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怎么写(20篇)

傣族民间民俗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怎么写,欢迎阅读!

浏览

2674

作文

618

端午节民风民俗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产生了众多节名,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习俗,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直到现在,端午节仍是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民俗民风春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每到这时,大街上总会挂满红红的灯笼,大街小巷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有这样独特的风俗,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扫尘房,腊月二十六,蒸枣饽饽。除夕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过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蒸枣饽饽了。每年我都会参与。蒸枣饽饽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准备好,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来,面就已经发得白白胖胖,轻轻用手一戳,面软软的,像一块橡皮泥。

把做枣饽饽的材料,便可以开始做枣饽饽了。先揉好一块儿面,再找到它的中央,开始插第一颗枣,再顺次把枣插在第一个枣的上下左右,每一边为四颗。

看着妈妈手上那娴熟的动作,一个又一个的枣饽饽从她手中诞生了。我看着这些挺简单的,于是便想尝试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没有劲儿怎么的,面揉了好长的时间,却一直没有变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妈妈,妈妈帮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难了,我不会插枣儿,刚把面提起来,还没来得及插枣儿面便瘫了下去,这时姥姥就会对我说:“阿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轻轻松松享一辈子的福哦。”

蒸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用来做小猪,小猪的耳朵和鼻子,我们用了红糖面,把红糖放进面里揉,便成了红糖面,用大豆做小猪的眼睛,那样子,还真是可爱。

做完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还做了元宝,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发财。

一个个白胖的枣饽饽出锅了,这些可爱的饽饽里包含着对家人的祝福。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传承,却包含着每一个人的爱,我想将来我一定要传承家乡的传统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新馆于20xx年9月开馆,位于香格里拉县城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旁。20xx年初,经国家文物局评定公布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楼高4层。展厅是原来博物馆的2倍,供游客参观的展厅有两个,博物馆功能设计也更人性化、更环保和更安全。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以静态文物陈列和动态的多媒体演示,集中反映具有云南藏区特色的自然生态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使参观者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香格里拉。也为古城增添一道风景线,丰富古城文化内涵,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跨进博物馆的大门就会看到一个很大的沙盘,沙盘主要展示了迪庆州的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横断山脉中断,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界处,是世界著名的三江并流国家风景名胜区腹地。沙盘后,有两幅很有意义的壁画:茶马互市和军民鱼水情。茶马互市主要反映出了,茶叶从主产地版纳由马帮运送,一路经思茅、大理、丽江到达迪庆,在这条古道上往返进行着茶马互市的古老交易,也带动了多元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而军民鱼水情讲述了一幅1936年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迪庆时,与迪庆人民关系融洽,红军为百姓看病,百姓送子参军的军民和谐画面。

一楼主要为历史文物展厅,拥有文物鉴赏、民族风情、佛教文物、近现代文物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文物鉴赏包含藏传宗教文物、石器、青铜器、陶器、工艺品、民族服饰、书画、钱币、国宝鉴赏和近现代文物的收藏展览。民族风情主要是少数民族文物的展览,包含民族服饰和民族饰品的收藏展览。佛教文物主要是佛像、唐卡、佛教法器、佛教乐器、羌姆舞面具及服饰、隔板画、东巴经书、东巴纸牌画和其它宗教文物等的收藏展览。工艺品有直木酥油盒、糌粑盒、杨章木糌粑盒、羊皮革囊、熊掌箭包、鼻烟壶、牛皮托包、鼻烟壶、弩弓、明代瓦饰、砍刀、疙瘩木碗、疙瘩木酥油盒、豆腐渣木碗、茶桶、彩绘大糌粑盒等。

在一楼和二楼楼梯间的墙壁上,还挂有一幅幅用珍贵的蝴蝶拼出来画,这些画以人物为主,极具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及收藏价值。

二楼为藏医药文化展厅,展厅设有曼唐展区、《四部医典》展示。曼唐就是医学教学挂图,它以彩图的形式把藏医药学的全部内容用80幅唐卡,4900多个小图像形象地表达出来;《四部医典》又称《医方四续》,藏语简称为《据悉》,全书分四部:《根本医典》《论述医典》《秘诀医典》《后续医典》计156章,约二十四万多字。79幅唐卡,则依据《四部医典》的内容绘制的;以及人体胚胎发育图、人体骨骼及脉络图、手术器械展示、第一粒脑颅手术图、金针调拨法图、动植物标本展示、毒哈图拉、矿物标本等展示。游客还可以找优秀的藏医师免费看病,体会神秘藏医学的博大精深。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里,你一定会有一段洗涤心灵的旅程,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神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同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戴石屏云:“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每值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流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大同的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着“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也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成为寄托家人团圆愿望的民俗节庆活动。

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大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出国留学网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风民俗小学作文400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插地香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们说,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是地藏王的生日,为这位菩萨插地香就成了一种民间的庆祝方式,也是我们这里代代相传的习俗。

传说地藏王是一个肩负大地的神佛。他若一转肩,大地就会发生地震;他若生气,那更了不得,会发生天摇地动、天崩地裂的大事。你想,人们怎么会不对他充满敬畏之情呢?

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一个金黄闪亮的好柚子。到了晚上,人们会把这柚子插在一根长长的棍子上,然后在柚子上插满密密麻麻的、一圈又一圈的香,再拿到阳台、门前或顶楼上,一家人双手合十对着像刺猬一般的柚子拜了又拜。这可是礼拜地藏菩萨的庄严仪式哦!

没有准备柚子的人也不着急,可以在门前的士里或者墙壁上插上香,心诚则灵嘛。 夜里,从路上走过,路旁点燃的香头闪闪烁烁,恍若天上的星星。再加上空气里飘来的淡淡的香味和袅袅娜娜的薄烟,行路人会觉得自己也仿佛成了天上的神仙。

这一晚上,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挥舞手中插着香的柚子了。几个人聚集一起,比比谁的柚子大,谁的香插得多,或者几个人聚集在一起舞动,让手中的柚子舞出一条龙、一朵花……直到夜深才恋恋不舍回屋睡觉。

第二天,柚子上的香早已熄灭,大家一一拔出残余的香棒,喜气洋洋地掰开祭拜过的柚子,你一块、我一口地争着吃得一千二净。看来,地藏菩萨挺心善,只收心意,好吃的嘛,就留给我们饱口福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观察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新春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新春”。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新春,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新春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新春。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藏族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藏族有一个很隆重的节日,叫沐浴节。你知道沐浴节是怎么来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很出名的医生,叫宇托云旦贡布。他的医术十分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好。所以藏王赤松德请他去做御医,专门给妃子们和自己治病。但是宇托进宫后,心中仍然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经常借外出采药的功夫去给百姓治病。

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了起来,许多牧民卧床不起,严重的还被夺去了生命。这时,宇托医生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为一家家患病的人们治病。他从雪山上和森林中采来各种药材,煎药给百姓们服下。许多濒临死亡的病人恢复了健康。人们都称他为药王。

不幸的事发生了,宇托医生去世了。草原又发生了瘟疫,比上次更加严重。生命垂危的牧民只好跪在地上,祈求上天保佑。

说来也巧,一天,一个快要病死的妇女做了一个梦。梦见宇托医生对她说:明晚,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你去吉马亚河洗澡,病就会好的。果然,当这个妇女洗完澡,马上就恢复健康了。

这件传开后,家家户户都来到了吉马亚河洗澡。凡是洗过澡的病人,每一个都变得红光满面,健健康康了。

人们说,这是宇托医生化作了一颗星星,用星光把河水变成药水。因为上天只给他7天的时间,所以这颗星星也只出现7天。

从此,藏族人民便把这个7天定为藏族的沐浴节,每年的这个时间,人们都去附近的河里洗澡。据说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真正使人民的病好起来的,是宇托医生那颗永远牵挂着、爱着人们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蒙古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构建了我们这美好的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的几个少数民族吧。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藏族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有一把精美的藏刀,它是爸爸的一个朋友送给爸爸的,它是藏族的工艺品。

这把藏刀体呈银灰色,刀柄是有豹子的头、龙的脖子,鸟的翅膀和鹰的爪子组成的。豹子头上的眼睛、牙齿都刻得栩栩如生。龙的脖子上的鳞片虽然很小,但很精美,一个挨一个排列的很整齐。鸟的翅膀与众不同,它的翅膀上的骨头清晰可见,没有骨头的地方大约只有4毫米,表面非常平滑。鹰的爪子不是很大,它的脚趾是勾着的,上面的斑纹也露了出来,它的指甲很锋利,让人觉得这个动物威风凛凛。刀鞘是这个动物的审理,上面有许多花纹。弯弯曲曲的好像是一些草,凸出来一大片好像是一大块石头,上面画的就像一片草地和一大块石头。尾巴好像是狮子的尾巴,上面刻得更细,密密麻麻的花纹占满了整个尾巴,不仔细看是看不到的。从刀鞘里拿出刀,刀锋利无比,一面是刀刃,一面带有锯齿,刀片很干净,像擦过一样,把刀放进刀鞘里正合适。

这把藏刀,即代表了藏族人民的精心制造,也代表了爸爸和朋友之间的友谊。

[藏族民风民俗作文4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春节虽不如老舍笔下北京春节那般隆重,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历时一个多月,但对于人们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但是人们劳动一年后欢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们对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愿。

我家的春节差不多就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时候,很少有人闲着无事。全家人忙着洗衣服,换床单,以便在新的一年中显示出新的气象。当然了,对联、窗花、日历是必不可少的,理应在前几天完成,所以这里我不做描述。

三十这天,重要性仅次于洗衣服的应该算是做年夜饭了,大人在一边忙活着洗菜切菜,孩子们蹦蹦跳跳,想尽办法帮个忙,却总插不上手,只有干着急罢了。年夜饭的品种照例是很丰盛的,依旧是鸡鸭鱼肉之类,但小孩子白天中无事时吃尽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这些珍奇,只好随便选几样来一品好坏,往往遗下一大堆剩菜,让劳动一番的大人们目瞪口呆。但无论如何大人们是不会恼的,因为剩菜剩饭此时此刻便成了年年有余的象征。

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饭,随后便是孩子们的自由时间了,桌上摆好糖果、水果和各类糕点,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气洋洋,其中当属孩子最欢喜,因为可以靠几句甜言蜜语换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压岁钱。如果你问他们明天的愿望,应该就是多来点拜年的了。

除夕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守岁这一着却不是我能接受的,听完倒计时的钟声,刚想闭上眼睛睡个好觉,窗外就“劈里啪啦”地响起了礼花声,弄得人睡意全无,却又筋疲力尽。

正月初一的习俗近年来越发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匆匆吃完了早饭,便上街闲逛。街上的商铺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从人们的口袋里弄到更多的进账,不惜破坏正月初一关门停业的老规矩,大张旗鼓办起了“新年大甩卖”之类的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过年的食物储备、购买新衣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总的来讲,新年里没有逛庙会之类的活动,确是可以用单调无味来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实在是在闲得无事中闪过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有些意思。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从种类上分,可分为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菜馅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记忆中,元宵节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几年元宵的晚上,还可以看见大人们领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灯笼逛游,如今却难以见了,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叹道,富有民族特殊的传统文化这正在消失啊!

春节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却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过的,每当想起它,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民俗民风的作文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风民俗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是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乡在石泉,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现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热情好客,不管你们认识与否,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总是会放下手里的活来帮你。最令人喜欢的不是那的环境,而是那独特的风俗。

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大街小巷到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把作业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大街小巷中快乐的奔跑玩耍,大人们在家准备着年货,街上到处是美食的香味,除夕那天,天刚擦黑,几只烟花就迫不及待的冲向天空,在天空中绽放出朵朵鲜花,除夕之夜还要守岁,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几乎没人睡觉,除此之外除夕还有一项大的活动,就是吃年夜饭,每当此时,在外奔波劳碌了一年的亲人们都会回家感受家的温暖,在吃年夜饭时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盘子,长辈不但不会说你,而且还会愿你岁岁(碎碎)平安。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这就是家乡独特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浙江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帖门神。

门神也是和春联有着同样地位的一件春节必备品,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它已经不多见了。

我个人认为它的衰弱应该是因为现代建筑对于大门的改革,门神的画像很难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渐消散了。

经过多方寻找,我终于看到了它。

听卖画人介绍,这是神茶及郁垒的画像,他们一个手执钢鞭,一个腰带铁锏,大有怒发冲冠之势。

通过资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采摘野果,摘种桃树生活。

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一天,鬼王想在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却被两兄弟打了一顿,鬼王一气之下,现出原形,在晚上闯进了两兄弟的住所。

两兄弟沉着冷静,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众鬼便对他们俯首听命。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桃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壮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民风民俗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的500字学生作文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版图上有56个少数民族,而每个民族的特色都是与众不同且别具特色。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维吾尔族。因为维吾尔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维吾尔族目前有800多万人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苗族,位居于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前五名。

维吾尔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例如家喻户晓的“新疆舞”,那婀娜的舞姿使人着迷,还有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等,这些都是闻名中外的。还有维吾尔族位于我们“三山夹两盆”的新疆,新疆盛产葡萄,且新疆的葡萄汁多味甜,使葡萄成为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维吾尔族的人很喜欢跳舞,所以他们的舞蹈也分好几种,最常见的就是: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而伴舞的乐器,当然也不下数十种。

以上关于维吾尔族的介绍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可是有一样可能很少会提起,那就是维吾尔的民族医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维吾尔族的人不单只舞跳得精美绝伦,并且医术也是如此高明。

虽然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远远不止这些,但仅仅是这些也足以让人不禁感叹:我国56个民族,果真与众不同、别具特色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内蒙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会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的传统.当来到这里,您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主人的住处,“这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会用临时学会的蒙语“赛努!赛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怀,一句蒙古语说出来,这里的主人会由衷地高兴.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后,宾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侧.一般来了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坐进包后的西侧,女坐进包后的东侧)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摆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请客人们品尝.接着在问候和笑声中开始敬酒,主人手捧哈达,托着银碗、齐眉举盘,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很快会热烈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这表达了对主人的尊重与亲密.

首先听我给你讲一讲摔交吧。摔交是大家最喜欢的项目。成吉思汗曾把它作为考核将士的一个重要项目。摔交是不分等级的,只要两个人中的其中一个膝盖以上的三个点着地就算输了。如果有一个人连续两年大败所有的对手,那人们就应称他为“巨人”要是一个帅气的男人,也会得到许多姑娘的爱慕。获胜的选手还会有丰富的奖品,如一只绵羊、几快茶砖,最高也得到一匹全鞭马。摔交不仅是勇气和力量的展现,也是智慧的较量。 其次,我再给大家讲一讲赛马。马是蒙古的重要的交通工具,参加赛马的一般是那年轻气壮的小伙子,这样不但可以炫耀自己在马背上骏马良骥,也可以使自己心仪的姑娘对自己有好感。而成人参加比赛时就只求稳而快。 最后,让我来给大家说说射箭吧。射箭对蒙古来说也很重要,因为他们平时打猎或打仗都要用它。射箭分静射和骑射两种。 静射是指一个人站在固定的一个位置,对箭的拉力和长度都不定。骑射是指骑士骑在马上射。不管是两种的哪一种选手们都是百发百中的。 那达慕现在仍是草原上欢庆丰收、物资和交流等活动举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它属于勇敢者的游戏。 这就是令人感兴趣的那达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民风民俗小学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清早,一声声吆喝声便传遍了整个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这么多人,虽然有些嘈杂,但也十分的热闹。每个人从身边路

过,伴随着一阵阵香气,伴随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什么东西令他们如此幸福?早点。

孝感早点并没有上海那样食物美味,又不如重庆那边辣得有特色,也没有国外那边满街的芝士味。我们孝感的早点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朴的。

孝感米酒,应当属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选才考究,制法独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沾,稀而不流,又闻着有种隐隐的酒香,却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品种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樱桃米酒,银耳米酒......,种类繁多,但样样都十分美味。

老人带着小孩去吃热干面,老人呢,在旁边点壶龙井品茶,小孩就在旁边吃着,吃完抬起头来,满嘴都是芝麻酱,用小手一擦,却越擦越脏,热干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葱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来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有种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点的人们都散了,但卖早点的人们又忙了起来,准备着第二天要卖的早点。

[家乡民风民俗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写春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在度过了紧紧张张地腊月30日,终于迎来了2018年的春节。对了,为什么要过年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从前,有一只大怪物,名字叫“年”。“年”在除夕那天总是会出现,并欺负一些人家,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家都受到了“年”的袭击,只有那些门上挂着红窗帘和门前生着火,十分热闹的几户人家没有受到袭击,应此人们知道了“年”就怕这三样东西,于是每到除夕人们便用这三样东西把这只大怪物赶走了,久而久之,便流传下来成了习俗。

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吃完了团圆饭,便和弟弟一起跑到了楼下的空地上放起鞭炮。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老鼠炮,它一边飞一边还发出了“吱吱”地声音,好像在上天之际还想呼唤同伴一起去天上偷东西,把我们逗得笑死了。

放完了鞭炮,我就和亲戚朋友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精彩的表演让我心情十分开朗,有相声、有小品、还有魔术……十分好看,比如,那一个叫“我忍不了”的相声,这是讲一些不文明的事,然后那个人看了连声叫忍不了,可是他却以不文明的形势提醒别人,当时,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一个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风民俗小学作文500字

全文共 1463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日常食俗 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注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分支僾尼人喜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并以此为主食的上品。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类及各种风味菜肴。如白旺是用凝固的牲家禽血块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盐、辣椒和生肉制成的。比较有名的风味菜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省肉松酱、清汤橄榄鱼、螃蟹炖蛋清、煮蛇圆子等。不论平时或节日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豆豉。豆豉的吃法很多,可将其配上辣子、芫荽、姜、蒜苗烧熟作主菜;将豆豉切片炸香拌竦椒面当咸菜等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食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物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有家都可分享一份。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饮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饮用的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酽茶的方式。即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沸,然后再放入茶叶煨煮,待再烧开时饮用。一般每天一次只饮一道。西双版纳的僾尼人都喝鲜茶,茶叶都是现喝现采的老叶,有的甚至是带枝的老叶。烧茶时先将鲜茶用火烤至微黄或焦糊,然后投入沸水内,煮沸即可饮用,鲜茶有一种苦涩味,但能消暑解渴。

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一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菜用;一个火塘支有蒸锅,专门用来蒸制食品;还有个火塘只煮猪食,从不乱用。

节庆、礼仪食俗 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十月年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家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全家每一个成员都得吃上一块鸡肉,准备出嫁的姑娘则不能吃。随后要做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献给同氏族中辈份最高的老人。寨子里要举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张桌子连在一起,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六月年是在六月里举行,具体日期由祭司选定,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要内容。届时也要杀鸡宰羊,举办酒筵盛餐。在为天神建盖秋房时,要在门口杀牛进行祭神,祭毕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赐。还有小寨神及端午节、新米节等许多传统节日,在节日中都要拿出最好的食物进行庆贺,以酒、鸡和糯米饭必不可少,红河地区的哈尼族每年七、八月间,还要举行盛大的喝新谷酒仪式,预祝这一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届时要捋下新谷百余粒,炸开花,放入酒瓶内泡酒,并备下丰盛的酒菜,请亲朋友吕偿新谷酒。当地产的锡制酒具非常精美。在民间不仅有许多酒节,还有许多酒歌。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待客食吕讲究食多量大,真诚实惠。在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客人离开时,有的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吕。西双版纳的僾尼人,宴请客人有男女分桌之习。按传统习惯,家中分别设有男室、女室。只有男人可以与客人同桌用餐,妇女一般不陪客。进餐时的席位以靠近火塘的一方为首,首席一般由长者坐。在男室进餐,首席由男性长者坐,在女室就餐,首席则由女性长者坐。

[民风民俗小学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