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怎么写【最新20篇】

傣族民间民俗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怎么写,欢迎阅读!

浏览

2563

作文

618

大同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戴石屏云:“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每值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流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大同的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着“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也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成为寄托家人团圆愿望的民俗节庆活动。

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大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出国留学网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描写立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今天就是立夏。立夏有许多风俗,老师就带领我们一起来斗蛋。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们的夸蛋行动也不赖。瞧!董思诚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大声说道:“我的蛋叫做色彩斑斓王,相信它一定能够过五关,所以将成为冠军的!”只见他的蛋上有许多颜色,真像一个“花脸蛋”呀!吴可菲的蛋上戴了一个王冠。她说道:“它叫‘丑小鸭’,我相信有一天它一定会成为白天鹅的!”

“下面各大排选出鸡,鸭,鹅王各一个。”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大排中的初赛开始了。

教室里顿时沸腾了,我们大排的鸡蛋全都放在了一个桌子上。我拿我的小蛋大喊:“谁来跟我斗?”刘紫旋走了过来,说:“我来。”我们的蛋猛地来了个“亲密接触”。我看了一眼她的蛋,嘿嘿,她的蛋破了,我赢了!

我的蛋一路平安的赢得了许多蛋,下面面对的是邱铭洋,我握紧了蛋。他的蛋往我蛋上一撞,唉,我的蛋裂了。没想到秋铭洋的蛋两头都摔碎了,大家都让我上,我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了,上吧!

下面,我们大排又选了许棣文去参加鸭蛋半决赛,朱俊杰参加鹅蛋半决赛。

接着,在同学们的加油声和掌声中,我,王俊杰,赵弘毅,王施然健步走上讲台。先是我跟王俊杰斗。我双手紧握着蛋,心里默默地对着这枚已经破裂的小鸡蛋说:“蛋呀,蛋呀,你虽然破了一点,但是我们大排的同学都非常信任你,请你不要让我们大家失望,行吗?”

过了一会儿,老师说:“开始!”王俊杰将他的蛋抓住了,向我这里一捅,我一迎。“啪”是谁的蛋坏了呢?大家的目光顿时聚集在了这两只鸡蛋上。我也赶紧把刚才撞的那一头一看,天啊,蛋裂了。唉,我顿时一声的精神都没有了。YE ! 对方王俊杰传出了欢声,这时,我真羡慕他。我无精打采的回到了位置,不过我能站到讲台上参加半决赛,我还是很开心。最后的获得‘鸡蛋王’称号的是王俊杰。

获得‘鸭蛋王’和‘鹅蛋王’之称的分别是华超宁和黄乙珏。

斗蛋结束,大家开开心心地吃着自己带来的蛋。

[描写立夏民风民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乡在石泉,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现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热情好客,不管你们认识与否,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总是会放下手里的活来帮你。最令人喜欢的不是那的环境,而是那独特的风俗。

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大街小巷到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把作业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大街小巷中快乐的奔跑玩耍,大人们在家准备着年货,街上到处是美食的香味,除夕那天,天刚擦黑,几只烟花就迫不及待的冲向天空,在天空中绽放出朵朵鲜花,除夕之夜还要守岁,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几乎没人睡觉,除此之外除夕还有一项大的活动,就是吃年夜饭,每当此时,在外奔波劳碌了一年的亲人们都会回家感受家的温暖,在吃年夜饭时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盘子,长辈不但不会说你,而且还会愿你岁岁(碎碎)平安。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这就是家乡独特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家乡风俗_500字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山东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是河南人,妈妈是山东人,因此过节的风俗也不太一样。去年的春节我就是在山东度过的。山东的春节犹如一幅幅连环画,热闹非凡。

按照山东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下旬才开始。一开始做的是准备工作。大人们都忙着买一些吃的食物和过年时要穿的新衣服。小孩子都买一些摔炮,尤其是男孩子,这是他们的最爱。女孩子就买一些在手里拿着玩的烟花,这些烟花在晚上放最适合不过了。

除夕夜,人们都要开着灯睡觉,据说这样吉利。

正月初一可是春节中最隆重的一天。一大早,男人们就会带着自己家里的男孩子们去拜年。这礼拜年,要给比自己年长的人扣头以示尊重。吃饭前,还要放一挂鞭炮。吃完早饭就更热闹了。结了婚的女人家也要去拜年,而且一般情况下都是成群结队的拜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去逛超市,买烟花爆竹来玩。女人们拜完年就要回家帮老人们包饺子,为晚餐做准备。大约在这天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就要开始放鞭炮了。那声音此起彼伏,好像一首快乐的歌。只要抬头一看,多多少少都会看到烟花那绚丽的光芒。这里的人一般睡觉早,七点多钟就已经进入了梦乡,可这一天人们熬到十一点多还没睡觉。到处都能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还能看到五彩缤纷的烟花。

这里的春节真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过完正月十五就正式结束了。人们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的样子:大人上班,小孩上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土族民风民俗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的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的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的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须把欠的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

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 ... ..

[土族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民风民俗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今天是年三十,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奶奶家。坐车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回过我的老家---湛江呢。老家过年会是什么样子呢?有哪些习俗呢?今天,我一定要问问爷爷。

知道了我的问题后,爷爷便给我讲了起来:“在咱们老家,除夕有三件事必做:贴春联、团年饭、守岁和压岁钱。除夕是一年最后的一天,午后每家每户开始贴春联。贴春联的同时,湛江人还有贴门神、年画,倒贴“福”字的习俗。门神贴在两扇大门,传统都是历史上的一些显赫人物,威武有杀气,达辟邪挡灾,倒贴“福”字则把大大小小的福字,倒贴在墙壁、门楣、房门,表示“福气已到”。”

“除夕的“团年饭”,湛江人十分注重,也叫“吃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故多远工作的人都尽力赶回来过年。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习俗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鱼、蚝豉、生菜、腐竹、蒜等以求吉利。而且,在我们老家,年夜饭还必须有这两道菜:蒜苗炒肉和白斩鸡。湛江有的地方还流行吃团年饭时,遇上远行的人未归,则桌上摆未归人的座位及碗筷,像征团聚,以示怀念。若有新婚夫妇,也多摆一副碗筷,取来年添丁吉意。团年这顿饭,一般故意多做些,吃不完,留到明年,表示丰盛有余有剩。”

“午夜12时,父母长辈叫醒小孩起床,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给压岁钱。压岁钱,湛江俗称“穿衫带”,多数称“利是”,讨压岁钱称为“逗利是”。由长者给后辈,以儿童为主,未结婚的成人与儿童同等看待,也可收取。压岁钱意在镇压邪崇,希望小孩快高长大,聪明进步。守岁在湛江的一些农村尚流行,子时一到,炮竹齐鸣。而今城市以看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电视取代守岁,看完联欢节目已踏入新的一年。”

听完了爷爷的讲述,我终于知道了湛江春节的习俗,也增长了许多知识,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我的老家湛江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影响力最大的,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又叫“浴佛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

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语叫做“麦日”于农历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恼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网玛”竟为守岁。人们把“叭网玛”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古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在这一天谁身上的水最多,谁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满!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胜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呀泼。

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赞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欢声笑语在耳边回荡,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现。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想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有赛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苗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1721 字

+ 加入清单

苗族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衣着美观、大方,大襟上衣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褶裙,犹如开屏的孔誉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虹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有自然崇拜、祭祖习俗,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恋爱:跳月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一般在春秋两季的佳日举行,这种活动实际上是青年男女的择偶盛会。

跳月时,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选所欢,互相求爱,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恋爱舞。皓月当空的夜晚,苗家的青年男女吹着芦笙,摇着小铃,唱着情歌汇集到了跳月场。小伙子们吹着芦笙排成一排在前面,姑娘们摇着小铃排成一排在后面,按传统的规矩和动作开始跳舞。在芦笙和铃声的伴奏下,队伍不断地变换队形和动作,时而结成(几个大圆圈,时而变成花瓣状,时而穿梭来往,时而插花交错。共间夹杂着姑娘和小伙子的歌声,欢笑声和惊叫声,场面十分热烈。跳舞的时候,男女间可以嬉笑逗趣,小伙子可以把芦笙吹到姑娘面前求爱,甚至可以用舞蹈动作碰撞对方,以此逗趣。姑娘可以在舞蹈中用绿巾包裹的小花球投掷自己看中的小伙子,一次不行,可以投掷二次、三次。场内的人们跳累了,可以坐到场外休息,场外围观和休息的人们又来接着跳,这样轮流着一直跳到天亮。

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到场外的草棚里去吃东西、喝米酒,也可以坐在场外互相对歌,也可以跟刚刚结识的舞伴窃窃私语,谈情说爱,也可以邀约自己的恋人到场外的僻静处去互表衷肠,盟定终身。总之,一夜跳月下来,都有不少苗家姑娘和小伙子成为恋爱人。有的终成眷属。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几禁忌:参加苗族的婚礼、丧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在丧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 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 苗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忌讳外人进入,特别忌讳穿雨鞋和孕妇进入。家有产妇,都要在门前悬挂一顶破草帽或在屋外岔路口插上一枝绿树枝,以示谢绝外人进入。如果不慎闯入产妇家,主人会端出一碗水让客人喝。客人应该把水喝干,切记不能把喝不完的水倒掉。如果客人穿着雨鞋闯入产妇家,临走时主人让客人把鞋脱下倒拎着出门,客人应尊重主人的请求。

苗族习惯,产后3天之内闯入产妇家者叫"踩生",踩生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做孩子的干爹、干妈。作为礼节,临走时还应留一点钱物给孩子,以后还要记住这个干儿子或干女儿。如果婴儿日夜啼哭或经常生病,苗族认为应该给婴儿寻找保爷、保娘。寻找保爷、保娘有两种方法:一是择算好吉日,在家等待,3天之内到家里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的保爷或保娘;二是择吉日,背着孩子,抱着大公鸡,拿着香、纸等,到溪流桥边搭上新桥,等待第一个过往的行人。能够撞上苗族人家请保爷、保娘,据说是彼此的福气,客人不应拒绝,应接过孩子,说些祝福的话,给孩子取一个如意的名字,接受主人家的酒肉款待,临走时给孩子留下点财物做纪念。 回族: 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西亚和新疆等地的回族军民和贵族来云南定居。元朝时在云南任平章政事,掌握全省军、政、财、文大权的赛典赤瞻思丁就是回族。 普遍使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住房、服饰等也与汉族大致相同。

在云南农村的回民,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兼营小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工艺水平都比较高。 绝大多数的回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教规,风俗不吃猪肉,以牛、羊、鸡肉为食。 回族节日主要有"尔仪"(开斋节)、"古尔邦"(宰牲节)和"圣纪"(圣会)等 节日: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教历九月为斋月,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 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鄂伦春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电视上看到了鄂伦春族人的“仙人柱”,感觉很好奇,就进一步了解了鄂伦春族人的房子。

鄂伦春族人在雪地上打猎时,如果不回家,就会用几根木棍支撑成三角架形状,四周用皮毛覆盖。

“仙人柱”意为“木杆屋子”。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

仙人柱的搭建是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斜度为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的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兽皮或桦树皮,这样夏天可以防雨,冬天可以御寒的“仙人柱”就建成了。

仙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在里面生火时透风出烟,还可以采光。在南侧或东面留一个让人进出的门。仙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的更迭而变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兽皮覆盖,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桦树皮了。

仙人柱的内部陈设也很简单,主要是住人的铺位。铺位有两种:一种是地铺,即直接在地上铺上木头、干草、桦树皮、兽皮等;另一种是床铺,即在地上立木桩,架起床。每个仙人柱一般三面住人,一面是门,当中有一堆火取暖,上面吊一口小铁锅,以便煮肉做饭。

仙人柱的结构简单,拆盖很容易,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六年级作文:民风民俗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饮食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河南民俗民风的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剪纸历史悠久,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钞》中,就有一段是描写汴梁城里,出售剪纸的盛况:“昔京都大街,有剪花样者……。一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独擅一时之誉。”由此看来,早在宋代,剪纸就已在民间广泛流行,还出现了以此为生的剪纸艺人,而且技艺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盛行于河南广大地域的传统地方剪纸,其思维观念,仍没有摆脱崇神意识的本质,其动机在于冀求人类与“神灵”的交感,尽管在寻求表达方式时,其间含有多种隐喻手法(为地域文化所包容),但其全部意义,总是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和愿望(求安、趋利、辟邪)紧密相连。剪纸“天地神”、“求雨”、“谷神”,就表现出庶民百姓无法与天灾人祸抗争时,仰仗神灵、魔力来驱邪避害,以求家室安宁,五谷丰登。它们与云贵、陕甘等边远地区的民间剪纸相比较,河南剪纸似乎已超越了早期人类对虚幻动物精灵,或直观的“生殖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而进入了封建社会佛、儒、道的神权、礼教思维制约时期。剪纸“舞狮”的形象表征是舞狮活动,然而民俗内涵则是借舞狮暗喻”子孙繁衍”。图中舞狮者的性特征为男性,手舞“双绣球”,象征雄性的昂扬,在中原民俗活动中是“祈子”的行为。

在这里,人类本能中的繁衍意识,已被纳入“三纲五常”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伦理规范之中,这种思维规范一旦通过剪纸形式展现时,便极易为地域群体所理解、共认。

河南民间剪纸的大部分内容,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关。喜花(结婚时贴用)“鸳鸯戏莲”是表现人们希望“婚姻美满、白首偕老”;窗花“金虎送钱”(视虎为万能吉祥物),则是期盼“生活富足、金钱遍地”;“牧羊人”、“庄稼汉”、“喂猪”、“拉洋车”,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芸芸众生的生活写真。

随着时代的变革,河南人传统的民俗观念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审美需求。如今的河南农村,逐渐摆脱了贫困面貌,富裕起来的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迫切要求以新的生活方式来满足其物质、精神的需求。剪纸“小康人家”表现了华灯初上,劳累一天的农民悠然自得的休闲情调,充满了温馨之美;“看电视”,展示出农民在经济、精神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

“电视机”——这种只有城里人才有条件享受的高档商品,如今已在山区、农村安家落户。无怪图中老农民兴高采烈地翘起二郎腿,正面对电视机说天道地。老伴儿安闲地一手执鞋底,一手在发顶上磨针的动作,十分典型、细腻地刻画出中原农村妇女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通观河南民间剪纸,从某种意义上讲,已逐渐突破地域文化的小空间,进入到现代文化的大空间;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基础上,进入到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使人感到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风民俗的高中作文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在牧区,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哈萨克族饮食很丰富,他们爱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奶疙瘩,爱喝马奶、骆驼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区,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鲜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欢吃马肠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为哈萨克族最爱吃的“纳仁”。另外,哈萨克族人还吃用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尔沙克”、抓饭等食物。

这些民风民俗你都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除夕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重要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孩子,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这两个字谐音,所以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由长辈用红包分给孩子的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还要在墙上、门上倒贴“福”字,表示“福到”,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有寿星、寿桃、十二生肖、龙凤呈祥等。

在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烟花爆竹,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烟花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

过年的前一夜,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一般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出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和酱油等佐料沾着吃。因为“饺”和“交”形近,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此外饺子由于形似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节日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何止是春节,百姓一年到头每天都在过节啊,天天都是快乐的!

[除夕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泱泱中华,盛开着五十六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之花。他们衣着不同,住所不同,食物不同,处处显示着中华文明高贵深厚的文化底蕴。

土家族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文等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风、鹤峰、宜恩、利川、恩施等县(市),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印江、沿河等县。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的民锦。土家族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每桌七碗,九碗或十一碗,但无八碗十碗,因为八碗被称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和菜是土家族民间逢年过节必不可上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被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菜。端午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用一个巨大的蒸笼装满了糯米,把蒸熟的糯米倒在舂石里用竹子舂成粘稠状,几个土家族姑娘围成一团,把糯米捏成饼状,裹上芝麻即食。

美丽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傣族不得不说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民居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大有不同。傣族的居民建筑以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或其他物品。傣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的小吃也有当地的特色。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傣族还有许多特色烧烤如,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鱼香四溢。真是让人垂涎挂齿!傣族最重要的节日要数泼水节了,泼水节其实是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行。泼水节的时候,如果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得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的祝福。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传统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苗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人确实是尊老爱幼,真情实意,热情好客,非常注重礼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风民俗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哈哈!”五(7)班里传出的爽朗的笑声,大家多感到疑惑吧,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那还是从上个星期说起吧。

上个星期,李老师告诉我们下周要开展“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听了这个消息,我很快与几名同学结组,起名为“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研究”,我们还做了精心的准备。

接下来,就让我向大家介绍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吧!

“节日风俗知多少”小组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其中,由黄子畅、王子骞、刘子豪表演的双簧最为精彩。

首先,他们三位同学相继上场。不一会,表演就进入到了最精彩的片段。蹲在椅子后面的王子骞多次捣乱,让坐在椅子上的黄子畅被烫伤、被炮炸……看到台上精彩的演出,许多同学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演出最终在同学们的一阵阵的笑声中结束了。

说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接下来,就让我大家介绍介绍我们小组的展示吧!

首先,是由我们组的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简介与风俗习惯。接着,就该我出场了。我的任务是为大家读灯谜,让大家猜一猜。我开始读了,我刚开始读的时候,心里有些紧张,但是由于我的一字不错,我紧张的心终于慢慢的放了下来,我马上就顺利的读完了。我展示后,我们组的其它同学也开始了他们的展示,他们展示的也十分精彩。不一会儿,我们

组的展示就圆满结束了。

观看了每个小组的展示,我们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我们组得了二等奖,虽然我们没有拿到一等奖,但我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与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最新民风民俗450字优秀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最新民风民俗450字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风民俗600作文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吴川的民风民俗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蒂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吴川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