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乞巧节的传说作文【最新20篇】

大家对春节了解有多少呢?下面小编收集了乞巧节的传说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291

作文

747

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在饭厅快快乐乐的吃着粽子,

我突然问爸爸:“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呢?”爸爸说他也不明白,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明白。于是,我只好自我去翻书查找。

相传在古代,楚国谋士—屈原深受楚怀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渐渐不用他了,屈原见自我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悲愤不已。有一回强大的秦国派人找楚怀王议和,屈原看出这是秦王的阴谋,便去劝阻楚怀王,没想到楚怀王不但不听他的,还将他驱逐出都城。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关机牢房里,三年后因忧郁成疾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后,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国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劝说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遥远的汨罗江边。之后亲王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明白了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因不愿做亡国奴而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里,

之后百姓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面投放粽子和鸡蛋,期望江里的`鱼不要吃屈原,还把船装扮成龙的样貌在江面上划来划去以便驱赶水怪。从此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喔,原先端午节是这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美国动漫魔弦传说观后感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烦动画片到最后沦入大团圆合家欢的套路,而本片不可救药的跌入了这种套路。并且它还犯了其他烂片常犯的错误:反派弱鸡,且超级爱讲话。我真的很厌恶话多的反派。除了反派啰哩啰嗦给主角提供可趁之机,难道编剧想不出其他办法让主角反败为胜了么?

不过幸好除此之外,影片其他方面可看性都还可以:

1、日美结合

日本动画的诡异,美国动画的阳光,结合得非常好。

日本动画片的思想往往很阴暗,看多了之后,再看新生代代表新海诚的片子就会觉得很空,只是画面好看而已,内容比较匮乏,无非是一些生活片段,在思想上无法与前人比肩。但是无论是新生代还是老生代,日本动画一直有线条粗糙、表情僵硬、动作不灵活等毛病,就算是画面精益求精的新海诚,也只是静态美,动起来就没什么生气了,我很不喜欢这种美。

美国动画就不一样,每一帧都充满了活力,极富节奏感。二者一结合,片子就好看了起来。

2、子弑父的反伦理剧情

任何一种新秩序的建立都需要推翻父代的统治,子弑父的故事在中国帝王家里经常上演,作为曾经的附属国,日本也不例外,只不过日本传统文化保护的好,所以他们依然能拍出原汁原味的故事来,而我们历经五四和文革的洗劫,文化大断层,现在的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理解局限于教科书和百家讲台,而官方的宣传口径肯定避开了那些阴暗的和不利于自己统治的东西,类似于子弑父这样的事情,肯定是春秋笔法,语焉不详,而其实只有从这些细节里才能看出当事人的所思所想,也就是人心。没有人心,历史就是一些冰冷的铅字。我们的历史就是冰冷的,体现在动画片上就是拍了这么多年还是只有一只猴子。

3、美式节奏

虽然好莱坞的动画,尤其以迪斯尼为代表,往往会沦入合家欢的庸俗套路,但他们的过程戏拍得很棒,尤其节奏感,把握的很好。我不止一次在这个公众号说起过《马达加斯加3》这部动画片,因为它的每一道剪辑都和汉斯季默的音乐的节拍对应的严丝合缝,所以片子非常动感,非常鲜活,妙趣横生。在《久保》这个片子里,美国人为东方的武打注入了一定的节奏感,所以观看的时候有一种微弱的律动。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日式武打讲究的是速战速决,节奏感太强,美式元素就喧宾夺主了。

4、剧情包袱的层层揭开

这个片子线索铺陈的不错,每隔十几分钟就解开一个包袱,在一个烂俗的故事框架之下,编剧尽其所能的引诱观众一步一步看到结尾,但是当所有包袱都解开了的时候,让人有一种失落感,这种失落感就是我说的,又沦为一个套路感极强的happy ending。

综合而言,本片视听9分,故事4分(我对美式合家欢套路的厌倦,和对话痨反派的厌恶),另外给8分给文化方面的元素,综合7分,尚可。当然,如果你是鲁妮玛拉、查理兹塞隆、马修麦康纳或者拉尔夫法因斯任何一人的粉丝,那么你肯定也是不会错过的,他们为本片献上了很棒的配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情人节的传说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2月14日是情人节。今天它被人们作为情侣的节日来庆祝,给的糖果、鲜花、或其他礼物情侣之间的爱。情人节起源于不同的传说,我们找到了多年。

在罗马表示,它向St.Valentine起源于5世纪,天主教主教。

八百年情人节,前罗马人曾在2月中旬练习异教庆典纪念年轻男子成人礼的卢帕克斯神。这项庆典的特点是进行抽签,让年轻的男子从盒子里抽取十几岁少女的名字。通过这种方式分配给每一位年轻男子的女孩将是他那一年的女伴。

为了的异教徒的节日。罗马教皇盖拉西厄斯命令彩票活动必须一个细微的变化。年轻女性的名字,而是框将包含圣徒的名字。男性和女性被允许从盒子里,和游戏是模仿方式的圣德鲁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不用说,罗马的许多年轻人不太喜欢这种规则的改变。

来代替异教的卢帕克斯神的教会寻找一位更适合的爱的守护神来代替他。他们发现一个适当的选择在情人节,克劳迪亚斯王Valentine是斩首3。

克劳迪亚斯王坚信已婚男人是无用的战士。所以他在他的王国内禁止结婚。但是情人节会秘密嫁给那些来找他的年轻人。当克劳迪斯发现情人节时,他第一次尝试将他异教信仰。但情人节逆转的策略,而不是将克劳迪斯。当他失败时,他是用石头打死,斩首。

在情人节被囚禁的日子里,他爱上了盲人他的狱卒的女儿。他对她的爱,他的伟大的信仰,竟然奇迹般地治好了她的眼睛在他的死亡。他被带到他去世之前,他签署了一份告别消息给她,“从你的情人。”这句话用在他的一天。

虽然抽签得女人的活动已经被教会禁止,2月中旬假日纪念St.Valentine罗马的男人依旧利用寻求女人的爱情。它变成了一个传统的男人给的他们钦佩的感情手写消息,包含瓦伦丁的名字。

另一个情人节是一个意大利主教住大约在同一时间,公元200年。他被监禁,因为他偷偷已婚夫妇,与罗马皇帝的法律。有一些传说说他是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元宵节的传说作文赏析

全文共 1826 字

+ 加入清单

点彩灯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传说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袁世凯与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xx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元宵节的传说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1清明节的传说作文400字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刚过了清明节,那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就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 ,流下了眼泪。

在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这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这一天就被命名为清明节。

这就是清明节的传说,一个悲惨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幸福也许只是一种传说高中优秀作文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近来总喜欢一个人独处,或者胡思乱想,或者翻看积累下的书籍,更多的时候则是在网吧玩游戏和看电影。总想不受打扰地去想念一个人,可是想来想去,就会让自己思绪混乱,心情随之低落。

思念也许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药,也许是一把无法解开的绳索,让人无药可医,让人无力解脱。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要喜欢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让自己的付出看上去毫无意义。时光总是虚度,却换不回来一颗能回心转意的心。

也许感情的世界本来无公平可言,付出理应得不到回报,只能让爱情的傻瓜一步步陷进去;奇迹只是骗人的谎言,让丢了心的人守着这个谎言痴等下去。

本以为爱一个人可以做到不管她的任何反应,只是一心爱下去就行,“爱或不爱,与你无关”。可是亲身临之,有谁又能真正做到呢?也许只有《鹿鼎记》里的那个苦守陈圆圆二十三年的“美刀王”胡逸之吧。爱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注定就是自私的,而我也不能免俗。

不知道自己喜欢她什么,或者说她身上什么东西引我入迷。可是昨晚当她喝醉的时候,我从未如此担心过一个人,怕她受到一点一滴的伤害,怕她有一丝一毫的难受。可是她的反应让我知道,我们之间虽然触手可及,但是中间似乎有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也许正如她所说“咫尺天涯的距离就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吧。

我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坚持,这与其说是执着,还不如说是自己内心深居的懦弱体现。总是在想她没有错,有谁会对没有感觉的人示爱呢,那样对她对我都不公平。也许她会感动,但不会被感化吧。

每个选择也许都是一场赌局,所以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嗜赌天性。而我这个并不出色的赌徒,取出自己所有的幸福赌注,孤注一掷地压在了一个赢的概率很小的感情赌局中,输掉的不仅是自己的感情和认知,还有不会再来的光阴。

“等待戈多”,把一个不存在的符号当成守候对象,期望他的到来能让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也许不会是她苦苦等待的戈多,至多算是那个帮戈多捎信的孩子,给她带去不切实际的希望,让她徒增烦恼。而我呢,苦苦的追求无非是为了用余生去了解和陪伴一个自己认为值得去这样做的人,不求天天在一起,只愿能每时每刻都知道她在我心里。

这个关于幸福的任务太难了,让我无法完成。幸福也许只是一种传说,我永远都找不到……

[幸福也许只是一种传说高中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腊八节的传说

全文共 4502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

腊八粥的传说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 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八粥各地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 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 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 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 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 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 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 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 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 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作文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怪兽的传说》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有一棵树冠簇密的老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棵老树成了死亡的禁区,因为森林里有个谣言传了开来:不管是谁,只要一靠近这棵老树,立即就会遭到飞来的横祸。

渐渐地,森林里谣言四起,这些谣言一个比一个更可怕。大体上都是说森林里出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妖魔,它会给所有的动物带来巨大的灾难。

鸟兽们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但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它们只得去向足智多谋的老狐狸求教:“狐狸先生,您是我们当中最聪明机灵的一位,现在大难临头,我们谁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只好恳请您老人家亲自出面,悄悄地打探一下,看看那棵老树附近究竟住着什么怪物。”

狐狸受到大家的恭维,自然是得意非凡。不过,尽管它爽快地答应了大家的要求,但要叫它用自己的生命去为大家的利益冒险,狐狸是不会答应的。这只毛色火红的滑头灵机一动,决定让自己的朋友、好奇心很重的喜鹊去那个鬼地方看个究竟。

头脑简单的喜鹊兜着树梢飞了两圈,发现有两点火花似的东西在密密匝匝的叶隙间闪烁,还听见一阵鼓动翅膀的声音。喜鹊差点吓掉了魂,赶紧飞回去向狐狸报告。

狐狸把森林里的乌兽都召集起来,大声地对它们宣布说:“朋友们,不好了,大难临头了!我们的林子里出现了一种名叫‘丘达’的凶兽。目前为止,尽管还没有谁亲眼看见过它的獠牙,亲耳听过它那吓人的吼声,可我要告诉你们,我是绝不会去冒这个险的。我也请你们也不要去了!”

狐狸说完后就搬家了,它再也不愿住在这片林子里。别的鸟兽们都吓得噤若寒蝉,很快也跟着搬走了。

其实,在树冠深处筑窝的,是林子里的老住户———雕鹄。它蹲在树枝上,目光如炬。它对鸟兽们的举动感到莫名其妙,只是一阵狐疑,以为森林里的鸟兽都死绝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亲自实践,方能了解事情真相,否则可能损失更大。

人类社会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一则毫无依据的谣言往往搞得整个地区人心惶惶,动荡不安。谣言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心理的弱点:

其一,好奇的心理。几乎所有谣言都是稀奇古怪的。什么古井里出现蚊龙,菩萨流下了眼泪,树林中出现了怪兽等等。于是,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就争相传播,成了谣言的义务宣传员。

其二,从众的心理。一听到大家都相信,都在传,也跟着仿效,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谣言的传声筒。

有道是“沉默是金”,对付那些小道消息,最好的办法是充耳不闻,一笑置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樱花的传说高中生作文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女主人公英子自幼和中国的传统女性一样,整天只能对着院子里的四面墙壁发呆!除了偶尔被家人派出去应酬,她几乎没有孤自一人跨出门槛半步。所以当他第一次见她时,便把她形容成笼子里的金丝雀,偶尔一天忘记关上笼门,被关习惯的她依旧不敢探出头。

那天她依旧被派出去到富甲一方的松田家去应酬,说是去给松田祝寿其实是为了能谈成生意而已,拉上英子,只不过是想凭女儿来打动松田只要和巨富头拉上关系,从此他们家族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英子那天由于出门前打破了一个杯子被父亲训斥了一顿,在加上被父亲当做商品一样送来送去,心理受了气,又不好发作,只得在那狠很的生闷气。她也没少过和母亲诉苦,可是在那个男子主义的时代作为母亲的也只能看着她被使来换去。想到这些,她简直不敢想以后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管她强忍住,但是眼里还是渗出点泪水。这么一弄,就算是个相貌平平的农家女,配上那迷糊泪眼,谁看了也都会萌生爱慕之心,更何况那可是在军阀家庭的英子!松田那人还算是有点怜香惜玉,让他儿子俊子带英子到园里逛逛!说穿了松田是为了和英子的父亲商量不可告人的大事,当然是要把旁人支开。

英子小心翼翼的跟在俊子后,不过这时她的心情一下子舒服多了,呼吸着眼前的新鲜空气,看着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树都在吸收着春的气息,加紧抽枝发叶。俊子看着眼前的英子如痴如醉的享受着春的沐浴也就禁不住笑了。俊子带她到樱花树下,那时樱花只挂了几朵白色的小花,可在英子看来却是她一辈子最珍爱的花。(那时樱花在日本还没有广泛种植,它是从中国引进价格昂贵。)英子的父亲是武士道出生从没有养花的雅兴,在他们的花园里长年累月也闻不到半点花香。俊子可就不同他们都很喜欢花草并且都对他们很有研究,随便他就给英子讲了很多关于每种花的传说故事。英子沉淀在这爱的氛围中,心都被荡漾在阳光里。那天是英子记忆以来过的最充实的日子,她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能说会道的俊子。

英子自从那次从松田家回来,就开始有点自己的私想。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由得伤感起来,于是那点自私的念头也就烟消云散!后来松田的事终被败露,幸好他没把英子的父亲抖出来,条件是照顾他的儿子俊子。从此以后俊子就住在英子家,机会又来了,英子脸上又漏出难得一见的笑容。可是父亲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简直就是不把俊子当人看,像使唤一条狗一样。尤其在得知他们俩经常在一起聊天,做父亲的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连拳打脚踢都用上了。天下有谁知反抗的阻力有多大,爱的力量就会有多大。爱情的火花一旦击出岂能说熄灭就熄灭!他们这次是真的决定!

机会来了,终于等到英子的父亲去军府的日子,家里的守卫都被抽走些。英子早早就准备好等着俊子,现在她甚至有点担心俊子会不会不惜一切的带她跳出火坑……

终于他们俩躲躲藏藏从“笼子”里逃出来,只要过了眼前这片盛开白花的樱花树林一切就都安全。想着以后的幸福生活,两人笑的更灿烂!却不知前面却有更大的危险在等这他们!

快走出樱花林时,英子想起母亲,她这一走永远都不可能回来了,真想不出父亲将会怎样折磨她,不经意的她又流出眼泪。俊子看着心爱的人伤心,便把她搂得更紧,并且答应她偷偷的溜回来看母亲。猛然之间千军万马从樱花树后冲出来,把他们全包围,他们傻眼了。面前就是一身军装的父亲,站在父亲身后的却是流着泪的母亲!

一切都明白了!

英子在走之前去给母亲告别,无意中泄露这次逃跑计划。可是她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要去告状。

英子的父亲铁青着脸,手里拿着把上好的宝刀冲着他们逼来。英子吓的哭了,俊子也不示弱只身挡在英子身前,毫不示弱的昂着头。俊子被英子的父亲用刀砍得身负重伤倒在英子的怀里,在英子呜呜的哭泣声中缓缓的闭上了双眼,不甘的离开了人世。英子心碎了--她最珍爱的东西都被毁了,她活着又有什么意呢?她又想起俊子从前给她讲的那些痴男怨女的故事的样子,可现在他却只剩下冰冷的尸体。迷糊之中她好象看到他向她招手要带她到另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她心痛了,慢慢的拾起情人手里半截断剑,猛的用力挥起,她慢慢的倒在他的身旁,她没有一丝痛苦,相反却是嘴角挂着微笑。

他们的血在养育着他们生命的土地上咆哮着,夕阳愤怒的张开它的血盆大口,樱花翻滚着……世间的一切都在为这一对生命送行!

第二天,日本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自动的长出樱花树,并且他们的花都是红色的,有人说那是英子和俊子的血染红的。樱花从此成为爱情的见证,以后就有成双的恋人都要到樱花树下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年兽的传说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年兽的传说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年兽的传说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相传很久以前,世上突然出现了一种怪物叫年兽。每当新年来临,它就要跑到一个村子来吃人。所以新年临近时,人们都要搬到山里去躲灾。

有一年除夕,一个乞丐下山乞讨时,看见一户人家灯火通明,便奔了过去。原来这一家人在整理东西,准备去山里躲年兽。

乞丐赶忙恳求道:“你们行行好,给我一点儿吃的吧!”

“我们都自身难保了,你还是赶紧逃命吧!”

“求求你们了,我实在太饿了。”乞丐此时已经饿得快没力气说话了。

好吧。“女主人有点心软了,她急忙从屋里拿来了一些点心,对乞丐说:“赶快逃命吧,年兽马上就要来了。”

这时,年兽已经来到了门口。女主人赶紧溜进屋子躲了起来。可是,凶猛的年兽把屋子掀了个底朝天,一步一步向女主人逼近。突然,不知从何处传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只见乞丐正在拼命地燃放烟花、爆竹。年兽不知道这是何物,吓得赶紧逃跑。

年兽怕烟花爆竹这一消息马上传开了,村民们纷纷回到自己家。于是,每当新年来临,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以求得新年的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除夕传统节日的传说

全文共 14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

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

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

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除夕的传说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叙事作文黄山毛峰的传说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

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叙事作文 黄山毛峰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阿美族传说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原住民口传文学中的月亮就纯然是有活泼生命气息的存在个体;在阿美族的神话中,日月是一对夫妇,他们常拜访由天降生为人类祖先的神人。

另一则阿美族的神话,月亮教导幸存于洪水之后的兄妹如何亲近,方能产下正常的子女,因为这对兄妹听从太阳的建议,结合成为夫妻,却生下一些怪异的生物;月亮告诉他们:“因为你们是兄妹,本不应婚配,所以要在席子挖孔,摆在你们之间,这样才能生出好子嗣。”后来兄妹夫妇果然生育出四个子女,那就是人类的祖先;

还有一故事叙述一位常受继母虐待的女孩,为了阻止众人替她讨回公道,宁愿升天,五日后,众人果然在月亮上看见女孩的身影。

另有阿美族的传说提及两兄弟和妹妹因为已经完成母亲要安慰父亲在天之灵的交代,不觉兴高采烈的跳舞;三人跳着跳着,渐渐往地底陷入。他们齐声说:“我们该做的都做了,今天晚上的月亮是哥哥,明早东边天空的太阳是弟弟,而在黑暗的空中闪闪发光的星星是妹妹,我们永远造福人类,妈妈再见了。”这些情节清楚呈现这些族群认为日月与星辰是人所变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中秋节传说的作文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空格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节起源于我国汉代时期,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晋时期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历史上认为“七夕”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和“时间”的崇拜。

在三四千年以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有关牛郎和织女的记载很早就有了。古代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牛郎和织女,认为东西南北方向都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星最亮,可在夜晚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在很早以前,南阳有个放牛的小伙子,父母早亡,跟着哥哥嫂子生活,嫂子为人狠毒,一天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他赶着牛进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不知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对他说:“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找到了那头病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等老牛病好后,牛郎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压岁钱的传说命题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和睦村的村长把村里的土地均匀分配,为了使每个家庭都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富有的生活。和睦村的土地刚好每家每户一块,春去春来,和睦村每块土地上都发出了新芽。乡亲们你耕我种,和和睦睦。放眼望去,只见树儿在摇头微笑。侧耳聆听,只听见鸟儿奏着一段段交响曲。土地中,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和睦村中,不仅人与人和睦,人与动物也是和睦的。鸟儿见了村民,一点都不胆怯,向他们招手问好,兔子见了村民,一点都不害怕。向他们点头微笑,这看不出来,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这看得出来,是多么美好的乡村生活啊!

无论是谁,都不想破坏这安谧的生活;可就是有这么一天,一张大魔爪向和睦村的村民伸进,伸进。

在某一天的傍晚时分,天空出现了异象,骤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可怕极了。从和睦村里的大山后出现了一个有着庞大身躯,又身披黑色东西的怪物,两只眼睛大的可怕,通红通红的,像似快要爆发的火山。怪物不知使用了什么法力,天空中一下子闪现了许多光,照在村里所有孩子们的身上,然后孩子们在同一时间做出了相同的举动——都向自己的长辈发起了进攻,平时的乖乖儿,乖乖女现在就像变了个人一样。这可怕的一天终于结束了。

人们原以为就到此为止了,可第二天,又是傍晚时分,这场剧又重演了,人们都不知所措,和睦村的大人小孩不再和睦了,那个怪物,破坏了村民们这宁静的生活。

有一位喜欢钱但很善良的村民想:我给那些孩子钱,以钱来诱惑他们,叫他们不要伤害长辈。这样虽然会花掉很多钱,但也算为我村做点贡献吧!可怪物看见我给他们钱,认为我不怀好意怎么办?这样的话,恐怕我也要倒霉,他又顺手拿起一大块红纸,把红纸撕成许多小块,然后把钱包在里面,最后,才挨家挨户送过去,送的那天,正好是三十夜。

你还别说,这个方法显灵了,那天晚上全村的小孩们并没有向长辈们发起进攻,而且怪物最怕的颜色就是红色,钱刚好是用红纸包的。村民们把这钱称为压岁钱,因为那怪物每次是傍晚时从山后面出来的,所以用“岁”来表示。后来,压岁钱在就民间流传开来。

所以说,每年春节,大人们都要给小孩发压岁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小暑节气作文:小暑民间传说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后来这习俗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

纪念伍子胥:江浙地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为纪念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温克尔的传说的儿童小说介绍

全文共 6028 字

+ 加入清单

到过哈德逊河的人都会记得卡茨基尔山。它是巨大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一个分支。它巍峨地耸立在哈德逊河的西边,傲然地俯视着周围的山村。季节的交替,气候的变幻——事实上,一天里的每一个时辰——都会使山峦的颜色发生奇妙的变化。远近的家庭主妇们把这种变化看作最完美的晴雨表。

在持续晴朗的日子里,山峦呈蔚蓝色和紫红色。晚上,它们的线条鲜明地呈现在清澈的天空。但是,有时周围虽万里无云,可它们的顶峰上却聚积着浓浓的灰色雾霭,在落日的最后余晖里闪耀着,好像那天使头上的光轮。

在这个神仙般世界的山岗下,过路人会看到淡淡的炊烟从一个村庄袅袅上升。村庄的木板屋顶在树丛里时隐时现。山岗上的蔚蓝色到了这里变成一片郁郁葱葱的翠绿。这是一个古老的山村。它是这个省份初建的日子里,荷兰殖民者聚居的地方。那时秉公执法的彼得·斯图夫桑特——愿他安息!——才执政不久。村里现有的几幢最早殖民者居住过的房屋依然保持着原状,但是看来也不会维持太久了。房屋是用黄颜色的荷兰砖砌成的,有花格窗,正面有个三角形的凸出部分,屋顶上立着风标。

就在这个山村里,在这样的一所房屋里,在很多年以前——那时这个国家还是英国的一个省份——住着一个淳朴,性格随和,叫做吕伯·凡·温克尔的人。他的先人,赫赫有名的凡·温克尔在彼得·斯图夫桑特的英勇时代里,曾经跟随那地方官围攻克里斯钦堡垒。可是,吕伯身上却很少具有他祖先的尚武精神。我说过吕伯是一个淳朴,性格随和的人。除此以外,他还是一个好邻居,一个怕老婆的,顺从的丈夫。说真的,正是因为他怕老婆,他的性格十分温顺,他深深为大家喜欢。因为只要一个男子在家里受到泼妇严格管柬,他在外边必然是恭恭敬敬,和蔼谦卑的。对他们来说,妻子的训斥胜过世界上所有劝人忍耐和受苦的布道文。因此,有一个凶悍的妻子可以说是一种福分。如果这话当真,那未,吕伯·凡·温克尔是福上添福了。

不必说,全山村的妇女都十分宠爱他。晚间,妇女们唠家常,谈起吕伯的家庭争吵时,像可爱的女性们惯常做的那样,总是袒护吕伯,说凡·温克尔太太的不是。只要他一露面,村上的孩子们就高兴地向他欢呼。他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给他们做玩具,教他们放风筝,玩弹子游戏,跟他们讲关于鬼魂,女巫和印第安人的长篇故事。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在村子里一出现,一群孩子总是包围着他,有的吊在他的衣服下襟上,有的爬在他的背上。他们肆无忌惮地戏弄他。村子里的狗没有一条会朝他狂吠。

吕伯性格中的最大缺点是他对一切能挣钱的劳动表示极大的厌恶。这并不是由于他缺乏长性,或者由于他不勤劳。他可以拿着一根像鞑靼的长枪那样又长又重的钓竿,在又湿又潮的石头上坐上一整天,一声也不吭,而鱼连钓杆上的鱼饵也不碰一碰。为了打几只鸽子或者几只松鼠,他会在肩上扛着一支鸟枪,步履艰难地穿过树林,蹚过沼泽,攀登高山,翻越峻岭。只要人们有求于他,他决不会拒绝帮助别人,即便是最最粗笨的活他也乐于去做。

村子里只要有任何欢乐的场面,例如剥玉米皮,砌石头墙,他总是抢在头里。

村里的妇女常常差遣他,让他为她们跑腿,或者替她们做她们的丈夫不屑做的琐事。总之,吕伯总是乐于为别人效劳,却从来不为自己做什么事情。若要他干自己的家务活和庄稼地里的农活,他就办不到。

事实上,他声称他的庄稼地已经无可救药。它是全村最坏的一块地。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那庄稼地里什么都搞糟了。而且情况还会继续恶化下去。

篱笆一处一处倒塌。母牛不是走失,就是走到白莱地里去。他地里的野草比任何地方的野草长得都快。每当他要到屋外去干些活时,天公却偏偏下起雨来。在他管理下,他父亲传下的庄稼地一亩一亩地缩小,直到最后,只剩下一小块种了玉米和土豆的地,还是村里管理得最糟糕的。

他的孩子也是衣衫褴褛,像是没有父母照管似的。他的儿子和他同名,也叫吕伯,相貌长得跟父亲一模一样,儿子看来也继承了父亲喜欢穿破烂衣服的习惯。他总是像一匹小驹那样,紧跟在母亲的身后。他穿着吕伯扔掉的一条宽腿马裤,一只手费力地提着裤子,样子像是雨天提着拖裙走路的妇女。

可是,吕伯·凡·温克尔是人间最快乐的人之一。他傻里傻气,生性贪图安逸,随遇而安,有白面包时吃白面包,有黑面包时吃黑面包,只要不费脑筋,不花心思,他什么都可以凑合。他宁可只有一分钱而挨饿,不愿为挣一镑钱而工作。如果由着他自己的性格,他会高高兴兴地浪荡下去;但是他的妻子没完没了地训斥他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说他正在把全家带上绝路。

早晨,中午,晚上,妻子的舌头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只要吕伯一开口,或者一干活,总会招来妻子破口大骂。吕伯只有一个办法来对付妻子的训斥,而且,由于他经常施用这种伎俩,它已经变成了他的习惯。他耸耸肩,摇摇头,眼睛朝上,不吭一声。可是,这种做法常常惹起妻子发动一场新的咒骂,因此,他不得不鸣金收兵,朝屋外逃窜——这是怕老婆的丈夫的唯一出路。

吕伯在家里的唯一追随者是他的狗沃尔夫。沃尔夫也像主人一样地惧怕主妇。因为凡·温克尔太太把他们俩看成一对好吃懒做的伙伴。她总是恶狠狠地看沃尔夫,认为沃尔夫是使主人常常走上歧途的罪魁祸首。说真的,就一条忠贞的狗的品性来说,沃尔夫在树林中拾回猎物时,可以说是骁勇无双的。

结婚的岁月一年年过去,吕伯·凡·温克尔的日子一年年变得更糟。雌老虎般的老婆那火爆性子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减退;她的舌头却由于经常使用而变得越发刻薄。有一阵子,吕伯被逼出家门后,常常和村上的一伙消磨闲日子的家伙们厮混在一起。他们经常坐在一家酒店门前的长凳上,酒店门前挂着英王乔治三世陛下的肖像,上面是乔治那张红通通的脸。这帮家伙整个夏天就懒洋洋地坐在一棵大树的树荫下,没精打采地闲扯村里的流言蜚语,或者讲那些永远讲不完的,令人昏昏欲睡的故事。但是,有时他们偶然从过路的人那里获得一张旧报纸,就会煞有介事地议论起天下大事来。

政治家们值得花钱听听他们的这种讨论。瞧!他们是如此聚精会神地听村上的教师戴立克·凡·布曼尔一字一字地念报纸。戴立克矮小机灵,学问丰富。

他决不会被字典中任何一个大字所吓倒!瞧!他们是如此貌似圣贤地讨论着几个月前发生的天下事!

这一伙人的观点完全被尼古拉斯·凡窦尔所左右。他是村里的元老,又是酒店的主人。他从早到晚坐在酒店门口,随着太阳移动,不时挪动地方,使自己永远坐在阴凉处。因此村上的人可以根据他的位置,像观察日昼一样。精确地说出一天的时辰。不错,他终日不开口,只是一股劲儿地抽烟斗。他的追随者们(因为每一位大人物都有追随他的人)十分了解他,知道怎样判断他的观点。如果所念的或所叙述的内容使他不高兴时,人们可以看到他猛力地吸烟斗,然后愤怒地,急促地,接连不断地一口口喷烟。如果他高兴,他就慢吞吞地,安详地吸烟,吐出淡淡的,平和的烟雾。有时,他从嘴里取出烟斗,让芬香的烟雾在他的鼻子上统绕,庄严地点点头,表示他的赞许。

即使在这样的堡垒里,不幸的吕伯最终也抵挡不住老婆的袭击。雌老虎突然从天而降,打破人们的宁静。她破口大骂,斥责这帮家伙是坏人,连德高望重的尼古拉斯·凡窦尔也难逃河东狮吼。他被指摘怂恿她的丈夫好吃懒做。

可怜的吕伯最后被逼到几乎绝望的地步。他躲避农田劳动和妻子斥责的唯一出路是拿把鸟枪,到树林里去漫步。有时他坐在树根旁,和沃尔夫分享行囊里的东西,他把沃尔夫看成是患难兄弟。

“可怜的沃尔夫,”他会说,“你的主妇让你过猪狗的日子。但是,孩子,别在乎。只要我活一天,你决不会缺乏朋友。”

沃尔夫摇摇尾巴,依依不舍地看着主人的脸。如果狗懂得怜悯,我真的相信它是在全心全意地回报主人的恩情。

在秋天的一个美好日子里,吕伯在走了长长一段路后,爬到了卡茨基尔山的最高处。他一路打松鼠,这是他最喜爱的运动。宁静的四周不时响彻着他的枪声。到了快近黄昏的时候,他又困又饿,倒在一个长满绿草的土墩上,绿草一直延伸到悬崖的边缘。从树隙缝间他可以看到山脚下延绵好几里的浓密的树林。在远处,他看到了壮丽的哈德逊河静悄悄地流淌着,有时河中闪映着彩云的倒影,有时片片风帆慢悠悠地移动着。风帆好像是睡在哈德逊河母亲洁白光滑的胸膛上,逐渐地消失在蔚蓝色的山峦间。

在山崖的另一边,他看到深深的峡谷。那里怪石嶙峋,峡谷脚下满堆着悬崖峭壁上掉下来的石块。这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吕伯若有所思地在土墩上躺了一会儿。夜幕渐渐降落,山峦黑而长的影子投射在整个山谷上。吕伯知道如果他回到山村,天一定已经黑了。他一想到凡·温克尔太太气汹汹的样子,禁不住深深叹了口气。

当他将要下山的时候,他听到远处有个声音叫道:

“吕伯·凡·温克尔!吕伯·凡·温克尔!”

他环视周围,只见到一只孤单单的乌鸦飞过山岗。他想他一定是走了神,又开始下山。突然他又听见同样的叫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

“吕伯·凡·温克尔!吕伯·凡·温克尔!”

这时沃尔夫身上的毛突然耸立,它低沉地叫了一声,爬到主人身边,恐惧地看着峡谷。吕伯也模模糊糊地感到惧怕。他朝着同一方向看。他看到一个奇怪的身影缓慢地往山上爬,身上背着沉甸甸的东西。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见到人使他大为吃惊。但是他想也许是邻村的人需要他帮助,因此他匆匆忙忙地走下山去。

等到他走近的时候,陌生人的奇怪外貌使他更加惊讶。陌主人是个身材矮小,但是长得十分结实的老人,一头蓬乱的头发,灰白的胡子。他穿着古老的荷兰服装——一件布外套紧紧地绷在腰部——下身穿着好几条裤子,最外边的一条裤子硕大无比,两侧有着成排的扣子,膝盖部分隆起了一块。他肩上扛着一只圆圆的酒桶,看来里面盛满了酒;他向吕伯招手,要吕伯帮助他。吕伯见到素不相识的人,带有几分羞赧和猜疑,但是他像往常一样,还是很快地同意了助他一臂之力。他们两人轮流着扛酒桶,沿着沟壑往上爬。

这条沟壑显然是山间干涸了的河床。他们爬山时,吕伯听到一阵阵轰隆隆的响声,像是远处的打雷声。声音似乎是从一个深谷里,或者不如说是从高耸的山石罅隙里传来。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朝传来声音的方向走会,吕伯以为刚才的声响是山里常有的片刻即逝的雷雨声。通过沟壑,他们来到一个山谷。

山谷呈古罗马时代的圆形剧场形状。周围是垂直的峭壁。峭壁的边缘上长满低悬下来的大树。它们茂密的枝叶盖住了天空。因此你只能偶尔瞥见蓝色的天空和夜晚明朗空中的浮云。吕伯和他的同伴默默地走着,一声不吭,因为虽然吕伯对于扛着酒桶到荒山中的举动十分疑惑不解,但是由于在这个陌生人的身上有着一种奇怪而又神秘莫测的东西令吕伯产生了一种敬畏的心情,所以他不敢和他随便闲谈。

他们走进了圆形剧场似的谷地,又有奇怪的事出现在眼前。在剧场中心的平地上有一些相貌奇特的人在玩九柱戏。他们穿着奇怪的外国服装。有人穿着短上衣,有人穿着无袖短外套,大多数人像吕伯的同路人那样穿着肥大的裤子。他们的脸也长得十分特别。有一个人留着一把大胡子,一个宽大的脸,一对小眯眼。另一个人的脸上好像只长着一个大鼻子,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锥形帽,帽子上插着一根细小的公鸡尾羽。他们每个人都留着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胡子。当中有一个人看来是首领,他是一个矮胖老绅士,有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他穿着一件绑紧的紧身上衣,腰间束着一根宽宽的皮带,插着一把短刀,高顶帽子上飘着一根羽毛,脚上穿着红袜子和高跟鞋,鞋子上面装饰着玫瑰花。这些人使吕伯想起了挂在村里牧师多米尼·凡·夏伊克客厅里的一幅古老的弗兰德画上的人物肖像。那幅画是殖民地建立时从荷兰带来的。

吕伯感到惊奇的是这些人虽然在娱乐,但是他们保持着庄严肃穆和神秘的静默。他们是他从未见到过的一伙最忧郁的游戏者。没有任何声音打破周围的寂静,只有滚球发出的隆隆声。它们滚动时,声音就像打雷一样。

当吕伯和他的同路人走近他们时,他们突然停止了游戏。他们的眼睛一动也不动,像塑像似地凝视着吕伯。他们的眼睛以及奇怪的、毫无光彩的面部表情使吕伯胆战心惊,双脚哆嗦不停。此刻,他的同路人把酒桶中的酒注入大酒壶,并且招手要吕伯把酒端给在场的人。吕伯战战兢兢地照着去做。

这些奇怪的人咕咚咕咚把酒一饮而尽,仍然不作一声。然后又回去玩九柱戏。

吕伯的畏惧心情逐渐减退。在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时候,他甚至敢于大胆地饮起酒来。他发现那酒有股上好荷兰酒的味道。他天生就是一个酒鬼,禁不住一喝再喝。他接二连三地从大酒壶中取酒,很快就支持不住了,感到天旋地转,脑袋慢慢搭拉下来,呼呼地入睡了。

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还在他遇见那个古怪老人的土墩上。他揉了揉眼——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明朗早晨。小鸟在树丛里跳跃着,啁啾着;在清爽的山风中,老鹰正在高空飞翔。

“怎么搞的,”吕伯想着,“我可别是整个夜晚都睡在这里了。”

他回想他人睡前发生的事——那个扛着酒桶的奇怪的人——山谷——山间人迹罕至的隐居地——玩着九柱戏的悲哀的小老人——大酒壶。“啊!大酒壶!那个邪恶的酒壶!”吕伯说道,“我找个什么借口向凡·温克尔太太解释呢?”

他寻找他的那支鸟枪。但是他在自己身边看到的是一支古老的燧发枪,枪筒子长满了铁锈,枪机已经成了碎片,枪托给虫蛀了。他现在怀疑山里那些庄重的游戏者跟他开了个玩笑,用酒灌醉了他,把他的枪偷走了。沃尔夫也不见了;它也许捉松鼠或者松鸡去了。他吹起口哨,大声叫沃尔夫回来,但是毫无结果。山上回响着他的哨声和叫声,但是没有沃尔夫的踪影。

他决定再到昨夜那些游戏者集会的地方去;如果他遇见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他要问他们要回他的狗和枪。当他站起身来的时候,他感到四肢僵硬,不像往常那样灵活。

“睡在山上究竟不合适,”吕伯想,“如果这趟玩耍使我犯上风湿病而卧床不起,凡·温克尔太太可不会饶我哩。”

他费力地往山谷下走,后来又找到了前一天晚上和那个同路人所经过的沟壑。但是,出乎意外的是,现在沟壑中正咆哮着从山上冲下来的急流。奔腾的水从一块岩石跳跃到另一块岩石,峡谷底下发出隆隆的轰鸣声。他设法沿着沟壑往上攀登,艰难地穿越过树丛,不时被野生的缭绕在树木间的蔓藤绊倒。

最后,他来到昨晚的峡谷。但是,那里岩石挡住了去路。昨夜峭壁由公民的。说真的,吕伯不是个政治家。国家和帝国的变化对他不产生丝毫影响;但是他曾经长期在一种专制统治下呻吟过——受老婆的管辖。现在这一统治结束了——他总算出了头,摆脱了婚姻的枷锁,可以自由地进进出出,再也不必害怕凡·温克尔太太的压制了。当人们提到他太太的名字时,他总是摇摇头,耸耸肩膀,抬起眼睛——这可以解释成他听天由命,或者是他为已得到的解放而表示高兴。

他总是对每个到杜立德先生饭店来的陌生人讲他的故事。首先人们注意到,他每次讲故事,总要更改一些情节——毫无疑问,这是由于他刚刚睡醒。

最后故事就成了我以上所说的样子。村里的男女老幼都背得出这个故事。有些人总是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他们说吕伯是疯了。但是荷兰居民中的老人几乎异口同声他说故事是真正发生的事。即使到了今天,他们在夏天下午听到卡茨基尔山上的打雷声,他们总是会说亨特里克和他的水手们又在玩九柱戏了。山村附近怕老婆的丈夫们感到日子难以度过时,总是希望能尝尝使吕伯·凡·温克尔昏昏入睡的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