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网络强国战略的提出(精品11篇)

新世纪的网络是丰富多彩的。它被披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一种奇妙的色彩。小编收集了有关网络新时代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1675

作文

11

篇1: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意义

全文共 3022 字

+ 加入清单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作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波——信息革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意义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五中全会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作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波——信息革命,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出现,更引发了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第五次浪潮”。在现代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中,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短短二十年,已经有4亿的固定宽带接入端口,近6亿手机网络用户,互联网遍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很快走向了“网络大国”。但是,“网络大国”仅仅意味着是数量“大”、规模大,而这又与中国固有的人口总量、国土面积有关,在互联网高新技术方面,在网络核心产品方面,在国际互联网规则制定中,中国仍然存在着诸多差距。“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正是着眼于缩小网络理念、技术的差距,着眼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全局,实现中国网络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在推动国家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从苹果产品到淘宝购物,从微信聊天到“滴滴打车”,从信息科技到社会文化,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创新的最前沿,不断变革创新的互联网产品,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面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如何保持经济稳步增长,解决就业难题,通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推动创新发展,运用“分享经济”,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路径。作为新经济形态的“分享经济”,由于信息快速便捷地流通,能够使物理世界的各类资源更有效的分配,在给传统行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促使其发展进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不仅能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也能为就业市场带来新的工作机会。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归根结底需要有思维的转变,“互联网思维”就是以全新的方式,不断给旧的思维方式带来冲击,激发着人们的想象,推动着人们去创新,最终实现社会的发展进步。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有助于继续巩固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互联网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影响着经济、社会,乃至军事领域的安全。当下,以社交媒体为构架的政治空间,以信息话语为博弈的权力结构,已经发生着范式重建的转变。网络固然能提供正面的价值,但“互联网恐怖主义”、“数字恐怖主义”力量,亦在诠释着风险社会的新风险,特别由于互联网“无国界”的本质属性,使得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成为更紧迫的课题。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际信息领域规则制定中的大国博弈若隐若现,如果不能紧紧跟踪网络法制前沿,无法参与互联网规则的讨论与制定,就可能在未来的互联网世界中处于劣势,进而损害国家安全。从社会化网络的政治属性看,规范网络行为,建设文明、有序、守法的网络空间,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而不断推动网络立法进步,约束各种网络社会“失范”行为,也成为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有效克服治理中的信息“屏障”,推动治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现代移动互联、大数据技术,正在给治理的科学化提供可能。历史学家黄仁宇早就提出“数目字”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现代国家建设必须重视数目字,万万不可只是“大概”而已。由于技术的限制,过去的统计数据大多依靠人力完成,不仅不够系统,而且也远非整体全貌。随着网络技术、大数据的出现,借助信息技术及“算法”,数据可以大到无所不包的“全量”,以至于出现了关于大数据的名言:“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通过大数据的搜集、整理与运用,事物的直观性、整体性就越强,也就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社会的真实状态,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社会风险防控的准确性,这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带来了无限可能,同时也为人们生活的便捷有序提供了助力。

陕西是悠久历史文化名省,又是新兴科学技术与科技人才的聚集地。互联网无国界,更无“省界”,这对地处西部的陕西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背景下,陕西需要主动利用自身的科研、人才优势,及时把握变革态势,紧跟前沿,搭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互联网时代,带来一系列变革,它在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意味着要破除陈旧的、落后的,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与制度障碍,这需要加大思想解放、对外开放的力度,而它对陕西而言,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更需要有巨大的勇气。只要敢于直面互联网时代的“新浪潮”,抢抓机遇,陕西就能够在网络强国战略中占据一席之地,进而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发展。

建设网络强国的六大战略任务

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10月10日正式连线录制,沈逸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结合习总书记多次重要讲话,承前启后的解读了本次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内容。连线后,沈逸表示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确实高瞻远瞩。

访谈实录

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光明网“学习时刻”栏目,我是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明确指出了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完成的六大战略任务。这是2016年4月19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之后,中国最高决策层以集体学习形式,就落实推进网络强国过程中必须完成的战略任务,做出的最重要的公开战略宣示之一。

Q:为什么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

A: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是“牛鼻子”,如习总书记419讲话中已经指出的,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鉴于此,我们要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顺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Q:如何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A:总书记有关提高网络管理水平的要求,聚焦于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关注如何在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防范网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用网络凝聚社会共识。这个要求是对419讲话中建设同心圆的细化阐释。习总书记准确把握了全球网络空间迈向大数据的战略趋势,将数据作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体系建设的战略抓手,并明确了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化方向,即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

Q:此次会议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哪些要求?

A:此次学习中,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加细致全面的要求,即学网、懂网、用网。学、懂、用意味着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无论是网约车管理,还是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亦或者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公共体,都是对领导干部网络能力的挑战和考验。一如前人已经指出的,确定战略路线之后,干部就成为决定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集体学习,本质上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

全文共 3697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战略方法、战略主张等,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事关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认真学习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来源上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互联网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阐释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的结果。

从生成上来,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立足于中国国情,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升华为理论成果的过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它既来自互联网治理实践,同时又不断指导着实践。

从组成上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系统思想、观点和论述。

一、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任何一个思想理论体系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生成发展的渊源和过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也是如此。它不是突发奇想、主观臆造,而是“具体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互联网时代相结合的产物。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腾讯公司时曾指出,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可见,习近平同志对互联网时代的认识,充分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没有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也没有留下关于互联网发展的点滴论述。但其论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和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技术力量,通过改变生产力诸要素的形式,从而促使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实现人类社会的时代转型。众所周知,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决定生产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生产资料(其中以生产工具为主)和劳动对象。互联网时代,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者逐步转变成为知识型、信息型、数字化的脑力劳动者,仅靠体力的劳动者逐渐被取代。以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为特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成为重要生产工具,逐步取代工业时代的发动机。劳动产品也相继发生转变,从农耕时代的农产品、工业时代的工业品逐步转向信息产品、数字产品。劳动对象则从实物型为主转向信息型为主。生产力诸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基于这种唯物历史观的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使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互联网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也促使马克思主义发生“时代转型”,化入互联网时代,产生新的形式。一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化入时代,彰显其生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恩格斯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正是马克思主义同互联网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果。

二、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互联网治理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的过程。简言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它既来自于中国互联网治理实践,同时又不断指导着中国互联网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他的网络观,包括发展与安全并重的互联网发展观,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发展,做到安全与发展两不误,相互促进;自由与秩序辩证统一的网络秩序观,既要尊重网民自由表达的权利,同时又通过完善立法,建立网络秩序,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相互协调的大网信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自主与开放统一的开放合作观,既坚持自主创新,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真正破解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又不故步自封,而是积极开放合作,参与到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去,主动搭平台,建桥梁,开展互联网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等。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他指出了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破解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问题;阐述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一体两翼的关系,提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尤其是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提出“让网络空间日益清朗起来”的总目标,“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的总要求,网络舆论生态日趋好转,网络空间日渐清朗。

通过不断完善互联网治理体制,总结凝练互联网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做法,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核心,坚持依法治网的基本原则,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坚持开放合作的基本方针,统筹谋划,总体布局,科学安排,努力实现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正是这条治网之道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

三、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组成上来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寓于整体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阐述了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根本方法,在多个国际场合申明我国的治网理念和主张,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构想。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讲话中,初步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描述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基本构想。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将“网络强国”战略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由此吹响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号角,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生成从最初的目标发展成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做主旨演讲,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向世界阐述了“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本质及“共享共治”的全球互联网治网理念,从而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建设网络强国不仅仅要技术强,还要拥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繁荣的网络文化,雄厚的信息经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更为关键的是国际话语权要强。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正是要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球互联网话语体系,在参与全球互联网规则制定上发挥主动,抢占先机,逐渐实现由被动到主动转变,由“规则制定好了,我们加入”,到“主动成为新的规则的制定者、主导者”转变。增强互联网国际话语权,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方面。

综上可见,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战略方法、战略主张等,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一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是遥相呼应,相互激荡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建设网络强国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国梦是一体的,是一个过程的不同侧面。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深入学习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对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的认识

全文共 1541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强国既是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内涵,又是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和必由之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对建设网络强国战略认识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站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高度,就我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目标愿景和建设要求,精心描绘的宏伟战略。对于这一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网络强国既是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内涵,又是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和必由之路。在中国迈入互联网时代已经二十一年、已经成为网络大国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决定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部署、推进实施网络强国建设战略。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并首次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2015年3月,“互联网+”首次被引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国务院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中国制造2025》重要任务,推动网络强国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发力,最后促成了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进入中央决策版图。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体现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的坚强意志和创新睿智,显示出坚决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是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规模不断壮大,覆盖更广,速度更快,国际通信更强,宽带用户规模更是居全球首位。网络、计算无处不在,软件、数据无处不用,互联网深入到每一个场所、每一个时间段和每一个人的生存生活细节。话在网上说、钱在网上花、事在网上办,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新常态。可以说,互联网和信息化引领时代潮流,已成为现代化最新的时代特征。此时此刻,顺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恰当其时。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是中国经济实现腾飞的新引擎。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网络空间蕴藏着促进经济飞跃发展的丰富财富和创新动力。一方面,互联网新技术不断涌流,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6.3亿网民、近5亿的智能手机用户,庞大的客户群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创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经济在GDP中的7%占比和网络零售交易额规模均跃居全球第一。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力源。它与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等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了实体经济的创新力、生产力、流通力,为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空间、新活力,正在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已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同,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是党和政府直面最先进生产力发展做出的英明决策。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是国家稳定安全的护航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时至今日,作为一种信息传播载体,互联网已成为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尖锐碰撞、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激烈交锋、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生死较量的“无硝烟战场”,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后的“第四空间”,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国家的安全稳定受到实实在在的影响,只有努力加强互联网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筑牢“网络钢筋墙”,梦想之船才能平安远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的影响

全文共 3719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大国并不等于网络强国,网络强国需要的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不仅仅意味着网民数量的超大规模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意味着将网络应用转化为经济生产与国家治理的超强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建设网络强国战略影响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从网络大国走向强国,不仅是一个关系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也是世界发展的福音。经过20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网络用户大国。世界前所未有地关注中国,既看重中国网络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也评估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在全球形成的深远影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网络强国道路,提升执行力,就必须清醒地看待成就、问题和影响,从而保证看得远、走得正、踏得实。

随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的提出及其战略路线、步骤、举措的逐渐明晰,网络强国建设进入以执行促实效的新阶段。中国网络空间建设在经历了跟随、参与之后,正在进入主导阶段的新起点。在这种关键时期,我们既要看到已有的成就,立足世界网络用户大国的基础,也要看到与网络强国的巨大差距,将其转化为不断奋发图强的巨大动力,更要正确认识网络强国建设的世界性影响,为中华民族崛起营造更加良好的全球网络环境。

一、看到“成就”,网络大国地位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基础

从1994年正式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网络大国。就网民数量来看,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和移动用户数均居世界首位。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就网络活跃度来看,中国网站访问流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在中国最常使用的25个网站中,中国自身网络公司产品已高占92%;在全球网络访问量排名前20的网站中,中国有7家上榜;全球使用最广泛的10个社交媒体网站中,中国就占据了6家。就网络经济规模来看,中国网络经济发展成绩喜人。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规模。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2万亿元;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互联网企业中,中国占有四席,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价值创造、模式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在短短20年时间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是政府主导下市场配置资源的现代化发展结果,是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科技发展道路的结果,也是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结果。如果说超大的网民基数以及不断提升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网络空间技术水平构成了网络大国的基本要件,那么随着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对网络空间技术投入的不断加大,中国在网络空间还将获得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直面“问题”,现实差距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巨大动力

网络大国并不等于网络强国,网络强国需要的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不仅仅意味着网民数量的超大规模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意味着将网络应用转化为经济生产与国家治理的超强能力,以及为维护自身安全而享有网络治理规则和治理目标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目前,中国距离网络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从网络空间发展平均质量上来看中国只处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之列。根据国际电信联盟2014年《衡量信息社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全球排名86位;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全球信息科技报告》显示,中国网络就绪指数(NRI)全球排名62位。联合国经社部2014年《全球电子政府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全球排名70位。透过国际网络空间发展水平的三项权威指标不难看出,中国在网络整体质量上与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其次,中国网络核心技术能力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网络安全保障任务艰巨。一方面,我们在信息技术方面起步较晚,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技术长期依赖西方技术,没能形成完备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技术产业优势,通过研发和定制各种网络攻击武器实现网络监控、网络攻击和网络威慑。试想,如果在核心技术无法自主可控的情况下,我们所建的网必然是“没有防范的网”,是易窥视和易被打击的“玻璃网”,加之我国网民个人信息素养发育的不够成熟,我国个人、企业(社会组织)、政府无不处于被窃听、干扰、监视、欺诈、泄露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之中,网络安全处于极脆弱的状态。仅就网站来看,2013年,我国被篡改的中国网站数量为24034个,较2012年增长了46.7%;被植入网站后门的中国网站高达76160个,其中政府网站有2425个。面对国家网络安全、网络经济安全、网络社会安全以及个人隐私权保护等如此广泛的信息安全威胁,我们尚没有形成足够的安全保障手段和能力。

此外,中国在有关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以及全球治理规则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关键技术与标准,一方面,在话语上高调宣扬“先占者主权”原则下的网络自由行动,以期为其信息战、网络战开辟道路和提供法理依据;另一方面,在国际战略上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涵盖网络空间战略、法律、军事和技术保障的网络防控体系,以期不断巩固并改善其自身对全球网络空间事实上的绝对控制。2012年美国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明确提出如果美国的网络受到攻击,可以像政治、军事和经济受到国外攻击一样动用武力对对方进行打击。同时,西方国家还频繁启动贸易保护安全壁垒,2012年美国对我国华为和中兴进行的长达一年的安全审查,问题的焦点无关产品价格也非质量,而是信息安全。我们在网络强国建设过程中将始终面临着网络监管与网络自由的价值对立、既有大国的战略猜疑甚至抵制,以及我们在网络空间的能力尤其占领网络空间制高点的能力和实力还非常有限的严峻现实。

三、正视“影响”,网络“中国梦”是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网上“新丝路”

显然,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需要既有的物质条件支撑,更需要主动构建和积极争取。中国超大的经济体量和网民规模,决定了我们成为网络大国的前提条件,也决定了中国的任何一项决策变化都会对世界造成事实上的影响。中国离不开全球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也离不开中国贡献。2014年初,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时,小组组长习近平明确提出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之后,习总书记在中美元首会晤、巴西国会演讲等多个国际场合明确提出建设构筑“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网络治理体系。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在“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首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一系列世界级网络盛会上接连发出“中国声音”,进一步阐释中国网络治理的立场和主张。

建设网络强国,有助于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塑造中国国际形象。中国要建设网络强国。这是今天中国政府对网络社会的科学判断,也是中国政府对当今世界的庄严承诺。这样的判断与承诺彰显了中国正在改变内向型的政治视野,中国正在“由一个注重经济利益和传统安全利益的独善其身的发展中国家转向一个注重发展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兼济天下的‘负责任大国’”。对内负责,就是要让全体中国人都享受到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承诺有助于提高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有助于赢得国内民众对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外负责,就是要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网络安全与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安全与共同发展。这一视野转向不仅有利于中国掌握对外关系的主动权,改变过去在网络空间一味机械应对的被动局面,而且有利于消除国际上将中国网络政策和行动视为“中国威胁”的疑虑,从而为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和平、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环境。

建设网络强国,有助于改变网络空间不均衡现状,创建全球治理新秩序。当今世界网络空间的基本现状却是,一边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制度、战略等综合优势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占据着中心位置,收获着巨额经济利益和强大政治影响力,另一边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网络空间处于边缘地位,不仅没有话语权,而且其信息主权、网络安全还时刻处于被侵蚀和攻击的危险境地。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网络空间的后起之秀,中国建设网络强国,首先会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网络空间能力差距逐步缩小,一方面消解网络空间目前这种不均衡发展现状,改变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一超独霸现象,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坚定他们对网络空间后发优势的信心。其次,建设网络强国,中国必将更有力量团结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的全面变革,更有效地参与网络空间价值观的建构、网络空间行为标准的制定以及网络空间国际议程的规划,将“和平、安全、开放、合作”这些中国珍视的价值原则和“多边、民主、透明”这些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的政策主张纳入新秩序构建之中,规划一个让多数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技术、软硬件资源暂时处于劣势的行为体都可以从中受益的全球网络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三主线掘金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新华社消息,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市场人士表示,可以预见在军民融合为国家战略后,政策的实质的推进将加速和加强,军民深度融合有望在取得重要突破。二级市场上,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将围绕三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一是军工通信相关公司,包括北斗产业链和海底光缆等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二是受益于低空空域开放的通航产业链上市公司;三是其他已经获得相关军品供应资质的公司,尤其是电子、信息和材料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网络强国战略下的媒体融合问题研究

全文共 4852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网络强国战略下的媒体融合问题研究。欢迎阅读,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增强我国网络空间竞争力,维护我国互联网安全,促进国家间网络安全交流与协作,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网络强国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网络强国、媒体融合、网络安全、国家战略

2014年是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开局之年。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会议把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上升到了不同以往的国家战略高度,将其作为强大的战略思维和创新动力,服务于建设网络强国的国家任务。

一、网络强国战略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意义

1.媒体融合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加强网络安全,就要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这个过程中,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网民有近七亿人,网络空间信息冗杂,舆论生态复杂多变,这就需要媒体解决最根本的网络舆论引导问题,坚守网络强国建设的主阵地,通过融合发展提高互联网环境下的传播力、服务力和舆论引导力。

首先,全球化的进程和媒介格局的改变,使网络空间的舆论疆界日渐模糊。为了适应这个传播的新常态,传统主流媒体需要把重心转移到网络空间的舆论阵地,但传统主流媒体受到自身局限性的制约,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只有基于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强化主流声音、高扬正确导向,让主流媒体掌握舆论战场的主动权,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其次,受众在哪里,思想宣传工作的重心就要在哪里。建设网络强国,维护互联网安全,需要通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来创新、改进网络宣传,弘扬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从顶层设计开始推动,引导受众在思维和观念层面进行转型。

再次,在我国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征途中,可以通过媒体深入、全面、通俗、正确的地阐明国家网络安全政策,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网络安全。由此可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促进国家间网络安全交流与协作,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网络强国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媒体融合是繁荣网络文化的有效途径

我们不仅要成为网络强国,还要以网络来强国,繁荣网络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网络强国战略出发做出的重大部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强烈愿望、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1]。媒体本身就属于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需要一些综合实力强、影响力大的媒体集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媒体融合发展来建立一个更加成熟的平台和渠道,去创作、生产、传播更多符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国人审美追求的网络精品文化。因此,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对实现网络强国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梦显得尤为重要。

3.媒体融合是落实网络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也成为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在2016年4月19日的网信工作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释疑惑。”要想用心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就要充分利用好媒介载体。

第一,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充分参与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中,通过网络“问事于政府”,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政治权利。第二,政府可以通过媒体“问计于人民”,官员通过网络问政使行政事务透明化,接受群众监督,了解舆情民意,汇聚民智,实现科学民主决策[2]。例如一些政府部门,顺应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处理,为公众提供了排忧解难的新途径,也为政府创建了了解群众、贴近群众的新渠道。由此可见,充分重视媒介生态的变化,以媒体融合为契机,是落实网络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

二、网络强国战略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形势来看,网络空间竞争激烈,我国在网络空间所面临的威胁也日益严重。网络空间漏洞频发、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剧增、冲突不断升级,使媒体融合承担更大责任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首先,目前网络空间主要的媒体、互联网巨头都属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实现国家战略,从而把握国际网络空间的主流话语权,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一些西方的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传播手段制造并传播虚假信息、反动言论,丑化我国国际形象,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企图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分化、西化中国。这就要求我们的媒体提高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既包括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信息的覆盖面等方面的硬件能力,也包括所传播的信息被受众接收并接受,进而改变或扭转其态度和行为,产生对我国有利的舆论氛围的力量[3]。

其次,我国虽然积极发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先进技术,但在基础的核心技术与设备方面仍然受制于人,这就给我们在网络空间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职员斯诺登向媒体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指出他们通过微软、谷歌等网络巨头的服务器,对多国实行监控。这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在网络空间的主权和安全,同时使受众对互联网这些新兴媒体平台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在这样的形势下,媒体融合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整体实力,另一方面也要使受众对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媒体融合仍然抱有信心。 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我国主流媒体和民间舆论两个舆论场被打通了,大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还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由于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的不同,在网络强国战略下推动媒体融合必须要解决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从国家层面考虑,需要通过媒体融合为网络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产业视角考虑,媒体融合发展还必须考虑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公众利益方面考虑,媒体融合要给予大众表达意见强有力的平台和渠道,保证大众最根本的利益。

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想要通过互联网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实现网络强国梦,一定会遇到很多障碍。同样,媒体也正处在融合发展与变革的重要节点。所以,在网络强国的背景下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更要拓宽视野,积极地应对国内外的不同挑战。

三、网络强国战略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

1.坚持技术创新与利用

现阶段,在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中,我们要想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只有在技术上领先于人,在某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做出战略性安排。目前,主要互联网核心技术和基础设备,如根服务器、域名服务器等,都放在美国,处于美国政府的实际控制之下。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主要供应商,无论是骨干网的路由器,还是服务器、终端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商店等,基本由思科、英特尔、谷歌、微软等美国公司绝对主导[4]。这就要求我们在核心技术的建设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与突破。

一方面,对待国外安全、先进的技术,我们要以虚心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并且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化为有利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对于技术,尤其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要敢于应用。不能单纯从研发角度谈技术,要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更好地为网络强国梦服务。

2.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决定了我们在网络强国战略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首先,网络安全是整体的不是割裂的,维护网络安全需要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要转变我们传统的安全观念,更加重视互联网企业和大众的作用。让网民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进行把关,同时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监督。网民不仅是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的主体,也是维护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有些网民自愿成为论坛的“版主”,义务对论坛言论进行管理,“自治”成为许多大型论坛的主要形式。[5]新浪网、新华网等网站就专门开通了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暴恐音视频举报专区等举报平台,充分发挥了网民的积极角色。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在推动媒体融合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例如,中国移动建成的覆盖全国的自动化、智能化拔测体系。对于拔测出的可疑不良信息,公司组织专人进行人工复核,对于复核确认的信息实现实时的自动封堵[5]。

其次,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在推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与之适合的动态的、综合的防护理念,不断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反应机制,在网络热点舆论进一步发酵之前做出及时的反应和控制。例如人民网就建立了自己的舆情监测室,定期发布舆论地图和舆论报告,对舆论并非采取压制和回避的策略,而是针对敏感问题进行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因此,对待网络安全,媒体要持有未雨绸缪的积极态度,提高网络安全敏感度,时刻感知安全态势。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我国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将网络安全内化于心。

3.升网络治理法治化水平

随着媒体融合工作的深入,我们必须要完善互联网法制建设,不断提升互联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2015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包括保障网络运行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信息安全等内容,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网络安全的基本法呼之欲出。同时,我国也把涉及互联网的诸多规定纳入了刑法修正案中,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履行的义务,完善防范和惩治网络犯罪的相关规定。针对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首先针对网络中某些问题严重的领域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如《电子商务法》《未成年人网络空间保护法》等。但要想真正建成融合共享的开放平台,不能仅仅拘泥于一部重要法案,还要找到国家、社会、商业三方的利益平衡点。对国家而言,互联网发展、媒体融合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因此,在法制建设方面,需要保障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在竞争激烈的全球舆论场,有效地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对社会而言,不能一味用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公民自由表达的权利,要保障公民基本的传播信息、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的渠道畅通;对商业而言,和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鼓励和促进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4.注重媒体融合相关的人才建设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吸引、培养一批面向市场,综合素质高的媒体人才,为媒体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首先,我们传统主流媒体要起带头作用,重点培养一批集采、编、摄、播于一体,具有互联网思维,能适应融合大环境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同时,强化媒体队伍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本着为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进行客观的新闻报道,始终做好信息安全的把关人。其次,重视和发挥不同领域权威专家的作用,提升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与影响力。

总之,网络强国战略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科学总结。与之对应,媒体融合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因此,基于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好地向网络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

全文共 4525 字

+ 加入清单

比尔盖茨曾说:“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文化已经深深注入人们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发明,它真的将人类一网打尽,不论你愿不愿意、知不知道,其实你都已被网络其中,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互联网生态。互联网真的有改变一切的力量,它正在默默地、也是强行地连接一切,它的魔力才刚刚露出冰山一角,它将给世界带来更大、更彻底的变化。基于对互联网的深刻认知,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建议将网络强国战略纳入“十三五”规划的战略体系之中,充分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一、以技术创新助推强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习近平在2014年发给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需要建立配套完善的技术发展战略。中国是典型的后发国家,是网络大国,但国际互联网发展至今,众多核心的技术,基本都掌握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手中。我们要成为网络网络强国,必须拥有自己的网络核心技术,而要拥有核心技术就必须开展网络技术创新。习近平指出:“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建设“网络强国”,还必须加强网络技术提升,掌握核心技术,不断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产品,才能不受制于其他国家。在此过程中,“创新”是实现网络技术突破的灵魂。习近平指出: “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大力鼓励企业创新,对不适应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大胆改革。习近平指出,“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下大气力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要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他们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企业带动创新,创新服务企业,未来企业将更好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未来的中国将更好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助推网络强国战略。

二、以网络文化根植强国战略

比尔盖茨曾说:“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文化已经深深注入人们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网络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指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他同时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文化强、国才强。网络强国同时也应该是网络文化强国。习近平指出:“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和丰富的文化产品是互联网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互联网提供的不仅有新闻、娱乐等基本服务,还应有各类增值服务;不仅是产品信息,还是整体规划;不仅要面向大众,还要细分需求;不仅要着眼当前,也要筹划未来。习近平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软实力的标志,我们必须树立以中华文明为底蕴的网络文化意识,并切实发展和壮大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提升我国网络文化的影响力。让以中华文明为底蕴的网络文化根植网络强国。

三、以基础设施牢筑强国战略

建设和普及信息基础设施是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基本前提,只有建好信息基础设施,才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正如习近平所说:“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水利、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通用航空、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网络。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当今,人类已经深入融入信息社会,信息网络和服务已逐步渗入经济、社会与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全社会快捷高效运行的坚强支撑。对于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中国而言,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支撑。

与交通运输、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相比,信息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的网络速度还比较慢,覆盖面还不广,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非常薄弱。习近平指出:“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强《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宽带网络是国家战略性公共技术设施,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一举多得。”网络强国建设,必须深入推进“宽带中国”建设,只有修好了“网络高速公路”,网络经济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只有筑好了网络根基,网络强国才能更加牢固。

四、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护航强国战略

中国的网络强国战略是“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两翼齐飞战略。习近平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 网络强国犹如时代之“列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便是其“驱动之双轮”。建设网络强国,既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也要加快发展信息化,让这“双轮”协调一致,同步前进,为“网络强国”这辆列车保驾护航。

“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习近平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习近平强调:“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在全球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关键时刻,保证网络安全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中国实施的网络强国战略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兼顾安全与发展,在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发展,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谋求国家安全。

世界同用一张网,网络安全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需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需要建立科学平等的国际网络治理体系。2014年习近平在巴西演讲时指出:“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网络空间以其“超领土”、“超空间”的业态存在,全面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维护网络主权和发展利益的共识。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虽然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中国是网络大国,也是世界网络安全的有力维护者和推动者。习近平指出:“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是黑客攻击的受害国。中国政府不会以任何形式参与、鼓励或支持企业从事窃取商业秘密行为。不论是网络商业窃密,还是对政府网络发起黑客攻击,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应该根据法律和相关国际公约予以打击。中美双方在网络安全上有共同关切,我们愿同美方加强合作”。

五、以国际合作提升强国战略

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深化网络合作意识,通过网络空间联通中国梦和世界梦,走出合作共赢强国之路。“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 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建设网络强国,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习近平指出:“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网相连。网络空间的互联互通,为各国合作创造了基础,也将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习近平在西雅图微软公司会见出席中美互联网论坛双方代表时指出:“中美都是网络大国,双方拥有重要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双方理应在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就网络问题开展建设性对话,打造中美合作的亮点,让网络空间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合则强,孤则弱。” 交流与合作是互联网发展的双轮,合作才能共赢,但网络合作需要新思维。习近平指出:“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躲进小楼成一统”、闭门造车,建设不了“网络强国”。习近平指出:“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中国乃至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如何治理互联网、用好互联网都是各国的关注,各国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要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从低敏感领域入手,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相互借鉴、互相促进、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十三五”时期,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互联网行业显然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浅谈我国的建设网络强国战略

全文共 4674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网络强国战略的内容,欢迎阅读!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发明,它真的将人类一网打尽,不论你愿不愿意、知不知道,其实你都已被网络其中,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互联网生态。互联网真的有改变一切的力量,它正在默默地、也是强行地连接一切,它的魔力才刚刚露出冰山一角,它将给世界带来更大、更彻底的变化。基于对互联网的深刻认知,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建议将网络强国战略纳入“十三五”规划的战略体系之中,充分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一、以技术创新助推强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习近平在2014年发给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需要建立配套完善的技术发展战略。中国是网络大国,但国际互联网发展至今,众多核心的技术,基本都掌握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手中。我们要成为网络网络强国,必须拥有自己的网络核心技术,而要拥有核心技术就必须开展网络技术创新。习近平指出:“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建设“网络强国”,还必须加强网络技术提升,掌握核心技术,不断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产品,才能不受制于其他国家。在此过程中,“创新”是实现网络技术突破的灵魂。习近平指出: “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大力鼓励企业创新,对不适应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大胆改革。习近平指出,“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下大气力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要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他们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企业带动创新,创新服务企业,未来企业将更好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未来的中国将更好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助推网络强国战略。

二、以网络文化根植强国战略

比尔盖茨曾说:“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文化已经深深注入人们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网络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指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他同时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文化强、国才强。网络强国同时也应该是网络文化强国。习近平指出:“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和丰富的文化产品是互联网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互联网提供的不仅有新闻、娱乐等基本服务,还应有各类增值服务;不仅是产品信息,还是整体规划;不仅要面向大众,还要细分需求;不仅要着眼当前,也要筹划未来。习近平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软实力的标志,我们必须树立以中华文明为底蕴的网络文化意识,并切实发展和壮大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提升我国网络文化的影响力。让以中华文明为底蕴的网络文化根植网络强国。

三、以基础设施牢筑强国战略

建设和普及信息基础设施是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基本前提,只有建好信息基础设施,才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正如习近平所说:“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水利、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通用航空、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网络。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当今,人类已经深入融入信息社会,信息网络和服务已逐步渗入经济、社会与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全社会快捷高效运行的坚强支撑。对于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中国而言,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支撑。

与交通运输、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相比,信息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的网络速度还比较慢,覆盖面还不广,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非常薄弱。习近平指出:“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强《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宽带网络是国家战略性公共技术设施,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一举多得。”网络强国建设,必须深入推进“宽带中国”建设,只有修好了“网络高速公路”,网络经济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只有筑好了网络根基,网络强国才能更加牢固。

四、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护航强国战略

中国的网络强国战略是“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两翼齐飞战略。习近平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 网络强国犹如时代之“列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便是其“驱动之双轮”。建设网络强国,既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也要加快发展信息化,让这“双轮”协调一致,同步前进,为“网络强国”这辆列车保驾护航。

“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习近平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习近平强调:“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在全球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关键时刻,保证网络安全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中国实施的网络强国战略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兼顾安全与发展,在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发展,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谋求国家安全。

世界同用一张网,网络安全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需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需要建立科学平等的国际网络治理体系。2014年习近平在巴西演讲时指出:“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网络空间以其“超领土”、“超空间”的业态存在,全面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维护网络主权和发展利益的共识。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虽然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中国是网络大国,也是世界网络安全的有力维护者和推动者。习近平指出:“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是黑客攻击的受害国。中国政府不会以任何形式参与、鼓励或支持企业从事窃取商业秘密行为。不论是网络商业窃密,还是对政府网络发起黑客攻击,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应该根据法律和相关国际公约予以打击。中美双方在网络安全上有共同关切,我们愿同美方加强合作”。

五、以国际合作提升强国战略

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深化网络合作意识,通过网络空间联通中国梦和世界梦,走出合作共赢强国之路。“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 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建设网络强国,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习近平指出:“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网相连。网络空间的互联互通,为各国合作创造了基础,也将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习近平在西雅图微软公司会见出席中美互联网论坛双方代表时指出:“中美都是网络大国,双方拥有重要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双方理应在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就网络问题开展建设性对话,打造中美合作的亮点,让网络空间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合则强,孤则弱。” 交流与合作是互联网发展的双轮,合作才能共赢,但网络合作需要新思维。习近平指出:“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躲进小楼成一统”、闭门造车,建设不了“网络强国”。习近平指出:“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中国乃至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如何治理互联网、用好互联网都是各国的关注,各国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要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从低敏感领域入手,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相互借鉴、互相促进、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十三五”时期,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互联网行业显然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更多热门文章:

1.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论文2500字

2.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论文2500字

3.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论文

4.中国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论文2500字

5.2500字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论文

6.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7.正确认识网络强国建设所面对的成就、问题和影响

8.自主创新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石

9.中国正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征文2500字

10.有关我国建设网络强国优秀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网络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新挑战

全文共 2411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网络渗透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挑战范文。欢迎阅读,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进入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尤为突出,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战场,网络渗透成为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隐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网络渗透问题。

关键词:网络渗透、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

冷战的结束,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开始逐渐被科技文化交流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渗透所取代,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为全球性的传播媒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互为矛盾的意识形态在网络领域展开更为激烈的斗争。利用网络对不同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成为一些国家推行其国际战略的重要步骤。网络时代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

一、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战场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权力资源,不仅是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系统,也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载体。网络传递的信息不仅会直接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还会影响网民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认同,进而影响一国的政治稳定。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战场。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我国网民规模庞大,且青年网民居多。网络已经深入影响到我国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2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其次,根据《报告》调查显示,我国网民年龄分布集中在20-29岁,且多为初中、高中和技校学历,网民职业多为学生、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更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500元以下的网民还占据相当多的一部分。最后,我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升至26.1小时,网民活跃度超过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这些年轻的中等学历者,特别是低收入网民更容易受西方意识形态的诱惑、煽动和转化。

2.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性、开放自由性、传播双向性、渗透便利性,虚拟隐秘性等特点,使信息的传播由传统媒介的“单向中转式传播”转变为“直接交互式传播”,网络信息传播能够摆脱观念与器物的束缚,享受最广泛的文化交互。“过去人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受众,尽管有选择何种信息的自由性,但却无法利用媒介主动传播个人信息,而现在,网络上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3.网络环境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温床。网络传播使大众传播由点到面,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人们不仅仅是舆论的“接受者”,而且还是舆论的“传播者”。网络舆论与意识形态的作用机制是:网络舆论――多元价值观汇聚――社会意识形态。“舆论始终活跃在各种意识之中,是构成整个社会意识的一种最为活跃的因素。各种意识是无形的精神文化的交织状态,包括知识、信仰等,充满了各种意见的交流与互动,构成舆论的一种环境。”从传播源头来说,传播主体意识多元化,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传播过程来看,信息在每一次传播中都有被加工成谣言的可能,并产生“核裂变”的效应,误导社会舆论走向;从传播内容来看,网络舆论往往是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这些舆论更容易受到恶意炒作,从而煽动民众的不满情绪;从传播结果来看,正如卡普费雷指出:“谣言传递信息,树立或毁坏名声,促发暴动或战争。”

4.网络信息技术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当计算机网络不仅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途径,而且也成为一种文化传播途径的时候,利用网络对不同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乃至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就成为一些国家推行其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可以为不同阶级“政党和国家宣传自身意识形态提供一个媒介,而且,技术本身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希利斯・米勒指出:“媒介就是意识形态”,这也就是说,网络时代,谁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主导权,谁将对意识形态起到引导和影响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威胁

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它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1.网络技术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创造了条件。由于互联网技术发端并兴盛于美国,全球网络化更像是美国文化的全球殖民化。处于信息技术弱势的国家在“信息殖民”过程中被迫接受西方网络强化性的信息传递,久而久之被西方文化所同化,社会意识形态就会发生动摇嬗变的可能。同时,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很早就注意到网络时代自身具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力图牢牢掌握网络控制权,并借此积极发挥其在意识形态中的影响力,侵害别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2.网络权力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便利。美国作为网络强国,不仅在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上具有技术优势,而且掌握着管理互联网的权力,这决定了它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并且利用这种优势当作向他国、特别是向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自互联网在我国普及并兴盛以来,网络成为境外敌对势力输出“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重要平台;它也是境外敌对势力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重要平台;它还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散布极端宗教思想、民族分裂思想、暴力恐怖思想的重要平台;从一些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经历中发现,网络也是颜色革命势力最重要的联络平台。

总之,意识形态的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面对西方网络环境下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必须针锋相对,有效回击,敢于亮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要努力把网络武装成为一种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成为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喉舌,确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浅谈对网络强国战略的认识

全文共 2576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强则国强吗,网络强国既是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内涵。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对网络强国战略认识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从一条网速仅有64千比特每秒的网线出发,风雨20年,如今的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规模、占据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的4席……

这是中国互联网的精彩,这是让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在两会代表委员眼中,中国互联网更绚烂的故事又开篇了。

日前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专门辟出一个篇章着墨“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宣示网络强国战略,内容长达五页多,向世人展现中国“网络梦”的宏伟图景。

新格局新使命

网络强则国强。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直接关系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只有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才能抢占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先机,建设网络强国已成为提升一国综合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在经济领域,信息化、网络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在社会领域,信息化、网络化促进社会结构变革,深刻改变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在科技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水平成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说,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是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之后更深入、更全面的提法,说明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互联网+”以及分享经济,移动互联网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把潜在的巨大生产力释放出来。

这是当今世界各国都竞相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注重网络强国建设的内在动因。

在互联网发源地美国,2011年5月16日就发布了首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同年,德国也出台了“德国网络安全战略”。新加坡,则在更早的时候就成立了跨部门的全国通信安全委员会。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提升至90.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基数很大,有利条件很多。但是,并非网络强国。无论是基础设施、自主技术、产业市场,还是网络安全和网络话语权,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明显。

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既是大势所趋,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处于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关键节点,面临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诸多挑战。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俊看来,“需要通过互联网加快形成以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使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达到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效果。”

“通过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将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发挥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质流的重要作用;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活力迸发,不断催生新业态、孕育新产业。”一些代表委员说。

多维架构托起网络大战略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表述,中国的网络强国战略包括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四个方面。

建设网络强国,网络是基础。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形象地讲,要搭建一个信息的"高速公路"。只有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了,我们才有可能搞通讯发展、互联网发展、大数据、云计算。”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到2020年,城镇地区将实现光网覆盖,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大中城市家庭用户带宽100兆以上,98%的行政村光纤通达,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带宽50兆以上。

“可见决策层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互联网基础的重要性,互联网对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转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000651,股吧)副总裁陈伟才说。

同时,我国将通过向民间资本开放基础电信领域的竞争性业务,加上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今后五年的前景是:上网更快、更方便、更便宜。

有了信息的“高速公路”,还要有“汽车”,即海量数据。

在复旦大学教授、上海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朱扬勇看来,网络强国是基础,“互联网+”是手段,大数据运用是核心,三者合起来协同发展,将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政府治理水平提升、民生改善、国力增强。

“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入应用催生了无数新业态,互联网新业态已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些代表委员说。

为了让“互联网+”发挥更大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互联网应用越普遍,互联网的安全越重要。将大量的数据和服务转移到互联网上,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安全保障,可能意味着,把自己的所有信息暴露给对手,这是非常危险的。建设网络强国,就是既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也要加快发展信息化,让这“双轮”协调一致,同步前进,为“网络强国”这辆列车保驾护航。

对此,马化腾代表今年提交了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安全体系的建议。他说,“互联网企业应发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云存储能力,对用户行为建立模型,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识别恶意信息,主动提醒、拦截和检测。”

资本织网新产业体系

“这是中国的五年规划首次以如此高规格筹划互联网发展。”一些代表委员说,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概念的网络经济,在新的国家战略规划支持下,资本将扑面而来。

独立TMT分析师付亮认为,在网络建设方面,由于网络强国战略深刻认识到高速光纤网络、无线宽带网、物联网、人机交互等建设的重要性,可以预想,未来政府肯定会促进投入,缩小与先行国家的差距。

互联网是中国创新最为集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论文

全文共 2350 字

+ 加入清单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发明。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顺利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的融合、创新创业的激励是三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基础性建设;融合;创新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发明。目前,很多学者有这样的说法:我们已经开启第四次科技革命。如果这是一个真命题的话,那么互联网就是这次革命的动力引擎。

现今,在宏观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遭遇瓶颈,德国、美国等主要国家互联网与产业更新的国家战略的出台所引发的新一轮紧迫感,我国互联网的体量与地位的倒逼,以及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深度渗透不足的客观现实,激发了“互联网+”作为一项必需政策出台。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随着这场信息化革命的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到底该如何落地?本文从三个方面简单阐述顺利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关键因素。

一、网络强国的支点在基础性建设

建设和普及信息基础设施是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基本前提,只有建好信息基础设施,才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如今,我们已经深入融入信息社会,信息网络和服务已逐步渗入经济、社会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基础性建设已成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支撑。与交通运输、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相比,信息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的网络速度还比较慢,覆盖面还不广,特别是广大农村 ,基础性建设还非常薄弱。

据Akamai(阿卡迈公司)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网络速度排名只有93名,远远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更不用说,互联网的使用费用。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费用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我国的比重超过1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网络。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指出,“宽带网络是国家战略性公共技术设施,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一举多得……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要求政府必须修好“网络高速公路”,加强“宽带中国”建设。

作为基础性建设的互联网,其核心的最终指向仍是服务。建设互联网的核心是服务,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核心也是服务。任何一项行动计划、战略决策都是以服务为宗旨,最终目的是为政府、企业、公民更好地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将持续考验政府的互联网治理能力,要求政府必须从全局式的管理者走向法制化的治理者的角色。

二、网络强国的关键在融合

“互联网+”就像是形成了一个“黑洞”,将各类行业吸入其引力范围之中,差别只是时间和程度问题。当然,互联网不会席卷一切。但是在可预见范围之内,互联网作为网络强国战略的动力引擎,必将与各主要行业结合,形成拉动力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产业将触角伸向各个经济领域。“互联网+”的重要突破不仅在于智能制造,还在于对传统产业运作平台和运作效率的极大提升。例如,金融领域是互联网进入的第一个行业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高效撮合资金供需双方,快速实现定价和资金配置。

目前,尽管互联网来势汹汹,但是互联网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新型服务业尚在探索之中,对于制造业而言更是很难突破。这意味着“互联网+”的消费概念远远大于其本身的发展实质,赚取眼球多过实际收益。产业融合成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现实难题。

网络强国战略不仅是一种行动计划,还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思想方法。政府和企业都应当具备互联网思维,思考怎样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更好地进行变革,更便利地服务大众。在与互联网融合时,企业需对自身与互联网的融合方式与程度有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明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企业基本架构和生产流程,以更好地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政府需要将注意力着重放在社会力量难以真正推动和促进的重量级制造业部门上。一方面用政府的指导力量推进改革,一方面促进市场导向,引入互联网这一动力引擎。

互联网技术和理念仍处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之中,仍需要不断评估和修正预期目标,不断吸纳新的互联网观念和方法,使这场革新成为一个动态过程。政府和企业要有勇气探索与互联网融合的新平台新方式,也要能承受转型带来的成本和“阵痛”。

三、网络强国的灵魂在创新

技术创新,这对于正在建设网络强国、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中国来说更为重要和关键。国家对于创新和创业的极大鼓励,正是网络强国战略的灵魂所在,与“互联网+”的政策相匹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称为新常态之下的新引擎。在网络强国战略的激励之下,开放平台将为更多人提供创造的新机会。公众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而有了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力的平台。互联网时代下,80后、90后这样的年轻创业团队有很多。据阿里云的内部数据显示,在其平台进行创业的团队中,80后是绝对主力,90后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创业力量迅速崛起。另外,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大家发表言论的主要阵地。社交网络和言论重心的下移,为更多人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引爆的创业可能性。而在“万众”背后,协同创新的偶发事件,将可能会带来“意外惊喜”。无疑,互联网将助力这一切发展,创新则是网络强国战略的精神实质和必备的社会氛围。

网络强国是一项符合未来趋势的战略,但是并不会天然地走向成功。顺利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的融合、创新创业的激励是三个关键因素。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