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诚信的历史故事的名字(优秀20篇)

《西安事变》在筹拍期间和拍摄过程中,关于要不要拍、怎样拍,一直众说纷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安事变》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3989

作文

468

名字里的故事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东台市实验小学启平校区三(11)班 樊睿

名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名字里面都藏着一个美好的小故事。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名字里的故事吧!

我叫樊睿。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个名字,读起来特朗朗上口吗?特别简洁吗?

第一个字“樊”是我的姓,我听爷爷说:“在百家姓里,‘樊’排名第一百零二位,‘樊’姓发祥于河南,春秋战国时,一部分南迁到我们江苏,到了我这一代,都不知道是多少代啦。”

第二个字“睿”是我的名,在我刚出生不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一大家子的人聚在一起,商量着给我取名字。他们想了好多名字,都不满意。最后,妈妈说:“咱们就叫‘睿’吧!”大家听后,都一致同意!睿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有智慧,看得深远。我想:他们是想让我成为一个聪明、有智慧的孩子吧!

名字就像我们的衣服,它会陪伴我们一生!我喜欢我的名字,你们喜欢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故事:张良进履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圯上(即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摔下桥底,慢慢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

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5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二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后10年天下会大乱。

13年后你会见我于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很快走了。张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书,方知书名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军师)。

张良就日夜诵读此书,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智囊”。10年后果然陈胜起义爆发,13年后张良去谷城,山下确有黄石一尊,老人的预言神奇般地得到应验。这个故事虽属后人虚构,但他赞扬了张良的聪慧过人。苏轼在《留侯论》中曾对张良的涵养评论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简析】

一个人是否值得指导培养,老人用了拾鞋、进履、相约一系列细节进行考核,最终方肯授书指教。张良由怒而忍,由忍而拾鞋进履,由多次相约迟到到守时相约,得以受书获教,最终成为栋梁之材。这个故事似乎带有传奇色彩。但它说明,敬老、守时、诚信等是作为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典故成语故事2:卧薪尝胆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哲理小故事:猫的名字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人养了一只。他觉得自己的猫长得很威风、也很厉害,就想给它起一个最响亮的名字,想来想去,他决定叫它“虎猫”。有一天,他的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一个客人对他说:“老虎确实很勇猛,但是不如龙那么神奇,龙能飞,比虎还要厉害,这猫不如就叫‘龙猫’吧。”这个人听后连说“有理”。

可另一个客人却说:“龙虽然比老虎厉害,但龙必须靠云托起才能飞,没有云龙就飞不了,不如叫它‘云猫’。”这个人想想也对,刚要说话,另一个人又说:“云虽然能托起龙,但风一吹,云就散了,可见风比云厉害。我看,叫‘风猫’更好。”

“风是厉害,可是一堵墙就把它挡住了,还不如叫‘墙猫’。”

“墙虽然坚固,可是老鼠却可以在上面打洞,洞打多了,再坚固的墙也会垮掉,墙不是老鼠的对手,还是叫‘鼠猫’吧!”

客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时,邻居家的一位老人听了说:“照这么说,老鼠怕猫,还是猫厉害,这只猫就该叫‘猫猫’了。说到底它还是叫猫最合适。为什么不叫它最本来的名字,却要叫那些不实在的名字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诚信是金小故事作文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早在古代,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它表达了诚信的重要性。是啊,一个守信的人,走到哪里都有朋友,而一个不守信的人,走到哪里都没人和他做朋友。只有你以诚待人,别人也才会以诚相待。诚信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

有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讲的是一个顾客去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司机。他对店主说:在我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但店主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还叫顾客到别处去谈这种生意。这时,顾客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对店主说: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让我去哪谈这笔生意呢?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让人感受到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店主的事给我启发,让我做一个诚实的人。

记得一次,我去打篮球,打完天色已经很暗了,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答应给妹妹买玩具,但那家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而我的肚子早饿的咕咕叫。怎么办?买还是不买?要买就吃不上饭,肚子会难受,不买就会失信。此时,我心想:还是别去买,不就一个小玩具吗?明天再买,而且还吃上热腾腾的晚饭,真好!突然,我耳边响起了妈妈的话:你不对他人诚信,他人也不会对你诚信,最后,我为信誉,我决定去买。去的路很长,回来时饭菜早已凉了,但我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因为我守信了!

诚信是金,诚信是宝,诚信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让我们一去做个诚信的人吧!

[诚信是金小故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诚信故事作文700字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的存在,这就注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是以诚待人。

在我身边发生的诚信故事有很多,但是有一件事,使我深深地明白了“诚信”这二字的含义。

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刚吃完饭和爸妈出来散步,就看见了坐在停车场收费的张奶奶,张奶奶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心却不老,每当她儿女让她回家享福时,她都说:“不用,不用,我在家也是闲着,再说,我身体棒的很!不会有事”说完,只是微微一笑,接着又去干别的事了。于是,我就走到张奶奶跟前,笑着说道:“张奶奶,我真佩服您,这么冷的天,您还在这儿收费,要是我呀,早就不干了。”“呵呵!这算什么,要是没有规则,他们不就会乱停车了吗?”听了这话,一股暖流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忽然,一位青年把车停了进来,就想走。张奶奶慢吞吞地走了过去,可青年走得太快了,于是,我大声地叫住了他。他朝我们看了看,白了白眼说:“我有急事,回来了再给你。”说着,他接了个电话就走了。当时我也没太在意,就和张奶奶说了再见去了植物园。

当我回来时,天已经很黑了,可我看见张奶奶还在,就陪她坐了一会儿,看,前面有一个黑影,原来是刚刚来停车的青年。他跑到车旁,挖了挖口袋,却找不到钥匙了,真是心急如焚。这时,张奶奶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还没开口,那个青年便瞪大了眼睛,凶巴巴地骂道:“你来干什么?哦,不就是三元钱嘛!真是的。”说着便从口袋里挖了三元钱出来,往地上一扔:“捡去吧!”张奶奶心平气和地说道:“我是来把这个给你的,你刚刚走得太快了,所以就掉了,我刚想叫你,你却已经走了,我就在这边等你了。”说着,便把钥匙还给了青年,正当她要弯腰捡钱时,那个青年连忙说道:“等一下,让我来捡吧,真不好意思,我还那样跟您说话,还让您等了这么长时间。”

这时,他们笑了,我也笑了。这件事正是由于张奶奶的善良感动了原本不讲诚信的青年人,青年人万分激动,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诚信是金,作为生活中的一员,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诚信,做什么事都要讲诚信,,用诚信构筑自己美丽的人生。

[我的诚信故事作文7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字里的故事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上饶市第一小学三(1)班 林菁菁

有句俗话说的好:名字就像衣服,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好比穿了一件好看的衣服。我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林菁菁。我的名字又好听又好记,饱含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和外婆就已经在商量着为我取个什么样的名字了。他们查阅了好多的书籍,还仔细地研究了专门取名字的书,最后决定用“菁菁”这个词作为我的名字。

“菁菁”意思是草木茂盛,朝气蓬勃的样子。他们希望我像青草一样健康、无忧无虑地成长。而且我出生在五月初夏季节,又是属兔子的,在这个草木繁茂的季节,兔子有吃不完的青草。爸爸妈妈希望我拥有富足充实的生活。

谢谢爸爸妈妈赐予我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运动,健康成长,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名人朱元璋冷面杀附马的故事

全文共 1317 字

+ 加入清单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惩治腐败,朱元璋竟然连驸都杀了。

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饱受元朝官吏的盘剥敲诈,对官员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便开始大举反腐。他制定出台了《明大诰》等律令,发明了“剥皮楦草”的酷刑,使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吏治清朗达百余年。

之所以取得这样显着的反腐成就,与朱元璋“铁腕反腐”是分不开的。在整治吏治过程中,朱元璋始终坚持铁腕冷面,绝不手软,甚至连皇亲国戚也不放过!他亲自下令斩杀驸马欧阳伦便是其反腐历程中最精彩的一笔。

朱元璋共有16个女儿,其中他最宠爱的便是聪明伶俐的安庆公主。因此,朱元璋在为爱女遴选驸马上费了很大心思。最终,朱元璋看中了欧阳伦。史书对欧阳伦的记述不多,只介绍他是进士出身,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材,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做主,将爱女安庆公主嫁给欧阳伦。欧阳伦做了皇家的驸马后,对公主温柔体贴,百般恩爱,所以深得公主的欢心,加之他官至驸马都尉,于是,便仗着皇亲国戚的权势和威望,生活开始腐化起来。他先是花巨资装修了驸马府,装得比皇宫还富丽阔气;接着又到处搜集奇珍异宝,一时间门庭若市,各地官员争相登门“献宝”。但是欧阳伦对钱财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很快就发现了一条“暴富”之路,那就是走私茶叶。

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控制西蕃少数民族地区,就用中原地区产的茶叶去交换西蕃地区的马匹,因此茶叶便成了明帝国的战略物资。朱元璋颁布了《茶马法》,严禁走私茶叶。但在利益驱使下,欧阳伦倚仗自己的特殊身份和手中的特权,开始委派家奴周保,私下里动用官府车辆和征集民间车辆,大肆走私茶叶,“数遣私人贩茶出境”,从中牟取暴利。周保仗着主人的权势,骄横异常,指挥着庞大的走私茶叶车队擅闯关卡,不纳税、不下马,但凡有地方官员阻拦,非打即骂,其主子欧阳伦更是蛮横无理,甚至亲手暴打蓝田县河桥司巡检税吏。被打官员气愤不过,便将驸马走私茶叶之事告了“御状”。

朱元璋闻讯大发雷霆:“朕才行一法,乃首坏之!”——我刚刚颁布一部《茶马法》,你作为驸马就带头违犯,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朱元璋命人将欧阳伦捉拿问罪。马皇后和安庆公主母女俩一听朱元璋要斩杀女婿、驸马,急急忙忙跑进宫来,为女婿和驸马求情。

对于驸马欧阳伦的罪行,朱元璋已经全部审清,地方官员所奏情况全部属实,欧阳伦也对自己走私贩茶、违反国家法令一事供认不讳,所以朱元璋决定依法处死欧阳驸马。朱元璋深知处死驸马的后果——爱女安庆公主将成为孤苦伶仃的寡妇,他和马皇后也将失去爱婿,皇家的脸面也将丢失。但他冷静下来一想:不杀驸马,何以服众;驸马不死,国祚怎安?于是,朱元璋毅然决然地处死了驸马欧阳伦及周保一干人等。此举令全国震惊!官吏们从朱元璋处死驸马一事中看到了皇帝反腐的决心,于是,全国震悚,腐化贪污之风骤然遏止。

朱元璋大义灭亲,不但巩固了明初的基业,也成为朱元璋依法治国、铁腕反腐的一则范例,流传后世。只是到明中后期贪腐盛行,从这一点上来说,反腐最终还是需要制度和监督来彻底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诚信故事:陈尧咨偿值取马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北宋时期,翰林学士陈尧咨很喜欢养,家里也饲养着很多马匹。后来,他买了一匹烈马。烈马脾气暴躁,不能驾驭,而且踢伤咬伤很多人。

有一天早晨,陈尧咨的父亲走进马厩,没有看到那匹烈马,便向马夫询问,马夫说:翰林已经把马卖给一个商人了。

陈尧咨的父亲问:那商人把马买去做什么?

管马的人说:听说,是买去运货。

陈尧咨的父亲又问:翰林告诉那商人这是匹烈马吗?

管马的人说:哎,老爷,要是跟那个商人说了,这匹马又咬人又踢人,人家还会买吗?

陈父很生气地说:真不像话,竟然还敢骗人。说完就气呼呼地转身走了。陈父找到儿子就问:你把那匹烈马卖了?

陈得意的说:是啊,还卖了个高价呢!

父亲生气地说:混帐东西,你身为朝廷重臣,竟敢骗人。

陈说:爸,我又没强迫他买,马是他自己看中的,他愿意买,我就卖了。这哪里是骗他。

父亲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告诉他这是匹烈马呢?

陈尧咨嘟囔着说:马摆在那里让他随便看,他自己看不出这马性子烈,这可不怪我。

父亲更生气了:你这么多年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难道你没听说过《不欺买主》的故事吗?

儿子摇摇头。父亲说:都是我的过错,你小的时候,我光顾着教你读书诵经,很少教你怎么做人。现在我就给我补补课,教你如何做人。唐朝在武则天执政时,有一位宰相叫陆元方,他想卖掉东京洛阳城里的一所房子,一切手续都办好了,只等着买房子的人来交钱。买房的人来交钱时,陆元方说,这房子哪里都好,就是没有出水的地方,那个人听了,立刻就说这房子他不买了。买主走后,陆元方的儿子和侄子们都埋怨他,而他却说,你们也太奇怪了,难道可以为了钱欺骗别人吗?

儿子听了很惭愧地低下了头。父亲又接着说:你手下那么多驯马的高手都管不好那匹马,一个到处流动的商人怎么能养得了它?你不把事情告诉他,这不明摆着是在欺骗人家吗?

陈尧咨听后羞愧地说:爸,您别生气了,我知道是我做错了,我这就去把买马的商人找回来。

于是陈尧咨亲自找到那个买马的商人说明了原因,把钱退给了买马的人,自己把马牵了回来,一直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名人蔡伦自杀的故事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想起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自杀事件,同时也堪称史上最著名的自杀,那就是造纸术的发明人、博主本家里最伟大的人物——蔡伦

说蔡伦最伟大,自然不会有任何异义,因为造纸术位列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首,另外三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均产生于他身后一千年的宋代。在一部美国人写的《影响世界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蔡伦名列第7,在中国人中仅次于孔子(第5),排在他后面还有三个政治人物秦始皇、隋文帝、毛泽东和两个知识分子,老子和孟子分别列第73和第92。

蔡伦大约生于公元63年,湖南郴州人,曾任尚书坊,主持朝廷用的各种器物的制造。公元105年,他用树皮、破布、麻头、鱼网造出纸张,呈送给汉和帝,受到奖励,官封龙亭侯(今陕西羊洋县),后人戏称他“蔡侯纸”。他的发明也因此推广开来。

在蔡伦之前,中国人把字写在竹简上,文人(例如孔子)出行要用车载书,因此才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而西方人则把字写在羊皮纸上,后者稀少而昂贵。蔡伦发明造纸以后,中国才有了写字用的桌子,随后中国(特别是唐朝)的繁荣昌盛恐怕也与此有关。

但蔡伦却是宦官出身,成名以后,卷入宫廷斗争,和帝死后,在掌权的窦太后的授意,参与诬陷年幼汉安帝的祖母。待窦太后驾崩,汉安帝亲政后,要他到廷尉那里去自首。蔡伦为了避免受辱,於是洗浴全身,换上整洁的衣冠,(与苏格拉底一样)服毒自尽(苏是被赐毒药,但他没有进入前文提及的100排行榜,倒是他的弟子柏拉图和弟子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入榜,分列第40和第10位)。

相比诗人屈原的自杀,后者已经尽人皆知,且已经有节日纪念,而蔡伦的自杀不大为人所知,而其影响力却是世界性的。有意思的是,今天的中国有两个蔡伦墓,一个在他的封地陕西,另一个在他的故乡湖南。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发行过纪念蔡伦的邮票。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中国官方对蔡伦发明的造纸工艺严格保密,那么它是如何传到西方的呢?原来在公元751年,在今天哈萨克斯坦中部的江布尔,唐朝军队与阿拉伯人打了一仗,结果输了。在被捕的人中有几个造纸匠人,他们被关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监狱里,受不了严刑拷打,招出了造纸工艺。

之后,阿拉伯人就掌握了造纸技术。至于后来如何传入欧洲,这与阿拉伯帝国的庞大有关。说来也巧,大约都是在12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就如同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这个名称是以讹传讹,对此博主即将出笼的新作《数学与人类文明》有详解)那样,经过阿拉伯人之手,沿逆时针方向绕过地中海(经中东、北非、西班牙)到达欧洲(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廷帝国是阿拉伯人的死对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康有为曾是炒房高手

中国传统文人,通常羞言金钱,以“铜臭味”鄙视之。故不少优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产,不谙经营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又具备超人的经济头脑,懂得理财。康有为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对房地产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好几次牛刀小试,便获利不菲。其点子之准,下手之稳,就算现在的炒房高手,也自愧不如。

康有为流亡海外多年,其间得到了许多爱国华侨的慷慨资助,这是他得以周游列国的重要经济保障。但他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在房地产上屡有斩获。

比如1906年春节期间,他访问墨西哥,受到当地隆重接待。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款修筑有轨电车,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车轨道经过的地方,必将成为人气旺盛的商业圈,地价必定随之飙升,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赚钱的机会,便大量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没过多少日子,这些地价果然上扬了好几倍,他轻轻松松获得了10多万银元的赢利。

应该说梁启超也是赚钱的好手,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会”的名义,用入股的方式向海外华侨集资,在上海创办“广智书局”和“新民丛报社”。他凭借自己的知识资源,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一年收益上万银元。当时康有为因逃避清政府追杀而避居印度吉大岭,经济陷于窘境,他得知后马上汇出1800银元,资助康有为。

有道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康有为在墨西哥的房地产上狠赚了一笔之时,梁启超的“广智书局”却陷入亏损的窘境,康有为得知后马上写信询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梁启超回信说:“每年费用3000银元。”康有为立即汇出5000银元:给梁启超本人3000银元,给梁启超在澳门的家属1000银元,给梁启超的兄弟学费1000银元。出手之阔绰,堪与当今那些房地产老板媲美。“康梁”在政治上结为同盟早已美名远扬,在经济上互相施以援手,也传为佳话。

康有为晚年经济状况非常富裕。1913年康有为55岁那年结束流亡生涯回国,广东政府发还了被清朝政府抄没的康氏家产,并加发官产作为对康有为流亡15年的赔偿。资本贵在积累与增长,康有为非常清楚这一点,通过炒房地产来获利,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于1914年6月定居上海,租赁上海新闸路16号辛家花园,每月租金120银元,一住8年。这期间他看到上海房地产的升值潜力巨大,便马上变卖了广东的房产,在上海买入地皮。没过多久,上海的地皮飞涨,康有为又大赚了一笔。接着他又投资交通干线附近的房产,同样获利颇丰。

1921年,康有为在愚园路自购地皮10亩,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取名“游存庐”,十分豪华。晚年时他还在别处修建、购买了3座别墅,分别为杭州西湖的“一天园”、上海杨树浦的“莹园”和青岛的“天游园”。“一天园”占地30余亩,历时4年才建成。“莹园”建成后转让给别人,属于短线投资项目。青岛的“天游园”原来是总督楼,康有为购买后加以改扩建,他的生命最后终结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典故之丝绸之路的故事

全文共 2132 字

+ 加入清单

大探险家、大外交家张骞在汉武帝初年做郎中时,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他们说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和天山当中有个月氏(rùzhī)国,恨匈奴,想报仇。汉武帝想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他下诏征求精明强干的人去联络月氏,张骞应征了。有个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叫堂邑父,还有一百多个勇士都愿意跟着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带着一百多人从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南)出发。陇西外面就是匈奴地界。张骞他们走了几天,终于给匈奴兵围住,做了俘虏,只好住在那边,一住就是十多年。别人都分散了,只有堂邑父跟张骞在一起。日子久了,他们说话、做事,跟匈奴人没有什么不同,匈奴人对他们的看管也放松了。

有一天,张骞和堂邑父带着干粮,趁着别人不留心时,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要到月氏去,又不知道月氏在哪儿,只往西走。他们跑了几十天,逃出了匈奴地界,闯进了一个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的国家。

大宛在月氏北边,是出产快马、葡萄和苜蓿(mùsù)的地方。大宛是匈奴的邻国,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大宛人向国王报告,大宛王早就听到过在很远的东方有个中国,地方很富庶,吃的、穿的、住的讲究得没法说,金银财宝、绸缎布帛多得用也用不完,这会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连忙欢迎。

张骞见了大宛王,要求国王派人送他们去月氏。大宛王就派人送张骞他们到了月氏。张骞见了月氏王,说汉朝愿意跟月氏联合起来共同去打匈奴。

可是,月氏王不想这样。原来月氏老王被匈奴杀了以后,月氏人立他的儿子为王。新王率领着全部人马和牲畜往西逃,一直到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月氏人打败了大夏,就建立了一个大月氏国,月氏王不想再去跟匈奴作战,只是很有礼貌地招待汉朝使者。

张骞和堂邑父在月氏住了一年多,没法叫月氏王去打匈奴,只好离开了月氏回国,经过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和大宛,到了匈奴地界,又给匈奴逮住了。他们只好又在那边过了一年多。匈奴的太子和单于争夺王位,国内大乱。张骞同堂邑父就逃回来了。汉武帝见了十三年未见的张骞,拜他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还想再到西域去。他向汉武帝说:“我在大夏看见邛(qióng)山(在今四川)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大夏人说是买卖人从身毒(juāndǔ)——天竺(今印度)买来的。大夏在长安西边一万二千里。大夏人从身毒买到蜀地的东西,可见身毒离蜀地不远。我们要是从蜀地出发,走西南那条道儿,经过身毒到大夏,就不必经过匈奴了。”

汉武帝听了,打算用礼物和道义去跟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匈奴。他再一次派张骞为使者,从蜀地出发,带着礼物去结交身毒。这次,张骞把人马分成四队,从四个地点出发,走了两千里地,有的给当地的部族打回来,有的给杀害了。往南走的一队人马绕过昆明,到了滇国(今云南南部)。滇国的国王原来是楚国人,很客气地招待使者,愿意帮助使者找道儿去身毒,但昆明人不让过,张骞只好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这次在南方结交了一个从没听到过的国家,也很满意。

后来西域一带有许多国家看到匈奴被汉朝打败,就不愿意再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张骞说:“匈奴西边有个乌孙国(在今新疆)。皇上不妨先结交乌孙王,跟他和亲。乌孙以西的国家,像大宛、康居、大夏、月氏,就容易结交了。”

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拿着汉朝的使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有牛、羊一万多头,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价值几千万的礼物动身了。

到了乌孙,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把一份很厚的礼物送给他,对他说:“要是大王能够搬到东边来,皇上愿意把那边的土地封给大王,还把公主嫁给大王做夫人,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这对咱们两国都有好处。”

乌孙王请张骞暂时休息几天,自己召集大臣们商议商议。乌孙王和大臣们都害怕匈奴,商议了好几天,决定不下来。张骞就打发他的副手们拿着使节,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古代波斯)、身毒、于阗(tián)(今新疆和田一带)等国家。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许多使者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就打发张骞先回去,他借着送张骞回去,派了几十个人到长安去探看一下。

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来见汉武帝。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乌孙王送给他的几十匹高头大马,喜欢得了不得,格外优待乌孙的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又过了几年,张骞派出去的那些副手们都带着各国的使者陆续回来了。汉武帝非常高兴,他知道了西域有三十六国,他们害怕匈奴,只好把自己的奴隶和财富交给匈奴。这会儿汉朝跟这些国家交好,他们不必纳税,都很很乐意地跟汉朝结交。

乌孙王不愿意搬到东边来,汉武帝就在那边设立了两个郡,一个叫酒泉郡(今甘肃酒泉),一个叫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民勤东北)一年到头有官员和兵士守卫着,不让匈奴南侵。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三十六国都知道张骞心眼好,够朋友。因此,在很长一个时期,汉朝和西域的友好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汉朝从西域那边得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西域各国从中国得到了丝和丝织品,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发展了生产。张骞走通西域的这条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后来人们就叫它“丝绸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故事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兄弟相残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232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历来都有兄弟情同手足的说法,可是历史上也不乏一些兄弟相残的故事,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公元前707年,周恒王姬林率领卫、蔡、陈、虢四国讨伐郑国,双方交战于繻(rú)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郑军在此战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战阵“鱼丽”战阵,周恒王率领的五国联军大败,周恒王被郑将射伤。繻葛之战的失利,意味着周天子最后的一块遮羞布被扯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传统从此消亡。在军事上,各诸候开始注重战争的实战效果,之前西周所倡行的“军礼”制度也开始走向消亡,繻葛之战,以谋为战的思想开始萌芽,此战公子元提出的左右军先发,高渠弥提出的鱼丽战阵,可以说都是对“军礼”制度的一种破坏,繻葛之战让诸候尝到了甜头,之后的战争慢慢的战争开始从“以礼为固”的军事指导思想过渡到“以兵诈立”、“以谋为战”形态的转变,战争,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同时亦显示出了他的狰狞与残酷。从繻葛之战开始,中国古代的战争,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标志着春秋诸侯争霸的时代真正的到来。繻葛之战,高渠弥以中军奉郑庄公,打败周王室。后被任命为卿,公子忽厌恶他,曾劝阻庄公,两人结下了矛盾。

公元前701年的春天,宋庄公与齐国、卫国、郑国在恶曹举行会盟。同年夏天,郑国国君郑庄公去世,郑国大臣祭(zhài)仲(祭足)拥立太子忽继位,是为郑昭公。郑昭公弟弟公子突的母亲雍姞是宋国雍氏之女,雍氏深受宋庄公的宠爱。宋庄公得知祭仲拥立郑昭公继位后,便派人诱骗祭仲而把他抓起来,并威胁他说:“如果不立公子突,就杀死你。”同时,雍氏还抓来公子突,借以索取财物。祭仲答应宋庄公拥立公子突,并与宋庄公订立盟约,祭仲于是带着公子突返回郑国。郑昭公得知祭仲因宋国的缘故要立公子突,于是逃亡到卫国。公子突回到郑国后,继位为君,是为郑厉公。

公元前697年(郑厉公四年),郑厉公因祭仲专擅国家大权,害怕对自己的君位不利,于是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杀祭仲。雍纠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然后趁机杀死祭仲。祭仲的女儿、雍纠的妻子雍姬知道此事,对自己母亲说:“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近?”母亲说:“任何男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能够相比呢?”于是雍姬就告诉父亲祭仲说:“雍氏不在他家里而在郊外宴请您,我怀疑此事,所以告诉您。”祭仲于是杀死雍纠,在大街上(一说在周氏的池塘边)陈尸示众。郑厉公拿祭仲没办法,于是装载雍纠的尸体逃离郑国,说:“大事和妇女商量,死得活该。”同年夏天,郑厉公出居到郑国边邑栎地(一说逃亡到蔡国),祭仲于是迎回郑昭公。6月22日,郑昭公回到郑国重新即位。

郑昭公在做太子时,郑庄公准备任命高渠弥做卿,郑昭公讨厌他,坚决阻止,但郑庄公不听从,还是任用了高渠弥做卿。郑昭公继位后,高渠弥担心郑昭公会杀害自己。公元前695年(郑昭公二年)十月二十二日,高渠弥在与郑昭公出去打猎时,在野外射杀了郑昭公。祭仲与高渠弥不敢迎回郑厉公,便改立郑昭公的弟弟公子亹(wěi)为国君,史称郑子亹。前694年(郑子亹元年),郑子亹参加由齐国国君齐襄公主持的诸侯盟会。郑子亹作公子时,曾和齐襄公有仇。公子亹因不告谢齐襄公,齐襄公发怒,便埋伏带甲武士杀死郑子亹,并将跟随郑子亹参加盟会的大臣高渠弥五马分尸。郑子亹死后,祭仲到陈国迎接郑子亹的弟弟公子婴(名婴,字子仪)回国继位,史称郑子婴。

公元前680年(郑子婴十四年),流亡在外17年之久的郑国前国君郑厉公从栎(yuè)邑带兵入侵郑国国都,郑厉公经过长期蓄势调养,元气明显恢复。在国际社会的声援下,铆足了劲的他决定发动复位战争,重温阔别已久的国君梦。郑厉公率大军一路北伐,打到郑国重镇大陵时,捉住了奉命前来抵抗的郑国大夫傅瑕。这个傅大夫身份可不一般,是郑国执政国君子仪最为信赖的宠臣,子仪此番关键时刻委其重任,就是指望他挽狂澜于危局。没承想傅爱卿如此没成色,寸功未立就先做了俘虏。郑厉公对子仪为首的伪政权恨之入骨,准备严办傅瑕。但傅瑕心眼活泛,克隆“墙头草”形神兼备。一听说要掉脑袋,立马祭出“随风倒”绝活:“陛下,您开恩放我一马,国都那边的事我来解决,包您重登国君之位。”“此话当真?”“您一万个放心,全包在鄙人身上!”傅瑕想当叛徒。郑厉公乐了,好事啊,这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便宜,可遇不可求啊!当下就和傅瑕签字画押,立字为凭,然后绑一松,让傅大夫回国都潇洒走一回。傅瑕口气这么大,是因为看到了郑厉公不俗的气势和实力,估摸复位有戏,因此才铁了心要助这位流亡国君一臂之力,目的嘛,自然是为日后能在厉公组阁中央安排人事时讨个方便。傅瑕一回国,就对恩君子仪说“对不住了”,杀了子仪。这还不算完,傅大夫懂“行规”——斩草需除根,把子仪的两个儿子也捎带进去了。事情料理停当,急着表功的傅瑕匆忙打开城门,排排场场地把郑厉公迎进城里,拥上王位。

郑厉公如愿以偿,应该说,这个军功章里有傅瑕的三分之二都不止,整场演出几乎就是他的独角戏,而“傅主角”也是相当有感觉,只等郑厉公论功行赏了。然而,历史却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郑厉公一复位,便对伪政权大开杀戒,第一个祭刀者,就是傅瑕。人们惊谔不已,这究竟是为什么?郑厉公在私下对大臣的“新闻通气会”上做了权威发布:“傅瑕贰,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郑厉公处死大夫傅瑕公开的理由是指责傅瑕属于“贰”。所谓“贰”相当于一个女人的再嫁,是背叛了先前的主子投入了新的主子的怀抱。对这种“贰”的行为周朝的法律是有明确处罚规定的,可以杀无赦,所以可以说郑厉公是依法处死了傅瑕。处死傅瑕的目的自然是在于警示大家以后一定要对自己忠心不“贰”,但遗憾的是这种对“贰臣”的处罚却给太多的人留下了恐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名人“孙中山”名字由来的故事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有资料记载,孙中山先生的祖籍是在河源市的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村,在紫金有一个“中山纪念小学”和“紫金中坝发昌中山纪念陈列室”。孙中山先生“祖籍紫金之说”虽有争议,但亦为世人所知,而关于他的名字由来,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掌故。

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初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又有了新意。孙中山先生早年在澳门、广州行医及游历欧美,多是以逸仙为名。后来,革命同志常以“中山”称之。这“中山”本是个典型的日本姓,怎么会变成孙先生的名字呢?这里有一段趣事。孙文到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日本青年宫崎滔天、平山周十分仰慕孙文,经过许多周折,两人在横滨中国革命志士陈少白的寓所见到了孙文。交谈之中,两人深为孙先生的革命热情和深刻见解所折服。他们决心尽全力帮助孙先生,希望孙先生在日本多留一些时日。为了安全,宫崎滔天和平山周提议孙先生改住他们安排的旅馆,孙先生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于是,孙先生在宫崎滔天、平山周的陪同下,前往新的旅馆。他们一路经过日比谷公园,又经过中山侯爵府邸,来到了名为“对鹤馆”的旅舍。住宿要填写登记表,就由平山周代笔填写。填到姓名栏时,平山周为难了。当时,孙先生正在流亡之中,不能公开使用真姓实名,这可怎么办?平山周急中生智,想起刚才路过的中山侯爵府邸。这“中山”是日本人最常见的姓,正好借来一用。于是,平山周就写下了“中山”二字。有了姓,可是名呢?名怎么填?看着平山周焦急的样子,孙先生接过笔,在登记表上的“中山”后面,写下了一个“樵”字。

事后,有人问孙先生,为什么要以“樵”为名。孙先生说:“现在中国到处是榛莽荆棘,我就是披荆斩棘的开山樵夫啊!”就这样,孙文先生在日本就以“中山樵”这个日本姓名进行革命活动。同志们都称他为“中山先生”。“中山先生”这是日本民族常见的称人方式。因为这样称呼习惯了,革命同志也就不再称他为孙文,而是在日本姓“中山”前面另加了中国姓“孙”,称他为“孙中山”。只是在正式的场合,才称孙文或孙逸仙。就这样,一个日本的姓变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文的另一个名,而且是最常用的名。

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他的家乡广东省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即现在的中山市;我国放多城市的街道、公园。也以“中山”命名;还出现了“中山”为名的学校、医院、舰艇;而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也被称为“中山装”。由于有了孙中山先生祖籍“紫金之说”,也就有了紫金“中山纪念小学”和“紫金中坝发昌中山纪念陈列室”,并于1986年由任民革中央代主席、中国人民政协副主席屈武同志亲笔书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的诚信故事作文550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春天的一缕阳光,给人温暖。诚信是夏天的一片西瓜,给人凉爽。寒冬里的一支腊梅,散发清香!

上次期中考试,我信心十足地做完数学试卷,仔细检查后,胸有成竹地交到老师手中。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了妈妈满意的微笑,老师赞许的目光。等到试卷发下来,我却傻眼了。一看试卷上打着两个鲜红色的“7”,我喃喃自语:怎么办呢?让爸爸妈妈知道了我一定”死”得很惨,于是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字——藏。

回家后,我把试卷藏在被子底下。每天心里忐忑不安地上学、放学。妈妈问我的考试成绩,我也总是以试卷没发下来为理由,搪塞过去。

两天后放学回到家,妈妈叫住我:“袁紫露,过来一下。”

暴风雨来了,肯定被发现了。

“你的期中试卷呢?怎么只知道语文和英语的成绩,洪老师不是说要你们更正试卷的吗?”

我只能坦白从宽了,到床底下去拿试卷。咦……怎么不见了,出来后向妈妈老实交待事实。

没想到妈妈和蔼地对我说:“分数并不能代表什么,但你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题已经错了,我们改正它,找出原因,下次就记住了。只要你努力了,妈妈不会怪你,欺骗和隐瞒就是吹出来的五彩泡泡,终究会破灭。记住,你以后的人生路途中要背着诚信的背囊,这样你心才会踏实,脚步才会坚定。”

妈妈语重心长的话我似懂非懂,但我深感愧疚。我暗暗定下决心,一定要做个讲诚信的好孩子,不让妈妈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名人故事:孔子小时候勤奋读书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篇名人故事,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孔子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曹操起兵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76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曹操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亳音bó)人。他父亲曹嵩,是个宦官的养子。曹操从小聪明机灵,办事能干。当时有一个名士叫许劭(音shào),善于品评人物。曹操年青时候,去请他评论。许劭说:“你这个人呀,如果在太平时代,可能成为能臣;要是在乱世,你会成为奸雄。”

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管理京城北部治安的官员)。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

那时候,蹇硕有个叔父,是个出名的恶霸,依仗蹇硕的权势在洛阳横行不法,谁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那个恶霸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大家都称赞曹操不怕权势,执法严明。宦官对他又恨又怕,后来,把他调出洛阳,去当一名县令。

黄巾起义的时候,汉灵帝封曹操为骑都尉,派到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禹县)一带镇压起义。他打败了波才领导的黄巾军。东汉王朝认为他作战有功,把他提升为济南相。过了几年,他才重新回到洛阳。

董卓进了洛阳,为了笼络人心,用高官厚禄收买一些官员。他听说曹操有点名气,就把曹操提升为骁骑校尉。但是曹操看出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迟早要垮台,不愿在董卓手下办事,他冒险逃出济阳,到陈留(今河南陈留县)去找他父亲。

曹操的父亲在陈留有点财产。曹操回到陈留,得到父亲同意,花钱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当地有个财主卫兹,也拿出很多钱和粮食来帮助曹操。不久,曹操的堂弟曹洪带着一千人来投奔曹操。曹操逐渐聚集了五千多人马。他一面操练兵马,一面派人探听各处动静。

自从黄巾起义后,各州各郡,都拥有一支人马。许多州郡的刺史、太守,本来有割据野心,趁洛阳大乱,借声讨董卓的名义,纷纷起兵。其中声势最大的要数袁绍。

袁绍自从在洛阳同董卓闹翻以后,跑到冀州,当了渤海太守。因为袁绍是个大士族,冀州牧韩馥又是袁家的老部下,所以袁绍很快就在渤海郡组织了一支人马。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讨伐董卓大军一共十几万人马,在陈留附近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组成一支联军,大家推袁绍做盟主。

各地起兵的消息传到洛阳,董卓有点害怕起来。他不顾大臣们反对,决定把汉献帝和上百万人口迁到长安,自己留在洛阳附近对付联军。献帝被迫离开洛阳的时候,董卓放了一把火,把宫室、官府、民房,全部烧掉。洛阳周围二百多里以内,被烧得鸡犬不留。老百姓被迫离开洛阳,路上有饿死的,被踩死的,打死的,倒在路边的尸体不计其数。

但是,在酸枣附近讨伐董卓的联军却互相观望,按兵不动。有一次,各路将领在袁绍的大营开会,曹操对大家说:“大家起兵,为的是讨伐董卓。现在董卓劫走天子,烧毁宫室,全国人心惶惶。这正是消灭逆贼的好时机,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呢?”

尽管曹操说得慷慨激昂,大家可一点也不热心。连盟主袁绍都不想动,谁还愿意先动手呢?

曹操看出他们只想保存实力,不想打董卓,心里很生气,就决定单独带着五千人马,向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进兵。

董卓听到曹操向成皋进兵,早已派大军在汴水(在今河南荥阳西南,汴音biàn)边布好阵势。曹操的人马刚刚到了汴水,就遇到董卓部将徐荣的拦击。

徐荣兵多,曹操兵少,两下里一交战,曹操的人马就垮了下来。曹操骑着马往后撤走的时候,肩上中了一箭;他赶紧拍马逃奔,又是一支箭,射伤了曹操骑的马。那马一受惊,把曹操掀了下来。

后面徐荣的追兵呐喊声越来越近。正在危急的时候,幸亏曹洪赶上。他跳下马来,扶起曹操。曹操骑上曹洪的马,才脱了险。

曹操损兵折将,回到酸枣,再看看他的同盟军,不但按兵不动,将领们还每天喝酒作乐,根本没想讨伐董卓。

他满心气愤,跑到袁绍他们摆酒宴的地方,指责他们说:“你们以起义兵为名,却在这里犹豫观望,让天下百姓失望。

我真替你们害臊呢。”

过了不久,酸枣的几十万兵马把粮食全消耗完,就散伙了。

曹操经过这一次讨伐战斗,觉得跟这些人一起,根本成不了大事,就单独到扬州(今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一带招募人马,准备重整旗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2230 字

+ 加入清单

玄奘是长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叫陈袆(音huī),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缑音gōu)人。十三岁那年,他出家做和尚,就认真研究佛学。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他发现原来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又听说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经,就决定到天竺去学习。

公元629年(一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边境兵士发现,叫他回长安去。他逃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甘肃安西)。

玄奘在瓜州,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他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通缉他。如果经过堡垒,一定会被兵士捉住。

玄奘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碰到了当地一个胡族人,名叫石槃陀,愿意替他带路。

玄奘喜出望外,变卖了衣服,换了两匹马,连夜跟石槃陀一起出发,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门关。他们在草丛里睡了一觉,准备继续西进。

哪儿想到石槃陀走了一程,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把他打发走了。

打那以后,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约摸走了八十多里,才到了第一堡边。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几乎射中他的膝盖。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幸好守堡的校尉王祥也是信佛教的,问清楚玄奘的来历后,不但不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还送了一些饼,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指引他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一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一皮袋的水都泼翻在沙土上了。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达到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现在怎么能遇到困难就后退呢?想到这里,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满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水喝,口渴得像火烧一样,终于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高昌王麹(音qǔ)文泰也是信佛的,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切要他在高昌留下来。玄奘坚持不肯。麹文泰没法挽留,就给玄奘准备好行装,派了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二十四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后,一路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了天竺。

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迹。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僧学经。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恒河的时候,碰到一群强盗。他们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杀个人祭神。船中的强盗看中玄奘,要把他杀了祭神,玄奘再三向他们解释也没有用,只好闭着眼睛念起经来。说也凑巧,这时正好起了一阵狂风,河里浊浪汹涌,差一点打翻了船。强盗害怕起来,赶快跪下忏悔,把玄奘放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当地的人都还认为玄奘真有什么佛法保护呢。

天竺摩揭陀国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叫做那烂陀寺。寺里有个戒贤法师,是天竺的大学者。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了五年,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

摩揭陀国的戒日王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听到玄奘的名声,在他的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为玄奘开了一个隆重的讲学大会。天竺十八个国的国王和三千多高僧到了会。戒日王请玄奘在会上讲学,还让大家辩论。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采演讲十分佩服,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成功。

戒日王接见玄奘的时候,说起他早就听说中国有个英武的秦王。玄奘告诉他,秦王就是现在的大唐皇帝。

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正在洛阳的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玄奘把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向太宗作了详细的汇报。

在这以后,玄奘就定居下来,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到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作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那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经事迹已经离得很远了。

[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诚信是金名人故事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走后,曾子磨刀烧水,把家里的猪绑起来准备杀。妻子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我只是哄哄孩子而已。”曾子说:“一旦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了。”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季布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很信任和敬佩他,愿意同他交朋友。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诚信是金名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字的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名字叫张凌,这个名字看起来简单,却满含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深切爱意和殷殷希望。

我还没出生时,爸爸妈妈就买来了专门起名字的书,翻阅研究,想为我起一个有寓意又好听的名字。可是,左起一个名字觉得不好,右起一个名字也觉得不行,就这样,一直到我出生了,名字都没定下来。

后来,爸爸妈妈就在一起商量,咦,爸爸姓张,妈妈姓凌,两个姓合起来不正是“张凌”吗?多好的名字呀!“张凌”不仅代表了姓张家的孩子,更是代表了姓凌家的宝贝,家里人都非常爱我。

另外,“凌”还表示“高”,有“凌云壮志”的意思。爸爸妈妈希望我志存高远,胸怀大志,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真喜欢我的名字呀!

展开阅读全文