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怎么写【汇编20篇】

傣族民间民俗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怎么写,欢迎阅读!

浏览

2654

作文

618

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的风景美食,足以让人魂牵梦绕。

——题记

“甘甜的美酒,醇香的奶茶,让我看不够草原如画……”在众多草原歌曲中,手把肉,羊排,奶豆腐,奶茶,让人垂涎欲滴。放假第一天,我便有幸来到“金陀尼”蒙古风味大营。这才让我这个生活在内蒙古的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气息。

“金陀尼”蒙古风味大营呈蒙古包状,由白、蓝两色组成,既干净又漂亮。

一进门,好客的蒙族姑娘正站在门口向你用蒙语问好。整齐的蒙古袍,高贵的蒙古家具,浓厚的蒙古气息,让人感觉仿佛已置身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别有一番风味。

进了吃饭的屋子,蒙式餐具映入眼帘,画有祥云的银色底盘上整齐的摆放着白色盘子和瓷碗,筷架上搭着筷子,干净整洁,令人舒坦。

过了几分钟,羊汤上来了。一股浓浓的羊膻味扑鼻而来,我拿起勺子在装有羊汤的大锅里翻着,羊肚、羊肝等羊杂混在羊汤里。我吸了吸鼻子,嗯,真香啊!我禁不住大夸其词起来:“还是内蒙古好,有吃的还有喝的,不比别的大城市差!”

细细品味时,服务员又端上来了奶皮子和奶豆腐。这次飘来的可不是羊肉味,而是奶香味。我夹起一块奶豆腐,慢慢地品,慢慢地嚼,慢慢地尝,闭上眼睛,仿佛坐在毡房里,听蒙古族人唱长调,看蒙族舞蹈,赏草原美景,品草原美食。

内蒙古,对于外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蓝天,白云,草地,雄鹰,但是,蒙着面纱的内蒙古正向你们款款走来……

[少数民族风俗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藏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新馆于2007年9月开馆,位于香格里拉县城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旁。2009年初,经国家文物局评定公布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楼高4层。展厅是原来博物馆的2倍,供游客参观的展厅有两个,博物馆功能设计也更人性化、更环保和更安全。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以静态文物陈列和动态的多媒体演示,集中反映具有云南藏区特色的自然生态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使参观者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香格里拉。也为古城增添一道风景线,丰富古城文化内涵,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跨进博物馆的大门就会看到一个很大的沙盘,沙盘主要展示了迪庆州的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横断山脉中断,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界处,是世界著名的三江并流国家风景名胜区腹地。沙盘后,有两幅很有意义的壁画:茶马互市和军民鱼水情。茶马互市主要反映出了,茶叶从主产地版纳由马帮运送,一路经思茅、大理、丽江到达迪庆,在这条古道上往返进行着茶马互市的古老交易,也带动了多元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而军民鱼水情讲述了一幅1936年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迪庆时,与迪庆人民关系融洽,红军为百姓看病,百姓送子参军的军民和谐画面。

一楼主要为历史文物展厅,拥有文物鉴赏、民族风情、佛教文物、近现代文物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文物鉴赏包含藏传宗教文物、石器、青铜器、陶器、工艺品、民族服饰、书画、钱币、国宝鉴赏和近现代文物的收藏展览。民族风情主要是少数民族文物的展览,包含民族服饰和民族饰品的收藏展览。佛教文物主要是佛像、唐卡、佛教法器、佛教乐器、羌姆舞面具及服饰、隔板画、东巴经书、东巴纸牌画和其它宗教文物等的收藏展览。工艺品有直木酥油盒、糌粑盒、杨章木糌粑盒、羊皮革囊、熊掌箭包、鼻烟壶、牛皮托包、鼻烟壶、弩弓、明代瓦饰、砍刀、疙瘩木碗、疙瘩木酥油盒、豆腐渣木碗、茶桶、彩绘大糌粑盒等。

在一楼和二楼楼梯间的墙壁上,还挂有一幅幅用珍贵的蝴蝶拼出来画,这些画以人物为主,极具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及收藏价值。

二楼为藏医药文化展厅,展厅设有曼唐展区、《四部医典》展示。曼唐就是医学教学挂图,它以彩图的形式把藏医药学的全部内容用80幅唐卡,4900多个小图像形象地表达出来;《四部医典》又称《医方四续》,藏语简称为《据悉》,全书分四部:《根本医典》《论述医典》《秘诀医典》《后续医典》计156章,约二十四万多字。79幅唐卡,则依据《四部医典》的内容绘制的;以及人体胚胎发育图、人体骨骼及脉络图、手术器械展示、第一粒脑颅手术图、金针调拨法图、动植物标本展示、毒哈图拉、矿物标本等展示。游客还可以找优秀的藏医师免费看病,体会神秘藏医学的博大精深。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里,你一定会有一段洗涤心灵的旅程,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神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那是个有趣的地方。每逢除夕早上,店铺早早的开了门,并放着喜庆的乐曲,人们也早早地出门逛街。但最有趣的还是我们这的集会,老师说我们这的集会原来叫做庙会,集会开3天。

在农历三月十七,集会前一天。小贩们在家就把自己的商品放在车上,开到自己的指定位置,然后在空地上搭个棚,把商品摆在棚里,再把棚的四周用布围上,这时准备工作就做好了。集会前一天就在人们迫不及待的心情中过去了。

农历三月十八,集会第一天,早上7点,小贩把棚上的布拉开,准备开张。半小时后,一些老人家就来了,他们都在给自己的子女买什么。八点半了,人渐渐多了起来,那叫个人山人海啊!我最喜欢逛集会,为的是有机会买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从北往南,最北边是卖各个地方的食物—香气扑鼻!往南一点,是小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游戏,再往南走,就是卖日常用品和衣服的了,最南边是卖杯子、碗的。十一点人还是那么多,原来5分钟走的路,现在15分钟也走不完!小贩们在摊位上吆喝:“看一看了,我的锅炒菜不冒烟、不粘锅、不费油,买一个吧!”另一边就是买主和卖主为了价钱在争吵着什么。

农历十九、二十,人就没有第一天那么多了,可还是很热闹,每逢这3天,如果是假日的话,我就会在这呆一整天,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有集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观察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新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当然,过新春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歙县武阳乡,我们这里过新春和别的地方就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习惯不同。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这里便改天换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在这天里,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春联,放上爆竹,一片热闹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见面就互相道贺,乐得合不拢嘴。

在别的地方,人们就是过年时,吃一顿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新春晚会……而我们这却是另一番天地——热闹非凡。

我们这呀,白天一过,夜晚就更热闹了,到处是烟花,爆竹声,天空上五彩斑斓,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烟花,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就算放烟花也只能一个人欣赏,一点都没意思,而我们这天高地阔,只要有一家放烟花,大家都能看到,这种快乐是城里人所体会不到的。因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到了晚上5点左右,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们都已纷纷赶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吃过年夜饭,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有讲一年收获的,有说对来年的愿望的,有对老人孝顺的,有对儿孙嘱托的……而老人们高兴极了,能和儿孙见面,听一听儿孙们叫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完了年夜饭,大家就在门前谈天说地,我还经常让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书上也看到过:

从前有两个妖怪,一个叫"年"一个叫"夕",他们每到新春就出来在人间捣乱,乱吃人家粮食,祸害别人房屋。后来人们知道了"年"怕红色,"夕"怕响声,于是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年"看见了就逃回了山上,"夕"还没走呢,人们就制造了一种一点燃线就响的东西——爆竹,"夕"一听到声响就夹着尾巴逃命去喽。从此,人们每到新春就贴红对联,放爆竹。

讲完了故事,外婆就说:"我最喜欢这天了,因为在这天可以看见儿女们,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点多,大家便看新春晚会,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会来,他们对外婆外公都很孝顺,大家其乐融融,一起看着新春晚会,心里别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会时,大家要是饿了,我们便拿出家乡的特色小吃——糯米饼、肉丝面、甜酒糟,一边吃一边看。到了12:00时,也就是新年钟声一响起,大家都欢呼起来。一起到院子去放烟花,只要谁家先带头,那可是一个接一个呀,此起彼伏,那烟花在空中一现,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导弹,有牡丹盛开……如果你家的烟花放完了,不要紧,你还可以看别人家的烟花呢,这快乐的分享,心里真愉快。

放完烟花,大家还要出门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贺,到处是"新年好,恭喜发财"……有说有笑,真温暖。

这就是我们过的新春,这种乡村淳朴的美在城里是没有的!这种亲情是珍贵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这种快乐是幸福!新春,我们最喜欢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彝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又称“东方的狂欢节”,是彝族的节日,过火把节的还有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

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将会进行“三天三夜的狂欢活动”。

第一天:祭火。

一般由寨子里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人在山上进行祈求,祭祀,杀鸡宰牛羊,然后用最原始的方法获取火种,进行保存,等到第二天。

第二天:传火。

白天会赶集,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选美比赛,歌舞表演等。晚上,由当地地位高的人一起用取来的火种点燃事先准备好的主火把,然后每家人在主火把处取火,进行游街仪式,随后就是火把狂欢,一起撒火把,跳左脚舞。

第三天:送火

期盼来年会带来好运,丰收。下午回召集所有男人,不管老少,聚集在一起吃饭,代表火把节的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过年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风民俗作文说明文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欢快、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的习俗。春节又叫过年,含有辞旧迎新的寓意。春节的习俗很多,下面我就为你一一介绍吧。

第一大习俗应该是“春联”了。“春联”也叫“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更加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都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春联是在红色的纸上,用毛笔蘸墨,书写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话语,寄托人们美好的心愿,

现在春联已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呢。

第二大习俗就是“爆竹”了。当午夜钟声响起的时候,就会响起雷鸣般的爆竹声,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这儿有一个传说:相传每到过年时节,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一头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来吃人、吃牲畜,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竹子截成一个小筒一个小筒的样子,把桶里装上火药,把它们放在“夕”出没的地方,当“夕”出来的时候,点燃火药,立刻发出震天的巨响,“夕”听到这声音,吓得撒腿就跑,人们就平安了。所以就把这种发出巨响的东西叫做“爆竹”。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这种习俗,既有对过去一年的留恋,又有对来临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傍晚开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古人有作诗、打麻将等风俗,而我们现在更增加了丰富的内容,除夕之夜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大多数人盼望的事情,连小孩子都非常喜欢。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每一个习俗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请大家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春节习俗吧,它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X。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描写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1000字作文

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汉族是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篇描写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描写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

彩,丰富异常。

尚农务本

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从远古起,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提出了“以农业为本”的主张。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韩非子·诡使篇》。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汉族社会形成了“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篇》。“男耕女织”可说是一幅典型的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农历特有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创立与汉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习俗密切相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换,农事和农活的内容也随着变化。二十四节气名称本身的含义,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至今汉族农民仍习惯按节气进行农事,安排农活。

与尚农风俗相关的是汉族对土地神的崇拜。《白虎通义》云:“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也。”土地神崇拜的形式是“社祀”,土地神称为社神或社主,祭土地神的地方称社。《礼记·郊特牲》云:“壮、祭土,而主阴气也……壮,所以神地之道也。”发展到后来,汉族社会层层都有社祭。民间对土地神的信仰十分广泛,解放前土地庙几乎到处可见。

尊祖敬老

尊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祖。

崇祖习俗直到近、现代。民间尊祖的祭祀活动仍十分隆重,有时祭、堂祭、节祭、岁祭、房祭、祠祭等,逢年过节有的还要瞻仰历代祖宗遗容面像,以表不忘祖宗,并与祖宗共享喜庆或求祖宗赐福保佑。汉族供奉祖先的地方叫祖庙或宗庙,祖庙、宗祠遍布各地。

与尊祖习俗相关,在封建宗法制的长期影响下,汉族喜聚族而居,定期纂修宗谱。由于聚族而居,汉族自古多三世同堂,及至五世同堂,有的累世同居长达几百年,真是“长幼济济,风礼著闻”。这种世代同居共财的宗族,俗称“义居”或“义门”。明代时浙江省浦江县郑氏甚至九世同居,明太祖就曾诏旨特敕建造郑义门给予旌表。如今家庭形式虽趋向小型,但三代同堂的家庭乃较普遍。

从尊祖延伸而来的敬老习俗在汉族中根深蒂固。《诗经·大雅·既醉》云:“孝不匮,永赐尔类。”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无穷无尽,势必经常感化影响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汉族民间敬老习俗,相沿至今,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姓氏及名字

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各种各样的民风民俗,如长阳的巴山舞,蒙古族的赛马……但我最感兴趣的要数北京的了。

想必去过北京的人肯定都吃过北京烤鸭吧!“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北京烤鸭有“天下第一美食”之称,又有外国人的“到北京,两件事,游长城,吃烤鸭”之说,可见北京烤鸭是举世闻名的。吃烤鸭的最佳去处是王井府的“全聚德烤鸭店。”这家店创于130年前。北京城还有一个大店子,便是位于崇文门外的便宜坊。便宜坊开业于1885年,比全聚德还早9年。全聚德烤鸭店以挂炉烤鸭闻名,便宜坊以焖炉烤鸭闻名。尽管两者风味大不一样,但是都在“烤”字上下功夫,所以被叫做北京烤鸭。

北京还有一个风俗,那便是满汉全席。夏天的北海公园里,35价中外游者身着皇、后、妃和朝臣的服装,依次进入彷膳饭庄。他们是这家御膳馆成立70年来的第五批品尝满汉全席的客人。重礼仪,讲排场的皇家气氛在身边缭绕。摆上桌面的共有130道,客人们分三个晚宴和一个午宴才能吃完。满汉全席最多可以达到134道热菜和34道冷荤,分六次才能吃完。满汉全席取材之广泛可谓是登峰造极。具体包括“山八珍”、“水八珍”、“陆八珍”三种。“山八珍”是熊掌、猴头、罕达堪、飞龙、虎肾、麋鹿、人参等;“陆八珍”为什蟆、驼峰、口蘑、玉皇蘑、凤爪蘑、玉米珍、沙丰鸡、松鸡等;“海八珍”即鲨鱼翅、刺参、鲜贝、紫鲍、乌鱼蛋、鳖肚、鱼皮等。从材料上来看,不仅广泛,而且珍贵,其中许多在今天已经成为保护动物,永远也吃不到了。满汉全席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可谓是独一无二的了。当然,除了满汉全席之外,仿膳也是宫廷菜肴。

春节是中国的头等重要的节日。被称为“中国人的圣诞节”,一般在每年的公历一、二月份左右。如同圣诞节一样热闹。在北京,商店张灯结彩,延长营业时间,供应大量年货。最具代表性的是彩灯和各种食品。1993年,为了保障安全,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使放爆竹这一传统习俗成为历史。

我真想去一次北京,去吃吃那里的北京烤鸭,在那里过一个快乐的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鄂伦春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电视上看到了鄂伦春族人的“仙人柱”,感觉很好奇,就进一步了解了鄂伦春族人的房子。

鄂伦春族人在雪地上打猎时,如果不回家,就会用几根木棍支撑成三角架形状,四周用皮毛覆盖。

“仙人柱”意为“木杆屋子”。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

仙人柱的搭建是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斜度为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的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兽皮或桦树皮,这样夏天可以防雨,冬天可以御寒的“仙人柱”就建成了。

仙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在里面生火时透风出烟,还可以采光。在南侧或东面留一个让人进出的门。仙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的更迭而变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兽皮覆盖,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桦树皮了。

仙人柱的内部陈设也很简单,主要是住人的铺位。铺位有两种:一种是地铺,即直接在地上铺上木头、干草、桦树皮、兽皮等;另一种是床铺,即在地上立木桩,架起床。每个仙人柱一般三面住人,一面是门,当中有一堆火取暖,上面吊一口小铁锅,以便煮肉做饭。

仙人柱的结构简单,拆盖很容易,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在荆州,我相信每个人应该都很熟悉吧,我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底蕴的古城,家乡有很多民风民俗,像关帝庙会、荆河戏、荆州花鼓……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要数“采莲船”啦。

“采莲船”又称旱船,是荆州市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习俗舞蹈,以采莲船为道具,多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表演。民间传说,采莲船是为了纪念蔡状元和观音娘娘坐船筹款的善举而表演采莲船的。

传说,有一个叫蔡状元的人,想为乡亲们做点好事。他觉得乡亲们过河没有桥,就动了修桥的念头。哪知道,桥只修了一半,蔡状元的家产就卖光了,他无可奈何,只好到处乞讨。正月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在过年。蔡状元打着莲花闹,一边拜年,一边乞讨,想讨些钱来修桥。可是,一些有钱的人家看他像个叫花子,不想让他在自己家门前乞讨,老远就把门关上了。蔡状元一分钱也没讨到,就来到河边,望着半截桥哭了起来。一会儿,河里漂来一只花花绿绿的彩船。人们哪见过这种船,就都赶来看彩船。只见划船的是一位老汉,打着赤脚,船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这时,老汉向围观的人边拱手,边说:“哪位公子能用银子抛中姑娘,就把她许配哪位为妻。”话音刚落,一些公子少爷就都跑回家,抱着大包小包的银子,朝姑娘身上抛。可抛了半天,谁都没有抛中。抛去的银子也都落在了船舱里,险些把船压沉了。原来,船里坐的是观音娘娘,划桨的老汉是赤脚大仙。观音娘娘看蔡状元很善良,才想这个办法帮他募捐修桥。那些公子怎么可能抛得中观音娘娘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蔡状元和观音娘娘的善举,就玩起了“采莲船”。

采莲船一般用竹篾做龙骨,扎成船状,外用各色布块和彩纸糊成,船顶犹如楼阁,底部成船形,船中可容一人站立,当锣鼓响起时,采莲船便开始舞动起来,一名漂亮的姑娘站立在船内,做出采莲船行进的各种姿态,船外,男的化装成花脸做丑角,手摇大蒲扇,扮成滑稽的样子赶艄,逗趣取乐,女的手持竹桨在旁撑船并表演各种唱词,锣歇歌起,歌词多是自己临场即兴自编的,尽是恭喜发财、心想事成、健康长寿、家庭和睦、五谷丰登和大吉大利等方面的吉庆内容,而采莲船玩到哪家,哪家就得给点东西呀!因为观音娘娘坐彩船时,为的是募捐,如果不给点东西,就会显得主人太小气!

采莲船是荆州特有的风俗,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你到荆州来,一定要好好玩一下“采莲船”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俗民风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一进五月,大街小巷就已经摆上了卖香包的小摊。五月初三、四的的四中巷就变成“香包街,”放眼望去,整个街道红红的一片,似乎映红了半边天。走近小摊,大大小小的香包以红色为主,又夹杂有绿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灰色的等等;造型更是各异,有十二生肖、五毒、粽子、中国结、草莓、葡萄……;即便同是蛇,形状也不一样,有的似弯曲前行,有的抬头吐芯,有的盘成一团,活灵活现,看起来都让人害怕!妈妈却告诉我,端午节带上香包,再在香包里填上由百草粉混合而成的香草,不仅可以驱赶蚊虫,还可以佑护人一年安康。或许真有这样的作用吧,这条小街上挤满了前来挑选香包的男女老幼,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发现喜爱的香包的惊叫声……,使这条街市在这几天热闹非凡。

奶奶说,端午节是个早节。端午节这天早上,我才起床,便发现爸爸早已在门窗上插满了艾草和柳条,据说从此蚊虫就不敢进屋子了。端午节在吃食上最讲究,饭桌上早已摆好了炸的酥黄的油饼,糖枣糯米糕,能醉人的莜麦酒麸子,然而我的最爱却是粽子。拆开缠在粽子上的红白细线,将粽叶一层层剥开,晶莹的,粘粘的糯米糕就露了出来,有枣的、有豆沙的、有葡萄干的、有五香肉的,蘸上蜂蜜,轻轻咬下一口,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是热闹的,也是甜蜜的,对于爱吃爱玩的我来说更是难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泉州民风民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个习俗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而《泉州习俗》把这一颗颗珍珠串成一条珍珠项链,供人们观看。《泉州习俗》主要讲泉州的习俗、节日、游艺与工艺等习俗。

除夕在泉州不叫除夕,而叫“年兜”,具体日子是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有祭祀祖先、张贴春联、吃团圆饭、分压岁钱、“跳火盆”|辞年守岁等主要习俗。而祭祀祖先是“年兜”的重要节日。

“年兜”中午桌上要堆满各色糕果和鸡鸭鱼肉,中间高堆“过年饭”,以陶钵盛大米(象征衣食丰足),上面在搁碗糕(象征兴旺发达)、红橘(象征吉祥如意)、红鸡蛋、红米丸、红枣(象征团圆美满)和米粉蒸制的金、银锭(象征财源广进),中插春枝(象征年年有余),供桌前还要在置放一个火炉(象征家运享通、红火)。祭祀祖先就完成了。

吃完团圆饭,男生要“跳火盆”,女生则要收拾桌面,洗刷锅灶碗筷。接着,长辈晚辈压岁钱(有的是春节早上发),亦称“分年”。诸事完毕后还要守岁,俗谓守岁的父母或长辈可以延长益寿,故又称“坐寿”。

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比如“清明节”、“七夕节”、“冬至节”等节日,但有的泉州节日我们都遗忘了,如“浴佛节的重要节日。

《泉州习俗》使我了解了我们泉州这里特有的节日,使我明白了许多风俗习惯和工艺名俗,让我更加明白这个美丽的泉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作文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壮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盛夏,盛开着五十六朵鲜花,每朵鲜花都有自己的色彩,每一朵鲜花都展现着独特的魅力。让我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傣族那独具特色的风姿吧!

走进傣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傣族人最具特色的挂包“筒帕”。傣族人生产的筒帕历史悠久,制作精美。从前筒帕用麻、棉纺织而成,现在用丝、手和棉混纺,筒帕式样美观,制作精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筒帕上有许多彩色的条纹,交错在布包上,错落有致。一条银色的铃铛挂在布包上,有时还发出异常清脆的响声,十分悦耳。精致美观的筒帕搭配上有民族风味的傣族服装,更是别具一格。傣族的筒帕不仅漂亮,对傣族的姑娘小伙来说,筒帕还是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

傣族除了有精致美观的服饰,还有热闹的泼水节,泼水节在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着盛装,挑着清水,互相泼水,祝福对方能吉祥、幸福、健康。在水花四溅的空地里,人们一起翩翩起舞,热闹非凡!傣族人用泼水的形式祝福每一个人,在泼水节里,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幸福美满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风民俗600作文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吴川的民风民俗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蒂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吴川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腊八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在腊八这一天,大家除要喝腊八粥外,还要吃腊八饭、泡腊八蒜。

腊八这一天,除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腊八粥,吃不完,吃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傣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它的魅力吸引了每一个人。

走进傣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傣族人最具特色的挂包“筒帕”。傣族人生产的筒帕历史悠久,制作精美。从前筒帕用麻、棉纺织而成,现在用丝、手和棉混纺,筒帕式样美观,制作精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筒帕上有许多彩色的条纹,交错在布包上,错落有致。一条银色的铃铛挂在布包上,有时还发出异常清脆的响声,十分悦耳。精致美观的筒帕搭配上有民族风味的傣族服装,更是别具一格。傣族的筒帕不仅漂亮,,对傣族的姑娘小伙来说,筒帕还是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

傣族除了有精致美观的服饰,还有热闹的泼水节,泼水节在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着盛装,挑着清水,互相泼水,祝福对方能吉祥、幸福、健康。在水花四溅的空地里,人们一起翩翩起舞,热闹非凡!傣族人用泼水的形式祝福每一个人,在泼水节里,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幸福美满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家乡的九月九,除了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等,还有放纸鹞(风筝)的习俗。

据说,放纸鹞来自桓景与费长房的故事。一次桓景去费长房处求取除邪去瘟的药,在山上迷路了,后经鸽子引导,才找到费。后人为纪念此事,将纸糊的鸽子带到山上放飞,流传久了,就有了放纸鹞的习俗。旧时,福州等高,放纸鹞的地点主要在乌山,大庙山等地。那是,大庙山有一块登高石,据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称“天huang落地”。传说九月九时,大人带小孩到大庙山,在登高石上一登,便会长高。因此,吸引了福州四城门的人都往这里跑。每逢重阳节,通往大庙山的两条石阶路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九月九登高,“高”和“糕”是谐音,因此,节日期间,福州还有一种特制的糕,称“九重粿”,即粿有九层,中间夹七层糖色,寓意节节高和登高消灾之意。每逢佳节倍思亲。福州的重阳节,还有扫祭祖坟的活动,这与清明的祭坟,合称春秋二祭。现在福州的有些地方,仍保留九月九扫墓的习俗。

重阳节发展到今天,人们又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把登高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把祭扫祖坟与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有的还把它与海外侨胞牵线搭桥,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全国人大还通过了以每年重阳节为老年节的决定。节日期间,各单位、团体还举行各种形式的登山、健身等体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