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生哲理故事:眼见耳听,也可能是虚(汇编20篇)

浏览

2338

作文

1000

比施舍更高贵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夫妻俩在楼下卖粉已有时日。简易的摊档,热情的笑脸,吸引了不少顾客。我去得多了,发现总有位衣衫陈旧的老人在摊档一隅等候。夫妻俩忙着手上的活,边微笑着客气地对他说,老人家,你稍等,这就给你搞。一会儿,夫妻俩中的一个就麻利地拌好了盒中的粉,递给老人。老人接过,默默地转身离去--他似乎从未付过钱。

我忍不住好奇地问,那中年妇人叹一口气,说,老人家也命苦,把儿女拉扯大了,到老却一个也靠不住……我们也是做了父母的,老人只要来,更多的周济不了,一盒粉总要让他吃的--说着,妇人脸上流露出此许欠疚的神色,仿佛为只能提供区区一盒粉。

我注意到夫妻俩对老人一直像对任何一位老顾客。施舍,是许多人容易做到的,但平等地给予却并非人人能为。

楼下后来又开了好几家粉摊档,但我始终只去那家,不为什么,我只喜欢静静地坐在那,在嘈杂的市声中,看夫妻俩用粗糙的双手把他们的善良与真诚递出去,递给一位比他们弱小的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钓竿哲理故事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小贴士: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教育孩子勤学额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学问有什么捷径吗?"陶渊明一听这话便皱了眉头,他想责备少年幼稚可笑,在做学问时竟想找捷径。转念一想:少年是虚心讨教的,对晚辈应当循循善诱嘛!于是他严肃地说:“年轻人,常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你可理解其中含义?”

少年听了似懂非懂,不很明白。陶渊明拉着他走到一块稻田边,指着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说:“你聚精会神地瞧一瞧,看禾苗是不是在长高?”少年目不转睛地看了半天,眼睛都酸了,那禾苗却仍然和原来一样不见长高。他失望地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呀!”

陶渊明又把少年带到溪边的大磨石前问:“你看看那块石头,那磨损的马鞍一样的凹面,它是在哪一天被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想一想,说:“不曾见过。”

陶渊明耐心地启发诱导说:“要你看禾苗,是想让你知道,虽然眼睛观察不到,但禾苗的确是每时每刻都在生长的。如同我们做学问,知识的增长也来自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自己也没有觉察到。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见成效。所以人们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少年点点头,说:“我明白了,这磨损的刀石是年复一年地磨损才成马鞍形的,不是一天之功。先生,我说的是不是?”

陶渊明赞许地点点头,接着说:“从这磨石,我们可以悟出另一个道理,‘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中断,所学的知识会不知不觉中忘悼。”

少年一下子豁然开朗,叩首拜谢道:“多谢先生,小辈明白了‘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从此再不妄想学习妙法了。”陶渊明高兴地对少年说:“我给你题个字吧”。挥起大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少年恭恭敬敬地接过字幅,一直把它当作对自己勤学苦练的座右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弱点也是卖点的人生哲理故事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德国大众福斯金龟车进入美国市场。因为这款车外形小巧,像极了甲壳虫,也被称为甲壳虫车。当时的美国流行既大且长的流线型豪华轿车,“甲壳虫”的出现,无疑有些格格不入,而其也因此陷入了无人问津的绝望境地。

万般无奈的“甲壳虫”公司老板费迪南德·波尔舍找到了推销专家伯恩巴克,请求他为公司的危机出谋划策。伯恩巴克在经过几天的研究分析后提出,既然小是“甲壳虫”致命的弱点,何不就把这个“小”字当成“甲壳虫”的卖点。几天后,一则“甲壳虫”广告在美国的各大媒体闪亮登场,它用几近自嘲的口吻将“甲壳虫”又小又丑的劣势暴露在公众面前,最后,是这样一句简短的话,“想想小的好处:停车容易、保险费用低、维修成本少……”这则堪称另类的广告立即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激发了大家的共鸣。于是,“甲壳虫”在一夜间被美国人认识,并渐渐地青睐,成为了长盛不衰的品牌。

有时候,不要掩盖弱点,它可能恰恰是转化成优点的关键。

在一个方面显示出的弱势,也许正是另一个方面潜在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猴读书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茂密的大森林里,动物王国举办的第一届知识竞赛正在紧张地进行。选手们正全神贯注地答题,小猴闹闹一道题也不会做,急得它抓耳挠腮。

比赛结束了,山羊伯伯获得第一,小猴闹闹十分羡慕。这时,记者们正在采访山羊伯伯,请它谈经验,小猴闹闹也挤过去。只听山羊伯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取得好成绩。”闹闹听到这里,心里乐开了花。哦,原来是要读书。闹闹一蹦一跳跑回了家。

第二天,小猴闹闹起了一个大早,风风火火来到新华书店。一下子买了一大探书。走在回家路上,他心想:这下,我有知识了。

第二届知识竞赛开始了。闹闹满以为会取得好成绩,可谁知,它还是名落孙山。闹闹挺纳闷:我也读书了,为什么还这么差。于是,它决定登门向山羊伯伯求教。

小猴闹闹来到山羊伯伯家。山羊伯伯热情地接待了它。小猴间:“山羊伯伯,您说,读书就有了知识。我也读书了,可为什么没知识呢?”山羊伯伯笑呵呵地问:“你读的是什么书呢?”“我读的是武打小说,那里面的人物功夫可厉害了。”小猴说。山羊伯伯听了,严肃地说:“读书,首先要选择适合你们这些少年儿童的、有意义的书来读,那些武打小说,就不适合你来读,再说,它里面并不包含多少知识。”“那我读什么书呢?”小猴迫不急待地向。山羊伯伯持拼胡子说:“少年儿童要读历史书、自然科学书,还有语文、数学等方面的书,这样才能长知识。另外,读书要讲方法,要边读边想边记,这样时间长了,你就有知识了。”小猴谢过山羊伯伯回到家。

第二天,小猴就买来少儿读物,按照山羊伯伯说的,认真地读起来,还记了不少读书笔记。

动物王国第三届知识竞赛开始了。小猴满怀信心,认真答好每一道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猴在这次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动物们向他祝贺。当它时,它激动地说:‘我得首先感谢山羊伯伯,是他教给我读书方法。我灯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掌握许多知识,取得好成绩。”它的话赢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哲理的故事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二、开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他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哲理: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方便了他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半途而废的哲理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乐羊子的人。有一天,乐羊子在路上看到一块金子,他就捡起金子,带回了家并把它拿给妻子看。可他妻子一点儿也不高兴。这个贤惠的女人对他说:“我听人说‘壮士不饮盗泉之水;廉洁的人不食嗟来之食’。把别人遗失的贵重之物捡起来据为己有,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呢?”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觉得很惭愧,就把那块金子又扔到原来的地方。

第二年,乐羊子离开家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拜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突然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很惊讶地问:“你怎么回来了?你才和那些学者学了一年呀。”乐羊子说:“我太想你了,所以回来看看。”

他的妻子听了以后,二话不说,拿起把剪刀走到她的织布机前。她指着那块已经完成了一半的锦缎说:“这块锦缎用的是最好的丝。我一丝丝的累积来织成这锦缎。如果我现在把它剪断,就等于前功尽弃。你求学也是这样。如果现在停止,和剪断织布机上的锦缎有什么区别?”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所感动,于是立刻离开家,继续拜师求学。

几年后,乐羊子终于完成学业,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斤米的价值人生哲理故事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酒,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人生三道题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

最后一节课,老师说要考试。“三道题目都很简单,”老师笑眯眯地说,“记得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片刻,女生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有几个男生畏畏缩缩地举起了手,又放了下去。

老师继续问:“教学楼里有三个清洁工,谁能叫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这下大家都傻眼了。三年了,怎么从来没留意过她们?

老师接着抛出了第三道题:“你是否打过自己的耳光?”这一回,所有的学生都哧哧地笑了起来。打自己耳光,恐怕只有傻瓜或疯子才干得出来吧?

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了,老师说话了:“‘人生’这门课程,旨在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导我们今后如何立身处世、如何成人成才。今天的三道考题,可以说是对同学们做了一个大概的检验。”

“第一题——记住父母的生日。”老师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孝道”两个字,“孝道教人善良,心存孝道的人,必定具有善的根苗,有善的根苗,才可能开出善花,结出善果。”

“第二题——记住你身边每一个人的名字。”老师又写下了“尊重”两个字,“记住别人的名字,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之一,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使人宽厚。基石宽厚方能负重,人心宽厚方可立业。”

“最后一题——如果你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又叫不出清洁工人的名字,那么,你就该打自己一记耳光了。”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了“反省”二字,“反省促人进步,有反省才有悔悟,有悔悟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成才的可能。”

读者感悟

这三道看似简单的题实则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一个人善良与否,决定了他将来是否有用;宽厚与否,决定了他将如何发挥作用;而能否不断反省、不断进步,则决定了他是否能持久向前,越来越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选择黑色的生命哲理故事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朋友的回答是这样的:“原本以为生命的颜色是红色的,但当我经过二十多个年头的观察和思考后,我感到并不是这样的。生命当中不仅需要激情和热烈,而且需要健康向上,于是我想到生命的颜色是绿色的。是啊,绿色是一种很有活力的色彩,大自然需要绿色,我们也需要绿色。大自然创造出这种令人神往的颜色,编织着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生命也因此变得美丽。但是,生活告诉我,生命的颜色不只是红色和绿色,生命的颜色应该是五颜六色的,但更重要的颜色应该是黑色

“在我们的生活中,黑色总是和不幸与死亡连在一起,黑色是生活磨难的代名词。但是,如果我们的生命不经历黑色,又怎么会有五彩缤纷的生活呢,如果我们的生命不经历黑色,我们又怎么会走向成熟呢?黑色象征着刚毅和坚强,黑色象征着我们的生命有着无比的活力和巨大的能量。黑色,代表着坚毅和庄严,又代表处境艰难无比,生活困苦不堪;黑色,有人谓之悲凉,可我们又不能没有它的坚毅。也许它是一条坎坷的布满荆棘的路。但它更是一条通向光明和美好的必由之路。”

自我们在母体中孕育,就一直处于“黑色”之中,直到我们成熟并脱离那个温暖但却是“黑色”的宫房。不仅我们人类的生命如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这样的。

蝴蝶在化蛹之前本可以安乐地生活着,在枝头懒懒地沐浴着阳光,享受着五彩缤纷的世界。可是,它放弃了彩色的世界,选择了黑色,它化成了蛹,从此只有黑色陪伴着它。

当它艰难地破茧而出,当它挣脱黑暗走向光明时,当一对梦幻般的翅膀出现时,蝴蝶不仅拥有大地,它更属于广阔的天空!而黑色,和那空壳却永远挂在了过去的枝头上。

是的,黑色是不太招人喜欢的,但是我们的大自然又怎能缺少了它呢,没有黑色许多东西都会失去它现实的意义。黑色不仅是自然的颜色,而且也是我们生命的颜色。

我们都知道海伦·凯勒,一位很不平凡的人。她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疾病的折磨,遭受着双目失明之苦,就是这样的她,凭借惊人的毅力,耐心,友爱,在黑暗中学习26个字母,在黑暗中通过用她那双敏锐的手触摸来认识物体,并奇迹般地学会了英语、法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考进了哈佛大学,最终成为了伟大的作家、教育家。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我想,人类的世界对海伦来说是黑色的,看不到火热的红色,清纯的绿色,以及大自然的五颜六色,然而,她得到的却是无比精彩的人生。

“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黑色无处不在,与其憎恶,躲避,不如像养蜂人亲近蜂群取蜜那样,去亲近黑色,欣赏黑色。我们只有经历了黑暗,才能更加珍惜光明。只有酸甜苦辣尽品尝,人生才丰富多彩。

对于许多人而言,也许没有诸多的欣赏与赞同,但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这种颜色。拥有那份刚毅和坚强,执著和信念,生命便不会因寒意而荒芜,生命的颜色也将从黑色走向五彩的世界。我们的生命需要黑色,我们要经历黑色的世界,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的美好!?

人生箴言:

生命的颜色是黑色的,我愿在我的生命中有一抹浓黑的痕迹,衬托出生命的彩虹。我愿在黑暗中启航,弄潮于大涛大浪,使我的生命更加坚强与刚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哲理小故事:《狐假虎威》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老虎知道自己被狐狸骗了以后,心里非常生气,老虎几天都不好意思出门。老虎心想:“好一只臭狐狸,居然敢欺骗到我万兽之王的头上,如果下次再让我见到了那只狐狸,我一定要将他千刀万剐,让他生不如死!我也要让他尝一下上当的滋味。”

几天都没有出门,老虎在家闷死了。今天,他终于走出来散散心。冤家路窄,老虎遇到了狐狸。老虎说:“哈哈,我终于找到你了,你可害苦了我了!今天,我居然在这里遇到你了,你的好日子到头了,我要你偿还你那天给我的侮辱!”

狐狸听了,吓出了一身冷汗,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说:“其实,你也算不上什么万兽之王,你连个人都打不过。”

老虎很好奇,问:“人是什么东西?”

狐狸说:“人是天底下最强大的东西”

老虎不信,狐狸就带他去找人,走着走着,他们看见了一个小孩,老虎问狐狸:“这是不是人?”狐狸说:“这还不是一个人,他长大后才算得上一个人。”

他们又继续往前走,碰到了一位老人,老虎问:“这是不是人?”狐狸又说:“他以前是一个人,但是他已经老了,也算不上是一个人了。”

他们又继续往前走,后来,他们遇到了猎人,老虎说:“这应该是一个人了吧?”狐狸说:“对!”猎人看到了老虎,说:“今天的晚餐可真丰富啊!居然可以吃到老虎肉。”这时,老虎向猎人扑了过来,猎人瞄准老虎,对它开了一枪,被打中的老虎对狐狸说:“这是什么东西啊!有点热麻麻的。”狐狸说:“这是子弹!”说完马上向森林深处跑去。这时,猎人又对老虎开了一枪,这次猎人打中了老虎的心脏,老虎就渐渐地死去了。

老虎再次上了狐狸的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人生哲理小故事:三个筛子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

那人不解的问。

“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确实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再用第二个筛子审查吧,”哲人接着说,“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实的,也应该是善意的吧。”

那人踌躇地回答:“不,刚好相反……”

哲人再次打断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请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很重要吗?”

“并不怎么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么就请你别说了吧!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困扰你和我了。”

有时候我们着急告诉别人的事情,也像这个人要告诉哲人的消息一样对人对已毫无益处,如果我们先用“真实、善意、重要”这三个筛子筛一下我们要说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话其实根本不必说,也不用说。

语言是一把双刃刀,当我们兴冲冲地去对别人说三道四时,我们自己本身也会受到伤害,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而已。学习掌管好我们的舌头吧,不要让它任意妄为。你会发现:当你管好了自己的嘴,你自己就能管好你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思维一变沙漠流金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颈细腰圆的小瓦罐,里面盛着绿豆,罐口用一块砖压着。七八只小老鼠正爬上爬下,在罐口啃咬抓挠。它们想推掉罐口的砖块,进去偷绿豆吃。可它们力量太小,根本无法移动沉重的砖头,小老鼠们很沮丧。

过了一会儿,一只大老鼠“吱吱”两声,小老鼠冲到瓦罐一侧,不再费力去对付砖头,而是掏挖罐底的泥土。挖着挖着,瓦罐慢慢倾斜了。斜着斜着,砖块落下,闪亮的绿豆水一样地流出罐口。不再费力对付砖头,而是转变一个角度,掏挖瓦罐底的泥土,这就是大老鼠吃到绿豆的秘诀。

思路决定财路,经营者必须具备独特的眼光把握商机,这就需要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

新疆喀纳斯景区通往阿勒泰市之间有一片沙丘,当地百姓认为,这片沙丘是他们的贫穷之源。

几年前,一位南方商人从景区坐车到阿勒泰市,途经这里时突发奇想:从景区换乘飞机路途较远,游人疲惫,如果把这里开辟成一个小景点,就会让旅途奔波的游人既得到休息,又可在沙漠车上体验一番“沙漠冲浪”的乐趣。后来,这位商人承包了这片沙丘进行旅游开发,果然生意火爆。

思维方式一变,沙子就成了发财致富的资源。

劣势永远是相对的,只是转变思维角度,在某种情况下,最大的劣势可能变成最大的优势。

思维角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心态,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也大为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生哲理小故事及感悟:倒过来,就是这么简单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去开发澳洲。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运输工作。起初,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根据上船的人数支付船主的费用,至于到了澳洲上岸的时候还有多少人活着就与船主无关了。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又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限度。一旦船只离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能否活着远涉重洋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事情过去3年之后,英国政府发现了这个问题,3年间从英国运送到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到12%。其中死亡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犯人的医疗卫生,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还把船主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位英国议员提出,假如倒过来,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呢?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这个措施一实行,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达澳洲。

过去看来令人头痛的问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英国摄影师巴尔特特别擅长拍团体照,他与别的摄影师一样,在准备拍照前都是喊“1、2、3”。所不同的是,别的摄影师要求大家先做好准备,拍出来的效果却不能让人满意,因为上百人之中,难免有人忍不住眨了眼睛。而巴尔特在未拍照前却要求大家先闭上眼睛,待喊过“1、2、3”后再睁开眼睛,结果拍出来的照片个个目光炯炯。

这个逆向思维的创新简单又奇妙。但在生活中许多人想不到,原因就是受惯性思维的束缚,因而窒息了创造力。

解决难题有时候就像喝瓶底的水,当你喝不到够不着的时候,只要倒过来就能喝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无事便是佛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有位文远和尚终日打坐不思劳作以拜佛为己任,以为这样便可悟得禅的真谛。赵州禅师看到后便用禅杖打了他一下,问:“你在此为何呢?”和尚答道:“我在拜拂。”禅师又问:“拜佛何用?”文远不得其解道:“拜佛亦是好事。”禅师缓缓道:“好事不如无事,无事胜佛!”

好一句“无事胜佛!”其实无事便是最大的幸福。近读《佛心禅语悟人生》,感受颇深。坦荡平静地心境之中完全没有了外在的纷扰岂不是更大的快乐?意静才能心轻,而一切的形式只能是一种执著,会给人们的心中带来烦恼和不安。人们常说:一天快快乐乐也是快,苦闷烦恼的也是过,何不快快乐乐的过呢!

记得还有位禅师说得好:“世上一切牵绊,都是忧和烦恼。”在尘世之中,唯有佛能避开忧和烦恼,避开了,就是灵。灵是一种超脱,一种真气,拿世俗的话来讲就是一种智慧,一种生的智慧。佛禅是一种智慧的启迪,就像哲学一样是生存的学问,这不同于迷信。参禅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人生,超脱我们的烦恼和俗望。正所谓:“无欲则刚,有容乃大。”

滚滚红尘大千世界,让我们心动的诱惑虽然无法解脱,但还是让我们的心淡泊一些。把幸福和快乐看得淡些,追得缓些,反而会让你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唐代宝积禅师说得好:“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当你为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困时,如果能了解自己的本心,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只要不去执拗地刻意地想,一切自然周全圆通。烦恼由心生,不想自然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只小蚂蚁的苦恼哲理故事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小蚂蚁,天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一幅苦恼的样子。有一天,小蚂蚁躲在一个角落里,轻轻地哭泣。正好被细心的妈妈看到,妈妈问小蚂蚁说:“宝贝,别的孩子都出去玩了,你怎么了?有什么事不开心吗?”

小蚂蚁看到妈妈这样问她,显的更伤心的样子,抽噎着说到:“我……不想……活了,这样活着--太没意思了。”小蚂蚁的妈妈吃惊地说:“小宝贝,年轻小孩子,怎有这样的想法?快给妈妈说说为什么呢?”

小蚂蚁继续哭着说:“妈妈,我真是苦命的人呀,出生在蚂蚁家族,没吃、没喝、没得玩不说,生命还那么脆弱,一点点小,像一粒芝麻那么大,谁都打不过,说不定那一天跑的慢,被一滴雨滴拍死了…….想到这,我真的不想活了。”妈妈关爱地把小蚂蚁搂在怀里说:“孩子呀,你有这种想法太可怕了!那你想成为什么动物呀?”小蚂蚁说:“我想成为一只大公鸡,有漂亮的外衣,还能吃虫子,吃饱了还能骄傲地唱两声,可不像我们只会默默无闻地工作。”妈妈说:“孩子,别哭了,请跟我来。”

妈妈带着小蚂蚁钻出了洞的外面,找了一个距洞不远的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小蚂蚁好奇地问妈妈:“你这是做什么呢?”“别出声,等一会你就知道了。”过了一会儿,小蚂蚁看到一只漂亮的大公鸡咯咯地叫着跑过来,吓的身体正哆嗦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人把大公鸡逮住了,用锋利的刀子一抹,公鸡没命了。小蚂蚁看的是心惊动魄,差一点叫出声来!

这时,妈妈搂着小蚂蚁说:“孩子,看到了吧?这就是你想要成为的一只大公鸡,刚才还活蹦乱跳的,转眼就没命了。孩子,你要知道,任何动物的生命都是脆弱的。上帝既然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有生活的本领。我们蚂蚁家族是一个伟大的家族,就因为我们身体小,所以我们家族很团结,无论做何事,大家都是一起做。如果脱离了集体,那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我们不能脱离集体,做任何事都不能单独行动,否则就有危险。这是我们的生存法则,你要记着呀!孩子!”

从此以后,小蚂蚁牢记妈妈的话,与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同娱乐、同劳动,脸上再也没有愁容了,生活过的很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幽默讽刺人生哲理故事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阿峰所在的公司新来了一位女同事李曼,有回阿峰路过李总的办公室,听到李曼喊李总“爸”,心想,难道她是李总的女儿?李总定是想把女儿放到基层锻炼,将来好接班。如果自己能把李总的女儿追到手,岂不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了?于是,阿峰主动接近李曼,在工作上提供帮助。李曼也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两人很快成了朋友。

有次两人在聊天,阿峰正忙着逗李曼开心,李总过来了,脸色很不好看,还把阿峰叫进办公室,训道:“上班时间别瞎聊天,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不要想些乱七八糟的,明白吗?”阿峰只得连连点头。

虽然被训了一顿,阿峰还是不死心,不尝试怎么知道不可能呢?这天,阿峰加班到很晚,公司只剩下他和李曼两个人。阿峰鼓起勇气,说:“李曼,等会儿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好吗?”李曼显得很吃惊,有些口吃地说:“不、不行。”

阿峰诚恳地说:“李曼,我是认真的,我能感觉到,你对我也有好感。给我一个机会,好吗?”

李曼搖摇头,说:“我想你误会了,我对你没有那个意思。”说完,她急匆匆地离开了。

阿峰有些沮丧,心想自己还是太心急了,他不愿意放弃,打算明天去给李曼道个歉,两人继续做朋友,等时机合适了再说。

没想到,第二天阿峰一到公司,就得知自己被辞退了。阿峰大吃一惊,想找李总要个说法,同事们拦住他,说:“想知道你为什么被辞退吗?”阿峰点点头。“勾引老总的儿媳妇。”同事们幸灾乐祸地说。

阿峰愣住了,李曼喊李总“爸”,那是喊自己的公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幽默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寺庙里新来了一个小沙弥。那天,师父派小沙弥去菜地种菜。山上的土壤贫瘠,这一小块菜地,是师父领着众僧经过好几年才开垦出来的。可是,小沙弥准备播种的时候,发现菜地与盐碱地之间有一尺多宽的空地,看得出来,这空地土壤肥沃,这么空着太浪费了,于是小沙弥自作主张,在这一尺多宽的空地上也种上了青菜。

半个月后,小沙弥发现四周的青菜叶子开始发黄,甚至整棵都蔫了。他慌了神,忙找来了师父,师父说:“把菜地四周边上的青菜拔掉,重新留出一尺的空地。”小沙弥照着做了,经过一段时间,菜地里的青菜重新恢复了生机。

对此,小沙弥疑惑不解,师父意味深长地说:“不被坏事物侵染的最好办法就是划清界限,不管对人,还是对事,都应以一尺为戒。”

听完师父的话,小沙弥顿时如醍醐灌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心气平和万事自然顺畅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史书上记载,拿破仑在全盛时期几乎统治了半个地球,但战败后却被囚禁于一座小岛上。当烦闷痛苦之情难以排遣时,他说:“我可以战胜无数的敌人,却无法战胜自己的心。”

可见,再伟大的人,再英明的人,心不定,一切都如浮云。

万物由心生,由心导。佛家讲求的修心定性,通俗一点说,就是让心归置在一处,安静体察,自得安宁。

心念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根本没有确切的数字或实物来衡量。曾经有人在大雾的天气条件下横渡海峡能到达对岸,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却不能,这是为什么呢?

佛家说,魔由心生,心静则灵台澄明。可能我们总是莫名其妙地烦恼、忧愁、暴怒,自己往往也不明就理。其实都是心念在作祟。因为心被不同的事情分割了,这件事情占据一块,那件事情占据一块,原本一体的心等于被五马分尸了,这样我们怎么能够安心、静心呢?

那些懂得生活、懂得秩序的人,都是懂得将心归置一处的智慧之人。他们都明白一心一用等于获得理想的道理。

佛家有一句话:“置心一处,无事不办。”说的其实是心若不集中,事情往往办不好;情感不专一、意念不统一,三昧之境也难以达成。故为参禅念佛之人必知的佛理。置心一处,是佛家修心养性的一种禅理。对于像你我这样被烦恼包围的现代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宁心静气的良方。俗话说: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万事自然吉祥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父母的爱情哲理故事_1500字

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人死如灯灭,这时很多人经常说的话题,即使最亲的人,也会随着时间的转移而淡忘。可是这句话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

那年元宵节前夕,我的严父过世了,当后事办完之后,偌大的院子就显得空落起来,那已经习惯了的,每天清晨门口的咳嗽声,每天从门市里传出来的笑声,还有那深夜里仿似吵架的梦话声,都还在耳边萦绕,可是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家人好像被抽去了灵魂一样,显得那么多无精打采,就连平日里最闹腾的侄子,天天跟爷爷黏在一起的5岁的侄女,也是止口不提他们的爷爷,全家人的笑声好像已经跟着父亲远去了!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会说,他已经走了,再怎么悲伤他也活不过来了,咱们全家人只有活的更好,日子过得更红火才能对得起他,他一辈子要强,咱们不能在他死后让他不能安心。

妈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是懂得很多的道理,她知道这是个时候,她作为长辈假如不能振作起来,这个家就将会沉沦下去。

不管怎样,爸爸的去世已经成为了事实,可是活着的人的生活,还是得继续的,当我们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之后,那个在爸爸去世之初,表现的异常睿智的妈妈,崩溃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妈妈的整个人仿佛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眼看着瘦了下来,精神状态也不好,不爱出门,不爱搭理人,每次出门回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想出去,只要在人群里一站,就觉得比别人矮上那么一截,看看这个瞅瞅那个,总觉得不如人家。”我们是劝了又劝,说了又说,总是不见起色。

最后事情还是发生了,大概是父亲的五七刚过,那个清晨,哥哥急急忙忙的跑到我的房间,问道“妈什么时候出去的?”本来迷迷糊糊的我蹭的一下就坐了起来?“妈不在家?”我一下就慌了,我住在妈妈房间的对门,他出去我一点声音都没听到。

她最近情绪很低落,不会出什么事情吧?没有时间多想,我和哥哥分开去找,不约而同的都奔着爸爸的坟地去了,我们心里知道,妈妈这个时候出去,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去找爸爸说说话,可是我们担心的是她太过伤心晕过去。

可是当我们到达爸爸的坟地之后看到的只有凌乱的脚印,并没有妈妈的踪影。不安的情绪更加浓重,父亲新逝,妈妈你千万不要出事啊,不然你的儿子们会愧疚一生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完成爸爸的遗愿,好好的孝顺您呢。

带着不安和忐忑的心情,我回到家中,希望妈妈忙碌的身影会出现在厨房当中,当走到厨房门口,听到里边锅碗碰撞的声音,我的心放下了一半,走进门去看到那瘦小的身影,我的眼泪盈眶,妈妈的眼睛红红的明显哭过,可是脸上却带着笑容在掩饰着,她是怕我们知道,所以早早的起床,去跟爸爸说说话,聊聊天。

“妈,以后你想去看我爸,你就去吧,不用遮遮掩掩的,没事的。”我来到妈妈身边轻声说道。

“恩!我知道,我就是特别想他了,想去看看,没事的,儿子,下次我去我告诉你们,妈妈也没想让你们着急!”妈妈呢喃的说道。

“妈!你那么想他干嘛啊?一辈子都对你不好,年轻的时候对你不是打是骂的。”

“那是我们俩之间的事情,跟你说你也不明白!怎么说也在一起过了三十多年的日子,突然走了我心里难受,你爸爸虽然脾气不好,但是每天晚上我想说个话什么的,最起码还有他,现在我想说说话我去找谁啊?”说着妈妈哭了起来。

这样的对话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出现,妈妈仿佛在重复的诉说着,爸爸走了,也带走了妈妈的半个灵魂。是啊!爸爸走了,妈妈的生活也跟着少了一半。

打不散吵不分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或许妈妈并不懂得爱情是什么,但是她却用自己的言行,自己的一生给我解读了爱情的真正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两位掌门人春天的故事哲理散文

全文共 2340 字

+ 加入清单

两位掌门人春天故事

程颐: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两首诗很短,只有28字。可能和现在的QQ个性签名或者微型博客差不多。加上程朱二人的身份,可以算是名人博客了。两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读书的,但是一般人读书就先背古诗;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学很多的古诗,但是每个读古诗的人都先学《千家诗》;也有很多人连《千家诗》都没有念完,但是都是从前两首开始的,于是这两首诗歌便成为普及文化中的普及文化,众人皆知的文化。如果宋朝有博客或者个性签名,这两篇博文回复的人,转帖的,浏览的,恐怕是个天文数字。

这样的两首诗可以用“异曲同工”来总结。程颐与朱熹,中国历史特别是哲学史上首屈一指的两位大哲学家,思想家。有着同样的专业,同样的思想基础,也应该有同样的生活,同样的爱好。他们都喜欢春游,都喜欢吟诗,具体就体现在这两首异曲同工的诗歌上面。

程颐的《春日偶成》记述了他在春天里发生的一件趣事。“云淡风清”的中午,他“傍花随柳”在河边散步。他的欢乐远远超过身边同龄人所能表现的程度,于是听见了“偷闲学少年”的旁白。

朱熹的《春日》通过描绘泗水河畔的景色,发出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高度概括。

两首诗都是春天生活的描绘,是游记,或者日记。都是大学者在外面散步时候的散记。或者是观察,或者是思考,或者是感悟。表现了学者的风范。在相似的爱好中,可以看见彼此统一的人格还有相互支持的思想体系。

于是有人开始探究诗作的原委。首先作为日记应该知道它们创作的确切时间。“春日”是立春那一天吗?可能是的,但也有可能不是。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两首诗歌都是春天写下的。但是春天,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春天,都是立春开始的。立春在这里即使不能当作确切的日期,也能算一个参考的日期,参考的时刻。在两位哲人一味地爱春,爱走,爱水之中可以看到更多属于智慧的属性。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仁者寿,智者乐”。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人生最高境界,但是并不能说明“智”就不如仁。仁是一种人格的量度,智是智力的量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现在人说的智商。智力量表是很多的,而且也相对权威,像威克斯勒,像比奈西门量表,在很多地方仍然作为智力的依据。但是人格量表虽然有,发展却比智力量表慢得多了。现在还是只能描述,不能比较。所以也不能说程朱二人就不仁,但是可以看到他们是真正的智者。智者的诗,也就应该用智者的眼光来看。

程颐诗歌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善用了类对偶的手法,“云淡风轻”写出了当时的环境,“近午天”点出来写作或者活动的时间。“傍花随柳”写出了游览路上的景色,也简单的交代了游览的路程。这两句话的信息含量之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程颐了简洁的诗歌还创造了两个成语,用来表示环境,景色,乃至是社会的气氛,可以说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写诗容易,写成语难。在诗歌中创造成语的人屈指可数的,而在一首随意的“偶成”中,一篇类似于现在的微博类似于现在的心情的文章,日记的文章里面创造了两个成语,那不是高智商是什么?

朱熹的诗歌可能没有创造那么多的成语,但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也是众人皆知的句子。他的“万紫千红总是春”不仅仅是一句抽象的总结,“万紫千红”也具体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什么是景色?什么是视觉?其实人是看不到真正的物质的。看到的只是颜色。但是朱熹写的就是颜色!而且还有精确的数字说明,同时一句多义,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们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环境,却能让所有的人在春天的时候想起这样的诗歌,这是他们的高超归纳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当然,相同的专业同样的环境,也展示了不同的人生。

相比之下,朱熹的诗歌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一时新”中可以体现出来。要知道,事物平时都是量变的,外面的景物也是。第二天去看第三天去看和第一天去看到的景物肯定差不多。即使有一天叶子全打落了,还能见到地上的落叶呢。但是五天就是一侯,十天就是一旬,十五天就是一气,三十天就是一月。这样量变就积累了,变成质变了。“一时新”体现的就是这种质变。可以看得出朱熹有段时间没有出门了。起码得五天吧,快一个星期了。但是程颐是经常出门的,至少在诗歌中体现是这样。“云淡风轻“天天有,晴天,春天,都是这样。

其他的差别也就从这一点中来。也许是因为少出门吧,朱熹的散步是叫做“寻芳”的。他看春风是“等闲”地。朱熹的时间比较充足。但是程颐的“傍花随柳”是“偷闲”的。似乎就很紧张了,一会儿花过了,一会儿柳过了。可能又匆匆忙忙回家搞科研去了。“偷闲学少年”除了说他太高兴了,有没有可能是说他走得太快了呢?可能是因为朱熹出去的少,所以一次在外面的时间多,程颐出去的经常,所以一次就要不停地赶回来。

同时程颐出门是有伴儿的,至少是“粉丝”。否则没有人知道他多少岁,没有人会说他学少年。但是朱熹肯定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个人吧,他的思考就远一些了他敢用“总是”的词语来说他看到的东西。但是程颐呢,只用了“将谓偷闲学少年”,意思是说他的是别人的话呢,不是自己的,更加不是客观的东西。

在这两个即是好友又是关注友人的个性签名里面,我们看到了许多对于自然的热爱,关于哲学人生的思考。

程颐朱熹是宋明程朱理学的创始人,在江湖上也能算上是“掌门人”了。他们的个性签名也好,微博也好,也展示了掌门人应有的气度和胸襟。

他们写的都是日记,但是因为写了春天一日里面所有关于春天的特性,变成了咏春的作品;他们写的都是个人的感受,但是因为这样的感受包含了太多的普遍现象,成为了真实的哲理;他们写的都是身边的景物,但是因为景物包含了所有地方的春天,于是成了春天的故事。这也许就是王国维眼中的“大事业,大文章,大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