢迎,在驻扎印度的英国部队里很流行这种桌球,只有15个红球和一个黑球,但是他们嫌这样太无聊,所以增加了黄球、了绿色和粉色3个彩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够,又添了蓝球和棕球进去,这种玩法在英国部队中流行开来,斯诺克则是对新兵的称呼,一个名字则成为了一项运动的名称。

好的,比赛开始了,双方都剑拔弩张,时刻把球打进,陈烈鑫很沉得住气,但陈冠轩并不是这样,他显得很慌张,几下都打错了,一下,只见陈烈鑫调整好角度、力度,对准球洞一杆,进去了,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第一场结束了。

第二场开始了,陈烈鑫信心满满的把剩下的球全部打进洞,比赛结束了,陈烈鑫在这场比赛中完胜了陈冠轩,赢得了这次比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外国文学大师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但丁,意大利伟大诗人,作品《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塞万提斯,西班牙伟大作家,世界名著《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英国伟大戏剧家,作品有《罗米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等。马克思称他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歌德,德国最伟大诗人,文学泰斗。作品《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作品《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自由颂》《叶甫根尼·奥涅金》等。

雨果,法国伟大作家,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巴尔扎克,法国伟大作家,作品总名《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泰戈尔,印度诗圣,作品《飞鸟集》《园丁集》。

海明威,美国作家,作品《老人与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胸无城府的天真大师金岳霖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金岳霖是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1926年与冯友兰等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凭三本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今天小编就来分享胸无城府天真大师金岳霖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胸无城府的天真大师金岳霖

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治学严谨,在生活中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有趣之处。

金岳霖的癖好之多在朋友圈中是出了名的。他喜欢诗词,尤其酷爱清人诗词,能熟背很多清代诗人的诗词。

诗词之外,金岳霖对对联也很感兴趣,他作对联时常把朋友的名字嵌入联中,妙不可言,他甚至会用英文作对联。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自传中称赞过金岳霖的英语“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能在音调、含义、表情等各方面分辨出英语中最细微的差别”。

在绘画领域,金岳霖偏爱中国的山水画,他对山水画的布局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不过金岳霖很少收藏画,不像一些人喜欢就要占有,他经常跑到朋友的家里去看画,有时候从报纸上剪下来的画作照片也可以让他反复欣赏很多天。

音乐方面,金岳霖是京剧的行家,他家中收藏有许多名家的唱片。“文革”期间,红卫兵破“四旧”,把他的唱机抄走了,幸而唱片还留下。听戏已经形成习惯的金岳霖便时常把唱片拿出来把玩,他认为看着唱片,也仿佛听到了声音,大家戏称他爱听“无声的唱片”。“但识琴中趣,何老弦上音”,陶渊明喜欢弹无弦琴,金岳霖已经得到他“魏晋风度”的真传。

金岳霖还是一位美食家,大半生在北京的他对“舌尖上的北京”了如指掌,老北京有什么餐馆,餐馆有什么名菜,菜的特色口味他一清二楚,谁要下馆子聚餐有不清楚的问他准没错。

研究哲学的金岳霖竟然还喜欢看武侠小说,尤其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不知道对于里面那些侠客们非常不符合逻辑的飞檐走壁、内力轻功,金岳霖有没有自己的想法?金岳霖有一次给学生讲《小说和哲学》,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讲着讲着,他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说着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只跳蚤,得意地捏在手指里看。“扪虱而谈”,这也是一种魏晋风度。

金岳霖向来憎恨收礼,但是有三样东西可以例外:年历,湖南菜,大梨。走进金岳霖的房间,往往第一眼就被那些大水果吸引。他喜欢搜集大苹果、大桃子、大橘子之类的大号水果摆放在案头,尤其酷爱大梨。即使晚年腿脚不便,他也要坐上三轮车到市场上把看到的最大的梨买回家。这些水果不是吃的,是用来观察的,除非金岳霖最得意的弟子,否则很少有人得到他的“赏赐”。有时候金岳霖会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输了,就送给小朋友,再去买。

当然,金岳霖最有名的癖好还是养鸡。

金岳霖头一次养的鸡是从北京庙会上买来的一对黑狼山鸡。在他的精心呵护下,没多久公鸡已经长到了9斤4两,母鸡也超过了9斤。冬天来了,金岳霖担心它们受冻,看到书上说可以喂点鱼肝油御寒,他就用灌墨水笔的管子灌了它们一管子的鱼肝油。结果,这两只宝贝鸡很快就在窝里寿终正寝了。

后来,金岳霖又养了一只云南斗鸡。这只公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岳霖在一个桌子吃饭,他与鸡平等共餐,安之若素。偶尔,金岳霖会带着大公鸡出去溜达,引来很多路人围观,但鸡不在乎,金岳霖也不在乎。

据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有一次她接到金岳霖的一个紧急电话,让她赶快进城。原来,金岳霖养了一只母鸡,最近反常地连续三天不下一个蛋。金岳霖担心鸡难产,赶紧请东京帝国大学医科博士毕业的杨步伟过来看一看。杨步伟听了之后又好气又好笑,把鸡抓来一看,原来金岳霖经常给鸡喂鱼肝油,以至于这只鸡营养过剩,鸡蛋卡在屁股里出不来。杨步伟伸手一掏,问题马上解决。金岳霖一见,欣喜不已。为表感谢,他特地邀请杨步伟一家去吃烤鸭。

贪玩的金岳霖像小孩子一样率性天真,我行我素,因此也闹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三伏天,几位友人到金家串门,一进门,看见金岳霖愁容满面,连连拱手,说:“这个忙大家一定要帮啊。”友人不知何事,但是念及他一个独身老头儿实在可怜,便个个拍着胸脯做英雄状慷慨允诺。一会儿,金岳霖的厨师为每个人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奶……原来,金岳霖冬天爱喝牛奶,订了好多瓶,他不懂得变通,以为订牛奶也要“从一而终”,到了夏天他饮量大减,天热又容易变质,于是出现了以上这一幕。

当时牛奶还是奢侈品,也只有金岳霖这种拿着一级教授工资的单身汉才能经常消费,大家揩金岳霖的油,几天后又来喝了一次牛奶。幸有一位好心人知道后,告诉他牛奶订量可以自己做主,冬天多订,夏天可以少订。金岳霖听完后大大佩服,称赞他:“你真聪明!”

金岳霖虽然像孩子一样天真,胸无城府,但是有些事绝不单单是“天真”两个字可以衡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幽默哲理小故事表演大师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

等到徒弟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正因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能够透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徒弟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必须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用心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能够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刻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专注造就大师作文800字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专注是航帆,驶向成功彼岸;专注是钥匙,打开未来之门;专注是一杯水,在炎炎荒漠中,总能带来希望。

陈身省说:“别的都不会,只好学数学。”终成为数学大师。黄永玉说:“别的都不会,只好作画。”终成为画坛巨擘。所以,专注造就大师。

在孔子眼里,人生来都是一样的,只是经过后来的发展而产生了君子与小人之别。所以孔子这样回首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君子与小人的差距也只在有无专注的去做一件事。王羲之水池练字,终成一代名师;蒲松龄路边摆茶,只问一事终著《聊斋志异》;马克思博览群书,精通数国语言,竟成《资本》宏论。如果说人生是一张纸,那么专注就为这张纸添上了最美妙的一笔。所以孔子是对的,他用专注告诉世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大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看到了王羲之的专注,蒲松龄的坚守,马克思的成功。所以,专注造就大师。

当今社会,多元化,全球化日益明显。就像一股潮流以不可抵挡之势袭来。在这种趋势推动下,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高专业化人才,是跨国企业的宠儿。这类人的双手往往掌握着企业的命运以及世界的未来。因此,这些人被尊称为“大师”。他们的实力令人叹而观止。然而,这堵坚不可摧的“实力墙”背后,却一次又一次专注的付出,充满了一个个为了一个目标跌倒又爬起的勇气。

再看看那些非精英人士,对于一件事会有什么态度呢?邯郸学步的故事告诉我们,不专注的后果只能一事无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终究无法成为精英,因为他们关注的太多。反而弄巧成拙,致使努力地结果只是原地踏步,碌碌无为。所以,专注造就大师。

专注是衡量大师的尺度,专注是大势所持有的品质。所以,专注造就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第九则,两位大师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这两位大师,一位“从文”,一位“钟书”。如果说他们之间还有什么联系,那就是他们还同在一个小区住了20年。同一个小区的,又认识,应该交往频繁吧?但事实是,他们只互相串过一两次门。

但他们又不是完全没有交往。春天,沈从文会拿上几包湘西的新茶和春笋,放在钱钟书家的门前台阶上,回来打电话告诉他开门自己拿……很奇怪吧,但仔细想想,又不奇怪,这就是传说中的君子之交。

他们也有过共同出面应酬的事情。一天,他们去宾馆看望一位20年没见面的老友。老友赴宴去了,等了一小时才回来。说:他左边坐着谁谁谁,他坐在谁谁谁右边,就3个人,上了一桌子菜。

那谁谁谁,当然是位名人,否则不会特意说出来。沈从文坐不下去了,望了眼钱钟书,说:老钱,走?钱钟书说:走。他们从宾馆出来,怅怅的,一言不发,各自回到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厨艺大师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屋子里边,住着我我那平和的外婆,里边时不时地散出饭菜的香味,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快蹦出来了……

进到屋子里,总能望见那一盘盘虽不精美,却很地道、质朴的菜。厨房里总能闪现外婆忙碌的身影,她不断地进出着,为我们送来菜肴,她自己却添了一分麻烦。

傍晚,夕阳缓缓地洒了下来,落在小树上,树的背影变长了;降在小屋上,屋顶的色彩变多了;靠在门口边,人的身影变稀了……门外响起小鸟的歌唱声,是在为这暮色欢喜着吗?

待菜上齐,我们终于可以开动了!我手中的碗筷蠢蠢欲动,我夹起一片藕片,往嘴里塞着,发出清脆的咀嚼声。藕片的味道在我嘴里游荡着,甚至还拉出了丝。我的碗里放满了各种美味的食物,让我不知从何下口。碗中那一粒粒晶莹饱满的米粒早就不见了踪影,都被我塞到肚皮里去了,外婆只好为我再舀了一碗饭。我还盛了一碗番茄汤,外婆的番茄汤与别人的不同,外婆的番茄汤蛋是蛋,番茄是番茄,不像别人那样糊在一块,都看不清了;她的汤不酸,口感适中,不咸也不淡,恰到好处。我舔了舔嘴角,肚子满足极了,嘴里发出幸福的饱嗝。

夕阳落了,月儿姑娘慢悠悠地升起来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抚过每一丝土地。

外婆在我心里永远是厨神,那个位置,没人能替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心中的民国大师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425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是父亲告诉我儿时他总哼唱着你写的歌词哄我入睡,也许是我长大后偶然看了关于你的传记,也许是我自己也如同你般是个多情善感的人……我对于你的热爱与日俱增,你在我心中,音容笑貌日益丰满润泽。你,就是我心中的大师

1941年那个滴水成冰的日子,你的好友许幻园在大雪中来到你的家门外,对着屋内的你喊:“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后会有期!”挥泪而别。你看着大雪中萧瑟的身影,茫然而怅惘地伫立了一个时辰,心中不舍,痛恨这糟糕透顶的人间世。回屋后,你在泪眼朦胧中写下这篇20世纪中国最美丽的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篇歌词是那个时代的美丽幻影么?那个黑暗而压抑的时代,新旧激烈冲突的时代,却又大才辈出的时代!生活在那个大时代的你,令我扶颊长叹,心神往之。

8岁的你,正式拜常云庄先生为师,攻读《四书》《孝经》《毛诗》《左传》《尔雅》《文选》等,同时学习书法、金石等技艺。13岁读《尔雅》《说文》等,习训诂之学。15岁读《左传》《汉史精华录》等。是年诵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句。17岁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诗词,兼习辞赋、八股。喜读唐五代诗词,尤爱读王维诗。又从津门书印名家唐静岩学篆书及治印,并与津门同辈名士交游。而后你又负笈游学日本,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这样的学习经历,铸就了你极为深厚的国学和西学基础!

你和那个时代很多热血的年轻人一样,对这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充满忧患之情!年轻、充满蓬勃生命力的你,向往维新变法,思想激进,热血爱国。你反串出演《茶花女》博众人关注,接着成功排演《黑奴吁天录》,影响了一大批和你一样热血激进的年轻人,但不久便遭到当局禁演。

令我有时候不由猜想,是否这时候便埋下了遁入空门的的种子?

34岁的你在"浙一师"教音乐、图画。令学生惊奇的是,你的国文比国文先生高,你的英文比英文教师强,你的历史比历史先生更有研究。你是书法篆刻家,又是话剧的鼻祖。你为了上一小时课,而以数倍时间去准备,为了极经济使用上课的五十分钟,凡需板书的部分都预先写好。遇有学生犯过失,从不当面训斥,而是过后叫至房间里,和颜悦色地开导。这样好的先生,到哪里去找!

1918年,你年仅39岁,却在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为僧。你的师父了悟和尚给你取了法号“弘一”。这样博学多才、热血爱国的你,却在伟大的“五四运动”来临前夕,斩断了所有世俗恩怨,放弃了你曾经热衷的话剧、油画和西方音乐。留下满地地因为震惊而掉落的眼球!

惹尽风流倜傥的你,从此潜心研究佛法。

你到徒弟丰子恺家去,总要摇一摇坐的竹椅。你告诉狐疑的徒弟说:“里面可能有虫子,我让他们跑走,以免被我压死。”年过六旬的你去泉州说佛法,赴了几次应酬宴会,因一个小女孩称你是“应酬和尚”,于是便不再去,认为她说得好。

你在圆寂之前,非常的平静安详,作佛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相不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丰子恺说你:“做一样,象一样。”少年时做公子,象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象个风流名士;搞话剧,象个演员;学油画,象个美术家;学钢琴,象个音乐家;办报纸,象个编辑;当教员,象个老师;做和尚,象个高僧。

我眼中的你,真的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恃才傲物,却如此洒脱从容。你是那个血与火的时代的一枚纯净、优雅而超脱的音符,勾起了多少人的迤逦的情思,牵连起多少人高山仰止的目光。回眸远望你的身影,吟哦着你的话:“一花一叶,孤芳致洁。”致敬,我心中的民国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师的弯腰

全文共 2101 字

+ 加入清单

法国著名画家亨利·卢梭,小时候生活在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他的父亲是一名铁匠。父亲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便经常传授他一些打铁的知识。

卢梭进入学校读书以后,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他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作画,而不是打铁。

每每放学回家,他几乎满脑子都想着绘画,即便是在给父亲做帮手的时候,他想着的是怎样把飞溅的火星画出来,或想着的是应该怎样把客户的笑容画出来……

为此,卢梭耽搁过许多父亲安排给他的工作。有一次,卢梭因为绘画忘了给火炉加煤,等父亲回来以后炉火已经灭了,父亲大发雷霆,不仅把卢梭重打了一顿,还把卢梭的画笔和画纸都扔进了门口的玉米地里!卢梭没有哭,没有喊,他只是在完成了父亲安排的任务之后,悄悄地跑到外面,弯腰捡起了画笔和画纸。

毕业后,为了糊口,卢梭成了一名乐团小提琴手。虽然,他的小提琴拉得不错,但他更喜欢绘画,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拿出画笔和画纸。时间一长,乐团老板终于发火了,把他的画作和画笔统统扔进了垃圾箱,还警告他如果再画画就解雇他。卢梭没有争辩什么,只是在老板离开之后,弯腰从垃圾箱里把画笔捡了起来。

几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卢梭进入了巴黎海关工作,还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卢梭简直如鱼得水,把办公室当成画室。最终,他的上司忍无可忍,把卢梭的画笔画纸全都扔进了垃圾箱,并解雇了他。卢梭似乎已经习惯这种遭遇了,他没有解释,没有央求,而是再一次弯腰从垃圾箱里捡起了自己的画笔,安静地离开了办公室……

卢梭失去了工作,却拥有了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两年后,卢梭举办了平生的第一次画展,所有的参观者都被他的画作打动了,亨利·卢梭这个名字也一夜之间街知巷闻。

经过多年的努力,亨利·卢梭最终成为了法国甚至是世界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我有过三次弯腰的经历,都是为了捡起被人扔掉的画笔,但我的弯腰不是妥协,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与命运的抗争,一种对梦想的坚守!”1890年,亨利·卢梭在完成《我本人·肖像·风景》的时候,曾在日记本上写下过这样的句子。

难民营走出“阿拉伯偶像”

这是一个励志故事。

不到24岁的穆罕  默德·阿萨夫是加沙罕尤尼斯难民营的难民。为了能参加泛阿拉伯国家的选秀大赛“阿拉伯偶像”,离开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加沙为自己找出路,他偷偷溜出加沙到了开罗,又辗转黎巴嫩去参加海选。然而,由于加沙被封锁而延误,当他抵达贝鲁特时,报名已经结束。

绝望的阿萨夫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最后决定翻墙进入选秀所在的宾馆,但组委会依旧维持原来的决定。另一位参赛的巴勒斯坦人听到了他的声音,把名额让给他,并告诉他:“我知道我到不了最后,但你能。”

最后的结局很美好,阿萨夫战胜了来自埃及和叙利亚的两名决赛对手,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阿拉伯偶像”冠军的巴勒斯坦人。

这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热议的话题。由于时差原因,“阿拉伯偶像”的直播时间是北京的凌晨,但我八十多岁的父亲每次都会不经提醒就守在电视前。他是一个老难民,经历过1948年那段屈辱的岁月,从故乡巴勒斯坦逃难到叙利亚。

他对阿萨夫的喜爱,与其说是一种支持,不如说是找回了一种久违的归属感,一种对于失去故乡的情愫。

老人的这种执着也感动了从未涉足巴勒斯坦的4个孩子。对于他们来说,祖国通常只是一个名词,在填写各式各样的申请表时常被用到。

孩子们拼命拨打国际长途给阿萨夫投票,相信在这个时间,在欧洲和美国、智利、阿根廷、圭亚那等等国家和地区,有着无数和我状况相同的巴勒斯坦家庭。

阿萨夫的成功让别人知道了巴勒斯坦人不只会搞政治、搞游击队,他们也有能力在不同的领域大显身手。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艺术,甚至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他们还有着其他民族没有的东西,比如监狱文化。

以色列监狱里的巴勒斯坦政治犯以绝食要求狱管为他们提供“阿拉伯偶像”的直播信号。在写给阿萨夫的信中,他们给出了史上最壮烈的支持——“你一定要加油,我们都在为你掉肉。”

在社交网站上,阿尔及利亚人给阿萨夫留言:“我们全家昨天都没有做菜,大家全部在看你。在这个周末,你就是我们的大餐。”

巴勒斯坦人的艺术作品反映现实,压抑的生活和以色列持续的占领给他们带来了灵感,但同时他们也通过音乐表达对和平的追求。

1988年出现在一张标志性照片上的投石男孩Ramzi Aburedwan,长大后成了为和平奔走的游吟诗人;3个以色列阿拉伯青年组成的饶舌组合DAM,唱出了《谁是恐  怖分子》《我需要自由》等代表巴勒斯坦人心声的歌曲,传遍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和许多欧美国家。

更多的巴勒斯坦人发现,音乐是比石头更有效的武器。2009年初,在遭受以色列近一个月轰炸的加沙,人们唱出了《我们不会倒下》(We Will Not Go Down),告慰一千四百多个亡灵。

对于三代难民的巴勒斯坦人,上一代是痛苦的一代,他们亲身经历了失去家园的浩劫;我们是失败的一代,身在海外,对民族和国家的支持有心无力;而接下来将是模糊的一代,他们对未来不确定,对过去又不甚了解。阿萨夫成功地成为了一个符号,让三代巴勒斯坦人统一起来,把持不同政治理念的巴勒斯坦人、组织以及派别统一起来,同时也在阿拉伯革命这个大环境下,把所有支持民主自由、渴望公平正义的阿拉伯人统一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品读文学大师莫言——读《我的高密》有感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我抱着完成作业的态度去买了莫言的《我的高密》。买回来了就放在那,动都没动,因为听名字,不觉得有什么好看的,但我却大错特错了。

我是被那本书的外表所吸引的上面写着:这本书是我与这对夫妻的友谊的见证,当然这本书里也有我的童年、梦想、以及我半生的足迹。我想着,莫言大师在童年经历了什么?他有着什么样的梦想?我怀揣着这些问题走进了记载了莫言大师大半人生的《我的高密》。

童年的经历

莫言大师的童年时贫穷的。莫言在一个家里有十几个老老小小的中农家庭里成长着。由于当时家庭太贫困,他只有去挖野菜,捉蚂蚱吃,冬天更是要去啃那树的皮吃。不过最佩服他的是,他捉的蚂蚱比别人要多好多。这是因为他找到了一个诀窍,在捉蚂蚱时,蚂蚱总会逃掉,就算在后面蚂蚱也知道。莫言就发现了这个就觉得这肯定与蚂蚱的味觉有关。捉蚂蚱前,便用草汁涂在手上,这样蚂蚱就容易抓了。

从这件事中我懂得了,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你会发现许多秘密,写作也应这样,将周围与文字联系在一起。我想莫言也就是有着这样细腻的观察,才能写出如此深入人心的文字吧!

梦想的存在

莫言大师在童年就有着文学梦,从小就四处借书,在二哥哥的拳头下吃了不少苦,躲在草丛中看书也吃了不少苦,被叮的满身是包也受了不少苦,最苦的是那次去看二哥偷偷藏起来的书被马蜂蛰的满头是包,都肿的不成样了,二哥怕被母亲责罚,还叫他去跟母亲讲是他上厕所不小心弄的,这样就把书借他看完。但最终二哥还是骗了他,那本书终究没看到。由此可见莫言对于文学的热爱是多么的深厚啊。

上学了莫言对于文学也是无比热爱,特别是他的作文写的出奇的好。但因为得罪了老师便被取消了资格去上中学,他童年的求学路、大学梦也从此告了一个段落了。

在莫言大师的亲身经历下,我明白了我们应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在被通知取消上中学的资格时,莫言大师是多么的悲伤他当时心里是多么的落寞,自己心中的大学梦破灭了。长大了本可以继续完成学业,却因为文化大革命,而断送。莫言本以为自己没有机会了,但在他的努力下最终仍取得研究生学位,虽然中间有许多坎坷但我们只要不放弃,便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莫言大师从小经历种种磨难吃不饱、穿不暖却依然刻苦,我们现在没有那磨难,只有好的物质条件。在家中父母一直把我们当做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伺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什么资格不去好好学习。

我们应追寻着梦想永不言弃。向莫言大师那样刻苦,热爱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幽默大师萧伯纳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萧伯纳,爱尔兰作家,后移居英国。一生著作甚丰,共写剧本五十余部,小说5部和其他多种著作。曾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他不仅是位天才作家,还是位出色的幽默大师

20世纪,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美丽动人,仪态万方。她曾热烈地追求萧伯纳。她在给萧伯纳的信中说:"若是我俩结为夫妇,生下的儿女,有我美丽的仪表,而有你睿智的头脑,那该多妙!"

萧伯纳在回信中,幽默地写道:"如果生下的孩子仪表像我,头脑却像你。那该有多糟!"

萧伯纳有一次在街上散步,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撞倒了。那小伙子一边扶起他,一边向他道歉。萧伯纳用手拍掸拍掸身上灰尘,然后慢条斯理地对那位小伙子说:"你的运气真不佳,要是把我撞死了,那你可就要扬名四海了。"

萧伯纳体形很瘦。在一次宴会上,一个肥头胖脑、大腹便便的富翁与他开玩笔:"哈罗,萧伯纳先生,我一看见你,就知道现在世界上正在闹饥荒。"

萧伯纳当即回答:"我一看见你先生这副模样,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茺的原因。"

萧伯纳名气很大,拚访的人很多,有一次连英王乔治六世也去访问他。寒暄以后,两人话不投机,很快也就无话可说了。而英王迟迟没有离去的意思。萧伯纳又不能对国王下逐客令,只是不停地看怀表。英王也就不得不告辞。

事后,有人问萧伯纳,喜欢不喜欢乔治六世。他风趣地说:"在他告辞时,确实使我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北非成名的战术大师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隆美尔是一个天生的军人,在他心目中荣誉和国家是至高无上的,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一定可以战胜任何困难。隆美尔抱负远大,在自己的卧室和办公室里分别悬挂着弗雷德里希二世和拿破仑的肖像。他曾对妻子说:“作为军人,永远应该以拿破仑为榜样,他曾经征服整个欧洲;而作为德国军人,我应该永远记住弗雷德里希二世给德意志人民带来的辉煌和荣誉。”希特勒的上台,使得德国重新走上军事扩张的道路,隆美尔的雄心壮志有了施展的舞台。然而,上天可能在有意磨炼隆美尔的意志。虽然在1934和1936年,隆美尔曾几次与希特勒会面,甚至到他身边任职,但却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历史的车轮转动到1937年,一本书改变了隆美尔今生的命运。美国名将巴顿曾将其反复阅读,认为“每个军官都应该看看这部书”,它就是隆美尔的代表作《步兵攻击》。“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是隆美尔贯彻始终的军事思想,这在《步兵攻击》一书中有很好的体现。“进攻、进攻、再进攻”的战术思想与希特勒的霸权野心不谋而合,因而受到他的极大赏识。隆美尔从上校一跃而成为少将,在德国国内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指挥第七装甲师取得了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他的军队被英国人称为“魔鬼之师”,隆美尔本人也晋升为中将。然而让隆美尔成为纳粹德国名将之花的并不是欧洲战场,而是广袤的北非沙漠。此时的北非战场,英军占据绝对优势,意大利军队节节败退。希特勒当机立断,将力挽狂澜的重任交给隆美尔。1941年2月11日,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到达北非,这里成为他造就辉煌军事生涯之地。隆美尔非常赞同19世纪普鲁士战略家老毛奇的论断:“在战术胜利面前,战略哑口无言。”他也因而被当时以及后来的军事研究者称为“战术巨人”,卡扎拉会战将他的这一特点显现得淋漓尽致。此役,隆美尔采取了借鉴杠杆原理的“进攻力学”战术,一举打败了兵力占优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并向埃及挺进。此后,隆美尔又打败英军,受封元帅衔,英国人也送给了他“沙漠之狐”的绰号。隆美尔在北非战场力挽狂澜,在世界战争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他带到人生的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说推荐:大师和玛格丽特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经典小说的价值意义是无限大的,因为有了这些经典小说,我们的思想才能得以一次又一次的升华,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小说推荐:大师和玛格丽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多人认为《大师与玛格丽特(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是二十世纪最好的俄语小说。有些说法认为《大师与玛格丽特》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布尔加科夫从1928年开始写这部小说,但在1930年三月,当他得知自己的作品Кабала святош被禁时,将《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手稿销毁(据布尔加科夫本人回忆,是在火炉中烧毁)。1931年,他又重新开始写《大师与玛格丽特》,至1936年基本写完。三稿完成于1937年。在他的妻子的帮助下,他继续修改作品,直到死前四周。他的妻子在1940到1941年间完成了修改。

1966年,本书的洁版(12%被删去,更多的地方被改动)才第一次出版。被删改的章节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地下流传。1967年,法兰克福的一位出版人在此基础上出版了较完全的版本。在苏联,第一个完全版本出版于1973年。

这部小说中文又译作《撒但起舞》,故事有三条主线:首先是以外国魔术师沃兰德身份出现的撒但,带着他的随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会直立行走说人话、暴力倾向严重的大黑猫),来到莫斯科,加入了一个年轻诗人“无家汉”和一个莫斯科文联官员的谈话,预言了官员的死亡,随后将莫斯科文艺圈搅得天翻地覆。“无家汉”被送入了精神病院,在那里他遇到了大师。大师由于写一篇关于彼拉多和耶稣的历史小说时产生了精神异常,焚毁了手稿,离弃了爱人,最后被关进精神病院。

第二条线讲大师的爱人,玛格丽特,被撒但选中作为当晚魔鬼舞会的女主人,为此她得到了超自然的能力,裸体飞行在俄罗斯上空。在飞行中,她肆意捣毁了一个批评过大师的文艺评论者的家。最后撒但答应实现玛格丽特的任何愿望,玛格丽特要求将大师解救出来,并从此和她生活在贫穷和爱情中。撒但转而决定将大师和玛格丽特都带走,当次日太阳升起,莫斯科陷没在一片火焰中,他们飞翔离开。

第三条线讲耶稣受难当天,他和彼拉多之间的对话,以及对当时真相的探求和描述。这条线开始于开篇时撒但与文联官员的对话,时隐时现于大师的手稿,并有大段直接描写和复杂的对哲学、神学、人性的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象棋大师作文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所住的小区里,一提起这个名字,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张大爷。张大爷的棋艺不仅精湛的无人能比,而且他做的好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谁都不无竖起大拇指,啧啧赞叹!

夏天暑假的夜晚,群星闪烁,婆娑的月影投在高大的住宅楼上。树上的蛐蛐也为这一幅静谧的画面填上伴奏。晚饭后行走在散步,成了我和爸爸在这个漫长假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爸爸总是神采飞扬的出去,原来爸爸遇见了一位“高人!”就是刚搬来不久的张大爷了。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象棋已经不是一种普通的艺术了,对于像我爸这样的象棋爱好者,已经寥寥无几了。今日好不容易遇到了象棋“余党”,怎能不兴奋不已?爸爸便与张大爷约好,晚饭后一起到棋牌室“杀”几局。

两个人坐上棋桌,颇有君子风范。虽说规定是红方先走,但二人还是谦让了半天。最后还是让爸爸先走,爸爸虽说谦让万分,可真正却毫不相让。先下了一个“当头炮”,之后张大爷捋了捋几乎全白的胡子,右手当即举旗,“啪”的一声,一颗棋子落定。爸爸一看,目瞪口呆。张大爷巧妙地运用迂回战术,把爸爸打的一败涂地。“唉!”爸爸长叹一声。收回来旗子,就这样,第一回合,张张大爷胜了。

这时,夜已经深了,几只小虫飞过的“嗡嗡”声音都能听得见,最多是兴致高涨了,放象棋的声音会传出来。俗话说:“观棋不语真君子。”所有的人都安安静静,顶多只是配合着局势。代替下旗者,变换一些时而紧张时而舒展的表情。爸爸下的越来越紧张了,张大爷的棋子步步紧逼,如同战场上战争的两方,静中,却蕴含着无限的硝烟烽火。虽然悄无声息,但是却有在双方的谋略与智慧。那一颗颗棋子,就如同一个个兵将,驰骋在战场上。爸爸的棋,始终下不过张大爷,输的一败涂地。

此时,对弈的人,一方是张大爷,而另一方,每日换一个,但结果都和我爸一样——全输了,而且输的惨不忍睹。原来张大爷,是在他之前所在的所有社区蝉联了四届的象棋冠军!无人能撼动他的宝座,不愧为“象棋大师”。

我一直认为张大爷很年轻,不超过50岁。要不为什么他冬天为我们扫雪,秋天和清洁工买一起扫落叶。夏天给在外面的花草浇水,春天和年轻人一起植树……在一次偶然中我知道张大爷已经六十五岁了,是不是象棋陶冶了他的情操使他看起来很年轻呢?是不是有一颗乐于助人,胸怀宽广的心呢?这位平凡的张大爷,这位热心的张大爷,这位象棋大师,这位远近闻名的象棋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建筑大师与中学生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一海滨城市,又一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这是设计师约翰先生的精心之作。汤姆是位在校的中学生,一天,他来到约翰设计的大楼下,对主楼轻薄的构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汤姆一回家就从电脑里调出了该楼的资料,在惊叹之余,他突然发现,这幢大楼的迎风面,正好落在三角形的棱边上,但强风碰上棱边,势必会改变方向而产生旋转,这时单薄的墙体,正好是受力最大的区域。他把自己的发现写了封信,寄给了约翰先生。

收信后约翰用电脑进行了风动的模拟测试,结果汤姆的推测完全正确。

约翰不愧为一流的设计师,在短期内,他居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当一块重达数十吨的预制构件吊上楼顶时,约翰悬着的心也随之落地了。他独到的方法,不仅一举解决了大楼的安危,还翻开了建筑史上防风抗风划时代的一页。

汤姆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可贵的是,他却偏要不自量力地去思考大厦的设计。作为大师的约翰,完全可以因自己的“面子”,将汤姆的信置之脑后,但正是那种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使他翻开了建筑史的崭新篇章。这种现代人格的完美结合,时常能创造奇迹。因为许多时候,社会的进步正是靠这种魅力推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