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蚂蚁的启示教学作文(经典20篇)

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大到海里的鲸鱼,小到陆地上的蚂蚁。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蚂蚁搬家的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4052

作文

1000

观察蚂蚁的日记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可爱的小鸟在树枝上欢快的歌唱。

我和弟弟在妈妈店里玩,看到蚂蚁们在忙碌的工作,我真想和它们寒暄一下,可是我不懂它们的语言。为了不打扰它们,我便在旁边观察。我仔细地看着,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还有两个圆圆的东西,那应该是蚂蚁的眼睛吧!我很想看看蚂蚁们怎样把食物搬回家的。所以扔了几块饼干屑丢在它们家门口,等待着它们的出现。

这时,一只蚂蚁出现了,它并没有进洞里,而是在食物旁转了一圈后匆忙的回到了洞穴。我又等了一会儿,成群结队的蚂蚁“亲戚”们走到食物旁一二人结队的搬运起来,可却怎么也搬不动,大伙们有点泄气了。不知哪只蚂蚁提议让大伙一起搬运。终于搬起来了,大家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整齐响亮的口号“一二,一二一二”走向了洞穴。

我被它们的精神感动了。通过这一次的观察,我明白了即使再渺小的动物们,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国演义读书笔记及启示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给我的感受特别深,今年寒假我读完了这本书。

首先,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些了解。《三国演义》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形象鲜明的人物、驾轻就熟的计策……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桃园结义、空城计、草船借箭……《三国演义》里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个又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让我欲罢不能。

原著描写了东汉未年至西普初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蜀汉兴亡为主线,塑造了智谋惊人的诸葛亮、义气深重的关羽、勇猛粗鲁的张飞、狡猾奸诈的曹操等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传播之广,影响之深。

这本书给我看得很投入印象最深刻,那惊天动地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当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打动诸葛亮时,我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所折服,也为他得到知己而高兴;当周瑜和黄盖巧施苦肉计时,即感慨周瑜的过人机智,有为那一鞭鞭的痛打而忍不住心疼,明知是假,却不由得同情黄盖;当诸葛亮镇定自若地坐在城墙,悠然自得地抚琴退兵时,我下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司马懿中计退兵时,我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

也为诸葛亮精妙的空城计而拍案叫绝;当赵云在曹军的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孤军奋战,单骑救主时,我不禁为赵云的英雄气概所震撼,同时为刘皇叔庆幸,得这样一位忠心的将士足矣;关羽深处曹营,深受曹操的赏识,却不忘与刘备的结义之情,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他义无反顾,过五关,斩六将,坚决回到刘备的身边,如此义薄云天,怎能不令人感动?

三国的故事道不完,说不尽,真佩服我们的古人——智慧、勤奋、忠诚、勇敢……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不就是这样吗?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来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品《三国》,悟《三国》,让我们的这部名著永远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察蚂蚁六年级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上完钢琴课去姥姥家玩。在姥姥家大门口的墙角处,我发现几只蚂蚁,它们这儿转转,那儿转转,是不是在找吃的呢?

我去厨房拿了一小块馒头,把它掰了几小块扔在地上。我想看看蚂蚁能不能发现食物。

等了好一会儿,蚂蚁们还没发现。我蹲得腿有些发酸了,决定先活动活动再来看看。我拿着滑板出发了。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玩累了滑板就回家了。老远就看见墙角处有一大堆黑黑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大群蚂蚁在搬碎馒头呢!真可谓是“蚁山蚁海”了。我仔细寻找,发现附近有三处蚂蚁窝。看来它们在争抢粮食呢!这真是名副其实的“三国演义”呀!我把大门口的.蚂蚁窝称为“吴国”,草丛边的是“魏国”,最远处的是“蜀国”。“吴国”距离“粮食”最近,所以虽然它们的兵力不多,但是收获却不少,而且士兵们个个身强体壮,搬起粮食来毫不含糊,专拣大块头搬。再看看“魏国”也不甘示弱,差不多是全城出动,真是“蚁多力量大”呀!可是洞口太小,还有不少蚂蚁搬着粮食,等在洞外进不去呢!我有些替最远的“蜀国”担心:它们是最势单力薄的,而且还要长途跋涉。忽然发现,几只大蚂蚁带着一列队伍赶来了,领头的应该就是“关羽”和“张飞”了,它们来到后并不急着搬运,而是排起了队伍,真奇怪!这是什么兵法?噢!原来它们在搞接力赛呀!有“诸葛亮”坐阵就是不一样!看着“刘备”大军把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回“蜀国”,我真是太高兴了。

小蚂蚁,大智慧!蚂蚁王国的“三国演义”真让人惊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全文共 494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启示,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实际,分析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反思当地的教学实践,指出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大误区并分析“误区”形成的原因。为走出这三大误区,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标指引下,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要我写”的消极应付为“我要写”的积极主动;再以“抓立意”为宗旨,以“作文评价”为媒介,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到成长和成功。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误区;激发兴趣;抓立意;重评价;促成长

从事农村语文教学近二十年,笔者亲历了传统语文教学到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变革。欣慰地看到学生语文素养正在逐步提高,同时也忧心地感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有所欠缺。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对本地区几间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现状做了调研和反思,并与同事们一起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到九年级学段作文教学做了明确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更因为写作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占百分之四十的比重,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的任教老师视为提高成绩的堡垒。就是在急于攻破这座堡垒的“战役”中,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逐渐陷入以下三大误区。

(一)文体写作的单一性

初中阶段,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能写记叙文就能应付中考,写好记叙文就能决胜中考,而花时间教学其他的文体是费时费心,徒劳无功。于是,只训练学生写记叙文,基本不教授也不提倡学生写其他的文体。尤其在农村中学,因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表达能力相对较低,这种做法就更普遍了。

步入这一作文教学误区的主要因素是受中考作文命题的影响。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对中考作文考点的规定是:能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近十年来,广州中考作文题型都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年的《又见枝头吐新芽》、2009年的《其乐融融》、2010年的《奖励自己》、2011年的《游戏》、2012年《改变一点点》等,尽管写作要求里有注明“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但这些命题从记叙文文体切入可以很稳当地组织一篇600字以上的考场作文,从议论文文体切入却较难把握,从说明文文体切入根本就无法成文,更何况有些文题还就只能写成记叙文,如《又见枝头吐新芽》、《其乐融融》等。这就使得我们的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学写作记叙文,在中考考场上作文就可以万无一失,至少可以拿个及格分。其次是受前几年流行的“写作可以淡化文体”的说法的影响。“淡化文体”之说引起了一部分教师的误解:认为中小学生写作不需要有文体感,不必讲究文体的格式,既然这样,也就没必要再学习写作其他的文体,师生都落得个轻松,何乐而不为?于是乎,从七年级开始,就只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而说明文和议论文基本不做要求。

“初中阶段只学写记叙文就行了”这一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老师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还学生写其他文体和常见应用文的权利和能力!

(二)写作教学的无序性

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没有对作文教学进行学期计划安排,课堂随意性很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随意性问题。具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时间安排的随意性。这节课不想讲新课了,就抛个题目、发句话给学生“这节课完成什么什么题目的作文,45分钟堂上完成,字数在600字以上”;有时能做到每两个星期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堂上作文;有时却是一个月都不要求学生练笔。二是课程内容安排比较随意。教师一般是在决定堂上写作的当天才去思考决定写作题目;或者是今天在哪个资料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新意的作文题目,教师自己可能还来不及好好地推敲,就急不可耐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写作,更谈不上有规范的作文教学设计。这些教师,对“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除了“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之外,其他的都能做到。但这种没有计划和针对性的作文训练模式,只是完成了作文的次数而没有顾及学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也很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的随意率性的教学行为反馈到有些学生眼里,可能就成了写作文只是“凑够字数,完成次数,上交充数”而已。

⒉缺乏有序训练

写作是一种表现和创造能力,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属于比较高级的能力,需要以其他能力为基础。同时,写作还与学生心理发展机制有关,还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应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课程标准写作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但具体到写作教学上,教师就甚少能按照课标的要求,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组织作文教学。甚至连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都难以一一落实到教学中。如果以上环节未能很好地实施,本还可以通过作文批改、讲评来弥补不足。但不幸的是,这道最后的防线到了一些不大负责任的教师眼中变成了有名无实。作文批改、讲评基本处于信马由缰的盲目状态。学生的习作一学期能被老师批阅四次已经是很荣幸了。至于偶尔有之的作文讲评,大多时候也只是说说错别字、病句的大致情况,读一、两篇范文而已。

写作教学内容的随意、无序,写作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勉为其难,写作兴趣无法激发,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写作素材积累的无要求性

近些年来,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积累渐渐淡化到不作任何要求。笔者为这一语文活动在初中阶段的流失而深深痛惜。这不是语文教师的不作为,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孩子挤不出这个课外时间来做这个似乎跟提高升学分数关系不大的事,他们每天被迫要把自己埋在能立竿见影的题海中,加上网络文化的浸蚀和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的影响是造成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这一项“系统工程式”学习活动。最初的时候,教师是有把这一活动布置下去的,但由于大部分同学无法做到,即便是做到的,也只是个形式,没有实在的价值,渐渐地,教师只好无奈地放弃这一要求了。笔者正是经历了从“坚持到放弃再到重拾”的过程。

在《新课标》指引下,笔者坚持实践以下三个作文教学理念,走出了三大误区,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一)激发“我能写”的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领悟“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的内涵,绝不能陷于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功利之中。

曾经一段时期,笔者总是翻阅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收集自认为命题新、创意深、价值大的作文题,通过编排顺序后,便模拟中考考试的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一一完成。但如此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没有明显的提高,反而更畏惧写作了。因为,他们感觉那些作文命题太深刻,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似乎很远,每次好不容易憋出一篇作文来,又让老师划掉了一大堆,一说用词不当,二说叙事不具体,三说中心不突出等等,所以,一到写作文时,就有畏难的情绪。到第二学期,笔者改变了策略,开学初,便让每个学生自己写三至五道作文题,再经过师生们共同筛选后,由老师结合课本中的写作要求,根据本期的教学安排将题目有序归类安排十次课堂写作,课余同学可以自由写作抒怀,要求每星期坚持交一次周记,变“要我写”为“我能写”,“我要写”。半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在45分钟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生活,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激发“我能写”的自信。写作安排上,一定要注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他们乐意写,一切就好办。

(二)抓立意,促成“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了“立意”,更加鲜明地提示:“文以意为帅”。正所谓“练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注重立意,其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

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既抓立意,又促育人。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让作文教学呈现出开放的状态。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情感心理等因素,巧妙地贯穿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之中,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契机或材料,并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收获成长,享受成功感。例如:过去语文课开设口头作文或说话训练,深受学生的欢迎。但由于认识不明确,特别是因为中考、高考都不考,具体操作的时候,随意性较大,时间一紧就被挤掉。通过对作文教学的不断探究,笔者不再只看到学生的眼前分数,而是更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重视学生的“人”的发展。所以,坚持开设这一活动,这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用心灵、用真诚与人交流和沟通。就在这关注、交流和沟通中,学生们展示了自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升了心智,形成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以上这些,正是我们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还用担心学生写不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立意深刻”的文章?而他们的心灵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写作中接受了洗礼,收获“知识”与“人文”的双丰收。

(三)“因材施评”,关注成长

以前的作文教学通常是由老师批阅学生作文,走“打一个分数写一句批语”的套路。而那些评语大多是笼统的词句,诸如:“优”“良”“语句较通顺”“能围绕中心组材”等。这样的评价没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更没有让学生积极互动参与进来。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作文激情。新课标建议我们写作评价要“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提倡从实际出发,进行多元化评价”,做到“因材施评”,让学生在作文评价中体验到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评价形式方面:根据文题的不同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来确定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师生互动共改是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具体操作中笔者往往将师评与学生互评融合起来,先让同学之间相互阅读和评价,相互讨论作文的优缺点,然后,同学们对争辩未定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并给出对应的指导建议,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掌握评改作文的本领,使他们不但会写,而且会改,完善作文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

2.设置分层评价:学生存在认知和感官以及思想上的客观差异,作文是学生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评分尺度要稍微松一些,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写作能力好的要严格要求,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求更上一层楼。教师还应该做到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次面对面手把手的写作指导;让每一位学生至少有一次作文哪怕是一个片段能在班上宣读;将每次的优秀作文或某方面表现突出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注重以激励为主,让每个同学体验到创作的成就感,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中成长起来了!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展开作文评价,都要遵循“眼中有‘文’,心中有‘人’的原则,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温儒敏。关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语文建设,20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九佛第二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的教育》读后感启示300字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爱的教育》是小学生安利柯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了许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这是一些对父母、对老师、朋友祖国的爱的故事,是关于小孩子的勇敢、执着和纯洁的故事。

其中《侠义的行为》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4个讨厌学生在班里欺负一只胳膊残疾、母亲以卖菜为生的孩子葛禄西,葛禄西忍无可忍,抓起一个墨水瓶向欺负他的一个男孩扔去,那个男孩躲过了,墨水却砸到老师的胸口上。生气的老师问这件事是谁干的,班长挺身而出,想帮助葛禄西。当事情查清后,老师批评了那4个向葛禄西仍墨水瓶的学生,表扬了班长是一个心灵高尚的人。

除了这些《爱的教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感谢》给我们讲了要理解我们的老师、爱我们的老师、感谢我们的老师。

《爱的教育》是一本充满温情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蚂蚁给我的启示作文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东西,往往能告诉我们一些生活的道理。

有一天,我不小心把吃的饼干屑撒在了地上。没过多久,一只小小的蚂蚁爬了过来,用触角在饼干周围嗅了几下,然后试图将饼干屑搬起来。但是,小小饼干屑对于一只微小的蚂蚁来说,又显得不小了,它当然无法搬起它。于是,这只可怜的小蚂蚁沮丧地离开了。

我当时以为它放弃了饼干屑,但没想到,过了十几分钟,那只蚂蚁又回来了,并且后面还跟着长长一串的蚂蚁。他们围住了那饼干屑,开始了搬运工作。一只蚂蚁抬这头,另一只蚂蚁抬那头,最后一起将饼干屑抬了起来,高兴地把它运回了蚁窝。

这一件小事,使我想起团结就是力量的这一道理,若你不信,我就给你举两个例子吧:

前一段时候,我们学校举行了年级的三人篮球赛。我们班上场队员和非队员团结一心,使比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到最后一场比赛时,我们的运动员与啦啦队更是“里应外合”。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认真配合,啦啦队员们大声呐喊助威:“加油!加油!”由于场内场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我们班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记得另一次,学校搞宿舍美化大赛,老师说宿长出主意,全宿舍人员一起努力布置宿舍。可是回到宿舍后,其他的成员一言不发,袖手旁观。舍长“孤身作战”,自己设计自己做,忙了一阵子,比赛结果——榜上无名。

现在,你相信了吧!团结一心的集体会迸发出钢铁般的力量,大功告成。不齐心协力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做什么则什么都不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五年级漫画的启示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到过这样一幅漫画:啄木鸟拍打着他们翅膀,如风一样一般我们飞向伐木工。它尖锐的爪子扎在它的肩上,伐木工竟毫无自我觉察。他的脸上浮着一丝自己贪婪的笑意,仍用斧头狠狠地砍着树木。啄木鸟想道:这脑袋里一定有虫!想着便要用嘴把虫啄出来。

是什么虫子让人类如此痴迷于破坏环境?我明白,是人类对金钱的贪婪,是财富的迷恋!这条虫子剥夺了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

现在,不光是国家森林旅游资源进行大量可以减少,连水资源也被大量环境污染。湖泊上泛着油渍,水面上飘着垃圾。空气质量变得发展越来越浑浊,天空被盖上了一层纱衣……是谁造成了这一切?是我们作为人类。

人类!醒醒!每年有多达两百万的海洋生物误食垃圾而死亡!由于森林砍伐,越来越多的鸟无家可归。

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吧!现在,大自然无私地给予帮助我们自己宝贵的资源,我们国家应当可以好好学习珍惜。待到中国环境被破坏到极限时,海啸、沙尘暴……会让我们窒息。待到那时,遭罪的可就是因为我们了!

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珍惜资源!节约每一滴水。啄木鸟不能啄出,要自己处理。

“但要保留每一寸土地,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让美好的世界永远存在,让我们的子孙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全文共 483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上还有什么不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启示,希望能帮到大家!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实际,分析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反思当地的教学实践,指出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大误区并分析“误区”形成的原因。为走出这三大误区,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标指引下,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要我写”的消极应付为“我要写”的积极主动;再以“抓立意”为宗旨,以“作文评价”为媒介,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到成长和成功。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误区;激发兴趣;抓立意;重评价;促成长

从事农村语文教学近二十年,笔者亲历了传统语文教学到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变革。欣慰地看到学生语文素养正在逐步提高,同时也忧心地感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有所欠缺。为改变这一状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对本地区几间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现状做了调研和反思,并与同事们一起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到九年级学段作文教学做了明确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更因为写作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占百分之四十的比重,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的任教老师视为提高成绩的堡垒。就是在急于攻破这座堡垒的“战役”中,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逐渐陷入以下三大误区。

(一)文体写作的单一性

初中阶段,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能写记叙文就能应付中考,写好记叙文就能决胜中考,而花时间教学其他的文体是费时费心,徒劳无功。于是,只训练学生写记叙文,基本不教授也不提倡学生写其他的文体。尤其在农村中学,因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表达能力相对较低,这种做法就更普遍了。

步入这一作文教学误区的主要因素是受中考作文命题的影响。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对中考作文考点的规定是:能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近十年来,广州中考作文题型都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年的《又见枝头吐新芽》、2009年的《其乐融融》、2010年的《奖励自己》、2011年的《游戏》、2012年《改变一点点》等,尽管写作要求里有注明“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但这些命题从记叙文文体切入可以很稳当地组织一篇600字以上的考场作文,从议论文文体切入却较难把握,从说明文文体切入根本就无法成文,更何况有些文题还就只能写成记叙文,如《又见枝头吐新芽》、《其乐融融》等。这就使得我们的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学写作记叙文,在中考考场上作文就可以万无一失,至少可以拿个及格分。其次是受前几年流行的“写作可以淡化文体”的说法的影响。“淡化文体”之说引起了一部分教师的误解:认为中小学生写作不需要有文体感,不必讲究文体的格式,既然这样,也就没必要再学习写作其他的文体,师生都落得个轻松,何乐而不为?于是乎,从七年级开始,就只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而说明文和议论文基本不做要求。

“初中阶段只学写记叙文就行了”这一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老师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还学生写其他文体和常见应用文的权利和能力!

(二)写作教学的无序性

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没有对作文教学进行学期计划安排,课堂随意性很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随意性问题。具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时间安排的随意性。这节课不想讲新课了,就抛个题目、发句话给学生“这节课完成什么什么题目的作文,45分钟堂上完成,字数在600字以上”;有时能做到每两个星期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堂上作文;有时却是一个月都不要求学生练笔。二是课程内容安排比较随意。教师一般是在决定堂上写作的当天才去思考决定写作题目;或者是今天在哪个资料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新意的作文题目,教师自己可能还来不及好好地推敲,就急不可耐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写作,更谈不上有规范的作文教学设计。这些教师,对“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除了“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之外,其他的都能做到。但这种没有计划和针对性的作文训练模式,只是完成了作文的次数而没有顾及学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也很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的随意率性的教学行为反馈到有些学生眼里,可能就成了写作文只是“凑够字数,完成次数,上交充数”而已。

⒉缺乏有序训练

写作是一种表现和创造能力,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属于比较高级的能力,需要以其他能力为基础。同时,写作还与学生心理发展机制有关,还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应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课程标准写作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但具体到写作教学上,教师就甚少能按照课标的要求,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组织作文教学。甚至连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都难以一一落实到教学中。如果以上环节未能很好地实施,本还可以通过作文批改、讲评来弥补不足。但不幸的是,这道最后的防线到了一些不大负责任的教师眼中变成了有名无实。作文批改、讲评基本处于信马由缰的盲目状态。学生的习作一学期能被老师批阅四次已经是很荣幸了。至于偶尔有之的作文讲评,大多时候也只是说说错别字、病句的大致情况,读一、两篇范文而已。

写作教学内容的随意、无序,写作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勉为其难,写作兴趣无法激发,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写作素材积累的无要求性

近些年来,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积累渐渐淡化到不作任何要求。笔者为这一语文活动在初中阶段的流失而深深痛惜。这不是语文教师的不作为,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孩子挤不出这个课外时间来做这个似乎跟提高升学分数关系不大的事,他们每天被迫要把自己埋在能立竿见影的题海中,加上网络文化的浸蚀和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的影响是造成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这一项“系统工程式”学习活动。最初的时候,教师是有把这一活动布置下去的,但由于大部分同学无法做到,即便是做到的,也只是个形式,没有实在的价值,渐渐地,教师只好无奈地放弃这一要求了。笔者正是经历了从“坚持到放弃再到重拾”的过程。

在《新课标》指引下,笔者坚持实践以下三个作文教学理念,走出了三大误区,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一)激发“我能写”的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领悟“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的内涵,绝不能陷于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功利之中。

曾经一段时期,笔者总是翻阅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收集自认为命题新、创意深、价值大的作文题,通过编排顺序后,便模拟中考考试的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一一完成。但如此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没有明显的提高,反而更畏惧写作了。因为,他们感觉那些作文命题太深刻,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似乎很远,每次好不容易憋出一篇作文来,又让老师划掉了一大堆,一说用词不当,二说叙事不具体,三说中心不突出等等,所以,一到写作文时,就有畏难的情绪。到第二学期,笔者改变了策略,开学初,便让每个学生自己写三至五道作文题,再经过师生们共同筛选后,由老师结合课本中的写作要求,根据本期的教学安排将题目有序归类安排十次课堂写作,课余同学可以自由写作抒怀,要求每星期坚持交一次周记,变“要我写”为“我能写”,“我要写”。半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在45分钟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生活,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激发“我能写”的自信。写作安排上,一定要注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他们乐意写,一切就好办。

(二)抓立意,促成“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了“立意”,更加鲜明地提示:“文以意为帅”。正所谓“练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注重立意,其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

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既抓立意,又促育人。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让作文教学呈现出开放的状态。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情感心理等因素,巧妙地贯穿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之中,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契机或材料,并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收获成长,享受成功感。例如:过去语文课开设口头作文或说话训练,深受学生的欢迎。但由于认识不明确,特别是因为中考、高考都不考,具体操作的时候,随意性较大,时间一紧就被挤掉。通过对作文教学的不断探究,笔者不再只看到学生的眼前分数,而是更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重视学生的“人”的发展。所以,坚持开设这一活动,这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用心灵、用真诚与人交流和沟通。就在这关注、交流和沟通中,学生们展示了自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升了心智,形成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以上这些,正是我们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还用担心学生写不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立意深刻”的文章?而他们的心灵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写作中接受了洗礼,收获“知识”与“人文”的双丰收。

(三)“因材施评”,关注成长

以前的作文教学通常是由老师批阅学生作文,走“打一个分数写一句批语”的套路。而那些评语大多是笼统的词句,诸如:“优”“良”“语句较通顺”“能围绕中心组材”等。这样的评价没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更没有让学生积极互动参与进来。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作文激情。新课标建议我们写作评价要“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提倡从实际出发,进行多元化评价”,做到“因材施评”,让学生在作文评价中体验到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评价形式方面:根据文题的不同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来确定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师生互动共改是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具体操作中笔者往往将师评与学生互评融合起来,先让同学之间相互阅读和评价,相互讨论作文的优缺点,然后,同学们对争辩未定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并给出对应的指导建议,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掌握评改作文的本领,使他们不但会写,而且会改,完善作文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

2.设置分层评价:学生存在认知和感官以及思想上的客观差异,作文是学生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同学,评分尺度要稍微松一些,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写作能力好的要严格要求,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求更上一层楼。教师还应该做到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次面对面手把手的写作指导;让每一位学生至少有一次作文哪怕是一个片段能在班上宣读;将每次的优秀作文或某方面表现突出的作文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注重以激励为主,让每个同学体验到创作的成就感,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中成长起来了!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展开作文评价,都要遵循“眼中有‘文’,心中有‘人’的原则,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温儒敏。关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语文建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随笔作文300字左右蚂蚁的启示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腊梅在寒风中傲然挺立,教会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斑羚飞渡山涧,教会我们临危不惧;火柴被点燃时,教会我们无私奉献;而这些都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六,我在家里的墙角发现了几只小蚂蚁,我十分好奇,于是蹲下来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只见它们拖着一只"巨大"的毛毛虫,我很纳闷,蚂蚁这小小的身躯怎么能拖得动体积庞大的毛毛虫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又继续观察小蚂蚁的行动。只见小蚂蚁的触角动了动,随后一只蚂蚁迅速爬走了。我自然自语的说:"不会是去搬救兵吧?"果然被我猜中了,刚刚离开的那只小蚂蚁带着"蚂蚁军团"匆匆赶来。只见它们把毛毛虫往身上一扛,就慢慢吞吞的向洞口爬走。我冒出一个念头,不能让它们轻而易举的成功!于是我把一瓶水洒在它们的身上,只见它们在水中拼命挣扎,有的逃出去搬救兵了,不一会,另一支"蚂蚁军团"又呈现在我的面前,既而重复刚才的那一幕,最终它们成功把毛毛虫搬回了洞里。

通过这次观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似小小的蚂蚁,却蕴藏了无穷的力量!只要团结一致、永不放弃,就会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蚂蚁的启示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蚂蚁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团结就是力量,永不气馁等。这里我也来讲一个关于蚂蚁的故事:两只蚂蚁想到墙那边去找食物,一只蚂蚁顺着墙往上爬,刚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如此反复了几次。另一只蚂蚁看到这种情况,就绕过墙到了另一边,等到第一只蚁爬过墙时,那只蚂蚁已将食物吃完了。第一只蚂蚁秉着那永不气馁、永不放弃的"美德"让自己失去了食物。这种事不仅发生在头脑简单的蚁国,在我们发达的人类社会里也屡见不鲜:一些作家一味地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结果让自己以后的作品与以前的作品一个风格,毫无创新,毫无新意。这难道不是一种不放弃的悲哀?可以说放弃就是新的突破,是超越自我的前提。轻言放弃是弱者,不言放弃是愚者,懂得如何放弃才是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瓦尔登湖》读书笔记及启示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细细品读《瓦尔登湖》,我看见梭罗扛着斧头从他破烂的小木屋走出来,步伐轻盈;我看见他的眼睛如湖水般清澈,他的内心如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

闭上眼睛,我看见老庄在湖边论道,是那样的轻声细语,仿佛怕吵醒湖里的游鱼,还有那岸上的鸟兽。湖边青葱的树木,因为有了湖水的滋养而充满灵性,它们为各种飞鸟鸣虫提供了安定的家,一切都显得美好祥和。我看见子陵在钓鱼,我还看见季鹰在采摘莼菜。

1845年7月,梭罗抛弃了物质与财富,远离了世俗和尘嚣,只身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过起了简单的隐居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简陋,一切又是那么自然。粗衣麻布,陋室破灶,粗茶淡饭,没有浮华,仿佛也就没有了世俗的羁绊。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有人在社会上刚正不阿,艰难的维持自己的原则;有人在世故的环境中圆滑处世混得个“自我感觉良好”,取得自认为的功成名就;有人“大隐”隐于世俗之中,做一个旁观者,隔岸观火;而梭罗是如陶渊明一般隐于山林,道法自然,身心融于山水之间。退隐山林,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然而梭罗是比五柳先生少了一份无奈,也就是多了一份愉悦。梭罗是本着体验和尝试的心态而隐居,陶潜则是官场失利而隐居。但又有谁能说他们的快乐是不一样的呢?他们殊途同归,在大自然的面前,他们都是孩子,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滋养着他们,洗涤他们的灵魂。《瓦尔登湖》让我懂得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我们不需挣扎,只需在她面前虔诚地生活,拥抱她,亲吻她。

最初读《瓦尔登湖》,便觉得梭罗的自然伦理观跟老庄的“道法自然”有点相似。没有屋子,一把斧头向山林,不必有其他的东西;没有食物,“种豆南山下”,一杆简陋的鱼竿变足以拥有一顿美味;粗衣麻布,何须奢华,但求能给予一点点的温暖。要过河,有人费尽心思造桥,花了许多功夫,最终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过河;有人看下一棵树,疱削琢磨,做出一只精美的小船,放到水里却害怕经不起风浪,遂退而沉思,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过河,是否真的值得以损失一只精美小船为代价。太多的羁绊,让我们失去自由,远离了自然。庄子得到一个大葫芦,便可以凭着它游荡于江河湖海之间——把葫芦绑在身上,无需复杂的工具,精湛的技巧,强壮的身躯,只要浮在水面,何愁过不了河,何须诸多羁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读书的启示六年级主题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因为没读书而不得不过早辍学,外出打拼,在经过多年努力之后,终于发财致富,于是,他们感叹到“读书不如经商”。事实确实是如此,可是为什么国家还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呢?为什么不只是一味地强调经济发展呢?

读书与经商,归根结底是教育与经济间的对比,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翻开政治书,有一句话道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也就是说,国家的发展,不仅要靠经济的发展,更要重点发展科技和教育,而教育又是提供科技人才的基础工程,所以说,发展教育是重中之重。如果把一个国家的发展比作一列火车,那么教育就是火车头,控制着国家发展的方向,而经济就是火车的轮子,控制着发展的速度。

倘若让我在其中选一个,我一定会选教育,因为,一列火车如果失去控制方向的火车头,这列火车就只能是一列行驶在迷雾中的火车,一列失去控制的火车,再快的速度也只能是毫无目的地前进,说不定是在全速向着灭亡的深渊奔去。一个国家,如果失去教育,国家的未来就失去方向,民族就失去灵魂,即使是全民富裕的社会,也只是养活着一个个没有思想,没有创新能力的肉体。

而且当今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

在当今这个知识和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不再这是一味地依赖物质资源上的优势,而是转移到依靠人才,依靠创新,依靠知识的人才资源的竞争上。物质资源是有限的,再大的金山银山也有被开采完的一天,只有掌握知识,才拥有源源不绝的创造力。

所以,你还会说读书没用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植物的启示初二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小草,多么微不足道的东西。莲乃花中君子,海棠花内神仙。国色天香,乃牡丹之宝贵;冰肌玉骨,乃梅萼之清奇。兰为王者之香,菊同隐逸之士。竹称君子,松号大夫……明日黄花,过时之物,岁寒松柏,有节之称。人们会用优美的词藻歌颂各种植物,但在很多人看来,小草是多么懦弱呀,比不上任何一种植物,而我却要告诉他,你错了。

没错,小草是很微不足道,他们只能看到植物表面的品质,当你仔细地观察小草时,你却能发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这个发现源于那一天。那天,我哼着歌,在楼道间走,我突然发现了一株植物,是小草,它被丢弃在外,生存在一个小纸壳里,没有水和阳光,只有一团泥巴,我对它不屑一顾。正想回家,我又突然心回意转,算了,就当做一次好事吧!便把它放在了一个人无法破坏的地方,反正没有阳光和水,它也会枯死。很快,我便忘记了这件事。

有一天,我的语文因为粗心大意只考了78分,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我抬头望了望天空,原本的蓝天我却感受不到丝毫的蓝,连石头和树木都在嘲笑我。我到了家门前却不敢回家。就在这时,小草进入了我视野。这株小草并没有枯死,它伸出两片嫩黄瘦弱叶子,躲在角落里,仿佛害怕什么。时间已经过了半个月了,没有阳光和水,它是怎样活下来的呢?而我们有家人老师的关爱,一定积极努力健康成长!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这样细致地观察过植物,我看着小草,我鼓起勇气回了家,虽然受到了责骂,但我并不放弃,我开始努力学习,同时我也给小草带来了水和阳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回好成绩,但小草却枯死了。

小草虽然死了,却久远不会埋葬在历史中,它会在我心中久存,时刻鼓励我坚持、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观察日记400字蚂蚁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一身黑亮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凑成了黑色的小生灵——蚂蚁

今天我在放学的途中走着,忽然下起了雨,我赶紧往回家的路上跑。跑着跑着,我突然看到了小蚂蚁们,我想看它们怎样应付雨下得非常大的时候,便蹲下来仔细地看了起来。这个庞大的队伍与雨水混杂在一起,它们拼命的前进着,还保持着有条不紊的队形,真是一个个顽强的生命啊!有一只蚂蚁被队伍落在了后面,晃晃悠悠向前走,被水灌过的那只落在后面的蚂蚁,它已经奄奄一息了,不得不停下来稍作休息。过了一会儿,它也没有起来,可能是因为被雨水淹死了吧。再看看那群宠大的队伍,虽然牺牲了不少同胞们,但它们还是保持有条不紊的队形,真是不知道该怎样夸奖它们了。过了好久,它们才走得没影儿了。

我回家后,去电脑上查了为什么蚂蚁下雨时要搬家?启示是什么?蚂蚁能预感温度,温度过大时,为了安全,所以要搬到高处住。启示是学会危险到来前自保,懂得放弃,敢于去寻找新环境并适应它——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蚂蚁的启示为题的作文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炎炎夏日,酷暑难挡。本想在家吹吹空调,睡个回笼觉的我,被一个约定惊醒了------糟糕!今天还要和小伙伴们出去聚一聚呢!于是我立刻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刺了出去,这才惊觉,原来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十五分钟,我竟然是最早到的。虽然满心无奈,但我也只能一边吃着玉米,一边开始了等待。

正在我百般聊赖之时,忽然在地上看到了一只小小的蚂蚁,在使劲的推我无意之中掉落的玉米粒,那对同样小小的触角颤动着,似乎快要忍受不住了。我的心情因为对时间估计错误的懊恼和对这酷暑的难以忍受已经变的十分恼火。此时,见这只小蚂蚁如此自不量力,我不禁一声冷笑,把玉米粒挪开了,我看着被当作是出气筒的小蚂蚁,心想:你虽说被称为大力士,但也别太不自量力,我看你还是知难而退吧,你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似乎蚂蚁也是这么想的,它不一会儿就跑了,临走时还用触角抚摸着玉米粒,看起来似乎依依不舍。见蚂蚁走了,我却又不禁失落起来,不由得暗叹道:大家都说蚂蚁的好,却不曾想到竟然是一个懦夫。我闷闷不乐地想了一会儿,却出人意料地看见了那只蚂蚁,在我讶异的目光中,那只小蚂蚁雄赳赳气昂昂的领着一条黑色长龙------一队蚂蚁大军出现了。原来,是那只小蚂蚁搬来了救兵,看来它们要大干一场了!

“别妄想了,还是另外找吃的吧,以你们的力量,就算是搬到猴年马月也办不完呀!”虽然明知蚂蚁听不懂我的话,但我还是忍不住说道。但是蚂蚁们还是在努力地搬着,其中有一两只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像是示威似的朝我举了举触角,似乎在警告我不要干扰它们。接着,它们继续“一意孤行”,搬着玉米粒。“哼!”见它们这样“狂傲”,我又故意拨下了几颗玉米粒。叫你们这么自不量力,不相信我的话,那就多给你们一些粮食!蚂蚁们齐心协力,却似乎还是搬不动,我幸灾乐祸地看着,刚想嘲讽两句,却突兀地发现,第一粒玉米粒浮了起来,原来是蚂蚁们把玉米粒抬了起来!紧接着,是第二粒,第三粒······在我目瞪口呆的表情中,“长龙”又浩浩荡荡的向前方前进起来······

我以前觉得蚂蚁十分渺小,没想到在那无比短暂的十五分钟里,蚂蚁们却给我上了一堂课,教会了我一个道理:要敬重卑微,当他们团结起来时,他们的力量是无敌的!

[蚂蚁的启示为题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漫画的启示作文300字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书上看到了一幅华君武的漫画,这幅漫画虽然看似简单,却极具讽刺性,让人不禁沉思。

漫画中有一位青年男子正撸着袖子,他用铁锹辛苦的把属种到了土里,正准备给树浇水时发现一位戴眼镜的人,双手抱膝靠在小树上,小树才刚刚种下去,却被这位戴眼镜的先生压弯了腰,拿着水壶的青年男子一脸疑惑的说:“你干什么?”眼镜先生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说

:“坐着歇凉咋了?”

这部漫画中你是觉得哭笑不得,还是令人你沉思呢。我们千万不要像戴眼镜的那位先生那样。因为不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幸福,是永远都体会不到快乐的。你想啊,这一位青年男子把这个树冲到了土里,有可能再过几年就长成了苍天大树,那是得有多么满满的自豪感呀!这种不仅懒惰,还不靠双手就想得到幸福的人,可真令人讨厌!

俗话说的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靠自己丰衣足食,我们不能一心想着别人的劳动,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而是要靠自己双手劳动,收获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蚂蚁的启示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楼下玩耍时,发现了很多小蚂蚁。它们的队伍排得很整齐,都顺着一条线走。它们要到哪儿去呢?好奇心促使我开始观察起来——原来这群小蚂蚁就住在楼前墙角下的一个小洞里。

一天,我坐在离小蚂蚁家不远的石头上,边吃蛋糕边看小画书。也许是这蛋糕的香味,引来了一只小蚂蚁。它在我脚边直打转。于是,我掰下了一块蛋糕放在它附近,它那发达的触角马上发现了这一“重大”目标,上上下下察看了一遍,想挪动这个“庞然大物”。它用前腿使劲的推了推,可是这蛋糕却纹丝不动,它又用头顶了几下,还是没有效果,只见它毫不犹豫的掉头就走。我以为它没有办法就放弃了,便不去注意那小东西了。

过了一会儿,我无意中看了一眼地上的蛋糕,觉得不对劲:那蛋糕像长了腿似的向前“走”了一大步。我凑近一看,哇,好多蚂蚁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只蚂蚁是回去报信的。瞧,他们不仅干的卖力,而且配合得相当默契——蛋糕后面的蚂蚁连推带顶,前边的蚂蚁更是拖拉并用,左右两边的蚂蚁也不闲着,有的用前足抬蛋糕,有的甚至在蛋糕底下用自己的身体来支撑。更奇妙的是,在这支“搬运队”的前面,还有几只蚂蚁在挪动前面的小石子——为“大部队”开路。

眼前的这一幕是我懂得了: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更使我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蚂蚁的启示400字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了一场小雨,小雨过后,我和妹妹在院子里玩。

地上有好多积水呀,我们用脚踩着积水,看谁溅起的水花高。突然,我看见几只蚂蚁正在往前爬着。我的脑袋里突然出现一个奇怪的问题:蚂蚁遇到积水是会游过去还是绕过去呢?我好奇地蹲下来,仔细观察着蚂蚁的一举一动。

一只蚂蚁来到了积水前面,它停了下来,用脚碰了碰水,好像在犹豫什么,然后又沿着水洼边缘往前走了一段,再次停了下来,用脚碰了碰水。我猜它肯定在想:这水洼可真大呀。不对!这对于蚂蚁来说应该算河吧,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这时候,又有几只蚂蚁爬了过来,他们相互碰了碰触角,好像在交换信息,又好像在商量着什么。有一只胆大的蚂蚁试图从水洼中间爬过去,它刚爬进水里,可能感觉水比想象的大,连忙慌张地退了出来,朝水洼相反的方向爬去。哈哈——吓坏了吧,我幸灾乐祸地想。

其余的蚂蚁继续往前爬着,在水洼边缘爬一会,又用脚和触角碰碰水。不时有蚂蚁朝其他方向爬过去。终于,剩下的蚂蚁绕过了水洼,匆匆往前爬去。

从蚂蚁过水洼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勇敢地去面对,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五年级《等着乘凉》漫画启示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呼哧呼哧……”瘦高的身躯出现在一棵嫩苗旁,不停喘着粗气,抹着额上点点汗珠,正准备往他栽好的树苗上浇水。树旁,一位文绉绉的金丝眼镜先生双手抱着膝盖,悠哉地坐在小树旁。“你,在干什么?”瘦高个忍不住疑惑道,眼镜先生转过身向他投来不屑的目光。“等着乘凉!”说完又靠在小树苗上闭目养神起来。树苗很瘦小,受不住他的重量,弯下腰颤抖着。

看完这幅简单的漫画,我不禁莞尔一笑。明明小树才没长多久,却等着乘凉了,更不耻的还是他人种的小树。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人只会等待,只想索取。有的人,依靠父母,等待父母成为他的“绿荫伞”,心安理得地做一条“啃老虫”;有的人,一心只想不劳而获,买买彩票,一夜成为“暴发户”;还有人,工作上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可是啊,没有哪个梦想,是不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的。

担当,于心,更于行。想想那些最美“逆行者”,那些广大医护工作者,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主动请缨,毅然奔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运输司机等,义无反顾,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第一线。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冲锋陷阵,他们扛起了民族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与其坐享其成,等待大树遮阴,还不如怀揣梦想,勇于担当,敢于追梦、圆梦,书写人生华丽篇章,谱写一首首恢宏的赞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观察日记200字蚂蚁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到楼下散步,在小道旁边的花坛和泥土上,我看见有一群蚂蚁在搬着沉甸甸的食物往家里走去。我所看见的蚂蚁是小小的,颜色是黄黑色的,小蚂蚁头上有两只小触角,腹部两边各长三条腿,腹部后面还有一个圆圆的尾巴。小蚂蚁非常勤劳,本领也很大,它能搬起比自己身体还要重的东西,而且还会在地下、树上造房子,小蚂蚁不仅会上树,还会爬墙呢!

爸爸、妈妈告诉我说如果看见地下的蚂蚁搬家了,说明就要下雨了。

我喜欢观看蚂蚁,因为它给我带来了许多知识和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漫画的启示“假文盲”小学生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在车站旁的一块牌子上,写着“母子上车处”这几个字。

一位母亲抱着熟睡的孩子小跑到了“母子上车出”,母亲长舒了一口气,说:“终于到了,‘母子上车处’应该有上车的优先权吧!这样就可以早点回家了!”孩子好像和母亲心有灵犀似的,睁开朦胧的睡眼,向母亲微微咧嘴一笑。“嗒嗒嗒”,四个男人跑了过来。第一个脚踏油亮油亮的皮鞋,穿着一件皮大衣,手插在口袋里,一看就是某个公司的大老板。第二个戴着一顶军帽,身着一件军大衣,脚踏一双绿布鞋,貌似是个军人。第三个人个子矮矮的,戴着裘皮帽,穿着大棉袄,脚踏一双名牌短靴,怎么看都是一个老干部。第四个人戴着大口罩,穿着羽绒衣,脚踏一双球鞋,应该是个医生。他们一拥而入到了“母子上车处”,把那对母子挤到了“母子上车处”牌子的外面。那个母亲哀怨地看了他们一眼,但敢怒不敢言。我疑惑不解,为什么这几个大男人知道这是“母子上车处”还要排在这呢?他们也不可能不认字呀!

“那几个人还真是不要脸,明明是‘母子上车处’,却硬是要装文盲!”那是一个中年妇女,她一脸嘲讽地看向那几个人,眼中全是蔑视。我仔细观察那几个男人,他们有时闭眼,有时低头看向地面,有时还东张西望,压根不听中年妇女说的话,也不看竖着的牌子上写着“母子上车处”这五个字。

我立刻明白了这几个男人为什么要站在“母子上车处”了,原来他们是想装文盲,先上车。不一会儿,许多人附和着说起来,“他们四个人真是太可恶了!”“几个大老爷们还在‘母子上车处’等车,难道一点也不感到羞愧?”“他们可真是败类呀!”……

那几个男人听了,开始变得不自在起来,却还是没有理会周围的人,依旧继续装文盲,装耳聋。我想:这几个人穿得这么华丽、体面,却没有一点公德,我以后可不能学他们,我要做一个有公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